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2024-09-13

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共12篇)

1.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一

一、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幼儿时期(4~6岁)是孩子生长发育期,在这期间孩子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发育还不是匀称和和谐的,在这一阶段幼儿身高、体重发育相对减慢,但四肢增长较快,身高每年增长4~6厘米,6岁幼儿腿长可占身高的44.6%。

在这阶段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仍然较快。

幼儿的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各年龄的发展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幼儿舞蹈主要由一些基本舞本,如跑步、小跑步、踏点步、踏跳步、后踢步、进退步、跑跳步、跑马步、华尔兹步、秧歌步、滑步等。

我们应当利用舞蹈教学和创作来使学生的谐调性得到改善,并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让他们在节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舞蹈训练,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钙化,增强骨骼强度,使肌肉生长的更丰满有力,并且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二、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在我国,现在幼儿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他们,他们的衣、食、住、行、学、玩是整个家庭中的焦点,孩子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集体协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会让幼儿涉及到简单的基本功练习(以中国舞考及教材为参考),比如说勾绷脚,前屈压腿,后曲腿弯腰等。

在这些训练中孩子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肌体上的疼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坚持,懂得吃苦,并且能让幼儿的心理有一定承受能力;其次就是一般舞蹈教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会因为重复练习的枯燥、肌体上的疲劳而对舞蹈学习懈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亲切的教态,形象的语言,温和而关注的目光,对每一点进步的肯定,来激励孩子坚持下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三、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意识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力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去影响幼儿,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和健康的审美观点。

在舞蹈教学中首先教师的服饰要让学生感觉到美,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动作要美,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美是什么样的,另外在学生学习舞蹈过程中要纠正学生不谐调的、不美的动作,让学生区别美与不美。

除了单一模仿以外,中国舞考级中有一项训练很好,就是模仿与想象,这其实也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教师不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跳,毕竟幼儿舞美的感觉还没完全形成,教师要去引导,让学生自己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另外,在教学中无法实施的审美教育我们在舞蹈创作中来弥补。

2.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二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级管理,思路

传统观念当中,优秀学生的家长往往将孩子送去普通学校,只有在考不上普通学校时才考虑让孩子学一门技术,接受职业教育。再加上近些年高等学校的普遍升格与扩招,使得职业学校中,差生的数量和比例都远远超过普通高中,学生整体素质普遍走低,班级管理也就凸显为学生管理当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问题。类似于托尔斯泰对家庭的看法“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好学生的成因往往相似,差生则成因各异,班级的管理也常常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思考与努力。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就自己多年来的管理体会,谈谈如何改善职业教育中班级管理工作。

1 真诚的关爱

对学生付出关心和爱已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班级管理的一剂良方。我们所要明了的是:没有哪个学生是自愿堕落为一个坏学生的。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往往使教师能够很快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更多的真实的情况,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其实,在深入了解学生之后,这种关心和爱常常是不由自主产生的,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管理的辅助方法。而对于差生,教师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更长久的耐心。在对待一个常常迟到的学生个例时,通过沟通发现,她是因为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而迟到的,我就冒着风雪家访。最终帮她制定解决方案,坚持每天以打电话的方式提醒她,终于在坚持一个月后,学生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教师的爱常常能够很快在学生中传播,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行为表现、喜怒哀乐随时都受到关注,最主要的是他们能感觉到,在学校里、在他们的身边有人在关心爱护着他们。在我的生活中,学生经常会以谈话、发短信的方式、QQ留言或写信的方式与我交流,交流中涉及到对班级一些问题处理的看法;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交友问题、成长问题、情感问题等等,通过师生间彼此坦诚的、平等的交流,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逐渐加深,这时学生更加在意教师对自己的看法,以更好的表现博得教师的好感,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心中要有学生,然后使得学生心中也有了教师,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才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发生作用。

2 教书先育人

工作中发现:迟到、旷课,上课讲话、睡觉,考试作弊以及说谎、打架等一系列行为时常发生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精神追求,因而成长中没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是:教书先育人。著名的英语口语教学专家王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追求知识吗?是获得智慧吗?是成为一个神一般完美的人吗?也许是。但我却想故意曲解‘学生’这两个字的含意,宁愿把它理解成‘学习生活’。更准确地说是要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这样,在我看来‘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也就成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学生如何认识生活和世界,如何幸福地生活、如何创造幸福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育人可以在课堂上,更贯彻在日常生活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随时就发生的事件给出正确的观点和引导,提高学生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班干部

班主任在班级中任用什么样的学生为班级干部以及如何选拔班干部,对全班学生以后的行为表现和学生对班主任的了解与认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欣赏学生的角度、对班干部要求的标准将成为全班同学效仿的标准,通过培养班干部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个人行为的不断完善,对全班同学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教师可以在军训过程中就加以注意,提出班级需要设定的干部岗位,由本人申报并进行民主选举后确定。申报的同学到讲台前面对全体同学进行演讲,介绍自己、推荐自己、说明自己申请该职务的理由以及如何做好该职务的打算,然后由全体同学举手表决,同岗位有多人申报时由票多者担任,只有一人申报的岗位,要超过半数以上同学的同意方可担任。最初选出的班干部有一定的试用期,发现问题时及时的给予提醒和帮助,多次提醒后仍不能胜任,就会选出其他人担任。这种干部替换中显出的工作能力的对比,使同学们认识到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其他班干部提高自身能力的热情,同时班级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给更多的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力争让班级的所有同学都担当一定的管理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提高对自己要求的标准。

4 构建班级文化

在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来活跃班级生活,构建班级文化。这些活动可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演讲比赛、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英语口语竞赛活动、学习小组竞赛活动等等。其中,不定期的演讲比赛往往使同学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因为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他们彼此间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每次的演讲比赛,班主任都要认真聆听并详细记录,在每次比赛结束后,还可以对同学表现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这也是活动能够坚持下来且收到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

5 心态教育

由于受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家长态度、以往教育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在对待事物的处理与对待学习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良的心态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占中职生比例较大的几种不良心态:

5.1 消极的心态

由于在接受普通教育过程中长期得不到重视,中职生难免在生活与学习中表现出消极的心态。不能积极进取,采取应付对待的做法。

52偏激的心态

由于缺乏生活的阅历与思想的不成熟,不能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往往从单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或人。

53自暴自弃的心态

不能从过去失败的经历中走出来,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放任自己的行为。

5.4 不成熟的心态

对于事物的认识与看法与实际年龄有较大的差距。在接触到的几个这种类型的孩子中,大多来自于单亲家庭,从小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大。

5.5 自大而不自信的心态

喜欢吹牛又不敢承担责任,似乎对很多事情都了解,但又缺乏对于事物正确的认识。对待上面的几种心态,教师首先应做到准确及时的发现,就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让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态度或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当学生真的自己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时,才会克服自身的不足改变自己。

参考文献

[1]钟琳.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3.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级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有序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文化,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化教育,如果要让学生更好的对接企业需要,就要及早的融入到企业文化氛围中,做好自身技能、思想的全方面准备,提升自身的综合性素质。

一、建立好校企合作基础

中职教育培养的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化教育,当下更加流行校企合作来搭建学生从学习、实践和就业的全程化服务。合作性的企业可以有效的让教师和校方代表去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企业文化,从而将企业文化精髓更好的移植到班级的管理中。同时教师要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及时的认识和准备。因此首先需要有权威性企业文化的参照标准和体验,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引入班级管理中达到规范、科学、实用的效果,避免教学与实际就业情况产生较大悬殊的问题。教师应该定期到企业中参加其企业文化培训或者实地走访来感受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引入企业中先进的职业化理念、技能信息来促进班级管理与教育的前端性。同时企业代表也可以定期的到学校进行相关企业文化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学校期间与企业对话,特别是企业行政人事部门的代表对企业文化内容的宣讲,让学生可以知晓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的基本性文化模式。

二、学生走进企业

学生可以将实习和定期的实践活动安排在企业中,通过与企业的员工近距离交流以及相关技术的亲眼观摩来达到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从而有效的将企业的技术要求、工作态度标准、晋升机制等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将其企业管理文化移植在个人管理上,从而更有效的配合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注重自身团队性,努力争优创先。让学生充分的与企业员工进行直面的交流,让学生对与企业的疑惑做更深入的了解,避免在校期间的盲目学习。同时看到企业对人才要求的状况也可以树立学生自身学习的目标和动力。特别是对于企业的作息时间、品质标准、团队合作性要有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对企业工作的开展有清晰的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能力提升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和社会经验的重要性。提早的进入企业锻炼,提升自身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有效的为就业提供保障。

中职所对应的企业文化大多崇尚团队合作、纪律性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精神,相关文化可以有效的移植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注重班级管理的纪律性,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要较好的进行制度的尊重与执行,从而有效的稳定整个班级的纪律管理,培养班级团队中的互相协作。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则更多的体现在对于客户问题的处理上,而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做好服务者的角色,面对相关实践工作要做好专业化的服务精神,合理友善的处理好客户关系,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够有效的应对客户的多种需求。当实习遇到客户问题时,不能逃避和推卸责任,更多的需要从自身服务水平上找问题,同时虚心的请教经验丰富者,让自身的技能能够有效提升,而不是自满与自尊情绪下排斥自身能力的提升或者刻意的回避自身的问题。此外团队合作性可以训练学生充分的对班级同学进行和谐的相处,充分的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同时能够与学生的相处中取长补短,友善交往,从别人的优点上看到自身的不足,懂得欣赏他人,而不是妒忌或者鄙视他人,这种极端的情绪都不利于团体的和谐性。

学生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活动中,通过企业对外活动看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社会效益,同时学会如何在对外环境中摆正自身企业人的身份角色,以及代表企业做对外的文化交流。

三、引入企业资深员工参与学生教育中

可以让企业中的高级管理或者技术人员在学校班级中做一人对一班指导合作。可以让企业资深指导人员到学校进行课程讲授,也可以建立公共的交流平台,让指导人员能够与学生有更为自如开放的沟通空间,及时的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逐步的完善企业文化了解。同时可以开展企业与对学生的带教帮扶活动,对于班级管理中难以教育的学生通过企业员工的一对一沟通联系来达到真实企业文化的灌输,从真实案例中去让学生对自身问题主动的发现与调整。

四、积极做校企反馈

对于毕业后在企业工作的学生,教师要定期做回访,了解学生在学校教育后融入企业环境的状况,同时从中通过毕业时的工作状况来发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优点,从而在管理中得到相关管理方式的坚持与改善。同时也需要让企业对毕业时或者实习学生的情况做反馈,让学校能够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这样可以从多方面的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做考察,让信息更加的全面和科学。同时也让学生积极的反馈自身对企业的看法,积极的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取长补短的逐步改善。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充分结合班级学生自身的特性、专业的特性,让班级管理更为灵活和贴合实际情况,避免班级管理过于的刻板而脱离实际需要。积极的做好信息反馈,了解真实的校企实际情况。在班级管理上进行定期周会,及时的发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同时及时纠正。所有的管理应该定制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就如同企业管理一样,通过标准化的制度来做班级管理。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深入了解有效地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充分理解团队合作、服务精神和纪律性,从而的让班级能够如同企业一样有效的运转,不断地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和学生综合实力,有效的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从而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共赢。当然作为班级管理的教师而言,需要在管理的方式和沟通技巧上有较强的能力,较好的说服学生配合班级管理的进行,促动学生自身寻求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提高,减少人们对中职学生综合水平较弱的刻板印象。

参考文献:

[1]赵云.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之企业文化教育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4:19

[2]韩立国.中职班级管理渗透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4,06:37-38

4.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四

教育管理是指管理主体依国家法律法规,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教育参与者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有序过程。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教育,就是要确保整个教育过程的政治合格,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和落实,确保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合格。从教育管理的基本定义可以看出,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教育管理的客体是教育参与者和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思想教育对于教育管理来说具有方向性、指导性、保障性的特点。

5.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素质教育 篇五

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素质教育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深入,适龄少年学生,都被一“簸箕”搬进初中,他们良诱不齐,而且受改革“洗礼”,思想较开放单纯,又受社会“金钱论”等方面刺激,这些都都有给班级管理工作增添了莫大的难度,再加上有些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陈旧滞后,更是制约着管理的效益,以致班级管理不力,甚至出现混乱局面。这一切亟待班主任提高全面素质,特别是提高创新管理能力,渗透创新素质教育,以适应时代之要求,因知识经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而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一个棋子”管理方法,将会扼杀学生的天性和禀赋,所以班级管理中实施创 新素质教育渗透已是迫切要求。这就要求管理中竭力树立创新意识,培植创新精神,实施主体性教育,使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培植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我们班主任要提高管理效果,就应树立创新意识,培植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型的集体氛围。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改进方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创新要求,使教育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

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的一切发展,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不仅要提高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更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是灵魂,起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还要抓法制教育,自我教育等,且要寓教育于乐学之中,递进式落实内容。在教育中,不要一手硬,一手软,要多管齐下,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创新教育大体系,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创新意识,含有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健康意识等,在培植过程中,要多元化、多层化来衡量创新,多激励性评价,以此倡导创新,塑造创新型的集体氛围。这样,师生“双边共振”,才能催化促成创新意识及精神的产生。

其次,实施主体性教育,挖掘管理潜能。

班级管理与经济改革中解放社会生产力实质在于解放劳动者一样,也必须解放学生,充分开发他们在管理方面的发展潜能。这就必须重新认识学生,重新审视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模式行为中:学生在管理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地位?是否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针对当前存在的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作用“越位”,学生被动,管理效率低的种种弊端,我们实施了主体性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他们是班级的主人,更应发扬他们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于是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和谐的接轨,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让学生讨论自制班规,自发组建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检查纠察小组,培养小助理,轮流值B,让他们做主人,享受管理成的喜悦,使学生由单纯的“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又发展学生个性,很好地挖掘学生管理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第三、实行自我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坏习惯一辈子吃它的亏。”学习语文是如此,我们班级管理也是同理。如能从初一开始就注重抓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一旦养成良好习惯,那就达到“不管”(即“自管”)的目的。而且少年儿童时期是学生男心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容易受外界各种各样的影响,可塑性很大;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教师的教育引导对他们习惯养成起关键作用。

习惯的养成并非靠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不断地反复、肯定等“疗程”。要养成好习惯:

首先一点就要教会学生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它是调动学生进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内在动力。

其次我们应以班会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燃起学生立志养成好习 惯的火花。

再次,平时就经常寻找契机,明示好习惯的内容,养成凡事认真的“牛劲”。

还应推行激励机制,以表扬代替批评,理直气“和”代替简单粗暴,善于去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班级管理中要创新就要学会偷懒艺术,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劳永逸。

第四、尊重热爱学生,达成融洽和谐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尊重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同样又是对学生的鞭策和鼓励,它能很好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去呵护创新。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并尊重和信任学生。管理时创设民主、宽容的教育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平等对待他们。如果发现学生屡屡犯错或成绩差,就恨铁不成钢,一味训斥,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坚信那些学生也是向往进步的,是能够进步的,多鼓励,多谈心,和他交朋友,倾听心声,拉拉钩,多引导而诲人不倦。这样通过我们感化,他定会“亲其师,信其道”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育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在这种师爱的情 感基础上,达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和谐关系,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重要的前提,这定能有助于学生创造潜能发挥,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益。

第五。还需做好心理辅导,使之丢包袱,轻上阵。

在班级管理及学习中,随着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但对社会复杂性缺乏认识,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往往造成理想与现实,理智与 情感,交往与闭锁的矛盾;而且另一方面由于生理的迅速发育,特别是性的不断成熟,大脑皮层容易出现兴奋状态而不易调控,出现青春焦虑症、恐怖 症等,我们应如何让他们消除矛盾、症状,顺利度过青春黄金期?这就需班主任适时地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进行心理指导。

“没有青春期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针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症状,可通过讲座、录像或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让他们既了解知识,消除神秘,并做好自我保护,帮助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针对理想与现实等矛盾,可用周记中赠言、平常谈心等方式,理解他们的感受,分担他们的压力,协助学生一起经历痛苦,成胜痛苦;激励学生调整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结构,帮助纠正不正确的认知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提高自信,从而使学生健康乐观地对待人生。

行之有效的心理指导,能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努力学习,无形中为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注入一针创新的强心剂。

除此之外,班级管理中也还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勤严结合等,在此就不赘了。总之,多年的班级管理的创新教育生涯中,所带的班级学生十分自觉,纪律明显好于其它班级,而且学习成绩尤为突出,重高的升学率达20%以上,平均升学率达86%以上,已初步尝到创新的班级管理的甜头。

探索是无止境的,学习管理也是无止境,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成时代的“弄潮儿”。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让我们做好绿叶的事业吧!做好铺路的泥土和路石,造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6.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功用 篇六

淄博六中 毛可刚

在学生面前竖起你的大拇指,将会帮他树立自信,延伸希冀,收获的将是进步和发展;伸出食指,带来的只能是指责、藐视,种下的将是自卑、失败的种子。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一个母亲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倒数第一,我们怀疑他理解能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个笨学生,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

学生上初中后,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都会在后进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时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教导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学生,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了手中的信封。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 一.概念解读

1.内涵: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它源于父母教学生“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它由教育专家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一脉相通。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

2.本质: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学生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二.赏识功用

1.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看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和远大理想。

人需要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建立起对自己的认识。在人的本性中,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学生,他们的知识较为粗浅,意志脆弱,但又极力地想表现自我,想得到别人的承认。

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可避免的带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如果此时教师和家长们过分地去求全责备,不支持、不信任,甚至蔑视,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是成大才的料子。

反过来,如果我们都以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则可使他们看到自我的价值,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2.赏识教育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我校一名语文教师曾在他所教的两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措施让学生记语文的音形义等基础知识。甲班每天花10分钟默写,写错的每人罚抄30遍;乙班每天进行男女生默写对抗赛,默写最多的人可评为本周最佳记忆能手。不到两个星期,两个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别:甲班同学都在应付式地记忆,为了怕罚,有人甚至在默写时偷偷地查资料或抄袭;而乙班同学个个在暗中较着劲儿,课间也自动地相互背检查。

3.赏识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开拓型人才。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型的、刻板式的人才,而是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如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教条式的接受知识,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而要培养有创见的,有个性的有用之才,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应大加鼓励,大加赞赏;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开拓型人才。三.赏识原则

原则一: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赏识教育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学生,首先体现在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的心里话,从而知道他们的心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不仅了解学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原则二:信任学生——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赏识教育认为学生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前者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要给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

原则三:理解学生——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想不同的,通过换位之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沟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学生的试金石。经常和学生交谈沟通思想,能够加深亲子间的关系。

原则四:包容学生——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包容不等于放任,首先要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其次是满足学生的物质需要。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学生和别人的学生比,创造适合自己学生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使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原则五:激励学生——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赏识教育以正激励为主,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而负激励只是禁止学生不许做什么,学生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原则六:提醒学生——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当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批评学生是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前提下进行,比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对错,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学生的目的。

信任、尊重、理解好比是每个学生精神生活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激励、宽容、提醒是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学会自豪,学会请教,学会分享,学会感激。四.四大法宝

1.教师博大的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使他们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2.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他坚信,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这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

3.信任学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 相信儿童,解放儿童。有教师将用一副对联进行概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看似戏言,却也道出了信任学生的重要性。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4.善用肢体语言是实施赏识教育的点金术。

在用言语赞美学生的同时,辅以适度的动作表情,会更容易使学生感动,更容易让学生趋于积极化。面部表情是心灵的显示器。微笑时的赏识是一种嘉许,严肃时的赏识是一种激励。对孩子要多一分关注的眼神,给予一分轻松的表情。学生需要微笑,教育需要微笑,我们不该吝啬我们的微笑,多给学生欣赏的眼光、热烈的掌声,为学生的努力而加油,为学生的成功而欢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妨拍拍孩子的肩,握握孩子的手,也许这不经意间的举动,能给孩子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五.如何赏识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厌学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六.具体运用

(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后进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转化后进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赏识后进生的开始一一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后进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后进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后进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后进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

3.赏识后进生的目的一一为后进生重塑形象 要让后进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定期召开班干会一一鼓励和指导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3.为班干树立威信一一增进信任和团结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七.其他方式

1.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

在一次班会上,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学生,说:“今天,我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优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赞赏自己。”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真新鲜,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那个说:“老师,缺点还写吗?”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但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学生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2.赏识教育: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有一次,我与一位学生谈心,谈到她家里的事时,她沉默起来,伤心地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在我的启发下,她说:“其实,我知道父母对我好,也很关心我,但他们的关心实在让人接受不了。每次考试,考得好时,他们就说比你考得好的人多着呢,有啥了不起;考得不好时,他们轻则唉声叹气,没完没了地说你,重则高声训斥,甚至痛打一顿。老师,有时我觉得活得很累,总感觉自己很笨,怎么学也比不上别人。”

听了她的述说,我清晰地看到,随着升学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家里受批评多、受表扬少,受讽刺多、受鼓励少。其原因是,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总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缺点。其结果是,孩子没有了上进心,增加了自卑感,从而产生了无所谓心理及逆反心理。

3.赏识教育: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 去年,学校举行第二届艺术节,我觉得这是充分体现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极好机会,便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来实施“赏识·成功”教育。

首先,我利用班会在班上进行总动员,让同学们抱着志在参与的心态,各尽所能,充分发挥。我对同学们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尽心尽力地去做,你可能捧回个大奖呢!”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了比赛或加入了喝彩、撰稿的任务里。每一个获奖的学生、撰稿的学生我都让他们在班内起立接受同学的掌声,这次艺体节,不仅收获了赛场上的成绩,更收获了学生的信心与相互关系的融洽。八.注意事项

1.片面理解赏识教育和不负责的“赏识”都是有害的。“只要表扬不要批评”,这是赏识教育的误区。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这孩子要哄、要捧”。如果认为这就是赏识教育,那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赏识教育也包含批评。学生学生,由于知识的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走上邪路。对这些,如果教育者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违心地表扬,这样下去,学生就会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失去努力的方向。这样在表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心理素质差,不能经受挫折,一旦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出现失败,就会怨天尤人,强调客观找出若干理由来原谅自己,终究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因而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而是批评的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评,要以帮助提高认识的语气和态度诚恳地提出批评,要在被批评者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的基础上提出批评,总之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把批评与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2.要真诚地“赏识”。

学生学生虽然欢喜听表扬,渴望被赏识,但他们不需要廉价的表扬和赏识。如果孩子的某次考试成绩只是一般,而老师和家长不是从鼓励进步的角度去评价,而是敷衍式地、不合实际地去表扬:“考得很好”。

这样的表扬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被看成是讽刺,会疏远双方的情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表扬应有实在的内容才能体现出赏识者的真诚。

例如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对学生进行小结,如果只是空洞地说“你的表现不错”,而不能具体地提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问题上表现还不错,学生就没有被赏识的感受,当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育方式是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千差万别的,赏识教育不可千篇一律。

(1)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虽然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但有人内向,有人外露;有人单纯,有人复杂;有人重情感,有人讲实际。对不同的人,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赏识,用不同的方式去表扬;或对其成功当众宣扬,或对其业绩个别赞赏;或直接地赞同,或含蓄地认可;或在失败中帮其找出成功的一方面,或在肯定成功的同时提醒注意点。总之,不能一厢情愿地去赏识别人,也要考虑被赏识人是否接受你的这种赏识,或能否承受你的这种赏识方法。表扬,也要讲究艺术性。

(2)赏识教育要与其他的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

教育方式是多元化的,在充分肯定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可忽视、贬低其他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事件中,可能用启发教育,或挫折教育等其他教育方式会更有效。

只有针对具体情况将各种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才能使赏识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7.教育管理中的“变脸” 篇七

在教学上, 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 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育上, 我们也一直强调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特点, 因人而异, 引导学生发展特长。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也是一位班主任, 还是一个高中级部主任, 工作中我的深刻体验是, 在学生管理上、班级管理上、级部管理上同样要因材施教, 因时因事因人而异, 运用“变脸”, 富于变化, 才能使工作活跃而卓有成效。

一个班级中, 学生是主体, 班主任是主导, 班主任只能是主导。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是管理不好的, 要管理好班级, 需要培养好班干部团体, 让学生管理学生, 团结、调动起全体学生。如果班主任把自己摆在主体地位, 单枪匹马地唱独角戏, 那就既不利于学生成长, 还会使自己精疲力尽, 吃力不讨好。让学生作为主体, 每个学生、每个班干部都参与、融入到自己同龄人的事务中, 才能使他们察觉同龄人的特点、察觉自我, 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 建立起自主意识, 培养交往处事的能力。

在组建班委时, 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 因人而异地进行分工, 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培养他们的能力时, 也不要程式化地用同一个方法, 而是要在语气、场合、态度上“看人下菜碟”、分时分事“下菜碟”。有时还可以选择“差生”做班干部。就在去年高一新生刚入校时, 我做班主任的班上, 有一位来自省城的学生, 经过几天的观察、调查, 我得知他的入校成绩很不好, 学习基础差, 脾气暴躁, 爱打架, 但为人豪爽, 讲义气, 很灵活, 很会说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吗?”“愿意。”他的回答很干脆很爽朗。“有你这个态度就行。好, 我委任你担任我们班的班长。同学们, 你们相信他的人品吗?”“相信。”同学们异口同声。就这样, 他做了班长。我告诉他:“身正, 不令而行;身不正, 虽令不从。”“要站在代表50个同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班干部不是干部, 不发工资, 没有奖励。班长只是一个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机会和平台。这个能力是人生的最大资本。”从此以后, 他似乎懂事了, 成熟了许多, 以身作则, 集体为重, 团结同学, 学习上也迎难而上, 勤奋了许多。在他和其他班委的带动下, 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班内充满正气, 同学们集体观念强, 学习气氛浓厚, 他是全班公认的好班长。

管理班级、处理问题时, 不能一贯“刚”, 师道尊严, 讲道理, 按规章;也不能一贯“柔”, 不管什么人什么事, 坚持循循善诱, 苦口婆心, 动之以情。工作中, 要刚柔相济, 或教导, 或批评, 或暗示, 或激将, 因人因事, 或刚或柔。有的同学吃软不吃硬, 有的同学吃硬不吃软, 我们就要或以柔克刚, 或以刚克柔, 对症下药, 投其所“好”。曾经有一次, 天下大雨, 班里有几个同学旷课, 我认为, 影响几节课的学习是小事, 纪律性约束力概念对他们的成长和生活意义更大。我把他们逐个叫到了办公室, 对其中一位班干部提出了几个问题:“是不是下雨的时候, 所有的工厂、商店、单位都停工停产?”“是不是老师们不来上课、不讲课?”“是不是真的无法到校?”我让这个学生回去考虑这几个问题, 考虑好了来回答我。不长时间, 他返回来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问题。其中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 我问他为什么旷课, 他说:“雨很大, 如果落下听课, 自己能看看补上, 如果遭淋雨, 受凉感冒了得不偿失。”他说得振振有词, 听起来很有道理。我跟他讲:“班级是一个集体, 没有整体的良好秩序, 个人的学习和各方面都没有保障, 集体秩序的维护需要的是规章纪律。”“在一个集体中, 只有个人没有集体的人不会受到尊重, 不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学校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考大学, 还要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适应群体保持个性。”这个学生很虚心地接受了我的话。其中还有一个学生, 平常就多次迟到, 做事拖沓, 我没训斥他, 只是问他几点起的床, 家里人在干什么。他说父母是赶市场摆摊的, 因为下雨, 父母没去市场, 没有叫他。屋里暗, 他一直沉睡, 醒来后发现晚了, 干脆没到校。我问他, 如果父母按时叫醒他, 他会不会来?他说, 会来。我说, 你肯定?他说, 肯定。我说, 包括以后?他说, 包括以后。我笑了, 他也笑了。我没再说什么。之后, 他真的不再迟到, 当然也没再旷课。我想, 也许是信任的力量改变了他。

我们总以“一视同仁”作为对待学生的良好态度, 我不这样认为, 我觉得应该有所区别, 在教育时有不同的态度。要让同学们在表现好的时候觉察到老师的赏识, 受到鼓励, 得到自信。要使他们在表现不好的方面或犯了错误时, 觉察到老师的不满, 得到暗示, 自我批评, 自我校正。如果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是一个面孔, 他们就会习以为常, 见多不怪, 疏于自律, 我行我素, 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前段时间, 班上有一位学生在上课时总是跟同桌或前后位说话, 我让班干部提醒了她好几次, 她不以为然。以后, 我上课时, 故意按座位的横排或竖排挨个提问, 每次都落下她, 我是故意冷落她, 让她自己察觉到存在问题。这样了几次, 她主动找到我, 问我为什么这样做, 弄得她很难堪。我说, 我想让你表达的时间你已经都使用了, 并且超时了。她觉察了自己的问题, 改变了许多。

“优生”“差生”都不是绝对的, 也不是永久的。对优生不能宠惯, 要克服马太效应, 有过错不能姑息, 该变脸就变脸;对差生不能歧视, 要克服首因效应, 要抓住机会, 或诱导, 或鼓励, 或暗示, 或激将, 引发出他们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抓住哪怕一个细小的长处, 让它以点带面被放大。同样是“优生”或同样是“差生”也该有所“另眼相看”, 分析他们的原因、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努力使他们发扬长处, 发展个性, 改善不足。

对学生们的错误或不良表现, 有些应迅速做出反应, 马上予以批评、指正, 绝不纵容、姑息;有些该缓一缓, “欲擒故纵”, 等待也是一种策略, 或许有些学生会自我批评, 这样就给了他们机会。

工作中, 有时我们得“杀一儆百”“杀鸡骇猴”, 有时也遵循“责任自负”的原则, 怨气不能“殃及池鱼”, 无辜受训, 学生是很反感的。

每个学生, 都是一个鲜活的、有思想的个体, 工作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教育, 从来都是一个以爱心为支点, 讲究耐心、技巧的工作。不管如何“变脸”, 都要符合学生的天性,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8.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 篇八

[关键词]班级 管理 激励教育

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免不了要进行批评、指正,有时甚至是非常严厉的批评、教育,以便使学生改变不良行为,走回正确的道路上来。但有时采用严厉的批评指责教育方式,收效并不大。而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怯懦,增强其自信心;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激励教育的形式

所谓激励教育管理方法,就是采取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充分肯定和强化他们奋发上进、立志成才等正确的心理愿望,调动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生活和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

1.目标激励。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取。反之,就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激励教育管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通过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激励的过程,就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目标的实现是一定需要的满足,从而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导致新的行为,达到新的目标。

2.信心激励。信心可以将一个人推向成功,而建立自信心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相信自己有能力;第二,感觉到被别人所欣赏,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接受,也就是被人欣赏。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的自信心马上就会动摇。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创设一个欣赏、信任学生的环境,使学生的自信心转化为内在动力。

3.爱心激励。爱心激励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尤其是对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老师更要倍加爱护、关心,决不能弃之不管,使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不断向上。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十分注意运用榜样激励的手段。可以用榜样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便会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来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5.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常见的有奖品、奖金等,精神激励包括赞美、信任、表彰、崇敬和荣誉,象各级部门授予光荣称号或荣誉证书,或是老师、同学、领导对他们更加欢迎、爱戴、敬重的心态。物质激励往往包含有精神激励的内容,如奖金这种特殊的奖励物,它既可满足人的多种物质需要,又可满足许多精神需要,因此,奖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物质与精神激励的双重作用。

二、运用激励教育的应注意点

1.要选准时机。在运用激励教育时,若时机未到,往往会劳而无功,而错过时机又会显得可惜。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留意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如参加某一项活动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学生在某章节知识的学习有较大收获时;某一句话他说得在理时,等等。象这些,教育者都应抓住不放,并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激励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教育者除了有意识地捕捉教育时机外,还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受教育者有机会表现自己,在他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时,及时给予激励。总之,教育者既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又要善于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时机,以便进行激励教育。

2.要注意情感投入。情感,是指热爱学生,爱护学生的感情。教育者在实施激励教育时,要真正做到“动之以情”,诚恳,关切,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爱护我”。因此,教育过程要真诚、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俗话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里的信,是相信、信任。如果教育者不用真情投入,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所进行的激励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使学生在交往中获取激励。交往活动是人们形成一定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人们的结群活动,调节身心。交往需要人与人的行为优劣的互补性、性格气质的相容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和安排各种有利于学生交往的活动,如谈心、互访、运动会、文娱活动等形式的活动,以便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取激励力量。

教师激励学生是学校教育激励机制的重要方法。然而,激励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活動的矛盾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教师的诱发和引导,又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接受,双方都有其主观能动性。其中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

9.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九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同理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与幼儿思想不同,他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然而,他又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赏识教育能够助其强化适当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断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在某些适当的行为产生时,他并不能理解此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可以在以后相类似的环境中予以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使该行为能够得以强化,相反,在错误行为产生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并予以纠正。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1.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应用网络中的一句话:你发现或不发现,问题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因此,学生的优势或劣势都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坐在办公室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对其中适当的予以鼓励,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师应该与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形成合力

10.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十

文/郭丽侠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质的须求,班主任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可以预言,新世纪中国课改中的教师,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最具变化的职业,班主任的角色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一个累积性的发展、外延缩小而内涵扩大的演变规律,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再也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本人就此谈几点拙见:

一、班主任应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

过去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班主任说的话就是 “圣旨”,学生只能惟命是从。然而,班级管理和教育仍不尽人意,师生之间经常出现“老鼠戏猫”的场面,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班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为探索班级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我从班主任工作手册和中小学班级管理文献中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班主任必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把班级管理的主体交给学生,自己由原来的管理者转换为参与者和引导者。

首先就是班主任须在班上培养、选拔、建立一批有组织能力、能吃苦耐劳、有奉献意识的班级干部队伍,让学生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其次是班主任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班级组织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思想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与学生一同学习讨论,增进互信;第三,班主任通过参与班级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优、缺点就能及时地进行肯定和纠正。对一些特殊的个案,还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形式,进行多重教育和引导。实践证明,通过班主任的角色转换,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班级的“班风”正了,“学风”也浓了。一个争当“新三好”、争创“文明班级”的势头正在形成。

二、班主任应由“严师”转变为“良师”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师道尊严”。无论老师教学的水平如何、教学的方法怎样?只要学生在“严厉”目光和“凶狠”面孔的老师面前显现出害怕的心里,老师就误认为学生的确怕自己,说明自己有“威严”,自己教学有水平,其实并不然。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简单、对人态度粗暴的“严”师,不但教不好学生而且也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因此,班主任老师应由过去的“严厉、凶狠”的老师转变为学生信赖的“良师”。因为一个优良的老师,既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又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的老师既能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又能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最尊敬、最信服、最崇拜的“良师”。

三、班主任应由老师转变为“父母”

俗话说:“师徒如父子。”长久以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老师的总是把自己看成是比学生高一等。平时看到学生做错事、学生身上染有不良行为习惯时,不是严厉批评一番,就是凶狠的训斥一顿。虽说学生当时低头不语,但事后不但没有悔改相反还会造成师生对立,老师生闷气,学生生怨气。要解决师生间对立矛盾,当班主任老师的,只有变老师为学生的“父母”,用“慈母”的爱心和耐心来关心、体贴学生,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前一时期,我也有过上述的经历。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明白了“师徒如父子”的真正含义。从此,我对那些学习不用功、多次违犯纪律的学生,不再采取严厉批评和凶狠训斥的简单方法了,而是把她们视为自己的孩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礼的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地去掉不良行为,进而安心学习。如:洪博文、曾剑锋同学,以前他俩染上特别贪玩、上课不听讲而且还不做家庭作业的坏习惯。后来在我的“爱心”感召下,不但改掉了那些坏毛病,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四、班主任应由老师转变为“朋友”

过去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上尊下卑”、“师道尊言”的说法。也正是由于有了“上尊下卑”、“师道尊言”之说,才极大地阻碍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过去我也曾深受其害。现在作为一个新型的人民教师我来说,理应转变“上尊下卑”、“师道尊言”的观点,变换老师的角色,以其真挚的感情和深情的爱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真正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这样才容易融入学生群体,更有利于班级教育和管理。

一年来,我经常利于课余时间参与到班级活动之中。运动场上我积极为班上运动健儿助威、呐喊;班队会上,我还与同学们一起讲故事、说相声、做游戏,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去年“十一”期间,我还专门约了班上八个同学到荆门炼厂公园看菊展,同她们探讨实景习作、同她们聊家常、同她们照相合影。另外,我还为她们买来比较精致的小手提袋,作为此次相聚的纪念。通过以“朋友”的角色与同学们开展活动,不仅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加深了师生间的美好情感。班主任热爱学生,学生热爱班主任,从而更加激发同学们热爱自己的学习,由爱而激发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11.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立情;传情;动情;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5.1

从教多年来,我始终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在这期间,学生在进步,我也在成长。坚持把自己的收获不断地积累下来--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后,我发现班主任善用情感教育艺术,是成功管理班级的法宝。

一、苦练"内功":立情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二、贴心交流:传情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我所管理的班级,每人都要定期完成一份特殊作业,我通过这份特殊作業,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比如,可以出一些这样的题目:"某某我想对你说"、"我希望......"等,叫学生自己写,这时学生就会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世界的苦闷、烦恼、快乐等等发泄出来。同时,班主任在批改这份特殊的作业时,给予适当的评语,这样就可以与学生们进行无声的心灵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并及时引导他们。当然,在教育和写评语时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而对于一些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虚荣心强的学生,可采取一些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的个别谈话和指导。

三、爱心感化:动情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为师之魂,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待。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是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可见,热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当好班主任的必要前提。

爱护学生是每一个班主任的本职,是一个合格班主任的必备要素。以爱动其心,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二年的班主任经历使我深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就是关心学生,就是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班主任要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其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并努力地帮助他们纠正;对其积极因素,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赏识鼓励:激情

赏识激情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最需要得到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鼓励... ...教师的赏识激励是学生发展的最大动力。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都会表现出积极与消极,都可能发生对与错。因此,要求班主任善于挖掘、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使学生身上的潜能得到开发、情感得到调动,使学生的努力获得成功。

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可赏识、可激励之处,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魏书生曾这样赏识那些学习不好的"差等生":尽管他们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却仍然陪着其他学生听讲,一节两节,一天两天,长年累月,这容易吗?尽管老师不高兴时常拿他们当出气筒,可他们每每见到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礼貌问候:"老师,您好!"这是何等的胸怀!尽管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批评、指责,但毕业后见到老师,往往比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还亲热......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从非惯性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班主任的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可能令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教育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都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尽可能地给予谅解与宽容。学习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学习差、调皮捣蛋、好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期末评语,冥思苦想找不到一条优点。而恰恰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班主任学会谅解、学会包容,往往能感化学生,并引导学生把赏识激励转化成自己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准确地认识自我,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去矫正和战胜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12.中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十二

(一) 各部门协同合作

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的密切合作, 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上, 由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工业部门、雇主组织等通力合作, 教育不再是教育管理部门独有的领地, 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等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的管理和决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扩大由国家教育部领导的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一起制订职业资格、推行统一的国家专业证书和普通国家专业证书、教育部与就业部合并而成立教育就业部、全面沟通学校管理机构、教育机构和雇主之间的联系等措施, 使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统一的合力, 从而使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状态。

(二) 管理趋于均权化

美国、日本、加拿大及德国这些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目标基本一致, 即追求教育平等, 使全国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从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如日本设法把迄今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权力与义务委托给地方负责;而一向具有浓厚地方分权色彩的美国和各州拥有“文化主权”的德国, 却在强化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权限与职责, 加强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与监督, 但同时又积极倡导放权给职业学校, 让学校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从而扩大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权力。此外, 还有些发达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上有“重心下移”的趋势, 这种职业教育的“地方化”, 能较好地保证职业教育从当地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妥善安排教学内容, 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工商业的联系。

(三) 健全的法律体系

法律手段是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根本手段, 它决定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各方面的权限与职责、体制的运行以及经费、师资等有关发展的重要事项。尽管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 但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多样化、多元化以及复杂性, 使得通过立法手段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为各国所重视。美国、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法规、法案。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职业培训章程》《联邦德国职业学校分类章程》等, 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企业的培训任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国家承认的工种做了详尽规定, 对社会的参与及监督也作了全面阐述;美国自1990年以来先后通过了《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法案》《职业技术教育法案》和《2000年目标方案》等, 为美国职业教育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四) 政府投资力度增大

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主要是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保证和调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因此, 经济手段是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保证手段、调节手段和控制手段。西方国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从经济上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投资或规定经费来源进行管理。例如, 瑞士政府明确规定联邦政府给职业技术教育占职业学校经费的1/3, 其余2/3由州或市镇政府承担。瑞士每年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共计180亿瑞郎, 按全国人口平均为人均2 000美元;二是通过规定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优化, 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如日本规定职业学校教师工资额比其他学校的同级教师高出10%;德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比资历相近的工人的工资高出50%-100%, 比相同等级的国家雇员工资也略高。近年来, 由于各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 所以,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加, 投资规模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如新加坡政府1998年对教育的投入已占到政府财政支出的20%左右, 占CDP的4%;法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从1988年的710亿法郎 (占当年教育经费的17.8%) , 上升到2005年的1 400多亿法郎 (占当年教育经费的25%) 。

(五) 健全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

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作职业教育的评估监督, 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监督制度。一是规定职业学校师资的条件和考核进修制度。如德国, 职业学校的教师均作为所在州政府的公职人员, 其中理论课教师必须接受大学教育, 并通过国家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后, 经过3年左右的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的学习与实习, 再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能取得高级公务员教师资格;实践课教师则必须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专科学校或专科大学的毕业生, 再经过两年的教师进修学院学习, 并通过国家考试才能取得中级公务员教师的资格。二是规定办学建校的审批制度。如日本, 对高等专门学校的办校标准就有严格的规定, 通常由国家有计划地投资兴办, 一般不准私人滥设, 这就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三是通过考核发证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如美国教育部和劳工部共同推出的《由学校到就业法案》规定, 凡完成“由学校到就业”计划者, 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四是职业技术教育视导, 即视察与辅导。五是职业技术教育评估。评估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国外学者把课程、教学法和评估看作教学过程的三种信息系统。有人把评估看得比课程和教学法更重要。

二、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一) 学历教育管理上不协调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分别主管、规划, 从而容易出现管理分散、政策不一、办学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一些地区教育部门计划建设若干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 而劳动保障部门也计划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这势必造成资源浪费。

(二)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管理上脱节

在教育部门内部,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分属职成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部门主管, 同样存在规划和管理不协调、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上的脱节。特别是在强调中、高职相互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情况下, 两个阶段的教育课程内容难以衔接, 层次和内容上区别不明显。

(三) 不同部门之间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不协调。职业教育的业务管理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 经费是计划和财政部门的事情。从财政归属看, 教育事业费属于财政部门, 教育基本建设费属于计划部门, 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属于教育部门。尽管《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在国务院领导下, 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但这样的领导体制与组织形式也存在明显弊端, 主要是缺乏权威性、战斗力, 缺乏明确的执行主体, 各部门如何参与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四) 上下级政府的权责分配不对称

主要表现在市县两级政府之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 县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权责主要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但是, 实际上普遍存在县财政支出经费发展职业教育、城市无偿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违背投资——受益原则的现象。此外, 一些职业学校的领导体制也存在不协调, 如一些省份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业务归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 而学院领导班子中的党政一把手归省委组织部门管理, 等等。

(五) 社会参与度不高

从行政管理高层到职业学校、行业企业、专家、学生等社会力量没有普遍参与到职业教育管理当中。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 又具有其特殊性。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没有专家、学生的广泛主持, 要实现和谐健康发展将是非常困难的。

由此可见,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明显缺陷, 一是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 违背了组织管理的统一指挥原则;二是财权与事权分离, 教育主管部门只有事权而无财权, 不符合权责对等原则;三是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等社会团体和个人未介入管理组织, 没有体现现代政府公共治理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 调整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

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是政府实现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的组织基础, 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目标的能否实现。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调整的基本思路应是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

1.构建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

调整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设置, 形成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统一管理的局面。调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打破部门界限, 简化理顺关系, 建立一个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统一领导。一是设立各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从国务院到市地各级政府设立职业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 可称“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有关业务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的代表、教育专家参与组成, 以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核心。其职能是研究解决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定期或专题召开委员会议, 共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 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在职业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义务, 协调教育、劳动、计划、财政、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 实现职业教育管理的协同化。二是改革现有机构。可考虑将现教育部改为教育技能部, 同时扩大职教司的管理范围, 即将现在归属教育部高教司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权和归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技工教育、职业培训的管理权划转至教育技能部职教司。这样, 无论是初、中等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职业培训都归并到了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各地政府参照国务院的做法作出相应调整。职教司 (国务院) 或职教处、科 (各地) 负责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 全面统筹协调全国或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形成职业教育调控管理的单一核心。在管理体制没有进行调整之前, 应当积极采取建立和谐职教的一系列有效的行政措施。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应由一位行政首长来统一管理教育与劳动两个部门的业务, 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部门之间在管理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内耗和扯皮。

2.行政主管部门级别上移

职业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级别上移, 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主阵地的规划和管理。根据区域发展理论, 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而且政府层级越高, 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能力越强。为此, 需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重心, 即不论任何性质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其业务均交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教育技能厅主管;不论任何性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 其业务均交由市政府教育技能局主管。初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则由县政府教育技能局 (科) 主管。

(二)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决策参谋和督导评价系统

1.健全决策参谋系统

职业教育管理的决策参谋系统主要由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机构组成。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类行业协会的建立和规范, 使其在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领导下, 分管本行业本领域内的职业教育的有关事务, 包括人力需求预测、课程建设咨询、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组织职业培训、参与职业资格评估等等。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其他学术、信息机构开展工作, 为职业教育管理决策提高理论指导。

2.完善督导评价系统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正式增设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职能。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政府执行督导任务, 对所辖行政区域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 使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保证职业教育的各项机制顺利运行。督导机构的组成除了政府部门的人员之外, 还应包括行业、企业 (用人单位) 、学校、教师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代表,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充分发挥对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和导向作用。

(三) 增强社会参与程度

世界职业教育的历史证明, 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属性, 又具有产业的属性。光是从教育内部来选拔职业教育的管理人才, 不仅领导不好对国家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职业教育事业, 而且还会有意无意地使职业教育变成普通教育的附属物。因此, 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班子不能光是从精英大学中去选拔。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中, 必须要配备既来自产业部门, 又熟悉教育的领导干部来管理职业教育的业务。

(四) 加强不同层次的衔接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 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 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 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 对取得相应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可以免除技能考核。

参考文献

[1]马树超, 郭扬, 陈篙.“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 [J].职教通讯, 2005, (4) 11-14.

[2]邵红军.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借鉴[J].科学教育, 2007, (11) 6-9.

[3]陈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5) 110-106.

上一篇: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信息学院星级文明宿舍评选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