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共15篇)
1.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6月7日——8月23日
调查地点:陕西安康汉滨区宴坝镇中坝小学及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中坝村村民、留守儿童及周边地区人员
调查方法:入户考察、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
调 查 人:李仁琴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及教育等情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掌握他们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本人着重对此进行来调查。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祖父母给予不了任何辅导。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的措施,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有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在外赚钱养家,无暇顾及子女,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即便打电话,关注的焦点也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很低,甚至有些是文盲
或半文盲。他们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不了解孩子的思想,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况。
三,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的“亲情饥渴
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处于6—12周岁,这正是他们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自然而然的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们多通过电话这一单一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对中坝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该村大约有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一周或更长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到64.8%,甚至有8.7%与父母没有联系。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三)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隐患较多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以爷爷奶奶为主的隔代监护人安全知识的匮乏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四)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留守儿童处在未成年时期, 而且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 造成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特别是在以隔代监护为主的留守儿童家庭中,监护人很少与他们谈心交流,且大多数的关爱仅限于物质上的、生活上的满足,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甚至严重的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议
(一)家庭方面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留守儿童”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学校方面
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
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3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教育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注重和留守儿童的交流,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之,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三)社会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1、扩大财政支出
2、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
3、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
五,总结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参考文献:
[1]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
(4)
[2]编前语:别让留守儿童在缺憾中成长[J].云南教育,2007(5):28.[3]高书国.《中国城乡教育转型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4]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2006.11.[5]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6]陈少华,马勇琼.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
2.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现今社会, 对于孩子的问题大都看得比任何问题都严重。然而, 家长们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 认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在一个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 是极其重要的。于是父母们便将生活的重心转为努力为家庭赚钱, 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使得不能跟随父母进城里打工的孩子越来越多, 于是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词, “留守儿童”即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工作, 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父母们大多都到比较发达的城去寻找工作的机会。农村的父母每年只靠种地那点微薄的收入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家里的正常开销而纷纷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城市父母也因社会的转型, 一些企业倒闭导致员工下岗, 无奈之下城市里的父母也只能外出打工挣钱。
然而现在社会上关注的一般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大家觉得农村留守儿童较城市留守儿童来说更为可怜, 他们的生活环境毕竟不如城市的孩子, 教育条件也是和城市留守儿童不能比的, 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留守儿童却不被关注, 其实他们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 也需要社会给予帮助。
城市留守儿童是指城市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 未成年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二、问题的提出
由于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 城市留守儿童的行为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以及不良的道德行为都是由城市留守儿童在成的。所以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对于这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人都有很多看法, 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尽快的解决这一问题, 却并不了解这一问题的根源以及这种现象的危险性。现在的留守儿童大多数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教育方面, 孩子们对于长辈没有足够的尊重, 做事极端, 对于一些事物缺乏同情心以及对网络的痴迷等。这些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当这些因素累积到一定的程度, 那么这些青少年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只有将城市留守儿童现今的问题摆出来, 并正视它, 我们才能将这一问题剖析出来, 仔细的研究、探讨然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 才能去实施并解决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
基于这些现象本人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首先我的问卷调查是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男女比例。对男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别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这些留守儿童对于和父母是否沟通这一问题大部分都是一样的, 这些孩子和父母沟通极少。女孩子一般会希望去沟通, 和父母好好的谈一谈, 聊一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而男孩子却不太希望去沟通, 他们会将这些情绪隐藏起来。据调查统计现今大多的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是有问题的, 主要的症状为强迫症、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强迫症所占比率最大, 然后便是人际关系的敏感性, 焦虑、偏执、敌对等所占比率大致相同。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对留守儿童可以进行专业的辅导, 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1、隔代教育容易出问题
现如今城市里的孩子的生活越发的单调无味, 父母都忙着工作, 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通常的情况下都是由祖父祖母 (外祖父母) 或者父母中的一方照顾孩子。然而祖父母 (外祖父母) 的教育方式与现在社会的教育方式出入较大, 老一辈的思想对于现在孩子的教育已经不适用了, 他们对孩子只是一味的溺爱, 什么都给孩子, 什么都为孩子做好了才放心。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在这一阶段祖父母 (外祖父母) 对他们的溺爱会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逐渐的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
2、畸形的满足要求方式
而由父母单方的照顾孩子的生活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方式:父亲大多扮演着严父的形象, 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 什么都放在心里。母亲自然扮演着慈母的形象, 他们认为对孩子的亏欠很多, 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两种不正常的教育方式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导致这些城市留守儿童与受到正常教育的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偏差。父亲对他们的严厉让他们感觉到缺乏家人的关爱, 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母亲却对他们有求必应, 这会让他们觉得母亲很好欺负, 甚至觉得女性很好欺负, 形成一种欺软怕硬的行为。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心理。
(1) 他们认为需要的东西家长就有义务去满足他们, 一旦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或者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 此时他们就会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会觉得委屈。然而已经形成了的习惯就会促使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时孩子的心理已经是不正常的,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都会无形的以自我为中心, 已经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这种认知在他们的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行为下逐步的得到强化, 从而形成唯我是从的想法, 渐渐的从监护人转到身边的朋友、同学、老师等身边的所有人。
(2) 然而除了监护人以外, 身边周围的人对对他的态度并没有顺从于他们的认知, 这样会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 从而可能会脱离他们的朋友圈, 形成孤僻的、独来独往的状态。继而他们会在网络中找到寄托, 将大部分的时间耗在网络上, 在那里他会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沉迷进去, 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中, 也会耽误他们的学业。那么他们在学校就不会被老师和同学认可, 他们就更加的讨厌学校, 如此恶性循环, 城市留守儿童便陷进了这样的一个误区无法自拔。
(3) 现在的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分为成瘾行为、内部失调和外部失调等方面。 (1) 成瘾行为主要涉及吸烟成瘾、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等; (2) 内部失调主要是指向个体内部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认知或情绪上的烦恼、压力, 如抑郁、焦虑、青春期精神分裂、自杀倾向等; (3) 外部失调主要是指向外部的问题, 表现在行为方面, 如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等。
4、对策
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加速期,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自我意识高涨,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 心境变化加剧, 并产生了反抗心理。由于青少年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 种种因素相互作用, 使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社会问题。对于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 我们应该给予帮助。
对于家庭来说, 孩子们主要是缺乏真正的来自于家长的关心和教育, 只要家长们能按照正常教育体制在留守儿童的青春期进行教育, 给孩子正常的关心和照顾, 那么孩子们的心理一般是不会出现健康状况的。
对于学校能做的只有更加的从教育方面对孩子进行教导, 让他们接受更多的知识, 并且严加的管制学校的教学制度, 让教师去关注这些有一些问题的学生, 防止他们旷课、逃学、去网吧等不良的活动, 让孩子们回到课堂中去。
针对这些孩子父母的工作进行调查, 政府应该给予一些帮助, 父母们都在哪些城市工作, 一些情况严重的孩子的父母是否可能利用政府的职能将这些孩子父母的工作进行调动, 让父母尽可能的离孩子们近一些, 方便家长回家看望孩子, 增加他们沟通的次数, 让父母们能够多了解孩子一些。虽然政府进行这样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困难, 并且有些人并不会理解也不会配合这样的做法。所以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也很低。
就现在的形式来说, 要想一下子解决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但不代表我们会放任这种情况的发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祖国的下一代, 我们只有慢慢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才能让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端正过来。也就是转变他们心理上的扭曲。这种工作在了解了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之后, 是易于解决的, 我们需要的是正确与他们交流, 通过谈话的方式去寻找的导致他们心理不健康的症结所在。
只有我们知道了他们的问题, 才能对他的心理进行辅导, 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目前来讲, 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严重, 只要社会多加关心, 孩子们的未来并不会受到影响。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在现今社会问题中是比较严重的。留守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 心理健康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了。留守儿童分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留守儿童。本次主要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只有知道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所在, 才能追溯到问题的源头, 进而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城市留守儿童问题经过调查显示是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进行解决的。
关键词: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误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360-370。
[2]孙煜明:《动机心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
[4]王璐:《别让城市留守儿童成教养缺失儿童》,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1。
3.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摘要: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所以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本文通过问卷的方法对97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和统计学分析,旨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状况的调查分析,让社会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并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情感状况
1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开始出现。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地区之间的经济条件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为养家糊口而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因此也产生了一大批的“留守儿童”,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趋势。由于农民工进城不能整体搬移,所以只能将子女委托他人,进而儿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现在农村儿童的普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巨大群体,所出现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被调查时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积在6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但是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观点不一。有人将年龄上限设定为16周岁,认为16周岁以下的儿童才叫留守儿童。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的学者吴霓等人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一文中对此持相同观点,所不同的是,吴霓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年龄做了下线的界定,将年龄限定在6-16岁。而叶敬忠等学者将留守儿童的年龄上限界定在18周岁,他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村地方的未满18岁的孩子。本次调查所研究的对象就是未满18岁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状况
随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的情感健康状况也备受关注。在本次调查的97名农村留守儿童当中,他们在处理平时与监护人有矛盾的情况时,采取吵架的方式有13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3.9%,采取闷不吭声的方式有44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5.4%。采取向父母诉苦的方式有17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7.5%。采取某种行为发泄的人数有23人,占到总被调查人数的23.7,具体见表1。
在调查的97名留守儿童当中,当被调查到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时,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有42人,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43.3%,不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有55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6.7%,具体见表2。
在被调查到父母外出打工,想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时,想和他们住在一起的人数有60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1.9%,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有37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38.1%,具体见表3。
在被调查到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时,一年以上的有34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35.1%,而人数最少的为一个月回来一次,仅有8人,占到被调查的8.2%,具体见表4。
3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97份问卷当中,有44名留守儿童在与监护人生活中有矛盾时,往往采取的是闷不吭声的方式,所占的比例也比其他方式的比例高,这种沉默的方式给留守儿童心理上带来的是更大的影响,长时间负面情绪的无法发泄,会让他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崩溃,对家庭、个人、社会都是巨大的影响。家庭的关爱缺少会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一句话就是:“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没保障,生活没希望。”在调查到留守儿童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这个问题时,有55人选择不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所占比例为56.7%,这说明,父母在外务工来支撑家庭的同时,跟孩子的交流太少,没有很好地跟孩子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就会埋怨自己的父母,甚至可能会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在“父母外出务工,是否想和父母住在一起”这个问题上,有60人想和父母住在一起,在父母外出务工多长时间回来一次这个问题上,有34名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以上回家一次,说明留守儿童对家庭有着强烈的渴望,家庭的关爱缺少会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结论
留守儿童的性格,价值观,行为的缺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认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对于社会以及家庭有着重大的意义。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是社会的重中之重,希望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幸福,健康
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1]任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10.[2]冯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N].人民日报,2010(12).
[3]王广海,刘志军,卢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11).
作者简介:
4.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实践的主题:遵义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
实践时间:2011年5月1日—2011年5月3日
地点:遵义县农村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 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本县学生家长60.5%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我校60.5%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的困难和麻烦。
调查结果:
Ⅰ.留守儿童的成因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导致了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或经商,以谋求生计,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呆在家里而成为“留守家庭”。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少了同龄人应得到的呵护,从而在性格上形成了与同龄儿童的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孤僻、自卑、胆怯、叛逆、情绪波动大、敏感焦虑等性格。这些负面情绪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中不会与人相处、人性、不合群、暴力、逃学、早恋等状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和教育的问题。
Ⅱ.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现象
(一)留守儿童“代监护人”文化素质低。
留守儿童中,“代监护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及其稀少,“代监护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下学历的人数多。祖辈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二)隔代教育产生的教育危机日益加剧。
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亲友照顾。这些“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溺爱、迁就,事事让步,甚至放任自流,使留守儿童从小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坏习惯,一放双休日便如同放了野马一样,无人敢管,无人能管。另外,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父爱和母爱,个个争强好胜,不讲理、不服输、集体观念淡薄,没有同情心,形为习惯差。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麻烦。
(三)留守儿童家长角色功能差,教育能力欠缺。
留守儿童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同在学校中受的教育一样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也至关重要。但据调查,70.12%的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夫妻双双出门打工不会对孩子有较大影响。90.11%的留守儿童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和孩子谈心,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不肯主动与教师接触,交流孩子的情况,即使是交流,也是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校的表现、能力、思想、情感均一字不提。同时,留守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手法简单粗糙,遇到孩子成绩考得不理想时会狠狠的教训,甚至会粗暴动武,从来不会帮孩子分析情况,查找问题。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评价时也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85.5%的留守儿童家长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仅仅局限于考试的分数,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从不重视,甚至忽视。
(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不健全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多数外出务工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好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并不在意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趋于淡漠。
Ⅲ.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应调整和完善政策,净化社会环境
1.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就近就业的机会
要积极探索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本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本地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走适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路子。提高乡镇企业的效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群众在本地的就业机会。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工业返补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留守儿童在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
2.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
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城乡壁垒的种种限制使进城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在身边,以至于出现大量儿童只得留守在家的现象。因此,各级政府应切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二)留守儿童家长应重视监护人的选择和亲情沟通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留守儿童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千方百计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重视监护人的选择 2.重视与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
(三)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
结语: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出的“留守儿童”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但它不应该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而应该让全社会更多地去反思,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体制改革问题,如此一来,中国农村问题,甚至是中国国情问题,都应该会得到圆满解决。
参考文献: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_文秘114_免费文秘网》
2.钟琛、彭山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四有”和“五抓”
5.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篇五
这么多年,留守儿童总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痛。近年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关注和重视。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调查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8个区县的112所城乡学校、438个班级、19487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在这19487名被调查的初中阶段儿童中,有8800名为城市儿童,占45.2%。而在农村儿童中,有2227人随父母一起迁移到了城市,占11.4%;有5961人留在农村且父母都在身边,占30.6%,为完全家庭儿童;余下的2499人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为留守儿童,占12.8%;而在这2499名留守儿童中有1294人父母双方都离家外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8%。
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最差
身高与体重是反映儿童身体发育水平的最直接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一批14-16岁年龄组的儿童,无论是就身高还是体重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水平都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儿童。
从男生的身高看,城市儿童的平均身高最高,为166.1厘米;其次为随迁儿童,为163.6厘米;农村完全家庭儿童的平均身高与随迁儿童没有差异,同样为163.6厘米;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则明显偏低,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降到了162.1厘米,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则更是降到了160.3厘米。从女生的身高上看,城市儿童的平均身高仍是最高,为159.7厘米;其次为随迁儿童,为158.4厘米;农村完全家庭儿童的身高相比稍微偏低,为158.1厘米;而农村留守儿童的身高出现了明显下降,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56.9厘米,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则只有156.5厘米。
从男生的体重上看,城市儿童的平均体重最大,为109.2斤;其次为随迁儿童,为102.9斤;再次为农村完全家庭儿童,为101.6斤;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体重则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体重降到了97.7斤,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体重则只有96.1斤。从女生的体重上看,城市儿童的平均体重最大,为96.2斤;其次为农村完全家庭儿童,为93.4斤;再次为随迁儿童,为92.8斤;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体重又呈现明显下降,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与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体重分别为91.3斤和91.2斤。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无法得到父母的有效照料,再加上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要差,所以在身体发育的各方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需要注意到的是,这种不利的因素在男生身上的影响要比在女生身上明显得多,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男性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差距都要显著大于女性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伤病住院率最高
同样是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照料以及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相对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低于其他类型的儿童。
以一年内因受伤或生病而住院作为考察身体健康水平的指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随迁儿童的一年内伤病住院率最低,为6.8%。但这并不意味着随迁儿童所处的环境对其健康最有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在决定是否带孩子一起外出时,孩子是否足够健康是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儿童的一年内伤病住院率次低,为7.7%;农村完全家庭儿童的年伤病住院率进一步升高,达8.6%;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年伤病住院率则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儿童,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年伤病住院率高达10.3%,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年伤病住院率也有9.5%。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年伤病住院率低于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平均身体健康水平要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料,即使是生了病也很少被送去医院。即使如此,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年伤病住院率也位居第二。
以5分制对健康自我评价的水平进行打分,1分代表非常不健康,逐步上升至5分代表非常健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的健康自我评价水平一样高,平均分都为4.1分;农村完全家庭儿童的健康自我评价水平则下降至4.0分;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自我评价水平最低,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分只有3.8分,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则为3.9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
数据显示,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在外,使得儿童与父母的亲密程度不够。用5分制来计算儿童与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1分代表不亲密,5分代表非常亲密,可以看出,儿童与母亲关系的亲密程度要高过与父亲关系的亲密程度。无论是与父亲或母亲的关系,农村完全家庭儿童的亲密程度都是最高的,居第二位的都是城市儿童,第三位是随迁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更低,其中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最低。在与父母的亲密程度不够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还存在情感性与工具性支持缺乏程度最高的问题。当儿童有想与人聊天谈心的情感性支持需求时却无人可找比例最高的是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达5.8%;其次为随迁儿童,为5.0%;再次为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只稍低一点,为4.9%;城市儿童又次之,为4.2%;农村完全家庭儿童的比例最低,只有3.3%。而在儿童需要向人求助而出现工具性支持需求时,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无人可找的比例最高,为4.1%;其次为随迁儿童,为3.7%;再次是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都为3.5%;而农村完全家庭儿童的比例最低,只有2.6%。
正是由于与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不够,情感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严重缺乏,加上其他的相关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通过对儿童心理抑郁程度进行测量,以100分作为最高分,其中城市儿童的心理抑郁程度得分最低,为47.1分;其次为农村完全家庭儿童,只稍高一点,为47.3分;再次为随迁儿童,为48.3分;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抑郁程度得分最高,都超过了50分,其中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为51.0分,而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抑郁程度得分更是高达53.5分。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得分最低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以及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从而违反学校的各项纪律的情况最严重。在迟到、旷课、因违纪被老师批评这三项上,除了在上课迟到这一项上城市儿童的发生率最高,达6.3%以外,其余两项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发生最高。其中旷课的发生率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和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都为2.9%;而因违纪被老师批评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发生率最高,为9.8%,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次之,为9.3%;而在迟到这一项上,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发生率也只是稍低于城市儿童,为6.2%,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紧随其后,为5.5%。而且城市儿童上课迟到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由于城市交通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主观原因。有意思的是,在各项违纪行为的发生率中,随迁儿童的发生率都是最低的,迟到、旷课、因违纪被老师批评的发生率分别为5.1%、1.8%、7.3%。作为来自农村的学生,随父母迁入城市后在遵守学校纪律上做得最好,这一点应充分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数据显示,在学习成绩上,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成绩标准化为以100分为满分计算平均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得分都要明显低于其他儿童,其中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分数最低,为46.8分;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分数次低,为48.8分;接下来农村完全家庭儿童、随迁儿童、城市儿童分别为50.7、50.8、54.7分。而从语言能力、计算与逻辑能力、空间与图形能力这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儿童的认知能力,以100分为满分计算,双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分数最低,为41.7分;单亲离家农村留守儿童的分数次低,为43.4分;接下来农村完全家庭儿童、随迁儿童、城市儿童分别为46.0、47.9、54.9分。无论是从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上看,城市儿童都占据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农村留守儿童则都是表现最差的。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6年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2.全国妇联统计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3.2016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4.大学生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5.2016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6.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7.中国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8.2015年xx县学校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9.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6.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篇六
调查地区: 调查人:
一、个人方面
A1、你的父母都不在你的身边?()A、是 B、不是
A2、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A、爷爷、奶奶 B、外公、外婆 C、其他人 D、自己住 A3、你多久和父母见一次面?()A、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A4、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D、不表态
二、学习方面
B1、与父母外出打工前相比,你认为你的成绩?()A、上升了 B、下降了 C、基本没变 B2、你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最先向谁求助?()A、给父母打电话 B、老师 C、同学、朋友 D、自己解决 B3、在外打工的父亲或母亲对你的学习关心情况?()A、很关心 B、关心C、一般 D、基本不关心 B4、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A、听老师话,十分刻苦 B、听老师话,比较刻苦 C、一般,不爱听老师话 D、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
B5、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A、经常复习B、很少复习,没时间 C、偶尔复习,想不起来 D、很少复习,不喜欢
三、生活方面
C
1、与父母外出打工前相比,家里的经济情况?()A、明显变好了 B、好一些 C、相差不多 D、变差了 C2、你平常会帮助家人做家务吗?()A、每天 B、经常 C、很少 D、从不
C3、你的监护人除了照顾你之外,还照顾其他的孩子吗?()A、是 B、否
C4、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要外出打工,你希望谁留在身边?()A、父亲 B、母亲 C、无所谓
四、心理情况
D1、你是否愿意和同学接触和交流?()A、很愿意 B、愿意 C、一般 D、不愿意D2、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A、我很棒,我做的很好 B、我做的很一般 C、我做的比很多人差 D、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D3、父母外出打工,你是否有孤独感?
A、是 B、否
D4、你是否愿意和现在的监护人交流?
A、很愿意 B、愿意 C、一般 D、不愿意E、安全情况
E1、你感觉现在的生活安全吗?
A、很安全 B、有时不安全 C、不安全 E2、你是否知道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
A、是 B、否
E3、父母外出打工后,你是否受过意外伤害?
A、是 B、否
7.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七
一、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水龙中学初一两个班, 学生105人, 男生49人, 女生56人。其中留守儿童69人, 非留守儿童36人。有效问卷91份, 有效率为86.6%。
(二) 研究工具
采用王极盛教授 (1997) 撰写《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 , 该量表适用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 包括10个分量表。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即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采用5级评分, 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
(三) 研究方法
测验以班级为单位, 以团体测验方式进行, 由专业人员和班主任配合进行。所得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结果一:初一学生在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其中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问题。男生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女生仅在强迫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各个因子看女生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
结果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处于健康状态, 并不说明留守儿童心理是完全健康的, 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其中男生仅在人际方面比女生好一点, 不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结果三: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在十个因子的均分上看均大于0.05 (P>0.05) , 不具有统计意义。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
三、讨论与分析
农村初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强迫、焦虑是男女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说明都有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总是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强迫症状, 也反映被试感到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 心里烦躁心里不塌实等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初一学生男女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 (P>0.05) 。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我们认为可能是男女生只是在某些因子上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虽然男女之间存在自己的问题, 但是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由于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特别是相同的后天的教育、相同的年龄阶段, 所以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符合一般规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这一研究结果与岳慧兰 (2006)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2]。情绪、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其中男生仅在人际方面优于女生,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儿童男女生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上不存在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跟非留守儿童男女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的原因相似。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留守儿童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还在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单因素方差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样本数量差距太大 (留守学生68, 非留守学生35) 造成的, 或许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初见成效, 这一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获得实证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提示:所调查农村初一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这对我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者来讲应该是有喜也有忧的事情, 喜的是:在我们教育的作用和工作者不断致力预防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上, 有了一定的收获;忧的是虽然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初一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并不说明他们不存在心理问题, 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关注。特别是要注意消除在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抑郁方面改善, 比如说, 注意提高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 虽然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不存在差异, 但是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建议: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在2以上, 应找心理医生咨询。
参考文献
[1]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 :71-72.
[2]岳慧兰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 2006 (10) :4-6.
8.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八
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凸现
福建省将乐县万安中心小学目前全校学生数有498人,留守学生就有230人。其中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02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88%;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2%。由此可见,农村小学中留守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近半数,而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又占留守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孩不是个别的家庭现象,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劳务输出比仍在逐年增加,这就说明农村留守儿童还在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应引起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令人担忧
1. 性情孤僻。在对各班进行调查的这230名留守学生中,性格健康开朗的167名,占72%,内向胆怯、任性自私、孤独封闭的63名,占28%。一位二年级的男孩,父母双亲均外出打工,虽常有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但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造成该男孩性格特别孤僻,沉默寡言,平时不爱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当中有了困难或出了问题,无论老师如何询问,他都三缄其口。前段时间,该生从家中私自拿了200元钱,因怕同学告发自己,所以到校后用当问起他有关父母的问题,整整半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
2. 学习滞后。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55名,占24%,较好的65名,占28%,中等偏下的65名,占28%,较差的45名,占20%。一位双亲外出的13岁的留守学生,一人独自生活,按照父母的要求,还养了一头猪,每天回家后,要割草喂猪,洗衣做饭,天天上学迟到,无心听课,家庭作业也草率了事,学习成绩与父母外出前比较大幅度下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
3. 生活习惯差。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孩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脚、不理发、不修剪指(趾)甲、不换衣服,还有的长期不吃早饭。有老师介绍说“家长外出,有的留守学生一个月难换一次衣服,半年难洗一次脚,一年难洗一次澡”。还有,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但家长的外出,家庭青春期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盲然不知所措。
4. 安全无保障。留守学生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而且面临三个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一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几公里崎岖的小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特别是女学生。二是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也十分危险。一位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一人守着三间屋子,因为害怕,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入睡。三是由于双亲外出,又无临时监护人,留守学生病了,除了老师、同学的关心,回到家无人照顾,如果在家突发急病,就更难办了。
5. 违法违纪增多。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无疑会影响到他们人格发展。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好的57人,占25%,一般的123人,占53%,较差的50人,占22%。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严重不足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
2. 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引导孩子,特别是学习辅导。作为祖辈,年龄大、身体欠佳,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对近70岁的老人,照顾三个儿子留下的4个孩子,除了家禽喂养,就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洗衣洗头就够他们忙的了,他们根本管不了其他的。其他亲朋好友在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后,在确保留守孩子吃饱、穿暖后也无暇顾及其他了。
3. 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亲朋好友作临时监护人多是精力有限,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他们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教育,造成留守孩子道德教育的缺失。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率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 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外出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家庭中同样存在由于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落在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人身上,造成家庭教育精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教育仍然不容忽视。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喜欢学习,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 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出现性格缺陷。有的人每天将父母的照片放在书包里或衣袋里,有的人流着泪在自己日记中千万次地呼唤:“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其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离婚率逐步增高,而离婚时,父母双方往往提出不要孩子,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6. 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孩教育不科学。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月或半年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得不到正常的抚爱,他们感到孤独,有的甚至自我封闭。有些在外务工父母因愧疚心理,往往以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误导了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养成。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1. 社会必须热心关注。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乡、村、社等基层组织及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对帮助留守儿童。二要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第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寄宿制,这种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第二种是以村为单位,创办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第三种是以有能力管理辅导的家庭式的寄宿制,如“代理妈妈”。福建省将乐县从2007年6月起已开始发起“代理妈妈”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
2. 学校必须特别关爱。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施。二要发挥主导作用,探索教育新路。应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面对留守学生,学校应承诺:永不放弃!
3. 家庭必须强化责任。一是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二是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应加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特别是家长应追究责任,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4. 建立专门档案。这些孩子除了极少数经济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因此,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都应当把他们作为教育的重点,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调查来看,有少数学校对其关注不够,极个别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对他们生活求助及时帮助,心理困惑及时疏导。
9.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九
汪丹华
(徽州师范08级初教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被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了。为了关注他们各方面都能健康的成长,做了此次专门的调查,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不论在心理还是生理等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通过此次调查,希望学校、家庭、社会等都能重视孩子的成长道路并相处良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现状;策略
留守儿童,这一词已被人们所熟悉和热点关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有大批的青年农民融入城市。所以,并在广大的农村土地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队伍。也许他们一出生,父母就外出务工了,从而他们并跟着爷爷奶奶读书、生活。这就是被人们称的留守儿童。据通过休宁县汪村镇留守儿童的有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处在2~16岁。由于爸妈出去打工,一起相处的时间少之甚少,沟通更少,就那几通电话,远远没有尽到一个监护人和家长的义务,所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隔代教育存在的弊端,他们永远不能替代孩子被父母爱护的追求。由于心里这个位置长期空缺,所以导致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不理想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通过对家乡留守儿童和歙县留守儿童的访谈,通过他们的回答,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我问:“当同学爸妈每天都能接送他们上下学,而你都是爷爷奶奶接送,你会难过吗?”其中多数的小孩说不会,因为不管谁接都一样,而少数年龄更小的孩子会觉得很难过。因为别人爸妈都可以天天陪在他们身边,多么幸福啊!我又问了:“如果你爸妈打电话来说,今年过年不能回家了,因为工作太忙,等忙完再买许多新衣服回家给你穿,你会同意吗?”其中有个上一年级叫汪博的小男孩的回答令我深思。“不行,一定要让他们回家,就算老板不放。也要请假回来。”他虽然人很小,但回答的特别坚定,我可以深深地体会他们对爸妈的思念有多深,对那点仅限时间的追求,如果连这点都不能实现的话,那么从此他们的心里肯定会有阴影,也许对父母的爱越来越淡薄,如果严重的话对父母还会产生痛恨之情,产生严重的代沟。
就是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从他们不同的孩子身上说出来,就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之所以会选择休宁县和歙县的留守儿童作为访问的对象,是因为我对身边的他们较了解,可以说是伴随他们一起成长,并且他们分散在不同的班级、学校。而选择歙县的留守儿童是因为它是一个专门的留守中心,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大家庭中,这样他们又组织了一个新家庭,在这里面他们都是平等的,这样选择他们作为样本,我觉得既有代表性又有针对性。因为在不同区域内既可以反映共性,也可以发现差异。因此我并整理后及以下这些问题: 一:留守儿童对父母爱的极度渴望
由于留守儿童中绝大部分都是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为对自身认知,成长方面都缺少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时就需要父母及时给予见解了,给孩子开拓一条正确光明的道路,给予适当的激励和批评。这些我认为都是作为一个父母必须要做的。但是据有关调查访谈显示,留守儿童的爸妈几乎长年在外务工,很少有时间回家,就是偶尔打打电话,问问学习情况,吩咐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之类的。每次亦是如此,所以孩子已经习惯了。即这些孩子遇到烦恼时,只能自己独担,时间长了,就易形成压抑、孤僻的心理。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对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已经成了一种极大的奢求,也造成了极大的代沟的父母感情的淡薄化和疏远化。
二:多数留守儿童都存在自我封闭和人际交往的障碍
据有关调查显示,因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甚少,而父母又长年不在身边,所以他们失去了与父母基本交流的机会,没有机会把内心情感的事情告诉爸妈,没有得
到爸妈的表扬和批评,所以在感情这他们几乎是空缺的。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闭、自暴、自弃、放纵自己,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信心,等等。这些都是由父母不在身边引起造成的。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不论是去有关学校老师那调查还是身边平时所闻,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力较差,生活习惯也很不好,多表现为乱花钱,不听长辈的教导。经常沉浸于网络游戏等等。举个我身边的例子:他也是个留守儿童,那年六年级。长年跟着爷爷,很不听话。有次拿了家里的存款出去乱花,父母知道后赶回家便痛打了他一顿,之后这个小男孩就趁星期六放学的时候离家出走了,最后历经波折,警察帮忙找回家。那时他爸妈的眼睛是含着泪珠的。爸爸说:“我们就你一个儿子,你太让我们寒心了。不知道我和你妈长年在外累死累活是为了谁啊!”“我之所以这样是想你们回家看看我。因为你们过年没回家,我很想你们,我知道这样做很自私。”孩子哭着说。通过这个实例看出,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善良的,他的成长真的不能缺少父母爱的熏陶。
四: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处中等偏下
从学校老师及成绩可得知,多数留守儿童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分析后主要原因就是自制力太差,自我管理能力差,过于放纵自己。从总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的学生成绩属于优秀的范畴,10%学生成绩中等偏上,而成绩中等偏下水平和较差的学生占88%,从而可以明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存在很大问题。通过对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调查,他们的学习是没有人监督指导的,就这一点削弱了孩子的劲头,因为他们祖辈很少是有受过教育的。大多是老年人,年纪都较大,而多数都是文盲,尤其体现在奶奶,外婆身上,他们就关心孩子能否吃饱,不生病等等的问题。而在教育方面真的存在很大的空洞,孩子在这方面也和他们存在很大的代沟,所以导致了这些孩子遇到难题就直接跳过,又由于多数出身于农村。很少有网络查寻工具等诸多的原因,让孩子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破罐子破摔的坏习惯,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据有些老师阐述。有些学生的脑袋是非常聪明的,反应很敏捷,就因为后天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在身边的因素。我深深地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是学校和社会值得关注的大问题。这也许会使一个本来有能力学习成才的孩子不会含苞欲放。由此可看出后天父母的关心,关爱,关注真的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甚至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仅是通过对休宁部分留守儿童访谈调查发现存在以上问题,还有歙县留守儿童中心的留守儿童也同样村存在。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从小不关注,不重视他们的成长,到时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社会等的一些重视了,还不仅体现在教育方面上,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存在。所以为了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必须要做出及时有效的措施。
一、家庭措施
我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因此也就充分说明了家庭因素对孩子的重要性。首先要改变多数父母的思想观念,他们一直以为读书成绩好坏是孩子自身能力的体现,或是学校老师的原因。这种观点完全是离谱的。作为家长的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并不影响你教育子女。即便你在外务工,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生活环境,也要认真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肩负。平时可以多与子女的老师沟通,多从他们那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这样才更有利于子女健康地发展和老师共同商量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多与子女的监护人及时沟通,频繁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平时多沟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直在他们身边,不断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而且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打电话外,有条件可以开视频,写信等进行心灵的疏导。我相信这样,他们就会更积极,有动力,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学习更刻苦。就如我能亲自体会到这些学生的动力。今年暑假我在家开办补习班,在晚上下课的时候,我让一个特别乖巧的小女孩来和她爸妈开视频,看到
他们那么开心的样子时,我真的为他们感到幸福。因为这个小女孩特懂事,聪明,学习英语的能力也特别强。所以我们相处得很愉快。每晚上有空,她就会积极地来到我家,我心里清楚她非常想妈妈,所以我就给她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让他们好好聊聊。小女孩认真地对我说:“汪老师,如果我英语学得好,成绩考得好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经常让我和妈妈视频啊?”我说“然啊!你这么棒,听老师的话,你这点要求,老师肯定会答应你的。”她听了很高兴,这可直接体现在课堂表现上,我明白这就是动力吧!如果留守儿童都可以这样与父母视频沟通的话,他们不仅少了代沟,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措施
(1)开办留守儿童之家
开办留守儿童之家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他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沟通平台,为他们打造一个温馨的童年,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大家庭里实现正常儿童的梦想与生活。我想开办留守儿童之家不仅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更促进他们额的学习。因为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说,他们喜欢快乐学习,只要他们每天生活得快乐,无忧无虑,就会对学习更有帮助。因为也许某些老师在生活上对他们嘘寒问暖,学生肯定会被感化,从而化为力量来感激老师。所以我认为这个平台也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相处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开展一些演讲类的活动来展示他们不同的才能,让他们多来展示自己美好的回忆,也可以用图画,手工的方式来呈现。还每星期给他们设定亲情热线,定期让他们相互沟通,设有专门的心理指导老师来对他们进行心灵的辅导,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深深觉得自己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幸福。
(2)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应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爸妈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与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老师必须要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经常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交心,放下老师的架子,给予父母般的关爱,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会有积极影响的。还可采取资金,设施,师资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支持,与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管理,规范办学。
三、社会措施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因素,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提高,连学校附近都有许多游戏场所和网吧。因为孩子的自制力极差,抵不住诱惑,很容易沉进去。为此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制度,把孩子的未来放在第一位。还可加大投入,设立心理咨询室等。专门为这些学生加强教育。并且希望政府有关教育部门也来关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脸上洋溢着祖国希望之花朵般得灿烂笑容。
最后,真心地呼吁大家都能为他们献上一份母亲般的爱,也许就是你的这份温暖可以使他走上正道,使他重拾学习、生活的信心,使他对在外务工的父母深报感恩之情,使整个社会充满和谐美好的笑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报》苏IPC备05016133
10.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
您好!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经商而留在原籍的儿童青少年。留守儿童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就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作出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匿名形式,仅用于学术研究。在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A、B、C、D)中,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认为留守儿童在当地是不是较普遍()A、是B、不确定C、不是
3、您认为留守儿童与其它儿童的教管相比较()
A、更难B、没有差别C、更容易
4、您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教育状况()
A、影响较大B、有影响C、影响较小D、没有影响
5、您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生活状况()
A、影响较大B、有影响C、影响较小D、没有影响
6、您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性格()
A、影响较大B、有影响C、影响较小D、没有影响
7、您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水平()A、优秀B、良好C、中等D、差
8、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A、很好B、好C、一般D、差
9、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独立生活的能力()A、很好B、好C、一般D、差
10、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A、很好B、好C、一般D、差
11、您认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A、很好B、好C、一般D、差
12、您认为留守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A、很好B、好C、一般D、差
13、您认为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A、很好B、好C、一般D、差
14、您认为留守儿童暑假期间多和谁生活在一起()
A、父母其中一方 B、爷爷奶奶C、外公外婆D、寄养在其它人家里
15、您认为留守儿童父母回家频率()
A、常年在外 B、一年一次C、半年一次D、每月一次或几次
16、你认为留守儿童暑期生活过得怎么样?
A、很好很充实B、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C、很糟糕,没人管
D、不知道
17、您认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否很好的履行了其教育职责()
A、能够很好履行B、能够履行C、不能履行D、不确定
18、您认为留守儿童现象是否应该被重视()
A、应该B、不应该C、不确定
19、据你所知,当地政府部门或教育部门是否专门建立有留守儿童的档案()
A、有B、没有C、不确定
11.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天水市秦州区西口中心小学 (天水市留守儿童之家) 四、五、六年级, 年龄≤16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四、五、六年级双亲或父母一方外出务工≥6个月的学生作为研究组, 随机抽取五、六年级一个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33份, 收回有效问卷220份 (94%) 。留守儿童145人, 其中男76人, 女69人;年龄10~15岁, 平均 (12.55±1.14) 岁;双亲均外出者47人, 一方外出者98人;四年级7人, 五年级35人, 六年级103人;住校62人, 非住校83人。非留守儿童组75人, 男26人, 女49人;年龄10~16岁, 平均 (12.28±1.25) 岁;五年级30人, 六年级45人;住校31人, 非住校44人。
1.2 方法
采用小学生健康问卷《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4]、《儿童自尊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 由精神科主治医师用中性语气给予统一的指导语, 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逐条填写。
1.3 资料处理
全部资料数据输入SPSS 10.0软件统计包统计, 应用χ2检验、t检验处理。
2 结果
2.1 2组儿童自我意识形态的比较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留守儿童组自我意识形态量表总分、焦虑、合群及幸福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组, 2组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 (t=2.21、2.56、3.16、4.29, P<0.05或0.01) 。
注:2组间比较, *P<0.05, **P<0.01
2.2 2组儿童自我意识形态量表评分总分<46分者的比较
留守儿童组自我意识形态量表评分总分<46分者69人 (47.59%) , 非留守儿童组总分<46分者25人 (33.33%) , 经χ2检验, 2者有显著性差异 (χ2=4.10, P<0.05) 。留守儿童组总分<46分者男性40人 (52.63%) , 女性29人 (42.03%) ;非留守儿童组总分<46分者男性5人 (19.23%) , 女性20人 (40.82%) 。2组男性自我意识形态总分<46分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χ2=8.77, P<0.01) ;2组女性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χ2=0.17, P>0.05) 。
2.3 2组儿童不同性别间自我意识形态的比较 (见表2)
注:组内不同性别间比较, aP<0.05, bP<0.01;2组男性间比较, cP<0.05, dP<0.01;2组女性间比较, eP<0.05
从表2可以看出, 留守儿童组自我意识形态量表评分总分、行为及合群等因子分男性显著低于女性 (t分别为2.15、2.16、3.44, P<0.05或0.01) ;非留守儿童组自我意识形态量表评分总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t=2.00, P<0.05) 。2组男性间比较, 自我意识形态量表评分总分、智力、躯体、焦虑、合群及幸福等因子分留守儿童组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组 (t分别为3.48、2.54、2.04、2.44、3.25、4.01, P<0.05或0.01) 。2组女性间比较, 自我意识形态量表中幸福因子分留守儿童组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组 (t=2.09, P<0.05) 。
2.4 2组儿童自尊、社会期望、社交焦虑量表的评定结果及比较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留守儿童组自尊量表评分男性显著低于女性 (t=2.00, P<0.05) ;留守儿童组自尊量表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组 (t=2.69, P<0.01) ;2组儿童在社会期望、社交焦虑上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组内不同性别间比较, aP<0.05;2组间比较, bP<0.01
3 讨论
据推算, 全国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达2 290.45万人[3]。我国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8.05%,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86.5%。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得到关注, 已有文献报道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非留守儿童严重[5~8]。
本研究结果表明, 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 (47.59%) 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33.33%) 。男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总分、行为、合群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性;男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形态量表评分总分、智力、躯体、焦虑、合群及幸福等因子分显著低于男性非留守儿童;而女性留守儿童幸福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非留守儿童。此与赵红等[9]报道的男性留守儿童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及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均低于女性留守儿童基本一致。另外, 本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自尊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此与宋淑娟[10]的报道基本一致;男性留守儿童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留守儿童。
由于在言语表达方面男孩普遍滞后于女孩, 在交往中, 自我的一些思想情绪、内心感受和体验难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难以与他人沟通, 而多用他人难理解的自我特异性动作表示, 其后果可能就是不被理解, 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从而继发学习和学校适应问题。另外, 社会期望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是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 对男孩的期望值自然高于女孩, 这种高期望值随之而来的是苛刻和过度关注, 无形中男孩所承受的压力也较大。
参考文献
[1]周福林, 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 2006 (3) :60~64.
[2]刘志军.留守儿童的定义检讨与规模测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8, 30 (3) :49~55.
[3]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29 (1) :29~36.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5]王刚平, 颉瑞, 裴根祥, 等.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 :112~113.
[6]徐为民, 唐久来, 吴德, 等.安徽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11) :852~853.
[7]赵红, 罗建国, 李作为, 等.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6) :633~634.
[8]程航, 吴文玲, 李霞, 等.温州留守小学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 2007, 19 (4) :214~216.
[9]赵红, 罗建国, 李作为, 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 2007, 20 (1) :11~13.
12.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据介绍,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也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报告指出,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岁~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757万,增幅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2948万,小学(6岁~11岁)和初中(12岁~14岁)阶段儿童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
13.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三
众所周知,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力都相应增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为了生计涌入城市。年轻人离开农村而老人和儿童就留在家乡。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就是调查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状况。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所调查的村庄是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土城村。该村人口总数大约为3500。该村的年轻人大多去苏州温州等城市打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留守儿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和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子女则由另一方照顾。而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子女则由亲戚照顾,大多靠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我走访了几户留守儿童家庭,从交谈中我能感受到这些留守儿童对在外打工的父母十分思念,长期的缺乏父母的呵护,有的孩子性格也随之变得内向。我将自己调查所了解到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1)对儿童的监护不能落实到实处。单亲照顾的情况相对好一些,那些由亲戚照顾的儿童由于本身与监护人存在代沟,缺乏沟通更加不能得到好的照顾。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便一直积压,产生更多更棘手的矛盾。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百分之七十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多孩子内心自卑,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因此在有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和歧
视,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十分不利。
(2)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够。孩子们的学校条件都比较简陋,乡村教师在对孩子们的生活方面关心不够。很多留守儿童不愿多交流,平时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爷爷奶奶不能解决,也没有意识要主动请教老师,于是越来越多的问题积压导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我们之前说了留守儿童中很多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因为长期与父母分开,缺乏交流导致内心较为封闭。学校方面对于开导孩子们的心理还是十分欠缺的。首先,老师缺乏相对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对心理辅导这一观念的淡薄,认为这并不重要。
(3)留守儿童的生活较为艰苦。调查的几十户留守儿童家庭中,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爷爷奶奶仅仅依靠自己的田地满足日常所需。虽然在外打工的父母会定期寄一些生活费回家,但是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善。
在农村中,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家庭中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闯荡,年迈的父母则留在家中。我们队这些留守家中的老人的生活状做了一番调查。我们首先向村长颜大叔了解了大概的情况,然后颜大叔带我们走访了一些留守老人家庭。经过调查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普遍处于中低下水平。老人们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除了子女逢年过节送一些钱以外,其他的只能依靠自己种菜获得很少的经济来源。在农村,老人们也几乎没有享
受到任何的医疗福利保障。生病了就要花很多的钱,政府的补助也非常少。
(2)留守老人的精神风貌较好。我们所调查的村庄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姓颜,平时家家户户的联系都很多。农闲的时候老人们会经常互相串门谈论农务,生活过的还是很精彩的。但是留守老人中也存在一些生活很艰苦的,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就有几位老人,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能力去耕作,孩子们又不在身边,生活很不容易。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调查,我们感悟颇多。看到那些留守儿童孤单落寞的眼神心里总是感觉很难过。父母为了生计不得已离开,这些孩子这么小就没有父母悉心的照顾,童年就变得很孤单很寂寞。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对这些留守儿童能多一些关注、关心,让他们的童年不会因为缺少父母的呵护而产生阴影。对于那些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工作的父母,我们也希望能够偶尔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孩子,至少要常常给孩子们打电话,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要知道,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对其将来的人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因为赚钱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于留守老人,我们也想借此发出呼吁,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为社会奉献了大半辈子,当他们老了,干不动了,应该是停下来享受天伦之乐的。但是,农村中很多老人却没有享受到这种天伦之乐,他们甚至要一边务
农一边帮外出打工的子女照顾小孩。而且,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政府对这些农村留守老人的补助很少,几乎没有,其他社会福利比如医疗卫生福利都没有享受到。我们希望为这些留守老人争取一些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当然,我们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调查能真实地反映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希望社会各界能对这些现状多一些关注,希望大家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给他们多一些关怀。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留守老人都需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1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十四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 问题 调查选项 比例 父母外出打工比例 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 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 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 9% 父母探亲时间 一年一次 74% 两年一次 17% 三年一次 9% 监护人状况 与母亲居住 51% 与父亲居住 5% 与祖父母居住 30% 与外祖父母居住 11% 独居 3% 感到孤独烦躁时 找朋友倾诉 64% 看电视 14% 玩耍 16% 无法解脱 5% 学习态度 对学习感兴趣 51% 一般 37% 学不进去 9% 旷课逃学 3% 遵守纪律情况 遵守纪律 85% 经常迟到 15% 课外活动与娱乐 做家务 56% 干农活 29% 玩 3% 遇到困难时 靠家人 45% 靠朋友 20% 靠自己 17% 靠老师 18% 生病时 母亲照顾 56% 父亲照顾 29% 祖父母照顾 5% 亲戚或其他人 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总而言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错误思想观念极易在留守儿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其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校教育软弱无力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学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绩差的问题,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这是中途退学方面,另外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也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上高中的几乎微乎其微。另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在这种教育局面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3.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由以上分析可见,不论是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怵目惊心,拯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和社会人士各尽其责。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1.政府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在2007年“六一” 前夕,专门看望了家住陕西省兴平市西吴镇的一位留守儿童杨赛克。总理认真地察看了他的作业本,并询问了他的学习状况。此外,政府多次组织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实施方案,并力争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只要把这些切实可行的工作继续下去,政府会把留守儿童的问题处理好
2.学校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承担着管教同时抚育他们的最关键的一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为留守儿童们创建出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鉴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学校应该为他们在固定时间召开特别代表会,交流问题或表彰优秀。同时,学校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机会担当责仁。担当责仟,能激起留守儿童的责仟心和主人公意识。有了学校的配合,留守儿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对社会。
3.社会
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于亲情的疏远,留守儿童很容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产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为这些孩子重新梳理阳光自信,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爱的作用在于,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
是充满爱的。目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许多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的托儿所,图书馆,游戏室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很多志愿者也来到最需要温暖的家庭中,为留守儿童带去礼物和问候。这些做法反响极好,已经慢慢吸引了更多社会热心人的关注。
四、总结
15.陕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篇十五
摘要:一系列的国家政策鼓励民工外出打工,出现了打工潮。农民进城打工或经商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建设还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的外出打工的“打工仔”,他们的身后是成千上万的未成年子女。他们最无邪,最该享受爱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缺失。这必定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为了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问题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是缺失的,学校教育则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为了促进“留守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我们对陕西省周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字
留守儿童 健全人格 受教育状况 健康发展
一.调查实施
2014年五月一号到五月三号,我们以“陕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和心理调查”为活动主题,在陕西省周至县展开了调查。关于此次调查留守儿童的界定: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自己独居或居住在亲戚家或朋友家的6-18岁未成年。此的调查范围主要为:周至县的两所小学一到六年级。抽样调查,一二年级,每年级抽查10名留守儿童,三四每年级抽20名,五六年级,每年级抽查30名。此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0张,收回120张,收回率为百分之百。
二.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孩子和父母长期处于分开状态,又少联系,致使无法体会到父母的关爱。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缺少周围人的,又不自信,导致不健康的自卑的心理。11.4%觉得自己受歧视,由于期望总是落空所以变得敏感多疑的心理状态。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终究是缺少父母的关爱所导致,充满期待过温暖的家,结果落空,对父母产生质疑。55%的留守儿童不喜欢上学。学校方面课程的关系或是个人思想的缘故,觉得读书无用。%89的人和亲戚朋友住,觉得寄人篱下。50%孩子觉得不受老师重视,留守儿童和普通孩子不一样,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三.数据分析
经过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关于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1.家庭教育和家庭亲情的缺少。父母回家次数少,长期分开孩子无法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导致家庭亲情缺乏,2.监护人不注重教育。有的孩子寄居在亲戚家或朋友家,委托人对其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少,并且感情上达不到亲生子女的程度,语言上缺少交流,使孩子觉得寄人篱下。3.读书无用的想法。有一部分孩子受老一代人影响,觉得读书没有用,年龄到了就出去打工。4.学校管理的失控。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注,对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5.个别孩子存在心理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方法
我们认为想要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首先,要加强政府的领导,提高国家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认识。将留守儿童教育纳入民生工程。设立留守儿童帮扶机构,建立一个长期的规划。并且清除农村不良风气,净化环境,以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侵害。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份纯洁健康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其次,还是从父母着手,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父母外出打工,把子女留在家中造成的。父母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认识到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东西,更多的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第三,学校要改革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留守儿童中有出现:厌学,厌世,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并不是说学校的课程安排的不好,而是做的不够全面。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不一样,他们需要更多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学校应该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且,开展互帮互助的亲情对子,在规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特殊学习上的辅导。第四,站在社会角度。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遵纪守法,严以恪己。并且对与留守儿童,不歧视他们,多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陕西省周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各个方面。我们发现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就是爱和关注。我们要呼吁大家多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养成一个良好健全的人格。这需要我们各界的人士未解决这些问题去努力。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就是爱和关注。我们要呼吁大家多关注留守儿童。这些子孩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感觉这个世界上陡然缺少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温暖与保护。他们在不得不品尝生活中的某些苦与痛之后,一颗本来还很幼小、稚嫩而且总是在期待父母百般呵护与关爱的心,便开始变得渐渐敏感、自怜、自卑、尖锐起来。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关注他们,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的童年不因此而感到孤单和难过。让他们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在阳光下乐观的玩耍。
附注:
关于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表
快乐留守 铸造坚强
1.父母每年回几次家?
不回 一次或两次 三次或三次以上
2.多长时间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
每天 每周 每月 每年
3.与同学相处是否融洽? 不融洽 一般 较好融洽 4.老师是否重视?
是 否 5.自己独居还是住在亲戚家?
独居 亲戚家 6.你认为自己是个受欢迎的人吗?
是 否 7.你觉得有被不公平的对待吗? 没有 偶尔 经常
8.你觉得父母爱你吗?
爱 不爱 不知道 9.你最希望的事:
10.你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的烦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刘丽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
【关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11-07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10-17
神秘的湘西文化08-07
湘西民族元素研究09-24
湘西散记读书笔记09-30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07-07
关于留守儿童演讲稿07-27
湘西州教育局地址08-12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