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2024-09-09

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共10篇)

1.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一

1 确定合理的日粮配方

种公羊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冻精生产能力的发挥, 营养是种公羊维持生命和提高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 营养搭配不合理, 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失衡都会影响精液品质与产量。我站以种公羊营养标准是以《肉羊营养需要》为依据, 并结合我站实际来制定。粗料自由放牧采食。根据季节及种公羊采精频率的变化, 可适当添加胡萝卜等, 以利于精液品质的提高。

2 加强种公羊饲养管理

2.1 饲养方式

采用舍饲饲养加适时放牧喂精料定时、定位、定量, 2次/d, 早上放牧前先喂一定量的精料和下午放牧结束后也喂一定量的精料, 自由饮水, 水池要保持清洁卫生。

2.2 运动

每天保证有2h以上的运动时间, 即自由放牧采食粗料的时间不低于2h。适当的运动能促进种公羊的血液循环, 保证种公羊性欲旺盛, 精液品质活力优良。

2.3 防暑降温

每年从5月下旬开始给羊舍搭建遮荫网, 并给每头种公羊配备电风扇和淋浴设备, 有效地降低热应激对种公羊的不良影响。

2.4 消毒防疫与疾病防治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对羊舍定期消毒, 对每头羊每年定期注射传染病疫苗, 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舍饲羊易患肢蹄病, 因此要定期修蹄, 有蹄病者要采取浴蹄和修蹄相结合的措施。对症下药, 早发现早治疗, 保证羊群健康。

2.5 驱蚊灭蝇

夏季是蚊蝇孳生繁衍的季节蚊蝇叮咬不仅影响种公羊的休息, 而且还会传染疾病, 用敌敌畏灭蚊蝇效果很好。

2.6 加强冬季种公羊的日常管理

在冬季天冻不适合放牧的条件下, 为种公羊补充适量的青料并让其做适当的运动。

3 采精

3.1 采精方法

假阴道温度应控制在40℃~42℃之间, 可根据每只羊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进行调整。润滑剂要涂均匀, 达到筒长的1/2。压力大小要合适。采精时, 饲养员要和采精员配合, 饲养员先牵公羊进入采精场, 等种公羊性欲被充分激发后, 采精员再采精。采精员要熟悉每头羊的不同习性, 尤其是每只羊对采精温度、压力等条件的要求,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获取高质高量的精液。

3.2 合理安排采精频率

采精频率根据种公羊的年龄、体况和季节, 成年公羊每周采精2次, 每次射精2次, 2次射精间隔时间应在30min以上;青年公羊从9月龄开始采精, 采精1次/15d, 至10月龄时采精1次/周, 12月龄2次/周。

3.3 做好台羊的发情准备工作

采精前2d, 为母台羊注射 (氯前列烯醇2m L) , 以保证台羊采精当天顺利发情, 提高种公羊性欲, 以便获得品质高的精液。

4 精液稀释

4.1 稀释液选择和配制

稀释液配方可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常规配方, 同时, 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研究动向, 注重应用最新研究成果, 尤其是对那些原精活率正常而冻后活率差的种公羊精液, 可以通过改变稀释液配方、添加新的抗冻剂等措施提高冻后活率。

4.2 稀释

根据原精的密度和活力按相关标准进行稀释, 要保证在等温条件下将稀释液和精液混合在一起。

5 降温与平衡

稀释后让其温度缓慢降至室温 (20℃) , 然后置于4℃的冰箱平衡2~4h。

6 冷冻

2.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二

关键词:红枣;超声技术;无损检测;分级

中图分类号: TS207.3;O657.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204-02

收稿日期:2013-06-19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编号:2012CB021);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编号:TDZKSS201212)。

作者简介:郑文轩(1980—),男,河南内乡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超声处理技术、功率超声应用等研究。E-mail:zwx8000200@163.com。

通信作者:杨瑛,副教授,主要从事超声处理技术、功率超声应用、声学与信息工程材料及功能器件的研究。E-mail:tdyyy@sohu.com。红枣性温味甘,营养十分丰富,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的说法。红枣品种间在果实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同一品种的枣果,由于枣的花期持续1~2个月,在大小、颜色、成熟度等方面,也会有很大差异。通过分级,可以使枣果等级分明,规格一致,达到商品的标准化。此外,分级后便于枣果包装、销售、运输和贮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分级剔出的残次果、病虫果,可就地进行加工处理,减少浪费,有利于枣果的综合利用。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洁净卫生、成本低、无损伤、高效、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该技术在食品检测、化工、农业、医药临床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早在20世纪40年代低能量超声检测技术就已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Clark研究发现声波通过西瓜的衰减时间和西瓜的硬度密切相关,声波的衰减时间随着西瓜成熟度的增加而延长[1],麻建国等将超声波技术应用在食品检测中[2];Armstrong等研究发现桃子的声波响应特性与其硬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45[3-8];陈介余等研制了利用西瓜的声波响应特性进行无损检测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对西瓜的内部裂纹和成熟度等做出正确判断[9];丁英强用超声波快速检测牛奶成分[10];张吟利用超声波对畜禽骨密度进行检测,并设计了检测系统[11]。低能量超声检测技术通过低能量超声与食品物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食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众多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为超声无损检测果品品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试验以新疆干制骏枣为研究对象,根据红枣采摘后硬度、固体可溶性物含量、总含糖量、含水率等理化参数,利用超声技术开展新疆南疆红枣快速无损检测及分级方法研究,为红枣内部品质因素检测和分级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

试验样品选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10团精品红枣种植基地的骏枣。全部原料均选吊干枣,摘果时将红枣果蒂一同摘下,同时避免碰伤与刮伤。测试样本为经过初选过的果形饱满、个大均匀、可食部分达到90%以上的枣果,剔除霉烂果、病果、虫果。

1.2主要仪器

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示波器,数据采集卡,声速测定仪,计算机,温度计,SD-302海尔冰柜,梅特勒EL204分析天平,多功能榨汁机,GY-4型果实硬度计,游标卡尺和糖度计等。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简图见图1。

超声波无损测量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高功率-低频率的超声波脉冲发生-接收器,窄频带超声波换能器、数据采集卡和分析系统。超声波信号采集系统采用脉冲回波技术,使用距离可调的换能器发射和接收信号,接收的超声信号经整形放大和A/D转换后以文本的形式存放于计算机,利用MATLAB软件分析数据信号。

1.3测定指标及方法

干枣原料洗净晾干表面水分后,进行装袋、冷藏。试验时,将测试样本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并将每一组红枣样本进行编号(N1-N20)。先进行超声波声速测定,然后采用破坏性试验测定红枣的理化指标,根据国家标准GB/T 5835—2009 对干制红枣等级进行分级。

1.3.1硬度测定在每个果实胴体的赤道部位均匀地选择5个点,将果实去皮后用GY-4型硬度计测果肉硬度,数据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1.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将测试过硬度的样品用榨汁机榨汁,采用手持折光仪测清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

1.3.3总含糖量按GB/T 10782—2006《蜜饯通则》中的方法测定总含糖量。

1.3.4含水率按GB/T 5009.3—2010《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中蒸馏法的规定测定含水率。

1.3.5超声波声速测定利用超声波声速测定仪测定声速,v=l/t,其中v为超声波声速,l为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t为脉冲信号传递的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超声波声速与红枣硬度之间的关系

超声波声速与红枣硬度呈正相关,r2=0.846 4(图2),随着红枣硬度的增加,超声波声速逐渐增大。红枣在储存过程中水分丢失,红枣密度减小,硬度减小,声波衰减增大,传播速度减小。

2.2超声波声速与红枣总含糖量之间的关系

图3显示,超声波声速与总含糖量相关(r2=0.832 3),声波传播速度随总含糖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nlc202309011930

2.3超声波声速与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关系

声波传播速度和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随着红枣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大,声波传播的速度逐渐减小。超声波声速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r2=0.873 4。

2.4超声波声速与红枣含水率的关系

红枣含水率是红枣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图5显示。随着红枣含水率的增加,声波速度逐渐增大,r2=0.890 4。

2.5超声波声速与红枣等级的关系

红枣中的杂质和损伤、病变果都已先剔除,红枣等级以总含糖量和含水率为指标对枣果进行分级。根据国家标准 GB/T 5835—2009,红枣含水率不高于25%,总含糖量≥70%为一级果,65%≤总含糖量<70%为二级果,60%≤总含糖量<65%为三级果。超声声速与红枣等级的关系如图6所示。超声波在红枣中的传播速度在330 m/s以下,其红枣为一级果,传播速度在330 m/s至345 m/s之间红枣为二级果;传播速度在345 m/s至361 m/s之间为三级果。

3结论

红枣的硬度、总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含水率是红枣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波在红枣中的传播速度间接得到各项参数,进而得知红枣的内部品质并对红枣等级进行分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在红枣中的传播速度随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总含糖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而减

小;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超声波在红枣中的传播速度在330 m/s以下,其红枣为一级果,传播速度在330 m/s至 345 m/s 之间红枣为二级果;传播速度在345 m/s至361 m/s为三级果。

参考文献:

[1]Clark R 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coustical properties of watermelon as related to maturity:ASAE Paper No.75-6004[R]. St. Joseph Ml:ASAE,1975.

[2]麻建国,周建军. 超声波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4(5):54-60.

[3]Sarkar N,Wolfe R R. Potential of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in food quality evaluation[J]. Trans of the ASAE,1983,26(2):624-629.

[4]watts K C,Russell L T. A review of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hollow heart in potatoes[J]. Canadian Agric Engineering,1985,27(2):85-90.

[5]Stone L M,Armstrong P R,Chen D D,et al.Peach firmness prediction by multiple location impulse testing[J]. Trans of the ASAE,1998,41:115-119.

[7]Zhang X,Stone M L,Chen D,et al. Peach firmness determination by puneture resistance,drop impact,and sonic impulse[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1994,37(2):495-500.

[8]Brusewitz M H,Mccollum T G. Internal variation in peach fruit firmness[J]. HortSci,1992,27(8):903-905.

[9]陈介余,宫里满. 利用声波响应特性检测农产品内部质量的研究:第l报[J]. 农业机械学会志,1993,55(3):65-72.

[10]丁英强. 超声波牛奶成份快速检测方法及仪器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5.

[11]张吟. 超声波畜禽骨密度检测系统设计[D]. 长沙:湖南大学,2007.

3.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三

1 饲料对奶产量和奶品质的影响

1.1 饲料是影响乳牛奶产量和奶品质的主要因素

饲喂适量的油饼类饲料, 不仅对产奶量和奶品质有良好的作用, 而且能使乳牛产奶量维持高产。饲喂适量青贮饲料, 对乳牛产奶量有良好的作用, 但饲喂给大量的玉米青贮饲料会抑制瘤胃微生物的繁殖, 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和牛体内碱储, 对奶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1.2 合理使用矿物质添加剂

矿物质元素不仅是组成奶成分, 而且对维持乳牛的生长发育、饲料的转化与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高低均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微量元素是一些酶类特定需要的。乳牛所需矿物质量与饲料条件、泌乳性能、生理状况、营养水平以及饲料质量等因素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若盲目补喂矿物质添加剂, 能使体内的矿物质元素比例不当, 对产奶量与奶品质产生不良后果。因此, 再补喂矿物质添加剂时, 对不同家畜的需要量应有所不同。

1.2.1 家畜生产性能较高, 而营养处于中等水平, 应采用较高的矿物质需要量。

1.2.2 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处于标准的低值时, 应添加中等值的矿物质标准。

1.2.3 饲料中所含的矿物质与其他元素拮抗含量高时, 应采用上限值标准。

1.2.4 饲料中的矿物质元素的协同含量高时, 应采用低标准值。

1.3 产犊后增加日粮标准

乳牛在产犊后, 对养分的要求甚严, 当从非泌乳上升到泌乳两高峰期, 母牛的营养要增加300%~700%, 因此在产犊前后直到泌乳高峰期。必须使其自由采食全价饲料, 如若在产奶高峰期减少营养, 将影响泌乳期的产奶总量。

2 提高牛奶中的含脂率

牛奶中的含脂率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奶及奶制品的品质和风味, 奶中的乳脂率是否正常与母牛的生理状态和饲养管理有关。日粮中的脂肪减少, 乳脂便随之降低;增加日粮中脂肪量, 乳脂率提高;母牛发情、其他疾病、挤奶操作不当和高温环境, 均能使乳脂率下降。而导致乳脂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牛饲喂精料过多, 粗料不足。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2.1

喂多汁的青草阶段, 每头牛至少喂给1.5~2 kg的干草。

2.2

青贮饲料的水分应在70%以下, 切割长度不低于2 cm, 若以青贮饲料为主要饲料, 则日粮中应添加3~4 kg干草。

2.3

谷物籽实饲料, 在日粮总干物质中不要多于60%, 至少有40%干物质是由粗饲料组成。

2.4

当乳脂率较低时, 可在每天的饲料中添加200~450 g碳酸钠和180 g碳酸镁, 在短时间内即可见效。

3 降低牛奶中的细菌数

一般认为乳房中的正常乳汁 (肉眼见无异常) 含有细菌数平均为500~1 000个/ml, 刚挤出的奶汁细菌数为1 000个/ml, 挤过一半后奶中细菌数将低于100个/ml。为了提高牛奶的成分和卫生质量, 降低奶中细菌数, 必须特别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持牛体清洁, 剪掉乳房周围的毛, 刷拭牛体预防细菌感染牛奶。挤奶前用温水洗擦乳房, 挤奶后应用杀菌液浸渍乳头。

3.2

畜舍内外保持清洁干燥, 定期消毒。

3.3

挤奶器或盛奶用具, 使用后必须认真的清洗, 存放于清洁干燥处。

3.4

挤奶后应在2 h内, 将奶放在10℃的环境下保存, 以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在高温季节对奶的保存更为重要。

3.5

牛奶的过滤应保持清洁, 纱布必须4层以上。

3.6

定期对奶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奶成分检查, 对不合格的奶严禁上市。

4 降低乳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乳房炎是乳牛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是影响产奶量的重要的因素。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4.1

日粮配合和饲养方法要科学, 加强乳牛的产前、产后运动。

4.2

对检出的乳房炎病牛, 要及时、彻底治疗, 对病牛要隔离, 对难治的病牛要及时淘汰。

4.3

建立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牛群。

4.4

4.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四

1. 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体养殖

河蟹小水体养殖存在风浪弱、水体流动性差、代谢产物更新慢、浮游植物的组成变化小、水质缓冲性弱等因素,不利于河蟹健康生息。而大面积养殖水域,风力作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水体上下水层的对流和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有利于底层有害气体的向外逸出,有利于有益藻类成为优势种群。此外,大水体养殖也增加了河蟹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蟹的规格和品质。养殖面积以1~3公顷为宜。

2. 改种植单一水草为多品种水草

蟹池中应种植多品种水草,一般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为主,形成多品种优势互补,保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草丰盛,充分发挥水草的作用。水草种植面积为水面面积的1/3~2/3为宜。

3. 改外购蟹种为自育蟹种

外购蟹种经长途运输,往往机械损伤大、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质量没有保证。有条件的应自育蟹种,立足从源头抓起,实行蟹苗、蟹种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外购蟹种带入病原的风险,可以较好地提高河蟹的养殖成活率和上市规格。

4. 改单一品种养殖为多品种混合养殖

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可以提高整个池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在主养河蟹的池塘中,除搭配花、白鲢鱼种外,可因地制宜地套养市场售价高、苗种来源方便、养殖技术简单的其他水产品种,如青虾、黄颡鱼、鳜鱼等经济鱼类。黄颡鱼、鳜鱼可以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对蟹的生长有益无害。搭配鱼类的品种和放养量以池塘的管理情况与养殖水平而定。

5. 改小规格高密度养殖为大规格低密度养殖

小规格高密度养殖方式易造成环境恶化,且管理麻烦成本高,蟹的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质量差,高产低效益。目前推广河蟹稀放大养模式,一般亩放扣蟹400~500只,养殖成本低、风险小、河蟹疾病发生少,且河蟹的规格和品质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果池塘生态条件好,进排水系统配套,采用纳米微管增氧技术和微生物调水技术,且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可适当提高养殖密度。

6. 改池塘点式增氧为全池增氧

使用增氧机在水体表面局部进行增氧,往往不能解决整个池塘溶氧不足的问题,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若采用纳米微管增氧,可使整个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7毫克/升,且低噪声,有利于鱼虾蟹的摄食和生长。由于溶氧充足,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低,养殖动物活力强、吃食旺盛、饲料系数低、病害少、品质好,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7. 改投喂常规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蟹的生长,使用常规饲料看上去投资成本低,但营养不全面、利用率低、浪费多,有时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养殖环境。选用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可以根据生长季节需要进行配比调整,且具有漂浮性、耐水性、低溶性,并经挤压过程中高温、高压及超微粉碎处理,淀粉糊化,蛋白质组织化,同时钝化了原料中存在的毒素、抗营养因子,利于河蟹消化吸收,一般可提高消化率10%~35%。

8. 改药物防治病害为生态调控防治

采取移植水草、投放螺蛳、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等生态调控措施,配以应用微管增氧技术、配合饲料投喂等技术,可达到生物防治病害的目的,避免化学药物对河蟹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9. 改无机肥或有机肥为生物有机肥

养殖户一般选择无机肥或有机肥培肥水质,无机肥使用方便但养分不全面,有机肥养分较全面但堆制时间长,使用不方便,而且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还是病害的主要传染源。在养殖水产中改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为水体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塘内有益微生物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迅速生长,还能分解残饵、粪便和底泥中的有机物,减少底泥沉积、净化水质,减少病害,提高饲料利用率。

10. 改分散养殖为规模化养殖

分散经营生产,养殖全程质量监控无法保证,而且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推进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由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与各养殖户签订合同,把分散经营生产的养殖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加强信息沟通,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经营环节的协作互利,实现“统一良种供种、统一饲料要求、统一疾病防疫、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的管理模式,能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现代高效渔业的发展。

5.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五

1 增加红富士苹果果重

1.1加强肥水管理

通过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一般每生产1千克果施有机肥2千克,并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1.2喷施微肥

据试验,花后40天和70天各喷1次2毫克/千克的硫酸锰,百果质量增加1.25千克,在果实膨大期喷2次2毫克,千克的亚硫酸钠,可使果实横径增长8%-23%,单果质量增加5%-12.5%,展叶后每15~20天喷1次500倍光合微肥,共喷3~5次,每667平方米可增产25%~35%。

2加强整形修剪

2.1冬剪

冬季修剪的重点有3个方面:一是解决好光照问题。树形以小冠疏层形为宜,疏除部分直立过旺枝、分支较少的大枝,缩剪或疏除过密的辅养枝,回缩过于冗长的下垂枝,减少主枝数,加大层间距;采用棍撑、绳拉、以背下枝换头等措施将主枝角度开张到60°~80°,将辅养枝角度张开到80°~90°,压低树体高度。二是对结果枝组的培养、更新、扶壮。结果枝组培养和更新,采用放放缩缩、抬高压低、抑强扶弱等措施,培养各种类型枝组。疏去生长细弱、过密的结果枝,用三套枝剪法调节花芽量。三是合理负载,克服大小年。

2.2花前复剪

从花芽萌动开始,到花蕾膨大结束。剪除果际保留的残次花、多余花,串花枝留2-4个花芽回缩,有腋花芽1年生枝留1-2个花芽短截。

2.3夏剪

是指在果树生长季进行的修剪。时间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用撑拉顶吊的方法进行主枝及侧枝、辅养枝的开张角度,实现主枝基角65°~70°,腰角75°~80°,保证内膛光照在30%以上。

2.4合理修剪

适宜留花定果,适时采收。修剪时花叶芽比保持在1:4左右,红富士留5-6年生结果枝效能最高,使每米骨干枝平均有8-12个枝组(因长短枝品种而异)。

严格疏花疏果,花期天气好,坐果可靠,可以花定果,每15-20厘米留1花序,每个花序留中心花蕾。花后4周内定果,保留中心果、单果、壮果、健康果、均匀果。

2.5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于6月中旬和9月上旬喷多效唑或PB0600-800毫克,升,可抑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减少养分消耗,使植株生长健壮,有利于越冬抗寒。

3加强花果管理

3.1授粉和疏花

花期大量引进蜜蜂进行授粉。每0.33公顷放1箱蜂。

从开花到盛花后期,每20厘米空间留一朵中心花,保留中心花和早开的花。

3.2果实套袋

从花后50天开始,即6月中下旬,进行1次细致的疏果。套袋前3-5天全园浇水,并细致的喷1次杀菌杀虫剂,以低毒高效农药为主。套袋顺序先下后上,先里后外。采收前20-30天(即9月下旬)脱袋。去袋时选择晴天,时间上午12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避开日光最强的中午,以防日灼。去袋后喷1次无公害杀菌剂。

3.3贴字、摘叶、转果

脱袋后适时贴字、贴图案、卡通画等,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脱袋后7天开始摘叶,去除老叶病叶遮光叶;5天后再摘1次,将直接接触果面和果实周围的遮光叶全部摘除。脱袋14天后开始转果,宜在上午12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进行,转果后用透明胶带固定。

贴字苹果售价比不贴字每千克可多卖2.00元,贴字苹果投入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上市一个月就销售一空。

4加强土肥水管理

4.1土壤管理

红富士苹果树对土肥水要求较高。尤其结果树,根系交错密布,要求土壤疏松通气。

全年全园中耕2~3次。一般进行2次机械深翻耕,树盘进行3次以上。秋季深翻扩盘深达30厘米。

没有郁闭的成龄果园行间种绿肥,培肥地力。但要保证间作面积不大于全园的30%。间作物以苜蓿、大豆为主。最好当年生绿肥,当年6月翻压后再播种,果品采收前再翻压1次。

4.2施肥

结果树全年施肥量(有机肥)至少应达到千克果千克肥的标准。成龄树于7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株间或行间树冠滴水线下开环状沟,长1.5~2米、宽O.4~0.5米、深0.5~0.6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千克。

全园树窝放通的果园可以撒施肥,将有机肥均匀撒到株行间。然后深翻30厘米以上。

追肥主要分三个时期,即花前、花芽分化、果实膨大肥,重点是花前和花芽分化期。追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1:0.3,一般667平方米产1.5吨以上的果园,全年化肥施用量60千克。前期以氮肥为主,中期以磷肥钾肥为主。沿树冠滴水线下均匀挖一圈深0.2~0.3米的环状沟施入。

5月结合药物防治病虫害,喷0.3%~O.5%尿素,促进幼果发育和新梢生长;6-7月喷O.3%~0.5%磷酸二氢钾3次,9月下旬再喷1次。以促进果实膨大、着色,提高品质。

4.3灌水

年灌水6~7次。667平方米灌水量800~1000立方米,灌水重点在前期,后期适当控水。以提高果品质量。

灌溉在果树沟进行,一般沟宽3米,每4~5株树修一横埂子。无果树沟的果园打成小畦。做到灌水均匀。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主要防治叶螨类、食心虫、介壳虫等,病害有腐烂病、黑星病等。

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性。合理负载,防止树体早衰,避免腐烂病的发生。8月初枝干绑草诱杀叶螨。

秋季果园深翻,消灭杂草和越冬虫卵。冬季清园,将残枝落叶、杂草深埋,修剪下的病枝、刮下的病枝集中烧毁。刮老树皮,对主干涂白。

做好预测预报,统一时间、药剂,在最佳时期全面、周到、细致进行化防。

6苹果采果后的处理

6.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六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面临人口增加、水土流失, 耕地面积日渐萎缩等诸多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此, 我们需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 优化农业布局的举措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 在现有的耕地上改进重视技术。在水稻种植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因受到东南亚市场 (特别是泰国) 的冲击, 中国稻米的国际贸易额持续走低。为了尽快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再创出口收益, 防止谷贱伤农, 我们需要尽快地改善稻米品质。

按照不同方向划分稻米品质, 可以分为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其优劣与否, 除了与品种本身的遗传密码有关之外, 外界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也显得至关重要。稻米品质最终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 水稻培育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特别是抽穗成熟期的气候条件。为此, 针对以重庆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 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1 西南地区水稻种植流程

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加之部分地区海拔较高, 夏天高温高湿, 稻谷易被高温逼熟, 因此水稻的种植也有当地特色, 具体流程分为以下步骤。

1.1 选种育秧

选种时, 要选择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 例如在重庆地区覆盖率较高的渝香203、Q优系列, 都一直因产量高, 品质优而备受好评。处理种子时, 应选择20%的盐水选种。先将选出的种子用浸种灵对水浸泡4~5 d (配制比例为1包浸种灵加10 L纯净水) , 然后将种子捞出, 控干催芽, 待到白露时节前后即可播种。

1.2 播种插秧

为了保证水稻品质优良, 建议实施人工插秧。时间一般在初夏, 5月10日—20日开始插秧, 秧龄约为30~45 d, 叶龄4~5叶, 平均株高15~20 cm。插秧的时候, 须严格控制株穴距离, 每667 m2控制在2万穴, 每穴4~6苗, 每667 m2基本苗8万~12万。插秧时, 应注意插直、插匀、不宜插太满、做到无漂秧, 无过夜秧, 深不过寸。

1.3 田间管理

插秧期过后, 紧接着的要注意田间管理, 尤其是田间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应采取深水护秧, 保证水层深度在3~5 cm, 即保证秧苗的1/3~1/2浸在水中, 以减少叶面蒸腾, 促进早返青。返青之后, 再采取干湿交替促分孽的方法实施浅水管理。到了分孽末期, 就可以开始为期4~5 d的第1次晒田。到了水稻生育中期, 继续浅水管理和间歇灌溉。

大约7月上旬, 幼穗开始步入分化期, 就可开始第2次晒田。第2次晒田的时间大约为第1次的2倍。水稻抽穗后, 于收割前一周进行排水。施肥时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 使氮磷养分较快地被茎、叶吸收利用, 避免养分被土壤固定, 还有缓解后期根系衰老的效用, 从而延长叶片寿命,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 起到催熟作用。根外追肥的时机通常控制在7月中旬齐穗期至灌浆期喷施, 依据实际生长情况, 缺氮喷施1.5%~2.0%尿素;磷、钾不足, 则选择0.5%磷酸二氢钾喷施;喷施微量元素时浓度一般控制在0.1%~0.5%为宜, 施加尿素量为5 kg/667 m2, 复合肥12 kg/667 m2。

1.4 虫害防治

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有综合防治和药剂防治2种途径, 具体实施时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前者具体的实施方法有黑光灯诱杀害虫、冬耕晒田等方法。

1.5 收获时机

一般认为, 国庆过后, 10月上旬为水稻黄熟后期, 最适合收获。这时应及时使用水稻收割机进行机收, 收完立即晾晒防止受潮霉变。当含水量达13%~15%时, 袋装入仓贮存。

2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2.1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在传统农业模式中, 我国水稻种植主要是通过人工插秧种稻的方式, 此种方法不仅生产工艺落后, 而且作业条件艰苦, 劳动强度大, 占用人员多, 作业效率低。所以, 改进生产工艺, 改善作业条件, 提高作业效率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技术课题。针对这个课题, 最突出的研究成果要属全程化机械技术的引进。

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技术是指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运用和组织管理措施, 具体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等。目前,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 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其中欧美国家以直播机械化为主 (比如美国) ,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则以育苗移栽为主。

近年来, 我国在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操作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机械化种植面积大幅度提升。现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西南地区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现今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农村经济专业化、集约化, 农业大分工的必然结果, 是改变农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节约劳动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和规模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

2.2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有机水稻种植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 也尽量少使用农药、生长调解剂等物质, 同时不采用任何转基因技术。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核心是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以保证绿色农业体系的发展, 是响应农业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兵技术。有机水稻生产是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及养殖措施, 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通过自然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 如合理轮作、农业防治、生物治虫、保护天敌等。在有机水稻栽培中, 基地条件、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本田整地、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 都符合有机生产的要求。

2.3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免耕直播属于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范畴, 不仅可以降低节本增效、节能低耗, 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梅雨季节的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抗酸性和抗风蚀的能力。同时, 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量, 提升土壤的生产能力, 最终实现高产稳产。随着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重点要抓好杂草防除、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 以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2.4 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超级杂交水稻也是近年来引发全世界关注的热门技术。我国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项目是由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主持的。2000年, 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历经了第1阶段, 带来单次水稻产量从不足5 t/hm2一举跃为10.5 t/hm2。2004年, 该项目达到了第2期产量指标。2012年9月24日, 四川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组宣布了超级杂交稻新成果, 即每667 m2产量900 kg。从2013年起, 重庆市也不负众望, 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自此一直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3 稻米品质提升成果

随着不断努力, 在引进上述先进技术后, 以重庆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在水稻种植方面成果斐然, 在育种方面培育出许多反响不错的优秀品种。根据调研显示, 从2013年起, 渝香203、Q优系列等重庆自主培育出来的良种已占据重庆市播种面积的30%以上, 这些品种每667 m2产量超过500 kg, 抗病性较强。重庆市现在已有60多个水稻品种产出的稻米品质突破三级标准, 其中3个品种甚至达到了国颁二级标准。另外, 不少品种在重庆室内能达三级标准, 在灌浆期气温较重庆低的地区能被评为二级。

摘要:阐述了水稻种植的详细流程, 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以重庆为代表的我国西南地区在水稻培育中引用的先进技术, 并总结了引进技术后收获的巨大成果。

7.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七

1 品种选择

茶树的生产力水平反映于单位面积茶叶产量和所采摘茶叶鲜叶的质量。产量的核心是大面积平衡持续高产,质量的核心是鲜叶生化内含物含量高低和配比[1]。生产高产优质的绿茶必须选用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早生、色绿、芽叶比较细小,叶缘波折、叶面隆起、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较小的茶树品种适宜加工绿茶[2]。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内在因素,其植物学特征与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均会影响成茶的品质。陈文怀[3]在同一茶园中,采用树龄、栽培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不同品种的茶叶制成的名优绿茶,比较内质成分差别,结果表明春茶1芽2叶水浸出物、茶多酚等品质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超过栽培管理的影响,因而选育品质优的茶树良种是提高优质绿茶品质的关键。

光合积累值是品种的特性对生产力的反映,是良种的基本特征。王宗尧[4]在对四川主栽品种生产力水平的研究中发现,四川主栽品种中光合积累值顺序是:四川中叶>7l-l>云南大叶>福鼎大白>蜀永2号。中国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人们长期以来经过实践栽培,逐步驯化出了一批在生产上比较突出的茶树品种,这些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并有相当面积的茶树品种在四川长期的茶树栽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南江1号、南江2号、蜀永系列等。这些茶树良种现在已经在四川、重庆乃至其它地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肥培管理

施肥能满足茶树生育需求,弥补其营养物质的消耗,是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主要措施。不同肥料种类、肥料数量、配合比例及施肥技术对品质的影响也十分突出。郑布花等[5]研究表明,施用腐殖酸有机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而施用硫酸钾复混肥和尿素时对提高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有明显的效果。此外,茶树经过春茶大采,体内养分消耗过多,必须及时施肥,补足营养,恢复树势。夏、秋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的重点在于“及时”与“充足”,方法是地下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叶面喷肥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方法简便、效益高的增产措施,不仅肥料利用率高,又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与农药混喷还可兼治害虫,一举多得。由于夏秋季节茶树新稍生长旺盛,叶片展开时进行喷施效果最好,时间宜选早晨露水干后或阴天为佳。

3 抗旱与遮荫

夏秋季节少雨干旱,不仅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给茶树的生理机能造成伤害,甚至使茶树整株干枯死亡。因此,抗旱、遮荫等措施已成为茶园管理上的一项重要任务。浅耕锄草、茶园铺草等措施不仅可以抑制杂草滋生,减少杂草对土壤水分的消耗,调节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还可提高茶园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增强树势和抗旱能力。另外,控温遮荫技术目前在夏秋季茶园应用较为广泛。张应根、张文锦等[6,7,8,9]对夏暑季茶园覆盖遮荫表明,遮荫可以明显改变茶树叶片的组织结构,增强新梢的持嫩性;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幅随遮荫度的提高而增大,降低叶绿素a、b的比值,遮荫后叶绿素a的增幅小于叶绿素b。遮荫显著改善了夏暑季茶园的水热条件,能够避免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热害和旱害,降低杂草的生长,降低了树冠层、地表和土壤的温度、增加了湿度,缩短了温湿度日较差与高温干热持续天数,延迟了日极端最高温度和最低湿度出现的时间,且历时较短。遮荫还可以明显降低夏暑茶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明显提高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粗纤维含量,优化儿茶素组份。董尚胜等[10]利用PNP法测定了夏茶叶内的葡萄糖苷酶活性,认为遮荫及有机肥为基肥的处理均能大幅度提高夏茶叶片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中遮荫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处理,且二者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叠加作用。遮荫及有机肥处理后,夏茶中芳樟醇、香叶醇等游离香气量的增加较为明显,有利于提高夏茶香气品质。

4 病虫害防治

夏秋季也是病虫为害茶园最猖獗的时期,虫口基数大,发生蔓延快,主要害虫有介壳虫、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衰蛾、刺蛾等,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目前,茶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随着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物理、农业、生物等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此外,加强茶园管理,增强树势,消除茶园间杂草以及分批分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其营养和繁殖条件,结合修剪疏松,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注重保护天敌,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同时进行田间调查预测,提前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对减少病虫危害意义重大。

5 合理修剪

夏秋季节高温多湿,日照强,新梢芽叶生长快,易老化,对茶叶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茶树经过修剪,改变了树体内部的受光条件,不仅形态上发生变化,骨干枝更加粗壮、均匀,采摘面变的平整和有较大的覆盖度等,而且生理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修剪对茶树的生殖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殖生长减弱、氮代谢增强,芽叶的纤维素含量降低,芽叶持嫩性提高,氨基酸、茶多酚及其他营养元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可减少病虫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11]。

6 总结

夏秋茶约占茶叶年产量的50%,若能通过栽培措施提高茶鲜叶原料品质,改善成茶品质,将对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此外,对茶叶的基础研究,如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具有特异型基因的资源很多,利用传统茶树资源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在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等生化成份及色泽、香气等方面某一项或者几项指标显著超出常规品种的茶树突破性新品种,为茶叶高品质形成奠定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育出品质优良或独特,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抗病虫能力的茶树品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满足人们对茶叶不同功能的需求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罗凡,王云,李春华,等.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科学,2008,26(2):52-57.

[2]李赛君,郑红发,常硕其,等.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I绿茶产区的变化与绿茶品质的演进[J].茶叶通讯,2008,35(1):3-6.

[3]陈文怀.茶树品种与茶叶品质[J].中国茶叶,1984,(1):26-29.

[4]王宗尧,谢序宾,施嘉潘.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生产力水平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56-63.

[5]郑布花,郭雅玲,连家泉,等.施肥对乌龙茶做青与品质的影响[J].福建茶叶, 2003,(3):24-26.

[6]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等.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状态的影响[J].茶叶科学技术,2004,(3):11-13.

[7]张文锦,陈常颂,张应根,等.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报告(续)——茶园遮荫生态效应研究[J].茶叶科学技术,2004,(2):14-16.

[8]张文锦,陈常颂,张应根,等.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报告——茶园遮荫生态效应研究[J].茶叶科学技术,2004,(1):8-11.

[9]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等.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4,24(4):276-282.

[10]董尚胜,骆耀平,吴俊杰,等.遮荫、有机肥对夏茶叶片内醇系香气生成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0,20(02):l33-l36.

8.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八

关键词:稻米品质;影响因素;技术措施;安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0-0054-03

我国是稻米消费大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稻米质量和安全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长期以来,我国的稻米生产偏重于产量,同时农药化肥残留量高、污染严重,稻米食用安全性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稻米产品的需求已上升到“吃出健康”的更高层次,稻米产品食用的优质性、安全性被普遍关注。因此,进一步研发优质安全的稻米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稻米市场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于调节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稻米品质的形成同时受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和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是稻米自身遗传特性与生态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1.1 水稻品种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从水稻新品种选育来看,品种自身遗传基因控制使不同水稻品种间稻米品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对辽宁省近10 a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优良差异与品种的系谱或者骨干亲本有很大关系。2003—2010年育成的达到国家一、二级稻米标准的品种中,通过骨干亲本选育的占选育总量的36.7%,骨干品种的贡献率为80.9%。近10 a来育成的达到国家一、二级稻米标准的品种分别占总数的21.6%和33.0%,约为1/5和1/3。达到国家一、二级稻米标准的品种在育种进程中的选育趋势为先升后降再逐渐上升(见图1),这说明从2003年起,辽宁省各育种单位对稻米品质的选择越来越重视,特别以优质米品种为亲本育成的品种,其米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近年来呈现徘徊状态。从熟期来看:中熟品种达到国家一、二级稻米标准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两项均占全部中熟品种的32.1%;其次是中早熟品种,两项占全部中早熟品种的25.0%和35.0%;最差的是中晚熟品种,两项仅占全部中晚熟品种11.9%和37.3%;晚熟品种所占比例排在第3位,两项占全部晚熟品种的33.3%和20.8%(见图2)。

1.2 生产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生产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土壤质地等。

1.2.1 温度 在各项环境因素中,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通常情况下,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以21~26 ℃为宜,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米质的形成。抽穗期低温可能会导致水稻抽穗不整齐,使稻米的青米率增加,垩白面积增大;灌浆结实期高温会使灌浆速率加快,持续期缩短,导致稻米的垩白面积增大,垩白粒率增加,同时使糙米率、精米率特别是整精米率下降,碎米增多。

1.2.2 光照 光照是除温度之外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光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水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易造成灌浆不良,青米增多,导致垩白米粒增多;光照太强会形成高温逼熟,也会导致稻米的垩白面积增大,垩白率升高。有文献报道,日照时间与稻米的糊化温度、胶稠度一般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

1.2.3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主要影响米饭的食味。一般来说,冲积层土壤、灰褐色土壤的土型,以及富含有机质、磷、镁、硅、锌的土壤,生产出的稻米食味较好;而火山灰土壤及泥炭土壤上生产的稻米食味较差。例如辽宁盘锦、丹东等环黄、渤海地区的稻田土壤为滨海盐碱土,土壤中镁的含量比较高,其0~20 cm土层中全MgO含量为2.24%(非盐碱地全MgO含量仅为0.38%~1.05%),因此产出的稻米口感和食味性具佳。

1.3 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插秧密度、肥水管理等方面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3.1 播插时期及栽植密度 水稻早育早插可使产量有相应的提高,且稻米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提高栽培密度可降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米率;而栽插密度过稀,会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变差。

1.3.2 施肥 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较大。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糊化温度升高,但抽穗灌浆期施用氮素化肥会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米率。如果长期施氮肥,垩白米率和垩白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而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增施钾肥能提高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大小。土壤中的速效磷则有利于降低垩白度,改善加工品质。施用镁和硅对稻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糙米中Mg的含量越高食味越佳,施硅的稻米光泽度比较好。

1.3.3 灌溉 水分状况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水稻结实期土壤水分降低会使精米率显著提高,青米率下降;当土壤水分胁迫较重时,恶白米率、恶白度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处于饱和持水量时,有利于提高碾磨品质;而低于饱和持水量则使整米率下降、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水稻抽穗后35~40 d为最佳断水期,此时断水可使得水稻成熟度好,产量提高,米饭适口性较强。

1.4 环境污染对稻米卫生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1.4.1 土壤和灌溉水污染 土壤和灌溉水质量是影响稻米卫生品质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清洁环保意识缺乏造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污水等进入农田。这些污水中含有一定的镉、砷、汞及酚、氢硫化物等,不仅会使水稻滞长、分蘖低、病害重、产量低、品质差,而且有毒有害物质随水稻根系进入稻米中并积累,导致稻米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了安全指标,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据资料显示,全国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 200万t;每年因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900亿元,其中环境污染的损失约为400亿元。

nlc202309020311

1.4.2 农药和化学肥料污染 我国耕地面积占全球耕地总面积不足10%,但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强度居世界之首,每年农作物的农药使用量达931.2 g/667 m2,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特别是有机磷、有机氯等杀虫剂、杀菌剂在水稻生产上的长期施用,使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日渐增长,降低了稻米品质,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下降,对人体危害相当严重。

2 优质安全稻米生产技术措施

2.1 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选用优质水稻品种

优质水稻品种是生产优质米的关键,不同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及其理化指标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首先在育种上,要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不能单一追求高产的育种目标,而要从遗传本身改善品质,提升优质育种的效率。其次在生产上,要推广应用优质品种,优质品种的米质应符合《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规定的指标优质稻谷二级以上,自然环境好的地区可选择一级米的品种。此外,要求品种品质达到《优质稻谷质量》(GB 17891—1999)、《大米》(GB 1354—2009)、《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GB 4404.1—2008)中规定的指标,做到优质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相统一。

2.2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及农业生产等环境污染

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已从国家层面上升到国策和立法层面,但全体公民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企业在生产中只重自身效益,对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不闻不顾,甚至视而不见;不少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缺乏深刻认识,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对农产品卫生安全造成污染;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缺少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因此,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保护,应从工农业生产者、居民生活、职能管理等多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 加强技术研究,推广特色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1) 开展环境因子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目前围绕稻米品质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研究,多数是从应用基础理论方面开展的研究,其研究结果与水稻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的较少,不足以用于指导水稻生产。因此,应加强对环境因子与栽培技术相结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确保水稻生产优质高效。

2) 在稻米品质卫生安全上,应大力推广绿色优质稻米栽培技术。广义上的绿色稻米,包括无公害、A级、AA级及有机稻米技术。无公害稻米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公认,但关键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严格按照各级标准,达到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范的要求,这是目前无公害稻米生产中难以完全实现的问题,因此,要鼓励和支持无公害稻米的生产。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保护优质优价;另一方面,要规范生产,防止鱼目混杂,使稻米产品质量真正达到安全优质的食品标准。

3) 推广稻蟹(鸭、鱼)共作技术。稻田养蟹(鸭、鱼)在辽宁盘锦是个成功的立体种养生态模式,不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稻蟹(鸭、鱼)共作还可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稻米的适口性和安全性,是水稻优质生产的一种较好的生态技术模式,可在适宜稻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2.4 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完善产品检测环节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对基地环境(土壤、水质等)和生产过程(肥料、农药等使用)进行检测监控,同时还要对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过程进行监控,更要对稻米产品进行检测,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进入餐桌。

参考文献

[1] 刘建.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6):550-553.

[2] 周德翼,张嵩午,高如嵩,等.稻米综合品质与结实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2):6-10.

[3] 李成荃.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1992,20(2):97-102.

[4] 孙义伟.水稻成熟期气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水稻文摘,1993,2(2):6-8.

[5] 张嵩午,周德翼.温度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3,7(4):211-216.

[6] 李林,沙国栋,陆准淮.灌浆结实期温光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96,5(2):33-38.

[7] 颜龙安,李季能,钟海明,等.优质稻米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8] 李军,顾德法,李林峰.环境和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1997,13(1):94-97.

[9] 林青,黄国勤.耕作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6-9.

[10] 马文菊.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及对策川[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4):8-10.

Abstract: From cultivar, cultural practic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sides, the article analyzes various elements of which influence rice's quality and safety with considering the safety status of present rice's quality, it proposed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optimal rice,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ensuring rice high quality and security.

Key words: rice quality; influence factors; technique; security

9.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篇九

1 选用综合抗逆性好的高产优质品种

优质品种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基础,选择种植综合抗逆性好的优质品种,能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抗逆栽培,同时提高养分利用率,尤其是氮肥利用效率高的品种,是实现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的第一步。

近年来冻害频发和冬季极端低温等灾害性气候加剧,为品种选择敲响了警钟。尤其是2015年因临汾市降温早,气温持续偏低,冻害频发,部分品种受冻害死苗,无法返青,后期冻死茎蘖严重,给麦农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应根据侯马市、曲沃县生态条件、地力基础和产量水平等,合理品种布局,选择高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高肥力水地麦田可选择种植济麦22、尧麦16、良星99、山农20等品种,中肥力水地麦田可选择种植临优7287、临优2018和烟农19等品种。

2 适当调整播期,根据品种确定适宜播量

播期直接影响着小麦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天数和积温。试验证明,播期主要影响出苗期和出苗至抽穗期的进程,对抽穗期至成熟期影响相对较小。小麦播期推迟,出苗时间明显延长,造成分蘖至拔节时间缩短、单株分蘖减少、群体较小,但抽穗至成熟期时间并未缩短。因此,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以弥补因晚播分蘖经历时间缩短造成单株分蘖减少,个体、群体较小,收获期成穗数少、产量低的损失,通过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实现增产。

冬小麦从播种至出苗需0℃以上积温120℃,此后每生长出1片叶子需积温75℃。根据统计数据,侯马市安全越冬的壮苗主茎叶龄应达到5叶1心~6叶,单株分蘖2~4个,次生根6~10条,冬前所需积温为495~570℃。因此,侯马市、曲沃县水地小麦适宜播期在10月1—10日,且在适播期内播期推迟,品质性状有所改善。

适播期内增加播量,可提高冬前、返青期、拔节期的总茎数和收获期的成穗数,但播量过大则易造成冬春群体过大、个体弱苗、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及产量降低等。适播期内播量增加,还可导致湿面筋含量降低、稳定时间变短、评价值降低及加工品质性状变差,科学的播量应以10~12.5 kg/667 m2为宜,在这一播量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好。

目前气候条件下,侯马市、曲沃县小麦适播期为10月上旬,有利于干物质和蛋白质积累,提高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可实现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结合品种分蘖成穗规律,在适播期内,以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品种应适当晚播,播量为10 kg/667 m2为宜;以主茎成穗为主的品种应适当早播,播量为12.5 kg/667 m2。

3 重施底氮(肥),平衡施肥,实现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

3.1 氮肥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和激素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重要营养元素。因此,合理施用氮肥,确保小麦生育期内氮肥充足而且持续供应,对增产提质至关重要。

试验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期总茎数和收获期成穗数明显增加;而穗粒数先升高再略有降低,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产量随施氮量先提高再降低,但氮肥施用太多易造成冬春旺长、群体过大、株高增加、后期倒伏及贪青晚熟,导致产量下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湿面筋、沉降值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总评价值等加工品质性状随施氮量而改善,过量施氮则加工品质性状变差。目前侯马市、曲沃县中等肥力麦田施纯氮12~14 kg/667 m2,高肥力麦田施纯氮14~16 kg/667 m2,可实现产量品质同步协调提高。

氮肥采取分次施用,以拔节期追氮肥产量最高,孕穗期追施次之,开花灌浆期最低。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可明显提高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延长稳定时间,改善加工品质性状;追氮过早(起身期)或过晚(开花灌浆期)都起不到改善品质的效果。

秸秆还田条件下,随底施氮肥量的增加,越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主茎叶龄、次生根等也增加,以氮肥一次性全部底施最高,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次之,前氮后移(底追比5:5和4:6)较低。产量构成三因素中成穗数随底施氮肥比例增加而提高,对穗粒数影响较小,使千粒重降低、产量增加,其中氮肥一次性全部底施产量最高,其次是氮肥70%底施+30%追施,氮肥后移产量较低,其增产效果主要来自于成穗数增加。氮肥后移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改善,其中氮肥采用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达到了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协调提高。因此,连续秸秆还田(3年以上)氮肥采取一次性底施,促进了冬前分蘖、次生根喷发,使总茎数提高、叶色浓绿、产量最高,但采取底肥+追肥使品质性状得到改善。因此,要达到产量和品质同步协调,应采取重施底肥,加少量追施氮肥来实现。

籽粒吸氮量以氮肥一次性全部底施和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较高,而氮肥后移则秸秆总吸氮量较多,总氮素吸收量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最高,一次性全部基施与氮肥后移处理基本相近。

3.2 钾肥

钾肥施用量增加,小麦产量显著提高,品质性状改善。当每667 m2施钾量为7.5 kg时,籽粒产量最高,吸水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及面包体积等加工品质性状最好。同时在土壤有效钾含量比较低时,施用钾肥对提高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除蛋氨酸外)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钾、锌、锰配施

锌、锰是小麦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及活化剂,对光合作用有较大影响,与氮代谢关系密切。

将产量>400.0 kg/667 m2、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含量>45.0%作为寻优指标,按照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原理,通过计算机进行频数分析,得出侯马市、曲沃县小麦高产、优质的钾、锌、锰配施方案为:氯化钾11.5~14.5 kg/667 m(2折合氧化钾6.9~8.7 kg/667 m2)、硫酸锌1.3~1.6 kg/667 m2、硫酸锰1.2~1.5 kg/667 m2。

目前侯马市、曲沃县小麦产量在450~500 kg/667 m2时,每667 m2施纯氮14~16 kg、磷9 kg、钾7.5 kg。氮肥一次性基施时施用量为:一铵(氮-五氧化二磷:11-44)20.5 kg或二铵(氮-五氧化二磷:18-46)19.5 kg+尿素25.5~29.5 kg或23.0~27.0 kg氯化钾(含氧化钾50%)15 kg;氮肥采用70%底施+30%追施时,可将底施尿素减少10 kg,用于拔节期追施。

产量水平在400 kg/667 m2左右时,每667 m2施纯氮量12~14 kg、磷8 kg、钾6.5 kg。氮肥一次性基施时,每667 m2施用量为:一铵(氮-五氧化二磷:11-44)18.0 kg或二铵(氮-五氧化二磷:18-46)17.5 kg+尿素22.0~26.0 kg或尿素19.0~23.0 kg+氯化钾(含氧化钾50%)13 kg;氮肥采用70%底施+30%追施时,将底施尿素减少8 kg,可用于拔节期追施,并且基施硫酸锌和硫酸锰各1.0~1.5 kg/667 m2。

3.4 叶面肥

叶面追肥作为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一种有效补充,肥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试验表明,灌浆期叶面喷施1.0%尿素、0.3%磷酸二氢钾和0.2%微肥等叶面肥可使千粒重提高0.70~1.85 g,增产幅度达到5.6%~15.8%,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性状改善。

4 产量、品质同步提高的灌水模式

随灌水次数增加,小麦产量先升高再降低。浇水次数增加使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灌水次数增加,以浇3次水最高,再增加浇水次数时,上述性状表现开始降低。品质性状也随浇水次数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浇水2~3次品质性状较好,再增加浇水次数则加工品质性状变差。因此,在确保底墒充足条件下,生育期浇2~3次水可实现小麦高产与品质同步协调提高。

目前侯马市、曲沃县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收获前适期灌水,既满足了玉米乳熟期至腊熟期生长的需要,又可确保小麦足墒下种,一水两用,提高了灌水利用效率,为小麦播种出全苗和玉米秸秆腐熟提供了土壤水分条件。在生育期浇2次水的条件下,成穗数随第一、二次浇水时期推迟而减少,其中第一次浇水时期对成穗数影响较大;穗粒数随浇水时期推迟而增加;第一次浇水时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第二次浇水时期推迟有利于提高千粒重;第一次浇水时期越早产量越高,第二次浇水中以孕穗期浇水产量最高。因此,以浇越冬水+孕穗水产量最高,其次是浇越冬水+拔节水,但产量间差异不明显。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冬前灌水塌实了土壤,促进了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喷发,提高了冬前分蘖成穗数,是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

在小麦生育期浇2次水高产情况下,3种浇水模式的加工品质性状,以浇拔节水+灌浆水优于浇越冬水+拔节水和浇越冬水+孕穗水。灌水模式相同时,增加拔节期灌水量可有效抵御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发生的晚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如2010年4月13日侯马市出现大幅降温过程,造成许多麦田主茎和大蘖死亡,而拔节期(3月21日)浇水(45 m3/667 m)2则冻害死茎蘖程度相对较轻,比不浇拔节水单株死茎蘖率降低7.5%~13.7%,而拔节期增量灌水(60 m3/667 m2)后,单株死茎蘖率仅为11.7%~12.0%,较常规浇水量(45 m3/667 m2)减轻16.04%~21.87%,抗冻保蘖效果十分明显。

目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要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提高土水分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浇水模式为:保障底墒充足,冬前限量浇水(30 m3/667 m2),以塌实土壤、增加分蘖,促进次生根喷发,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拔节期增量浇水(60 m3/667 m2),既可满足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对水分的需要,又可抵御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栽培。

5 使用安全高效药剂,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目前市场上防治小麦病虫草害的药剂种类繁多,选择对症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既能有效防控病虫草害,又能不产生药害,保优增产,减少开支。

5.1 小麦后期高效杀菌剂

防治小麦后期主要病害的3种常用的广谱杀菌剂为三唑酮(粉锈宁)、百菌清和多菌灵。试验表明,这3种药剂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防效均达80%以上,其中百菌清防效优于三唑酮和多菌灵。使用3种杀菌剂使千粒重相对提高0.2~1.7 g,增产幅度1.6%~14.8%;多菌灵产量提高最多,其次是百菌清,三唑酮则最少。3种杀菌剂中多菌灵使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性状有所改善,三唑酮使蛋白质含量降低,但对加工品质性状影响较小,百菌清使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性状都有所降低。

5.2 小麦蚜虫高效杀菌剂

4种杀虫剂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和啶虫脒,对麦蚜虫的防效都超过80%以上,可作为小麦生育后期防治蚜虫的药剂。使用杀虫剂减轻了蚜虫危害,使千粒重提高3.3~8.6 g,以氧化乐果提高最多。4种杀虫剂都使蛋白质含量提高,但使加工品质性状相对变差,其中以氧化乐果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加工品质性状影响较小。在确保防效基础上,要实现小麦保优稳产栽培,蚜虫防治优先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但连续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易使蚜虫产生耐药性,因此可采取氧化乐果与高效氯氰菊酯轮换使用。

5.3 麦田阔叶杂草常用除草剂

防除麦田阔叶杂草常用除草剂有2,4-D丁酯和巨星(苯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和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的主要除草剂有世玛、阔世玛和骠马。试验表明,冬前化学防除效果优于春季防除,其中阔叶杂草使用2,4-D丁酯和苯磺隆的防除效果达91.3%~96.4%,而春季防除效果为76.5%~87.3%;冬前小麦3叶~4叶1心采用世玛或阔世玛防除节节麦的防效可达到83.8%~91.1%,春季防除效果仅为52.6%~70.8%。春季防除节节麦仍能结穗,只是株高降低,无法彻底防除。防除阔叶杂草药剂中,2,4-D丁酯对播娘蒿(米蒿)的防除效果较好,巨星对荠菜防除效果较好,世玛、阔世玛对节节麦防除效果较好,骠马对野燕麦防除效果较好。4种除草剂中,2,4-D丁酯使千粒重和产量降低,巨星和骠马对千粒重和产量影响较小,世玛使千粒重和产量提高;2,4-D丁酯和骠马,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加工品质性状有一定改善,巨星和世玛对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性状影响较小。在使用时期上,冬前使用除草剂对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较小。

摘要:立足于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小麦优势产业带的生态优势,针对变化无常的灾害气候,建立了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供同行参考。

10.陕北山地红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篇十

【关键词】红枣 丰产 栽培技术 陕北山地

一、枣树优质生产栽培要点

1.园地选择

红枣对生长地的要求很低,平地和山坡地均可栽植,但必须要求土壤的通透性要好,比如选择沙壤土为好。红枣的适应性较强,比较喜温暖,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生态环境。

2.品种的选择

红枣栽培宜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尤其是抗裂品种对于陕北秋雨多的地区比校重要,一般如:赞皇大枣、中阳木枣及其优良变异类型(如佳县油枣、绥德大枣、延川木枣)、灰枣、冬枣等。

3.红枣栽培的方式和时间

红枣山地栽培多采用鱼鳞坑,栽植密度一般采用3m×4m的株行距,亩栽56株。红枣栽植以春季为宜,一般在萌芽前7~10天栽植,秋天栽时要宜早,在土壤封冻前的10月中下旬進行。栽植穴以80cm×80cm×80cm为准,大穴利于缓苗、生根,促进幼树生长。

二、红枣进行保花保果的措施

1.砑枣

砑枣,就是在盛花期为了暂时阻止营养物质向根系运输而进行砍伤树木或切断树干韧皮部的筛管。一般每年要进行三次。砑枣的具体方法是:用斧头砍树干深至木质部,斧口行距2.5cm,横距2cm,每次砑三行,斧口要相互交错。

2.开甲

开甲就是在盛花期间对枣树进行环剥树皮,其作用与砑枣大致相同。以成年结果壮树为主。开甲是自下而上逐年上升,开甲宽度是0.5cm左右,最多每年进行一次,每次向上5cm,深达木质部。开甲时要特别注意:按树龄和树势决定砍伤、环剥的次数和宽度,要小心精细去操作。

3.枣头摘心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对不做骨干枝的新生枣头一次枝、二次枝及时摘心,控制发育枝生长,减少营养消耗,提高坐果率。此期除摘心外,还应对刚萌发无利用价值的枣头及早从基部抹除,疏除内膛过密的多年生枝,以节约养分,利于通风透光。待枣树的树冠形成后,一般不需要重摘心,只对有发展空间的轻摘心。

三、对枣树的整形修剪

1.对幼龄枣树修剪

生产上一般当年栽植,促进加粗生长,第二年定干,开始培养树形,多以主干疏层形为主,定干后的第二年开始培养第一层主枝,第三年形成树体骨架。

2.对结果树修剪

这一时期,修剪的重点是维持良好的树体结构,保持树体的生长势,修剪上注意及时抹芽、疏枝、摘心,均衡营养生长与结果枝量。抬高枝角,增强骨干枝势,通过拉枝使枝条分布合理,枝叶密度适当,维持较好的透光和通风结构。有计划的延长结果年限。

3.夏剪

六月到七月底,通过疏枝、摘心、抹芽、促进生长和结实,调整树形树冠。其中树冠更新可一年完成也可几年完成。主要通过回缩骨干枝到新生枣头,定向培养枣头发育成为骨干枝组。新生枣头可采用疏密留稀,疏直留斜定向培养,并结合摘心、打顶,促进形成新的树冠,恢复结果能力。

4.冬剪

主要是疏除过密的枝、细弱枝、直立枝、病虫枝、交叉枝、竞争枝,并定向培养结果枝和进行结果枝组的更新。枣树三到七年生枣股结果能力强,因此应经常合理更新枣头,利用新枣尖更替衰老的结果枝组。对衰老的结果基枝进行重截,促使剪口下的枣股抽出健壮的枣头。

四、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的管理是针对红枣树的周年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而进行的,还需要结合施肥疏松土壤的管理技术。

1.首先要对枣树进行“三肥”一是,红枣成熟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施基肥。二是在枣树盛花的初期,每株枣树施复合肥1.5~2.0kg,或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尿素水溶液。三是枣果膨大期视树势增肥,这次促果肥以磷、钾肥为主,株施复合肥0.5~1.0kg,或磷肥1.5~2.0kg,可满足幼果生长,避免枣树营养失调而出现生理性落果。

2. 陕北由于降水少,地表比较干旱,所以可结合施肥对枣树进行“三水”,一是,四月上、中旬施肥浇透水一次是催芽水,是为了促进枣树提早发芽和生长。二是,5月中下旬和6月中上旬陕北的气候会比较干燥这时需要对花期进行浇水或者对叶面进行喷水,枣花易因空气干燥而干枯脱落,此期浇水或叶上喷水,不可再增加土壤水分。三是,7月上中旬,幼果生长迅速,这个时候需要对枣树进行一次保果水。以利于肥效的充分发挥。

五、病害虫的防治

危害枣树的主要病害虫有:桃小食心虫、枣蚜象甲、枣粘虫等。在枣树萌芽前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预防红蜘蛛等多种虫害。防治上要搞好虫情测报,及时掌握虫害防治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适时防治。

1.食心虫的防治

利用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在早春土壤解冻时,食心虫老熟幼虫出土前(3月下旬至4月中旬)结合春耕生产,进行深挖改土,同时用75%辛硫磷800~2000倍液拌毒土撤于树下地面防治幼虫。在6月下旬至7月初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和第二代幼虫孵化盛期约7月下旬至8月底,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要分别施以3000倍液的2.55%溴氰菊酯或1000倍液的25%的杀虫星或1500倍的50%对硫磷,尤其是果实着色期,当卵果率达1~1.5%时,应立即树体喷20%杀灭菊酯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35%桃小灵乳油1500~2000倍液。

2.枣蚜象甲的防治

枣蚜象甲又被称为枣飞象,是专食幼芽和幼叶的鞘翅目害虫。防治此虫的方法是取用地面喷洒1.5%的1605粉或者是10%的辛拌磷粉。对出土后的成虫施3%的辛硫磷粉,对于消灭树上成虫可施25%的杀虫星1000倍液。此虫在当地危害面积大,防治上尽量群防群治,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枣优质生产技术手册》刘孟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自改下一篇:让教育的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