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出现的技术背景(精选8篇)
1.物联网出现的技术背景 篇一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将电梯方便接入互联网,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电梯物联网也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访问和享用电梯物联网的资源,它更像是一个免费的下列东西:
1、电梯搜索引擎:
电梯相关的企业、产品、配件和服务等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答案;
2、新闻咨询平台: 各种电梯行业内的新闻和咨询,甚至房产行业和物业企业的时事要闻也会在平台上不间 断的更新和播报;(巨额的广告收入)
3、专家维修指导平台:
对于各种类型的电梯故障,平台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描述给出不同的参考解决方案,供维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4、企业展示平台:
各企业(电梯/房产/物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先进传播性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等;(广告收入)
5、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爆发力有多强,参照已有的股票炒作模式即可,不多说了。
6、其它信息平台:
当地的天气、出行、重大新闻、股市行情,以及各行各业发生的重要事情等都会实时反映在平台上,供访问者查阅。
政府部门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电梯运行安全的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电梯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犯罪行为溯源;
整梯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通过电梯物联网,可以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信息;可以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能够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维保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有助于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修和保养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数据;
物业管理 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关人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电梯乘客可以通过电梯物联网获得:浏览小区物业的通知和公告; 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了解当日的实事咨询和头条新闻;
浏览周边出行信息;
浏览周边的生活设施;各种广告;股票行情;甚至直接通过电梯物联网的平台进行网上购物; 物业报修;社区交友等;
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的数量已经达到360万台。电梯是一种特殊的垂直交通工具,这么多的电梯每天要运送数千万的乘客上上下下,电梯的安全运行,可靠运行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一大话题。物联网的出现,不仅使电梯界,也使政府监管部门在思考:电梯究竟能否搭载物联网?物联网能否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很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提升电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电梯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整个电梯行业技术能级的平台?本文就是介绍一种这样的物联网。什么是电梯物联网(liftiot)?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将电梯方便接入互联网,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电梯物联网的架构
电梯物联网的特点
1)小区组网
n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阻碍电梯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组网的方式,即物联网数据采集层面;
n 我们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小区组网采用先进的无线技术,实现联网的硬件设备简单可靠,且运行无需流量费用,整个小区组网后再通过一个网络端口,连接至物联网平台,达到一个小区(少于50台)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大大降低后续运行的流量费用。
2)超低成本
我们这里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很特别,其一是花很少钱就能实现电梯进入物联网;其二是不费事就能把电梯带进物联网;其三是不花钱就可以永久享受物联网的各种服务;本文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在硬件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上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
n 低设备成本:每台电梯控制器通过加装“通讯转换器”,采用协议方式采集电梯控制器的信息,安全可靠;
n 小区组网:采用小区组网后再进入网络,大大节省数据流量费用;
n 安装简便:只需在电梯主板上加装“通讯转换器”,并将其连至“通讯节点”,即可完成电梯的入网工作;
n 运营费用:由于采用小区组网方式,一个小区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实际每台电梯的流量费用非常低;云架构方式,服务器及后期维护费用低,且运行可靠。
3)电子隔离墙
n 电梯物联网在结构上设置了物联网与电梯控制器之间的“隔离墙”。电梯整梯企业是实施电梯入网的真正主体。通过“通讯转换器”,电梯与物联网之间在物理上筑起了保护电梯整梯企业核心利益的隔离墙;
n 电梯入电梯物联网,整梯企业负责按照政府有关标准将电梯基本信息转换成物联网统一的标准协议信息代码。标准协议以外的信息,整梯企业通过物联网提供的私密通道,同样通过通讯转换器,再经过“通讯节点”透传到整梯企业自己的信息处理平台。
4)信息授权
n 电梯物联网由整梯企业、电梯维保服务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电梯运营部门等多方组成,各相关角色通过信息授权浏览权限内的信息服务,未授权的内容无法浏览;
n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提升电梯安全管理的平台,各角色根据国家标准及法规,各自享受相关的数据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受到信息授权的保护。
5)及时报警
n 电梯物联网通过与电梯控制器进行协议通讯,可准确获取电梯信息,为事故的主动报警提供信息通道;
n “电梯物联网”可以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信息(关人等影响公共安全的事故)并通过系统消息、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前往事发地处理。
6)知识分享
n 电梯物联网建有“云博士”栏目,专门用于积累电梯维修经验以及各种电梯知识;
n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输入”云博士“,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征求答案。其它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这些解答与问题将一起自动登录进“云博士”;
n 输入“云博士”的同一问题答案可以有千万种,大家各叙起见,有对有错。当搜索问题答案时,这些答案会按点击率排队。点击率最高的排在最前面,点击率低的将淹没在答案的大海中。
7)公共通讯标准协议
n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任何品牌的电梯都必须通过“通讯转换器”将原来电梯的基本信息转换为电梯物联网标准通讯协议(待发布)规定的规范,以便接入电梯物联网平台;
n 由于物联网获取的电梯基本信息采用了“协议”接入方式,而不是外接“传感器”的方式(靠外围安装传感器采集电梯信号的方式),具有对电梯本身无任何影响,安装简单便捷,误报率低优势。
8)私密数据
n 私密信息:电梯的调试信息(运行调试参数、厂家信息和振动曲线等)、非事故的故障信息和配件参数信息等都是整梯企业自己的私密信息;
n 私密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透传”给整梯企业,物联网本身不做任何处理,只作为一个信息通道(“本安型”电梯远程数据块传递)。
9)追根溯源
n 由于电梯加入了物联网,各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设施获取自己分布在各地每台电梯的运行信息。当电梯发生批次性元器件故障或设计问题时,整梯企业可以及时获知该电梯和故障的相关信息,定位故障原因和故障配件;
n 整梯企业用户在ERP或类似的其它管理系统中搜寻同批次生产的所有电梯(ERP提供生产批次及发货信息);
n 电梯物联网还可以帮助整梯企业用户迅速定位这些电梯的地址、同时获取这些电梯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安装单位、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知道电梯年检情况、电梯保养情况、电梯运行情况等信息。
10)安全可靠
n 电梯物联网采用“协议”的通讯方式,数据分析来源于电梯控制器,故障报警准确可靠;
n 电梯物联网定期轮询所有设备和电梯,实时掌握断网、停电、响应太慢、处理不及时等情况;
n 多角色电梯安全管控:质监部门、整梯企业、维保企业和物业企业等角色可以实时获知电梯运行、事故及维保情况,从而全面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11)云架构
电梯物联网平台完全是架设在云服务上的应用,完全符合云计算的以下特点:
n 海量数据存储
n 虚拟化
n 高可靠性
n 通用性
n 高可扩展性
n 按需服务
n 极其廉价 4 电梯物联网是平台运营
电梯物联网也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访问和享用电梯物联网的资源,它更像是一个免费的:
n 电梯搜索引擎:
电梯相关的企业、产品、配件和服务等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答案;
n 新闻咨询平台:
各种电梯行业内的新闻和咨询,甚至房产行业和物业企业的时事要闻也会在平台上不间断的更新和播报;
n 标准法规平台:
电梯行业内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都可以在平台内进行查阅。
n 互动知识分享平台: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跟电梯相关的技术问题,其它用户可以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n 专家维修指导平台:
对于各种类型的电梯故障,平台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描述给出不同的参考解决方案,供维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n 技术交流平台:
电梯物联网将会定期转帖转载最新的电梯技术类论文,为电梯技术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
n 企业展示平台:
各企业(电梯/房产/物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先进传播性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等;
n 电子商务平台:
各企业还可以将电梯相关的产品及服务的供求信息发布到电梯物联网上,实现电梯圈的电子商务;
n 电梯圈SNS社交平台: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单位同事、电梯圈同行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动态、分享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点滴,共同讨论电梯技术问题,畅谈电梯业的发展;
n 政府和行业协会信息发布平台: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电梯物联网这个有利平台发布一些行业资讯和政策法规;
n 其它信息平台:
当地的天气、出行、重大新闻、股市行情,以及电梯行业各企业发生的重要事情等都会实时反映在平台上,供访问者查阅。
相关角色得失分析
1)政府质监部门
电梯物联网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电梯运行安全的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电梯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
n 搭建电梯应急指挥中心;
n 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
n 监视电梯的运行状况;
n 实现电梯、企业、员工的登记和注册;
n 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年检和更换配件的管理;
n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电梯年检;
n 在线提交电梯检验申请;
n 网上生成电梯检验派工单;
n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约检时间;
n 现场电梯电子检验;
n 现场给出检验结果和整改通知;
n 检验报告网上审批和网上发布;
n 通知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检验结果。
2)整梯企业
电梯整梯企业通过电梯物联网,可以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信息;可以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能够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l 掌握自己所有电梯的全部信息:
n 电梯交易信息
n 电梯出厂信息
n 电梯安装地点信息
n 安装验收日期信息
n 网上申请安装开工
n 网上申请安装检验
n 电梯调试日期以及电梯调试报告
n 电梯运行控制柜内部参数
n 电梯内部验收日期以及验收报告
n 质监局开工批文
n 质监局安装检验报告
n 免保期电梯运行状况
n 免保期电梯保养状况
n 免保期电梯年检信息
n 免保期后电梯运行状况(故障清单、急修清单、保养记录等)
n 年检报告
n 更换零部件记录
n 大修记录
n 电梯重大故障记录
n 运行时间累计
n 免保期后电梯维保单位更换历史记录
n 电梯运行状况
n 电梯维保情况
n 电梯实时监视
n 物业对电梯评估信息
n 物业对维保评估信息
n 业主对电梯评估信息
n 业主对电梯维保评估信息
n 电梯更换零部件预警信息
n 企业的电梯产品信息
n 企业的服务类信息(安装、改造、保养和装潢等)
n 电梯搜索引擎(企业、整梯和配件等)
n 云博士(电梯维修保养知识库)
n 行业的新闻、动态及法律法规
n 各种统计报表:
n 故障分类统计
n 配件故障分析
n 配件过期报警
n 过期未保电梯
n 到场速度统计
n 维修用时统计
n 维保满意度
n 二次维修率统计
n 其它类信息。
备注:以上信息的取得,一部分由物联网公共信息自动生成,一部分靠整梯企业的私密信息自动生成,还有一部分是整梯企业对自己公司平台进行日常维护的信息产生。私密信息和整梯企业自行维护的信息与物联网公共平台没有直接关系,绝无泄密和被侵权之虑。
l 这些信息对电梯整梯企业的作用:
n 帮助整梯企业创造条件实时掌控自己生产的所有电梯的情况;
n 帮助电梯整梯企业建立起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档案;
n 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了解自己电梯的运行情况,保养情况,以及其它有用的信息。
n 对于整梯企业自保的电梯:电梯整梯企业可以掌握电梯运行的运行以及维保情况;
n 对于非整梯企业保养的电梯:如若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系统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根源,明晰责任,避免因无历史记录而产生的责任混淆现象发生;
n 电梯物联网有关电梯维修、保养以及更换配件的记录,为电梯整梯企业的产品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事实依据;
n 一旦产品出现批次质量问题:如元器件批次质量问题或设计批次质量问题,整梯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快速定位该批次所有电梯的安装地点、保养单位、维保人员及物业联系方式;以便于在最短时间内联系相关人员,迅速解决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n 随着政府关于电梯使用寿命的政策和法规出台,进入电梯物联网的电梯运行状况处于实时监视状态,安全运行、可靠运行有充分的保障,有利于电梯整梯企业的品牌提升。故使用单位在更换新梯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原电梯厂商。
3)维保企业
电梯物联网有助于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修和保养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数据:
l 浏览和查阅电梯的详细档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监视电梯运行状况(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提醒维保员工处理电梯故障(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提醒维保员工维保电梯(手机客户端);
l “云博士”提供维修参考解决方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对维保员工维修和保养的工作进行考勤;
l 各种统计分析:
n 故障分类统计
n 配件故障分析
n 配件过期报警
n 电梯工程统计
n 维保满意度
n 过期未保电梯
n 接警率统计
n 急修到场速度统计
n 维修用时统计
n 二次维修率
4)物业企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关人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l 监视物业管辖电梯的运行情况和状态;
l 监督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l 提醒电梯关人故障;
l 查询电梯使用记录:急修记录、维保记录、工程记录、年检记录、更换配件记录和故障记录等;
l 提醒过期未处理项目,帮助物业企业加强对电梯监管的力度:
n 过期未检电梯;
n 过期未保电梯;
n 过期未换配件;
n 过期未接警电梯;
n 过期未到场电梯;
n 过期未完工电梯;
l 评价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5)行业协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更加有效参与行业信息和资讯发布平台的建设:
l 行业协会可以在电梯物联网发布各种行业资讯和法律法规;
l 电梯物联网也会为行业协会提供各种统计数据:
n 城市或地区电梯事故(关人故障)次数统计;
n 电梯维保急修数量统计;
n 电梯就业人员等级考评统计;
n 电梯销售和安装情况统计; n 物业公司对电梯维保企业评分统计;
n 业主对电梯使用情况评分统计;
。。。
备注:以上统计数据不涉及具体公司,也不提供明细清单。
l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有效推动电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提高电梯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协作水平。
6)电梯乘客
电梯乘客可以利用各种电子设备(PC、Pad、手机等)免费接入电梯物联网,并享有以下服务:
n 了解电梯行业的各种信息,学习电梯的使用常识;
n 浏览小区物业的通知和公告;
n 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n 了解当日的实事咨询和头条新闻;
n 浏览周边出行信息;
n 浏览周边的生活设施;
结束语
市场瞬息万变,跟不上技术步伐的企业势必会被淘汰,这就好比古装片中各个大侠的江湖地位完全取决于武功的高低;电梯物联网,它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2.物联网出现的技术背景 篇二
物联网的发展正悄悄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消费的方式, 那么对于连锁企业的管理模式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物联网的发展环境需要企业能更快、更好、更准确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就倒逼连锁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有所转变和升级。物联网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产品交易过程, 从原来的企业生产产品, 通过营销让消费者被动接受产品, 转变为为客户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系统化, 有针对性的服务。物联网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竞争模式, 连锁企业也必须适应趋势, 进行变革,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物联网一方面可以帮助连锁企业实现管理的标准化, 整合供应链网络, 保证产品、服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并且能快速做出反应, 从而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 提高顾客的购买热情。另外也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 引导消费者不仅注重产品质量的满意度, 更注重产品的情感体验。所以物联网影响着连锁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 更能帮助连锁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的转型。
一、物联网将从以下方面帮助连锁企业的管理发展
1.物联网帮助连锁企业进行标准化管理
物联网时代要求企业能便捷、更实时、更准确的满足客户的要求, 所以连锁企业的发展更应该把重点转移到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上来。管理标准化是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运用物联网的新技术, 实现连锁企业的规范化, 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辨识度, 放大消费者的选择权, 加强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度。
连锁企业强调企业的一致性, 对顾客信守承诺, 采用一致的企业形象识别, 产品、服务也是让顾客到任何一家企业都能享受到同样水准的服务与体验。物联网采用的先进的RFID卡标签技术, 可以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标示, 对产品的源头、流向等进行全程跟踪, 对产品的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网络化。同样通过网络技术促使客户与企业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交流和更广泛的信息共享, 为连锁企业更好的产品、服务提供信息。通过物联网的射频、条码、激光扫描等技术, 结合互联网组成的系统, 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所需商品的位置, 通过扫描商品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供参考, 比如产地、物流信息、功效、同类产品对比等信息一目了然, 便于购买。
物联网的发展和众多企业的运用, 改变了以前卖方和买方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使得买方更有了市场的主动权, 能找到更多与之匹配要求的产品或者服务, 所以说买方的期望越来越高, 那么连锁企业改如何实现呢?那就是需要在建立自身良好口碑的前提下, 能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与经营, 帮助客户的满意度, 提升对品牌的忠诚度。
2.物联网帮助连锁企业实现体验式营销
连锁企业面对物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产品进入了社交网络, 使产品具有了生命力, 通过物联网技术让客户与产品进行互动, 让产品快捷的被客户感知和理解。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亲和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消费体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 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 有个性, 的产品或者服务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连锁企业需要抓住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机遇, 创造人性化需求, 改善购物体验,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建立连锁企业的物联网系统, 可以实现客户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运用, 为连锁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比如, 物联网终端设备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目标消费者信息, 甚至包括姓名、手机、通信地址等私人信息, 利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 建立有效的数据库, 保证企业产品销售能更快速、更高效地满足顾客需求, 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开发出基于顾客的完美体验的新产品。使得消费者购物的过程更加流畅简洁, 简化环节, 提高购物效率。
物联网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与运营方式, 更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由质量的满足, 迈向了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所以说连锁企业需要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整合营销体系, 为客户提高体验式的营销方式。运用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高需求的相关信息资讯, 使消费者与企业进行实时互动, 更为详细的了解产品信息。物联网的智能化帮助企业实现这个功能, 为客户提高专属的个性化的产品或者服务, 另外通过这一过程也实现了客户与企业的信息的互通, 可以帮助企业深入掌控, 有利于留住客户, 树立企业的形象以及品牌。
3.物联网帮助连锁企业构建高效供应链系统
物联网的出现为依靠计算机信息系统与物流配送中心为载体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也为依靠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连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物联网环境下, 企业通过对顾客多变的需求的快速和有效反映将获取更好的竞争优势, 竞争的主体由单一企业延展为整个供应链。这就要求企业间彼此渗透, 有效整合。物联网可迅速完成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海量集成, 汇总至供应链协同管理信息平台, 使供应链整个过程中的各环节贯穿起来, 汇总各个环节的信息, 实现全程监控和监督, 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效率。
通过物联网具有的信息识别与定位跟踪功能, 运用到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上, 完成对产品、原材料的识别与跟踪, 通过了解生产状况, 实施补货和生产, 实现流水线均衡, 使生产更为智能化。多方面, 多环节的实时管理与控制, 实现信息的同步化和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 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4.物联网帮助连锁企业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连锁企业的物流管理主要涉及运输管理、库存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等方面。运输管理的成本取决于运输方式、运输物品的数量、重量、时间以及距离方面的合理把控。连锁企业库存管理成本是较高的, 会占整个物流成本的20%-40%, 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低库存管理成本也就能减低大部分的物流成本。库存管理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资金的周转, 保证库存安全, 防止出现损坏丢失等现象。而配送中心是物流的重要节点, 如果管理不当, 缺乏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都会给产品的配送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运用物联网技术, 可以实现运输路径和车辆的优化, 节约运输时间, 提供配送效率, 从而减少人力成本与配送成本。比如可以通过物联网设置合理的运输路径, 规划合适的运输车辆。通过GPS等技术, 实时了解运输车辆的运行状况, 为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保障运输的实效性。
通过物联网的数据库以及扫描录入、无线射频终端等技术可实时掌控企业库存, 了解各个库存产品的动态变化、位置情况等, 更有利于合理的库存管理。另外通过动态的数据分析, 可以控制库存与生产的衔接, 实现优化生产进度, 控制合理库存。
二、总结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新的革命, 并且已经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连锁企业也必须与时俱进, 在广度和深度上谋求发展, 积极拥抱物联网。借助物联网的技术与平台, 发挥连锁企业的群体优势, 建立自己的产业群, 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物联网在管理上的运用范围也不断扩展, 从日常管理、供应链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等方方面面着手, 助推管理的规范化、集成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从而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提升竞争力。我相信物联网将利用这个基于统一标准, 可互操作、无缝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 使连锁企业走的更远。所以说物联网对于连锁企业来说既是一个逼迫企业前行的狼, 也是给连锁企业更多利好的羊, 主要看连锁企业自己的选择, 是做等人宰割的羊还是用于前行的狼。
摘要:物联网大势袭来, 连锁企业该如何借势而起呢?运用物联网技术, 构建规范化的管理系统, 帮助连锁企业进行智能化的有效管理;借助物联网技术, 给客户个性化的购买体验;利用物联网系统, 整合供应链资源, 高效进行连锁企业生产与运营;通过物联网技术, 减少物流成本, 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说物联网对连锁企业是一种矛盾, 该如何面对呢?
关键词:物联网,连锁企业,体验式营销
参考文献
[1]宋琦.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1 (8) :227-230.
[2]王亚唯.物联网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 2010.
[3]张飞舟, 样东凯, 陈智.物联网技术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43-57.
[4]邹时荣.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企业竞争战略平台架构[J].现代财经, 2010 (11) :39-41.
[5]桑娟萍.关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 2012.1:134-136.
[6]周敏, 师源, 徐祯烨.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26) :37-38.
3.基于物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 篇三
【关键词】物联网;产品设计;变革
引言
当今是一个依靠科技的力量在市场中不断竞争、发展的社会,物联网以及数据库这些新兴科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科技的进步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信息实时连通成为了可能,并有效的提升了系统的协调性以及智能化的程度,在产品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相关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的社会将会是以网络为主导的社会,产品的设计、生产也将依赖于物联网的发展。
1.物联网的基本概述
1.1物联网的涵义
物联网简称loT,它主要是指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以及无线数据通信等信息传感的技术方式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组成带有智能化识别以及管理功能的网络系统[1]。它是在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后的最大信息技术的集成以及代表,物联网的发展渗透着诸多的领域,而产品设计作为交叉学科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因此,产品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1.2物联网的价值
物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传统思维产生了冲击。以往的网络和物理基础设施分离的观念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公路、建筑以及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都是分离开来的,但是物联网将这些设施都有机地组合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基础设施,而人们的活动也通过互联网得以展开,将物品和数据得到了有效的连接。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物联网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能降低成本;另外物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政府工作、智能交通等。
2.物联网时代产品设计理念分析
2.1符号化以及数据化的人和对象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通信时代的边缘,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它们满足了人们沟通的需求,正由此向着人和物以及物和物的发展方向迈进,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人们已经在人和物之间的沟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人们在一个空间中流动,为了能够便于管理就有了身份编码,为了能够便于对人们的信息得以录入于是就将数据化的信息植入到了射频芯片再将其置入身份证卡。各个行业都有了数字编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是在数字的环境中生活,数据化以及符号化是以“器”作为中心的设计表现,从一定程度来说这也是机械化的冷漠时代[2]。在物联网的时代,诸多的行业也正是通过数据库来进行完成,例如教育,可以通过数据库来进行教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已经和人们的距离愈来愈紧密。
2.2视觉效果上的仿真世界
产品设计主要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也是人进行学习的过程,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具体任务对象和人的物理距离愈来愈远,通过视觉设计来进行弥补是最为直接的方式。软件界面设计过程中会存在共性现象,传统的直接操控方式上被通过触屏的触控这一方式进行了取代,故此在图标设计的视觉方面就尽可能地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模仿,进而来缩短反应的时间,而在产品的设计上实际是使用过程的设计[3]。
3.产品设计变革探究
3.1产品设计新理念
基于物联网的产品设计要和传统的以硬件设计为主的方法和工具有着比较大的区别,故此在对产品系统进行开发初期要能够对系统的逻辑和规则进行分析以及验证。在将来对于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支持会对传统设计观念产生强大的冲击,并由此而得到改变。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将来的产品设计过程当中,对于信息化的传递将会更多的依赖于人体其它感官系统对操作的目的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将会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举例来说,声音在产品的使用当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将产品的设计和声音得以有机的结合,并和使用者来交流,通过产品的发声能够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如:工作状态以及安全感等。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它不仅是有形的产品,还是一种方式和互动的设计,最佳的用户体验是产品设计的一个努力的方向,当用户对这一产品进行使用的同时也是产品和人沟通仪式进行的过程,这一环节就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设计师对人和产品的互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的关键理念就是能够使其充满趣味性以及仪式化,这样才能够增添用户使用的乐趣。
3.2物联网背景下的产品变革
在物联网的背景下,数字产品模块系统中的模块职能化的程度正大幅度的提升,模块间和模块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交互的关系,从而使全新的产品功能以及交互的体验不断得到了提升。物联网的技术能够使得很多的想象成为现实,物联网是能够使物和物之间进行互动的技术,从实体产品来说,将味觉以及嗅觉加入进去仿佛是不可思议的,在阅读一本烹饪书的时候,倘若是每种佳肴气味都在这本书中所蕴含,那么在信息的获取上就比较的方便,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也会比较的直接[4]。新的技术会使得这些都不再遥不可及,人机互动的形式也会在更多的领域成为现实。物联网时代在无线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下,使模块在跨产品系列当中的互换和使用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也就是模块对于不同的系统在适应性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从而创造了更为封堵的产品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物联网的背景下,产品设计的智能化与之得到了有效的连接,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在人和物的关系上进行了重新的构筑,这一变革已经延伸到了数字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当中,从这一基础上能够看出,产品和人的交互体验也得到了创新。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基础物联网背景下也会向着更具有智能化以及弹性的方向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楠,李世国.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产品原型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06).
[2]王小锋,郑淑蓉.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03).
[3]李健,史浩.基于物联网的产品碳足迹测算体系改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4).
[4]张宇,丁长青.实时信息解构:物联网感知功能的本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4.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篇四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协助实现有效的战场态势感知,满足作战力量“知己知彼”的要求。典型设想是用飞行器将大量微传感器结点散布在战场的广阔地域。关键词:物联网 军事
前言:信息技术正推动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要求作战系统“看得明、反应快、打得准”,谁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上占据优势(取得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在多种场合满足军事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需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协助实现有效的战场态势感知,满足作战力量“知己知彼”的要求。典型设想是用飞行器将大量微传感器结点散布在战场的广阔地域,这些结点自组成网,将战场信息边收集、边传输、边融合,为各参战单位提供“各取所需”的情报服务。
根据白宫的信息技术专家介绍,计算机、通信及小型化技术进步正引导美军进入一个新时代,在防御技术上产生“革命性”效果。隶属于总统办公厅的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与发展综合办公室主任大卫?纳尔逊说,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预示着为战场上带来新的电子眼和电子耳,“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变革战场环境”。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密集型、随机分布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包括侦察敌情、监控兵力、装备和物资,判断生物化学攻击等多方面用途。友军兵力、装备、弹药调配监视;战区监控;敌方军力的侦察;目标追踪;战争损伤评估;核、生物和化学攻击的探测与侦察等。
鉴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应用的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制定了传感器网络研究计划,投资34 000 000美元,支持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都对传感器网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C4ISR的基础上提出了C4KISR计划,强调战场情报的感知能力、信息的综合
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把传感器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事传感器网络研究项目.美国英特尔公司、美国微软公司等信息工业界巨头也开始了传感器网络方面的工作,纷纷设立或启动相应的行动计划.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也对传感器网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展开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感器结点监测环境状态的变化或事件的发生,将发生的事件或变化的状态报告给管理中心;一类是由管理中心发布命令给某一区域的传感器结点,传感器结点执行命令并返回相应的监测数据。与之对应的,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模式也主要有两种,一是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称为多到一通信模式;一是管理中心向区域内的传感器结点发布命令,称为一到多通信模式。前一种通信模式的数据量大,后一种则相对较小。
在这里收集了一些目前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
1)智能微尘(smart dust)智能微尘(smart dust)是一个具有电脑功能的超微型传感器,它由微处理器、无线电收发装置和使它们能够组成一个无线网络的软件共同组成。将一些微尘散放在一定范围内,它们就能够相互定位,收集数据并向基站传递信息。近几年,由于硅片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突飞猛进,集成有传感器、计算电路、双向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的微尘器件的体积已经缩小到了沙粒般大小,但它却包含了从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到信息发送所必需的全部部件。未来的智能微尘甚至可以悬浮在空中几个小时,搜集、处理、发射信息,它能够仅依靠微型电池工作多年。智能微尘的远程传感器芯片能够跟踪敌人的军事行动,可以把大量智能微尘装在宣传品、子弹或炮弹中,在目标地点撒落下去,形成严密的监视网络,敌国的军事力量和人员、物资的流动自然一清二楚。
2)目标定位网络嵌入式系统技术
目标定位网络嵌入式系 统技术(Network Embed System Technology)是战场应用实验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主导的一个项目,它将实现系统和信息处理融合。项目的定量目
标是建立包括10 ~100万个计算节点的可靠、实时、分布式应用网络。这些节点包括连接传感器和作动器的物理和信息系统部件。基础嵌入式系统技术节点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模式。该项目应用了大量的微型传感器、微电子、先进传感器融合算法、自定位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成果。项目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传感器信息的网络中心分布和融合,显著提高作战态势感知能力。2003年该项目成功验证了能够准确定位敌方狙击手的传感器网络技术,它采用多个廉价音频传感协同定位敌方射手并标识在所有参战人员的个人计算机中,三维空间的定位精度可达到1.5米,定位延迟达到2秒,甚至能显示出敌方射手采用跪姿和站姿射击的差异。
防核生化袭击 美国Cyrano Sciences公司已将化学剂检测和数据解释组合到一种专有的芯片技术中,称为Cyrano NoseChip。基于这一技术可创建一个低成本的化学传感器系统,捕获和解释数据,并提供实时告警,以应付恐怖分子使用化学武器进行的攻击。该系统在前端使用一个C320手持传感器负责收集有关化学剂的数据,该传感建有与后方笔记本电脑的无线连接,电脑上运行着远程监控和服务器程序。该系统使用IBM公司的无线通信设备WebSphere MQ Everyplace传输数据,这个手持设备还可以小型化为微小结点,部署到监测环境中去,形成自主工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3)灵巧传感器网络
“灵 巧传感器网络”(SSW:Smart Sensor Web)是美国陆军提出的针对网络中心战的需求所开发的新型传感器网络。其基本思想是在战场上布设大量的传感器以收集和中继信息,并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过滤,然后再把那些重要的信息传送到各数据融合中心,从而将大量的信息集成为一幅战场全景图,当参战人员需要时可分发给他们,使其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大大提高。SSW系统作为一个军事战术工具可向战场指挥员提供一个从大型传感器矩阵中得来的动态更新数据库,并及时向相关作战人员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战场信息,包括通过有人和无人驾驶的地面车辆、无人驾驶飞机、空中、海上及卫星中得到的高分辨率数字地图、三维地形特征、多重频谱图形等信息。系统软件将采用预先制定的标准来解读传感器的内容,将它们与诸如公路、建筑、天气、单元位置等前后相关信息,以及由其他传感器输入的信息相互关联,从而为交战网络提供诸如开火、装甲车的行动以及爆炸等触发传感器的真实事件的实时信息。SSW系统是关于传感器基于网络平台的集成,这种集成是通过主体交互作用来实现的。例如,一个被触发的传感器主体可能会要求在其范围内激活其他传感器,达到对前后相关信息的澄清和确认,该要求信息同来自气候或武器层的SSW中的信息相结合,就生成一幅有关作战环境的全景图。
4)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群
美国陆军近期确立了“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群”项目,其主要目标是使基层部队指挥员具有在他们所希望部署传感器的任何地方灵活地部署传感器的能力.该项目是支持陆军“更广阔视野”的3个项目之一。
5)战场环境侦察与监视系统
美国陆军最近确立了“战场环境侦察与监视系统”项目.该系统是一个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可以更为详尽、准确地探测到精确信息,如一些特殊地形地域的特种信息(登陆作战中敌方岸滩的翔实地理特征信息,丛林地带的地面坚硬度、干湿度)等,为更准确地制定战斗行动方案提供情报依据.它通过“数字化路标”作为传输工具,为各作战平台与单位提供“各取所需”的情报服务,使情报侦察与获取能力产生质的飞跃.该系统组由撒布型微传感器网络系统、机载和车载型侦察与探测设备等构成。
6)传感器组网系统
美国海军最近也确立了“传感器组网系统”研究项目.传感器组网系统的核心是一套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通信机制对从战术级到战略级的传感器信息进行管理,而管理工作只需通过一台专用的商用便携机即可,不需要其他专用设备.该系统以现有的带宽进行通信,并可协调来自地面和空中监视传感器以及太空监视设备的信息.该系统可以部署到各级指挥单位。
7)防生化网络
2002年5 月,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共同研究能够尽早发现以地铁、车站等场所为目标的生化武器袭击,并及时采取防范对策的系统.该研究属于美国能源部恐怖对策项目的重要一环.该系统融检测有毒气体的化学传感器和网络技术于一体.安装在车站的传感器一旦检测到某种有害物质,就会自动向管理中心通报,自动进行引导旅客避难的广播,并封锁有关入口等.该系统除了能够在专用管理中心进行监视之外,还可以通过 Hail)、“一次性系索浮标”和“先进声通信系统”。
对现役装备来说,“海洋网”是一种可自由部署的水下网络系统。它可以提供水下指挥、控制、通信和导航,采用“远程声呐调制解调器”,能够利用固定或移动的水下节点通过声传播来实现通信。
5.物联网技术论文 篇五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影响
引言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选择的食品越来越丰富,数量也越来越多。食品的囤积现象相对应地也就越来越严重。随着全球环境逐渐变暖这一国际形势,我国的制冷技术逐渐提高。冷链物流的含义正是在这种综合形势下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性质是属于物流过程[1]。以冷冻工艺学作为其理论,以制冷技术作为最根本的手段[2]。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运输物质质量以及做到最小程度地降低物流过程中出现的损耗问题。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的本质依然是互联网技术。只是通过不同的高科技设备帮助,实现信息和网络的互相交换,从而达到管理效果[3]。从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开始分析,不难得出我国在这一系统中面临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而通过对使用物联网技术后的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较简单的设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物流网技术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的物流链系统发展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如何寻求该系统的更高效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冷链物流系统在拥有进步的同时,仍存在很多实质性问题[4]。首先是设备还不够完善。一些冷链设备还是处于陈旧状态,没有做到及时更新。直接导致无法为运输物质提供温度上的保障,加大了消耗量,从而加大了冷链物流中投入的经济费用。其次是冷链体系还未建立,对于很多种类的食品运输,都没有一定的保证制度,从而对冷链管理缺乏指导和约束。还有就是食品安全隐患增加,第三方的参与度不高。这里的第三方主要指的是外包业务,即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收取费用来对冷链物流实行外包服务。他们对冷链系统的参与度极低,不利于冷链物流的技术化、智能化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容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部分,除了敏感、转换两大原件外,就是转化电路。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主要是实现信号种类之间的转换。在传感器中,无线传感器使用较为普遍。它是由多种传感器综合而成的,具有动态性,在信息的获取上也更加准确。
2.RFID技术
无论是在交通还是在医疗领域,RFID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通俗意义上来讲,它属于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构成因素丰富而复杂,但主要可以总结为三大要素。其一是读写器,它主要是将接受到的产品信息进行自动识别,然后又将处理之后的信息反馈给网络。其二是电子标签,它主要是在磁场的作用下发挥作用,通过产生感应电流,对信息做到不同的标记,自动快捷化。其三就是天线,它主要起的作用是接收功能。该技术在识别速度上具有高效率的特点,在抗干扰方面的强度也很强,同时不需要人工直接接触,具有自动化特点。
3.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技术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数据量是相当庞大的。要想在众多数据中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则必须依靠云计算的处理方式,从而实现对各种数据进行储存及管理等。在云计算中,“云”指的就是互联网。其包含的具体算法有很多,较为突出的是SPRINT算法,其中文名为决策数算法。该算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模型相对简单。
三、冷链物流系统的基本设计
冷链物流系统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它包含了多项纷繁复杂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它是在原产品进行一系列加工后,再对产品进行冷冻式储存,运用先进设备完成不同地区的运输,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物联网技术本身就极具多种优势,它不仅具有自动检测能力,对信息的互动交流起纽带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做到智能化控制。在对冷链物流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物联网这一高端技术应用于系统的每个环节。
1.原产品加工的初始途径上
根据传统模式,原产品的加工过程相对简单。一般都是生产厂商怎么要求,产品就怎样加工。在采购材料的问题上,一般也忽略了“预冷”这一环节。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的严格规范,各程序的公开度也不高。即使最终发现生产的产品存在问题,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找出具体位置、具体人员。我们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即自动识别技术,对系统进行初始设计。它从材料的采购开始,对产品进行编码标记,对于加工过程中产品的生产进度,操作人员的每一个步骤都纳入到数据管理中去。对于周围的环境状况也进行检测掌握。随后,由于技术的监控本领具有连续性,它将任何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反馈给总系统,以便总系统可以及时地作出改善措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该环节的设计理念合理规范了产品加工过程,有效减少了产品问题的发生。
2.产品的储存过程中
产品加工生产后,极少出现全部倒入市场的情况,而是对其先进行储存。随后才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情况来物流配送。若是一股脑儿地倒入市场中,则会打乱市场规则顺序,甚至产生产品堆积等严重性问题。在一般的冷链物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品顺序记忆错位现象。对于哪批产品是先进,哪批产品是后进的问题,常因工作人员的个人疏忽而出现不明状况。产品的顺序与储存的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一旦混淆先后顺序,则可能导致有些产品出现过期,而有些产品的储存时间过短。我们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使产品的储存顺序明确清晰。储存过程中,对物联网技术的识别功能设置为自动开启,因为产品生产时都会有相应的变迁。入库的时候,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入库时间、产品的数量设置成自动记录。对物联网自带的读写器进行高端设计,加大对产品情况的了解程度。努力做到减小储存环节的误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对于储存的环境,物联网能及时地感应到,可以随检测的结果对产品所处的环境加以调整,提高了储存过程中的整体产品质量。
3.产品的运输问题上
作为冷链物流最重要的过程,运输效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输出量。然而,很多制冷设备都广泛面临着价格高、性能差等问题。尤其是运输路程过长、天气条件恶劣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在该环节中,可以灵活结合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整个运输过程做到随时随地跟踪,并且把运输途中出现的状况直接反馈给系统中心,系统中心部分再根据信息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采取智能化处理方式,比如巧妙利用以云计算为基础数据处理技术,及时对制冷设备作出检查和替换,缩短产品的运输时间,提高它的销售数量。
4.产品的输出效果上
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销售点的分布并不集中,销售处的环境情况也并不一样。还有销售的次数、销售的具体数量都有不同。对检测手段做到高端设计,提高手段的先进性,从而对不同的销售情况作出具体反映和分析。在销售点的工作人员,根据物联网提供的信息,快捷方便地对产品的生产前后顺序作出判断,把生产日期靠前的选择出来,避免产品滞留又到期的浪费。5.基础模型的整体效果冷链物流系统中普遍的问题表现状况是,不能获取到准确的信息,获取速率上较慢,产品及运输设备成本过高,整个系统不能实现最优化。我们设计出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获取信息也更加方便快速。最重要的是控制力度加大,对于出现的可变因素能作出最快最有效的解决。在使用冷链系统时,产品信息就会以列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包括日期、种类等等。对于产品的过期天数由上至下排列,越靠前的过期天数越多。冷藏按钮设置在系统中的中间位置,方便每个人都能进行手控操作。当然,除了启动键外还包括清除、继续等按键,且具有语音提示,方便各种人群使用。将设计的冷链物流系统模型应用于整个产品企业领域里,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做到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政府工作力度等多种上升。结束语虽然本文设计的冷链物流系统具有显著的实用效果,然而就其提高空间而言,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冷链物流的体系可以做到更加健全,可以加大其监管力度和信息公开化。而且在对消费者的反馈上可以提高重视度,因为“顾客才是上帝”,形成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对于系统中出现的各种设备,可以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使各设备的先进度更上一层楼。与冷链物流系统密切相关的各个部门,可以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工作人员进行行为规范要求,并做到互相监督。对于一些细则规定,要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善。众所周知,在新形势的推动作用下,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从小范围来讲,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大范围来讲,它直接影响到中国就物流系统问题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想使系统更具全面性,则有关系统的各个方面措施都有待加强。只要做到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定能发展到我们期待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家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制冷监控系统[J].物流技术,20xx,17(5):323—324.
[2]周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参考模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xx:21—22.
[3]周月超.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物流技术,20xx,3(4):13—14.
6.物联网工程技术 篇六
自己还 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以及结合计算机的实验。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 用计算机自己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的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 备,对整体进行了解,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 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的设计。 其次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 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 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物联网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 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 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 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 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物联网工程,要喜欢钻 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 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 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 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 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 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 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职业方向探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而且 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 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 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 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 专业背景与市场预测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物联网技 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 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 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 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 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 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 广泛的就业前景。
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 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 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具有对机电设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 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我对动手操作和经营管理都很感兴趣。我有雄心抱负,精力旺盛,对经济、管理、商业之类的活动跃跃欲试,喜欢领导和指挥大家的合作,但又主要侧重技 术表现,将来适合在生产、制造或专业产品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管理的工作,你一 定会依原订规范全力以赴,追求预定的成果。 毕业后我梦想就是拥有一家中小型技术生产方面的公司,一边亲力亲为地处 理各种技术事务,一边以自己的理念去经营和管理它。 我的动手能力强,生活中也以实用为重,实事求是,着眼当下的事物,对未 来较少去想象。 职业目标确立由职业方向探索和我的内外部条件可以确定,我选择使我如鱼得水的环境:商业、管理中的技术支持性环节,以技术为主导的推广活动,并为之不懈的努力。 我的短期目标是: 学会使DXP单片机、ARM、FPGA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我的中期目标是:
1、虚心学习、坚持不懈。
2、拓展并维持积累的客户。
3、带领团队开拓市场并不断创新
我的长期目标是:
1、运用我所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建立自己的事业, 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并使它由国内走向国外,成为世 界知名品牌。
2、把企业做大做强,跻身于世界前列。 细化行动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 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 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 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 工作能力。
7、.掌握计算机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原理;
8、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
9、掌握电子电器类维修焊接技术具有按工艺文件完成复杂产品的全部 装接焊接能力;
10、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按高度文件调试 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11、具有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与调试基本能力。 我们常说,社会上成功者少,平庸者多,原因无它,平庸者何尝未曾努 力,只不过碰过几回壁,就轻易承认自己不行了,而成功者总是一次 又一次地闯过难关,绝不轻言放弃。我会一直努力奋斗,创造自己的 美来。
我们年轻,敢于梦想,也有着那不服输的冲劲。无论眼底闪过 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 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 努力、拼博、奋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7.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篇七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商
0.绪论
网络技术得以深远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社会对通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传感技术、RFID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使人与物品,物品与物品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这就带来了物联网概念,它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发展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在无锡、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温家宝总理曾特别指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保证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因此,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的热点和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据Forrester Research指出,“物联网”有关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全球市场价值将会从由2008年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l15亿美元。目前,物联网的初级应用MZM实现主要是通过传感节点(包含嵌入式智能)、网络(包含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实现的。为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和产业规模的互联网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商更应该在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中找准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和服务,从安全保卫和环境监控到推动个人生产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
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日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物联网采取集中计算处理和分布式计算处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同时采用,极大增强了边缘网络的快速反应能力,物体可嵌入智能芯片,让物品“更智能”,反应速度更快,边缘网络的处理能力更强。
物联网自身具备三个特征:
(1)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物联网产业环境分析
2.1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物联网在我国获得了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国家支持。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总结如下:
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传感网标准体系已经形成了初步框架。从前端传感、中间信息传递,到后端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一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2.2物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2.2.1相关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物联网目前还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方案,相应的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2.2.2 RFID技术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RFID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名为“射频辨识系统”),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藕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物体识别的技术。
2.2.3云计算技术
当前物联网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云计算,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分时的硬件服务和分空间的硬件服务的技术,实现为用户提供托管服务和配置的计算资源。云计算三大优点:用户端不需购买计算机;用户端不必买昂贵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会不断升级。云计算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尤其是如何保证数据不被IT巨头公司所独有。
2.2.4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
传感器是能感知指定的被测量信息,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随着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感知的一场变革。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网络。在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布线的成本和难度,使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场景要多于使用有线方式连接的传感网络。
2.2.5中间件技术
8.物联网技术及现状思考 篇八
物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目前的生活方式,其发展前景广阔。物联网把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它的出现,成为了一场科技革命。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强大的功能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的新兴产业。下面就我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浅谈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历史
1: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 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2005 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互联网报告。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3]。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2月24日2009 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 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及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三、物联网技术的用途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则比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2009年10月24日,在中国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局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物联网已在国内开始了实际的应用。1: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2: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3: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4、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
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010年6月18日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清华易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应对中国巨大的铁路客运量,该中心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票务系统,每年可处理30亿人次,而目前全球在用系统的最大极限是5亿人次。会上专家认为,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物联网突出的障碍,包括技术标准还在制定之中、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链尚未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亟待出台。
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在政府层面,在江苏无锡以外,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已经着手制定规划,部分大企业也开始进行市场进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应用牵引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即物联网产业的突破不仅仅在技术上,更在应用上。未来可能的几个突破口主要有: 首先是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向。2010年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考虑到物联网应用中有相当多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领域,在交通、电力、环保、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将有较快发展,将引发市场快速启动。其次公众领域的相对成熟的应用方向。智能家居、感知医护等概念已经获得了长期的市场教育,随着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选择适当的细分领域切入将催生出新兴业态。另外传统企业的应用方向。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部分传统企业将物联网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企业自发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
当然物联网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一些不足以及自身问题。下面就以下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其一观念问题。物联网是未来10-20年战略性新型产业,现在仅仅是起步。而我们的媒体和政府往往会急功近利,有些地方,要5年达到几千亿;有些城市要3-5年过上“物联网生活”。这些宣传不利于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顺利发展,甚至会阻碍发展。因此,我们应做到长期、持续的准备,这也许是中国人21世纪初引领世界科技浪潮的一次绝好机会,希望所有专业人士把握好时机。
其二技术问题。物联网的一个基础是传感器,因此传感器是物联网很重要的技术。由于传感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联网一定比互联网和通讯网面临更多的技术难题,因此,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绝不是几项,而是很多很多和应用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共性的技术问题有,更多的是个性的技术。所以各个相关企业应分头解决。
其三执行问题。物联网是一项应用技术,政府项目的示范效应很重要。可是,多个省市都存在着“跟风”现象,“只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轰轰烈烈开会,慢慢悠悠规划,松松垮垮做事。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一项或几项具体的应用,进而完善及推而广之。未来五年,真正意义的全球物联网很难实现。但我们要逐步从局域物联网、行业物联网走向全国物联网。近期的关键在于传感器及细分市场的应用软件。
【物联网出现的技术背景】推荐阅读:
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07-19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10-04
物联网技术对环境监测范畴的使用论文06-14
物联网行业应用及技术08-16
关于物联网的感想08-28
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07-27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06-26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化示范项目10-10
物联网考试重点总结06-18
物联网演讲稿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