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精选11篇)
1.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一
北京电大关于组织填写学习支持服务调查问卷的通知
各分校(学院)、工作站、教学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电大系统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加强和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强化对学生支持服务的统筹与指导,体现远程开放大学特点,拓展面向学生支持服务的新领域,北京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将面向系统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调研活动。
问卷调查作为本次调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评价与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请各分校(学院)、工作站、教学点认真组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1.问卷调查范围:
开放教育专本科在校生。
2.问卷调查时间:
2009年12月10日—12月31日
请各分校(学院)、工作站、教学点于12月10日前领取问卷,组织学生认真填写。并请于12月31日前返回北京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3.联系人:蒋明蓉(学支中心远程接待科4号楼114房间)
联系电话:82192179
在此,对各分校(学院)、工作站、教学点对学支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表示感谢。
北京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2009年12月3日
2.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 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19-02
学习支持服务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它可用于解决远程教育中学生不能像传统教育那样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各种问题。但是目前学习支持服务实现的程度并不高,学生从教育机构及教师那里获得的学习帮助非常有限,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导致学生大量流失。因此,面对这种状况,就更加需要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者提供相关帮助。
1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国外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最初起源于英国开放大学校本部首任学习中心主任大卫·西沃特最初提出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概念。此后,又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泰勒在1995年提出的“以统一的教材面对多样化的学生”和1996年基更的“课程开发子系统和学生支持服务子系统的构想”等。另外,国外对远程教育中个性化支持服务研究的实践方面和技术方面也取得较大的进步。
国内远程教育学生个性化支持服务的研究大部分来源于国外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具体的学习支持形式包括课程学习、答疑系统、网上辅导、学习交流等。网上学习数据中心为分析提供了每个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为促进学习、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帮助。虽然目前国内一些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相继开发出支持个别化学习的系统,在某些状况下基本上可以满足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大都处于试用阶段,距离标准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还比较远,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 相关实施过程及质量保证机制
2.1 实施过程
在规划和设计学生支持系统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教学设计系统方法的思想,进行需求分析、资源设计和规划,直到提出方案,论证可行性,修改方案。下面是其主要设计步骤。
1)了解学习者。学生支持服务人员需要明确学习者的社会状态、经济情况、已有的教育和培训经验、当前的职业状态和社会角色、学习环境等因素。
2)了解课程对学生的需求。了解课程对学生的需求,即是了解学习者如何学习课程、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效的学习和评价所需时间等,为确定学生支持提供的时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资源分析。构建学生支持服务系统,常常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因此学生支持服务必须考虑成本效益。
4)双向通信手段的分析和设计。远程教育院校所能提供的学生与学校及其代表的双向通信手段各种各样,主要分为两类:①人际面对面接触交流,包括平时的课堂集体教学、个别辅导、协作学习小组以及短期住宿等;②基于技术媒体的非面对面的交流,包括与辅导教师的信笺来往、作业提交和批改返还、电话交流、视音频会议等。
5)整体方案的规划。学生支持服务整体方案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对很多繁杂而琐碎的事情进行整体设计,并使整体方案能够与其他子系统协调工作。
6)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类是对远程教育院校总部开发的整体服务系统的管理,包括中央部门和地区相关部门的关系;另一类是对兼职校外辅导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
2.2 质量保证
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保证的指导方针基于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系统观,完整的指导方针包括5个方面。
1)教育系统设计。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对于保证远程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在开展远程教育之前,教学机构应当详细设计自己的教育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测试。
2)在课程设计、审核的过程中保证学术标准。为保证这个环节的质量,应重点关注:①远程教育院校应该确保教育目标和预期结果之间,远程教学策略、学习材料的适用范围和评估模式之间保持严格的一致;②远程教育院校应确保远程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公平合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达到成功所要求的学术标准;③设计好课程及其组成模块并开始教学后,远程教育院校应该对其进行管理、检查和定期重新审核,根据反馈结果改进学习材料、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3)在课程发送中保证质量:①远程教育院校有责任对每门课程进行教学管理,以确保课程的学术标准;②对远程教育课程发送的过程进行监控、检查,以确保课程发送过程的质量。
4)为学习者提供支持。为保证学习支持的质量,远程教育机构应该注意两方面:①远程教育院校必须认识到自己有责任支持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使学生学会独立与自治;②教学机构为学生提供一份有关整个课程的详细资料,使他们了解作业、考试和学分之间的关系,了解远程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学生与这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5)对学习者的评价。远程教育院校应当对学习者有一个严格的监控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方法应该能够保证学术水平。此外,学校还应当检查评价程序和评价活动的合理性,并根据相关反馈来改进教学。
通过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有效提高远程教育系统质量保证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用来作为制定远程教育系统质量认证标准的依据。
3 结束语
个性化学生支持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运用,远程教育将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同时,在继续探索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与学模式的基础上,个性化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将逐步得以完善,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教育质量,从而使远程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9-163.
[3]刘海霞.远程教育个性化学生支持服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三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
1)利益相关者的定义。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Approach)一书中给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的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银行、政府以及能够帮助或损害公司的其他团体或个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这些群体与组织息息相关,组织行为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反过来,这些群体的行为也可能影响组织。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组织必须正确处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利益相关者方法。该理论通过运用利益相关者方法,分析经济、技术、政治、社会、管理等方面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以及组织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从而形成企业战略,即一般利益相关者战略和特殊利益相关者战略,并对利益相关者战略的执行和监督做出描述。管理者更关注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与其他利益团体和谐共存的问题,更关注在与利益相关者互动中实现双赢或共赢。本文所阐述的高校与远程校外学习中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特殊利益相关者战略。
3.2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考察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管理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关系
1)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管理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进行决策、监管和组织实施,并承担相关的责任和后果。主办高校是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利益主体,决策、监管和实施工作大多由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承担。也有些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决策和监管部门是一个校级职能部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2)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管理的利益相关者。高校远程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有来自高校外部的组织和个人,即:学生、合作单位、外聘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媒体、竞争者、社会(含用人单位);有来自高校内部的组织和个人,即:专业院系、在职教师、高校管理部门。利益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一是利益主体与特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高校远程教育学院作为办学利益主体的实施单位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职能部门、专业院系、学生、合作单位这些特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而且关键,对利益主体的决策和行动影响很大;二是利益主体与一般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作为办学利益主体的实施单位,与政府、社会、竞争者、媒体等这些一般利益相关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3.3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监管的举措
1)根据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和定位,谨慎地选择利益相关者。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宗旨应是满足人们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需求,追求社会效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职能部门等对于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是不变的,而大多数的利益相关者是可以有限选择的。如学生这一群体,可以通过各种入学门槛进行选择;专业院系,可以通过调整专业进行选择;对于合作单位(校外教学点),选择余地更大;教师这一群体,也可以通过建立教师聘用制等办法来选择。而选择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原则是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将不能损害和影响到主办高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
2)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及资源优势,趋利避害,实现双赢、共赢。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要建立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机制,了解各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需求以及其具有多重属性的本质。要能够掌握利益相关者各自的资源优势,为我所用,谋求共同发展。
3)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能力。高校远程教育学院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能力。要对参与各方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与利益相关者坦诚交流;学会运用市场方法;能够预测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甚至影响他们所处的环境;能够以符合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方式分配资源;能够秉持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理念进行管理。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要清晰地洞察学生、教师、专业院系、合作单位、政府、社会等各方的需求,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管理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在理性、程序和交易层面的对应管理策略,本文不再一一描述。
总之,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方法。运用该理论来分析和解剖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管理问题,形成管理策略,提高主办高校的管理能力,对于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只是初步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管理领域。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分析,以及各个利益相关者在理性、程序和交易层面的对应管理策略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筱,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发展现状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1): 87-91.
[2]朱伟文,运富丽,继续教育高校管理策略初探: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J].成人教育,,(2): 12-14.
[3][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27-130,298-347.
[4]胡锐,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与战略取向[J].继续教育,,24 (8): 29-32.
[5]郝克明,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制度建设[J].管理学刊,2010,23(2): 1-6.
4.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四
工程职业学院校外学习中心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校外学习中心依托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建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下称“学院”)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占地235571平方米,建筑面积128323平方米。学院现有教师 239 名,其中教授 27 名,副教授 101 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含在读教师)136 名,“双师型”教师 134 名,在校生 5500 余名。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信息技术设施完备,校园网已覆盖全院教学、科研和公办场所,联网教学计算机800多台。
目前,学院以园林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中药制药技术等为主干专业,辅以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食品营养与检测、家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现设有生态工程、资源环境、生物技术、应用技术、经济贸易、计算机技术、人文社科等7个系,2010年招生28个专业。
5.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五
学生校外自行学习安全承诺书 为了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本人申请自行学习,承诺如下:
1.本人将严格履行学校自行学习的审批程序,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才离校。
2.自觉学习,保证每月至少有1次通过电话或者QQ、短信等方式与校内指导老师保持联系。
3.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校外不与不良分子交往,不参加小团伙,不与人冲突、打架斗殴,不义气用事做违法的事,不因小事鲁莽冲动而铸大错,不纠结他人在校园周围闲逛、滋事。
4.绝不离家出走,未经家长同意不在别人家过夜,不留别人在自己家过夜。
5.校外自行学习或途中,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若出现交通安全等意外事故,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6.校外自行学习期间,擅自进入舞厅、网吧、酒吧等场所造成人身伤害的,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7.校外自行学习期间,在校外发生违法犯罪、扰乱社会治安行为的事件,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8.校外自行学习期间,不到水塘、河流和海边游泳,由此造成人身伤亡的,由本人负责。
9.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按时返校参加期末前考试,及时缴纳学费,办理好离校自行学习手续等有关事宜。
本人将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6.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六
【关键词】高职院校 自学本科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应用的实践能力,为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劳动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专科层次的人才,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专科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自学考试为专科学生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自学考试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自己。为此,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自学考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办法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自学考试的现状和问题
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受年龄、所学专业和文化程度限制,不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完全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大一刚入学时便可报名参加自学本科的考试,如果各科成绩合格,完成教学计划,便可拿到自学考试本科文凭。因此,很多大一学生积极参加自学本科考试,希望能在最段时间内拿到本科文凭,有的班级几乎全班同学都参加自学考试,但是通过第几次考试后,很多同学纷纷退出自学考试的行列,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认识到考试的难度,认为随便看一遍书就能通过考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在参加自学本科考试学习过程中,没有参加辅导班和教师辅导,完全是通过自己看书和做练习题目所掌握课程的知识。他们完全是根据高考学习经验来学习的,而高考的学习方式完全是由教师的辅导来完成的,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在这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考生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要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才能通过考试。认为自学考试对自己来说没有难度,没有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了自学考试的学习效果。
2.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某些课程学生不能通过自学完成学习。比如,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不受任何方面的限制,只要认为自己有自学的能力,就可以报考。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一就报考本科自学考试,他们中有很多人,在高中时数学基础、或则是英语基础不扎实,所以在自学本科数学或则是英语时,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学习,往往进行一次考试后,就退出自学考试行列。
3.高职院校大专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与自学本科考试课程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大专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而设置的。而自学本科考试的培养是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由于学生没有应用到专科学到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障碍。
4.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学习服务支持体系”。学校自学考试网一般情况设置了考试通知公告、学习园地,专业介绍。对学生在学习辅导方面没有给予很大服务支持,学生和教师不能相互交流,学生不能得到教师的辅导。
二、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1.做好自学考试咨询服务工作。在新生入学后,要定期做关于自学考试方面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有关自学考试的政策资讯、自学考试特点,报名方式、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以往自考学生的学习经验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学考试,只有学生充分了解自学考试,学生才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学考试,在报考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制定合理计划,即不影响专科课程的学习,也不会耽误本科自学考试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通过率。
2.加强对考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指导。安排各系部学习委员组织学习小组,指导教师和小组学生定期在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安排专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教育辅导,让学生了解所报考课程学习重点并且做好学习计划。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课堂上展开有关如何对待自学考试态度的讨论,使学生能够释放心理压力,正确对待自学考试。
3.做好学生专科课程选修的指导。由于自考本科的一些课程和大专课程学分互认,在学生在选择选修专科课程中,指导学生所报考自学本科课程一定要和自己专科学习的专业相结合,这样学生只要通过本校学习的课程,就能到自考办申请相同课程的免考,提高学生报考自学本科的积极性。
4.利用高职院校优秀的师资力量,组织有关教师在每学期对如线性代数等一些课程进行辅导和讲座。高职院校自考学习服务中心,应聘请本校有关教师,针对自学本科考试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做出一套有效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辅导教学和讲座。在辅导过程中,为了督促学生更好有效的学习,自考学习服务中心在出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5.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在不影响专科培养计划下,应组织权威教师认真研究自考本科相同的课程名称和教材内容,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另外,主考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充分体现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能够贴近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培育目标,实现高职院校与自学考试本科课程的相互沟通和衔接。
6.完善自考本科考试网络组学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助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特点就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在任何地方学习。学生可以随时调节学习计划,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所以,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一是建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通过互动平台,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平台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二是设立模拟考试体统。在模拟考试系统中,设置自动阅卷系统功能,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好题目,系统可以自动阅卷,并且给你答案和解题。三是设置课程讲解平台。自考学习服务中心根据自考本科课程的内容上传网络课件和参考资料,方便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林正展,自学考试中的个人自学若干问题分析[J].教育考试,2011.(1).
[2]刘永浪,杨小东,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学术专刊,2010,(1).
7.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七
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远程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一段的培训学习中通过看视频、论坛交流、内部交流等以及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研修日记、看评论以及参与评论,参与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育技术方面的收获
1、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3、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的方法以问题化学习模式和项目性学习模式为主要设计思路,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选择某一种学习方式或者是二者的偶联。
4、知道了创建和利用主题资源的方法和步骤。
二、信息技术方面的收获
1、学会了电子白板的基本使用方法。
2、认识了一些创建主题资源的常用工具和软件。
3、安装了火狐浏览器。
4、下载了很多精彩资源和学友的作业。
三、其他收获
我深切体会到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心情。可以说在这次培训中我就是一个学困生,听不明白老师的讲解,不会操作,不会做作业,又不想抄袭别人的作业,就只能一遍一遍地看书、看视频,琢磨,参考别人的作业,自己再去设计,操作,直到现在也还是不太明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善待学困生,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8.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 新媒体 学习支持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8.8
、基金名称:2013年度甘肃电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ZD-07
1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特点及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教育界对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如何保证及监控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合格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学习支持服务作为成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提高和保障远程教学效果及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远程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是远程教育机构及其教师为远程学习者解决学习困难和问题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帮助活动。远程教育专家曾经指出,远程教育教学是全方位的助学并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远程教育的教的过程是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远程教育的学的过程是学习者使用、接受服务的过程。因此,学习支持服务对远程教育的成功与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特点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是从远程教育的实践需求出发,针对远程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要由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性工作。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一般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远程教育学生一般为高中毕业生或者大学专科毕业生年龄一般分布在20-40岁;大多数学生已经参加工作,学习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大多数成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要以家庭为基地;成人学习者一般都具有工作以及家庭负担;远程学生分布通常比传统教育学生更分散、更广泛;由于教学的开放性,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对比较大。
1.2 程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学习者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孤独感,这使得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变得困难。相对于传统学生而言,远程教育学生学习一般具有独立性,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一个人独自完成,没有学习伙伴和老师面对面的指导,导致远程教育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孤独感。同时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使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变得缺乏。
1.2.2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问题。远程教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一般通过网络、无线通讯设备进行交流,相对于传统面对面教育这种交流使他们之间的互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3 技术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问题。远程教育学生一般为中年人群,对新事物的接受比较慢,而通过新技术学习是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远程教育中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2. 新媒体技术概念及其特点
2.1 新媒体技术的概念
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概念还有着不同的定义。牟大伟认为,新媒体技术是跟传统媒体技术相对的一种新鲜事物。最主要新媒体技术是以高速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的新兴大众传媒方式,比如数字电视、互联网信息、CMMB,面向大众采用新的技术传播的手段都可以称为新媒体技术。
2.2 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吴征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新媒体技术具有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的能力;消除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等等功能。同时,新媒体最根本的特征不是消解,而是重建,或者说是破坏性创造。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传统媒体相互整合的过程。它彻底冲破了传统媒介一向自守的介质壁垒,使得一种媒体大融合的趋势正在呈现;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酝酿着与这一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媒体技术和新型产业模式。特别是数字化新传媒技术在颠覆传统媒体产业的同时,也正在创造着新的产业和新的商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新媒体技术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很显然,数字化是新媒体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这个显著特征将引发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
3 新媒体技术下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构建
首先,新媒体技术大大克服了网络教育中学习环境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新媒体方式随时地开展学习,不必再为了没有计算机或者网络而不能学习而发愁。
其次,新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无缝连接,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技术和设备创造的这种隔膜,实现人和知识的一体化。学习是在一种自然的无特意状态下进行的。最后,新媒体技术能够根据学习者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学习资源,来达到远程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特征。
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新事物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网络教育在现阶段作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其优越性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局限性也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在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必将有一种新的事物来取代网络教育,弥补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而通过新媒体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虽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其优越性也将在这些困难中不断爆发出来。因此,以我个人之见,新媒体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主要形式是不可抵挡的趋势。现代远程教育机构、教师和学习者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学习时代。
[1]刘梅红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作用的调查及分析。成人教育 2007(12)
[2] 谢圣华 新媒体技术。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9(5)
9.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九
立法、施策:提供规范化实施的制度保障
日本政府十分注重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将其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素有教育“母法”之称的《教育基本法》第二条(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具体应达成的目标主要包括:广博的知识和教养。培养追求真理的态度,具备丰富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塑造强壮的身体。尊重个人的价值,提高人的能力,培养创造性,养成自主自律的精神,并关注职业和生活的关系,培养重视劳动的态度。重视正义与责任,强调男女平等,尊重自我与他人,并以公共精神主动参与社会的构建,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的态度。培育尊重生命、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态度。培育尊重传统和文化、热爱祖国和乡土以及为国际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态度。
日本《学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有关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言明:促进学校内外社会活动开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及协作精神、规范意识、公正判断力及公共精神。促进学校内外自然体验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乡土。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为把上述《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笼统的教育目标具体化,日本政府提出要把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199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方向”中首次提出了“生存能力”这一概念,它是指在激烈变化的社会中人应当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自然、他人共同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为此,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体验活动,要重视青少年的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和自然体验,要为青少年与地域社会各界人士、年龄各异的友人交流搭建平台。
自2003年起,日本中小学全部实行了“周五日制”,为学校在周六、周日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各学校充分利用周边设施,在地域社会人士的指导下,开展各种体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深化了课堂中环境问题的学习,通过与大自然接触,激发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化实施的媒介保障
众所周知,课程是实施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日本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调查者协会在审议报告中指出:“仅依靠学校作为形成少年儿童人格的基本途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校内与校外的结合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日本开展了以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课程改革。2008年2月文部省颁布了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明确指出“现行学习指导要领的理念就是培养‘生存能力’”。
在新修订并于2011年开始实施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总则开宗明义强调“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在培养目标上指出,着眼学生的未来,要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日本人深谙,“生存能力”的培养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地域全体参与共同培养至关重要,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翼。
日本青少年“生存能力”的培养与校外教育的实施,从课程的角度主要是贯穿在特别活动和道德教育中。新修订的学习要领对“特别活动”“道德教育”的目标做了如下表述:亲近大自然、关心动植物;尊重劳动,热爱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体现地域特色。
日本中小学校外教育,一方面是各学科,主要包括生活科、社会科、地理科、历史科、理科、体育科等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拓展;另一方面是学校活动、年级或班级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叫学校行事。日本的校外教育也可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实施。概而言之,日本校外教育主要指学生外出在校外教育基地集体住宿而展开各种研修活动,包括职场体验、生产活动体验、志愿者活动、发表讨论、观察实验、小组学习、河川探险,历史古迹探访,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感受四季轮替给大自然及植物生长带来的变化等多样的学习形态,形成学校指导教师与地域或校外教育基地专业人士一体化指导体制,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和与自然的共生能力。
日本校外教育的实施形成了完善的实施机制。在实施之前要对学生进行事前指导,包括问卷调查的制作,调查方法的选定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诸如:遵守交通规则及校外基地的有关规定,如何防范意外人身伤害,如何规避危险发生。对低年级学生还要求请求监护人或志愿者陪护。对意想不到的事情做好应急预案。在活动中既可接受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也可接受校外教育基地专业指导人士的指导。在活动后的总结反思中,日本学校要求学生要进行书面总结,主要回答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在哪些方面有收获。学校也会组织展示发表会等,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舞台。
校外基地:提供系列化实施的物质保障
为保障中小学校外教育的实施,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有国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27个,公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逾700多个。拥有素质拓展、生存训练、科学探究、团队竞赛、自然体验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项目。各基地以严密的组织管理、一流的硬件设施,为青少年开展校外教育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各基地有地域的特色,为学生校外教育提供了选择性;收费低廉,又体现了一定的公益性。日本校外教育基地是开展青少年公民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理想场所,已成为日本青少年成长的“加油站”。为改变学生中存在的“欺侮”“逃学”等现象,还专门开辟了“青少年野外教室”,以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学习的兴趣。
分布在日本各地国立与公立校外青少年教育基地,是促进儿童接受自然体验、身心体验和集体生活训练的校外教育设施机构,其教育目的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亲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集体住宿生活,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合作、友爱和奉献的精神;在自然环境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自我实践以及创造的态度与能力。
10.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十
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并获得自身不断发展,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支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用社做好金融支农工作,是加快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金融创新必贯穿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推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提升业绩和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民创业热情、创业能力逐步提升,农村蕴藏的巨大市场和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已成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信用社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经营领域日趋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的需要,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村,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共赢。
二、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特点
新农村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当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建设现代农业,除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外,只光靠政府资金支持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宽,结构弱势,经济落后的现状,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然要依靠金融支撑,为新农村建设“造血”,解决农村生产发展中的实力问题,增强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生产发展,让农村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资金需求量大。一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且要做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村日益凸显的现代农业特征,迫切需要大额农贷资金。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特色农业以及特色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信贷的需求量也会不断猛增。二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走势强劲,迫切需要高效便捷的信贷支持和配套服务。三是农村潜在的消费大市场,迫切需要启动农村消费信贷。随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将成为住房、教育、耐用消费品等领域的重要主体,迫切需要消费信贷的拉动。
(二)资金需求周期长。由于农村地区的饮水、卫生条件恶化,公路、电力、通讯、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加大对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讯、卫生以及农田灌溉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伴随着对农村基础设施领域财政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金融配套资金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对周期长的政策性金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三)资金需求多样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在资金投入上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于是贷款就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地方经济中,中小企业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涉农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迅猛发展,既迫切需要大量较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信贷产品,又需要在贷款、结算、汇兑等诸多环节获得高效便捷的服务。
上述资金需求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那么,金融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一方面要提供优质的农业信贷服务,另一方面要允许并规范农业直接融资行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
(二)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注重产品质量,更不注重拳头产品和品牌建设,盲目发展、机械效仿和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三)农村专业大户和农村产业化企业等普遍存在贷款担保抵押难问题。在贷款方式上,除对农户以信用方式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外,其余贷款一般都得提供相应的抵押或质押,而农房抵押尚未纳入担保抵押范围,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担保资质不足等,导致农专大户资金需求不足。
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11.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 篇十一
一、學习型高校党组织建设是加强高校党建的前提和基础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广泛吸取各种营养,是党不断壮大的重要因素。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知识大爆炸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群众工作对象更广、利益诉求更多的局面,党要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就必须把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学习型高校党组织建设要注意激发积极性、增强主动性
首先,学习型高校党组织建设要让每个党员个体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技能以及思维方式。高校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历层次高、思辨能力强、眼界思路开阔,因此,他们更加渴望在学习中激发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党组织的单向传播。在学习活动中,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党员个体的差异性,就党员关注、思考和感兴趣的问题,组成若干学习研讨小组,由党员自行选择参与,并就问题选择学习内容。其次,各级党员干部应进一步提高问题导向学习的自觉性,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应当将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提倡研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学政策、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学技能,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更多党员个体在学习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使党内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学习型高校党组织建设要注意提高针对性、发挥系统性
首先,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提高针对性,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校、院系的中心工作相结合,避免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二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党组织面临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有效的学习,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取得实际成效;三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着眼于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师生员工的能力。其次,发挥系统性要求要注重发挥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优势,实现集中智慧,推动集体进步的目标。在学习型高校党组织建设中,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要注重集思广益,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党员个体。通过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党员服务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营造民主协商的良好氛围,提高党员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形成团队学习、互动学习、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有利于学习型高校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服务型高校党组织建设是加强高校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服务”是党的本质属性,也是最重要的执政方式和最鲜明的标志。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也是我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一)服务型高校党组织建设要注重培育好服务理念
高校党组织服务理念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培植、强化服务理念。教师组织层面,可将服务理念的培育纳入到师德师风建设、教研室建设等日常工作中,树典型、立先进,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持续强化,最终实现内化,取得效果;学生组织层面,可将服务理念的培育同评优、评奖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活动相关联,并将此作为必要的条件和重要的参考标准,以此带动学生党员在具体学习生活中贯彻服务他人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实现由带动到主动的转变。二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来推动服务理念的培育,将服务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有意识地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灌输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营造服务氛围,弘扬服务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的渗透与熏陶,实现服务理念的萌芽、成长直至根深蒂固。三是结合全校各种大型主题活动强化服务理念。在组织的学校大型活动中,发掘党员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开展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确立服务价值取向,强化服务的理念。
(二)服务型高校党组织建设要注意利用有效服务载体
要以促进发展、服务师生为核心,大力推进服务型高校党组织建设,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首先,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师生制度,坚持和完善各级干部的调查研究、基层联系点、信访接待日、与师生直接对话等制度,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班级”“党员宿舍”,着力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转变服务方法、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党员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成长、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其次,广泛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基层高校党组织服务的新途径,使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其中,更多地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严格执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亮牌上岗、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完善考核评估制度、监督制约制度等,切实保证服务高校师生落到实处。在创建有效载体的过程中,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党员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意识地组合,然后选择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和平台,使每个党员都能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创新型高校党组织建设是加强高校党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创新是我们党前进的不竭动力和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法宝。新时期党承担的任务异常复杂艰巨,只有着力创新,才能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不断有新进展。创新型高校党组织建设应以弘扬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华优秀文化为切入点,以促进高校党组织的实践创新发展为落脚点,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完善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和效果。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高校创新型党组织的思想理论建设
首先,要大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创新型高校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高校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高校创新型党组织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并看待外部世界,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最后,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从文化本源出发去挖掘去构建,顺着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去践行价值理念,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与人们产生共鸣共振。
(二)用互联网思维升级创新型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发展
在互联网广泛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应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全新考验和实践发展的挑战是高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首先,要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党员至上”的全新理念。在创新型高校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开放互动和平等协作,党员师生既是工作对象和活动参与者,同时也是工作主体和活动设计者,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融入党员师生的工作学习,搭建与广大党员师生有效沟通交流的开放互动平台,才能形成双向互通、网上网下即时同步的讨论和交流;平等是互联网技术结构决定的重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创建党员平等参与、协作共赢的机制,搭建良性互动的平台。其次,按照“快速响应,迭代循环”的要求,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创新型高校党组织建设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抓落实,并持续抓好执行反馈、改进完善的工作流程来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党建活动载体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尊重和坚持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需求,让广大普通师生党员成为参与者和体验者,同时要注重从细节入手,从基层党员的视角来设计和开发党员喜爱和欢迎的党建活动载体。
(三)用“大数据”思维,开发设计多终端一体化党建综合管理系统
互联网思维的鲜明特征就是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建设创新型高校党组织需要用这种思维方法和实用工具来开发设计多终端一体化党建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积极搭建大数据平台,可以大力拓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开发建设涵盖师生党员日常管理、学习教育、支部建设、党建考评等各方面内容的党建综合管理系统。这种灵活运用智能手机、微信、微博、APP等形式开发设计的党建综合管理系统,更加注重全面数据的分析,更加采用广泛和民主的方式,有助于随时随地的共同学习分享,沟通互助,有利于实现平台组织内部,组织与党员、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之间的无缝对接。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研究”(2014-GH-766)的阶段性成果】
【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推荐阅读:
学习体验论文思考提升论文06-15
校外托管中心安全06-10
书,学习,思考议论文10-22
大学生校外租房管理探析论文10-06
掌握理性思考的学习方法06-16
18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工作总结08-15
电力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思考06-14
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和思考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