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024-08-31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精选16篇)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一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上学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能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不断对学生施加爱,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就能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心。”

总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爱戴的人。

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二

关键词:教师,态度,行为,学生,热爱,兴趣

今天我愿意从我说起,从我为什么愿意做一名教师说起,从我是怎么从幕后走到台前说起,来说说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给对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刚上学时,我是一个性格极其内敛的孩子,内向到我不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胆小到我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但是,我一直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成绩册上,老师总喜欢给我用“成绩显著”这样的评语,尽管如此,我的内心仍然充满自卑。还记得当时班里选举班长,我得到了全班最多的投票数,但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句“×××学习是好,但是她没有工作能力”就直接否定了,这句话也许是事实,但是我内心却是因此而倍受打击,老师的态度和做法让我觉得并且一直就只是站在幕后,我以为我以后只能一直这样。

真正让我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是我的中学老师。刚上中学报到的那天,没有家人的陪伴,我一个人,甚至连校门都不敢进,等我终于等到家人来的时候,我已经是最后一个去报到的学生,我为自己的迟到感到非常沮丧,我甚至不敢抬起头去看新班主任的眼睛。可是,上学第一天,我的新班主任——她竟然点名让我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1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不可置信和内心因为老师给予的信任而产生的信心。因为老师的这个决定,因为老师给我的这个信任,我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我开始试着主持班会,开始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并获得很多个一等奖,我开始自信并不断用行动成绩肯定着自己的自信。感谢我当时的老师,是她当时对我的肯定态度和让我放手做事的行为让我从幕后走到台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希望做一个像她一样的老师,去帮助和我一样的学生。

我的梦想实现了,我现在真正成为了一名老师。我总试着用自己对学生的肯定态度和鼓励行为去影响每一名学生。不同于语文,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科,但作为英语老师,对学生铺陈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实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教学时,有次讲到start class时,我先从star来通过单词拼读、读音过渡到start,因为之前已接触过Who’s your favourite food?这一句子,因此在此时,我问学生, “Who’s your favourite star?”不仅为了温故而知新,更是为了激起学生沟通表达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毕竟英语作为语言,沟通交流是第一要务。面对这一问题,全班沸腾了,学生有的回答TFBOYS,有的回答EXO,大家喜欢的star各异,教室里开始了热烈的探讨,此时,有个男同学站起来说,“My father”,继而又一字一句地重复了一遍“My father is my favourite star.”学生的回答让我心里为之一震,我没有想到在其他同学都说自己喜欢的明星时,这个学生心中最喜欢的明星竟然是自己的父亲。班里此时忽然安静了,我问学生,爸爸算明星吗,全班竟然不约而同地回答“Yes”,此时,我趁机说到,我们会有很多喜欢的明星,但最喜欢的位置,都应留一方给自己的父母,此时,学生对favourite star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些意料之外的答案, 有时会出现一些班里调皮活跃学生制造的“小插曲”,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可能会让课堂气氛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但是如果能因势利导,灵活处理,往往会导向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教学有关四季的阅读课文时,文中的主人公机器人Robin描述了他喜欢的四季,结尾说,Robin喜欢所有的四季,这篇阅读课文配有Robin四季活动的插图,这堂课一直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正常开展,一开始我问学生,“Which season do you like?”“And why?”学生一一回答,然后我接着问到“Do you know which season does Robin like?”同学们讨论后回答,“Robin like all the seasons.”这时,班里一个调皮的男孩直接说到,“老师,你看,Robin不是喜欢所有的四季,夏天这幅图Robin愁眉苦脸的。他就不喜欢夏天嘛!”他坐在座位上脱口而出的问题让全班都哄堂大笑,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表扬了他的观察力,接着我问同学,谁能来解答他的这个问题,有同学很快解答Robin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夏天,但作为机器人他不能游泳。此时同学们明白,对于阅读课文来说,插图对文段内容往往具有指引性和相关性。面对这一情况,如果教师强硬对待或是置之不理,都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影响,也会挫伤这名同学的积极性,而我让同学们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既融洽了课堂氛围, 又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一直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让学生对我所教的英语学科感兴趣的最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对学生循循善诱,不去磋商学生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地抓住机会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 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们“量身定做”适合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慢慢地,学生开始喜欢我这个老师,他们的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3.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教师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影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每位教师由于生活环境、知识经验不同,其待人处事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上也会有所区别,态度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尤其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方面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教师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反应时所持的带有评价性的心理倾向,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元素,其中认知成分主要发挥认识态度对象的作用。在教师态度上,认知因素主要是教师对工作中的人、事或各项活动的看法和评价。态度中的感情成分是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尊重与轻视,同情与排斥,喜欢与厌恶等,以认知成分为基础,教师的情感反应取决于态度对象能否满足其自身的合理需求。教师的态度包括教师对学生、工作、同事和自身发展的心理倾向,改变教师态度可以作为构建教师文化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以态度的改变来推动教师信念内化为教师的行为。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在对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为什么学习,以及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动机能引发行为,并促使行为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由诱因和内驱力构成,具体是指学习期待,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等。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决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引发学习行动,影响学习过程。学习动机按照内外维度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态度在此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意义。那么,学生们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1.认知成分对学生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 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 学生的行为影响着教师。如同学生在被“教”的时候表现出主观能动性一样, 教师在接受来自学生影响时也表现出主观能动性,他们会因个人的观念、个性、经验、需要等对来自学生影响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形成态度差异。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之间个别差异的存在, 不能否认教师自身状况不同的事实存在, 也不能否认情境的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作为教师不应该因为上面的因素, 而对学生在教育上存有很大的态度差异,至少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从认知上端正态度, 努力缩小差异。

认知是情感和意向的基础, 对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评价就有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情感,也就可能有相应的行为趋向。因对象的不同、状况不同、情境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态度, 实际上就是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管怎么说, 态度差异的存在, 很难实行教育公正。

2.情感成分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呵护。教师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人物,应该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暖、激情都凝聚在对学生的爱之中,教师的爱要覆盖每个学生,感化每个学生。教师的爱有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它是教育的桥梁, 是教育的推动力, 是教育培养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它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对学生的爱, 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 因为情感只有靠情感去熏陶, 情操只有靠情操去陶冶, 学生得到教师的爱, 才会把这种爱转化为对老师、对同学的爱,以至上升到对集体、对祖国的爱。

3. 意向成分对学生的影响

影响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因素有教师本身的差别、学生的差别、教师自身状况差别和情境的差别。学生的行为是否影响教育行为的有效进行, 问题不仅仅出在学生本身, 还在于教师类型、学生行动、教师状况和情境变化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都直接与教师有关。以往, 我们总是喜欢把影响教育过程的责任推向学生, 一遇到问题总是从学生方面找答案, 但教师能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师,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影响自己。教师应该从自己做起,清醒地认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地位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宜情绪情感反应、语言反應、行为反应,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无论对哪个学生都能有意识地调节和保持理智的教育行为,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语言反应、行为反应在教育活动中处于理想状态,教师的教育行为就会更规范,更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就会促进教育的最优化和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态度进行自我调空。认知作用行为, 行为也会反作用认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逐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这是态度调控的重点。教师从一种旧的不适宜的态度行为更新到一种新的正确的态度行为上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到态度的知、情、意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上, 它同样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健康心理的维持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避免对学生支配、冷漠、贬低等负面影响,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基于尊重体现发展精神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0.

[2]高良,古良琴.态度差异及主动调控 [J] .江苏教育,2002 ( 9) .

[3]周平.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4]王惠东,熊川武.论促进教师态度转变的方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6).

4.教师信任对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 篇四

要求:

一、研究对象

至少选取5名大学生,让他们回溯中小学阶段教师信任对学生思想观念、知识掌握、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的典型事例,要以故事的形式呈现。

二、访谈提纲

(一)个人基本情况

1、性别①男②女

2、民族①汉族②少数民族(注明)—

3、专业①人文社科— ②理工科— ③体育艺术—

4、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本科毕业班

5、家庭所在地①城市 ②县城 ③农村或牧区④其他—

(二)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信任、信任感的?

2、你在中小学阶段感受过教师信任吗?在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信任或不信任对你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请说明举出一些事例

3、你通常信任什么类型的教师(从其性格特征、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说明)?

4、请分析师生信任对生生信任是否会产生影响。能否举例说明?

三、访谈过程

内容呈现

• 1.访谈时间、地点。

• 2.被访人员基本情况:性别、族别、专业、性格特征描述(内外向)、个人爱好、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家庭结构)

举例

个案1(小李):

• 我于2012年3月28日下午5:30在田家炳楼209教室(访谈时间、地点)对化学专业(所学专业)的小李进行了访谈。在正式访谈前我(通过M同学的介绍和引荐,认识了小李)对小李的情况已有了基本了解(调查者与被访同学的联系方式)。小李是一个性格开朗的汉族女孩,喜欢唱歌,是班中的学习委员(性格特征与能力)。她父母都是农民,经济条件并不好,家中两个小孩,她排行老小(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经济状况、家庭结构),但宿舍同学却视她为大姐,其实她的年龄并不大,主要因为她对人关心体贴,责任心很强。(性格的特征、与同学关系)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化学专业。她之所以选择化学专业,是因为受 到中学化学教师的影响,她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化学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下面呈现的是小李讲述的故事,故事展示了中学化学教师的信任如何激发她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的过程:

„„

四、对访谈人员基本情况的小结

五、此次调查的感受与体会

写作方法上的要求: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以“展示”为重点。展示关键时刻所发生的事件的来龙去脉。展示的内容包括下列诸点:“讲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以及在什么环境下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以及造成了些什么”。

注意被访者身体的感受(如悲伤落泪、微笑着等)

5.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五

(调查报告)

学号:130102108

姓名:李忠洋

班级:人文学院2013级历史学一班

就业形势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

(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会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在这些影响长此以往下会对社会的风气以及价值观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们乃至社会又应该怎么来应对,怎么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也可以让我增长见识,让我能够更好的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乃至更好的思考自己以后在社会的作用以及成长。

调查时间及地点:2013---2014学年寒假湖南省常宁市

调查对象或范围:我的高中同学(大约15个左右,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2013级的大学生

调查经过与方法:通过与同学的聊天中了解他们对于当今的就业形势有什么看法,以及了解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以及毕业后的打算,借此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经过我的调查以及整理。当前的就业形势对于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会手足无措,对社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碌碌无为,变得灰心丧气,甚至麻木。长久以往,会对社会有一种仇视心里甚至会变得仇富。这样下去对社会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2.另一类人会开始想方设法依靠关系网,来作为自己日后工作的支柱。这样会引发社会贪污腐败风气,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的去寻关系拉人情,来作为自己成长的垫脚石。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去干实事,整天想着怎么拉关系,导致社会的严重病态化。

3.另一个影响是一个正面化的,使得人人都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加强的自己的综合素质,乃至形成你追我赶的社会浪潮。这样的话对社会的进步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那么这些影响产生的危害有哪些?又该怎么来解决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呢?就让我继续为大家解释下去。

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是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么为什么现在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呢?

首先,在面对如今改革开放的关键转型期,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都展示出来的。我们国家遇到了一个转型期。其中,人口压力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80--90年代的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到了现在,就会就产生大量的待业人员。其次,在我国正处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导致出现了很多“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情况。这样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劳动力待业在家,而却有很多企业因为缺乏员工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倒闭的局面。而对于如今的大学生的来说,则大多人处在“有活没人干”的情况。

而如今的大学生已经打破了铁饭碗,不包分配工作,得通过自己的实习来毕业,得自己找工作。而同时,在现今的商品经济时代,在经历过几千年封建官僚政治的中国,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轻松的工作,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才是当代人的理想工作。而被家庭乃至国家培养了多年的大学生更是觉得这样的一份工作是

理所当然的,于是各种考公务员,各种参加企业高管招聘。所以在我们听到某个公务员岗位竟引得数千人报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在听到某年又有多少多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时,会使很多大学生出现焦虑现象,一些人会因为工作的压力退学甚至辍学。在很多人看来反正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倒不如不去读这个大学了,早点出去找工作兴许还好一点。然而也会有一些人在工作的压力下选择逃避,自暴自弃,或是整天碌碌无为,对学习不上心,一天到晚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干了些什么,整个大学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了,不仅没有学到知识反而丢掉了很多原本美好的品质,甚至忘记了自己来到大学是来干什么了。这类人属于我说的第一类,且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而面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压力,还有一类大学生会选择剑走偏锋。中国自西周开始创立宗法制后,宗法制一直影响着我们中国的一代代人。所谓远近亲疏,所谓亲疏有别不能逾越,更是深深的印在了多年大多数的中国人民心里。于是自古就有靠裙带关系而当官或是找到工作的,于是就有一些大学生学会了交际,学会了拉关系找人脉。更是有一些人在知道自己家里某某亲戚是某某官员是某某企业的高管后,放弃了在学校奋斗的机会,转而专门学会与这些所谓的亲戚贵人交往,以博取到毕业后得到体面工作的机会。也有一些人接着拉关系的名目拿着家里的钱胡作非为,更有甚者学会了骗取他人感情。导致原有的友情,亲情甚至爱情都发生了变质。

还有一类大学生,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会选择迎难而上。在大学的生涯中仔细思考,仔细分析当前形势,选择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时不敢忘记自己来到大学的目的,做到了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加强自身爱好的培养,学习不同的技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更有甚者,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去考研,这不仅是在发展自身,也是在为国家培养储备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在这样一些人中,不仅有那些所谓的“没关系,没背景,没金钱”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而且那些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也比比皆是。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自己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应该依靠别人,任凭别人把握自己的人生。这种人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些影响中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积极进取,把不利的影响转化为对大学生对社会有利的一面。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让自己让身边的朋友多接触一些正能量,多让自己充充电,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同时不让自己身边的人沉迷网络,浑浑噩噩的生活。多接触一点正能量,给自己信心,同时也让身边的人重拾信心。坚决不投机取巧,依靠关系网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若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相信自己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上,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那么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人生心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就会当然无存。就会使当代大学生迎难而上,共同创造自己创造社会的明天。

以上就是我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的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法。

调查报告人:李忠洋

6.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六

黑山中学

刘晓强

一、学生情况

学生甲,2008年9月进入黑山中学初二二班学习。9月26日,校本研究组对该生进行了“自我评价”调查。

该生对自我的评价是:”我比较懒,不怎么爱学习,喜欢研究课本以外的东西,自己去发现知识,不喜欢别人提醒自己;性格内向,不怎么喜欢交流;讨厌作题,喜欢独立思考;对目前成绩不怎么满意,应该换一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家长管的比较严,不让玩以自我为中心,不给我自由,以成绩为前提停止我的休闲时间,希望家长理解我,给我玩电脑的时间,不要老说我,不要用题海战术来对待我,能带我去逛街、看电影;我生活的不快乐,因为根本没有玩的时间,家长总是沉着脸,不让我出去玩。”

与此同时,我们还让该生用20个“我”字造句,通过造句分析,发现该生存在严重的心里压抑,并有很强的挣脱压抑的渴望和冲动。

在与学生单独谈话时,发现该生自信不足,一般不主动发出交流意向,属于自我保护型的学生。经了解,该生从小父母离异,一直与父亲在一起生活,多年未见母亲,而其父总是要求该生学习再学习,一般休息日也要求孩子必须呆在房间学习,而孩子自称其实自己就是

在那里坐着,根本不学。

二、归因分析

1.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喜欢自己发现知识而不喜欢 课本内的东西”恰恰反映了初中学生追求独立、自我意识膨涨和思维幼稚相矛盾的特点,这是造成该生不重视课本知识学习,影响学习成绩的一大原因;

2.学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我比较懒”是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容易产生学习隋性的一大原因,而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往往来自于其生活周围的成人的负向指责,正是这种成人给的帽子,让学生的潜意识中留下了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因而可能总是在学生不想学习的时候这种潜意识就跳出来给该生一个正当理由:“我懒”。这也是影

响该生学习能动的一大原因。

3.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大于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需求,以高压控制和题海战术迫使该生“沉溺学习”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该生对学习的厌恶和作题的逆反心理,使该生产生了痛苦的学习经历,使大脑经常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即使看似坐在那里学习,其实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早已降低,更何况强迫孩子一味学习的做法早已产生了该生的逆反,太多的时间其实该生坐在书桌前,却并未投入学习,学习

成绩不好可想而知。

4.父母的离异是造成孩子直接内向和自我保护过强的原因之一,而其父对其过度的控制又是造成该生心理压力的一大原因。

5.喜欢思考,不喜欢作题的学习方法也不利于该生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中心及时给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

三、辅导策略

1.由教务主任与该生谈话,纠正其对学习的错误认知,改变对课本不重视的认知观点,重视课本学习.2.纠正负面认知评价,给出该生正向心理暗示词,要求每天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如:我是一个快乐而热爱生活的人,我在学习上

非常勤奋……

3.在辅导该生学习的时候精简题型和数量,帮助该生建立对作

题的兴趣。

4.对家长提出家教建议,改变其教育观念和方法。建议原文如

下:

(1)给点空间、调节好孩子学习的情绪

从该生的“自我评价”来看,我们认为该生对学习有一种不太正常的厌倦心理,学习的动力、积极性不是很高,对“题海战术”、“不停止地作题”有较大的负面情绪,内心存在压抑感,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家长应引起重视的一点。因为,情绪既会有益于学习,但同时也会妨碍学习。良好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状态下的大脑能使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反之,情绪不良则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而大脑一旦处于抑制状态,则无法主动接受有效的学习信息,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家长往往看似孩子坐在那里学习,其实学习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或根本已是无效学习。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节好孩子的学习情绪,尽量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即在学习之余,适当让孩子做些课外活动,如打球、听音乐、看电视、聊天、散步、看自己喜欢看的健康小说杂志等,让孩子有一个学习之外的放松 空间,从而能够通过适当的离开学习环境,彻底地缓解一下学习的疲劳和压力,以达到轻松、高效地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家长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而不考虑孩子玩的天性,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在一味的学习压力和题海战术下,产生学习逆反。当一个孩子产生了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后,大脑就会在孩子面对学习的时候本能地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这一点,正是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天敌。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能努力把握好孩子学习和生活、玩乐的关系,注意调节好孩子学习的情绪,使孩子能够以良好的情绪面对学习,并能够做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在方法上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商定一周的作息时间,如规定每周有半天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家长不必为孩子安排学习,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上电脑,看电视、体育活动或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玩,在这一时间内家长不必过多

地干涉孩子。

(2)更多地给予孩子爱和信任

从调查表和与该生的谈话中,我们感觉该生不是很自信。“性格内向、不怎么喜欢交流”是其对自己的评价,在与其交谈中我们也能够感觉该生的沉默和不愿意主动交流。一般来说,不太自信的孩子可能源于童年生活的压抑或周围成人对其的负面评价过多。周围成人包括家长、幼儿园的老师、学校老师等。因此,我们建议家长:

一是能够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一些爱和关怀,让孩子能够在爱的快乐中长大成人,这样对其一生的性格发展都极有好处,因为亲子之间的爱能够感化太多的东西,而这个爱应该是分别来自于父母的,而 不是父母的某一方,父爱和母爱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二是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不要附加任何条件,父母应该无私地爱孩子,比如说:你学习好了才能玩,你成绩上去了我才会给你买这个,等等,爱如果带上了条件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家长最好能够经常抽些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不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家务,比如,每个星期能抽出半天时间或一个晚上陪孩子逛逛街、一起看看电影、购物或在家里聊天等,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通过聊天等一起生活的磨合,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当我们一旦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了,我们也就有可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想什么,因此也才能够适时地引导、启发孩子,正确地帮助孩子成长,因为一般来说,亲子关系好教育的效果才会好,正如领导和下级的关系好了工作才有利于开展。

四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急于求成,要学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有时候一个道理孩子要有觉悟的过程和时间,所以不要为一个错误而不停地指责和埋怨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相信他们能够在今后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过多的说教往往产生不了

好的效果。

五是要避免用负面词语批评孩子,而应该采取在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用纠错的四步法及时进行指导:(1)在不好的行为发生时及时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2)耐心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对的理由及危害,(3)用温和的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4)真诚地告诉孩子父母相信他今后可以做的很好。当一个孩子经常生活 在周围成人对他的肯定的表扬之下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慢慢自

信起来并越做越好。

另外,家长要学习耐心的和孩子聊天,一定要学会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其实孩子已经慢慢长大,孩子也需要我们家长尊重他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平等的交流,尤其是孩子在初中这样的青春期阶段,随着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初中生会迫切要求家长和老师尊重自己的意见,因此这个时候家长要尤其注意学习去尊重孩子,尽量多地听取和参考孩子的一些意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耐心地先沟通好,或努力说服孩子,千万不要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意见,否则只能促使孩子逆反,走向极端,使教育走上弯路。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天,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建议家长多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希望老师多鼓励表扬孩子。

(3)帮助孩子选些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是当今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也是孩子与未来竞争的一项潜能力,所以建议家长尽可能地经常陪孩子逛逛书店,为孩子选一些健康有意义的书籍和杂志,当然也别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好启蒙师),如果家长能陪孩子一起读课外书,那就更

好了。

四、辅导效果

7.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七

教育戏剧 (Drama‐in‐Education) , 也译作戏剧教学法, 是将戏剧应用于教学的一种教学法, 是把戏剧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媒介。教育戏剧起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 Dorothy Heathcote是始创者, 她根据自己对戏剧技巧及儿童学习模式的深入了解, 把戏剧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与教的媒介, 实践并探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专门运用于教学的戏剧手法, 这就是教育戏剧。今天, 当我们的教师遭遇教育戏剧会发生什么?当我们的学生遭遇教育戏剧又会发生什么?戏剧教学法应用于课堂, 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关系的改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本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学者、专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教师们, 一起研究讨论以教育戏剧为载体发生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故事。

8.校园电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校园电视   学生   影响   作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204

我校于2004年成立了小主人电视台,经过四年的发展,现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演播室、专业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DVD光盘刻录机,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并通过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班班通进行播放,以美妙的声响、生动精彩的画面吸引着学生。节目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通过多方位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研究,在本文中浅谈一些校园电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

一、搭建校园电视平台,树立正确人生观

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充实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学校校园电视台一方面要坚持用优秀的电视作品进行激励,另一方面用电视手法把身边典型事件去教育他们,熏陶感染学生的心灵,通过看、评、想、行,逐渐化作学生的实际行动。比如,《雷锋日记》《白求恩大夫》《校园最美教师》《阳光少年》等光辉形象。而随着《缅怀革命烈士继承烈士》《天宫一号》等节目的播出,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要学会运用学生的观点去审视周围世界,感知身边的自然现象、自然景观、自然科学的魅力所在。如《人与动物》《舌尖上的中国》《最美中国》。

二、丰富校园电视内容 提升学生的素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如何丰富校园电视节目内容,提升学生文化涵养,提高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应重视的工作。

06年我校以县里的“建设宜学西城,打造教育名县”为挈机,激励学生加入“争做学校优秀小学生”的行动中,在学校的支持下,拍摄了《奋进中的二小人》专题片,通过专题片在校园电视台中播放,生动形象的画面,催人奋发的音乐旋律,激动人心的解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笃制、博学、多思、豁达”的优良学风,学校形成了“团结合作,求实创新”的校风。学全校“争创一流”的号召下,全校师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逐步约束自己,使之能符合“一流学校”的要求,为响应“打造教育名县”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丰富校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学生知识,学校每学期定时更新校园节目内容,购买大量与课本配套的录像,内容丰富的录像资源及优秀校园电视节目定时进行播放,得到了学生与家长们的一致肯定,不仅让学生增长了见识,也更好地服务了教学。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主题、或发生的校园里比较集中突出的事件,在每周五的电视策划例会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各班主任大家进行深入交流,选中电视策划主题,进行摄制成10分钟的主题电视,并于下周二的全校班会课上进行统一播放,学生观后写感后感。平时不以为然的一件小事,在电视里进行写意、表扬、或批评,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校园电视台还充分采用学生的外拍素材。如周末学生与家长一并在上饶某地游园,留下精彩图片或影片,经校园电视台工作人员审核采用,配上学生写的游记,编制成《记某地游园趣事》,通过午间休息时进行播放,一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上的疲劳,二可以有视听觉上的享受,学生能感受到家乡的美、上饶的美,进一步上升到保护大自然美的教育。

三、践行校园电视活动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课本中的知识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校校园电视台专门开设了《第二课堂》栏目,派部分学生参与节目摄制。此栏目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联系起来,参与社会活动,在综合实践研究课,研究性学习的交流中,学生不仅有文字图片影像的收集记录,使学习成果更生动丰富,也让全校学生都看到了研究成果。

《我成长 我快乐》栏目给学校才艺学子们搭建了舞台,通过校园电视,让他们展示自己,与同学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例如,学校小主人电视台根据学校庆六一文艺汇演、校园艺术节、小主持人才艺大赛等活动,进行了多机位摄制,并把素材选送到县级电视媒体进行播出,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电视幕后》引导学生去观看为二小电视工作者(学生),从中了解电视人工作过程,了解二小电视人的创新潜能、聪明才智、工作激情。栏目里穿插“制作解说”,告诉学生自制的电视是怎样进行拍摄、组合、编辑的,在编辑中是怎样运用技巧。学生通过收看电视节目,了解电视工作操作步骤和想法,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电视中来,亲身经历电视制作,提高了创新能力。学校力求通过电视节目创新制作的引导,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篇九

谈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先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说起。孔子是一个思想深沉、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几千年来他“聚徒讲学”平易近人的神情语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人格魅力对后世子孙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的学者风范对我们今天“传道授业解惑者”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能力特征不仅能吸引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这种影响,如春风化雨,甘霜滋润,天籁妙音,承续久远,使学生受益终身。

教师的人格魅力归结起来应当有以下具体体现:善良、真诚、热情、耐心、负责、富于同情心、淡泊名利、德才兼备,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

教师必须善良、真诚。这是教师人格魅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内心宽容,忍让,慈爱,富有同情心,言行上质朴、和蔼、尊重他人,严于律己,诚恳,真切,使人觉得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如享阳光,无需提防,更无需担心严霜雪面,城府祸心,这样在教育生涯中必然会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必须淡泊名利,宽容大度,胸怀磊落,德才兼备,才能担负承文明,育人授业的重任。如果一个老师满腔名利,不惜绞尽脑汁,不择一切手段,去追求个人利益,那他就名不副实。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而育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人最核心的是要有人格,否则就会只有人形而无人实。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教师的理想信念、生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为人处事等都决定着教师以德育人的成效。教师人格比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显著。因而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一人格的涵义

人格,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个性。从伦理学上讲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从法律的角度讲,是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社会学中把人格定义为人品。“格”即标准、度量、规格、品质,“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就是讲人要有良好品行和做人标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质修养、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教化学生。高尚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崇拜的偶像,是 1

一面旗帜、一盏航灯,是无声的号角,会对学生产生无形而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会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比有形的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知识的快速增长,能力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是在学校完成。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成人、成长影响巨大。

2.1 教师的广博学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渊博的知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同时是人们衡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具备真才实学的教师才能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的形成,必须也只能以教师的德才兼备为前提。我们学院的王涛老师在教学工作方面显得犹为出色,深受众多师生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渊博的知识储备是他最大的特点。以有效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作为他的教学理念。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拥有满腹的知识而不能很完善地展示出来并不能让人信服你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应该确切地说王涛老师的课堂是渊博知识和精彩展现才能的结合体。他总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充满着幽默风趣的味道。所有听过他的课的人都会有同一种感受,那就是你会以一种心悦诚服的态度去赞叹他在教学过程中行云流水般顺畅的思路衔接,把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呈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他的课堂上,没有任何一位学生会有丝毫倦怠的情绪,由此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是知识与智慧的交流,教师充满创新的教,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内在的人格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具有宽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自信与激情,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他的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对本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情与动力。

教师的学识不仅表现在对本学科知识的了解上,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熟悉上,还表现在对现代科技、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了解程度上;甚至还表现在对当前乐坛、影坛、文坛、体坛等信息的了解上。假如教师在讲解问题时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学生感兴趣的国际时政、流行音乐、畅销小说或时尚体育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科技风那学生必然是“信其道而亲其师”。

2.2 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仪表、为人处世乃至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孔子说

过:“其自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信任,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行身教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依照老师的言行来调节自身的行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高尚品德,对学生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也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侧,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已,育已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影响

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一般性格开朗,不怕挫折,遇顺境时不骄傲,遇逆境时不消沉,头脑冷静,处理问题稳妥得当,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拥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表露,在教师人格的内涵中,教师个人的情感是制约人格形象最基本的要素,情感智慧确定教师的人格,没有真挚情感的教师永远不能具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善良、真诚会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去接纳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或歧视某些学生。胸怀博大,能容下个性不同和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用善良与真诚感染每个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蹲下来和他们进行心灵对话,用浓浓的情去温暖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2.4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恰当得体的言语表达对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我自身而言,我对教师的言语显得特别敏感,因为我认为教师中肯的语言表达能够如实地显现出她们对学生们真切诚恳的关爱。在中学时代,我是个极度缺乏自信心,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找不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业上不能以恰当合理的学习方法去有效促使各科成绩平衡,数学更是我的致命弱点,所以当时的班主任一度把我当作“毒瘤”。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我的语文老师却在精神上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每每在课余时间他都会以和善关切且带有鞭策性的口吻对我说:“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一定要树立信心,以坚定的信念去充分展现自身所独有的长处”。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我下定决心以全身的力量全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展在写作方面的优势,正是我的语文老师使得我能及时发现自己生命中的闪光点。教师鼓励性的言语是促进学生发奋学习的最大动力。能够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并以肯定的态度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表示赞赏的教师一定是对教育事业最为忠诚的人。李秀淑老师是一位非常可敬可爱的老师,是我初中时候的英语科任老师,对她印象最深刻也让我最受触动的是她对我们班云林同学全心付出的帮助,至今那温馨的一幕幕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云林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只是由于以前一度的偏科现象导致在英语学科中的严重欠缺,因此就不能如愿地考上理想中的重点中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李老师为他感到很着急。首先在思想上慢慢地开导他,要求他树立坚定的毅力去克服英语的空白面,从那一刻起,云林便用实际行动在一步步地攻克英语,积极配合李老师为他设定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以诚恳的态度从最简单的英语发音练习开始,当他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时李老师给以极大的肯定,他也逐步提升自我的信心,最终真的是切切实实在英语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最后的中考中还拿了较高的分数。李老师对他所全心付出的努力,我们全班同学都有目共睹,不由得发自内心地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能够诚心诚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而呕心沥血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强有力的独特人格魅力。

2.5教师的德行对学生的影响

拥有高尚品德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学生的尊敬。教师良好的德行是实施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因为教育始终强调先育人后教书。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众多学生总会以教师的价值观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

一个淡泊名利的教师心中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仰望的姿态,以及对此抱以情有独钟的圣洁,全身心付注于教育事业中去,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这样的教师最难能可贵,王涛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他一直都深切地热爱他的教学工作,并持以无限的忠诚。由于他在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学院提升了他的职位,让他顺理成章地坐在特定的办公室里办公,这时候有些同学总会有意无意地说:“老师,您现在当官了吗?”被问的次数多了,王涛老师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便反问道:“难道当官真的比教师这个称谓显得更吸引人吗?”这应该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句,它应该引起教师们的深入反思,有某些教师由于得了一官半职便趾高气扬的,学生们向他问好也一副爱理不理的高姿态。教育事业应该是无比圣洁的事业,它容不得受职场权衡利益的玷污,教师的心灵必须时刻保持清明澄澈。

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只有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一个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的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师德的楷模,在教育学生刻苦读书的同时,教师要具备敬业精神,以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业务的行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密的监督之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空洞的说教在任何时候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以你自身行动的感召才能深刻地影响学生。陈霞老师是一位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她刻苦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总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的状态来要求自己。也许是教政治的原因,每天她都习惯性关注着最新的时事动态,并结合课本把时事有效融合地展示给我们,让我们时刻感觉到在她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总是丰富的。她是个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强有力的鞭策性行动在为我们作表率,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她对我们最大的渲染。

三教师个人魅力的塑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生对教师持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对观察教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个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缺陷,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

3.1 博览群书,拓展知识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渊博的学问如源头活水,能给学生以滋养。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师生关系,创造融洽和谐教学氛围。培根曾有这样一句名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书是人类创造最伟大的奇迹,它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

作为一名教师,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不允许你孤陋寡闻,必须大量涉猎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小说、哲学、经济学、历史学、逻辑学和各种自然科学,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通过以书悦人、以言醉人、以技迷人、以意喜人的高超的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犹如高山流水,用深深的爱与情影响学生,“刚柔相济,严慈相间”,使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3.2 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做为一名教师,理应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做到以德服人,以德树威。要有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不让虚伪的恭维蒙蔽理智,不让别有用心之辈的花言巧语吹的飘飘然、昏昏然。教师是承担特殊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职业,因此,教师应当严以律己。既要维护教师的声誉,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自觉按照教师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涉及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又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道德完善,高标准严要求,向着理想的道德人格攀登。其实人之可贵,就贵在有信念、有理想、有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注重人格追求的观念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历史的变革,教育有定规而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教条,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组织教育活动,才能培养出既符何教育目标,又有丰富个性的新人。

3.3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面对现代教育,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成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3.4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人格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职责,以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并从中享受人生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手勤、腿勤、心勤、脑勤。不迟到,不早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好课,达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要勤于思考,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提高。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深入钻研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创新,掌握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限的,教师的品德知识魅力更是无穷的。因为这种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它对学生潜移默化,陶冶润泽,学生受到的影响是长期的,终身的。学生在教师这种人格魅力的感召下,铸造自身完美的灵魂,健全的人格,以德行天下,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奉献自己有意义,有魅力,有价值的一生。

结论

10.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篇十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相交往的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一位知名的画家讲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件小事。有一天,上课后教师没有准时到课堂,于是,他和一些同学在黑板上乱涂。老师进来,其他同学“哄”地一下逃回座位。因为他画得太专心,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到来,等他发觉,老师已经站在了他的背后,他一下子呆若木鸡,等着老师一顿狠骂。但是,出乎意料,老师却仔细地欣赏起他的大作,并鼓励他好好画下去。从此以后,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作画,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因此,作为教师,教师的一个目光、一句话、一个表情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一种定势。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学生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们在引导学生们要文明有礼,要讲究卫生,要遵守纪律……可当学生看到教师办公桌上凌乱摆放的杂物;学生对教师热情打招呼,教师神情冷漠……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学生当作何想?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不可低估,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对待他人。

3.促进学生品质的发展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任何人为的机关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土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42岁的路克,在雪地爬行1.6公里,历时3小时去上班,受到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原来,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学期初路克曾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将爬行上班。”

结果是,全校师生猛劲读书,连校办幼稚园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终于在11月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当路克从地上站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抱他、吻他……

虽然这种在做法在我们看来有点过,也不值得效仿,但通过此事可以看出美国老师们重承诺、不怕丢人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美国老师们那种为了学生的成长,愿做一切事情的勇气与敬业精神,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说一不二的守信品质。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应降低一言一行的负能量

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小组曾就“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态度”和“教师的行为与学生上学的愉快体验”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反对教师讽刺、挖苦学生,反对教师以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教师的不良态度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态度,学生课堂上的愉快程度与教师的语言行为密切相关。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不健康的教育行为,弱化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也损坏了教师形象,削弱了教师的人格影响。

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善良只能用善良来培养,美丽只能来美丽来滋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控制好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为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创造必要的条件。

1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十一

一、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能激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

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及丰富的体育器材,是创造良好体育环境的物质基础。色彩和谐明快、造型与功能不一的体育场(馆),不仅为校风校貌添光增彩,更为开展体育运动提供舒适美好的空间,从而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如我校,作为首批通过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校园文化比较浓厚。而校园体育文化又历来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中,除了每年增加运动器材添置,更注重运动场地的建设,田径场从250米跑道扩建为300米跑道,再从300米跑道扩建为标准的400米跑道,篮球场地从原来的5个增加到现今的10个等。有了这些作为物质保证,再设置丰富的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游戏、体育艺术表演、体育竞技项目比赛、体育征文、体育雕塑、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多的参与机会。原来单纯的单项体育竞技运动项目比赛,也改成了一年一届的体育文化艺术节。这样使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由原来的个别参与、少数人活动,到全校师生的总动员、全员参与。整个校园人人奋发向上,热情洋溢,处处充满欢乐的气氛。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能养成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体育制度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约束学校体育行为,使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保证学校体育正常发展。虽然体育文化的存在没有统一的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但人们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参与时,都必须共同遵守一定的体育制度,否则这种文化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如一场篮球比赛,参赛队员必须按《篮球竞赛规则》参加比赛,裁判员必须按《篮球竞赛规则》执裁,场边的观众必须遵守体育道德规范或受约束于一定的法律法规。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制约下完成的。这些规章制度,除了一些体育竞赛项目有公认的比赛规则可以参照外,其他的如体育游戏、体育表演等项目的规则,是大会组委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了可依的体育制度,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会按照制度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学生。除此之外,教师们还通过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识,从而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这样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在老师们的耐心帮助和精心引导下,慢慢地形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及各种社会公德的习惯。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能增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踏入了高科技时代,技术性淡化了人性,重专业技术教育而轻传统的人文教育,对“人”的培养逐渐被对“才”的训练所取代,忽视人的素质教育,从而产生技能上的高素质与人品上的低素质“人才”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应加强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诚信度,这是社会安定团结,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其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在校园里广泛开展,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主要途径。如一场田径运动会,按竞赛时间安排,200米决赛检录时间为14点30分到50分,14点55分正式比赛,可某运动员由于个人的原因,没能赶上检录时间,按田径竞赛规则规定,该运动员无权参加该项目的比赛,因此守时是运动员参赛的前提条件。另外,参赛运动员的各项条件,必须符合运动会的规程要求,违反者被取消比赛资格或比赛成绩,所以诚信是运动员的必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学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从而使他们能健康地全面地发展。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运动不仅使人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使人在体育运动中受到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顽强拼搏、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等使人积极向上的体育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体育运动不仅能满足人的生理方面的需要,更重要是能满足人的精神各方面的需要,从而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这个最基本最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以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为载体,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把弘扬体育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我校近年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男女老幼皆宜,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的‘太极拳,使之成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太极拳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优美的姿势、柔和的动作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塑造他们俊美的身材、健康的体魄,丰富他们的体育理论知识。同时其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形成一种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目标,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我们应为之而努力。

1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十二

关键词:营养评价,健康教育,认知,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国家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迅速,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寄宿制学生营养问题也引起关注,中国发展基金会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发现,学生每天摄入的能量严重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摄入量,学生目前的饮食不能维持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1]。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营养状况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其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校营养工作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08年从低收入地区选择甘肃、广西、贵州、宁夏、云南等5个省的5个县(市)的17所寄宿制学校,共对5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在中高收入地区山西、重庆、广州、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内蒙古等8个省的14县(市)的54所寄宿制学校中,对所有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1 479份。收入水平按照2007年人均GDP划分,人均GDP低于14 000元的为低收入地区,人均GDP高于14 000元的为中高收入地区。

1.2 方法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组成。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经过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膳食状况、营养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认识内容。

1.3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 3.02进行数据双录入,数据汇总后用SAS 8.0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定性资料在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员及时进行整理总结,汇总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低收入地区访谈结果

2.1.1 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低收入地区大部分教师反映“目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饮食只能解决温饱,谈不上营养配餐、合理膳食及食物种类的多样”。其中部分教师(9/51)认为学校伙食“能吃饱,但吃得不好”,“能吃饱,谈不上营养”。 大部分学校提供早餐,但只有米粥或米粉(稀的),偶尔加点肉末。部分(2/51)教师认为寄宿生受益于国家补贴在学校免费就餐,每日中晚两餐,每餐能吃到1个菜。部分教师反映学生自己带米蒸饭,买学校提供的菜,有的学生还自己带辣椒,吃辣椒拌饭。“吃菜难”、“吃肉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1周能吃到2~3次肉,吃上1~2个鸡蛋。而多数学生从来不喝牛奶、豆浆,很少吃鸡蛋和水果。

2.1.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营养状况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和身体素质,而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学生因病缺课率不高,尤其国家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之后,学生基本都到校。教师(2/51)反映由于营养不足,与城里孩子相比,学生们“个子矮,偏瘦”;有教师(2/51)认为基本每个班都有2~3个学生体质较弱;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体质还可以,认为营养状况不好的孩子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请假和感冒的次数却与其他学生相同。

2.1.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大部分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大部分学校会按照课时要求每学期由班主任、生物或体育教师给学生进行2~3次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多以预防传染病、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为主,营养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较少。有2所学校校长在开会时,号召教师“在课上给学生讲点儿营养”。有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或班会上会简单涉及营养知识,但内容也只是告诉学生“多吃菜”。

2.2 中高收入地区问卷调查结果

2.2.1 教师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见表1。80.1%的教师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1次肉,15.2%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5次豆腐,11.5%认为学生每周能吃5次鸡蛋,只有8.5%认为学生每周能喝5次牛奶。

2.2.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49.6%的教师认为学生营养状况很好或较好,6.1%认为学生营养状况较差或很差。超过半数的教师(61.8%)认为偶尔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的教师达15.1%。56.0%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很好或较好,只有7.1%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较差或很差。

2.2.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87.0%的教师认为学校未对学生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只有13.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学校主要途径是健康教育、黑板报和广播。内容主要是基础营养知识、饮水及饮料、零食、平衡膳食、营养缺乏病和早餐(所占比例均>50%)。

3 讨论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膳食种类单一,优质蛋白严重缺乏,将会影响其身体发育以及学习成绩。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寄宿制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低收入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个别学生吃不上新鲜蔬菜,部分学生吃不上肉、蛋、奶类等食物;由于家庭贫困,物价高,目前的膳食补贴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充足、平衡、合理而有营养的膳食;大部分学生的膳食缺少肉、蛋、奶类及豆制品和新鲜蔬菜,而营养状况不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对于过度贫困的学生应给予特殊关照。中高收入地区温饱没有问题,新鲜蔬菜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比低收入地区要好一些,但肉、蛋、奶类及豆制品摄入也同样偏少,饮食结构有不合理的现象。有15.1%的教师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说明学生的早餐质量有待提高,早餐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普遍较少,学生营养知识亟待提高。低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由于缺乏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多数学校都是班主任代讲。学校领导需加强认识,聘用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教师自身应多学习营养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利用学科特点,传授学生营养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青少年时期良好营养的重要性,认识身体生理发育对营养需求的重要性,教给他们膳食均衡搭配的知识[3]。中高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也只有13.0%,且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内容较少。营养教育对于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饮食结构、平衡膳食以及未来的食物选择有很大作用。如有可能,学校可为学生开设信息课,学生可从教师授课及专业的网站来了解相关的知识。结合当地膳食营养特点,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基本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当地食物互相搭配,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志谢: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凌云县、天等县,云南省福贡县、西盟县、沧源县,贵州省紫云县、从江县、织金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甘肃省东乡县、陇南市武都区、卓尼县,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古巴彦卓尔市杭锦后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河南省郑州市、周口市,湖北省仙桃市,湖南省长沙市、衡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大足县,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等29个调研点的所有调查员;感谢参与调研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卢迈.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儿童营养项目的由来和成效.为了国家的未来,2008,12:5-25.

[2]张辉,胡小琪,马冠生,等.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295-296.

13.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篇十三

西达屯小学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可说是无处不在,在如今如何准确有效的进行评价已经成为老师们炙手可热的话题,在过去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端性评价,而忽略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没有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导向和激励性功能。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成为了教师的重点,其中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评价手段就是重中之重,而激励性评价正是评价手段非常有效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教师具有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学生的能力。

一、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性

学习动力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学习的各种能量,是制约学习效果的基本心理变量,更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学习动力的作用,学生能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新时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调动新时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力,对于学校来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学校的教育活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评价学生要靠教师自觉、主动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予以激励。

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如何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形成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 理论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其需求取决于他得到的东西,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适度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要让学生不满足现状,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来毕业后也不能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习动力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心理动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方面下功夫,要形成以主动、质疑、创造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知、情、意的心理活动,把知识教育、动力教育、智能教育融为一体。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造条件,激发学习兴奋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需要,从而产生主动、积极、兴奋的学习心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性诱导、情感性诱导、认知性诱导来激发学习兴奋点。情境性诱导是利用或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各种情境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教师的形象、教室的布置、教具的陈列与运用等都可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情境中,达到引发学生知觉好奇、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情感性诱导是教师用友善、亲切、诙谐等情感特征构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诱导课堂学习心向,激发学习兴趣。认知性诱导是在新课开始时将先前的知识或后续内容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的相似点与联系性,形成一条认知链,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心理准备,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和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使用“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以引导寻找问题——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效果评价来组织教学过程。以“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拓宽延伸,积累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知识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与层次化,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组织程度和系统化程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训练和实际问题,达到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深化知、情、意的心理活动,形成学习动力。

(三)运用目标激励方法,促使学生形成 学习动力

列宁曾指出:“目标是方向,是灯塔”。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曾发现:在雪地里长时间走路会得雪盲症,使眼睛暂时失明,而它的原因并不是强光的刺激,而是眼睛长时间捕捉不到任何目标而使视觉神经系统麻痹造成的,克服的办法就是在前进的路途上不断地投出一个个深色的包作为视觉的目标。这个实验说明了目的性对于人类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时注意“投出一个个深色的包”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个个攻破直至达到最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运用目标激励方法,要注意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所设置的目标经过努力后要能达到,达到后还有下一个目标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四)运用赏识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我们教师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肯定学生,就会使学生在这种欣赏的目光下,重新认识自己,心中产生一种向上的信念,从而有助于学生成功成才。那么我们教师如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呢?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欣赏学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欣赏学生的主要舞台。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说“谁还有问题,请站起来说”,“谁还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错,真棒,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我相信你能完成”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上发言踊跃、探讨积极、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总之,课堂上学生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巧妙的解题,一个新颖的提问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其次教师 应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批阅作业、写评语、谈心、个别辅导等等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热爱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望等积极情感态度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力。最后,欣赏学生要适度。“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可能没有过错,更不要说正在成长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欣赏学生不能过度,要正确客观地分析学生,要根据真实需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或鼓励。既不能一味信奉“不打不成才”,也不能形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错觉。一般而言,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留有余地;而对自我效能感较高、易满足的学生要适当控制表扬,要多提新要求,发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五)运用典型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所谓典型评价,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和事对学生评价的办法。典型可包括正面和反面的典型,反面的典型具有反面教材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引以为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把在社会上比较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和本专业的名人介绍给同学们,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积极性。

14.教师素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篇十四

一、教师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21世纪的教师,随着时代步伐的跨越,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业务素质,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二、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现代教育主体的合格教师,除具备常人拥有的健全心理外,还在具备一个职业教师的健康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学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日常接触的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心理失调,不仅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而且还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同失去身体健康一样,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事从物为劳动对象的职业工人、农民等人的心理失常,会带来其物质产品等经济损失,而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生、教师等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健康和生活。特别是教师,他们工作的对象不是某一两个学生,而是整个学生群体,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学生在学习时期就是一个模仿的时期,而教师就是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对学生有感染作用。教师的一个目光、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在教学时不焦不躁,能用亲切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用肯定表扬的手段,用慈祥的面容,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产生愉快学习的心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融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人民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是教学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导向。每个人,要想做有所为,就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他们的人生观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而作为知识传播者、行为模范的教师,每一句言语、每一个行动都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生观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争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学的基础。我们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所谓育人,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更要学会做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崇高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教师首先必须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爱与热诚之心,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欢乐”。能够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也愉快地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要热爱学生,以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教学。“爱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如同学生的父母。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真心去对待教学和学生,这样学生感受到被爱,才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处处用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教师如烛光,照出什么样影像是非常重要。教师自身的言行、自身的修养,就是学生明日言行修养的写照,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负责、认真的教师能够教出认真、刻苦的学生。相反,对工作不负责任、散慢的教师就会造成学生懒惰、散慢、随心所欲的学习作风。公务员之家

五、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要向教师吸取文化的养料。因此,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学的必要保证。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往前迈,知识也更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学习,加强知识的积累。教师知识丰富,才能让学生信服。古人常说,教师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就告诉了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和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师知识面广、教学能力强,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好吸收所学内容,很好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教师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不能多方面连贯的传授知识,让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科丧失积极性,对教师产生怀疑,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六、教师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5.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十五

一、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

一类模式利用母语优势, 重视两种语言间的异同, 在比较中利用迁移, 以母语作为必要中介学习第二语言, 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但从客观上它减少了学生和汉语接触的机会,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表现出一些不足。问卷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表示“用民族语学习数理化很困难”, 尽管这只占总人数的约1/3, 但也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并不适应用民族语学习理科课程。这是由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 由于藏文与口语相对脱节, 日常口语和教学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汉文数学中相反数的“反”字与逆命题的“逆”字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但在藏文中对这两个字的翻译完全相同, 导致学生在解题中易出现理解错误。

对于第二语言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 显然直接用汉语学习理科课程, 更少发生歧义, 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那么, 林芝地区的藏族学生是否达到了能够用汉语接受其它科目的水平呢? 笔者在对林芝地区部分学校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观察, 发现部分学生对汉语的使用已经习惯化。如在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上, 教师要求学生翻译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汉语作答, 之后教师却需要再用藏语再翻译一遍, 课后访谈中, 教师提到, 之所以这样做, 是担心一些学生对汉语不理解。在这个班级的教室中共有13处文字涂鸦, 其中7处以汉字书写。在对某校校长访谈中也提到, 该校部分学生中考的汉文成绩要优于藏文成绩。由此可见,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 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已存在较大分化, 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汉语, 双语语码的选择和转换达到自动化。双语教育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够在不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条件下, 让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大幅度地优于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当第一语言的学习开始对第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进一步提早了施教年龄, 却只是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学生, 阻碍了部分学生第二语言的发展, 当学生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二类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 可以根据林芝地区实际情况, 先在部分条件适合的学校试行“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模式, 即在同一学校内平行开设“一类模式班”和“二类模式班”, 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后, 在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来确定其班级归属, “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互补, 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此外, 部分教师不认可一类模式, 其理由主要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认为一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升学选择余地少, 就业压力大。采用“一校双模”, 也有一定的教师基础, 可以合理调配目前已有的师资资源, 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 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双语态度最敏感的人群, 并且用自身对各类语言的态度对学生直接产生影响。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 还应该懂得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然而, 在林芝地区中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中, 汉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 大多都是民族教师 ( 约占80%) 而且汉语程度不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测试通过率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双语师资不足, 是林芝地区各校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要改善双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要解决好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 首先需要更新观念, 确立教师积极正面的双语态度, 对双语教学要有足够的热情, 学生可以在母语的帮助下, 逐步学习汉语言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并顺利过渡到汉语言的学习环境, 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教师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双语教学。

其次, 需要加强双语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语音、语调的“正音”训练和日常汉语的口语训练、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符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规范及要求。

再次, 建立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提高的一体化格局。具体操作中, 一是需要加强林芝地区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 对各个阶段教师的发展作出指导和培训; 二是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校际互动, 促进同行交流, 取长补短。

三、开发校本课程, 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由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联结而成的知识整体, 通过教学来建立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 从而将课程资源所含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它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林芝地区各校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内地城市生活, 与藏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不符, 藏族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内地汉族学生有极大的差别, 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困难。各级学校都没有专门为藏族学生开设过有关藏族历史文化的课程, 无法很好的体现藏、汉、英文化上的差异, 特别是在民族特色方面, 从而不利于藏族学生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 因此, 开发更加适应林芝地区实际情况 的校本课程迫在眉睫。

校本课程需要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 在教材中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以动态、生成、体验的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多元文化的角度来观察本民族的文化, 以此理解和接纳异文化, 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另一方面也能够消除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偏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态度, 提升国家认同感。

从林芝地区的实际考虑, 大规模开发一套全新的教材, 肯定超出其人力、物力所及, 也不现实, 但是可以开发一些具有民族和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 编写相应的教材, 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辅助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教育机构各部门都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首先, 政府要保证课程建设费用, 离开经费支持, 课程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其次, 林芝地区应调动学科专家、民族教育专家、民族文化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等多方面力量, 建设一支多成分的高素质课程建设小组, 地方行政决策机构、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计划审定、实施和评价, 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对国家课程的筛选使其本土化, 征求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 尽力满足各方面需求; 再次, 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 以非语言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性认识, 弥补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惑。

在本土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中, 部分校本课程可以先以试验的形式出现, 逐步实施, 成熟后有序地纳入全地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中来。

四、丰富教学方法, 营造校园双语氛围

语言是需要实践的, 由于当地学生课外基本使用母语, 只有在校内有目的地加强第二语言实践, 才能把课堂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 逐渐掌握第二语言。因此, 在课堂问题设计中形成梯度, 做到由易而难, 由简到繁, 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在问题探讨中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 学生可形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与激励, 进一步强化双语态度的积极性。

此外, 还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丰富提问方式, 多创设语言环境, 制造对话情境, 比如开展双语朗读、背诵比赛, 课前演讲, 小品、课本剧等诸多形式, 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发展其个性, 营造良好的校园双语氛围。

双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双语态度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成长和发展中的主体, 学生个体发展具有主动性、独特性和差异性, 双语教学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特征, 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 从而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摘要:通过对林芝地区中小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问卷分析, 提出了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发校本课程, 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 营造校园双语氛围等措施建议。

16.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篇十六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游学生 高职教育

为实现和促进新形势下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导游专业人才充分就业和专业技能,不仅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导游知识的普及,加大学习力度,更需要从基础课程的角度出发,帮助导游专业学生习得基础知识,特别是促进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探索语文基础课程在导游专业教学中的改革进程。

1.学习旅游文学作品,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在导游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多依托于文化古迹,尽管面临古迹复原与重修,但依旧保持浓厚的文化韵味。导游在进行景点讲解时,若能将名人,如诗人、文学家等的文学作品或者经典的诗句与讲解词进行恰到好处的结合,则不仅会给游客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而且会对自己的素养提高产生积极影响。目前一些高职教育领域,忽视对语文基础课程知识的教授,或者所学的知识与导游专业知识无多大关联,这不仅需要从教学体制上进行改革,而且最切实的措施便是精选教材,结合导游专业的特殊性,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收录和教材编写,可以收录诸如《岳阳楼记》、《登黄鹤楼》、《钱塘湖春行》等经典古诗与文章。结合互联网资源打造宣传与学习平台,一方面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起到宣传旅游业资源的效益[1]。

2.贯彻口语教学方案,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尽管导游专业与其他语言类专业,如英语、法语、德语等的学习与运用存在很大区别,但是导游专业较其他类型的专业而言,对口语的要求极高,这不仅是由导游工作的性质决定的,而且与导游面临的服务对象有关。

一个专业的、优秀的导游应该具备以下口语能力:一是规范化的口语,这不仅局限于普通话,而且对于导游英语也应该具有很强的储备和运用能力;二是能够清晰地表达和介绍景点,说话要有逻辑性和助词性;三是能够掌握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技巧,能够与游客进行高效的沟通,保持较高的交际素养。专业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对于导游专业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和严格的,因此在进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导游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机会锻炼口语能力。

3.加大写作训练力度,提高导游专业学生专业写作能力

教学以应用为目标,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区别的关键所在是关于导游专业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局限于能够制作简单的导游词,而且在于如何提高自身或者行业内旅游文化综合能力,写作能力是能够反映导游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写作是语文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应重点加强对记叙文与说明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记叙文写作主要是能够呈现经典的游记以供旅行社或旅游公司进行宣传和纪念,同时能够灵活地与导游词解说相结合;说明文协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旅游商品的性能解说与推销,带动旅游副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旅游产业文化的掌握。通过优秀的文化写作作品展示,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并结合运用实现文化价值的效益最大化[2]。

4.重视课程内外兼顾,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作为实务性较强的导游专业和课程,不仅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足够的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一方面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给予其足够的能力提升机会。

实地参观与模拟导游是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应该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旅游地的选择,组织学生从课堂进入社会,切身体验来自实际旅游产地的文化氛围,并尝试进行模拟的导游训练,让学生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阅读旅游文学作品,参观旅游文化产品。通过书本与互联网,浏览前端的旅游文化介绍,揣摩旅游文化包装与文化产品推销技巧,学习借鉴优秀的旅游经验;通过参观旅游文化产品和遗址,感受旅游文化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同时结合导游专业的特殊性,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相关地域和相关旅游文化的书籍阅读,如各地的民间文化、习俗、谚语和独特的文化形式与产品,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培养独特的文化视角与文化品位[3]。

5.结语

在当前的导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能接触和学习旅游专业知识,更需要加强对导游专业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的综合提高,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给予导游专业更多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教学能够达到学校与社会接轨,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建平.高职导游专业语文教学特点漫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19-120.

[2]朱珂.导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1,02:113-114.

上一篇:公司技术和经济情报保密协议下一篇:02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