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自查报告

2024-09-05

文化产业自查报告(共10篇)

1.文化产业自查报告 篇一

元坝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农业产业化的自查报告

中共苍溪县委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委员会:

今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立足地方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在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依托自然优势和打造省级元龙新农村示范建设,井坝现代农业园区的有利条件,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创新工作理念、增强工作措施,实现了我镇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和发展。

一、目标任务

1、新建猕猴桃基地500亩,巩固提升特色园5个4000亩,总产量970吨。

2、兔出栏20万只,向企业交售3万只。

3、生猪出栏6万头,新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220户,新增母猪良种300头。

4、出栏土鸡30万只,培育适度规模户10户。

5、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1000亩,林权流转500亩,黑木耳种植规模1.5万棒,黑木耳产量1吨,新增核桃基地面积300亩,核桃产量30吨。

6、新改建梨1000亩,套种魔芋400亩,种植技术培训600人次。

7、巩固提升专合组织5个。

8、新培育业主大户5个,巩固业主大户3个,土鸡适

度规模户10户。

9、建养殖小区1个(兔产业养殖小区1个),巩固养殖

小区1个(兔养殖小区1个)。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新植猕猴桃500亩,其中石垭200亩、张滩100亩、将军200亩;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园5个4000亩,其中井坝

1600亩、将军600亩、玉台600亩、铜鼓600亩、万红600

亩。猕猴桃年总产量1000吨;新植和巩固亩数占目标任

务的100%。

2、存栏肉兔20万只。存栏任务占目标任务的100%。

3、出栏生猪6万头,适度规模养殖户227户,新增外

二杂母猪306头。出栏数占目标任务的103%。

4、培育养殖土鸡适度规模户10户(见详表),出栏土

鸡31万只,适度规模户占目标任务的100%。

5、人工造林1000亩,林权流转500亩,封山育林1000

亩,黑木耳种植规模1.6万棒,黑木耳产量1吨,新建核桃

基地面积300亩,其中镜子180亩,旋子120亩;核桃产量

31吨。人工造林占目标任务100%.6、新改建梨1010亩,其中张滩560亩、安全290亩、西溪160亩,在张滩、安全村套种魔芋450亩,种植技术培

训700人次。新改建梨园面积占目标任务101%。

7、巩固完善专合组织6个,即井坝猕猴桃专合组织、将军猕猴桃专合组织、九盘梨专合组织、张滩生猪专合组织、井坝肉兔专业合组织、魔芋专合组织。占目标任务的120%。

8、新培育业主大户6个,其中有猕猴桃大户龙世鸿,梨业主大户薛廷平,兔养殖大户王金光、杨述华2个,生猪

养殖大户廖俊生,林业大户马明福,巩固业主大户4个,其

中有杨光斌、仲福开、杨其敬、邓绍之,新培育业主大户占

目标任务120%。

9、建养殖小区1个(石垭兔产业养殖小区),巩固养殖

小区2个(井坝二、三组兔养殖小区),占目标任务的100%.三、采取的措施

1、定目标,强化管理抓领导。我镇成立了农业产业化

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负总责,每项产业确定一名副职专抓,并落实到产业助推员具体抓。整个工作严格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开展,切实落实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活力,确保每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党委、政府将农业产业化工作

纳入各村目标管理,作为对镇、村、组干部评先选优和年终

考核的依据。

2、变观念,创新机制促发展。为增强干部群众的发展

意识,转变其传统农业生产观念,镇政府通过办培训班和实

地参观学习,看别人,比自己,找差距,创新订单农业、诚

信农业、生态农业等产业化发展思路,组建专合组织,降低

农业生产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

3、定思路,依托项目抓产业。党委、政府坚持“3+7”

产业发展思路,主抓了猕猴桃、生猪、蔬菜三大产业,以肉

兔、小家禽、干果、柑橘、梨芋、特设水产养殖、优质粮油

为辅的七项骨干产业发展。依托打造川北地区现代农业园区

样板工程和灾后重建等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打造井

坝、将军等村400亩猕猴桃园区品种改良和搭架任务,完成了10万只肉兔养殖场及万头猪场的一期工程,建起了张滩、九盘、高桥、玉台村四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生猪养殖小区,打造张滩-安全850梨芋产业特色园稳步推进裕群、鲜家沟

无公害蔬菜、青树村水产养殖,巩固拓展全镇优质粮油的生

产,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产业。

4、强引导,示范表率建基地。为加快产业发展、强化

基地建设,老元坝片依托将军国家级旅游村推进乡村旅游和

猕猴桃发展,借元龙片打造李张滩-安全梨芋产业特色园;

张王片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了井坝、石垭的猕猴桃和

肉兔基地,店子片着力打造青树的水产养殖和鲜家沟无公害

蔬菜的基地,镜子、旋子着力打造了以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为富农增收打下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首先,资金缺乏。由于农户的经济基础还较薄弱,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还不够,要是农户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还

很困难。

其次,世界性经济疲软,物价通货膨胀,给产业的发展

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导致一些业主大户瞻前顾后,影响产业的有力推进。

其三,企业与农户利益机制连接不紧密,订单不能很好

落实。

其四,政府资金对农业产业转移投入不足等。

五、2012年计划安排

结合2011年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坚

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对来

年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主题词:农业产业化自查报告元坝镇党政办公室2010年12月1印

2.文化产业自查报告 篇二

在周宪和许钧主编的“文化和传播”译丛的总序里, 两位主编谈到了电子媒介地出现在塑造现代社会特质的重要作用:时空凝缩/分离;文化的集中化/零散化;传统地理、文化边界的消散;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勃兴等等。而当媒介同文化相关联时, 编者 (周宪、许钧, 1999) 采用了一种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做了如下阐述:“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 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于是, 媒介文化被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1]

如果本书的研究仅仅止步于主流经济学的视角, 那索尼随身听的意义也就仅仅止步于普通的商品或者只是一种承载传播音乐的媒介工具。但是, 正如《做》一书导言部分所说的那样在该研究中“随身听”的意义:文化不再被视为仅仅是其他过程——经济的或政治的进程——的反映, 而被视为与经济或政治的发展进程同样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用社会学对社会实践如何发挥作用做出解释时必须对社会实践的文化条件一并考虑在内。[2]与功能主义社会学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观都不同的是, 在该书对索尼随身听的研究中, 产品的经济属性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文化的要素得到了突出;按照文化研究的视角看, 经济行为, 尤其是对于这种携带并传播信息的文化产品的消费, 只有通过与特定社会意识表征的文化相结合才能获得意义。就如同哈特利 (trans2008:159) 在《文化研究简史》一书中提到的那样:“文化研究是连接意识与经济的枢纽。”[3]

本书作者所采用的研究模式, 是通过分析产品的社会流通过程是如何接合 (articulate) 来了解索尼随身听文化意义产生过程。作者们认为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2003:导言) , 表征、认同、生产、消费和规则构成了文化发生的过程, 在书中被称为“文化的循环”。进行“任何一项文化主题或人工制品的分析研究都一定要通过这个循环”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导言) 。由于文化的要素得到了突出, 所以解释文化的概念成为框定研究路径的前提。在该书的第一章中作者们采用了雷蒙德·威廉斯对于文化三个层次的定义来解释了文化是什么这一抽象而宏大的问题。在威廉斯 (雷蒙德·威廉斯, 1961:55) 的阐释中, 他着重强调了文化、意义与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文化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 反映、折射和表现了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这种文化的再现性, 是该书在论述作为一个文化产品的索尼随身听时得到了强调, 而这一观点, 显然同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中的“一个民族的, 一个时期的, 一个群体的或者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的” (雷蒙德·威廉斯, 1983b:90) 生活方式这个维度相近。

具体到索尼随身听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构成, 该书主要在现代性的视域下, 参考了本雅明 (1970) 艺术品的机械复制, 默里·谢弗 (1977) 当代音乐, 威廉斯 (1983) 流动的利己性, 钱伯斯 (1994) 公共空间中的私人收听经验等概念和观点, 强调了索尼随身听在音乐传播上突破了在场/缺场、公共/私人、创新/复制等二元对立的矛盾。以书中的原话说“这种过程已经给现代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的领域并完全改变了‘产生意义’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文化的核心。”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23) 。[2]

以上的过程涉及了文化与媒介的结合, 而这种结合过程在社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最终还要落脚到如何创造消费和解读, 这种主动、有机的过程被称为“认同”。按作者们的话说, “表征与其说反映着我们已经具有的认同还不如说是在告诉我们可以变得具有什么样的认同——以及如何能够具有这样的认同。”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39) [2]

二、设计、生产、消费——伴随产品流通的文化流通

全书的二到四章主要讨论索尼随身听的生产。作者们认为, 索尼公司既是在生产产品也是生产文化。索尼通过在公司组织、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市场调查等环节中是如何呈现、携带着意义的生产和传递——无论这种意义是日本式的和全球化的。也就是说, 索尼随身听的生产作为经济的过程始终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索尼随身听的设计命名、全球销售等环节受到不同文化的在地性影响尤其深远。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 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问题得到了突出, 即随身听自身所携带着经由生产者赋予的意义, 是如何同特定的消费者群体达到认同一致的。而这一过程的分析“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马克思所说的发生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运动’。” (保罗·杜盖伊, trans 2003:导言) [2]这个“中间运动”无疑是指目标消费群体其自身所携带的文化特征。因此, 全书的第四章集中阐述了索尼随身听如何将它硬件的设计——微小化、时尚化、便携性、运动性, 与它所承载的音乐播放 (尤其是流行音乐) 媒介的软件作用结合起来, 旨在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结合。这一过程被称为“媒介配合战略”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81) 。

当然, 离开了消费, 任何意义产生的过程都不会完整, 这里所说的消费, 是对产品符号价值的消费而非仅仅是指使用价值。也就是说, 在消费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 人们不断地通过消费而生产出新的意义。博德里亚在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的再批判时认为, “消费是像语言一样的意义体系……商品和物品像词句……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随心所欲的和紧密相连的符号体系, 一个文化体系……市场营销、购买、销售、获得不同的商品和物品/符号——所有这些目前构成了我们的语言, 我们整个社会用以传达和说明自己的一种代码。” (博德里亚, 1988:45) 不同的社会群体, 不同的社会文化, 它们的成员在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因认同的不同而不同, 这是消费生产所无法想象的——与法兰克福学派悲观色彩的观点不同,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产品的使用使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主动产生意义。可以说, 伴随着意义的创造, 随身听的消费时刻体现着消费群体自身的文化特征, 达到与这种文化特征一致的认同, 是索尼在随身听生产、设计、销售中时刻想要完成的目标, 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结合。

此外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意 (下转第189页) (上接第125页) 义, 随身听的生产、消费同样也参与到了对于传统社会文化的改造和重塑之中, 在第六章中, 作者们认为, 当现代的电子媒介让人们观看和聆听的方式不断地从以公共场所为主向以家庭为主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随身听又把私下收听带入公共领地, 公共与私人的边界被进一步模糊。而由此所产生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管控方面的讨论又反过头来影响着新一批随身听的设计与生产。正如书中提到的, “人们对它矛盾的心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应该注意到索尼公司并非没有意识到随身听一直陷入这种要求规范的敌对态度之中。通过市场研究和其他对消费者的调查方法, 索尼公司不断对这些发展做出回应。”[2]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2003:117, 118)

三、一种新的分析框架——索尼随身听研究的理论意义

杜盖伊、霍尔等人完成这项研究并成书出版的时间是在1997年, 彼时正是索尼公司统治世界娱乐业和电子工业之时。时过境迁, 后来取代索尼随身听移动音乐终端霸主位置的mp3播放器现在也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 而以媒介融合、移动互联的态势出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移动终端成了市场的主宰。虽然随身听已经成了过去式, 索尼公司在硬件生产领域也不复当年覆雨翻云的威风, 但是我们不能说《做》一书的研究已经失去了意义。相反, 该研究脱离了产业研究一贯而来“出谋划策”式的研究旨趣, 而将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视为社会意义流通传播的表征, 因而该研究的最大价值并非是其结论, 而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于后来的产业研究有了全新的指导意义。此外, 对于文化研究本身来说, 该研究将“表征”这一核心概念投射到了社会生产和消费中, 扩大了文化研究视域下“文本”的外延, 从而将产业研究这一文化研究原本缺乏关注的研究领域纳入到自己的学术版图之中。

在詹姆斯·凯瑞 (1975:1-22) 看来, 媒介研究因为观念的不同分为两类, 即作为传播的观念与作为仪式的观念, 它们分别形成了实证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范式。前者关注信息的传收, 在空间维度上追求的是信息穿越空间的速度和能量, 目的是对距离及人的控制。在社交媒体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交往模式的当下, 传播学界、科技界和经济界乃至文化界都对新媒体的研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依照凯瑞的观点, 探究中国于新媒体研究的理论谱系, 是狭义功能主义范式下对于社会控制的研究。或者说, 他们紧紧围绕的是对“新媒体”中“新”字的讨论, 并通过研究希望得出一种普适的, 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模式。

而作为仪式的传播观念关注时间维度上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揭示的是社会作为整体而共享价值观, 认为只有在仪式和社会秩序的范围内才能明白传播的意义。显然, 《做》一书提供的正是这么一种视角, 无论具体的产品是新的还是旧的,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它们仪式性的传播过程总是一致的。再次套用书中73页的话, 换到今天的语境下, “与其说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法反映着某些硅谷式的传统, 不如说苹果公司的设计人员运用这种设计方法创造出碰巧代表硅谷的典型产品。”如果我们不对生产机构以及消费对象群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做透彻的了解, 妄谈借鉴、学习, 难免会有照猫画虎反类犬的笑话。

参考文献

[1]周宪, 许钧.文化与传播译丛:总序[M].

[2]保罗·杜盖伊 (英) , 等.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霍炜, 译.商务印书馆, 2003:23, 39, 117-118.

[3]约翰·哈特利 (澳) .文化研究简史[M].季广茂, 译.金城出版社, 2008:159.

[4]鲍德尔温, 朗赫斯特 (英) , 等.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 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朝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聚集发展;存在问题

一、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

(一)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2010年以前,我市的文化产业以个体私营文化业户为主体,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2011年,我市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了主导文化产业、制定了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文化发展目标、加大了领导力度和扶持力度,使我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亿元,占GDP比重0.39%,平均增速为22%。2013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4亿元,占GDP比重0.75%。

(二)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以文化旅游发展为牵动的园区景区建设取得突破、以特色文化工艺品生产为主体的工艺美术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特色文化节为载体的文化会展得到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朝阳市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朝政发[2008]4号),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

二、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

朝阳化石文化堪称世界之最,以年代最久、化石数量最多、属种最全、层位最多、未知领域最广等为5个世界之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牛河梁红山文化堪称中国之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朝阳的佛教文化在东北地区最为悠久,朝阳作为东北乃至东北亚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誉为“东北佛教圣地”;朝阳历史文化遗存和民俗文化堪称辽宁之最。出土文物总量占辽宁全省出土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北燕定都朝阳,形成了长达百年的三燕文化。朝阳独特的地理形式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形成了稳定而不封闭的文化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文化。

(二)自然资源丰富

朝阳文化在地产品丰富,紫砂土储量丰富,紫砂土矿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温泉资源水质上乘。尤其是凌源热水汤温泉被称为为全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山水风光景观以凸显了北方山地、山峰、植被、湖泊雄奇壮阔的景观特征而独具特色。

(三)区位优势明显

从地理区位看,朝阳市地处辽、冀、蒙三省交界,衔接着东北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从交通环境建设情况看,朝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经构建起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三、朝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朝阳文化产业虽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但与国内省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资金投入总量偏小渠道单一

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市文化企业处于规模小、质量低、总量少的发展状况,靠政府投入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巨大的投资需求,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

(二)资源整合开发措施滞后

我市的文化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化石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资源在各个县区都有分布,资源整合不到位,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区域发展战略,缺少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能力较差。

(三)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低

一方面,朝阳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能力有限,没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园区),大部分为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产业核心带动力、联动能力差。另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和以在地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的在地产品居多,缺少在线产品。缺少以数字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意型文化企业,新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偏低。

(四)文化产业政策尚待完善

我市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过于笼统,相关部门在政策解读、细则制定等方面又缺少具体措施,没有真正发挥政策引导和产业推动作用。

(五)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我市实用性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是对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由于我市没有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对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生产和流通领域,而且整体水平不高。而我市尤其是缺乏文化创意、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等高端复合型人才。

四、“十三五”期间朝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确定目标、做好规划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国家有关“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意图,深入理解我市“文化旅游牵动”、“融入京津冀”新战略、新思维,对我市文化产业资源、业态、特色、分布及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等基础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充分认识到目前正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从政府渠道和大众舆论两方面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大众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确定目标。我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应当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明确定位,明确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努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十三”五期间,全市要完成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园(景)区3个,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园(景)区7个。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上下游产业链顺畅、对本地经济推动明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10个,以旅游业的发展牵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产业大市。

3.制定战略。要坚持以“文化强市“战略为引领,加强协调,集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朝阳合力”。一是“文化旅游牵动”战略。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多以旅游、演艺、会展为突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我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有效牵动全市文化产业的重大突破。二是“融入京津冀”战略。我们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京津冀地区进行全方位的产业交流与合作,以加强基础建设为先导,倾力建设依托京津冀地区的休闲养生基地、文化产品的输出基地、文化服务项目的承接基地。

(二)依托优势、合理布局、聚集发展

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在宏观布局上按照“一核、两翼、多园区”的格局展开,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1.建设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核心聚集区。

以朝阳中心城区、双塔区以及龙城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核心聚集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的集聚、扩散、示范、带动功能,形成以核心聚集区强势引导的发展空间。

2.构筑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东西两翼。

东翼着力打造自然风景文化旅游聚集区。以上园镇四合屯化石文化资源和清风岭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建设好朝阳文化产业的“东大营”。

西翼主要依托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打造中华文明祖源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厚重的产业聚集区。建设朝阳文化产业的“西大营”,向西辐射京津冀地区。

3.打造朝阳文化产业特色园区。

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全力打造朝阳十大文化产业特色园区,让特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强化园区建设,加大宣传、提升质量、拉长产业链、建设精品产业园区,开发最能反映朝阳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要抓住契机,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朝阳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2]《辽宁省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30)》.

4.某镇扶贫产业项目自查报告供参考 篇四

镇扶贫产业项目自查报告根据市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xx】号文件要求,我镇于x月xx日-x月xx日由镇扶贫办牵头,镇各站办所配合,对我镇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实施的产业项目开展全面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庭院经济实施情况

该项目于xxxx年开始实施,xxxx年续建,共申请专项扶贫资金xx.xxx万元;其中,xxxx年申请资金x.xxxx万元,购买xxx只鸡、xxx只鹅、xx只鸭、x只羊、xx头猪、种植天麻xx平方、党参x.x亩、蔬菜x亩,受益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带动xx人增收脱贫,受益贫困人口满意度xxx%;xxxx年申请资金x.xxxx万元,购买猪xx头、羊x只、鸡xxx只、贝母一亩xxx斤种子、党参x.xx亩,参与项目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二、自查开展情况

5.文化自查报告例文 篇五

?

文化自查报告 1

一、基本情况 ?

xxx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位于xxx市xxx区xxx小区南侧,占地 800平方米,建筑面积 400平方米,内设会议室、图书馆、排练厅、羽毛球馆、电影厅等。服务人群面向辖区内所有居民,服务人口近10000 人。

目前尚处于建设中的综合文化中心地址为:xxx 街道xxx 小区院内配套文体设施楼,面积为 1390m2。

二、服务情况 ?

xxx 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坚持走群众文化路线,始终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基调和宗旨,认真按照公共文化相关政策要求,积极热情为群众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1、免费开放。

xxx 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坚持每周为群众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 50 小时,每天开放 8 小时,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图书阅览、培训讲座、远程教育、羽毛球馆等,制作了开放时间和服务项目的公示牌。

2、文化辅导。

街道文化中心举办各类培训班和短时培训会活动。主要培训对象为社区文艺骨干、机关文艺骨干、辖区企业单位文艺骨干、辖区群众文艺团队等。主要培训内容有舞蹈、健身操、唱歌、书法、朗诵、摄影等,力争为社区培育文艺人才。

?

3、文化活动。

文化中心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文委的支持与指导下,积极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充分把握和利用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开拓创新,积极宣传便于居民参与,先后组织了多次文化活动。如:群众合唱大赛、舞蹈大赛、教育成果展示赛、老年模特风采展示赛,与集美家居市场合作开展了迎新春联欢会、职工书法大赛、书法绘画交流等活动。

4、指导文艺团队。

街道文化站现有“鸿美舞蹈队”、“红韵艺术团”、“西马金润艺术团”、“建欣苑艺术团”等文艺团队,拥有歌唱、舞蹈、曲艺等文化骨干 150 多人,经常性开展文化交流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文化中心设施和功能还不够完善; ?

2、现有工作人员 2 人兼职管理,有设施无人管的现象严重,管理体制和服务人员配置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岗位职责方面的公示。

3、xxx 综合文化中心尚未达到规范化管理水平,尚未达到四亮五公示要求 ?

4、电子阅览室及书籍的管理上需要提高利用效率,以保证其价值所在。

四、整改措施 ?

针对文化中心设施不够完善的措施是整合辖区资源,合理有效调配文化资源,达到共享。

?

针对管理体制上的不足,文化中心力争调配专门的工作人员,以保障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针对规范化管理上的问题,文教科会尽快按要求将公示牌、提示标语制作完成并落实到位。

针对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室的利用问题,除增加专人负责外,我们还要对辖区居民进行广泛宣传,让大家周知,图书也会更新与增加。

xxx 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管理与创新,争取能够成为群众心中满意的文化阵地,为居民在多方面、各层次和多种形式上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为xxx 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首都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文化自查报告2

通过合规建设文化年第二阶段时间我社组织对合规文化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合规教育活动是我社业务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开展合规教育文化活动对规范操作、遏制违法违规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意义。这次活动的开展,让我进一步认清了我的岗位职责,净化了思想,提高了业务能力,增强了合规重要性的认识,也为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

(一)思想有所松懈,学习意识不强。

首先是学习理论不够,不能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其次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但平时自己学习的自觉性不高,钻不进去,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对很

多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不深不透,不能精益求精。工作一忙就对业务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有所放松,导致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没有显著进步。

(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

遇到问题习惯于求助别人而不愿自己钻研。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端正学习态度,严肃对待自己思维方式的拓展。在问题前面先要求自己对其有个认知和思考,并在有必要时将其记录下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尝试自身解决问题,一回生两回熟,现在面对的各种问题就是将来提升自身能力的种种财富。

(三)对于相关规章制度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造成工作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二、改进措施 ?

通过开展“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年”活动学习对照,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我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相关的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克服和纠正,主要做到:

(一)始终坚持抓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警惕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诈骗、盗窃、抢劫等案件案例深入分析,汲取经验教训,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要进一步深化对农信社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

理实施细则的学习,真正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文化自查报告 3

长期以来,胡集回族初级中学在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内精神文明建设和创设优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课内外文化活动为内容、校园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弘扬校园主体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环境,实施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在广泛开展面上思想教育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校园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教育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建树科学、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来引导学生提高分辩是非、明辩美丑善恶的能力。

1、机构健全、责任到人、把握建设整体规划 ?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内各学科和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其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学校确立了一名副校长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督促和指导,建立了政教处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通过团委配合,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与活动。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

终按学校的整体规划健康发展。

2、树立校园精神,培养校园文化个性 ?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树立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为此,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确立了“将学校办成高层次、高质量、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习有特长、师生心灵美、行为美、育人环境美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为了使校园精神深深地烙在师生们的心中,学校经常性的利用教师会议、升旗礼、校会等进行宣传,几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校园文化建设得以健康发展与学校长期建树明确的校园精神不无关系。

3、重视整体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全面育人功能 ?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师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产生作用的过程实际是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要将教育内化为师生自我提高和教育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建设整体。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规范发展,学校将其纳入校内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了校园长期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内容范畴。与此同时,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开展的创文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讲文明、做文明人以及创文明班、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并实施相应的量化考核,每月公布一次,使系统的校园文化做到了经常化、日常化的开展,扩大了其功能范围,使其教育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充分利用已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之一。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切实的开展,学校在不断加强人员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1、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

学科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教育的生命力。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注意到学科教学在学生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共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此,我们将时事教育与政治课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心改革开放,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学科发展信息,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发挥各学科特点和优势。

2、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活跃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内组织了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全校每个班级,都进行了一次围绕“《〈守则〉我遵守,〈规范〉我践行》”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深刻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百色起义等庆祝国庆活动专题影片。

使学生从中获取精神食粮,提高觉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三、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建设高雅校园环境 ?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1、搞好校园美化、净化,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美化、净化校园以及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我们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课室、宿舍、校道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冲洗的清洁卫生制度;实行学生饭堂定位就餐的制度,要求学生文明用餐、节约食品、珍惜粮食,真正的使美化、净化与学生的教育和行为要求达到了有效的结合。

2、积极筹措资金,创设完善物质条件 ?

在进行校园环境改造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的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近几年,我们完成了学校图书馆、学生饭堂等建设,提高了上述场所的文化层次、优化了文化环境,学校的校园区域网通过光纤宽带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对接,通过光纤系统可将课室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连接起来,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为深入开展校园

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回顾往日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广泛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教育、教学氛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现代化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进一步按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准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内容之中,使其认识、娱乐、导向、育才功能得到有力的发挥,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化自查报告 4

我校于 20xx 年 11 月 13 日接到教育局通知,我校被定为五化三园建设考核项目学校,现结合我校开展的五化三园建设工作,按照《师宗县校园文化建设考核指标》具体要求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境文化 ?

(一)校园景观:

我校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学校大门、围墙、楼宇、公用设施等整体设计能体现我校特有的壮乡文化氛围和壮乡农村小学鲜明的教育内涵;校园各处景点的规划、建设及管理都是集中了广大师生的建议而形成,极富壮乡文化特色。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 分。

(二)校园净化:

我校实行一日三扫的校园卫生工作制,具体由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负责组织和实施,并由值班教师负责检查和巡

查,使校园环境卫生整洁舒适,营造了一个洁净舒适的育人环境,净化师生的心灵。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 分。

(三)校园绿化:

我校绿化分布合理,校园生活区内设有花坛,教学楼前培植了绿化带,规划建设科学合理,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创建了优美的环境,但生均绿地面积不足 1平方。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3 分。

(四)室外美化:

我校设有公开栏、宣传栏、评比栏等橱窗作为校园室外美化实体,虽然内涵丰富,教育性强,但艺术性还有欠缺。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3 分。

(五)室内美化:

我校教室、宿舍、餐厅、办公室及各功能室整洁卫生,布置美观,并配有内涵丰富的标语、展板条幅,使校园室内室外和谐统一,但在活泼性和新颖性上有待提高。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4 分。

我校环境文化从上述五条二级指标的自评合计得分为20 分。

二、形象文化 ?

(一)人文环境:

我校无校旗、校服、校花、校树、校报,虽校徽和校歌的创作来自师生的创意和设计,但校徽没有最终设计制作完成,并欠缺项目较多,所以本条指标自评 2 分。

(二)校史教育:

?

我校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狭小,没有办法建设校史陈列室、团队活动室等,也没有完整地开展过校史展览和校庆活动,所以本条指标自评 2 分。

(三)阵地设施:

我校属农村小学,网络化建设滞后,无法创设自己的网站和开办自己的校刊,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无法更好地拓展,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2 分。

(四)师生形象:

我校是五龙乡小学教育的示范学校,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力求做到更好,因此师生形象颇具代表性。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我校师生都能自觉使用和推广普通话,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 分。

我校形象文化从上述四条二级指标的自评合计得分为11 分。

三、课程文化 ?

(一)国家课程:

我校为五龙小学教育的领航者,此项指标完全达到,因此自评 5 分。

(二)校本课程:

我校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极力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平台,使之成为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现如已培养了 6 名骨干教师和 1 名学科带头人。教师能立足课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了高效课堂。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 分。

?

(三)主题活动:

我校结合实际,积极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有冬季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有红领巾为民服务实践活动、组织班主任积极开展班队会,每周一进行规范化的升旗活动,并开创了国旗下讲话等一列教育活动,每项活动主题鲜明,安排得当,并形成制度。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 分。

(四)兴趣培养:

我校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服务宗旨,安排教职工开展了十多项课外活动,使第二课堂得以蓬勃发展,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4 分。

(五)读书教育:

我校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新建了图书阅览室,大量购置各种儿童读物,使生均图书量达到 10多册,并适时的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分。

我校课程文化从上述五条二级指标的自评合计得分为24 分。

四、制度文化 ?

(一)制度建设:

我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 分。

(二)考核评价:

我校能围绕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检查、考评、奖惩制度,各项管理运转协调,运行高效,因此本条指标自

评 5 分。

(三)民主管理:

我校在管理上以人为本,人性化是管理的宗旨,并能很好的和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进行沟通,积极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因此本条指标自评为 5 分。

我校制度文化从上述三条二级指标的自评合计得分为15 分。

五、精神文化 ?

(一)校风校训:

我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创建了适合本校发展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校风为“团结勤奋、严谨治学”;教风为“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学风为“勤思博学、文明守纪”;校训为“勤奋则事成”),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立于五龙小学教育的领航地位。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5 分。

(二)精神面貌:

我校的管理以人为本,民主化和人文化程度较高,师生精神面貌健康向上,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干群关系友好和谐。

我校精神文化从上述两条二级指标的自评合计得分为10 分。

六、特色创新:

我校地处五龙乡低河谷壮族聚居区,校园文化具有浓郁的壮族文化特色,但建校时间短,校园文化底蕴有待进一步沉淀,因此本条指标自评 3 分。

?

从上面六个一级指标的合计中,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考核指标最后合计得分为 83 分。

6.先进文化市自查报告 篇六

4月11日,市委召开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动员大会,对今年创建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一要提高认识增动力,二要理清思路明举措,三要强化保障促落实,确保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家民委、省州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验收。根据动员大会精神和《格尔木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工作推进方案》(格办发〔〕56号)要求,现就做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迎国检”自查自检和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开展“回头看”,切实做好创建自查自检工作

自20XX年9月我市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按照市创建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实际,各部门各单位扎实开展了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切实做好今年年底迎接国家民委、省州对我市创建工作的全面检查考核验收,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动员大会部署,根据《格尔木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工作推进方案》(格办发〔2016〕56号)要求,对照11项测评指标和我市确定的创建标准,逐条逐项对照检查,全面梳理,强化措施,查漏补缺,健全机制,确保创建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同时,要认真准备好本部门本单位创建工作自查报告,凝练总结工作特色,突出工作亮点,展现创建成果。

二、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档案的规范整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档案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各部门各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的缩影,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各部门各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立即着手,严密组织实施。必须要切实加强领导,专人负责,全面收集,精心分类,真正做到创建工作档案符合规范标准和归档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关于规范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台账资料的通知》(格创民领办〔2016〕9号)确定的归档范围及验收资料汇集分类要求,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确保创建工作档案的完整规范,并全面配合市创建办市级台账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毫无条件地提供本部门本单位相关资料。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参照先进经验,对本部门本单位台账资料工作提出统一规范整理要求,并组织专门人员负责指导和管理档案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实地考察等方式,做好各个层面创建台账资料的汇集整理工作,做到收集齐全,归档准确。

三、建立创建工作“迎国检”考核档案专卷

为集中反映我市创建工作全貌,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州创建办《关于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西创领办〔2016〕8号)和《格尔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工作推进方案》(格办发〔2016〕56号)及《中共格尔木市委办公室 格尔木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办法>等三个办法和<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乡镇(街道)创建标准>等九项标准的通知》(格办发[]124号)要求,按照国家民委制定的创建活动“六进”测评指标和我市创建全国先进市11项标准,逐条逐项对照,做好本部门本单位创建工作“迎国检”考核档案专卷的收集整理建立。各部门各单位要注重收集、整理和归档,指定专人负责,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工作“迎国检”考核档案专卷资料应真实客观地反映本部门本单位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全过程。“迎国检”档案专卷既要反映自身开展创建工作的全貌,又要结合各自实际体现出本部门本单位的特点、特色和亮点。市直有关主管部门和牵头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属单位、村(社区)、学校、寺院、企业、寺院、军警部队创建工作“迎国检”考核档案专卷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的检查指导,确保创建工作“迎国检”考核档案专卷统一、规范。

四、工作要求

7.文化产业自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文化价值,文化资源,产业战略,文化产品,区域竞争

如果要较为完整地描述文化产业的某种发展状态, 那么至少需要同时包括三个选项, 即文化资源、产业战略和文化产品。这三者之间互动的水平和层次, 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而且其互动都是环绕着文化价值这个核心进行的。本文认为, 文化价值是文化资源里所蕴含的经验和启示的总和, 其中, 经验是指具有普适性的人类生存经验, 启示是对处理当代或未来问题的路径启示。文化价值从文化资源中获得, 文化产业战略规划的依据是文化价值, 文化产品要承载文化价值。因此,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长期面对这样一个“一对三”的关系, 即:文化价值与文化资源的关系;文化价值与文化战略的关系;文化价值与文化产品的关系。这三组关系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 也就是文化产业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的问题。下文就以福建文化产业为中心, 对文化产业价值追求所隐含的这三组关系做一些探析。

一、文化价值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一般来讲, 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源, 主要从历史和现实两条路径获得。就福建而言, 一方面,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鼎足而三, 构成福建海洋文化底色;朱子文化、船政文化、红色文化独具特色, 武夷山、太姥山以及全省各地由民俗结晶化而成的节庆活动等自然社会历史遗产熠熠生辉。灿烂的历史与美丽的自然是福建文化资源的历史来源。另一方面,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区位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命, 由此催生的当代福建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情感类型、经济形态等与众不同的个性, 无疑是福建文化资源的现实来源。这两条路径上获得的文化资源,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构成了福建文化资源独具特色的禀赋与个性。

文化价值来源于文化资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 对同一种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的认知是不同的。比如, 福建船政文化形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二十世纪的欧美社会认为, 福建船政的文化价值, 在于船政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首先发现了一个能够引领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现代文明参照物———西方[1]。而我国对船政文化价值的认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八十年代, 人们在对“文革”的反思中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 人们推崇的船政文化价值是其中的民族自强信念;九十年代, 邓小平南巡迎来全面开放的时代氛围, 人们发现了船政文化中的开放精神;进入新世纪, 中国加入WTO, 同时互联网时代到来, 全球化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 这时人们发现的船政文化价值, 是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竞争意识。船政文化这个价值发现的过程, 很准确地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多中国社会基本关切的变化轨迹。这个事实表征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价值关系的一个重要逻辑:文化资源的价值发现, 是按照当代生活的普遍关切展开的。

当代生活是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发现的起点, 无论其样态多么“离经叛道”, 它都不可能与历史传统完全割裂, 作为文化资源重要一翼的当代生活, 是由传统与现代杂糅而成的。在一个以省份为单位的空间区域意义上, 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发生联系, 主要是通过一套价值系统来实现的。在福建, 这一套价值系统就是闽文化。福建人通过吸纳融合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台湾、东南亚、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元素, [2]形成了闽文化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是开放的, 它通过吸收消化当代生活, 不断修正、完善、提升自己, 最终与当代技术革命带来的一切相融合, 共同形成了今天福建的区域文化个性。按照余英时的判断, “这种个性是有生命的东西, 表现在该文化涵育下的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行动之中, 也表现在他们的集体生活之中”。[3]

传统通过渗入个性而重生, 但毋庸置疑, 当代生活里的现代特质, 仍然在文化资源的构成中居于主流的地位。互联网带来了新的人际互动模式, 带来了新的购物、阅读、信息传播模式等, 对当代生活的革命性影响无处不在, 并且不可逆转, 所造成的冲击区域, 不是一省或一国, 而是覆盖全球。因而其文化资源的共享方式也是全球性的, 为全球性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海量的资源支撑。

从横向的现实的维度来看, 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当代生活, 具有共性特征, 因此, 文化资源并不具有稀缺性。但在产业意义上, 当代生活作为文化资源却在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分布形成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各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规模水平极为悬殊。从世界范围看, 美国、英国、日本长期处于前三甲;在中国内地, 北上广和湖南、浙江、江苏引领潮流。为什么在文化资源的稀缺性消失的条件下, 还会出现文化产业的资源性的巨大反差呢?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是各国、各地区对文化资源的价值发现存在巨大差异。

价值发现就是赋予文化资源以新的意义, 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实现新的资源增量。对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而言, 当文化资源以物的形态出现时, 其资源量是基本恒定的, 然而, 当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价值的形态存在时, 它的资源量就会变得无限大。催生这种存在形态改变的中间环节, 就是价值发现。一个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快实现文化资源的增量。近年来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正确处理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价值的关系。面对闽南、客家、妈祖、朱子、船政和红色等品类繁多的文化资源, 福建大力推动文化研究, 催生价值发现, 让这些在数量上似乎很难产生增量的文化资源, 不断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为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不竭的资源。

福建的实践表明, 一个区域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功之一, 就是要改变文化资源的存在形态, 以价值发现为导向, 建构新的开放性的文化产业资源体系。这个资源体系如何建构, 建构的水平如何, 涉及到下文讨论的区域文化战略与文化价值的关系问题。

二、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战略的关系

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区甚至一个行业, 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战略, 都必须同时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部分。实际上, 区域文化产业战略经常是以整体面目出现的。按照我们通常的做法, 是把那些不能作为或无法实现产品形态的文化, 归入文化事业, 把那些可以转化为文化产品的文化纳入文化产业。但在实际操作层面, 这两个部分之间的界限并非楚河汉界, 而是经常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 福建不断调整文化产业战略, 力图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保持平衡。在文化事业方面,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不遗余力, 并且着力挖掘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文化价值。2007年, 福建成立了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保护的项目不仅包括了闽南地区的方言文学、民间舞蹈、民间信仰、消费习俗等十个方面, 还创建了近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等[4]。类似这些看似“无利可图”的举措, 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撑、平台支撑和政策支撑, 同时, 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也促进了文化事业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 实现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渗共赢。福建省的这些顶层设计与实际举措, 折射出当代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一个普遍的使命: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追求文化价值。

在当今中国, 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仅在经济上标志一个省区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实际效果, 而且对其在全国一盘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产生直接影响, 决定其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走向。进入新世纪以来, 福建省先后实施了生态省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战略, 以及新一届省委确立的“百姓富生态美”的工作总思路, 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这些以经济建设为导向的区域发展战略, 包含了分量很重的文化发展的内容, 比如在世纪之初出台的生态省战略, 就明确将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 福建在全国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与这些战略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文化价值追求关系密切。

从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来讲, 福建省规划实施的这些战略, 其实隐含了这样一个区域竞争的判断:工业化的经济奇迹必然会加剧社会各发展部门的失衡, 并进而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 而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中央顶层设计, 也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实现经济“走出去”之后, 实现文化“走出去”将是大势所趋。在区域竞争的舞台上, 文化作为软力量将备受瞩目。走上前台并终将扮演主角的, 必然是文化产业。这在实践领域的表现, 就是推动文化“走出去”。

从国际竞争的视野来看, 新技术革命加剧了全球化浪潮, 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催生, 正在深刻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号称全球文化产业霸主的美国, 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随着文化产业在各国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文化产业的竞争早已突破经济领域, 演变成价值观之争, 发展话语权之争。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 除了不存在价值观之争, 各省区之间文化产业竞争的内容、方式跟国际间文化产业竞争的内容、方式, 在本质上是相似甚至相同的, 都牵涉到发展话语权之争, 也都已经跃升到文化之争的层面。

处于中华文化共同背景下, 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区域文化竞争, 说到底是区域文化个性之争。文化“走出去”, 就是区域文化个性走出去。就像严隽琪在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进行分析时所指出的, 文化走出去首要回答的问题, 就是“走出去做什么”的问题[5]。对于一个省份而言, 文化“走出去做什么”的命题, 表达的是其文化产业参与区域竞争的使命。文化“走出去”的最终使命, 是要展示区域文化个性, 借此告诉“外面”的世界,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的发展潜能有多大, 我们能提供怎样的创业平台与合作共赢机会。通过文化“走出去”, 促进一切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合作“引进来”。因此, 区域间围绕文化个性展开的文化产业竞争, 本质上就是文化价值竞争。文化“走出去”, 就是文化价值“走出去”。

推动区域文化价值“走出去”, 必须将文化价值追求具体化为文化战略规划。在顶层设计的层面, 就是要制定鼓励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配套政策。在福建, 这些政策业已形成一个文化产业政策的类型, 叫“外向政策”, 概括起来有五大项, 即:支持外向型文化企业竞争力提升;支持对外贸易文化品牌;鼓励构建大型文化经贸交流平台;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通关便利;扩大文化产业利用外资[6]。这些政策的内容包括了文化出口企业的扶持、对对外文化贸易品牌的扶持、对本省优势文化产品、影视传媒的出口支持等, 归纳起来, 这五项政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就是让支持优势企业和优势作品, 让强者更强, 鼓励参与区域间、国际间的竞争。这些政策表达了非常清晰的文化战略意图:让福建的文化个性、文化价值在对外竞争中获胜。在实践领域, 福建文化产业界充分利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 掀起一轮跨区域兼并重组、跨行业优化配置、跨所有制联手合作的改革产业浪潮, 使福建文化产业迅速并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快车道。2013年, 福建文化产业增加值1180亿元, 增速达到17.7%, 高于同期GDP增速7.3个百分点,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可以说, 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这份引人注目的成绩单, 就是坚持以文化价值追求为导向制定实施文化产业战略的必然结果。在战略层面清晰标注文化价值的坐标和方位, 不仅有助于提升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几率, 而且也会大幅降低发展的成本。

三、文化价值与文化产品的关系

文化价值是文化产品的灵魂, 文化产品的使命就是承载文化价值。文化产品承载和传播文化价值的效果如何, 与一个时代的文化消费特征密切相关。不言而喻, 我们所处的时代, 是一个消费时代, 互联网带来了文化消费的全新模式, 这种消费模式很快又变成了大众文化本身, “它经常孕育着华丽、壮美、铺张、模仿和自我模仿, 这种自我模仿具有哲学内涵”[7], 创造了新的“一种世界观、一种宇宙论、一种诗学。[8]”可以说, 大众文化的消费模式完整地诠释了消费时代大众文化消费的总特征:流行性、即时性、多变性已经是常态。

文化消费表面上是消费文化产品, 实质就是消费文化价值。当代的文化消费处境, 决定了被消费的文化产品需要满足不同的消费偏好, 决定了文化产品的类型、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异质化趋势不可阻挡。这无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空前开阔的前景, 从区域竞争的角度来看, 正是这个动人的前景给文化产品的生产提出全新的挑战:如何在转瞬即逝的流行中构筑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换句话说, 一种文化产品里有哪些要件能够彰显区域文化价值并且能被广泛接受?文化产品承载文化价值, 彰显的是文化个性, 所以我们说, 是记忆、品质和品味支撑了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 构成了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这在影视类的文化产品表现尤为典型。

福建影视业在近年发展步伐加快, 其中有一个现象引人注目, 就是出现了一批影视精品:电影《突发事件》、《爱在廊桥》,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等不仅收视效果良好, 还捧回“五个一”和华表奖的国家级奖项, 28部国产动画列入国家级“优秀国产动画片”, 一些电视纪录片和广电节目获得国家级广电和新闻大奖[9]。这些在全国竞争中胜出的文化产品, 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作品独特的艺术创意准确地表达了文化记忆, 而文化记忆建构了作品的意象世界, 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品位, 构筑了作品的高品质。

从文化产品的消费角度来讲, 记忆、品位、品质又是在文化消费过程产生的, 它们属于文化消费者的审美体验。支撑文化产品文化价值的“记忆、品味、品质”, 与文化消费体验的“记忆、品味、品质”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因果链。具体地说, 一件文化产品在唤起了消费者的文化记忆之后, 就会引领消费者去“品味”作品反映的那个区域的文化, 认识那个区域文化的“品质”。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就是一个审美过程, “隐秘地”伴随着文化价值的接受。上面提到的一批福建影视文化精品, 就是比较到位地彰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认识功能才获得成功的。

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 就是文化价值的转移过程。在一个国家或省份区域的宏观层面上, 这个过程包含了从文化资源中提取文化价值的过程, 还包含了文化产业战略的规划实施过程, 以及围绕文化价值的创意和生产过程, 甚至还应包括文化产品的推广销售过程。在时空上, 这些过程有时候是分离的, 更多时候是重叠的, 但不管怎样, 文化产品在一个地方生产出来, 在任何地方满足同一类的消费偏好。而且,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总是在同一世代不长的时段里“同时”完成的。因此, 文化产品总是与潮流相伴相随, 它的最普遍最深刻的特征, 就是它那与生俱来的时代性。可以说, 在一个时代所有的生产和创造中, 只有文化产品能够同时承载一个时代的“习以为常”和普遍关切。

文化产品是区域文化产业竞争的终端, 也是区域文化竞争的终端,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区域间经济社会整体竞争的终端。在当下, 数字和网络技术不断催生新媒体, 微博、微信等典型地表征了新媒体全民参与的本质和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强大优势, 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文化产品的消费平台, 同时又是生产制造文化产品的巨无霸。这就像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所预言的那样, “工业化社会的力量已经扎根人们的心灵之中”[10], “文化产业已经将人们塑造成为一种类型, 就像每一种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11]。”这个背景暗示这样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支撑文化价值“三大件”的文化记忆、文化品味、文化品质, 必须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有效融合, 否则便可能产生不被消费的风险。这几年福建文化产业之所以出现比较迅猛的发展势头, 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是政府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 多渠道鼓励将地域特色和地方个性融入文化创意, 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始终处于追求文化价值的氛围之中。这个文化产业氛围的形成显然建基于对文化价值与文化产品这一组重要关系的深刻理解。

文化产业价值追求由当代区域竞争格局所催生, 在上述三组关系中, 第一组文化价值与文化资源的关系是基础, 第二组文化价值与产业战略的关系是根本, 第三组文化价值与文化产品的关系的是核心。本文认为, 处理好第一组关系才能实现文化资源无限增量的目标。处理好第二组关系, 才能从战略规划设计的层面推动文化价值走出去, 奠定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处理好第三组关系, 才能切实保证文化产品同时确立“记忆、品味、品质”三大支撑, 在文化产业的终端保持竞争优势。实际上, 在一个具体的文化区域, 这三组关系是相辅相成, 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和制约的, 因此, 要切实推动一个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就必须同时处理好这三组关系, 权衡用力, 不可偏废。鉴于当代新技术环境制造的无限可能性, 处理这三组关系的过程将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但有一点已经非常明晰:文化价值追求已经是并且将长期是文化产业发展和竞争的主基调。

注释

1[1]史华慈.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2[2][4]][6][9]袁荣祥.福建文化产业概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3.

3[3]余英时.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4[5]向勇.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1.

8.文化产业化,不如产业文化化 篇八

作为一个西方工业化的后来者,意大利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世界名牌?答案很简单:这个国家的企业把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完美地融合进工业品中。

意大利的真正竞争力

当你走过罗马的西班牙台阶和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乌菲奇博物馆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和斯卡拉歌剧院,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对这个国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无所不在的影响。意大利人虽然吃着祖宗饭,但却不仅仅是在依赖文物古迹的门票和纪念品。他们继承的是祖辈对美的崇拜以及接受美学浸润和训练后诞生的技能——设计和制造。在传统的文化积淀下,所衍生出的对流行文化的驾驭和把握,便是众多名牌诞生于意大利的逻辑。

在米兰,我们一行人曾被盛情邀请去参观意大利著名的家具生产聚集地。长途跋涉之后,主人首先带我们去一家乡间的餐馆吃饭。进入外观古朴陈旧的小楼,里面的陈设也是普通的乡居风格,但铺上桌布,摆上餐具之后,餐厅里的氛围就完全改观了。虽然,这家餐厅,本质上就是“农家乐”,由一家人经营,餐厅就设在家里。但其在乡野风格的下面埋藏的精致和美观,北京的农家乐完全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席间,家具商自豪地告诉我们,意大利的产业看似由服装、家具、珠宝、汽车等领域构成,但其真正贩卖的是意大利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意大利制造的真正竞争力。

如今,曾经风靡一时的意大利电影早已风光不再,但意大利产品和意大利生活方式却横扫全球。也就是说,意大利的文化产业化并没有多大起色,但意大利的产业文化化却很成功。

美国文化产业化不可复制

从全球范围看,真正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的恐怕只有美国。韩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虽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很难与美国的文化产业抗衡。

近些年来火遍全球的电影《功夫熊猫》《贫民区的百万富翁》《里约热内卢》的故事发生地和主要文化元素虽然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产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的电影是以全世界为市场的。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电影都是首先面向国内的。

美国主流文化之所以占据全球统治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各大学推广原创性的研究;将公共资金的使用权力下放;倡导人才流动以发挥其能量;对艺术家高度信任;包容少数民族灿烂文化,以及用美国方式捍卫多元文化。显然,美国主流文化产业的胜利,不能仅仅解释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转型的自然结果,而是美国价值观、社会制度、教育甚至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的综合性胜利。曾经在工业革命中一直处于先导地位的欧洲,由于其文化的过度分割化而难以产生主流文化的合力,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也就是说,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化是很难效仿美国的。我曾经向一位文化产业的著名专家打听:中国的哪一项文化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摇摇头说:一个也没有。这其实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中国,不要说文化的产业化在短期内很难走向世界,即使在国内,形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也很难。虽然政府大力扶持,但从动漫等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大量的补贴所生产的大多是连制作人都未必认真看过的“垃圾”。

设立首席文化官

从当下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传统产业的文化化要比文化产业化有着更现实的意义。产业文化化源自对产品和企业从文化角度的思考。宝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雷富礼对公司的改造就是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案例。2000年雷富礼上任时,宝洁公司正变得自满而迟钝,他希望彻底改造宝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他说:“速度和灵活比体重重要得多。”他孤身一人来到委内瑞拉一个生活窘迫的家庭,《华尔街日报》是这样报道的:“在女主人墙皮脱落的厨房里,雷富礼整整坐了一个小时,倾听这位母亲的讲述。女主人拿出31瓶面霜、乳液、洗发水和香水摊在桌布上。雷富礼悟出的道理是:这是她的乐趣。”雷富礼对记者说:“这些面霜和乳液并不在于我们自己说它是什么,关键在于用户说它是什么。如果她把它们看做是娱乐品,我们就一定也要把它们视做娱乐品,化妆品是一种流行文化。”雷富礼在任宝洁首席执行官的时候,显然同时也是宝洁的首席文化官——透过消费者的生活和文化去了解他们,这正是首席文化官的角色。如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恰好也是一位“首席文化官”,那么这家公司便可以拥有这样一种能力,真正了解文化并因此把握消费者需求。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曾经写过一篇评论文章,他认为:乔布斯的苹果其实就是把握和顺应了流行文化的结果。在其近些年的经营实践中一直强调家居产品经营的文化化,通过卖场设计、营销策略强化,为消费者制造文化氛围,使红星美凯龙在同业的竞争中占了上风。

“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拥有强大识别能力的人,这来自那些受过良好的自由主义艺术教育或者工程教育的人。这些人掌握了多种多样的解释框架,他们拥有强大的调查能力并富有穿透力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不懂流行文化就不要谈创新》一书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格兰特·麦克拉肯这样写道。

在麦克拉肯看来,企业应当设立首席文化官。显然在绝大多数的快速消费品制造或者服务的公司中,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首席文化官必须是一个站在CEO角度思考企业未来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位策划高手或者营销能人。而像乔布斯之于苹果那样,这个人通常就应当是CEO本人。

责任编辑:焦晶

9.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篇九

为认真贯彻许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的通知》精神,我校对校园文化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对学校的校园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严格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

通过此次自查自纠,我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实学生素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以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潜移默化影响、规范学生。因此,我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着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整改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并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班风等方面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力求简单一些、简洁一些、明快一些、清新一些,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相对放松一些。创建轻松、愉快、安全、宁静、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活泼的心理环境和勤奋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0.乡村宣传思想文化自查报告 篇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市、县党代会精神。

(一)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乡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全体乡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积极踊跃参加,乡党委书记做了专题讲座,各包村领导和联系村干部进村入社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会,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定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每逢组织召开各类会议时,都要进行学习,并形成了图片、文字材料,按要求及时上报了县委宣传部和两办信息调研股;

(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初制定了《乡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计划》、半年认真对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自查并形成半年自查报告,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二、建设学习型机关。

(一)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全年集中学习12天以上,参学率95%以上,中心组成员每人每周至少写一页读书笔记,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各中心组成员目前已撰写了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心得体会,坚持每两月读一本好书,给机关干部讲1至2次专题课;

(二)全员参学率达90%以上。全年举行知识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各1次以上,目前已举行了十八大知识竞赛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知识精神,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和“中国梦”论坛活动,邀请了县级联系领导和理论专家做了专题研讨;

(三)完成了年度党报党刊、思想政治学习资料及其他相关订阅任务。

三、加强宣传工作。

(一)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有制度、有人员、有奖惩、有保障,制定了《乡信息报送奖励办法》;

(二)完成了宣传部分配的制挂宣传标语的任务,积极参加与和支持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宣传活动,开展有行业、部门特色的宣传活动;

(三)积极采写、投送新闻宣传稿件,完成规定的新闻宣传任务,截止目前我乡全面超额完成了县委宣传部下达的外宣任务,中央媒体1篇,省级媒体2篇,市级媒体11篇,县级媒体15篇。

四、舆情管理。

加强监管,上半年舆情管理实现了“三无”目标。(加强舆情处置,无重大负面舆情炒作;加强干部管理,无重大恶意负面报料;加强舆情监控,无重大新闻事件发生)。

五、加强文化建设。

(一)开展生活化、大众化的文体活动,让场镇月月有活动。我乡每天都举行群众自发的广场文化健身活动,成立了广场舞队、腰鼓队、舞龙队、唢呐队等文艺队伍,目前已开展了“汉湖秋月”摄影大赛、“湖杯”征文比赛、广场舞比赛、知客师大赛、三峨山朝山庙会,敬老爱老文艺汇演和钓鱼比赛即将举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道戏”,充分实施细胞工程创建,让文化进社区、进小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组。

(二)大力推行普通话,在公共场所、公务活动、会议和接待中使用普通话,促进交际交流零障碍。

(三)加强文化人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库,健全领导联系服务文化人才工作机制。

(四)在场镇、新农村、旅游项目建设中充分体现文化优先、文化为基、文化为魂的理念,新农村建设项目充分体现本地文化底蕴,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文化含量,打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建设村新农村综合体和“小寨”。

(五)充分调动民间艺术团体活力,大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让热闹起来,增强旅游吸引力。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乡村手机摄影站。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在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势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为使我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宣传力度。

(二)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全乡改革、发展、维护稳定提高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七、下半年工作安排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全民文明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乡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党员活动能力,结合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继续精心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学习,进一步激发全乡干部群众讲发展、敢拼搏谋进取的蓬勃锐气。

二、新闻外宣工作: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把我乡的好经验好作法宣传出去,打造我乡的品牌,突出亮点。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干部的优势,认真组织起一支能写、会动脑、高素质的村级通讯员队伍,及时的给他们更新知识,使他们积极的撰写新闻稿件。加大对本乡通讯员的管理和教育,培养骨干,不断提高宣传文化战线人员的学习研究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一)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自查工作,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明确工作任务,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开展文化市场净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治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三是围绕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继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二)继续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抓好文明乡镇创建工作,不断夯实文明城镇创建基础,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努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新型乡镇。

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扎实推进倡导文明礼仪、整顿公共秩序、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改善城乡环境等方面工作,努力提高公民素质,优化乡镇环境。

(三)积极组织主题教育。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扩大社会宣传的影响力。以传统节日宣传为契机,积极抓好群众性文艺比赛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推动群众性宣传活动的发展活跃。

四、搞好旅游文化工作

一是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围绕传统节日举办各类文艺汇演和运动会,篮球、钓鱼、舞蹈等比赛。

二是加快村级文化广场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是培育具有我乡特色的文化品牌,塑造我乡形象。

上一篇:户籍管理工作简报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