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调查问卷

2024-08-20

小学语文调查问卷(共9篇)

1.小学语文调查问卷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调查。本问卷为匿名形式,不涉及对学校和个人的具体评价,仅供对教学设计问题研究之用,请您放心填写。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的有效性,希望您在回答本问卷时尽量坦诚,独立完成本问卷,填写出自己的真实情况。下列问题中,除了开放性问题外,其余均为单项选择题,请将最符合您的选项填入括号内。真诚地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资料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年龄()A.30岁以下

B.30—40岁

C.41—50岁

D.51岁以上 3.您的学历()A.高中/职高/中师

B.大专

C.本科

D.研究生 4.您的学校所在地()A.城市

B.乡镇

C.农村 5.您所教的年级()A.1—2年级

B.3—4年级

C.5—6年级 6.您是否是班主任()A.是

B.否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

1.我系统的学习过有关教学设计的课程,例如,教学理论、语文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技术之类的课程。()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我非常明确《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我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的过程。

()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4.我能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5.我认为教学设计工作枯燥无味、机械运转,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6.我在教学设计时,制定教学目标主要来自于教学参考中的教学目标。()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7.我的目标设计绝对是以字、词、句的积累与语法学习为教学核心的。()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8.我清晰地知道如何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9.我总是用“学生能……”的形式描述教学目标。()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0.我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教材。()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1.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是一样的。()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2.我在教学设计时会对教科书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顺序调整或增减。()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3.我在教学设计时,更多时候考虑的是传授课本知识。()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4.我十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和学习态度,并体现在教学设计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5.不同班级教同样的内容,我几乎不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16.我很清楚语文各种教学目标在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7.我总会在教学设计前充分分析学生后再进行教学设计。()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8.我设计教学内容时总是考虑如何与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9.我在课堂教学中,会直接使用他人制作好的教学设计课件给学生播放。()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0.我认为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1.我能熟练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与语文课程相结合。()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2.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集一些教学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拓展。()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3.我评价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4..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经常互相评价。()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5.我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的成绩为主。()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6.我经常使用表扬、鼓励积极的评价,从正面加以引导。()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7.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同年级、同科目教师进行的教研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8.我经常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9.为了完成备课任务和检查,我会照搬教师用书或教案设计。()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0..我会在过往的教学中,教学之后认真地进行反思并写下反思。()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1.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依靠课本和教材参考,还查阅其他文献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2.我会主动进行资源搜索参加学术交流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3.我经常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培训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4.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培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5.我参加的教学设计培训过程中一般都是老师讲学员听,很好毕业的。()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三、开放题

1.新课程实施以来,您认为当前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导致这些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2.您学校目前对教学设计的管理方式是怎样的?您对这种管理方式认同吗,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2.小学语文调查问卷 篇二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80份, 收回160份, 调查对象正是江西省樟树市某校初一年级全体新生。也许调查的范围不够广, 调查结果的收集不够理想, 数据统计不很精准, 但调查活动或已达到调查目的, 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于是笔者愿执笔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 形成本份调查报告。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并节约作答时间, 本份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6个题, 题型大体是选择题, 或有个别题是选择加填空题, 填空的部分多为选项的补充, 为得到学生的其他想法而设。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学习态度方面

“态度决定一切”。在语文学习方面, 学生的学习态度虽不至于说是最重要的, 但其地位不可忽视。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必将其列为学情分析的一项, 本问卷正设计了本方面的问题供学生回答, 并排列在问卷前面, 让学生一开始答题就进行自我反思。

在这个方面设置了四个选择题, 有关于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学习难度方面的、学习地位方面的和学习动力方面的, 调查结果如下:

在收回的160份问卷中, 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与有些兴趣的各有49和84人, 共占比例是83.13%。看到这个结果, 语文老师该是欣慰的, 并且还有约9.38%的学生认为以前没有兴趣、现在有兴趣, 但还是有小部分学生对学语文现在或一直没有兴趣。关于把语文放在各科学习中的地位, 收集到的结果显示比例类似, 把语文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和比较重要的地位共占比为81.25%, 放在不重要的和最不重要的地位共占7.5%, 放于次要地位的占剩下的11.25%。这两个问题虽不是连续呈现, 结果却以如此接近的比例呈现, 实为惊讶, 也该引起语文老师的注意, 以及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影响了其将该学科列于总学习中的地位?由此, 该用什么办法培养兴趣呢?

在学习语文的动力问题上, 过半的学生认为是语文内容丰富精彩, 其次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和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三项共占比例是83.76%, 也有10%的学生选择的是能取得良好成绩, 剩下的几个比例的学生则认为是父母、老师逼的, 或是其他原因。而在学习难度方面, 有80.76%的学生认为在各学科中, 语文比较或最难学, 如此高的比例, 远超认为比较好学和最好学加起来的7.5%。那么对于这两个问题,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语文教材编织者和语文教师都得下一番工夫, 将语文内容设计得更精彩, 让学生得到熏陶和感染, 培育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 已有情况方面

知道了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态度, 也很有必要掌握他们以往的学习方式, 以根据他们的已有情况进行教学衔接。因此, 本问卷设计了十道明显的此类题目, 以了解学生在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状况, 从时间上划分, 有课内也有课外的;从功能上划分, 有阅读、写作学习和完成练习的。

例如, 课堂学习方面, 有44.38%的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老师讲为主, 甚至有10.63%的学生处于发呆、走神、听不懂的状态, 只有26.25%的学生常处于思考感受和11.87%的学生与老师同学产生思维碰撞, 6.87%的学生会积极参与活动。这样的学习状态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多选题的第9题“在六年级的学习语文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的结果里, 有32.93%的学生选“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巩固”, 和30.08%的学生选“多读、多听、多写、多问”, 也有21.14%的学生选“识记、理解、应用”。与此同时, 有超过15.8%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或是想学就学, 或是只听老师讲。

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的显性载体在于课堂的实在表现。当问起“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 你是______?”时, 竟然有大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 过半比例的是知道答案不愿举手, 也有一些是等别的同学回答, 甚至有一小部分是根本不参与, 以没思考为由, 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思考并回答, 其中还包括遇到简单问题能思考并回答。这样的结论, 也就和前两道题不谋而合, 可知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大多学生有被动学习的心理迹象, 更愿意听老师讲授, 而自己则懒于认真思考、主动回答。这样的学习状态, 着实令人担忧, 而初一语文教师就该运用一些方法, 渐渐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的习惯, 一改以往的惰性。

知晓了学生在以往课堂里的表现, 也可顺便了解他们在课外是怎样巩固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提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语文拓展到生活”, 学生的课后练习和课外阅读就不可忽视。可就课后巩固练习和课外阅读的统计结果却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课外阅读方面, 仅有13.13%的学生有经常读的阅读习惯, 偶尔读和没时间读、不想读的学生比例竟超过40%。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阅读量难以居多, 怕是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虽和阅读速度、方法等有关, 但阅读词汇和语汇估计也难以得到质的积累。所以, 这该引起接手这些刚从六年级升上初一新生的老师们注意, 适时和适量地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 增加阅读量, 并引导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 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途径;写作, 则是他们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为获得学生在习作方面的情况, 本套问卷里有几道关于写作的题, 统计数据是:作文素材来源上, 分别有69和15位学生是自己平时积累和观察生活;70位选择仿写或自己想象, 比例超过40%。由此, 在写作方法上, 已有和期待的方法选择结果如下:

这些统计数据较充分地说明, 学生无论是已获得的写作方法还是希望得到的方法, 阅读和老师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在老师指导上, 多于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老师精批细改或评讲、增加练笔指导。由现有水平到希望得到帮助, 这是反映语文教育衔接的一个角度, 而更好地体现这一观点的表现则在于由学生的主观判断到期待心理的过渡。

(三) 主观判断方面

主观判断是指对于本套问卷设计的一些题目, 适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选择, 判断结果因人而异。例如, “你认为哪个因素最能影响你学习语文的热情”、“你认为考试成绩与你语文水平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认为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等, 这几个问题有类似之处, 却散落于已有状态和期待心理部分之间, 现只做简单分析。

各有略超于3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重”和“教师态度不好”易影响自己学习语文的热情;约有六成学生觉得考试成绩基本或能反映出自己的语文水平, 只有不到12%的学生选“不能相比”;而对于“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的选项则以“做练习题”、“默写背诵”、“查找资料”、“去图书馆读书”和其他方式的排列呈现, 并且前三个选项的比例都居于两成到三成之间, 相差不大;就“自己的语文薄弱环节”而言, 选“古文阅读”和“写作”的居多, 各占43.13%和36.88%, 其次是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和诗歌鉴赏。设计这样的题目供学生作答, 并以无记名方式, 对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略有欠缺, 但对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情况是有帮助的。

(四) 期待心理方面

教师从总体上通晓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 更重要的是结合课程标准, 迎合他们的期待心理, 编排符合他们年龄段心理的教学活动, 让他们踊跃地参与进来, 快乐阅读, 乐意写作, 以达到语文教学有效衔接、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分析他们的期待心理就尤显必要。摘录几道题的统计数据, 以直观的表格形式呈现:

表格里的数据表明, 学生希冀老师能在其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 并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 多讲授或是在讲授中交流, 也就是说, 希望老师发挥引导作用。这就该引发语文老师们的思考:新进来的初一新生希望老师能给予较多的帮助, 那么该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 又不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除了这些, 还从教材和学生自己学习角度方面提出问题, 以把握他们的期待心理。如对于新教材中的栏目, 学生较喜欢的有课文阅读、古诗背诵、名著推荐阅读等可知, 相对于更需要深入思考的写作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而言, 学生更偏向于简单的基础知识部分。

而对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预期方面, 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外学习上的统计结果如下:近半数学生愿意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并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主动收集有关资料或借助教辅资料书来预习, 但仍有多于三成的学生不愿意预习或只把课文读几遍来简单预习。只有55.63%的学生会积极与他人合作, 剩下的一些学生或是自己独立思考, 或是因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讨论和不想思考、讨论, 而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以解决疑难问题或学习新知识。课后学习上, 预计自己能用一个小时以上来学习语文的只有38.75%的学生, 而大概能用半个小时或以下的人数近于三成。可见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预期度不够高, 计划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不够充足, 学习方式不够新颖灵活, 多数是希望老师给予帮助。如此, 学生或许会花一些时间自学简单部分, 老师倒是要多指导他们不懂的部分, 准确选定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

三、调查意义

本份调查报告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已有情况、主观判断、期待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大致分类, 既了解了他们以往 (多指就近一年的小学六年级) 的学习状况, 又倾听他们的本阶段的真实心声及对刚进入初中阶段的这一年的学习期待。并就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提出自己的思考, 希望对初一语文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掌握群体和个体特点, 以抛砖引玉;并在固有经验基础上尤为准确地把握学情, 确定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 2009, 4.

[2]邵燕楠, 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2.

[3]唐子江.语文“有效教学”批判[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5.

3.小学语文调查问卷 篇三

关键词:大学语文;问卷调查;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各位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其列为必修课。然而大学语文毕竟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它既无思想政治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重理轻文已经成为一种无言时尚的当下,《大学语文》教育正受到新形势新变化的严重冲击与挑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种种尴尬局面。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弊端又严重影响到这门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些人甚至怀疑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程的地位,一些高职院校已开始考虑减少开设该课程的数量,课时缩短又极其有限,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就微不足道了,不由得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因此说,大学语文课程正面临着“新一轮下岗”的危机。由于这个原因促使,也很有必要对现下接受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寻求积极稳妥的解决办法,以期改变这不利局面。

1 调查总结

1.1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1道题目,对本校毕业的各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了解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教学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率95%。问卷回收后,根据每一问题的回答进行百分比统计,由于个别问卷中有多选或漏选项,有的项目分数统计未必正好是百分之百,为保持其客观性,均如实录入。

1.2 调查结果

①所调查对象因院系开设专业原因均属于文史类,其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27%,基本对口的占36%,不对口的占37%;对现从事工作喜欢的占49%,无明显喜好的占21%,不喜欢的占30%。

②对现从事工作影响较大的在校期间训练活动,选“专业理论知识”的占31%,选“人文素养积淀”的占27%,选“实践、实训活动”的占66%,选“能力的培养”的占48%;认为学习大学语文对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的占33%,一般的占39%,没什么帮助的占28%。

③通过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哪些方面获得提高,选“情操上的陶冶”的占29%,选“人文知识储备”的占36%,选“写作水平”的占25%,选“文学鉴赏能力”的占41%,选“语言表达能力”的占33%。

④大学语文应该培养哪些能力,选“语言表达”的占23%,选“与人沟通”的占27%,选“主动学习”的占19%,选“理解鉴赏”的占31%。

⑤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感到较强的占9%,感到一般的占74%,感到很欠缺的占17%;能总结别人优点并完善自我的占21%,很少注意观察别人的占44%,觉得别人没啥了不起的占35%;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安排时31%的人是克服困难尽力完成,28%的人推给其他人去做,41%的人选择直接拒绝。

⑥在工作中取得进步成功,24%的人是认为自己专业业务水平很强,27%的人是认为自己组织管理能力很强,还有29%的人认为是自己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很强,另有20%的人认为是自己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⑦在工作中,32%的人自認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很强,44%的人一般,24%的人还很欠缺,不能完全掌握;45%的人愿意进一步学习、钻研,并付诸行动以成为单位的佼佼者,37%的人有意愿,但不知如何下手,18%的人不想给自己压力,那样太累了;72%的人很愿意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23%的人视情况而定,只有5%的人不愿意参加。

⑧在工作中受挫,32%的人会垂头丧气、自认倒霉,56%的人会认真总结、吸取教训,还有12%的人不予理睬,认为无关紧要;48%的人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27%的人偶尔会这样做,25%的人从不这样做;56%的人会经常不断吸收新信息,43%的人不经常这样做,只有1%的人不做;78%的人会经常把自己的创新灵感付诸于实际行动,13%的人有时会做,只有9%的人认为没时间。

⑨在看待“再学习”能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上,66%的人认为很重要,27%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还有7%的人没意识到有什么作用;48%的人认为“创新能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很重要,25%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另有27%的人没意识到有什么作用。

2 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2.1 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意识不强

从问卷来看,学生再学习的意识还稍显淡薄,接受新事物比较被动,与如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变化很不同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制约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极不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步。

2.2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在新的岗位从事具体工作,适应性较差,如何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对学生个体来说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这个能力之间的实际转化过程中,文本课程就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优势,灵活巧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在问卷中就反映出学生有在这方面强烈的意愿提高,毕竟学生在校时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自己动手获取知识并习得相关技能所占比重少之又少。随着时间的延伸,学生在这方面的主动积极性就无从发挥,反而养成了长期依赖老师的惰性,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就越来越差,这点尤为重要。

2.4 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近三分之一人群对创新能力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说毫无概念,这就很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工夫培养学生的求异求变思维,使之眼界开阔,再不拘泥于传统。

2.5 学生的生存竞争发展意识与能力明显不同步

问卷中就反映出有三分之一人群易受挫折,且不能积极应对;大部分人对工作都是被动接受,完成率不佳,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欠缺必然导致在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就关心甚少或者极不关注,时间越久,竞争力越弱,以致于到后来就不具备竞争力,直至被淘汰。

3 对策初探

针对以上一些现状,试提出如下一些对策:

3.1 合理准确定位,加大重视力度,提高认识,提升大学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在各高校,大学语文课的开设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往往因领导的重视程度与否随意增减课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以错觉,对大学语文就不太看重了,由轻视到忽视,最后到无所谓,那就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所以我们应加大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变观念,重视文本知识的学习,辅以技能技巧,使其内化为外在能力,助其成才。

3.2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学生普遍希望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授课教师就应及时改进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巧妙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随着热情的高涨,肯定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大学语文应充分发挥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学术界就提倡大学语文课程专业化、教师学者化,其核心就是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把传统的一味地“手把手”教换成巧妙地引导,自己讲得少一点,让学生练得多一点,自己引得巧一点,让学生学得精一点。时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多媒体教学、电子版教材这些新型教学更能为教师提供视听结合、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教学方式,这就势必会大大促进学生“感知、理解、运用、巩固”诸能力, 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3.3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等特点,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只有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语文学科对人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不同文体作品的解读就促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于求异思维能力的运用,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情气质、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对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读。语文文本还有极强的包容性,许多作品内容本身就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其丰富程度和复杂程度无法比拟,如此,在学习具體文本时,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自己评价文学人物和作品中的记述事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质疑、创新精神。

3.4 树新理念,创多渠道,增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享用现有的有限知识,而需要进行终身学习,不断强化自己,才不会落伍,不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弃。因此,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要帮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让他们知道,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而不是告别学习,是学习过程中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要求。要终身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关键,研究性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以及进行成果交流,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与培养,也能够获得科学的求知方法。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是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强化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进行学习的能力,给学生留下供其进一步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其持续学习的能力。

3.5 激发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就是要创设有趣味性、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有优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意识,利用教材进行创造活动,开展诸如编演课本剧、论辩、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活动,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在有明确目的要求的语文实践中强化自我习得,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锻炼创造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探索知识和驾驭知识的主人。

3.6 注重挖掘,精心塑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与情感,注重人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样化。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人生哲学”,暗含着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其实质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这也是人文素养灵魂之所在,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精神、意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更好地学习理解文学知识,了解文学背后暗含的社会、人文价值,提升社会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这次问卷调查,学生反馈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大学语文应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改进,把禁锢在藩篱窠臼之中的学生解救出来,克服前进路途中的种种困难, 努力开创大学语文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乔培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4.

[2]聂凌燕,张建奎.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工会论坛,2012.3.

[3]崔德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职业,2009.5.

[4]刘咏梅.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再审视[J].大学时代,2006.9.

[5]王淑玲.大学语文课程调查问卷报告[J].科技信息,2012.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资助课题,课题编号为2015083Y。

作者简介:

4.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调查问卷 篇四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了解小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为小学语文作业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我设计了一份《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调查问卷》,恳请老师您再百忙中抽空填写,您的宝贵意见将成为本次调查重要的参考资料,谢谢您!

1、您的职称是()

A普通教师B小学二级教师C小学一级教师D小学高级教师 2您的年龄是()

A 23—35B 36—50C 50以上

3、您觉得目前布置的整体作业量是()

A丰富多样B丰富C比较丰富D很单一

4、您布置的作业通常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A平均30分钟以内B平均1小时以内C平均1至2小时以内D平均2小时以上

5、您认为您布置的作业难度大吗?()

A很难B比较难C一般般D比较容易E很容易

6、对于语文作业的布置,您一般设计以下哪种类型()

A口头作业B书面作业C实践性作业D其他

7、您的语文家庭作业中,以下哪类作业布置的次数多()

A常规的书面作业(例如抄写课文、词语,做练习题等等)

B动手操作性作业(例如动手制作小玩意、出版报或者做实验等等)

C社会实践性作业(例如扮演小记者采访别人、到社区做调查等等)

D口头朗读作业

8、通常情况下您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

A补充课堂上的教学内容B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C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实践能力D上级要求

9、您通常布置的作业是()

A 分层布置B全班一样

10、您布置作业的原则和方法()

A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布置该节课相应的作业

B根据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时作业

C根据学生当时具体的掌握情况灵性设计相应的作业

D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兴趣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

11、通常情况下,您布置的作业信息来源是()(可多选)

A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 B教材上的课后练习C练习册上的练习题D自己设计作业

12、作为语文老师,您会布置下面的哪些作业()(可多选)

A抄写(包括抄词和摘抄等)、默写

B预习、复习

C做练习册

D作文

E办手抄报

F编写故事、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图

G阅读

5.小学语文调查问卷 篇五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单单依靠语文课堂,还应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广泛汲取。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阅读。我特制订了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以便课题组老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二、调查对象

37名语文老师,37份,回收37份。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23至12月25日

四.调查方法

为了更准确、合理地调查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情况,考虑其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五. 调查内容

问卷共11个问题,10个采用固定选择问答方式,1个简答题,从教师角度对自己的阅读以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六. 调查问卷原因分析。

将试卷中的问题及做答进行梳理,分析,划分为三个板块:

(一)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的现状:

问卷中共有6道题涉及到了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现对试卷中的调查分析如下:

2.你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吗?

有 26人选择了A经常要求。11人选择了根据需要而定。

4.你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吗?

有27人选择了A经常,10选择了B偶尔。

6. 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吗?

有19人选择 A经常, 16人选择了 B偶尔

9.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困难,你会指导他们怎么做?

21人选择了 A查工具书 ,10选择B请教他人。

10.你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笔记、写感受吗?

25人选择了 A会,7人选择了 C偶尔会

从以上的选择题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50﹪的教师选择了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在学生的课外指导遇到困难时,56﹪的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外书时,有67﹪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写课外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再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在指导中没有具体的方法。

(二)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从以下调查问卷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如:3.你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35人选择D。认为以上都有。

5.你一般在何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有17人选择了每天安排,15人选择了双休日,5人选择了放长假。

8.你认为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有必要吗?

A非常必要 B没必要 C随学校安排

有34人认为非常必要,1人认为没必要3人随学校安排。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要求能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周内和上学期间都有阅读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方面存在那些问题。

1. 课外阅读书籍无选择,随意性强.

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他们选择的书籍对于自身的学习及自身素质提高没有帮助,如《阿衰》,《查理九世》等,很少有人读经典的文学书籍。

2. 课外阅读时不会记笔记,写感受

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阅读书籍很多,但仍不会习作,理解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这说明孩子的阅读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多少,也不会反思当然阅读和写作提高较慢。

3. 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障。

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空间。

4. 将阅读积累不能运用于习作中。

学生们大都有摘抄,摘抄的都是好词佳句,但是在写作时不会将阅读到的精华自然的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不会灵活运用,这样的摘抄成了摆设。

调查小结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调查小结:

此次问卷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我校语文教师已明显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初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但课外阅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不足。这就需要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共同努力,研究出一定的策略。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推荐适合学生学段的课外书,形成一套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体系。

2.探索出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及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式。

3.课外阅读时间的调配。

首先,加大力度培养孩子喜欢阅读,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后,自然就能自己挤时间阅读。

6.《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调查问卷 篇六

前言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促进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与学,特开展此问卷调查,希望你用笔发表自己的心声,回答并交回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问题设计,如有不当,敬请谅解。

祝:

学业精进!

二零一二年五月

问卷

1、你是哪一年级哪个专业的学生?

2、你选修《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它与你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3、考入大学以前,您喜欢上语文课吗?你对《大学语文》的态度是喜欢还是其他?

4、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期待是什么?

5、你每周或每月阅读中外文学作品的时间是多少?

6、你每周或每月有用汉语言文字写作吗(包括博客、微博写作)?大约多少字?

7、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

8、与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相比,大学语文在本科学习中你所花的时间和金钱是多少?为什么?

9、《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对此你有何看法?

10、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改变目前大学语文所处的不利环境?

11、您是否希望《大学语文》课程包含普通话和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12、你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

1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您急需提高的是?

14、近年来,南开大学要求本科生不论文理科必修《大学语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对此,您的态度是:

15、您认为医药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没有必要?有什么特别的建议?

16、作为医学生,你认为《大学语文》里增设医学相关篇章,如孙思邈《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有没有必要?在相关医学专业课本里是否学过这些内容?

17、您对课堂上观看文学影片有什么想法?持什么态度?

18、您对我校《大学语文》(选修课)课程的安排(每周一次课3课时,共计12次课36课时)有么想法:

19、接受下面哪一种特色(倾向)的大学语文?a、侧重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b、侧重于文学鉴赏、写作能力的培养;c、侧重于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你接受下面哪一种内容的大学语文? a、以(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文化知识为主;b、以专题讲座为主;c、以体裁或以史带篇为主

21、你对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如博客、微博)开展大学语文延伸式教学有何看法和建议?

22、你觉得在大学语文课上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赛,或者读书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好不好?为什么?

7.小学语文调查问卷 篇七

近几年来,厦门市湖里区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区委区政府采取新建、扩建校舍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学问题,致使办学规模扩大,师资需求量加大。2012年至2014年,我区补充的小学新教师达292人,仅2014年就有104人。因此,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成为了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2015年1月7日至9日,我们以 “培训需求、培训评价与期望”三个问题为版块设计问卷,利用网络平台,发放96份问卷,同时以小学片区为单位,分别召开了五场的片区座谈会,广泛开展“基于需求,行动而发” 的新教师培训问卷调查活动。随后,综合各项数据分析与意见,进行相应的归整与梳理,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改进、完善新教师培训工作。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1.职业的认同:职业的认同是新教师自觉、自醒成长的元动力,也是教师成长能得以持久的恒动力。新教师培训中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训方式的设计,都需得关注他们内心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与归属,须得了解他们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内心感受。调查数据显示,入职半年来,自身的收入、业务水平、培训成长分别位居他们最满意的前三位。可见,新教师对自身业务的提高、培训是有期待的,在收入不低于同龄人的情况下,拥有培训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是这批年轻人对教师职业认同与归属的重要原因。

2.对培训学习的认识:刚走出象牙塔的新教师们对岗前培训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培训究竟持何态度?我们设置了如下四题“对于学习,您的态度如何?您常有想要培训的想法吗? 您认为培训与工作的关联程度如何?培训授课后您进行过如下哪些活动?”调查中,83位新教师认为需要经常学习,常有想要培训想法的新教师有54人,认为培训对工作很有帮助的21人,认为有帮助的56人;培训后会自觉撰写后记、体会、自我评价的约占31.25%。

通过以上四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新教师对入职后的学习培训是怀揣一定的期望与愿景的,“经常想要培训学习”与“有时想要培训学习”基本平分秋色;对“培训与工作的关联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他们之间分化较大。同时,这些新教师又不失有需要时再学习的“及时主义”与“拿来主义”,培训授课后的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不够,更多的是依靠外力的推动、行政式的检查,以教学后记、 体会的形式来进行后续的学习与提升,深入阅读、思考、实践、研究的极少。

3.培训的课程设置:在问卷调查中,有73人认为培训内容应用程度应加强,有36人认为影响培训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培训内容和教材。可见,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培训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座谈会中,我们也发现这些新教师在入职的第一年中最迫切、最急需的培训课程与我们的经验是有出入的。究竟哪方面的课程最能解其燃眉之急?调查数据显示:新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目前较欠缺的方面依次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 最急需的培训内容是“教材的解读、处理、课堂教学的实施、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些方面。

纵观平时的调研,这些新教师在历经省考、教学能力面试等招考环节中虽然也极尽全力熟悉教材,但更多的是一种应试,是纸上谈兵,回到真正的课堂,他们往往生搬硬套,目中无“生”,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学生习得过程的指导与学习效果的落实等等皆与模拟的片断教学大相径庭,这种落差往往造成他们入职后的巨大落差。因此,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工作成了他们课堂教学工作的的巨大障碍,令他们焦头烂额,身心疲惫。以下的这组数据更是得以验证:75人认为在本学期的培训中需要增加班主任工作策略与方法的培训;65人认为需要增加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培训课程。座谈会上更是绝大多数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教材解读类的内容版块提出强烈的培训意愿。

4.培训的授课形式:影响培训效果因素众多,但众多因素中,培训的授课形式同样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 调查中,36人认为影响培训效果最大的是形式, 占调查总人数的37.5%;他们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为教学观摩、实践指导、案例分析、名师引领、研讨交流;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依次为集中研讨培训、有指导性的自学。正如调查所得, 新教师这一群体,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时尚新潮,喜欢新鲜事物,表现欲强,由此他们期待培训内容能贴近他们所需,期待培训形式能灵活、多样、能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实践指导、案例分析、观摩研讨、同行交流、名师引领有机融合, 而不仅仅是“你来讲我来听”。

二、反思与建议

回顾近几年的市、区新教师培训,所依循的多是市、区、 校的培训惯例与实施路径:市、区两级在岗前培训多设置师德、法律法规、班主任、专业成长这几个版块的培训内容,大家似乎已将这样的安排视为常规,视为惯例,少有思考。然而,通过这次的问卷以及座谈会,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新教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认知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时,这些培训究竟能对他们起到多少作用?若希望上述版块的培训内容能对新教师成长起到实质的促进作用,我们又该做如何调整,才能让培训落地,效益增值,让新教师的成长看得见呢?

1.顶层科学设计,区校合力夯实培训。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各区新教师培训实施的主体,一方面须通过对群体动态及需求的调研,对区级培训方案进行科学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须对培训内容进行层级分解,将几个版块的培训内容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实施层面予以一定的细化指导,从而明确区、 校各自的培训职责与培训内容,将区级层面的通识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力求区级引领,校本落实巩固,区、校联动, 点面结合,层层推进,形成合力,助推新教师成长。

2.立足群体需求,丰富创新培训形式。1实践课程激活培训:增加新教师培训中的实践课程势在必行,各种教学技能类的培训,必须改变“你讲我听”的旧窠,寻找好的培训师, 妥善合理安排各项后勤工作,将实践演练融入培训,让人人写起来、画起来、说起来、评起来,让他们在培训中学、培训中做、培训中感悟、培训中提高技能,体验成长。

2网络微课助推培训:新教师成长中面临种种困惑,且困惑常源于极小、极琐碎的问题,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如在日常的调研、跟踪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面临许多具体的小问题。为此,我们将此类小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列出了十个班级管理小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早读、午休; 如何在QQ上回答家长刁钻的问题;如何培养小干部;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好值日生工作”等,而后利用本区优秀教师资源,让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将他们有效的做法制作成五分钟微课,供新教师在群上学习。这样的网络微课培训,既源于他们的问题需求,又免去了他们的路途奔波,很好地实现了微课培训的“短、平、快”之效。

3多元带教创新培训: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师带徒模式的局限性突显,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革新。问卷调查中,96人中得到区级指导教师指导次数超过5次的有48人,2至3次的有29人,1次的有19人。这组数足见之间的差异分布不均,也足以反映光靠传统的“一带一” 师带徒模式是很难适应大批量新教师成长的需求。我们可借鉴认知教练模式,开辟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如设置区级学科带教工作室、学校带教工作室、片区同伴学习联盟等多重学习体系,形成“模仿—反思探究—发展提升”循环递进的学习链,盘活片区资源,建立新教师学习共同体,引导新教师在模仿中学,在课堂中实践,在同伴互助中探讨,在自我的反思、觉醒中提升,从而有效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认知技能。

3.汲取成功经验,拓宽培训视野。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适当的本土培植,既解决我区新教师培训的局限性,又有助于拓宽培训视野,提升我区的教师培训工作品质与内涵。

在培训制度规范化方面———上海市从2012年起推行的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试行)》,对见习期内的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的规范化、浸润式培训。期间编制由“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个模块构成的《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包》,具体内容包括备课、上课、设计作业、编制考试、评价学生、教研活动、学生访谈、家访等十八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培训方法、完成过程和结果记录。 上海见习新教师规范化培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对帮助新教师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尽快胜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培训形式方面———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引进企业培训元素,借助变化的组织方式、时间安排和活动设计, 从2008年开始,已经实行了6年的新教师岗前5天封闭体验式培训课程体系,开创了一种独特、新颖、让年轻教师特别喜欢而且能受到“刺激”的培训模式,目前其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广东、浙江、湖北、内蒙古、江苏等10多个省区。龙岗区教师培训学校校长刘静波说:“贯穿在龙岗新教师培训中的理念是活生生的,其定位是激发激情,树立理想,融入团队,学会规划,挑战潜能,转换角色,掌握常规,学会管理,勇于担当,懂得感恩,收获快乐,找到朋友———看上去很原则,但直指新教师的需求。”这样的培训不仅仅给学员以知识和技能, 更给他们以快乐和感动;这样的培训使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实在的效果,从而让传统的新教师培训变了模样。综上所举,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培训形式,都有不少可借鉴的做法,需要的是我们能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学以致用。

8.《读者调查问卷》 篇八

未来,我们渴望与您一道把这本刊物办得更好。这份调查问卷,就是为了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您的意见与建议,是我们进一步办好《八小时以外》的重要参考依据,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合作。您的个人资料我们保证严格保密。

为此我们将有一组时尚小礼物寄赠给您。对极为认真的填写并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读者,还将有一份别致的心意呈上我们的感谢。

除信函方式外,我们也欢迎您通过向以下信箱:baxiaoshiwenjuan@163.com索取电子表格填写问卷。调查活动以4月18日为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此后的回答,恕不能奉上礼物。填写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在日间致电18920260022询问。

Q & A(可多选)

Q1.你是如何获得这本《八小时以外》的?

□自己购买 □向家人或朋友借阅 □公司订阅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2.本期是你第一次购买《八小时以外》吗?

□是 □不是,每月固定购买 □不是,要依封面、话题来决定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你喜歡哪种风格的杂志封面?

□明星特写 □小人物 □插画 □风景、静物图片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4.请根据你的直觉谈一谈,从报亭经过,什么类型的封面最吸引你的注意力?

□明星特写 □小人物 □插画 □风景、静物图片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5.你最期待《八小时以外》办成什么样的风格?

□文化 □新闻 □时尚 □娱乐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6.在闲暇之余,你一般都阅读哪本刊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7.你购买本期《八小时以外》的原因?

□封面人物 □封面标题吸引你 □本期专题 □价格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8.《八小时以外》曾经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专题或文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9.你希望《八小时以外》加强哪方面的选题?

□家居生活 □职场人际关系 □情感故事 □两性话题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10.你是否还会继续购买《八小时以外》?

□会 □应该不会 □绝对不会

Q11.你通常会留意哪种类型的广告?

□旅游 □流行服饰 □居家商品 □电子产品 □酒类/食品

Q12.你希望我们开展哪些读者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者意见调查函

读者基本资料

真实姓名:_________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

性别:□男 □女婚姻状况:□未婚 □已婚 学历:□高中以下 □大学 □研究生以上

职业:□学生 □政府机关 □金融业 □医疗业 □科技业 □传媒业 □服务业 □其他___________

职务:□企业负责人 □主管 □专业人员 □技术人员 □职员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月收入:□3000元以下 □3000-5000元 □5000-8000元 □8000元以上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QQ/MS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___

9.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下载 篇九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2012-3-1 23:05:43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班级

姓名

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你的要求是什么?()a.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b.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 c.提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习课文前,教师是否会与你进行沟通,征求你的意见?()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a.老师讲解

b.引导我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c.让我们自由阅读,自由讨论

4、教师衡量你们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是什么?()a.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 b.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内容 c.是否是我的独特见解

5、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a.有

b.有的有,有的没有 c.都没有

6、对讲读课的提问,教师是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你、训练你?(a.经常 b.偶尔 c.从不)

7、在作业布置时,教师是否会考虑你们的能力差异?()a.一般会 b.偶尔会 c.一般不会

8、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密切关注你们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不会

9、在讲读过程中,你们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a.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b.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c.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2012-3-1 23:04:50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班级

姓名

1、你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a.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b.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及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

2、学习课文前,你是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阅读教学中,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a.按预先设计讲读 b.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 c.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阅读

4、你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是什么?()a.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 b.是否掌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 c.是否是学生的独特见解

5、对讲读课的提问,你是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学生、训练学生?()a.经常 b.偶尔 c.从不

6、在作业布置时,你是否会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a.一般会 b.偶尔会 c.一般不会

7、课堂教学中,你是否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不会

8、在讲读过程中,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你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a.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b.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c.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

南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2012-3-1 23:09:07 省级课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个性化文本解读研究”阶段小结 南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课题组调查人:李宪银

付永红

彭燕

一、调查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因为阅读既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还是对文字信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言语、转化为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形成语言能力的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阅读与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形象地称之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是听、说、写诸能力及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一个文明人在精神生活上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实际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多少年来阅读教学一直是重头戏、主旋律。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每一篇课文,基本上都是在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上,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所花的时间最长,所下的功夫最大,所耗的精力最多。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随着考试方向的转变,近几年以来,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试题的比例越来越大。仅以2010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为例,考查阅读能力的试题分值超过了卷面总分值的38%。但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是,尽管我们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视,而且在具体教学中也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状况在阅读教学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曾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其批评的主要指向就是阅读教学,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上世纪末以《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两部著作为标志的语文教学大讨论,诸多话题也是针对阅读教学的。实际上,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学第一线上广大语文老师而大家又都在孜孜不倦求解的一道难题。

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何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目的就是想了解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追问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调查的对象、内容、过程和结果

我校是一所拥有96个教学班级、学生总人数超过5000的省级重点中学,教学质量在全省居于前列。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占据着课堂的突出位置,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为了摸清我校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曾对基础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多数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也持赞同观点,或许是受课程改革的影响,也并不乏这方面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却未能付诸行动。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仍就原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或滔滔不绝地分析这篇文章怎么怎么好,或片言居要式地提出多少个知识点要学生牢记,更有甚者截取某个段落某个语句进行操练,整篇文章不见了,失落了。乍看,学生在学语文,实际上是听老师灌输,按布置做一课一练,完全是一种被动接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起来,不能深入地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交流,而是机械地在听别人的旁批,记别人的评价。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根本谈不上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奇。

首先,我们抽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阅读测试(试题附后)。测试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67.81%的学生答案意见雷同,不同的也仅限于语言的表述有所差异而已,而且缺乏深邃、透彻的分析,理解显得比较肤浅。19.52%的学生面对试卷,一片茫然,无从下手,但又不甘心不做,只能胡乱填写答案以敷衍了事,答案貌似独特,但合情合理成分却几乎没有。只有11.63%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特的、深刻的见解。与学生、教师个别交流时,大家一致认为这反映了当前学生阅读的真实状况。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状况折射出我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阅读教学具体的情况,我们查阅了两所高中六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我们的教师对此并非不理解,教案也写得十分详细,但是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分析。基本上还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比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大概有三块,一是认知目标,一是能力目标,一是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不外乎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等;能力目标则多为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等,再加上掌握重点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而情感目标均离不开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有个别教师的教案只提教学要点,也不过是择目标其一而定之。教学过程,老师也普遍提出“启发”、“引导”、“点拨”学生怎么样怎么样,但不过是要让学生围绕老师设置好的问题而学习课文而已。何况,这种“启发”、“引导”、“点拨”在实践中是否能得到落实还是个问号。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老师设置一个圈套,让学生去钻;老师挖掘一个陷阱,让学生去跳。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亦步亦趋地教,学生规规矩矩地学,按部就班地学下来,学生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展现和弘扬。

我们也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其中一位从教近十五年,相对教学业绩比较优秀的教师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是引用郭沫若咏赞辛弃疾的一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来引入。应该讲这个导入很新颖,也完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而按下来却让人很失望,老师并没有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讨论,而是自己一个人先讲苏东坡的故事,再释《黍离》诗,接着介绍辛弃疾,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竖起耳朵、静心聆听的听众。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新课,主要步骤是

1、教师配乐诗朗诵全词;

2、讲解诵读要领;

3、学生朗读全词(一遍);

4、老师逐一讲解词中典故;

5、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老师一共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⑴“千古江山”有何意义和作用?⑵历史人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⑶“狒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什么隐义?⑷“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有什么意义?姑且不论问题提得如何,但我们认为这一步骤应该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并相互交流,进行思维碰撞的一个步骤。然而遗憾的是老师只让学生阅读思考了五分钟,然后提问了两个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如老师意时,老师便又逐一进行讲解。到此,该词的学习就算完毕。下一环节是一个拓展,老师讲析苏、辛之间的异同和辛词的风格,并高声朗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播放了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录音以收束全课。通观这节课,基本上是老师单极表演,而缺乏学生的活动。

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来看,课堂本意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二是课堂不应该成为呆板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场所;三是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四是课堂不是刻意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科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才能充分展露的教育教学情景。”鉴于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为主”和“六重”。所谓“三个为主”,就是指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而“六重”则是要求,一重“想”,要从学生学答转向学生学问,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提出问题;二重“法”,要从学生学会转向学生会学,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三重“精”,要由滥讲转向精讲,要善接知识链,巧构知识树;四重“情”,要从平淡型转到激情型教学上来;五重“主”,要从老师主宰课堂转到学生“占领”课堂上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六重“乐”,要变学生苦学为学生乐学,要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只有充分认识,并深刻理解课堂本意,并且在实际运作中,落实“三个为主”和“六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展露和培养。显然,在这方面,该老师认识上有误差,操作上也失当,因而这节课别说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就是一般的阅读效果,恐怕都难以达到。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意图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全面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仅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老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处于漠视状态,就是在其他环节也缺乏这种意识。

下面是有代表性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关于阅读教学的目的,28%的教师认为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35%的教师认为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37%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及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问卷中,52%的学生选的是“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25%的学生选的是“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只有23%的学生选的是“提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对阅读及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还停留于传统的认识上,不仅对阅读教学的隐性目标缺乏深入的关照,更致命的是没有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解读阅读教学特质。

关于学习课文前,教师是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教师问卷中,37%的教师选择的是“经常”,50%的教师选择的是“偶尔”,13%的教师选择的是“从不”;学生问卷中,依次为13%、60%、27%。这一调查结果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立足点、出发点并没有发生转移,仍就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着眼于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在调查“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这一项时,教师有8%的人填写的“按预先设计讲读”,66%的人填写的“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26%的人填写的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则有30%的人填写的是“老师讲解”,54%的人填写的是“引导我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16%的人填写的是“让我们自由阅读,自由讨论”。从这一项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仍然是教学的主格局,部分教师也许会让学生讨论,但所讨论的不过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思维移植”。

与此同时,我们调查了“老师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20%的教师认为是“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24%的老师认为是“是否掌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56%的教师认为是“是否是学生的独特见解”;而学生有17%择取的是:“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61%择取的是“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内容”,只有22%的同学择取的是“是否是我的独特见解”。同时,我们调查“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学生11%的人认为“有”,68%的人认为“有的有,有的没有”,21%的人认为“都没有”。这说明教师并不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他们仍就原囿于一元化理解的教学标准。语文的美就在于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要求使这样的美破坏殆尽,而且也遏制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世界上绝对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具体的来讲,就是其气质类型、认知方式、心向、主体状态以及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相互区别的特质,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关注这种差异,关注学生相互区别的特质。然而实际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对讲读课的提问,教师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学生、训练学生”。教师74%选择的是“经常”,24%选择的是“偶尔”,2%的人选择的是“从不”;而学生有33%的人选择的是“经常”,50%的人选择的是“偶尔”,17%的人选择的是“从不”。这一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不足,“因材施教”仍只停留于口号的倡导上,在具体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统一”格局没有得到真正的撼动。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因人而异,只求统一效果,作业布置也基本上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调查问卷中,38%的教师认为“在作业布置时,一般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交叉、又有区别”,40%的教师认为“偶尔有”,22%的教师认为“一般没有”;学生则有67%的人认为“一般没有”,22%的人认为“偶尔有”,11%的人认为“一般有”。这里,学生的选择应该是更真实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调查中,84%的教师认为“经常会”,16%的教师认为“偶尔会”;而学生27%的人认为“经常会”,53%的人认为“偶尔会”,20%的人认为“从来不会”。教师的答案与学生有出入,而学生的选择则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表演,“目中无人”的现象仍然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严重的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新的理念,即不要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的完整性,上海华东师大附中首席特级教师魏国良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学会“拖着尾巴过河”。然而实践中,我们的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调查“有时在讲读过程中,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老师通常的做法”这一问题时,教师78%认为是“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22%的人认为是“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学生的感受则相反,63%的同学认为是“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37%的同学认为是“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这说明教师还是教学流程、课堂节奏的控制者,正是这种控制,打击挫伤了学生的讨论热情,熄灭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

第1题:您的性别: [单选题]

选项男 女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7 9 16

比例 43.75% 56.25% 

第2题:您喜欢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吗? [单选题] 

第3题:您是怎样看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 [多选题] 

第4题:您平均每周的阅读与写作的时间是()[单选题] 

第5题:您平时主要阅读哪些类型的课外书籍? [多选题] 

第6题:您的写作兴趣是()[多选题] 

第7题:您备课时根据什么确定阅读与写作教学目...[单选题] 

第8题:近几年来,您发表了几篇有关专业的文章...[单选题] 

第9题:您觉得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哪...[多选题] 

第10题:您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对学生...[单选题] 

第11题:您是怎样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 [多选题] 

第12题:您平时组织学生参加了哪些阅读与写作课...[多选题] 

第13题:您对学生的言语个性了解吗 [单选题] 

第14题:您经常写语文教学反思吗 [单选题] 

第15题:对语文教师而言,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多选题] 

第16题:您参加过的有关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教研活...[多选题] 

第17题: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您认为学生心目中的...[多选题] 

第18题:您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填空题] 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标签: 教师 教学 作文 日期: 2015-12-22 11:53:38

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概况 调查时间:2010 年 5 月 被调查者:校语文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样本量: 20 份

调查目的:进行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的一般情 况,分析作文教学困难的症结所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写作教学改革的 新目标、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

1、写作教学的状态

2、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

3、训练指导的角度与频度

4、有否写作指导与分层教学

5、评分、评语和评讲的方式

6、对于作文教学的观点

7、对课外练笔的处理

8、作文教学技能的长处

9、是否关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

10、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思维与能力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统计

1、写作教学状态 50%的老师选择“随意性强”,30%的老师选择“有计划性”,10%的老师选 择“有自己的教学系统”。

2、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 40%的老师选择 “根据学生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点” 30%的老师选择,“写 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20%的老师选择“在学期初确定好本学期详细 的作文序列训练要点,根据安排表或计划有序进行”和“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 有针对性的选点”;20%选择“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和“随心所欲,想讲想练哪个点就讲(练)哪个点”;40%的老师选择“结合学生当前所接触的 生活面和情感实际确定作文训练题目”;40%的老师选择“结合当前所讲授内容 或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作文要求)来确定作文训练题目”。

3、训练指导的角度与频度 关于训练指导的角度,60%的老师把专项指导、整篇指导、构思、立意、选 材等逐步深入指导综合运用;关于训练的频度,50%的老师两周一次;30%的老师 三周一次;20%的老师四周一次。

4、有否写作指导与分层教学 60%的老师每次都有适度的写作指导;80%的老师偶然会进行分层作文教学或训 练。

5、评分、评语和评讲的方式 90%的老师的评分方式是只打一个总分; 80%的老师的评语按照本次作文训练 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其他方面不做评价,同时圈点错别字和语病等问题; 80%的老师每次作文训练评改后都讲评;80%的老师每次讲评作文时,都 选择当 次优秀作文来范读和点评;70%的老师偶尔会事先准备或印制相关的范文给学生 进行模仿借鉴; 100%的老师都认为有必要把学生写作出来的优秀文章打印出来 展示;

6、对于作文教学的观点 50%的老师认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增加课外阅读比 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70%的老师认为堂上作文 和课后作文交互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是否赞同学生修改习作、教师下水作文及课外练笔 40%的老师认为作文训练评讲完后,学生知道自己不足就行了,没有那么多 时间重新修改和批阅;90%的老师赞同教师下水作文,但没时间写;60%的老师对 课外练笔不做统一要求,想练就练。

8、作文教学技能的长处 写作教学方面最擅长的类别,“议论类”占 40%,“叙事类”和“抒情类” 各占 30%;50%的老师在写作教学中最擅长的是教给方法,40%的老师最擅长整合 资源;60%的老师对写作及其教学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一般。

9、是否关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 50%的老师偶然会看看一些关于研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书刊或资料;100% 的老师偶然会研究写作理论并总结自己的实践。

10、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思维与能力 30%的老师认为一篇好作文,真情实感和题材深刻是最重要的;40%的老师认 为一篇好作文应兼具内容真实、内涵深刻、语言优秀、内容及形式都新颖的特点; 一篇好作文所必需的思维,40%的老师认为是形象思维,30%的老师认为是发散性 思维;在写作中最不可缺的能力,40%的老师认为是积累材料;30%的老师认为是 观察和感知事物;40%的老师认为在写作中应树立起文体意识。

(二)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这一份调查问卷统计出的数据,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写作教学随意性较强; 许多老师的写作教学计划性不强,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 文,写什么作文,或随心所欲,想讲想练哪个点就讲(练)哪个点,未能确定好 本学期详细的作文序列训练要点,根据安排表或计划有序进行;没有自己的教学 系统。

2、重教师评讲,轻学生修改; 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这大概是语文教学的通病。教师花了较多时间讲 评,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修改,学生缺少了对老师讲评的消化吸收,内化而自 我提高的过程,使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有效性。

3、重视写作方法指导,轻学生个人感悟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的方法灌输很多,却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感悟,阅读体 验,观察积累。有了写作技巧却缺乏写作内容和真情实感,就像有了炊具却没有 米,是没有办法煮出饭来的。当然,缺乏写作内容,写作技巧也无从掌握。

4、重视形象思维,轻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 现在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重形象性的描绘、叙述,忽略逻辑思维与思 辨性培养,写作训练内容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5、轻下水实践,轻课外练笔; 大多数的老师对教师下水作文持赞同态度,但觉得没有时间写,而对课外练 笔的态度是无所谓,认为可有可无,有空才写。作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内的训练,是不足够的。

6、评分与评语的方式单一,未能发挥作文评价机制的作用; 打分方式是只打一个总分,笼统而单一,不能让学生从评分了解自己作文的 各方面情况,评语的片面性不能充分发挥评语的作用。

7、重教学实践,轻理论研究。理论要联系实践,实践要理论指导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许多教 师总以“教学工作繁忙而”为借口而忽视理论的学习研究。缺少了理论指导,是 制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当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 题。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要全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课内创设情境,可 以课外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活动,也可以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加以表扬。教师在学生心 目中是有一定神秘感的,所以适当地透露一点教师个人的小秘密,不仅能满足一下学生的好 奇心,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兴趣,也能增进师生间教与学的情感,何乐而不为呢俗话说:“言 传不如身教”,老师和学生同作一篇文章,可以无声地为学生树立榜样。2.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动机。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你煞费苦心拟就的一个作文题,学生却并不感兴趣,甚至见了就生厌,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便是大段抄袭。因此,对于课本作文训练给出的作文参考题目,我总是每题试着写,将自己无从下笔的题目删掉。每次要求学生作文时,尽可能地少给学生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多让学生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把自己体验过的事真实 地写出来。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并给达到这样要求的学生作文打最高分。让学生明确:好的文章不是虚构出来,或是拼凑、抄袭出来的。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有了写作动机,由“要我写”变“我要写”,长期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无形中提高。3.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怎么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呢激情,即激动的情绪。学生 有表达的激情,作文就会写好,所谓“不吐不快”的境界,就指这种激情。学生激情从何而来,来自于对所写事物有激情; 感情又来源于对所写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是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对直接与间接生活渠道中接触的众多事物加以分析思 考,从而认识事物,就会产生作文的激情。作文命题应是开放性的,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 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 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春游归来写《玩得真高兴》 ; 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 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富有情趣。4.要积极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 的习惯。”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把无目的、无计划、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的关键。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呢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用心说话,要说真话,要诉真情。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要坦 白,不能隐瞒。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人是 假的,事也是假的。相应地,感情自然不会真实。长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动 人心者,莫于情也。”(2)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有些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 之一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谓观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事事留心皆学问”,一种昆虫、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 物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好样本,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观察。(3)要多阅读、多练习、多思考。除了积累经验,阅读便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途径。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便是古 人在读写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只有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厚,才能博古通今,也 就很自然地不费思索地顺理成章了。可见,习惯很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大倒苦水”,而成为学生愿意去做的 一件事,为进一步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期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寻找出科

上一篇:美术科组教学计划下一篇:一封最伤感的分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