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轨迹作文

2024-09-05

成长轨迹作文(精选14篇)

1.成长轨迹作文 篇一

那些飞逝过的曾经,我不曾抓住,也不曾怀恋,因为我懂得,尽然时光过去了,我们再去追悔,再去怀恋,有什么用?这样只会让你更加懊恼,更加伤情罢了孩童时的我们,憧憬着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拥有一段美妙的友情,与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可当我们一步一步走上成长之路上时,才发现生活并不是一路顺风的。小时候,我不懂爱是什么,是爱情?是友情?还是亲情?我只是接受着别人赠予我的爱,而未曾付出过,因为我认为他们给予我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我无需回报。少年时候,我懂得了爱是什么,它是友情,是爱情,是亲情,是所有人对我的好,他们善良,淳朴,他们教会了我如何接受爱,如何付出爱,他们也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小时候,我无忧无虑,过着以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为父母的宠爱,父母的体谅,我不曾有过什么烦恼与压力。少年时候,我不再是一个小公主,因为学习的压力,不悦的成绩还有与同学之间的纠葛,使我的心躁动不安,父母也不是百般宠爱,这更加的使我觉得生活并不美好,它没有我想象中的美满与幸福,反而是一片昏暗。成长,使我们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它充满着心酸,充满着挑战,但我相信,这并不能阻止我前进的动力,所以,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辛,只要有恒心,不放弃,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呢!!我们也还可以打出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2.成长轨迹作文 篇二

石向东的艺术成就在后来的岁月里可谓可观、可喜、可贺。1994年, 他的作品《行进》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最高奖;1997年, 他的作品《走向奥林匹克》获中国体育美展特等奖, 作品被中国国家体委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奥委会总部收藏;同年, 获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特等奖……人们说石向东是美展获奖“专业户”。当看到他完美的创作手法、洗练的艺术风格, 往往使不熟悉他的人以为这是一位功力深厚的老者。其实, 石向东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青年雕塑家。有人说中青年是一个人创作旺盛的最佳时期, 这话在石向东身上得到充分的验证。他大学毕业之后, 正值创作的旺盛期, 他紧紧地抓住这个好时期, 艰苦, 勤奋, 分秒不懈地从事着艺术的创造, 他的雕塑作品优质多产, 构思新颖, 视觉独特, 美观大气, 许多都是精品佳作。

回顾石向东所走的艺术历程, 不能不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他的故乡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这里也是一块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美丽神奇土地。他的母亲是桂剧名旦, 父亲是军人。母亲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给童年的儿子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母亲曾一度希望儿子继承戏剧事业, 可石向东最终还是选择了绘画, 15岁考上了桂林市第一职高美术班, 198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雕塑专业, 师从著名的雕塑家朱培钧教授和女雕塑家陈禾衣教授。两位教授对这个艺术触角极其灵敏的门徒十分喜爱, 所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雕塑技艺——传授给了石向东, 石向东更是废寝忘食地学习。他创作的雕塑作品, 不仅能很好地承受师教, 而且每每有所创新, 并在自治区美展中获奖。两位教授从心底里高兴。

1990年, 石向东毕业后以出类拔萃的表现留校任教。正当他在艺术创作上起步时, 改革开放大潮在八桂大地掀起一个个波澜, 这给石向东的艺术创作带来极大的灵感与精神动力。石向东自从踏上雕塑道路, 便埋头苦干, 决心向人民贡献更多更动人的作品, 决心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对古今中外的许多雕塑珍品进行如醉如痴地钻研, 探求着雕塑语言的奥秘, 他还认真研究石头、金属和木头等各种雕塑材料, 探索它们的不同质地和其它特点, 因此他对各种雕塑材料运用自如。然而, 刚起步时, 石向东的创造条件和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 他的工作室就是他的一间斗室, 地方小, 作品却很多, 所有的空间全被利用上了。他结婚之后, 不幸的是小孩又得先天性疾病, 还要经常照顾孩子。当时收入不多, 钱都花在小孩身上, 每天都累得精疲力尽。他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顽强地工作着, 从来不荒度一点时光!每个夜晚都在灯下忘记了疲劳, 静静地进行着艰苦而又快乐的艺术创作。他雕塑一件又一件, 每刻好一件, 都仔细地收藏起来, 虽然他还不知道这些作品达到什么水平, 但他坚信总会有一天他的创作成果得到肯定。

巴尔扎克说:“真正的雕塑家, 他的凿子不是准确地临摹这只手, 而是把运动和生命给你表达出来。我们必须抓住事物和生命的精神、灵魂和特征。”石向东的雕塑作品很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他认真研究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表现规律, 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他的作品融汇西方近代和中国古代雕塑, 以写实而带夸张和装饰性的手法, 强调人物、事物的典型特征, 加以拟人化的表现,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思想性强, 手法纯朴多变, 艺术造诣较高, 又大多是硬质材料刻成,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极有艺术的感染力。他的作品《走向奥林匹克》通过古代武士蜕变成体育运动员的象征喻意, 表现人类从战争残杀走向和平竞技的文明发展, 向人们展示了奥运会的运动精神;《穿越》以马踏飞燕为素材, 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为语言, 使作品产生一种梦幻般在时空中穿越的效果, 揭示了现代中国的航天载人飞机上太空壮举的主题, 这些作品都是石向东获奖佳作, 为国内外艺术馆收藏!二十多年来他从事过许多次大型的雕塑创作, 为很多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及公共场所创作了大量纯朴动人、精美珍贵的大型雕塑作品, 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在他面前展现出极其美好的创作前景!在广西美术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 他被选为美协副主席, 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级美协副主席。

3.成长的轨迹 篇三

陈彪还清楚地记得2003年的那天,当他第一次走进英特尔编程技术实验室(PSL),发现迎接他的是一个“面试团”时的心情。

陈彪了解英特尔。早在研究生阶段,他就参与过英特尔的一个科研项目。英特尔通过与大学的合作来培养、吸引相关人才,陈彪就是其中一个。英特尔的面试程序,陈彪早就听说过了,但PSL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标准。经理吴甘沙用一个词贴切的概述了这个标准——“化学反应”,“我们在招聘的时候,非常注重化学反应,看个人个性跟整个团队的个性是不是能够契合。我会根据团队中每一个人给面试者的打分综合考虑结果。”

“英特尔研发的项目基本上都处于业内领衔的位置,工作环境又十分平等、自由,我对这样的科研氛围十分向往。”能来英特尔工作是陈彪的心愿,显然他的科研经历也让吴甘沙的团队十分满意。通过面试,陈彪和实验室其他研究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已经悄然而生了。

新人加入

用经理吴甘沙的话来说,编程技术实验室的工作就是“让软件更懂硬件,让硬件倾听软件。”软件的话,在英特尔的硬件上面,能够Run(运行)的更快,这就是所谓软件更懂硬件;让硬件倾听软件,就是指未来硬件的设计,必须能够预测到软件的发展,根据未来软件的发展来设计CPU的架构。

为了使陈彪尽快了解工作内容,迅速融入到团队中来,吴甘沙安排周鑫当他的“导师”。周鑫的任务是帮助他尽快熟悉当时研究项目的各个环节,熟悉英特尔特有的代码。“英特尔是大海,你就是一滴水,一个人掉在里面,然后靠自己游泳爬上来,过程很自然,大家都是游泳高手。”刚来英特尔第一天,陈彪记住了“导师”的话。

严格来说,程序语言和硬件之间所有内容都是编程系统。在2005年前,PSL的重点是在Manage Run-time(管理运行时),包括当时比较流行的Java,Java Virtual Machine。陈彪是Java方面的行家,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经历让他很快适应了PSL的工作节奏,也很快融入到研究员的团队中来。

英特尔会为每一个新人举办欢迎会,等待陈彪的是一顿豪华的大餐。

“我们还是让COO来点菜。”吴甘沙伸手冲郭鹏一指,“向你介绍一下,郭鹏不仅是编译器方面的专家,还是我们的COO——Chef Ordering Officer(首席点菜官)。每次我们出去吃饭都是他点菜,他对食物方面非常有研究,他能保证我们每天吃的非常好。”郭鹏接过菜单,朝陈彪点了点头,笑得十分友善。

科研的节奏

编程技术实验室的成长可以追溯到2000年。成立之初,中国的工程师们基本上跟着美国的研究员做事。第二年,英特尔美国总部派了一个专家来中国领导这支团队,对中国团队进行知识、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并帮助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团队、产品部门进行更好的沟通。从2004年起,PSL开始独立做一些研究工作,最先开始的是英特尔移动处理器上面的Java虚拟机技术。

陈彪在周鑫的帮助下上手很快,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完全掌握了实验室的工作。当时,整个团队正投入到一个称为XORP的Java虚拟机的项目上,大家做的非常投入,XORP在Xscale这个手机芯片上的性能也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然而,就在陈彪加入PSL快一年的时候,英特尔决定退出手机芯片市场,重新专注于电脑芯片的研发。放弃第一个由本土开发的项目,研究员们有太多的不舍,跟了这个项目快一年的陈彪更感失落。

PSL的研究员不得不暂停对XORP的研究,去寻找更有价值的项目。大家开始大量阅读近期相关领域的论文或者学术报告,不停的开展“头脑风暴”,甚至常常举行电话会议。那时候,PSL的研究员们目标出奇的一致,就是找到能适应未来多核构架的课题。在忙碌中,失落的情绪一扫而空。

做研究是长期的工作,新的成果诞生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面对多核CPU的迅猛发展,PSL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并行计算上来。他们发现,程序员用C++写的程序太随意了,可能会有很多的全局变量、数据竞争,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之间的数据竞争,线程调度不好的话,会造成死锁。一个能简化程序员工作的新项目ct应运而生。

为什么叫Ct?吴甘沙经理这样解释:“Ct就是‘C++for throughput’,我们还是用类似于C、C++的语言,但是能够针对一些高吞吐量的应用进行编程。Ct能够简化并行编程,让每一个程序员都可以做并行编程,而并行化和向量化由Ct搞定;第二,能够提供ForwardScalability(前瞻的扩展性),就是你今天写的程序,在未来的硬件上面也能够跑起来。”

“目前,Ct项目在英特尔内部和公司外部都已经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而它80%~90%的研发工作是在这个团队完成的。”谈起这个项目,吴甘沙很是自豪。PSL再次迎来了科研的波峰。

逐步成长

在编程系统实验室大步前进的同时,陈彪也逐步成长起来——从尾随周鑫一遍又一遍温习代码的新人到面对任务可以独当一面的程序员。然而,这种成长不仅仅来源于导师的帮助、知识的积累,还要归功于英特尔为员工举行的各类培训。

技术无国界,这句话尤其体现在英特尔这样有多个跨国研究中心的公司。Ct项目是一个跨国的合作项目,这要求每个研究员都有良好的英语技能,以便更好的和其他国家的同伴交流与合作。为帮助研究员突破语言障碍,ICRC会专门聘请英语培训机构每半年集中举办一次英语培训。“参加英语培训不会占用我们的业余时间,一般是每周二、四下午工作时间来进行,这个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陈彪说。

最令陈彪难忘的还是他第一次全英文的Presentation(演示报告)。在Larrabee(与Ct项目并行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中,PSL做出了一定成果,需要到美国英特尔总部的内部会议上报告,吴甘沙指定由陈彪来做。“为了做好这个presentation,我的manager(吴甘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帮助我做准备,教了我很多presentation的技巧,帮助我纠正单词发音不准的问题。”而这次演示的成功不仅让PSL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对陈彪个人更是莫大的鼓舞。

“批评了他两年的英语和沟通能力,如今一下子如脱胎换骨一般,可见外表满不在乎的他偷偷下了大力气。”这是经理吴甘沙对他的评价,也是对他的认可,“他值得信赖,潜力无限,让人充满惊喜。”不知道陈彪自己听到这样的话,会怎么想。

4.成长的轨迹作文 篇四

回首望那走过的路,留下大串大串大小各异的脚印,都是曾经很熟悉的,才知道一路走来并不孤单。那些我们彼此都珍惜的友谊,也是在那旅途中一一捡拾的。

五一假期回到家,没有和老同学开聚会,也没有在一起疯玩。心中虽有些许失落,但我知道这并不意味着彼此忘记了。真正的友谊,无须经常见面,也不一定经常联系~偶尔会彼此想念、牵挂,就足够。翻开毕业时大家写的同学录,那一行行熟悉的笔迹间流溢着深深的情义,依依不舍情怀里又相互献着真心的祝福那是孤单无助时对心灵最好的慰藉!这本只属于我们之间的友谊纪念册,是你们赐给我最最昂贵的礼物,也是我永远的珍藏。我相信我们的友谊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所以在此也不必多作言语。

霞、玉,两个我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姐妹。我们住得近,放假这些天几乎每时每刻都和你们腻在一起,好久不见的我们一见面就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也总会将久於心底的心事向你们吐泻出来,性格区别大的我们也总会因为许多达不到一致的观点引起争议,最后还是各持己见在我走的那一天你们还一直陪着我,感谢你们陪我那么久忘了跟你们说,下次我回来的时候,我会带着欢乐回来和你们分享~因为我已经定好目标,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所以会开心些的了~你们也一样哦!

5.五年级作文:我与父亲的成长轨迹 篇五

父亲是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近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从一名战士一步步成长为领导干部。我出生在9月28日,从小到大,可谓“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来,天天都沐浴着党的阳光。我与父亲虽然都姓许,都是男人,我们的童年和成长轨迹却有着天壤之别。

先说吃吧。爸爸小时候经常吃不饱,从小学、初中、高中,爸爸很少吃饱过。小学时家里穷得没东西吃,他的书包里装的是地瓜干。等到后来包产到户了,家里有粮食吃了,可学校却不让吃,学校规定住校生每顿只能吃4两馒头或米饭,正在长身体的爸爸可以说是天天挨饿。可我从来就没有挨过饿,家里面总是有零食和水果吃。因为爸爸小时候经常吃不饱,所以对粮食格外珍惜,他对我要求很严,饭桌上他从不让我浪费一粒米,在他的`带领和要求下,我们全家每个人的饭碗都很干净,不会有剩饭。

再说穿吧。爸爸告诉我,他生于20世纪70年代。他说,小时候过年,很难穿到新衣服,他穿的棉袄是大姑穿过的红棉袄,大姑穿过之后分别有3个伯伯穿过,等于是一件棉袄穿了5个小孩。而我是年年穿新衣服,除了妈妈的同事庞阿姨会送几件她家小哥哥穿过的旧衣服给我穿,很少穿别人穿过的旧衣服,初步统计,我有2件羽绒服、2件棉袄,6件毛衣……总共可能超过100件衣服和鞋子。

第三,说一说住。爸爸小时候生活地农村,一家8口人住30多平方米的房子,大伯要到别人家借宿,爸爸和3个哥哥共4个人睡一张床。我呢,一个人住一间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睡一张两米宽的大床,我家的客厅、餐厅、卧室、书房都有空调,夏天热不到我,冬天冻不到我。

第四,说一说行。爸爸小时候上学几乎全是步行,遇到下雨天,买不起雨鞋的爸爸只能光着脚上学,听说好几次脚被一玻璃划破了。直到他上高中,才买了一辆旧自行车。而我是天天坐汽车上学,坐汽车放学,风霜雨雪,吹不到我、淋不到我、冻不到我。

6.成长的轨迹散文 篇六

儿子走进门,看见我,便走过来,紧挨着我,笔挺地站直,然后扭着头来看着我的头顶。

“看见我光秃了的头顶了吧。”我知道儿子的意思,他是在证明自己又长高了,长得比他的父亲高多了。

儿子不好意思地嘿嘿嘿嘿地笑了。确实,一个月不见,儿子成长的空间使劲在往上蹿,蹿得不用抬头就能看见父亲头发已经脱落了一大片大片的光秃秃的头顶了。

对于儿子来说,岁月正如萌发的春枝,一天一片舒展,一天一片崭绿,一天一片蓬勃;而正步入中年的我,更多的是腰脊的屈弯、鬓发的花白、岁月的唏嘘。这本来就是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违悖。

儿子潇洒地扔下书包,从床底下掏出一个篮球,把它放在左手的食指的指尖上。儿子用右手一旋,篮球便在指尖像陀螺一样急速地旋转起来。这小子,看来近段时间没有少练那花式篮球的技巧了。

“怎么,想试一下篮球技术的长进了吗?“我看着他耀武扬威的样子,问他。

“爸,用您的话来说:别怪我欺负了你。“儿子抖动了一下手腕,篮球便咻地一下从指尖上顺溜溜地掉下来。儿子双手利索地便把它扣住。

篮球场上,单挑,这是父子俩两个人玩篮球的不成文的约定。儿子一改惯例,非要让先。让先也就是让我先进攻,他来防守。

“别后悔。“我笑了,对他说。

“后悔?”儿子拍拍胸脯,大度地说,“这会是男子汉所为吗?”

进攻了。我以我素以赖以生存的速度想来甩开他,可这小子居然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贴住我,我甩不开他迅急的防守步伐。我想只能改变进攻的步伐的节奏,在快速移动中略一停顿,居然骗过了他,我便抓住晃开他的空档,跳起投篮。想不到,这小子的手比脚步更快,他高高跃起,用长长的手臂从我身后猛地一拍,我那刚脱离手指尖的篮球便变向向场外飞去。啊,扎扎实实地一个大帽。

儿子从场外捡起篮球,站在我面前,脚趾尖儿闪着,高傲地看着我。

“小子,不错,有长进,“来,让老爹再来见识一下你的进攻技巧。”

“你防好了啊。”儿子持球,迎着我冲过来。

儿子无视我的稳健,用无理的打法,灵活地运着球,然后凭借自己的身高和优越的弹跳能力,在我的面前直接干拨投篮。哈,这小子的投篮技巧还略显粗糙,篮球在篮框上颠了几下,然后啪地掉落下来。儿子懊恼地猛挥一下手臂,不知是在责怪自己的`投篮技术还是在责怪这次糟糕的投篮的运气。

“哈哈,现在得让你真正见识一下你老爸的进攻了。”我笑了。

我知道我用灵活的步伐是无法与儿子相抗衡的,便用强健的身体压迫式地强攻。我逼迫着儿子单瘦的身躯,一步一步地向篮下靠近,直到两分钱附近。这是运用我的勾手投篮技巧的最好距离了。我晃动一下脚步,打乱一下儿子防守的节奏,然后使用勾手,篮球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穿着篮框的中心,进了。

五比三。我又一次赢了儿子。

儿子站在篮球架下,怀抱着篮球,向我竖起大拇指:“老爸,您还真行!”

我气喘吁吁地摇着头摆着手,说:“不行了罗,老爸看来是真的老了哟。”说实在的,这一次,可是我在单挑儿子的篮球对抗前无所有的最艰难的一次。

父子俩坐在篮球架下,略微地休息一下。儿子看着我,琢磨了一顿,然后说:“老爸,您现在的进攻好像只剩下勾手这一招了啊。”

“哈哈。”我笑了,这小子,他终于有头脑了,居然一下就琢磨出他失败的关键点了。

“看来我还得苦练一个月,找出防守您勾手进攻的秘诀来,这下我就足以能打败您了。”儿子信心满满地说。

“那时,儿子就不会找老爸来单挑了,儿子就会找到更强的对手,用智慧去打败他。”我抚摸着儿子的头。

儿子略有所思地抬起头看看碧蓝碧蓝的天空,好像明白了老爸话里的意思,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一定会的。”

“来,老爸,您再来进攻一次。”休息了一会儿,儿子又把篮球抛给我。

“好嘞,你看好了啊。”我一下又来了劲头,呼地站了起来,走进篮球场里。

7.名人信的价格成长轨迹 篇七

入市之初就有很高认知度

说到名人信札的拍卖,就不能不提占籍善本专场。最早的古籍善本专场并不是现在的名字,而是叫“稀见书刊杂志拍卖会”,1993年由中国书店首次举办。次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其秋拍首训:古籍善本专场,之后以每年春秋两场的规律直延续至今。1996年春,北京翰海和上海朵云轩紧跟其后,相继推出各自首次的古籍善本专场。自此,古籍善本专场在越来越多的拍卖行“登堂入室”,成为如今历年春秋拍卖季中最常见的“一道菜”。

自古籍善本专场诞生之初,名人信札就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身居其中。在1994年秋嘉德举行的首次古籍善水专场上,名人信札就呈现良好的上拍量和成交纪录——信札的上拍量占当场的20.55%,其成交率高达93.33%,(仅一件未成交)。由此可见,名人信札不仅受到拍卖行的重视,同时在人市之初就有相当高的认可度。

另外,表1中列出了10年内各拍卖行古籍善本专场里的历年最高成交价拍品信息,10件拍品中有20%为书札,其余分别被手卷、于札、批校本、印本、古代地图、甲骨文等占据。其实占籍善本々场内包含的类别远不止于此,还有公牍、佛经、印谱、活字本、碑帖、版画……在这繁杂的古籍善本领域内,名人信札能占到如此火的比重,从另一方面又印证了其长久的市场认叫度。

嘉德古籍善本专场最典型

在京沪诸多拍卖公司中,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专场最具代表性,原因有三。

首先,如上文所说,嘉德是首个开展名为“古籍善本专场”拍卖的拍卖公司。其开创者的地位在市场研究中具有无法替代的纪念意义。另外,嘉德具有持久而详细的公开拍卖纪录。在研究初期,笔者也曾搜集过其他拍卖公司的拍卖纪录,但发现大多不连贾或内容欠缺过多。而中国嘉德从2007年3月开始将古籍大拍分成传统人拍和四季拍卖两部分,拍品质量远高于其他各家的小扪。2008年秋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嘉德古籍拍卖依旧拍出了1200多万元的成交总额。所以,从数据的完备上考虑,作者最终选择了嘉德春秋拍中的古籍善本专场拍卖纪录为数据来源,尽如此,其中仍有3场的书札成交额为零。其三嘉德公司是一个综合性质的拍卖公司,与中国书店、北京德宝这样的主营古籍善本拍卖的公司和比,它具有更丰富的经营项目和更广泛的客户群体。笔者抽取了17年间中欧各国嘉德春秋拍上的信札拍品纪录作为原始数据,将统计结果(包括古籍善本成交额、古籍善本成交率、书札成交额、书札上拍件数、古籍善本上拍件数、书札成交率等)纳入观察范围,使数据建立在面对拍卖市场的宏观视觉之下,尽可能求得最为客观的结论。

从上图显示的历年书札市场投放份额可以看到,历年半均值落存10%左右。在‘古籍善本专场刚进入市场时,信札上拍最的比重就比较高(10%至25%之间),自1995年起,经过10余年的波动,其中经历1996年秋、2002年春、2006年秋3次最低符(0%),1998年春、1998年秋、1999年春、2002年秋4次高峰(均在12%以上)。到2007年春拍,书札上:拍率又有了广大幅度的攀升(达25%),近几年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0%以上)。从此图所示数据中。我们可发现名人信札长期受到嘉德扪卖行力面的重视,在市场投放量上早现较稳定的势态。

由上图所示,书札成交率浮动与古籍善本成交率基本成正比,且多数为较高成交率。总的来看,书札收到了市场长期、稳定且偏高的关注。

让我们以60%为历年信札成交率的分界线,高于60%则为高成交率,低于60%则反之,那么就可以得到这样的6个时间段落:1994年秋至1995年秋、1996年春至1997年春、1997年秋至1999年秋、2000年春至2002年春、2002年秋至2005年秋、2007年至2010年眷(2006年全年市场纪录为零,其原因待调差,暂且忽略不计)。作者将这6个时间段依次命名为起步期、一次调整、萌岿期、二次涮整、一次波动上升、二次波动上升。联系表1,可以看到两次调整期均由于上拍量的骤减而呈现低谷状态,几次书札成交率上升时期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市场投放量,比如起步期和断芽期的信札成交率和市场投放量,总体呈现相吻合的升降趋势。值得一提的是,两次波动上升时期里,虽然成交率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但与其对应的市场投放份额却呈现走低的状态。这说明,这两段时间内的名人信札非常受市场看好。

从总体趋势线来看,历年名人信札的成交率呈抛物线走势。那么进一步将上文所提到的时间段进行整合,可得到这样的总体区间:1994年秋至2002年春呈整体下降趋势,2002年秋至2010年春呈整体上升趋势。所以说,当下名人信札市场总体呈现利好的走向,从总体趋势上来看利于投资。

在刚刚过去的10年秋拍中,嘉德古籍善本拍卖中的书札拍卖情况与往年有较大的不同。从该场最高成交价来看,《莫是尼等撰书订清名家简牍》以并不算高的1232万元成交,与嘉德1995年占籍善本专场中的最高价143万元相差尢儿(《宋嘉泰元年至四年李防、徐铉等编文苑英华》),而这在当时是古籍善本中最高的价格。从成交率来看,这次是历年来古籍善本成交率与书札成交率相差最大的一季,在古籍善本75%的高成交率下,书札仅取得了31%的成交率,这是值得拍卖行方面警惕的。但本季的低成交率,不能排除的原因也包括亿元书画在现有市场的极高占有率。近两年来,亿元成交价多集中在古代法帖一类,而古代法帖亦与书札部分重合,如2010年秋拍价格最高的《平安帖》和2009年保利秋拍的《局事帖》便属此列。古代法帖对市场的高占有量势必对名人书札的成交有所影响,而具体原因,有待以后的进一步分析。

民国时期信札最受市场追捧?

按照一般的收藏观念来说,时代越久远的越珍稀,价格就越高,但也不尽然。有专家指一些民国时期的名人信札(尤其是文化名人)亦因为稀少价值反而在清初信札之上。那么,是否果真如此呢?作者选取1994年秋至2010年春嘉德拍卖的最高价名人书札,以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纠数中国嘉德古籍善本专场历年来的最高成交价拍品,不难发现,这些拍品都集叫在3个时间段:

从数量上看,清代的名人信札最多,民国时期的名人信札最少。但这只能说明清代信札的传世量很多,毕竟清朝横跨300余年,而民国时期不过短短的三十几年。从价格上看,明清的信札扪卖总价也远远超出民国信札的总价。可以说,明清信札占了名人信札拍卖市场的大半江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件民国信札中有3件的拍卖价超过了200万元,而明清信札却没有一件在200万元以上。这说明,民国信札虽然进入拍卖市场的数量比较少,但是往往在这一板块出现较火的成交额,也就成为名人信札拍卖中最受市场追捧的板块。这与专家们的结论基本相同。

至于民国信札缘何受到如此的追捧,除了存世最少的原因以外,许多专家还认为是因为它的文化含量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记者通过调分析后认为,后两者综合起来其实是一个原因,那就是民国信札让买家有比较深的认同感。信札在收藏方面的特点是集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于一身,故而模仿较难,赝品较少,也是最考验收藏者知识水平的门类之一。而民同是这3个时间段里距离现在最近的,也就是现代人最能读懂的,并且其中的内容与现今社会联系最为紧密。

8.文天祥的考卷上看英雄的成长轨迹 篇八

文天祥的气节是怎么形成的?其源头在哪里?其实,在我们熟悉的诗文里就有蛛丝马迹,诸如最有名的《过零丁洋》里,就有这么两句“辛苦遭逢起一经”,“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读诗的时候,切不可忽略这两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的意思是说他这些年的辛苦经历是从当初参加科举考试开始的。而“一经”是指宋朝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必须熟悉的儒家经典。宋朝的科举并非纯粹的应试教育,还讲究教材对人的灵魂的铸造。那么,文天祥提到的“一经”给了他怎样的思想灵魂?那就是他牺牲之前写的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即儒家的“仁”与“义”,通过孟子“舍生取义”的途径,到达孔子提倡的“仁”,做到这一点,人生就“无愧”了。

从这首绝笔再往上溯,公元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参加南宋的科举考试,中了状元。据悉,他本来是第七名,宋理宗将其提为状元,因为他文章写得太好了,不光文采好,渗透在文字里的灵魂和思想也很深邃、感人。

文章是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时,以“法天不息”为题写的,一万多字,连草稿都没打,一气呵成,当时的考官就是《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真想不到,历史会有这样巧妙的安排,考官和考生都成了中华史上的经典人物。

宋理宗在出题说明中说,他一直致力于对于“道”的追求,但他发现越是执着于此,传说中的“道”反而跟他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朕心疑焉”,请给个答案。

文天祥对此的回答大概是:我们所追求的道,无论是在宇宙天地间,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无处不在的,“天下无往而非道”,这种“道无处不在”的思想在后来的《正气歌》中有更明显的表达,“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从道的`无处不在到正义、气节的无处不在,其实是民族的巨变,国家的外患让文天祥的“道无处不在”的思想更加具体,为早期的思想赋予了民族的内容,政治的内容。

儒家所代表的“道”在空间上无处不在,在时间上也是永不停息的,因此文天祥在试卷上还写道:“天地以此道而不息,圣人亦以此道而不息。”具体到后来的民族国家危机上,那种舍生求义的牺牲精神也是生生不息,流传不断的。文天祥认为,对于道的坚持,就是要以“不息”的心态去履行,“以不息之心,行不息之道”。

正是这种空间上无处不在,时间上古今无时不存的思想,让文天祥有一种长远的历史观念。他对于气节、正气的坚持,不仅是当时必须的,也是未来必须的,因此《过零丁洋》的最后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么一句,他认为不仅对当时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对未来有交代,这就是一颗“不息”的心。虽然文天祥已经逝去将近八百年,但这颗“心”似乎仍在跳动着。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为人的标准,不仅要看当时,还要留意将来的历史评价,有大历史观,才有大人格。

9.生活轨迹作文 篇九

大而言之,宇宙,这个目前都未知其起点更不知其终点的实体,亦自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及历程;地球,从一个混沌的状态中萌生出第一个氨基酸、核酸,再经历几次沧海桑田的大变迁,从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开始,枝枝桠桠的繁衍了多少万年,才有今天人类进化史上的参天大树,才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才有今天这样文明进步的地球;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四大文明古国的盛极一时,用双手筑起了浩浩绵延于崇山峻岭间的长城,令后世都叹为观止的金字塔,还有那至今仍有硝烟和血腥味的古罗马斗牛场,给人类留下了永恒的《斯巴达克思》,辗转发展至今,仍有“羊吃人”、“焚书坑儒”的回忆,仍有伟大的曹,莎翁的不朽。这轨迹,绵延地画满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从珠穆朗玛到大洋深处,从岩层深处到浩渺空中,其婉约可见毫发,其豪壮足可吞山河。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着,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太白如是说。

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当时光悠悠地从人们身上流过时,不同的人都留下了不同的生活轨迹。

在时代的浊流中高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投身汨汨清流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忧国忧民的杜甫惟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采菊东篱下”;“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柳永“才子词人,自为白衣卿相”;“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亦有“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壮气豪情。

千古兴之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然而滚滚的逝水抹不去这些存在过的生命历程,也正因此,有限的轨迹得以无限的延伸,纵然“浪花淘尽英雄”,抹不去的是历史的车轮在人类史上碾过的痕迹。

滚滚风尘的三国,梁山聚义的水浒,红楼深处的悲剧,成为过去却永存。

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孤独,捕鲨老人的不屈不挠,卡秋莎的复活,哈姆雷特的复仇,少年维特的烦恼,雾都中的孤儿,丑陋的撞钟人,吝啬的阿巴贡,可笑的钦差大臣……已为陈迹的往事何曾中止过其轨迹。

花开花谢,春去春回,茫茫尘世中的你我虽各渺渺如天上一朵白云,却一样拥有自己崭新的个性和独特的自我。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美丽。是谁说:活着,就是一种美丽。

生命赋予我们美丽,我们更应展示青春的自我,挥洒热情,谱写生命之歌,描绘生活轨迹,溶入并创造这美好的世界。

[简评]

本文通过写生活的轨迹写出了生活乃至生命的丰富多彩,文中每个事例材料都从不同角度阐发了生命的意义,也是生活的意义。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材料的丰富,古今中外,都有涉及,显示了作者知识阅读面的宽广和组织材料的功力,因此写作中才能运用自如,信手拈来。

文章的语言也别具特色,流畅的白话中偶用文言,名言诗句的引用和小说典故的凝炼使文章具有巨大的思想蕴涵,但也不免给人生涩和掉书袋子之嫌。

□高全套评

10.成长轨迹作文 篇十

一. 《八廓南街16号》的成功原因探析

很多人都撰写过文章研究段锦川和《八廓南街16号》,不少文字都提及,作者在该片中没有拍摄西藏的蓝天白云,没有老鹰和布达拉宫,只是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此间的人群,在影像中表现了人们的真实生存状态。

段锦川拍摄于1986年《青稞》和1988年《蓝面具供养》两部纪录片作品,片名直接取自藏族植物与藏戏。而第三部纪录片《青朴——苦修者的圣地》(与温普林合导)中的“青朴”则是传说中莲花生大师修炼的地方。可以说,藏族元素的渗透和表现,成为段锦川早期作品的一个标志。而他毕业“跳起来报名”时的举动,不管是出于有意抑或直觉,都体现出了这样一个地域对于他的触动。西藏从来都是中国这个身体上最敏感的部位之一,而段锦川显然触摸到了。

在拍摄《八廓南街16号》时,段锦川同时也在制作关于藏区牧民生活、盐井等题材的影片。在一部影片中,他以卡车作为主角,纪录了这种比较大型的现代交通工具在偏僻地区的使用。他认为,这表现出西藏生活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变迁。这些影片延续了他对于西藏的认识,其中不乏典型的“西藏画面”。

相对于这些影片,《八廓南街16号》显得异常冷静。在纪录片中吸引人的并不是浅层的民族元素,避免了将西藏符号化和简单图解化地处理,表现出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地域,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一种真实状态。

进入90年代,有两个人对段锦川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一个是吴文光,另一个是张元。他们作为中国独立制作影片的早期干将,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纪录片的拍摄。而在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中,段锦川获益良多。

1993年,段锦川和吴文光一起参加了日本的电影节,看到了怀斯曼的作品以及鲍勃•康纳利的作品,感觉很震惊。在完成了影片《广场》的“开放式空间”拍摄之后,段锦川一直想寻找一个处理居民日常问题的机构,比如寻找一个派出所、居委会之类的基层管理单位。他觉得这样才能够将一种概念性的东西落实到无名的、具体的个人。最终,已经在案头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八廓南街16号”进入了段锦川的镜头序列之中。他以真实电影的拍摄理念,结合平实朴素的影像语言,将制度肌理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拍摄过程中,段锦川也恪守“真实电影”的摄录规则。比如拍摄中,他希望自己像“苍蝇”一样在墙壁上进行观察,但是却不介入事件的发展。这也是影片中很多事情让观众感到“有头无尾”的原因之一。影片中有一段是老人和女儿分家,本来摄制组跟随老人到女儿的家中拍摄分家的场景,但是遭到女儿的反对,她指着摄制组对居委会的人说,“我们家的事,你们居委会可以来调解,但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没有权利到我家来。”听到这些,段锦川就放弃了拍摄。这件事给他的触动特别大,他说:“我们一定要把范围限定在居委会的工作范围和活动范围,不能涉及到任何一个人的私人空间。”

因为把视域集中在了居委会,同时对相关空间的不介入态度,使整个影片缺乏了事件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但是,对于在八廓南街16号中发生的一切,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形成了一种别样的真实风貌。

二. 《八廓南街16号》与中国独立制作纪录片发展

在《八廓南街16号》创作的前后,正好是中国电视大环境发生变革时期。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了,这个45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其中“生活空间”等版块,更是将视角对准普通百姓。

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正处于峰回路转的转型时期,社会的结构、体制、道德观念、法律制度、价值体系等等,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一些改变。作为个体的人,既是参与者,又直接或间接受到这场变革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一时期,纪录片作为一种历史书写的文本,其创作理念此时也从原来的绝对单一化变得相对多元。不少创作者,不管是国有媒体,还是自由职业的,都不约而同地把镜头对准了身边的普通大众。

从受众层面来看,观众第一次在大众传媒中看到了自己,这些对于自身镜像的指认,引发了观众收视兴趣的转向。反过来,这种兴趣无疑促使创作者更加投注热情于此类作品。于是,在那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以关注个体为诉求的作品案例。

而在创作中,逐渐有一些人不再从媒体的立场来进行观察和思考,而是出现独立意识。这些人运用在拍摄实践中磨练出的独立摄制纪录片的能力,同时以更加理性的思考观察社会,而便携式摄录设备也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之门。这些从技术到理念的变化,为独立制作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独立制作的纪录片以哲理性的反思社会、反思人生为出发点,最后成为一种个体化的行为艺术和社会诠释。在《八廓南街16号》的结尾,作者就选择了一种个体化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观点:庆典,成为了全篇政治隐喻的高潮。

段锦川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时候谈及:很多人认为,“新纪录片”与过去的“宣传片”的最大区别就是把关注的焦点从大而无当的概念或者英雄人物转移到普通平民,甚至是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实际上,这只是关注对象的转变,而不是“新纪录片”的实质。纪录片为某一个时代留下一份忠实的影像档案,它是纪录片最基本的要素。作为一个纪录片作者,他的看法是,“新纪录片”的出现,只有一个核心的,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讲真话,尽最大的努力去追寻事实的真相。没有信仰,没有坚持,在任何代价都不用付出的情况下,小人物就会成为一群随波逐流的势利之徒。

段锦川曾公开宣称,他一向关注的是主流社会,他关注的是一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力量对一个社会的影响。这种态度也使得《八廓南街16号》中显露出的是与很多娇柔造作作品迥然不同的现象。在这一点上,他显然受到了美国纪录片导演怀斯曼的影响。怀斯曼对公共机构、社会权力运作的表现,那种隐藏拍摄者排斥非现场音响以剪辑来体现主题,都在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中充分显现。

三. 中国语境下的独立制作纪录片未来话语走向

《八廓南街16号》以其鲜明的话语方式给每一个观者留下了关于西藏某个居委会的清晰印象,同时,在它的影像序列中也呈现出对于一个社会的深入思考。纪录片是指向历史的,它的价值也将在历史中逐步丰富。段锦川的这部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十多年前中国社会某个角落的真实图景。但是,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坐标系中回望这部作品时,不禁要问,作为独立制片的《八廓南街16号》的成功模式在今日社会中是否能重现。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发展速度很快。经过了“3•14”、“5•12、”“奥运、”“神七上天”等大事件之后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在经济飞速发展中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东西部差距问题、民族问题等等。不管是伟大成就,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有人对于今日中国之现状进行梳理。我们常说,人应该三省其身。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价值的反思和批判。这些思想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影像的。

不过,从目前整个社会的语境来看,人们对于政治的关心程度相对较低,满足于在浅层次情感宣泄之后的冷漠。而大量的年轻人沉迷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习惯了用玩笑的方式面对生活,认真的态度必须经由包装才能出现,否则会被视为异类。总的来说,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缺乏投注的热情。

在这样一个最好或者最坏都可以称谓的时代,纪录片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影响受众,成为摆在每个纪录片人面前的课题。年轻人喜欢在网络上点击和分享那些三五分钟的短小视频,内容无非是猎奇搞笑或者伪温馨。当下的观众还能不能静下心来看《八廓南街16号》这样缓慢叙事甚至断面叙事的纪录片,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次,现在提及“独立制作”,似乎已然成为了一种体制外的、边缘化创作的称谓。段锦川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原来用‘独立制片’这个词,现在不太用了。这个词在使用过程中,被染上了某种意识形态色彩,并成了一种姿态。结果讨论影片,不能从一个电影的角度或纪录片的角度,而是意识形态或者姿态就决定了片子的优劣,这是我不能认可的。”

以现在中国的真实情况来讲,似乎没有独立制作的空间,因为大部分电视台制播分离尚不明朗,同时独立制作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也不稳定。可是,无论是“独立制作”还是“体制内制作”,纪录片的责任感是第一位的。也正是《八廓南街16号》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平实的态度,使得我们从历史的坐标中回望,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存在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人口宣教中心)

11.关于轨迹作文初一 篇十一

它们有属于自己的轨迹,那我呢?我不禁回想起曾经拥有过的快乐时光!童年时,与爸爸一起登山,我们攀比着爬山。我和爸爸在一片欢笑声中登上了山。等上了山,只知道累,望着山下的风景,却有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漫上心头。自己是个胜利者,自然高兴。爸爸摸摸我幼小的头,轻轻地说:“我们赢了。”心中的那股喜悦油然而生,无暇欣赏这山下的无限风光。我和爸爸在山顶追逐着、奔跑着……回想童年那快乐的日子,我在幼稚与快乐中成长。我快乐地走完了童年的轨迹。

再遥想那大雁款款地飞着,犹记得小学时那点点滴滴。再与爸爸登山,曾经年轻英俊的爸爸,现已变得深沉少语。曾经无知年少的我,已经定性了几分。与爸爸同登山,共同扶持,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登上了山顶,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望着那一座座高楼,林林总总的树木,纵横交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街市……此刻都已变得渺小。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好!为什么山上会如此的渺小呢?哦!原来是站得高,看得远啊。周围的景象竟是这般的美啊!爸爸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看,世界竟是如此的美好啊!”是啊,竟是这般的美。多了几分成熟的我,在欣赏中成长了不少,也在自己的轨迹中成长了不少。

再看看那只领头的大雁,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是在思考它们未来的人生吗?或许是吧。回想去年,与爸爸第三次登山。我们互相鼓励,共同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好不容易登上山顶,真可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好一番繁华的景象啊,那纵横交错的街道井然有序。花开了,仿佛花开有声,诉说着人生的物语;天蓝了,仿佛天高云淡,诉说着人生的真谛。看着这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思忖着:“我的人生呢?我的轨迹呢?是怎么样的呢?”已白发漫上头的爸爸,多了几道“岁月的痕迹”。爸爸用粗壮的大手拍拍我的背:“你的人生也应当是这样的啊!”我疑惑地望着爸爸,对未来憧憬着。我在迷失的人生中成长,我在迷失的人生中寻找我的轨迹。

12.轨迹初三作文750字 篇十二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也不得不相信未来的路不平坦。

难道说这改变是必然

—题记

那个夏天的风,夹带着桅子花的芳香。那些曾以为忘却的回忆,不经意间又掠过我的心底。才发现,有些记忆当你极力想守住却已悄然忘怀,而有些记忆当你想抹去却深深埋在心底。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纯真的笑容,那些年少无知的诺言,就像散场的电影,似梦,但又如此真实。

如果这是梦,那么我记忆背包里的笑容,那些曾经的幸福又是谁的呢

记忆倒带,那些走过的路被添上背景,花篮的水还有细碎的阳光,淡淡的,闪烁着迷离的光芒,延伸到看不见的地平线的尽头。曾经的那些人呢,为什么陌生得恍若隔了一个世纪,曾经的那些事呢,为什么变得遥不可及我记得我只是做了一个梦,梦醒了,什么都不见了,难道真的是一梦千年

我不相信。于是我沿着那些路去寻找—小路依旧,却找不到回忆了,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一个闪亮的尾巴,却再也没办法回到最初的位置。只听到一个男孩在唱:“闭上眼睛还能看见丫你离去的痕迹/在月光下一直找寻/那想念的身影……”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我站在那里,像个迷路的.小孩,仿佛世界只剩下了黑暗,那么无助。

我不知道该回到现在还是应该继续寻找,在十字路口徘徊。我害怕,怕曾经的回忆不会重现,过去的轨迹也会消失不见。

因为,路有尽头;轨迹,也有断点。

突然很想念那个扎羊角辫的年华,十指相扣,蓝天草地,一群年少不更事的孩子就这样手牵着手唱着已经耳生的童谣走在岁月的阳光里,到最后让我无奈地看着他们走向远方。优伤,淡淡的,弥漫在走过的轨迹里,幻化成白的雪片,粉的樱花,灿烂而悲壮地飘落,那些记忆那些幸福就这样湮灭了。

泪水夺眶而出,毫无预兆地滴落在脸颊。如果所有的悲伤都可以化作泪水流逝,那么,就让那些失落的回忆流尽吧!

风依旧,吹干了泪痕。美丽的回忆,就让它永远封存在过去吧!童年的故事,没有了结局,也没有了找寻。

13.追寻历史的轨迹600字作文 篇十三

历史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历史是逝去的古老而又漫长的岁月。历史是那么深奥,又是那么遥远。历史的轨迹并非笔直向前发展,也有弯曲循环往复,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湮没。为了更好地追寻逝去的历史,了解吴地文化,我们在无锡教育网的组织下来到中华赏石园与鸿山遗址博物馆参观。

吴地江南,太湖之滨,自古以来就是石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繁荣地。走进赏石园大门,气势恢宏的大厅内那一架巨大的“炳灵大夏巨龙”的骨架模型吸引了我。巨龙全长28米左右,光颈部长度就达12.5米,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恐龙。这恐龙的化石形成的年代早在白垩纪,距今已有1.1亿年呢!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不由得发出阵阵惊叹。

踏着阶梯往上走,一块巧夺天工的.石头展现在我们眼前。它蹲坐在精致的雕盘上,棕色的背景中,有橘色的图案镶嵌其中。最上面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圆形,那么圆,那么红,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我真不敢相信它竟然是天然形成的!下面那云雾飘渺的橘色图案不正是美丽的晚霞吗?它叫“日出东方”,真是名副其实。

来到楼上,我们观赏了更多更美的化石与天然石。有蠢蠢欲动的恐龙蛋,有晶莹剔透的水晶,有价值不菲的辉锑矿……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闪闪发光、色泽鲜艳的水晶。谁都不会想到,把一块巨大的不起眼的石头切开,里面却有着如此美丽的石头。那一闪一闪的光晕不停地在我的面前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更何况它拥有华贵的紫色!它们就像千朵万朵开得正盛的蝴蝶兰,密密地聚集在一起,永远也数不清,令人叹为观止。

赏石园中每一块石头都是那么奇特,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啊!这些石头不也是历史冲刷、积淀留下的痕迹吗?有心的人,研究它的形成,倾听它诉说的故事,就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一个个业已湮没的印记,发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欣赏完记录着历史痕迹的千万种奇石,我们又来到鸿山遗址博物馆参观。

远观鸿山遗址博物馆,它造型十分独特,泥墙、草顶、坡面,据说它的平面图就像一把弓箭,象征着“吴越争霸”的那段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主要有玉器、礼器、乐器三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玉器“螭凤纹璧形佩”。它是一个玉环,呈现出温润的色泽,上面的花纹十分精细、美丽,真是巧夺天工。它的外圈略微有一些小小的破损,花纹中还嵌着一些泥,但我觉得这小小的瑕疵使玉佩平添了几分神秘与高贵的气质。

据研究表明,鸿山遗址的这个墓葬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它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昌盛一时的东南霸主吴越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然而,这个墓葬仍有两团疑云没有解开:墓葬究竟是什么时期的?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4.成长轨迹作文 篇十四

——干部培训结业论文

班级:05级编导2班姓名:缑庆岩学号:200523320

5------走在人生路上,从来没有感觉到荆棘满布,可是也从来没

有一帆风顺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脚踏实地的走出来的,所以我庆幸自己的一路的坚持;是毅力支撑着我一步步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挪动挡在路上的石块,又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从小就爱幻想的我其实没有什么头脑,虽然不像小孩子似的每天爱看动画片、喜欢动漫,可是自己脑子里真的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看到什么事情都愤世嫉俗的大谈特谈一番,傻傻的幻想着这个社会该如何如何。就是这样,我度过了自己的二十岁之前的路程,就这样我幻想着度过,现在想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呢,呵呵,我就是一个很自恋的人,我对自己的走过的路总是满怀欣慰的。不过那些时候毕竟都是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的,可以为所欲为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现在我离开了父母,可以说背井离乡的过起了自己的生活,人在他乡,总有一点点的寂寥,还有些许的思念,突然感到自己要面对很多的事情,这些东西靠幻想是完全解决不了的,我突然感到手忙脚乱,脑袋丢掉一样似的,现在想一想,觉得自己好傻好傻,呵呵 ,这就是一个一直都有一点点傻冒的我了。不过还好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跪下求饶,坦然面对来自生活的阻挠,我这个不设防的“城市”开始变的圆滑起来,因为这个世界容不下不设防的“城市”,社会是个大大的拼菜,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我的舌头算是狠狠的感受了自己二十年没有感受到的味道。当时的有些痛苦,但是痛苦之后便是富含深蕴的享受,觉得自己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呵呵。有些脸大的不行了。

记得我曾经爱幻想,所以我有一个美丽的国度叫安息国,这个安息不是安静的死去,而是安安静静的休养生息。这是我一个永恒不会改变的梦想,我希望这个世界充满和平、友爱、人性和自由自在。

而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却有这样那样的世俗的东西,我很讨厌这些个,我想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生活,享受自由,所以现实和梦想的差距让我想做一名社会工作者。这样我能够深刻的了解这个社会,并且能够力所能及的改变着。这是我的一生的梦想。无论我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把我社会学的思想灌注进去,因为我不想碌碌无为的过这一生。因为人的生命真的是太珍贵了,短短几十年,我没有信心能够把握好,所以我倍感珍惜,并想让它停驻,给我一点点的宠爱。呵呵,我觉得我又在做梦,就是这些梦想调剂着我的生活,让我觉得轻松自在。来到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这是我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从来没有一点点社会实践的我这算是我感受到最强烈的思想的不适应,每天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事情,有些还很棘手,所以大一年级我基本上脑袋绷着一根紧紧的弦,这些让我过的很费力,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样那样的事情,自己身不由己的生活着,觉得世界漆黑一片.还好了身边有些牢靠的朋友,他们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我一个肩膀让我依靠,所以那段时间我没有垮掉,因为我的心理负担有朋友在帮我称着。现在呢我要说的大学给于我的最重要的一条箴言就是要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你的脾气秉性,最能够理解我的内心和心灵空间的真与善;现在想一想自己高中时候的暴脾气怎么还会有那么多 朋友支持我帮助我,呵呵。现在我真的知道了,我只有好好珍惜他们才对的起他们对我的帮助和关心!

而后,我成为班里面的生活委员,每天都会有些许的事情,过生日要去给同学们买礼物、同学病了的时候要懂得问候关心、生活就是一些琐碎的东西拼凑起来的,所以要细心的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我们之间的距离就会亲近些,自己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谁还会对你整天的设防呢?这样,大学生活让我懂得第二条箴言:悉心的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就可以拉进你们之间的距离。这样才会有人愿意接近你,相信你。社会也是这样的吧,我们应该这样来对待生活本身。这样生活的才会美好,才会充满博爱、友善和舒适!

之后我成为咱们班的班长。这是一件让我可以一生怀念的事情,我觉得了自己是个很笨的人,可是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就来接管了这份担子,总感觉有些不自量力,我不知道该如何把话说的分寸得当、不知道如何组织班级活动、不知道该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交流——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大白痴,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想一想,真的要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理解还有信任,是大家给予我的这份力量来面对工作中的措不及防,每次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些同学支持的目光,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一步一步的走出自我压力的圈子,并且开始从容的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开始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大学的干部生活让我成长起来,我不会心惊胆战的生活了,也学会了些许的工作技巧,并且开始自信的生活,因为这样别人才会对你另眼相看。这个世界里,如果自己都不自信的话,是没有人对你有信心的!所以我开始快乐的生活,并且自信的过好每一天,我相信这样下去,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美好与幸福!

同样,摆正心态,我也会思索自己工作中的纰漏,哪些地方需要我的改进和补救,我是一个渴望美好的人,希望你们都是快乐的、自信的生活、学习,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要毕业了,知道你们还没有作好准备,所以我很担心。同样,我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同样的矛盾,所以我们一起开始思索自己明年毕业前要有哪些充足的准备,从现在着手,开始归划自己的出路,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次干部培训让我学到很多的东西,自信,责任心,处事方式、方法都有所了解,其实之前我的自私心都有所往上冒,不过这次干部培训算是给我打了一针药剂,让我开始打足气力,继续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还有自己的梦想。

05级编导2班,我爱自己的班级,愿梦想随你我一起起飞,飞往我们美好的国度。记得呦我的国度是安息国,那里鸟语花香,充满温情,满溢着芬芳和自由的畅想!

上一篇:各类文体教案下一篇:刻舟求剑寓言故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