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24-09-22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12篇)

1.《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一

一、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教师出示母鸟哺养小鸟的图片),它描绘了什么场景?是怎样的一幅画?

生:描写母爱的一幅画。

师:关于母爱,你能描述一下吗?你能联想到什么动物、植物都行,听过的、看过的都可以。

生1:猪妈妈喂奶,十几只小猪围着抢吃,猪妈妈哺育小猪。

生2:鼠妈妈为了哺育自己的宝宝,忍着病痛坚持21天哺乳。

师:在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写母爱写得很好,是谁呀?

生:冰心。(出示冰心介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一首很美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整体感知

师:请翻到125页一起朗读,读后谈谈你读后最初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整齐,现在来谈谈初读感受。

生1:母爱是无私的。

生2:母亲像荷叶一样,勇于牺牲。

生3:荷叶像母亲一样在风雨来临时帮我们遮挡风雨,让我们安全。

师:描写中有没有哪一个场景,哪一个具体事物让你印象深刻?

生1:雨中的红莲让我印象深刻,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红莲像孩子受到挫折。

生2:第7节,荷叶保护红莲让我印象深刻。

师:红莲在雨中的场景,莲叶保护红莲的场景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请大家自由朗读4-7节,任选一、二处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点评。

三、研读品析

生:早上和晚上下雨时,第4节和第7节的红莲作对比。

师:最后命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齐读第4节白莲凋谢时的语句。(学生齐读。)

师:第4节红莲和白莲也有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生:白莲在早上就凋谢了,红莲一开始就有母亲保护,亭亭玉立。

师:刚开始,作者心情怎么样?

生:烦闷。

师:为什么?

生:作者不喜欢下雨。

师:你喜欢吗?(不喜欢)对,下雨天滴答雨声令人烦闷。看到亭亭玉立的红莲应该心情舒畅些,可为什么作者依旧烦闷?

生:看到白莲凋谢了,担忧红莲命运也和白莲一样脆弱,也会凋零。

师:还有吗?

生:第4节。

师:菡萏作何义------含苞欲放的荷花。

学生齐读第4节,感受白莲已凋谢,红莲仍旧亭亭玉立。

生1:我找到了第6节,正面描写大荷叶遮挡红莲,写出了母爱的特点,悄然无声息,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

生2: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师:作者的心情之前是无法可想,从这里可以推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她是一个多愁善感,心思细密的人,是热爱世间万物的人。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让你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生1:成绩不好,在受挫时妈妈鼓励我,得到安慰。

生2:丢了东西,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说:没关系。

生3:做了错事,回到家里不敢说,妈妈安慰我。

师:还有吗?

生:第7节,有了母亲的关爱,困难也变得无力了。

生(补充):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爱,无私奉献的不能言传的亲情。

师:文中用了勇敢慈怜形容母爱。

生:第6节,一切景语皆情语,突出母爱的无私。

师:还有没有点评。

生:第7节,形容雨点的词语不住、打说明雨势其实不小,但水珠却流转无力。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

师:雨势可能会越来越大,母爱可能会超出生命本身的能力,突破生命极限,力量会越来越大。好,我们来齐读4-7节。(学生齐读。)

师:在1-3节为什么要写父亲的朋友送我莲花?又为什么从两缸莲花写起?

生:有了母爱才十分温暖。

师: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那第3节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开并蒂莲时,添了三个姊妹。

生:本文主要写母爱,有寓意把莲叶、红莲比作人。

师:花瑞人祥,把花喻作人,为下文作铺垫。

师:下面老师来读课文,大家注意全文谋篇布局,找找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配乐范读。)

生1:都会顾着自己的儿女,不让孩子受伤。

生2:可以无私奉献。

师:能在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表现相似之处吗?

生:第6节,母亲也一样,为了我们,不惜自己,什么都可以牺牲。

师:都有什么特点?用无私一词还不够。

生1:荷叶像母亲哺育自己的儿女,不让儿女受到伤害,荷叶保护红莲,母亲保护儿女长大成人。

生2:勇敢,慈怜。

师:荷叶像母亲一样,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生:把伤害比作雨点,把母亲比作荷叶,把儿女比作红莲,谁指的是母亲。

(学生齐读。)

师:读得不够有感情。(再请一学生读。)

师:不错。(再请一学生读。)

生:我先点评,我认为这是感情的高潮,完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生读。)

师:情感得到最大激发。(学生齐。)

四、仿写拓展

师:运用象征、比喻,在写作上叫借物抒情。在文章末段,冰心抒发了自己的深情,同学们也一定有话要说。请大家拿出笔,仿照末段,表达你对母亲的爱。

(学生仿写并交流。)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母亲。

(二)

荷叶母亲

一、导入课题

1.请一位同学简介冰心。

2.教师PPT补充,重点介绍了冰心一名的来历,并全班背诵了王昌龄的诗。

二、预习导航

师PPT出示字词:

并蒂应了花瑞梗莲蓬菡萏徘徊欹斜心绪

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朗读要求

PPT出示朗读指导。

一读正确。

浏览全文,看准字型,读准字音。

二读流利。

朗读时不漏字,不添字,语句连贯。

三读出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随感情起伏语速有变化,注意停顿、声音快慢、重音等。

四、整体感知

齐读全文。

师PPT出示题目:

1.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作者的情绪伴随红莲经历怎么样的变化。

3.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找出主旨句。

五、品析课文

师: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

提示:首先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生:郁闷。

师:读的时候缓慢点,听后请同学评价。

生:不熟练。

师:对。

生:句子与句子的停顿不恰当。

生:惋惜、高兴要读出感情。

师:课外朗读加强。

师指名朗读第五段。

生:句与句之间有疙瘩。

师:有读漏字。

生:感情与这段还是有区别。

师指名朗读第六段。

师:太好了。

生:最后一句很好。

重点品位主旨句(最后一句)。

师:语言很美,齐读一次。

师:有哪些写作值得我们借鉴呢?

生:借物喻人。

生:插叙拟人。

生:修辞的运用。

生:通过描写天气,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文章的结构如何?

生:前后呼应。

师总结写作手法:1.托物言志2.前后呼应。

六、拓展延伸

1.联系到《游子吟》。

2.这篇散文借具体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惜缘

[《荷叶母亲》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二

关键词:思想品德,开放式教学,活,措施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 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变“学知”为“知学”。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 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 学生可冲破思品课堂和学科的局限, 能自主地、能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生命之花绽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的内容。本课的教学背景是: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他们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 但往往存在偏差。他们对“自尊”很看重, 相反, 对自己、他人的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以下结合“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实践, 笔者就如何实行开放式教学, 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谈一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

教学目标是介于教学理念、指导性纲要和教材之间的教学指导材料, 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短期的可检测目标, 更要着眼隐性的、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 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同时目标还应向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开放, 适当增加一些与学生现实学习需要密切相关的问题, 使目标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

“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险自救的能力,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实现人生的意义, 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开放课前准备———为完成目标打好基础

传统封闭式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只是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知识点、思考课后问题而已, 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这必然导致学生只能被动适应教师预设的情景、步骤和内容, 学生鲜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思维的闪现, 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道德学习愿望”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而开放式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学习“让生命之花绽放”时, 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 (1) 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灭火自救、抗震自救、溺水自救、防匪自救的知识; (2) 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的生命箴言; (3) 每位学生制作一枚书签; (4) 阅读思考课本的提问。

这些任务都有一定的难度, 但学生却个个精神抖擞、精心准备。正如所料, 学生都有备而来, 课堂上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也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教学内容———丰富完善教材

在教学中, 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让学生更易接受, 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学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或删减, 也可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教材上学生都知道的东西, 可以把课时缩短, 大量增加活动与实践内容, 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活动课, 强调课堂内容的新颖化。在教学中, 教师可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 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 课堂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 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中, 笔者选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自然现象 (地震) 和同龄人的经历 (未成年人自杀) 来导入新课, 目的是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引起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较快地消除对课文主题的陌生感。那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师设置了知识竞赛、歌曲欣赏、童年往事回忆、人物评说等活动环节,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并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逐渐感悟到:珍爱生命的人懂得捍卫自己的生命,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能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奉献、创造、付出, 从而延伸生命的价值!而要延伸生命的价值, 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开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开放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只有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 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 构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课堂。多运用“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突破自身的局限, 根据自己的特长、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和适时调整教法。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中, 笔者针对未成年人漠视生命的现状, 运用了活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感悟, 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 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五、开放教学过程———提高教学适应性

在课堂上, 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上台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参与、多实践。开放教学过程, 就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做到放得开, 收得拢。放得开, 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使其自悟;收得拢, 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 加以点拨、引导。所以, 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 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具体目标, 以提高教学适应性, 做到教学过程与人的开放性的统一。

笔者在“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中, 教学活动有最后一个环节———活动拓展, 此环节内容本应放在“肯定、尊重生命”中探讨, 但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告诉学生们“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可珍爱生命还应“珍爱、肯定、尊重他人的生命”, 所以, 在教学时教师把此部分内容抽取出来, 重点提出。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珍爱生命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包括珍爱、肯定、尊重他人的生命, 甚至是陌生人的生命。这样, 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 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升华。

六、开放教学结论———鼓励标新立异

教学不是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过程, 而是新知、激情、智慧的生成过程, 对于“真”领域的问题, 如经过实践证明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给学生明确的结论, 当然, 这种结论也可能是多元的。但是, 对于“善”和“美”领域的问题, 我们不要急于给学生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正确的立场和评价的标准, 以宽容的心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体验和发现的过程,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鼓励学生在他人的认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在学习《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延伸生命”这一环节中, 笔者让学生评说张海迪、丛飞的事迹, 由此引发“什么样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讨论。对张海迪的评价, 学生观点一致:张海迪身残志坚, 刻苦勤勉, 努力奋斗, 乐于奉献,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世人崇敬的楷模, 因而她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而对丛飞的评价却意见相左:有的同学被他的善举深深感染, 认为他帮助了那么多的失学儿童, 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也有同学认为丛飞帮助失学儿童的行为固然可敬, 可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造成身体的损害, 间接使其体弱多病直至病入膏肓。以自己体力的透支为代价来救助他人, 到最后却挽救不了自己的生命, 这本身也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

对于同学的看法教师没有急于作出判断, 而是让学生们对两种观点各抒己见, 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学生们意识到: (1)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 而在内涵; (2) 不论是英雄人物还是平常百姓, 只要他们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懂得奉献、创造、付出, 就能将生命的价值不断地延伸!这也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 (3) 要延伸生命的价值, 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丛飞已离开我们这么多年, 但现今谈论丛飞的事迹, 大家仍肃然起敬, 唏嘘不已。因为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让后人受益无穷, 他的言行已转化为一种精神感召着后辈。丛飞虽死犹生, 其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七、开放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放的评价关注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改革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师, 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 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评价策略, 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对有创见的学生, 更应给予充分的评价, 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学习效果, 以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总之,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种信息渠道的打通, 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 各尽其能, 相互启迪, 各有所获。因此, 实行开放式教学, 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黄小燕.思想品德开放式教学的生本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 (26) :10-11.

3.《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篇三

师: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早晨,给我一个笑脸可以吗?好,上课!生:(起立)老师好!

师:请坐。《世说新语·咏雪》中有这样一组对话:“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生:撒盐空中差可拟。师:兄女曰——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好,让我们把《咏雪》背一遍好吗?

(学生齐背)

师:同样是纷飞的白雪,一个比作“撒盐空中”,一个感觉似“风吹柳絮”,那么,我再来请同学们读两首小诗(屏幕显示):

泥 土 泥 土

鲁黎

黄淮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 师:读这两组文本,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认为鲁黎和黄淮对同一事物感觉不一样。生2:两个人对一种事物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

师: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这是个性比在作品中的展现,每一部作品都需要特点,当50岁的宗璞与紫藤萝相遇,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

二、学生疑问展示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 生:(大声读)《紫藤萝瀑布》

师:课前的时候,同学们做了预习,有了一些问题,比较集中的我们共同看一下:

(屏幕显示)

生1:(1)第2自然段,为什么把紫藤萝比作瀑布?

(2)在3、4、5自然段中的一连串动词,写出了紫藤萝怎样的特点。生2: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作“瀑布”而不是“学海”等?本文三次写作者的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3: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停住了脚步?第7段中“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分别指的是什么?

生4:为什么还要写十年前的紫藤萝?作者有什么用意?紫藤萝为什么要比作“瀑布”? 生5: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生6:怎样理解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时的情感变化?当作者看到那一束紫藤萝时,心中的悲痛完全消失了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对课文的赏读,共同解决这些集中的问题,从而发现、欣赏课文的美,探寻紫藤萝的丰富意蕴。下面,我们一同走进文本。

三、美读课文

师:听说咱班同学的朗读水平很高,请同学们推荐几位或自我推荐,我做了大体分工:一位来读1-2段,一位读3-6段,一位读7-8段,一位读9-11段。生1:我来读1-2段。生2:我愿意读3-6段。生3:我来读7-8段。

师:大家再推荐一位,好,你来读9-11段。(屏显)让我们怀着一颗真挚的心拥抱这些鲜活的文字吧。

(配乐,四位同学根据分工分别读课文。掌声。)

师:怎么样?我刚才在听这位同学的朗读时,尤其是4-5段,“‘我在开花!’它们在笑。”读得声情并茂,我想请问: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想通过这样读表达什么? 生:因为这句使用了反复、拟人手法,表现了紫藤萝花开得很繁茂。

师:读出了这么多内容,你读出了紫藤萝的繁盛,请坐。来,这位同学,你在读时候,有没有感觉与其他同学的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读这两段,尤其是第8段,感觉作者在回忆以前,是插叙的一段,比较沉闷。师:哦,读的比较沉重,压抑一些,是这个意思吗?那其他同也说说你们听读后的感受。这位同学,你读出了什么样的紫藤萝? 生:我从第1段读出紫藤萝花非常繁茂。

师:繁盛和美的紫藤萝。朱自清说:“散文就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自己。”那我们就来细读文本,宗璞陛下的紫藤萝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

四、研读赏析 师:(屏显)请同学们品读描写紫藤萝花盛开的句子。思考: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具有什么特征?作者是如何描写紫藤萝的?先自主阅读,在文中做批注,然后交流。好,开始。

(学生阅读,小组交流,老师巡视。)师:大家来交流一下好不好?来,这位同学。

生:我从第2段的“辉煌”读出了紫藤萝的壮观,从“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可以看出藤萝的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密,它的茂盛。师:你来读给大家听好吗?请读出你的这种感受。

生: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和阳光互相挑逗”部分。

师:哦,听到这位同学特别重读了“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一个“辉煌”写出了藤萝的什么特点?(学生齐答:壮观)这位同学还特别读到“像一条瀑布”,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感受吗?来,这位同学。

生:把它比作“瀑布”,写出了紫藤萝的气势非凡。师:哦,气势,什么样的气势? 生:就是壮观。

师:你在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师:好!有没有读出这种气势?“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诗句?能不能想起来?李白的——

生齐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好,请坐。那么,还有吗?为什么能比作瀑布,二者有什么相似?来,你说。生:我想说的是第3段的“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形象生动,写出了花的生机勃勃。师:哦,她读出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花的生机勃勃,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来,同位给他补充一下。

生:我认为还是第二段这句话。师:又回到第二段,好,你说。

生:“瀑布”是说它生命非常强,花开得非常旺盛。

师:为什么要比作瀑布呢?预习的时候也有同学提出,我们写花的时候会把花比作“花海”,宗璞为什么要比作瀑布呢,二者究竟有什么相似呢?除了这位同学说的“气势磅礴”,还有什么相似呢? 生:因为紫藤萝花是一串一串,而且是一穗一穗,特别像瀑布。

师:哦,形态上很相似,好,请坐。可花是静止的呀,而瀑布是飞流直下呀。

生:我觉得这里把紫藤萝比作瀑布,不仅写出了紫藤萝的气势,而且写出来它的美丽和繁盛。师:飞流直下是瀑布的生命之动,那把紫藤萝比作瀑布是感受到了它的繁盛和生命力,盛开的花朵就是紫藤的生命之动,是不是这样,同学们?

(生齐答)

师:那我们回到刚才这位同学赏读到的拟人手法,还有同学为他补充吗? 生:我觉得这一段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师:来,读一读这个拟人化的句子。

生:读“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师:关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词语?是动词:挨着、推着、挤着、嚷嚷,这些赋予了花什么样的情态?

(生答:人的情态)

师:我觉着我的词也能赋予花以人的情态,你看:“彼此依着靠着,好不活泼热闹!”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生:我觉得“依着靠着”能体现一种依赖的情绪。师:嗯,依赖的情绪。

生:我感觉“依着靠着”写这朵花特别蔫儿,没有生命力。

师:特别蔫儿,是不是如此?没有生命力。让我们读一下这段文字,大家注意:这些动词应该怎么读?

(生答:重读)

师:在语速上应稍快一点还是稍慢一点?

(生答:慢一点)

师:那我们试一下,读出这种生命力,好吗?

(生齐读:“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师:嗯,藤萝盛开得是如此繁盛、壮观、富有生命力,那么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吗?来,这位男生。

生:我觉得有三个层次:1-6段是看花,7-9段是议花,10-11段是悟花。

师:你看到了整篇文章的层次。那在描写紫藤萝花盛开的时候有什么层次呢?来,这位同学。生:描写紫藤萝花是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师: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先写一瀑的紫藤萝,然后是一穗的紫藤萝。

师:嗯,很好。无论是宏观的一瀑还是个体的一朵,在作者的笔下都充盈着生命的张力。那么,同学们,在这些文字的背后,在繁花面前,你感到一个怎样心境的作者?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的震撼和喜悦。师:其他同学呢? 生:豁达乐观。生:宁静喜悦。

五、合作探究

师:老师和同学们有相同的感受,所以我在读课文的时候觉得文中有两处文字与这种情感和意境不太符合,大家请看:

(屏幕显示,然后把红色加粗部分去掉)

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师:我把这两部分去掉,同学们读一下是否通顺,是否流畅?

(学生读)

师:那这两部分能不能去掉呢?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提示:从表达情感、哲理,构思写法等角度,任选其一思考。然后请同学们有理有据地回答。好,开始。生(阅读讨论。)

师:请同学们有理有据的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组认为:作者通过一些比较压抑的描写,和上文紫藤萝瀑布旺盛的生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一些人生看法。师:你认为, 去掉后,就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2:我认为:这里补充了10年前紫藤萝的形态,如果去掉后,就完全不能理解10年前紫藤萝遭遇了什么,作者遭遇了什么。师:那10年前的紫藤萝是怎样的情态,花儿到底遭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生3:10年前花儿经历了死亡、枯萎。师:从句子中读一读。

生3:“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我从中读出花的稀零,最终枯萎。

师:“花朵从来都稀落”,说明10年前紫藤萝花的生命力怎样?不旺盛,不繁密,生命很衰落,那么“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你觉得“伶仃”这个词写出了生命的什么? 生4:我觉得“伶仃”这个词写出了紫藤萝的衰败和憔悴。

师:“憔悴”,还有吗?“伶仃地挂在树梢”,我们形容人的时候说他“孤苦伶仃”,那花朵呢? 生5:我觉得这里是说它很瘦弱,花开的非常少。

师:非常少,非常弱。“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花儿为什么要“察言观色”,又在“试探什么”呢? 生6:它怕被人拆掉。

师:“它怕被人拆掉”,它在试探“我”到底能不能好好的生存啊,“我”能不能开花啊,为什么如此?“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关注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生:十几年前。

师:那十几年前是什么时期? 生:文革。

师:文革时期,种花和养花是被禁止的,认为种花和养花就是资产阶级的表现,就是腐化,就是堕落,要被禁止的,被摧残的,所以花儿遭遇了什么,大家清楚了吗?

刚才同学说,如果去掉后,也不能理解人遭遇了什么。那么,那个时代的人遭遇了什么呢? 生:她遭遇了生死的悲楚和痛楚。师:大家读:“流着流着……”

生: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师: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这里有点难以理解,那么“生死的疑惑”和“疾病的痛楚”到底指什么?

生:我觉得这里说“生死的疑惑”和“疾病的痛楚”,写出了10年前的花与人有同样的不幸,也由花及人,生动的写出了作者的遭遇和思想变化。

师:大体上是可以感受到的,人和花都遭遇了不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资料卡片,阅读之后,你就会有清晰的认识。请看: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多位亲人去世。此文写于1982年5月“那一段焦急悲痛的日子”,当时正值盛年的小弟身患绝症(1982年10月病逝),她的老父亲也在住院。

我再为大家读几段宗璞的文字,大家来感受一下:

他躺在那里,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自1974年沅君姑母逝世起,我家屡遭丧事,而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我还不得不把这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老父。——《哭小弟》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花朝节的纪念》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哭小弟》

人,经历了什么呢? 生1:经历了生死。

生2:我从“关于生死的疑惑”可以看出她对小弟的去世的痛楚,“疾病的痛楚”是她的老父还在住院。

师:还有她自己也经受疾病的痛楚。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是只有“我们家”如此吗?

许许多多像小弟一样才华横溢的人在这个时期被蹉跎了美好的年华,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可以看到,写花是在写人。

同学们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作者对她这一代人非常的悲痛、伤感。

师:这和之前写花盛开的时候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了变化,如果去掉这段文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变化。

那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

生:我觉得是从开始的“振奋”,再到“生死的疑惑”、“痛楚、悲痛”和作者的喜悦。师:我们找找写作者行为的句子读读,好吗?

第一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生:“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吸引;第七段,“我只是伫立凝望”,表明内心宁静;第十一段,“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师: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中走进了那一树紫藤萝? 生:痛楚,悲痛。师:然后,这一树紫藤萝带给了“我”什么?

生:给作者带来了宁静和喜悦。最后一段“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带给作者振奋向前的精神。生: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师:写此文时,时代有了怎样的变化?那黑暗的一页翻过去了:

1976年,文革结束;

1977年,开始重视科研和教育,重视人才,恢复高考;

1978年,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平凡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79年,中国日渐走向复兴和繁荣。我们迎来了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时代? 生: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师:所以作者最后写到,“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本文中,花谢花开,联系着人生命运的沉浮;花枯花荣,交织着时代社会的变化。正是在这相似形态的启迪下,“我”得出了深刻的感知,请同学们大声读出表达作者哲理的段落。

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样的哲理或启示呢? 生1: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生2:困难只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才是无止境的。

生3:人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一定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拥抱新的生活。生4:我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生5:应该乐观去面对生命的美好,面对挫折不屈服,才会让人生更有价值。

师:“满装生命的酒酿”,那里装着什么仙露琼浆,“生命的酒酿”对于花来说,是什么? 生:是一种旺盛的生命,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信心。

师:“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那一个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人,组成了什么?

生1:组成里繁荣昌盛的社会。生2:组成了无穷的力量。生3:组成了富强的国家。

生4:组成了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活力的大家庭。生5: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师:这就是宗璞与紫藤萝的一场相遇。

本文的紫藤萝成为一种隐喻:写紫藤萝的遭遇,是隐喻人的生命历程;写紫藤萝盛开的灿烂辉煌,是隐喻拨乱反正后生机蓬勃的新时代特征;写每一朵紫藤萝花与紫藤萝瀑布的关系,是隐喻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小弟病中书写到:“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时代的重创掩不住生命的阳光,隔了这么多年辛苦路往回看,不说有怨,有的就是释然,有的是乐观豁达。

柳宗元曾经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生活中你最欣赏哪一种花草树木?它给了你怎样的生命感悟?

生1:我喜欢向日葵,因为它永远向着阳光,向着光明,摆脱掉以前的黑暗。生2:小草,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3:我喜欢落叶,因为它为其他的植物献出营养。

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同的审美感受不同的生命启迪宗璞更多的是关注二月兰、丁香、紫藤萝、木槿花这样的小花,它们虽然看似平凡柔弱,但却充盈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

4.《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四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者分析 农村中学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较薄弱。但他们有一颗诚真的童心,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是值得肯定的。对常见的野生动植物,他们再熟悉不过。语文知识理解是他们的弱项,如“托物言志”大部分是理解不透的,需老师点拨指导。从他们对事物的观察,直观的理解引申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认识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②揣摩句子,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变化。

③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

2.通过模仿写作,揣摩托物言志的妙处。

3.深入分析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的手法,理解文章。

三、知识与技能

1. 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分析,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把握。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和借景抒情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教学资源 课本、图片、音频、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只要你认真体会,在不同的心情下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因为解花,所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大家看且听《紫藤萝瀑布》,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类型,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学活动2 二.教学第一板块

1.作者介绍:宗璞,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作有《红豆》、《不沉的湖》、《三生石》等。

2.字词注音(板书)

迸溅沉淀琼浆伫立伶仃盘虬卧龙绽开酿酒

忍俊不禁笼罩

3.听播放录音,扫清生字词。

4.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藤萝吗?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吗?然后教师展示藤萝图片,介绍藤萝,并介绍写作背景。

5.朗读指导: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句子的重读;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教学活动3 三、教学第二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写花,为何会由花谈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由花的现状(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和过去(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控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比较,谈到紫藤萝经历磨难仍生生不息,故“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2).文章写紫藤萝花为何会谈到“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因为作者此时为弟弟的病情而忧虑(介绍背景)。3).文章如何把花和人联系起来,提出文章的主旨?因为二者有共性:都是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都体现生命的长河无止境。4).文章在这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5).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有其共同点,抓住事物的共同点来描绘。2.分析课文结构:

1)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层次划分并大至归纳期中的主要意思。

第一层(1-6):看花。

第二层(7-9):忆花。

第三层(10-11)悟花。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这个问题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理解,对作者十年前后心情进行感悟。我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师再进行补充

教学活动4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吧。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祝同学们早日成功!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1-3)

写一篇观察日记,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活动5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欢腾喜悦

看花

生命旺盛

生命的美好

永恒抚慰内心悲痛焦虑 顽强

忆花

惊叹紫藤萝复生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悟花

前进的动力

5.《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五

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揣摩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3、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

2、积累精彩词句,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由紫藤萝花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紫藤萝瀑布”图片欣赏。

二、课前检测:

1、听写生字词。

2、正音释义(自主阅读《动态》P9“基础整合1、2”)。

3、当堂训练:

(1)完成《动态》P10的第1、2题和28期周报的第1题。(2)选词造句:

伫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三、出示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出示自学指导

(一):读课文,找信息。

1、自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方法指导:先自学课文的“导读”部分和《动态》P9“导入课堂”第1、2要点,然后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得出感情来,边读边用笔圈画出精彩的写景句和精辟的感悟句。最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把答案写作课堂笔记上。

10分钟后成果展示。

问题:

(1)课文围绕着“紫藤萝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词。花; 花; 花。

(2)课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3)“我”由紫藤萝瀑布产生了怎样的感想?这些感想主要集中在哪些句段?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自学效果检测。

5、内容归结: 由赏花(1—6)、忆花(7一9)和悟花(10、11)三部分组成。赏花——繁花似锦 生机勃勃 悲痛焦虑 ——宁静喜悦 忆花——追忆往事 思绪万千 沉重遗憾

悟花——生命永恒 深受鼓舞 振奋精神 “生死谜,手足情”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6、助学材料: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啊!

——(《哭小弟》,《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五、出示自学指导

(二):品读课文,把握主旨

1、自学内容:品读文章第7、10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2、方法指导:找出抒情性、议论性的语句,结合《动态》P9“导入课堂”第2要点,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根据以下角度进行小组交流:

a.“我”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我家门前外”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b.“我”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c.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e.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用时8分钟。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自学效果检测。

5、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我”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我”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我”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c.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d.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e.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完成《动态》P10第4、6、8、9题。

2、选做题:完成28期周报基础题。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揣摩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三):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1、自学内容:品读课文第2~6自然段,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方法指导:圈画出有关对“紫藤萝花”进行细致描写的词语,并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0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瀑布般的紫藤萝的?(提示:可以从观察顺序、花的特点来思考,结合文中语句来回答)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

a.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按照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分别从花色、花形、花态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树盛开的旺盛的生机勃勃的紫藤萝。

b.例一:比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将花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例二: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c. 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三、出示自学指导

(四):揣摩优美词句。

1、自学内容:揣摩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2、方法指导:跳读全文,品读优美词句。要求:

(1)哪些句子写景写得特别好,你特别喜欢?默读一遍,画出佳句。(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佳句。

(3)集体揣摩练习二所列四个句子。

3、当堂训练: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参考答案: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四、讨论: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第一,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善于从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景物,要饱含感情。第二,要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要有丰富的想像和联想。第三,要善于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全文才有点睛之笔。第四,要注重首尾呼应,要善于设置悬念。学以致用: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请自选一个事物写一段感言,80字左右。

学法指导:

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完成28期周报同步阅读《一朵花的美丽坚持》。

2、选做题:完成28期周报同步阅读《丁香结》。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6.《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六

一、写作内容探究

(一) “写作导引”探究

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指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铁门限”, 写作就是写生活。

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 “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 现在称之为“写作”, 目的就是告诉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 人们在观察时, 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 才能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 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二) “写作实践”探究

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 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 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 200字可以写花草树木, 写作题材较为宽泛, 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 花草树木是练笔, 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 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 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 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我们发现, 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

总之, “堂”是“室”的基础, “室”是“堂”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 “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 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 效果都不会很好, 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 课堂上让学生讲述, 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 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写好作文, 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 不了解生活, 名家也会闹出笑话。

“感受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 (不是朗读) 《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 。品读课文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 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例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他之所以成功, 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 所以真实可信, 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

总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

(二) “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语)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 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 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

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 让学生谈感想。

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 万物苏醒, 到处都是万紫千红, 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地上, 马路边, 公园里, 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 红的、黄的, 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 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 显得潇洒万分。

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只见它们摇着尾巴, 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 欢快极了。在春天, 不仅鱼儿高兴, 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 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 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 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 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 那随风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 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正是早春时候, 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 我们小区的草地, 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 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 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 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 尽管若隐若现, 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 但远远望去, 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

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 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 语言也流畅, 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 是别人眼里的春天, 是拼凑出来的春天, 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 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 才是形象生动的, 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 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要求如下: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 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 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 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 又传其神, 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 不可泛泛描写, 一定要抓住特征, 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 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 写人的作文, 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 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 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肖像细节) ;“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动作细节)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 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 再加上开头、结尾, 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 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 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母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母亲》,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 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 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 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7.《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七

【设计说明】 课

型:品读课 主导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创意: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说话

《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的《铁萧人生》,是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性散文。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是本文教学的成败的关键。基于本文抒情性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成“品读课”。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板块:理解——品味——感悟。

用朗读来贯串这三大板块,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激活学生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

课前 30秒视频(花繁叶茂的紫藤萝)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追踪作者的心灵轨迹,感悟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由衰到盛,使作者陷于凝思而顿悟,又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一、理解:

1、放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标记描写紫藤萝树和紫藤萝花的语句。

3、学生按句式说话:“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择要加以引导: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期终极”——藤萝生长的繁茂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藤萝色彩的跃动 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又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 1 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盛开的藤萝花的形状,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囔囔。——花开之闹,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教师小结:作者对藤萝花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4、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请学生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词。花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看、忆、思)

5、学生讨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文主旨。

__________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教师小结,板块过渡。文章借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

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活的喜悦”,次写花受到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

思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可以说紫藤萝花启示了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品味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朗读指导:读出凝思后的彻悟,彻悟后的轻松、愉快。语速舒缓而稍快,语调深沉而略有上扬。

3、指名读(或各读)

4、品味 ①品味语言。设疑讨论:

A. 作者描写藤萝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按照“写________,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既表现了________,也隐含着_______”格式说话。教师择要引导:

——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地生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花繁叶盛,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休止的意蕴。——写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烂漫情趣,也隐含着生命的喜悦、生活的美好。②品味构思。设疑讨论:

文章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处“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构思布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教师点拨:

开篇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奇制胜,未见其树,却已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结尾处“不觉得加快了脚步”与首句呼应,是由于作者有了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才得以从个人的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解脱出来。“停住”到“加快”是“凝思”到“彻悟”的心灵历程的外泄,是质的飞跃。文章言尽而意未穷,把我们读者带入了沉思之中。③品味情感。本文感情浓郁,情感流露婉曲有致,情景交融。设疑讨论:

C.“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思?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人亦如花,时代的河流至今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绽放人生之花,描绘人生的绚丽和灿烂。

5、小结,板块过渡:

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

三、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A.生,就是美。

B.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C.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E.走向低谷,再创新高。F.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G.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

四、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每个人都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

五、课外练笔:

8.《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八

师: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如果喜欢它,你就美美地读。

(学生边想象美丽的夜空,边美美地朗读。)

师:大家读得真美,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读一遍呢?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朗读。)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师:谁还想读?请你做“小老师”领大家读一遍好吗?

(学生非常开心地领读。)

师: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生:因为读到这一句话就感觉我自己坐在小船里一样。

师:你的这种感觉真的很美,能让人感觉到你坐在小船里的那种愉悦的心情。

生1:我喜欢第一句,因为它好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X k B 1 . c o m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它非常好听。(“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蓝天上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以外,还像什么?

生1:这月儿弯弯,像一个香蕉。

生2:这月儿像小船,也像镰刀。

生3:这月儿有时候还像弯弯的眉毛。

师:那小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和镰刀呢?

生1:老师,我知道,香蕉只能吃,不能坐。

生2:因为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小船也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生3:还有天空是蓝蓝的,大海也是蓝蓝的。

生4:老师,我还有补充。因为大海很大很大,很广很广,天空也很大很大,很广很广。

生5:说月儿像小船,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听你们一说我也感觉到了天空的美丽,小船的可爱。

生:我也喜欢第三句,我仿佛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在向我招手,向我微笑呢!(“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9.《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九

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面编者为你整理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用心的听一听,看你能想到什么?

多媒体出示:鸟的天堂

师:你想到了什么,请你来说说,想到一些什么?

生:我想到了鸟在扑翅膀,而且在唱歌。

生:我想到了有一些鸟儿,在扑翅膀,在唱歌。

师:多么快乐的鸟的世界呀,(板书:鸟的天堂)如果你看见了巴金的鸟的天堂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请同学们做到读准字音,把带着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投影出示:

请注意下面粗体字的读音。

枝干上的树木不可计数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伯伯不许人去捉他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注意不叫添字啊,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我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在课文里,也会读得很好的。你觉得课文给我们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啊!请大家读书吧。

生读。

师:我们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完了文章,谁说说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课文描述了鸟的天堂,里面有许多鸟儿生息繁衍。

生:这些课文在第七第八自然段描写的茂盛的榕树,第九第十写得小鸟的可爱。

师:我觉得你也很可爱,看来有一颗茂盛的大榕树。还有很多可爱的小鸟,这美丽的景象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引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

课件出示:一只小画眉招聘导游

师: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导游竞聘?

生:想!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做好竞聘。

生:当好导游,必须充分理解好课文,才能吸引游客。

生:读好课文,自己先感受到天堂的美,才能吸引游客。

师:你的意见呢?

生:首先读好课文,想想景物的特点和特色,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来描写这鸟的天堂优美的景色。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很好,先来读读课文,我们自己先来感受一下这鸟的天堂,再介绍给游客们。我们就读这两段,按你喜欢的方式来读。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出声地读吧!

生自由读。

师:我们课前已经搜集了很多资料,说说你们喜欢哪一部分?说说看。

生:我喜欢榕树这一段,“那翠绿的……”我觉得这段话比较优美,不是直接说榕树长得多么优美,而是用了比喻的方式。

师:还有没有补充。说一说你的意见。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是因为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大榕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茂盛,枝叶繁多的特点。

师:你说得很好,读得一定也很好,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师:美吗?

生:美!

师:那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或者比老师读得还美呢!

生:能。

师:好,那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你读得比较深,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多美啊!你们谁还喜欢关于描写叶子的句子。读读看看。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那么多的叶子……”

师:说说为什么?

生:把叶子描述得很茂盛,看了就知道树叶非常多,很茂盛。

师:那你能不能根据你的体会把这句话读一读,把那么多的绿叶读出来。

生读。

师:你身体棒,读得更棒,给你鼓掌。

生读。

师:好多的叶子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这绿色的叶子是生命的向征啊,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啊!

生:想!

多媒体出示:鸟的天堂

师:美吗?那就请我们把第八自然段美美的读读。

生读。

师:小姑娘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多美啊,还有喜欢榕树的句子吗?你来一读好吗?

生:我喜欢第七自然段:“我有机会……”写得很好,直接明了告诉我们枝干很多。

师:那你刚才读得时候大家感觉到枝干多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练着读一读,试着把枝干好多读出来。大家也练着读一读。

生读。

师:这回你再来试试?

生读。

师:多了吗?

生:多了些。

师:比刚才多了一点,谁还能读得更多一点。

生读。

师:纵横交错,多么奇特啊,这棵大树真是让我们惊讶呀,还有没有喜欢的句子啊。

生:我喜欢“一部分树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榕树写得就像一个人卧在水面,如果你看了这幅画面,一定会读得更好。

投影出示大榕树画面。

师:大大的,那你就试着把这大大的读出来吧!

生读。

师:大了没有?

生:大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读。

师:好大的一棵树,多么美丽奇特的树啊,我们每个人面对这颗美丽奇特的树,都会让我们的心再次和作者一起赞美这棵美丽的树。

师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师:喜欢小鸟的有哪些。怎么用阅读来感染我们,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

生读。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12自然段“大的,小的……..“,清楚地描写了它的形状。

师:我感觉你读得也很不错,请你推荐一位同学,你们一起来读一读,用朗读来感染大家。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配乐读。

师:你想读哪一段?

生:第03段。

师:好,就读这一段。

生读。

师:你读得很好听,不过你得跟老师纠正一个词“兴奋“。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鸟很多,很多游客去观赏。

生:我懂得了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最耀眼的词是应接不瑕,大小不同,颜色各异。

师: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这鸟的天堂的确是--

生:鸟的天堂。

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感动游客,感动这周围的几千老师吧。请同学们根据参考资料卡片上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生设计导游词。

师:这位导游请你试一试。你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生: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导游XX,今天我带大家游览一个地方,这就是鸟的天堂,别看只有一棵树,在它的后面有很多鸟呢,这鸟也要面子,大家一鼓掌他就来了,大家鼓鼓看(生鼓掌,课件出示鸟纷飞的景象)………

师:这样吧,我想听听同学们对他的评价,谁来说一说?

生:我来评一评这位导游,我觉得他非常好,他讲话非常有意思,还给我们介绍鸟的天堂里鸟很多,应接不瑕,是真的鸟的天堂。

师:你自我感觉如何?

生:很好。我对自己的发挥感觉很满意。

师:是自我感觉良好吧。

生:我认为我是一位幽默的导游。

师:小画眉对这个导游是什么意见呢?

多媒体出示:小画眉说:大家的表现精彩极了,旅游区决定,全部录用。

师:小画眉说了,大家表现得都太棒了,决定全部录用大家。我们刚才随着导游,去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游览了一番。如果各位仍想继续欣赏这南国的树,就请读一读巴金的《旅途随笔》,相信随着巴金的优美的语句,我们一定会更进一步感受到这美景。让我们下节课把这些好文章,好资料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吧。

投影出示:

作品推荐:《旅途随笔》

“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巴金

结束。

10.《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闰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二起--(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闰土和“我”快乐的相处过程中,他向“我”讲述了哪些稀奇事?(指名回答,师适时板书)

二、研读课文,感悟课文(35分)

师:在这些稀奇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事?(生举手)请你--

谁也来说说?(生举手)请你--

师:那你们猜一猜,老师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生举手)请你--

(如生没猜中,师微笑摇头示意其他同学继续猜)请你--(如生猜中,师微笑握手)你真是老师的知心朋友!

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瓜刺猹”的内容。请你们找到相关的段落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标记出哪些话是闰土说的,哪些话是“我”说的。听明白的请示意。(生明白手势示意)开始吧!(生自由读文,师巡堂,大概2分钟)

师:(PPT出示闰土和“我”的对话),谁来读闰土说的话?(生举手)好,请你--谁来读“我”说的话?(生举手)请你--(两生分角色读“看瓜刺猹”对话)

师:这两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生评点)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两位好朋友的对话。“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生倾听)

师: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完了,感觉老师读得怎么样?用你们会说话的小手告诉我吧!(生鼓掌)

师:现在请你们再次浏览“看瓜刺猹”的对话,找一找刺猹的动作词语有哪些呢?并用“△”标注出来。(师巡堂)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动作词语?(生举手)请你--(如生没找齐词语)这位同学找齐了吗?谁来补充一下。(生举手)请你--

师: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师:闰土月夜里看瓜刺猹的美好画面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三十年过去了他仍是记忆犹新。课文的一开篇,首先就是回忆月夜看瓜刺猹的美好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诵,边想象这一个美好的画面。(生闭眼聆听)“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师朗读完后,PPT出示看瓜刺猹的画面)看到这么美好的画面,你们的心是不是也飞到了遥远的闰土的故乡,想和他一同体验那有趣的看瓜刺猹呀?

师:请你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看瓜刺猹”这一部分的内容的?试着归纳品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个人先作思考,然后四人组再交流一下(四人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总结的学法?(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师引导)刚才老师让大家先读课文,接着找刺猹的动作词语,也就是找关键词,然后品读重点的字、词、句、段,最后从中感悟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简单的四个字来概括,就是“读--找--品--悟”。(师适时板书学法)

师:在接下来的自学环节中,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上这样的学法去学习课文。现在,请你们从“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三件事中选择其中的一件事进行品读,感悟。(生自主学习,师巡堂)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你最感兴趣的事情呢?(生回答,如果生分享的是“雪地捕鸟”,则品读动词:扫、支、撒、看、拉)。从这些动作词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聪明能干)我们如果称他为“捕鸟高手”一点也不为过。

师:接下来哪位同学和我们分享“海边拾贝”或“看跳鱼儿”?(生举手)请你--(生能找出相关内容并说出从中看出闰土是怎样的孩子即可,师适时板书)

师:从你们刚才的汇报中,老师发现你们真会学习!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吧!(生鼓掌)

师:同学们,请你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猜想一下闰土还可能和“我”讲述哪些有趣的稀奇事呢?(生1,生2,生3回答)这么多有趣的稀奇事,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师:闰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聪明能干、勇敢机智、见多识广。所以“我”禁不住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请你们在文中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到了“我”发自内心的感叹?(生回答)我们也来读一读这一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四角的天空。”(生齐读)同学们,读完这一段,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生举手)请你来说--我们先个人思考一下,再进行四人组讨论(生代表汇报,之后老师出示高墙耸立的大宅院,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讲)

师: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这对好朋友最后还是要分别了。(伤感的语气)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语写出了这对好朋友是如此地难舍难分?(生回答)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地不舍吗?(生回答)

三、总结(2分)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少年闰土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你的脑海里。那么,请同学思考一下,这篇写人的文章重点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描写方法来写?(预设生回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四、作业(1分钟)

师:好,请同学们一起看看后续的作业,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宣布下课)

11.《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十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一则谜语,谁来猜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地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根据是什么?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1: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2: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3:我赞同他的说法。

生4:如果是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

师:我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那么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老早就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上去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1:我是这样理解的,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2:(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3:(另一位学生马上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

赏析:本环节教师完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宽松、和谐、趣味的平台中共享学习成果。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发挥交流、评价的能力。如,通过两位学生提出疑问,可以观察到他们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这样,学生结合图文,借助猜想、推测,凭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就能够理解诗意、图意,体会古诗的情趣,“画”的特别之处。

12.《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十二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

生:我认识“了”,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认识“秋”,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禾”加上“火”就是“秋”。

师:是呀!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很棒。其实,“秋”还有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来使田地肥沃,烧杀害虫。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你能用“秋天”说句话吗?

生:秋天可真美啊!

生:秋天,玉米成熟了。

师:你还记住了哪个字?

生:我记住了“气”。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气”的。

师: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生:我学会了“片”,我非常喜欢看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样子。

师:这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记生字。(出示“片”的古文字)同学们,这就是古时候的“片”。它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片”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字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出示树叶)树叶是不是薄薄的一片呀?还可以说成“一片”什么?

生:一片面包。

生:一片牛肉。

师:在生活中识记生字真是一个好办法。接着来汇报自己记住的生字吧。

生:我记住了“树”,我在《知识百科》里看到很多种树,它们各有不同。

师: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部首“”,你知道为什么“树”字的部首是“”吗?木本植物的总称为“树”。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你还知道哪些带“木”的字?

生:桃,一种果树的名称。

生:我记住了“大”。

师:它是象形字。(出示“大”字的字理图)甲骨文字形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大”的反义词是--

生:小。

师: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来识记生字。你能用“大”来说句话吗?

生:这棵树很大。

生:我比他年龄大。

生:我认识了“飞”,因为我很羡慕小鸟能飞。

师:你很会想象,(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图片)出示“飞”的古文字,“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会”。人+云=会,爸爸上周二去开会了。

师:“会”中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部首--人字头。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人”加上“丨”就是“个”。

师:识记生字的办法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更多的方法牢牢地记住这些生字。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大”和“飞”的字理图增强了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紫藤萝瀑布原文07-10

紫藤萝的春夏初一作文800字06-23

偷来的紫藤的生活随笔09-08

姑娘藤萝高中诗歌06-26

上一篇:17年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低保 “福利依赖”的经济分析与对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