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2024-10-24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精选10篇)

1.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篇一

一.选择题

1、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4、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封建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③ B.②④ C. ①② D.①②③④

5、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8、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 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10.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 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1.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宋朝的东京

13.孙中山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 明,唯有我先。”这里赞颂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舜

1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6、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二 法家 ,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君权为核心,法制为手段的思想学派,它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朝最为采用。

(1)材料一是谁的观点?他所代表的学派思想何时正式确立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成功实践的事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实行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2分)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 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扩 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 经济篇

(3)(1分)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农耕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2分)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列举典型一例来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18、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 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中国篇】

材料一 大约距今5000-30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华民族边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

(2)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材料二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分,只填选项代号)

① 世袭制的推行 ②各族间的长期交往 ③统治阶级的改革 ④设立管理机构 ⑤实行“和亲”政策 ⑥少数民族的内迁 ⑦海外贸易频繁 ⑧确立“册封”制度 ⑨民族政权间的战争 ⑩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篇二

答案 A B C C D C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C D B D D A

21(1)A是大禹,B是李冰。(2)都江堰(3)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等

22.(1)材料一:孔子,儒家;材料二:韩非,法家。

(2)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3)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韩非主张以法治国。

23.(1)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

(2)统治者应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减轻人民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24.(1)货币不统一,文字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

(2)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25(1)群居

(2)北京人已学会用火;意义:防寒、照明、驱兽、烧烤食物,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篇三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中国大陆的解放

2.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

A 1950年10月1日 B 1950年10约5日

C 1951年10月1日 D 1951年10月25日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 土地私有制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 )

①鞍山钢铁公司的行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使( )

A公私合营 B劳资两制 C加工订货 D没收资本

6.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开展整风运动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为刘少奇平反

C、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 D、十二大的召开

9.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

A 厦门 B 深圳 C 海南 D 上海浦东

10.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C 改革开放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1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困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是( )

A 外国势力的干涉 B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 姓资姓社的问题 D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12.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3.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这一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促进共同繁荣”。横线中内容分别是( )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14.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歌曲(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

15.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6.我国人民空军是在下列那一兵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 海军陆战队 B 海军 C 陆军 D 野战部队

17.1955年4月,中国参加的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南南合作会议 D 东盟会议

18.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

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

19.“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大跃进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C 开辟经济特区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B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 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二、材料题

2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1分)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2分)

③为什么说1992你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3分)

④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3分)

22.材料一、在旧x藏,95%以上的藏族人民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x藏用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强一根”,并用“挖眼、砍手”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

材料二、(1)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里,少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2)直辖市、地区、自治州一级机构里,省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这些比例全都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的比例。

材料三: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值为36.6亿元其农业为31.2亿元,工业为5.4亿元;199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2.8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6倍。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旧x藏的政治情况?(1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2分)

2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①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分)

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③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

24: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9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2分)

4.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篇四

1-5 BBADB 6-10 CDABB 11-15 DCCDC 16-20 ABABD

21-25 DDCBD 26-30 BBDDB

二、非选择题(40分)32.(1)经济重心南移(2分)还表现在丝织业,如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制瓷业发达,景德镇发展为著名的瓷都;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商业繁荣,出现了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繁荣,政府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等(任选三例,表现的方面1分,举例1分,共6分,不局限上述说法,意思符合,酌情赋分)

(2)还有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任选三个,每个1分;例:意义:此次融于花朝节内涵,呼吁市民不要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防止民族文化流失,增强爱国意识等。(不局限上述说法,只要观点正确,叙述符合题意,即可赋分,满分3分)

33.(1)我认为列宁的观点是正确的,比如元朝发动的对南宋的战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这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史上时应该加以肯定的。(判断正确即可得2分,能举例说明,观点正确,即可得满分4分)

(2)例:文天祥不能成为民族英雄。因为在我国民族英雄是指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的众多英雄人物,文天祥反抗的则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具有积极意义上的忠君思想,所以从今天角度看来,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不局限上述说法,观点与理由能自圆其说,答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可酌情得1-2分)

5.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篇五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A.夏朝

B.西周C.东周D.商朝

8.“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

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 楚庄王

B. 宋襄公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七年级历史试题

17.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1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B.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9.《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20.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用商鞅变法说明其认为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2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孔子的下列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23.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式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家教育学生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4.“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25.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法治,他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26.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27.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2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七年级历史试题

29.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项?()

A B C

D 30.右图是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被称为

A.甲骨文 B.小篆 C.金文 D.隶书

(4)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最早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形成的?图

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2分)

(5)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战国后期最强的是,他们成为强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领会与创新】

(6)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1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实? 孔子是一名大教育家,请你列举一句他的教育名言。(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建成之后,使哪里成为千里沃野,人称“天府之国”?(2分)

(3)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

A.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说服教育解决。——这是(学派)的主张。

B.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这是(学派)的主张。

C.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思过自行解决。这是(学派)的主张。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七年级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D B C C 6—10 D A B B A 11—15 B D D C B 16—20 A D B B C 21—25 A C B B C 26—30 A D C B A

二、非选择题

31.(1)黄帝 人文始祖

(2)世袭 汤 纣 分封

(3)暴政导致亡国;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4)分封制 东周

(5)齐桓公 秦 实行改革

(6)故事读史,成语读史等(言之有理即可)32.(1)创办私学 “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2)都江堰 成都平原

(3)A儒家 B法家 C道家

七年级历史试题

6.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篇六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勇 B、杨广 C、杨坚 D、杨业

2、先后进谏200多次,深得唐太宗器重的大臣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马固 D、杜如晦

3、电视剧《贞观长歌》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

1虚心纳谏 2轻徭薄赋 3统一文字 4北击匈奴

A、12 B、13 C、23 D、34

4、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是( )

A、耧车 B、秧马 C、曲辕犁 D、筒车

6、“……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以下所述能证明文中观点的有( )

1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2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

3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4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

A、12 B、123 C、124 D、234

8、唐朝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

A、扬州 B、长安 C、逻些 D、洛阳

9、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印刷的( )

A、《金刚经》 B、《步辇图》 C、《丹经》 D、《姓氏录》

10、“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起义军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

A、东汉末年B、隋朝末年C、唐朝末年D、元朝末年

12、“世上疮,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赞的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13、下幅壁画是哪一石窟艺术的成就( )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14、10的宋辽澶州之战中,宋朝廷出征前线的皇帝和宰相是( )

A、宋太祖和赵普 B、宋太祖和寇准

C、宋真宗和寇准 D、宋钦宗和李纲

16、岳飞抗金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他坚持抗金是正义的战争

C、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D、他的抗金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17、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9、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用“交子”购物

C、到瓦舍中看戏 D、朋友送你《红楼梦》

20、一位法国学者(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1“会子”2“蕃坊”3“瓦舍”4“岁币”5“互市”

A、1245 B、2345 C、1234 D、1235

二、填空题(共8分)

21、填出下表(5分)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9 上京

西夏 兴庆

金 11

22、填出下列帝王在位时盛世景象的誉称。(3分)

光武帝 唐玄宗 隋文帝

三、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8分)

23、唐玄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

改:

24、北宋时期引进的占城稻原产于越南。( )

改:

25、《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大型宫廷乐舞。( )

改:

26、南宋都城临安是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 )

改:

27、在宋代,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没有等级之分。( )

改:

五、材料解析题(21分)

30、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出自宋朝谚语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具体在什么流域?(2分)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

六、活动与探究(12分)

31(12分)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请回答:

1这种制度何时创建?何时完善?(2分)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分)

2科举制的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2分)

7.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篇七

1.D(2分)。“潜qiǎn”应读作qián/跻jǐ应读作jī/“咽yàn”应读作yè

2.A(2分)。B句省略号后面不能紧跟表示省略的“等”。C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应该用引号不应该用书名号。D 句不是疑问句,问号应改为句号。

3.B(2分)。B选项中的“危言耸听”,意思是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在此语境中,不符合。

4.B(3分)。A句“缺乏”与“不足”“不当”矛盾。C句语序不当,先发现后解决D句“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与前句不对应。

5.A(3分)。

6.D(3分)。节选自小说《边城》。

7.仁、蔼、僻、生(各1分,共4分)

8.(1)海日生残夜 (2)贡献你自己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冷露无声湿桂花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评分要点:每空1分,共8分。错、添、漏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9.活动一(3分):答案示例: “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扬州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

活动二(2分):答案示例:看今朝朝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活动三(3分):称呼1分,劝说内容1分(接受教育,熏陶,劳逸结合等),委婉语气1分

二、阅读理解

10.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林间沙路洁净,潇潇暮雨中传来杜鹃鸟的鸣叫。(3分)

11.面对时光流逝,苏轼表现的乐观旷达,如“谁道人生无再少?”或“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句中就表现出了;晏殊表现的是惋惜流连(伤春惜时),如“无可奈何花落去”。(4分)

12.(1)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2)冲荡 (3)的确,实在 (4)连续(各1分)

13.D(3分)

14.(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3分)

(2)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3分)

15.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1分)描写了三峡秋天凄清的特点,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16.如: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杜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2分)

17.【答案】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3分)

18.【答案】 ⑴挑种种地 ⑵种下瘪种(2分)

19.【答案】⑴冷落(“漠视”或“抛弃”)。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4分)

20.【答案】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3分)

21.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2分)

22.(2分)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大意正确即可得2分)

23.(4分)小女孩是一个家境贫穷但懂事、孝顺、懂得感恩的孩子。举例略。概括2分,举例2分

24.(3分)此句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如“瘦纤”一词写出了小女孩的羸弱,/“迫不及待”“吮吸”等词写出了小女孩对橘子的渴望,家境的贫寒,使读者心生怜爱。)

25.(3分)一是感动,为故事中小女孩的懂事、孝顺;/二是同情,为小女孩的贫穷;/三是惭愧,为自己随意扔掉吃剩的橘子。(大意正确即可)

26.(5分)能围绕着小女孩懂事、孝顺、知恩图报等品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品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悟。

三、写作

8.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篇八

1-5BBCAB 6-10 ABCBC 11-15 BBDBB 16-20 CACCA 21-25 BDABB 26-30 BCBCB

二、综合题

2、(1)课本地第八页,答有四个方面即可(4分)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分)

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1分)

(3)“开元盛世”(1分)

3、(1)吐蕃(1分)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入吐蕃)(1分)

9.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篇九

1——5 D D A B A 6——10 C A D B D

11——15 A C A D A 16——20 D B C D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21.答案:

(1)一是欧洲诸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二是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

(2)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5)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2.答案:

(1)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

(2)太平军 ;洪秀全

(3)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4)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

(5)民主 科学

(6)促进了救亡图存,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23.答案:

(1)《海国图志》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张謇 大生纱厂

(3)京张铁路 詹天佑

(4)中国同盟会

10.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篇十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历史学家认为我国长江下游是亚洲水稻的起源地之一,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里赞扬的是( )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6、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

A、商朝建立后定都于殷 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D、“殷”字吉利

7、“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8、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夏一商一东周一西周 B、夏一商一西周一东周

C、夏一西周一东周一商 D、商一夏一西周一东周

9、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1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并经受住了汶川地震考验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治理黄河 C、白渠 D、郑国渠

12、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 老子 C、孟子 D、墨 子

1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商朝

15、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是( )

A、秦王 B、周厉王 C、项羽 D、刘邦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活动](6分)

(1)右图所示的是哪种远古人类?(1分)

材料一:他们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

——七上《中国历史》

(2)材料一反映了右图所示的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特征?(1分)

材料二:从右图反映的远古人类生活过的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

(3)材料二的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1分)

(4)考古学家发现图片所示的这种古人类有何重要影响?(1分)

(5)在部落联盟时期,谁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了水患?从他的治水事迹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2分)

17、[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8分)

(1)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 礼运》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的 开始?(2分)

材料二:见右图:

(3)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 西周的什么制度?(1分)

(4)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材料二反映的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5)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1分)

(6)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

18、【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以上两则材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 上哪两次政治改革?(2分)

(2)材料一的改革促使谁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1分)

(3)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出观点并用史实说明理由。(2分)

(4)通过以上问题,请你写出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写两点)(2分)

19、【秦朝的统一和灭亡】(7分)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 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秦始皇为了克服“诸侯”的弊端,在地方上实 行了什么制度?(1分)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除统一货币、度量衡外,材料二还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三:公元前2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路上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大家热烈响应,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在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

——七上《中国历史》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同学认为:若没有发生下雨误期的事,反抗就不会 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

(4)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1分)

20、【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思想】(7分)

(1)右图所示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2分)

(2)它在青铜器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1分)

材料一: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材料一和二依次是谁的观点?(2分)

(4)材料二所包含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1分)

上一篇:用工备案资料及流程下一篇: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