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精选14篇)
1.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一
新区设立之初,上海和浦东就站在更高的思想起点上,以理念创新引领高水平的开发开放。浦东提出了“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的理念,从宏观战略上把浦东的发展放到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来谋划,主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融入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实现跨越式发展。浦东提出“规划先行”的理念,积极吸收国际智慧,学习国际经验,做好城市规划,并通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把城市规划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浦东力求做到“富规划、穷开发”,即开发者做规划时站得高、想得远,在建设中留有余地,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浦东提出金融先行和高科技先行的理念。上世纪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浦东率先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要素市场,在陆家嘴金融区形成要素市场的集聚效应,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上海市还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不断强化张江的科技创新功能,推进高科技产业集聚。目前,张江科学城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领域都有布局,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产业集聚区。
2.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二
放眼现今卡车市场, 群雄纷争。
一汽东风如双子星座, 璀璨耀眼;中国重汽在经历重组之后, 稳健前进;华菱青年曼新军突出;跃进江陵福田轻乘快进……
市场硝烟滚滚, 商海谁主沉浮?
卡车市场上, 在企业层面上, 总有新企业的进入给人带来惊喜, 总有旧企业的消亡令人扼腕;在营销层面上, 经过几十年发展, 卡车营销手段也趋于丰富, 与乘用车相比, 闪亮之处也是可圈可点;在资本层面上, 无论上市融资还是协议转让, 各种资本运营令人眼花缭乱;在技术层面上, 国Ⅲ政策出台之后, 关于国Ⅲ产品的技术路线之争也颇让人无所适从……
然而, 如果我们进行一次时光旅行, 原本复杂的一切似乎可以变得简单。
把眼光推后一年, 推后一年, 再推后一年……
沿着时光之河, 逆流而上, 在追溯历史的同时, 我们将得到关于中国卡车行业的独特文本。
在这个文本中, 我们放弃了连贯的语言叙述, 我们一点点串联着众多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然后把一切放置在一个初始的状态。
对武侠小说有兴趣的读者一定对这句话不陌生:天下武功出少林。
在中国卡车市场上, 当开始一场追溯之旅的时候, 在尽头的, 是谁?
3.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三
卅年业绩辉煌,喜崛起东方震宇寰。赞移民筑坝,河清海晏;嫦娥奔月,港澳流丹。构建和谐,繁荣稳定,万国邦交纽带连。齐瞩目,奥运争夺冠,圣火遥传。
纪念改革开放缅怀邓小平
三中全会起雷霆,拨乱扬帆破雾行。
设计蓝图描远景,坚持特色指前程。
拓宽创业黎民富,革鼎投资社稷兴。
合璧振瓯奔四化,邓公伟绩史碑铭。
蓦山溪·花儿沟
芳郊美麓,盛夏风光秀。榭畔草茵茵,莺啼婉,飞花入牖。穹庐柳帐,舞宴管弦柔。葡串坠,凤鸾偎,相约黄昏后。
边城巧绘,锦苑军民绣。漫步桃蹊赏,卧龙桥,金鳞芰藕。煦风旖旎,荒坡化金瓯。妪翁乐,觅佳趣,携手攀云岫。
临江仙·香妃沐浴石
古木葱茏青欲滴,香妃沐浴桃溪。金钗玉体露凝玑。啭莺风摆柳,回辇泪沾衣。
大漠雄关迢递远,京华皇苑清凄。思乡心事诉谁知?龙湫遗漱石,睹物诱遐思。
满江红·登乌鲁木齐红山远眺楼
烂漫金秋,红山顶、凭栏远眺。凝博岭,亘横云际,铠盔银帽。闹市骈阗彩练舞,琼楼耸峙车龙绕。宝塔巍,栈道树葳蕤,虎崖峰。
沧桑易,边镇俏。驼铃道,情思邈。忆张骞拓塞,班超定远。左帅筹边屯戌垦,兵团创业辉煌耀。展宏猷,瀚海献嘉琛,歌长啸。
秦始皇
翦灭诸侯帝独尊,江山一统霸乾坤。
长城御敌声威壮,圣殿遮云日月昏。
置郡废封彪史册,坑儒殉葬毁龙琛。
求仙术士蓬瀛梦,暴政雄才绝世伦。
汉高祖
斩蛇起义露峥嵘,楚汉纷争睿智融。
约法咸阳凭度势,围垓项羽誓擒龙。
削平割据金瓯固,罢黜分封国运隆。
兔死狗烹飞鸟尽,千秋功罪霸图雄。
汉武帝
宏图运志奋龙骧,巩固皇权帝业长。
击退匈奴和靖国,拓通西域缔新邦。
平藩定鼎乾纲振,纂史修文翰墨香。
泰岱封禅昭盛世,丰碑伟业铸辉煌。
渔歌子三题
春牧图
玉带萦缭翡翠屏,牧童牛背弄箫声。萌紫竹,润红樱,霏霏杏雨渥丹青。
晨耕曲
绣岭金鸣晓鸟啼,红霞粉蝶绕双犁。叱犍犊,拂鞭丝,夫妻汗汇画中诗。
卖菜女
4.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篇四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中学 孙建伟
学礼大我半岁,我们现在任教于同一所中学。我和这个从小一起捉迷藏长大的玩伴,分分合合20多年,现在又聚首了。我们村在武汉郊区的小镇上,与孝感毗邻。小时趴在地上打纸片的一群小伙伴中,我是他的“臣民”,缘于我很听话,他又很能打,外号“霍元甲”。
背上书包上学,我们都成为老师关注的对象。我受关注缘于我的懂事,他则因调皮和多动而备受老师的“照顾”。四年级的儿童节。我作为二年级就入队的老队员亲手为新入队的他戴上了红领巾。他回家向父母炫耀,唯独忽略了这一个细节。那一年,我作为学习英雄少年赖宁的优秀代表上台发言,他在台下为我卯足了劲鼓掌。从此,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他的“臣民”。
五年级,他因为身材高大,被选作升旗手。我担当主持人,那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当他从我身边走过时,不露声色地给我做了一个鬼脸。
那时镇上有好几所初中,小升初的考试关系到能否进入镇中心中学学习,我很顺利地考入。他则没能过线,好在家境优越,父母花了一千多,让他以委培生身份入了学。
这一次,我们没能分到一个班,但因为有晚自习,所以每晚都相约回家。初三那年,有晚我参加化学竞赛培训,十一点才结束,他硬是在教室外的寒风中苦等了两个小时。我向他说抱歉,他呵呵地笑道:“我怕你怕鬼!”我们回家要翻过京九铁路,那时铁路沿线未封闭,偶有撞死人的情况。那一刻,我仿佛又成了他的“臣民”。
1996年我们中考,我以601分大大超过重点线,可穷怕了的父母替我选择了武汉四师。考试不是他的长项,离重点线差了一大段。本可以选择普高,但他却想和我一起当老师,报读了本区的中师,尽管家里强烈反对。
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任教。他则被分配到了镇二中。小镇此时也只剩下这两所中学了。母校的生源也由重点招生转为划片招生,两所学校也成了竞争伙伴。我们在一起进行教研的机会也不少,他时时开玩笑地戏称我为“师傅”。因为他始终认为我读书比他强,教书也一定如此。
2006年,我们同教毕业班,常忙里偷闲坐在一起喝酒、谈工作。尽管那时两校关系紧张,竞争的火药味太浓,但我们却非常投机。中考成绩揭晓,他所带班级上重点线的学生数比我班多一个。我笑着打电话给他:这回轮到我叫你“师傅”了吧!
今年,镇上小学毕业生继续锐减,镇二中和镇中合并,原二中改为寄宿小学。他也随他的学生一起来到了镇中,和我坐在了一个办公室。
他自我解嘲地问我:“你看我,读师范吧,现在改为区六中了,在二中教书吧,现在又被你们兼并了。我是不是像个灾星啊?”我宽慰他道:“哪里的话!你是中国教育飞速发展的直接
参与者和建设者,你可是个大福星啊!”
他释然!
5.“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站在这里,做“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演讲,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去领略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悉,世界媒体最为关注的本国际政治焦点就是中国的崛起,英国《独立报》称XX年将是中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一年,而美国时事期刊《新闻周刊》在去年12月22日的报道中更是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总结了期间傲人的成绩!
可以说,促使我国摆脱贫穷和饥饿,并取得如此硕果的动力就是改革开放,自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路线以来,我国便以超过10%的年经济增长率高速发展,并取得了现在的成果!
6.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修改稿 篇六
市委综合调研室 程翠莲
我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三年,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也没有感受过文革时期的阶级斗争场面,但小时候却总喜欢缠着奶奶给我讲日本鬼子进村的故事,听爸爸述说知青、粮票、挣公分、带着红薯上学等往事。对于他们的曲折经历,我总不甚理解,心里充满着惊奇和疑惑。上中学后,我在历史书上发现了他们那个年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历史痕迹,从此庆幸自己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生长在国家日益富强的新时代,并充分享受和亲身见证着改革开放给我和家乡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
80年代,快乐的童年。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开启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我家也分到了土地,全家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田间日夜劳作,在喜获丰收的季节,终于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妈妈经常说我是一个有福之人,一生下来,就能每天吃上白面馍,而比我大八岁的哥哥,当他出生时,妈妈在全村-1-
没能借到一碗白面,因为那时家家都没有剩余的白面。我比哥哥幸运,是因为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如今的农村,不仅能天天吃上白面馍,饭桌上的鸡鸭鱼肉也已是家常便饭。
我童年时期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爸爸卖了家里的一头牛从城里买回来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电视机并没有几个频道,但全村和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一到晚饭后就会赶到我家看电视。由于我家房屋小,看电视的人多,只得把电视机搬到院里播放,七邻八乡的村民把我家围了一层又一层,他们和我一样对电视机充满着好奇,电视机里的精彩节目也给累了一天的农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过了几年,到了八十年代末,几乎每家都买了电视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到我家看电视了。如今我家那台电视机也早已被淘汰,换成了21寸的彩色电视机。广大农民在物质基础日益增强的基础上,也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90年代,奋斗的少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于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迅速发展,我的家乡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农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科学种植桑树和养蚕,增加了收入,从
而带动周围几个乡镇发展养蚕业。有的村庄大面积建设蔬菜大棚,一条条由白色塑料布搭建成的菜棚如长龙一般在田间蜿蜒,菜棚里种植的各类蔬菜主要销往城市,从此市民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吃上了新鲜蔬菜。还有的村庄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养殖、科学养殖,一时间,各类养猪、养羊、养鸡等专业户不断涌现。农村经济在这种热火朝天的生产环境下,继续向前发展。
打工现象出现于80年代中期,我的家乡开始得要晚一些,大概在90年代初期,也就是在打工现象兴起的时候,但现在仍有着方兴未艾之势。我的姐姐就在这第一批打工妹之中,她们走的时候,口袋里装着亲人煮熟的鸡蛋和几百块钱,背着简单的几件行李,怀着对大城市的无限憧憬,转身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列车。接着村里有更多的年轻人出去了,到沿海不同的城市,从事着各种行业。他们中的一部分因为找不到工作或吃不了苦,陆续返回家乡;一部分因找到了工作,在那里呆上几年,再回家结婚生子,然后又踏上打工之路,在家乡和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在城市里建设自己的新家。如果不是过年或农忙,现在村里很少能见到年轻人,家里多剩下老人、妇人和小孩。随着电视剧《外来妹》的播出,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心打工者,例如,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现在国家正着力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农民工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也能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农民劳动艰难,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可以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话来形容。千百年来,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家乡人民总是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炎热的烈日下拿着锄头在田间除草、手持镰刀收割庄稼、赶着黄牛来回犁种。自从农民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以后,广大农民终于看到了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的希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生产技术充分运用于农业,进一步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使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农村大地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21世纪,前进的青年。在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里,我有幸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校园里,我想念亲人,想念家乡,于是就经常写信回家,但是通信速度太慢,有时候等家人收到我的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同时也快到学校放假的时间。后来,家里安装了电话,我就把写信改成了每个星期向家里打一次电话,这样既方便又快捷。短短的几年时间,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电话在农村开始普及,成为各家各户必备的通讯工具。近几年,家乡人民
又开始用起了手机,每逢过年过节,为方便平时交流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的信息和经验,朋友或亲戚之间会互留手机号码。家乡的公路和交通工具也在发生着改变。农村的道路再也不会重现一到雨天,路面就会泥泞不堪,到处是小水坑,出门拎着鞋、光着脚走路的情景了。如今村村通上了硬化路,即使下雨在路上也可以骑自行车、跑汽车。以前农村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一家能有辆自行车就很不错了,后来许多人买了摩托车,如今有些农民也同城里人一样有了电瓶车和小汽车。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定可以看到飞驰着各种汽车。
同时,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渐改善。就说住房,我爷爷奶奶住的是草房,爸爸妈妈住的是瓦房,我们这一代住上了平房和楼房。再说饮水,从井里打水喝,到用电抽水喝,再到现在喝消过毒的自来水。再讲一下服装,我小时候天天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家长才给做新衣服,平时只能穿姐姐穿小的旧衣服,如今我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漂亮的新衣服。最后说一下化妆品,老一辈人不用化妆品,上一代人用肥皂,我们这一代用的化妆品可以说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有一天,爸爸高兴地告
诉我,国家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种地不仅不用交钱,而且国家还给补贴。我听到这个好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出坐着爸爸拉粮食的车子到县城交公粮和村干部带着人到各家各户要提留款的情景。经过几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逐步得到减轻,但农民从地里收到的粮食,除去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成本之后,一个家庭剩不了几个钱,生活还不是很富裕,这也是当时农民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支持工业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也让农民一起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7.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七
开拓篇:激扬奋进写华章
今天的惠城, 已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发展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特色之城、魅力之城、磁力之城、活力之城, 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1978年至1987年:拨乱反正, 解放思想, 走向坦途, 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发展轨道。
调整改革定方向, 整顿提高出活力。从改革开放到撤市设区的10年, 当时的领导班子坚决贯彻执行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 在政治上实行进一步安定的重大方针, 一方面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抓好经济的调整和企业的整顿, 促使全区各行各业都明确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 推出“立足本市, 发挥优势, 轻工为主, 发展旅游, 外引内联, 搞活经济, 增加生产, 改善生活”的建设方针, 从而促使工业生产在转轨中持续增长, 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市郊农村朝着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开创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撤市建区谋发展, 工业开创新局面。撤市建区的前10年, 惠城区经济社会刚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生产发展的潜力还远未充分挖掘出来, 管理水平不够高, 制度不够健全, 经济效益还不够理想。撤市建区后, 惠城区把握发展机遇,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取得了明显实效。通过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推进各方面的改革, 着力抓好国有、集体、乡镇企业改制, 加快机构改革, 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工作作风, 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大办实业上项目, 多种经济齐发展。“六五”期间和“七五”初期, 原惠州市几届班子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先后提出了办实业、打基础、增强后劲的工作思路;全市一盘棋, 全党抓经济, 选准项目, 陆续投产了无酒精啤酒、易拉罐、纸筒管、山羊皮革、瓦楞纸、家用电器等30多个项目,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确保重点, 消化吸收, 搞好配套, 克服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资金、人才、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制约, 经济建设进入了打基础的重要时期。通过扎扎实实办实业打基础,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实行全民、集体、个体和其他经济成份几个轮子一起转, 加快了全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1988年至2002年:把握变革, 挖掘优势, 扩大开放, 进入了快速扩张、长足发展的稳健运行阶段。
小平讲话催奋进, 经济发展大提速。前5年, 即1988年至1993年, 是惠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后, 惠城区立即抓住机遇掀起规模更大的引资开发热潮。这期间, 惠城区坚持深化改革, 外引内联, 抓住惠州大发展机遇, 突出工业重点, 发展城郊型商品农业, 实现了工业上新台阶, 农业有新发展, 三产有新气象, 外经外贸有新突破, 城市建设有新起色,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有新进展。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8.1%,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9.7%, 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年递增31.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4.4%。
强筋壮骨练内功, 开拓进取促发展。1994年后, 惠城区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经济环境偏紧的条件下, 励精图治, 开拓创新, 勇于进取, 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1994年-1998年, 这一时期惠城区提出“工业立区, 科教兴区, 依法治区”的总体构想并得到全面而有效地实施, 经济工作重心转到着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 一手抓经济总量的增加, 一手抓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工业按照“上规模、抓拳头、创名牌、增效益”的思路, 重点扶持和发展大企业集团, 建立自己的支柱产业, 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声誉较高的名牌产品。
与时俱进铸辉煌, 继往开来谱新篇。1998年至2002年是新旧世纪交替时期, 惠城区坚持“稳中求进, 有效增长”的经济工作方针, 巩固发展“双环”经济格局, 组织实施了“六个一批”的发展战略, 即:创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工业园区, 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兴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批发市场;办好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私营企业;争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名牌产品。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目标, 抓住香港、澳门回归、京九铁路开通和国家扩大内需等各种有利因素, 围绕经济工作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三个协调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到2002年, 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55亿元, 是1987年的23倍, 三大产业比重为6.8∶65.4∶27.8。城市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10691元, 是1987年的9.4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792元, 是1987年6.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亿元, 是1987年的13.4倍。
2003年至2007年:深化改革, 抢抓机遇, 统筹兼顾, 步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新阶段。
区划调整促发展, 经济总量上规模。2003年, 惠城区实行区划调整, 此后五年, 惠城区抢抓发展新机遇, 充分发挥区域扩大形成的新优势,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任务,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继续实施工业立区、科教兴区、商贸强区战略, 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实现了新的跨越。“十五”期间区划调整后的2003-2007年, 全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8%以上。2003年全年全区生产总值102.55亿元, 2007年达450.56亿元, 对比增长了近350亿元;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2.36亿元, 2007区本级实现699.07亿元, 对比增长了426亿元;200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67亿元, 2007年实现165.72亿元, 对比增长了112亿元;2003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5亿元, 2007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达10.42亿元, 对比增长5.37亿元。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00元, 2007年达17302元, 对比增长了4602元;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2元, 2007年达6307.44元, 对比增长了2025元。在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 惠城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 主要指标增幅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是工业发展最快、引进新上工业项目最多的时期;也是第三产业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五年。
理清发展新思路, 明确区域新定位。经过2003年的区划调整后, 惠城区在区域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六大经济板块。近年来, 按照“中心提升、西部承接、南部配套、东部拓展、北部优化、山区保护”的思路, 中心区域突出发展第三产业;陈江、沥林等区域重点承接莞深产业梯度转移;三栋等区域配套发展电子石化数码产业;水口、马安等区域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二、三产业;小金口、汝湖等区域积极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水平;芦洲、横沥等区域立足资源保护, 主要发展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充分利用镇 (街道) 之间发展的合理功能定位, 初步走出了一条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这期间, 惠城下上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 以发展工业园区经济为突破口,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放、活、大、新”四个字上。“放”就是思想解放, 对外开放, 权力下放;“活”就是政策活, 机制活, 市场活;“大”就是投入大, 项目大, 产出大;“新”就是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好字为先立标杆, 又好又快谋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后, 惠城区坚持在“好”的基础上推动“快”发展, 使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标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既讲求经济发展的效益好, 经济增长的质量高, 又追求节能降耗的效果好, 环境保护的成效大。今天的惠城正在充分利用惠州处于“黄金发展期”这一有利因素, 全力实施“一三五”工程, 即:“围绕一个目标”, 就是用5年的时间, 使全区的经济总量、发展水平、环境承载量, 位居珠三角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前列, 保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地位;“加快三个发展, 即加快借“市”发展、加快梯度发展、加快均衡发展;实现“五个定位”, 就是在“十一五”期末把惠城打造成为“珠三角东部的产业基地、物流中心、旅游胜地、生态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风采篇:群英荟萃建伟业
惠城在30年的经风历雨、矢志前行中, 涌现了一批批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标杆和优秀标兵, 正是这些时代英才的脊梁, 托起了工业的崛起, 农业的腾飞, 第三产业的繁荣, 社会事业的长足俱进, 民营企业的壮大飞跃。
工业崛起品牌响亮。历经改革开放的风雨洗礼, 历经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 栉风沐雨一路成长, 惠城工业成功铸造了三大品牌, 强势后发的惠城工业形象绚丽绽放。改革开放以来, 惠城电子信息产业一路高歌,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称号的获得, 既是对成绩的肯定, 也是对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腾飞的鞭策。41家年产值超亿元电子企业的壮大, 为惠城的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惠城正从“电子大区”向“电子强区”和“数字强区”迈进。“中国男装名城”称号的获得, 加速了惠城服装产业集聚, 优势更加明显。近年来, 惠城区纺织服装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5%, 有纺织服装企业近2200家, 其中投资总额超亿元企业14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17家;年出口值百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29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年生产总量为2.5亿件以上, 其中男装的年生产总量为2亿件, 年产值近百亿元。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惠城照明电器产业迅速发展, 喜获“中国照明电器品牌基地”称号。目前, 已形成以陈江街道办事处为集聚地, 以TCL国际电工、TCL照明、雷士照明等企业为龙头贯穿全区长达20公里的照明产业带, 朝着建设国内照明电器领域重要的品牌集聚地和国际照明电器行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奋进。
农业腾飞面貌一新。改革开放30年, 惠城的农业发展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尤其是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后, 惠城的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九龙现代农业示范区、汝湖甜玉米标准化示范基地、水口有机米生产示范基地、横沥梅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等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九龙农业示范区、陈江勇记等菜场3700亩蔬菜基地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证书, 17个较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全区34家农业龙头企业共辐射近100个村, 连结起4万多农户, 广田食品企业有限公司和盈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汝湖甜玉米、水口优质稻、马安马铃薯、城郊蔬菜、横沥的茄子和梅菜六大农业基地及小金口九龙农业示范区等特色农产品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7年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 现代农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惠城区兴修了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 有效地防止了洪涝灾害的掠夺性侵蚀, 全区水利、林业、畜牧水产等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
三产蓬勃繁荣兴旺。惠城区第三产业承改革春潮之涤荡, 得开放土壤之滋养, 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多元商贸业态初具规模, 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人人乐、万佳、丽日等商贸大楼相继落成, 成为零售市场的主战场。天虹、世纪联华、沃尔玛、吉之岛、世贸购物公园等一批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蜂拥而至, 争创辉煌, 为零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国美家电进驻, 成为惠州家电零售业市场的第一家品牌连锁店, 永乐、苏宁电器专卖店相继加盟, 形成国内家电销售品牌“三巨头”齐集惠城的格局。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金泽国际物流园、义乌小商品城等项目应运而生, 极大地提升了城区商贸物流业的水平, 使惠城初步具备了粤东重要商品集散基地的功能。“假日经济”成为闪亮名片, 特别是“五·一惠州美食嘉年华”等活动, 成为惠城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社会事业亮点纷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惠城人民高擎科学发展的大旗, 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经济以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态势大踏步前进的同时, 社会事业发展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惠城, 紧跟时代步伐,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1999至2004年连续6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2007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惠城, 紧贴群众生活, 教育发展走在前列。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工作落实到位, 农村“读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初中入学率105%, 高中入学率为90.1%, “三残”儿童入学率100%。惠城, 紧握历史文化脉搏, 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成功推出了大型原创历史民俗歌舞剧《东坡与朝云》, 龙形拳、李家拳、麒麟舞向市、省依次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念孙中山先生光辉革命足迹的中山纪念堂落架大修正式竣工, 集演出、集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西湖文化中心即将完工, 创作了音乐舞蹈史诗《鹅城颂》、电影文学剧本《东江特遣队》、东纵抗日组歌《东江儿女逞英豪》等文艺精品, 使惠城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优雅的文化品位。平安惠城建设成效突出, “三安联动”的综治经验受到中央政法委、国家公安部的肯定。
精神文明成果斐然。改革开放30年来, 惠城区以树立文明新风、创建美好家园为载体, 以抓治安、抓环境、抓阵地为突破口, 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为重点, 广泛开展形势多样的系列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积极探索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在全区的54个城市社区和17个乡镇社区, 成立社区工作站, 理顺了政府和居委会之间的关系, 形成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站“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精心打造一批特色社区,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在农村, 广泛开展“美化家园”、“改水改厕”、门前三包及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 切实加强村容环境卫生日常管理。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突破口,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治理违章建筑, 深化和延伸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引导农民走上文明富裕的道路;在市区, 通过开展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工程, 全面整治市容市貌, 改造“城中村”, 改善了城市环境, 提高了城市形象。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系列“文明家庭”“十大孝子”“十佳廉内助”“十佳军嫂”等评比活动, 倡导团结向上、文明和睦的新风。陈江镇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成为惠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企业发展风采无限。惠城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 也为城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 创造了就业机会, 也创造了商业文明, 推进了公益慈善事业, 极大地促进了城区的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有大型的外资企业普利司通、南旋、讯强、大兴等;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美国沃尔玛、日本永旺 (吉之岛) 、三井物产等世界500强企业, 有侨兴集团、富绅集团、隆生集团、源东集团等“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企业, 有哈奇、九惠等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 有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国优秀民营企业”, 也有广田食品企业有限公司、盈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的睿智和拼搏, 惠城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奏响了一个个响亮的音符。一批规模大、税利大、实力强的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为惠城经济发展增添强劲的活力和后劲。
启示篇:思想解放创辉煌
30年改革开放的征程, 既有东风劲吹的喜悦, 也有局面困顿的彷徨;既有后发追赶的干劲, 也有陷入低潮的无奈……一关过后又归于顺畅, 一幕掀开又步入正轨, 一曲未落又踏响了新的奋进足音。蓦然回首, 抚今追昔, 30年间的惠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历届区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这场伟大的实践和变革中, 形成“五个始终, 五个坚持, 三个必须”的启示。
(一) 始终恪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确保惠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 惠城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在于历届党委、政府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带领全区人民真抓实干, 开拓进取, 把发展惠城经济、壮大自身实力当作头等要务, 跑好接力赛, 造就了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80年代中期全区发动和组织机关干部创办直属企业, 后期在治理整顿中出现的“大项目效应”, 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后掀起的开发热潮, 中期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区上下的奋力冲刺, 后期着力于城市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高, 都为惠城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无论环境宽松还是偏紧, 惠城人都能创造机遇加快发展自己。正是这种敢于思考、善于创新、勇于突破的进取精神, 才使惠城能持续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投资热点, 跻身于珠江三角洲先进地区的行列。
(二)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开创惠城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
针对80年代初的惠城, 财政底子薄, 自然灾害多, 产量低, 农副产品自给能力差, 技术力量弱, 工业竞争力差的实际, 历届班子围绕惠城的实际, 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先导, 以科技进步和搞活流通为依靠, 以外引内联为途径, 打好各种基础, 努力理顺各种经济关系, 在不断提高效益的前提下, 使惠城经济有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速度。进入90年代后, 撤市设区后的惠城党政领导班子先是制定了“以外经为龙头, 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发展工业, 大力发展城郊型的农业商品生产, 大力发展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 吹响了“抓住机遇, 开拓奋进, 把惠城的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为惠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前进号角。进入新世纪后的惠城领导班子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提高全区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 朝着工业立区、科教兴区、商贸强区的方向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新城区。可以说, 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气候、背景下, 历届领导班子都始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把抓住源头, 铺好基础, 抓好积累作为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不遗余力地发展农业、工业等基础产业, 使惠城始终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
(三) 始终坚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探索出外引内联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发展路子
坚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这是惠城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是惠城经济发展路向的正确路径。30年来, 不管经济形势发生什么变化, 惠城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牢地把握发展内外源经济这一总体方向, 并在实施中对其发展格局不断臻以完善, 使惠城的经济结构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较高起点上, 较快形成电子、服装、纺织、灯饰照明、汽车配件等支柱型的主导产业, 并通过走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创新的路子, 树自己的品牌, 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以外引促内联, 以内联扩大外引, 实现了内源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尤其近10年, 惠城以对资金、技术、人才形成的强大吸引力, 把国内的大型骨干企业和国际上资金、技术雄厚的大财团配对地引入惠城“联姻”落户, 用产业倾斜政策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第三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开发型、创汇型农业, 使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了全区经济的全面振兴。
(四) 始终突出“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 不断掀起又好又快的发展热潮
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 就没有一方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惠城的发展首先从改善投资环境起步。80年代中期以来, 全区上下齐动手、细规划、找资金、上项目, 持续不断地掀起办实业建工厂大兴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先后实施“谁投资, 谁收益”的政策和“以地换路、以水养水、以电养电”的办法, 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 相继建成一批交通、能源、通信、供水、市政设施等项目, 使惠城的投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而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增强了对外吸引力。正是通过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商业园区, 促进惠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潮, 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五) 始终围绕“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 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 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惠城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惠城改革开放30年的飞跃是一场非同寻常的变革, 其中不乏伟大的创造和超越。在惠城历届领导的带领下, 惠城干部队伍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 树立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破除悲观消极、无所作为的思想, 树立敢想敢干、超越自我的观念;破除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思想, 树立大胆实践、不怕失误的观念;破除只顾眼前, 不重长远的思想, 树立顾全大局、着眼未来的观念。在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超越的进程中, 最成功的思想转变是借“力”发展, 乘势而上, 顺势而为。也就是以“三来一补”加工业起步, 逐步积累资金, 摸索发展自己的工业。一次次拓展, 一次次超越, 使惠城经济实现了三级跳, 印证了改革开放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转换、大突破、大解放。
8.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八
郁美兰首先代表省僑联致辞。她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国运兴则侨运兴!这30年也是侨联组织恢复活动并不断发展壮大的30年。江苏省各级侨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侨界力量和智慧,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始终坚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引导侨界积极参与民主法治建设,为中国政治建设服务;始终坚持大力开展海内外侨界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国文化建设服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侨为本,深入开展侨界群众工作,为建设中国和谐社会服务。
座谈会上,印尼归侨叶铭伍和马来西亚归侨林素月结合亲身经历,畅谈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深切体会和感受,抒发了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桑梓之情,表达了归侨侨眷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信心。
此次书画摄影作品展共征集了全省157位归侨侨眷和侨联工作者所作的283件书画摄影作品。作者用笔墨和镜头,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浑壮丽,表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场面,展现了广大归侨侨眷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刻画了海外侨胞浓郁的思乡情结。
9.改革开放30周年今非昔比三十年 篇九
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长期受“极左”思潮和“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观念守旧盲从,衣着打扮无论是男女老幼还是工农商学兵,凭“布票”到国营集体商店排队购买布料后再到染坊染色晾干缝制衣服,服饰几乎呈清一色的蓝、灰、白、红色等颇显单调呆板,做工粗糙款式简单,鞋子大多是清一色的青布鞋和解放牌胶鞋。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大家禁忌已久的心坎,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发生了水到渠成的大变化,求美尚美爱美的原始本性得以浑然天成的自然流露,穿着打扮也日渐丰富多彩起来,“喇叭裤”、蝙蝠衫、连衣裙、绣花高跟鞋也不再是“洪水猛兽”;西装领带、夹克衫、紧身裤、迷你裙、吊带露背装不再视为“小资”情调。头饰、围巾、鞋帽、衣袜琳琅满目,金银首饰交相辉映,化妆护肤品目不遐接,美容健身成为时尚潮流。人们越来越时髦,越来越俊俏,越来越潇洒,越来越亮丽!
食: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讲得食品匮乏饥肠漉漉,有钱买不到米油盐酱醋肉鱼,粮票、油票、糖票、菜票等成为大家眼中金贵紧俏的香饽饽。改革开放实行“田土包干到户”新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再加上科技含量高的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被广泛使用,水稻亩产早已过了双千斤,水果蔬菜四季皆供。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扶持政策,农民种粮不但免缴皇粮国税,而且还有良种补贴、双季稻补贴、养猪补贴、免疫补贴、学杂生活费补贴、农机具补贴、生态能源补贴、培训补贴……,有力地促进了食品类的快速发展。如今不论是国家粮站还是百姓谷仓都是谷豆麦供销两旺,水果蔬菜四季满架,鸡鸭兔猪叫得欢。超市商场粮油食品品种繁多,要有尽有,尽人所需。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质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越精,上餐馆、泡茶吧、逛小吃街、吃特色菜,渐成大众化趋势,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品味需求。
住:文革十年浩劫片面追求“反资防修、一大二公”,忽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前极少动工建新房,农村农民大多住在泥地、泥墙、泥瓦搭稻草棚的古老房宅里,人口多面积窄生活十分不便,如哪户人家有一台老式收录机或黑白电视机必然会引起众人围观看热闹。现在,国家采取让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集资建房可享受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和内外资银信贷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高楼大厦、花园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错层式、复合式、别墅式住房时有所见;农村两层、多层钢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洋房遍地开花,彻底实现了当年毛主席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电自来水进入各院各家”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脑、微波炉、电磁炉、电烤箱、数码相机、太阳能热水器、空调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备品。
医:过去医疗水平低下,生病多靠煎野生的中药或吃偏方等土方法治疗,贫闲人家万般无奈只好靠求神拜佛保健康祈平安。现在,医疗水平空前提高,先进仪器广泛临床使用,绝大部分疾病都可及时诊断医治直至痊愈。住院还可享受医疗保险,工伤、公伤、合法生育、见义勇为和壮烈牺牲的医疗费用还可凭票全额报销,遇到癌症、绝症等疑难重症还可另外享受大病互助,特困家庭还可享受免缴费医保,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后顾之忧。
10.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十
历经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国正朝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断前进。历史雄辩地
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到2007年,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中国已逐步成长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抓监管、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全行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年均增长18.2%,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是2002年的2.3倍,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全国保费收入的总和。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平均每年上升1位。
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十六大以来,保险业的体制机制、资本实力、人才队伍和技术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全行业还有大批新公司尚未进入盈利期的情况下,初步统计2007年全行业盈利672.7亿元。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净资产收益率从2004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6.5%,基本达到世界领先保险集团10%到20%左右的水平。
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我们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保险业的生命线,基本化解了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时有效控制保险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风险隐患,初步建立和完善化解保险风险的长效机制。目前,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不良资产率低于1%。总体上看,目前保险市场运行是健康的。
(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保险业自觉将行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增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保险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在为经济社会提供保障方面,2002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7000多亿元。面对2002年的非典疫情和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业勇担责任,为民分忧,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功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在6省(区)试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1.4亿亩,占试点地区播种面积的70%。2007年全国共承保能繁母猪2888万头,占全国存栏总量的60%。在31个省市累计为5000万人次的农民工提供了保险保障。在14个省114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1.9万亿元。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业务150亿元,占全部法人受托业务的90%。在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方面,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对外贸易与投资1000多亿美元,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服务。
(三)行业影响迅速提升
一方面,政府越来越重视和支持保险业发展。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保险工作汇报,发布国务院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保险工作座谈会。许多地方政府将保险业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保监会与农业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20多个部委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联合下发了相关文件。支持保险业发展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保险业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争取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以及发展三农保险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受到国际保险界的普遍关注,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保监会先后加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并当选为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成功举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和小额保险发展论坛。通过加强中美、中欧和亚洲地区的双边及多边保险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制定,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影响国际保险监管合作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改革开放
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保险业每一次发展进步,都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息息相关。
(一)国家的改革开放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是1978年的57.5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从温饱步入总体小康,开始更多地追求安定和谐的生活品质,这直接激发了全社会巨大的保险需求,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保险业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冲破了旧有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客观上要求市场化的商业保险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社会全面进步为保险业拓宽了更广的服务领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政策性保险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成为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杠杆;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保险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发育,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逐渐显现,保险业正在成为金融体系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四,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为保险业开阔了崭新的视野。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也有力提高了我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为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吸收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
(二)保险业自身的改革开放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企业制度改革,强化了保险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多家保险公司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优化了股权结构,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善了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共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保国际、民安控股等6家保险公司实现境内外上市。除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外,国内保险公司基本采取了股份制形式,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经营决策机制更加科学。
通过市场取向改革,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加大保险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注重发展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和专业农业保险公司,促进了市场细分。同时,在保险监管体系建设中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幅减少审批事项,完善保险产品和费率报备制度,赋予保险公司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保险市场从过去的高度垄断市场逐步转变为市场机制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的市场,竞争的压力正激发出保险公司新的活力。
通过监管制度改革,建立了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我们立足国情,吸收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核心监管原则,构筑了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风险五道防线。保险监管手段不断丰富,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为保险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全面对外开放,增强了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我们严格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积极稳妥地扩大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截至2007年底,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15个营业性机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中资保险公司到境外开展业务,目前中资保险公司在海外共设立了41家保险营业机构和9个代表处。在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了中外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回顾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的启示: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保险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就难以获得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保险业自身的改革开放,保险业就难以获得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就难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是保险业的必然选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保险业站在了新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业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社会变革加深,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渠道、利益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我国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协调解决好因为改革不充分和各项配套制度不到位而导致的各种利益矛盾。保险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更加主动地承担起行业的历史使命,更加全面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更好地为国家改革服务,为扩大开放服务,为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二)推进保险业的改革开放,是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内在需要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保险业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保险覆盖面不宽,限制了保险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尽管保险公司进行了主动赔付和通融赔付,赔付数额达到37亿元,但占受灾地区全部损失的比例仍然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参与减灾防损和发挥经济补偿的能力还有明显差距。二是行业内部旧有的体制机制矛盾依然存在,制约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一些保险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还存在缺陷,完备的风险管控机制和科学的经营决策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还有待增强。三是防范风险的任务更加繁重,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愈加迫切。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综合经营的趋势下,一系列新的风险在境内外和行业内外以新的形式传递,这对目前保险监管的技术和手段提出了全新挑战。
应当看到,上述问题归根究底,还是由于保险业发展不够充分和保险改革不够深入。保险业要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上实现大的跨越,必须更加深入地实施保险改革,更加全面地扩大开放。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保险业的改革开放
保险业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政府推动为助力、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道路。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认真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消除旧有的体制机制障碍,保险业才能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立足于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以新的视角研究解决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全局的突出问题,以新的思路研究解决理赔难、诚信缺失和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大胆创新满足全社会对保险的新需求。真正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第二,进一步深化保险改革,激发保险业发展的活力。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使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加速向保险业流动,实现不同保险企业在统一、规范和透明的市场规则下公平竞争。要进一步深化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力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新进展。要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保险公司基础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董事会运行机制、人才选聘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第三,发挥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要发挥保险业的独特优势,找准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寻求市场机制和政策推动的结合点,形成共同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合力。在服务三农方面,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同经营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同时,利用多种资源和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保险,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在完善社会保障方面,要适应国家养老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保险的技术、人才和服务网络资源,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升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效率。
11.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十一
◆《那些岁月那些人》 (人物集) , ◆《写在教育边写的是一个个教育工作者和他们的教上》 (评论集) , 作者笔育教学故事, 折射出的是甘肃教育人法独具个性, 观点犀的精神, 时代感强烈, 具有极高的史料利, 见解独到, 文章既价值。有理论深度和教育智
◆《教苑漫笔》 (随笔集) 紧贴当时慧, 也充满睿智和思教育教学实际, 关注热点、焦点和难想, 耐人寻味, 引人深点, 文章观点鲜明, 情感真实, 表达了思, 彰显着一个教育对教育的忧思和爱心。人的良知和担当。
本套丛书突出教育性、思想性和资料性, 是《甘肃教育》创刊三十年来的精华, 丛书既有评论和人物纪实, 也有随笔和杂文, 内容丰富, 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文集, 凝聚着全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 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教育事业发展艰辛历程的见证。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也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因而, 本套丛书除了精品荟萃, 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外, 更具资料收藏价值。丛书装祯精美, 书型为16开本。
12.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十二
30年改革开放,30年只争朝夕。我们感概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心灵撞击;我们也感慨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精彩;我们更为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会展经济的欣欣向荣而骄傲、自豪。
迈开新世纪的脚步,西安会展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打造中国会展经济第四极为目标的“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既是西安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的成就,同时也在见证着西安乃至西北地区会展经济飞速发。
市的设想。作为新世纪三大朝阳产业之一的会展经济,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西安会展业要昂起现代服务业的龙头。
雄伟的现代化展馆落成以后,曲江国际会展集团公司上至集团总裁,下到普通员工,上下齐心、同心协力、以干克难,又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组织各类展会和广场文化活动110场,收入超过6000万元,曲江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迅速提升了西安会展业在全国的地位,曲江会展集团跨越式的发展也被业界称为“曲江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月21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和谐广场”被北京奥组委授予中国西部唯一的城市“奥运文化广场”。这是陕西之幸事、西部之幸事。人文奥运、旅游西安;全球注目、营销西安。曲江会展集团将充分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决心把“奥运文化广场”打造成为具有“中国风格、西部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的现代化、高水平城市文化广场。
2008年春节以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已经成功举办了奥运文化广场揭牌、“奥运之光”大型主题灯会、奥运冠军大讲堂、西洽会、药交会等大型展会和活动近30场,展会数量和规模较上年度同比增长300%。仅 “第5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开幕三天时间就给西安带来15万消费者,天上为陕西、为西安掉下4亿元的大馅饼。今年,将有10个国家级展会确定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办展。大型展会不断落地,西安,已经迎来了会展经济空前繁荣的春天。
看市场风生水起,品曲江泱泱手笔。在曲江人聚精会神构建西部会展经济黄金平台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化与资本联手、传统与创新融合的国际会展企业集团已经在西安崛起。我们有理由相信,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必将在中国会展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必将成为中国西部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13.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十三
穿越时空,飞回到那似乎亘古不变的黑白的故土上,摇摇晃晃的乌篷船,载着衣衫褴褛的船夫,楫桨拨弄着水圈儿,泛着层层涟漪,荡悠悠地漂回不远处剥落了白漆裸着红土茅顶的矮屋……
靠岸了,望着枯枯的零星地几棵矮矮的树,虽是春暖花开之际,却凋零得令人怜疼。树的不远处,一片一片的沃土静默地躺着,冬眠已久,忘了春的气息,孤苦伶仃地仿佛睡了几千年……
终于,一场默默的春雨悄悄地下在这片孤老的土地上,却注定成了最不平凡的甘露,伴随着石破天惊,雷霆万钧,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在遥远的京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隆重召开为此拉开庄严的序幕,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 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一
辉煌的三十年!
伟大的祖**亲抱着黄河与长江,倚着喜马拉雅山脉与天山山脉,走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出了四川盆地,走出了云贵高原,走出了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走出了黄海、东海与南海,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
三十年的征程,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三十年的征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三十年的征程,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而现在,刚刚来到的2011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三十年的征程,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三十年的征程,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更是一举多得51枚金牌!
事实雄辩地证明,政治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而经济建设则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只有政治与经济的强大,才能创造文化的繁荣昌盛!
正如北方的一句顺口溜:“改革锣鼓震天响,小平同志领导着共产党。粮食屯里没法装,联产承包是俺娘。”
有赞云:“小平南方走一走,全国经济重抖擞。引进外资,开放港口。人民心头奇欢畅,苏修折了十年寿。”
也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中国人民才真真切切地走上了小康之路、才真真实实地向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行!
二
梦幻的三十年!
故乡随着石破天惊的一声巨响,开始了她的华美蜕变。
回眸30年,从1978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只有343元,到如今位列全国前列的九万多元;;从1978年的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4元,到如今的上万元;当初的粗衣短褐到如今的时尚绚丽;从当初的稀饭糟糠到如今的山珍海味;从当初的破屋茅瓦到如今高楼鳞次栉比;从当初的单车骑遍天下到如今一卡畅通世界!
绍兴在悄悄声中变化,若是将1978年的照片与如今的照片相比,会发现太多太多的不同,只有那地,那溪,那风还在,亘古不变……
绍兴在不断融入世界,外贸不断交出可喜的成绩单,世界合唱比赛的召开,为绍兴建城2500年庆贺,也恰恰见证了绍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记得外婆经常和我讲,总是满含着泪花,说——“那时候很苦,打工、种田,钱赚的又少,晚上轮流盖被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她眼里却有闪着光芒——“现在好了,吃喝不愁,每月还有800元可以拿,还有电视看,说句实在话,我们是在享人民政府的福啊!”是啊,多么坦率啊!正是共产党的努力,千千万万的农民才有田种,有饭吃!
梦幻的绍兴,有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执着与奉献;有着勾践卧薪尝胆的越国精神;有马臻修渠鉴湖的为民请命;陆游与唐婉的你侬我侬;有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义愤填膺;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情怀……如今三十年的丰功伟绩,恰恰是人民与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体现了绍兴情怀!越国精神!
三十年,似乎弹指一间,却又铭刻了太多太多的记忆,回眸三十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新区,香港回归,1998长江洪灾,亚洲金融风暴,澳门回归,加入世贸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申奥成功,非典袭击,神舟飞天,08雪灾,汶川地震,奥运召开,次贷危机……我们似乎总能神奇化解,这就是中国的力量,社会主义的强大!
2011,世界风云变幻,而中国,而绍兴——辉煌与梦幻仍在延续……
14.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篇十四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我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半年后考入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工程地质专业学习的;1983年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提前1年毕业,继续攻读工程地质专业博士研究生;1988年,我以20万字的博士论文——《复杂岩体力学环境条件下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成为成都地质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之后,我留校任教,一年后,我被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我再次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30岁的我成为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一路行来,自己有幸成为学校和学界的几个最年轻、几个第一,也切身体会到了国家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足迹、对年轻人倾注的爱心和培养:1992年,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5年,获得了第二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入选首批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青涩的青年成长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我被授予国家教学名师称号,并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真是感慨颇多。仔细回首匆匆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工作以来的这段日子,我做了三件大一点的事,那就是:一个实验室,一个奖和一支队伍;有三点体会:正确定位、认真态度和创新精神。
第一件事就是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了老一辈创立的学科优势,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家知道,我校的“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以张倬元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老一辈群体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创立的,它有一个重要的平台,就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为了这个学科和这个实验室,老一辈学术带头人是付出了毕生心血的。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学科在国家的地位和综合实力,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90年代中期,随着老一辈的学术带头人逐渐地退出学术一线和领导岗位,历史就把担子转移到了我们这一代当时还年轻的一代人身上。我是1995年担任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1998年担任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的。如何把这副历史的重担接过来,并发扬光大,这是我当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在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指点下,我确定的基本思路就是抓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实验室是一个汇聚人才、科研实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力的综合性平台,是学科建设的“物化”体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抓好了,就能带动学科建设。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定下的目标就是把国家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个目标困难是很大的。我们学校既不是重点,也不是211,更不是后来的985,学校的实力也不可能有很大的财力物力投入。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老一辈学术带头人不懈的追求,是几代人多年的夙愿。我们认定了就走这条路,5年不行,那就10年、20年„„现在看来,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正确的,它使我们这个集体找到了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学校几代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这个集体没有停下脚步,继承着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不断地开拓前进。大家拎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少人加班加点,多少人没有节假日,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多少人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多少人把自己的科研经费用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研制上„„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一次一次地冲击,又一次一次地无功而返。每结束一次冲击,大家都问我同样一个问题:“黄博士,我们重点实验室好久批得下来哟?”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心里都一阵难受,但我还是面带笑容自信地说:“快了,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不是吗?虽然我们一次一次地失败,但是我们距离成功却一次一次地接近:2001我们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2年我们被科技部和四川省列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我们再次被国土资源部接纳为部级重点实验室。这一个个称号,正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步一步阶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受住了全国重点学科的评估,始终走在了全国同类学科的前列„„终于,我们迎来了2006-2007的日子,在这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严格的考察、评估和筛选。最后,2007年4月,我们成功了,我们被接受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了,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第二件事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1988年博士毕业的论文是关于黄河上游某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当时,我没有想到我这一生事业就和“边坡”这样一种人类最常见的地质环境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边坡,大家不难理解,就是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它是我们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接触最普遍、影响最大的一类地质体和地质环境;因为,边坡不稳定,就会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就会有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汶川地震导致了87000多人的死亡,其中有1/3是由于地震触发边坡失稳从而导致滑坡、崩塌所引起的,地震不能控制,但边坡灾害是可以防治的。因此,研究边坡的目的,就是要防治灾害的发生。
“边坡”问题在我们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的突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峡谷地形突出,这样就导致边坡非常的高,自然边坡相对高度数百米到千米以上是常见的;第二是地质条件特别的复杂:复杂岩体结构、高地应力、深风化强卸荷等构成这个地区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第三是工程规模特别的大,对工程边坡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出事。90年代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电站已经建到了300米高,涉及的人工边坡开挖高度更是达到700-800米;山区高等级公路、铁路及民用机场的建设也涉及到大量的高边坡问题。因此,可以说,中国西南地区的高边坡问题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特殊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如何勘测、评价和设计这些高达数百米的天然和人工高边坡,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其中,关键是如何创新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理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如何认识高边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发展的动力学过程!为了这个问题,我们一干又是20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张倬元和王士天老师带着我在黄河拉西瓦水电站进行高边坡研究,那个工程有个叫Ⅱ号变形体的高边坡,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分析这个高边坡地质表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认识到了高边坡,尤其是岩石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与其形成的谷坡动力学过程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动态的地质历史过程,必须从“地质过程”的角度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稳定性评价和灾害防治。为此,我们建立了河谷高边坡应力场发育模式和岩体结构表生改造的观点,并形成了初步的“变形稳定性”分析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我与同事在西南地区遇到了5个条件更为复杂和典型的高边坡问题,一个是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马布坎高边坡,位于大坝坝前,高达600余米;一个是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坝址左岸的高边坡,高达300余米;另一个是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坝址左岸的高边坡,高达700余米。这三个工程都是西南地区代表性的大型水电工程,上述的边坡也都处于工程的关键部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工程的可行性。还有两个分别是:1989年7月发生于四川溪口镇的由于高边坡失稳形成大型灾难性滑坡,死亡人数达210余人;1996年发生于贵州印江县的“岩口”大型灾难性滑坡。通过对上述典型工程和灾害实例的研究,我们在认识高边坡发育的动力学过程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提出了高边坡演化的三阶段理论;尤其是高边坡演化“表生改造”和“时效变形”阶段的提出和性质的界定,以及所提出的一系列高边坡变形稳定性“概念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稳定性评价方面的工作逐渐走向成熟,并重点发展了灾害防治措施的模拟技术。我们先后承担了国内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水电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巨型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并有幸参加了三峡船闸高边坡施工期的变形预测和控制研究。这一期间的高边坡问题不仅是规模大、条件复杂,而且面临若干处于施工阶段的人工高边坡;不仅涉及稳定性评价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回答工程的适宜性及灾害防治和控制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我们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建立了“地质灾害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体系的工作方法很快在澜沧江上最大的水电站——小湾水电站高达700m的工程边坡开挖支护设计优化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又在雅砻江锦屏一级、金沙江白鹤滩等世界级的大工程中得到应用,获得业界的高度评价。
就这样,一步一步,通过20年结合工程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岩体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近百项重大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具体应用,不仅解决了我国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中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而且为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比如,2005年的四川丹巴滑坡„„在大半个县城即将被滑坡摧毁的关键时刻,我们挺身而出,为打赢“丹巴县城保卫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20年的历练,三代人的艰苦付出,我们终于有了回报。2005年,我们完成的项目“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一个单位,一个完整的团队,获得一个完整的国家一等奖!来之不易,真是20年磨一剑啊!
第三件事是培养了新的一代学术团队。学术团队是一个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越是高水平的学科越需要有优秀的学术团队。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特别庆幸的是自己身处一个和谐包容、团结创新的团体中。我校地质工程学科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以张倬元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老一辈地质工程学术团队。他们不仅奠定了我校地质工程重点学科坚强的基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甘为人梯,奖掖后进,培养和造就了这支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奋发向上的科研和教学团队。老一辈带头人有很高的战略眼光,花了很多精力在团队建设上,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培养上,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时,自己曾想换换环境而打算离开学校,其时张倬元先生正重病在院,当我去看望他时,有些犹豫地说出自己的这一想法。正在病榻上的张先生一听就急得撑起身来,拉住我的手,难过地差点流出泪来。我当时既感动又羞愧,打消了离开的念头,专心一意地融入团队的共同发展中。
90年代中后期,当自己也逐渐成为团队的领头人后,我深切领悟到老一辈学者在团队建设上的博大胸怀,深刻认识到“团队”和”团队意识”对学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团队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对自己要讲奉献,对别人要讲宽容。人这一辈子讲奉献是很重要的,我坚信:一个人有时会吃些亏,但如果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集体、奉献给别人,那他总有一天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讲宽容,就是团队成员,尤其是带头人要有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的心态。团队不只是让别人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人成就团体。团队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而人总是有缺点的,不能只看其弱点,用人要用其所长。每当提起一个人时,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他有什么长处,哪怕他有一些毛病,但只要有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就要大胆引进、放手使用、努力保障他们发挥作用。团队的带头人要有协调能力,要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这个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把他们的命运和整个团队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就有战斗力了!这些道理,讲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开初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阻力,也有人心不稳的时候;但我们努力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了,去实践了;很快,我们就把队伍稳定了下来,并从追求数量,进入到了提高质量的良性发展阶段。
正是靠这样的理念,近十年来,尽管老一辈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逐渐退出教学科研一线,但我们又逐渐凝聚和形成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年轻一代学术群体,今年这个团队还被评为地质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之中已经有了一批在各自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轻学者;试想,再给他们5年、10年,他们难道没有机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家”吗?完全可能!如果是这样,你还用担心我校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吗?一位院士最近很有感慨地给我说,中国工程地质界保留了你们这样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真是解决了不少问题啊!
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的需要、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地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体来看,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地结合。长期以来,我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赶上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也抓住这个时机给我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带动了大型工程的不断开工建设,这为我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发展,国家越来越关心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等民生事业,使我有机会参与了包括三峡工程库区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另一个舞台上为国效力。因此,在我个人身上,既能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年轻人成长的关爱;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才能让我在科研上做出一点的成绩。
从小的方面来看,我是把自己的成长是与学校的发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校出现了中青年教师的断层,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和前辈对我的成长都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有一件事让我感慨很深:自己参加1991年破格答辩教授时,几位老专家问了我不少的问题,以至有位老师忍不住说:“今天我们问的问题是不是多了点?”另外一个老先生马上接着说:“对年轻人就是要严格要求,因为他们是今后学校的接班人啊。”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老一辈对我们寄予的厚望!也油然而生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后来,当我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后,也有很多著名的大学希望我去做“长江学者”,有的学校甚至校领导找上门来,不仅带来了申请表格,而且提出了许多现在看来也是很优厚的条件,我都没有去,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学校,离开这个集体;我的命运和前途是和这个学校这个集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讲认真,讲付出
毛主席说过:这个世界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员最讲认真。实际上,主席的话已经深刻地阐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认真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回顾走过的这三十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认认真真做事;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认认真真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有成果;你可能收获了成功,也可能收获了经验,对你个人来说,总会是有益的。因此,我要说“认真”是成功之母。如果你不能认真去做某一件事,你干脆就不要去做,因为这样的结果:一是失败,二是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每一次涉及到编写课题申报、撰写工作汇报或请奖等等,审阅材料的专家都说:黄润秋的材料是整得最好的。尽管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这句话就是很不错的收获了。2005年报国家奖,评委答辩前,为了让外行能够听懂我们的专业内容,一个月时间,我在下面试讲了不下100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答辩也是如此。每当实验室有重要的领导和专家来检查指导工作,我都要楼上楼下跑几遍,大的问题没有,我专门看角落的地方有烟头没有,有就捡起来。别人说:这不该你做。但是,就为了一点点小事,也许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我们把它弄得很复杂,有必要吗?
当然,“认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付出”。你得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你得沉下心来,忘我地工作。所以,讲“认真”,就是讲付出。工作20年来,我为这“认真”二字确实付出太多、太多„„但是,看到你的“付出”获得了回报,我相信你心里面的愉悦一定会超过你“付出”的艰辛。不信你试试,但前提一定是:先有付出,后有收获!
3、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如果说,团结是我们这个团队结合在一起的基础,那么创新就是这个团队得以发展壮大的灵魂。团结和创新对于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来说一个不能少。
科学上的创新首先要讲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稳定执著的心态。我们的校训说得好,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穷究于理”就是要追求万事万物发展的真理,这里的“穷”是“不断”、“持之以恒”的意思;“成就于工”讲的是结果,这个“工”指的是实际上是“功夫”。两个句子的意思就是阐明一个道理:要不断地持之以恒地探索和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功夫”到了,就会取得成功。这个校训告诉我们的是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科学研究的创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地质科学的研究,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认知性,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触及事物的本质,掌握发展的真理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持之以恒的积累才能做到对事物真理的一步步逼近。我们20年做高边坡一件事,最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对创新的理解,我认为首先要在持之以恒上下“功夫”!
其次,要想实现科学创新,还要在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上下功夫。在我们团队里,三代人的研究正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老一辈的学者,也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第一代学术带头人,他们有很强的地质基础,他们的贡献是对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现象的分析已经有了很好的地质模型,或者说是“概念模型”。但是,定量描述和理论深度的不够是他们工作的最大不足。我们这一代人(第二代),数学、力学基础比较好,我们就把这些学科的知识引进来,解决如何从量化的角度,对地质现象进行数学和力学模型的描述,这在理论上就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在整个研究生期间和毕业后的10年时间里,都在致力于开展计算机数值模拟在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提出并建立了崩滑地质灾害全过程动态模拟的数学-力学理论,解决了理论不足的问题,体现了现代工程地质学的特色,显然这是学科交叉与渗透的成果。直到现在,我每年还在给研究生讲授《工程地质数值方法》的课程。而我们的下一代呢(第三代人),他们把现代系统科学的知识引用到了我们学科领域,从非线性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我们的研究对象,这在理论上又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学科交叉与渗透,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量化,越来越接近对客观世界真实的描述,一步一步逼近对真理的认识;而这每一步的逼近,都是一次创新,都是在将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推荐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教案09-19
2011.7.21XX村收看庆祝建党90周年专题节目情况汇报09-29
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年09-13
剖析改革开放三十年09-14
改革开放 三十年的成就01-07
广汉改革三十年12-05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感征文07-14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07-11
收看汇报01-04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