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13篇)
1.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篇一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语言激励艺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摘 要】本论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规律,从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和书面语言三方面对语言激励这一教育艺术进行了具体形象和全面的阐述,对于教学工作、班级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关键词】语言激励 班级管理 艺术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主要是通过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身体语言、书面语言)来鼓动和激励的。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语言激励技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以提高学生的行为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口头语言激励班主任在使用口头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班主任在和学生交谈时,要有意识地肯定对方的价值,提高自我的期望水平,强调学生的不可缺少性,促其产生自尊感。2.赞美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基于上述两种动机,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班主任就应该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的各种优点。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固有本性。而这种本性、潜能,必然现象化。也就是说:即使平时很差的学生,你如果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他们有好的“微量元素”。“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班主任应即时发现、表扬、开发那些微量元素,并努力扩大,公开在班会上赞美,达到培养其成材之目的。值得提示的是,在赞美学生时,要真诚、具体。3.谨慎否定否定性评价就是对人的过失言行进行批评指正,以抑制不期待中的反应。班主任利用它可以指明学生的不足之处,间接地激励学生做出期待中的反应。班主任在交谈中不可滥用批评,应谨慎运用否定性评价。首先,批评应在私下进行,以亲切的、肯定的话语作开场白。若发现学生的不当言行,不可在公开场合进行直截了当的说教,而应在私下与该学生促膝谈心。我们可以这样批评学生:“××同学,你的体育成绩很好,为我们班也争来了不少荣誉,如果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就会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了。”这样就比赤裸裸地批评学生学习成绩差要有效得多。其次,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只否定学生的过失行为,而不要贬抑他的自我。比较巧妙的批评是赞赏人的同时,指出具体的不足方面,寓批评于赞美之中:“××同学,你向来是高标准严要求,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影响了你的正常发挥?”再次,在批评学生时,应以请求、协商的语气提出改进建议,而不要强求,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要当作学生的把柄,而应从关心学生的角
度出发,同他一起分析过失的原因,使其心悦诚服,并以商量的口气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处于协作参与成员的地位,主动承担责任,克服缺点。
二、身体语言激励班主任应利用与学生频繁的接触的优势,发挥身体语言的激励功能。1.体态的运用体态,包括动体态和静体态。体形、服装、饰物、发式等属于静体态,班主任应追求和谐得体的衣着打扮,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利于增进沟通。动体态较明显的反映人的趣向和内心状态,诸如点头、拍肩、握手、手势、姿势等都属于动体态,它对人的影响比静体态更强烈。在和学生沟通时,正确的姿势是:上身微微前倾,缩短彼此距离,两眼平视对方周围一带以示诚意,不宜凝视对方的眼睛,时而点头赞同,时而提问补充,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你在关心他的话题,从而使他谈起来更生动、更热情、更起劲。
2.表情的运用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应恰当地运用各种表情,以加强口头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如表扬时笑逐言开,批评时严肃认真,谈起社会丑恶现象时深恶痛绝,无声地激励学生弃恶向善。[1] [2] [] []3.人际空间的运用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和交往空间,一旦其空间被侵犯,就会引起对方的种种反应。如一个陌生人靠近你,你会惊诧和恐慌;教师走进不守纪律的学生时,学生立即循规蹈矩等等。班主任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整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以提高管理力度,更加有效的鼓励学生做出期待中的反应。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身体语言,塑造自己美的形象,做到衣着得体,仪表端庄,平易近人,老成持重而不显呆板,谈笑风生而不显俗气,潇洒飘逸而不显矫饰,有这种风度的教师,在教学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管理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教学为例,当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教师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微微摇头,暗示学生纠偏补漏,这就比有声的批评委婉的多,学生也容易接受。
三、书面语言激励班主任利用书面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操行评语进行的。拜读许多优秀教师的评语,发现过去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该生一年来在校如何”之类的开场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操行的个性化的把握和评价,生动、具体、感人,是真诚的肯定和赞美,是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和暗示。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条让学生感动的评语其威力是无穷的,其影响是深远的。美国一位普通教师海沦·姆拉斯拉在当班主任时,发动学生们互相找优点,然后依据自己的观察并综合同学们的观点,写了一份份热情洋溢的以赞美为基调的评语。“从来不知道别人会认为我那么好!”学生山乎意料,却又心花怒放。若干年后,海伦的学生马克战死在越南,人们在他贴身的口袋里找到一张纸条,那便是老师写给他的评语。在马克的葬礼上,昔日的学生告诉海伦:“您写的评语被压在我写字台的玻璃下,被放在结婚的相册里,被夹在寸步不离的钱包里„„”显然,海伦用心写就的评语感动了学生,并在他们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巨大而又恒久的鞭策和激励作用。要发挥操行评语的这种激励功能,须注意的是:
1.操行评语个性化,避免模式化,切忌千人一面。例如:“你的文学潜能很大,语言表现力强,几乎每次都榜上有名„„”,这就抓住了学生最显著的特性,突出学生的个性,肯定其自我,从而鼓励学生自觉的利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为主。对学生的操行评定,要十分地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树立其自信心。对学生的缺点显然不能避而不谈,要抓住主要问题,提出希望,并相信改掉缺点不是很困难的,切忌罗列现象,历数毛病,主次不分。3.评语要具体明确。操行评定的文字要简明,语气亲切自然,用词准确得体,褒奖具体,批评婉转。学生看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从中获得进取的力量。此外,评语涉及的内容要客观公正,全面深刻。只有写出学生的个性,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中差者雪中送炭,才能达到育人之目的。学生才会爱不释手,阅之不厌。综上,语言激励艺术是班级管理获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作为班主任须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逐步掌握语言激励技巧,以有效地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参考文献:[1]稽冉.课堂教学的瞬间机智.[2]心理学教程.[3]外国著名教育家锦言集.[4]心理学科举园地.[] [] [1] [2]
2.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篇二
反观我们当下的习作教学, 仍普遍存在着为了写作而写作的现象。面对习作, 教师纠结, 学生惆怅, 怎能以情动辞地唤起学生“我乐写, 我要写”的愿望呢?而激励作为一种管理与教育策略, 已经成为人们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的助推器。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而相反, 受到激励的人在完成一项任务时, 其能力可以发挥至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 同一个人, 在受到激励后, 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激励的措施, 激起学生习作的热情, 化难为易, 化枯燥为灵动, 就能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动机
1942年, 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一些人只从记诵和模仿入手学习写作的情况, 明确指出:“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 脱离生活, 写作就无从谈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创设生活情境的激励性策略, 意在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 树立从生活到作文的观念, 使习作教学的过程逐步变成回归生活的过程;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习作的愿望, 选取写作的素材, 叙写真实的生活。
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课余生活”为例, 此次习作是学生们正式学习作文的第一课。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在学生初次接触习作时, 如果能让他们感觉到作文并不难写, 习作材料就在身边, 使学生乐于用笔去记录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就会为以后的独立作文奠定最好的基础。笔者在执教本单元习作指导课之前, 让学生先准备几张自己比较满意的生活照带到课堂上来。等到上课时, 绝口不提“作文”二字, 只是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同伴, 聊聊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自己当时在做什么等。学生们看着照片, 回想着曾经精彩的生活瞬间, 情不自禁地聊了起来。有些同学干脆将照片举起来给大家看, 课堂气氛轻松而愉快。此时, 笔者适时引导“照片中的这些事情是在什么时候做的呀?”学生回忆着拍摄时间, “周六”“周日”“周五”“晚上”“寒假”“暑假”“六一”……用两个字就能概括“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尤为宝贵, 同学们还做哪些事情呢?”此时学生们的思想已经从照片中逐步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 一想到以前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不禁手舞足蹈, 谁都愿意和大家聊聊, 一吐为快!
学生的习作并不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习作的本源就是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拉近学生与习作的距离, 激起学生乐写的情感, 这也正是激励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不竭动力。
二、借助形象手段, 激励写作热情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同时也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强, 情感丰富, 善于形象思维。根据这一特点, 让他们将生活中所经历的真事、所观察到的具体形象, 用口说出来, 用笔写出来, 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 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过多地讲解习作之法, 使习作课变得单调乏味, 学生望而却步。
笔者尝试借助形象手段, 将教师讲解转化为学生的自主体验, 使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感悟习作之法。
仍以“我的课余生活”一文的指导为例, 学生们谈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都兴趣盎然, 但是一旦走出课堂, 这些宝贵的习作素材又能在头脑中留存多少, 留存多久呢?如果此时, 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积累素材, 让学生将刚刚谈到的事情逐一写下来, 这无疑会将学生畅言的欲望熄灭。笔者则采取绘制脑图的方式, 化枯燥为灵动, 借助形象手段呈现思维过程。以下是学生绘制的脑图 (见图1) :
图中的“小脑袋”代表学生自己, 围绕着课余生活边回忆边记录:游泳、唱歌、跳舞、爬山、读书、看电视、吃美食……脑图的第一层级所展现的正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在游泳中我学会了坚持不懈;爬山时的奋力攀登让我最开心;在一次区级歌咏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每一项课余生活中都会有让自己最难忘的经历, 这些内容正是脑图第二层级的体现。小脑图大作用, 学生借助绘制脑图, 将生活中观察到、捕捉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 成为最宝贵的习作素材, 而这也解决了习作中“写什么”的难题。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单元习作“我喜爱的小动物”, 有学生这样写小猫的外形“小猫有一双蓝眼睛, 耳朵尖尖的, 胡子长长的, 脑袋又圆又大, 鼻子小小的, 嘴巴像一条细线。”显然, 学生抓住了猫的外貌特点, 但是没有按顺序依次描写, 就显得有点乱。笔者让这位学生按照自己习作中的描写顺序, 将猫的外貌一笔一笔地画下来。在绘画的过程中, 孩子发现这幅画可真不好画, 东一笔, 西一笔, 哪儿也不挨着哪儿。此时, 学生顿时明白, 小动物的外貌要按照顺序描写, 做到言之有序, 猫的外貌才能写得清楚明白。
借助形象手段进行习作指导, 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 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将机械地讲解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实践、体验与发现, 将激励与悟法合二为一。
三、合理运用教学语言, 点燃习作激情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 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 鞭辟入里的分析, 入木三分的概括, 恰到好处的点拨, 可以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 开启心智、陶冶情操, 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要为学生乐写、会写服务, 教师要用语言去“点”, 学生的情感才会“燃”。
以往的习作课中, 教师往往将习作术语、习作要求直接灌输给学生, 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越听越觉得作文难写。仍以“我的课余生活”为例, 教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游泳这一课余生活写得详细、具体。一种教学语言为“你能把游泳的动作说具体吗”, 另一种为“你是怎么游泳的, 如果能把动作说出来, 就好像我们可以看见你是怎么游的”。看似两种教学语言意思相同, 实则不然。第一种语言着重知识上的要求, 第二种语言则更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将“具体”这一习作术语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怎么游的”, 也就是将“具体”这个抽象的词语形象化了。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形象, 更要富有情感, 只有这样, 才能以情感激活情感, 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你的语言多生动呀, 我听得着迷了!”充满情感的语言, 不是矫揉造作的煽情, 而是将知识的点拨与真诚的沟通相融合, 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习作的点睛之笔, 也是师生情感上水乳交融的体现。
教学语言不单单指口头语言, 板书等书面语言也应富有形象性、情感性, 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还以“我的课余生活”为例, 笔者将习作提示以诗歌的形式呈现:
课余生活真丰富,
用心的人能抓住。
生活处处有作文,
习作材料在身边。
又如五年级习作“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笔者将一篇文章比作一座山, 写好文章就好比在登山。板书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布局谋篇的规律呈现给学生 (如图2) 。
课堂的教学语言是有感情的, 教师应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以情激励人。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激励作用, 对习作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四、同伴互促, 激励习作动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理论为同伴互促式的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每名学生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 如果说教师是辅助学生从实际水平走向潜在水平的指导者, 那么伙伴就是同行者, 更是不断前行的激励者。
习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学生的习作要经历从口到手的过程, 即从说到写, 说是写的基础。然而, 学生各异, 有的善于表达, 且语言落落大方, 娓娓道来;有的学生胆小害羞, 可能会语无伦次。合作学习则为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分小组进行说话练习, 小组内一个人说, 其他人听, 发言结束后其他同学评价, 发现优点, 提出建议, 也可进行质疑与问难。而后, 发言的同学可以再重说一遍, 以及时改正与完善自己的表达。在小组中, 好学生起到了促进、引领的作用, 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稍微落后的弱势者则在伙伴的帮助下不断提高。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 使每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展现自我, 提升自我。
3.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艺术运用;眼神激励;竞争激励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英语教学尤其如此,要学好它,必须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英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中诱导、启发、激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格,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好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以沟通和交流为目的,因此英语口语活动具有口头性,交际性,公开性等特征。英语课堂上口语训练时所出现的错误显而易见,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自信心不足、怕开口、怕出错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大大地影响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而激励性评价是采用以激励为主要手段的评价来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借以创造其成就感,培养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活内心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所以说,激励性评价对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義。因此我们提倡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失误,要以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要以真诚的情感发现学生的创新闪光点。
在长期的英语课堂教学工作中,我实践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形式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供同行参考。
一、利用表扬的手段激励学生
众所周知,善用表扬、鼓励的教师往往深得学生的爱戴,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热情就高涨;相反,经常讽刺、挖苦学生,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还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反感,从而讨厌这一学科,形成学习英语的障碍。
1.课堂提问的即时性激励
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该马上予以肯定,一个“good”对老师没有什么,但往往会使学生乐不可支,并且会带动一大片积极发言者。答对一半或者只答对其中一点用“Very good,OK”等词来激励学生,然后再纠错。对回答全错的学生,只要愿意找,就会发现有可表扬之处,比如“勇于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答对的机会就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了。对于回答相当出色的学生,有时就来个即兴奖励。通过这种激励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去掉些许自卑和害羞,更加大胆地开口说英语,踊跃参加表演,回答老师的问题。
2.批改作业中评语的激励
我批改作业时喜欢给学生写上几句评语。对好生用“Excellent,outstanding,you are special!”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用“Not bad! Go ahead please!Better than last time!”对于较差的学生,也先写上表扬,再提出要求:“Your writing is very good, and your sentences will be better next time!”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些评语对学生会有多大作用,只想让学生了解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有一次,由于时间很仓促,我就没有写评语,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一位学生跑来对我说,他的作业写得很认真,怎么没有写“good”?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作业评语对学生的学习有这么大的激励作用。
二、课堂上善用眼神、表情进行激励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带来亲切、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产生一种愉快、向上的求知欲。学生回答问题时,尤其是中差生,由于害羞、紧张,一时答不上来时,教师一个微笑的眼神、一种期待的目光、一句鼓励短的话语,会让学生很快松弛下来,答题自然也就流畅多了。
通过激励,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尊心。通过激励,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兴趣,上进心也越来越强,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通过激励,师生间距离拉近,情感交流增强,师生关系融洽;通过激励,差生的心理障碍会逐渐消除,学习动力不断得到开发,学习兴趣自然得到提高,对转化差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竞赛激励学生
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好胜心强,不甘落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或比赛活动,来满足他们好胜的心理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对话,大组接龙游戏等活动,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比赛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强、自尊、自爱的精神,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集体教育的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激励必须面面俱到,不能只注重个别表现优异的学生,而应该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调动积极性,发挥自己的特长。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平时,英语教师应该多搜集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运用。适当运用激励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三中)
4.浅谈激励在初创企业中的应用 篇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1-000-02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初创企业,然而,激励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常常被初创企业所忽略。本文主要用激励理论来研究初创企业在建立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初创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同时指出,企业采用正确的激励方法,可以留住人才,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这篇文章也为研究的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初创企业 股权激励 文化激励
一、绪论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从国家层面上鼓励创业。根据伦敦咨询公司UHY国际最新报告称,自2010年来,中国初创企业数量每年以将近10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达到161万家。这一速度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英国的两倍,也远远高于美国。政府在对小微企业的帮助、鼓励方面,主要是以资金投入的形式,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来扶植企业的发展。
然而,除了资金的问题,初创企业在面临首要的生存问题之外,合伙机制、劳资问题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初创企业的失败。腾讯公司2014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高校创业创新排行榜》中,超过4成的创业者为本科生学历,创业者没有接受企业管理的相关培训或者说相对缺乏管理经验,对初创组织的管理不善也可能带来创业失败的风险。
目前对初创企业的研究中,范锡钢指出,初创企业存在资源有限、组织构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激励组合。陆耀辉指出,初创企业的股票期权制度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但是,目前研究初创企业的激励文献还是相对较缺乏,本文利用激励的相关理论,结合初创企业的特点,为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提出一些建议。
二、激励的相关理论
激励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管理学中,是指领导者运用各种手段或创设一定条件,激发下属的动机,使其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努力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过程。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
之后,激励理论逐渐完善,逐渐被分类成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后果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便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通过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来达到激励的目的。过程型激励理论认为需要通过设立目标来影响个人需要,并激发相关行动。
在对于初创企业的激励研究中,何敏(2009)指出初创企业资金不足,实力相对弱小,企业激励的重点应该是放在核心人员的薪酬外部竞争上,并在总体薪酬上,加强绩效奖金所占的比重,淡化基本工资和福利所占比重。钟定国(2003)认为,对关键人才的重视,对员工创新的鼓励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主要满足关键人才的自我实现需求。管理学家玛汉坦姆仆提出“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模型,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金钱财富。
综上,对于激励的研究里,对于新型的组织、新型的员工,或者产业的转型,都要求更加多元的激励形式,综合考虑员工的需求。
三、初创企业的特点
在对初创企业的定义中,Jason认为创业企业是成立时间较短,在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市场奋斗公司未真正实现盈利产品、市场依旧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一直在探索可规模化和可扩展性模式的企业。在硅谷的定义中,创新企业(或初创企业)指的是那些由自然投资人创建的公司,而非那些使用既有公司营业收入进行投资组建的公司,这些公司都通过使用技术手段做一些普通的在职人员不会做的颠覆性工作。对于后者的定义来说,初创企业往往和创新联系起来,但是也强调还没有走向成功。
创业企业的阶段性表现为,他们通常被分为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
在对于初创企业特点的研究中,有人认为创业企业表现出为了进入新市场获得新客户或采用了新的资源配置的创新性,以及识别、利用、创造机会到变现的机会导向性,以及动态性和冒险性。对于创业企业的资金来源方面,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朱秀梅在Barney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企业的初始资源少,外部的资源获取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三大挑战是:资源识别、资源取得和不确定性。初创企业的员工特点,对于软件等行业来说,新员工整体偏年轻化,80、90后员工,大多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张艳丽等人指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要不是严格表现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那样的由低到高的层次性,而是一种交替式的混合需要。
?C合起来看,不管我们是否按照定义将创业企业与创新联系起来,创业企业在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存问题。在员工方面,由于员工的成长背景不同,也可能需要与时俱进的激励手段。
四、对初创企业的激励建议
(一)确立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
5.浅谈教学中的放大激励 篇五
《浅谈教学中的放大激励》
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宁安完小
赵华香
2012年9月12日
浅谈教学中的放大激励
临翔区圈内乡 宁安完小 赵华香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成功的教学中激励的作用功不可没,“放大激励”能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旦学生能根据兴趣去学习,都会成为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谁都见证的。激励的话只要对一个人起作用,我们就不放弃所有的人。人人都有长处,对他的长处就要用“放大镜”;对他的长处就要多说夸赞的话、激励的话,就要赏识它,放大它——为了学生能的成长。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装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其中,奇花片片,瑶草盈盈,老师应做“花开草茂”的助长剂,不应充当“花谢草枯”的锄草剂。人人都希望来自他人和自身的激励,也都很需要,就像需要阳光,雨露一样。那激励的话语,眼神,肢体瞬间如暖流般流遍整个身心,顿时有股向上的动力,心像花儿一样开放。教师应放下架子,沉下心来,抓住每个瞬间,细看学生的精彩表演,用激励启动学生自身的“造星”功能。我对所有的学生都不放弃,我知道激励的魅力,可激励变幻无穷,学问深着哩﹗
一、激励要有针对性。
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激励学生,就是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熟悉每一个学生,看准学生的闪光点之所在,即他到底有什么特长,把他的闪光点激活。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像一个细心的警察一样去侦察,从学生的身上发现他亮点的蛛丝马 迹,而后不放过任何的激励机会,这种激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桎梏的,可以随时随地。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陈武林:他调皮捣蛋、做事马马虎虎、抽烟打架、上课像个钻地鼠、这儿看看、哪儿动动,写字如猫爪、作业完不成还满嘴低级的理由、语文更是一塌糊涂,一次也没有及格过,可怜了这个恶习满身的小家伙。教过他的老师都无不大伤元气,作为班主任的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他的,放弃了他,就等于掐断了他的未来,可是要从他身上发现点芝麻大的亮点简直就是大海捞针。为此,我让学生一起帮我寻找,出发的路途越来越远,我的失望也越来越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新大陆: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开始激情导入“同学们,选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他主动起来抢答到“我喜欢小鸟、青蛙、蟋蟀、蜜峰这些小动物,我„„我要用声音来表达我对他们的喜爱‘叽叽叽,呱呱呱,蛐蛐蛐,嗡嗡嗡’”。他的语言不太流利,但可以听得出他模拟的声音栩栩如生,我欣喜若狂,让同学们发挥举手之劳——掌声。以后我一有机会就让他表演他的特长,激励他“老天赋予了你模拟声音的天赋,应该不仅仅表现以此吧,老师相信你学习上不会让我失望的”。后来他渐渐改了很多的坏毛病,期末测试语文竟然破天荒的考了86分,从以往的20几分一下子让同学们另眼相看,我觉得是激励的作用。说实在的我知道他模拟的水平有多高,只是在夸奖的时候不忘放大了很多。针对学生的特长给予的鼓励,有时真能为学生“定终身”。这种具有远见性的激励,往往能使学生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志向、并最终取得成果。
二、激励的语言要有实指性
激励的语言要有实指性,用词要恰当,实事求是,不能空泛。大而空的 激励,甚至像朦胧诗似的评价没有多大作用。“你真棒”之类的话可以使用,但最好说出“棒”在哪里。如“你真棒﹗你的字有柳体的味道。”“你居然能正确区分使用分号,思维多清晰啊﹗”“你不但回答正确,而且语言干净利落,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也不需要再添一个字。”“你的作文很真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作文取材完全来源于你的朴实的生活,这就是作文的真谛,希望所有同学向你学习。”“你计算快而准确、书写工工整整,有些计算机的影子。”这样的语言,学生能听懂,知道好在哪里,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有启示作用。“好言一句三冬暖”激励就是点燃希望之语。激励了学生就是强化了他的创新意识,挖掘了他的内心世界,活跃了他的各种思维。苏赫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掉一个天才。”我们教师的任务是要培养祖国的花朵,一定要杜绝那些不经意的否定,那样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多发挥激励,适时放大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是会乐此不疲的。
三、激励要动情、及时
激励是要老师真情流露的,轻描淡写,毫无表情的鼓励与肯定,即使辞藻在华丽,也会使学生不以为然,甚至是不领情的。什么是真诚的表扬,什么是随便说说,学生心理如一块明镜亮镗着呢。为此我从来不敢把小学生当作小孩子管教。
做什么事情都要趁热打铁,激励也不例外。有些事情过去了很久,记忆的痕迹也就随之消失。事情过去很久才想起去激励,赞扬毫无疑问就会失去意义。激励在教学中是第一位阶段的。尤为突出的表现激励要重复,而且总是要当着全班的面来激励的,当众说,会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得更大,这样会 增加被激励的学生荣誉感,还起到示榜样、引领的作用。
四、激励的手段丰富多彩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精彩纷呈的,要满足学生心灵的成长,激励的手段当然也应是层出不穷的。①语言。这种激励的手段是最为直抒胸臆的,常用的,自然的,教师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比起礼物那是最廉价的,但又是最能长久震撼学生心灵的,唤醒学生的学习精神非她莫属,高年级学生尤为青睐。②奖品。为学生发奖品,哪怕只是老师曾经生物课上制作的一片普普通通的叶脉,学生也是高兴不已的。低年级的小朋友更是激情高昂,他们往往会为了得到老师手中礼物,而忙于自己并不情愿的事情。③掌声。大家不要小瞧了掌声的作用,掌声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语言。他对人的激励作用也是很大的,而且方便易行。请大家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把掌声送给该表扬的学生那才叫“举手之劳、手有余香”呢?④成果展。成果展也是激励的好手段,摆出的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点燃的是学生的心灵。教师要时不时让学生写的美文、书法作品、绘画、手工„„“飞上墙”。能让自己的劳动所得上墙,这无疑是教师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看着这激励性的美景,不管是作者还是欣赏者心情总是愉悦的。激励的手段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想到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都是值得一提的。总之,激励的手段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的,千万不要千篇一律,那样教学的课堂就会流于形式。
“教学和教育的全部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之宝。其实,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渴望老师的激励。当我们为学生的不懂事而烦恼时,就 该多问问自己:你今天表扬学生了吗? 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应当用心观察、悉心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对待学生的缺点。及时把表扬送给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既培植了学生的自信,教师也乐在其中。我也时刻告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要努力把每一个学生珍视为自己的孩子,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激励。因为“激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老师们,请多给孩子一点激励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春风般的语言中。
教学真的很艰巨,但我想,只要从学生的“心”开始,不断地放大激励的作用,伸手就能成功。
参考文献 2011年4月第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于永正
6.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电子系
谷
敏
【内容提要】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而怎样才能运用好语言,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策略
激励性语言
学习效果
中专学校的教师都知道,我们所教育的这些学生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关怀和照顾的孩子。现在全国中专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基本一致,这些孩子多来自单亲、离异、贫困的家庭,自小缺乏关爱,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目标,也没有信仰,对任何与学习有关的字眼都没有兴趣。面对这种学生,如果始终采用严谨、朴实的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可能根本进行不下去。为了能使课堂有序、有效进行,除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还必须具备“吸引学生”的能力。而“激励”,就是其中的一种。一 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
激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激励性的语言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具体作用表现为以下三项:
1、激发学生自信。中专学校的学生很多都缺乏自信,比如一些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激励到位,势必激发其自信,使之对该教师、该课程产生兴趣。
2、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一些找不到学习诀窍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激励中适时地给予提醒,便很快能找到方向。
3、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班级的中下层,很少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令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其实是一种催化剂,激励着学生继续向下一次成功迈进。
因此,激励性语言在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了它,就等于缺了与学生沟通的筹码,课堂教学将举步维艰。二 如何有效使用激励性语言
那么在课堂中究竟应该如何贯彻这种“激励”呢?有的老师就认为,多表扬学生,不就是一种激励吗?“激励”不简单地等同于“表扬”。后者是指当一名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的肯定,而前者可能发生在学生尚未有行为之前,而且形式多样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本人总结了以下几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语言的方法:
1、口头语言激励
这是课堂中最常用的激励方法。
一般的,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的鼓励、完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可以使用这类语言。教师对各个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有激励,在课堂中还可以引出有关“团队精神”等的教育,表面上与激励无关,实际上也是对学生为人处事观的一种提升。
2、书面语言激励
在学生完成的练习或作业上,适时地表达教师的观点,也是一种激励。一个“√”,一个“优”,一个笑脸,都是在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满意。甚至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满意和希望改正的建议,在学生看来,也是一种交流,远比一个冷冰冰的“×”或者“更正”来得温暖人心。
3、肢体语言激励
表示对该生的表现满意,可以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等,即使是表示不满意,也可以用一个亲切的、威而不怒的眼神来代替斥责。三 使用激励性语言的注意事项
此外,在课堂里使用激励性语言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激励要讲究情感性。
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励也讲究“动之以情”。换言之,不论是正面激励,还是负面激励,都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正面激励讲究激情,要使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温暖而奋发。要多使用赞美性的语言,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老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
负面激励的使用比较难以把握尺度,一旦过度,就成了“批评、斥责”。往往有些教师会发现中专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很喜欢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其实在他们中间,相当一部份只是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因此一味的批评和责骂是没有用的。教师还是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时的激励可体现为关爱与尊重,也可以体现为理解与宽容。对某些学生采取宽容,降低要求,并不等于没有要求,降低要求的最终目的是逐步达到要求。当然,宽容也并不等于纵容,宽容是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情感激励来教育学生,转变学生。
2、激励要有独特性。
教学要因材施教,激励也一样。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激励方式和方法,应视其性别、性格、年龄等的不同而具体化、细致化,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接受否定的评价,只喜欢教师作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于这类学生取得一点成功时,我们要给予正面的评价,以激励其对学习的兴趣,使其能继续去努力的探究学习。
3、激励要有时代性。
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宽广,信息流通越来越迅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教师的语言跟上时代的节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投其所好”。例如,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以往可能“辩论”、“讨论”等词,但现在,如果用“PK”一词,既不改变意思,又令学生产生兴趣,气氛、效果均有可能成倍提升。
4、激励要能不着痕迹。
中专生虽然总体素质相对较差,但毕竟已经十六七岁,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在信息的接受上比幼儿成熟,因此不论是采用口头、书面或者是肢体语言的激励,都不能像对待小朋友那样,应该尽量做到不着痕迹。四 运用激励性语言,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激励性语言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从引导,到指导,再到评价;甚至,它还可以用到课堂外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中,教导学生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因此,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应采取肯定、积极、富有激励性的方法来对待学生。
陶行之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进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心理学家詹姆斯也说“人类最本性、本质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我们根据实情从言语里向学生传递最诚挚的赏识、关爱,促使学生萌发出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热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7.浅谈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学生60名、其它100名。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有关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目前研究现状得到了较全面的了解。(2)问卷调查法:向延安大学学生发出问卷160份,收回150份。有效样本回收率93.8%。(3)调查访问法。广泛访问优秀体育教授和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并与他们就此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对目前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 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2.1 结果统计
教师语言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见表1。
通过对问卷统计得出表2。
2.2 结果的分析
2.2.1 由表1可以看出有8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习兴趣有影响。
虽然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传授运动技术占了相当比重,但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十分重要。
2.2.2 由表2可知有大多数学生认为艺术的语言对他们的学习兴趣起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
2.2.3 通过访问优秀教师和教授,对体育教学的语言艺术作了粗浅的研究,归纳出五种体育教学语言应用方法,供参考。
(1)赞赏性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赞美性语言为主旋律。实践证明,学生处于愉悦情绪时对于教师的教悔会更容易接受。假如我们真心的想赞美学生,就会发现学生身上有无数的优点。他们青春活泼,充满朝气;他么积极上进,勇于求知;可以夸赞性格内向的学生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学生活泼可爱;可以赞赏成绩好的学生是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勤奋努力,不轻言放弃。如果教师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就算是学生犯错以后,对学生的批评也会是“良药不苦口可以利于病,忠言不逆耳可以利于行”。记得有一次理论课,老师讲的神采飞扬,一个学生却在打瞌睡。老师看到后,就根据课的内容提了一个问题,用很尊重的语气对他说“现在请那个正在认真低头思考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他站起来的过程中,我知道他肯定没听清我的问题,就不露神色的把所问的问题又重复了一边。他的回答不是很对,老师仍然说,“回答的很独特,但如果能全面点会更好。”他坐下后,就没再打磕睡了。
(2)激励性的语言。根据教师语言的目的不同,不管采取严肃、温和、激昂那一种态度,教师的语言都应该是会对学生产生激励的,都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的。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成功时,微笑着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严肃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对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见面后轻轻地问声“你的伤完全恢复了吗?”会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温暖。对运动中摔倒的学生拉他一把,说声“摔倒的是躯体,不倒的是胜利的信念!”相信你不用再多说什么,他一定会振奋精神地继续跑下去。
(3)感染性语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教师应根据项目、时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语言,舞蹈课的开场白可以定为“有人说过音乐是来自于上帝的声音,而舞蹈是对这来自于上帝的声音的升华;还有人曾说虽然人类历史很长,但总体来说可以简单划分成三个阶段,即刀耕火种阶段、机械制造与使用阶段,音乐与舞蹈阶段。现在前两个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而音乐与舞蹈的阶段正悄悄开始于二十一世纪!让我们共享这美好的时期吧!”如此一来很多学生就会被吸引。
乒乓球课上可以告诉学生“在所有的球类项目里乒乓球最小,但周总理却曾赞赏它‘小球振动地球’,这个佳话不但说明了体育所拥有的巨大外交魅力,还为乒乓球成为我国的国球打下了基础。在国际赛场上乒乓球是我国最璀璨的明珠。因此,我们中国人都应该是最擅长打乒乓球的,我们的乒乓球课程将从今天开始。”如此一来学生一定会受到激励。
上中长跑课时,对他们讲“2500年前,在古希腊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了这样的一段话‘你想强壮吗?请跑步!你想健美吗?请跑步!你想聪明吗?请跑步!’强壮、健美、聪明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请从现在做起,从这节课做起!”这样讲,一定有号召力!
(4)趣味性语言。体育教学所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的术语化、口语化,可以创编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明快流畅的节奏可以使课堂的气氛轻松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的一个难点,动作的要领很难被学生理解。自编顺口溜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前抛实心球是体锻达标项目,诵顺口溜“抬头挺胸体满弓,挥臂甩腕快如风,球速犹如弹出孔”。又立定跳远诵顺口溜“两脚分开预备跳,屈膝蹬摆动要协调,轻巧落地要收腹,赛过青蛙蹦蹦跳”。又如50米快速跑,跑前诵顺口溜“同脚同手做错了,左脚右手做对了,灵敏反应跑在前,摆臂正确步幅快,终点冲势成绩佳”。还可说“起跑好比压缩的弹簧”。又如,三面转法,学生初学时很难辨清,向左转诵顺口溜“左脚脚尖挠,右脚脚跟提”。边诵边做,这样抓住了技术关键,有力地促进教学顺利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是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如在做跳马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效果就非常好。
(5)提炼性语言。即教师通过归纳、提炼,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几个字、一两句话,变为类似口诀、顺口溜的容易记的要领。例如:教篮球单手肩上传球,教师用“转体、挥臂、甩腕、拨指”八个字,学生就可把动作顺序、要领记住了。体育课的课堂的讲课,简洁、精炼、准确是其最大的语言特征。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3 结论
3.1 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身体活动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形成还是学生的认识和发展,都离不开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动作分析的语言指导及动作示范来进行。语言讲解可使学生理解练习步骤及要求,示范可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种技能动作的清晰表象,以便有意识的模仿。特别是在第一次练习中,学生对某种动作的练习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样讲解与示范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和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2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为了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体育技术与知识,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有限课堂的时间内,认真斟词酌句,讲究语言艺术。做到高度概括,深入浅出,把抽象的概念或深奥的理论,用浅显易解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容易理解,一听明白。
3.3 综上所述,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应该指出的是,语言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又常被某些教师所忽略,这就是本文强调语言重要性的原因。但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华而不实的语言是不好的,是会降低效果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把正确的运用语言放在比较突出而恰当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1]苏文彩《.浅析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中国体育网.
[2]鲁海峰《.体育教学也要追求语言艺术》.三名日报.
[3]候子.转载《教学语言艺术》.中国体育网.
[4]《教师的修养》中的第22篇《愿你的语能粘住学生》.
8.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激励理论 管理学原理 教学 激励方法
管理学这一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从而来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这一大学科其实有很多分支学科,例如:经济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酒店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等。同时,它还涉及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因此,很多人都说,管理学其实是一门艺术,而管理学原理也就成了管理学入门的必备,也是管理学教学的首要和基本内容。
属于管理心理学范畴的激励理论,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核心,地位无可取代。在此,本文将先对激励理论的概念和重要性做一点简单的介绍,继而去探索激励理论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概述部分
(一)激励理论
书上关于激励理论的定义是这样的: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采取措施来满足他人的各种需求或是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些理论原则和有效方法的概括总结。
早期的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需要”,回答了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人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它包括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它提出了人类有等级层次的需要,并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这些需要按其重要性可以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激励理论中,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目标是有一个过程的,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来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
(二)激励
激励,是指一定组织或个人通过设置一些有利条件(更好的办公环境、更高的薪资等)或一定的惩罚措施来刺激、鼓励或是约束他人的言行举止,为的是实现组织预期的整体性、系统性活动,刺激并激发人的一些行为、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最大收效,即做出最好的成绩。
激励的媒介可以有:音乐、视频、图片、景色、言语行为和具体的情境等。因此,激励做为管理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又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二、激励的重要性
管理心理学一直把激励看成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有了激励,才会有动机;有了动机,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而一般来说,激励的水平越高(方法越得当),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最终的满意程度也就越强,工作效能也就越高;反之,激励的水平越低,则被激励的人就会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機,工作效率也就会相应的降低了。同时,激励的程度越深,努力程度就会越大,积极性也会越高,最后的收效也就越好;反之,激励的程度不够,那么离目标的实现就会更远。
从现如今管理学原理教学的课堂情况来看,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学科知识的教学普遍会让高校大学生们产生厌烦、不重视,甚至有些抵触的情绪。但是,它作为最基础的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用多说,而如何让学生自愿且轻松的接受它、好好的学习它就成了教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激励,作为“持续激发动机”的主要来源,此时此刻,它应该得到绝对的重视,只有通过激励的办法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度。
三、具体的激励法
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依据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状态和主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来说,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一下以下几种激励方法。
(一)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定量的适当的目标,并以此为诱发因素,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个目标的逐渐实现其实也是学生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目标:每节课都会点名,只要同学能做到每节课都来,无任何旷课记录,那平时成绩都给90分;同时,只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无论对错,每回答一次期末成绩加两分。这样的目标是设置给学生的,如果他们能达到这些目标,那么期末的分数就会很高,学分就能顺利拿到,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但是,教师在设置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选择学生们感兴趣或者是很重视的内容;不仅如此,在目标实现之前教师应该与学生约定好,目标的实现是与一些奖励挂钩的。只有这样的目标设置才会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一旦出现以学生们的兴趣和重视度为基础的目标,再加上目标实现后的奖励保障,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是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的。
(二)情感激励
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独特个体存在,人对情感的需求也是明显而强烈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情感激励的方法。相对于目标激励法来说,可能情感激励法更为有效,情感激励更容易引发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能很大程度上的激发人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浓厚的师生情就可以起到情感激励的作用。教师若能放下自己教学者高高在上的身份,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心,平时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尽量在课堂上营造温暖、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巩固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会听教师的教导,才会更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三)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是比较直接的激励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的经历、励志的故事等,或者是直接选择一些身边的学习榜样,例如学校的、学院的、各专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用他们切身的经历和事迹作为激励班上学生的“原料”,起到激发学习动力和增强信心和“斗志”的作用。
结语:
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合理把握学生状态从而选择正确、适当的激励方法,那么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科学合理的将理论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做到适应时代潮流,建立更完备的更具创新性的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勇.管理之有效激励[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2]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原创
激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而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下面笔者浅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做法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进步,才能真正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二、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毫不吝啬对学生表扬与激励,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持续发展。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少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有了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短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你读得真好!” “你口齿清晰读的流利而有感情,你真棒!”“老师觉得,你的水平可以能当一个播音员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深深地被感染了呢?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教学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融入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时,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字,再写上一句“老师喜欢看你写的字:干净、漂亮!”;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与鼓舞。
五、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教师注意激励性语言的轻重。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大小,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激励性语言的强度与效果呈抛物线形:开始,两者间成正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则自然减退。所以,在以激励性评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时,初始阶段的激励性语言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特别是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一定时间内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对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较达成功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性评价。而对那些平日学习较为懒惰、少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的次数可以多些,此时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性评价。举个例子:我们班的一位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们反映他回答问题时紧张的大喘一口粗气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商量要多多鼓励他,及时表扬他。只要他举手就给他机会,并始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渐渐地他不仅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克服了紧张的毛病,也对自己有自信了。因此,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日趋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次数也要随之递减,以保持其对激励性评价的渴望,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持续。激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赏不过时”,而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要及时,激励性评价也是如此。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而这种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魅力,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总之,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就可以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充满真诚与个性的评价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原创
激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而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下面笔者浅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做法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进步,才能真正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二、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毫不吝啬对学生表扬与激励,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持续发展。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少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有了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短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你读得真好!” “你口齿清晰读的流利而有感情,你真棒!”“老师觉得,你的水平可以能当一个播音员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深深地被感染了呢?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教学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融入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时,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字,再写上一句“老师喜欢看你写的字:干净、漂亮!”;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与鼓舞。
五、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教师注意激励性语言的轻重。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大小,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激励性语言的强度与效果呈抛物线形:开始,两者间成正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则自然减退。所以,在以激励性评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时,初始阶段的激励性语言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特别是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
一定时间内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对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较达成功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性评价。而对那些平日学习较为懒惰、少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的次数可以多些,此时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性评价。举个例子:我们班的一位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们反映他回答问题时紧张的大喘一口粗气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商量要多多鼓励他,及时表扬他。只要他举手就给他机会,并始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渐渐地他不仅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克服了紧张的毛病,也对自己有自信了。因此,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日趋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次数也要随之递减,以保持其对激励性评价的渴望,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持续。激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赏不过时”,而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要及时,激励性评价也是如此。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而这种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魅力,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10.谈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十
关键词:激励 激励艺术 原则
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就是指教师善发挥激励功能,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把激励方法介如下,供大家教学中巧妙运用。
1.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变换队列练习、运用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快乐的游戏活动、布置整洁美观的场器材等方法,使课堂教学情趣横溢,吸引并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2.融通激励法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起真挚、亲密的感情关系,以情育人,以情动人。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以真情来感动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情感。这种情感建军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信息融通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例如教师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学生的运动水平、负荷能力等,上课的时候就会有的矢,指挥自如;学生装熟悉了教师的教学特点、心理活动规律,上课就能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勤学苦练。
3.勉励激励法
现代管理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成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跨栏:“你们必须给我跨过去,跨不过去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跨不过过去没有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不但乐于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好。
4.期望激励法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发生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老师的挖苦和冷遇。老师要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运用表扬、奖励和期望的手段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予以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有失的学生,论过要适度,耐心劝导,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5.宽容激励法
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有容人之量,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眼还眼,以还”的做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6.竞赛激励法
原苏联学者斯拉斯捷宁说:“竞赛被采用为教育方法,则从这样一个无可怀疑的社会心理事实出发的,这就是:期望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地位,渴求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和青少年所固有的最大特点。”在吸引学生为取得最好成绩而奋斗时,竞赛可以将落后的学生担高到先进水平,促进创造性、首创精神、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安排组织一些适当的比赛来吸引学生,鼓励他们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奋斗。
7.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给学生讲一些祖国体育战线上的辉煌成就、优秀运动员事迹。给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激励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影响着学生。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讲解恰到好处,示范轻松自如,潇洒漂亮,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跃跃欲试,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艺术,其具体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激励方式,都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正导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可见,作为人师,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各种需要,而只能赞扬和激励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进取的需要,发挥激励的正确导向作用。
2.情感性原则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不能没有情感活动。因此,运用任何一种激励方法,教师都要注意浸透感情,用心激情,用情感人,以激起学生奋力拼搏的热情和干劲。
3.特殊性原则
学生的经历、性格、思想认识以及课堂具体表现等不尽下同,其追求和需要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人而宜,正确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及时性原则
11.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篇十一
一、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国家教育体系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 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 这是片面的。
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是学校根据校内留学生培养目标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国内现在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程设置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
1. 留学生的汉语程度
根据留学生的汉语程度, 大部分的学校会分为不同汉语等级的班级。
2. 留学生的汉语课程
不同等级的汉语班级的汉语课程根据语言教学的特征又分为四个方面听说读写
二、艺术教学
1. 艺术教学的定义
艺术教学法是指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 比如唱歌、戏曲、书法、舞蹈等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方式在教学中, 结合汉语的特点, 教学目标对留学生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艺术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可以用以下图表表示: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艺术教学法, 通过艺术教学法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最后的教学反馈中, 通过学生对于艺术教学的重复体现, 检测教学效果。
2. 艺术教学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如何有效可行的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是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在笔者的调研和教学实践中发现, 大部分的留学生在经过规律的课堂教学后会出现学习热情降低, 学习倦怠等一些负面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在习惯了普通课堂教学的情况下, 留学生没有新的学习刺激因素;同时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熟悉, 学习只有困难, 没有激发点。这些种种因素造成了对外汉语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
艺术教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由教师选择性的添加一些艺术教学, 能够有效的保持教学的新鲜感, 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对促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意义。
三、艺术教学的实施
艺术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需要对教材了解, 对学生熟悉, 同时对所选择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准确的表达,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现
1. 听——戏曲歌剧
中国传统戏曲, 既能学汉语, 还有中国文化;同西方歌剧对比, 又可以激发留学生的思维爆发, 从多个方面去理解接受学习汉语。
2. 说——歌曲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留学生对中国歌曲, 尤其是通俗流行歌曲有极大的学习诉求。对歌曲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外, 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贴近其生活的口语。
3. 读写、剪纸、书法
通过对留学生手工, 书法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动手练心”。留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 体会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艺术教学的难点
艺术教学的有效实施目前面临着两个难点:
1. 课程设置与艺术教学
艺术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模式, 不需要有规律的、按时的教学设置。艺术教学需要教学单位根据留学生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中有效体现才能发挥其特点。
通过教学设置体现的艺术教学, 使留学生既能学习汉语, 又喜欢学习汉语;既能学会汉语, 又容易学。总之, 课程设置与艺术教学的有效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使艺术教学有效进行。
2. 艺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艺术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需要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 结合学生特点, 选择合理有趣, 贴近学生生活, 兴趣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同时, 教师对教学理解的不同也造就了艺术教学的差异性。
五、结语
对艺术教学的探讨其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在课程设置和艺术教学的联系和操作上, 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发现的地方。相信,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 根据问卷调查和课程设置实例分析等方式, 可以更好的完善艺术教学的概念, 同时能高效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贤州, 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M].上海:上海外语敎育出版社, 1996.
12.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篇十二
张立峰赵晓毅
(河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摘要: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许多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强调管理艺术。文章从管理艺术内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管理艺术与管理艺术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探讨了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艺术 管理科学 应用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对象依照一定规则向预期方向或目标运动的理论。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管理者和管理对象正在发生着许多根本性改变。管理学的研究,已从具体的工作方法转向管理艺术的方法研究。许多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强调管理的软化和艺术,认为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的”、“条条框框”的“硬”因素;同样也需要某些“非理性”的“软”因素。管理学作为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学科性质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然而,何为管理艺术,管理艺术和管理科学有何区别和联系,怎样在现代企业中应用管理艺术等重要问题仍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和回答。鉴于此,本文从对管理艺术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管理艺术与管理艺术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探讨了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管理艺术的内涵
不同的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管理艺术进行了界定,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刘杰,唐丽娜(2009)认为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刘永萍,闫肃(2006)认为管理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包括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方法等,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申志敏(2005)认为管理艺术是管理者适应具体管理对象的变化或对象所处环境的变化(即主体的和客体的变化)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张一江(2007)认为管理艺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
结合相关学者对管理艺术的定义,本文认为管理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基于管理科学并在实践中的升华,它更加注重东方传统文化对管理实践中的影响,更加强调个人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对于管理艺术应从以下几层次理解:
1、管理艺术表现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管理科学是对管理实践中带普遍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将管理科学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原则运用于具体问题时是一项困难的艺术,包含着管理者的主观创造性活动。-1-
2、管理艺术是管理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实践工作中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问题得到完美解决,给人以美的感受。
3、管理艺术是多样性的,管理才能和方法可以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要靠管理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灵感。
4、管理艺术是艺术性的东西。它是权变的具有灵活多变的美感。因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没有任何一次相同的管理行为。这种艺术性简单说来就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哲学现象。
5、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内部各类人员的活动,使组织成员同自已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活动过程。因此,在组织管理中,相对应有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具体方面的管理艺术。
6、管理艺术最大特点就是弹性化。而在弹性化的管理中,管理者的作为和影响力比较大,往往决定着管理的成功与否。因此,管理者必须以修身为本,以“德才兼备”树立威信。管理者除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外,还应有管理才能,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要用科学依据、准确判断;要执行坚决果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而使组织成员感到这样的领导可以信赖,使其工作更加卖力。总之,管理者只有做到以“德才”服人,才能确保管理艺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有效管理。
二、管理艺术与管理科学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反映管理工作的科学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是相互渗透、互为促进的,具体表现为:
1、管理艺术是管理科学的重要来源
管理是一种理性的事物,而构想与设计管理则是一种充分掌握理性规律基础上驾驭理性的艺术。此外,管理涉及的对象是人,而与人交流、协调,引领和把握住人行为的结果则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只有在大量的处理管理问题的实践艺术中,人们精选出比较稳定的、规范化的、对任何人都有效并被实践反复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知识固定下来,找出其规律性,它才形成科学,管理科学是具有管理艺术的沉淀和积累的科学。
2、管理艺术是管理科学的有益补充
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科学只能提供给管理者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解决问题、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因为具体问题的纷繁复杂,不同的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很大差别,但都比较完美地解决了问题,使人感到管理的精深和美感,从而呈现出管理艺术。
3、管理艺术凸显管理科学的实践性
管理艺术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西方的管理十分重视明晰的定义,清楚的规定和正确的数据,形成了模式化的管理科学,而我们说管理艺术是指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技巧,没有一个真正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并不只是通过简简单单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得很好的,这也就是我们很难以将一个人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进行简单的评价,否则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学历却能够管理和经营好自己的组织,而有些人智商很高学历很高却无法胜任管理职位。
三、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企业管理中首要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能力有大小、品质有优劣、个性有差异。许多学者对人的管理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可找到成功的例证,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另一场合,另一个管理者去应用时又会觉得不灵。尽管管理学领域流派纷呈,方法各异,归纳起来,对人的管理无非是法、理、情的管理,管理艺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把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法的管理就是制度管理,包括组织的各种章程、条例、规程、程序、标准等。理的管理是立足于组织成员集体的群体心理和综合感情的管理,它的管理实施,是出于对整个组织的全局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可归结为对组织行为的长远的和近期的、综合的和局部的生存与发展效益的评价。情的管理是管理伦理性的体现。前面说到法的管理是不讲情的,而人又是富有感情的,管理不能没有情。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情的管理主要体现为人本管理。
法、理、情的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和手段,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不同的员工,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管理是很不容易的,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既要根据不同情况侧重于某种管理,又要把法、理、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同时,法、理、情的管理又或多或少有些缺陷,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不足,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二)在管理中实现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刚性管理是管理者依靠一定的行政指挥系统,通过制定一系列章程、规定和规则,采取强制的方式与手段使员工遵守和执行,是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组织、机构管理的骨架构成。柔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它是随着时空的转换和社会的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它的理论支点是“以人为本”,它的实践意义是建设“和谐社会”,它的本质特征是“人性化管理”,它的核心要求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疏导人、用好人”。
在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为日常运营工作提供标杆,确定每个人、每个岗位、每道程序的工作标准。“刚性”管理以强制性命令为主,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柔性管理则能实现刚性管理所无法实现的功能,柔性管理通过信任、激励、关怀,注重人的内心情感因素,建立有效的情感交流机制,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成员正确认识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自主地提高工作目标。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互补作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应以“刚性管理”为内在尺度,以“柔性管理”为外在表现,真正做到尊重、关心、平等、友爱,体现管理艺术。具体应做到:
1、刚中带柔的制度建设
现代“人本管理”就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完整而规范的法律、制度的刚性管理基础之上的管理。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要实现人本主义柔性管理,就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法制化形式、制度化形式,向成员推销的最佳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标准和行为规范。
2、刚柔并济的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是等级权力控制,是垂直型的纵向线型管理系统。
这种管理形式强调的是制度+控制,虽然能使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但由于其缺乏灵活性而逐渐失去活力,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即学习型组织形式的结构)。这个新形态的组织,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构设置尽可能简单;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过渡;注重灵活性与有效性。
3、实施柔性管理,鼓励员工主动学习
企业管理层应鼓励馆员主动学习,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学习能使员工在工作、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方面得以满足。对于企业而言,信息的剧增使知识的组织、管理更为困难。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处理日常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企业成员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服务能力。
4、刚柔并济为企业成员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企业的全体成员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应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为主导,以“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为辅助,为员工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层要努力创造一个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善于运用积极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影响员工,形成工作的合力;对待员工要公平、公正,坦诚相待,真心实意地做员工的朋友,增强亲和力。同时,员工也应了解领导、尊重领导,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
(三)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实施爱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艺术,除了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和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施爱抚管理。所谓的爱抚管理是指关注企业职
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职工不受与工作相关事故的伤害和不患身体或心理疾病。
爱抚管理将企业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职工的社会活动区域,将企业管理的关注点从职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转向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爱抚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产生着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企业人本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深化。通过爱抚管理的推行,企业可以取得如下实施效果: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减少企业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从而降低成本;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企业迎接新挑战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一江.现代企业人才管理艺术与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9):57—61.[2] 吕萍香.对管理艺术的感想[J].管理观察,2009(3):173.[3] 唐星敏.刚柔并济的图书馆管理艺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28—29.[4] 张友苏.管理艺术:法、理、情的有机统一[J].求是,2008(21):57—59.[5] 刘杰,唐丽娜.管理艺术随想[J].大众商务,2009(3):50—60.[6] 申志敏.试论管理艺术研究的形象思维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6):66.[7] 刘永萍,闫肃.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艺术——由《红楼梦》中的管理者看现代企业管理[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44—46.[8] 高崇友.企业管理艺术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4(6):83—86.作者简介:张立峰(1982-),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资本运营。赵晓毅(1982-),男,河南洛阳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注:通讯作者及联系方式
通讯作者:赵晓毅手机:***
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西道46号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08研四班 邮编:063009
13.浅谈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篇十三
[摘要]声乐教学集艺术、技术、知识和实践为一体,要求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歌曲中,使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会唱一首歌却不一定代表能把歌唱好。而如何唱好一首歌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了。因此,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声乐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将在下文中具体地分析这种声乐教学中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曲 艺术处理
德国一位著名的女高音音乐家汉姆杜尔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是感动听众的才能。”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了,最能打动人心灵的歌曲才是美妙的音乐。在声乐教学中,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分析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词曲的创作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最终才能使学生达到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全部的思想的效果,达到感动听众的最佳效果。一.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
只有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演唱者才能有方法将一首歌唱好。教师在教授一首歌词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要懂得深入细致地体会歌词中蕴含着的感情氛围,目的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演唱者只有对作品的理解得越透彻,演唱时才能表达得越到位越完美。比如,在教学《黄河怨》这首歌曲时,教师应该领导学生们反复地朗读歌词,试图去体会歌曲中一个妇女对日本鬼子残暴行为的哭诉,去更多地了解当时日本侵略我国本土的时代背景并且将那种悲愤之情带入歌曲之中。再如,聂耳和田汉便是在国难当头创作的《梅娘曲》。教师引导学生们反复朗读诸如“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这类的歌词去感受梅娘悲痛欲绝地想要唤起她心爱的男人对她的记忆的那种心情。只有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而且透过歌曲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对于演唱好这首歌曲的信心。同时,准确把握音高和节奏,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掌握歌曲节奏的时候,既要保持准确稳定性,又要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把握节奏的强弱,是一件困难又十分重要的事情。所谓的“强”并不是指使劲地吼出来,而是要拿捏好一个度,强到最佳。而“弱”是要放低声音去唱,但不是缩着声音唱歌更不能泄气地唱歌。相反,“弱”和“强”一样都需要用气。如若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难免会影响到歌曲的表现力,势必也会影响到听众对歌曲的理解,甚至听众的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情感投入演绎歌曲
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即是声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以优美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充分地去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的心灵。它就像一个人的心脏那样重要,少了它,歌曲就“死”了。所以,如何准确把歌曲中的情感演绎出来,决定了一首歌演唱的成败。1.发挥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比如,教师在授课《义勇军进行曲》之前可以先下载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播放给学生们了解。影片中描绘了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拯救祖国拯救人民,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相信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一定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接着,再让学生们用自己胸怀中那种对祖国的热爱来学唱这首歌,相信他们就能做到去完美地演绎这首歌了,也必定能使听众深深地感动。再比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们在尚德义《七月的草原》的前奏中去感受在那一片广阔无垠、绿油油的大草原中无比轻松愉悦的生活,微风带着阵阵芳草的清香迎面扑鼻,蜜蜂采花、蝴蝶起舞,羊群就像天边洁白的云朵,草场上小伙子在赛马,姑娘们穿戴着多彩的服饰。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那种欢快的气氛带到歌曲当中感染听众。2.用感情带动歌声
一首成功的歌曲必定是能传达一定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另一个任务便是要启发学生们运用掌握发声的技巧,唱出歌曲中特有的味道来,使听众也能感同身受。例如,在演唱《欢乐颂》这首歌曲时应展现出气势恢宏的情绪来,而在演唱《草原之夜》这样一首比较轻柔的歌曲时,就应该在平和的气息上用较高的声音来轻松舒缓地表现出来。声情并茂才是表达一首歌曲的最好方法。但是感情要有,但也要注意收,否则就会容易破音跑调。三.巧妙地掌控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
运用声音的变化来展现一首歌曲,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声音的力度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首歌曲的表达效果。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就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在演唱时要懂得运用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处主人公那种对党深厚的感激之情。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想要完美地表现一首歌曲,是与声音力度的强弱表达分不开的,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的是要密切地与歌曲的内容结合。比如,在歌剧《伤逝》中子君演唱的《风萧瑟》这首歌曲,她就从mp逐渐过渡到f后又转回到mp,最终结束在p上。这样一来,歌曲中那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女子追求幸福生活却又苦于封建势力的压迫最终因无力改变现实而徒留一个深重的思索的情感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再比如,演唱《保卫黄河》这首歌,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的时候要表达出人民打倒敌人拯救全中国的那种决心就要做到字字有力,铮铮有声,演唱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力度的强弱分明,要做到声音结实饱满且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歌曲的思想感情展现给听众。2.声音速度的快慢对比处理
声音的速度就像是人的心脏和脉搏一样,不能随便乱跳。掌控声音速度的变化要达到这样一个领域:快而不抢、慢而不拖。例如:在演唱欢乐活泼的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控制演唱的速度放快些,而学生们在演绎凄惨悲催的歌曲时则适宜采用低沉缓慢的速率等等,当然还是要注意控制速度的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雪》这首歌曲,在它的结尾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就需要注意用比较快的速度反复三次演唱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再用宽广而缓慢的速度对“还看今朝”这一句进行收尾,从而达到饱满完整的绝佳效果,这样听众就可以从你的声音速度的快慢中体会到《沁园春·雪》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
3.声音色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歌曲的表现力体现在声音色彩的变化中。不同的声音色彩演绎不同风格的歌曲。声音的色彩越丰富就越能感染人。一般来说,在歌曲的开始之处,类似于坚定的、有力的、行板庄严的、舒缓宽广的等表情术语就会标注在上边,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演唱者对情感的把握,也代表了这首歌曲的特定情绪。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声音色彩的变化又是演唱形式的变化。除了齐唱之外,还有独唱、分唱、对唱、轮唱等演唱形式,而这些演唱形式又是依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的特点。例如,在演唱《牧羊姑娘》这首抒情性较强的歌曲时,就可以安排音乐素养不错的学生领唱,再采用合唱或者齐唱的演唱形式演绎副歌部分,这样就能使音色丰富起来。甚至,对于一些适合轮唱的歌曲,教师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轮唱的训练,巧妙运用音色的变化来对比变换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丰富,不仅使歌曲本身增色,而且也能活跃课堂气氛,甚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四.演唱韵味的处理
一首歌曲一旦唱出口,它是具有阳刚之气,还是阴柔之美,都与音韵有关。“韵”是声音的和谐,声音的和谐就需要歌唱技能技巧的帮助。韵味泛指一种艺术风格,一种情绪,而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地方语言有密切关系,比如说,陕北民歌《赶牲灵》中的“盏”唱成zan,“我”唱成e,“不”唱成be,“是”唱成si。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特别注意歌曲韵味的处理。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的设计都是歌曲韵味艺术处理的手段。例如,为了展现歌曲的流动感和舞蹈性,就可以在歌曲中较多地运用波音和装饰音。例如,在歌曲《克拉玛依之歌》中,像“当年我赶着马群找草地”这个乐句中的“我”和“赶”这两个字就经过了波音的处理。再举个例子,在《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个乐句里的“见”和“冰”这两个字就经过了变化音的处理。教师在教授《克拉玛依之歌》和《高原之歌》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们细致入微地反复练习并且润色修饰使歌曲演唱得更加有韵味。当然了,对歌曲表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吐清歌词。明代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魏良甫之《曲律》一书中提到“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以及诸如“以字代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等都是评判声音的标准之一。字音要唱得清楚首先就要把字音读得准确。只有将字音唱得做到“字正腔圆”这种境界,听众才听得懂也就会懂得去欣赏你的演唱。因此,我们要力求使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在我们的歌声中展现出来,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本身的音乐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既要做到咬字吐清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各地方语言的差距,突出地方特有的语言色彩,增添歌曲的韵味。
[结语]综上所诉,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么直观,它需要反复不断地研究琢磨才能领会到一首歌曲的灵魂,它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的努力,通过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将情感投入到歌曲中,挖掘歌唱技巧,巧妙地掌握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而且还要学会艺术处理演唱的韵味。当然,每一首歌曲对声音本身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上述的各种手法在不同的歌曲中就要有所侧重,但它们始终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将歌曲更好地呈现在听众耳前,带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看来,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梁卡乐.浅谈中学生声乐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09(01)
[2] 赵朝阳.高中音乐专业生声乐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3] 杨晓亮.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08)
[4] 李丽君.形象性教学是声乐教学的最佳途径——中学声乐教学体会[J].黄河之声.1995(06)
【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推荐阅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8-10
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10-07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07-12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10-20
论PPT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1-08
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6-29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11-25
浅谈身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07-31
体育教学论文: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2-02
浅谈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