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变革中的利益问题(精选11篇)
1.企业文化变革中的利益问题 篇一
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实践
当今社会,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这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实践,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作 者:王俊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62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 “”(2) 分类号:G05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2.企业文化变革中的利益问题 篇二
[关键词] 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文化 变革管理
一、引言
信息系统建设是借助于信息系统,企业能及时、全面地提供信息和数据,以支持达到系统目标的决策;能够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特点,完成各种不同要求的功能,从而达到各层次的沟通;能够根据历史信息和数据,在加工处理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并选择最优决策与具体实施方案,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信息系统体现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中间费用,还能在深层次上改变员工的传统思维方式、改变组织结构、革新企业的管理运作方式甚至会对原有的企业文化带来冲击。
可见,企业文化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必然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影响,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反作用。我们在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与本企业的文化乃至本国家的文化相结合,产生一个适合本企业具体状况的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信息化走向成功。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六个阶段
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引进一个信息系统或采用一项新技术,而是包括从组织开始引入和采用信息系统开始到信息系统为企业成员所接受并在整个企业内扩散在内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
发起阶段(Initiation):由于技术创新和组织发展的需要,组织决定采用IT解决方案来谋求新的发展,并收集相关的信息。
采用阶段(Adoption):为实施新的系统分配必要的资源。
适应阶段(Adaptation):开发、安装和维护信息系统,并修改和重新设计组织流程。同时,培训组织内员工以适应新的流程和系统。
接受阶段(Acceptance):引导组织成员逐步融入信息系统的使用中。
例行化阶段(Routinization):信息系统的使用成为组织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扩散阶段(Infusion):信息系统的功能被进一步开发,并以更全面、更集成的方式来支持组织更高层次上的运作。
由此可知,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企业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每一个阶段的运作质量和效用,并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进行。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特性、企业环境、系统用户背景、系统复杂程度等等。而这些因素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信息系统建设的顺畅程度肯定大不相同。在分析企业文化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关系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什么是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指导着每个员工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内在约束,也就是说,虽然它不像法律制度那样具有外在的强制性,但是它却是一个隐含的企业员工行为准则,企业的员工都会认同它、遵守它。
四、信息系统建设与组织文化
1.企业文化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组织的很多层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跟信息系统建设最密切相关的是对变革的影响。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组织来说,是一种管理变革,会影响到组织中诸如流程再设计、工作再设计、权力再分配等等方面。变革中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变革的抵制或接受程度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抵制或接受程度归根到底是由个体所处的组织文化所决定的。
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大都讲究情、理、法,把人情放在首位,企业员工之所以会对西方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产生抵制,从“人制式”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种(见下表):
表不同阶层对信息系统的抵制原因和程度(“√”表示对该阶层有影响)
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哪种类型的企业文化最适合信息系统建设。因为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分阶段的复杂过程,企业文化对于每一阶段的顺利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文化的反作用
信息系统的引入意味着给组织带来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作规范。这些新的工作方式、工作规范势必会给现有的组织文化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并有可能引起组织文化的变革。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引入和采用阶段,组织收集信息系统引入所需的信息,并为系统建设分配需要的资源。在这两个阶段,组织必须对组织文化变革进行引导,通过舆论宣传,全员教育等形式使组织成员清楚地认识到变革的必然性,并减少组织成员可能产生的抵制心理,从而保证文化变革的顺利进行。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适应和接受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完成开发、安装。组织成员也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使用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两个阶段,组织必须对文化变革进行有效管理,重新定义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即人为事物和创造物,支持性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潜意识假定,并用树立模范等方式大力提倡,使新的组织文化为组织成员所接受,并逐步取代现有的组织文化。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最后两个阶段,即例行化和扩散阶段,组织文化必须得到强化,并使之定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实施奖惩,强制性地要求员工实践新的文化,在实践中转变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一旦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变成了多数员工自觉的行为,一种适应信息系统实施的新的企业文化就建立起来了,从而最终完成了组织文化的变革全过程。
五、结论
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来说,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种管理变革。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参与程度和支持程度。而员工可能采取的行为是由他们所在的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因此,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更透彻地研究企业文化对信息系统的作用方式,必然能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提供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H.詹姆斯哈林顿等著,唐宁玉等译:项目变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陆牡丹: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文化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6)
[3]张福学:国家的文化对信息系统的影响[J].情报学报,2002(1)
[4]张洁: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文化[J].现代管理科学,2001(1)
[5]Dasgupta, S. The Role of Cultur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Organizations,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July, 1997
3.企业变革与文化心得 篇三
一、你认为目前东唐的危机是什么(外部危机?内部危机?)
外部:
·现阶段业务类别单一,商业视频虽然在同地域属于强势地位,但能否随高新区一同跨越升级,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转型升级很关键;·鸡蛋很大一部分放在海尔这个越来越不牢靠的篮子里,营销在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否需要同步拓展也有待考虑;
内部:
内部流程需要根据发展阶段动态的进行梳理、明确,不明确或者不通畅的流程还是存在的。
员工发展的明确定位是否明晰也有待斟酌,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茫茫然是无法对企业文化形成认同的。
二、你认为东唐需要强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认为咱们需要提升制作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创新力,这也许才是我们亟待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这个创新力,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我们发展战略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认识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视野才能打开,格局才能放大,能力才能提升,事业才会壮大。
三、对东唐企业使命“关注员工成长,创作影视精品,服务客户满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员工是组成企业的最重要元素,员工的价值其实就体现为东唐的价值;公司关注员工的成长,让大家在东唐这个大家庭感受到家的温暖,会自然而然的增强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我想员工获得认可、看到希望后,大家所反馈回来的“正能量”也会是积极的和持续的,会形成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是影视服务企业,影视作品就是我们输出的产品,产品的好坏关系到企业发展是否长久,我们必须打造影视精品,没有别的出路,我们可以在影视作品类别和领域做出选择,但是在精品和废品中,我们别无他选,唯有不断的创新前行。
说到底,我们的价值最终就是体现在“客户满意”上,我们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最终就落实在客户是否认可和赞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好的作品,也需要好的服务,自始至终将客户的利益和满意度放在我们服务的首位,我想,如果我们事事都替客户着想,甚至想在他们前面,创造了客户感动,也就自然会创造客户黏度,长期的、友好的合作关系是不难确立的。
四、结合公司变革和发展要求,谈一下目前你在专业能力或综合能力上存在的短板;以及相应的改进、提
升办法。
随着公司的培训深入和即将到来的入驻高新区,我觉得除了自身能力还需要永久性的学习外,自身视野和格局是否能更大打开,也是值得我思考的问题。因为外界、公司,每一天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其中一员,在面对这么大的变化时,更需要与时俱进。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学,把自己打开,去填装更多新鲜的思想和知识,这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
五、你对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有什么样的建议?
总感觉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隐性的,没有或者体现到日常中的力度还不够;形成一份更切合实际,更让每一位员工深刻感受到的培养机制很重要。就是说,让大家看到,公司在为我们努力的做着什么,我在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该怎样努力才能符合公司要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说到底,就是我们能否针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机制。
考核能否起到衡量人才的最终目的?也许是需要我们再深入客观的考虑的;对员工可以有一个全方位的,德才兼备的考量,明听、明察。
六、详细谈一下你的2014年成长规划。
特别期待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变化和成长,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要搬到高新区了,业务变革在所难免,我期待自己也能转型,做了快5年策划,成长的同时也看到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我希望能在变革期能有更多的机遇可以把握,可以放大自己的视野和格局,放大自己的优势,为公司更好的、持久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希望,自己将来不单是一个普通的策划,还可以有更多的尝试和变化。
4.《企业变革与文化》培训提纲 篇四
从老板开始进行变革
自动自发从自己开始
第三讲企业变革的焦点就是“流程再造”
一、变革有什么背景
(一)竞争环境有了变化
(二)游戏规则有了变化
(三)公司发展有了变化
二、变革有哪几种形态
(一)被迫变革——向谁学习
(二)预见变革——注意社会动向
(三)创造变革——领导产业,制定规格
三、变革启动的三步曲
第四讲从领导人哲学开始的企业文化——领导班子的价值观或想法对企业文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领导人的哲学
(一)领导人的哲学决定企业的价值观
(二)领导人的哲学影响企业的组织建设
二、共存共融的主文化和次文化
(一)区分主文化和次文化
(二)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第五讲企业如何进行变革——变革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痛苦,还有一定的关键
一、变革的条件——变革需要什么时机
(一)领导人的眼光与决心
(二)改革团队(班子)的组建与权力
(三)执行的步骤、方法与监督机制
二、变革的痛苦(代价)——变革面临什么困难
(一)变革的阻力产生的原因
(二)认清变革面临的五大困难
三、变革的“六大关键”——企业如何变革
(一)领导班子的强势作风与紧盯不懈
(二)一切配套措施,即使是制度,都要迎合变革
(三)变革内容的事前沟通、事中观察与事后修正
(四)遇到障碍或阻力,立刻解决或调整
(五)变革要注意“薄弱领域”与“关键主题”
(六)主要是“打靶原理”与“海豚哲学”
第六讲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征、为什么变革失败
一、重视企业文化的功能
(一)界定了组织与其他组织有别的角色
(二)传递给组织员一种身份的感觉
(三)促进成员对某一个事物的认同大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四)提高社会系统的稳定性与言行标准
(五)引导与塑造员工的态度与行为
二、掌握企业文化测评的十大关键指标——如何观察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个人拥有独立自主权的程度
(二)对员工冒险的容忍程度
(三)设定目标与绩效结合的程度
(四)各部门彼此协调运作的程度
(五)经理人支持员工的程度
(六)规章与制度多寡的程度
(七)成员对整个组织的认同程度
(八)薪酬与绩效结合的程度
(九)允许员工公开争执与批评的程度
(十)内部沟通受到职权层级限制的程度
三、造成变革困难的“大企业病”
(一)只见制度,不见人性和弹性
(二)人事成长,而非业务成长
(三)只将事情做好,而非做该做的事
(四)危机信号来自外部,而非内部
(五)勤于内耗,而非攘外
四、企业变革失败的八大原因
(一)沦于空洞的口号
(二)公司全体缺乏共识,也没有危机感
(三)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
(四)忘了改造员工的思想
(五)没有凸出变革的重点,也不加强力度贯彻
(六)缺乏反馈机制,追究脱钩
(七)未能坚持,很快就恢复原状
(八)没有将变革深植于文化
五、补充
(一)解冻
(二)变化
5.国有企业文化变革通道探析 篇五
一、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困惑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任务日益迫切和艰巨,国家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但纵观几年来国企改革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国企改革遇到的重重障碍和阻力已经严重影响到国企改革的进程,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某些国有企业在推进组织变革和文化变革进程中的失衡也是造成改革困难的重要原因。
国企变革必须从文化变革开始,构建变革的文化,是国企冲破机制体制阻力确保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许多企业家已认识到这一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某国有企业,为了转变人们心目中国有企业的形象,转变员工观念,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推进企业改革,引进了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文化策划、建设,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成立了有老总牵头,各部门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他们举行多次讲座,举办各种活动,努力将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宣贯给每一名职工,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但是,轰轰烈烈的活动一年后,企业老总却发现,好像员工没有什么变化,工作还是老样子,观念依旧落后,企业的价值观、行为理念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企业却为此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上案例在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失败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为什么组织的价值观根植员工内心深处如此之难?为什么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总是事与愿违?难道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一次概念的游戏?不少人将此归结为,国有企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机制僵化,体制落后,组织思维模式老化,员工观念落后,小富即安,害怕并拒绝变革,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二、困惑后的冷思考
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三个大的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大多数国有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提升企业形象,转变员工观念,这样的定位是片面的,这样的定位往往造成组织文化变革的虚化和泛化,将文化建设看作一种简单投资和短期的活动,而企业亦无法及时准确测量组织的文化变革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是组织的心态。企业领导者相信文化变革能解决一切问题,未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应自己的组织、文化变革战略,而是将许多芜杂的现代管理手段不加甄别的与文化变革糅合,以求在短时间内构建新的组织文化,并大幅提升企业绩效。
企业员工是文化变革的被动参与者,他们对文化变革的理解经常与领导者产生错位,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文化变革是领导和管理者的事情。
三是文化变革的手段方法。一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同
时因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无法及时跟踪评估测量,造成文化建设效果和目标往往事与愿违。二是未能将文化变革放到整个组织变革的系统环境下来考虑,组织变革与文化创新未能有效协同,人为将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割裂开来。三是缺乏一套适应国情的国有企业文化变革的理论工具,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从而无法构建适应组织变革的先进组织文化。
三、国有企业文化变革的有效通道
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在文化变革进程中,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哲学经常会随着领导者的更迭而改变,这是一般国企文化变革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因此很难构建持续创新的变革文化,因为员工始终无法预测下一位领导者会倡导什么样的组织文化,而在新旧文化之间组织经常处于两难和彷徨的境地。
文化变革是组织灵魂的变革,是个长期艰难复杂的过程,任何希望一蹴而就的想法都不现实。国有企业在实施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国企文化变革的定位、组织的心态,建立组织变革和文化变革流程,方能构建国企文化变革的成功通道。
首先,将文化变革定位于打造组织共同的思考模式。这一定位有别于传统文化变革的定位,体现了文化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组织共同的思考模式的前提下,将浅表内化上升到潜心内化形成组织共同的价值理念及行为哲学就变的十分容易。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组织共同的思考模式一旦建立并运行,大大减弱了体制、机制障碍对组织变革的影响,而领导者的更迭对组织发展已不再重要,因为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自我吐故纳新。
其次,要下大力气抓好国有企业的文化经营。要像经营组织业绩一样经营组织文化,唯一不同的是经营文化不会像经营业绩一样效果显而易见,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要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遵循文化变革规律,将文化变革纳入企业变革,针对企业变革发展目标,将先进管理方法与文化管理科学融合。
管理学家指出,人们不是拒绝变革而是拒绝被变革。意思是说,如果变革针对你,你会拒绝。如果变革是由你发起,你不会拒绝它。因此,要拓展变革的领导内涵,使每一名员工都可以成为变革的领导者,文化变革不再只是少数人的追求,而成为整个组织的共同目标,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赢。
第三,建立基于组织学习的文化变革流程。要突破国有企业体制僵化的障碍,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变革有机融合,以构建扁平化有弹性的行动团队解决传统国企体制机制僵化的问题,确保文化变革目标为组织认同。
四、国有企业变革的重点
目前国有企业变革由于受文化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墨守成规,缺乏变革的新观念,虽然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深层次文化变革的跟进与配合是国有企业变革的保证。国有企业变革往往以正确的战略为前提,企业必须进一步确定有效的结构变革已确保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这一切变化又需要相应的文化变革和人力资源系统的积极配合与跟进,否则,组织文化的惰性,人力资源系统的惰性,组织官僚化的积习就会对变革产生抵制,甚至加以破坏,最终使变革失败。如果不能塑造出与新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其他变革就难以充分持久的发挥作用。
模式本土化是变革的关键。由于缺乏系统思考,采取陈旧的变革模式,往往一味模仿成功企业组织变革的经验与做法,常常是一个模子。现在企业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企业竞相效法,但在这场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的奔跑中,究竟有多少国有企业从中获益?企业管理需要结合实际真抓实干,不能盲目赶时髦,有些企业为引进某些先进管理模式而东施效颦,亦步亦趋,不仅不能领会先进模式的精髓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水土不付或误入歧途。成功企业的变革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但决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因为每个企业组织的资源、变革能力、阻碍因子、变革战略等等都存在很多差异性,不加吸收的抄袭、模仿,迟早会自食其果,禁锢组织活力而衰败下去。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国有企业变革必须寻求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国有企业的文化变革必须要解决好以下4个问题,从而成功构建企业文化的变革通道。
6.企业文化的创建与变革 篇六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体系;联想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026-03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企业文化的创建与变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文化及其功能
20世纪80年代,关于企业文化的讨论曾经在国内企业界火了一阵子,然而火过之后,国内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企业文化经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职工的文体活动。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SCHEIN)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如何看待顾客;如何看待员工;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1)导向功能。它指的是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它像“指南针”一样明确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企业所提倡、崇尚的精神会对于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提升功能。先进的文化理念可提高企业形象的美感度,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正因如此,万宝路的文化比登喜路文化明显高出一筹。万宝路立意于一种人格力量和一种人类审美的角度,而登喜路仅仅着眼于烟的口味,故而万宝路的形象价值是登喜路的几十倍。(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黏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以华为的企业文化为例。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等。(4)激励功能。通用电气的高指标不仅仅是一种考核标准,更是一种激励手段。因为,崇高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它会让企业职工有奔头;让企业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对消费者激发其信心。(5)稳定功能。正确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对一些消极的“亚理念”起着消弱、改造的功能,从而使正确理念“一统天下”,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木秀于林”,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保证。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海尔在1998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叫做“吃休克鱼”的说法,就是以无形资产来坚定有形资产的案例,被记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而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它的建设可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国际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文化的创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二、企业文化的创建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下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二是企业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到的东西。因此,在企业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也存在创建和变革的过程。
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文化通常开始于创始人,企业发展之初,人数尚少,创始人自然拥有最大的影响力。最早被雇佣的员工耳濡目染,后来陆续进入的成员,或是迎合创始人的想法,或是意见不合的也陆续离去,自然会把创始人的影响保留下来。
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是企业文化、企业风气的创立者。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导着公司雇员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的行为和行动。价值观又常常渗透在企业职工的日常决策和决策思想、工作方法之中。例如,微软公司由于其创始人比尔•盖茨本人进取心很强,富有竞争与冒险精神,因而微软公司的文化特点也是富于进取创新,敢于冒险。在用人上也愿意聘用那些有错误而又能吸取经验教训的人。在微软,大家的共识是:最好是去尝试机会,即使失败,也比不尝试任何机会好得多。而在同样是电脑行业巨人的IBM公司,情形却相反。其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几乎为每一件事都制定了规则。深色西装、白衬衣、条纹领带、禁止喝酒甚至下班后也禁止,因而IBM公司企业文化表现为稳健与保守。
企业文化在创建的过程中会以典故、故事、象征、语言、每日行动等形式进行传播,进而形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即企业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效仿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生动地宣传和体现企业的价值观,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它传递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企业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而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承过程。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根据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三、企业文化面临的变革
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为配合策略的发展,必须刻意去塑造不同文化来支持它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方向。企业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必须考虑原有的企业文化是否能跟着改变,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变革需要考虑的因素
1.贵在行动。一是强调“组织的流动性”;二是提倡“企业试验精神”。“出色企业的组织是流动性的,灵活多变的”。这表现在管理人员经常走出办公室搞“巡视管理”、“周游式管理”、“看得见的管理”,与各类人员广泛接触,交流信息,研讨问题。其最重要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企业愿意把事情试出来,愿意去试。
2.关注市场和顾客。这体现在对服务的执著,对质量的执著,开拓合适的市场和倾听用户的意见。把售后服务当成法宝,认为推销工作是在货物售出后才开始的,而不是在此前。对顾客服务的要求,对用户的每一条意见都给予迅速答复。
3.鼓励革新,容忍失败,以人才为本。企业中最宝贵的是人才,让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之一。在不断变革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允许人才勇于创新和尝试是企业的导向。注重人才管理,把员工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
4.以价值观为动力。企业需要依靠有连贯性的价值观体系来驱动,这些价值观几乎总是用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词汇来表达,并都带有树立这套价值观体系的领导人个性标记。领导人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阐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并给它注入生命力。企业领导既是思想能手,又是行动能手。要靠企业领导人躬亲实践他要培植的那些价值观,诚恳踏实、持之以恒地献身于这些工作,并辅以非比寻常的坚韧毅力去加强这些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文化体系的构建反复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远景是企业存在的基石,时代与企业环境的变迁会导致企业价值观内涵的不断深化和挖掘。这一挖掘过程是企业文化体系反复提炼的过程。经过筛选梳理,精炼升华,全员参与,不断引入新的企业文化内涵。
2.文化影响的再次推广传播。企业文化一旦有了新的发展,就需要对员工不断地培养熏陶。把企业文化表达为员工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便于理解的故事等,通过宣传手册、传播渠道进行文化学习和培训。
3.文化资源的消费利用。要使文化深入人心,就要随时随地让员工看到文化影响的影子,如树榜样并进行宣传,让员工养成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工作习惯,把企业文化物质化。
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薄弱。根据对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了解和对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把握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二是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三是关注企业文化的变革过程,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联想企业文化就存在一个创建与变革的动态过程。1984年,柳传志带领10名计算机科技人员以20万元人民币的资本创建了联想。联想在创业之初形成的是“生存文化”,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是敬业和危机感。初期,柳传志的基本性格、做事风格、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已经深入到联想的五脏六腑,它的主基调是严谨、高效、务实、集体主义和目标导向,形成了强大的联想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成立联想电脑事业部以后,联想生存文化过渡到“严格文化”,强调“认真、严格、主动、高效”。2000年,针对联想内部缺乏沟通和协作的情形,联想公司又提出“亲情文化”的建设,提倡“平等、信任、欣赏、亲情”,试图以此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协作的文化。2003年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2004年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同年联想收购了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新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此时“国际化的联想”已经深入联想员工的脑中了。联想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内涵一直在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革。当然,“关注市场和顾客”、“鼓励革新、容忍失败、人才为本”、“以价值观为动力”却一直是文化变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祝慧烨.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30家中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 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7.《企业变革与文化》各讲主要内容 篇七
一、企业变革的基础问题:
① 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②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又是什么?
二、文化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最终要融入思想与行为
说明:① 文化应与产业或产品特性有关
② 文化形成的“积累过程”
③ 融入思想与行为的“原理”
案例:①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应该补强的文化
② 富安娜的文化应在哪些地方补强
③ 塑造或补强富安娜的文化,公司应从哪里开始切入?
三、共识——就是从“共同危机感”到“共同目标”的“共同意识与共同责任”
问题:① 本公司有哪些潜在的主要危机?
② 本公司的目标有没有量化在每一个年、季、月、周或每一个过程里?
③共同责任就是“变革从开始;自动自发从开始”。
四、“流程管理”(re-engineering)是“企业变革”的一部分,企业变革又是“3C”(competition / customer / change)的一环。
说明:① 变革的背景
② 变革的型态
③ 变革的启动
案例:① 可口可乐 ② 柯达 ③ 西门子 ④ 摩托罗拉的变革应以哪些事项为首要?从哪里开始?
五、领导班子的价值观或想法对企业文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说明:① 领导人重视什么,部属就会注意什么。领导人喜欢用什么样的人,企业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做事风格。
② “主文化”之下有“次文化”。次文化可能随波逐流,可能冲突对抗,也可能取代主文化。
问题:本公司的高阶 / 中阶 / 低阶主管群里面,有哪些不太好或与理想相悖的工作氛围?
六、变革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痛苦,还有一定的关键
说明:① 变革的条件
② 变革的痛苦(代价)
③ 变革的关键
七、企业文化的功能
1.界定了组织与其它组织有别的角色。
2.传递给组织成员一种身份的感觉。
3.促进成员对某一事物的认同,大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4.提高社会系统的稳定度与言行标准。
5.发挥引导与塑造员工态度与行为的机制。
八、企业文化的特征
1.个人拥有独立自主权的程度
2.鼓励员工冒险的容忍程度
3.设定目标与绩效的期望程度
4.各部门彼此协调运作的程度
5.经理人支持部属的程度
6.规定与管制办法多寡的程度
7.成员认同整个组织的程度
8.薪酬给予根据员工绩效的程度
9.允许员工公开争执与批评的程度
10.内部沟通受到职权层级限制的程度
九、变革为什么失败
8.企业文化变革中的利益问题 篇八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几十年来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实践和成果,从近年来企业的管理实践变革、社会文化转变,及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总结出几十年来我国企业文化的大致发展规律。
关键词:企业文化;变革历程;主流模式;影响因素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外延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一个企业中所有成员充分认可并广泛共享的价值观。
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决定企业经济发展。
二、我国主要企业文化模式及其特征表现
通过对几十年中数十个中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归纳,可得出各行业占主流的几种企业文化模式:
(一)近期的模式
1.家族式
这一文化模式的企业内部有非常友好的工作环境,强调组织凝聚力和团队士气,重视关注客户和员工,鼓励团队合作。
2.层级式
这一模式由机械式发展而来,企业内部有着非常正式的、有层次的工作环境,各级员工的工作行为活动都有章可循。
3.平稳式
这一文化模式重视已有管理规范的程序化,习惯一切照章办事,不思创新,对如何随环境变化创企业新路缺乏动力,一切求稳渐进。
(二)当期的模式
1.市场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内部有一个竞争性十足的工作环境,关心声誉和成功,关注富于竞争性的活动和对可度量目标的实现。
2.活力式
企业文化为这一模式的企业内部有充满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勇于争先、创新和承担风险,鼓励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权。
3.风险竞争式
这是当期最受推崇的文化模式。它关注企业目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利益,其管理制度较为开放,倡导诚信、公平、规则、效率等一系列新观念,对新的管理理念采取不断吸收的态度,全方位引进竞争机制。
三、上述几种企业文化模式的适用性探讨
前文提到的企业文化模式分别在不同时代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另一种模式,只能说后者更加适应当时的内外部环境。
(一)初创期――稳扎稳打式、家族式
企业在初创期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业内竞争,且很有可能亏损。此时,求生存是其基本的目标,大多数时间考虑的是能够暂时的获得利润,逐渐的积聚资金以便进一步发展。那么围绕企业目标建立起来的就是这两种文化模式。
(二)成长期――稳扎稳打式、市场式
企业进入成长期,知名度逐渐扩大,开始盈利且利润呈上升趋势。此时企业的目标是发展,所以就应建设市场式或稳扎稳打的文化模式。企业的领导者将慎重地采取各种策略,它的整个制度文化的建设的都具有稳妥又与市场同步的特点,在稳中求发展。
(三)成熟期――风险竞争式、活力式
企业进入成熟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当的实力,此时,企业开始在行业中跃跃欲试,其一切行为都具有竞争性。此时企业虽然也很关心未来的发展,但更注重的是企业实力的增长,更希望自己晋身领导者行列。因此企业文化从内到外都强调竞争和效率。
(四)衰退期――风险竞争式
企业进入衰退期,成本消耗逐渐增加,最终导致了利润的下滑。此时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再生,此形势下诞生的企业文化就是风险型的企业文化,它具有绝对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
四、影响我们企业文化模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除了刚才提到的企业生命周期之外,影响企业文化模式发展变革的还有以下因素:
(一)内因
1.企业的实力与前瞻性
很多企业经营者在实力不断壮大后加深对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视,而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一般都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实力强与弱是制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前瞻力与企业各项决策都高度相关,自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程度及强度的重要变量。
2.企业家及职工的素质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和领导者,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在整个组织的扩大化。而且企业家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方向、主流、品位和风格。
此外,职工队伍的年龄构成因素、学历构成因素、技能水平及其构成等,也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外因
1.商业环境的演变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商业环境的演变会不时反映在企业文化的发展变革中,而其中对企业文化起作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市场经济、效率效果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世界性文化因素的影响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不仅直接受到国内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国际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的间接影响。别国企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间接地影响到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和运作方式。同样,世界经济文化因素的重大变化,无疑也要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思想。
3.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企业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一般来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会产生“正效应”,特别是优秀民族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针对企业的实际,就会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反之低劣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副作用”。
结论
企业文化模式的建设与选择对于我们企业发展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在我国企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文化是和社会背景以及管理实践紧密相连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随企业的每一次新的选择、新的尝试而转化改革。每一种主流的企业文化模式都融合凝聚了当时当地企业和社会的鲜明特点。
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有很多,领导者需将其科学控制、利用。其所肩负的使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仅要推动技术创新,更要扩展为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欧阳新年.企业文化认知与塑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2003(4)
[2]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3)
[3]陈荣耀.比较文化与管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林钰阳(1988.11-),女,汉族,海南海口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9.浅谈企业变革的一些问题 篇九
人本中心张志鸿
过去讲到企业变革,谈人力资源,大家都认为企业好好的,为何要变革?然而,随着企业人力成本的提高,大家意识到了企业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才到底是企业的成本还是企业的资本,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对待。人用好了,他们就会帮企业赚钱,人用不好,他们就会让企业赔钱,所以企业成在用人,败也在用人。
因为企业的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你可以不变,但市场不会因为你不变而适应你。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变革。恐龙再大,不适应变化,也会死掉;蚂蚁再小,学会适应,也能生存。企业在提升效益的同时,也得相应提高员工的效益,这就需要考核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了。因为员工跟老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做老板有时赚钱,有时亏钱,你要赚得起,也要赔得起。可是,对于员工来说,他们帮你赚钱的时候,你并没有多给,当然,他们帮你赔钱的时候,你也不能少发啊!所以,做老板的人不能赚钱了就忘记员工,赔本了才想起善待员工。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你要随时具有企业危机感,提前发现市场的变化和动态。一个老板的眼光能看多远,决定了你的企业能走多远。如果老板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企业再大也有可能“翻船”。企业都面临着“产品利润太低,人力成本太高,企业开支太大”等压力,但是客户不同情弱者。市场再残酷,有人赔本,但也有人赚钱。为什么?企业家的内功修炼啊!高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微利时代已经到来,企业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得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就得有超强的管理水平和方法。
虽然企业变革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但其实施的阻力却异常巨大。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封建思想和习惯思维:老板的土皇帝思想、中层管理人员的忠臣意识、普通员工的打工思维。企业老板的思想和观点对实施新的管理方法的确十分重要,但企业其他管理人员的观念和意识也同样重要。因为企业变革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推动或实施,必须企业全体成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上下一致、共同努力才有可能。
请看实例:
一、1993年,当李键熙发起了影响整个三星命运的“新经营”运动的时候,那句“除了老婆和孩子,其它一切都要改变”的话仍依然历历在耳。
二、1998年华为与IBM公司合作,规划华为的业务变革和IPD项目。因为华为具有规模大、产品线宽、系统复杂等特点,IPD在华为的实施是十分艰难的。任正非把这次变革称为“革自己的命”,伴生着触及自己灵魂、削足适履的痛苦。在种种阻力面前,华为坚持初衷,最终还是迎来了阵痛后的春天。所以,本人认为企业变革应该是:
首先,用理念文化提升价值追求。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企业变革,观念为先。首先要有内在的精神动力,才能引领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战略创新。文化特质决定了企业的地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得益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次,以制度文化规范企业行为。泉州民营企业,大多起源于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规模较小,全家人一条心,拼出一番天地。企业做大了,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我认为,变革的关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度第一,董事长第二”。真正把制度作为企业行为准则,形成“法治”而非“人治”的格局。
第三则是需要以情感文化营造亲和氛围。在现代企业里,强硬的、专制的、命令式的管理风格已经不是主流,我们利用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以赢得员工的心。
最后,我们必须以品牌文化提高影响力。一是精心设计品牌形象,突出个性特征。二是以理念文化为品牌注入丰富的思想内涵。三是以优质产品和一流的服务,营造品牌信誉。四是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社会美誉度。五是通过参与重大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
10.企业文化变革中的利益问题 篇十
所谓利益集团,就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认同的人,为了维护或实现某种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团体,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参与政治过程,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实现团体成员的最大利益。
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包括政治过程中的机构利益集团、公司型利益集团、社团型利益集团以及非组织化利益集团。在当代中国,主要有能源(包括石油、煤炭、电力等行业)、通信(包括电信、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交通(包括铁路、公路、海运、航空)、金融(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等)、矿产(包括金银铁矿和有色金属)五大强势利益集团。由于发展程度以及占有社会资源不均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我国利益集团间的力量对比不均衡,在整体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多种矛盾的焦点。利益集团的目的是向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施加影响以维护自身利益。当一个集团确定了自己的要求后,就要把这种要求传达到政策中心,对公共政策的立法过程施加影响。因此,利益集团问题的核心是一定的利益主体如何表达利益的问题;而如何表达利益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参与的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发生重大历史变革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以不同方式进行的激烈争斗。
利益集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一般意义上看,利益集团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过程中是一支负面力量。只有当不同利益集团发育成熟并且形成相互平衡的关系时,利益集团才不会有害于全社会福利,反而可能是代议制民主发展的必有条件。
第二,单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往往与全社会利益是相悖的。但当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群归属于不同利益集团,且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具备讨价还价的条件时,政府决策有可能能平衡并反映全社会的利益。
第三,如果社会中不同利益阶层发育不平衡,强势集团主导政治,庞大的弱势群体因为交易成本太高以及无法采取选择性激励而组成不了实际的“利益集团”时,如果强势利益集团利用其强势地位利益追求在分配中的强势时,强势集团就可称之为特殊利益集团或“分利联盟”。而这种特殊利益集团对于经济、政治与社会过程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因此我们也需认识到利益集团的正面影响。例如维权型的利益集团、维护公共利益型的利益集团,其利益诉求是正当的,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集团的存在及其对立法及政治过程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的方法总括起来就是麦迪逊所说的“遏制与平衡”,即一是靠政府的遏制,二是靠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有专家认为,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说着自己的话,展示着自己的力量,这是现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各种合法的利益集团面前,政府需要提供的是制度平台,实现利益表达、博弈、调控的制度化,提供开放的合法利益表达渠道,让各种力量在相互博弈和沟通中达成共识。
切身利益是利益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一般明确表示自己的组织目标或价值标准,从而使具有共同社会身份或持有相同观点的人们聚合起来,对公共政策及政治民主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11.管理变革之四种企业文化 篇十一
在企业里,我们经常谈论企业文化,那企业文化是什么呢?企业文化其实质是一种组织精神,它能唤醒员工内在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努力付出,在工作中全力以赴,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有了企业文化,并不意味着对企业有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不是喊口号,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同样,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应该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定位企业所需的企业文化,就企业管理变革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打造以下四种企业文化。
一、执行文化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首先是一种企业文化,执行力就是执行。
执行力不强首先不是制度、规定本身的原因,而是要在企业风气、文化上找原因。因为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才是制度的灵魂。文化理念不改变,企业风气不改变,制度理念就无法形成。因此,提升执行力,首先要从文化、风气、执行动作上来改变。
首先,必须在企业导入“制度化”管理模式,譬如制定各项控制卡以及各项决议。这些制度、决议本身并没有权威,只有当它得到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就如法律一样,当你遵守法律时,法律对你没有任何制裁力,但当你一旦触犯法律时,法律的权威方才体现出来。
其次,推行制约体系,譬如成立稽核办。监督、制约的目的在于降低管理者的决策力,增加其执行者的角色,减少其管理上的自主权与随意性行为。
第三,实施激励机制。譬如生产日激励,生产PK机制,每周、每月例会上的颁奖,制定个人绩效考核项目等。一是建立简单的奖惩环境,使企业员工适应赞美与批评并存的管理模式;二是实行绩效考核。让管理者关注企业效益,让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
二、沟通文化
沟通是为了达成管理目标上的一致性,从而凝聚团队力量。但在企业里,人们往往在沟通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正心诚意”的沟通。
所谓“正心诚意”,正,即正直,诚,即真诚。因为只有正直的人才会抛弃自己的私利,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忠于事实。正直、真诚是企业对管理者的道德要求,而企业文化也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必须符合“人性”,这是企业持续存在的前提。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第一个任职条件须具有诚实、正直的品格。
在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我们有一种很深的感受和体会,那就是原本通过沟通就可以解决的大部分问题,但因为管理人员之间互不沟通(甚至互不往来)或沟通效果欠佳而造成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产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员工的畏惧心理是产生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人都有习惯性防卫心理,惧怕暴露出自我的想法及由此带来的自我利益受损。如果企业没有一种视彼此为真正工作伙伴的关系氛围,没有一种开放的系统保证,沟通就会受到组织等级、人情、不能放弃自我等因素的制约。结果是沟而不通,问题重复不断。因此,有必要打破企业存在的这种官僚主义作风,所以,我们召开新员工座谈会,让总经理与员工面对面真心沟通,让员工放开对公司的防卫心理,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是管理者错误的沟通行为。他们将沟通当作是在说道理,并且非得争出个最好的“理”来,结果沟通演变成了争辩,而争辩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事情不但没有解决,还衍生出新的“交际问题”。沟通不是为了争辩输赢,而是为了超越个人的见解,以使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使我们寻找到最优的办法。对此我们倡导“包容”,不管谁对谁错,首先要相互包容,这样才能达成平等、没有输赢之分的沟通。
三、责任文化
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样,企业的发展、前进,是企业里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每一位员工的责任。
首先,作为管理者,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为自己、为他人、为企业。正如高总所讲的“管理文化”一样,作为管理者,与你任何相关的工作都是你的事,都是你要去承担的责任。
其次,要反思自我,反思自我意味着管理者对自我责任的承诺。对于企业出现的管理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是自责,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找原因。正所谓:“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很舒服,但没有用,因为别人不会因为你而改变;但自己身上找原因,很痛苦,但很管用,因为你赖何得了你自己!”
第三,明确、落实责任的奖罚,做得好的要奖励,做不好的要惩罚。奖罚有标准,应该和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及绩效紧密相连。工作做得好,达成企业目标不但体现了管理者的个人工作能力,同时体现出了个人对责任承担的意识。
四、学习文化
企业管理变革,其实就是学习。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企业里的每一位管理、每一位员工,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的副总裁Judy Rosenblum说的:“只要你去看看顾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看竞争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会明白学习对企业是何等重要。”
那要如何打造企业的学习文化呢?
首先,建设学习“通道”,创造学习“环境”,让“通道”引领企业的管理以及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学习的方向;譬如我们召开的周会、月会,就是我们的管理者在进行总结学习;
我们每日的晨会,就是在要求员工学习企业制度、生产技术;我们每周定期召开的管理培训,就是在提高我们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等。
其次,制定学习考核晋升机制,有了考核,学习的动力才会更强烈,有了晋升,学习的热情才会更高涨;同样,学习的用心与不用心,学习的好与坏,也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体现出来。譬如在管理变革过程中,不定期举办的管理变革考试,是为了让管理能更好的理解变革,熟悉变革的手法;我们制定的员工晋级考核机制,也是让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
【企业文化变革中的利益问题】推荐阅读:
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01-19
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11-30
烟草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07-04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01-17
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12-17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11-20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08-12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09-02
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营口热电)09-21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