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新流程(精选12篇)
1.三疑三探新流程 篇一
学新三疑三探模式的新授课教学流程的发言
别玉叶
运用“三疑三探”模式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注意:(1)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独立探索。切忌蜻蜓点水式的自主探索。(2)学生活动必须是独立的。教师不提示,也不允许问其他同学或相互商量,不准看课本直接寻找现成的结论。即使有疑问也要等到合作交流时解决。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目的是解决自主探索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炼升华,形成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更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有关的思想方法。合作交流有两个步骤:小范围合作交流和全班的合作交流。小范围的合作交流是指在小组内或同位同学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即我们所说的小组讨论。全班的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探究学习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提出的情境问题。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馈、小结。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指导,最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形成知识和方法。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不需要小范围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即可进行全班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多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需要
讨论交流的?”“你想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你敢解答这道难题吗?”“(关于这道题、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其实简单的几句话,在学生听来就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随之活泼生动起来。在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高涨,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强烈。在探究获得新知后,让学生质疑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师直接回答,而是先由学生解答,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个过程也就是“质疑互教”的过程。
在例题和习题的处理中,要重视让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板演,这样可以直观的暴露问题所在。在例、习题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和质疑。
“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设疑”是“探究”的前提,“探究”是“设疑”的目的。在探究学习中,“自探”是主题和基础,“合探”则是“自探”的补充和深化。“再探”是升华,是为了解决个别学生的疑惑或探究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探”可能在课堂上不能完全解决,需要延伸到课外。这一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和亮点是“质疑再探”,因此,在教学中一定不能缺少这个环节。
学新三疑三探模式的新授课教学流程的发言
贾智君
学生敢于提问,并不代表会问。有的学生爱提问,却并不一定能提到正点上。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提问,特别是与本节课联系并不紧密的问题,先适当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正确引导,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因此,教师在讲解新课时,一方面要注意解决揭示课题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在重、难点处训练学生质疑。在训练的最初阶段,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一个示范,教学生如何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对于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但他们在学习如何质疑后,非常愿意提问,也非常愿意在提问后解答它。这一部分学生对于带动其他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仍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通指导意义、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如果在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的前提下,教师就匆忙让学生开始讨论、辩论,或者直接就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答案揭示给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吃夹生饭”,极易导致“消化不良”。因此,合探的问题应该是自探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换句话说,没有自探就不要合探。有的课堂因知识较浅易,根本不需要讨论或辩论。学
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注意提醒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或观察,随时准备补充、评判和纠错。
学生能力培养:①会展示。检查自学情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回答错了也不怕。②会倾听、会评价、会总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可以让其它同学来评价、来判断、来补充、来完善。这样学生只有认真的倾听,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③会讨论。对于疑难问题,教师要给学生留足讨论的时间,选择好讨论的方式(同桌对话、小组讨论、师生讨论),使讨论不流于形式。
在意义建构和应用拓展的基础上,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能力,就必须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回顾探究知识、获取方法的过程,加深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积累探究学习的经验,丰富学生的隐性知识。反思就是通常小结的教学环节。一般,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回顾。最常见问题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节课中你对你的表现有什么感受?”、“你从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你对老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有什么评价和建议?”等等。
发言材料: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别玉叶
学习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针对多种能力综合进行的,可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实施情况灵活加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在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提供学生真实的可操作的情景、充分考虑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以美和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展现。具体运用的方法略谈以下几种:
(一)课堂观察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应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当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操作实践中表现,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错误的给予引导与矫正。
(二)口头演说
通过让学生口头演说,反映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展现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三)讨论
通过学生与别人探讨,发现和交换各自的想法、建议和意见,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表现自已综合知识、运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
(四)实作评价
实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来自真实情境中的
问题的一种评价,强调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解决,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即怎么做、怎么想。这种评价常常在学生做作业,完成练习等情境下发生,既能考察学生对某些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
(八)展示与交流
展示和交流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技能技巧,它要求学生在其他观众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地表演;一般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喜悦和成功感。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能最真实地表现出他们的智力。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学习的偏差,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自我评价,使不少学生已不再为某一方面的失败而灰心、消极,也不为自己某一次的成功而盲目自大。学生接受了客观处事和正确引导,通过内化过程、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发展,逐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耦合
2.三疑三探新流程 篇二
那么, 如何将“三疑三探”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呢?
一、准备工作
1. 宣传动员工作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首先需要学生去了解, 越了解, 越琢磨, 才能越参与。根据这些日子的搜集和整理, 我开了一个以“一年四班“三疑三探”课堂改革动员大会”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看到这种新方式带来的成果都很激动, 也很憧憬。在班会上, 我还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一节课堂实录, 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体会的过程。
2. 分小组, 选组长
首先:我把学生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分成A (前18名) 、B (中18名) 、C (后18名) 三组。班级54人, 共分成9组, 每组6人;其次:A组从前往后截取2名, C组从后往前截取2名, B组一前一后选取2名, 组成一组, 以保证每小组的均衡性。最后:民主推选小组长。
3. 制定并公布小组月考核办法, 制定激励机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月考核项目有两个, 一个是课堂小组赋分的累计值, 一个是月考小组的整体成绩。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分注重分数, 而忽视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知识、锻炼思维, 即课堂表面上非常活跃, 可是真的考核下来, 学到的东西并不多。所以课堂积分按30%计算, 月考分数按70%计算。让学生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每月评出最佳提问明星, 最佳答疑明星, 最佳合作小组, 最佳成果小组, 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正式实施:实践出真知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说过, 管理班级最重要的是民主和法制。民主就是依靠群众的智慧来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教育方式的改革成功与否, 当然, 最有发言权的也是学生。每周最后我要学生分科细致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存在的问题。通过54份民意调查, 归纳出初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过于注重分数, 忘记上课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
这个几乎是每个班级在初试时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上课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知识, 分数只能说明过程, 并不代表结果。同时要评价机制上课堂积分按30%计算, 月考分数按70%计算, 以进行小组排名。让学生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2. 学生讲的没有老师讲的透彻
试行初期,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比较低, 所以, 自然没有老师讲的透彻。对于这个问题, 教师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是耐心, 给学生过度的时间吗, 再等等, 让他再想想, 实在不行, 让小组内补充, 再不行, 让别组补充, 千万别怕浪费时间。用教师的嘴是快, 可是答案推到出来了, 学生的能力还是没有提高。同时, 更需要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 及时对学生进行培训, 千万记得培训学生, 授之以渔;当然教师还要以及及时补充、修正、拓展知识点。如高中必修2第2单元第4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学生在讲评依法行政含义之时并没有谈到我们宪法和法律的实质: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依法行政体现了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教师拓展进去。
3. 学会倾听, 学会安静
当然, 还存在一类学生, 还是觉得课、题听得不透, 我课下找他好好的谈了一次,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我们终于分析明白了, 原来这有两个原因:第一, 在前面讲的是学生, 不是老师, 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 不认真倾听, 加上学生讲的可能有时候有废话, 又溜号了;第二, 有时候跟不上题, 学生到台前直接进入讲解, 讲了半天他还不知道在讲哪道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前是老师讲, 现在是学生在讲, 可能没有老师的思路清晰, 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但那也是集中了一个小组的智慧, 学会倾听, 才能知道他有什么不足, 思考自己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更为重要的是, 老师最后的讲评, 一定会遵循“三讲三不讲”, 教师要把这个跟学生交待清楚, 学生讲明白的老师就绝对不讲了, 你没认真倾听, 就是你的损失了。
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到现在大刀阔斧的进行, 我的感觉是:改革, 最难的是打破自己的观念, 一往无前的勇气, 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其实, 真是试行起来, 觉得也没有那么难。我的班作为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第一批试点班, 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两个星期, 可是从老师到学生都品尝到了“甜头”, 上课没有人睡觉了, 很少有人发呆了, 大家热火朝天, 每个人成了学习的主人, 由于学生的创造力, 班级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让学生更加热情主动, 让老师惊奇惊喜, 从而更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在改革的路上, 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疑三探”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但是我们坚信, 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比问题多。
摘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西峡教研室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 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从社会和人的发展所需的实际出发, 从课堂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怎样去培养这个关键性问题出发, 让学生发现问题, 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 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
3.三疑三探新流程 篇三
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境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根据阅读资料或者其它形式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解疑合探是指在学生自探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老师与学生一起,或者学生与学生一起,通过沟通交流的形式合作解决问题。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之后,老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达到发散思维,创新突破的学习目的。
三疑三探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养成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创新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合理的运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设疑自探
设疑自探是三疑三探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最为直观的体现,是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不过,设疑自探虽然是一个自学过程,其中也少不了老师的指导作用,最为突出的作用就是老师通过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捋清自学的思路,方便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剪纸或者折纸的形式将老师口头描述的图形构造出来,如老师说车轮,学生就知道剪出圆形,老师说魔方,学生就知道剪正方形。之后老师可以拿出一个保温杯,请三个学生从保温杯的前、后、上三个方向着眼,分别剪出自己看到的保温杯的形状。由于保温杯是圆柱体,那么在上的那个同学看到的一定是圆形,另外两个学生看到的保温杯的轮廓就是长方形。
透过这个情境,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方向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图形,同时可以向学生发问,正方形和长方形能组成一个物体吗?试举例。那么学生就会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在之后的阅读自学中会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而同时他们会提出类似如圆形与正方形能组合吗?三角形与圆形能组合吗?等等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这样就引导学生进行了设疑自探的自学,完成了三疑三探的第一步。
二、解疑合探
解疑合探在三疑三探中承担着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责任,如果轻视了这个过程,会使学生留下知识的漏洞和缺陷,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影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让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双方的沟通交流尽可能顺畅而有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时,由于解方程组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足够的了解,还要求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仅仅通过学生设疑自探无法达到消化知识的目的,所以老师就要安排解疑合探,让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如在解x+y=9与x-y=5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有的学生思路不够宽阔,用了代入消元法,将一式的x代入二式中,虽然解出结果却觉得麻烦,而有的学生使用了加减消元法,将两式相加,消去了y,先得出x的值,再解出y。显然,加减消元法更加符合这个方程组的解题思路,于是就解答了之前学生对于方程组简便解法的问题。
又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全等》这一章时,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和全等的性质,但是在全等与相似的区别上产生了疑惑。这时老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举例、绘图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到全等图形从形状到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而相似图形在形状上是一样的,而在大小上是以比例的关系存在的。这样就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完成了解疑合探的任务。
解疑合探在三疑三探中占据决定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来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加强了解学生,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合作解疑的气氛融洽自然。
三、质疑再探
如果说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针对的是学习的基本任务,那么质疑再探就是开发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过程,旨在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挖掘,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中位线时,老师讲解了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点,并对此进行拓展,将两个三角形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梯形,并向学生提问,两个三角形组成的梯形,在中位线原理上还和原来的三角形一致吗?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从三角形拓展到了梯形,并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原理得出了梯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在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拓展。
质疑再探是一个拔高过程,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拔高策略,以免适得其反。
三疑三探从理论上只有设疑自探、解疑合探和质疑再探,但在实践上还要包括一个运用拓展,因为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所以在三疑三探之后,老师要根据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应用实践活动,比如给同学布置作业,为同学批改考卷等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完整达成三疑三探教学的目的。
4.三疑三探论文 篇四
希望中学 语文 苏丽萍
怎么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和同学。可往往是我们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耗低效”现象严重。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综合性。随着课改的深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诞生,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性学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真正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达到使学生愿学、教师乐教、共同提高的至高境界,所以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三疑三探”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把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由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采取“灌输式”,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都是配角。这样被剥夺了学生思考空间,也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即使装进肚子里的,也不会被有效地吸收。因此,“三疑三探”中教师转换角色,把学生变成主角,把自己变成配角,给足他们质疑、自探、合作讨论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想办法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且把这台“戏”演好。当然教师在这里面也要发挥配角的作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筹划下一台“戏”如何演。
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思维活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充分表现,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一讲到底的语文课不一定是好课,但只字不讲或者少讲也不一定是好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内容该讲,什么样的内容不该讲呢?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告诉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学思考,不到学生求知时,不去开导他;发问后不到学生有所领悟,想说又说不明白时,不去启发他。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教与学的活动结构才合理,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阶段,他们不仅对各种问题感兴趣,而且已经不满足接受某种现成的结论,开始进一步探求结论的依据。他们喜欢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并愿意在同学间展开争论,寻求令人更为信服的答案。他们在学习上有一种自尊、自理、自强的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处理教材时,往往根据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估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索能够理解的就不讲;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重点,一般先不讲,让学生产生疑问,启发学生讨论后,学生说不透或不当的地方,我要讲清讲透。如果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阅读后稍加思索便可明白,在这样的地方却不厌其烦地大讲一番,学生势必越听越烦,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对于那些教学重点、难点,有的连我自己也搞不明白,于是“绕着走”,回避不讲,必然会使学生大失所望,认为这样的教师水平太差,从而产生瞧不起老师的心理。当然,对于那些难点、重点,我往往不是先讲,而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先设疑、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造成学生完全被问题所吸引而认真思考,钻研和探索的课堂情势,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开问题的心理。难点、重点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的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可能争执不下或者寻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期待老师讲解,时机成熟,我可以尽力讲清讲透。至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他们就会产生满足的心理快感。
三、创造性增值
“三疑三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每节课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应得到训练。“三疑三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引路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思维方法及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领悟、掌握新的学法,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意识,对一些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让学生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学法,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以典型意义的内容为重点,通过“解剖麻雀”让学生找出规律,并引导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5.三疑三探学习感悟 篇五
这次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有许多感悟。
一、我的认识
所谓“三疑三探”即: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
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2.解疑合探:
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
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
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
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
我认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
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模式是个好方法。一方面,学生有了
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
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
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
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
对教师方面,“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虽
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看似教师讲的少
了,轻松了,其实不然。这样开放的课堂恰恰更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
教师要充分备课,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二、我的思考
首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想在我县顺利推行,离不开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我在想,我们教师在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前,必须用心去做大量前
期工作。从每个环节做起,从细处做起,譬如就小组组合就有很多学问。如果说
细小环节做好了,有效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取得可喜效果,因
6.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篇六
鄄城一中
田效山
西峡一高2014年高考再次取得了骄人战绩:清华录取5人、北大录取3人;重点大学上线740人,比2013年净增183人,上线率达39.4%;二本以上上线1574人,上线率达83.7%;本科上线1833人,上线率达97.5%。
西峡一高新的辉煌再次向我们证明了“三疑三探”教学思想的正确性,秦校长表现出了更加坚定的“向西峡一高学习,毫不动摇搞课改”的决心,所以在学校条件稍一允许的情况下就率领有关学校级领导、级部主任及备课组长、班主任一行30多人亲赴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峡一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全面深入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三疑三探”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全面把握。
正如专家所说“三疑三探”易入门,但是内涵极为丰富;“三疑三探”现在已经发展到绝不仅仅是一个上课的流程,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教育策略或者说教育思想,它已经融入到学习、工作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西峡一高发起《我为学校献良策》的活动,就是在工作中对“三疑三探”的发展运用:全体教职工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经过认真思考向学校提出疑问或建议,这就是“设疑自探”环节;学校组织评委班子对教职工个人提出的建议进行评判,这就是“解疑合探”;学校最后确定采用哪一位教职工的建议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质疑再探”。我们对“三疑三探” 思想必须虚心学习,学深学透学全面,才能学活,才能灵活运用,如果我们浅尝辄止的话,我们就会人为地自己给自己树立各种条条框框,然后对“三疑三探”要么生搬硬套,要么似是而非,结果是我们总会感到“三疑三探”处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如果我们的思想观念再不能与时俱进,更会对“三疑三探”苛刻要求,甚至无限放大它的缺点,最后学校改革一步步陷入僵局,结果可想而知。
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是“三疑三探”在西峡一高生根发芽、茁长成长的根本保证。
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两句话在西峡一高得到了充分体现,西峡一高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让人叹为观止,大到学校,小到一个学习小组乃至个人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组有组制,卫生、财产分配到人,小组评价有跟踪,个人成绩有足迹,班级标语有特点,课间操无论集合、跑操还是解散都有条不紊,休息能够及时到位,讨论能够及时充分,点评能够准确全面,课堂语言能够简练规范„„可以说西峡一高的管理是环环相扣、步步规范,此次学习让我们知道了西峡一高在管理方面有我们太多太多学习的东西。
三、成绩是汗水铸就,落实是制胜法宝。
此次西峡之行再次让我们明白,“三疑三探”教学方法从一开始就没有否定落实,那种认为有了“三疑三探”教学方法就可以师生得到轻松,甚至不劳而获的思想纯粹是异想天开,是对“三疑三探”思想的莫大误解;此次西峡之行再次让我们明白,任何学校成绩的取得 都来之不易,都是全校师生团结奋斗、辛苦拼搏换来的;此次西峡之行再次让我们明白,再好的规章制度、再好的方式方法,如果不去实践,不去落实,都是一纸空文,徒增笑而!我们到西峡一高会发现有三多:课多、题多、规多,这背后就是教师的辛苦、学生的努力,这背后就是全校师生按章办事的行为准则。如果说“三疑三探”是一种新式武器,西峡一高的全体师生则是一群斗士,是一群自尊自重的斗士,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斗士,是一群军纪严明的斗士!否则,再好的新式武器,也是一堆废铜烂铁!
总之,此次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更新了观念,取得了真经,也让我们树立了信心,因为无论是洋思中学、河北衡水,还是杜郎口中学,他们几乎都是独门绝技,对人们来说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基本不具备可复制性,但是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教学方法现已在全国很多地方很多学校生根发芽,一些学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与西峡一高起步时无论是在师资,还是生源等方面都非常相近,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扎实推进,团结奋斗,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从“入模”走向“出模”,就会有基于“三疑三探”思想理论体系结合我们鄄城一中实际的课改理论,也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
7.三疑三探新流程 篇七
一、巧设疑境,激起兴趣的火花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我探究,以此来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欲望。现在每节课只有40分钟,有的教师为了能有多一点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已经放弃了课前导入这一环节,但是,精彩的设疑导入,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快速走进课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而成功导语的设计,则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和创造。
如,学习大诗人杜甫的《登高》时,课前可激发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杜甫的生平、经历,使学生深刻了解诗人坎坷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情怀;然后播放《登高》的配乐朗读,朗诵者苍凉悲壮的诵读,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情震撼;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揣摩诗歌的情感,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又如,在讲解曹操的《短歌行》时,让学生了解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解疑,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曹操在船上宴请群臣时高诵此诗时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渴慕贤才以求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情境设置,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的精彩设计,会使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探究想象,让课文“活”起来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三疑三探”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而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因此,将“探究想象,以诱达思”这股活水注入语文课堂,能使语文课堂处处燃烧着创新的火花。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时,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提出疑问,学生提得很精彩: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探究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等。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探究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探究和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请学生自己去讨论感知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生硬”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三、以疑引思,活跃课堂气氛
“疑”是深入研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思”而不解,才有“问”,有“究”;有“问”有“究”,才有所“得”。有“疑”才意味着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生有“疑”,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何时启发激疑,引起学生思考,又何时进行画龙点睛的、揭析性的讲解呢?就是要抓住本质主要的知识、关键的内容,根据每课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进行启发激疑和揭示讲析,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使课堂活跃起来。
如,在讲解《石钟山记》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他写此文的目的之一是“而笑李渤之陋也”,李渤真的浅陋么?问题一提出,其他学生交头接耳,就顺势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发言。后来有的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的《春在堂笔记》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全面罢了。对于这一说法,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学生的大胆质疑使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8.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解读 篇八
全县正在推进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准确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正确解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无疑是一项十分紧迫且非常必要的工作。
一、主要环节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这样,共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还可以用八个字来说明和概括,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本课的“自探提纲”并开展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
鼓励学生再次质疑,针对本节内容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
师生围绕自探提纲和学习内容,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并进行适当评价。
二、操作要点
1.设疑自探环节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
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就要设置问题情境,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步骤②:设置自探问题提纲。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产生。
步骤③:学生自探。学生针对自探提纲,开展自主探究。
“自探提纲”作为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是本课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明确导向,其问题的解决程度体现了一节课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有深刻的理解把握,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具体的方向。倡导在实施初期,使用“导学案”,在学生问题意识没有得到较好培养的情况下,教师应围绕三维目标补充设疑。
2.解疑合探环节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提问与评价。一般由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
第二种形式: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回答正确,则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
第三种形式:讲解。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解之前不讲。
3.质疑再探环节
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勇于向教材、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新习得的知识要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给学生再次质疑的机会也是让学生反思学习内容、解决新知学习与原有经验冲突的过程。“质疑再探”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是引领学生走出教材、深化拓展的必由之路。质疑再探的主体仍然是学生,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主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可沿着“学生思考——学生质疑——学生解疑”的思路进行。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质疑的方向,淡化与本课无关的问题,如果涉及到以后要学习的内容,可直接指出,暂时不做回答。所提问题要忌杂、忌碎、忌全、忌大、忌空。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的外延,做好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导。课初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这里的“质疑”则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也是从教材知识向实际应用升华的必由之路,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
4.运用拓展环节
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此环节一般有三个方面内容:①让学生围绕本节所学知识编拟一些基础题和一些拓展延伸性习题,教师通过巡视选择有价值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练习使用。②教师编拟一些基础性试题,作为本节教学任务的“底线”,要求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基础性习题解决以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的习题,让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评价。③反思归纳。也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梳理,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
三、实施建议
1.先学习,后批判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肯定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不可能解决现实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不适合学情、校情之处。但我们建议大家先学习、理解、消化、吸收。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研究如何改进、改良甚至批判。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提倡一种模式,体现的是决策者们对区域发展的政策导向和价值追求。学习模式是为了建立模式并最终走出模式。
从最终忘记模式”这样一条轨迹,不断走向成熟、不断完善的。
因此,无论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建议,各实验校在实验初期必须扎扎实实学习、原汁原味操练,切忌不负责任地说三道
四、盲目批判。只有我们真正理解了,明白了,懂了,才能真正发现其不足之处,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有资格谈改造和批判。
2.准确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精神实质
学习实践“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要求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要设计“三次质疑”,搞“三次探究”。在中国汉语中,三者,多也。“三疑三探”的核心无外乎是“多疑多探”,“先疑后探”,“有疑有探”。一味固守“三疑三探”中的数字“三”,必然会将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推进死胡同。有时,只需要一探或再探即可解决问题;也有时,可能在三探的基础上还要四探、甚至五探六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可以在中小学的各个年段、各个学科同步开展。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切不可一个尺度,一个标准。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现实差异,遵循规律,讲究科学,注重个性。根据学科、年段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模式中规定的四个环节完全可以进行合理调整、适当整合。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希望各位教师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注重领会该教学模式倡导的先进理念和精神实质。
3.充分重视并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
我们看到,西峡的学生普遍具有比较好的质疑和提问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对于尝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对质疑能力、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实验初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研究解决的迫切重大问题。既需要实验教师不断探索,也需要教研人员及时跟进,寻求解决之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实验工作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进而遭到非议,甚至产生消极抵制情绪,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相关的,还有其他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第一,学生的板书能力,包括规范性、字迹工整,书写速度等诸多方面。第二,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合理运用学科语言表达学科思想方法的能力,我们要大力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第三,学生的批判能力。我爱我师,但我尤爱真理。这种精神是学校教育应该大力弘扬和树立的。
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质上讲,是与模式本身无关的,而是模式背后所孕育或蕴含的思想方法,对这些基本能力的积极训练和逐步培养,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各实验校要借本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东风,充分重视并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使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问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批判能力等有一个全面的、质的提升。
4.坚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和核心理念
第一,不能忘记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那些打着改革的幌子,行应试教育之实的种种错误做法,我们必须清醒地加以甄别、清除,去伪存真。这样,当我们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各种谬论的时候,能够坚守教育本真,坚守教育科学,坚守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应有之本。不浅薄,不功利,不盲从、不浮躁。
第二,不能忘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学生发展服务。有人将其概括为“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
基于此,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守过去十年多我们已经确立的课改方向,发扬长处,补齐短板,均衡发展。
所谓发扬长处,是指在过去的十年,我们已经在追求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宗局长的话说,可以概括为:优化布局,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调整学区,让生源更加均衡;强化师资,让队伍更加优化;平行分班,让机会更加均等;阳光排座,让教育更加公平。这些是我们的成绩,是我们的长处,我们必须继续坚持。
所谓补齐短板,目前我县的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直面课堂教学,进行课改攻坚。这也是全国第二阶段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我理解,如果说公平与质量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那么现阶段我县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在初步解决公平的基础上,关注硬币的另一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概括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两条:关注后三分之一,让所有学生主动发展;构建高效课堂,让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这两句话实现了,均衡发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课程改革不是简单否定过去,更不是完全否定自己。在当前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开始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战的时候,我们尤其要重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坚守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和核心理念,确保我们的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前行。
教育是对明天负责的,是对未来的一种定义: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创造未来的。
9.“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计划 篇九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县教育教学的创新发明成果,是课改进程中的“西峡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确保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顺利实施,决定在全校各学科推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推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和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改之路,是推进课堂改革的大胆实践,是大面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自主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必须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学习、消化、实践、吸收、创新为原则,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保证学生发展”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把“三疑三探”推广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目标与标准
(一)标准
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要达到四个目标:(1)实现教师由“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轨,突出学生由被动接受到发现创新的根本转变,让学生在发展的大课堂中真切的感悟自我的尊严、创造的快乐和超越的幸福。(2)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自主自信地释放潜能。(3)促进教师由文化的传承者走向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由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走向先进教师思想的构建者、由个体发展走向团队成长。(4)创设求实的育人目标,每节课都为学生终身奠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服务。
(二)标准
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读本的要求开展学科试验,对教师推广效果综合评估如下:(1)教学设计(20分)。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一般操作流程进行备课。(2)课堂教学(70分)。每节课充分体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敢于创新。(3)成果评审(10分)。教师围绕推广教学模式中的方方面面,撰写调查报告、教研随笔、教学论文和立项课题研究参与县镇级评选。满分100分,三项 合计9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上的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范围与对象 双龙一中全体教师。
四、方法与步骤
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集思广益,制定出学校的领导小组和推广措施,组织教师坚持不懈的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试验和练兵活动。校内培养骨干,树标学标,以实验教师辐射全体教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从2007年9月------2009年8月。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深入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学习理论,制定规划,确定实验教师,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此阶段已完成。
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8月)全面推广,组织教师参与县、镇级的观摩教学,实验教师接受县级验收。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全面接受验收评估,落实奖惩,写出相关教学论文和反思。
五、主要措施
(一)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推广中的示范作用,认真抓好立标、学标环节。
立标,即树立授课标准。做法是以学科组为单位,让本组学科教师人人上一节公开课,经过筛选产生立标人(即实验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对立标课进行精心加工,形成样板课。最后,立标人定期不定期举行示范课。
学标,即学习授课标准。教师对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参照立标课,找差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水平。此环节必须坚持“三全”原则,一是全员,教师人人参与;二是全程,要求学习贯穿推广活动始;三是全方位,要从各方面锻炼教师,广开渠道促进教师成长。
(二)抓好专业引领
建立试验引领,树标引领,编写典型教案引领,通过座谈、培训、评课、点拨、指导,进行专业引领。
(三)强化评比考核
评比考核要贯穿活动始终,学校将对各学科进行评估考核,并以此为动力,促进活动扎实开展,内容涵盖教案、课堂教学、反思笔记、撰写“三疑三探”专项论文等多个方面。
(四)建立奖惩制度
对推广工作效果显著的学科组、教师,学校要予以表彰。
(五)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领导小组,校长亲任组长。
各级各科要全力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当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和“品牌工程”抓好抓实,把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有效载体,作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作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双龙一中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领导小组
组 长:吴尚海 副组长:魏如法
成 员:王庆红 刘 鹏
双龙一中“三疑三探”实验教师名单
郑红晓(一语)杨晓英(二英)刘 鹏(二物)张 勇(一生)王 侠(一历)
刘怀涛 杨晓英 任小英
徐国峰
王庆红(二数)
薛 蕊(一政)
张 坡(三化)
10.三疑三探新流程 篇十
关键词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74-02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中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关注师生互动和交流,切实做到教育的时效性、高效性和普遍性。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系统推出的各种教学模式在具备一定的独到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共性和通用性,即在不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性。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而“三疑三探”正是在新教育制度改革中诞生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内涵
1.尊重教育改革新方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改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力量,教师多是通过在课堂上的不断讲解和说教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呈现出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怪圈,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无力感。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上做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做到学生少讲精讲,有针对性的讲。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欣赏者、点评者,甚至成为倾听者,做学生学习中会提意见和建议的“观众”。
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而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教师要将自己当成教学资源,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学会对教材进行选择、改造和整合,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会选择,学会判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自己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性
“以人为本”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的共识和公民的一种必然需要。以人为本也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核。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必然成为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早已证明,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程度、兴趣、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学生的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经验基础上的。学生从已知出发,解决未知的问题,需要自己架设“桥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架设“桥梁”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应该是“架桥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探讨,给与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积极的学习情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收获。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解读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是就课堂步骤来说,还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设疑自探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能够独立自学探究问题。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展示与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质疑再探是指在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具体体现
1.在课前准备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完全体现在小组合作和评价中,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成为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前提和条件。将学生根据学习成绩、言行表现、能力差异等条件进行基本合理的分组,然后将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优势选定为本组的学科小组长,不同的小组长在不同学科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小组的划分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筹备,分组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而小组的组建本身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点,择优而用,因人施教,力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尽情发挥作用。
2.在课堂教学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师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加各个环节,做到课堂无闲人,人人都有任务。反观“三疑三探”的各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毫无遗漏的体现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各个环节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这条线上的精美珠串。
设疑自探环节本身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独立提出问题,形成自探提纲,在不完善处由教师补充。这样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成为课堂的隐形观众,学生可以脑洞大开,提出自己关心并且感兴趣的问题,突破原始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不再因为回答不上教师的问题而紧张,而教师也由原来的主讲人变成了学生的服务者。
解疑合探环节中包括学生的合作讨论、知识整合以及小组成绩的展示,这些活动都由学生本人亲自参与,也就是说,小组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尽管不一定能提出有建树的观点,但是他可以发挥自己的其他方面能力,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工整地展示到黑板上。这种方式既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合作,也凸显了个体的差异和能力。对实现学生主体意义非凡。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要根据各个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问题质量进行合理筛选和整合,将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同时,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小组解决不掉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并对小组展示的同学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均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做到师生的融洽交流,最终达到课堂高效。
质疑再探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同时,大胆提出问题,可以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进一步发挥,学生会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编拟一些基础习题或者拓展性习题,而此时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编撰的习题有选择的展示给学生,并适时做好补充,指导学生做好反思和归纳。
3.在学生评价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评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小组分成评价小组和展示小组,同时分别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并根据评价小组的表现附上相应的分数和打分理由。学生则在合作、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展示内容和评价结果,并由评价小组给出相应的、并且觉得有道理的分数,这样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下,顺利完成评价环节的任务。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厌倦学习或者课堂闲游的学生鲜少出现,教师也在以往繁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4.在德育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组建小组的方式同样延续和应用在学生德育方面。因为小组的存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级德育等方面均可以小组为单位,把日常的活动和管理交给小组来负责,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记录,日常卫生打扫,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安排,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板报布置,班级文化宣传板,每周的班团会策划,当然也包括对各小组完成活动的监督等。通过自选任务,可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班级的管理和布置中来,很快形成主人翁意识和主体意识,从内心里感觉班级是自己的,班级好,自己才好。而老师在各个环节则起到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这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每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存在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做到锦上添花,充分尊重新课标理念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周卫勇.点击高中新课程[M].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11.三疑三探新流程 篇十一
开 展 课 堂 教 学
三疑三探的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
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初探
[导读] 经验+ 反思= 成长。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好地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与深化中,赤土店中学积极组织带动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教学研究,及时反思交流,进行专题研讨,多方位、多渠道地促使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施“洗脑工程”,促进观念和行动的转变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知识、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让全体教师积极地认识、接纳,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赤土店中学采取多种形式实施“洗脑工程”:一是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启动“读书富脑工程”。制订了教师业务学习方案,就教师的读书范围、读书方法、笔记、时间数量等做了具体要求,使教师在自学的过程中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模式。二是借助课堂观摩,使教师亲眼目睹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新模式给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三是立足校情,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组织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分专题办讲座,开展讲学活动,从不同侧面将新的教育理念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使广大教师找到学习实践的方法。
二、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促进共同进步
为了能让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揣摩、实验和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赤土店中学提出了淡化形式、注重过程,有形备课与无形备课相结合的三轮备课制:即个人自主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课前自我加减。通过三轮备课,让教师充分体验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妙之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共同进步。
三、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在课例研究中共同成长
为了加快教学改革,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发展,赤土店中学建立了精品课机制,开展了“多人同上一节课”和“一人一课上多班”的观摩研讨活动。
“多人同上一节课”,即在同级、同科里统一教学内容,同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计教学,通过听评课,真切感受同事的教育智慧,以弥补自己在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人一课上多班”,即选定一位教师经历“独立备课———说课———修改教学设计———上研讨课———进行交流———写教后反思”这一研讨历程,使其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灵活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这样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研讨,就人人有话说,有问题谈,教学中的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也容易被激发,“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也自然地结合了起来。最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打开课堂大门,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四、在不断反思中逐步提高
经验+ 反思= 成长。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好地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独立性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城区一小规定教师在教前、教中、教后都要进行及时反思。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集备教案中增设个性设计;教学中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实;课后要及时在教案上写下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同时,还鼓励教师写个案研究、教学心得和案例分析,使教师在分析解剖自己时,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愉悦。
五、在课题带动下促进发展
“教而不研则枯,研而不教则浅”。为使每个教师都积极投身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使教研课题化,以教研促课改,学校以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切入点,立足教学实际,倡导“问题———突破———反思———提炼”的小课题研究模式,即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在同学中将问题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个小课题。如中高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四个月的教研小课题依次是: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2.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3.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评价?4.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创造性的思维?然后在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中进行问题解决,并加以提炼,形成教研论文,在校级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这样的小课题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来源于教学实践,形成于教学反思的过程,使群体优势和个人智慧相结合,形成了“人人在实验、人人有课题、人人搞教研”的良好氛围。
立足校情,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这一东风,有效地促使了赤土店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赤土店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浅析
新课程提倡的“三疑三探”学习方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使课堂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设疑——解疑——质疑不仅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深化学习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
首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师进一步改变了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主动探究,打开学生逆向的、发散的思维闸门,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发展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和活动的规范者的转变。
其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课堂的主角由教师变为学生,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学生便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逐步养成了爱问、善问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交流、会评价,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便能够自主设疑、自读批注、自编习题,感到讲台是舞台,课堂是乐园,洋溢着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
第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三疑三探”的实践中,学生争着表现、展示自我,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向老师质疑,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评价,甚至评价老师。然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客观地、科学地进行评价。
12.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篇十二
到达西峡后,我们就深入到西峡名校——五里桥初级中学参观学习。那井然有序地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无不令人心神向往,也令我大开眼界。通过此前的网络学习,我了解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
全天我奔波于不同的教室,共听了六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纵观这六节课,每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激情澎湃,充实而又真实。教师引领学生在设疑、释疑、质疑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对学生而言是一顿丰盛的饕餮大餐,对我而言,再次见证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
六节课听下来,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除了以上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在我看来至少还有三大优点:一是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二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以及反思评价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实战”能力,这一点我认为是这种模式的亮点。一直以来,我们的巩固练习都停留在教师设计习题让学生巩固训练的层面,然而这六节课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能够大胆放手学生让学生自编习题,相互训练。这不正体现出著名教育家怀特海所说:“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艺术,让知识活起来,这应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目的。”
“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对这种模式的学习,也许还远远表达不了它的全部内涵,只有把这种教学模式当成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精神,然后在实践中去加以践行,也就善莫大焉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我对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由衷叹服的时候,油然产生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的念头。“学起于思”,真正地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联系我们当下实行的“洋思”教学模式,我觉得它们异曲同工之妙。例如,“设疑自探”即为“洋思”模式的自学指导环节,只不过“设疑自探”更注重学生的质疑,而“洋思“注重教师的总结。再比如“解疑合探”即为“洋思”模式的“小组讨论”环节等等。两种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也许是一个理念,各自表述罢了。但我们在相互比较,相互观照中,能够对蕴含其中的理念精神进一步内化吸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灵动地操作。我们可以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将它们重新熔铸,锻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精品课堂。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质量就是生命线。
【三疑三探新流程】推荐阅读:
工作流程审判流程12-08
信用卡支付流程操作流程09-11
耗材预算申报流程与耗材领用流程11-30
调价流程06-08
进口食品流程06-10
房贷按揭流程06-12
记账流程06-12
游园活动流程06-14
复试流程06-14
服装课流程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