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欣赏 教学设计和 钢琴谱

2024-09-07

森林狂想曲欣赏 教学设计和 钢琴谱(共10篇)

1.森林狂想曲欣赏 教学设计和 钢琴谱 篇一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对于刚刚接触打击乐教学的我来说,其对打击乐的了解还比较单一,通过打击乐活动教学,我发现打击乐教学活动是相对比较难组织的,所以在大班开展打击乐活动很有必要。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不断进行尝试。通过自己设计的打击乐活动《森林狂想曲》,对幼儿打击乐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研究,对打击乐教学也有了一些感触和领悟。

演奏前,我首先引导幼儿认识常使用的这些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探索,孩子们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与幼儿一起探讨,最后找到乐器的使用方法。这种先探索、再总结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幼儿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足之处是,在幼儿演奏时,我稍显急躁,总觉得孩子合奏有点乱,然后自己指挥也乱了。当孩子响板部分演奏的不够好时,我应该停下来给孩子多留一些时间去练习才对。

希望下次活动我会组织的更好!加油!

2.森林狂想曲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并能完成课本练习。

3、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难点:对主旋律的哼唱与情感体会。教学准备:钢琴、视频、课件、卡片、音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课件播放热带雨林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观看幻灯片并回答)

师:这是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这样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用词语表示)生:(美丽、神秘、向往)

师: 美丽的大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充满着无穷的神秘感,在大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就是关于这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的,这首作品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它就是选自《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专辑》中的——“森林狂想曲”。(板书课题)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一次心灵的森林之旅,走进大森林,亲近大森林,听一听这纯美动听的自然之声!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

1、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一站“听森林”。静心聆听乐曲,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听音乐)生:许多动物的叫声 师:都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生:鸟类、蛙类蝉类、虫类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真实声音的重现,在音乐中被称之为“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简单模仿一下,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

2、师:一首好听的乐曲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动听的旋律了,这首乐曲的旋律非常好听,也很容易哼唱,下面同学们听着乐曲伴奏,用LA哼唱旋律(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二站“唱森林”。)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音来模唱?(可以用森林中小动物的叫声)分组:青蛙的叫声呱呱,小鸟咕咕的叫声,师:真棒!就像一场动听的森林音乐会。

师:除了可以唱出旋律,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为音乐伴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伴奏呢?(拍手、拍腿、捻指等)

下面就让我们分组来配合一下,三组同学表演不同的主题音乐,分别用不同的身势加以伴奏(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伴奏形式)例如:

A组即A段旋律身势表演,伴奏形式拍手,B组即B段旋律,伴奏形式拍腿,C组即C段旋律,伴奏形式捻指

3、师:听着同学们哼唱的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还真有种置身于大森林里的感觉,但是在森林里行走探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留神就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困难,(比如说凶猛的动物,迷路),在我们的前方就遇到了一个小困难,同学们能不能闯一闯度过难关呢?

(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三站“闯森林”)看看到底是什么障碍挡住了咱们的去路呢?

(乐曲中的主题旋律重复出现多次,你能填写完整下面的空缺之处吗?)听乐曲,各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空缺。(课件播放完整听赏全曲)

三、拓展活动

歌颂森林

同学们真棒,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终于走出了美丽的大森林,心情真是高兴啊,内心有了一种想赞美的冲动。(进入森林之旅第四站“诵森林”)咱们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话写成歌颂森林的诗句呀?(四个人一组)

同学们写得真好,保护美丽的大森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做? 有了同学们和全人类的努力,相信森林不会消失,它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期望再次聆听这首好听的乐曲。(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乐曲伴奏,也可按之前的排练顺序)

3.森林狂想曲作文 篇三

树林里

许多鸟放声唱歌,开始它们的集体音乐会“咕咕――咕咕――”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有的高亢,有的低沉。啄木鸟用尖尖的嘴巴,啄着木头“笃笃――笃笃――”。猫头鹰们“咕咕咕……”的叫着。一只小鸟高兴得险些从数上掉下来。蛐蛐们也毫不示弱,整个森林几乎被它们的声音所淹没“蛐――蛐――”小兔子激动得手舞足蹈踩得树枝“啪啪”作响。突然从深山处蹿出几只恶狼,嚎叫起来,吓得动物们纷纷躲进丛林深处。

草丛里

知了们排起了庞大的队伍“瞿瞿――瞿瞿――”的叫了起来,吸引着雌性的到来,两只知了为了争夺地盘,竟然打斗起来。可爱的土拨鼠吃着果子,“咔吧,咔吧。”响得很。

池塘边

月光洒在湖面上,许多白天鹅在水面上游动着,天鹅的舞姿伴着蛙鸣声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荷花在炎炎夏日开得更加美丽,青蛙们正在举行世上最大的音乐会,优美的旋律,美妙的声音轻轻地触碰着人们的耳膜。

4.森林狂想曲童话作文 篇四

第一次海选开始报名了,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春晚,不想报名的小动物却在纷纷议论:“谁能当主持人呢?”有人猜可能是森林里唱歌唱得最好的百灵鸟,有人猜是朗诵协会主席乌龟爷爷,还有人猜是长得最漂亮的孔雀姐姐。

激烈海选开始了,羊小姐拿着话筒走上台说:“第一位选手,狗先生,大家欢迎”。狗先生演了一个小品,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评委给狗先生打了六分。

“下一个节目是由小鹿歌唱团给大家带来的摇滚乐。”

队员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欢快的唱起歌来,有些观众也跟着唱,全场沸腾了起来,还有一些观众索性站了起来,和团员们一起唱、一起跳,连管理员也拿他们没办法。评委给他们打了九分,就差一分就满分了,这可是目前的最高分了,大家都很激动,觉得主持人非他们莫属了。

“最后一个节目,请由小鸟和小猫组成的非凡组合给大家朗诵一首现代诗。”

小鸟和小猫先说了一些串词,引入现代诗。小猫说的抑扬顿挫,小鸟表现得落落大方。评委因此给小鸟小猫组合打了十分,这可是最高分呢,于是小鸟和小猫被选上了。狮子国王让小鸟和小猫当主持人。

5.森林狂想曲联想小学作文 篇五

我被那美妙的音乐打动了,脑海里不禁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照在了茂密的森林里,荧火虫打着一闪一闪的灯笼在森林里飞来飞去,天上的小星星也兴奋地眨着眼。月光下的小池塘很美丽,池塘边种着几棵垂柳,一阵微风吹来,柳叶随风飘动,仿佛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小仙女在舞蹈。有一些又细又长的柳叶静静地拂在水面上,像一双温柔的小手在轻轻抚摸着水面,水面上出现了一层层波纹。

突然,一个非常热闹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宁静,小池塘的青蛙一下子跳到荷叶上,扯着嗓子,“呱呱呱”地叫着,它的眼珠子差点都蹦了出来;住在草丛里的蛐蛐听到了青蛙的叫声,也唱起歌来,它穿着一件黑色的西装,很绅士地走到了一片绿色的树叶上,它拼命地唱着,生怕声音比不上青蛙;“小歌王”百灵鸟也不甘示弱,“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在比赛唱歌,它的声音清脆极了,似一汪清水,凉爽宜人,让人感到惬意。

这时,主角出场了,不知是哪位“小音乐家”吹起了笛子,差不多把那些小小的声音全掩盖住了,这声音真让人陶醉啊!我闭着眼睛,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6.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1 篇六

王 丽 2014、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记忆主题旋律并能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2.通过欣赏,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伴奏。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呀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听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地方呢?教师播放引子部分。(生回答:各种昆虫、鸟鸣的叫声、还有风声、流水声)

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动物声音都是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再现,在音乐中被称为“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森林之旅即《森林狂想曲》。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

1、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森林音乐会来欢迎我们,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教师播放ABC三段旋律,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我们以前学过乐器分为两类,谁知道哪两类?那你认为笛子是?小提琴是?)

2.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森林深处,小动物们已经在等我们了。(1)青蛙先生已经等不急了,急忙说:“我先来吧”!①大家仔细聆听,听完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听到这样的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音频)

②我们再来听一遍,你们试着小声哼唱乐谱,老师画图谱

③提问:大家看老师的图谱,你发现旋律有什么特点呢? ④师带生一起边画图谱边唱旋律感受

⑤教师弹奏,学生画图谱唱旋律,拿双响筒的同学在长音的后两拍模仿青蛙的叫声。

(2)森林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天鹅已经在湖面准备跳舞了。

① 请大家仔细聆听音乐,观察旋律哪一处相同哪一处不同? ② 对比青蛙先生和天鹅女士的旋律,同学们仔细观察有哪一处旋律是完全相同的?

(教师小结:结束句完全一样,这是一个听辨难点,一会儿在听的过程中你们可要仔细听前面的旋律)③ 放手让学生轻声哼唱乐谱。④ 教师弹奏,学生视唱乐谱。

⑤ 老师突发奇想,想用不同的乐器为天鹅伴奏共同表演,你们来评价一下。

⑥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展示。(3)小朋友你们表现真棒!接下来由我百灵鸟为大家高歌一曲。

①你们听听我在速度、节奏音区方面有什么变化?(速度由原来的快变为中速,稀疏与密集的节奏是相同的,音区提高)②学生用串铃和双响筒为乐曲伴奏。

3.教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今天我们欣赏的青蛙、天鹅、百灵鸟乐曲中虽然三段旋律不一样,但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种创作手法,那就是“重复”,重复有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那你们觉得我们今天欣赏的乐曲中重复属于哪一种?

4.这时候森林之王狮子说话了,我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听辨乐曲,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好的彩色卡片举你听到的主题 A主题 红色 B主题 黄色 C主题 紫色

5.同学们真了不起!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我们也踏上回家的旅程。突然在我们前面遇到一个难关,同学们你们能闯过难关吗?老师把大家分为两组,一组同学完整写出乐曲演奏的顺序,二组同学在空格内填上乐曲演奏的顺序。我们来比赛,看哪组同学最先走出森林。

6.同学们你们真勇敢,我们应该好好庆祝一下,大家一起来参与吧!

听音效

大家仔细听,拿双响筒的同学模仿青蛙的声音 听到A

响板伴奏,其他同学边画图谱边感受旋律 听到B

我们全体自弹自唱

听到C 拿串铃和双响筒的同学伴奏,其他同学按节拍打响指伴奏

三.拓展活动,保护森林

7.森林狂想曲欣赏 教学设计和 钢琴谱 篇七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

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加入音效)

(三)巩固提高,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

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

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

4.完整的演奏音乐作品

(1)学生分三组分别模仿开头、中间、结尾的三个音效部分,并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主题部分配伴奏。

(2)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乐,再见。

五、板书设计

8.森林狂想曲欣赏 教学设计和 钢琴谱 篇八

准确地读谱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乐谱是作曲者表现因乐构思、创造音乐形象、体现音乐风格的晕要载体,是作曲者和演奏者沟通的桥梁,演奏者通过乐谱了解作曲者的情感世界、创作手段、音乐语汇以及各种演奏意图。准确地掌握乐谱是演奏好钢琴作品的基础,精心地研读乐谱能使演奏者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特有的音乐语言,从而对作品做出准确的解释,因此钢琴教学中应该重视读谱能力的培养。学生准确的识别分析乐谱中的乐谱标记、演奏符号及表情记号、音乐术语的能力是钢琴演奏学习提高的堪础和前提,忽视这些内容必然影响着他们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读谱的“准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分辨乐谱标记。乐谱标记主要包括谱表、凋号、节奏、节拍,每个音符所处的正确位置、音符的正确时值以及指法的合理运用等等。这些标记单独看来确实简单,但是要想在读谱中毫无差错地全面掌握一个作品的乐谱标记却并非易事。比如,钢琴教学中休止符的读谱就存在诸多问题。休止符也是音符,它的功能不仪表现为使前面的乐旬告一段落,而且还表现为后面的乐句作感情上的必要准备。

2.准确把握乐谱中的演奏符号及表情记号。乐谱中的演奏符号主要包括顿音、重音、保持音、跳音、连线等。表情记号则包括力度符号、速度记号、延长符号、反复记号、踏板记号等。在读谱时要注意它们的准确运用,这是作曲家的音乐要求,也体现着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比如踏板的运用问题,一些演奏者片而理解钢琴家对踏板的论述,认为踏板用得越多越好,甚至把踏板变成掩盖其演奏缺点的手段。实际上,左踏板、中踏板、右踏板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其种类也不相同(比如可以分为预备踏板、和声踏板、切分踏板),其运用的依据也应不同。成依据旋律的需求、和声的需求、节奏的需求、音色的需求和作品的风格及内容的需求等合理地使用踏板。

3.准确理解乐谱中的音乐术语。音乐术语包括:对乐曲速度的提示、对乐曲性质的提示、对作品情感倾向的提示、对作品情绪的提示,还有一些更能反映乐曲性质的复合词汇等。这些术语提示为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曲家要求的演奏意图及倾向提供了方便。因此常见术语一定要铭记在心,一定要弄清楚其具体含义,否则就很难准确地理解作品。

4.规模较大的乐曲,还要从曲式结构、凋性变化、声部进行、音型织体等方面分析乐谱。这种研读有助于演奏者探索作曲家的构思、逻辑性、音乐内涵和创作意图。其主要内容包括:(1)准确把握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2)明确乐曲中的调性变化;(3)音型织体的变化;(4)准确把握乐谱的声部走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以上内容,培养学生熟悉、快捷的分辨能力,提高对乐谱的理性队识,为正确演绎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感也被称为律动感,是指节奏的动力感,即节奏的内在动力。节奏不仅仅是通过音符时值的简单划拍来识别,而是通过演奏者对音响的感觉、身体的运动来感知节奏。节奏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必须从体验稳定律动入手,去发现、感知节奏,然后才能发展多声部节奏能力。拍子感和节奏感是节奏能力的两个基本要求。稳定的拍子感是一种潜在的、起组织作用的基础,是构成节奏的基础。演奏每段音乐时必须有自己统一稳定的节奏和速度,如果节奏速度不符合作品内容风格,那将完全改变甚至扭曲了音乐形象。虽然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的演奏者会有不同的节奏、速度的理解,但都必须遵循从音乐内容出发的原则,才能准确地诠释音乐。节奏的动力感,也就是律动感是非常重要的。律动常常在较快速、有规律的音型部分更明确地得到体现。演奏这样的作品需要演奏者手上的感觉、内心的感觉和耳朵的听觉的配合,依靠积极主动的意念,集中的精神把乐句的语气、走向、句头、旬尾、高点等处理好,从而真正体会到节奏的内在动力和音乐的流动。

弹好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是钢琴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为了便于理解,可遵循“由音及形”的原则,运用图式来分析旋律的自然音势:假如我们把五线谱上的各种音符称作“点”的话,那么这些点的连续就构成了线,这些线自左至右推进,就形成了波浪式的旋律线条。演奏者可根据线条上行渐强或下行渐弱的自然走向,在力度上作相应的渐强或渐弱的处理,这样就会奏出一条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线条。一般来讲,在弹奏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时,依据自然音势来处理其强弱关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在读谱中如果把乐曲的主题当作“歌词”式的练习,会增加学习兴趣,削弱读谱的枯燥感,但要想得到正确的音乐旋律就牵扯到分句法的问题。日本音乐教育家斋滕秀雄形象地把音乐旋律和语言学中的语法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他为旋律中的每个音都找出其在音乐语法中的作用。如旋律中的哪个音是主词,哪个音是副词,哪个音是形容词,处于连接词地位的音是连接前面的还是连接后面的等等。并在此基础上把所有的音联系起来,构成具有表现力的音乐整体。音乐的分句就像说话一样该连就连、该断就断,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别人也才能听懂你的话。连线是乐句划分的一个标志,但有时仅仅是一种奏法。如在一些乐曲中,短连线只代表不同的音型、不同和弦的组合,表示音符之间的一种更细微的连接关系。处理好旋律与伴奏织体的关系也是保证旋律优美如歌的关键。要重视和声、伴奏织体对旋律的烘托作用,包括注意旋律的横向进行,多种触键法及踏板的配合,这也是弹奏好歌唱性旋律的必备手段。

听力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发展学生对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要素的精细而敏锐的感觉和反映。首先训练学生要“聆听”自己的琴声。钢琴音乐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形式,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这就要求学生要习惯于跟着音乐的运动和变化,要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要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倾听自己的弹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练琴效率和练琴质量。其次,“倾听”自己弹奏的“音质”可以提高弹奏的质量。养成倾听的习惯还能更好地把握伴奏与旋律的关系,得心应手地处理好多声部音乐作品。在倾听中要听到主要声部和其他声部的旋律、节奏、音色、表情和变化等等,能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再次多听一些名家演奏的经典音乐作品,能够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修养,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力。听取多个名家的演奏版本还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扩大视野。

内心听觉即不听音乐、不依赖任何客观实体音响,只凭内心建立的音响概念进行内在音乐处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内心听觉能力主要包括:旋律性和和声眭两个方面。旋律性内心听觉主要是对旋律想象的一种认识能力。要求演奏者仅凭I听觉而不依赖乐谱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各种音乐现象,并从中发现作品的结构、风格、调式调性、旋律节奏等。和声眭内心听觉是一种对多声部的、和声和复调作品的认识能力。根据乐谱内心回想或创造性地想象熟悉和不熟悉的多声部作品的音响。内心听觉是艺术感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更是一种能力。具备良好的内心听觉,即使面对音调完全陌生的作品,也可以随心自如地进行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或演唱。

记谱法发展到今天已比较完备了,乐谱上的一切似乎都是固定的,乐谱上布满了符号、记号、术语、指示和建议,一个优秀的演奏家会精细地对待这一切,但不仅仅急于“执行”、“模仿”和抽象的“规范”,而是用心默读体验,从心里唱出乐谱上提醒的一切,揣摩作曲家内心潜在的激情轮廓。

9.钢琴识谱文献综述 篇九

文献综述

读谱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钢琴学习和演奏中重要的一部分。众多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和钢琴教师单纯追求孩子的进度,往往只重视弹奏技巧,而忽略识谱存在的问题。这样严重地制约了儿童弹奏水平的提高,影响了音乐作品的完整表现。前人对儿童钢琴识谱能力的研究如下

毛波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中的《浅谈钢琴视谱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粗心是儿童钢琴识谱能力现存的主要问题,只要对高低音谱表、线间位置、调号和临时变音记号、奏法、指法、拍号和音符时值这六方面的注意,识谱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沈苑发表在《大众文艺》中的《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识谱教学》提出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孩子的进度,只重视弹奏技巧,忽略对其识谱能力的培养。

郭益欣发表在《音乐天地》中的《识谱——少儿学琴第一步》,笔者从音的辨认、节奏的辨认、指法的辨认、奏法的辨认四方面阐述读谱的内容。周年发表在《成功教育》中的《细说钢琴识谱》,笔者主要从曲名与作者、谱表与音高、节拍与节奏、调号和临时升降号、连音和跳音、渐强与渐弱六方面探讨识谱的内容。刘惠梅发表在《艺术教育》中的《试论钢琴的读谱和视奏》,笔者认为除了把音高和音长准确读出,还必须注意标题、调号和拍号、速度用语、表情术语等。

朱斌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中提出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读谱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因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乐谱中的音乐术语、概念等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不单是培养对读谱的兴趣,而更多的是引导他们对钢琴的兴趣。谭永局发表在《情商》中的《儿童钢琴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钢琴识谱训练首先应从“听觉”和“节奏感”训练开始。其次建立理性认识,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在概念上对音符和节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提高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力。谢耿发表在《学琴指南》中的《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识谱和视奏能力》,笔者认为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儿童识谱,使儿童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知识。

以上前人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对儿童钢琴识谱能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或是从儿童钢琴识谱的内容、训练方法分析,本人基于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具体年龄段的识谱调查,全面总结出儿童钢琴识谱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2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4]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年 [5]童道锦.《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年

[6]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7]林华.《学琴日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 [8]林昊.《识谱训练面面观》[J].钢琴艺术2002年第4期

10.森林狂想曲联想小学作文 篇十

夜静静的,一缕缕月光照向森林,让森林显得格外美丽。一棵棵大树像一张五线谱,调皮的松鼠想音符一样在树中跃动。

森林里的动物们在举行着音乐会,每个动物头上都戴着花环,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首先发话的是树蟾主持人,它激动地叫道:“我宣布,森林演唱会现在开始。”百灵鸟首先站起来演唱,美妙的音乐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在水塘里,鱼儿在水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轻盈的体态,如仙女下凡一般。而青蛙便顶着“绿帽子”,穿着一身的绿衣裳上台表演,它敲打着鼓,在场的动物们陶醉在音乐中,美妙的音乐拨动着所有人的心灵,就连不停眨着眼睛的星星妹妹和月亮姐姐都停下手中的活,细细聆听着这旋律,生怕错过了一小部分……

就在这场音乐会的高潮时,突然一个黑影闪过。原来是猎人走过,听到这边有声响,就过来看看。知道猎人来后,动物们就马上躲进草丛里。顿时,森林鸦雀无声,仿佛连一个微弱的呼吸都能听到。听到没有声音后,猎人就走了。猎人走后,动物们都从草丛里出来了,它们都庆幸自己能逃过一劫,于是就更开心了。

上一篇:学校月工作总结下一篇:描写芒种的谚语和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