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书写格式与质量标准(共5篇)
1.处方书写格式与质量标准 篇一
中成药处方举例
中药饮片处方举例
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 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第七条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 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第九条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十条 中成药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二)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当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三)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四)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剂量;
(五)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当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
(六)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
第十一条 民族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要求参照本规范执行。第十二条 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A 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B 槟榔 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
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
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 薄荷 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白术 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
C 川芎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
蝉蜕 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柴胡 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112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37克,我用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多用解表,少用疏肝。
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柴胡6克解肝郁,柴胡10 克升举阳气,柴胡20---30克可清热,柴胡两钱以内升阳、四五钱入少阳透邪,六钱以上解太阳之表证,罕有一两以上用者。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他药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意在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郝万山老师说:柴胡解热20克以上,解郁10克左右,升阳5克6克左右.柴胡之大量运用还可通大便及行月经。详见章次公医案。苍耳子 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D 当归 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
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
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丹参 大剂量--失眠-上海--姜春华
代赭石 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
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本品苦寒,入肝、心经。其药理作用为: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轻微收敛作用。
大黄 1~5 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
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
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F 茯苓 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附子 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防己 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汗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G 桂枝 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H 合欢皮 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红花 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
0.9~1.5 g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
12~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黄芪 常用量为9~15g,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10克以下升压,15-30克降压,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 15g以下能升血压,30g以上可降血压,气虚难汗者用之可汗,表虚多汗者用之可止。
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的影响,量在15g以内可升高血压,35g以上反而降压。
厚朴 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我不知道少用与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何)
J 决明子 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鸡内金粉 3 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
4.5~12 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
15~18 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K 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L 人参 常用量为5~10g,用于复脉固脱时可用至15~30g;
连翘 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龙胆草 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
M 麻黄 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
马兜铃 常用量能止咳,用量15g时可致呕吐,30g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关木通 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
麦芽 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P 胖大海
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
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Q 牵牛子 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R 肉苁蓉 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 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S 升麻 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 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
3~10 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苏木 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赤芍 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白芍
6~30 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
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岳美中医话集》 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
桑白皮 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之功,15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 水蛭 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石菖蒲
1.5~3 g作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
4.5~7.5 g用于开窍。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
9~12 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3g治疗冠心病;6~10g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梅核气(神经官能症);30g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所致的久泻。
山楂 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三棱 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生地 大剂量--类风湿--上海--姜春华
熟地 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医学衷中参西录 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山茱萸 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
W 五味子 大剂量,约100~150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四川---刘祯吉
1.5~3 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6~9 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X 希签草
6~9 g,对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9~15 g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兼有四肢麻木、腰膝无力、头痛、头晕者,较为适宜。玄参
9~12 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
18~30 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
30~90 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小蓟 大剂量--降血压--上海--姜春华
夏枯草 常用剂量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
Y 元胡 少用止痛,多用安神 薏苡仁 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洋金花 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克,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克。
郁金
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
10~15 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
30~60 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Z 枳壳
3~12 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
15~30 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
炙甘草 1~2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5~lOg温肾养心,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知母 大剂量--控制血糖--上海--姜春华
枳实 常用量为3~10g,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 泽泻 治眩晕非30克不为功。
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川芎15克 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来自一位绍兴的老中医
乌贼骨、瓦楞子--大剂量--胃溃疡剧痛
芍药、甘草--大剂量--呃逆--上海--姜春华
龙骨、牡蛎 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20g,有安神作用。
黄连、龙胆草 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苍术--麻黄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 如两药相等,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 剂量是: 10g:10g 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 剂量是: 没有提及
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 剂量是: 18g:6g 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 剂量是: 12g:3g 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先生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各组药物疗效最佳的用量比例,如柴胡与白芍为6克比9克,人参与白术为10克比9克,桑叶,薄荷,牛蒡子为9克、6克、6克。
对前人的经验,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将其放至实践中检验和改进,如左金丸,古人沿用黄连、吴茱萸6:1的比例,而先生发现6:4效果更佳,遂改进使用。此外,先生还善于利用药量比例的变化改变处方的主要作用,如桔梗与枳壳,咳喘必用,若以6克比4克或5克,则重在调节气机升降,以上浮宣肺为主; 而6克比6克,则重在调和痰液,使之易出。
2.延期还款协议书的标准书写格式 篇二
贷款人(以下称乙方):
担保人(以下称丙方):
甲方因原因,不能如期偿还年字第号借款合同的贷款,需向乙方申请延长借款期限。乙方经审查,同意甲方延期还款,丙方同意继续为甲方
提供担保。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下列各项:
一、甲方根据年字第号合同向乙方借用的(币种)资
金贷款(大写)整,其中(大写)整应于年月
日到期。截止到年月日,上述贷款的余额为(大写)整,现约定延期到年月日偿还。具体还款计划如下:
年月日偿还。具体还款计划如下:
┌─────────────────┬────────────────┐
│日期│金额│
├─────────────────┼────────────────┤
│年月日││
├─────────────────┼────────────────┤
│年月日││
├─────────────────┼────────────────┤
│年月日││
├─────────────────┼────────────────┤
│年月日││
└─────────────────┴────────────────┘
二、甲方用下列资金归还上条所列延期还款本息:
1.
2.
3.
4.
三、延期后的贷款利率,从延期之日起按该贷款实际期限的利率月息‰执
行。
四、延期后甲、乙、丙各方的其他权利、义务以及有关事项,仍按年
字第号合同和年字第号担保合同约定的条款执行。
五、当事人商定的其它事项:
六、本协议从甲、乙、丙各方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并加
盖单位公章之日起生效。至本协议项下贷款全部清偿时自动失效。
七、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理人)(或授权代理人)(或授权代理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签订合同地点:省(市)市县(区)
注:1.如主合同没有担保,本协议划去有关担保人的内容。
2.如合同当事人为非法人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授权的代理人
签字。
3.体温单的书写内容与格式 篇三
1、楣栏及日期/日数/时间的填写要求: ① 用黑笔填写。② 楣栏填写格式:姓名、年龄(岁)、性别、日期、科别、病室(如3-5)、床号(8)、住 院号(000000123456)。
③ 转科/床的填写格式:例如:病区: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床号: 15→30 ④ 入院日期填写格式:每页第一日填写格式为:年-月-日 如“2007-3-27”,其余6天,只填 写日期;如到新的月份,应填月-日 如“4-3”;遇到新的,填写年-月-日,如:“2008-1-1” ⑤ 住院日数填写格式:从入院当天起为第一天,连续写至出院。手术或产后日数:(用红笔
填写)手术当日写0,次日开始记数,连续填写10天;如遇第二次手术则停写第一次手术日期,改写为Ⅱ-0,依次填写到手术后10天止。依次类推2、40℃横线以上的内容填写:
① 用红笔填写在相应的时间内,纵向顶格填写入院/出院/转入/手术/分娩/死亡后,用短竖 线隔开(占一格)再写时间,按24小时填写,具体到时和分,填写死亡时间应与医生一致。手术不填写时间。
② 转科由接收科室填写:如内科转入外科,由外科接收时填写 “转入-五时三十分”。3、40℃横线以下的内容填写:
① 体温记录法:用蓝色笔绘制,口温“●”,液温“X”,肛温“O”.相邻两次体温之间用蓝线
相连,若体温在横线上也要连接。物理降温记录:红圆圈表示,用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度在同一纵格内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降温前体温相连;多次测体温时,受体温单记录限制需将体温变化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② 如体温低于35℃,则在35℃以下用黑笔写“体温不升”。患者体温突然上升或下降应予
复试,复试符合,在原体温上方用黑笔以一小写英文字母“v”表示核实。③ 患者如拒测/外出/请假而未测体温,在34-35℃之间用黑笔写“拒测”、“外出”、“请假”,前后两次体温断开不连接。患者因手术、检查等原因(没有离院)而未测体温,前后两次体温要连接。
④ 脉搏记录法:脉率以红圆点表示,相邻的脉搏用红线相连,若脉搏率在红粗线上不必连 接;心率以红圈表示,相邻的心率也用红线相连。⑤ 脉搏短绌的病人测量脉搏的同时必须测量心率,并在体温单上绘制,以红圆圈表示心率,红圆点表示脉搏,两者之间头尾相连。
⑥ 呼吸记录法:呼吸不作常规测试,特殊需要时按医嘱或根据病情需要执行并记录。用黑笔以圆点表示
4、时间具体到分钟; 特殊检查、治疗、用药的反应和效果,告知的注意事项,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体温单下栏内容的填写:
下栏内容包括:总入量(ml)、总出量(ml)、大便次数(次/24小时)、尿量(ml/24小时)、血压(mmHg)、体重(kg)、皮试等。下栏各项除皮试阳性用红笔填写“+”外,其余各项均用黑笔填写,只填写数字,不注明单位。
② 总入液量、排出量记录法:每24小时总结一次出入量(7︰00),并将总量具体数字记 录在当天体温单“总入液量”、“总出液量”栏中。
③ 尿量记录法:如为导尿,尿量则以“ml/c”记录,小便失禁时用“*”字表示。
④ 大便记录法:每24小时统计一次,统计前一天15:00时至当天15:00时的大便次数 或量,并记录在相应栏目内。大便失禁或假肛,用“*”字表示。灌肠后排便的记录方法:灌肠后排便1次,记录为:1/E;灌肠后无大便,记录为:0/E;灌肠前有1次大便,灌肠后又有大便2次,记录为: 1 2/E 清洁灌肠后大便多次,记录为: */E。
⑤ 血压栏要求:入院当天应有血压的记录;预手术病人当天早晨应测量血压并记录;每天 测一次血压,则填入上午栏,每天测二次血压,则填入上、下午栏。按医嘱要求每天测量血压3次以上(含3次)者,除护理记录单上填写外,把7︰00及16︰00的血压填入体温单相应栏内。没有特殊要求时每周至少一次血压。
⑥ 体重栏要求:病人入院时应测量体重一次,如不能测量时,应注明“平车”或“轮椅”。住
院期间,每周测量一次,暂不能测量者,应注明“卧床”。病情需要者,可增加测量次数(如预手术病人)。
⑦ 根据医嘱或病情需要可将24小时痰量、呕吐量、身高、腹围、特殊治疗等记入空栏内。⑧ 住院周数: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序填写。
5、测量体温及绘画要求:
① 每天普查体温时间为14︰00时; ② 危重病人每天测体温四次; ③ 预手术病人当天测体温四次;
④ 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每天测体温四次,连续测量三天,如体温正常,改为每天测量一 次;
⑤ 发热病人体温在37.5-38.9℃之间,每天测量体温四次,体温在39℃以上,每天测量体 温六次,待体温正常后连续测量三天,无发热改为每天测量一次;发热病人行物理降温,体温无改变时将体温记录在护理记录单。
⑥ 急诊入院病人,急诊手术时,在填写入院时间下空一格填写“手术”二字;填写血压分上
午、下午栏记录(8︰00、16︰00),超过2次以上的血压,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新入院病人,当天应记录大便次数;药物皮试阴性,可不在体温单下栏注明。
二、护理记录的书写内容与格式:
1、评估单书写要求:
① 必须由护士通过交谈、观察、身体检查、查阅记录及诊断报告等方式收取健康资料,经 评估而逐项填写;尽可能反映患者真实、客观的情况。
② 经过评估发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及解决途径、办法应在护理记录中加以概括和 描述。
③ 入院评估在4小时完成,住院评估在24小时完成,无特殊情况要求在本班完成,必要 时护士长审阅,作出补充并签名。
④ 入住ICU病人,可以不用评估表,转出其他科室,由收治科室开始填写。⑤ 入院评估中家庭图表示法:子女由左向右,由大到小排列表示。⑥ 营养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
2、一般护理记录: ① 首次护理记录内容(入院): 主要包括入院原因,护理常规要求的病情观察内容,入院 后治疗和护理情况,必要的宣教内容,需要向下一班交代的病情观察和检查、治疗、用药和护理重点。② 病程护理记录:指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经常性和连续性记录。护理程序的思路→专
科疾病护理→病情观察重点内容→记录所观察到的病情→采取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技术性护理措施、生活照顾性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措施,向患者交代的有关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执行情况、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③ 手术前后护理记录: 术前护理记录:重点记录对病情的观察,术前准备工作,术前访视时向病人交代的注意事项、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执行情况,术前用药和特殊病情变化。
术后护理记录: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患者返回病室时间及麻醉清醒状态、生命体征、伤口情况、术后体位、引流情况、术后医嘱执行情况。动态的观察和记录术后病情、术后康复指导、病人情绪变化和对护理的需求。
④ 转科护理记录:主要包括内容患者转出的时间、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当天治疗落实情 况、专科护理落实、各管道护理情况及有关注意事项。
⑤ 书写要求:护理记录应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完整,书写前须按时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信息;注意护理记录的合法性、科学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书写字迹清楚,记录完整,使用医学术语,语言简洁、流畅,记录后及时签全名。当病人病情危重,停用“一般护理记录单”,在病情观察栏写:改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并在相应时间栏填写月、日、时间。填写页码顺延。取消 “以下空白”;转科病人记录单的页码按时间顺序排序;死亡护理记录应注明死亡具体日期及时间,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⑥ 护理记录频次: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周记录1-2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特殊检查、治疗、用药、随时记录;手术病人连续记录三天后,依病情决定 记录的频数。
3、危重护理记录:
① 书写要求:必须每班记录。病情变化或加重,或特殊检查、治疗、用药、护理时随时记 录
患者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均处于重病状态,首次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均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中进行,其他要求同“一般护理记录单”
4.处方、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篇四
(一)处方权限
1、在职各级医师的处方权,需经主管院长批准,通知药房,有处方权医师应将本人之签名留样字于药房。
2、处方必须由医师本人书写,严禁先签好空白处方由他人临时填写药名、数量等,任何人不得摹仿医师在处方上签字,各级医师不得为自己开方取药。
3、麻醉药品处方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或经院领导批准授予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签署方为有效,急救时值班医师可按病情需要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用后由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补签处方。
4、药剂师有权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对不合格的处方、乱开方、滥用药者,药房有权拒绝发药,药剂师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内容。
(二)处方书写
1、处方应遵循《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字迹清楚、项目书写完整,药名、剂型、剂量、单位、用法书写正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时,医师应在处方修改处签字,处方年龄项应按实足“岁”或“月”填写。
2、药品名称、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如因医疗需要,剂量超过药典规定时,医师须在剂量旁重加签字,方可调配。
3、药品用法应写明冲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每次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外用药品应写明用法及用药部位。
4、每张处方仅限1人,严禁以甲病人名字给乙病人开方取药。
5、西药处方每一药品须另起一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与普通药品。
(三)处方限量
1、普通药以3日为限,对某些慢性疾病或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7日量,如超过7日量须经主任或院长批准。
2、医疗用毒性药品,每次处方总量不得超过2日极限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每次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每次不超过7日常用量;麻醉药品每次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等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下次再用至少须间隔10天。如住院重危病人或癌症晚期病人确需超过限量使用时,应由科主任申请,并经院领导批准。
(四)处方保管
1、每日处方按普通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分别装订,并加封面,集中妥善保存。
2、普通药处方保存期1年,精神药品处方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3年,到期由药剂科报请院领导批准后销毁。
5.处方书写规范 篇五
因我院处方管理存在不足,一直未能达到《处方管理规范》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执行医疗规范,特对我院处方开具管理规范如下:
1、我院药房打印处方为白色普通处方和绿色儿科处方,除以上两种处方外,其余急诊、精神、麻醉等处方微机输入必须同时书写标准处方送药房管理,并将微机当日打印处方手写签名。
2、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必须与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3、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
4、患者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及诊断应书写(录入)完整、正确,不得缺项。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婴幼儿要注明体重。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诊断栏书写格式为先地址后诊断,中间用“/”隔开(如 “大义堂/上呼吸道感染”),不得使用“购药”、“自购”等非诊断名称。
5、药品书写(录入)一律使用通用名称,不得使用商品名及化学符号(如 “阿莫西林胶囊” 不得书写为 “阿莫灵”,“10%氯化钾” 不得书写为 “10%KCL” 等)。
6、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如 “地塞米松10mg iv qd”。而口服药物不需书写用法,如 “阿莫西林胶囊 0.5g tid”)。静脉输液每一瓶配伍用药为一组,下一瓶输液应启用新组。口服药物用法改变也应启用新组。
7、精神、麻醉药品实行单方、单药,输液器、注射器、吸氧管等材料需另开方。
8、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9、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以上操作规范将与绩效挂钩,对执行不力者将予重罚,望各科医护人员认真对待,严格执行。
义堂中心卫生院
医务科
【处方书写格式与质量标准】推荐阅读:
处方的规范书写与处方点评制度修改01-29
病历处方书写10-02
处方书写培训小结08-09
标准慰问信书写格式10-03
感谢信书写格式与12-23
书写倡议书的格式与07-10
体温单的书写内容与格式11-07
处方调配标准操作规程07-15
书信书写格式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