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叙事论文(共14篇)(共14篇)
1.中学德育教育叙事论文 篇一
生物教学叙事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作为青年的生物教师,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主动、快乐的学习,在其中体验到成功,找到自信。
尽管参加工作的时间很短,但是学生取得的成绩足以让我和他们自己感到满足,可以说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而我也不会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会因为看到一个认真听课的眼神而欣慰;因为听到所有人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欣喜;因为看到某个潜能生的努力而感到成功。作为老师,我的追求并不遥远,也不飘渺,而是实实在在的想法,那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不允许他们自己放弃自己”。在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努力着、尝试着、也不断收获着,我发现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好这个科目主要是依赖课堂上的效率,应当利用有限的课时资源实现最好的目标,达到当堂掌握的效果。
我担任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有时候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达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良好的课堂应该是轻松却不放纵的,教师尽情的将所知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能够主动的吸收,要想达到较好的课堂效率需要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一、课前备课方面
教师要尽量做到有效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读教参,将重点知识进行提炼。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能够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具备合理利用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教师还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臵有效的问题和检测,并且要有梯度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求知热情。
二、课堂教学方面
短暂的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教师在备课方面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作为背景,这节课也是失败的。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自然常识,接触到一点生物学知识,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他们对于生物世界又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为依托开展教学,四十分钟的学习任务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达到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实现良好的课堂效率方面,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各种小方法。首先,作为老师,我认为认识自己的学生并且能够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接到新学生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尽快用各种办法让自己记住每一个孩子。每个班的学生有很多,但是总是那些最好的或者经常出现问题的孩子最容易被老师记住,而大多数听话的孩子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会扰乱课堂纪律也不会胡乱的完成作业,但却是老师最难记住的。因此会有很多老师直至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不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我不知道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是以怎样的方法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但是我却知道这些孩子一定会很伤心,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老师记住。其实对于生物老师来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执教的班级较多,但是我却觉得这真的是需要努力做到的。如果记住了每一个孩子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性格有所了解,那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必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课前的几分钟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尤其是学习压力较大的科目会让他们整天处于忙碌的状态,因此每一节课我都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课堂,在课前的几分钟提醒他们将生物相关的书籍和学具摆放整齐,然后面向前方直立坐好,也可以利用一些小幽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想得以从其他学科转换出来,兴致勃勃的开始生物课程之旅,这样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语速、语音和语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问题进行表达,用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注重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回忆、还是对新知识的掌握,都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一堂课中几乎每个人都要回答不止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追问,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另外,生物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为特殊的一面,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是好奇心理较强的时候,因此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依托,利用所学知识为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疑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的学情都不相同,他们所了解的知识也不同,几乎每节课在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提出问题和想法的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是会根据教学内容一一进行解答,既解开了这位同学的疑惑也使其他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有时候往往是那些课堂中无意生成的东西却成为了闪光点。但是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设计教案的基础上能够提前预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达到较好的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课堂增色很多,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物学作为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一切理论和原理都来源于大量实验和长期观察,而新课程理念也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具,甚至是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利用生物材料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而不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于潜能生可以通过问题的回答对他们进行激励,增强自信心;而对于浮躁的学生要给予合理的制止,使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踏实认真的学习。
三、复习策略
高效的课堂已经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基本知识,而考试前的系统复习更加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体现综合应用的要求,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能够帮助潜能生进行查漏补缺,为他们提供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攀比”意识,采用竞赛的方法进行掌握和巩固。“小对子”之间实现捆绑帮扶,让优等生带动潜能生,既能够使潜能生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优等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后反思 尽管每一个内容都要讲解四遍,但是每个班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因此课堂效果不会是相同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善于反思是极其重要的,无论课堂的效果如何都会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成为过去,而留给我们的只有静静的沉淀和无尽的思考。良好的课堂效果会让我从中提炼好的经验,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堂,我也不会因此而懊悔,因为从中吸取教训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衡量一名教师的成就或许是由于获得了很多的奖项,或许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否认这些确实很重要,但是对于我来说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小细节产生的亮点就会让我产生成就感,尽管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因素会存在差异,但是如果教师善于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相信一定会从中收获到小的惊喜。
2.中学德育教育叙事论文 篇二
快进入期末阶段了,辅导室里显得比平时更为忙碌一些。这一天傍晚,学生们都去餐厅吃饭了,一个女生走了进来。几句话一聊,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比较外向、直率的女孩子。她快言快语地向我讲了自己最近的烦恼(下文中括号里仿宋体文字是辅导教师的表述)——
上初二不久,大概是去年十月份吧,我喜欢上了初三的一个男生。(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子?)帅!头发很有个性。(冲天炮?)不是,卷卷的,自然卷。个子高。(哦,高、帅!还有什么?)还喜欢他跳高的样子。还有,他不太爱说话。(哦,酷!装深沉?还有什么印象?)走路的时候勾肩搭背。还有,花心!甚至有点风流!
(听起来好像带有负面的色彩嘛?)
其实也有正面的,他对很多女孩子都是嘻嘻哈哈的,喜欢对女生笑,但我发现他对我的笑脸跟对别人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好像有点拘束、不自然,反正我看得出来。他后来在QQ上说他喜欢我,我说我喜欢你。不过我们俩就是在QQ上聊聊天,连牵手也没有牵过。后来我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最好的一个朋友,结果她告诉了隔壁班里的另一个女生,而那个女生就告诉她们班里所有的女生!弄得我好尴尬!
现在我的烦恼是,初三有一个学姐,原来我们经常说话的,现在她看见我就狠狠地盯着我,我对她笑笑,主动和她说话,她也不理我。后来有人告诉我,她也看上我的那个对象了。哎呀,烦哪!(心里很烦躁?)
难受啊!我想了好久,我还是退出吧!可到了晚上一想到这个决定我就会流泪。(有一种悲壮感对吗?)
人不能总是考虑自己的感受啊。
(好。刚才我听你说到一个名词,就是你说的“对象”。你知道“对象”是什么含义吗?)
(来访者笑了)好像是……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们同学之间常说谁谁谁“找对象”了。
(“对象”是成年的男女青年以婚姻为目的而去寻找的异性交往目标,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认定那个“高帅”是你未来婚姻的目标了?)
那不是。我只是对他有好感,不过有时想起来会心痛。
(“好感”与“喜欢”也不是截然分明的,“好感”当中有点“喜欢”是吗?而这一点点“喜欢”就会让你心痛。我很好奇的是,这样一种“喜欢”或者“心痛”的感受,你过去曾经有过吗?)
其实我小学里就“告过白”。(哦?)好像是小学四年级,我就喜欢一个五年级的男生,说不清是喜欢还是好感。反正后来那个男生主动向我表白了,说他喜欢我。(你的反应是什么?)我很激动,很开心,后来就说“我也喜欢你”。他后来就跟我说要建立那种关系。
(你们说的“那种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
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QQ常联系。到我五年级的时候,他跟我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喜欢好多人。我心里就不舒服了,就不理他了。我后来也想喜欢上他,经常在心里命令自己:喜欢他!喜欢他!结果发现自己是在勉强自己喜欢他。(为什么呢?)我也不清楚。我六年级,他上初一,就很少跟我联系了,有一次他在网上说:“我们还是分手吧!”就这样我们分手了。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个一个的故事,你刚刚讲的这个故事让我了解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生对高年级男生的朦胧好感。我注意到好像是那个男生主动向你表白的,是吗?)(来访者笑了)老师,你认为我漂亮吗?
(我觉得你应该对自己的外表有足够的自信。现在请你把刚才的故事提炼成一句话好吗?)
我在四年级时被一个男生喜欢,我也喜欢他。
(那么你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四年级的这段情感经历吗?)这个,就算是“糊里糊涂”吧!
(很好。那么还有其它的情感故事吗?)
六年级我又喜欢了另一个班跟我同姓的一个男生。有一次我们去镇上看马戏团表演,结束后我在路上跟着他,走到一个地方我喊了他一声:“汪××!”他转过身来,我就说:“汪××,我喜欢你!”然后又大声说一遍:“我喜欢你!”说完我松了一口气,转过身,我就哭了。
(哇!好感人!他怎么说呢?)
他有点笑容,就说:“哦!”然后手那么摆了一下。我等了一会,说:“你说不说喜欢我关我什么事呀?反正我知道,我喜欢你你也不会喜欢我的!”后来他就说:“我也喜欢你。”慢慢的,别人就说我们在谈恋爱。其实我们没有牵手,没有拥抱,没有接吻,也没干过其他事情。(那你们之间的交往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聊聊QQ,心里面想着他,还有就是路上遇见了就笑一笑。
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我也不是真的喜欢他,如果我什么都给了他,我不是白痴吗?(唔——,说得很有道理。)后来(来访者板着指头一算),三个月零两天,我们就分手了!后来碰面也不敢说话了。我想也好,不说话,说明心里还有点痛,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如果说话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呢?)那不是明摆着的吗?你如果看见他跟别人一样说说话,那就是说你已经无所谓了呀!(那你心里面的感受是什么?)我难受到现在呢!哎呀,我真搞不懂,怎么一回事啊?
(现在你能把你的这段人生故事浓缩成一句话吗?)
唔……想不明白的一段感情。
(那么,你会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汇或者短语来提炼你生命中的这一段故事呢?)
我想说两个词,是“心痛”、“短暂”。
(很准确啊!那小学里的这两次与男生的情感纠葛给你留下什么思考,让你得到了什么经验吗?)
也没有什么,好像我们这个年龄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我已经彻底知道,现在的喜欢不可能是真的。(这句话说得有意思。)有时候你认为你喜欢他,其实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是你觉得一定要喜欢他。(哦!这话好有哲理。)
不过年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犯错误。(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他。这是列宁说的。)
(从你刚才讲的话可以看出来,你比一般的女孩子要成熟。你能把“好感”、“喜欢”、“爱”三个概念分清楚了。)
“喜欢”比“好感”要加深一步。
(对。你觉得,你对那位“高帅”已经不是好感,而是带有一点“喜欢”了,但还不至于让你再进一步去做出一个决定,比如把自己未来的生活或者幸福什么的都托付给他,是这样吗?)
是的,其实我对这两个男生都只是“喜欢”。
(但这样一段情感纠葛,在你们这个年龄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它们都很容易被别的异性情感所代替。那我是不是可以预测,今后还会有比现在这个“高帅”更加“高帅”的男孩子进入你的视线呢?)
那也真有可能的。
(你今天之所以能讲出这些话来,说明你是一个会思考的女孩,是用理智在控制情感。怕就怕只有情感,没有理智。现在看来,你是一个既情感丰富、又富有理性的女孩。情感体验是马达,理性思考是刹车;如果光有马达,没有刹车,你这台车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翻掉。你觉得这个比喻有没有一点道理?)
唔。(来访者点头)
(所有开车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悟:刚开上车很开心,但是开了一段时间就发现这儿碰了、那儿擦了,惊心动魄的事情多着呢,一不小心就闯红灯了、违章了,交警要扣你的分,要罚你的款,说不定还要吊销你的驾照。所以,千万别闯红灯,否则麻烦的事情就来了。是吧?)
唔。(来访者笑了,若有所思)那么我跟学姐的事情怎么办?
(一个人喜欢哪一个人,这是他或者她作为“人”的权利,你有你喜欢“高帅”的权利,学姐也有她喜欢“高帅”的权利。)
是啊,我心里好难受呢!反正就是觉得心痛,晚上睡不着。(嫉妒别人或者被人嫉妒,那个滋味都不好受。刚才你告诉我,你想干脆退出?)
是的,但是我发现没那么容易。一想到退出,我就想哭。(我相信你说的感觉。)我该怎么办?
(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你的手中。但这要有一个过程,它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的思考。不可能说今天从这里回去后,你马上就明白了。)
现在我不想喜欢任何人,但我不能控制自己。
(你说你不想喜欢任何人,这句话的背后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实际上我很喜欢他,但是现在我真的认为喜欢一个人有一点痛苦。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想有没有别的人喜欢他?他有没有喜欢别的人?如果已经有人喜欢他,我喜欢他干什么?
(喜欢一个人好难,这种矛盾和冲突谁都逃脱不了的。)
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我就会去想从前的事,我会从中收获一点什么东西,明白一点什么,心理上也成熟了一点。
(这就是我刚才和你探讨你小学那两段情感故事的原因。这两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留给你的财富你还没有好好挖掘出来。)
我不明白你说的“财富”是什么意思?
(就是对你人生的启发。你走过这段路之后总会给你一些启发,是否总结出来了?总结出来就是财富。)
我对小学那两个同学,一开始很喜欢,等到不喜欢他们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爱。
(是啊,“爱”这一课,你连门都还没进呢。当然,喜欢也是一种情感,它会纠缠你,会给你带来很多冲突,比如你会考虑到对方和别人的关系,考虑到对方的特殊感受,等等。而且,喜欢一个人,你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啊。)
是的,我不光晚上做梦,白天也做白日梦的。(来访者笑了)你怎么知道的?你是不是也有过?
(那当然,我们都走过这样的路。)
我喜欢柴同学的时候,有一次午睡,就梦到他了,连续三个晚上梦到的都是他。很多事情生活中不可能发生,却在梦中发生了。
(少男少女特别爱幻想,所有这些都是正常的。你在做白日梦的时候,也是你人生的一种体验,当然更是你的一种权利。)
是的,白日梦的感觉也很好。
(现在的问题是,它会跟现实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碰撞,比如说和别人的关系会发生碰撞,比如说和你投放精力的重点方向会有一些碰撞,比如说和学校的规则、家长的要求会有一些碰撞。这些碰撞会让你感到某种内疚或自责。)
我经常会想自己不应该这样做,应该好好学习,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更对不起自己。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差过。
(人的能量是守恒的,如果一个人的总能量是10分,你投放到情感上是7分,那你投放到学习上的就只剩3分了;反过来也一样。)
我也会这样去做,但有时就是忘不了他。
(人是有情感的,强迫自己完全忘记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要把好方向盘,看清自己要往哪里走的大方向就可以。还是拿开车来打比方,油门、刹车、方向盘,这三样东西,你觉得哪个最重要?)
刹车。
(有没有可能是方向盘最重要呢?方向盘决定了你这一箱汽油消耗到什么地方去。方向盘如果没把握好,三年后人家的车开到××高中去了,而你的车可能半路上抛锚了,也可能开回你老家去了。)(来访者忍不住笑了)
(总之,情感问题没法动外科手术,你说请老师帮你割一刀,切除,病就好了,这是不可能的。情感问题用“藕断丝连”来形容是最形象的。)
对。其实我对小学柴同学就是藕断丝连。
(今天的讨论只是一个开头,你和那位学姐及“高帅”的纠葛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还有两周就要期末考试,我建议你把这件事先搁置起来,等到考试后,在假期当中还有时间来接触、思考。今天我给你布置两道假期思考题,等下学期开学后,再把你思考的结果拿来跟我交流,好吗?)
好的。
(1.在假期里,如果再见到那位“高帅”,可以再仔细观察他,然后把你对他的印象用几个关键词表达出来,正面的写3-5个,负面的也写3-5个。2.下一次来,我要请你讲讲放假后的新故事,而且还要把这个新故事想象成几个不同的结局。你可以按照“如果那么”这样的逻辑关系来想象和改变自己的情感故事。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故事发展线索来加以改编,包括你愿意看到的、希望看到的发展结果,也包括你不希望看到的或者没有料到的发展结果。)
好的。老师你会不会忘记我呀?
(名字也许我会忘记,但我会记住你这个人的。我相信你会走向成熟,而且我相信你的“车”会开得很好。)
二、辅导后记
1. 初中生在青春恋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同一性混乱是很突出的。他们经常想不通自己怎么会“这样搞不明白自己”?比如,他们会经常问自己:我漂亮吗?我是否真的喜欢他?我该不该向他表白?我要不要和他建立“恋人”关系?我和他的关系真的是爱情吗?等等。这种同一性的混乱与他们的认知方式,特别是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说来,初中生和高中生由于陷入“青春恋”带来的心理困惑与迷茫,是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是大脑“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的矛盾,是生理本能需要与社会规范约束之间的矛盾,解决问题恐怕要从提高理智水平入手。
2. 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但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就比较大,如果一旦推不动,就会陷入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和劝导,而说教和劝导是最容易引起来访者阻抗的。因此本案采取了“叙事疗法”(导引式)来加以处理。这是因为:
首先,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构成的,尤其是涉及男女情感发展的故事,更是生命故事中永恒的主题,大家都愿意说,愿意听。特别是少男少女,经常会在脑子里编织异性情感的幻想故事,即所谓的“白日梦”。所以,让他们讲以自己为主角的“青春恋”故事,他们会乐此不疲。不难想象,引导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辅导对话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访者的阻抗。
其次,人的思维都带有隐喻性。来访者在讲述自己“青春恋”故事时的表达方式和解读方式,往往就是他自己对故事所赋予的意义。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人看来会具有不同的意义,而对这些意义的探究正是“叙事疗法”的价值所在。辅导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顺应来访者讲故事时隐含的对故事意义的理解,拓展故事包含的意义,必要时参与到解决故事发展所遇难题的探索过程中,从而建设性地推动来访者走向辅导目标。
3. 本案辅导过程中,教师多次使用了比喻手段,这些比喻是隐含在对故事意义讨论的过程中的。通过导引这些隐喻,可以更加轻松、更加形象地激发来访者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探讨自己生命故事发展的线索。
4. 本案的辅导只做了导引式“叙事疗法”的开头部分,辅导教师已经布置了两道假期作业,引导来访者去续写、改编自己的情感故事,为下学期开学后的辅导做了铺垫。
5. 从本案中,辅导教师大体上是按照导引式“叙事疗法”的基本步骤来操作的。这些步骤(包括后续的操作内容)可以归纳为——
(1)开启讨论
向来访者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或者对他人讲述自己如何会成为今天这样一个自己的故事。你是那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你所经历的所有事情的主角。
(2)引出来访者的“老故事”
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请来访者叙述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来访者可能会对辅导教师述说自己的很多苦恼,并且会很容易地回应辅导教师对他们“回顾往事”的引导。这一步往往可以做得水到渠成。
第二步:请来访者把自己的故事浓缩成一个句子。来访者和辅导教师都可以发现,这个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对来访者而言,它也许成为更清楚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新途径;对辅导教师而言,则能够以凝练的方式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第三步:请来访者把故事提炼成一个单词或者短语。这可以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加敏锐,也可以使辅导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来访者对自己故事的解读方式。
(3)引导来访者改编“老故事”
这是要求来访者如何从当前的视角将自己的人生故事改编得更好。同样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辅导教师可以请来访者采取一种“如果……那么就会……”的句式来改编老故事情节。用这种方式来讨论一个“新的过去”,以此来填补来访者对往事的遗憾、悔恨、不满、惋惜等,并引发来访者对同一故事的内涵做出新的价值判断。
第二步:请来访者把新编“老故事”压缩成一个句子。
第三步:请来访者将其提炼成一个单词或短语。
(4)引导来访者创编未来故事
第一步:辅导教师可以问:假如未来的某一天,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奇迹真的发生了,你现在遇到的困惑全部得到了解决,你的生活变得比现在更为舒适、更有效率。你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第二步:在这个过程中,辅导教师要进行导引、隐喻,关注故事发展的细节。必要的时候,辅导教师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可以参与未来故事的改编,并尽可能运用来访者的语言和有关细节,与来访者共同完成未来的故事。
第三步:引导来访者将这个新的未来故事浓缩成一个句子。
第四步:要求来访者将这个句子提炼成一个词汇或者一个短语。
(5)重述来访者的人生故事
①进行一个5-8分钟的放松过程。
②通过想象,引导来访者进入一个安全、可靠、专门和唯一属于来访者自己的那个对话场所。
③辅导教师用来访者的语言、词汇向来访者复述他的老的情感故事、新编的老情感故事,并反复重申他的未来人生故事,反复强调故事的未来可以怎样地被重塑和改变。
④简短地肯定改变一定会发生。比如说:“你所有的想法、希望和行动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此时此刻你的新生活已经开始了。那是一个多么有吸引力的未来正在向你召唤,它属于你!”
⑤用暗示唤醒来访者回归现实:“如果你准备好了,就深呼吸两次,然后马上就能回到这个房间里。三、二、一!”
(6)认可与唤醒
①和来访者交流感受和体验,谈谈未来故事对自己的效果,谈谈对未来的预期。
②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有勇气完成这一过程给予赞扬。
3.英语教学中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100-01
我们都知道,让初中生用汉语叙述一件事情是很简单的,而让其用英语叙述则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叙事”进行练习,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如用“Who,When,Where,What”等单词串联组句),就能让学生在叙事时更有条理,从而提高听说能力。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些做法。
一、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听读兴趣
在听读训练之前,教师要精心选择听读材料,如选择陌生单词比较少而叙事性比较强的材料,从而有利于学生有效概括材料内容。在听读之前,教师可以设置层层推进的题目,如第一遍听读时,只要求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内容,看看哪个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最强。第二遍再听时,要让学生听出重难点,如让学生把嵌有陌生单词的句子听出来,看看谁有这个能力,或是把文中出现的陌生单词猜出来,激发学生听读斗志,以及挑战困难的勇气。学生在听读后,可以把相关的句子写出来,或是讨论句子的含义,猜测单词的意思。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听读热情高涨。
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3“This is my sister”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有关家庭的单词,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找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听完录音以后,教师让学生运用家庭成员的关系进行人物介绍,让学生在“叙事”中提高“说”的能力。如Fathers mother is my grandmother.Fathers father is my grandfather.Fathers brother is my uncle.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继续介绍aunt,brother,sister等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师继续布置任务,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型和短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置任务,学生只有认真听读,学会介绍的方式,才能更加顺畅地完成自我家庭成员介绍的任务。
二、设计游戏,激发学生表达热情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叙事”性游戏方式有很多,如复述故事、讲故事比赛等,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是“心有灵犀”的游戏,即模仿电视节目中的竞猜游戏,把学过的单词做成卡片放在一起,由一个同学抽出来,用动作和语言去描述单词的意思,另一个同学猜测单词并要求准确拼读出单词,这样该组就可以得分。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可以适当放宽学生组织语言的时间,如给学生三次叙述的机会,让学生表达清楚。在自己表达清楚后,搭档才能准确说出答案。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刚刚学习的单词放在一起,做成卡片放在箱子里,让每一组用抽签的方式抽单词,使比赛活动更加公平。如单词“monkey”,叙述者开始描述:It is a kind of animal.It likes to eat bananas.It has long tail.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其他同伴一直在认真听,这就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如果同伴还没猜出来,叙述者可以辅之动作,如模仿猴子抓耳挠腮的样子,使同伴恍然大悟,很兴奋地猜出来。全体同学的思维都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听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听说交流的欲望,使思维更加灵活,在叙事表达时更加顺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挂图、简笔画等教具,为学生叙事创设相应的氛围。如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利用简笔画生动形象地表现故事情节等。在听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来;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把教室布置成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运用叙事性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实践交流能力。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时,教师设置了过生日的场景,用多媒体播放歌曲Happy Birthday,引导学生给班里的某个学生过生日,说出自己的祝福语。在生日歌的渲染下,学生的情绪非常高,都可以针对同学的特点送上祝福语。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关于日期的知识,组织学生对话: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然后,教师统计本班学生的生日月份,按照1~12的顺序排列,让学生学习自己生日月份的序数词,然后再学习同桌、前后桌同学的生日月份的读法,以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叙事”的方式介绍同桌的生日,为同桌设计一个生日party,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总之,让学生学会“叙事”是增强其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要设计好听读问题,激发学生的听读兴趣,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梳理故事情节,猜测单词的含义,以最快的速度概括出语段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模拟交流场景,增强学生实践交流体验。
4.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叙事 篇四
记得那一天是我们班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月考结束,我开始讲解分析试卷。上午第一节课,我给同学们讲解分析语文月考试卷。首先,我分析卷面是否整洁的问题。我详细阐释了卷面整洁的意义、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其次,我对此次卷面的整体情况作一概括分析。最后,有针对地提出卷面整洁存在问题的具体学生。
当我指出我班刘江同学卷面不整洁,存在字迹不清,字体不端正、匀称的问题后,让他发言表态今后要认真。可他却说:“我这是习惯了,改不了了”。这时,我本以为同学们会哄堂大笑,或是认真地探讨他的这一说法教室,可是同学们的表现却很平静。大家基本上异口同声地说:是的,他写字不好看,有的还认不清,老师早都原谅他了。但是我想:不能因此而原谅他,在这方面原谅他也是对他不负责任,同时也不好再严格要求其他同学了。于是我说:“你这是习惯了,但是这只是你几年养成的习惯,而且是坏习惯。你今后人生几十年,难道就不能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吗?难道你愿意一辈子都保留这一坏习惯吗?你自己想想,比较比较,该怎么做。我相信你会想明白此事,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最后我再送你一句话:‘好习惯受益终生’”。随后我又阐释了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意义,而且还把这些意义打印出来,贴在了教师的后墙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时常警示自己。
本节课结束前十分钟,我特意布置了一项作业,即以养成好习惯为主题,书写一条自勉的座右铭。课后刘江同学的自书座右铭是:“好习惯受益终生”。我看到后会心的一笑。但是此后他的的课堂作业、日记、作文誊写以及考试答题,每次都能一笔一划的书写。我对此也予以肯定,在批改作业时,有时也认认真真的对他下评语。此后,也多次听到其他任课教师表扬刘江同学:能够认真书写了;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了„„
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想到我的一句话能改掉他几年的坏习惯,也没有想到一句话在一个学生心中产生如此的影响。我当时的会心一笑,后来想想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一种教育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获得鼓励满足的喜悦,尽管我知道“好习惯受益终生”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在新课程里,有说到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在对师生关系上,强调相信、鼓励、尊重、赞赏。相信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尊重是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多鼓励,少指责乃至不指责;赞赏就是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鼓励的一句话就是对学生赞赏的表现方式,并以此作为契机,尽可能的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受到重视,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自己细微的教学行为,将不吝惜鼓励,要给予丰富多彩的鼓励性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让学生能够信任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
5.中学叙事作文 篇五
如果你是一个在江南采莲的女人,我一定是你错过的那个人。如果你是一个高僧,我会在寺庙前做香柱,点燃它,陪你一段时间的沉默。
夜未眠,走在记忆中,遮风,拿着一个月的袖子,在前世寻找你,抹去岁月的尘埃,拾起过去的脚印,装进袋子,数着,收集你我的故事。
此时此刻,我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一起旅行的岁月。在红尘的最深处与你重逢,生命将充满光彩。那时候,思念,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曾放弃,无论冬天,无论炎热的夏天,跨越千山万水,只有我心中的执念,足以穿越千年的尘埃。火热的五月,团圆的五月,你为谁拿了一把紫色的阳伞?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你深情地温暖着谁冰冷的手?那个夏天,谁用纸巾擦去你脸颊上豆状的汗水,让你的面部表情充满喜悦?你知道春天的丝虫会编织到死亡的深远意义吗?我一整天都很难过。在那之后的`无数天里,我的思想像潮水一样流过黑夜,流过心海。
那时,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看着一轮明月,我的思绪飞到了远方,回想起你优雅的姿态和你微笑中流露的爱意。思念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情感,我不禁想起那首诗:“如果你是江南的采莲人,我一定是你腕下思念的人。”在地球上,有些人,有些事,错过的是生活。
6.中学叙事作文加评语 篇六
那是五月的一个傍晚,微风吹皱了海的水面,太阳懒洋洋地躺在西山顶上,散发着柔和的光。海水澎湃地向沙滩涌来,浪花拍打着海岸,发出一阵又一阵富有节奏的“哗哗”声。
“哈哈哈……”一阵欢快的笑声打破了海畔的宁静。我和小伙伴们赤着脚,踩着沙,欢笑着,来到银滩公园的海边。
沙滩是那么的平坦,海浪把洁净的细沙推出一层层的皱纹,踩在上面舒服极了。我们踩呀,跳呀,觉得上面软绵绵的,像踩在沙发上一样。沙滩还不时冒出点水来,滋润着我光溜溜的脚丫子,在脚心窝中滚动,真有趣。我们蹦着跳着,不一会儿,脚下出现了一个深软的大坑。坑里的泥沙越踩越软,坑里的水也越冒越多,我的脚也越陷越深。小伙伴一见不妙,立刻把脚拔出来,催促我也赶快把脚拔出来。我一面用力踩坑,一面若无其地对他们说:“没事,你们这群胆小鬼,就这么小的坑也会陷……”话还没说完,只听见“扑”的一声,两脚一沉,我陷了下去,直陷到我的小腿。我手忙脚乱地想把腿拔出来,可越扑腾越陷得深,我只好向同伴们大声呼救。伙伴们来了,他们扯地扯衣袖,拽地拽胳膊,抱地抱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拽了上来。
你说,我的第一次踩沙滩有趣吧?你也来感受一下吧!
7.论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篇七
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育叙事研究被引入了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中, 而且被看成是所有教师都能运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旨趣指向
教育叙事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 已走过了近十年的路程。从最初“养在深闺人不识”, 到后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叙事研究已成为教育的流行热语。一方面, 理论界开始关注并介绍“教育叙事研究”;另一方面, 实践者开始主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作为教师校本培训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 这一研究到底具有什么属性?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以人文价值为取向, 以反思为媒介的应用性研究。
1. 以“叙事”为载体
叙事 (narrative) 源于文学理论, 是文学要素之一。《韦伯第三国际辞典》将“叙事”解释为“讲故事, 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 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叙事所“叙”的是“事”, 叙事即讲故事, 讲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说, 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 陈述人、动物、宇宙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美国学者伯格曾说:“人的一生都被叙事所包围, 尽管我们很少想到这一点。我们听到、读到或看到各种传闻和故事, 我们就在这些传闻和故事的海洋中漂游, 从生到死, 日日如此。”[2]人每天的生活过程即是故事的生成过程, 故事也就是人的活动的历史存在形式。
教师教育叙事, 就是教师讲述教育故事。这些“事”是教师所经之事, 这些“故事”是教师的生活故事。教师的教育叙事就是教师讲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的, 也不是淡无痕迹的, 而是长久地影响着师生、影响着教育的。在叙事中, 教师真实的经历通过生动的描述具有了现场感, 教师独特的体验又通过场景的再现得以与他人分享, 因而, 教育叙事能唤起鲜活感人的映象, 引起灵魂深处的颤动, 诱发内心感动的涟漪。这样一来, 教师所叙述的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和确认。
然而, 如若教师仅仅停留在“教育叙事”这一层面上, 那还算不上是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把“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等同于教师叙述教育生活故事, 以为把教育生活故事叙述完整, 就完成了研究, 这显然是对教育叙事研究的一种误解。“叙事”与“研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在“研究”, 而不是在“叙事”, “叙事”只是载体, 研究才是主体;“叙事”只是手段, “研究”才是目的。没有研究的教育叙事, 只是一种日常教育生活的呈现。
因此, 教师要真正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还需要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实践的训练。
2. 以人文价值为取向
教育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活动。在教育研究的实践中, 存在着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由于受到唯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只认可科学取向的研究, 将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奉为圭臬, 视实证主义的方法为合法性标准, 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世界, 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事实, 目的在于确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在科学史上, 不同时期的科学家都对科学的价值追求与研究要求进行了描述。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科学进行规定的人, 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 然后再返回到观察的活[3]。当代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指出, 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表现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这一描述, 集中体现出了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引入到教育研究中, 便形成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取向, 即试图把自然科学研究规范运用到教育研究活动中来, 表现为对客观性、普遍性、规律性、实证性、一致性等的追求。
然而, 这种一味追求科学化的研究范式在教育实践中却陷入了困境。因为教育本是人所从事并为了人的成长而从事的活动, 在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中, 人却被取消了, 被物化了, 教育成了没有人的活动。显然, 教育研究的对象有别于自然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物质世界, 而是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世界是体验的世界、意义的世界、生活的世界, 因而教育应有自己的研究逻辑。教育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体验、表达、理解, 把人的生命推向更丰富、更深刻的发展阶段。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教育叙事研究因其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人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是人们对自己的教育生活经验进行的研究, 展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思想、追求、体验等。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不是为了认识他人或他物, 而是为了认识自己;教育叙事研究的结果不是为了弄清楚主体之外的事物是什么, 而是为了进一步清楚自己的“认识”是什么。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故事解释着自己是谁, 自己在做什么, 自己想做什么, 自己将向何处去。这些独特的教育经历便构成了教师个人的历史。这是教师生命存在的自我确证。正是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对个体生活故事的重视和对人类内心体验的关注, 因而, 表现出了区别于科学价值取向的人文价值取向。
3. 以反思为媒介
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所叙之事, 都是过去的事,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其实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重新咀嚼、回味和反思的过程, 是在叙述中进行清思、整顿和梳理的过程。在讲故事时, 教师用细致敏感的神经把握着故事进程中自己和他人的变化, 从中体悟着自己的感受, 形成自己的理论和风格。教育叙事研究使那些曾经历过的教育事件得以再现, 使那些被尘封的记忆得以敞亮, 使个体的教育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 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以升华。在这一过程中, 关键词就是“反思”。因为唯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 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 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与反省。教育叙事研究实际上是对教师以往教育生活事件的反思性探讨。通过反思, 凝炼出教育生活事件间的联系与意义, 从而对教育生活进行重构。这样一来, 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反思就成为教育叙事研究的主题, 成为教师在自我觉察、自我认识的反思中寻求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为了叙事而叙事, 也不仅仅限于揭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还在于帮助教师获得一种自由的生活。即是说, 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 从平凡教育故事的叙述中寻找问题, 从日常教育行为的反思中获取经验, 从课堂生活实践的追述中总结规律, 从复杂教育活动的追问中感悟自由。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具有指向自身、追问实践的特点, 这使它在实践层面唤起了更强烈的共鸣和更高的认同。
二、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前提
人们常常把教育叙事研究看成是后现代思潮对教育研究影响的产物。从哲学角度来看, 后现代思潮主要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后现代主义者几乎都否定或力求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决定论等, 反对唯一性和确定性、简单性和绝对性。[4]也有人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整个当代哲学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趋势对教育研究产生影响的结果。不论如何看待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前提, 从人文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需要具有如下认识前提。
1. 个体性
在现代主义对“共同性”的追求中, 一方面只承认少数人员才能进行教育研究, 另一方面否定“个体”的价值。因此, 教师个人的经验是不被研究所认可的, 实践中的教师也是不可能从事教育研究的。后现代思潮则遵循着“本体论上平等”的观念, 强调任何存在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因而, “个体”既是客观的存在, 更是有价值的存在。任何一个“个体”, 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与内容。正是对“个体性”的肯定, 才承认了每个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性, 并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对象。
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利奥塔批判了普遍适用的“大叙事”或“元叙事”, 提倡适用于有限范围的“小叙事”, 认为:以小叙事为人类生活编织出意义, 并促进小叙事的繁荣, 正是后现代主义的任务之一。小叙事具有“私人叙事”的属性, 以关注个体内在世界和经验意义为标志。它强调的不是反映这个世界的大而全的形式、规则、规律, 而是强调着力反映个体独特的经历、体验、感受。这种对“个体性”的强调和寻求, 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中, 即是承认教育中“个体”的价值。
教育中的“个体”, 可能是教师个人, 也可能是一个教育事件;可能是经常性的现象, 也可能是偶然性的现象。总之, 只要是在教育中出现过的人与事, 都是具有存在价值的“个体”, 都是“全息”着教育的“个体”, 都是教师自身生命经验的表达, 都是个性化独特境遇的呈现, 因而是需要去揭示并值得去揭示的个体。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其意不在分析“群”, 而是尊重每一“个”的独特性;不是从“群”中寻找“共性”, 而是分析、解释甚至是体验每一“个”的“个性”, 尊重每一“个”存在的现实性、可能性或必然性。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一种以呈现个体经验为主要特征的“小叙事”或“经验叙事”。通过对个体经验的揭示, 寻找一种可以穿透个体经验的、归隐在经验背后的“质”。
2. 主体性
主体性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一般认为, 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性来说的, 即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是对人的积极状态、合理状态的表述。只有人才能成为主体, 才具有主体性。
其实, 从认识的角度来看, 主体性也应该包含对主观性的肯定。所有的认识, 都是主体的主观性认识。这种主观性的认识, 无疑要受到主体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但作为认识活动的过程与认识的结果, 都是主体的主观性的体现。离开了主观性, 人也就不存在了。
对“主体性”的肯定, 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中, 即是承认教师个人理解的合理性与价值性。在教育过程中, 作为主体的教师, 对其中的每一现象都会形成自己的理解, 这种理解又会引发进一步的行动或认识。这些理解与认识, 因为其出现过, 所以都是真实的认识, 都是有意义的存在。
在否定“主观性”的主体性认识中, 突出的是个人的认识要与外在事物相符合。只有与外在事物相符合的个人认识, 才具有价值, 否则是没有价值的, 因而, 也是不需要人们去关注的。在凸显“主观性”的主体性中, 承认个人认识的合理性, 只要是存在过的, 就一定有其特有的意义与价值。因此, 不管个人的认识是否与外在事物相符合, 也不论个人行动正确与否, 只要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过, 就内含着某种意义, 就需要通过研究去揭示这种意义。
3. 生活性
在现代思潮中, 突出了对“永恒性”的追求, 这种永恒性最后走向绝对的抽象性, 远离人们的生活实际。因为“永恒”本身就意味着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可以远离具体的时空。在强调“个体性”的真实性的认识中, “生活性”思想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
叙事中的“事”不是凭空发生的, 它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 生活世界构成了“事”的基础。生活世界是人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 它的变动不居, 它的纷繁复杂, 它的丰富多彩, 它的鲜活跃动, 是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 是可以为我们所感知的, 是构成我们生命本身重要内容的。
生活性具体表现为时间性、生成性与境域性。
生活是在时间中具体展开的, 由于时间的不可重复性, 因而, 生活本身也是不可重复的。任何一个生活事件, 都是独特的事件。由于生活总是面向未来的, 因而, 已经发生的生活事件, 只能在记忆中被人们不断地通过理解与解释而重构, 而每一个重构, 都意味着产生了新的意义。这使得时间性又内在地包含着对未来的开放性。教育叙事研究所叙之事是在时间的经纬度上展开的, 事件本身就是时间的承载物, 时间正是在事件中呈现出来的。所以, 通过叙事来呈现意义、表达经验, 其实质就是时间的一种呈现过程。
生成性主要表现为人的生成。生活的过程就是人的生成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展开, 个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不断地生成自己的本质, 获得意义与价值。因此, 个人的行动既是生活的表现, 也是人本身存在的表现。教育叙事研究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实践, 是学校的课堂生活, 而课堂生活是复杂多变、不断生成的。多勒 (D oyle) 认为:课堂教学有五个重要的特点:第一, 多元性;第二, 同时性;第三, 即时性;第四, 难以预料的公共课堂气氛;第五, 历时性。[5]这种复杂性使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生成变化难以预料的特点。
境域性则体现为生活总是具体的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时空场景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事件, 每一个事件也就具有特定境域中的意义。离开了特定的境域, 某个事件就不一定会发生。因而, 任何一个生活事件, 都是复杂的关系之网中的一个节点, 具有多重意义。教育叙事研究关注教育现场, 强调对故事细节进行整体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描述, 原汁原味呈现教育现象;所叙述的事件是高度个性化、情境化的, 是镶嵌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的, 教育故事总是与个体所处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因此, 教育叙事研究具有了依赖于情境的境域性。
生活性思想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中, 承认了每一个教育生活事件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对于教育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可以在研究中揭示它们相互间的意义, 但它们却不能相互替代。因而, 教育叙事研究中的“事”, 只能根据具体的境域去进行解释和理解, 而不能从一件事去预知以后的事。
三、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价值
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在本质上是对教师的活动与经验的研究, 因而, 从对教师的影响来看, 其意义价值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典型的方面。
1. 认识价值
任何研究, 首先是一个从研究对象中获得认识的过程。因而, 认识价值是研究的本义。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主体之外的客体, 这种客体都是物化了的对象。因而, 科学研究所获得的认识, 是关于客体的认识。
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价值不同于科学研究的认识价值,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认识了自己。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生活经验为内容、以教育生活故事为表现形式的研究。一般来说, 人类经验具有鲜明的故事性特征。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 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它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中所发生的故事, 以及故事的主人公如何思考、感受和理解这些故事。从这一意义上, 有学者提出了狭义的教育叙事研究, 即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 记录教师的心灵成长轨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情感, 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6]教师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 本质上是在对自己的过去存在状态进行回忆, 以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去审视过去的自己。其审视的结果, 就是对自己的教师角色形成了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 把零星的认识系统化, 把表面的认识深刻化。第二, 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通过认识自己进而认识了教育。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述教育生活故事为手段, 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来建构教育生活的意义, 教师自身成为认识教育的中介。从这一意义上, 有学者提出了广义的教育叙事研究, 即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 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 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丰富教育理论。因此,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生活事件的“叙述”与理解、解释, 进而认识了教育。在这里, 教师既是研究者, 也是教育的内在要素。
因此, “认识自我”是教师教育叙事研究首先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这种价值也是人类经验特性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个体, 个人的生活经验总是具有其独特性, 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首先形成的是对个人的认识。对“教育生活中的个人经验”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同时也就认识了“教育中”的个人, 即认识了作为教师角色的个人。因此, 这里的“自我”是教育场域中的“自我”, 内含着教育本身。
2. 成长价值
传统观念下的教师奉行的是一种以自己的生命去满足学生、满足教育需要的原则, 这事实上是一种客体行为, 这样的教师将目光聚集于“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忽视了自己本身的需要。故而, 教师往往被他人贬称为“教书匠”, 这一“书”一“匠”两字对“师”字的替代, 概括了许多人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他们只是教“书”的“匠”人而已;他们只是把已有的知识传递给青少年的人而已;他们只要认真地工作, 不把知识教错, 教对教好即可。教师并不像科学家、艺术家那样因创造而伟大。教师职业不能在社会上引起真正的尊重, 其认识根子在此。更令人忧虑的是, 不少教师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他们往往只为教书而行。[7]
当代社会, 教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的, 是通过主动学习、自觉提升而使自己得到发展的。这种学习, 是自我提高的驱动使然, 是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是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主体性的学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内在的、持续进步的基础。惟此, 才会有教师“师范”的呈现。
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具有教师的成长价值。一个人的教师角色, 也是处于不断生成之中的, 正是在教育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事件表现着这一角色, 同时也改变着教师自身。教育生活最终体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生活联系、故事和事件。教师的角色素质就蕴含在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基于教育生活的教育叙事研究, 通过对一个个生活故事和典型事例的描述, 对富有价值的生活事件的揭示, 把教师自身种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现、揭示出来, 从而可以真实地再现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的角色素质, 揭示出教师的存在状况。在这个意义上, 教育活动的范围与深度, 就是教师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现实内涵与外延,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要揭示“教师”所具有的现实内涵与外延, 从而促成教师的发展, 实现教师的健康成长。
3. 行动价值
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应用研究, 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建构理论, 而是为了改变实践。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直接改变了教师的自我认识, 最终产生教育行动的改变, 因而具有行动价值。
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不同于教育之外的他人所进行的教育叙事研究。教育之外的他人进行的教育叙事研究, 虽然也能揭示出教育中的人对自己与教育的认识, 但这个研究过程不会改变研究者本身。因为研究者不是“教师”。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实际上是将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它以实践的视域推进理论向实践的渗透, 又以理论的视域推进实践向理论的跃升, 它促进了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视界融合, 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搭起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在叙事的过程中, 教师作为“当事人”而不是“局外人”在思考着自己的教育行为, 评判着自己的教育实践, 其思考和评判的尺度正是以往形成的个人内在理论。教师以个人内在理论诘问着自己, 指导着自己, 提升着自己。教师就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走向了教育理论, 实现了自我超越。因而, 教师的教育实践影响着他的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又影响着他的教育实践。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直接带来了教育行动的变革。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人们提倡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一方面, 教师生活在教育中, 有着现成的教育生活经验与事件;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 改变着教师的行动。因而, 行动价值是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最高价值, 也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必然归宿。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实际上就是在教育生活中, 通过对教师经验的审视, 提升或改变教师的认识, 促成教师的变革, 引发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 最终实现教师的个人追求与社会的教育追求。
总之, 教育叙事不等同于教育叙事研究, 经验的表达方式也不能代替理论的表达方式, 需要做的是加强对“教育叙事”的研究, 以提升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解释和建构能力。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真正的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的真切画面, 展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是如何生活着的。所以, 有学者指出, “叙事研究其实就是要回归各种各样的教育经验, 或者说教育研究的活水源头, 从而将教育研究工作落实为如福柯所说的‘耐心的田野劳作’, 并使研究者、事件当事人以及读者在日常生活的叙事探究中理解教育经验的丰富意义”[8]。
参考文献
[1]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3) .
[2]伯格.一生都被叙事包围[N].光明日报, 2001-7-12.
[3]肖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89.
[4]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618.
[5]Thomas L.Good, Jere E.Brophy.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2.
[6]杨超男.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及反思[J].法制与社会, 2007, (2) .
[7]叶澜.改善教师发展生存环境, 提升教师发展自觉[N].中国教育报, 2007-9-15.
8.教育叙事 篇八
于是我板着脸说:“我不姓‘化’,我和你一样姓张,什么事?”她说:“帮帮我吧!今天我是值日生,同学们都走了,教室门上的锁子怎么我都锁不上,张老师,你能帮我吗?”我说:“走,看看去。”便和她来到了教室门前,锁子挂在门上开着,我用力把锁子捏了几下,试图锁上,但是,就是锁不上,我说你把铅笔和小刀拿来,在纸上削一些铅笔芯末,把它灌倒锁孔中,插上钥匙活动了几下,她照办了,锁子一下就轻松的锁上了,这下,她脸上露出笑容,背上书包高兴的回家去了。
星期一,化学课上,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学习态度也十分端正,其他一些不爱学习化学的同学,在她的鼓吹下,也有变化,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课上,一些男生和大部分女生,用火柴点燃蜡烛,不少学生用了三、四根火柴还没有点燃,主要是怕烧着自己和点燃方法不正确,有的是不敢用力划火柴,有的是手握的太高,有的往里划……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课题就是如何保证每次都能把火柴划着,学生结合物理的杠杆原理,通过讨论,实验课上,一些同学掌握要领,但是,一些学生划着火柴,他没有将火柴头向下倾斜,而是把火柴头向上,燃着的火柴有很快又灭了,我把这一问题布置下来,学期末学习了燃烧条件后再解决。
当我在上燃烧条件这节课时,我故意把燃着的火柴头向上,火柴熄灭了,张怡同学就早早举起手,我就让她回答:“火柴头竖直向上时,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所划燃的火柴就可能熄灭。”如今她已经是班上的学习中等生,还带动其她学生积极的学习化学。
后来,我发现用中考化学如何重要强压学生学习化学还不如讲述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时,就讲了醋的妙用;在学习常见的盐时,讲述食盐的妙用,并且详细讲述咸菜的腌制方法,牙膏的妙用……这样把化学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使学生感觉学习化学用途很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张小红同志参与镇安县教研室杜长平同志申请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与VSO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编号为:FFB108124)的子课题“提高贫困县初中生化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行动研究”(编号为:FFB108124-04)。
9.中学生叙事作文 篇九
阿铁的毛发上黄下白,非常的浓密。身材如一般的家狗,但立起来有7、8岁的小孩那么高。
阿铁不属于那种恶狗,很少见它与村里的狗打架,身上从没什么伤痕。平常村里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抓住它的两条前脚,让它直立行走,而它往往是舌头伸的长长的,脑袋稍微向左偏,想看着地,然后偶尔舔一下那个人的手。
阿铁的聪明表现在“空中接物”。我喂它吃东西的时候都是往空中抛食物,阿铁跳起来,身子向上伸展,张嘴就能接住食物。有时候我会捉弄它,往空中扔石头,它接住了又很难为情地吐了出来,引得我弯腰发笑。
阿铁更加厉害的本事都有。我5岁那年,三哥空手带着阿铁在坑谷(我们村里人起的田地名)抓了一只狐狸。当时狐狸被阿铁逼进了洞里再被阿铁刨出来咬到的。狐狸的肚子被咬得血肉模糊,肠子都露出来了。当时我看得目瞪口呆:真没想过,狗真的可以打猎!可见阿铁的动作是多么的灵敏,连狡猾的狐狸都跑不过它。
10.中学生叙事作文 篇十
往往一到饭点,我便回到姥姥家吃饭,所以说,每当同学问起母亲做过最好的饭菜时,我便只得撒谎说道是酸菜鱼。因为,酸菜鱼是姥姥家做的最好吃的一道菜。
我喜爱吃酸菜鱼,不是因为酸菜鱼是多么大补的菜肴,而是因为任何鱼类可以与酸菜一起做出新鲜的味道来,并且吃起来一点也不黏腻,而是一种入口即化的感觉。
上了中学以后,我便住校了,母亲觉得在外边吃不好,穿不暖,便想变法帮我改善伙食,于是就每周日早起做饭。
日出东方,朝阳如血;冰冻三尺,万里无人;晨鸡不鸣,家狗不吠;布衾似铁,浓云似霜,既而,忽见一炊烟耸起,大约有通天入云之态,方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乃此般景象,无异也。
在我熟睡时,一人已独醒,她走向厨房,轻声拿出砂锅,把以腌制好的鲤鱼放入砂锅内,有把这紫铜色的、通体显得古雅别致的砂锅放入那灶台之上,打开开关,然后静静地在一旁拿着守候着,火候控制的刚刚好,一会儿,便有热气溢出来,雾气缭绕,缠绕着醉人的香味。
母亲切一段葱花与红红的辣椒放进砂锅里,盖上锅盖,静候酸菜鱼焖熟。
我赶忙起了床,洗漱完毕,便迫不及待的坐在了椅子上,母亲把酸菜鱼端上来,我尝了一口,那沁人心脾的感觉涌上心来,仿佛不是草鱼,而是河豚做成的。
酒足饭饱,刚刚打了一个饱嗝,便忽然意识到,为何草鱼这么普通的鱼类也能做出这么鲜美的浓汤来呢?
这边是技术水平的差异吧。
望着自己那满江红的试卷,我若有所思。其实学习跟做鱼一样,化腐朽为神奇,才是真正能的高手。天才,有何了不起的,如果长此挥霍下去,方仲永就是结局。
11.平凡的教育花絮,幸福的教育叙事 篇十一
去年我教的四年级有一个叫李燕的女生,她在校表现不仅成绩优秀,各项活动也积极主动参与,人缘也不错,尤其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活动中更是出类拔萃,表现出色。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表现竟然让我出乎意料。那是一个星期天的傍晚,我散步经过她的家门,瞬间心里产生一个念头——看一看她的作业完成的情况。到她家说明来意之后,原来李燕的父母正准备催促她开始做作业呢。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样优秀的孩子,做家庭作业非要父母催促完成,并且已是星期日的下午!当时我尽量掩饰自己的心中的波动,并且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主要意思是说星期天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要集中时间一次完成,要分成几个时间段来完成,这样的作业效果会比集中时间一次完成要好许多,学生的父母欣然赞赏。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仅在学校与学生交流这方面的认识,又连续多次到学生家里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结果学生的父母纷纷明确表示赞赏,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进步。
随着家访频率的增高,我对学生了解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学生对数学作业“任务意识”比较严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往往停留在机械重复或记忆层面上,这样,要培养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我真正感受到自己课堂教学的危机。比如在教学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运算,平时分析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往往是——学生不够细心仔细,学生不认真,学生粗心大意等。现在我才知道,学生出错的问题是他们学习数学只是机械的模仿或重复老师的演算过程,疏忽对算理的理解与思考才是学生经常出错的根源所在。知道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引领学生逐渐避开机械重复的怪圈,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12.教育叙事:家和万事兴 篇十二
一、发现矛盾
事情是这样的:开学不久的某日上午,我们班一位比较热心的家长跟我汇报了一个情况,她说:“我们班群里面可热闹啦!有人要找你们老师算账呢!”“啊!为什么?”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咯噔一下。“你要是有时间的话,上班级群看看,我们班小贤的爷爷在群里面说班上有家长让小孩子拉帮结派的欺负他家孙子,还说家长从小就教孩子带有一种仇恨的心理去与人相处是不对的,他家小贤在班上被小朋友用拳头打腹部,要向你们老师讨个说法。”怎么会有这种事?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很是着急,又要上课又急着想知道内容,怎么办呢?于是我接着上课,让丁老师去教师会议室上网看看这位家长发的具体信息并将内容打印出来拿给我看,同时嘱咐她不要让别人看到信息内容,因为俗话说的好啊“家丑不可外扬”。
二、矛盾激化
课后,我仔细的看了大家的聊天信息,群里面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小贤爷爷说:“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本属于正常,但是家长教育孩子带有一种仇恨的心理去对待同伴,甚至于是拉帮结派的教训同伴,我家孙子在园经常被同一个孩子用拳头打击腹部,孩子回家总喊腹部疼痛,请问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看到这条信息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很生气,扪心自问,平时对待孩子和家长还都能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说到就做到,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有什么问题这位家长不能跟我当面沟通呢?再说每个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都不一样,群里面有七十几位家长,他们会怎么看呢?不了解的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啊?一时之间,脑袋里面是什么想法都有了。这时,我想起前几天在群里面看到肉球妈妈和已经转园的豆豆妈妈的一段聊天记录,肉球妈妈说:“我家肉球回来说想念和你家儿子一起教训小贤的日子。”冷静的分析了一下就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情的导火线就是肉球妈说的那个“教训”,理清自己的思路,我决定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处理好,首先是要从大局出发,考虑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其次是了解情况,最后是处理问题。
三、矛盾化解
经过多次沟通解释,家长彼此尊重与谅解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大家重新冷静思考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存在欠缺,还需要把工作继续做得更完美一些。
我及时约见了肉球妈妈,耐心的听她说完,我开始跟她分析:
1.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无论这个孩子在别人的眼里是怎么的调皮捣蛋,但是在父母的眼里他永远是最可爱的,尤其是祖辈对孙子孙女更是有求必应甚至是护短的。当爷爷听到孙子向自己诉说委屈时,不管这件事情是真是假,他第一感觉就是心疼啊。心疼过后才会理智去仔细询问事情的发展经过。有时明明知道是自己家孙子的错,但是看到一脸委屈的孙子再想想是自己孙子先动手的被打疼了也就算了。但是,看到“教训”这个字眼时,孙子委屈的样子就一下子浮现在爷爷的眼前,他别的都想不到了,就只想到孙子被打疼了原来是有小朋友一起拉帮结派的教训他了。天啦,爷爷一下子就觉得这件事情太严重了,他家孙子被孤立了,不知道在幼儿园过的什么样的生活,这就让他想到了班上的老师,孩子被打了老师难道都不知道吗?他把一部分的责任都推到了老师的头上,觉得老师没管好。
2. 我们要学会谨言慎行
现在这个社会人人平等,言论自由,但是作为成人来说应该要分清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是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的时代说话更要注意。记得园长经常在开会指导我们的家长工作时总是说“会说话的人一句话说的人笑,不会说话的一句话说的人跳”你是想让人跳还是想让人笑,那就要谨言慎行,字字斟酌。“教训”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是通过切身体会得到的一个体会,用在肉球的话里就是狠狠的揍了别人一顿的意思。用这样的词作为口头禅不是一件好事情,首先从妈妈开始就要注意说话不要太随便,只有自己注意了才能很好的引导的孩子。
当我说完这两点之后,肉球妈妈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说起话来也不再是那样的理直气壮了。冷静之后,肉球妈妈主动给小贤爷爷打电话。肉球妈妈在电话里面很诚恳地跟爷爷道歉,并耐心的听了爷爷的教导,一边听她说话,我一边不停的在纸上写上几句提醒她的话,幸好爷爷是个比较明事理的人。肉球妈妈说:“爷爷好,我还是太年轻了,以后讲话会注意的,我也会教育我儿子讲话的方式,还让他以后跟小贤做朋友。”小贤爷爷听了这番话,态度也变了,他说:“孩子之间的事情我们不管了,只要他们还是朋友,我们家长之间也要团结好,吕老师管理这个班级也不容易,我们应该团结起来,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啊!”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听到肉妈诚恳的语气,爷爷也说这件事情到此结束,以后两个孩子还是好朋友,他也会提醒并帮助小贤改掉爱捏人的坏习惯。
四、家和万事兴
13.中学叙事作文:爸爸的生日 篇十三
奶奶告诉我,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听了立马紧张起来,心想:这可怎么办,我还没准备好礼物呢!爷爷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和你奶奶一起做顿饭怎么样?”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别的.法子就同意了。
大概11时的时候,奶奶开始做饭了,我也跟着进了厨房。奶奶看了我一眼,说:“想不到你还真来帮忙啊?”我说:“当然了!”奶奶笑着说:“把这些菜洗干净,我来切肉。”面对这些菜,我有些束手无策,刚想挤些洗洁精,就被奶奶拦下了。奶奶不轻不重地打了我一下说:“你想把我们毒死呀!”说完拿起一棵菜示范。我看了一遍就明白了,边洗边想:原来洗菜这么简单,比洗碗要简单多了。洗完了菜,我没事干想要去炒菜,可奶奶说太危险了,让我去烧柴。奶奶先把灶里的火烧旺起来,让我添柴。烧了一会儿,爸爸来了,知道了我的生日礼物,开心得不得了,好好夸奖了我一番。我也因此很自豪,更加卖力地干起活儿来。
14.中学生爬山叙事作文优秀 篇十四
今天是9月20日,早上爸爸说:“今天的天气不冷不热,一起去爬山”,我第一个举手同意,妈妈也同意了,爸爸开车到了南山天子峪,我们下车开始爬山了,山门口有一个寺庙正在修,我们沿着一条很长的溪流往山里走,我走的很快,妈妈都跟不上我了,沿着山路往里面走,我看到满山的绿树,有的树上还长满了柿子,爸爸给我摘了两个熟透了的红柿子,我吃了可甜了,比超市买的甜,我们到了一个有很多水的溪流边上休息,爸爸把带来的吊床绑在两颗树上,让我躺在上面,我躺在上面摇啊摇,可幸福了!我们没有爬到山顶就下山了,爸爸路上给我讲爬山的好处,一是可以锻炼身体和意志,二是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三是可以放松心情,反正我觉得爬山就是好玩。
中午我们在上王庄吃农家乐饭,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小吃和菜,我吃的饱饱的,馍馍可香了,还带走两个馍馍。我们又开车去了观音庙禅寺,庙里面有一颗银杏树好大好大,有一千四百岁了,妈妈让我围着银杏树转三圈许个心愿,我转完三圈忘了许愿了,我还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拜佛呢。
回家的路上,爸爸问我今天开心不开心,我说:“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爬山”。
【中学德育教育叙事论文】推荐阅读:
全国中学德育论文09-06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10-30
中学德育论文 爱心,童心11-30
中学德育论文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重点06-08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01-16
中学高级教育叙事12-03
中学德育工作计划-德育10-06
中学德育常规08-09
棋盘中学2014中学德育工作计划08-03
中学德育管理思路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