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命的韧性”课例分析(精选10篇)
1.“增强生命的韧性”课例分析 篇一
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授课教师
王玉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挫折的含义,理解挫折的影响,知道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逐步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 意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努力从挫折中领悟和探索智慧,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重点】
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教学难点】
挫折对人生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真心英雄》: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歌曲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
(2)歌词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彩虹”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风雨”指的是挫折,“彩虹”指的是成功。也就是说人在取得成功之前,难免会经历挫折,我们学会战胜挫折,才能增强生命的韧性,以此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105--P110>
1、什么是挫折?
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挫折的影响
4、怎样正确对待挫折?
5、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6、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
(一)情景再现:<教材P105合作与探究> 在上面这些情境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 不是挫折?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在这些情境中,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有的同学认为这些情境中有的是挫折,有的不是,也有的同学说都是。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呢?我们判断它是否是挫折,那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
挫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1、挫折的含义:P105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
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二)七嘴八舌:
说说你曾经遇到过哪些挫折?或你听说过哪些名人遭遇过挫折?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PPT,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有关名人遭遇过的一些挫
折后去的成功的事例。如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沉香为
了救出母亲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坎坷、磨难
和挫折屈原,他的正确主张遭反对失败,被放逐汉北;还有张海迪、千手观
音、牵手——舞蹈.......同学们思考这些名人遭遇过挫折后取得成功说明了什
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说明生活中难免有挫折。
(三)情景表演:《拿到成绩单后》
教师提问:情景剧表演的过程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这三位同学对待挫折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是不一样。教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三位同学对待挫折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同的 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人们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待挫
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P106
教师过渡:既然人们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
是人们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那么他们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四)小组讨论: 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讨论,并派代表表述本小组的观点。
教师归纳总结: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3、挫折的影响:
(1)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
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2)消极影响:面对挫折,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
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教师过渡:既然挫折对我们的人生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那我们应
该怎样看待挫折呢?
(五)我思我悟:<教材P107探究与分享> 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他能正确对待挫折。
4、怎样正确对待挫折?P107
(1)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2)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教师过渡:从爱迪生的故事中,我们明白,在遇到挫折时,我们不仅学
会正确的对待挫折,还应该要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那我们怎么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呢?
(六)小故事、大道理
有一批登山者从不同的路线接近峰顶。突然,一阵猛烈的风暴风暴压
住了他们。有一位业余登山者,当风暴开始袭击时,几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有 成功,最终他屈服了,也就永远地倒下了。另一位登山者,因失去知觉倒在 雪地中。当他清醒过来,马上意识到自己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这时,他只有 一个信念:一定要努力活下来。他知道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一直不 停地走着。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好似几个世纪,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最 后,他回到营地,迷迷糊糊地倒在帐篷前,队友最终把他救活了。
同学们思考:这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去,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去,说明他懂得发掘
生命的力量,去战胜挫折。
教师过渡:那我们怎么样去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呢?
(七)献计献策:
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小组讨论,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5、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1)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2)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教师过渡:除了如何挖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我们还要懂得增强生
命的韧性。那你知道有哪些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叫学生齐读。
6、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
(1)欣赏、培养幽默感
(2)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3)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4)关心、帮助他人
(5)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正确看待挫折以及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劲。
五、当堂演练:
1.“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口的船;在生命中旅行,没有不受伤的心灵。”这告诉人们()A.只有保持乐观心态,才能远航
B.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C.只要不经历挫折就能避免受伤
D.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的意志
2.某班学习合作小组在讨论“挫折”这个话题时,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正确的是()A.挫折带给人的只会是损失和痛苦
B.挫折是成长的障碍,应当绕过去
C.挫折是生活中的灾难,使人颓废
D.挫折并不可怕,要勇于战胜挫折
3.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早先他的作品寄出后,等来不少退稿信,甚至受到讥讽。但他从不气馁,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这说明()
①经历挫折就能成功
②战胜挫折需要顽强拼搏
③人生难免经历挫折
④面对挫折需要乐观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挫折,挖掘我们自身的生命力,还意味着要()
A.承受压力,以恰当的方式释放或发泄不良情绪
B.调节现状,具体分析挫折,抓住问题的关键
C.自我修复,理智寻找解决途径
D.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六、板书设计: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1、什么是挫折?
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挫折的影响
4、怎样正确对待挫折?
5、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6、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
七、教学后记:
2.“增强生命的韧性”课例分析 篇二
四川省邻水县职业中学
刘玲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高一年级上期的一节针对藏区“9+3”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生命课。藏区“9+3”学生远离家乡,到内地中职学校就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文化背景、居住环境、生活行为习惯、学习基础以及语言交流沟通方式等差异,他们会出现环境适应、学习生活适应和人际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由此产生如自卑、焦虑、抑郁、恐惧、自我封闭以及人际适应困难等一些消极情绪,突出表现为对自己的未来茫然,缺乏信心,这会影响他们在内地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
同时,藏区“9+3”学生,年龄多在15-18岁,是人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重在引导。
设计理念:
本堂生命教育课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进行设计,希望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有最直观的感受,打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有限的生命,积极自信面对生活,发挥生命最大的功能和价值,绽放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生命的珍贵,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知道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懂得善待有限的生命,积极自信面对生活,活出精彩。
过程与方法:利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有最直观的感受,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中获得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要珍爱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善待有限的生命,积极自信面对生活,活出精彩,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既珍爱、尊重自己的生命,也珍爱、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信面对生活,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发扬生命最大的功能和价值,绽放生命的精彩。
教学准备:故事材料收集、剪辑视频、链接音乐、制作幻灯片、卡纸。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感体验法。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2分钟)暖身活动:
师:同学们,上了几节课了,有点累了吧,做个深呼吸,放松放松。师:把手放在嘴前,再做一遍,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师:热乎乎的就对了,说明你的生命活动很正常。
导入:今天非常开心能和同学们一起来聊聊关于生命的这个话题。有人说,生命是流星一划而过,无影无踪;有人说,生命是浪花一闪而过,不留痕迹。是的,生命是短暂的,生命也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我们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来探讨的话题。
幻灯片显示课题:《绽放生命的精彩》
(设计意图:用暖身活动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门见山带出授课主题。)环节二:珍爱生命(6分钟)(幻灯片显示汶川地震的画面)过渡:虽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但看着这一片片废墟、一双双无助的眼神、一张张永远凝固在相框里的脸、孩子们那一个个沾着灰的书包,我们的心还是忍不住颤抖,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也是坚强的。
(幻灯片显示龚天秀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中,龚天秀被坍塌的农行宿舍楼掩埋。因病在身,在地震前两天就没吃饭的她,已经渴到了极点,为了活下去,她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砸自己被压住的、不断流血的腿,然后自己捧着喝下去维持生命。只要有一点点力气,就冲外面呼救。被消防官兵发现后,因为右腿被水泥板压住,空间狭小,消防官兵无法施救,龚天秀最后做出了更惊人的决定——她叫救援人员递给她锯子和剪刀,自己锯掉小腿,剪断筋肉,爬出废墟。被掩埋废墟下73小时,她终于成功获救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幻灯片显示问题:龚天秀是依靠什么创造了生命奇迹?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师总结:龚天秀依靠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奇迹。给我们的启示是: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会放弃生的希望。
师: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有求生的意志,也要有求生的方法,(幻灯片显示求生小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在学生的心灵被触动的瞬间,展示汶川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事,此时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随即我提出问题:“她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我这样设计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能力出发,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无论何时都要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命。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求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环节三:尊重生命(9分钟)
过渡:当我们的生命遇到威胁时,我们要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那我们该怎么对待别的生命呢?
幻灯片显示事例:天空中的飞翔(背景音乐:忧伤的钢琴曲)
那是一个星期六,天空飘着阴雨。成群的家燕停留在马路上。忽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地上留下了一团小小的黑影„„
另一只小燕子——仿佛是它的家人,马上来到它的身边„„不忍相信这个事实。
另一辆车子驶过,将风卷起,地上的鸟儿也随着翻了身,看着地上的鸟儿改变了姿势,亲人仿佛受到鼓励一般,赶快下来到它的身旁„„在身旁守侯,大声呼喊,你为何还不起来„„
奈何,另一方已经永远听不到了 „„此时的它正在尝试将地上的鸟儿抓起„„当然是无法承受这样沉重的负担„„它用力的振翅,一次又一次„„
无奈,虽然地上的鸟儿也想起来,却不再可能了„„又一辆车子经过,上面的鸟儿赶忙飞起,等到车子一过,却又马上下来„„
它依然不死心,希望看到自己的亲人再度飞起„„另一辆车经过,鸟儿再度受到鼓舞,持续不断的尝试„„
它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却无法得到任何回应„„
后来,因为担心活着的鸟儿也受到车子的撞击,有人将地上鸟的尸体移动到路旁的草丛中,以免再有不幸发生。活着的那只鸟似乎意识到回天乏术,在空中叫了几声,没有再下来„„
师总结:鸟儿不离不弃的感情让我们心里充满感动,我们可以想象,因为这只燕子的离去,它的父母失去了一个孩子,它的孩子失去了爸爸或妈妈,它的朋友失去了一个伙伴„„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感受我们的生命价值(幻灯片显示)。
师总结并和带领学生宣誓:珍爱生命,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绝不伤害他人的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例子,直击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再由小鸟过渡到我们每个人,使学生情感上达到共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不伤害他人的生命。最后,师生齐读誓词,达到情感的升华。)
环节四:悦纳生命,绽放精彩(17分钟)
(一)让我帮你来设计
过渡: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多彩的,但是有个男孩的生命颜色却似乎没有那么鲜亮。
1、照片展示:刘伟的照片,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让这个小男孩永远的失去了双臂。他的生命颜色好像一下子暗淡了下来,接下来的岁月里,他该如何绘制自己的生命颜色呢?
2、提问:请你帮他设想一下10年之后的生活状态?
3、学生分享他们为男孩描绘的生活状态。(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帮失去双手的男孩规划10年之后的生命形态来设想他将来的种种生活可能,引导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思考问题。)
(二):绽放生命的精彩
过渡:是的,一切皆有可能,大家为他规划了很多种今后的生活状态,老师感受到大家的用心,也很感动,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接下来通过一段视频,我们一起走进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1、呈现视频
2011感动中国关于刘伟的视频。
过渡:是的,他就是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被称为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刘伟。
2、小组讨论:
(1)、看了刘伟的故事,带给你怎么样的感触?
(2)、我们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3、小组代表分享。
教师小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幸福快乐的生活从悦纳生命开始。刘伟残缺的躯体却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灵魂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不完美的生命可以绽放如此的美丽,真是非常的感动。
幻灯片显示:正如201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刘伟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作为拥有完整生命的我们肯定能演绎更加灿烂的生命精彩。我们该怎么做呢?幻灯片显示:遇到挫折,坚强面对;绝不放弃,相信自己;努力过好每一天,活出生命的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刘伟成长的经历,带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感受到尊重、悦纳自己的生命,不完美的生命也可以这么美丽,绽放精彩。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炼出更多积极正向的生命意义。)
环节五:总结提升(6分钟)
1、寄语生命:生活有高潮也有低谷,我们都需要鼓励,请你在彩色纸片上写一句能激励自己的话。
书写我的生命箴言。(学生写在便利贴上,署好名,老师视课堂情况把便利贴收起来,交给班长。)
2、播放《怒放的生命》:
教师总结:生命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最后,这首《怒放的生命》送给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遇到挫折,坚强面对;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活出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我的生命箴言,来展现生命的美丽,并用歌曲达到情感的提升与升华。)
教后反思: 反思1:
3.国旗下讲话珍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 篇三
《珍爱生命 增强安全意识》
同学们: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珍爱生命 增强安全意识》。你们可知道全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原因死亡的人数,每天平均有40多人,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伤害和死因,时时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要以为这些事例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前段时间金坛市的某一所小学,一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过马路的时候,不小心被一辆大客车撞出去十几米远,等到120的急救车过来时,这名学生已经停止了呼吸;在武汉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个学生奔跑时与同学撞在一起,牙齿被撞断,肝脏破裂,生命垂危;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不能重来。生命安全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安全不仅关系我们个人、更关系到我们身后的家庭、学校、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珍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让快乐与幸福伴随我们的童年。我在此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1、饮食安全。要把住食品关,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在路边无证摊贩买零食,不到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就餐,切忌暴饮暴食。
2、用电安全。电视机、手机、电脑、电饭煲、热水器等的使用,一定要细心、规范,不使用不合格的电器,不要用湿手操作通电电器等。
3、交通安全。上学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靠右行,不追逐嬉闹,不起电动自行车。
4、网络安全。全校学生必须远离“网络垃圾”,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5、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休息和学习两不误,按时完成作业。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遵守学校安全4条的要求,时刻为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着想,为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而努力吧!
4.《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篇四
《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龙泉外实校初中部 雷飞平缘起:踏破铁鞋无觅处
刚踏上工作岗位,我就发现现在的学生非常的冷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更是漠不关心。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甚至仇视父母,仇恨生活,仇恨一切。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非常痛心。于是,我经常找学生谈心,给他们讲道理,但却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情况呢?我精心设计这堂课,希望用情来激起他们的情,用爱来点燃他们心中爱的火花。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本文通过对生活中
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作为初二的学生,理解能力应该非常强,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伟大的母爱。
3、初步领会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课堂实录: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回忆旧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生齐答:记得)因为那个肥胖的、年老的、蹒跚的背影已经刻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同时,它还让我们懂得了父爱无言的表达方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讲述母爱的好文章,一篇少有的好文章。好文章需要有好的读者。我相信十二班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对不对?(生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地齐答:对),那么,这篇好文章是什么?它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及作者)
(由旧的情境引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前提。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营造了一种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师语音刚落,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师:这个同学还没看书就能回答出这些问题,说明他预习得很好,大家要
向他学习。(掌声响起)
师:既然文章写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也写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哪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把这种爱和怀念给大家传达出来。(有几位同学举手,师请了一位女同学)师:需要音乐吗? 生:要
(《秋日丝语》的旋律在教室中响起,学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在音乐声中,学生朗读声情并茂,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的声音哽咽了,眼中有泪花闪动,听课的同学和老师无不为之动容,场面非常的感人。朗诵完毕,教室里又响起了掌声)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齐答:好)
那她是不是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是)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想)
(以特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既是对该同学朗读水平的积极肯定,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自由阅读作了铺垫。)
三、自由阅读课文,真情感知
师:现在就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勾划出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说明你感动的理由,把这种感动与大家分享。
(生默读,进行勾划,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有的勾了一处,有的勾划了很多处,这篇文章感人的地方很多,现在谁来读一读,把最打动你的地方说一说。
生:让我最感动的是:“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从这里我读到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临终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牵挂着儿女。
师:这可能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吧!
生:我最感动的是“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从这里我感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关心,她不想看到儿子伤心的样子,自己躲到外面去哭,其实她比儿子更伤心。
师:说得真好,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在文中还有吗?
生:有,“还记得那会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突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从这里我也读出了母亲的体贴。因为儿子瘫痪了不能走路,提起“跑”和“踩”之类的词会让儿子伤心,所以母亲突然就不说了。
师:真是一位体贴的母亲,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我最感动的地方是:“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里写出了母亲已经病得很严重了,但我却不知道,她不告诉我是怕我担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师:母亲病得很严重,在文中其他地方还有说明吗? 生:有,“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里也写出了母亲的爱。母亲患病了,她已经是非常痛苦了,但她还要为瘫痪的儿子操心,其实,最痛苦、最伤心的应该是母亲。
师:说的真好,(师生共同鼓掌)照理说,母亲那么痛苦,她应该很绝望啊!文中的母亲表现出来很绝望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母亲是怎样的表现呢?谁来说一说。
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体现了母亲坚强的一面,还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我瘫痪了,即使别人会看不起我,但母亲却会永远地陪在身边。
师:你怎么体会到母亲的这种爱的?具体地说,就是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从“扑”、“抓”字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紧张,从“忍”字可以看出母亲当时的难受。还从母亲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她对儿子的爱。
师:(感叹)是啊!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中国有句古话“养儿防老”。这样一个瘫痪的儿子能给自己养老吗?(生齐答:不能)但母亲有没有嫌弃他呢?(生齐答:没有)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处境怎样,始终与你不离不弃的是你的母亲。如果说友情会有尔虞我诈的争斗,爱情会有贪慕虚荣的嫌疑,那么亲情,尤其是母子深情却是不会掺假的。要不大诗人孟郊怎么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呢?(生目光专注,感情投入)
师:还有感动的地方吗?
生:“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伺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里写出了母亲为了照顾我而没有时间去照料花,说明母亲爱我甚于爱花。
生:还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里的“挡”字写出了母亲愿意为我挡住一切,愿意为承担一切。这里也写出了母亲的关心和爱。
师:大家体会一下央求般的神色是一种什么神色?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吗?(思考片刻)
生:当我犯错误时或者考试考得不好时,我请求老师不要让我请家长时就是央求的神色。(师生笑)
师:对,非常好,还有感动的吗?
生:“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里写出了母亲的爱,并没有随着她的去世而消失,它就象花一样陪伴在我的身边。
师:母亲的爱将永远陪伴着我,非常好,那大家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一种什么样的爱呢?(生小组讨论,发言热烈,教师巡视)生:我觉得母亲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生:体贴入微的爱。
生:是一种无法替代也无法阻挡的爱。生:母亲的爱是一种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爱。生:母亲是一种伟大的爱。
师:大家对母爱都有自己的认识,非常好。我相信你们也真的能从文章中体会出来,我现在给大家讲个故事,听了之后,大家比较一下,哪一种爱更伟大一些?
有一对母女去一个高山滑雪场滑雪,她们遇上了暴风雪。救援的直升飞机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无法找到她们,母亲心里很清楚,如果再没有人来救她们,她们都会死。在女儿睡着之后,母亲脱下自己的羽绒服盖在女儿身上,然后平静的拿起小刀(师停顿了一下,声音略显哽咽)割开了自己的动脉血管,把血洒在雪地上。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艰难地在雪地爬行了十多米,在她身后留下了一道十多米长的血痕,正是它,给救援的的直升飞机指明了方向。女儿获救了,母亲却早已流干了最后一滴血。(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神情凝重)
师:大家说,这种母爱伟大吗?(生齐答:伟大),那它和史铁生的母亲相比,是不是课文中的母亲就不伟大呢?(生齐答: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故事中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母爱是真实的,但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又象是一个神话,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会碰到这种事情。大多数的母亲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爱着自己的孩子,虽然这种爱不如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感人,但它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爱。
师:你能列举出这种爱吗?(师生共同举例)
就象史铁生笔下的母亲表现出来的一样,在你生气时,转过头去默默伤心。煮了两个鸡蛋,你只吃了一个她也会生气;晾晒被单时,把你用的晒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而把自己用的晒在光线较差的地方。
师:伟大的母爱其实就体现在这样一些小事中,这样一些细节中啊!(学生神色更为凝重,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被震撼了)
四 深情感悟,体会写法
师: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小事中,那么作者怎样通过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呢?
生:通过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母亲去世多年,我仍然记得她的只言片语,一个个细小的动作和细微的神情,说明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生:环境描写,文中写到了秋天的菊花,写了我对母亲的怀念。(生齐读最后一段)师:为什么写菊花是对母亲的怀念?菊花对这一对灾难深重的母子来说,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菊花象征了生命力。生:象征了顽强的意志。生:还象征了生活的希望。
师:是啊!菊花自古就被赋予坚强的象征,在《红楼梦》中就有咏菊的诗句:一身傲骨无人晓,高雅品格比兰心”。东晋袁菘也有“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这样的诗句,说的都是菊花的亮洁和坚强。母亲想通过带儿子去看菊花,让他象菊花一样坚韧刚强,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母亲生前一再央求我去看花,我却没有去,母亲去世后,却反而让妹妹带我去看花呢?
生:我觉得这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在菊花中仿佛看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感觉母亲就象花一样还留在自己的身边。
生:我觉得这里是作者用实际行动向母亲证明,他已经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已经变得坚强起来。
师:北海的花年年会开,母亲却已永远不在。这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作者终于去看了菊花,当他去看花时,他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了吗?(生齐答:懂了)他有话对母亲说吗?他说了什么?
生齐答:有(齐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师:好了。我们应该从这篇文章学到那些方法呢?
生: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小事,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生:还应该借助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拓展延伸,真情表达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母爱了吗?请大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被调动了起来,有很多同学没有写就已经举手了)生:妈妈,我想对你说:对不起。你陪着我度过了孤单的童年,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我有时还不懂事,惹你伤心,妈妈,对不起!(声音哽咽,同学掌声鼓励)
生:妈妈,不经意间,你的头上出现了几根白发,你开始记不住有些事情了。我才发现,妈妈,你开始老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妈妈,我懂你的心意了,谢谢你,妈妈!(掌声)
生:妈妈,记得刚开学时,我不习惯住读,你几乎每天都会来看我,给我送东西来。为了我能在这个学校读书,你把房子都卖了。(哭出声来,说不下去了,同学掌声鼓励)为了我,你吃了太多苦,妈妈你辛苦了。(掌声)
生:妈妈,您和爸爸离婚以后,我就跟你住在一起。为了我,你没有再婚。妈妈,我想对你说,不要因为我而放弃你自己的幸福,你给自己找个伴吧!不管怎样,妈妈,我将永远爱你。(掌声)
(学生中很多人已经开始檫眼泪了,并伴有小声的啜泣)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把老师感动得都快哭了。我也想对妈妈说:妈妈,我很想你。这里的冬天太冷,我又感冒了,鼻炎也发了,现在浑身都难受。以前你总说:天冷要加衣服,每天要吃早饭,我觉得你很烦,但是我现在真的希望你在我身边唠唠叨叨地提醒我。(声音哽咽,停了一下,教师眼里泪光闪动,教室里掌声响起)但是,妈妈,你放心,我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你自己也要保重,隔着千山万水,祝你健康,祝你永远健康。(掌声又起)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声响起,在略带哭腔的歌声中,许多同学和老师都哭了,大家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把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师:母亲养育我们不容易,我相信每个人对于母亲都会有自己的报答,我也相信你们能够做到。最后,我们一起祝全天下所有勤劳善良的母亲幸福安康。(掌声)
感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应该说这节课的效果比我预想中的还要好。听课老师评价很高,学生反映也很强烈,有的同学下课了都还在哭。对于我来说,收获也很大,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开始明白,通过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其效果远胜于平时空洞的说教。这种给学生“温柔一刀”的方式触动了他们内心温柔的一角,使他们懂得了感动,懂得了珍惜。我蓦然发现,原来课堂可以如此生动、感人。
感动之余,我也开始反思这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我觉得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注重了情境资源的开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了教材。在备课的时候,我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了教材。首先根据是新旧情境的联系去运用教材。我们在本学期二单元学了朱自清的《背影》,那是篇讲述父爱的文章。通过对那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对通过小事表达人物感情的方法也初步掌握。有了这些基础,对于这样一篇讲母爱,写作方法也相似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应该是不困难的。所以我用学过的《背影》来导入新课,就是充分考虑了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立足于这个现实水平,我才能挑战学生的潜在水平。
其次是把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联系起来。当学生总结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以后,我讲了那个母亲割破血管来救女儿的故事,这个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但正是因为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神话,所以我引导学生明白伟大的母爱往往体现在平凡的小事中,并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通过这些事例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体会母爱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为后面他们对母亲说心里话做了准备和铺垫。
二 营造有利个性充分发展的情感氛围,形成共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自己分析,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对自由阅读课文,真情感知这一环节,我提出的问题是“勾画出你最感动的段落和句子,并说明理由”。对于这样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而且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学生参与的面也就增大了。在他们谈自己的理解时,我虽然也有主流的引导,但同时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和体验,促进了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成了自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主动的过程,他们从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教学情境设置较好,老师始终与学生一起感动,情感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首先,在配乐朗读时用了《秋日丝语》作为背景音乐,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掀起了情感变化的第一浪。再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使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其次就是讲故事这个地方,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时把他们引到体会平凡生活中的母爱这一主题上,强烈的情感落差再次使他们心潮起伏,掀起了情感变化的第二浪。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让他们对妈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那些发自肺腑的真实的声音使全场老师和同学无不为之动容,这也是我在课前始料未及的。正是它,掀起了情感变化的第三浪。如果说学生的感情在这时还有所保留的话,那么当《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响起的时候,情感的狂潮早已是泛滥成灾了。这些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层又一层地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深入,直至达到情感的颠峰。我发觉自己就象在剥一个洋葱,随着一层层的皮被剥掉,不是我想学生掉泪,而是他们不得不掉泪。
四 评价产生激励,评价创造情境。课堂上,我始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当学生发言时,我并没有保持沉默,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大胆发言,继而努力、迅速地掌握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进行评价,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这种鼓励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活跃。评价不仅及时,而且形式多样。比如第一个同学起来回答了问题后,我就说他还没有看书就能回答出来,说明他预习得好,大家要向他学习。再如当配乐朗读的同学读完时,我问大家她是不是个好的读者,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其实就是对这个同学最好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语言鼓励外,我还采用了掌声鼓励和用眼神鼓励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节课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依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来完成的,当然这其中也有我的启发在里面。课上完了,我始终有个困惑,就是我不敢完全放开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比如在自读课文,初步感知阶段,我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答案与我事先准备好的答案是一致的。我觉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在自读课文,真情感知这一环节上,完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尽管最后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他们的回答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我就觉得有些控制不住课堂了,就象放风筝时我手中的线无法自如地控制风筝。学生回答时根本不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而是那个地方感动就说那个地方。这中间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显得有些凌乱,我觉得课堂就不在我的掌控之中了。怎样把启发和探究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这是我将继续思考的问题。
5.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心得体会 篇五
周明江
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要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又是教师。因此,首先就是要我们的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这个社会来说,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教师的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责任感。我们不光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有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解的追求。”缺乏责任感带来的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灾难性的后果。
对教师而言,责任就是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自己的学生负责。是否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应当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具有良好的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良好责任感的另一代,时代呼唤教师必须要成为具有责任感的楷模。
教师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特别要以身作则、热爱学生、点拨迷途的学生、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社会、民族、他人的人。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自身形象
教师自身的仪表和语言,要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榜样和楷模,才有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内在的气质美、性格美,同时也要给学生仪表美和语言、语调美。教师的衣着具有较强的外显性,最易为学生所感知,并由此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教师无论多忙,一定要干净、整洁、端庄、和蔼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绝不能蓬头垢面或者袒胸露背地面对学生。实践证明,教师的衣着仪表足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行为方式和对教师本人的态度。教师美好的形态,能够增强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工具,是形成教师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教育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高尚文明的举止、言谈、仪表风度,既是教师素养的体现,又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首要条件。
2、讲究技巧,踏实工作
教师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使者。一位受学生信任和欢迎的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精通教学业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精通本行。教师通过辛勤的劳动,以渊博的教学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范围,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驾驭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活动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针对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补充原有知识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调整、充实、提高、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新条件下的新要求,才能树立教师学而不厌,追求不息的好形象。
三、关注、关爱学生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
一个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喜欢和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给予热情、全面的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要熟悉和了解学生在班集体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知道每个个体的优点、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走访学生家庭或与家长经常联系,并从平时的细微观察中去了解熟悉学生的情况,尽可能拓宽和学生接触、交流、相处的范围,以增进彼此了解和心灵的沟通,从而奠定因人施教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
在5.12震灾中,向倩老师舍身就义,用生命保护学生的英雄之举广为流传,感动着许多人„„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人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教育及教师的形象”的脚注。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学生不仅是他们职业价值所在,更融进了生命,是他们的生命价值所在。在这生离死别的瞬间,在他们灵魂闪亮的一刻中,在亿万人默默思索的哀思里,他们向我们展现了一切;我们从中知道了人类为何可以凭借教育的伟力而成为自身发展的保证,也感受到我们要好好地对待学生,对待教育。它会帮助我们思索真谛和荡涤心胸,去除教育工作中的杂质。这次灾难中的英雄教育者群像,将以它的圣洁和伟大,为教育的长途亮灯。
教育,就是用生命去护卫生命,用生命去唤醒生命——请反思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行为,我们将更加清楚,如何将这个本质和真谛落实到平常之中,从而提高教育效能,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文明、守纪的人,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真正树立起一个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优秀教师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具备高尚的人格与师德。孔子向学生们谈起自己的社会志向时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正是因为孔子能自觉担负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才使得孔子不知疲倦地终身努力和追求着,才成就了其伟大的教育智慧和万世师表的形象。
6.《离骚》课例分析 篇六
下面是以本人微格课的《离骚》第二课时做相应的分析。对于第二课时,我以“遭贬”和“隐退”为核心,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人的形象特征,以及诗歌的艺术特性。具体环节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文本串讲,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在分析第一段的“遭贬”,我以讲读法与提问法相结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学生会回答文中表明诗人“遭贬”的原因的句子,并作一定的引导与补充,得出诗人遭贬的原因是由于楚怀王的昏庸腐败,忠臣的诽谤谗言,当时朝政风气的投机取巧、阿谀谄媚,而诗人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倔强性格,使得诗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遭到排斥而被贬谪。其次,我让学生找出第一段中相应的作者自我阐述在恶劣的环境中的态度与立场的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来表现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在分析第二段的“隐退”时,我让学生思考屈原在隐退后是如何独善其身?并找出相应的表明作者隐退后坚持追求美好德行的句子。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以对美人的向往寄寓诗人对“美政”的渴求,以及借对“香草”的钟爱来寄托自己对高尚情操的修养的比兴手法,在探讨诗人隐退后的心志的句子中,阐释诗人面临的理想与现实、进取与退隐的.对立与冲突,从而加深学生对诗人命运悲剧性的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分析屈原形象。我主要采用讨论法。给学生几分钟的考虑时间,并请2——3位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再进行总结与归纳。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分析屈原的鲜明个性的外貌特征以及“外修”下的爱国情操与对理想和人格的执着精神,强调屈原精神在塑造中国人民族性格上的地位和作用。采用讨论法意在缓和教学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体悟屈原的悲剧与崇高形象,
最后一个环节是分析《离骚》的艺术特征,以我的解析为主,从语言特色、赋的运用、比兴手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离骚》的艺术特性,带领学生从文本细读的世界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统观《离骚》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将《离骚》与《诗经》对比,以温故而知新的方式,突出二者在古典诗歌方面的独创性以及独领中国文学两千多年“风骚”的文学地位,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7.驿路梨花课例分析 篇七
一、背景分析
《驿路梨花》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并着重培养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记叙文的一些特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课则是学习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及作者的巧妙构思的重要课文。
二、案例叙述 片段一:
找出“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几次悬念,发生了几次误会?究竟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评析】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课文顺叙、倒叙、插叙三序结合的优越性;正是有了课文安排的写作顺序,才能在文中巧妙设置三次悬念,引发两次误会,从而使文章依靠短短的篇幅,形成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引人入胜
片段二: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评析】
本文的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通过分析上一环节的问题,学生不难理解它是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作者用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的梨花的具体形象,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把本来抽象的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揭示出来。
片段三: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几次写到“梨花”,将其语句勾出,体会写“梨花”的作用。【评析】
小说的主人公未出场,但课文借洁白美丽的梨花赋予她以鲜明美好的形象,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花自然结合,题3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学习这种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三、课后反思 优点:
1.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自读——提问——精读——回答问题”的形式,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义。
2.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从内容到写法,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3.所设问题基本上来自学生的阅读体验,做到了准确而不模糊。不足:
8.惊弓之鸟课例分析 篇八
王小英
《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教学时以声音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的第四、八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四自然段: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在理解“直”时,第一个我采用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又因为两个“直”的意思不一样,又教学生把字词放入具体的句子中,据词选意的方法。第八自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找到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哪些是更羸听到的,哪些是更羸分析到的。并让学生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更羸射雁的过程。再通过说当时,更羸和魏王一起去打猎的,看到的现象是一样的,为什么魏王就没有发现那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呢?那更羸的本领又高在何处呢?(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更羸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中,我还让学生知道不仅文字可以说话,标点符号也能传情,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要看清每一个字,标点符号也要细细琢磨,好好品味。接着跟学生一起交流和探讨究竟是谁害死了那只大雁?(1.是射箭能手更羸吗?2.是先前射伤大雁的猎人吗?3.是这只大雁的同伴吗?4.是这只大雁自己吗?)最后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惊弓之鸟的故事,也跟学生分享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学习完这个故事之后,告诉学生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一定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9.初中思品课例分析与教学 篇九
【课例一】:男生女生——思品 “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初探
我将《男生女生》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定位为“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在新授课中,应用“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以发现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是:问题----探究----概括----答疑。
《男生女生》一课的设计以梦幻般朦胧美为情感基调,具体针对青春期学生容易遇到的种种困惑,探讨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使学生懂得男女生交往的基本言行规范。教学设计遵循“由情而理”、“由理到行”的思路,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三大部分:花季邂逅(导入)、花季感悟(认知)、花季祝福(践行)。花季感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又设计为花季之雨、花季思雨、花季风铃即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既有明晰的思想主题,又有开阔的生活视野。淋着青春之雨、享受着青春思雨,听着青春风铃,送出青春祝福,力求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接下来与大家交流下具体内容上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方法。
一、花季邂逅即导入部分:
“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部分在《相逢是首歌》的美妙音乐中设计男女生握手的小游戏,将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可在深刻的亲身体验中明白课堂讨论的话题;在短短的一、二分钟內就能达到师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感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的多重功效。
接下来设计一个过渡活动:涟漪和明明童年玩乐的美丽回忆。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导入语点出男女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羞涩、腼腆,因为学生难免有些紧张或情绪波动,轻松的音乐和图片可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到下面的角色互动;二是,保持故事情境的完整性,不至于情节过渡突兀;三是,为了将他们童年时代与中学时代异性交往作鲜明的对比,更好地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尽快引向深入。
二、花季感悟部分:
以学生的生活事件或遭遇的真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大体上以情境呈现·探究·践行为路径,动态生成并趋向“问题解决”。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1.情境的设计。从情境设计内容上看,选取青春期异性交往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害羞交往、过密交往、面对所谓“爱”—这种美好心意表达无所适从。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将涟漪和明明的交往经历和困惑的故事情节化。这样层次清晰,既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共鸣。另外让学生以旁观者的心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学生讨论的尴尬和羞涩,跳出自我约束的圈子,老师也勿须担心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这样才等于把“问题解决”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最终成为“理智的决策者”。
2.问题的设计。老师问什么呢?主要问“四点”:重点、难点、疑点、思维点;怎么问?基于两个思考点:精练易答、值得推敲的问题;确保课堂没有无效问题出现。
如根据三个情境提出三个问题: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质疑涟漪和明明可不可以交往?交往过程中明明邀请涟漪单独去生态公园游玩,该不该接受?涟漪收到了明明“爱的小纸条”,能不能接受对方心意?这些都是针对重点、难点、疑点、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角度提出来的。通过创设两难问题,层层铺垫,清晰自然地引发讨论男女生可不可以交往以及怎样交往的问题。
3.注重对矛盾冲突的探究,尝试“问题解决”。借助情境和问题的设置,已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加以提炼或缩微,接下来就是怎样让学生探究、思考、判断、选择,实施“问题解决”。因此设置了不同的探究环节。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对于冷场、语塞巧用过渡疏通的方式来突破。
如第一个探究活动:男女生该不该交往?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讨论,一句简短的过渡语,“曾经单纯的友谊,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似乎是已逝的昨天。现在的他们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还要不要继续交往呢?”将羞涩的问题诗意化,激发学生大胆地说出碰撞的思想观点。
课堂上学生遇到卡壳、分歧时要巧引导。要定下神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轨道”发展,以求课堂顺利进行,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如对于纸条**,多次课堂尝试提问“他们是该接受还是拒绝对方的心意呢?”学生很茫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防微杜渐,能够在真正遇到这样的困惑和想法时,知道该怎么做。没有老师深入的引导、学生心理上无所顾忌的放松,不会有学生思想的碰撞和真实想法的表露,也达不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态正视并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呢?
首先,设计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讲出涟漪和明明的,其实也正是学生自己心中的想法。
其次,让孩子在中学时代的背景音乐中探究这个问题,巧借涟漪的小诗道出正确的做法。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强加的接受,学生感觉就像在课堂上和自己的贴心朋友对话一样,达到水到渠成的情感体悟和交流。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更加彰显。
三、花季祝福部分:
花季祝福共设计两个环节:花季寄语和心灵作业。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认知理论,它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内化上升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的有机统一。接着我们就该思考我们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没法解决怎么办呢?设计青春祝福和寄语环节,将父母、老师的真正想法带进课堂,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父母、老师和身边的同学,排除他们的警戒心理。同时也能达到素质教育提倡的家长、学校、社会的三结合教育。
“心灵作业”环节的设计,也为同学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提供了一点解决的建议,疏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青春期的问题,坦然地解决这些困惑。达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承受到主动解决的实际效用。
【附】:
《男生女生》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人版思想品德第八课《男生女生》。
【教学设计理念】
1.通过qq邮件方式创设情境和两难问题,引导学生个体体验,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和学生三维目标的生成相统一,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归还学生表达、争论、质疑的权利,积极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课堂。
3.正面引导为主,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和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
4.综合灵活地采取讨论、亲身感受、角色体验等,使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由情而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分为三个层次:花季邂逅、花季感悟(花季之雨、花季思雨、花季风铃)、花季祝福。每个层次均相应设计了学生活动,既有明晰的思想主题,又有开阔的生活视野,力求在轻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交往,懂得男女生交往的基本规范,建立健康向上的异性关系。
2.知识与能力: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指导自己与异性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往困惑与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呈现青春期存在的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的普遍现象;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优美的图片和文字、巧妙的问题设置等消除青春期孩子对敏感话题的害羞心理,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男女生正常、健康交往的方式、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走出交往困惑,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度”。
【教学方法】
1.角色体验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3.情境教学法
4.讲授法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花季邂逅)
握手小游戏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花季感悟)
(一)鼓励、提倡男女生之间正常、健康的交往
1.花季之雨
(1)童年回忆:播放自制视频涟漪和明明的童年世界。
(2)情境展示:涟漪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明明是班长,工作关系他们会经常接触,可是涟漪看到他就会脸红,同学们也会指指点点的,该怎么办呢?
(3)提出问题:男女生到底该不该交往呢?理由是什么?
2.花季思雨
小组讨论。
3.花季风铃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老师概括引导男女生应该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二)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方法
1.公园之约
(1)花季之雨
①情境展示:一个星期六下午,留言板上明明的头像闪动了,竟然单独约涟漪去生态公园游玩,该如何是好啊?
②提出问题:你觉得涟漪是应该接受还是拒绝呢?如果应该,应约过程中是否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果不应该,理由又是什么呢?
(2)花季思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总结:男女生可以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还须掌握恰当的方式。
①提倡群体交往。
②交往时注意安全。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掌握分寸。
④把握好交往的时间、场合和频率。
⑤自尊自爱,语言文明,举止得体。
2.纸条**
(1)花季之雨
①情境展示:今天我收到了明明的小纸条:涟漪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该如何处理呢?
②提出问题:涟漪该如何对待明明的这份心意呢?
(2)花季思雨
①角色体验:请男生来猜一猜,明明送出小纸条后,有可能有哪些心理活动呢?再请我们女生猜一猜:涟漪收到小纸条后,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②歌曲《中学时代》欣赏。
③歌曲欣赏过程中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异性的爱慕心意?
(3)花季心语
诗歌朗诵(所有女生一起朗诵涟漪写下的心情小诗,送给明明,也送给所有的同龄人。)
(4)花季风铃
小组讨论选择最佳拒绝男女爱慕之意的方式。
三、品味课堂(花季祝福)
(一)花季寄语
父母、老师的青春祝福(现场采访或视频形式展示)
(二)心灵作业
1.将青春烦恼写下来,向你信任的人求助。
2.将自己的点滴青春感悟写下来,珍藏在宝贵的青春纪念册里。
四、结束语
10.“增强生命的韧性”课例分析 篇十
论文题目:
在思品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教育
作者单位:
平坝小学
作者姓名:
周妍
联系电话:
***
在思品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教育
平坝小学周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的第大条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第一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第二要培养学生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这充分体现本课程标准对学生生命发展和责任感的关注。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忽视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人对自然与自身的责任感,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
因此,今天的思品教学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的频发和人为灾害的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现代社会生活和环境的纷繁复杂,中小学生们背负着沉重压力,围着中考、高考指挥棒埋头苦学,他们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由于一些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难于应付,一些学生出现心理脆弱、思想茫然、行为失控等现象。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屡屡发生的生命惨剧更是令人叹息。社会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已成刻不容缓之势。教师应由重“学科”转向重视“人”的教学上。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把生命感和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课教学中。国家教育部也从不同的层次上要求我们教师在增强自己责任感和生命感的同时把这一理念渗透给学生,渗透给家长,让全社会都有一定的生命感与责任感。此时此刻,我们小学教育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的理念意识。即要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学习与生活中体验幸福的同时增加一份生命感和责任感。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这一理念,提高生命感与责任感呢?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有效渗透生命的重要。实施责任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感悟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授知识与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控制学生学习中的负性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思品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仅仅停留于对知识的掌握,它要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纵观人教版小学思品与社会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里面有很多教学内容都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好素材,如《爱美丽的生命》、《爱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怎么样面对烦恼》《怎样面对困难》、《怎么样面对成功》、《怎么样面对失败》等等这些教育内容教育学生活出精彩,热爱自我生命;《在爱的阳光下》、《我们共欢乐》、《生活不能没他们》,教育学生播撒心中阳光,关心他人;尊重自然生命;《夸夸我自己》,《温暖的家》《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育学生享受科技文明,关注生命;、《妈妈的账单》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歌颂爱的伟大,感知爱能创造出奇迹。
试想,没有生命的存在,如何谈得上发展与质量的问题?没有健康积极的生存心态,如何发现生命的魅力?“当你超越了生命的长度、拓展了心灵的宽度、增加了灵魂的深度后,你会发现,蓓蕾初成、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场花季;红光暖尘、日影横江、风驰萧萧、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图画。”加强生命教育,学生方能感悟到这番如诗如画的生命美景。
二、走进教材内容,精心阅读,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的教育,树立责任意识。思品与社会内容里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通过师生同读经典,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使教育过程成为愉悦师生生命的过程。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直接宣讲生命如何重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品读让学生最感动的内容。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去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去直面现实中的苦难现象,感受人性的美好,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真诚对待真诚,完成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也是增强生命与感责任感的重要部分。
很多内容要解决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许多人物虽然饱受各种挫折与打击,有的还身患绝症,身体残疾,但都能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地面对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试、爱迪生、张海迪、霍金等等,对他们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像这些人学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教师通过精彩的教学,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甚至死亡。指导学生在短暂无常的人生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探寻人生的价值。
三、关注课堂内外,拓展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的渗透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在相互协作中开展生命感和责任感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关爱他人,感悟亲情,增强对生命的感受和体验,提升生命质量;在课堂中渗透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上述的在课堂教学中感悟以外,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实践中感悟,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的主要渠
【“增强生命的韧性”课例分析】推荐阅读: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07-19
如何增强员工的归属感07-21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08-30
增强青年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论文09-09
礼仪增强个人魅力的五个一工程06-28
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08-25
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11-01
关于如何增强农村团支部的活力的调研07-21
自我增强07-15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是增强党员意识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