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2024-10-03

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精选12篇)

1.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一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英语导游翻译

英语翻译导游应在外事接待工作中增强自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英语翻译导游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主要有: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重视非语言行为的了解和运用;灵活把握跨文化导游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作 者:凌斌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2刊 名:华章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年,卷(期):“”(12)分类号:H059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导游 翻译

2.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二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对于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美国现代语言学家Dr.Brown曾指出:“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很容易发现语法错误,这使得他们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英语课程的教学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目前,学生对其它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因此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含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高职学生来说,在语言教学中对其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一)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文化各自特点的形成,是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与条件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二)从词语中进行文化对比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 1972)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语中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有习语、典故等。

1. 习语能传达大量的语言文化信息。

习语的习用性是指习语广泛地被英、美国家人民所沿用,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的特征。如: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为了泄忿反而害己),play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保守秘密),bill and coo(说情话),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交),lion’s share(最大的份额)。虽然有些习语已经成为陈词滥曲,有些也失去了它们存在的特定的文化氛围,但是由于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特有的含义,至今仍得到人们的普遍使用。

2. 神化典故中潜藏着文化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典故的运用既能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又能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如果对彼此典故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不了解的话,就会造成交际的困难。英汉典故从来源类型看是比较相近或相似的,但其所反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汉语中的神话典故所反映的是汉民族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每个典故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然而,汉语中没有一部成系统的神话故事体系,而是多散布于古代各种典籍中,是先民们对各种自然和生活现象的美好和悲壮的解释。而英语中的神话典故多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如:Achillens’heel(阿基利斯脚踵,喻致命的弱点),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喻打入敌人内部的人),Cupid’s bow(丘比德之弓),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喻万恶之源)等。但这些典故却不是来自于英国民族的神话故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不仅影响到英国的文化,而且对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挖掘词语的象征意义。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同义象征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截然不同的意象和内涵。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豺狼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老鼠在汉语中是胆小、无远见的象征,如“胆小如鼠”、“鼠目寸光”,但在英语中代表胆小的动物却是兔子;孔雀在汉语中代表漂亮,但在英语中却被视为自高自大的象征。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 s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correspondence),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

4. 注意英汉色彩词的涵义。

比如说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但是它更代表权势、威严。至于现在流行的与“性”有关的“黄色”观念,有一种说法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现象。据说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以争取销路,人们便称这一类不健康的刊物为“黄色刊物”,还有《纽约新闻》以夸大、渲染的手法报道色情、仇杀、犯罪等新闻,人们也称这一类的新闻为“黄色新闻”。西方文化中的黄(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yellowback(廉价轰动一时的小说)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 streak(胆怯),yellow-livered(胆小)等。

(三)语法学习中的跨文化教育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再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综上所述,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交际的手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与文化教学应立足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加大目的语文化的输入途径,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和课堂中感悟异域文化氛围,接触到目的语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找出适合学生自身文化学习的方法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摘要: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认识。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实际分析跨文化冲突与障碍产生的原因, 阐述了研究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并由此归纳出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培养,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张安德、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对比.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

[4]曾剑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5) .

[5]欧阳雪青.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4) .

[6]陈秀菊.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河北师范大学.

[7]方保军.素质教育大参考.

[8]赵冬艳.跨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3.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三

【关键词】实用英语 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指能够熟练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更是要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气候、社会、宗教观念等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个人按照自己的说话模式和思维方式去交际沟通的话,势必会造成交际的困难,交际失败,甚至是交际冲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跨文化、跨民族的交际越来越普遍,因此,学会跨文化交际或者功能型英语交际(functional English),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重视的话题。但是,由于目前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对单词的掌握,句子的分析和篇章的翻译上,功能型交际英语的教学并没有深度和广度,也基本不成体系,虽然跨文化交际的书籍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内容上大同小异,教学当中,也没有把跨文化交际当成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即使很多大专院校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大纲的重点,但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却各说纷纭,甚至一笔带过。因此,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很多交际错误,严重会影响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跨文化交际当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文化交际失误,甚至冲突。对于语音、语调的缺陷,西方人极其包容,但是口音流利,却有语用失误,往往被人为不礼貌,没诚意等。造成交际失误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种是语言习惯的失误。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一门文化,主要的目的就是用其语言去交际交流甚至用这门语言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只有用其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表达,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的交流。而不按其思维进行表达,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举个例子,老外来中国考察,我们按照语言习惯说一些套话。比如“你们一路幸苦了。”翻译过来是“you must have been very tired.”西方人往往不领情,劳累意味着体力差,不能胜任等。他们会说“did you enjoy your trip?”或者“how was your trip?”顾客来店买东西,店员会问“准备看点什么呢?”英语用 “what do you want?”以示招呼,但西方人会说“what can I do for you?”或者“can I help you?”店员作为一个服务者的角度来提问。再者,如在校园里遇见同学,我们会问:“去哪儿?干什么去呢?”但这种方式和西方人打招呼,会引起误会,以为是干涉隐私。而西方人会说”后how are you this weekend?或者“you look great.”等此类话语来打招呼,其实这种语言习惯在表达谢意,谦虚回应,各种忌讳当中都有所区别,应当引起注意。

另一种是语言形式的错误。举个例子,常听老外抱怨说:“中国人说话没礼貌。”我们觉得很纳闷。中华民族,礼仪之邦,遇到陌生人都用“师傅”、“阿姨”、“姐姐”等称谓,可谓礼仪之全。没礼貌的评价似乎一种“污蔑”。其实不然,在英语国家中,有人邀请你去参加活动,会说,“I wonder if you have time to go for a party tonight(我想知道你今晚有没有时间参加聚会),假设我们没时间,我们会说,“Sorry, I cant不好意思,我今晚有事,不能参加”,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却不是很礼貌,他们会说:“I would like to, but I have something else to do(我很想去,但是我有其他事情)”。询问别人的名字,我们可能会说 “what is your name?”但西方更喜欢说“May I know your name?(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或者“How do I address you(我怎么称呼你呢)?”

以上分析,学习语言不能只了解单词,语法,做阅读理解等比较浅层次的文化知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无障碍交际,因此它的本质是交际功能。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的积淀下,都会产生与本民族息息相关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了解所学外语及其人民的历史渊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把握语言。

三、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建议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从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开始,注重语法分析,课文的分析等,学生因此只能掌握浅层次的语言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融入多途径、多模式、多渠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建议:第一、将文化背景知识时刻贯穿时课文讲解中。大学英语的课文大部分取自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的文章,因此文化背景的讲解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比如《无限的爱》这一课文,介绍美国“911”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对美国人民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亲戚们没能参加弟弟的生日派对的原因。第二、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学习实用交际英语,体会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才能掌握语用差异。情景表演生动有趣,话题内容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练习英语语言的基本表达。第三、定期做与文化相关的讲座,报告,弥补学生知识空缺。美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英国历史的起源、日不落帝国的由来等等都需要额外的讲解才能完成。第四、利用多途径对比英汉文化差异。比如通过图片展示,配上解释形象又有趣的展示中英文化差异,让人过目不忘。

总之,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多层次、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认识世界。从练习实用英语的交际表达开始,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4.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 Personal Journey

跨文化交际——个人之旅

An Intercultural Profession

跨文化职业

To be better equipped to do that, we returned to the US in 1990.I worked on my MA in Chines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nne adjusted to American culture and we started a family.When we came back in 1993, we brought 2-year-old and 3-month-old daughters with us to Shanghai.We thought it would be simpler for young children to adapt to a new culture.Bu t the adjustments weren’t easy for any of us, partly because Shanghai was just beginning its rapid modernization phase.为更具备从事那份工作的条件,我们于1990年返回美国。我攻取汉语和跨文化交际硕士学位,安妮适应美国文化并且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当我们1993年回来时,我们 带了我们的两个女儿一同到了上海,当时她们分别是2岁和3个月。我们原以为小孩子适应一 种新的文化会更容易些,但适应对我们每个人都殊非易事,部分原因是缘于上海当时刚步入 高速的现代化阶段。

For the last few years we have heard almost constant construction noise around us.Our housing hadn’t yet been renovated, we didn’t have much heating or air conditioning, the workload was heavy at the university, the pay was low and inflation was rapid in those days.Both children were often sick with colds or more serious ailments.Yet, we somehow persevered, kept adjusting to Shanghai, tried to keep up with the fast changes, and now we have a nice apartment, our neighborhood is cleaner and more attractive and we feel more at “home”.在过去的几年里,周围施工的噪音几乎总是不绝于耳。我们的住房还没有修缮好,也没有多少供暖和空调,在大学的工作量也很繁重,那些日子报酬低而通货膨胀又很快。两个孩子经常患感冒或更重的病。然而,我们设法坚持着,一直不断地适应上海,尽力去赶上飞快的变化。现在,我们住进了一套相当不错的公寓,小区更干净更漂亮,我们更有了在“家” 的感觉。

It was my good fortune to teach in the Overseas Training Department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In 1993, we started to train self-paying student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I was able to develop a new cours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o orient our students.我有幸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培训部任教。1993年,我们开始培训国际商务自费生。我得以开设了关于跨文化交际的一门新的课程来引导我们的学生。

Over the years, that course has grown into a curriculum that is also being offered to the1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and all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SISU.This has been a rich opportunity to gather fresh data on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to develop this budding field.Relating to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CAFIC), formed in 1995, has also been a stimulating professional experience.多年来,这门课程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既在交际系开设,同时又面向所有在校的研究 生。这是收集有关中国文化新资料并开发这一新兴领域的良好契机。成立于1995年的中国跨 文化交际协会,也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职业经历。

An Intercultural Family

一个跨文化的家庭

As our two girls became school age, we enrolled them in a local kinder garden.We wanted them to feel comfortable both in the language and with Chinese friends.As a result, both daughters have become trilingual, though it hasn’t always been easy.Our oldest

daughter, Christy, did fine the first two years, but found it quite tough in Chinese third grade.She was almost keeping up with her Chinese classmates, but her English and German were falling behind, so she changed to the International German School in

Shanghai.Our youngest daughter, Amy, is still in Chinese school.When she finishes third grade this year, she’ll probably also change, though she is happy and fairly comfortable in all three contexts.当我们的两个女儿到了入学年龄,我们送她们到当地的幼儿园。我们想要她们在语言和与中国朋友交往这两个方面都感到顺当称心。结果,两个女儿都能操三种语言,尽管并非总是那么容易。我们的大女儿克里斯蒂,在最初两年学得不错,但在读汉语三年级时却感到相当吃力。她几乎跟得上她那些中国的同班同学,但英语和德语却落后了,所以她转学到在上海的国际德语学校。我们的小女儿艾米,仍然在中文学校。她今年读完三年级后,大概也会变换一下,虽然她在这三个语境里都感到舒心快乐。

Recently Amy was working on some intercultural adjustment materials for kids.She was asked to draw a picture of her family.In the space provided, she drew a picture of me and labeled it “Dad--American” and next to Anne, “Mom--German”.Then she drew a picture of our “Chinese Grandma” and labeled her “Ayi—Chinese”.When she drew herself and her sister in the middle, she paused.最近艾米在进行一些儿童跨文化适应材料的学习。她被要求画一幅她的家庭的图画。在给她的一张白纸上,她画了我的画像并且标上了“爸爸--美国人”,接着是安妮,标上“ 妈妈--德国人”。然后她画上了我们的“中国阿婆”的画像,标上“阿姨--中国人”。当她在中间画她自己和她姐姐时,她停住了。

She then wrote “Christy and Amy--AmGerChi.” When I asked about this unusual word, she said because all three cultural backgrounds were mixed in her, she used the first syllable from each nationality.In Chinese, she called herself a “MeiDeZhong.” It might be difficult for her to maintain that identity, but that is how she sees herself now.然后她写上了“克里斯蒂和艾米--美德中”。当我问这一怪词时,她说,因为所有这 三个文化背景都融合在她身上,她用了每个国家的第一个音节。她用汉语称她自己“美德中”。让她保持这一身份可能有难度,但现在她是这样看自己的。

An Intercultural Future

跨文化的未来

Because this is my field of study, my wife, daughters and I hope to keep learning about cultural variety and adjustments together.We don’t just want to be a cross-cultural experiment;we want to relate our experiences to our Chinese friends and students.Anne works as the Consulting Doctor for the German Consulate in Shanghai and has

opportunities nearly every week to cross cultural barriers with expatriates and local hospitals.Each of us hopes to become an effective “cultural bridge” to bring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to the different sides we represent.因为这是我的研究领域,我妻子、女儿和我都希望一起不断地学习文化的多 样性和适应力。我们不只想成为跨文化的实验;我们想把我们的经历同我们的中国朋友和学 生结合起来。安妮在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工作,担任顾问医生,在跟旅居海外者以及当地医院 打交道时,几乎每周都有机会跨越文化障碍。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卓有成效的“文化桥梁”,为我们所代表的不同方面带来理解和合作。Living overseas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s is never easy.There are times when we are overcome with homesickness.Sometimes we feel lost or confused in our identity.Sometimes we face new levels of culture shock or stress.But we trust that each of these experiences is enriching us, giving us a reservoir of feelings and insights that we can share with others.长期生活在海外从来都不容易。有时候我们思乡情切,有时对我们的身份感到失落和困惑,有时我们面临新的层次的文化冲击和压力。但我们相信所有这些经历都在丰富着我们,让我们蓄积起能与他人共享的心绪和感悟。

With changes due to WTO, the coming World Cup and Olympics and developments in many other arenas, China is entering an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phase of

5.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五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只强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视了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倍受外语界专家的`关注.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专芈以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作 者:谭君 刘桂兰 TAN Jun LIU Gui-lan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330099 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7(5)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6.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随之越来越频繁。但是, 由于国家间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所以在交际过程中也就会有一些阻碍因素。语言是交际的关键因素, 语言的使用势必会影响到跨文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考虑到英语是世界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 所以笔者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语语用策略。为此, 笔者分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语用失误产生的基础上, 进一步剖析了英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语用的具体策略, 指出了提高英语语用的重要意义。

7.论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篇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语言学家萨费尔指出:“语言有一个环, 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一个种族……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对语言的学习也就是对文化的学习, 而就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 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由来已久。而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限制与束缚, 以及英语教师本身在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存在很多缺陷, 而在英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活动, 必须以跨文化知识有意识地组织教学这两个问题上, 还远没达成一致的认识, 全然不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培训的结果常常是大多数学生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 尤其听不懂、讲不出, 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 即“哑巴”英语。这样的交际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对外交流的需要, 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民族和国家之间差异的了解。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 即学会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环境中得体地使用语言。

一、文化与交际文化

文化,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 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 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 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 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 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历来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 也是语言教学家关注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文化存在的标志符号, 没有语言, 便没有文化。因而人们就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交际文化是指不同群体的人, 在交际当中, 由于对语言 (包括非语言) 交际所隐含的不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容易产生误会与偏差的这一部分文化, 也就是指暗含在语言内的文化因素。不了解交际文化就会直接影响交际, 因而它应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文化确实是一个民族在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交际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行为模式, 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习俗观念、价值观念、人际心理、社交礼仪及思维倾向等。交际文化本身是个系统, 它包含的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在英语教学中, 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 进行有关目的语的交际文化内容的教学———叫它文化融入也好、文化导入也好, 渗透一些交际文化的内容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

二、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 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尤其应当把相应的文化知识贯穿于课堂语言教学之中,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针对这一问题, 语言学家胡文仲推荐了以下方法: (1) 在教材里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 (2) 就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的区别,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 利用英语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 然后组织讨论; (4) 鼓励学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5) 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 同时要求他们记下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 (6) 让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 (7) 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 同时,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借鉴以上的方法,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做陈述 (Presentation) 的时候, 鼓励那些语言功底较差、性格比较内向而不敢发言的学生, 让他们做到有准备地发言, 从而克服羞于开口的缺点;通过收集资料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英语报纸杂志, 增加阅读量。多阅读一些介绍英美国家风土人情、文化方面的材料, 既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又能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 在有趣的阅读中学到相关的文化知识, 从而使学生对文化更加感兴趣, 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

2. 运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背景。

影视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可谓是包罗万象。通过观看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英文影片, 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相应的英语文化。此外, 在英文影视片里, 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英语习语来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锻炼英语听力, 学到一些现成的地道简洁的表达方式。

3. 充分发挥学生的客体作用, 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学生要懂得对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了解是在跨文化实践中获得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动态的能力系统, 跨文化交际实践是推动这一能力系统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 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 如听、说、读、写等训练来学习和理解外国文化知识。此外, 学生也可以自己编排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场景, 通过亲自参与到相似的交际场景中, 在实践中体会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困难, 并通过化解, 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总之, 学生应该不断丰富扩大社会文化知识和积极参与跨文化实践活动, 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营造学习外语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针对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是在母语国学习英语这一现实情况, 有必要营造学习英语即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氛围, 这样有助于学生转变长期形成的“英语+本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总而言之, 创造语境和情境能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并直接感受到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 英语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改进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要认识到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内容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方法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应试教育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为主;从以传统的基于课本的听、说、读、写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网络课件教学、外语课外活动、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与外国人顺利交流, 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总之, 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 还应导入相应国家的文化,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 Brembeck说:“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 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 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并且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Scollon, R.&S.Scollon.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Ltd, 1995.

[2]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外语教学及研究, 1998, (3) .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5]徐盛桓.常规关系和文化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 (1) .

8.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八

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dragon(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Asian Four Dragons,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Asian Four Tigers。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2对话教学

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册Unit 8,Lesson 29时,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西方人主张吃好,但吃得简单,平时一顿饭只有一、两个菜,请客时也不过三、四个菜。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西方人请客不象中国人喜欢给客人夹菜,他们不喜欢某道菜或已吃饱了,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绝,他们回直接说:“No,thanks.I've had enough.”这样,学生在情景对话训练或与西方人的实际交往中就可以避免犯文化错误,达到交际的得体性。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语言、饮食、音乐、媒体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第二册Unit21 Music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多张CD、VCD及DVD中截取不同的音乐形式,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Classical music,什么是Country music,什么是Rock、Jazz、Blues及R&B。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对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喜爱的乐器、音乐形式及歌手等。

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通过对中英文语篇模式差异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犯文化错误。

除了对语篇模式进行分析外,对课文中出现的习语、典故等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了解言外之意,这一点在词汇教学中已有论述。课文中还包含着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如强调个性的张扬、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等人文思想,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加以点拨。

另外,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1拓展课外阅读。通过时文选读,了解西方国家新的价值观并可学到最新的俚语。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3创设校园英语氛围。

二、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文化的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际的内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

2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往复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把握英语语言文化,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3思想性原则

9.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九

[摘要]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入,这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是相一致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和质量合适性原则,可采用对比分析、观察阅读、举办讲座等方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交际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美国客人对我的一个朋友说“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但这位朋友却回答道“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位美国人对于这个回答很惊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种结果对这位美国人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很令他心中不快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浯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积下米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几千年来所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谦虚就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受到他人赞美时,更应谦虚一番。而美国人则按其西方的文化背景来行事,受到他人赞美时,就应该表示谢意。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

为重要。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而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交际能力,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开发,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学生,或者说是一个很好的掌握了语言基本功能的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

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

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

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文化背景

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

三、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活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

惯,a只须说“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各阶层人们的吃、穿、住、行,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

3.阅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意识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问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问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适当语用的基础,还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了解所学外语的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第一要素。就以“dog”这个单词为例,在词义上中国的“狗”和英美国家的“狗”是没有区别的。但在文化意义上却截然不同。汉语中有“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词,这里的“狗”是指那些令人厌

恶的,不受欢迎的人。但英美国家的人却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所以就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屋)”等类似的说法,这里的“狗”却充满了亲呢的情感。要想很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含义,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短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有喜庆日庆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5.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了,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电影等。歌曲和电影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短剧表演,从短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地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

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应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避免用我们的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评判异国文化,同时还要避免盲目的地追随效仿异国文化。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0.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篇十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综述

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间在众多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全球性的交往正在形成。然而,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国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名英语语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是无法回避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教学呢?所谓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指在进行非母语的目的语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教学,意在拓宽学习者的视野。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意义

我国语言学家吕必松先生说,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这几方面的因素构成。由此可见,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交际能力实际上又是获得进一步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和手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生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为其今后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从学习掌握外语,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凡是不讲就直接影响语言信息准确传递的文化知识,都应在相应的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教授给学生。

2.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层次、教材内容、教学时数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阶段性原则得以合理地实施。

3.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主要指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应考虑到文化项目的代表性、历时性和共时性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外族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4.兼容性原则。所谓兼容性原则,就是指应该用一种平等的观点、求同存异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优缺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重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客观地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辉映,共筑世界文化之文明与繁荣。

5.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生命线,对文化传播的总体来说,起着统帅作用。它既是上述阶段性、适度性之和,也囊括了系统性、准确性、针对性等其他内容。科学性还包括文化体系构筑和文化导入方法是否得当,在文化传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四、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内容

1.习俗文化。习俗文化是贯穿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风俗习惯而形成且人们应该遵循的一定规则。诸如在社会交往中问候、告别、谦恭、隐私等用语的规约。这是在人类社会的各种交往中慢慢形成的,其中贯穿着该民族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2.思维文化。中国人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具体或局部,从大到小,先全面考虑,后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而西方人则从具体或局部到整体,这是一种线式的思维方式,一种由点到线,以线式为主体的思维方式。

3.心态文化。心态文化是指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渗透于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表达。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4.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指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建立的积累。如果学习外族语言,不了解西方发展史,不了解伊索寓言、莎士比亚戏剧等等,又怎能知道诸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Rain cats and dogs. Ones pound of flesh. 等习语的真正含义呢?

5.体态文化。体态文化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我们同别人谈话时,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在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不同语言文化中,体态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了解英语国家的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五、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方法

1.直接阐释法。对英语教材中涉及文化背景内容的短语或文章加以注释,进行解说,指明其文化意义和运用的文化规约。这种方法灵活、简便,适用于各种语言材料各个阶段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突出表现。

2.交互融合法。交互融合法是指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的语的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抓住它们。

3.异同比较法。异同比较法是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能够从事有效的交际活动。

4.交际实践法。交际实践法是指通过在课堂内设置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扮演角色,或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从而得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5.阅读文学作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和反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增加知识、丰富思想、扩大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语言所负载的内容,又是语言特色产生的根源。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培养“文化的吸收者”、“文化的包容者”和“文化的串集者”来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真正体现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实用性、阶段性、适度性、兼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2]郭安国.试论文化导入与外语教学的相互关系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4]汪静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及教学对策

11.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篇十一

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国际间在众多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 全球性的交往正在形成。然而, 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 近年来, 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国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名英语语言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实践中, 是无法回避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那么,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教学呢?所谓跨文化交际教学, 是指在进行非母语的目的语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 也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教学, 意在拓宽学习者的视野。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意义

我国语言学家吕必松先生说, 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这几方面的因素构成。由此可见,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交际能力实际上又是获得进一步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和手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 进行跨文化教学, 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可满足学生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 为其今后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的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从学习掌握外语, 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 凡是不讲就直接影响语言信息准确传递的文化知识, 都应在相应的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教授给学生。

2. 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 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现象到本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层次、教材内容、教学时数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保证阶段性原则得以合理地实施。

3. 适度性原则。

所谓适度, 主要指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应考虑到文化项目的代表性、历时性和共时性问题,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 加深学生对外族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4. 兼容性原则。

所谓兼容性原则, 就是指应该用一种平等的观点、求同存异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优缺点, 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 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重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客观地比较,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辉映, 共筑世界文化之文明与繁荣。

5.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生命线, 对文化传播的总体来说, 起着统帅作用。它既是上述阶段性、适度性之和, 也囊括了系统性、准确性、针对性等其他内容。科学性还包括文化体系构筑和文化导入方法是否得当, 在文化传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四、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内容

1. 习俗文化。

习俗文化是贯穿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风俗习惯而形成且人们应该遵循的一定规则。诸如在社会交往中问候、告别、谦恭、隐私等用语的规约。这是在人类社会的各种交往中慢慢形成的, 其中贯穿着该民族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2. 思维文化。

中国人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具体或局部, 从大到小, 先全面考虑, 后缩小思路, 考虑具体细节。而西方人则从具体或局部到整体, 这是一种线式的思维方式, 一种由点到线, 以线式为主体的思维方式。

3. 心态文化。

心态文化是指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渗透于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表达。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 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4.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建立的积累。如果学习外族语言, 不了解西方发展史, 不了解伊索寓言、莎士比亚戏剧等等, 又怎能知道诸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Rain cats and dogs.One’s pound of flesh.等习语的真正含义呢?

5. 体态文化。

体态文化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 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我们同别人谈话时, 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在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不同语言文化中, 体态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了解英语国家的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五、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方法

1. 直接阐释法。

对英语教材中涉及文化背景内容的短语或文章加以注释, 进行解说, 指明其文化意义和运用的文化规约。这种方法灵活、简便, 适用于各种语言材料各个阶段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突出表现。

2. 交互融合法。

交互融合法是指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的语的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抓住它们。

3. 异同比较法。

异同比较法是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通过对比分析, 揭示差异, 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能够从事有效的交际活动。

4. 交际实践法。

交际实践法是指通过在课堂内设置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让学生扮演角色, 或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 从而得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5. 阅读文学作品。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和反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 增加知识、丰富思想、扩大视野, 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语言所负载的内容, 又是语言特色产生的根源。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时, 要注意通过培养“文化的吸收者”、“文化的包容者”和“文化的串集者”来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真正体现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实用性、阶段性、适度性、兼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2]郭安国.试论文化导入与外语教学的相互关系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12.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 篇十二

已发表

要: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即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而非语言交际交流被广大专家学者认为比语言本身还要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文化的碰撞,这样就要求教育者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注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对教学的影响,如果把握得当,非言语交际行为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学效果也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Intercultural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Factor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interculture;non-verbal communic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引言

2007年7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的通知,这是对三年前试行版修改后的正式版,其中更详细地提出了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定义是: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大学英语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同时更强调了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实际的交际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懂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和日常礼仪,不至于出现文化休克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还要重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语法和词汇,而是多方面发展,知识和交际能力并重,使英语真正成为一技之长。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概述

交际能力涉及包括文化、交际和能力等很多层面,它是以交际和交际能力为基础的,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拥有基本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在异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交际能力。根据跨文化交际学的观点,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语言和非语言的能力、文化能力、相互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等。

关于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许很多人认为语言交际更加重要,因为交际和语言都是靠说话来表达的,而且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传授语言交际能力,即语法和词汇,但实际上恰恰相反,非语言能力在交际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并非语言能力。美国语言学家萨莫瓦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Samovar L 1981: 145)。体语学的创立者伯德惠斯特尔也认为,仅依赖文字语言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人说话的完整含义。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同样,我们中国人常讲的“举止谈吐”也属于非语言范畴。以上这些都证明,在日常交际中,一个人的举止和谈吐风格所提供的信息量远比谈话内容所提供的信息量要大。那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人就只有在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顺畅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而非语言交际指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关于非语言交际比较具体的一个定义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收并有可能进行反馈(Malandro 1989: 7)。非语言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探讨教学方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学英语教学所面对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

一、大二的学生。这类学生在英语教学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所接触的英语课程都是讲授语法和词汇,侧重于读和写的能力,却忽略了任何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最重要的听和说的能力;第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虽然增加了听说训练,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等进行模拟演练,但这种方式仍然仅仅局限于语言交际,而且精读课仍然沿袭了之前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很多同学见到外国人的时候都会很矛盾,心里很想上前说话,但是又怕说完了“--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too.”这些初中就背下来的对话之外就哑口无言了,最后只得以“I’m sorry, my English is poor”结尾;第三,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异。英语专业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首先就是因为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听说等方面也相对占优势,而且英语专业的课程涉及英语国家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对比汉语和英语国家的差异,当然也包括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内容。而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认为英语只是属于工具性课程,语言交际能力与今后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为了过四六级而学英语,认为学好语法和词汇就是学好了英语,只注重语言学习,却忽略了语言交际。在课程设置方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没有很多的机会去了解中英文化的不同,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授课方式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以确保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非语言交际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非言语交际是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这已经成为中西方学者的共识。在课堂以及课外环境中如果能满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多种条件,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对教学效果也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甚至比教学本身起到的作用还大。毕继万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提到,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可以分为三种,即教室环境与桌椅排列、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和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毕继万1999:153)。

4.1 教室环境与桌椅排列

教室环境在课堂非语言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宽敞明亮的教室可以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因此我国大学的教室一般都以白墙和黄褐色或蓝色的桌椅为主,简单朴素,适合学生思考学习。

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与老师的位置安排体现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地位差异。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尤其是大班教学,基本都是传统的排列方式(traditional arrangement),即老师站在教室前方的三尺讲台上,学生一排排地坐在下面听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有利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了解每个学生的听讲情况,有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但众所周知,英语和任何一门语言一样,是靠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师生间、学生间的语言互动来提高语言水平的,因此这种传统方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并不利于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形成哑巴英语的因素之一。

4.2教师自身的交际行为

教师自身的交际行为至关重要。库珀说:必须记住,每一信息都包含内容和关系两个方面。„„姿势、面部表情、体触行为等等,都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传递交际关系的信息主要是通过非语言形式。所以学生会通过对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析去辨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Cooper 1988:57)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会最先体现在非语言交际方式上。中国的课堂主张传统的尊师重教,课堂是严肃正式的学习场合,授课也是以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认真听讲为主要形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学生的信息输入量远远大于其信息输出量,这势必会造成“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不出”的尴尬局面。

4.3 师生间的非语言交际

师生间的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体现两者间非言语行为的过程,它加强了语言交际的意义表达,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尊师重教”,教师要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不同的身份及地位,讲课要循循善诱、亲切和蔼,像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亲近却有一段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心理上和老师产生距离,不利于语言的自由表达。提高教学水平的非语言交际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其智力潜能的发挥。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变化受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制约,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课堂上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师恰当的非言语行为会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 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智力活动。针对以上提到的课堂上三种非语言交际行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下面将逐一探讨改善与提高的方式:

5.1 改善教室环境

英语作为一门需要口语实践、师生互动的课程,非常需要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那么传统的教室环境与桌椅排列方式就会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下工科实验课的桌椅排列方式——模块式,也就是教师不被限定在三尺讲台上充当主角,学生分成小组面对面围坐,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而教师在课堂上只充当教学实践的参与者,教学的内容与习题答案都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自己解答,这样就相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带有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语篇。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语言点外, 应重点讲解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地介绍和讲解英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文化,尤其是不同于我**语文化的交际手段、表现形式和含义及功能,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或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正确得体地进行交际活动。

5.2 提高教师自身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人物,因此也是整个环节的关键所在。库珀认为,在教学环境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可以从许多方面配合语言交际起到特殊的辅助作用(Cooper 1988:58),包括行为表现、态度与感情、课堂控制等。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对教学的信息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英语。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与学生之间的人际距离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控制手段,通过掌握与学生的不同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来达到所需的教学效果。如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太过亲密,比如说无话不谈或者过于放任,就会让学生态度散漫,课堂纪律和气氛难以控制;如果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不苟言笑,过于严厉,又会让学生在精神上产生紧张情绪,在教学活动中难以自由思考、充分发挥潜质。因此,把握好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

5.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就涉及到了两个教学主体:教师和学校。

首先,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有意地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接触一些外文作品、报刊, 同时留心和积累有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背景材料,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把课文改编戏剧以及排练外文小品、戏剧等方法来深刻地充分地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的更多时间接触英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课外资料涵盖了英语国家跨文化交际的方方面面,在接触课外资料的同时学生可以在无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要求》中还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总体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各高校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良好的设施和环境。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开设英语口语课。口语课在英语专业学生看来是很普通的课程,但这却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奢望。学生们很想像口语好的同学一样能流畅地进行演讲、辩论或是和外国人谈笑风生,但他们在回答具有创造性问题的时候最经常说的一句英语就是“My English is poor.”这不得不让我们英语教育者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学生们学了六七年的英语却连嘴都张不开?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开设口语课,长沙理工大学就探索性地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开设了口语课,让学生在第一学期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新视野视听说课程之后逐渐摆脱了哑巴英语的阶段,从学习语法、词汇的时期跨度到跨文化交际的高度,让教师在口语课上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语言、非语言交际指导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束语 非语言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道重要的沟通桥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如果能熟练掌握交际理论并把它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那么它会辅助语言教学,达到良好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也就是说,我们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也为教学方法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当然,语言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非语言交际起到了积极地辅助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正如David Abercrombie说过:“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教学实践中的非言语行为同言语行为是一个整体,两者只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最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物业空调工理论试题下一篇:教育拥军好教师事迹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