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精选18篇)
1.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一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的实际教学案例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反思与启示
高二 康小玉
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2、时空观念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3、史料实证 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4、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物的解释。
5、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每一页的历史都充满着智慧,启迪、警示着世人。2017年3月17日第七节在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学生总结启示的时候,学生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出乎意料。本来是预设为从战争的原因、过程、过程的特点、影响几个方面总结启示,培养其唯物史观、时空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但学生回答时抓住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战略意义一个核心就突破了所有。
一、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因为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那是不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必然带来对外扩张。和老牌国家争夺霸权,从而必然带来战争。按照原有逻辑是这样的。按照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的预设,认为未来世界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发展呈上升趋势,会冲击西方文明,必然带来冲突、战争。当然他没有说透,必然会发生血腥暴力。但字里行间透露着西方文明下降趋势的无奈,还有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威胁论。而学生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分析我国是和平崛起,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迅速扩大朋友圈。然后老师顺思路引导分析,美国退出谈判牌,促中国一带一路发展,且联合国支持,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和其他国家合作共赢,中国这种用惠及世界的方式,让数十亿人共同受益,反哺自身,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的实力、成熟的外交,见证了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真正的和平崛起,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威胁论和历史宿命论。所以得出结论还是要发展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这是必须的,韬光养晦,磨砺自身。但是完全可以避免过去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带来战争的所谓宿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合作共赢,这也是冷战、核军备竞赛,热战带来的惨痛教训。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素养水到渠成。,要突破的启示是什么,也一目了然。
二、两次世界大战和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也密切相关。而“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多元文明,承认文明多样性,民族独特型,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合作共赢,是大格局,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自然得出。
三、从战争过程尤其是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可以得出启示:为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也可以从一带一路战略分析得出。可以自然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心得体会:所以学生在得出启示的时候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以史鉴今,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到了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由教师自然引导得出体现和新素养,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善于引导,润物细无声。
2.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二
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其重要作用日益体现。但从整体上看, 由于建筑市场涉及面广, 交易额大, 可变因素多, 又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 造成我国建筑市场目前信用缺失现象还十分普遍。因此需要从系统的角度, 多视角、全方位地分析和研究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 并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的国际经验,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1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概念
所谓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实际上是一套建筑市场综合治理机制, 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社会信用信息提供机构等, 主要包括信用法规、信用制度、信用评级、信用机制等主要内容。它把各种与信用建设有关的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 通过激励守信行为, 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 使信用主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 并自觉自愿地从失信向守信转变, 共同促进建筑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的完善, 从而保障建筑市场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 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 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保障;2) 信用体系建设能有效规范建筑市场中各责任主体的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3) 信用体系建设能有效改善市场中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增强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
3 国外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的经验借鉴
信用体系的构建模式通常依据征信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背景来划分, 从国际上各个国家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类型上看, 目前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 即征信机构由政府组织设立, 主要由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组成, 征信机构和资信评价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 由政府统一实施监管;另一种是市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 在市场化模式下, 不仅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 而且与之相伴形成了独立、客观、公正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建立, 并依据市场化原则运作的征信服务机构 (见表1) 。
3.1 案例一
政府主导型——德国。
1) 信用法规建设方面。
在德国, 诚信原则体现在法律制度中的方方面面, 无论从联邦一级的《联邦宪法》《联邦承发包法》《联邦招投标法》等法律, 还是州、市一级的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仑州建筑法》中都有对诚信惩罚方面的明确规定。政府通过立法, 有效引导和强化市场中各责任主体的诚信意识, 优化市场环境。
2) 征信机构建设方面。
在德国, 是政府直接监管下的由国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审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构建的非营利性的征信体系。由中央银行从各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采集数据, 建立全国信贷数据库, 直接向各行业有关部门和协会提供业内企业和人员的信用记录, 建立诚信档案, 并接受联邦内审计部门的监督。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诚信平台, 使企业的必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有利于市场承、发包方在交易过程中的互相选择, 有效改善了市场中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3) 信用奖惩、评价机制构建方面。
在信用评价方面, 德国政府各部门间建立了科学的联动协调机制, 以建筑监管为例, 由政府建筑管理部门会同财政、税务、工商等各有关部门建立了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招标预选企业名录, 对于这些综合实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优先提供各类授信、贷款以及优质便捷的服务。行业协会也在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协会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行业信用标准, 负责业内会员的征信和评价工作, 通过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机制, 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使良性竞争、人尽其才的市场环境得以保障。
3.2 案例二
市场主导型——美国。
1) 信用法规建设方面。
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 美国正在实施的与信用相关的立法就多达数十项, 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范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体系, 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
2) 征信和资信评价机构建设方面。
在市场化模式下, 美国信用服务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现已形成了少数几个权威性的市场化运作的征信服务机构, 如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和邓白氏等美国信用中介巨头, 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 每天都能发出上百万份信用报告, 客户也扩张到整个世界, 并且这些企业还具有很强的信用产品的创新能力。信息平台根据市场需要搭建, 政府对信用服务市场并不直接干预, 主要通过立法方式进行监督和引导。 信用体系的建设并没有现成的绝对标准的模式可以照搬, 选择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国情、历史、市场和信用发达程度等多种因素, 因此, 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立足国情,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行模式。
4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思路
1) 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法制建设, 包括信用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基础法律、信用市场监管法律及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等, 通过制定政策与立法, 在整个建筑市场倡导诚信观念, 强化信用意识, 引导信用需求, 确保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在健全的法律环境中良性运行。
2) 构建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完善的诚信信息系统是诚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要努力确保诚信信息搜集的准确性和适时性, 要逐步实现国家、省、市 (县) 诚信信息的三级互联, 稳步推进, 最终实现全国联网, 构建全国性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诚信信息共享和互认。
3) 积极引导建立征信和评估机构, 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完善的信用评估机构, 规范的信用服务市场是信用体系市场化运作的关键要素, 政府应逐步建立对建筑业信用服务机构的准入和资质管理制度, 实现对企业基础信息、公共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全面收集和评估, 推动信用体系运行的市场化进程。
4)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奖惩和评价制度。信用奖惩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守信者进行保护, 对失信者进行惩罚, 发挥社会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保障。我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仅要建立信用体系建设与工程招投标、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审核、市场稽查、行业协会评优等的纵向联系, 还要实现信用体系与相关管理部门如司法、工商、税务行政管理部门、银行、金融监管机构等的横向联系, 形成联动协调机制, 以此来逐步建立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综上所述,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 意义深远, 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 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我国的建筑市场信用秩序将会逐步好转, 从而推动我国的建筑业走上一条竞争有序, 又好又快的蓬勃发展之路。
摘要:对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信用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在借鉴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的基础上, 就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见解。
3.情绪波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三
关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情绪,在这个意识的过程中,势必会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感受。
一、 将针对习作内容的预习,变为关注情绪的提示
笔者一直坚持引导学生对教材习作内容进行预习。这一学期,笔者尝试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名人名言推荐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去揣摩,并在生活中收集事例,来尝试验证这些心理学说法的准确性。以下,是笔者和学生在这一学期共同思考的两条心理学名人名言:
▲ 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塑造环境,而因此营造的环境又会对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
——阿尔伯特·班杜拉
以我们班的班风“心存感恩,力聚成长”为例,“感恩”,就成为环境与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键词。
▲ 事件和情绪是一起被储存进记忆的。
——高尔顿·鲍尔
当我们处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我们倾向于在记忆中存储积极的东西;当我们处在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我们倾向于在记忆中存储消极的东西。因为我们倾向于关注那些和我们的情绪状态一致的信息。
二、 将无意识的情绪波动,变为有意识的感受梳理
一波三折的文章情节,会使人多一些悬念,产生阅读兴趣。我们不应教学生为了“一波三折”而自己虚构情节。关注情绪波动,其实是让学生在动笔写文章之前,在已有素材中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情绪波动明显的选材,更适合学生通过文字描述,传递丰富多彩的感受。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雨天,负责分发班级杂志的学生,好不容易从学校门房搬来两期《七彩语文》。分发过程中,发现每一期杂志放在最下面的那本,都被雨水浸湿了。学生小吕是全班最爱看课外书的孩子,他主动拿了一本损坏的杂志。小吕回到座位上,看见放在桌上的另一期杂志是崭新的,又用新杂志换走了另一本损坏的杂志。也就是说,两期杂志里最破的,都被小吕领走了。
仔细分析,这件事中的情绪波动,有三条分支:
1. 主角:小吕。
2. 配角:负责分发杂志的同学。
3. 群众演员:旁观的同学。
这样的选材,不愁写不出感受丰富的佳作。我们可以借助提纲,从学生小吕情绪波动的角度,梳理一下感受:“要有新杂志了,兴奋——负责发杂志同学的纠结表情,恍然大悟——主动领取了破烂杂志——看见桌上的另一期新杂志,干脆又换领了一本损坏杂志,一个人包揽下麻烦事儿——书破了,阅读依旧开心。”这么粗线条的提纲,已经让这篇习作丰满起来。
同样是这件事,换其他学生角度,关注情绪波动,效果一样出彩。再以负责分发杂志的同学的角度为例,可以梳理出这样的提纲:“搬来新杂志,好累——分发新杂志,发现损坏的,好急——杂志人手一本,损坏的总得有人要,好纠结——小吕解围,好感动——小吕换领了另一本损坏杂志,出乎意料——佩服破杂志的新主人。”
遵循情绪波动,由感受来充实文章的思路,这种方法降低了习作的枯燥性,提高了习作的丰富性,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的习作过程,恰如其分地验证了本学期的第一句心理学名人名言:我们的班级是充满爱的集体,大家都懂得感恩。
这样的习作过程,也同样恰如其分地验证了本学期的第二句心理学名人名言:小吕做这件事时是开心的,当我们处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我们倾向于在记忆中存储积极的东西。
三、 创设情绪与感受双赢的机会
仅仅依靠教材所安排的习作,并不能让学生酣畅淋漓地熟练驾驭情绪波动。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更贴近生活的、有话可说、有话急于表达的机会。
仿照电视中的评论类节目,笔
者在班级也开展了系列评论活动。每一个学生可以给自己的评论节目命名,有的学生用了姓名中的一部分,比如“丁丁评论”;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比如“波澜评论”……他们还给自己的评论本手绘了图文并茂的封面,各抒己见时,他们还会煞有介事地切入:“小威评论认为……”很有新闻人的架势。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们的评论语言犀利、观点鲜明,绝对不逊媒体的风头。以青奥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为例,学生关注了地铁上的文明,不仅仅是地铁上随意吃食物的问题,还包括地铁上随意倚靠扶手的困惑。扶手是用来帮助站立平稳的,但有些乘客习惯性把整个身体倾靠在扶手上,压住了抓住扶手的别人的手,却毫无察觉,或者说察觉了也无动于衷。“雨楠评论”里,不客气地引用了一句名言“你挥舞拳头的自由到我的鼻子为界”,来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
地铁事件,在“雨楠评论”中呈现出这样的情绪波动:“挤上地铁——抓住扶手——手被别人的身体压住——疼极了,使劲抽手——恢复自由的手被压红了——靠在扶手上的人,依旧我行我素,还在用空出的手玩手机呢。”这样的习作过程,又一次恰如其分地验证了本学期的第二句心理学名人名言:“事件和情绪是一起被储存进记忆的。”这一篇评论,体现的是当我们处在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我们倾向于在记忆中存储消极的东西。
不论是哪种情绪状态,不论储存的是积极或消极的记忆,都不妨碍我们用文字记录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4.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篇四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不错的,在不同的动物身上能学到不同的知识,发明创造出不同的,对人类有意义的科技成果。比如:人们通过蝙蝠的飞行特点发明了雷达;根据鱼类和鲸鱼的潜水性能发明了潜水艇;从观察鸟类和蜻蜓的身体结构,发明了飞机……可科学家发明的东西总不能全方面使用(特别是关于交通工具的东西)。于是,我想发明水、陆、空,山地和沼泽,通用的一种交通工具。
为了使我们的发明更加完美,我采用了十种之多的动物和人们原来发明的成果优点,组合成了一个:“海、陆、空,多用专人私家设计”。现在,就让我这个设计师来为你讲解我的发明吧!
这个发明长5。2米宽3。1米,在潜水过程中,它是按鲸鱼的“流线型”来设计的,船头是弧形的,船可以加速或减速。如果心情舒畅的话,就点下“鸭子滑式”的按键,船两侧就会伸出两只大鸭掌,划来划去,可舒服呢!但是如果遇上有危害性的食肉鱼,这只船就会发出墨汁一样的`墨汁来迷惑敌人(这是由树皮中的墨黑色部分提取的)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大油门向安全地带冲刺了,您不用担心汽油会污染环境,其实那是从椰果中提炼出来的环保用油。它有无污染、无破坏、无毒,可以保证水的质量,不让水资源受到污染。
室内还设有高级机器人服务,水上探头等,很实用。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把船舱变成一个蜻蜓似的飞机、火箭式的汽车、蛇式的火车、甲壳虫式的坦克……
5.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篇五
——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
信念,让你在无数次失败中获得成功;信念,是一眼汪泉,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坚持与努力;信念让天空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鲜,生活更美好……只要有了信念,就能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当前,随着国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逐步升级,导致了很多外出人员无法返回家乡,无法入住酒店等。这一次病毒就像无形的声波一样,恐怖的席卷了全球。其中我国的湖北省感染极为严重,已经累计增加到了六万多人,其中,武汉市更是高达四万多人。
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是蝙蝠、野生动物等。在这场战役中,有些为了治疗病毒的人,为国家出生入死。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更是一个战壕中的战友,唯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扶持,才能真正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一场没有硝烟的可怕的战争。
据说这次病毒是有些不法商人贩卖野生动物导致的,动物永远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无论哪种动物都为维持生态平衡而尽力,有人说我们以前把动物关进笼子里,现在轮到了动物,把我们人类关进‘笼子’里了!
今年口罩成为了年货,但是口罩本身又有很强的防病毒功能,但由于口罩的日产量都达不到当天的所需数量,比疫情更可怕的是疫情引发的想象,网络上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情况,但反过来也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在此次疫情中,不仅要合病毒做抗争,也要和一系列不真实的消息中做抗争。要想取得胜利,既需要相关部门的独立工作,更需要我们人民团结一心,这样才不会给病毒可乘之机。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绝对不能再乱杀野生动物,不再破坏生态平衡,同时我也明白了,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与病毒做抗争,才有更大的机会获胜。
6.近代商人经商原则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六
现实社会里,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太多太多。也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身上的人性已经被现实生活里的物质化的非是是非扭曲的不成了样子,而精英理论家还在说这是必须要付出的发展进化的学费。时下,诚信二字的堕落、迷惘、失落已经到了非得从启蒙教育开始从头学起的地步。不是吗!?学术造假,考试作弊,食品作假,药品作假,官绩作假,政绩作假,金融作假,财务作假,新闻作假,学历作假,人品作假......,而且都到了成龙配套,一条龙服务,以以作假为谋生手段创出新的行业的地步。每天出门,活生生的真人遇到虚假的社会氛围幻境,都弄不清楚自己是真是假了!这就是《红楼梦》里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所阐述的玄机吧。再不呼喊唤回人性里最基本的诚信理念,这社会真的会出现陷人人于灭顶之灾的人祸灾难的。
在这个时间里,博文中不断转载一篇佳作:《绩溪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启示》。文中记载评说到:清朝时期,绩溪徽商胡雪岩在杭州开办的钱庄,凡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将士存银子,都要留下这些将士的老家地址,如果将士阵亡,则钱庄会把银子的本金寄还将士的家中,由此信誉,胡雪岩开的阜康钱庄存款者非常多,由此他的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二则是左宗棠率兵远征收服新疆,缺少经费,是胡雪岩的担保借款.慷慨筹款和料理后勤保障,才使这六分之一的疆土回
到祖国。信誉,是为商之本,这是胡雪岩为我们留下的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言忠信,行笃敬;这是古老中华民族恪守的信条。信誉为商之本,诚信,商道也。
智慧卓识的现代企业家与古代的商人会一致认为:“诚信、本分”,不仅是经营理念,涵盖的更是一种信誉,一种承诺和一种企业文化。说到做生意呢,自然是各家有各家的生意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总会出现一些有口皆碑的绝世好老板,这些人经营有道,信奉诚信经营,不投机取巧,稳稳当当的打下一个商业帝国。本分的正解:本分事就是自己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是人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惟一目的。整个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简单地说,就是明白自己是谁,找到自己最适合、最应该也最擅长的事,把一生中所有重要的精力,所有重要的时间,所有重要的资源,都放在这件事上,以这件事作为生活的轴心,一心一意地去把它做好,尽全力去做到极致,尽全力去做到圆满,尽全力去做到皆大欢喜。舍此之外,就是不务正业。中国人的诚信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讲文明,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立人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是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
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诚信是交友之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诚信是为政之法:《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是经商之魂: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诚信是心灵良药: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
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7.“潮课”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篇七
选择研究“潮课”现象来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大学“潮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高校“潮课”课堂教学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 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有促进作用。二是就高等教育中通识选修课的教者与受教者而言, 研究“潮课”有利于更进一步了解他们对待“潮课”的看法和态度。
二关于“潮课”的应对态度
自2012年各大高校选修课开选之际, 中山大学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在网络上发表之后, 关于“潮课”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潮课”在本质上仍是一种选修课, 只不过它在形式或内容方面有别于传统课程, 而受到社会各个群体的关注和热议。针对“潮课”,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讨论。
1.“潮课”的影响
从“潮课”的积极影响方面出发, 认为“潮课”是一种优秀的选修课, 它能运用一种灵活有趣的方式, 从人本主义和学生中心论出发, 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需求。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兴趣与快乐之中学习, 变“填鸭式”的灌输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乐于求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从“潮课”的消极方面出发, 认为潮课起到一时哗众取宠的效果, 不可能把真正的知识带进课堂, 也不可能增长学生的见闻和修养, 更不可能起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2.“潮课”的作用
在专业教育之外, 必要的技能培训和生活技巧的传授必不可少。而“潮课”的出现, 无疑为死气沉沉的选修课带来了活力和生气, 也为今后改革选修课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潮课”的设置要追求内涵,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高校要将选修课视为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一环, 不能只重视新奇、时尚的课程名称, 而放弃了对课程本身内涵的追求。在“潮课”潮的背后, 高校对选修课应加强创新和探索, 提高选修课开设的门槛, 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质量, 除了力求新鲜和有趣, 还要避免形式重于内容, 将着力点回归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上。只要“潮课”的发展不偏离了专业本身的严肃性、学术性, 校园“潮课”大可以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不同“潮课”形式存在的原因
1. 课程设置
在我国高校里, 每位教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 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抑制教授只顾科研而不顾教学的现象, 但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律要求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制约教授的学术自由, 最终会导致教授把上课视为一种教学任务, 而非教书育人。
在课程的开设方面,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具有很大的权力与自由, 甚至有时仅凭兴趣与爱好就开设一门选修课。学校管理部门虽然可以下派任务给教师, 但是对于课程从开设到结课具体方面的审核太过疏忽, 导致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 对于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考核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是教师个人意志的体现, 难以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课程设置的结构和量不合理。实用性课程偏多, 理论型课程相对偏少, 这其中不乏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驱使, 但是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大学和教书育人的教师, 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非让学生不良的思想恶性蔓延。在课程设置的量上, 高校也没有做合理的调研和计划, 使得在选课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过冷和过热课程的两极现象。
2. 教学管理
从时间安排的角度出发, 选修课基本上是安排在晚上和周末, 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轻视课程的心态。同时选修课大多是几百人的课堂, 实行大班授课, 使实施严格考勤有一定难度, 难以避免学生缺席现象,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并严重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果, 进而打击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致使他们教态随意, 轻视教学内容安排和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 只关心教务任务完成与否。
高校的公共选修课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教学和管理是面向全校师生, 它涉及的院系、学生、部门十分广泛, 这对高校选修课的科学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容易造成教学主管部门缺乏规范化管理, 缺乏有力的监督, 促使了“去学术化”的“潮课”的发展。
在考核制度上, 几乎所有必修课程评价中没有专家引导、同行互评和学生评教等环节, 最终考核都是老师自行命题, 学生拿到学分, 因此在排除学分的考虑外, 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娱乐化、庸俗化、世俗化的“潮课”, 推进“潮课”的畸形发展。
3. 关于学生选课
学生在选课过程中, 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选课之前, 学生基本不了解教学的相关内容, 此时, 课程的名称是学生最直接的参照标准, 而不论是真正意义上兼具实质与形式的真“潮课”, 还是名不副实的假“潮课”, 在课程名称上都有其独特魅力, 导致部分老师在公选课名称上大做文章, 依靠名称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而忽视了学生学识能力的提高。
由于在开课环节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察, 使课程开设不均衡, 出现了一部分课程被“秒杀”, 而也有的课程出现了冷门现象, 有的学生选课时因为课程限定名额已满, 经常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这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致使选修课的开课出发点与最后归宿相差甚远。
四“潮课”对高校选修课改革的启示
1.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完善课程设置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 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知识结构和个性化培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把选修课放到与其他课程同等的地位,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 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素质结构, 然后据此分类确定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认真规划好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学校要认真调研, 可向课程专家学者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士讨论, 并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拟定一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公共选修课课程方案。
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选课倾向, 并结合教师专长, 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和教师专长, 合理设置选修课的课程, 在规模和科目上都要合理规划, 丰富公共选修课的资源, 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余地。学校可由各系部组织专业教师自行申报课程, 系部负责审批, 最后由教务部门负责筛选整合, 开设学生学习所需的课程。
要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学校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利, 倾听学生的意见, 在课程决策、实施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开设学生自己需要的、愿意学习的课程,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让所开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 规范综合素质选修课的教学管理
制订选修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针对学生和老师以及教学任务、目标等各个不同方面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规划, 让选修课能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有方向性、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发展。
加强对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监控, 建立严格的审核评估制度。组织专家学者认真审阅教师的课程建设申报表, 学校要在课时、考核内容、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做认真的调研和考察。严格公共选修课程的考试管理, 对于教师所出的试卷认真分析和考核, 制约任课教师迎合学生心理的现象。同时对教师批改的试卷或学生的论文进行抽样检查, 杜绝草率批改试卷及送分甚至任意给出高分的现象。
从严组织教学, 构建全面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对于完成选修课程的学生, 学校应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对教师形成无形的压力, 促使授课教师对公选课程的不断重视和自我完善。
3. 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规范工作
积极做好选课指导和试课工作。学校可鼓励选修课教师开设相关的校级公开课或讲座, 让学生在选课前能了解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及任课教师的授课风格。实行导师制, 由导师根据学生现状指导学生选课, 使学生能在比较透明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
在选课过程中, 学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选修课, 树立端正的态度, 转变重视专业课而轻视选修课的观念, 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选修课, 从而重视选修课。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对拓宽知识领域,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五总结
“潮课”再潮, 其本质仍是课。“潮课”并不是培养“潮人”, 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 一门选修课程的改进与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更要在内涵上下工夫, 并在规模数量方面予以保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愉快地接受真理、认识自我, 大学课程的设置和形式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以致用, 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但是“潮课”的开展要在尊重后现代课程观的“动态生成”“多元”“尊重差异”等价值时, 还应兼顾传统的“标准”“共性”等价值, 否则将给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对于“潮课”, 我们应持辩证的态度去对待, 虽然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 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但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积极的元素为我们所利用, 改进课程设置以及开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结教育经验, 提高课程的利用率, 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促使高校课程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潮课”是一种新颖的广受高校学生欢迎的选修课。透视“潮课”现象, 不仅可以把握大学课程改革新动态, 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 而且可以发现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潮课”的内在价值、人本主义以及我国教育中隐藏的问题等多方面来介绍它存在的现状、原因和思考, 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现状与高校课程设置的弊端提出解决策略。
8.世界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八
[关键词] 城市化城市病集中化分散化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总体特征
1.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特征
纵观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城市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城市化初期发展缓慢,中期发展速度加快,后期发展速度又放慢。呈现出慢-快-慢的过程。即呈现慢-快-慢的过程,对于城市化速度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这种变化轨迹,现在研究城市化的学者一般都称之为“S”型曲线。
最早提出“S”型曲线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地理学家诺瑟姆。他在书中把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运动轨迹形象地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但他没有具体提出这条曲线的数学模型。清华大学焦秀琦在 1987 年对“S”型曲线理论进行了数学模型推导,描绘出了城市化发展的“S 曲线形状图。
图 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
注:Y-代表城市化水平,t-代表时间。
资料来源:《城市规划》,1987年第2期,P35。
我们通过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指标分析,也可以看出“S”型曲线是有现实依据的。如下表所示,无论是城市化的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年平均增速都表明,世界城市化进程经历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缓慢阶段后,进入了1920年~2000年的加速推进时期,年平均增速也达到了0.3%以上,而进入21世纪,则会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再次进入慢速发展时期。
表1 世界城市化进程
资料来源: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P30
表2 近25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平均增速
资料来源: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P30
对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S”型曲线规律,在西欧、北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最为充分。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城市化也起步早,在工业化以来的两个多世纪中,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发展得比较充分,经历比较完整的三个发展阶段。
2.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发展规律
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发展规模看,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城市化初期规模小、数量少;中期阶段城市规模大、数量多;后期阶段城市规模又逐渐向小型化、多数量发展的过程,即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发展呈现出小、少-大、多-小、多的运动规律。对城市化的规模和数量发展规律。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规模和数量的发展所呈现出的这种小、少-大、多-小、多的趋势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决定的。这个过程的开始阶段,城市规模小,数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初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城市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雄厚的表现。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化大工业生产在客观上要求不断集中,以获取聚集效益,这必然带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发展的这种现象概括就是“大、多”。城市规模由大向小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大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造成了大城市许多难以克服的社会问题,,如住宅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设施不足、治安状况不佳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普及,城乡的生活方式差距越来越小,市民们对田园风光和对别墅式住宅的追求,致使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出现了由大城市,特别是由特大城市迁向郊区的趋向。这就造成了大城市中心人口减少,小城市群大量增加的新趋势;还有,大城市的土地价格、生产费用越来越高,也促使厂商向地价、生产费用低的中小城市迁移。
这种规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尤为显著,在发展中國家(如巴西)也可以得到印证。而没有呈现此规律的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则被普遍认为是畸形的。
3.城市化的空间分布发展规律
从城市化过程中空间分布的变化来看,先集中后分散是普遍的规律。城市化的这一规律,同样在发达国家表现最为显著。
发达的城市化进程大体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就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50年代前后,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不断增多。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中出现了所谓市郊化(suburbanization)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exurbanization)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中心地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另一方面,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也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于是,这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模式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边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式的居民区发展迅速。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4.生产技术与生产关系的革新、产业聚集与产业结构的改善是城市化进程的内在推动力
英国之所以以其领先的速度率先迈开城市化的步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正是有了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整个西欧以致美国才受惠于技术革新的冲击因而有了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巨大推动力。
5.“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城市病”几乎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阶段性现象。英国和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都一度感染了“城市病”。而印度由于其畸形的发展模式,也感染了“城市病”,在新德里和孟买等大城市,贫民窟成了无法回避的景象,相比之下富人区里则高档轿车随处可见,私人保安、佣人、司机、花匠、杂工、厨师一应俱全,豪华别墅备有一切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同时带来的环境恶化、宗教冲突等问题势必会对印度的经济发展造成无法承受的压力和无法逾越的障碍。
“城市病”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地价飙升,住房供应不足问题严重。
(2)生活环境恶化,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环境恶劣。
(3)工人的处境艰难。
(4)道德沦丧,犯罪率高,童工几乎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5)城市建设规划滞后,景观丑陋,发展盲目无序。
“城市病”对一个城市乃至一国经济的发展均存在致命的危害。例如日本80年代的房地产经济泡沫和其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地价飙升有密切的关系。
6.政府的推动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政府的政策对推动城市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英国、日本城市化发展过程均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英国政府迫于社会各方压力,也开始对城市逐渐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从1835年,议会通过了《市政机关法》,同时设置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教育部、铁道部等机构到1880年颁布《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英国通过这些法令的出台唤醒了整个社会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关注基本上较为成功地治理了“城市病”。日本政府也通过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城市病”的法规,成功治理了“城市病”。而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的两大政策——州际高速公路计划和住房贷款政策有力的促进了美国的城市化。巴西的城市化进程也是经过了政府很好的规划和组织。
二、启示
1.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以工业化的发展和企业的聚集为支撑
世界城市化经验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工业化,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城市化发展的不同水平。工业化初期,城市化水平很低,一般不超过10%。在工业化中期,随着生产和人口的空间聚集,城市迅速成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达到50%左右。在工业化后期,城市人口比例超过70%。城市化也开始进入后期的终极阶段。而产业与企业的聚集则能带动当地就业机会、劳动收入的跨越式增加,会吸引众多趋之若鹜的外地人到来。这也是许多中小城镇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2.市场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前提
城市化的内在要求是产业的聚集和扩散的统一,其实质就是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没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产业的聚集,没有产业的聚集就不可能形成聚集经济,产生城市;没有生产要素尤其是人的自由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产业的关联,城乡之间的融合就不可能实现,城镇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要促进城镇的发展和城乡的融合,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
3.大城市的超先发展要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为依托
从空间形态来看,这些城镇带绵延数百公里,城市与边缘、城市与郊区甚至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已不明显,似乎处于完全开放的松散状态,人口的密度因分布在若干小城市和小城镇而相对分散。特别是其区域性城镇体系布局合理,逐级辐射,带动能力强,同级城镇的个性特色较为鲜明。这就要求我国城镇化不能单轮驱动,要实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把城镇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扩大大城市上,这是片面的。针对我国国内二元结构的现实,单靠大中城市是不够的,而应当将扩大、提高大中城市与农村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建立起太阳系式的中心城市--卫星城--小城镇网络体系,一些卫星城很快就可能变成市区一部分。从长远看,吸引农村人口更多的是星罗棋布的中心城镇,而且中心城镇农民容易迁入,容易把工业、流通同现代农业挂起钩来。
4.政府的有效调控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通过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政策调控对城市化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保障作用。尤其是日本和英国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它不仅仅是经济变革、也不单纯是人口转移的过程,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迁。在城市化发展中,政府疏于治理很可能会感染“城市病”。虽然可以通过后期的治理缓解“城市病”的危害,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看到,这种事后治理的成本是巨大的。印度城市发展的畸形模式很大部分也可归责于政府调控的缺失。而同属于发展中国家范畴的巴西则在这方面起到了正面的导向作用,在此不赘述。
当前我国面临的是全球一体化的宏观环境,放眼国际市场,我国应从战略政策层面上,真正做到技术携手、资源共有、信息共享,使城镇和乡村产业实现跨区域的横向联合,走向全球化市场。因此,这就客观要求我国在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建立不同层次的协调机构。
三、结语
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化水平偏低(现在为40%左右)。因此可以判断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时期,按预测在205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應达到70%,即当今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每年增加1%的城市化率,就意味着每年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应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政府的政策导向将显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分析,我国应做好以下几点,以应对城市化发展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科学规划,有效利用资源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在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中,上至内阁,下到区县政府,都有很严密的国土利用规划。无疑,中国的城市化也必须制定总体规划,对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地区布局、城市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而不能放任自流、完全由市场调节。
2.正确认识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多层次开展城市化
我国应将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相结合。首先,集中型城市化模式使大城市的各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先进的基础设施、全面的服务设施,以及丰富的娱乐和休闲场所使城市的聚集力大为增加,各种经济主体及居民都向往迁人。但是,大量的人口聚集在狭小的空间,各种“城市病”便会应运而生,甚至会加剧城乡矛盾。第二,分散型城市化注重中小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大城市的“城市病”。不过,城市若过多、过小、过于分散,就会影响其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使国土资源浪费。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综合实力差距较大,相应城市化水平也相差悬殊,各地应结合实际,正确选择自己的城市化道路,如有学者认为东部宜走分散型、中部宜走集中型和分散型相结合、西部宜走集中型的道路。
3.发展与治理同步进行
城市增长、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存在着固定的冲突。如何将这种冲突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过程中,基本上是“先发展,后治理”,在发展的同时基本上没有考虑城市环境问题,从而酿成了众多严重的“城市病”。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起跑线上,为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吸取发达国家城市化中的一些教训。对城市化要做统筹安排,未雨绸缪,从最大限度上控制“城市病”的繁衍,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
基础设施供给短缺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应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基础设施的主导产业应由国家投资,但要改变管理体制。非主导产业可鼓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乃至私人投资,在合适条件下还可引入外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将竞争体制引人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政府在多数时候只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监管工作,适度介入即可。
参考文献:
[1]李京文吉昱华: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城市发展研究,2004.3
[2]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6
[3]张洁:聚集经济问题与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商业研究,2005.2
[4]仇保兴:国外城市化的主要教训.城市规划,2004.4
9.霄霄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900字 篇九
如果霄霄能动起来,那将给国家带来多少的好处啊……突然,舞台上站得直挺挺的霄霄的手臂抖了两抖,连双脚也微微动了两动。一开始,人们以为是霄霄出了故障,不予理睬,谁知,过了半小时,他竟走动了起来,并走下了舞台,出了门。
大家见状,都纷纷跑到门外,只见霄霄找了块大大的空地,由机械发出了声响:霄霄,变形!声音未落,霄霄早已从机器人变成了一辆设备齐全的消防车,“嗖”地一声,变形后的霄霄已无影无踪。而在着火现场,消防员对那前所未有的大火束手无策,就在这时,一声“霄霄,变形”,霄霄便出现了。他从身上抽出一根十分粗的水管,打开开关,一条水龙突然喷了出来,一下子就将火给扑灭了,让人眼都没眨几下。原来,霄霄是感应到了那里的火很大,消防员搞不定,于是就赶到了现场帮忙。
霄霄解决完这事,便变身回了消防大队。
霄霄会动,这固然是件好事,可人们却把所有的灭火工作都交给霄霄:每当霄霄的身体里发出警报,消防员都不会去理会,只有霄霄自己去完成任务。这样的日子过去了许多,霄霄也快不行了,整天无精打采的,眼睛的光也一闪一闪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终于连消防员也不如了。难道只有这样,消防员才肯出动吗?我不明白。“尽管霄霄的速度很快,能力也很强,那也不能当他是个工具啊!他是我们的.朋友啊!”人们终于发出了感叹。
人们虽然意识到了问题,可他们的解决方法却是更加多得制造霄霄,让霄霄来完全代替消防员的作用,导致死去的霄霄越来越多,还让霄霄从人们心中神圣的地位降低到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消防员。
由于材料不足,中国只剩下一个霄霄了,并且他的生命也即将完结了,人们再一次把他请到了最起初的舞台上,并站直了身,弯下了腰,发自内心地说:“对不起!”霄霄似有所悟,于是,他也回敬了一躬,说:“没关系!我不累!”语音刚落,便“啪”地一声倒在地上。这所屋子里霎时间安静了下来,看着霄霄:身体开始消失,从最中心的地方飘出了一缕青烟,在空中凝结成了一颗球状的东西,掉了下来,那种东西好像叫做元神。他的元神慢慢的,飘上了天空,与太阳融为了一体,注视着人们。
10.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
中国每年都有300万吨的“地沟油”流入市场,300多万吨,多么可怕的数字,这可相当于40多艘的美国航母所装水的总量!所谓“地沟油”也就是下水道中的腻漂浮物或者将酒楼、宾馆、饭店的剩饭,生菜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出来的油…~据有关数据统计,地沟油的毒性是砒霜的一百倍!啧啧,写到这里,我不禁打起了冷战。
还有最受小朋友们热衷的“珍珠奶茶”。珍珠奶茶里既没有奶,有没有茶,更没有什么珍珠了,全部都是由市场上最廉价的果味香精制作而成的,至于那什么“珍珠”,竟然是用脚做成的,想到这里,本人又打了第二个冷战。你们知道吗?世界上第一杯名副其实的珍珠奶茶产于台湾。
是有香浓的鲜牛奶、印度红茶和可爱诱人的糯米小丸子制作而成的,真是人间美味啊!可是,这么美味的东东竟然被这些黑心的生产者们改成这么肮脏的东西。我以前最喜欢喝“香飘飘”奶茶了,可是现在——我对天发誓,我再也不喝奶茶了!!!!
11.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一
【关键词】美职篮;林书豪;控球后卫;培养;感悟
林书豪火了,而且火的很彻底。随着他近期作为纽约尼克斯队首发控卫登场取得的耀眼成绩,让这位毕业于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华裔小子追逐篮球梦想的传奇经历迅速在全美刮起一阵旋风,并且有关他的讨论成为了当下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热门话题。在2月4日到12日的NBA球衣销量排行榜上,林书豪的球衣销量力压罗斯、詹姆斯和科比等一票巨星,高居联盟第一。而由于林书豪的轰动效应,尼克斯球衣也受到了广大球迷的青睐。通过网上商店和NBA实体商店的统计,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尼克斯的球衣销量是最好的。
一、林书豪优缺点分析
林书豪近期在NBA赛场现象级的表现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这一节文章将通过对林书豪的优缺点进行详尽的分析来找到答案。
1.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
从比赛场上可以看出,林书豪在场上节奏感好,中距离投篮手感出色,首发五场的中距离投篮命中率达到了六成左右,突破速度虽然不快,但是脚步扎实,急起急停特别出色。防守端,他从不冒险抢断,不轻易失位,一对一防守、抢断出色,预判比较好。此外他的传球基本功扎实,击地,长传样样精通。
2.心理素质过硬
现在的篮球竞技比赛日趋激烈。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抗强度高是当今篮球运动中最大特点。往往决定比赛的输赢就在比赛最后的几分钟、几秒钟,在比赛的关键决胜时间段内一个控球后卫的心理素质往往决定比赛最终的结果。林书豪在赛场关键时候都能稳定得分,充分体现了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3.篮球智商高,训练刻苦
控球后卫作为篮球比赛中的进攻指挥官,不但是场上贯彻教练员战术意图与调动球员的桥梁,更主要的是要随时根据场上的防守变化来组织进攻,概况来讲就是强调控球后卫的比赛阅读能力。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林书豪在这一点上做的尤其好,他有着超高的篮球智商。在比赛过程中,他很清楚的知道场上队员哪个手风顺并且明白什么时候该突破分球还是直接投篮。林书豪能够在赛场上大爆发,与他平时的勤奋训练是分不开的。
除了以上优点,林书豪还有个连姚明都比不上的先天优势就是:他对美国太熟悉了,因为其实他就是美国人,所以不存在沟通和文化融合的任何问题。这也给他专心致志打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启示
通过第二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林书豪从球队的边缘人物到如今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是他日积月累,不断的刻苦训练和总结比赛经验得来的。根据上述分析以及结合本人的一些实际经验,总结以下关于培养国内篮球运动的控球后卫的一些感悟:
1.注重运动员篮球理论的培养
篮球运动员通过学习篮球基本的理论知识,在训练中可以尽量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同時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增强运动员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掌控球场上各种情况的变化,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篮球智商的提高。
2.严密、科学地的组织训练
在组织各种篮球训练时,一定要科学谋划、精心准备、合理安排各训练课程。力量与柔韧性相结合,特别注意防止由于疲劳训练导致肌肉拉伤等情况。在学习每一个技术动作时,要使运动员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动作,什么是错误的动作,而且要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是正确的,为什么是错误的。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既培养了判断正确动作的能力,又提高了纠正错误的习惯,从而缩短了学习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训练要注重结合实战的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3.努力提高球员的自信心
要鼓励球员积极思考并正确评价一个球员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激发球员的创造性,要让他们充分体验打球的乐趣并享受其中。在训练和比赛中应强调个人与球队能力的提高,而非单纯地强调取胜。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水平的提高上,球员会以自己的进步和从运动中获得的感受来判断成功与否,这样他们总能获得自信并且不断取得进步。
4.锤炼过硬的心理素质
教练员冷静的分析比赛双方的实力,对比赛的结果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多鼓励运动员不给他们增加过多的压力,适当的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去,使运动员在比赛前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从而一到赛场就能精神集中打球。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练员只有循序渐进、不断的诱导才可能培养好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
四、总结
林书豪从一个球队边缘人物到如今成长为一代新星并不是一天两天成就的,在他取得成功的背后有数不尽的汗水和辛酸。同时,他取得成功的经历也让我们对于今后培养控球后卫有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明志,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12.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二
我们还是先看看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共同特点, 然后再看看应该获得的启示。
各省作文命题大多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例如, 广东省的作文命题从三家人对待捐助的态度来引发考生思考, 慈善是最近两年我国热议的话题, 要写好这篇作文, 不仅要思考如何对待别人的捐助, 还要思考自己如何发展, 更深层的还要思考今天的慈善应该怎么帮助别人, 慈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体现其价值;北京的作文题, 就手机这个现象来命题, 又是现实社会的日常生活事物, 人人熟悉, 人人避不开, 命题者把它和发明家爱迪生联系在一起, 把科学和人文两个角度联系到一起, 手机的利弊自然引发人们对科学、人文及人类幸福的思考, 看似浅易, 实则很能考查考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程度与思考程度;江西的高考作文命题直接就中学生怕奥数、英文、周树人命题, 这是针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命题, 如果考生平时对教育学习的深层次问题关注思考不够, 考场上写作必会捉襟见肘。
所以, 这对未来的所有考生们的启迪是, 要在作文练习中坚持联系现实的眼光, 要将你的目光和思维的触角投向现实社会, 要关注、思考现实生活, 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责任感, 并且用作文褒善惩恶, 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各省作文命题特别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维认识水平。例如, 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题是“经验与勇气”, 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题是“同学关系”, 辽宁卷为“沙子与珍珠”, 四川省“过一个平衡的生活”等等, 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就像全国2卷的同学间关系的材料, 表面看大家都熟悉, 都有话可写, 但是, 如没有点思辨能力和思维认识水平, 面对这个有些尖锐的作文内容——同学杀同学, 同学之间投毒, 如何写出有高度的见解, 如何写出新型的同学关系, 如何写出当代人际关系应该追求和谐与温暖的理由?再如, 写“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这个话题, 面对当今这个追求“高富帅”和“财富成功英雄”的时代, 如何认识与处理生活与成功的关系, 如何直面太多的陷阱和机会, 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与生活的和谐, 如何才能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等等, 没有辩证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怎能写好这样的作文呢?事实上, 从各省市作文材料的选择看, 大多也以“时事和哲思类的寓言、名言”为主, 这些显然更适宜写议论文章的命题, 对考生的思辨和思维认识能力较高, 要写出高分作文必须在此下功夫。如果考生写议论文, 那么文章的逻辑和说理深度就很重要。例如, 2013年北京高考一篇作文写了科技和文化的作用, 并列举了瓦特、爱迪生、乔布斯等人的例子, 证明科技与文化并肩而行的观点, 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另一篇作文则分别论述手机对情感、勇气和信任的影响, 得出手机让人们的心灵越来越远的结论。两篇作文均讲理清晰、逻辑顺畅, 虽然都得到了一类文的高分, 但阅卷小组认为后者的思维认识水平更高, 后一篇作文就得到了更高的分数。这给我们的启迪是, 多思考、多积累、拓眼界, 要读点哲学文章, 要培养思辨能力和思维认识水平, 这不仅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基本路径, 更是人生发展不容忽视的路径。
各省高考作文命题大都注意“正能量”的输出, 其作文材料注重表现道德内涵。例如, 全国新课标卷的同学关系的材料;山东卷以“读者给铁凝、莫言的文字纠错, 二人坦诚相对, 勇于承认错误”的材料;广西卷的“捡到手机之后, 无条件归还, 原因是年轻人看见手机里面很多内容是关于地震尚先生捐助的内容”的材料。广东省的关于富翁捐助的材料, 无不表现了命题人对道德内容的重视。其实, 这几年来, 我国的一些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坚持弘扬正气、批评假恶丑的价值观导向, 一直坚持在健康情感方面加以引导, 一直在作文材料中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例如, 2012年北京作文命题的材料是, 火车巡逻, 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 清理碎石, 防止巨石滑落, 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 火车都会鸣笛回应。事实上, 只要仔细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高考作文除考查考生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感悟生活与人生的能力外, 重点还是注意考查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 特别是对道德素养的考查。因此, 这就启发今后的考生要关注社会风气, 对社会现实的道德问题, 绝不能视而不见, 自身也要保持高度的正义感和道德感, 要将作文与做正直、有胸襟、有境界的人结合起来, 在平时要用作文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 批评社会中的假恶丑现象, 揭露其丑恶本质。
各省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上, 形成一个总的发展趋势, 这就是新材料作文命题。2013年只有四川用话题作文, 天津用半命题作文。这样的命题形式, 因其所提供命题材料内涵与思维空间不同而致审题难度各异。因此, 未来考生尚需在审题立意方面和增强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请看2013年的安徽省作文命题, 其作文题材料是:
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 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考生在考场写这道材料作文, 要抓住材料中“一般人”和“我”的对比, “已经发生”和“梦想”的对比, “为什么如此”和“为什么不能”的对比来立意, 从命题意图看, 命题人和剧作家萧伯纳对“一般人”所说的话是否定的, 而对“梦想”和“为什么不能”, 是持肯定和褒奖态度的, 这是这道作文题的关键, “为什么不能”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梦想”表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精神, 对于年轻人来说, 梦想和创新都是青年人的发展基础与方向。
这道作文命题审题立意难度比较大, 考生写作立意时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内涵。考场作文写作能力发挥的起点, 是命题所提供的材料内涵, 因此, 审读分析材料是必须重视的。
从2013年各省材料作文命题提供的材料类型看, 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事实性材料 (包括一般事实材料和数据性材料) 、虚构性材料、名言性材料等。
山东的作文命题, 是一段事实材料:近年来,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 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 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 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 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 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他表示, 请别人挑错, 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全国大纲卷 (适用省:贵州、甘肃、青海、西藏、云南、河北、黑龙江、海南) 作文材料是事实数据性材料: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 60%的人表示满意, 36%的人认为一般, 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 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 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 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 等等。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营造和谐氛围, 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 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 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北京卷的作文材料, 是虚构性材料:科学家说:爱迪生来到21世纪很新奇, 他会觉得什么很新奇呢?文学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科学家:我同意, 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 就像一部掌上电脑, 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 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浙江卷的作文材料, 是名言性材料: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 (应为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 :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一旦失去这一王国, 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材料作文已成为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 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类型有益于考生审题立意的准确和应试心理的稳定, 更重要的还是, 作为今后的高考者应从这里得到应有的启迪, 这个启迪还是要学会读书和读书时的仔细品味, 注意品味字词语句和段落的含义以及妙处, 不能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要阅读理解能力达到应有的高度, 不管何种类型的作文命题材料, 审题立意项均可获得好的分数。更何况, 这些年各省作文命题都在注意减小命题的审题难度, 不再设置过多的审题障碍。
13.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三
丁东红(中央党校哲学部)
一、当代生态运动的成就与困境
自从196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爆发以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为主题的学生运动以来,生态主义思潮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运动。各种生态环保组织包括以“绿色”为标识的政党出现在社会舞台与政治舞台上,发出了巨大的声浪。在这一社会运动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思想深刻而且有着卓越预见性的学者,他们的见解和理论十分值得关注。詹姆斯·奥康纳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一个激进的生态主义者,奥康纳不仅写了大量文章呼吁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对几十年来的生态运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不否认生态运动所取得的成绩,比如持续不断的宣传已经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许多现代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已经堵塞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之路;又比如,环境保护措施正在一些不同的领域中推进,而且取得了许多部门性、地区性的成果。但是奥康纳指出,以往两种主要的生态主义思潮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原因,强调自然作用的地缘政治和强调文化作用的身份政治各执一端,实际上,一个是将生态恶化归因于自然进化的结果,另一个是将生态恶化归因于科技发展的结果。从上述两种立场出发,得出的都是悲观的结论: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长与有限资源环境的矛盾不可克服,因此生态环境恶化不可逆转;人类需要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异化后果又不可避免,所以技术理性的膨胀无法遏制。“上述两种政治观点由于躲避了资本和经济阶级的话题,把其各自的理论视域局限在‘自然’和‘文化’的方面,因而事实上没能真正对他们所努力探寻的内容,即‘真实的发展’做出研究”i。这样的认识及其相应的理论,怎么能给生态运动带来积极的推动力和光明的前途呢?
二、奥康纳的“超越性”思考
奥康纳试图超越于上述两种思潮之上另辟蹊径,他提出了一个既植根于人类最重要的思想遗产又萌生出希望之芽的新思路——回归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和思想方法去统领生态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致力于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论模式。”ii他希望运用这种方法论模式,重新审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矛盾,在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破解中找出解决生态问题的出路。
奥康纳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从“资本”、“阶级”入手,也就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新时期的矛盾入手,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主体方面的问题症结。当然,这是一个宏观主体,是以阶级、利益集团、民族国家以致整个人类为单位的主体。检讨人本身的生产和生存方式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检讨现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问题。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自我扩张系统,其目的是无限增长,或者说钱滚钱。利润既是资本进行扩张的手段,又是其扩张的目的。”“另一方面,自然界却是无法进行自我扩张的。„„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节奏和周期却是根本不同于资本运作的节奏和周期的。”iii资本主义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存在于资本的自我扩张和自然界的自身有限性之间的总体性矛盾”是无法协调的。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事实上取决于社会劳动的组织方式、它的目的或目标,取决于社会产 品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和知识水准。”改变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方式和社会产品分配、使用方式,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性环节。
这样一种制度性的分析批判深刻而切中要害,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天才地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只要人类存在着,自然界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之间始终处在一种相互决定的关系之中。
奥康纳向马克思主义的回归并不是简单地表达一种对于历史上的思想巨人的捍卫或崇拜之情,而是通过客观冷静的分析和梳理,既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重新肯定了其中一些核心理论与基本原则,又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在认识生态问题上的历史局限性,然后在这种批判性的反思中提出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途径。他指出:“马克思本人把‘文化’视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视为与社会的基础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这一意义上,他无疑是前人类学的。这种‘缺陷’导致了他对协作方式,以及由此而涉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身的理论研究是不完全的。”iv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奥康纳以“协作”(cooperation)范畴作为中介,将自然、文化、劳动三者的关系协调起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了新的阐述。他提出,不能遮蔽经济和社会阶级在自然与人类关系问题上的核心地位,“现在也许是一个重新建构阶级政治学以及它与地缘政治学和身份政治学的结合方式的很好的时机。”v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
我们不能低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生态文明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而且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问题的关键点并不仅仅在于理解过去,同时还在于能够改变未来。„„很少的人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自然在我们的社会中应该成为什么样子?”vi奥康纳认为,这个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有关自然界的问题既然被预设在社会之中,那么首先就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劳动将成为什么样子?劳动者应该为了
vii什么而工作?社会的财产关系及权力应该是什么样子?”而这些恰恰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最为关注并力求解决的问题。这些有关人类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人自身的行为目的、行为调节、行为合理性问题,正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前提。奥康纳巧妙地点出了生态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逻辑上的内在联系,突出地强调了人及其生存自觉性的核心地位。
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公正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上,这样一种认识进一步向我们启示了社会制度变革的崭新意义:社会制度变革不只意味着某个阶级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方面的解放,而且关乎整个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因为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导致的人类利益纷争必然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目标中应该包含这样的新内涵:人类不仅要从扭曲的人与人的关系(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中获得解放,而且要从扭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获得解放。这就是奥康纳所追求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实质性目的,人类应该也必然拥有美好的前景。
14.灾难带给我们的作文 篇十四
灾难带来了人生境界的圆满。潇潇雨落,流年无情,他站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面容哀戚,长歌当哭。苏东坡望着眼前的困境,感慨过命运的不公,可来自生活的打压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成就了他。三年的黄州被贬之旅,使他从名士苏东坡变成了境界更加圆融的一代大家。可见,在灾难面前,你是甘愿将自己放逐在幽深阴暗的谷底,还是在黑不见日的崖底一凿一斧开辟出一个光明大道均是可能的。
灾难带来了民族的振兴。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自此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而来的是,是国人的觉醒,是近代化的体制的建立,是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涌现。中华大地经受住了考验,无数仁人志士的民族灾难面前激起救国思潮,兴办实业,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终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灾难面前永不服输,不甘屈服,灾难带给它的苦痛使它激情了斗志,迎难而上,最后,灾难成为了它振兴路上的一块踏脚石。
灾难带来了世界一体的凝聚力。当下,疫情席卷全球。但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抵灾难。疫情的阴霾相信不久之后定会散去,迎来春风入暖,人间大爱。
灾难就好像一把双利剑,唯有迎难而上,方可使他成为我们的不屈的精神动力与持续的进步来源。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我想这句话便是灾难到来之时,我仍有着不可被剥夺的精神的高度的自由,可以选择以尊严的方式去面对灾难。最终,灾难只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15.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五
近紧紧年来, 围绕当地党委长治质监严格、政府建立新兴能源基地的战执行全省质监工作整体部署, 略规划, 紧跟产业机构调整步伐, 拓宽思路、打开眼界, 站在“市长”、市场和群众3个角度审视质监工作, 为做好监管服务、发展壮大自身, 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一:站在“市长”的角度看质监工作
3月29日, 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同志在全省质监系统干部大会上指出, 要靠主动作为争取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 从而打开质监工作的新局面,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无疑, 这句话切准了基层质监部门的问题所在。地方质监部门如果不去主动作为, 不去了解党委、政府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要求是什么, 思想贴不上, 工作跟不上, 当然就引不起重视, 得不到支持, 工作和事业发展就会举步维艰。长治质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在工作中确立了“听好条条话, 办好块块事”的工作理念, 内生动力、主动作为, 做到思想上同心、方向上同向、行动上同步, 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真心服务地方社会进步。使地方党政部门领导充分了解到质监工作的重要性, 在组织领导、资金技术、支持协调等方面重视和支持质监工作。
2010年, 长治质监根据长治市委、市政府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兴能源产业基地的战略规划, 主动确立了省级、国家级新兴能源产品质检中心的筹建思路。长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决定出资6 000万元建设质检中心,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张保市长担任组长的筹建领导组, 负责中心筹建的具体协调, 加快了质检中心的筹建步伐。
长治市质监局局长牛育才认识到, 市级质监局作为省垂直管理部门, 要认真按照省局要求履行职责;同时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 对市委、市政府所交付的各项工作不推诿、不拖沓。既要胸怀大局, 又要立足实际, 把省局的要求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进行。
近年来, 长治质监部门从“市长”的角度和需求谋篇布局,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发展当好合格参谋和得力助手, 赢得了政府财政的较大支持, 极大地加快了质监事业的发展速度。
启示二:站在市场的角度看质监工作
2010年以来, 长治市一批以煤基合成油、LED光电子、HF乳化燃油、太阳能光伏、微车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市。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产生了转型, 质监监管和服务方向应该相应随之转变。
长治质监广大干部职工通过3次广泛的大讨论, 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产业的需求就是质监工作的重点方向。“市场培育出什么新产业和新产品, 我们就新开展什么检测项目。”牛育才说, 紧贴产业, 服务产业, 质监工作需要创新争先。
检验检测是质量技术监督的基础和生命所在, 技术机构强, 则质监事业强。这也是质量技监部门区别于其他监管部门的优势所在。由此, 长治质监形成了优先发展技术机构的工作思路。
过去, 由于基层质监技术力量总体薄弱、仪器设备老化、技术人才缺乏, 检测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2010年长治市的县级技术机构全部处于停牌状态, 可以说技术根基非常脆弱。为根本改变这种“专业部门不专业”的被动局面, 长治质监大力实施技术机构优先发展战略。
一方面, 下发技术机构优先发展实施意见, 要求每个技术机构必须拿出全年总收入的25%以上作为发展建设资金;另一方面, 拓宽思路, 把检测中心建到园区, 把实验室搬到企业, 全面提升检测机构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激励机制的引导下, 一批局企共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仅2010年半年时间, 长治质监系统累计用于技术机构建设总投资达250万元, 改造实验室13个, 新增检验检测项目12项, 实验室环境和检验检测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基层技术机构也逐步走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20世纪的技术和装备, 检测不了21世纪的产品。质监部门“凭数据说话, 靠技术执法”。从监管工作中看, 没有高端装备的投入, 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能力不强, 就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效。科技兴检是提升质监部门监管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监管和服务需求形势迫切, 质监技术机构必须抓紧机遇, 尽快发展壮大。
启示三:站在群众的角度看质监工作
近年来, 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呈现出多发频发态势, 作为多个监管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质监部门身上承担的监管责任越来越重, 压力越来越大。长治质监部门意识到, 要想真正做好质监工作, 需要换位思考, 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看质监工作, 审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长治质监人形象地将这种工作方法总结为:人叫人干人不干, 机制调动千千万。
过去, 总是由人来监管食品生产环节和特种设备安全等难题, 不少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埋怨情绪。在很多人看来:运气好, 保平安;运气差, 出事啦。
长治质监部门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 制定出了11项工作机制。从质监工作的各个方面入手, 对质监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职守和业务衔接进行了规范、细化和准确界定, 确保“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这样一来, 每个工作环节都变得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有责可究, 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这11项工作机制中, 运用《黑 (黄) 名单工作机制》, 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运用《案后监管挂牌督办机制》, 彻底杜绝了地条钢违法生产;运用《食品生产安全监管联动工作机制》和《特种设备安全严监管四联动工作机制》对“两个安全”进行全范围、动态化监管, 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要求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规章, 做到执法有据严谨。在监督执法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思路, 坚决杜绝“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多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 加强与执法相对人、办事群众的交流, 诚恳地接受批评、采纳合理的建议。认真答复、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切的涉及质监职能的问题。
16.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六
事件一:2016年6月26日10时30分许,湖南省衡阳骏达旅游集团一辆车牌号为湘D94396的旅游大巴,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宜凤高速行驶时碰撞护栏后油箱起火,造成35人死亡、13人受伤。
事件二:2016年7月1日下午14:26,一个前往三门峡的旅游团在陕州区310国道王家寨路段发生车祸,危急关头,带团导游韩滨在自己双腿折断、五脏出血的情况下,依然不忘为游客开门,让游客先下车!最后,车上47名游客全部得救,而韩滨却不幸遇难。
事件三:2016年7月1日晚,一辆从河北省邢台市出发驶往辽宁省沈阳市、牌照为“冀EA5566”的长途卧铺客车,途经津蓟高速宝坻区尔王庄镇小高庄段时发生事故。初步调查,系车辆爆胎后冲出路外,坠入高速公路桥下的闫东渠内。该客车载有30人,事故造成26人死亡,4名伤者已送往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
在新闻报道中,死亡人数呈现出来的是数字,但背后却是万千家庭及亲人的悲痛。面对这些意外,我们除了痛心,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外,也需要再次为大家普及关于保险的重要性!
“导游韩斌事件中”涉及到的保险知识
和大家一样,在看到“导游韩斌重伤情况下救出旅游车上47名乘客”时,被他的正能量精神深深感动。但与此同时,看到报道中他朋友圈里 “我爱我的家,老婆,儿子和爸妈” 那句话时,心里又被深深刺痛。但是,逝者已逝,生存的人还要继续生活,尤其是对逝者生前所深爱的家人而言,他们以后是否生活得好,应该也是逝者最挂心的事情吧!
因此,保险的重要性彰显出来,在“导游韩斌事件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种保险:
旅行社责任险:简单来说,这个险种通常承保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过程中因疏忽、过失造成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赔偿责任,投保人为旅行社。投保后,一旦发生旅行社的责任事故,将由保险公司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旅游意外险:旅行社责任险并非可以承保旅行中所有意外,而旅游意外险也很有必要。这一险种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在旅游途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伤残或死亡进行保障。投保人为消费者自身,也有旅行团会为团员集体投保,与传统意外险相比,旅游意外险大多时效性比较强,一般与出行时间相对应。
人寿保险:人生总有我们不可掌控的意外发生,如果我们无法阻止意外,至少可以备一份保险给我们所关心关爱的人。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且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有定期人寿、终身人寿、生死两全等险种。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高速交通事故中涉及到的保险知识
湖南6.26高速交通事故的保险理赔已得到妥善处理。出险大巴投保的客运承运人责任险,份额50%,每座50万,初步估计损失逾1700万元,第一批事故赔款1000万元已支付。事故客车车险由以下组成:车损险49万元,自燃险17.248万元,第三者责任保险金额100万元。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55位乘客中仅有2人购买了人身保险。从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反映出我国人民的保险意识还比较弱,相对国外的保险意识还相差甚远。
湖南和津蓟这两起交通事故所涉及的保险知识如下:
客运承运人责任险:在湖南交通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客运承运人责任险很重要,一千多万的损失,由保险公司买单。
什么是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通常承保客运经营者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其他事故,致使旅客遭受人身伤亡、直接财产损失时,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对旅客承担的赔偿责任。
商业车险:在湖南交通事故中,事故客车车险由以下组成,车损险49万元,自燃险17.248万元,第三者责任保险金额100万元。其中,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为商业车险中的主险,而自燃险为附加险。
商业车险之主险选择:主险包括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机动车全车盗抢保险共四个独立的险种,投保人可以选择投保全部险种,也可以选择投保其中部分险种。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全部选择,尤其是车辆价值较高的车,以上四个主险都很有必要。
应对夏季极端天气,附加险也应适当选择:除了主险之外,车险中有很多附加险是很值得车主选择的。在夏季这样容易出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晓保建议车主更应该选择一些附加险来面对意外状况。一般来说:玻璃单独破碎险、自燃损失险、不计免赔附加险、发动机涉水险等更应在考虑购买之中。
17.网络带给我们的好处作文 篇十七
互联网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沟通,给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还有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与外界接触的媒体,通过网络,青少年能更好的与外界交流,互联网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时事要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很显然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更多,更快的`了解他们所关心的信息;互联网时代已成为我们寻求知识了解社会的便捷工具。当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部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代理了负面影响:作为小学生,如果整天一味的在网上进行游戏,qq聊天,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害无益,更会耽误学业。一些学生甚至利用上网时间,登陆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这些网站不仅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摧残我们的思想和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空间有多了很多的游戏。其中,网络游戏是最普遍和最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网络游戏更多的悬念和刺激以及它依靠现代科技的仿真性,是*游戏不可比拟的。这就更加催化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征服感,这也是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很显然网络的危害同样也是不可小觑的。
只要我们正确利用网络,为我们服务,才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我们中的小学生而言,要做到“绿色上网,健康上网”。利用网络中的各种实用信息,拓展思维空间。所以我提倡“绿色上网,健康上网”让我们从“虚拟世界”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感受它的妙幻,增加我们的想象空间,利用其丰富的“资源”空间,增加学习面,拓展知识。
18.开放实训中心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八
章红 高炬
论文摘要
实训中心是一个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社会各方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于一体的,以加快培养适应上海现代化工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促进“双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社会共享型开放中心。先进的硬件环境必须有好的软件支持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要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要认真选择实训内容,要进行实训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开放实训中心 课程整合 理论实践一体化 双师型 序言
由我校创建的上海市职业教育化学工艺开放实训中心(以下简称实训中心)于2006年11月胜利建成并开始正常运行。实训中心是一个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社会各方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于一体的,以加快培养适应上海现代化工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促进“双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社会共享型开放中心,实训中心的建成将会进一步促进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扩展学校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从而确保学校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实训中心的创建背景和基本功能 2.1创建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对从事化工生产一线的运行与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学生理应是化工生产装置操作工的合格人选,但用人单位的反馈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学过于强调课程本身的逻辑体系,讲究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理论与生产脱节,忽视了最关键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造成了教师拼命教、学生不肯学、学习效果不被企业认可、学生上岗难以适应的尴尬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 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型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必须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不仅是化工生产装置的操作者和实施者,更是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知识型技能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本职任务”,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训是中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学校职前教育过程与企业职业实践尽可能实现“零距离”对接的重要枢纽。因此,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化学工艺开放实训中心的创建,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不仅仅是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满足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2基本功能
实训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为造就胜任现代化工制造业的知识型技能人才服务,在功能上将体现实训、鉴定、服务、开发四大特色:
⑴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训中心营造的“化工生产环境背景”下,以工位训练为核心,或个体或团队进行有目的、针对性地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操作、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等。
⑵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接轨。实训中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技能培训,还可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化工生产运行员”(5-1级)的职业资格鉴定和“化工分析”(5级、4级)。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推广,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⑶实训中心将实行“开门”办学,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例如 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就业与再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教结合等,充分发挥实训中心辐射、集聚、服务社会的强大能量。
⑷校企合作、教研合作。实训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的硬件优势开发一些培训项 目和科研项目,真正体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实训中心的潜在功能。
另外,中心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了的动手能力培养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水平。实训中心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校实训中心硬件设施堪称一流,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工企业的工厂化情景,而且技术装备水准几乎与当前的主流生产技术同步,某些方面甚至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实训中心创建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设施的改善、学校硬件和环境的更新,好的硬件条件还需有好的软件支持才能发挥其人才培养的最大效应。实训中心的建设不仅给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高素质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对我们教师的严峻挑战。我们如何利用这一发展契机,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职业生涯为目标,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使学校的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无愧于社会和企业的希望,无愧于国家和家长的重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为先、实践在后,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分开组织的影响,有人认为:实训中心就是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再去学动手操作的地方,是课堂上的脑力劳动转向实训现场体力劳动的场所。倘若再按照这样的思维定势去组织实训教学,那么建成的实训中心岂不是过去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放大版”,仍然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科之间、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之间的严重脱节。所谓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实际上就是要彻底转换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学科体系为本”的课程结构思想让位于“以技能为主线、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先进理念,倡导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每一个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以完成某些技能的要求为前提进行职业教育,就是要打破学科界限,以某个项目(任务)的技能训练为核心,将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内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生产知识等)与素质教育融进技能训练过程,实行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探究边提升,任务引领、做学结合,将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综合演练,这是学习本领的重要手段。以实训中心有机合成装 3 置为例,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该实训装置的“实际环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装置开停车、运行(任务)的条件和要求,让学生自己感悟要完成这样一个反应过程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学生先去学习操作,通过操作的顺利与否领悟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这种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使模拟生产现场下的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无缝对接,把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让“工”成为“读”的延续和深化【1】,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学生会自觉带着问题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他们不会满足于单纯的死记硬背和重复性动作技能训练,而是有兴趣探究在复杂的工作情景中如何分析、判断装置的运行情况,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和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2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实训中心建立后必须全面改革教学实践模式,充分利用实训中心的现有资源,打破学科体系,按照零接轨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以职业技能资格标准为依据,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的是职业教育以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不是排除专业理论的教学,相反要将专业理论的教学作为专业技能培训的必要内容。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一门技术的学习过程,而职业教育则主要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因为单一的专业实操训练充其量只能做到“知其然”,只有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加大技能培养的力度,也绝不是仅仅使他们成为某一岗位的熟练工、“机械工”,而是教会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他们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从知识体系到工作体系的优化与整合,意味着要在打破一个结构的同时重构一个结构【2】。只有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具有某一工艺技术理论基础,相应技能素质,能及时拓展和延伸的技能型人才【1】。要改善以前的各学科、各专业课程各自为政,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独立性,忽视专业操作与技能培养的现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即以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及发展个性、强化能力的思路,打破学科界限,合并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本,注重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应用性、综合性以及对技能培训的渗透性和支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职业资格鉴定的对接,强调操作培训与素质培训、理论培训的有机统一,使理论性课程与 4 实践性课程在结构上融为一体。可以按照职业能力需要形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门数要少,要以综合化为特色。例如过去的化学工艺专业学生接受的是学科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基础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识图、电工及仪表自动化、化工工艺、化工装备等,而一个化工操作工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按照开车前准备、开车、运行„„这样的工作过程来系统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在培训中只接受学科系统化的培训,那么在应用这些专业知识之前,他还必须首先打破这一知识系统,再将这些凌乱的知识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3】。其实不少学科的内容在化工生产中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以工艺和设备为例,工艺过程要在相关的设备上实施,设备的价值要靠工艺生产体现,两门课程教授的内容不少地方重复交叉。因此,将化工生产所需的工艺知识、设备知识乃至化工识图知识及简单的仪表知识都可以整合成一门工艺基础课程,涵盖化工生产的基本要素和通用知识,让学生对化工生产有一简单但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应该是一最佳整合。
3.3实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实训中心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根据化学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结合职业资格鉴定设置了实训项目,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以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共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单元设备操作的通用技能为主,构建化工通用技能培训的操作平台。实训项目确定之后,首要考虑的就是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实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理解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操作训练。实训内容不应固定不变,应该与现代化工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保持一致,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及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结合,强调知识、技能与态度的互相融通,在选择与设计实训内容时,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应包括“信念”与“态度”、“合作意识”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⑴实用性和适用性
考虑中职生的特点和基础,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保证实训 内容与化工生产实际的对接,让学生感受 “学有所用,学能致用”,不仅能胜任具体实际的岗位操作,还能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中的转岗需求。
其实,即使选择了某一与生产相关的任务进行实训教学,教师的组织设计也 相当重要。以催化剂使用这一课题为例,催化剂知识很多,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对操作工的要求,教师如何去选择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可以让学生接受等诸多问题均值得我们去探究。
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增加与渗透以生产、现场、岗位、安全等内容为 主的案例,增强学生(或学员)职业经验的积累。要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
⑵通用性和针对性
实训内容不仅应该覆盖化工生产专业行当,还要考虑社会与企业的具体需 求,实施订单培养的需要。针对我校订单培养班较多的实际情况,在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通用技能的基础上,也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企业文化进行针对性的实训。例如,有机玻璃是德固赛公司的产品之一,我们有目的地选择有机玻璃制备的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实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运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他们在得到产品的同时既有成功的自豪又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有一种认同归属感,因为他们对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环境和生产产品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⑶匹配性和一致(服务)性
强调实训设备与实训内容的“和谐”,实训内容选择的前提是要充分利用现 有的装置,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应该说实训中心的设施是先进的,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教学。例如分离装置、能源隔断装置、中试装置、合成装置等,避免出现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的是A装置情况,而现场操作的却是B装置的不相匹配的现象。
⑷先进性和前瞻性
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使受教育者及时了解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确保学生能与业内最新技术“亲密接触”。
3.4实训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实训教学既不同于以前课堂教学的单纯传授理论,也不同于传统的实验实训只是简单动手操作,而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边探究现象边再次实践,举一反三,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理论与操作的学习。
3.4.1任务引领型教学
学生对在课堂上学纯理论知识的兴趣不大,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根据陶行知的教学原则,“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可先从某个任务开始,先实践建立兴趣,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想尽设法”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功感明显上升,会自觉地学习和质疑以保证自己顺利完成任务。例如,讲授化工四大参数仪表中的温度表时,教师用不着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温度表的作用、结构、分类和工作原理,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工作意境”,在现场“识表”、“读表”,使学生首先感到兴趣,激发探究的愿望,还会“身不由己”地进行角色的转变:从听课的学生骤然变成了化工生产的操作工,此时学生一定会从好奇地操作转到感到学习的必要,再升华为如何更好的操作。先动手后思考,遇到问题引导看书,“在做中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岂不是“锦上添花”。
3.4.2注重互动和参与
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互动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其重要性就体现在成功不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明确知识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了默会知识基础之上。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决不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锻造规格型号一样的零件,千人一面,而是造就一批批富有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这在实训教学中尤为如此。教师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关键是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要和老师“前呼后应”,教师只有借助于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有范围和限度的,学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接受和领悟。接受是被动的,领悟是主动的,教师的艺术在于要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化为主动出击,这不仅是教会他们某一知识点和某一操作技能,而是教会他们终身学习的方法。
3.4.3分组式教学
实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在讲述必须的理论时可以采用大班化教学,但实操训练时几十人围在一起肯定是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式教学,也就是说在实操训练中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一是便于教师的操作指导,7 在时间空间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老师可以针对性地传授技术,起着指导与支持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分析操作中的现象,探究操作中的问题,不仅学会了操作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学会合作技巧,启发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的自觉性。作为将走向社会的学生,仅仅具有知识是很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能力、积极的情感,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学校的培养目标决不能止步于知识的传承,而必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唯其如此,才能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3.5双师型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学校的师资现状与社会对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是很不适应的,尤其是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对于实训中心来说,培养和造就一支颇具特色、融理论与实践与一体的实训教学、既能文又能武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而且十分紧迫。提高教师素质,改进他们的教学水平,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制造业急需人才的必要条件。过去的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泾渭分明,基本上分别由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师分开讲课,理论教师的操作技能不强,实训教师虽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稍有不足。另外,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当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操作机会不多,技能本领很少,这就迫使学校必须按要求有计划严格组织师资培养,使之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训中心的功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的知识型技能人才。
“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的常见途径有: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动手能力 ◆短期集中培训,强化实践技能 ◆深入相关企业接受培训等
作为教师,学校提供的多种途径只是外因条件,关键是教师自身的内因要起作用。要强化教师提高“双师型”素质的自主意识,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实训中心的建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又是一次机遇。这样,教师对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的种种举措就能发自内心的接纳,就会自我加压,作出积极的响应与配合,促使教师自觉地参加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实训中心体现的内涵既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一个前人未及完成的探索;实训中心实际上是一种学以致用、用以求教的载体,她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技能掌握建设本领,对于教师钻研技术、提高教学实战能力乃至服务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的责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并实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实训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资料:
【1】王国庆 关于职业院校构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个案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7、2B 【2】徐国庆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7、4A 【3】赵志群 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
【4】钟启泉 教育方法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推荐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08-13
在我们生活中的音乐12-11
我们班的音乐家为题目的650字作文07-04
大班音乐《我们去旅行》07-01
建筑的分类与分级07-18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论文10-09
音乐的美 优美与壮美07-15
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11-09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12-07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