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4-07-28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篇一

政府推动 企业带动 农民致富

——巨宝庄镇小南梁村发展肉鸡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

小南梁村位于丰镇市巨宝庄镇西部,毗邻102省道,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现有40户、106人,耕地580亩,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生产区,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等传统作物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慢。为了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2009年巨宝庄镇把小南梁村确定为全镇新农村示范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总体要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经过几年努力,该村逐步建立了育肥牛场、白酒酿造、鱼塘等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产业链,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立足实际,推动肉鸡养殖规模化

小南梁村有养鸡传统,但养殖规模小、效益差,形不成产业,市场竞争力弱。2011年,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考察、调研,认为肉鸡养殖业不仅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而且能够进一步完善该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决定把发展肉鸡养殖业作为一项带动群众增收的大项目来抓,确定了“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思路,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成功与内蒙古绿蒙远大禽业有限公司达成了肉鸡规模养殖协议。项目引进后,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无偿划拨村集体闲置荒地100亩用于鸡舍建设,协调市有关部门投资20万元,1

解决了养殖小区水、电、路“三通”问题。公司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建成标准化鸡舍22栋,7月份投入运行。

二、创新模式,促使肉鸡养殖效益最大化

养殖园区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农户自愿与公司合作,形成一种委托养殖模式,实行订单式经营、合同化管理。公司和农户实行“四提供一回收”,即公司为农户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等一条龙服务,按照合同价格回收农户产品,农户按公司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把鸡养好。在资金运营方面,每栋每栏需成本费用12万元,其中公司出资3万元,养殖户出资3万元,公司担保贷款6万元。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发挥了“公司+农户”的经营优势,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实现了农户与企业的“双赢”。通过近半年来的养殖,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明显。每栋鸡舍可养鸡6000只,出栏5000只,平均毛重5斤,每斤公司保护收购价为5.5元,每栏毛收入就是13.75万元,扣除每栋每栏成本费用12万元,每栏纯收入1.75万元。每栏从雏鸡饲养到成鸡出栏为45天,出栏后鸡舍消毒15天,每年按5栏计算,每栋年纯收入8.5万元。同时,每栋鸡舍日常管理需3名劳动力,可带动周边60多人实现常年就业,每人每月按1000元计算,可直接增收70多万元。

三、几点启示

一是规模化种养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必须形成规模,才具有较强竞争力。只有通过规模化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把产供销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减小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政府引导和扶持是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的保证。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这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单纯依靠群众自发进行调整,很难实现产业化。小南梁村在发展养鸡业方面没资金、没技术,但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引进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发动群众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实现了农民和企业的“双赢”。

三是龙头企业的带动是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的重点。内蒙古绿蒙远大禽业有限公司在小南梁规模化肉鸡养殖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农民仅投入3万元资金,只需照章养,公司按约收,就能实现收益,避免了传统养殖直接卖给收购商,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农民收益最大化。这种“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不仅发挥了公司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也解决了农户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与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加速农牧业生产的市场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丁晓英)

上一篇:介绍身边的艺术作文350字下一篇: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