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精选12篇)
1.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 篇一
开发区人居环境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开发区人居环境调查》
二、课题组成员:
三、课题指导师:
四、课题的来源与确定:
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上海是适合生活的城市。
“经济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是上海“宜居”的主要原因。而北京的入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各方面都具优势”。
广州是一座最难说清的城市,没有北京城的豪情霸气、没有大上海的金堆玉砌、没有老成都的悠闲从容、没有昆明的花团锦簇……只有那么一点实在、一点安稳、一点通透;还有那么一点张扬、一点浮躁、一点暧昧、一切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矛盾,却都能包容其间,这就是广州。
青岛的优雅。“绵长的`海岸线、灿烂的阳兴和蔚蓝色的天空、娇媚的樱花和茂盛的法国梧桐、青岛啤酒和童话中的小房子、优雅的八大关和漫步的夜晚——这一切,构成了青岛的浪漫。那些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小街小巷,令你不由得把脚步放轻放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即使是随着性子任意闲逛都是很写意美好的。”李晋在游记里这样描述这个城市带给他的感受。
杭州的缠绵,
桂林的秀美。
珠海的浪漫,
厦门的温馨。
一个城市的繁荣是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协调和均衡发展,只有这样的城市,才是最肯有生活价值的城市。就目前看来,每个城市都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大城市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小城市在经济水平甚至城市规模上向大城市靠拢,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万安开发区在建区十周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飞快发展,开发区基本上以从农村景光转变为城市景光。所以我们想了解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如何?于是我们确定了以《万安开发区人居环境调查》为研究课题的研究性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评价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分析万安开发区是否适合人居住。
2、为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六、课题的目标与方案设计:
1、课题目标:
① 培养发集、查阅、整理、分析和评价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 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
③ 拓展视野,关心身边事物,发展团结合作精神。
2、方案设计:
⑴做好课题的确定及分工:
① 什么是人居环境问题
②万安人居环境的调查
③数据、资料的查找、分析、评价
⑵具体方案设计:
①查找资料
②设计调查问卷
③对万安开发区的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亲回收问卷。
④采集相关图片并进行筛选
⑤对资料、数据、图片进行汇总、分析
⑥撰写论文。
七、活动的实施过程:
四月十日,查找资料。本课题组成员:谢金根、黄宝岛到网上查找有关万安开发区的资料,例如,万安开发区的地理位置、所属范围、建区时间、开发区建设等内容。
四月二十一日,设计撰写调查问卷。本课题组成员,蔡求泉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设计有关交通、治安、卫生、教育、医疗方面的问卷题目。并由谢金根打印出问卷。
四月二十八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本课题组成员谢荣群、杜东荣、杜伟鹏、蔡求泉深入开发区,对开发区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进一步了解万安开发区人居环境。
2.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 篇二
关键词:就业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市场
怎么能让我们独立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市场就业竞争力。怎么能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怎么能让我们的独生一代的学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根据大连艺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要求和精神, 于2007年10月, 我们申请的教学改革项目《关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报告》经学院同意, 报请大连艺术学院教研处审批合格, 成为校级一般课题正式立项进行研究。
培养学生的市场就业能力, 不仅关系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而且关系到本专业人才的素质层次。同时, 在我院环境艺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就业特色培养, 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做事能力, 引导他们走上独立思考与广泛借鉴相结合的设计道路, 在未来社会市场竞争中独具优势, 是每一位教育者共同的责任。
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与学习, 课题小组两名成员分别从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彻底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总结, 以大连地区为主, 调研了全国各大高校关于环艺专业相关的教学教育材料, 并且进行学习;并于2009年01月发表了《关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报告》一文, 受到学院中期教研检查的好评。
关于本次教学研究立项的成果有三, 分别是:
成果一:培养应用型的合格+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经初步调查2005级75%以上的学生有意愿继续从事本行业。根据分析结果在教学执行计划中我系每年都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并且由系主任带领召开全系教学执行计划研究制订大讨论。2009级明确了新的专业培养定位;2008级部分专业课程方向整合。
成果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作业成绩考核方法的研究成果, 改变传统艺术类学生作业考核形式, 变教师主观评定成绩为主客观成绩评定结合, 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 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努力程度给50%的成绩, 模拟项目甲方根据项目需要对学生的制作项目成果给出50%的客观成绩 (其中包括学生拟定项目的市场情况分析、拟定出发点设计、学生的项目设计陈述与答辩过程) 。这样既保证了成绩给予的公正性, 也保证了学生设计目的的明确, 将市场模拟带进课堂, 让学生以实际项目的感受去做设计, 使学生尽早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操行。
成果三: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研究成果。课程作业布置以项目形式出现, 以团队合作完成, 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项目设计与制作分工, 学生根据项目内容有的放矢的学习相关理论及技术知识, 必要时带队外出调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业成果也以项目成果形式体现, 实现把课堂搬到社会, 让企业走进课堂, 最后模拟竞标, 让学生熟悉整个设计作业过程在市场环节中的作用与体现。
关于本次教学研究立项的创新点方面:
首先是艺术类学生成绩考核评定方法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以来学生作业的质量与成绩, 全都是任课教师主观评定, 即使是集体评议一名学生的作业, 说到底还是教师的主观评定, 而通过成绩评定的改革, 客观评价占总成绩的50%, 这个客观评价让学生发现一个设计作品是为目标客户设计, 这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与职业行为。课程的客观成绩评定是项目最后以竞标形式出现, 所有学生都要在模拟竞标环境下陈述自己的设计理由, 这样加强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市场的节奏。教师在项目设计制作中担任顾问和理论技术支撑的角色, 在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担任解决问题或提示的角色。这样改变了学生怕老师或为老师、为学校做作业的习惯, 真正创造出每一名学生实效学习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以团队管理的方式增加学生协调合作及沟通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管理单位是班级, 但是现在在环艺专业课的课堂上的组织形式是以工作组或工作室为单位, 4~5个人为一组, 每个工作组模仿公司或工作室的运作模式, 每个人在工作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如:策划、设计、文案、预算、市场调研等。经过这样的调整, 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特长, 很快在工作中树立了自信心。致此把原来的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学生的自身学习动力, 就连平时对作业不闻不问的同学也都积极参与进来。
最后, 在完成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导入学习内容, 理论联系实践。课程作业的布置以项目形式出现, 如命题招标、市场调研自行命题, 这样学生会根据项目内容有的放矢的学习相关知识, 以06级《展示设计》课程为例:项目主题为自行命题某商品展览展示设计, 项目的惟一要求是具有经济性, 因为无论我们的设计做的如何, 最终被甲方、被市场认可, 这就是“好设计”。学生因项目驱动, 主动寻找相关知识去学习, 按项目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因为是主动需求学习, 这样会使学生的知识记忆牢固, 处理事务的综合能力加强, 为成为合格的职业设计师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的教学成果和创新点我们均在05级学生的《室内课题设计》和0 6级学生的《展示设计》课程中有所运用。
3.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 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式下,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成为我们小学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学习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任何监控的学习。
三、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我校现状来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研究教学策略着手,特别是从研究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学习立项通知精神,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选课题,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3.申报立项。2012年3月,组建研究团队。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2.分配任务,明确分工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继续深入学习本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年级调查、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情况;开展教研活动。2012年4月-5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和反思,传授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012年7月,撰写教学随笔、案例和反思,采取学习研讨、集体备课、群体反思、跟踪改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反思中不断提高。2012年8月,组织教师到北流市、玉林市培训学习,带回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2012年9月,进行提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充电。2012年10月,举行校级赛课和教育教学理论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推选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11月,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有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有3名教是获得二等奖。2013年1月,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2013年2月举行成果展示,展览实物图片,观摩学习,交流典型经验。在课题研究中,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在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撰写了一批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教案设计、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具和课件制作等),写有13篇论文(获奖6篇,并刊登在省级以上的刊物)、10篇案例分析(获奖4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有6篇发表在《小学生作文报》上,获奖课件2个,有5位教师获得毕业班教学成绩超市标奖,有6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课题组成员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材料、总结、整理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上交总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实验教师的研究论文结集,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立足课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寻找一些有效对策,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案例研究法。课题组选取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案例,研究其成功经验,并在全校教师中推介这些好经验。
3、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全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体上了解到了全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状况、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基本看法、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等。
4、文献研究法。围绕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课题组做好了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大班额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将“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七、研究成果
1.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激励教师、展示我校学习方式研究成果,在校级和县级的赛课中,中青年教师的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2.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4.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四
二、课题组成员:
三、课题指导师:
四、课题的来源与确定:
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上海是适合生活的城市。
“经济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是上海“宜居”的主要原因。而北京的入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各方面都具优势”。
广州是一座最难说清的城市,没有北京城的豪情霸气、没有大上海的金堆玉砌、没有老成都的悠闲从容、没有昆明的花团锦簇……只有那么一点实在、一点安稳、一点通透;还有那么一点张扬、一点浮躁、一点暧昧、一切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矛盾,却都能包容其间,这就是广州。
青岛的优雅。“绵长的海岸线、灿烂的阳兴和蔚蓝色的天空、娇媚的樱花和茂盛的法国梧桐、青岛啤酒和童话中的小房子、优雅的八大关和漫步的夜晚——这一切,构成了青岛的浪漫。那些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小街小巷,令你不由得把脚步放轻放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即使是随着性子任意闲逛都是很写意美好的。”李晋在游记里这样描述这个城市带给他的感受。
杭州的缠绵,桂林的秀美。
珠海的浪漫,厦门的温馨。
一个城市的繁荣是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协调和均衡发展,只有这样的城市,才是最肯有生活价值的城市。就目前看来,每个城市都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大城市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小城市在经济水平甚至城市规模上向大城市靠拢,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万安开发区在建区十周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飞快发展,开发区基本上以从农村景光转变为城市景光。所以我们想了解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如何?于是我们确定了以《万安开发区人居环境调查》为研究课题的研究性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评价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分析万安开发区是否适合人居住。
2、为万安开发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六、课题的目标与方案设计:
1、课题目标:
①培养发集、查阅、整理、分析和评价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
③拓展视野,关心身边事物,发展团结合作精神。
2、方案设计:
⑴做好课题的确定及分工:
① 什么是人居环境问题
②万安人居环境的调查
③数据、资料的查找、分析、评价
⑵具体方案设计:
①查找资料
②设计调查问卷
③对万安开发区的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亲回收问卷。
④采集相关图片并进行筛选
⑤对资料、数据、图片进行汇总、分析
⑥撰写论文。
七、活动的实施过程:
四月十日,查找资料。本课题组成员:谢金根、黄宝岛到网上查找有关万安开发区的资料,例如,万安开发区的地理位置、所属范围、建区时间、开发区建设等内容。
四月二十一日,设计撰写调查问卷。本课题组成员,蔡求泉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设计有关交通、治安、卫生、教育、医疗方面的问卷题目。并由谢金根打印出问卷。
四月二十八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本课题组成员谢荣群、杜东荣、杜伟鹏、蔡求泉深入开发区,对开发区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进一步了解万安开发区人居环境。
五月八日,课题组全体人员对万安开发区内的商店、公交停靠站、垃圾箱、车流等进行统计。
五月十六日,采集图片。课题组成员蔡求泉与非课题组成员郭珊珊采集了万安开发区内的各处图片百余张。
六月十五日,撰写论文《万安开发区人居环境调查》。
八、活动成果:
表一:
部分街道名称车站数垃圾箱商店数
万福街41847
安达街21456
万荣街814
52表二:
公交车名称13路19路36路
总计停靠站161630
表三:
垃圾箱情况正常使用已损坏不使用总计
总计721837127
表四:
部分商店类别鞋服店小百货百货商场网吧门诊药店
总计751721257
四、研究性学习感受:
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到堂堂正正的人生。
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次艰巨的挑战。我曾多次想过放弃,但当我看到其它组的同学都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这次活动,我又重新燃起了斗志。再试一次,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最终还是成功结束了这次活动。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我觉得坚持更难!此次活动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坚持,成功还是有希望的,契而不舍,金石可镂!
蔡求泉
在经过漫长的走访调查与深入研究,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也接近尾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首过去,我们感触颇多。
我们因为探究性学习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研究调查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可认以应用到课内学习中,如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等,都是宝贵的财富。
谢荣群
我们不仅即将完成研究调查,过程中我们也享受了自主研究学习的乐趣。我们带着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步入自主研究的殿堂,我们从漫长的研究调查过程中明白了其中的艰难,但最后的成就令我们很满意。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又使我们感受了其中的乐趣。
谢金根
我们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研究性学习也一样,没有现成的学习内容,固定的模式,惟一的方法。这也使我们的研究学习更具难度更加丰富。这从中就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开拓我们创新精神的另一种考验。在这次从主题制定,素材收集,走访调查,书籍与网络的结合利用,增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体验到了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的快乐。
杜东荣
它锻炼了我们契而不舍的精神。在实际研究调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如问卷调查中的人际交流方面,如何使对方简单正确了解我们的意图,配合我们的调查,还有关于研究的人文地理。这时总会遇到一些资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使得我们必须亲力亲为。自己去实地调查资料等。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有时忙得焦头烂额都无法解决,很多时候想过放弃,但在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下,最终还是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研究性学习完成时,我们更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篇五
我国的自然灾害及防治
课题组长:成娜娜
课题组成员: 李晶
执笔:
指导教师:李美琴
临汾市第二中学高一65班
“我国的自然灾害及防治”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2013-
4“我国的自然灾害及防治”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二、研究对象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灾害及预防措施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价值
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
2、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防治方法。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划,根据各区特点归纳其主要自然灾害。
4、了解上海的主要自然灾害。
5、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水旱灾害、台风、沙尘暴等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治。
6、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7、通过为中国和上海市的灾害防治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祖国、家乡发展的情感。
8、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威力,认识到人类仍然无法抗拒自然规律,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时间:2013.2负责人:尉金鹏马健栋)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国的自然灾害及防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时间:2013.3负责人: 曹精慧薛茹李晶)
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理解研究思路,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
2.查阅相关电子资料、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3.做好中期汇报工作,调整研究计划。
4.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三)总结阶段(时间:2013.4负责人:成娜娜)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在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查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报告格式、撰写成文。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综合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个案访谈法。
六、研究内容
一、气象灾害
(一)干旱
1.干旱的概念
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干旱的危害
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干旱的分布
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二)洪涝
1.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三)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
(一)地震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三、海洋灾害
(1)风暴潮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2)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0。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3)赤潮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七、研究收获与小结
6.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六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研究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
课题成员:
指导教师:
目的: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通过此次研究,提高我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化学服务于生活。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联系课本进行知识迁移。过程:
(1)小组讨论并明确分工
(2)做开题报告
(3)查阅资料,进行研究
(4)分析结果
(5)总结,做结题报告
正文:
一、开启化学之门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 1
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密切相关。常规性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提高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这些技术的革新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在开发新能源中,化学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如核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都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
二、进入化学之门
1. 实用的新能源——电池
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是我国首创的,可用作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还有
特种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为材料制成的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种电池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它没有污染,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电力总耗量的20%~30%将由太阳能电池提供。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的氢氧燃烧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电子手表之所以能昼夜走动,袖珍电子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显示数字等都靠的是微型电池。电子手表用的是银锌电池,银-锌电池安装在电子手表中可以使用长达两年之久。1958年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在瑞典植入成功,植入人体内,使用寿命长达10年之久。这种能源起搏器的安装寿命最长、可靠性最高的是锂-碘电池。
2.未来的能源——水中取“火”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地热、氢燃料和核能等,其中氢气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燃料,而氢气来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H2O ==== H2↑+O2↑,可用光化学法、生物方法或太阳能直接将海水转变为氢气。一旦水真正成为制氢的原料,人类又获得一种经久的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提取的水将成为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廉价能源,汽车、轮船、飞机和各种动力设备都将用氢气作燃料。更有意义的是氢气燃料又与氧气化合成水,如此循环不息,使氢气成为人类永不枯竭的能源。
三.化学之门处处开
1. 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喜欢穿羊毛衫和羊毛外套。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也有不出在羊身上的“羊毛”。这就是在百货商店大量充满毛线柜台色彩特别耀眼的腈纶毛线。腈纶有“合成毛线”之称,它的学名叫聚丙烯腈,它具有羊毛的特点,并且有优于羊毛之初。腈纶是怎样合成的呢?制取腈纶的原料是丙烯腈,丙烯腈可以由电石制造,也可以用石油裂解和炼油废气中的丙烯来制造,丙烯经过氨氧化后,便成了丙烯腈,丙烯腈通过聚合反应变成聚丙烯腈,然后通过喷丝、纺织便成了腈纶纤维。食
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得到受人喜欢的油条。纯碱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气化碳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因氢氧化钠是强碱,那是不能吃的,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伸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
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舒坦了自己的胃。住
聚氯乙烯(PVC),你知道它的作用吗?它就是家居中广泛应用的墙壁装饰材料墙纸的化学原料,把它用刮刀均匀地涂在底纸,再经过一定的工序后,印刷和沟底轧花而成。我们用的肥皂盒、梳子、拖鞋、凉鞋、床单、水桶等都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有的比丝绸还要柔软,有的比钢铁还要坚硬。在这些材料的制作中掺入不同量和质的添加剂,以至塑料制品达到人们的预计要求。
总之,化学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只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让化学真正地服务于人类。在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搜寻资料,积极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当遇到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时,向物理老师寻求帮助。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下,最终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
7.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 篇七
一、研究背景
(一) 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 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不仅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也对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要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同时, 积极研究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德育工作, 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协调发展, 共同提高。
(三) 学校教育现状的需要
目前, 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知水平很高, 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因此, 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是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是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是对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和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需要, 是实施科研强校、质量兴校的战略需要。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 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 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 现代德育理论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 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 由内到外, 不断内化, 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 受教育者的道德才能形成。因此, 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 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 又是进一步教育条件和内部驱动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德育
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 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 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 通过内化和外化, 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二) 德育方法
学校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教育目标, 完成教育任务, 在教育原则指导下, 运用各种教育手段, 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总和。德育的方法应当根据德育过程的所有条件和要素决定, 不仅要讲究最大、最佳的德育效果, 而且要讲求德育投入与德育效果之间的最佳结合, 即讲求德育的效率和功效。
四、研究内容
(一) 改进德育方法: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
1、坚持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做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做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其一, 集体主义、“五爱”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是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其二, 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 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学校教育和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坚持不懈地从学生和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出发讲究方法和实效。
学校开展道德教育, 要科学规划各个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并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讲究方法和实效。其一, 在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上,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判断的能力、道德评价与自我改正能力、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 使道德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践履、自我管理的过程。其二, 在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上, 要做到“六顺”。一要顺情, 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二要顺理, 在讲授中晓之以理, 以理育人;三要顺性, 根据不同的个性和特征进行教育,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四要顺势, 根据不同的形势展开适时的教育;五要顺利, 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 顺畅自然;六要顺真, 讲真话、讲实情, 实事求是。其三, 在道德教育的实际操作中, 要注意七个“结合”。一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二要把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三要把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结合起来;四要把共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结合起来;五要把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结合起来;六要把大节教育与小节教育结合起来;七要把物质奖励与荣誉感教育结合起来。
(二) 改进德育方法, 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1、转变德育观念。
学校德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命价值的丰富化”, 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的核心价值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 以人为中心, 突出人的发展, 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德育应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是紧密联系,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注重发展个性;学校德育应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科学导航基础性课程, 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在积极适应和参与社会进步与社会建设中实现个人价值。
2、尊重和满足“两个需要”。
改进学校德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遵循学校德育规律, 并且明确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目标——从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发展出发,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使学生掌握如何从人生意义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从而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我们认为, 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尊重和满足“两个需要”。其一, 学校德育要满足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其二, 学校德育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发挥灵活机制。
学校德育在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不言而喻, 而德育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却同样不言而喻。我们在进行德育高级目标 (如理想信念等) 的教育中, 如何使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把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在学生逐步认识、提升当今学习生活的意义上, 使他们逐步达到领悟点。通过“远”与“近”的联系, 找到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这就是德育应起的作用。因此, 我们迫切需要整合德育内容, 建立系统化的校本德育课程, 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从而有效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并体现德育的生命力。
4、实现“三个和谐”。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充满生机性、体现时代感、富于创造力的一项条理、融洽、透射出和谐美的育人实践活动, 其本质是实践的, 其运作是和谐的。 (1) 人际和谐:实现德育目标的首要前提。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学校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 承担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的任务。完成这个过程, 师生人际关系状况对德育接受效果有着决定影响, 必须调整好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 使二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一是德育工作者要研究学生心理需求, 客观地分析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 做到“知己知彼”;二是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由高高在上转为平等相处, 消除隔膜, 使学生产生“自己人”的感觉;三是要学会把德育内容“活化”, 从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择业等实际问题入手, 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四是引导学生自觉修德, 大胆放手, 指导学生自发开展有利于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的育德活动。 (2) 管理和谐:德育成效的切实保证。管理与和谐是相互促进的一对范畴, 没有管理, 和谐就缺乏基础, 没有和谐, 管理就缺乏方向。学校德育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形成一个全员德育的工作局面。一是要更新德育观念, 通过引导、教育, 使学校教师摒弃思想上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的思维局限, 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良传统, 主动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实习实训与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联系、渗透和融合;二是健全管理机制, 保证落实好德育工作的校长负责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德育投入;三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使德育运行在和谐状态下进行。 (3) 环境和谐:学生德性成长的肥沃土壤。中学生的道德成长、发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这些有机情境。学校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为学生提供肥沃的成长土壤。首先, 校外环境与校内环境要和谐。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行各业和广大家长的支持, 塑造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其次, 校园内部诸子环境要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专业建设环境、师生人际环境等子环境构成学校的校园生态环境, 这些子环境中德育氛围形成与否、程度深浅及子环境间德育目标与方式的整体协调性, 在促进学生加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和对其本身和谐、全面发展的深入理解上至为关键。
(三) 构建走向主体实践的学校德育新模式
结合四年的实验研究, 课题组在改进学生德育方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 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核心是激发学生自我建构的意识。
从根本上讲, 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 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构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 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想方设法促使学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 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 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构的意向, 确立人格建构的目标, 培养人格建构的方法和能力, 依靠学生人格自我建构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 应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2、重点是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发展。
对于中学生来说, 对其进行人格教育应当在重视发展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同时, 把重点放在人格素质的整合上。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人格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及改进那些新时代、新生活所需要的新的人格成分, 补充已有人格成分的不足, 抛弃那些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有人格成分, 把新老人格成分按照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融合, 实现生理与心理的统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知识、能力、品德的协调。
3、基础是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 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 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化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和情感, 体现着人的精神风貌, 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 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 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人格的教育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 特别是面向青少年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格教育更是如此。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在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 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 丰富青少年的生活, 培养青少年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 要搞好学生的班集体建设, 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 要净化、美化生活环境,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要加强艺术教育功能, 发挥艺术熏陶作用, 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接触社会生活, 学会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 要努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训练活动, 培养青少年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 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 达到身心的统一, 人与社会的协调。
5、优化育人环境, 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
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 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 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进行人格教育时, 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 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家庭教育为基础, 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 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当前, 不仅要注意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人格水平,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 更要注意消除电视、网络和其他传播媒体的副作用影响等问题, 尽可能使三方面的教育趋于协调, 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也已列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是当前德育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发展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心理调适能力, 预防心理障碍, 矫治行为偏差等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 这样才能有可能促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
7、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 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教育环境、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股合力, 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 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需要靠制度、法规来提供保障和导向。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仅对组织教育过程是必要的, 而且对青少年自身进行人格自建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 构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德育体系
1、构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德育主题教育的五大系列。
即: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主体的养成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系列;仪式活动 (升旗、成人仪式等) 和节日纪念活动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系列;学军、学农、学工、社会考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实践教育系列;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主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系列;以学生党校为主阵地的理想信念教育系列;关注学生成长, 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
2、构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有重点的分级系列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主线, 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融合, 形成有层次的系列教育, 整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3、形成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自主管理教育机制。
培养学生具有“慎独”的良好品质,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自律的能力。如我校大力推广值周班级制度,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生会在科技、文娱、体育等方面自行组织活动;成立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保证学生的权益;建立健全学生宿舍“楼长——层长——室长”三级管理体制;在条件成熟的班级, 通过竞聘, 选拔学生担任班主任助理等。使学生既成为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 学会自我教育。
4、营造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高雅的校园文化。
从三个层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第一是良好卫生环境的创建;第二是良好育人环境的建设;第三是学生社团和校园体育、科技、艺术等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德育内化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5、拓宽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德育的途径。
学习充分利用区域人文资源, 开展德育活动、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立重庆市渝北中学校“网上家长学校”, 进行军民共建、社区服务等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 创办家长学校,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新途径是我校的重要德育策略。
6、探索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有利于道德发展的德育评价。
以学生的群体进步为衡量班级工作的主要指标, 制订《渝北中学日常行为规范检测方案》, 允许学生犯错误, 更推动学生改正错误, 完善自我。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 尽量做到定性评价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相结合,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 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二) 遵循教育规律, 优化了适宜学生成长的德育方法
在历时四年的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注意紧扣我校学生的特点, 严格遵循教育规律, 力戒假、大、空, 力求真、实、近, 提出并优化了榜样示范法等德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课题组把每个学期期末总结工作作为落实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课题组设计的《中学生成长记录》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分细则》,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通过“三评”评出“三优”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 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 并通过家庭教育联络组把“喜报”发到学生家庭, 表彰他们的优秀事迹。这样的榜样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学生看得见, 学得快, 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2、活动陶冶法。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阵地, “新课改”活动为主要内容, 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为活动平台, 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选择, 学会判断, 使中小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自我评价法。
根据我校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 课题组在学生自我评价体系中, 设计了“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方案。如:每学期中以班为单位召开2次以上“我真行”主题班会,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待人接物, 为人处事和行为习惯 (标准是不定的) , 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自我激励, 勇往直前;每学期末让学生按照评价细则, 给自己记分, 让学生在评价中参与, 在参与中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三) 强化德育管理, 探讨出我校德育管理新模式
课题组根据我校学生实际问题, 借鉴一些成功经验, 反复讨论研究提出“学生自主, 成人帮助、多元评价”的德育新模式, 并进行了大胆尝试, 取得了良好效果。
1、学生自主, 即实施自主性德育。
在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注意引导教师广泛接受新信息, 形成新理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 自主意识, 自主先择, 可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体;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在社会化 (成长) 过程中的顾问, 而不是做说一不二、正襟危坐的法官;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把德育看成是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 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 学会选择, 实现自主构建、自我完善的育人目标。
2、成人帮助。
我校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不足, 情绪易变, 自控力不强, 加之家长对子女教育存在着诸多缺陷, 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较差, 更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课题组把”成人帮助”作为改进德育方法,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怎样联系与沟通, 形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 其效果是明显的。
3、多元评价。
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的基础上, 我们课题组根据构建研究目标要求, 设计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教师对教师、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家长对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多元主体式评价体系, 编写了《渝北中学德育评价手册》,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相关的教育法规为蓝本, 构建德育评价准则, 实行分值量化。
评价结果及其运用是师生在评价过程中最关心的焦点, 课题组坚持实行评价“三公开” (评价方案公开、运行程序公开、评价结果公开) , 让全体师生了解评价的全过程, 达到互相交流, 自我反思, 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 引入激励机制, 一方面, 把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 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学校连同教师的教学实绩及其他工作情况, 对每个教师实行综合评分, 与年终福利、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使学校德育工作刚柔相济, 相得益彰。
(四) 更新了德育观念, 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更新德育观念, 按照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来规划德育工作。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我们认为要突出学生主体性观念、民主平等观念、人格发展的内化观念、自我教育能力观念, 树立起新型的人才观和发展观, 要通过德育的自我教育指导机制, 将社会规范的个性化和个体人格的社会化两个过程内在地统一起来。体现在教学上, 一方面要注重社会规范的传授和价值观人生观的系统教育;另一方面, 要注重学生能动自觉的社会适应性和价值观、人生观的辨析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课程上, 不能仅仅拘泥于现行的德育课程模式, 不能只注重显性课程, 而要将课程延伸到社会道德生活中, 主动接受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体现在日常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上, 不能消极防范, “堵问题”、“救火线”, 而要注重积极主动的人生指导, 进行心理沟通, 加强行为引导, 将德育工作落到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实处。为了切实转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我们课题组在教科处的大力协助下, 要求各教研组大兴学习研究之风, 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辅导资料, 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份量的理论文章, 在课题组交流。在这期间, 课题组教师有大量的理论文章在各级各类教学刊物上发表。通过3年多的研究实践, 学校的德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我校被评为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12个单项荣誉称号。
2、造就了一支能进行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
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不仅得到一批成果, 更重要的是带出了一支队伍, 成就了一批人才。在研究过程中, 激发了大部分教师学习教育法规, 钻研教育理论, 捕捉教育信息和研究教育现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进一步掀起了教师”读书热”, 使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开始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 成为学校工作的骨干力量,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三年来, 学校围绕这一课题召开了五次“德育工作论坛”,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德育工作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 涌现出一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青年教师, 通过课题研究, 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和教育科研骨干, 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有18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奖。
渝北中学在教育改革中诞生, 在教育改革试验中发展前进, “改进学校德育方法,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就此告一段落, 但无论是理论上, 还是实践中, 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我们将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和提高。在新时期,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三个面向”为灵魂, 为培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云晓, 《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
8.早餐情况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八
一、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人通过日常饮食,摄取维持生命正常的生理代谢提供的能量和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步入中学的青少年,脑力和体力劳动均处于增多时期,身体也处于迅速发育阶段,对营养要求也高,若此期营养供给不足,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智力发育,还会影响学习。因此,早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为了提高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明确早餐的价值,了解早餐的状况,我们对“中学生早餐情况”予探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查写出了结题报告。
二、研究目标:
由于我国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较大,中学生中不吃早餐或早餐不理想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报告,让中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早餐方面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个学校食堂和周边早餐店可以制出更令学生满意的早餐,让学生们可以更健康的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方法:通过上网查询,图书馆阅读,调查问卷,统计法等形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1)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从有关网站搜索有关对早餐的建议,了解早餐安排,早餐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合理搭配,重要性以及早餐要素等资料,为后期设计问卷提供参考,也对早餐有了很重要的认识。
(2)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设计问卷讨论共涉及几个问题,并与查阅的资料相结合。
实施阶段:(1)发放问卷,整理资料。我们经历了制定发放计划,集资,复印问卷等过程,并在一周内调查完三个年级,将问卷进行分类整理。
(2)进一步深入讨论课题。讨论课题意义、目标等项目,为撰写结题报告做准备。
总结阶段:(1)总结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将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问卷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数据,了解同学们早餐的问题。(2)撰写结题搜集资料和问卷分析,全组讨论结题,制定成报告。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青少年学生不吃早餐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一日三餐中最常省去不吃但又最重要的就是早餐,我国青少年学生中不吃早餐或早餐不合理的现象也非常严重。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通过组员的网上资料,进行了分析,就此针对关键点提出一些问题,制作了网络和书面调查问卷。经过三天,我将得到的答案进行了汇总,编辑,得出一些结论。通过采访家长们的看法证实我们的观点。而且经过实地考察,看到了很多同学不愿意吃早餐的真实想法。而且也通过网上资料的查询,明白了早餐对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小部分的中学生不重视早餐,认为早餐是可有可无的,在寒暑假更是有大量学生不吃早餐。也有一些同学吃了早餐,但有部分也是不和理的、缺乏营养或者是有害的。这样长期下去,对身体的健康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我们开始进行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撰写。
经过我们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得出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结果,在对中学生以进行调查3天时间内,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第一大问题是同学们在学习压力较大,很多人晚睡晚起,常常省略早餐这个环节,以致上课不能集中精神。我们青少年的脑组织正处于发育期,血、氧、糖的需要量还是比较大的。血糖过低,脑意识活动就会出现障碍,长期如此,势必影响脑的重量和形态的发育,还能让人反应迟钝等等多方面对学习能力提升不利的弊端。另外对早餐摊点的调查,发现很多问题尤为严重,街道旁尘土飞扬,商贩用非食品用袋装食品等。第二个问题是同学们对食品分配不合理。每天早上都吃较为单一的食物,很少吃蔬果类食物,甚至有时连续几天吃一样的食物。这会影响身体健康,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单一的早餐结构很容易引发某种疾病和造成营养不良,会使皮肤干燥,加速老化。第三个问题是许多同学为了赶时间而在五分钟内匆匆解决了早餐,甚至在路上边走边吃,这对刚刚苏醒的肠胃来说有非常大的伤害,也是当今肠胃病越来越常见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黄金时期,没有好的体质,是无法于他人竞争的,所以我们要尽快的改善自己的早餐。这篇研究结果深刻的指出了学生们部分在学校不吃早餐和多数早餐不合理的不良情况,我们通过采访,网上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意识到了不吃早餐的坏处,而且在许多资料的帮助下,我们也更是明白了早餐对人的健康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顿早餐不吃可能没有什么,但积少成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人的健康就受着极大的影响。另外,我们认中学生对早餐重要性的已经有所认识,因为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早餐是可有可无的学生人数较以往明显下降。但是,许多学生明知这一点却依然不吃早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们还并不很了早餐的重要性,并且学生们的早餐也不注意搭配,绝大多数都是随便打发,导致一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所以我们决定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让同学们多重视早餐的重要性。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餐,血糖就不能从食物中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加强早餐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性,提倡“一日早餐不可少”的饮食概念。
二、经过查找的资料及问卷分析,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建议遵守早餐进食的营养占全天的25%-30%,中午要保证35%-40%,晚餐应保证25%-30%,可以适当调整。另外给每个学生吃上一份糕点、馒头、牛奶等。这样可以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都有积极的意义。
2、早餐应吃些水果和蔬菜,使人体在一天的开始就能摄入纤维素。一杯果汁相当于一份水果,并含有足够的糖分,可以补充体力。此外,水果和蔬菜还是人体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并且含有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很多疾病。
3、首先需要每日食品多样化。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品都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面营养,只有组成食物的营养素全面了,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理想的早餐可以有以下四种搭配方法:1.一份水果(一个香蕉、苹果或橙子,两个李子或猕猴桃),原味酸奶和一个全麦面包。2.全麦面包加咸肉及一个西红柿。3.一只煮鸡蛋,全麦面包加一只香蕉。4.燕麦粥加酸奶、坚果及几片水果。此外,适量喝茶没问题,但最好喝绿茶,同时补充足量的水或稀释的鲜果汁。
4、吃早餐的时间应维持在15分钟以上,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在家里吃早餐,如要外出吃早餐,应选择较卫生的店铺,切忌边走路边吃早餐。
5、不提倡在早餐时间多吃零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六、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9.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撰写 篇九
一、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
常见的研究报告大致有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和设计报告四种形式。其基本格式大同小异,具体撰写时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
标题是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达,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研究报告的题目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点明论述范围。标题可用判断句、陈述句,也可用疑问句。标题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太长的标题可分出副标题来。标题的构思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引人入胜,能使人抓住研究报告的中心议题。
(二)署名
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为文章署名,只有文章的实际作者才应该署名。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署参加者个人的名字。
(三)单位
单位包括作者的单位、作者的籍贯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在署名下一格打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作者的单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的籍贯,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编。
(四)摘要
摘要是研究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研究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五)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以3-8个为宜。
(六)前言
前言亦称引言、引论、绪论、序论或导论,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
(七)正文
正文又称本论,即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你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占研究报告的绝大篇幅。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方法、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一篇报告只有想法、主张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确认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才能使别人信服。因此,报告主题部分的论证是极为重要的。
(八)结论
结论是研究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研究报告的归结。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材料连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研究报告首尾呼应。它还要求结论写得措词严谨、准确、鲜明。
(九)参考文献
在报告最后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目录目的有三个:第一,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二,可加大报告的信息量,提高报告的学术价值;第三,他人可以以此为线索查阅资料原文。凡是在研究报告写作或研究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的文献资料,都属于参考文献之列。
(十)附录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就中学生的研究报告来说,必须具备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附录六个部分,其他不作统一要求。
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结题报告主要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等。下面就这三种类型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撰写 第1页,共3页)式分别作介绍(以下说明均是指正文部分的撰写格式):
(一)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是指对课题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后,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是一种反映调查结果的文字材料。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调查报告的表述没有固定形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词语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引言
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如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加直观性,一目了然。写作安排应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在观点和材料的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进行分析和推论,引出观点。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的分析来说明。
4.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报告是对每项课题实验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其报告的组成部分有:
1.题目
除简练、明确外,还要反映出实验研究的特点。
2.问题的提出
揭示实验的背景、目的、意义。对实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一语破的。3.实验方法
应交代怎样选择实验对象,实验的组织类型是单组、等组或是轮组,测量标准,实验步骤。
4.实验措施
即自变量包括哪些内容。
5.无关因素的控制
用什么方法控制了哪些无关因素。
6.实验结果
这部分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核实准确,注意用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要有典型事例,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7.分析与讨论
由实验结果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对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是否在理论上站得住脚,或对发展理论有何意义;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相比较,找出得失成败,对实验中有争论的问题提出见解;提出本实验有待深人研究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8.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要谨慎,结论适用范围应同取样范围一致。
(三)小论文的撰写
一篇小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选题是小论文写作的重要一步。中学生小论文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撰写 第2页,共3页)选题应根据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典型性的原则来确定。
2.引论
引论部分阐述内容应符合两个要求:①交代清楚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②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3.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论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提出的新颖的、独创的东西,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主论的写法常有两种思路:①议题—论点—论据。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如结论已提前揭示,这部分只作文章的收尾,但必须注意与开头相照应。
四、撰写结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1.要设计好表格。
很多研究结果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表格对总结结果非常有效,特别是报告中包括大量的统计资料时更是如此。但表格内容必须清楚易读,排列适当,组织要符合逻辑。构建一个相对清晰的表格应遵循以下规则:①表格的名称要专门针对表格内容;②行和列要包括适当的小标题;③表格空间要能清楚地分隔数字,不要拥挤;④一篇文章中的表格格式要一致。
2.课题组成员要齐心协力,撰写报告要精益求精。
结题报告一般由一名同学具体执笔,但需要其他组员的密切配合。在书写报告前,执笔者最好先口头报告一次,征求意见,以使书面报告趋于完善;报告语言要准确、简洁、易懂;报告完成后,全体组员可以展开讨论,进一步核定、修改、完善。如果是写调查报告,最好由主持调查的同学亲自执笔,报告完成后还应征询一下被调查对象的意见,确定准确无误后才算定稿。
3.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要做到书写规范、文理通顺、叙述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真实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原始记录(应由学生本人填写),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标本等。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修改数据或素材,为自己的观点报务。研究性学习论文切忌“成人化”,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可以的,但不能越疽代疱。新颖性即独创性,论文中结果与有关数据是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得,是他人所没有的。以往的学生论文存在“假大空”现象,关键是没有实验数据及其它原始材料,或从报刊书上抄袭。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研究的成功经验要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加以推广,若发现问题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探究活动,进行滚动式研究。
4.要善于运用和图表来说明问题。
研究结果完全用文字表述,不但比较繁琐,有时还不容易表达清楚。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5.论文的篇幅不宜过长。
论文字数与学术价值不成正比,故要避免文章繁琐冗长。要做到行文流畅,不说空话、大话,对于一些谦虚和自夸之词、一般公式及推导、一般常规的实验方法等等都可省略。凡能用表格说明的问题,就不必用文字描述;能用图像表达的,就不必列表格。总之,要做到删繁就简,字无废言。但也不是越短越好,若无一定的篇幅,也不能将问题说明清楚。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一篇研究性的结题报告(不包括附件)以800-3000字为宜。
10.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 篇十
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初级中学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初中。近年来, 随着海门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学校生源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为海门镇外来务工人员孩子集中就学的一所初中, 学生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2013 年1 月, 进行课题开题论证时, 学校外省市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近80%。时隔三年, 外省市学生在全校总人数中占比已达88%。通过调查走访, 发现部分外地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跟着父母过着流动的日子, 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底子薄, 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和进度, 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学生索性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到学校, 不听教师讲课, 课堂上不是开小差, 就是趴在课桌上睡觉, 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下滑。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体制下, 这些学生成了一群弱势群体。这样的生源变化, 给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几年, 学校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自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 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缺乏自信, 师生普遍缺乏学业和职业成就感、幸福感。面对基础差, 底子薄的学生, 教师更多的是无助, 久而久之有些教师对工作减少了激情, 缺少进一步的思考和提升。鉴于上述背景,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 必须向课堂要质量, 向教学要质量。必须为教师搭建研修平台, 引导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考, 完善学校文化建设, 转变不科学的教学行为,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师生幸福感, 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 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但更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直观体现。由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涉及方方面面, 涵盖的内容有很多,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教材的合理使用、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开展、加强教学反思等方面的研究。
(2) 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性质,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执教实验课、展示课、评比课、培训讲座、发表论文等实实在在的研究, 将课题研究落实在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教学、每一节课上, 再从一个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梳理和提升, 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表现在:第一, 研究文献, 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文本资料及有关网络信息, 搜集资料, 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 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三年来, 研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李炳亭老师的《高效课堂22 条》、干国祥老师的《构筑理想课堂》、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刘铁芳教授的《什么是好的教育》、美国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等教育教学专著, 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第二, 研究个案, 找出学生文化成绩差的原因。通过调查走访、座谈会、随堂听课等形式, 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等, 从而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因素。随着研究深入开展, 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成长环境, 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科学。教师理解了学生学习素养差的原因, 他们转变了教学理念, 放慢教学步骤, 降低教学难度, 以更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 加强个别辅导, 经常沟通谈心, 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第三, 研究课例, 从中加强经验总结。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 探究各学科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总结实践经验。课题组加强研修, 提升专业素质, 通过对一个个课例进行剖析, 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取对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坚定的教学主张, 并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证明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提升了能力, 找到了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研究成果
三年来, 课题组努力践行“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学主张, 在各学科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 无论在理论层面, 还是在实践层面, 都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 在理论层面上。第一, 厘清了教学的核心理念。通过研究, 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与培养学生自信心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有机联系起来。确立了“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教师是最需学习的群体”的教师观,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发掘的宝藏,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 每个孩子都以错误为成长的垫脚石”的学生观, “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把舞台让给学生, 欣赏学生生动发展, 把时间留给学生, 鼓励学生自信发展”的教学观。第二, 梳理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 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里, 而不是控制在课堂里, 必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设计精美合理的板书、科学把握教学时间、点燃学生情智、加强教学反思等教师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有效性。针对我们学校的学情, 在课堂中通过“低起点, 小步走, 勤反馈, 多鼓励”的教学节奏, 把课堂还给学生, 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只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了, 做到向课堂要质量, 学生才会进步, 学校才会发展。
(2) 在实践层面上。第一, 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师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为学校的自信文化奠定了基础。2013 年10 月, 我校成功举办了“插上自信的翅膀飞翔”的自信文化展示活动, 全校师生通过缔造完美教室、教学主题沙龙、卓越课程汇报演出等环节, 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我校的自信文化, 获得了来自市教育局和全市各所初中与会代表的好评。第二, 帮助学生进步成长。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学生的学习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的积极性高了, 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在江苏省阳光体育节展示台上、在南通市中学生法治情景剧表演中、在海门市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在能仁中学教育集团体育节上, 都能看到我校学生充满自信的身影。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一定程度上文化成绩也得到了提升。第三,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以研究促教学, 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每位教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 各科教师对本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加强研究和思考。三年来, 课题组成员执教实验课、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近40 节, 先后多次为海门不同学科教师开设培训讲座, 多次获得南通市、海门市优课评比和基本功比赛等级奖。还把自己的经验、困惑、反思形成文字,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课题研究论文47 篇。多位教师成长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市骨干教师、海门市教坛新秀, 起到表率、引领和辐射效应。
四、结束语
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一种综合智慧的表现, 对于不断生成的课堂情况, 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应对策略。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如何保证教师课题研究行为的常态化和自觉化, 如何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常态教学下的普遍意义和实用价值, 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中的策略及方法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尽管本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 但思考并未结束, 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追求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2]吴陆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5) .
[3]吴宏, 徐斌艳.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2) .
11.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 篇十一
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
1.主要成果:通过调查得出了“文化入侵”这种现象的当前状况、影响和对策。
2.研究的主要方法: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随机调查等统计研究方法。
3.研究的主要步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状况;深入采访学生老师,听取他人看法;组内交流各自意见,整理成为论文。
4.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学生老师,得到他人对于此现象的看法。
5.查阅的主要文献资料:韩寒作品《一座城池》,百度搜索引擎等
6.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记录:美国影视产业量已有全球的5%和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在流动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基本情况是四分天下,美国占42.6%,欧洲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它国家占4.5%。而在这19%中,日本和韩国已经占了13.5%。
7.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文化入侵”
前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代,文化竞争力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些文化的传播也同时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在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的推行强权政治。例如:日本、美国的一些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而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被渐渐遗忘、被遗弃。用当今最流行的一个代言词来说,那就是“文化入侵”!为了防止“文化入侵”对中国的统文化优秀文化冲击的危害,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小组专门对“文化入侵”进行了实践调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部分:“文化入侵”面面观
Part 1:节日“文化入侵”
提起独具色彩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人立刻会想起春节、元宵节、龙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和韵味。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多重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
去年端午节曾有媒体报道,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后遭到很多人反对。今年端午节又有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大家对于端午节的所有印象似乎只停留在纪念屈原和吃粽子上,而对哪一天是端午节、踏青、喝“雄黄酒”以及“赛龙舟”等活动甚至一点概念都没有。相反,很多“现代人”十分推崇过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洋节日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时尚”和“现代”。近年来讲洋话、喝洋酒、买洋车、过洋节、着洋装、取洋名甚嚣尘上,甚至有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毛发、肤色乃至五脏六腑都统统脱胎换骨、变成“洋”的才过瘾。种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将保留多久?会不会在将来被某些国家“抢”走、“偷”走?同时又令人担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以下是
引自韩寒的小说《一座城池》里关于节日“文化入侵”的描述:“我们一路上发现已经快临圣诞了,连耶稣究竟是个人还是种吃的东西都没搞明白的学生们都在为这个盛大节日的来临作精心准备。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这个学校从来都不放假的假期似乎是男女同学最津津乐道的,也是最隆重准备的。关于这点,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那是人家国外的春节,连元旦,会有一周的狂欢。而我们连圣诞树和冬青树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却为此乐而不疲。尤其是男男女女们,倘若这个节日是一个人过,必然伤心落泪。我实在不明白这天和其他的三百六十四天有什么区别。而在学校里最不太平的就是所谓的平安夜,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在那天晚上晚回家,而到了大学,学生会就组织各种粗俗的文艺活动,让红男绿女们平安夜快乐。在中国,我觉得稍微不小心就会错过中秋节元宵节之类,倘若没有万众期盼的一周假期,估计也能不慎错过国庆节劳动节。但圣诞节是万万不可能错过的,无论街上的气氛和广播电台里的节目都让你知道离开圣诞还有多少时间。更何况情人们似乎不能满足于只有情人节,一定要欢度圣诞才能圆满成功。每年圣诞来临,我都觉得空气里不光充满圣诞的气氛,更多是充满荒诞的气氛。”
也许韩寒的文字是偏激了些,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节日“文化入侵”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Part 2:影视“文化入侵”
当我们对韩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朝鲜战争和韩国泡菜的时候,韩国文化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亚洲,从中国国内到日本,从香港到台湾,一时间韩国音乐、韩剧、韩服甚至韩国烧烤和韩国化妆品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年轻人也不会放弃赶这样的时髦,他们称自己为“哈韩一族”。喜欢韩国文化、热衷韩国影视、痴迷韩国明星的学生更是屡见不鲜了。
现在各电视台都在热播韩剧,从《看了又看》、《明成皇后》、《人鱼小姐》到现在的《大长今》,韩剧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让汉剧望尘莫及。而另一方面,美国影视产业量已有全球的5%和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在流动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
美国的影响力不仅仅于此。NBA作为一种体育赛事制度,已经超出了它原有的价值,每到NBA的赛季时,体育频道的收视率一下子就创了新高。NBA如同中国的CBA和中超,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载方式,NBA的收视狂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诸如此类的:日本的动画片、连续剧、漫画游戏,现在,许许多多的孩子,已经不再愿意听妈妈给他们讲自己民族的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故事了。唐老鸭、侏罗纪、变形金刚,直到哈利波特„„这些外来的名词已经充斥了中国的影视市场。
Part 3:饮食“文化入侵”
这些年,西式快餐店渐渐多起来,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店四处可见。西式快餐的兴起不是什么坏事,他们早已成为全球饮食文化链上重要的一环,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吃西式快餐,也说明他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外来快餐给中国的传统饮食业构成的巨大压力和冲击。
在大街的繁华地段,比萨饼、肯德基等快餐店毗邻而建,店里食客如潮,而旁边一家本地餐馆前则门可罗雀,与肯德基和比萨饼相比较,这里的中式快餐更实惠,各类诱人的凉拌菜和可口的麻辣酱等全免费,基本上只要交肉类主菜的钱即可饱餐一顿,可来这里就餐的客人就是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大概是觉得吃外国的东西可以换换口味,而且更有时尚感吧,自家的饭菜每天都在吃,自然没有了新鲜感。这种心理,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促使人们渐渐疏离传统饮食,而对“外来食品”心存好奇和偏爱。
开罗爱资哈尔大学食品学教授穆斯塔法•努法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发达国家食品文化的统治之下,西方国家的食品文化的入侵就是为了抹去我们对传统食品的记忆,而他们通过‘食品全球化’,几乎实现了这个目标。”努法尔的话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这却从侧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西式快餐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冲击当地传统饮食业,另一方面,输出这类快餐的欧美国家则在加倍保护本国食品特色。传统食品和西式快餐之争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只限于饮食文化本身,它实际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吸收精华,抵御糟粕?如何坚持传统文化的特色,不在盲从中失去自我?
Part 4:“文化入侵”现状总结
在当今的时代,文化已经作为一个全球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新兴“黄金产业”,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基本情况是四分天下,美国占
42.6%,欧洲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它国家占4.5%。而在这19%中,日本和韩国已经占了13.5%,中国还有多少市场呢?且不说中国如何去占领这还未被别人瓜分的可怜的份额,欧美日韩的电视、电影、出版、广告、体育、卡通、玩具、游戏机甚至花道等文化产业也都在瞄准着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中国处在一个不容乐观的境地。
第二部分:“文化入侵”的影响
Part 1:积极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邓小平同志,他站世界大发展的高度,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指导我们“走出去,请进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国富民强。现在我们国家的逐步强大,就是建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发展的精髓和外国经济改革的基础之上, 我们由计划经济的自主调配再到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些都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其中的一点就是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物,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观念,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然外来文化可能激起惊涛骇浪,也可能带来民族的阵痛,这就是挑战。文化的特点一是不排斥外来文化,二是有着极大的包容性。由此而论,外来文化不会对中华文化带来实质的损害。
需要认真考虑的是,我们自身的定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如何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文化领域中,外位性是理解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外位性和对话消除了文化的封闭性和片面性,并能显现出文化深层的“底蕴”。
所以说,只有引进外来文化,并与外来文化的交锋和对话中,民族文化才能显现出自己深层的底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西方人的眼里,东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显露得更清楚,反之,在东方人的眼里,西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也显露得更清楚。比如,西方人很欣赏东方的群体性,而西方的个体性在东方人看来就较为扎眼。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
Part 2: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文化”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个原始提法的本意是“以文教化”。文化的概念内涵非常深远、博大和丰富,文化的定义也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广义的讲,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讲,它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等方面。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
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身,以文化核心来界定自己的民族才有长久的立足之地。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其文化的独立性,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独立性。曾几何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灰色文化”逐渐流行、泛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侵蚀了主导文化的空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孕育的价值观念,如: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等,受到了空前的、巨大的挑战。尤其入世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会利用更多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努力达到“和平演变”、“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在塑造人的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孔不入。可以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价值观点、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甚至相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各自民族文化在起着作用。或许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流行文化发育滞后的缘故,或许更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在现在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之中,“野蛮”的女友、“流氓”的兔子、不伦不类的奶嘴、手铐,都成了青少年最时髦的装饰。一些所谓新潮的小青年,以看进口大片,听英文歌,说日语腔的英语词儿为无上的“自豪”。可是当这些人在知识竞赛中,被问及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些典故、甚至简单的成语由来时,都张口结舌,目瞪口呆。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主导文化,或者说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健康理想的人格;反之,外来“灰色文化”势必潜移默化地对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反对既定的生活方式,直接对抗于工作、学习、爱国主义和物质财富的主导信仰,销蚀着我们所倡导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西方各类腐朽没落的社会思潮伴随各种经济载体和物质形态的大量涌入,帮会、暴力、迷信、色情、惟利是图、重利轻义、社会信用的缺失等现象沉渣泛滥,不一而足。我们看到的是高级酒店前的车水马龙,贪污腐败成风;我们听到的是“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这不正是这类犯罪有增无减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人们在消费“灰色文化”的过程中逐步丧失着自己的崇高感,放弃了理想追求,而认识理性和道德理性却被湮灭,使非道德意识成为一部分人的主导意识。人们的观念也显的越来越开放,在追求放纵、追求狂野、追求性自由的时候,有谁注意到可怕的AIDS离我们越来越近呢。就连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汉语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不少专家学者担忧“我们精神家园的母语搞成杂色拼盘,对母语健康和纯洁”造成“严重污染”。
综上所述,面对这样的文化背景,我们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保护问题将变得得异常复杂和艰难。外来文化对人类的影响,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认真审视外来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世俗化倾向,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所带来的负作用,准确地把握大众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脉膊以及文化自身的价值,对各种文化作出合理的选择。应该着力注重青少年成长的文化背景的建设、注重青少年精神家园的重建,就是注重我们的民族未来文化背景和精神家园的构筑。
第三部分:“文化入侵”的对策
Part 1:对于广大青少年(“文化入侵”的主体)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确立配套政策,扶植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第二,建立生产的良性机制,实行统一、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
第三,增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的联系与配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青少年成长。
第四,立法和宣传部门应密切关注西方和港台流行音乐、美国影视、国外电子游戏及因特网 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五,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的关系。
第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政策的调整和研究,对敌对势力的“西化”战略图谋保持必要的警惕。
Part 2: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是不同地理环境的造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民族存在的证明和延续的血脉。文化又是世界的,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硕果。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瓷器、陶器、书法和雕塑;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办公室里,挂着中国宋代仕女图,摆着中国古老的青铜器。这说明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和有生命力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韩国的做法说明传统文化在其他国家得到了高度的认知,文化本来就是世界共享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高度上的。事实上,洋节之所以被一些人崇尚,正是由于背后有文化在支撑着。端午节会不会被别人“端”走,应该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我们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和学习外来文化,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和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
发展文化,必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兼收并蓄,也必须在承认文化多样化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我们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少不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扬弃,扬弃不等于因循和照搬照抄,也不等于遗弃和全盘否定,文化是在交流中得到传播、在创新中得到继承的。文化交流,必须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面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激荡,东西合璧、交相辉映、通递共享、求同存异,融铸出优秀文化。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整合,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批判继承、创造转化,打造出新型文化。
在外国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冲击甚至取而代之的这一现象普通盛行的情况下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民族的、是世界的,但世界的不一定是民族的。民族文化固然存在着一定时期的中心文化与先进文化,但辨认地看,没有一种文化是永远领先的,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特别在全球文化的信息时代,文化融合是总的趁势。当然,这种融合需要交流,而交流就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文化霸权主义,一是文化狭隘民族主义。冷战后,西方学者文化霸权主义寻找理论推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而有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全面否定外来的先进文化,过分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甚至复归,也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必然会阻碍民族文化的接轨导致民族发展的滞缓,甚至带来民族内外矛盾冲突的加剧。如何选招中间的平衡点;我想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可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所以在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应该乘着经济全球化和WTO的东风,以通信文化产业为契机,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同时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创造有利的环境。那么我们才会有无限生机。
12.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食品安全) 篇十二
结题报告
组长:周钟知
课题组成员:伍雨婕、符合、黄嘉欣、陈慧、林晓毓、夏广奇、刘佳怡、李心怡 指导老师:肖芊、洪莉
摘要:为了迎合依法治国的实施,迎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小组对长沙市中学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对长铁一中和衡东一中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访谈,对学校内的两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校制度、食堂硬件落后、监管不力、价格偏高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国民的食品安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其中中学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也可以说人人都非常重视,到校外吃饭的不仅仅是中学生,越来越多的老师也选择了校外用餐,这不禁引起了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再次思考。从表面的现象来看,学校食堂有限的资源和服务条件成为了出现此状况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小组开展了以“长沙市中学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研究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二)能力目标: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了解制作问卷、统计的相关知识
(三)情感目标:提升组内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组员间的友谊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我们对长铁一中、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和衡东一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发出教师问卷(主观问答)50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
(二)访谈法:我们对肖芊老师和曹伍明老师进行了访谈,并录制了访谈视频。
(三)文献法(详见文献资料)
四、研究步骤
10.20~10.27
制作,设计调查问卷,制作访谈提纲
11.20~12.26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录制访谈视频 11.27~12.13
编写调查报告,制作PPT
结题报告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问卷数据分析)
1、你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A.很强(5%)B.一般(51.5%)C.很差(43.5%)【分析】在访谈的所有学生中,仅有极少数的同学不为自己的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意识担忧。从此反映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不强,大部分同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你购买食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卫生状况(1%)B.价格(26%)C.品牌(0)D、口味(75%)E、包装(O)
【分析】在访谈的所有学生中,仅有极少数的同学从卫生情况的角度来选择用餐地点,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这成为了学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3、你在生活中有查看食品安全信息的习惯吗? A、经常(1.5%)B、偶尔(35%)C、从不关注(63.5%)
结题报告
4、你是否购买过不安全的食品?
A、是(82%)B、否(18%)(回答是则填写下一题)
5、你在学校出现过食用食品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吗? A、有(18.3%)B、没有(81.7%)
6、你解决吃饭问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A、学校食堂(15%)B、校园外流动摊贩(69%)C、在小卖部购买零食(16%)D、其它(0)
7、你选择学校以外就餐的原因是?
A、比食堂价格更合适(10%)B、比食堂口味更好(15.5%)C、卫生状况更好(0)D、比食堂人少,更方便(74.5%)
【分析】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学校食堂提质改造迫在眉睫,如何满足广大师生的就餐问题成了学生与老师热议的焦点。从中也可以得出结论——学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有
结题报告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源于此。此题C选项有力地证明了学生明知校外食品不干净而使用的现象,与问卷
11、你在外就餐有出现过身体不适的状况吗? A、有(91.5%)B、没有(8.5%)
12、你在外就餐时发现不安全的食品,你的做法是?
A、向有关部门举报(0)B、与店家私下交流(2.5%)C、无所谓(97.5%)
【分析】再次证明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
结题报告
13、你是否存在明知食品不利于我们的健康而去食用其的情况? A、有(98%)B、没有(2%)
14、你认为学校禁止携带校外食品 好处:【总结分析】
①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校风校纪、校园环境
②有利于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③增加学校食堂收入 坏处:【总结分析】
①影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侵犯了学生权利
②学校变成了垄断经济
15、如果你觉得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请对学校提出建议。【总结分析】
硬件设施:学校食堂占地面积太小,在就餐高峰期师生无法正常用餐建议学校加快对学校食堂的硬件改造速度
食品种类:可以在校内设置设置水果店,取消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的销售 价格方面:校内食品价格高于校外食品,建议学校适当调整价格
16、请你对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食品监管力度提出建议。【总结分析】
可以在校外设置摊贩的固定点,取缔流动摊贩,加强对校外食品,各个餐馆的执法力度
17、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购买及使用食品是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分析】 保质期、外观、成分、绿色食品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小组研究部分)经过全组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①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对不安全的食品没有判断能力 ②很多师生为了谋取方便而选择小的不正规餐馆就餐
③学校对学生携带食品制度过于苛刻,与学校现实的就餐现状相违背
结题报告
④校外摊贩过于混乱
⑤学校食堂的占地面积太小,高峰期人流量过多,师生无法用餐 ⑥学校食品种类相对校外较少,且价格偏高 对此,我们对此进行了以下分析:大部分的学生和老师认为学校限制学生在外就餐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造成了学校的垄断经济。建议扩大学校的就餐地点面积,增设窗口,提高打饭速率。建议食品多样化,可以适当增加绿色食品,杜绝垃圾食品。学校在食品价格方面应基本与校外保持一致。建议在校外设置固定的小摊点,联合城管部门取缔流动摊贩,以确保师生的食品安全。(参考文献部分)见参考文献
七、参考文献
【摘录】出现中学师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不力,使得摊贩及厂家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
②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③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从资料上查到,全球成千上万的人生病,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每年约有180万儿童死于腹泻,而大多数腹泻者都是因为食用了不洁的食品和不合格的水。由此可见,中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努力,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建议学生在校内用餐,尽量选择在正规的餐馆用餐。【文献资料】
[1]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2]张晨博.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3]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4]记者 乐敏 徐祝君.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舟山日报,2011-01-26(002).[5]本报记者 宗合.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6]记者 胡美兰.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7]本报记者 李远方.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中国商报,2005/04/01
结题报告
[8]记者 聂乔.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大连日报,2010-10-05(A01).[9]本报记者 陈华.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N].工人日报,2011-03-24(005).[10]叶明.《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1,(1).八、附录
(一)调查问卷
卷首语: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支持我们的调查。我们是长铁一中课题研究小组。近来,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泛滥已经成为大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了调查此对您的工作、健康、交通安全的影响,我们设计了此问卷。您的答卷我们仅供研究使用。谢谢您的支持!在开始问卷之前,请您填写:
您所任教的科目是()年级()学科
1、请问您的学生经常光顾校外的流动摊贩吗?()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去
2、请问您是否认为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增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A.是
B.否
C.不方便回答
3、请问您对学生光顾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态度是? A.支持
B.反对
C.无所谓
4、请问您认为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对影响学校形象或降低城市文明水平吗? A.会
B.不会
C.影响不大
5、您对学校周边的小摊贩的食品安全放心吗? A.放心
B.不放心 C.无所谓
6、您对学校食堂的总体评价是? A.满意
B.一般满意
C.很差
7、您觉得学校的食堂安全性如何? A.很安全
B.一般
C.不安全
8、您经常在学校用餐吗? 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去
9、请问您经常光顾校外的流动摊贩吗? 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去
10、您认为学生光顾校外流动摊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吗? A.容易
B.不容易
11、您认为学生经常光顾流动摊贩的原因是什么?
12、请您对学校食堂(或学校管理)提几点建议。
(二)访谈问卷
卷首语:尊敬的老师您好!晚上长铁一中K1406班
B.那么请问您一般的就餐地点是?(学校)原因
(非学校)原因(时间 价格 口味等)
C.您经常和家人在外用餐吗?---(是 原因,看法)(否 原因,看法)D.①对于学生经常食用不安全食品,您对此是否担忧呢?
②那您对控制学生在外用餐次数有何建议呢?(如学校/食堂应该怎么做,如何管理)
E.对于前段时间发生的幼儿园中食品安全事件你怎么看?您以此对学生有何建议?
F.还有什么关于师生食品安全问题没提到的,您想补充的?
(三)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研究活动,让我近距离的接触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使我明白一日三餐不得不随时注意安全问题。——刘佳怡
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身为组内的一份子,应与其他组员团结协作,虽然我的任务不是最重要的,但同时组员们的努力也让我继续坚持。我不会忘记这次活动。——符合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同学们的合作,还是能力的验证。虽然在讨论中会有些小插曲,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友谊。我希望大家也因此友谊长存。——黄嘉欣
在这次锻炼中,我从中体会到各组员对此有不同的感受。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共同分担,做PPT做到很晚、写问卷写到累趴、剪视频剪到凌晨......大家从不说累,我们的付出是伴随着快乐的。——夏广奇
和小组一起团结合作,使我认识到“大家”的力量,也为大家的努力和团结感到开心。在调查研究中,也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注重,希望大家也如此,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林晓毓
虽然并没有每次参加活动,但仍然能感受到各个成员的热情和兴奋,每个成员都快乐的进行活动,我感受到了小组的团结,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棘手,我们一直都努力着。——陈慧
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大家忙碌的身影和汗水。让我感到十分开心,因为我也在和大家一起努力,客服一道道难关,在我们面前什么都不算。——伍雨婕 我是体育生,啃有些事没有做到或做好,可是我知道组员都在努力。我有一点愧疚,但让我意外的是大家并没有怪我,我想说各位组员,你们辛苦了。
——李心怡
结题报告
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努力,全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本次活动工作。作为组长,我看到了组员们放弃午休时间,挤出吃饭的时间统计数据,这让我十分感动。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极强的凝聚力。辛苦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次经历将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大财富。——周钟知
(四)活动照片
【研究性学习-保护环境-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结题报告09-06
研究性学习: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09-11
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07-08
个性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06-15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10-18
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研究10-09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