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25

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共11篇)

1.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建设项目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一、目的1为确保生产性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后符合职业安全健康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企业生产性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措施、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同时规定了劳动保护措施经费的管理规定。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各分厂、车间和职能部室。

三、工作原则每年安排计划时,必须同时根据生产设备、设施情况安排安措项目,并确保资金的准时到位。需向政府主管部门报批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进行职业安全健康预评价,并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验收时,应按规定进行职业安全健康评价和审批。凡新建、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都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安全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职业安全健康设备设施和装置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四、建设项目的设计

1大中型项目等应按原劳动部第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健康预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安全生产条件论证报告等。

2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时,应将劳动安全健康方面相应的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对建设项目遗漏的劳动安全健康设施所需资金,计划编制部门应写出追加资金计划报董事长批准,由原拨款部门予以补充。在初步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现行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法规和标准,充分考虑到安全与预防危害的内容,确保设计符合劳动安全健康要求并编制《劳动安全健康专篇》。经安监处会审后,报公司董事会批准。

4在技术和施工设计时,应不断完善初步设计中的劳动安全健康设施,从设计上来落实初步设计会审中提出的有关劳动安全健康方面的意见。在技术准备阶段,特种危险设备、安全装备、劳动防护设施的设计、制造、选型、定货,应有安监处参与。定型后应选购(定)经国家认证的、有安全资格厂家的产品。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五、建设项目的施工事务管理处和供应部及技术处应对职业安全健康设施的到位情况负全面责任,同时负责审查外来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并办理开工安全审核手续,所确定的承揽工程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承揽特种危险设备、安全装备安装和建筑工程的单位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资格。事务管理处对职业安全健康设施的施工过程进行日常管理,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

工。

3安监处对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施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性管理,各相关部门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跟踪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六、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1建设项目竣工后,事务管理处或技术处和项目单位应及时通知安监处对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施的实际效果进行检测、检验和评价。经检测未达到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标准的,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未经验收的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3安监处负责汇同有关部门组织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预验收,填写《职业健康“三同时”竣工验收表》反馈给相关单位。各相关单位对验收中提出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改进意见,应积极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按期解决,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安监处。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经 “三同时”预验收后,方能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防护设施验收监测和评价费用从项目总费用中列支。

七、“四新”项目

“四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中采取的临时性工艺和工艺装备必须有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措施,并经技术和安监处审批同意后,方能投入试用。待该工艺或工艺装备定型后一月内,由技术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正式验收。

八、责任追究

未经安监处同意,强行投产的建设项目,发生事故或造成严重职业危害的,要追究投产者的法律责任。

2.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高、技术复杂、工程参与方众多等特质,参与建设工程各主体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种安全问题,如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和由此带来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1 本质安全理论的基本内涵

本质安全是基于事物本身特性和规律,通过消除或减少工艺、设备中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危险操作的数量,避免危险而非控制危险。与传统安全依靠附加的安全系统实现安全防护的方法不同,对于生产系统中的某一种危险或几种危险,本质安全方法的处理使系统不断地趋向最安全的方法,从根源上消或减小生产过程中的危险。

本质安全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1)最小化原则。系统内存在的危险物质量越少,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越小。强调弱化危险物质库存,不使用或使用最少量的危险物质;强化工艺设备,减小设备尺寸,使其更有效、更经济、更安全。(2)替代原则。用安全的或危险性小的物质或工艺替代具有较高危险的物质或工艺,如用不使用危险材料的方法替代使用危险材料的方法;使用危险性小的物质或不含危险物质的工艺代替使用危险物质的工艺。(3)缓和原则。采用危险物质的最小危害形态的工艺条件进行生产;在进行危险作业时,采用相对更加安全的工艺条件,或者用相对更加安全的方式存储、运输危险物质。(4)简化原则。通过设计,简化操作,减少使用安全防护装置,以减少人为失误的机会。

本质安全方法就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危险,而不是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研究指出:本质安全方法是通过采用没有危险或危险性小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条件,将风险控制到忽略不计的安全水平,使项目生产过程对人、财产和环境没有威胁,不需要附加的安全措施。

2 建设工程项目本质安全化管理

本文认为,建设工程项目本质安全化管理的内涵是:在既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设工程项目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项目本身及运行过程中具有可靠的质量和安全保证,通过追求人、物、管理环境、制度在安全问题上的和谐统一,实现项目设计到运营的无缺陷、管理的无漏洞、安全无事故的持久性等安全目标。

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是指工程项目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的整个建设过程。建设工程项目过程是建设工程项目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进行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内容一般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支持、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文化观念及人员支持等内容。根据本质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一般过程以及项目所包含内容的具体情况,本文构建了建设工程项目本质安全化管理的一般模型。如图所示。

根据本质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基本原则,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要做到决策阶段本质安全、设计阶段本质安全、施工阶段本质安全和运营阶段本质安全,杜绝或减少建设工程项目从启动到后期运营的连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从根源上消或减小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方面,本质安全化管理就是要做到制度的本质安全化、物质和技术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本质安全化以及人员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3 本质安全化管理机制

3.1 建设工程项目过程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过程的本质安全化管理机制包含,决策阶段本质安全、设计阶段本质安全、施工阶段本质安全和运营阶段本质安全。结合本质安全理论的内涵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过程的本质安全化管理机制具体的内容如下。

3.1.1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由具有一定资历和丰富工程项目经验的专业建设工程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同共参与,制定合理工期。同时,建设单位要与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签定合同。此外,建设单位在申请施工许可证之前,应向当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工地安全方案,其中包括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责任、该项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施工措施。

3.1.2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项目负责单位务必要以书面形式与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水、电、气、热、邮电通讯等地下管线及地质资料等相关事项签定合同,起到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制约作用。具体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中应当提供建筑工程全面、准确的地质测量和水文资料,并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3.1.3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理范围,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以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安全工程师,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同时,应专门派驻项目安全工程师,负责制定有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人员、物资、经费等资源计划,对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参与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防护设施验收。

3.1.4 建设工程项目运营阶段安全管理

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要检测工程质量和整理相关资料,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施工安全评价,以证明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要求的程度。对于生产性建设项目,在其竣工投产前,建设单位应适时地组织专门班子或机构,有计划地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包括招收、培训生产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落实原材料供应;组建生产管理机构,健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3.2 建设工程项目内容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安全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管理过于简单和形式化,存在着重生产、求效益、轻安全等错误思想以及忽视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滞后等问题,造成了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为工程建设埋下了质量和安全隐患。

3.2.1 制度本质安全化

在建设项目工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避免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交叉重复和冲突问题,对于一些标准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服务,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继续改进和完善项目的核准程序,方便企业开展前期工作,减少前期工作风险;建立日常监督管理组织、制度和措施,并确保安全资金投入;增进各部门之间沟通,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建筑安全管理,做到法律体系、组织体系、监管体系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制度上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3.2.2 物质本质安全化

物的因素包括各种机械设备、材料和技术。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管理是指对选用的机械和设备不仅要考虑其生产效率,而且要考虑其安全可靠性,使得机械和设备本身达到本质安全化生产的要求或者增加安全防护装置后可达到本质安全化生产的要求;材料的本质安全化管理要求就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质量安全规定和工程项目使用要求。此外,在安全管理信息技术方面,可以通过制定传输要求和接口标准,使行业各子系统之间可以兼容和互通,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和传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安全监测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整合。

3.2.3 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就是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主体对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本质化安全生产的目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基于系统标准化的安全管理,重在研究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特别强调系统化、数量化、信息化和人的智能开发。

3.2.4 人的本质安全化

剖析近年来建设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一此企业也忽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安全培训流于形式;项目的管理层观念陈旧,重效益、轻安全,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上述问题造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员工意识中没有安全概念。根据本质安全理论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些突出问题,构建人的本质安全管理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

4 总结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和管理,综合考虑制度、物质和技术、人员等因素,建立科学的安全控制综合体系,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高、技术复杂、工程参与方多的特点,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是我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之一。本文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视角,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构建了本质安全化的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本质安全,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3.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大学生犯罪;制度化建设

一、高效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高校校园日益“社会化”,各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总规模达2700万人,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1]。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 Trow)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已初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高校扩招,一方面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毋庸置疑,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经济文化价值观念也会趁机侵蚀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造成部分在校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据调查,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2]。与此同时,伴随着在校大学生犯罪数量的增加,在校大学生犯罪社会危害性增加的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在校大学生犯罪不仅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我国在高速发展时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的要求,当然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面对日趋严重的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当前高校安全管理还存在的不足,在制度的落实和实施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囿于各个高校的情况不同,在构建的安保机制上也有差异。本文系统的构建高校安全管理制度。

二、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原则和特点分析

(一)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

实践中各个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依法处置原则

现代社会无论是对犯罪的打击还是对犯罪的防控都必须坚持依法处置。同样作为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也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首先,依法治理原则强调了制度的规范性及预设性,防止了防控工作的随意性,维护了防控机制的正当性。其次,依法处置原则使防控机制成为成熟的、技术化的、普遍适应的制度。这对促进和保持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得正当性、合理性,为今后有效、合理地应对同类问题的处置可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最后,坚持依法处置原则可以防止因犯罪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和加害人对处置工作的不满和对其公正性的怀疑,避免在处置过程中损害政府和高校的形象。

2.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原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要有适当的比例。比例原则着眼于法益的均衡性,以维护和发展公民权为最终归宿,是行政法上控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一项重要原则。法学上比例原则是贯穿立法、执法等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司法机关判断行政机关是否公正、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原则。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我们也必须坚持比例原则。它既是实现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立法目的的有力保障,又是监督高校和相关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在校大学生权益的不容忽视的、积极有效的手段。高校和相关部门在防控的行为、目的及手段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防控目标的实现和在校大学生权益的保障,避免无谓的侵害,使犯罪防控工作具有监督性、节制性和针对性。

3.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工作要制定正确的处置策略,即做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防控机制的制度构建上应坚持以下三点:首先是常规预防。所谓常规预防是指通过常规力量、常规渠道的预防[3]。一般是指在应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时必须坚持由学校宏观牵头,学院全力配合,保卫部门主要处置的原则。其次是技术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高校在应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时需要技术化的处置和技术条件的支持,使其能够有效运转。如情报信息系统应當健全,以便能够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后是分层预防。分层预防是指高校在应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时,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预防主体的职责。各预防主体应按照职责分工要求积极开展犯罪防控工作。将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其他人员的矛盾或者各种可能导致在校大学生犯罪的诱因解决在基层、控制在局部。

(二)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特点分析

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特点就是系统性,这一特征表现为体系内的各构成要素分层次排列组合,互为联动,整体运作,并不断完善,促使整个体系持续、稳定、有效地发展。它又包含整体性、协同性、层次性与开放性四大系统性特征。

1.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防范工程,高校在建立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更应该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优势。构建防控体系的目的是要将学校的保卫力量和教师力量以及学生骨干力量,按照系统优化原则组建成一个经济(少内耗)、合理(能够互补)的高校防控力量体系,以极大地提高高校各机关、各部门的整体效能。

2.协同性。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工的多样性。近年来,受变化多端、纷繁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了地方政府机关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政府各部门与高校相互协作,高校内部保卫干部、校卫队员、教师和学生骨干等多群体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在维护高校和谐稳定这一基本价值目标的统领下,各部门、群体应统一起来,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相互配合、协作,确保信息畅通,充分体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当而且必须具有的协同性。

3.层次性。根据系统学原理,系统是否有效以及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地划分层次。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体系是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加强系统的层次化建设,实现职责和权力的平衡与统一,形成合理、高效的职责分工与权力分配。因此,高校在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既要保证信息、指令的迅速传递,又要科学、合理地考虑管理的幅度和效果。

三、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工作

目前,关于高校校园安全保障和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方面相关的主要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些地方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根据本区域特点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如《浙江省学校安全条例》、《宁波市学校安全工作条例》、《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制定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对促进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已制定的法律法规在适用的对象上来讲相对较为狭窄,大多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所制定的又多是一些程式性的规定,内容上缺乏实体规范的支持,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弊端。当前,校园安全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明确校园安全主体,建立健全校园各类安全机构,确认他们在校园安全管理活动中的职责与职权。实践中上海和江苏等省份已有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二)构建犯罪防控预警机制

目前高校涉及在校大学生之间的信息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一方面,对于犯罪的在校大学生的犯罪动机在没有外化为行为之前根本就不容易觉察,只能是外露些许痕迹,且这些痕迹也只能是少部分身边的同学才可能发现;另一方面,高校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缺少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信息处理不明确,收集的渠道和体系也有待扩展和完善。因此,高校要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高校和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搭建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生骨干等组成的统一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协调平台,通过开展学生身心普查、学生状况调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生活中的现实表现。促使此类学生改变一些不良的倾向,防微杜渐,将他们的犯意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健全犯罪防控疏导机制

现实生活中,一般在校大学生自尊心较强,具有较强的个性特點,但由于个体性格、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会在大学生活适应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疏导,他们的人格就可能会慢慢发生扭曲,一旦遇见不顺心的事情,他们就会莫名地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在别人的身上,引发各类案件。因此,高校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咨询师队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和挫折教育等形式,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增强他们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四)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是培养人的机构,它不仅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场所,更是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境所在。高校要积极探索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素养。首先是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学生思想动机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是专兼职结合、有技术保障、师生共同参与的队伍。一方面需要他们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监控,另一方面需要他们能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相关信息,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创建新型的高校安保机制

高校的安保机制是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关键制度,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安保的预防机制:第一,重视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保卫工作队伍。加强对高校保卫干部在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校卫队在岗位执勤和校园巡查中的生力军作用,做好校园动态治安巡检工作;通过校园“110”建设,科学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明确高校各职能部门安全管理的职责与处置程序,及时掌握各类事件、案件的苗头,使各类矛盾和纠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先期处置,预防和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第二,加大投入,增添设备,提高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作为防范措施的“三铁一器”,即“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治安防范形势的需要,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高校要舍得花钱保平安,配备必要的安全监控装置,通过在相关部位安装监控摄像装置,提高破案效率,打击和震慑校园违法犯罪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延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EB/0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22/info123105103205

4322.htm,2009-3-14.

[2]张丽萍.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范[EB/0L].http://www.lunwentianxia.com/,2008-9-25.

[3]顾培东.试论我国社会中非常规性纠纷的解决机制[J].中国法学,2003,(3):15.

[作者简介]叶卫树(1973—),男,硕士,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保卫处干部,研究方向:教育学;李茂久(1981—),男,硕士,助教,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刑法学。

4.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不戴安全帽每人罚款50元,现场5人以上不戴安全帽,对项目部加罚500元;高空作业(2米以上)必须系安全带,违者每人罚款50元,责任主管部门未提供安全带的,对责任主管部门加罚300元。

3、参加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作业,如有违者每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4、电工、焊工、架子工、机械工及场区内机动车辆司机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操作,违者罚款50元/人次。

5、严禁穿拖鞋、高跟鞋等进入施工现场,违者罚款50元。

6、临时施工用电,应在电源总开关处设触电保护器或漏电开关,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零或接地装置,如发现有一项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每项罚款100元;现场架空线路对地距离不低于3米,不允许将电线绑在钢脚手架上,违者罚款100元。

7、电线、电缆等必须由专职值班电工装设,不允许私拉乱扯;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保险丝,禁止用钢丝、铝丝代替保险丝,违者罚款50元。

8、使用移动电气设备,操作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胶底鞋,必要时应有辅助拖线,否则罚款50元。

9、严禁乘坐卷扬机吊盘或吊蓝上、下人,违者对操作者和乘坐者各罚款100元。

10、木工、机械转动部分必须有防护罩,圆盘机上有防护罩壳,平刨必须有护手装置,否则罚款50元。

11、禁止高空向下抛扔任何物品,否则罚款200元,如出现事故,并追究责任人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12、禁止施工工地烧电炉或烧木材,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13、建筑物的出入口应搭设长3~6米宽于出入口通道两侧各1米的双层防护棚,层间距不小于500mm,非出入口处及通道两侧应严密封闭;卷扬机、搅拌机必须设防雨、防砸的操作棚;现场施工机械必须悬挂安全操作规程。

5.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XXX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编制:复核:审核:.XXX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2017 年 8 月 10日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经费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范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三、职

项目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和使用安全专项资金。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和部门的安全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和使用负责。

四、安全专项经费来源和渠道

按施工《招标文件》的规定:本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按合同价的1.5%计取。

五、费用的使用范围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 a.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洞口、临边、机械设备、高处作业防护、交叉作业防护、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雷、防台风、防地质灾害、地下工程有害气体监测、通风、临时安全防护等设施设备支出;

b.防止物体、人员坠落设置的安全网、棚等费用;

c.安全警示、警告标志、标牌及安全宣传栏等购买、制作、安装及维护的费用;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d.特种设备、压力容器、避雷设施、大型施工机械、支架等检测检验费,设备维修养护费用;

e.隧道、挖孔桩等工程部位有害气体检测及购置、维护检测设备费用; f.其他安全防护、检测设施、设备的费用。

2)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a.各种消防设备及器材,救生衣、圈,急救药箱及器材费用; b.安全帽、保险带、手套、雨鞋、口罩、特种作业人员专用工作防护服等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费用;

c.其他专门为应急救援所需而准备的物资、专用设备、工具的费用。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a.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评估费用; b.聘请专家参与安全检查和评价费用。4)危险源、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a.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评估、监控、监管费用; b.爆破物、放射性物品的储存、使用、防护费用;

c.对有重大危险因素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咨询的费用。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a.“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复训费用; b.内部组织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费用; c.组织应急预案演练费用。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a.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等相关活动费用;

b.举办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活动费用; c.安全经验交流、现场观摩费用;

d.购置、编印安全生产书籍、刊物、影像资料费用; e.配备给专职安全人员使用的相机、电脑等物品费用;

f.发给专职安全员工资总额以外的安全目标考核奖励,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集体的奖励等安全生产奖励费用;

g.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认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费用。

六、费用使用计划

安全部门每年年初制定安全生产费用年度使用计划并报项目总承包部审批;每月月初制定当月安全生产费用月计划并于每月5日前上报,经项目总承包部审批同意后,由项目部按批复的计划支配使用。

七、费用计量流程

费用计量资料在每月的25日前上报至项目总承包部,计量审批流程: 工区项目经理部→项目总承包部→驻地办安全专监→驻地办高监→建设指挥部。

八、安全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专款专用原则。安全专项资金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2、全过程监督控制的原则。项目部和各单位要对安全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专项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3、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原则。按照安全专项资金来源渠道,采取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一级管一级”的监督管理方式,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

4、依法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原则,设立专门的科目核算安全投入,严格实施财务监督,反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九、核

安全费用应专项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若发现擅自挪用安全费用的,项目部将按情节严重程度严肃处理。

十、审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核、分析安全投入计划,审核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报告,监督检查安全投入落实情况,并负责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

十一、使用安全资金应当符合下列程序

1、有关业务部门的审核意见;

2、财务部门的财务审核;

3、单位或部门领导授权人核准签字

十二、违规追究

在使用安全专项资金中有违反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部将对承包人按《安全生产违约处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违规单位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可采取暂缓资金拨付、停止资金拨付等措施予以纠正: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

2、擅自改变安全项目建设内容,用途的。

3、资金未按规定专款专用,发生截留、挤占、挪用安全资金的。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4、发生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三、财务部门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采取停止支付安全专项资金等措施予以纠正: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

2、擅自改变安全项目建设内容,用途的。

3、违反合同条款规定的。

6.地质调查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总则

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及省局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责任制。

2、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事故预防和事故监控,努力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3、各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项目部各岗位、工种对所从事工作的安全负责。

(二)项目负责人及有关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2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及各项生产措施。

3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及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整改事故隐患。配备 专(兼)职安全员,贯彻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4熟悉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规程。以身作则,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 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5推广先进技术、工艺改善职工作业环境,预防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6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检查,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7组织开展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坚持对特种作业及相关人员 的持证上岗制度。

8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并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度将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9认真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并按合同及安全生产的要求确保项目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 落实,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按规定发放并督促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生因工责任重伤、死亡事故时,保护现场及时上报,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 理。

2、专(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政策和大队及地勘部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负责参与制定、修订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工作要点,经项目负责人批准执行并督促实施。

3参加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参加野外地质作业的各项安全检查工作。

4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对本项目新上岗从业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项目级安全教育,协助开展换岗员工、新岗 员工的安全教育,督促检查项目岗位安全教育。

5负责编制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整改方案,及时上报和检查落实。

6参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7每天深入作业现场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违反安全法规行为,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行为,并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经劝阻无效的有权责令暂停施工,限期完成整改。发现有危及人身生命安全的险情时,有权责令立即停止生产撤出人员再报告领导处理。参加项目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工伤事故分析统计报告工作,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9、督促进硐地质编录的技术人员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温防冻措施,并检查、指导职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10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基础资料,做到齐全、实用、规范化。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资料建档工作,完成上级交办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11 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3、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2、精心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遵守劳动纪律,做好各项记录。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向上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4、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及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爱护安全设施装置,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和操作工具,并经常检查维修,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经常对所处的安全作业环境、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组织整改。有较大危险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待隐患排除后再恢复生产。

6、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操作使用的设备和工具;

7、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知识和规定,主动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二 作业安全规程

(一)总 则

1、为了加强野外地质勘查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职工在野外地质勘查施工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方针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地勘部所有从事野外地质勘查施工的项目及人员。

(二)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1、项目组应了解和掌握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情况,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等状况,及时将安全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人员告知。

2、项目组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人员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定位设备。

3、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食用不能识别的动植物,禁止饮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新水源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4、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5、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一般情况下不得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确需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2m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

6、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7、雷雨天气时,作业人员不得在孤立的大树下、山顶避雨。

8、坑、井、易滑坡地段或其他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9、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0、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机动车辆应满足野外作业地区越野性能要求,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在野外工作期间应随时检修。野外工作机动车辆驾驶员除持有驾驶证外,需经过野外驾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1、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b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背风场地,预防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c 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

d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m。e 在林区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

12、山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b 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高度超过2米的边坡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c 山区作业,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

13、林区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林区作业应随时确定自己位置,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联系。b 在林区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看守,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c 在森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遵守林区防火规定。d 林区出现火灾预兆或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报警并积极参加灭火。

14、水系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水上地质勘探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b 每天应对船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c 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15、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进入岩洞或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照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b 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置绞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c 洞穴调查作业,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

16、进入矿山尾矿库时,应预先了解有关尾矿库情况,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防止工作人员陷入尾矿库,行时小组应有2人以上。

17、特种矿产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放射性异常地区作业,应进行辐射强度和铀、镭、钍、钾、氡浓度检测,采取防护措施。b 放射性异常矿体露头取样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尽量减少取样作业时间。井下作业应佩戴个人剂量计,限制个人吸收当量。

7.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0 引言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大同煤业) , 是山西最大的煤矿国有企业。煤矿跨越大同、朔州、忻州三市, 拥有煤田面积6 157 km2, 总储量892亿t。公司总部位于中国煤炭重地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煤业基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同时全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这是一项别出心裁的管理模式, 因其具有个性化、模式化的特点, 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另外可以借助调研的手段, 总结数据结果, 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为公司制定出全面安全的、高效的行政制度, 要在企业的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控制建设。

1 大同煤业集团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建设薄弱

煤炭企业的独特性, 决定了现在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

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大同煤业高度重视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 公司没有合力进行文化建设。虽然公司内部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不一样的文化体系, 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并且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 从公司整体的层面上来看, 存在管理混乱、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的问题。

2) 安全文化氛围创建仅仅处于研发阶段, 虽然许多企业意识到了风险机制的重要作用, 但是企业本身并没有贯彻落实, 许多公司对于无处不在的风险的防范意识还是单薄, 这样会为企业的发展留下隐患。

1.2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缺乏完整性

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企业管理工作的规定, 公司要完善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法律事务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 体系由于没有将安全管理机构和矿处单位体现出来, 因此缺乏完整性。因而要进一步地将组织控制体系健全, 将安全控制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体现, 分析和判断对于公司在实现目标上具有障碍作用的风险。

1.3 监管监察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安全生产任务最重、监管最为直接的地 (市) 及县 (市、区) 级, 是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的环节, 甚至有一些县 (区、市) 的安监机构连日常的运行都无法应付。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工作责任及压力、工作范围等问题上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对小煤矿的监管问题上, 投入很大, 然而收效却甚微。

1.4 安全意识淡薄,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就是认识不到位。有一些领导没有真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以人为本”的思想, 当效益、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 并不是将保证安全放于第一位, 而是将对于安全的要求放松了。安全意识淡薄, 思想认识不到位, 是困扰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5 安全投入不到位, 信息技术利用不足

现今国有煤矿的安全投入十分不足, 存在着煤矿设备失修, 严重老化, 矿井生产安全系统的不够完善。并且由于受到利益以及市场的驱动, 我国的煤矿存在超能力生产的严重问题。由于矿井的延伸, 矿压不断地增加, 从而导致巷道的维修任务越来越重, 进而导致矿井的排水能力和矿井的提升很难适应生产的需要。除此之外, 没有完全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的手段十分落后, 大多数的矿井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2 同煤集团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煤矿建设的自身特点使企业不得不面对较高危险给工程项目带来的挑战。对于安全问题的保障, 包括项目建设过程的综合评估考察, 组织管理的安全评估考察, 以及员工素质的安全性评估考察等方面, 只有把握好了这几个工作要点和工作重点, 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好安全风险, 降低安全隐患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而使企业有机会获得更长远健康的发展。

2.1 强化教育和引导,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矿井人才的建设和建设工作, 应该从源头抓起, 并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的全过程, 在企业运行和施工项目建设工程中给予合理充分的重视, 加强对人才的流动性管理, 增强人才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人员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对知识型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还包括对于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企业文化的灌输工作。企业的领导干部应该充分把握好对于定期安全学习、事故演习、安全培训的要求。

2.2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保持设备、设施和环境安全

1) 合理分析灾害产生原因, 科学预防灾害:在矿井生产这一重要过程中, 技术人员和管理者需要从系统安全的角度, 全面有序地分析可能产生各种灾害的主要因素,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提前防控, 将生产系统的风险降至最低, 从根本上控制危险源的产生。在矿井建设的初期, 就应当将矿井的水文、地质、气象 (尤其是历年洪水位) 情况, 以及周边的小窑采空区的具体状况等尽可能涉及到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对于矿井生产的全过程来说, 只有仔细分析研究灾害发生的机制, 以此为理论参考, 做好预防工作, 才有可能从源头上控制好生产的系统风险。

2) 安全性评价方面:监理、业主方、施工方组成的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制订明确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 根据要求施工单位对照评价标准对所辖设备、人员、环境和安全管理进行排查, 并填写安全性评价整改措施表, 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各单位、各部门评价情况成立专业检查评价小组, 深入现场和施工单位进行逐项查评, 要求各项资料齐全, 检查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然后各专业组做出专业检查评价报告。最后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性评价情况进行汇总, 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

3) 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的合理编制:应对工程项目中可能面临的威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对于高处坠落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烧伤灼伤事故、起重伤害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火灾事故、化学事故等应分别制定相应的具体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举行安全演习, 提高防范措施和员工的应急能力。

2.3 推行作业标准化, 保证作业安全

煤矿行业的资源整合是煤炭市场实行新一轮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使煤矿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因此, 积极有效地推动煤矿企业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方式的转变, 以及从数量型效益指标到质量型效益指标的转变是必然要求。安全标准化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将安全维护工作进行量化, 执行统一的评定标准, 必须在企业的内部核心实施安全管理, 并针对项目部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提出具体建议。专职安全部门的职能应该加强, 同时也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权威, 使得协调控制能够强有力推进。要构建一个反馈系统, 保证信息实时地被无阻的反馈, 建立一套完整的反馈系统, 达到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同时, 煤矿产业要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资源整合的进度, 就必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新的优化组合, 不断完善矿井的安全生产意识, 构建优良的安全生产系统、安全技术系统和科学管理系统。不断完善风险防御机制, 提高员工抗险能力和安全意识。有效利用好企业人才优势, 加强科技研发力度, 增大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力度, 有效实现人才、资源、技术的重新整合, 发挥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3 结语

在我国煤炭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 安全管理这一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比如管理、成本、人才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减少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在矿井生产过程中, 需要从系统安全的角度, 全面分析可能产生各种灾害的因素, 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防控, 将生产系统风险降至最低, 从根本上控制危险源的产生。

对于风险管理的实施来说, 风险管理理论会在不断的实施过程中持续地发展。企业管理必须和项目管理相互配合, 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 这才是煤炭企业应该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会, 丁毅.煤炭工业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工程, 2004 (1) :5-7.

[2]高新春.煤矿通风安全状况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 (5) .

[3]施式亮, 王鹏飞, 李润求.工业安全评价方法与矿井安全评价综述[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 (4) .

[4]杨林, 浅议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J].矿业工程, 2009 (2) .

[5]马红伟, 陆刚, 丁兆国.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J].煤炭技术, 2008 (9) .

8.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篇八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0.概述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专职(兼职)安全员应持证上岗,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实行分包的项目,安全控制应由承包人全面负责,分包人向承包人负责,并服从承包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现场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施工现场作业是人、物、环境的直接交叉点,在施工过程中人起着主导作用。直接从事施工操作的人,随时随地活动于危险因素的范围之中,随时受到自身行为失误和危险状态的威胁和伤害。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o%以上。人的行为是可控的又是难控的,人员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难点。因此,对施工现场的人和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判断、调整,强化动态中的安全管理活动。

1.1安全心理调适法

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感觉、思维、注意力、行为的协调连贯、反射、建立、反应能力等。这些素质都可通过教育培养得到提高。所以在培养人的全过程中,通过教育、职业训练、作风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

1.2奖惩控制法

精神激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它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企业的安全生产涉及到每个人,要搞好安全生产也只有依靠大家。让员工参与各种安全活动过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参与决策,吸收他们中的正确意见。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归属感、认同感,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终到“我会安全”的质的转变。

利用纪律的约束力,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纪律措施是预防性,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遵守安全法规的自觉性,杜绝或减少违规行为,重点都是防范。

1.3管理控制法

管理控制可采取政策规范的控制、安全生产权力的控制、团体压力作用等。在施工活动过程中,项目部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責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政策与法规则是实施控制的重要方式,强调安全生产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人知法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由于不懂法规而导致的不安全行为。要利用政策规范的作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规章。建立、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

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2.1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和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能自动发现并自动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本质安全要求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本质安全化是建立在以物为中心的事故预防技术的理念之上,强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保持物的良好状态和技术性能,对预防和消除事故,保障安全生产有现实意义。

2.2装设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装置是在设备性能结构中保证人机系统安全,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和保证在可能出现危险状态时保护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如:隔离防护装置、联锁防护装置、超限保险装置、制动安全装置、监测控制与警示装置,防触电安全装置,保险装置等。

安全装置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期间或故障状态时,甚至在误操作情况时发生人身伤害及设备毁坏事故,能直接对操作者和设备进行安全保护。

2.3加强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

控制设备最终因素是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可通过技术手段缓解和通过人的管理改善。设备的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修停用等过程。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的安全审查与验收;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安全运行检查;维修保养、报废;安全检测、监控、检验和档案管理等。

3.改善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体现。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是相辅相成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在任何时间、季节和条件下施工,都必须给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作业场所.改变脏、乱、差的面貌。生产作业环境中,湿度、温度、照明、振动、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会影响人的工作情绪。作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3.1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平而布置图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绘制施工现场平而布置图。在施工实施阶段,根据要求设置道路、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材料和设置机械设备、土方及建筑垃圾、围墙与入口位置等。做到分区明确,合理定位。

3.2施工现场功能区划分

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划分为作业区(辅助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应设置于在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应设置防护措施,划分隔离,以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对功能区的划分还应考虑交通、水电、消防和卫生、环保等因素。

3.3安全警示标志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的不同阶段,在危险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部位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阳台口、电梯井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安全警示标志的类型、数量应当根据危险部位的性质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

4.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

建筑施工活动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在特定空间进行人、财、物动态组合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施工现场,需要大量有着高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安全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将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安全生产实践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甚至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除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应当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要不断探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要强化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要清除新的危险因素,使安全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使安全生产水平上一个台阶。

5.结语

9.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篇九

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绩效制度

一、职工待遇是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绩效工资与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挂钩。

二、绩效工资的考核内容是根据安全管理人员在项目进行安全管理的综合能力来体现。

三、考核的内容:

1、安全事故

一、处罚

1、发生单项安全事故金额在1万元(含1万)以下的处罚事故金额的2%。

2、发生单项安全事故金额在1万-3万元(含3万)的处罚事故金额的3%。

3、发生单项安全事故金额在3万-5万元(含5万)的处罚事故金额的4%。

4、发生单项安全事故金额在5万-10万元(含10万)的处罚事故金额的5%。

5、发生单项安全事故金额在10万以上的处罚事故金额的5%。

二、奖励

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的,奖励5万;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5万元以内的,奖励2万;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10万元以内的奖励5000元。

2、诚信评价

一、处罚

在季度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 以85分为基准分,诚信综合评价中得分在75分(含)-85分的,每减少一分处罚200元;得分在65分(含)-75分的每减少一分处罚100元;得分在65分一下的一次性处罚50元。得分在85分(含)-90重庆中通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分((含)之间不罚;

二、奖励

评价分值在90分以上的每一分奖励200元。

3、业主、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媒体的评价

一、处罚

项目部涉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被业主和政府职能部门通报批评或处罚以及媒体曝光的处罚项目部500元/次;

二、奖励

项目部涉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被业主和政府职能部门通报表扬或奖励的(文件或证书),公司奖励项目部1000元/次

4、季度评比

一、处罚

项目部单次在公司内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大检查中根据公司预定目标,处于公司划定的及格分数线以下的处罚1000元,处于倒数后三名的处罚2000元(满足条件的取处罚上限)(不与大检查奖惩细则相冲突)。

二、奖励

项目部单次在公司内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大检查中达到公司划定的优秀分数线名列前三名的奖励3000元(不与大检查奖惩细则相冲突)。

5、月度巡检

在公司安全部巡回检查中被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违反公司强制性标准以及对提出整改而未整改现象两次以上的处罚100元/次。

6、带班制度 重庆中通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领导带班制度,每星期必须有三天值守在项目部;其余时间,安全部门安排好人员轮流安全值班,发现值班人员不在岗的处罚100元/次。

7、上报公司安全工作

凡是公司要求项目部上报的安全月报、日报整改回复等未及时上报的处罚50元/次。

10.项目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一、为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项目部制定本制度。

二、项目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三、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施工生产、生活区域和场所等的消防安全管理应纳入各单位的管理范围,进行统一管理。

四、项目经理为本项目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生产工作的副经理为项目消防安全直接责任人。项目部安环部为项目部消防工作的管理责任部门,履行管理职责。

五、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

2、统筹安排消防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3、掌握消防工作情况,保证资源;

4、确定现场和宿舍消防安全责任;

5、组织消防检查,督促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

7、组织制定本单位火灾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

六、负责安全生产的副经理消防安全直接责任人职责:

1、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2、组织实施消防隐患的整改;

3、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第七条 消防安环部部门职责:

1、组织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落实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3、组织管理专职或义务消防队;

4、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监督检查消防隐患的整改;

5、组织员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

6、组织或参加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7、负责建立消防档案。

八、项目部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当进行有关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因素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始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知识和技能。

九、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1、单位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消防安全主管责任人;

2、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3、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十、项目部每季度对涉及消防安全的部位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防火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签名存档、备案。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按整改通知书的要求落实专人负责限期整改。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1、消防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

2、安全疏散通道及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

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

4、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性;

5、用火、用电;

6、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

7、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和完好;

8、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

9、其他。

十一、定期对灭火器材进行维护保养。项目部应当建立灭火器材配置、维修、保养的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 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

十二、工地仓库、加工场地配备数量足够的灭火器和防火砂、水池和水桶;作业面场所配电盘、变压器、电气设备等易燃易爆物设置灭火器;办公区、职工生活住宅区、食堂等生活设施等须配置灭火器材;起重机械设备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易燃易爆重点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带、钩、斧、桶及灭火器,并设置醒目的警示(告)牌。

十三、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工作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遵守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等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十四、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熟悉并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十五、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严禁损坏和挪作他用,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

十六、项目部应当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防火专项检查或综合性安全大检查。检查要注意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合理布局、分部位置、配置数量、方便急用、完好有效、检验标准日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应急预案。

十七、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检查和改正情况应当记录存档:

1、违章进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在禁烟场所吸烟的;

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5、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6、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7、其他违反消防规定的行为。

十八、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安环部提出整改办法应向项目部领导报告。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部位应停止生产活动。

十九、消防隐患整改完毕后,负责整改的项目部或部位应当将整改情况报告安全部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

二十、项目部应当制定消防应急预案,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

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5、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二十一、消防安全按照预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演练前,应当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并做好安全工作。演练后,作好相关记录。

二十二、项目部应当建立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基本资料和消防安全管理资料。

第二

十三、消防安全基本资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消防通道、应急疏散通道;

2、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消防安全责任人; 3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布置; 4专职或义务消防队人员名册;

5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6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7应急疏散预案。

二十三、消防安全管理资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文件;

2、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3、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4、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5、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6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7火灾情况记录; 8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11.浅谈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电磁辐射;安全漏洞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42-2

0 引言

计算机、互联网的技术飞速发展,为各类信息传输共享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也为各类需要保密的行业领域的信息安全保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安全与保密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一环。随着涉密活动逐渐频繁,窃密技术更为先进,信息安全保密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安全保密建设任务更加紧迫。

1 安全保密的重要性

1.1 基本概念

安全保密工作就是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出发,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安全保密管理建设是为了维护单位正常经营管理秩序,围绕保护好国家秘密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活动,通过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必要的经济手段,来约束和规范组织和个人的涉密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够符合保密要求。

1.2 安全保密的重要性

党的四代领导都提出了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提出“保守机密,慎之又慎”; 邓小平同志强调:像原子弹一类的东西,不能让敌人摸底……;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守口如瓶,只做不说;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保守军事机密涉及国家安全,必须慎之又慎。

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

2 影响信息安全保密的因素

2.1 主要泄密途径

2.1.1 电磁辐射泄露

电子设备在工作的时候,就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辐射信号就有可能会携带着正在处理的涉密信息。目前,辐射最可能造成泄密的是计算机的显示器、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无线设备。

电脑显示器辐射通过专用设备处理后,可以恢复并还原出原来的信息。西方国家已能将一公里外的电脑屏幕电磁福射信号接收并复原。涉密网络如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传输,非屏蔽网线就相当于一根发射天线,将传送的涉密信息发向空中并向远方传输,采用相应的接收设备即可还原出正在传输的涉密信息。电脑的无线设备主要包括无线网卡、无线键盘、无线鼠标和蓝牙、红外接口设备等。这些设备信号均采用空间传输方式,即使釆用了加密技术,也可能被窃密者可利用特殊设备进行信息拦截获取。

2.1.2 网络安全漏洞

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各系统在远程访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网络渗透攻击提供了途径。

我国现有计算机技术存在着国产化程度不高,关键技术受国外垄断控制的约束,计算机系统如被人为预留后门、通道和漏洞,将造成极大威胁。另外,涉密计算机设备如配备了无线网卡,在机器工作状态下,就有可能无需任何人工操作就可联网被他人远程控制。敌对分子一是可以利用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入侵某个系统,取得管理员权限后,即可篡改或窃取涉密信息,二是利用“木马”程序进行远程操控,被植入的木马计算机将被当作跳板,所有信息均可被轻易窃取。

2.1.3 存储介质泄露

各类存储介质管理不善也是信息泄露的重要因素。存储介质如光盘、U盘、移动硬盘、磁盘阵列等,只做一般的删除或格式化处理的话,数据是可以通过专用软件等进行复原后造成泄密。一种被称为“摆渡木马”的恶意程序,主要感染对象就是移动存储。该木马会后台自动运行, 把电脑里的涉密资料打包成隐藏文件拷贝到存储中。当感染的移动存储在互联网和涉密网之间交叉使用时,木马将自动把存储的涉密信息发往互联网上的特定主机,造成信息外泄。

2.1.4 多功能一体机泄密

多功能一体机在使用或维护时,如未经专业处理将存有涉密信息的存储设备带走修理,或修理时无专人监督陪同,都有造成泄密的隐患。

使用多功能一体机的传真功能时,如连接到了普通电话线路,此时就会导致涉密信息在公共电话网络上进行传输。

2.1.5 人员泄密

人员泄密的表现主要包括违反相应的安全保密规范造成的失泄密,以及为利益驱动故意的卖密。

违反相应的安全保密规范下的失泄密,一是对文件资料或使用的设施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二是保密意识淡薄,利用互联网交流时涉及了国家秘密。

为利益驱动故意出卖秘密,是指明知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却明知故犯的行为。

2.2 主要原因分析

2.2.1 相关制度规范缺乏或不完善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不够严谨和完善。一般单位都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建立起的管理制度没有可操作性,没有相应的防范机制,将会形同虚设。因此,单位领导应重视保密制度的建设,制度应详细、规范、具体,且有详细具体的执行部门和执行程序,有了制度后要严格执行并责任落实到人,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

2.2.2 技术管控手段欠缺

当今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几乎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在和传输交换,窃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技术化,这就需要更高的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手段来保护秘密信息。但很多单位对窃密的技术管控手段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也不到位,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三铁一器”的传统手段上。

3 大力加强安全保密管理

保密管理工作的原则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遵守这一原则,就必须要有健全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的技术防护管控手段,优秀、有效的保密工作人员队伍。

3.1 建立健全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

保证有一个健全和完善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根本,应根据单位业务的牵涉对象、业务流程、秘密等级等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并及时修订完善,实现保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3.2 强化技术防护管控手段

3.2.1 对设备设施的防护

严格限制国外引进设备的使用范围。国外引进的产品, 必须重点检测产品是否带有恶意代码,采取加密措施。

3.2.2 对存储介质的技术防护

对于存储介质的技术防护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消磁,另一方面是防拷贝,可以通过加密码保护,使载体中的文件,不能用正常的方式读出。

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存在漏洞,采用单向导入技术加以防范。即可以完全的禁止数据在低级别的载体(如移动存储介质)和高级别的涉密计算机中交叉使用,带来泄密隐患。

3.2.3 网络使用管理防护

①实行物理隔离; ②明确网络使用管理人; ③依据岗位设定用户权限; ④严格控制信息输出; ⑤专人负责杀毒、系统运维、审计工作;⑥配置网络安全设备。

3.2.4 电磁辐射技术防护

在距离安全边界较近的涉密计算机上加装视频干扰保护设备,以扰乱计算机电磁辐射信号; 注意涉密设备与非密设备的间隔距离;涉密系统服务器和终端,禁止非涉密设备接入红黑隔离插座及扩展的普通插座;重要的涉密计算机及存储设备机房建造电磁屏蔽室。

3.3 加强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优秀、有效的保密工作人员队伍,是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必要条件,涉密人员必须是“可靠、可信、可控、可用”的,同时又要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有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经济各种诱惑和社会信息化各种挑战的知识和本领。

对涉密人员开展定期的各项培训工作,逐渐强化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思维观念,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过程中综合培养,使其掌握现代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解决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合格的涉密人员。

4 结束语

预防+治理=安全,安全+保密=和谐。我们要着力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层次,从制度上建立健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认真贯彻,坚持“保密工作无小事”的态度,充分认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让每个员工切身为保密工作动起来,这样保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常态化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办公室业务,2008年第7期.

[2] 保密科学技术,2016年2月.

[3] 周光霞,孙欣.赛博空间对抗[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2,4(2):8-9.

[4] 王晓甜.如何做好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保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5(5).

上一篇:消费金融公司区域管理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