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鉴赏-走进秋天(精选5篇)
1.经典诗歌鉴赏 篇一
你们,依然还站在那里
用骨头支撑着那座
燃烧了十四个小时的大厦
支撑着一个民族,前仆后继
用爱铸造起来的信仰
你们,依然还在行走
从一个人的嘴中,悄悄地
走到另一个人的嘴中
从一些燃烧的心坎上,走到
另一些也在燃烧的心坎上
你们,用军魂铸造的丰碑
让朝夕相处的战友们
铭记,让无数被泪水淹没的
眼睛铭记,让共和国的
史册,永远铭记
这个寒冷的中午
我用仰视,测量着你们的
高度,在我火光弥漫的心中
我不住的高呼:好样的
我们的中国军人
美容
我要给大地美容
用锹、扫帚和燃烧
祛除植物的腐尸、动物的
骨头和人的身体中流出来的
垃圾。像祛除我们
身上的污垢脸上的黑斑
我们在大地上生活
挖她的身体,掏她的心脏
抢夺她几千年的收藏
撕扯她美丽的衣衫
端庄的大地,沉默地
像一个娴静的淑女
宽厚仁爱的大地
为我们捧出粮食与衣裳
用煤、石油和五颜六色的
身体,滋润我们的生活
给我们温暖和飞翔的翅膀
现在,我要用爱给大地
细心做一次美容,用细土
弥合她身体上的伤痕
再种几棵花,铺上
一点碧绿的.小草,就像
给我自己的抹上“大宝”
良心
在华夏超市大门前
一个七、八岁的你
长跪在那里,乞求过路的人
给他几个回家的路费
我伸手摸摸口袋里
几个用来买盒饭的硬币
我不知道该不该让它变成
一张车票的多少分之一
听说这年头行乞,已经
是一中收入不菲的职业
从北边跑来的寒风
划着你脏兮兮的小脸
我把几块硬币拽出来
放进,他面前的饭盒里
我宁愿自己的良心
被他扔到北风中,也不愿
2.司空图经典诗歌鉴赏 篇二
诗题点明了两点 :一是作诗的地点 ,“ 王官” 即王官谷 ,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二是作诗的`时间 ,司空图弃官“归王官 ”是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次年”即光启四年(888),故诗题一作《光启四年春戊申 》,司空图 五十二岁。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出作者故居在兵燹之后的受到严重毁弃:“乱后烧残数架书 。”“乱”是指战乱,即 黄巢农民军与唐王朝军队的战争。此次战争从875 年 开始,到884 年结束,山西南部永济一带和陕西关中 地区都是主战场。作者回归故乡时战争虽已平息,但旧居经过火烧 ,已洗劫一空 ,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乱”字已令人悚目惊心,一个“烧”字更 使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恐怖情景 ,不禁为之震栗 。然而,虽经战争的洗劫,但这毕竟是诗人的故乡,所以第二句紧接着来了一个转折:“峰前犹自恋吾。”表现了对故乡的执着的挚爱 。 作此诗时诗人已经归隐一年 ,对故居作了重建和整修 ,所以已经有“庐”可“恋”。这一句使我们想到陶渊明《 读山海经 》诗: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恋吾庐”,显然是从陶诗中点化出 。此时,他 和陶渊明有共同的心境,即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他又比陶渊明多了一种愤慨 ,因为多年来战火纷飞 ,本来极好的旧居竟遭毁坏,想到天下多事 ,个人多难,不禁悲从中来。“犹 自”二字,充满着人世沧桑的伤怀感。这两句突兀而起,曲折婉转而又包蕴不尽,起了提挈一篇、笼罩全诗的作用。
接着,诗人表达了归隐后的心情 :“忘机渐喜逢 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前一句表现了归隐后在旧 居中屏绝尘嚣 、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 ”,就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由于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又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诗人对此是很高兴的。从这句诗的潜台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归隐前在翻云覆雨的政治斗争中 ,是用尽了心机的, 那斗争的激烈、处境的险峻、诗人内心的憎恶,已经不言而喻。而这,正是作者急流勇退,归隐的真正原因。于是,他对自己的过去作了深入的反思:我对镜自照,看到如此衰老,感到过去是徒然高兴地在等待鹤书的到来了 。“鹤疏”即鹤书,书体名,也叫“鹤 头书”,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这是沉痛的忏悔,说自己过去不应当躁于进取 ,出去做官 ,如今回来了,也就永远再不出去做官了(以后虽经曲折,他确实没有再出山做官 )。这一联非常婉曲地表明了终老 山林之志 ,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
第三联掉换笔锋 ,以精心结撰的诗句,另开新境,描写了“庐”中的美景,令人爽心悦目。“孤屿 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这两句是“互文”, 出句与对句互相交织 ,意思是 :在初晴的中午,有着小岛的池塘里涨满了春水,小小花圃中鲜花盛开,更加富有韵味。两句诗精炼而又形象生动 ,而且从“午晴初”三字中,可以推知上午还在下雨,那油油的春雨飘飘洒洒,涨满春池,滋润着花朵(当然也滋润着作者的心 ),中午雨霁云开,融和的阳光照在春 池的碧波上,照在带着雨珠的花朵上,一切显得更加清新明媚、生机盎然,这真是无限美好的时刻啊!同时 ,“ 孤屿 ”与“小栏”互相映带 ,从“孤”字、“小”字和“满”字、“韵”字中 ,隐约透出作者在 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两句包蕴深厚,而且语言十分精美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体现出作者高度的技巧 ,堪称佳句。清人吴乔在《 围炉诗话 》中说: “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正是指此。
3.一堂经典的现代诗歌鉴赏课 篇三
——观吴丰强《雨巷》教学实录有感
九江市教科所 张青云
在许多人看来,现代诗歌是很难教的,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读一读,或者声光电化热闹一番,或者照本宣科地作些粗浅解读,很难让学生有入情入境的深刻体验。吴丰强老师的《雨巷》一课则让我们幡然醒悟:一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轻松自然地造就。
一、思路清晰、步步推进
吴丰强老师从诗人姓名着手,将学生引入婉约的诗境中,然后通过朗读悟出诗的感情基调,随后又从诗的美感入手,引出‚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意象,从姑娘的裙子颜色、香气、眼神、娴静等角度品味了姑娘的动人之处,接着问这样一位姑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后分析了本诗的节奏。比如,当需要赏析‚古典美‛的消失这一主旨时,吴老师问‚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能不能走在东莞大道上?‛让学生明白,丁香姑娘代表的是一种古典的美,然后追问‚同学们你们现在还看得到雨巷吗?‛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种雨巷消失了,这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逝了,有一种打上古典中国烙印的美消逝了。也许这是诗人戴望舒哀伤之所在吧。‛这种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很容易把学生准确地带入诗境。
整堂课看起来自然随意,但细看起来,吴老师的提问环环相扣,都是围绕‚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意象和诗的节奏来展开的,而无论是意象的品读还是节奏的感悟,都是让学生体悟到《雨巷》一诗的忧郁之美、古典之美。
二、形象启迪、体验具体
吴老师的提问方式形象具体。吴老师的提问不是大而空的,而是由表入里的、步步深入的形象发问。比如为了让学生‚雨巷诗人‛的诗风,也为了进入本诗的意境,吴老师没有一上来就问‚同学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啊?‛而是很轻松很诗意地向学生介绍了‚戴梦鸥‛和‚戴望舒‛这两个名字的由来,并幽默地说‚戴梦鸥‛这个名字是中学生取的名字,‚戴望舒‛是大学教授取的名字。这就开始接近‚雨巷诗人‛的诗风了,然后通过问学生应该读得大声一些还是低声 一些。这样就靠近本诗的感情基调了。再比如,鉴赏‚丁香姑娘‛这个意象,吴老师没有笼统地问:‚这个姑娘是个什么形象?‛而是问这个姑娘穿什么颜色的裙子,诗歌虽然没有直接写裙子的颜色,但是吴老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象作了准确的美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吴老师引导学生品味了‚丁香姑娘‛的美后,想要进入诗歌主旨的赏析。吴老师没有一般性地问‚这个姑娘代表了什么?‛或‚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而是问这个姑娘是从哪里来的,吴老师是这样问的:‚大家读得很有感情,现在我知道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了,你们知道吗?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提问既亲切又富于启发性,生动具体。
吴老师的启迪方式生动可感。吴老师在与学生对话发生困难时,吴老师善于通过生活化的幽默的语言启迪学生。比如问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是从这巷子里走出来的。老师对这一回答不满意,就这样引导学生:‚好神秘!这巷子突然冒出了一位紫丁香一样的姑娘!下次我也要到巷子里走一走。‛学生笑过之后才得出更接近诗意的答案:‚是从诗人的梦里来的。‛这种启迪方式既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准确地想象。
吴老师的小结语言典雅动情。吴老师的教学语言是生动活泼的,生动简洁而富于情趣,但在适当的时候却又不乏典雅动情的独白。比如‚这是双会说话的眼睛。这样清湛如秋水的眼波,在望向‘我’的刹那间,流露出无限深情,却不知为了什么,又长长地叹息,流露出无限的惆怅,仿佛有无限的心事。这种眼光仿佛有情又无奈,它就这样望你一眼,让你终生魂牵梦萦。‛‚我知道。它是从古典诗歌里来的。李商隐有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有诗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位诗人以天才的想象,将丁香神髓美韵描绘了出来,让读者遐思翩翩,戴望舒显然是其中的一个。一天,当诗人彷徨于雨巷中,当‚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时候,诗人的幻象出现了,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就从古典诗词中走了出来,是那样的楚楚动人。‛‚君不见‚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她像所有的美一样注定是要消逝的。‛这些诗意动人的语言无疑使学生在享受愉悦的课堂之余,更感受到诗境的忧郁氛围,典雅动人的小结提升了课堂的诗意美感。
三、教师引导、妙解诗心
《雨巷》一诗的主旨有很多解读方式,比较多的是解读为失恋甚至政治诗,这样的解读或失之肤浅,或失之生硬,与本诗婉约美不尽吻合。吴老师尽量选择诗意的又不乏深度的解读方式与学生对话。诗歌的本质是美和抒情的,《雨巷》一诗灵动、感伤、唯美的意蕴,如果解释为政治原因,显然是悖逆诗韵的。吴老师把《雨巷》解读为诗人对古典美消逝带来的惆怅、迷茫,这种解释既吻合文本,又符合诗歌的本质。
要获得这一诗性体验,不是靠生硬灌输,而是在教师的生动灵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入诗境,然后才有水到渠成的彻悟。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
吴老师的《雨巷》一课,于细腻中显大精神,摇曳多姿却又章法谨严,确实是一堂经典的示范课。附:《雨巷》教学实录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吴丰强
师:1928年是中国一个幸福的年头,因为这一年诞生了两首不朽的诗,一是我们刚学了的《再别康桥》,一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雨巷》。师:《雨巷》的作者是谁? 生:戴望舒。
师:以前他还有一个名字——戴梦鸥。(板书)生发出赞美声。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名字好? 生:戴梦鸥。
师:知道“望舒”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望舒”就是“月亮女神”的意思。(学生发出赞美声)这个“望舒”很有来头,屈原诗歌《离骚》有言:“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你们认为“戴梦鸥”这个名字很美,那是中学生取的名字,“戴望舒”那是大学教授取的名字。(学生笑)
师:前面我们说徐志摩是“新月派”的舵主,是新诗讲究格律的领军人物;戴望舒这个月亮女神出来以后,“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同时他把西方诗歌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巧妙融合,创造了中国新诗的精品——《雨巷》,人们称他为“雨巷”诗人。师:你们知道婉约派吗? 生:不知道。
师:就是李清照那种味道的。戴望舒和徐志摩都是婉约这一路的。师:这首要是叫大家读,你们觉得读的时候声音是高还是低? 生:低。
师:节奏是快还是慢? 生:慢。
师:那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齐读《雨巷》。学生读。
师:你们读了诗歌,能不能说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生:悲伤的。生:哀伤的。生:忧愁的。
师:悲伤的、哀伤的、忧愁的这些说法都不错。你们看,“我”撑着一把油纸伞,想遇到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真的来了,却又走了,对“我”来讲,心情是怎样的? 生:失望的。生:惆怅的。生:迷茫的。
师:你们说的都对,比刚才更接近了诗歌,更像失恋人的心理。
师:这首诗写得这样哀伤,这样迷惘,这样忧愁,那你们觉得这首诗美不美? 生:美。
师:诗歌写了什么让你觉得美?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觉得长得美吗?
生:美。
师:美在哪里?在诗歌中找找看。生:“丁香一样的颜色”。生:“丁香一样的芬芳”。师:大家看过丁香没有? 生:没有。
师:那没关系,只要你仔细体会诗歌,你就知道丁香是什么颜色了?你看在阴雨绵绵的巷子里,这位姑娘最好穿什么颜色的衣裙? 生:白色的。
师:感觉真好。丁香一般有两种颜色,一是紫色,一是白色。为什么你们觉得应该是白色的呢?
生:因为雨巷比较暗,白色看起来比较鲜明。师:一位姑娘穿着白色的衣裙,给人什么感觉? 生:纯洁。
师:对,一种纯洁美。
师:那么“丁香一样的芬芳”是怎样一种香气? 生:淡的。生:清的。
师:对,不能馥郁,不能扑鼻而来,不能令人窒息。但是清淡的花香多的是,比如兰花,那么丁香和兰香有什么不同? 学生无语。沉默。
师:看看诗歌,诗歌是怎么讲的?把这一段低声读一读,看诗人告诉了我们没有? 生低声读诗歌第二段。
师:诗歌前后文字有没有交代? 生:“忧愁”。生:“哀怨”。
师:是的。那“忧愁”“哀怨”的花香应该是幽幽传递出来的,仿佛是有灵魂的。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位姑娘为什么给我们美的感觉,因为诗人把她的形象美和丁香的形象美结合在一起写,给人不尽想象。
师:这位姑娘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她非常动人? 生:“太息般的眼光” 师:这种眼光为什么动人? 生:惆怅。
师:仅仅因为“惆怅”吗?你想象一下,那清如秋水的眼波默默地看了“我”一眼,然后长长叹息一声,“我”作为一个敏感的男子,从她的眼光读出了什么? 生:脉脉含情。
师:对。这是双会说话的眼睛。这样清湛如秋水的眼波,在望向“我”的刹那间,流露出无限深情,却不知为了什么,又长长地叹息,流露出无限的惆怅,仿佛有无限的心事。这种眼光仿佛有情又无奈,它就这样望你一眼,让你终生魂牵梦萦。(学生作唏嘘状。)
师:这女孩还有什么动人之处。生:静默。
师:对,她有一种娴静美。生:飘逸。
师:为什么说“飘逸”? 生:“像梦中飘过”。
师:这姑娘确实太美了,她不仅有丁香一样的形象美,而且她娴静高雅,深情款款,飘逸神秘。这使我心中不由地要问:你从哪里来,我的姑娘?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歌,看看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有感情,现在我知道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了,你们知道吗?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 生:是从这巷子里走出来的。
师:好神秘!这巷子突然冒出了一位紫丁香一样的姑娘!下次我也要到巷子里走一走。学生笑。
生:是从诗人的梦里来的。
师:有道理。你看,“我”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出现了,正向我款款走来。(学生笑)
师:那么,我的梦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无语,集体沉默。
师:我知道。它是从古典诗歌里来的。李商隐有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有诗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教师板书)这两位诗人以天才的想象,将丁香神髓美韵描绘了出来,让读者遐思翩翩,戴望舒显然是其中的一个。一天,当诗人彷徨于雨巷中,当“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时候,诗人的幻象出现了,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就从古典诗词中走了出来,是那样的楚楚动人。
师:同学们,我心中又有一个问题:这位姑娘后来到那里去了? 生:消逝在雨中。
师:对,君不见“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她像所有的美一样注定是要消逝的。师:不过,诗歌还有一处写到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失的地方,找找看,在哪里? 生:“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师:什么是“颓圮的篱墙”?换个说法,这“颓圮的篱墙”就是—— 生:废墟。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美丽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飘走了,飘走了,最后在颓圮的篱墙边不见了,诗人眼睁睁地看到她与废墟合而为一了。
师:有人说,这是一首失恋之歌,从诗歌的前面文字我们确实感到了失恋的意味,但是,当人们看到这里,就不禁对“失恋”产生了一点疑问,诗歌好像还传达了另外的律音。同学们想想看,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能不能走在东莞大道上? 生:不能。
师:那她应该走在哪里呢? 生:雨巷中。
师:为什么一定要在雨巷中?雨巷有什么特点? 生:狭窄。
生:悠长。生:阴暗。
师:而且春雨淅沥,绵绵不尽!正是这样的雨巷,才走出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为丁香姑娘的行走铺展了诗行,丁香姑娘的行走为雨巷打开了画卷,二者相映相生。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看得到雨巷吗? 生:看不到。
师:还看得到丁香一样的姑娘吗? 生:看不到。
师:是的,这种雨巷消失了,这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逝了,有一种打上古典中国烙印的美消逝了。也许这是诗人戴望舒哀伤之所在吧。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诗歌的旋律与节奏。同学们看看诗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基本上一样。师:这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在诗歌中,在音乐里,是另一种说法,它是旋律的循环往复,是气氛的反复渲染,是情绪的缭绕不尽,是心丝的千千结,是歌音诗意的盘旋。
师:诗歌开头的一句很长,它是这样安排节奏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一句安排为三层,实际上是语言的断断续续,这种语言的断断续续是心思不能连贯的外在征象,和彷徨的脚步的节奏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看,两个“悠长”,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很长的感觉。
师:对。两个“悠长”,拉长了人的视线,使小巷向烟雨迷蒙中不断地延伸。师:第二段中有这样三句:“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三句构成了一种什么修辞? 生:排比。
师:这样的诗句排列起到什么作用? 生:气势。
师:把一个姑娘的美说得很有气势,似乎不妥。
师:诗人盼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样的姑娘果真出现了,你说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高兴。
师:这三句排列就是配合这种心情的,你如果仔细听,仿佛可以听见诗人心脏正兴奋地“砰”“砰”“砰”地跳跃。
师:诗歌第三段为什么安排两个一样的句子“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生:反复,表示十分兴奋。师:为什么这么兴奋? 学生:和我一样。
师:“和我一样”换个说法就是知己、知音的意思,遇到知己知音当然万分激动了。
师:“她静默地走近/走近”,这一句两个“走近”为什么要分行? 学生无语。
师:当自己盼望的人儿正一步一步走近自己,那应该是什么心情? 生:紧张。
师:对,紧张,恐惧,(学生对老师这种措辞不满,老师说:“你将来就知道了。”学生笑。)有一种压迫感和窒息感。诗人仿佛觉得她的脚步越来越慢,最后一步似乎特别漫长。正因为这样,所以诗句将心情与感觉用节奏表现出来。那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后来说她飘走了却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两个“远了”却不分行呢? 生:飘得快。
4.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走进秋天 篇四
作者:全南县第三小学四年级 谌腧廷
有人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有人喜欢热情似火的夏天,也有人喜欢大雪纷飞的冬天,而我却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
秋姑娘把秋天变成五光十色了,果子成熟了。有一串一串的葡萄,就像紫色的宝石,还有红得似火的石榴,各种各样的水果,正等着农民伯伯去摘呢。
秋天的银杏叶、枫叶、榕树叶,就像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非常漂亮。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了,各种花儿开了。桂花开得非常香;菊花就像火红的太阳;还有牵牛花,就像一个小喇叭;红红的鸡冠花,还有格桑花……秋天的田野也景色宜人,田野里的稻谷就像金色的海洋,海洋上的稻草人,就像一个个海上的士兵……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她就像一只五光十色的蝴蝶,秋天真美,我爱秋天!
教师点评:小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走进秋天”,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比喻贴切。进步很大,继续努力!
5.走进美术鉴赏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美术鉴赏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课作为课程开篇,对学生接触后面丰富的中外美术作品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及美术鉴赏的意义,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作品图片进行对比、欣赏、点评,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美术鉴赏的四个基本环节,并懂得将之运用于具体的美术鉴赏活动中。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术鉴赏活动中,养成用美术术语来评价美术作品的习惯。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课型:欣赏课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源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与鉴赏的区别与联系)
师:我们将要学习什么是美术鉴赏。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美术鉴赏?(学生回答),引出“鉴赏”和“欣赏”两个关键词。
提问:鉴赏=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讲解:假设有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这幅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本质区别?
(甲是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欣”字,指身心愉悦的看,可以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强调“鉴”字,可以肯定赞赏,也可以批判否定)所以,我们说鉴赏不等于欣赏,但是鉴赏包括欣赏。
教师给出图片元代壁画《朝元图》和意大利波提切利的《春》。让同学们自主发言,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能读到那些讯息。(学生回答)
师:《朝元图》是绘制于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永乐宫是元代初年为传说中的道教祖师吕洞宾建造的一座道教宫观。永乐宫内共存四座大殿,每个上面都有丰富的壁画,内容各不相同。其中,三清宫为主殿。“三清”即道教中的最高尊神,玉清、上清、太清,分别是指道教中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和太上老君。(类似纯阳殿是以吕洞宾号纯阳子命名,描写吕洞宾出生成长成仙感化等52壁画)三清殿所描绘的是众神去朝拜道教的最高主宰元始天尊的画面。共画天神289身,有帝王、文臣、妃嫔、玉女等突出表现其各自不同的性别、年龄、表情及内心世界的瞬间思想变化,体现作者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卓越的人物画水平。
《春》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佛罗伦萨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画派。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的解放。他的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题材,把神人化。《春》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画维纳斯,维纳斯的左边画三位优美女神,他们在森林边沐浴阳光,携手起舞。右边一位象征“华美”中间一位象征“贞淑”左边一位象征“欢悦”,他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形体美。画右边,自左至右分别是花神、春神和风神,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画面中唯一的男子—墨丘利,这位众神的使者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报春的象征。此外,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着被蒙住眼睛的爱神丘比特,准备把金箭朝左边的人射去,谁要是中了它的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这一切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写照。
可见,要对作品进行鉴赏就必须了解其历史地位、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成就等,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去感受理解分析作品。
(二)美术鉴赏的含义
所以,什么是美术鉴赏呢?即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进行认真的感受、分析研究和鉴别之后,对作品作出或肯定赞赏或批判否定的判断 其鉴赏依据有作者、生活年代、作品题材、表达内容、历史地位等。那么下面给出大家两幅作品,一幅是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一幅是宋代赵佶的《柳鸦芦雁图》,大家根据刚才所说的几大鉴赏依据,一起讨论鉴赏,找同学回答。
《墨葡萄图》以狂放泼辣的行笔和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出枝叶低垂掩映着的串串葡萄,画上方又以奇崛的行草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表现画家落魄、激愤。
《柳鸦芦雁图》则淡雅明丽、作画精致,临湖坡面上芦竹数杆,三只雁子傍水而饮,或是一株枝条低垂的古柳树,几只乌鸦栖息其间,悠然自得。整幅画面娴静安逸,带有一丝柔媚之气。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花鸟画,但风格相差却特别大,为什么呢?我们就需要根据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赵佶,宋徽宗,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书画方面却颇有才华。生活在宫苑之中,从小养尊处优,因此其绘画中无法超越其贵族精神生活的圈子。
而《墨葡萄图》作者徐渭是一介布衣,也就是平民,他非常有才华,自幼博览群书,弹琴、骑射、击剑、学佛、戏剧样样精通。但是乡试却屡应不中,37岁时幸得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赏识,招为幕僚。后来,胡宗宪因涉查严嵩案被查办入狱。徐渭怕被连坐,于是自己作墓志一篇计划自杀。用锤头击头,用锥刺两耳,用锤子击打下身,都没死成。最后精神失常,误杀自己的妻子,被捕入狱七年,出狱时已经53岁。《墨葡萄图》就是此时所作,一种饱经忧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和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下。他的绘画更多的是表现主观情怀,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高境界。
可见,一个人的生活处境、生平经历对他的作品影响是多么大啊!
(三)美术鉴赏的基础
1、美术语言
要进行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什么是美术语言呢?(看ppt回答),美术语言包括美术作品的各种造型元素、艺术媒材和风格手法。
造型元素即美术作品最基本的组成元素---点、线条、形状、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
艺术媒介也就是所用材料---土、石、纸、笔、颜料等等很多。
风格手法就有豪放的、细腻的、唯美的、写真的、抽象的、具象的等等。
其中美术的造型元素是美术语言最基础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艺术家便能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9-15页各元素分析)
P16 各元素在绘画中的表现 《结构之八》、《梦》 P17 学生讨论各个画所表现的主要元素
《列女仁智图》顾恺之 其线条被后人评价为“春蚕吐丝”,如行云流水。用连绵婉转、稠密流畅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和神韵,线条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是一座有纪念碑性质的著名俄罗斯风格建筑。红砖砌造,各细部镶以白色的石头。中央主塔用俄罗斯民间建筑特有的帐篷顶,各大小高低错落的葱头拱顶用强烈的色彩装饰,表现出欢快和饱满的气氛。它凝结着俄罗斯人民由于结束了几个世纪来遭受外族统治的奴役生活而产生的无比欢乐和激动的情感。
《地中海》 作者通过丰满的女裸体象征地中海丰腴的土地和悠久的文明。作品注重大的体面关系,减弱形体的细微起伏,其简括洗练的头发增强了作品的体量感,给人以含蓄、浑厚、健壮、朴实的美感。(1)美术造型元素的组织原理与法则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北京故宫太宫广场》 对称与均衡 中国古建筑以对称、稳定、博大、壮观取胜。从中轴线上逐次展开,纵横交替,主体建筑与次要建筑同中有异,统一而富于变化。
《八十七神仙卷》 人物组合高低疏密,错落有致,富于韵律和节奏感,寓变化于统一之中。
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长宽高比例尺度一直被作为古典建筑的典范。后人测量,高和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于希腊人喜欢的黄金比例。这一黄金比例不管是在绘画构图上,还是用在人体学上都是非常和谐的。
把人体进行分割,从肚脐以下的部分和人的整体身高比为0.618是最完美的身材比例。
波普艺术-pop art 流行的、廉价的、短暂的、年轻的、浮华的、性感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 头像作为基本元素一排排重复排列,色彩简单、整体单调的一个个女明星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浮躁)不是画的 是印刷品。
《掷铁饼者》希腊著名雕刻家米隆的作品。选取掷铁饼过程中即将使出爆发力前的一个最关键的瞬间动作来造型。倒三角形的构图增强了作品运动的感觉。两手的对称又使雕刻保持稳定感。运动员镇静的面部表情和紧张的肢体形成对比,作品静中有动,富于艺术感染力。
怀素《自叙帖》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美学法则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2、鉴赏方法
要进行美术鉴赏,除了要了解美术语言之外,还要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于如何鉴别、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古今中外美术理论家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方法。如,我国古代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中国绘画)
我们现在对作品的鉴赏往往是从对一件作品的感受感悟开始的,喜欢上之后便希望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这一过程通常分四个环节: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
叙述----它是五代时期南唐画院画家顾闳中受李后主之命观察大臣韩熙载家夜宴情景后,凭记忆创作的长幅画卷,它描绘了韩熙载为逃避出任宰相而故意纵情声色的夜生活。画面以长卷的形式表现了夜宴的五个场景: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宴。
形式分析---画家选取不同时间进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五个片段,把它们组织在同一个片段上,每段巧妙的以屏风隔开,使之具有独立性,又连贯一气。画中人物虽多,却安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当。
解释---作者生动地刻画了韩熙载失意颓废、空虚苦闷、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显示了画家对主人公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评价----此画用笔缜密,线条细润圆劲,设色浓丽沉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四)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
再现性艺术:《餐前祈祷》 夏尔丹描绘的普通市民家庭生活的场景。两个小孩坐上餐桌已经准备吃饭,但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吃饭前要做祈祷。画面上的小女儿似乎还不太会做祈祷,她的母亲正慈爱的看着她,好像正要告诉她如何说颂祷词。室内简单朴素的家具、斑驳的墙以及他们的道德修养,体现中下层人民的朴素、真挚。
唐伯虎《王蜀宫妓图》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真实再现当时当地的生活状况让我们了解了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表现性艺术:《带有红黄蓝的三色构图》几何抽象作品,画面由长短不同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块,然后在方格中涂上纯净的三原色,达到方块的平衡和稳定。
《蜗牛、女人、花朵和星星》画面被许多奇怪的、令人担忧的符号及生物形象和人类身体所占据,它们的周围是一些象形文字和一些看上去似乎让人放心却其实不然的线条。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米罗表达了那个社会冲突开始加剧的时代,纳粹主义、西班牙战争,使画家陷入巨大的悲伤。
(五)美术的功能及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的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 李嵩《货郎图》描述中年货郎担来到农村时,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画面上大大小小12个儿童,动态表情各异,生动有趣,布局疏密得体。《人民和总理》是画家周思聪在1978 年创作,表现了邢台地震后,总理第一时间赶去灾区视察慰问。为创作《人民和总理》,周思聪深入灾区,画了大量速写,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这幅作品中的人物众多,总理搀扶着一位白发的老妇人,周边围拢了许多乡亲,男女老少的表情凝重、悲痛,期盼的眼神催人泪下。画面右上方题写着:俺们舍不得总理走,他说:‘重建家园后再来看你们。’如今灾区变成了新村,俺们大伙等啊盼啊,就盼着那一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左下是防震棚的一角。构图上,这块三角形的空白,即使画面不显得拥挤,又更突出了人物群像的中心—总理的形象。
《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部分,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美术鉴赏的意义:通过鉴赏美术作品,我们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可以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
(六)课外拓展延伸
选取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练习。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