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精选3篇)
1.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
能源”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三节,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现象的科学,曾为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反过来,它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它主要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在必修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1molH2与1molCl2反应的反应热的推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可以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示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情况,并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及能量差联系起来,以使学生理解△H的涵义及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本质时,要强调三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②反应中能量守恒;③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难点:焓变,△H的“+”与“-”.四、学情分析:
本章介绍的是热化学的一些初步知识,以启发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化学反应问题,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授课时可以通过回忆高一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验入手,引出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和一般采用的单位等。再联系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反应物分子的旧化学键的断裂所需要的能量和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的形成所放出的能量,定量讨论反应的能量变化,说明了宏观的反应热和微观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所吸收和放出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五、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由焰火画面导入。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能量变化:热能,电能,光能等。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化学反应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并举例。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与焓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反应热△H的“+”与“-”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对于放热反应:(1)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2)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3)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反应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H的“+”与“-”的表示。探究二:反应热的计算表达式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反应热。
1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2、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以及课本的图画,给学生一感性认识,并提高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后同学们预习这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并完成本节练习。
九、板书设计:
一、反应热 焓变
1、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2、△H<0时反应放热△H >0时反应吸热 △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H == 生成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3)△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反应热的教学,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即涉及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对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很有帮助。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学习本节知识前要指导学生复习必修课程中学习的“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和“热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中的相关知识。
2.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 篇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域;能够在政区图中确定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记住他们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点,培养看图、读图、拼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地图了解祖国和家乡,从而热爱祖国和家乡。通过课堂的探究活动,体会地理的实用价值,领悟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情分析
教材和教法分析;本节知识是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起始内容。内容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各省轮廓各不相同,相对位置错综复杂,知识点的记忆量很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力避免单一,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比如竞赛、拼图、唱歌等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地图的世界里感受地理课堂的精彩。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难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轮廓。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内部各区域的位置。
提问: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写?(安排学生每人写一份,并选择几位同学来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问:为什么这些信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为这些地址在等级上非常清楚,邮递员按照上面一层一层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总结:看来这些等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国疆域十分辽阔,在行政管理上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板书讲解: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划,这里的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问:重庆市和黄石市是一个概念吗?(帮助学生理解直辖市的级别)。除此之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有关知识。活动2【活动】课堂活动
活动一:读图。幻灯片出示“中国政区图”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熟悉了解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轮廓。比如“中国最北/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面积最大的是?”、“黑龙江省像什么?”等等。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想象记忆、联想等方法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
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有多少个省、多少直辖市、多少个自治区,观察它们的位置和轮廓,学会分类记忆。讲解他们的不同含义,引导学生注意两个特别行政区,了解它们的特别之处。
找邻居。要求同学们在地图上迅速找到我们的家乡黄石,学会在地图上准确定位其位置(武汉的东南方向,长江之滨,湖北第二大城市),观察湖北在地图上的位置,找出它的邻居。提问:邻居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谁?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谁?这些邻居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什么?
老师讲述: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然后是阿拉伯数字。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将是多么大的牌照啊!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学生阅读课本资料:简称的由来
老师提问,学生归纳:1.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有哪些?(京、津、吉、黑、苏、藏、浙、陕、甘、青、宁、新、港、台、内蒙古、澳、川、贵、云)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闽、赣、湘、皖)
3、用本省的历史名称有哪些?(冀、鲁、豫、粤、琼、渝、蜀、黔、滇、鄂)4.一个省有两个简称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活动
二、填图:学生打开地理填充图册,按照老师的提示填出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纠正学生易错字,让学生书写在黑板上)
活动三:猜谜语,调节学生情绪。打一省级行政中心:两个胖子(合肥)、挎抢的人(武汉)、船出长江口(上海)、欧洲无战事(西宁)。打一省级行政区简称:水边人家(沪)、半部春秋(秦)、屋内养蚕(闽)。活动四:拼图
(多媒体出示中国行政区拼板图,注意拼图的规律性)
1、先拼沿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十三个):在地图上找到辽宁省,从他开始向南找到各沿海省级行政区的模板,拼贴到地图上原来的位置上。老师边讲边拼,并要求同学们说出对应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先老师拼,后学生拼,学生可个人拼,也可群体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
2、再拼陆上邻国接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七个)
3、最后拼陆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活动五:读图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每小组派一名代表答题,答对加十分,答错不得分。第一轮:老师出示硬纸板轮廓图,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老师出示硬纸板图,学生回答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各五分)
第三轮:幻灯片展示空白行政区图,老师说出名称,学生在空白图上指出其对应的位置。第四轮:老师提问,如:黄河入海口位于哪个省?面积最大的省?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学生回答。(老师简评,以鼓励为主。)
活动六:看视频资料,学唱《小苹果》改编的歌曲《大中国》。活动3【讲授】课堂小结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知识,更是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光靠两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同学们花时间、想办法去记住它们。多看地图、生活中多留意、多积累。
活动4【讲授】板书展示 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赣、粤、冀、黔、内蒙古 活动5【练习】课后作业
描画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填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继续学唱《大中国》。活动6【讲授】教学反思
3.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 篇三
§1.1 原子结构练习题1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6s
B.2d
C.3f
D.7p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
A.s能级 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3、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1)1s,3d(2)3s,3p,3d(3)2p,3p,4p
4、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N(2)Ne(3)29Cu(4)Ca
5、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 B.O2-1s22s22p6 C.Na+ 1s22s22p6 D.Si 1s22s22p2
6、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3S)E(3d)E(2P)E(4f)。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188O和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8、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1、16、35号元素的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1.1 原子结构练习题2
1、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2.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面是s能级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问题:
⑴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形,每个s能级有 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形,每个p能级有 个原子轨道。
⑵s电子原子轨道、p电子原子轨道的半径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
4、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即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A B C
D
§1.1 原子结构练习题3
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夜空中的激光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C.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 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3、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 转变为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 B.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 C.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D.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释放能量 4、1.若n=3,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
A.np
B.nf
C.nd
D. ns 5.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 →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6.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1s、2p、3d、4s
B.1s、2s、3s、2p C.2s、2p、3s、3p
D.4p、3d、4s、3p 7.下列图象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D)
8.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推荐阅读: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11-20
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1课时)(教案)09-15
《散步》精品教案1(第2课时)12-03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09-26
高中数学《2.4等比数列》第1课时评估训练 新人教A版必修11-10
2022高中数学教案 2.4 等比数列(第1课时)(人教A版必修5)08-14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