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

2024-07-17

高二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精选12篇)

1.高二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 篇一

高二语文阅读训练第九周(1)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堪称典范。中国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中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协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作出努力。陈冯富珍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赞赏中国在全球卫生安全和卫生治理领域的领导能力,愿加强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卫生水平。会见后,习近平和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

材料二

荷兰一位叫哈利的肝癌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西医几乎已无能为力,家人情急之下把哈利送到了林国明的诊所。林国明诊断后开出中药处方,哈利连服三剂后,奇迹般地苏醒了。此事轰动了布鲁塞尔,林国明诊所一炮打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听闻此事,专门致信表达了想尝试中医治疗的愿望。如今,林国明的诊所早已得到比利时医学会的承认,并列入了医保名录。

从“将信将疑”到“国王想预约”,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等优势正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并接受,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如青蒿素快速防治疟疾技术方案在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应用,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材料三

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外政府已签署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支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每年约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 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0年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陆续制定颁布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2012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

7.阅读材料三,找出下列关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4分)

A.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突破思维定势,不只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也采用 “请进来”的方式。不只让中国中医药人才去传播,也让外国民众来体验去传播。B.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要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得到沿线各国政 府的认可和配合,要加强国与国的合作。

C.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建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还使中医药传播到 了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 疗保险体系。

D.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既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精华的认可和接受,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上述几则材料传递的重要共同信息是“中医药”与“一带一路”。“中医药”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一带一路”建设才能助推 “中医药” 振兴发展。

B.材料一是几段新闻短讯,言简意赅,侧重说明没有习近平主席的这些努力,就 没有材料三所列举的中医药发展的现有成果。没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就没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健康。

C.材料二注重用事实来说话,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西 医药的劣势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民众信任,推动中医药的传 播。案例真实生动,以点带面,让人信服。

D.材料三注重用数字来介绍,时间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走过的一 些历程,数量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用数字增强

材料真实性,产生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

E.同是间接引用,材料一多粗略述说,材料三却注重细腻。仔细分析材料三,“183 个国家”只有“16个海外中心”,“2009年成立”迄今只有“7项国际标准颁布”,用细节暗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艰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9.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医药一度超过武术,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根据材料阅读,概括列出四条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4分)高二语文阅读训练第九周(1)(命题人:周洪现)

7.C(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AC(各 2 分)(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1 点 1 分)

7.(4分)C(“一带一路”建设前已有中医药在各国传播,针灸在各国使用,材料原文没有说明是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促使中医药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

8.(4分)C、D(A.材料主要反映中医药“一带一路”的提出、努力和成果等,“只有一带一路建设才能助推中医药振兴发展”强加条件。B.说法过于绝对。E.“同是间接引用”的判断,“用细节暗示”的说法,分析错误。)

9.(4分)

(1)国家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战略部署,严格要求,外交努力。(2)面对西医药几已无能为力的病症,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赢得民众口碑。(3)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沿线国家医药行业的认可,法律政策的准入。(4)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医药人才克难攻关,勇攀高峰,致力合作,不懈努力。

2.高二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 篇二

一、以诗歌类型为分类的拓展阅读

中国诗词自《诗经》开始, 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不同类型的诗词, 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山水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刺诗、记行诗、咏史诗、咏怀诗, 不同类型的诗词在中国诗坛上各领风骚数百年, 每一首都有一些风格相近的诗词, 把这些归纳到一起, 便于统一记忆。例如, 四年级上苏轼的一首《题西林壁》有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由此推荐学生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其中有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题西林壁》的那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根据诗词作者做延伸阅读

中国的骚人墨客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每一名诗人的诗都有其典型的特点, 我们按照诗人的写作特点、写作风格去拓展阅读, 自然事半功倍。例如, 五年级下《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作品, 辛弃疾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词人, 他的词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 我们根据辛弃疾这样的写作风格, 去拓展阅读他的一些其他著名作品, 例如《南乡·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多么英雄豪迈, 而其末尾一句“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更是被很多影视作品所借用, 五年级的学生也有很多听过。再比如《青玉案·元夕》, 用“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来形容烟花的景象, 这在今天依旧适用, 而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千古名句, 学生提前阅读这些, 学习这些, 能不但增加文化底蕴与文化知识, 更提升自己的做人涵养。

总之, 通过同一类别诗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两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古诗词诗歌阅读, 不仅学习效果好, 更增加了学生相应的诗词流派知识与作者背景知识。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对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教学资源。

3.古诗阅读训练 篇三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其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舷两首七绝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令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召还。

1,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4.古诗文阅读训练题 篇四

——古诗文阅读一

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____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2分)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

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

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

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

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

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

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

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

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脱有衅,吾当坐衅:祸患 .

B.事闻,朝廷嘉之嘉:赞许 .

C.勒其还趋直沽勒:命令 .

D.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脱:脱离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②悉去之,抚以恩意..

B.①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②完所漕而还..

C.①比待命,民且死②子孙贫且行乞..

D.①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3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④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

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

()(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5)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克 敬 曰 匹 夫 妄 献 米 徼 名 爵 以 荣 一 身 今 身 死 家 破 又 已夺 其 爵 不 可 使 一 郡 之 人 均 受 其 害 国 用 宁 乏 此 耶 具 论 免 之

(6)翻译。(6分)

①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3分)

②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3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3-2014学第一学期彭湃中学高二年级语文训练题

——古诗文阅读一

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4)一弦一柱思华年望帝春心托杜鹃

(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即给3分。意思对即可。)

(2)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3.(1)答案:D脱:如果。

(2)答案:C(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拿、用;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C.① 副词:将②副词:将;D.①介词:在②介词:被)

(3)答案:A(②写征讨日本陷于其国的士兵向王克敬申诉;③表现王克敬的敢作敢当;④表现王都中的为政爱民。)

(4)答案:B(“王克敬为他辩护”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没有因果关系。)

(5)答案: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6)①译文: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

②(王克敬)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感激他。(①“德”1分,大意2分。②大意主要落实在“具”“闻”“夺”三字上,每错一个扣1分。“具”也可译成“全部”,“夺”也可译成“改变”。)

【参考译文】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不可揣测,必然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抚安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定的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他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5.古诗阅读专题训练 篇五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醵(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答:

(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

古诗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1.(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

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

2.(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答出两种即可得满分,不必分析,但讲评时要点明。)

(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达的是育人的主题,希望人才尽快成长。(5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清楚、流畅,1分。)

3.(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2分)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渔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

4.(1)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1分)和秋虫的悲鸣(1分)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1分)。

(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1分),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1分)。(意思对即可)

(2)长、畏(2分);“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3分)

2013古诗阅读专题训练(2)

1.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忆江南①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时所做。

③嵯峨(cǒu é):高峻。

(1)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2)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周故国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各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和手法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暗 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1)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手法。(4分)

答:

(2).“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7分)

答: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1)“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

(2)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分)

答:

(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6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4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7分)

答:

6.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1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3分)

答: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4分)

答:

(3)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答:

7.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0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1)请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5分)

答:

(2)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6分)

答:

8.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4分)

答:

(2)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7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11分)

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5分)

答: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

答案

1.(1)这两个字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盛景不再,意在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之情.(分5分)

(2)答题要点:①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2分)

②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2分)

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语言表达流畅(2分)

2.(1)虚实结合(对比)(2分)用典(2分)

(2)①练字角度:“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2分)。

②意境的角度:“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2分)。千树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2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情深(2分)。意思对即可。

3.(1)①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2分)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唤醒三日酲。(3分)

②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等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2分。)

(2)不矛盾。简要分析:

①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等自然景物都是亲历的.(2分)②这些景物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天空/荷雨/蘋风/鹊声/日出/鸥狎波)和感受。(2分)

③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紧扣题目。(2分)

4.(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主以云为毫(笔),蘸霖(雨)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更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5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雨后闻钟,被它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

【作者简介】诗歌赏析郎士元,字君胄,是中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的知名诗人。他的《柏林寺南望》一诗,通过写登临柏林寺南望见到壮美的远山图景,表达了无限风光往往就在幽僻难行之处的人生感受。

【赏析】全诗的结构依次是:溪上闻钟--微径度林--青山白云--西南诸峰。前三句如一水曲折流来,到第四句方才水落潭中。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临柏林寺的经过。首句说诗人从溪上乘舟来游,远远地就听到了此寺的钟声。“精舍”,在此指僧人的居所柏林寺。“遥闻精舍钟”,点明了诗人来游的目的地,也写出了此寺对诗人的吸引力。第二句说诗人泊舟上岸,沿着山间小路向上攀登,穿越过一大片幽深的松林,终于到达了柏林寺。从“微径度深松”,可以想见此寺地点的幽僻和诗人登临的艰辛。接着诗人在诗的第三、四句就写寺前南望。从诗题中“南望”二字,可知柏林寺当是筑在北面的山岭上的,故不能远望四周,只能南望。而从第三句的“霁后”二字,则知在诗人登临前此地曾下过一场雨。诗人在历尽艰辛后立在寺前向南眺望,视野顿时从近景的幽昧中转为开阔,一幅壮美的远山图景尽收眼底:雨过天晴,远处山岭显得格外青翠,山峦间白云缭绕,西南边的四五座山峰兀然突起,就像是那飘动的白云描画出来似的。诗的第三句,以“青山”和“云”来概括地涂抹出“霁后”远山的壮丽。而第四句,则重点描绘出“西南四五峰”的隽秀,一个“画”字,写出了云彩的灵动和山峰的美妙,更传达了诗人登高远眺,难得望见无限风光的惊奇和喜悦之情。

5.(1)幽静(1分)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分)自然清新质朴(1分)。

(2)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由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艰难(4分)翻越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3分6.(1)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情怀。

(3)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6.(1)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情怀。

(3)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7.(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凄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采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作者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8.(1)“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4分)

(2)“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1分)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2分)“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者。(2分)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2分)

9.(1)运用反衬的手法(2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2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1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2)“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2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2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2013古诗阅读专题训练(3)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7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5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6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4分)

答: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7分)

答:

5.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檞,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7分)

答: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4分)

答:

6.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

答: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6分)

答:

7.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6分)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5分)

答: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6分)

答:

10.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偶书 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①;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②。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4分)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7分)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2分)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4分)

2.(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每点2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3分。)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4分。意思对即可。)

3.(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4.(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5.(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7.(1)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8.①同意。②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③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④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9.(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

(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10.(1)①受到压抑的正义感②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共3分。第①处,1分;第②处,2分)

(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6.高二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 篇六

命题人:李金龙

2012-8-28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于:到B.恪言非便,遂寝寝:停止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以:因为D.其党密构于帝构:陷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A.①②⑥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

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3分)

⑵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3分)

⑶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5、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6、“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阅读针对性训练五参考答案

一、答案:、1、C(3分。以:把,拿。)

2、B(3分)

3、A(3分。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4、①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停止”、“结束”、“罢休”也可)。(3分。“遣”“摭”“已”三个得分点。)

②下达敕令(或“颁布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3分。“降”“切”“易”三个得分点。)

③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4分。“携”“抑”“为……所”“行”四个得分点。)

注意:以上翻译见得分点给分,暂不考虑语句通顺问题。参考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行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到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秘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二、(8分)

5、(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

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1分)

6、(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2分)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鹧鸪天》赏析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7.古诗词阅读训练 篇七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卢照邻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思想内容】

好友高参军北还,可喜可贺,一路上,纵然山高路险,他也会觉得“驿路开花处处新”;我南滞在此,形单影只,实在痴愚,即便有鸿鹄之志也是枉然。高参军将从我当年南游蜀地的来路还京,真为他提心吊胆:这一路上,风尘滚滚,关山重重,那数不清的峭壁悬崖,急流险滩,不知他如何跋涉?远了,远了,好友的车盖早已在视线之外,我还在离别的高坡上挂肚牵肠:什么时候该过三峡,什么时候能越秦岭,什么时候才安抵京洛,“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的蜀道将如何穿越,“又闻子规啼夜月”的空山野岭又怎样入眠……恍惚间,琴声似断,高参军已离我而去,难以再见;秋山俱寂,夜空那“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悲声格外刺耳,令人毛骨悚然……猛一惊,直面惜别时的童山青岩,不胜感慨,志同道合的你我,千山万水隔不断我们的情谊,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

【艺术特色】

卢照邻性格孤傲,卓尔不群,由于悲苦,本诗景幽情苦,词冷曲哀,凄切有余而旷达不足,但其拳拳之心,眷眷之意却表露无遗。

【阅读测试】

1、哪两句诗最能表达诗人对高参军北还的担心和思念?简述理由。

2、完成下列与“送别”相关的唐诗名句:

(1),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2)春草明年绿,。(王维:《山中送别》)

(3),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归目并随回雁尽,。(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参考答案】

1、五、六两句最能表达诗人担心和思念之情。琴声已断,知音难寻,这是实写;秋山空旷,猿鸟悲鸣,这是虚拟。诗人想象好友在高山峡谷中行进的艰难,寓苦情于幽景,蕴思念于哀词。

2、(1)挥手自兹去

(2)王孙归不归

(3)山回路转不见君

(4)愁肠正遇断猿时

二、

会稽郡楼雪霁

张 继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睛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思想内容】

登高望远,饮酒赋诗,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之所好。胸中垒块、喜怒哀乐,遐思迩想之后,往往与眼前景物合而为一,物我两忘,从而进入一个奇妙的境界。

云开雪霁之时,诗人登上古郡城楼,近观远眺,玉砌银妆,洁白、秀美、静谧、邈远,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心灵因之净化,愉悦非常。但避难而到吴越之郡的诗人,欣喜之余,却有特别的感悟:不远处的卧龙山上,有春秋越大夫文种的坟茔,想当年,他为越国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却被勾践赐剑自杀身亡;远眺处,夏禹陵墓之前,分明积雪聚玉,洁美无比,这位治水有功,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的古贤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换一个方位看,西施浣纱的水滨似有素绢白纱在眼前晃动,只可惜这位受命于国难之时的绝代佳人香销玉殒之后,还遭世人非议责难……诗人缘情写景,已入有我之境,感情极为复杂难状,集赞叹、仰慕、惋惜、悲凄于一墨,进而对安史之乱后避难江南的颠沛生活忧恐不已,对日渐衰微的唐王朝有所影射。所以,向晚时分,倍觉清冷,只好放下窗帘,无心再去欣赏那落日余辉下的“红装素裹”之景;此时红日渐隐,卧龙山风光与镜湖景色尚清晰可辨,令诗人悲欣交集。

【艺术特色】

这首七律,意象深微,清纯素雅;寓情于景,跌宕起伏,故其情与景、意与像完美结合,浑然莫辨。

【阅读测试】

1.用4個动宾短语概括全诗四联的内容,每句不超过5字,要求基本整齐划一。

2.举例说明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

【参考答案】

1.①赏雪霁——叹古贤——悲风厉——悦微明(动宾式)

②赏古郡雪霁——叹会稽圣贤——悲向晚风厉——悦湖山微明(动宾式)

③雪霁胜境——会稽名贤——晚风凄厉——落日悲欣(主谓式)

2.诗人综合使用了比喻、对偶、映衬、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他悲欣交集的复杂感情。以颔联为例,“聚玉”、“飘纱”俱洁白、纯净,前者清晰可睹,后者似隐似现。两两相对,均有所指,且有所喻,诗人的赞叹、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三、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思想内容】

“破额山前碧玉流”,有山有水,明净幽雅,为奉皇命巡视监察各州郡的曹侍御登场精心设计了一个绝妙的背景。柳公与曹公都在“水”的背景下交织着一场心灵的碰撞与煎熬。而正是眼前这纯净明澈的碧流,却把二人切分于两端,留下咫尺天涯之憾,这就有了“骚人遥驻木兰舟”之象。“遥驻”一词,语意双关,既“驻”且“注”。看来曹公此举实有难言之隐,须知,曹公所过的象县距柳州并不遥远,故此“遥”并非地理位置上的距离,而是政治上的间隔,是人为的鸿沟。此句为一伏笔。

“春风无限潇湘意”,在情感表达上为一跌,含蓄曲折地表达了柳公在政治上受迫害之意,同时又蕴含怀念故友之情。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只好以文言志,作诗述怀,令人感叹不已

【艺术特色】

本诗的妙处在于:既有对山水花木穷形尽相的描摹,也有他自己处境、情怀、人格的曲折反映,可给读者以多层面的艺术享受和冷峻的理性思考。情含景中,意在言外。诗句虽通俗易懂,却含蓄委婉,意蕴颇丰,诗情浓,画意美,令人难以穷尽。

【阅读测试】

1、“欲采蘋花不自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完成下列柳宗元诗文名句:

(1),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烟销日出不见人,。(《渔翁》)

(3),独钓寒江雪。(《江雪》)

(4)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________,________,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

【参考答案】

1、老友曹侍御过象县,不但不能尽地主之谊,与之对饮畅叙,甚至连“欲采蘋花”相赠也“不自由”,诗人矛盾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说“不自由”,也许拘于官守戒律而多有不便,也许因对方负有监察之责而避瓜田李下之嫌,也许心中悲苦不愿向友人表露……只好以诗酬答,曲折地表露了自己处境的困窘、内心的悲苦和对当朝的不满,希望老友理解。

2、(1)岭树重遮千里目

(2)欸乃一声山水绿

(3)孤舟蓑笠翁

(4)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

四、

赠别(其一)

杜 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思想内容】

诗人一生都在不停地寻觅情投意合的知己,可又极不情愿地重复着“相识—相知—相别”的三部曲,《赠别》为一典例。

芳龄二七的小歌女,体态轻盈,恍若仙子,其容貌演艺虽未及玩赏,然其娉娉袅袅之身姿已令人倾倒。早春二月的梢头豆蔻,花蕾初绽,仪态万方,其殷红暗香之风韵虽无从品味,但其随风摇曳的柔枝已让赏花人浮想联翩。春风十里的扬州街市,繁花似锦,歌舞升平,即使无缘尽观,而其丰饶怡人之景象已收眼底。扬州城里粉黛佳丽,浓妆艳抹,成百上千,其色艺俱佳者定不在少数,然较之“十三余”,则相形见绌,远远不如。

【艺术特色】

本诗用字平实,通俗易懂,但其韵味却悠远绵长。如首句状意中人,仅七字,且不正面描写,却能给人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娉娉袅袅”的姿态,“十三余”的芳龄,美人形象已跃然纸上,可感可知。又如“卷上珠帘总不如”句,究竟不如谁,谁不如,何处不如,均不言而喻。“卷上珠帘”亦大有讲究:不但使“总不如”有了依托,而且将昔日扬州的繁华作了渲染,从而奏众星拱月之效。

四句诗,一句一意象,蒙太奇般,似互不关联;但句句相承,浑然一体。全诗均紧扣一“春”:青春少女,初春豆蔻,春风十里,春光尽占;深蕴一“美”:少女姿态美,春花蓓蕾美,古城繁华美,众星拱月美。

【阅读测试】

1.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情思?

2.用一句话概括全诗的思想内容,不超过30字。

3.完成下列杜牧诗的名句: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赤壁》)

②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③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______。(《题乌江亭》)

【参考答案】

1.本诗集摹状、比喻、映衬、烘托等修辞手法于一体,极赞这扬州佳人的艳丽可人。全是围绕意中人的美貌着笔的。可以想见,与这位“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美人离别,其情感会有多么复杂微妙,难以名状,但诗人豪爽高朗、俊逸洒脱,以赞誉而表惜别之伤,有赠有别,一切尽在不言中,可谓空灵绝妙。

2.姿态优美如初春枝头含胎花般的小歌女,在扬州城里冠绝群芳。

3.①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卷土重来未可知

【作者简介】

吴同和,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诗词鉴赏,柳宗元研究,高考作文研究,师资培训,发表文章多篇。

8.高二语文作文考试训练 篇八

正因为有了花儿,这世界才变得芬芳;正因为有了鸟儿,天空才学会歌唱;正因为有了风儿,柳枝才学会舞蹈;正因为有了树儿,炎夏里才有了荫凉。每件事物,在世界上都有着不同的位置,人,也是这样。任黄沙滚滚,任朔风凛凛,如花鸟树木般热爱生命,活出人生的精彩。

史怀哲,一位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他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已经在音乐、宗教与哲学方面展现出出众的才华。1920年,他获得神学和哲学博士学位。史怀哲多才多艺,在音乐方面被老师器重。然而一天他无意看到恶劣生存状况下的法属赤道非洲迫切需要医疗服务,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历经9年艰辛,活的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和海伦远赴非洲建起了“史怀哲丛林医院”。然而生活总是充斥着风雨雷电,整个非洲大陆几乎看不到一线光明。他没有放弃,调整心态从眼下的一个开始医治。他给贫困的人们募捐医疗资金,生活所需品。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50年。他把无限的爱心和善良带给人们,爱心似海,世人为之动容,78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毕生的理念是“敬畏生命”,用自己的双手活出亮丽的光彩。

庄子曰:“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岁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学派主张以生命为本,反对让世俗名利祸害生命。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尊重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庄子反对自身的异化,一个人被外物役使而不能主宰外物,则被异化成了手段,现实生活中,人被异化的危险无处不在,物质、技术、权利以及相关的欲求就是潜在的危险。庄子提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警示后人。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造就万物,尤以人类享受其恩泽为甚。因此,尊重自然中那些渺小的生命,体现其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梵·高的一生融入了向日葵,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把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绽放生命之精彩;马克思将其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绽放生命之精彩……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丧命清朝之刀下。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之辉煌。

巴斯德说:“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显出生命璀璨之光;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显出生命璀璨之光;骆驼奔走于沙漠之中,显出生命璀璨之光。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灭。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的追求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曲线,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现时代的人们吸毒酗酒漠视自己的生命同时轻视他人的生命,处于战争的国家肆意利用人民发起战争,孰不知,践踏多少人生命,是悲惨的、黯淡的,一切都是荒芜的。

9.高二上学期语文作文训练 篇九

记得上一次“小舍”是在寒假,当时刚放假的我正打算撒欢地玩,不出一周,这种想法就消失在作业的洪流中。正忙得不可开交时,好友要邀请我去玩,一边是不可扔下的作业,一边是巨大的诱惑,选择哪个呢?我犹豫不决。因此,我心中的两个小人儿开始了争论。

“作业是重要的,不过先放松一下也可以嘛。”贪玩的小人儿说。可马上,认真的小人儿就反驳道:“今日事,今日毕。这事可不能拖,尽早完成,完成后再想玩儿的事。”

两个小人儿还在争吵,我却想到了另一件事。

一天下午,我站在书架前挑选着想看的书,目光挑剔地在我的“茫茫书海”上扫来扫去,最终在两套书上停下。一套是情节吸引人的《哈利波特》,我百看不厌。一套是《明朝那些事》,语言幽默风趣,把历史讲得活灵活现,我同样看过无数遍。哪一本好呢?我纠结了半天,在书架前踱来踱去,终于决定使出我的“杀手锏”——抓阄。不经意间,我瞟见了书架上日历,隐约看见我曾经在上面做的标记。两行后有几个小字——期末考试。噢,对了!我突然想起这次正好涉及明朝历史,于是我的手最终落在了《明朝那些事》上。两周后的期末考试上,我果然看见了多到明朝历史题,不少与书中内容相关。那次历史考试,我考出了最好水平。

我的思绪又飘了回来,仿佛有些明白了。放松并非不可以,但是相比而言,还是要把学业排到第一位,先学习再休息。毕竟,我现在也不太累嘛。

打开手机,发给好友一条信息。

“今天先不了,先写作业吧。改天再说。”

10.古诗词阅读训练(四) 篇十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按原文填空。

(1)诗中描写战争形势危急的诗句是: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 。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指( )

A.人名 B.玉做的龙

C.玉色的龙 D.宝剑

3.“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和比喻 B.夸张和借代

C.比喻和夸张 D.夸张和双关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这首词多处运用对比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3.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情又似乎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2.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

3.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5.请对这“雨脚如麻未断绝” 进行简要赏析。

6.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

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3.本诗艺术特色突出:诗情起伏跌宕,于

中见 ;语言精练,“闻笛赋”“烂柯人” 贴切,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代表,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首、颔、颈、尾四联内容层层递进,不仅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也给友人以 。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 ,成语的含义是

5.“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五月榴花照眼明”这句诗的艺术效果。

2.诗歌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石榴花“丹葩结秀”曾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激情,留下了许多咏石榴花的佳句,请你试写出一句。

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有人说诗中的“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11.《浣溪沙》古诗词阅读训练 篇十一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能反映时序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赏析楼上晴天碧四垂一句中垂字的妙处。(3分)

(3)请结合芳草和杜鹃两个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分)

(2)垂,准确地描绘出词人从楼上看四周,只见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的情景。(2分)着一垂字,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1分)

(3)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2分)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2分)。全词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欲归不能的羁旅思乡之情,词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1分)

4、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上片,前两句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仿佛作者也随着浩渺的碧空和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这里没有多作说明,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

答:前两句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而客尚滞留,本已不胜惆怅,何况那声声杜鹃啼,更引起羁旅之人无限乡思。忍听,实际上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尾处点明。

赏析:

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从结句看,所抒写的`当是乡情。

小令不比慢词,没有铺叙,作者复杂的感情,起伏变化的心态,都必须压缩在不长的篇幅里。因此,语言必须凝炼集中而又深沉蕴藉,才具有感人的力量,这首小令就有这个特点。

作者的立足点是楼上,从楼上看四周,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因为是晴天,没有浮云障目,极目远眺,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一同延伸到遥远的地方,无边无际,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浑然一碧,似乎融进了无限浩渺的碧色海洋里,境界开阔。垂,能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就是如此。

楼前芳草接天涯。楼前碧色的芳草随着旷野伸向遥远的地方,伸向天涯。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在古典诗词中,芳草、春草似乎也和杨柳一样与离别有密切的关系,最早来自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居易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后主更进一步把离恨比喻为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范仲淹词: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远在斜阳外,其实都与芳草接天涯意思相近。周邦彦将前人诗句灵活化用,便成新词。读着楼前芳草接天涯就可以想象他的乡情旅思也随着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了。情思绵邈,无限低回。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自己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古人的思乡离恨旅愁多因登高、登楼而愈趋强烈,王粲登楼而思故土,杜甫有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之叹,范仲淹也告诫自己:明月楼高休独倚。(《渔家傲》)欧阳修也体贴对方的心情。劝慰说:楼高莫近危栏倚。上述诸人的诗句、词句都紧接着在下文作了或明或暗的说明。而此词写到劝君莫上最高梯,即作为上片歇拍,不多作说明,点到即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写因暮春景色而引起乡愁客思。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两句都点明时间特点,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春光已逝,客尚淹留,本已不胜惆怅,更何况林外子规还在声声唤不如归去!其声凄苦,羁旅之人听了更加引起无限乡思。忍听林表杜鹃啼,忍听,实际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穴处点明。回头再思索劝君莫上最高梯的原因,恍然大悟,原来也如柳永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上文的碧天、芳草、绿竹、落花等物象对词中主人公情绪上的触媒作用也不言自明了。

12.高二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 篇十二

一、填诗句。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

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

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0、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5、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6、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7、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29、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 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30、.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夏天是什么?是毛主席眼里“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七色彩虹;是令杨万里惊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

31、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2、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33、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4、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5、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粉身碎骨全不怕。”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36、同学们,当你们的朋友在学习浪费时间,有所松懈时,我们可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名句来劝告他。

37、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38、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赞美他们。

39、《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0、《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2、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孔子《论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4、《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45、《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6、读了《匆匆》,我想借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

47、看到自己的朋友虚度时光,不好好学习,你会用这样一句名言告诫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48、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9、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0、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1、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5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53、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54、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55、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6、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7、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

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58、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59、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60、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你这样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1、《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2、走到桂林,这里的景色好美呀。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63、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64、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字面上没有提到“情”字,但是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这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5、小军同学不知道立志的重要性,请你用《古今贤文》中的一句话送给他,让他明白人活着可不 能没有志向: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或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66、“慈善一日捐”活动那天,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由此你想到了卢梭的名言: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 67、要想学好语文,不光要多读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陆游所说的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8、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69、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欲穷千 里目, 更上一层楼。

70、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71、“六一”儿童节那天,班上举行小小联欢会,同学们纷纷登台展示才艺,这时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来描述他们的表演呢?才华横溢、各显身手、各展其才、各显神通、余音绕梁、惟妙惟肖

72、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们仿佛跟着作者来到了“桂林山水”,不禁想起了(汪洋大海 波涛汹涌 无边无际 奔腾不息 滚滚东流 一泻千里 江水茫茫 白浪滔天)等描写大海的成语;随着“孔子游春”,不由想起了(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等描写春光的成语;观赏了“黄果树瀑布”,自然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3、毕业典礼后,我将离开自己的母校。六年来,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与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离别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诗人送别朋友的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4、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校徽就在这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75、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九月九日忆山东送兄弟除外或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76、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言,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77、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8、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80、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很多,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关于“学习”的成语则更多,你能想到哪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等。8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眼界开阔。当我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情不自禁地想起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当我们来到枫叶似火的香山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荡在我心间;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面对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想起诗人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当我手抚长城,联想到孟姜女盼丈夫归来,哭倒长城的凄惨故事时,《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句再次跃然眼前;而当我置身庐山,则再次加深了对《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旁观者清”的朴素道理的认识……

82、在你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时,你会想起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84、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

85、读书使人睿智,要想获得广博的知识,就得像鲁迅先生所说: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可是,好多同学总是认为没有时间读书,却在游戏机里肆意耗费时间,这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的另一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86、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古时,《老子》中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庄子》中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现在,你会说:“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87、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8、教育孩子不能大骂,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时,常常和风细雨,正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我们心田。

8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9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9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9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9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啊?

9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95、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一幅无边草原里牛羊成群的草原图画。

96、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七步诗 》写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9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表达了之死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天下安定。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诗名诗《从军行》,诗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8、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李杜)。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收河南河北》,抒发了故乡被收复时的狂喜心情。我们还学过杜甫写景的诗《望岳》和《绝句》。

99、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的《江南缝李龟年》写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 》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 送别 》写到(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00、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王之涣的《 凉州词 》。

101、“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 古朗月行 》,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长歌行》其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要从小努力奋斗。

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3.5分)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三、古诗百花园填花名。(2.5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古诗动物园:(填动物)(3.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五、古诗数字园:(填数字)(4分)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

(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六、古诗地名园:(填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

3、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华山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9、“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桂林

八、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千锤万击)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yīn 喑:哑

九、填古诗句。

1、来到瀑布脚下,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昨天晚上,有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

3、人们常常用“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来比喻知音觅或乐曲高妙。

4、“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5、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6、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7、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8、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9、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0、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11、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2、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4、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5、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6、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7、“吹而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8、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9、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21、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22、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3、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5、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6、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7、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29、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30、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3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33、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3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36、“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3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3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4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4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十、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红”是指

答案: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十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唐】李白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杨万里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唐】王翰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唐】刘长卿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 高适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唐】白居易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宋】苏轼

1、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春季——诗圣——杜甫——《绝句》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秋季——诗魔——白居易——《暮江吟》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季——山水诗人——杨万里——《小池》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季——山水诗人——柳宗元 ——《江雪》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

6、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上一篇:统计学对人力资源管理下一篇:前期报建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