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特点论文

2024-08-13

体育教学特点论文(18篇)

1.体育教学特点论文 篇一

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前者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声音、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后者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盲童虽然没有或缺乏视觉形象的想象,但在触觉、听觉等形象的基础上,也能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盲童能根据课文、老师的语言描述,再造课文的意境或人物形象,也能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形成某种境界。创造想象的成功例子也有很多,象法国盲人布莱尔创造盲文,俄罗斯盲人埃罗先科写出许多美丽的、充满丰富想象的童话,等等。

但是,不能否认,盲童的想象是有缺陷的。由于许多想象要以视觉形象想做基础,盲童形成再造想象比较困难,如难以想象出彩虹、闪电到底是什么样子。盲童的想象有时还带有个人的愿望和情绪色彩,甚至歪曲,例如把说话语气比较强硬的、要求严格的老师想象的面目可憎。教师应当理解他们想象的缺陷,注意帮助他们丰富积累各种形象,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其想象力。

2.体育教学特点论文 篇二

2001年新课改后体育教学目标由原来单纯的增强体质,逐渐向认知、技术、情感、社会适应等几大方向发展。教学目标的增,对于丰富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功能的多样化具有一定意义。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评价相比,体育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特点,研究与探讨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对于挖掘体育教学理论,丰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研究与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与管理经验,特提出体育教学目标的以下几大特点,并逐一进行论述分析,来更好地完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

1、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特点

导向性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引导与指引方向,对于事物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体系中便具有导向性的特点。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与体育教学实施中所依据的重要参照。也可以理解为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进行体育教学的方向。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制度教学设计亦或是进行教学评价,都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而进行。如果所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或趋于一致,则这样的体育教学会受到良好效果。所设立的教学目标过大亦或过难时,体育教学目标对于体育教学进程的指导与引导意义便会降低,也会把体育教学目标引向歧途,则不能真确指引体育教学的开展,使体育教学出现一定问题,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所设立的体育教学目标偏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长,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便会以大强度的反复练习为主,如果所设立的体育教学目标偏重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则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便会下大力气在教学中强调团队意识,强调竞争精神。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需要各级体育教师高度重视,以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2、体育教学目标的系统性特点

体育教学目标本身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纵向看依次为学校体育目标——学段体育目标——水平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从横向看主要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意目标、意志品格目标等。从纵向上看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层层相扣,层层链接,层层细化。上一阶段的目标在下一阶段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与执行,整个教学目标体系又很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体育兴趣的养成具有一定意义。各目标体系既联系又拥有各自的地位和功能虽然各目标实现的时间和程度不一致,但它们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育教学日标的达成,它们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从横向看认知、技能等目标呈并列态势存在,对于综合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道德品质具有一定意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体育教学目标的反馈性特点

在整个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学目标是起始,体育教学评价则是体育教学的末尾,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目标既是体育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地,对于在教学评价中测试与衡量体育教学活动效果,检测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的标准。通过体育教学评价还可以反馈出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等等。并针对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为什么体育教学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究竟是教师原因还是学生的因素,如是教师的原因,需要体育教师及时作出调整,来更好的优化体育教学。

4、体育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特点

体育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特点主要是指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现实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方法亦或是体育教学进程作出适当调整,以有利于体育教帅根据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体育能力现状和体育教学及锻炼的相关条件等因素来展开体育教学,调成与设计出适合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符合学生身体条件的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灵活性体现出了体育教师对现实情况的正视和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过程中来,更好地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

5、结语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起点,对于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重要重要作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系统性、反馈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合理利用好体育教学目标的这些特点对于丰富与发展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起点,对于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重要重要作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系统性、反馈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合理利用好体育教学目标的这些特点对于丰富与发展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体系,特点

参考文献

3.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体育教学 篇三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在山东省教委公布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学生体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省中小学生在耐力、柔韧和力量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4.情景教学的特点 篇四

情景教学的特点:

1、形象逼真。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

2、情深意长。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

3、知、情、意,行融成一体。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

情景教学的优点 :

情景教学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情景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语法条款记忆式的学习方式,把枯燥的语法条款放在了逼真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际运用的空间,使乏味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这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1)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种教学法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容易与现实相脱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方式反应的热烈程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意料,他们对于这种实践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的方式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进入一种的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

(3)针对性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效率。(4)时效性强。这种教学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进行解答,使教师所教内容的时效性更强。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法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情景教学的缺点

5.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 篇五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二年级下册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略读课文有22篇,占课文总数的32%,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29篇,占课文总数的45%,到了五、六年级,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就平分秋色。可见,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了份量。而且到了第七册,略读课文不仅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且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彼此呼应。至第九册起,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交替出现,成为了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叶圣陶曾经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但目前略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和迷惘。

在听课、评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复杂化。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教师讲解过多,参与过于频繁,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使略读不“略”,教师包办太多,这样就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思维,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二是简单化。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以为略读课什么都不用教,有的教师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学,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学生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读到的东西也如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

略读课文教学中时常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把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教学方法不变,略读课上成精读课。

2、没有把握好“度”的问题,教师“放”的过开,忽视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指导,略读课成了自读课。

3、轻视略读课,把略读课变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

4、走过程,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回答文后或文前阅读提示中的一两个问题。

那么教师如何走出略读教学的“迷惘”,上好略读课,发挥略读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就要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及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要准确把握各年级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五年级上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本册教学参考用书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的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了解了课标和教材对略读教学的目标要求,那么教师在进行略读教学时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略”,但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实践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一篇课文究竟是精读好还是略读好,不同的略读课文又该有怎样不同的“略”,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自主把握。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一成不变。不能全册略读课文采用一个模式教学。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如,小组合作定标题时,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如六年级下册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安排在“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不久前,听一位名师上略读课《祖父的园子》,其中初读环节是这样安排的: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得最具体?学生汇报“铲土”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教师又问:既然每一件事都能体现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那份快乐,为什么把“铲土”这件事写得最具体。这时大屏幕出示“铲土及我和祖父对话”的内容,并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品读,在品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写文章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例详细叙述,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落实了“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目标。这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而是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三、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但并不是教师在略读课堂教学中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这样的读表面看,课堂教学中书声琅琅,学生议论纷纷,其实这是一种无目的、无组织、无效果的自读。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例如:我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二单元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5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走了几个来回,能力弱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同时,教师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教师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教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第一次是根据“提示”默读全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第二次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第三次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光是读书时间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教师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放得好,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挥。

总而言之,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及目标要求,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不光能学到语文的技巧,而且还要掌握自学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使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这其实是我们期待的略读教学课堂,也是教师如何走出略读教学的“迷惘”,有效实施略读教学,造就“精神底气”的幸福之旅。

6.根据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篇六

根据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有的放矢,松驰有度”,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笔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的。接着是来自平桥小学的吴晓敏老师,福溪小学的葛爱萍老师作经验交流。吴晓敏老师给与会老师带来的是《略读,并不简单》,她从略读教学存在的误区、自己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以及教学时应做到那几点这四方面进行了阐述。葛爱萍老师给带来的是《略读课文的“精”“略”取舍》,她以《狮子和鹿》为例从略读教学中“略”的处理和略读教学中“精”的处理这几方面入手,说明了略读教学略的是教师教的形式,不能略的是学生学的实质。最后县教研室张振尧老师以《全面借鉴研究成果 努力探索略读教学》为题作总结发言。他从吸取多方经验教出略读的特点和创新多样教法,教出自己特色等七个方面做了总结。

此次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推进了我县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专题研究的深度。

7.翻转教学的特点 篇七

一、 教学形式的倒置性

翻转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的程序, 即把传统教学的课中和课后颠倒为课前和课中。传统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 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课中”讲授完成, 知识内化则是通过“课后”的作业、练习、实习等方式完成, 翻转教学则把知识传授前移, 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于“课前”完成, 知识内化则在“课中”通过讨论、交流来完成。

教学的形式倒置, 给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师方面, 一是要具备运用信息、互联网的相关技能, 如视频制作、ppt制作、flash运用等。二是微课视频, 在微课中讲清楚知识的重点、难点, 提供学习的方法, 要求精要不繁, 微课时间不宜长。三是随时回复学生的质询。学生方面, 一是要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 二是自主学习的空间大了, 三是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培养。这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学生则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翻转教学的形式颠倒, 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如果没有信息技术、互联网, 形式的颠倒, 或叫学习的前移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内容设计的问题性

以问题作为教学内容设计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也是教育的本质, 学生在设定的问题中萌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进而逐渐培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 去学习知识, 发展智力, 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 也是学习的归宿点, 而且更是学习的兴趣点,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 还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都是如此。内容设计的问题性在翻转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课前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要求, 设计足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的问题, 学习情境的设计、微课视频的制作、想定作业的给定、思考题的设计, 等等, 无不以问题作为牵引, 并以此引导学生在探究、质询、协作中学习知识, 培养技能。课中学习, 则根据课前设计的问题, 重点检查课前学习的情况, 通过研讨、交流、作业和总结评价等形式, 巩固学习的知识, 在问题的解决中, 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内容设计的问题性无论是在课前、课中, 还是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 都无所不在。

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翻转教学由于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 调整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量, 名副其实变成自主学习。具体表现为:一是利用互联网和教学视频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快慢全在自己掌握。二是学习的氛围更加愉悦, 愉悦的学习是学习的驱动力, 在翻转教学中, 学生可以在课前以及课后观看教师的视频, 不必担心跟不上教学节奏, 不必担心遗漏什么, 不必担心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难堪, 轻松、松弛、自在的学习状态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是翻转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 课前分组协作, 或向教师、同学、互联网等求解帮助, 课中研讨、论辩、解答, 都是互助学习的形式, 也是自主学习的具体表现。

四、学习形式的交互性

翻转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学习过程进行重构, 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交互。课前学习, 学生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在线的辅导、同学交互获得指导、帮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并做出指导。课中学习, 主要通过互动来完成, 教师由于提前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在课中学习能有针对性给予指导;能加到学习小组中;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则在分组学习、答辩、完成作业等交互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此外, 翻转课堂所利用的信息技术、互联网和课程网站, 开设的论坛、答疑解惑、在线学习、网络考试等, 都体现了交互性。

五、学习过程的动态性

与讲授式、注入式、分解式等传统教学相比, 翻转式教学的学习过程更具动态性, 这是由于互联网平台、内容设计的问题性、师生的交互活动的全程性所致。传统教学一般是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下进行的, 教什么, 学什么, 怎么学, 基本上是“原封不动”, 极少做改动, 加上教学条件的限制, 师生难以做到适时交流沟通, 笔者把这种学习的状态叫做静态学习。翻转教学则相反, 首先,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开放性、交互性让学习必然呈现出动态性, 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平台进行学习, 或获得帮助, 师生随时可以沟通互动。其次, 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手段都要根据学习的情况即时变化, 而不能一成不变。再次, 教师除了参与到学生的交互、自主学习活动和根据学习发展变化提供有效帮助外, 还要根据对学生学习的即时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教学, 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 而且还要懂得学会协作学习、帮助别人学习, 甚至要扮演教学的设计者的角色, 参与到学习的设计中, 协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

六、学习角色的共同性

教学形式的变化, 带来了教与学的地位的变化, 教师变成了教学的“编剧”“导演”, 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了学习的“推进器”“导航仪”, 同时也是教学的“演员”, 学生则成为教学的“主演”, 也成为了教学的“编剧”。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讲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深化者、学习的引导者, 使教师有较多的时间跟学生沟通交流、答疑解惑, 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时, 还促使教师深化学习, 改革教学, 与学生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共同学习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更自觉、更愿意、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出谋划策, 主动践行, 真正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做到同时学习, 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

以上是翻转教学的特点, 了解把握翻转教学的特点, 对于我们运用翻转教学到具体的教学之中, 或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是有意义和有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张跃国, 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 2012 (3) .

8.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情感特点 篇八

是指情感在体育过程中所表现出广度而言的,它不仅包含着人类的低级情感体验,也包含了许多“中间阶段”的情感。同时,还几乎包含了人类一切高级情感。正因为体育有多样性的情感体验,而这恰恰是体育能对同学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体育在培养同学情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体育情感的激烈性。

体育中的情感表现,往往以一种激情的状态出来,这就是体育的情感激烈性。激情是一种强爆发性的、猛烈的、迅速的、短暂的情绪状态,带有明显的外表行为。激情如能指向某些特定的方向,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受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精神的鼓舞,产生“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激情。为集体荣誉奋战,取得胜利后的激情等等。激情是人类,特别是年青人的一种重要的情感表现。它可以激发人们情感的升华,使情感指向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活动。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体育中情感的激情表现,促进同学的情感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转化。但是,激情如果控制不当,也能起到消极作用。如运动场上少数人的不服裁判、起哄、斗殴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同学的情感引导到积极的、正确的方向上去,尽力克服,避免因激情不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体育的情感可控性。

体育的情感既是激烈的又是可控的,这是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受到种种行为规范和客观评价制约的结果。它要求人们对失控的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甚至不惜采用强制的手段。正因为这样,体育中的情感在正常运行时,总是表现得激烈而有序。这对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荣誉感、理智感、义务感和责任感都是十分有益的。

4.体育的情感互动情。

体育中情感,呈双向或多向性的交流,这就是体育的情感互动性。由于集体过程都是以集体的形式来加以实现的,这样,人的情感交流必然呈多样化、多向性。这就为人们获得多方面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宝贵的场所。如果我们在这种情感互动中加以积极引导,对培养集体主义、爱他人的情感、正义感、义务感等等,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体育的情感倾向性。

体育的情感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这是由于体育本身的竞争性、娱乐性、技艺性等特点,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所决定。人们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喜爱,而热衷于某些运动项目,这是倾向性的个性表现。当我们组织多种不同的竞赛活动,观众则总是倾向于自己热爱的队,这是倾向性的共性表现。体育中有些情感倾向性则更加深沉,因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而立志成才,能自觉积极地坚持体育锻炼,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终身坚持不懈。这种情感倾向性是与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密切相关的。我们就应充分运用体育情感倾向性强的特点,想方设法把同学们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来,为体育习惯的养成和受益作出努力。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为培养高级社会情感服务。

6.体育情感的两极性。

在一定的情境中,体育情感往往会出现性质上完全相反的情感。如快乐与痛苦并存,骄傲与失败并存,积极与消极并存等等。两极情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还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就是要遵循情感的两极性特点,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情感,引导同学去战胜困难、战胜自我,亲自感受快乐的生命享用价值。伴随这一过程,同时达到培养同学各种高级社会情感之目的。

7.体育中情感与意志的相互制约性。

情感可以激励意志,意志可以调控情感。意志是在认识基础上、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特别是道德感、理智感、正义感、美感等,都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强大推动力。意志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又会反转过来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来说,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保持下去,使消极情感得以克服。反之,一个意志薄弱者,就会成为消极情感的俘虏。为此,我们在体育中尤要注意对同学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以利我们在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在培养同学高级社会情感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和控制。

9.《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学反思 篇九

(二)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四种小动物在前面的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比较扎实,在比较彼此的运动、食物、反应、繁殖等方面后,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概括出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板书的6点共同特征六个班级基本都能概括出来。比想象中要轻松一些,也比前一单元的植物的共同特点要轻松。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三年级的学生更加喜欢亲近小动物,对植物比较冷淡;二是有了植物单元的铺垫,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方法。假如把动物单元放在植物单元的前面,结果会怎样呢?

10.儿童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与策略 篇十

儿童期是指从出生至十二三岁这一年龄阶段,根据年龄与教育特点又可将儿童分为两个年龄阶段,其中从六七岁至十二三岁这一阶段称为小学儿童期。本节所述儿童期主要是指小学儿童期。儿童体育游戏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 教学内容

龄前虽然在几年的生活中对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动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由于年龄小,受到体力与智力上的限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较难的动作还是难以较好的掌握。因此,学龄前儿童体育游戏教学的任务,除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外,还有培养基本活动能力的任务,为他们日后掌握生活技能、生产劳动技能以及学习体育动作技术、战术奠定基础。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以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钻越、追捕、躲逃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动作为主。在小学高年级的游戏中,可适当采用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作为游戏的素材。例如,田径的起跑;篮球的传接球、运球;简单的体操动作等。另外,在儿童时期,还可适当进行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并为日后的锻炼奠定基础,但强度不宜过大。二 教学形式

儿童的体育游戏形式变化多样、趣味性较强。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不均匀,兴奋点易转移,因此注意力不集中。在儿童的注意中,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无意注意还占着主导地位。游戏的形式如果变化多样、趣味性强,才能引导儿童的无意注意的指向与集中,使游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还可适当地采用一些具有表演情节的游戏,中、高年级可采用一些具有情节的分队竞赛游戏。这些情节对于此年龄阶段年龄的孩子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小学中、高年级的男孩还特别喜欢那些能表现他们的体力、敏捷、机智与主动精神的球类游戏及对抗竞赛游戏;女孩除喜欢对抗竞赛游戏之外,还特别喜欢一些优美协调的、韵律感强的,或者平衡一类动作的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这些爱好,适当地投其所好,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选用教学形式时,切忌以大人的心理来衡量儿童的爱好,很多在大人看来毫无兴趣可言的游戏,但小孩却玩得津津有味。三 教学方法

(一)多采用直观的方法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因此在游戏教学时,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这样效果会好些。例如,在使儿童了解游戏的线路时,多采用示范的方法,或采用图解;在讲解的语言上,多采用形象的语言,并要配合一定的手势。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比有意注意更能持久与集中。因此,在儿童的游戏教学中讲解要简短,只要能使儿童明白游戏的做法就行了。讲解的方式也要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要生动形象,多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方法,以启发儿童开动脑经,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智力,同事也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四 教学注意事项

在组织儿童做体育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以下各种练习

1.负重过多的练习及时间较长的静力性练习儿童的骨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时期,骨组织内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骨松质较多,骨密质较薄,骨骼 富于弹性,骨的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长时间的站立和负重,容易影响下肢骨的发育,甚至造成下肢骨的弯曲变形及产生扁平足。

2.经常需要憋气、肌肉过分紧张以及运动负荷过大的练习

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心缩力弱,心率快,每博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比成年人小,少儿在运动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增加输出量,不适应大运动负荷量的练习。因此,在组织儿童做体育游戏时,运动负荷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过多做经常需要憋气的练习、紧张性练习、静力性练习,以免心脏长时间负担过重,得不到恢复,造成心脏过度疲劳甚至损害。3.较长时间的耐力练习

儿童的胸襟狭小,呼吸肌力量弱,呼吸表浅,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在进行激烈运动时,在乳酸含量的增长比成年人明显,说明无氧代谢供能的能力较低。因此,不宜进行时间过长的耐力练习,因而多采用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的练习。

11.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特点解析 篇十一

关键词: 高中体育课堂 教学互动 特点解析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发展的过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对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更直观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多少的情况,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改进。

一、互动教学类型

笔者利用现有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把它们重新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外一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依据这两种互动关系,我们可以将课堂互动教学细化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一)教师自身与全体学生的互动

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学的实际内容都是通过教师与学生这种互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的[1],它主要被教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刚刚上课前几分钟的组织课堂纪律,教学内容的表达,示范动作的展示,提问学生并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中。这样良好的互动是保证教师完成教学课堂实际内容的前提,也是实现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基础条件。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师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会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学生间的互动基本都是参与教师教育课堂知识的谈论,课堂准备活动的练习,最普遍的就是活动练习中同伴之间互相协助的练习[2]。生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深化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互爱互助、团结一心的集体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并经常开展这种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活动。

(三)学生个体与班级群体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个体与班级群体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班级中的某一位学生在班级全体同学的面前进行回答或者展示,这种学生与班级全体之间的互动方式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调节学习氛围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群体评价学生个体的表现情况,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个体了解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强化班级群体的凝聚力。班级学生在提出学生个体不足的同时会进行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这样或者类似的问题,如果也有这类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加以改正,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会清楚怎样解决。这样的做法不但警醒了其他学生,更加深了学生对于本次课堂知识的印象。

(四)学生群体与其他学生群体的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班级集体与其他班级集体的友谊互动,通过实际的实践交流达到最终教学目的,各班学生带着各班集体优秀成果逐一进行展示,其他班级学生展示的同时本班学生也会细心观察另一个班级优秀的部分和比较差的部分,然后反思自己班级集体是否也有此种问题的存在。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职责,与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交流,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给学生提出宝贵建议。经过友谊赛的对比,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立即改正这些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调节班级整体氛围,更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互动教学的特点

(一)互动性

教育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互动也是遵循教学互动性的原则[3],课堂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运动实际技能的掌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知识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跨栏跑》这一课程时,教师主动展示跨栏跑的基本姿势及跑步原理,花样百出的姿势吸引了学生的所有注意力,教师在教完基础知识后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排列,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准备活动,跨栏的基本动作的实际演练,所有知识教学完毕后让学生逐一进行展示,这种互动的教学为枯燥的跨栏跑增加了许多乐趣,学生从中掌握跨栏跑的知识要领,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师通过学生提问的问题并及时教学,不仅使得教师深入了解了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实际掌握量,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动力。

(二)变动性

互动式教学具有变动性的特点,从本质上看,体育教学本身就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一系列互动行为。随着教师思想的不断变化,体育课堂互动的模式会产生相应变化,教学效果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所有教学计划是由教师自己决定的,但是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计划,所以,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依据课堂教学互动变动性的原则进行知识教学。

总之,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时,要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看似平常的互动会对教师与学生产生深远影响[4],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涵养素质会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会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不断加深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理解学生掌握知识多少后进行及时教育,学生也会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王永刚.蒲城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师生互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刘小瑜.浅谈高中体育课堂中有效的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4,19:201.

[3]尹志华.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2.现代体育联盟特点探悉 篇十二

1 体育产品的产出的特殊形式

体育商品是无法单独产出的特殊商品。“最有价值的联赛结果(即比赛的胜负),不是哪一个团队可以单独生产的商品。这种商品是由比赛中的对阵各方和整个联赛中所有的交战对手以及对此进行报道的人员(采访记者、编辑人员、印刷公司、报纸的配发人员)等共同组成的综合生产系统来生产的5。个体过于强大,或者说形成垄断,这对垄断者本身也是没有益处的,体育的产品必须是球队双方进行对抗产生的,自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生产,所以其他球队的生存和利益也是至关重要的,球队虽然是独立的,但是在经济学上应该将联赛的组织看成一个整体,联赛依靠的是整体的运作和经营,获利的是单个的法人,即球队。

体育商品的产生,或者说买家愿意购买的商品是激烈对抗的比赛,是所有球队共同参与而产生的。观众要观看的,至少是两个对手参加的比赛,没有人会去看一个球队整个赛季的训练和队内的比赛。这些特点是别的其他产业所没有的,例如一部电影永远不用环球和迪斯尼两家公司的合并来完成。观众购买球票观看比赛,其实观看的就是一种对抗,然而对抗必须是两家不同队伍才能进行的,或者说才能不遗余力的把对抗体现出来。对抗的两个球队既是相互对抗的关系,又同时隶属同一个联盟的管理之下,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在发展的层面上他们必须是联盟的一部分,这样整体性的协调合作让联盟的发展更有竞争力。例如与电视台关于转播权的谈判,由于联盟的整体运作,各个球队协调一致,使得电视台无从选择,无形中形成了卖方垄断。当然电视台还是对观众喜欢的竞争激烈的比赛感兴趣。

2 体育联盟的特点

体育既然产出的是特殊的商品,就应该有特殊的管理模式,体育联盟的出现胜任了这一工作。实际上,任何形式的体育联盟,体育联赛都是由各个球队经过谈判,协商而产生的,他们共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法规,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形成了“卡特尔”式的企业联盟。这样不仅仅保证了体育俱乐部的利益,而且增加了他们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体育商品的营销,有利于俱乐部降低成本,减少内耗,获得更大的利益,并获得有序的竞争表演市场环境,自然垄断是联盟的本质特征6。虽然起初的体育联盟是以公共联盟的形式出现的,大多采用类似NPO(非营利组织)的形式,但是现在大多已经在投资家的经营范围之内了,对利益的追逐要求联盟必须对商品进行开发和推广,以获得更大的销售空间和更大的利益。体育联盟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的相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种“经济上的合资企业,法律上的合作实体”,他的实质是通过垄断经营来获得最大利益7。

体育联盟的特殊性要求对产品开发也要有必要的特殊形式。体育联盟使得各个球队之间成为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对比赛这一特殊的体育产品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所有的球队共同合作,需要联盟来统一大家的行动,避免竞争性掩盖住应有的合作性。因为在赛场上各个球队是相互对抗的,球队会尽力增加自己的实力,以获得更大的取胜机会,但是在经营方面,各个球队之间又是互相依靠的,实力差距拉开太大必然会减弱体育产品的质量,影响到联盟的整体利益,试想一下,如果某个联盟中的几个球队永远都会获得比赛的胜利,观众都会预见到这样的结果,那么不会有很多人购买球票去观看比赛的。所以联盟会用各种方式防止差距拉开过大,让比赛的对抗性更强,更加激烈,更有吸引力。体育联盟采取整体运作的方式对体育商品进行开发和营销,对利润进行分配。这些工作只有在这样“卡特尔”这样特殊的企业联盟的合作形式下才能完成.NBA采用选秀制,工资帽,奢侈税等形式,限制某个球队的过于强大,利润的整体分配让球队的发展得到保证,NFL在工资方面首先采用工资帽,很好地控制了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利用高工资吸引过多高水平运动员的问题8。这是维护联盟各个俱乐部实力平衡的一种表现。

另外,联盟还控制了球员进入联盟的渠道。并且,对比赛的质量的要求,给了球队选择高水平球员的权利,球队总是选对对比赛有影响力的,可以引起观众兴趣的球员。大量想进入体育这个职业圈的人,使得供大于求,俱乐部对于球员来说形成了买方垄断。

在当今体育界,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是体育联盟非常重要的盈利方式。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的收入达到了4.82亿美元,NBA的转播权也在飙升,02年已经卖到了6.4亿美元。这些收入是俱乐部生存的必要保证。但是如果没有联盟层面上的营销,电视转播权还能有如此好的价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设想一下,每个俱乐部都是独立经营的企业,那么在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时候,所有的俱乐部都想自己获得比别的俱乐部更多的钱,那么从博弈论的观点看,所有的俱乐部都会采用“占优策略”,即无论对手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这个策略都是最好的.“占优策略”会使球队主动降低自己的电视转播权价格以获得自己的价格上的优势,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所有的球队都以非合作的竞争者的身份出现,那么占优策略会使所有的球队走入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指看似最优但是导致次优结果的行为。正是这样的行为,导致所有球队都受到了损失,但是这又和球队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求不符。所以为了各个体育俱乐部的生存和利益,避免俱乐部之间的两极分化,避免最终可能导致某个体育产业的惨淡经营,俱乐部之间形成了市场垄断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联盟,以统一各个俱乐部的行动,在市场上取得更有利的地位。事实证明,联盟的统一化的行动,使得球队的利益得到了保证。

3 联盟中个体平衡的重要性

我们所说的无形中的卖方垄断的形成,需要必要的条件。首先卖方出售的产品是唯一的,至少是别的商家无法比拟的,买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购买,要么没有。如果迫使电视台选择购买,那么必须有值得他们购买的价值,那就是观众所需要的高水平的竞争对抗激烈的比赛。由于体育商品产出的特殊形式,要满足观众需要的高水平的竞争激烈的比赛,就要高水平的队员,并且联盟中的队伍之间的水平差距不能过大,过大后就没有竞争性,会最终导致没有买方市场。由于体育产出的独特性,导致体育俱乐部也具有了独特性,那就是在竞争和依赖的关系中生存。关于这一点,美国经济学家夏普·雷吉斯特·格里米斯认为,“职业体育的一个独特性就是运动队的相互依赖”。

比赛的激烈和对抗程度依赖的是球队队员的水平,他们是风险比赛的劳动者,是通过比赛支付自己的劳动,队员水平高,比赛的质量也就相应的提高了。有时候球队的利益和联盟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就获得球员来说,球队都想网罗高水平的,球迷喜欢的球员。但是如果某些经济实力强的球队获得了过多的高水平的球员,其他球队的实力将得不到保证,比赛的就会失去对抗,失去应有的不确定。如果体育比赛的最大价值、即不可预测、不再重复的“偶然性事件性”都失去了的话,那么联赛整体的商品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了。结果将是商品质量的下降,失去观众,联盟的盈利将无从谈起。所以说有时候球队的利益和联盟是不一致的,但是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巨额的利润,联盟要把握好一个至关重要的平衡点,那就是控制球队在增加自己队伍实力的同时,不能将实力差距拉得过大。我国学者袁旦认为,“职业体育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特点,这个特点在于职业体育产业的产品或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独特性。…职业体育产业的产品(竞技表演),其重要特征就在于它们是各种竞技项目表演。因此,第一,他们的生产过程不能离开其他企业(俱乐部,球队或对手),既不能离开竞争,因为离开了这些生产就不能实现;第二,不仅如此,他们的生产过程还不能离开旗鼓相当的企业或对手,因为离开了这样的企业或对手,产品质量就不能想象,因而也不能被市场(观众)所接受。所以,职业体育联盟作为面对同一目标市场的企业(俱乐部)的集合,在共同市场中的企业关系在根本上不同于一切其他各种产业中的企业。…美国的职业体育产业创造的联盟制的整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实践上为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联盟为了整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发展,应该致力于维护球队之间应有的平衡。应有的平衡不是说所有的球队之间的实力都一样,而是将球队的实力保持在同一档次上,保证球队之间的必要竞争,让比赛充满变数和意外,用球队之间的激烈对抗吸引观众。只有这样,联盟的发展才能朝有利的方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NBA的倒序选秀权就是为了联盟的平衡性,实力差的球队可以获得优先选择球员的权利。还有球票销售共享制度,即主场球队的球票销售额要分给客队40%,这保证了小地方球会的利润,也是在维护联盟的稳定和实力的平衡。

4 结论

正是因为体育产业商品生产的特殊性,和球队之间相互依赖性,所以体育联盟的产生和存在显得十分必要。只有整体的运作和协调一致的行动,体育俱乐部才可以形成双边垄断。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体育俱乐部之间必须形成特殊的垄断型的体育联盟。体育联盟不仅仅使得俱乐部的利益得到满足,而且极力保证联盟中球队实力的平衡,体育产品的生产者之间的势均力敌,这就保证了体育产品即比赛对观众的价值,并保持这样的体育商品的稀缺性,让观众无从选择别的比赛节目,形成自然垄断。另外联盟设定许多方案,在俱乐部和联盟整体利益不相同的时候,也能够很好地维护联盟的整体性和保证联盟的整体利益,保证自己的垄断地位,保持自己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Walter C.Neale.职业体育中奇特的经济学[M].The Peculiar Eco-nomics of Professional Sports,1964.

[2]张文健.职业体育联盟的组织模式研[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莫争春,祝亮亮,李林.职业体育巨人成功商道[OL].大洋新闻网.2006-02-08.

[5]迈克尔.利兹,彼得.冯.阿尔门,著,杨玉明,译.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夏普.雷吉斯特.格里米斯.社会问题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沙莉.马思特瑞乐克斯,卡罗.A.巴尔,玛莉.A.汉姆斯文,等.美国体育管理与实践[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0.

[8]王庆伟.论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体育联盟形成的经济学依据[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9).

[9]贾文彤,毛璞.对美国职业体育反垄断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13.《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反思 篇十三

《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反思

在课堂语言组织与表述上需要做到语言精练,表述准确,在用词方面要拉近与学生距离。做到用词亲切与学生是一个整体。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主次需要更加分明,要突出重点,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不应该是整节课都是重点,哪些是需要学生掌握,学会应用的,哪些是只需要了解的,要给学生点明。

实验设计上需要做到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实验,在引入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关系,用到人走近和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与像距物距变化,从而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关系这个例子,在后面的实验中学生自主实验时蜡烛模型的放远和放近可以对应起来做。从而解决前面视觉效应带来的错误判断,得到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是相同的,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没有关系。视觉效应这个地方需要简单的给学生讲一下。

实验设计过程应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去设计这个实验从而解决问题,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修正从而给出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设计上应该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设计在当中。从而实验往下做就能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出现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设计的问题也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易过难,应该由浅入深。应该做到顺应学生的思维由一个知识过渡到下一个知识,或者由一个现象提出一个知识。

学生实验过程当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都完成自己的实验,归纳总结出自己的实验结论。过程不宜太快造成有的学生并没有完成自己的实验。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需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是设计了这个环节但是学生并没有完成或者只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了。学生给出了自己的实验结论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不同小组之间的实验结论加以对比分析其中的问题。这是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做到严谨仔细。在这个地方需要充分的把握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完成的情况,要学生完成到什么程度,探究到什么程度?

教学过程当中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面镜以及平面镜成像之后,由学生照镜子引出我们要研究物与像的哪些关系。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哪些关系?设计的问题应该要全面,包括的知识点并且要突出重难点。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当中应该要多用一些实例反复的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反复的思考对比中加深认识,巩固知识。在讲解物体关于平面镜成像为什么不能用镜子而改用薄玻璃这个地方,需要归结到薄玻璃这个点上,不能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在完成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问题上需要指出物是实际的物体所以需要用实线表示,而成的像不是实际的物体,以及对应点的连线,相当于几何上的辅助线需要用虚线表示。学生将对应的点连起来这个环节,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动手把自己做的结果连接起来,从而得出对应点的连线关于平面镜垂直,得出物与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14.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教学 篇十四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教学

众所周知,民族民间舞分很多舞种,今天为大家讲的就是民族舞里面的藏族舞蹈,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教学!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跳好藏族舞蹈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即:肢体的训练、舞蹈风格的把握、动作节奏的处理。

15.浅谈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特点 篇十五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 使学生厌学, 因此, 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 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 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 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2.1 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 进行体育教学,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活动中, 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 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 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 才能防止教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 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2 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 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 因此,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 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此外, 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2.3 游戏化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 内容丰富, 趣味性强, 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 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 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 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 活跃课堂气氛, 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 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 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 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 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 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 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 恢复体力, 调节心理, 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 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3 轻视小学体育的特点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 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 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是不少人, 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 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 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家长, “望子成龙”心切, 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小学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 社会上很多家长, 一方面崇拜像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 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 因此很难发挥小学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4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 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动作,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 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 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 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 而后放手让学生去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一点在练习过程中练习一个动作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 在进行准备活动时, 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 学生在组织时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 教师从中也可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同样, 结束时的放松内容也可让学生自己组织, 甚至课堂中一些内容也可让学生自行组织练习, 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 教师作适当引导。从而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课外体育活动课可以让学生自由锻炼, 更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练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就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加深了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 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

总而言之, 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 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 也是提高教学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6.体育教学特点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可以说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我们可以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使教学任务的设置更加具有实用性,体育课程安排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相对口,让学生能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一、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任务的设置要具有实用性

在进行职业高中教学中,可以进行实用性教学设置。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多侧重田径方面。田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进行技巧训练的时候,对技能有一定的掌握。还可以通过这项运动培养学生的耐性。

2.以专业为导向

职业高中的教育直接面向就业,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面向未来的就业,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和专业体育训练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职业高中教学过程中体育课一直不受重视,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文化课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弱化了体育教学。所以,教师更加要注重和专业课结合,开展一个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提高这门课程在职业高中的地位。

3.时间的间歇性

职业高中的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所以,把大块的时间花在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甚至有的学校开设体育课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还有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专业技能的发展,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这样就不可能在三个学期里面持续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1.开展实效性较强的课程来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增强其竞争力,因为,步入社会他们要面临多种多样的竞争,如果没有竞争意识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所以,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不断发展的当下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们还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效地开展一些竞技类的运动,比如开展篮球比赛或者足球比赛,让学生在培养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这不但有利于身心素质的提高,还能在未来繁忙的工作中,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工作压力。

2.根据专业导向来开展体育活动

职业高中的教学要以未来的职业发展作为导向,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专业特点来开展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可以给学习酒店管理的学生开设瑜伽练习和交际舞的练习,在进行课程教授的时候,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所学的体育技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还能进一步应用,可以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3.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进行体育锻炼在很多时候还是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因为,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体育锻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学生了解到体育不仅是一个学习的项目,加强体育锻炼在更多的时候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了解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要针对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不单单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更多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时元.新课标下职业高中实施体育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3-5.

[2]王利民.浅析职业高中体育课的教育策略[J].学周刊,2012(19):10-11.

17.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教学教案 篇十七

二、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学习这篇“读写例话”,要达到两个要求:

1.知道写文章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2.初步了解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例话。

三、讨论例话内容。

1.写文章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因为人、事、物、景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抓住特点写,才能使读者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联系学过的别的课文,加深对例话的理解。

1.《蟋蟀的住宅》是怎样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来写的?

2.《威尼斯的小艇》《雪猴》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

五、谈体会,引导运用。

1.学了这篇“读写例话”,你有什么体会?(主要从为什么要抓住特点写和怎样写出事物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谈,要联系课文的具体例子或自己的作文实际谈。)

18.问题教学有哪些特点(定稿) 篇十八

1、强调问题创设的情境性:教学从问题、课题、任务开始,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这一特点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中的,学习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2、强调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提供获取资源的基本工具和支持建构知识的工具环境:要求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和获取资源的基本工具,学生要能充分应用各种信息资源以及学习环境来帮助、支持自己的学习。这一特点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提供学习资源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不应把时间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罗杰斯指出,如果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就能为他们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

3、提供合作讨论交流的环境和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的社会性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源于社会性相互作用。由于每个人在学习中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要使学习者超越自己的认识,感知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的侧面,要通过合作与讨论,在与他人的讨论与交流中,开阔视野,使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而且在讨论中,学生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某些认识进行重组和改进,完善自己的认识,促进建构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市民社会及其问题-评《国家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