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策划与开发(共11篇)
1.旅游策划与开发 篇一
旅游规划与开发
1、旅游系统(P2)
主要是指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5、旅游资源定义: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P113)
旅游资源特征:观赏性和体验性;时限性和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变化性和可创新性。
6、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及作用(P167):
(1)官方统计资料的搜集;(2)现场观察调查法;(3)访谈和电话调查法:(4)网络抽样调查。
7、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P184):(1)无差异市场策略;(2)差异性市场策略;(3)集中式市场策略。
8、重点:第六、七章
2、旅游开发的原则(P27)
(1)个性化原则(2)市场导向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注重保护原则(5)系统开发原则
3、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P80)2000年国家旅游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包括《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展望(P81):
(1)全球化趋势: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的全球化;
(2)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项目的市场化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组织过程的市场化运作;
(3)创新化趋势:规划理念的创新突破;规划项目的创新设计;规划技术方法的创新;(4)生态化发展趋势:旅游项目的生态化;旅游空间布局的生态化。
2.旅游策划与开发 篇二
关键词:旅游商品,开发,策划
旅游业是商品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政府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 旅游界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各地区如何对本地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包装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各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 这就要求在包装旅游产品时, 不仅要注意它的审美性、功能性, 还应考虑它独特的地方特色魅力。对旅游产品包装在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 还应注重地方特色的表现。对于生产地方特色产品的企业来说, 虽然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 但是只有对产品进行广泛和多层次的包装才能使产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一、何为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相随行为。旅游商品就是特指旅游者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它包含两个要素:其一必须是旅游者购买的;其二必须是有形的商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的商品, 才能称之为旅游商品。所以, 当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结束后, 其购买行为与旅游无关, 其所购买的商品就不再是旅游商品了。
旅游商品是旅游商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是旅游业中创汇和创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我国发展旅游商品的空间很大。因此, 在旅游实践中, 增加旅游购物的收入就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重点。
二、旅游商品的分类
旅游商品种类繁多,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 旅游纪念品,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又有纪念性的一切物品。它多是以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或文物古迹为题材, 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风格, 且制作独特的商品。市旅游商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类商品。
旅游纪念商品类型繁多, 可分为文物古董、书画金石、文房四宝、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和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几大类。比如民间工艺品, 是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及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工艺美术品。如山东菏泽艺人李俊善的面塑, 贵州、云南少数民族的蜡染, 民间妇女剪纸, 潍坊的风筝等。
其二, 旅游用品, 是旅游者为实现旅游目的的需要所购买的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的商品。主要有旅行车、游艇、旅行箱包、旅游鞋冒、手杖、风雨衣、太阳镜、摄像机、美容护肤品及常备急救药、帐篷等。随着旅游者旅游个性化的要求及各种新兴旅游项目的兴起, 这种旅游用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与旅游纪念品具有同样的地位, 是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个新的方向。
其三, 旅游消耗品, 是指旅游中所消耗的商品。主要有食品、饮料, 以及盥洗用品、当地特色风味小吃、日常生活必需品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耗的食品、饮料、日常生活用品, 基本上是按照平常的喜好来购买的, 这种支出是较稳定的和有限的。而对当地的特色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因此, 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产品及小吃就成为旅游创收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与法国、土耳其饮食并称为世界三大饮食体系, 中国饮食又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因此开发这种风味小吃也是旅游商品中的一个重点。
三、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 使旅游者购买的满足其各种物质需求可带走的商品, 因此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又具备一般商品有时并不具备的特征和属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 就是让自己的旅游经历能够通过旅游商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通常旅游者所选择的商品大多是与特定文化环境氛围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纪念性的商品。所以, 纪念性是指旅游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显示旅游所在地的某种特点, 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能够引起游客美好回忆的属性。几年形势旅游商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比如, 到桂林的旅游者, 一般喜欢买以桂林的山水为内容的山水画、工艺扇和文化衫等;到苏州的旅游者, 多会购买苏绣的代表作双面绣、手帕、枕套等;到西藏的旅游者, 会购买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藏饰;到青岛的旅游者, 会购买一些贝壳等饰品等。旅游者购买这些商品的原因, 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商品能吸引人的目光勾起人的购买欲望。因此, 旅游商品的独特创意和美观的, 具有艺术性的包装, 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目的之一。为了获得美的感受, 具有美感的商品自然成为旅游者购买的首选对象。旅游商品愈具有艺术性, 感染力就愈强, 游客就愈喜爱。
旅游者在异域他乡旅游购物时, 总想买些该地富有民族性的商品。到中国的旅游者, 会购买中国的丝绸、年画、古董及印章、瓷器;去我国新疆的旅游者, 会选择购买维族的帽子和佩刀、葡萄干、哈密瓜;去广西的旅游者, 可以购买竹雕酒具、竹子工艺、竹画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 是因为这些商品均极富有浓郁的民族性, 令旅游者印象深刻。
旅游者在选购具有民族风格物品的同时, 也会选择具有突出反映地方文化的特点的商品。比如, 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旅游者, 除了购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商品——丝绸、茶叶等商品外, 还会选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 如安顺的蜡染、苏州的扇子、酒泉的夜光杯、张小泉的剪刀、潍坊的风筝、临沂的煎饼、全聚德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四川的麻婆豆腐等。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让旅游者能感受到旅游商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美感。
大多旅游者很想购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旅游商品, 作为玩赏、纪念和馈赠之用。因此, 旅游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有很多, 如旅行包、旅游鞋帽、手杖、钱包、中药材、小玩具等。
旅游商品的这几个特性,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 遵循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不断创造新的商机。
三、旅游商品应重视包装策划
旅游商品大多是旅游者所购买的, 因此对于这种商品的包装我个人认为, 应该在遵循包装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再加以地方特色的表现, 能更加突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和作用。商品的地方特色, 浅意上讲就是商品具有产地优势和特色, 如特产, 它的商品原料主要来自当地, 再如有些产品在当地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还有些产品具有当地浓郁的风土人情等。这些产品在共同具有地方性的同时;还让购买者有一种“人是故乡亲, 货是当地好”的这么一个潜在的信誉感。所以对于这种产品来说这既是特色更是优势。
对于生产地方特色的企业来说, 虽然居于优越的先天条件;但由于缺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 只局限于当地或周边的销售地区, 不能真正地走出去, 所以只有对商品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宣传, 才能使商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沈祖祥, 张帆.旅游策划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3.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 篇三
长城情缘
走进罗老的家,敬意油然而生,房间的每个角落里都摆满了书籍,在这里能找到一切关于古建筑方面的书。而眼前这位头发已花白的老人为了中国的文物事业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今天虽已年过八旬,但他还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古建筑保护领域专研奋斗着。采访罗老,第一个话题自然也离不开长城。罗老谈起长城,津津有道,侃侃而谈,一股学者大家风范。他坦言“从小就知道长城,可真正了解长城是从修长城开始的”,从罗老的言语中我能感到他对长城的那份特殊情感,也能真正感觉到他将保护古建筑工作作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1950年,27岁的罗哲文结束了对古建筑的学习研究,被调任到文化部文物局任职,成为国家文物局最年轻的古建筑专家,从此便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1952年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向民众开放,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罗哲文,而八达岭则成为罗哲文修复长城的第一站,就这样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长城八达岭段就修复竣工,这次修复,使罗哲文对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个古建保护专家,他对中国最大的古建筑一长城产生了特殊的情感,研究长城成为他一辈子都难以割舍的一项事业。通过实地研究,罗老对长城提出了新的观点:过去认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他和专家考证后认为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新疆。过去认为长城是秦始皇开始修建的,罗老则指出,长城的修建始于楚国。后来,罗老的保护领域从最初的保护古长城扩大到各类的建筑,他意味深长得说“这也是恩师梁思成先生的思想他认为文物包括的范围很广”。谈起自己一辈子的工作,罗老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尤其是当前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对文物保护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 现代文物保护的领域又扩大了,扩大到了近现代的建筑,甚至当代有价值的建筑也应该保护下来,因为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文物古迹遗产的保护是不能断代的。
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辅相成
中国是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现在又面临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又面临着新阶段的困难。研究了一辈子文物的罗老对待这样的问题自有独到的见解。旅游和文化不可分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此旅游发展要依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作为资源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依靠旅游发挥其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失去了文化的旅游就像一个空壳华而不实。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国的旅游家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珍贵文物资料,他们把祖国的文物与名川大山,地貌特征都——记载下来,如《水经注》、《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因此,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绝对不是矛盾的。在过去,一提文物就只是保护,但是保护后的文物发挥出作用才是文物保护的目的。文物具有不可移动性,只有通过“旅游”才能达到用“物”说话的目的,反过来用“旅游”来体现其文物的价值。中国的长城,既是中国文物,又是世界遗产 运用毛主席的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就充分揭示了旅游与文物的内在关系。美国总统里根先生站在长城上无不感慨道:到了长城才体会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创造不出这样伟大的奇迹。由此可见,旅游行为让游客真正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同时,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促进了文物的保护。文物古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界人士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作用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另 方面,为了文物古迹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古迹风景。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
从长远看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是在一定时期也会存在矛盾。从旅游部门角度人手,发展旅游就势必进行旅游区的开发比如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宾馆、饭店等,这样破坏了原有的保存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身就是种破坏行为。或是一些旅游部门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超负荷地接待旅游者,结果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乃至毁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诸如此类的问题屡屡发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困难。
罗老认为·虽然两者之间有矛盾 最根本的问题是旅游部门与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部门没有协调好,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罗老意味深长地说:“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去支持、维护。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也不利于旅游发展,对文物只保不用,即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那么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怎么做到两全其美。罗老总结到。要做到两全齐美,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最科学的规划来实现,保护文物。保护景区最后的防线就是把它们规划好,一个规划要经过实地考查讨论研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直到专家论证行政报批,政府审议等严格的程序,才能完成与实施这样一来,不会造成对文物,景区的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文物、风景保护的后果。只要规划做好了,才能真正处理好文物保护、风景保护与开发、利用、环保及旅游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搞好规划就是对文物、风景最好的保护。
首先,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事业的长远规划。各地政府部门和各旅游主管部门应认识到文物对发展旅游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事业发展规划时,应对旅游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明确的规划,以指导旅游区内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对级别较高的文物古迹应派专人负责对旅游区内的文物古迹要经常或定期检查从旅游区的经济收入中提出相当部分专用干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等等。再次,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应密切配合,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四,严格控制客流量防止超过最佳容量。超负荷地接待,最易使文物受损,因此,对客流量应严格控制。五,严防游客的有意破坏。在游客进入旅游区时或在游览途中应不断地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对有破坏行为并引起不良后果者,应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予以制裁。
4.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篇四
(一)广泛性: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我们在前面讲旅游资源分类时,已经从不同角度罗列了它的类型,其中既有看得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实物,又有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体验感受的风俗民情、传说典故。有古代的,也有现实的和新生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经济的,也有文化的。它们从不同的形式,渗透于各个领域、各个地区。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下,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都市,有的在乡村。总之,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它们的“形迹”。
(二)时代性: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的现象可以做为旅游资源,有的则不能做为旅游资源,同一种东西,却有两种不同的利用价值。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是不同的。如赌场、妓院,在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用来吸引游客,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又如有的革命纪念地,象德国法西斯屠杀爱国人士的集中营、万人坑,在当时是杀人场,在今天是人们凭吊革命先烈的纪念馆,是法西斯罪行的有力罪证。还有封建时代的宫阙,过去是皇家贵族淫乐的巢穴,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出入,现在却成了人民游乐观览的地方,成了控诉封建统治者血腥镇压人民的教育阵地。类似这样变化的例子很多,说明旅游资源具有随时代而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的本质,就是社会时代性的差异。
(三)变异性:旅游资源还有变异性的特点。所谓变异性,就是它产生时并非具有旅游的属性,后来因某种原因,使它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旅游资源。相对于它初生的用途,发生本质的变异。这种例子也多得很。如名人故居,在主人还未变为名家时,他的住宅不过为几间普通的房子,后来他成了名人,房子也变为旅游资源。房子前后并未变,变化的是房子的不同性质的用途。又如美国华盛顿州的海圣伦斯火山,1980年5月18日大爆发,喷出的1400亿立方英尺的火山灰、石(其威力相当于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500多倍),给附近造成近百人的死亡和失踪,全部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当时的美国总统巡察了灾区之后说:“从长远观点看来,火山爆发将会使人们对它产生巨大的科学兴趣,甚至使这个地区变成旅游区,……可能成为一个可与大峡谷比美的游客吸引地”。可见,火山也会变成一座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再如我国1976年唐山——丰润大地震,从性质上讲,这是一次大灾难,使几十万人民死亡,造成的财产损失就更难以计算。可是,震后许多地方保留的现场遗址,却成了人们参观和科学考察的基地。唐山冶金设计院有座四层楼房,受猛烈的地震破坏,上两层被甩在楼侧空地上,整整齐齐地耸立在那里。这种奇怪的地震破坏现场,深深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科学研究者。从旅游角度看,它原为非旅游资源的普通楼房建筑,后来只因地震破坏,出奇不意地变成了旅游资源,这种变异差别多大啊。
(四)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上。所谓地方特色指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景观。如北欧挪威海岸,有许多伸入内陆的峡江景观,地中海沿岸有“三S”景观,非洲东部有“天然动物园”景观,中国西南有大面积岩溶地貌景观,长江中下游有水乡景观,热带海岸有红树林景观,这些都是大尺度自然景观。地域继续缩小,还有中、小尺度景观。这里地方特色就更浓郁,如四川盆地的方山景观,江南丘陵的红层和丹霞景观,罗布泊滨区的雅丹景观,柴达木的盐湖和风蚀地貌景观,云南元谋盆地的土林景观,黑龙江五大莲池的熔岩火山景观等等。民族特色的景观也有大、中、小尺度的区别,大者象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这样超级民族区内的景观特色。如中国的园林、庙观、古建筑(亭、台、楼、榭……)等在世界很有特色,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结晶。中、小范围的民族景观,主要指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赛山歌,高
山族的杵舞等,民族风情十分浓厚,富有巨大的吸引性。从世界而言,这种异族风情、异国情调更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总之,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都是具有地域活动局限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活动形成的,地方和民族色彩在地域上的差异变化十分鲜明。
(五)交叉性: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地区多种类型的交错分布。世界上的主要旅游地区,几乎都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交叉分布的综合体。自然和人文诸景观要素又往往在互相联系和制约的环境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着。很少存在孤立的、与周围其它景观要素互不联系的单一景象。从大尺度景观类型而言,任何人文旅游资源总是发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其观赏价值也常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南方地区开展滑冰运动,就比北方地区少,而北方地区搞游乐设施,在冬半年会长时间地处于淡季状态。这种情况都是与气候条件分不开。反过来,自然旅游环境亦需要人工的规划、建设和开发,需要人文经济景观和条件的配合。如交通路线、旅馆设施以及一些人工景观建筑的点缀。没有这些条件,自然旅游资源也无法开发利用,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也不能获得更高级的发展。其实,这种旅游资源的交叉性,对一个风景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游人的动机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出游大多数都想看到更多的景观类型。所以旅游资源的交叉性,更能适应游人的观景要求,是旅游活动丰富多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旅游区开发的优势所在。
(六)永续性:综观旅游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使用的价值。尽管有部分旅游资源,如狩猎、垂钓、采集、购物、品尝风味等,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需要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但是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游客消耗掉的,如参观展览、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阳浴等,都具有永续使用的特点。对于这些旅游资源,游人只能带走各种印象和美感,而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的永续性,正是形成旅游业投资小、收益大、利用时间长等优点的基本原因。但是,旅游资源也有一个保护问题,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地方风格的保护。只有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才能使这种资源的永续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七)季节性: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是由纬度和地势、气候、日、月运动等因素决定的。纬度的高度,使地面获得的热量出现了差异。高纬度地带,太阳高度角低,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少,因此出现了一年四季景观的变化。严寒而漫长的冬季,使河湖封冻,树叶枯落,以绿色旅游为内容的观光业出现淡季,而以滑雪、滑冰为内容的体育旅游进入旺季。除了地理纬度的因素外,地势的高低、坡向等,也会直接影响自然景观发生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高山峡谷区,即使在适于旅游的旺季,也会出现从山麓至山顶的景观四季变化。总之,这种自然景观的季节性变化使旅游业出现了淡季旺季。比如钱塘观潮,因日、月起潮力的变化和杭州湾口的喇叭状构造,使最大的涌潮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几日,观潮者若错过“潮生日”,就不能看到有“天下壮观无”之称的钱塘秋潮胜景。又如北京香山红叶观赏,也出现在秋天很短一个时间,错过这个机会,红叶景象就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八)增智性: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文化属性。游人通过游览、参观,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加智力,启迪美感,是人类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例如北京延庆的木化石是获取古生物知识的旅游园地;西安碑林是研究古代书法的理想地方;伦敦蜡人馆是研究美术绘画的场所;北京圆明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一般旅游资源的特点
综合主要旅游资源学著作,本研究认为旅游资源与其它产业资源比较,特别是同传统的物产资源相比较,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价值上的吸引向性(独特性)。第一,包括美学价值、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等等,其核心价值是具有吸引力。第二,吸引力定向性是指不同旅游资源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具有不同的市场。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2)系统组成的多样性。是指旅游系统资源要素组成和构景上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从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得知,旅游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集合概念。在表现形式上也可反映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第一,与其他产业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可以是自然事物,可以是人文事物,还可以是社会事物;可以是历史留存下来的事物,也可以是当代人造的事物;既可以是有形的事物,也可以是无形的事物,多种多样。
(3)空间上的地域性。第一,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第二,空间上不可移动。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具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无论是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莫不如此。这也是国际上的很多旅游学者往往称旅游资源为垄断性资源的原因。
(4)时间上的季节性。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5)使用上的持续性。第一,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第二,旅游资源也具有易损性,管理和利用不得当,很容易使其遭到破坏的。无形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也是短期内难以恢复的。第三,可创新。一是同一资源的主题创新;二是资源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文化挖掘创新;三是人造旅游资源的创新。
5.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思考 篇五
3100511139
么雪玲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发带来的问题,有的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差,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
在旅游活动给景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应该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发开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对旅游资源的破坏降到最小限度之内。在开发与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以保护优先,避免损害长期利益。
对旅游资源避免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设,充分考虑到影响其资源保护的各种因素,实行整体保护,并合理对其再利用。
在一些著名的山地旅游中,开发商过分的注重对其交通的开发,如索道、水泥道等,这虽然为游客上下山提供了便利,但这样却失去了爬山最原始的乐趣,无法体验那种跋山涉水的地感觉,也对山体造成了一些破坏,我认为这样的开发应适当,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即可。
在旅游景区的商店、通讯、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像那些土特产品店、文物古玩店等就不是多多益善,应该设在景区外交通集散地或住宿区,使景区更像是景区而不是大型露天商场。
在对一些人文景观的开发时,应该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开发,这样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高层次利用。对文物的修复,要建立在不改变其原状的前提下。还有就是对一些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应该是保护多于开发。
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的修缮、恢复、扩建与美化,应该尊重自然和历史,以保持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大越高越时尚越好。原始美、残缺美、苍凉美是自然历史文化内涵的美,因其难得见与无法复制显得更为可贵。
现在知名的景点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景区内的高档设施越来越多,这类设施的建设越多对景区的破坏就越大,其实景区内的设施不必要多豪华,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符合景区的整个审美、低碳、环保就行。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要以保护为前提。在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时也要加强管理,对开发中违反法规的应该予以处罚。对于公众,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使人们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倡导健康文明消费,开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区内的高档消费需求,从而抑制开发商开发高档设施,更好的保护资源。
景区景点内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健全景区内的一些制度,还要严格控制旅游接待量,避免超承载量对景区资源造成损耗。
6.西藏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篇六
体育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在北美、西欧、日本, 其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列。目前, 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 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据专家估计,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大约在1500亿元~2000亿元之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2010年, 体育产业有望达到GDP的0.2%~0.3%。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业不仅是指和体育运动直接相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销售业, 还包括了体育旅游、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情报信息业等行业。体育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体育需求或体育兴趣等体育相关动机 (健身、娱乐、休闲、增长见识、参加或观看比赛等) , 离开其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人、地、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由这些关系所引起的现象的总和。
二、体育旅游是西藏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旅游是西藏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体育旅游又是西藏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是体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在这片辽阔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 既有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又有供游人挑战自身极限的资源场所;既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 又有无限美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现有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 开发以体育赛事观战游、草原休闲、雪山探险、高山滑雪为主, 各种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为辅的多种体育旅游产品, 创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可以系统开发、适合长期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品牌是西藏体育产业能够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奥运会的临近, 西藏的体育旅游也将逐渐的成为西藏旅游开发的新趋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旅游业被看成是第三产业的龙头, 而体育也被认为是大众消费的新热点, 所以西藏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必将成为扩大市场需求并促进西藏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 具有广阔前景与发展潜力。
1. 西藏旅游优势是西藏体育旅游的前提
体育旅游的发展有依赖于旅游资源。一个区域体育旅游业的兴衰、效益的高低, 首先取决体育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 取决于体育旅游开发价值的大小。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是开发体育旅游、发展体育的前提和基础。西藏北界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 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 东南与云南省山水相连。南面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 国境线近4000公里, 是中国的西南屏障。其独特的地缘优势, 可在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上, 与周边各省区优势互补, 形成产品组合, 提高竞争力。又由于西藏于五个国家接壤, 具有发展边贸旅游和跨国旅游的优势, 能适应不同阶段国家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 对国内和国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西藏地域辽阔, 地形地貌独特, 名山大川众多, 高原湖泊密布, 自然风光举世无双。千百年来, 藏族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风土人情, 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 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以她举世独有的高度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全世界的登山探险和旅游爱好者;雅鲁藏布大峡谷坡陡谷深, 风景壮丽;圣湖纳木错、圣山冈仁波齐峰景象万千;茶马古道、巴松错、色林错、班公错、养卓雍错等胜景令人心驰神往。西藏不仅有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而且有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 仅寺庙在历史上最盛时就有2700多座, 还有不少宫殿、园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古格王国遗址等古迹令人目不暇接。西藏的旅游优势是西藏体育旅游的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 西藏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
西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是宗教圣地。其栖息地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等, 致使这些民族在饮食习惯、民族服饰、婚丧嫁娶、礼仪宗教等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自己所特有的文化模式, 并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马术、登山、俄多、射碧秀 (响箭) 、摔跤、抱石头、赛牦牛等。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等, 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娱乐性和艺术性, 是能吸引大量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出游的主要目的。据张鲲等的调查, 在观光旅游的人群中一个地方游过两次以上的仅为21%, 而选择两次以上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人群占89%。西藏以其雪山、冰峰、旷野湖泊以及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古风, 成为国际旅游新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特种旅游以其与大自然最为接近的形式, 独放异彩。特种体育旅游是从登山探险活动中派生出来的。目前在西藏开展的大致包括山区徒步游, 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越野拉力赛、山区马拉松赛、热气球飞跃高峰、高山翼伞滑翔、江河漂流等诸多新奇、惊险、让人一生难忘的探险旅游活动。
形式各异, 内容丰富, 民族风情浓郁, 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极强的表演性、娱乐性、健身性, 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欢庆丰收、欢度节日、祝贺婚庆、民族盛会等活动中, 穿上绚丽多彩、风格独特的民族服装, 在欢快的民族乐曲的伴奏下, 在活泼祥和气氛中表演或比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论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在活动中都能充分感受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都可以达到身临其境、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目的, 也给西藏体育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3. 西藏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
西藏若想保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抓住奥运会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转变思路, 开发以体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 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特征, 满足我国以及世界体育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心理和旅游需求。
(1) 提高认识, 明确体育旅游的产业地位
体育旅游是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极强的旅游产业。在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 要把体育旅游作为独立的旅游产品来对待, 明确体育旅游的产业地位。要充分认识西藏发展体育旅游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相关的传统资源开发区分开来, 明晰职责范围, 加强针对性, 真正确立体育旅游这一产品的独立地位。
(2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精品
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西藏传统体育的文化底蕴, 同时又要体现其时代性和经济性, 要将那些大众喜爱、易于传播, 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兼具休闲娱乐、美体健身, 既具有参与性又具有观赏性等特点的民族体育资源,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理、研究、开发和包装, 形成特色精品, 推向市场。西藏不仅拥有珠穆朗玛峰, 而且还拥有5座8000米以上的冰峰, 40座7000米以上的雪山。体育旅游应以登山游为切入点, 派生出富有西藏特点体育旅游项目, 开发出西藏自己的体育旅游产品, 引导消费, 拉动相关产业和地域经济的发展。发掘体育旅游与其他资源的良好配置性的特点, 将体育旅游与传统体育、民族节庆活动、自然景观及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一并开发与利用, 使之相辅相成, 良性循环, 编制出一张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经济网络。一定要树立大旅游观, 用“特色”和“精品”来构筑西藏体育旅游的发展框架, 用“市场”和“开放”来增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实力和活动。
(3) 加大宣传力度, 培养适宜体育旅游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体育旅游的普及在我国还是新事物, 大众对此的认识程度还不是很高, 尤其是西藏地处边远地区, 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还较低, 因此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旅游者全面了解体育旅游的内容、服务项目、特点等, 从而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独立的旅游产品来对待。提高大众体育旅游的兴趣, 激发大众体育旅游消费的欲望。要加速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门经营管理人才, 充分发挥自治区教育资源优势, 在体育院系、综合性大学及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与体育旅游相关的课程及专业, 加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 加大力度花大力气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在岗培训, 以提高现有体育产业部门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小结
在大力发展西藏体育旅游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高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一旦被破坏就难以再恢复。体育旅游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隐患:如通往珠峰的道路上或雪山处处是登山者留下的废弃物, 许多游客甚至到圣湖里游泳;火车汽车经过的自然保护区必然对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造成扰乱;大量游客的进入会使西藏汽车增加, 带来更多尾气和噪音污染。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我们要把部分收入用作专项基金, 用来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中, 以保持西藏对游客的持久吸引力。
西藏体育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开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借助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契机, 充分利用会展业、广告业和各种媒体宣传体育旅游的优势, 招商引资, 建立体育旅游建设基金, 统一规划, 全方位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 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 使西藏体育旅游与国际体育旅游接轨。
参考文献
[1]赵清波: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及模式带来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年10月第10期1313-1315
[2]昌晶亮: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第32卷24-26
[3]杨月敏:丽水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1卷第3期
[4]高小岩:甘肃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年10月第5期总21卷.84-86
[5]李喜来:陕西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年9月第九期第27卷
7.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篇七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订制;未来
21世纪初,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首先在云南的香格里拉落地发芽。其后,在十多年里,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被遍布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吸收、接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概念。并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营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发展,同时给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发展、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可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发和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如何让生态旅游产品和自然保护相得益彰,是我们需要去探讨和发现的。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认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产品开发、规划先行
旅游市场是国内外,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各式各样的旅行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火爆,催生出了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在这当中,生态旅游产品,因其在产品设计,开发之初就需要设定为不影响当地普通民众的生活、不打扰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产品开发的时候,首先就需要都产品进行合理的规划。
我们以四川九寨沟景区为例,其实早在2004年,九寨沟景区就开始了其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规划。在原有景区日则沟、则渣洼沟、树正沟之外的扎如沟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产品规划和设计。对长达17公里的第四条沟,扎如沟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和产品规划。其时,作为旅行社的一员,本文作者也部分参与了扎如沟景区产品的规划。在每日游客容量的规划的时候,景区就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调查和游客模仿。作为主景区的三条沟,现在日容量最大为43000人。而经过多次验算、测量后,最终得出结论,扎如沟每日最大容量为2000人。除此之外,扎如沟旅游产品在游览路线、景点设置、厕所、露营地设置等产品要素设计上,都慎之又慎。终于在2013年,在开始进行产品规划之后的第八个年头,面向全世界推出了扎如沟生态旅游产品。
2.产品设计、以人为本
生态旅游产品,在规划之初,就需要密切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产品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需要以人为本。
比如食,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去考虑,游客口味与当地风味的结合;食材选用与游客接受程度的结合;烹调手法与游客的习惯的结合。就像如果传统的早餐的设计是牛奶、面包、面条的话。一晚可口的稀饭、一只刚刚出窝的鸡蛋、一个自制的馒头,一碟本地的蜂蜜蘸酱。这些是足以打动所有游客的产品设计。
产品的各个要素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都需要充分去考虑产品本身的特色、景区当地的实际、游客的特征,在综合考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设计。
3.产品形式、多种多样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产品,将景区景点进行简单的打包,然后与交通相结合。通过测算多人成团的交通成本、导游成本等,组合成为一日游、二日游、五日游等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的形式将更加的多样化。
比如我们为一个人、两个人单独设计旅行产品。为每一个人量身订制,我们精心策划好的旅游产品。而不是简单的将景区景点进行打包设计和组合。
在這个时候,生态旅游产品的定位应该更加清晰。生态旅游的产品至少在近几年,应该都是社会小众的产品。那就更加应该单独为每一个客户去度身定制专属旅游产品。那么产品的形式就更加应该多样化。
4.产品营销、不走寻常路
当我们规划好产品,生产出产品之后,需要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如何将产品推销出去,是生态旅游经营者急需考虑的。与国外发达的生态旅游生产、销售环节不同。国内对生态旅游产品的认识、宣传、推广的力度还不够。很多游客还不知道生态旅游是什么?还不知道原来旅行可以这么晚。
我们曾进行过一个调查。在四川九寨沟风景区门口,我们随机从当日进沟的游客中选取了100人,询问他们对扎如沟的了解程度。结果有90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有8人,曾经听说过;有2人做过详细的了解。这就充分说明了,生态旅游在国内还属于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经营者,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思考,我们的产品应该如何进行市场开发。电子商务,或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引入国内的新兴旅游产品,由于其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游客对未来旅游产品的要求。生态旅游必将成为将来耀眼的明星产品。那么本文对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8.旅游规划与开发实习报告 篇八
实习地点: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西江千户苗寨
实习时间: 2013.12.23~2013.12.24
学
院:
林 学 院
专
业: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姓
名:
李 光 容
学
号:
1009030035
指导老师:
祝 老 师
一、实习地点: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
二、实习时间: 2013.12.23~2013.12.24
三、实习内容:
1、了解实习地点旅游现状、存在问题。
2、了解实习地点旅游资源特征。
3、了解两个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方法、景物和功能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4、通过实习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
四、实习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收集文字和影像资料来完成; 实习路线:贵阳-凯里-巴拉和苗寨-南花苗寨-季刀苗寨-上郎德苗寨-雷山县城-雷公山-雷山县城-西江千户苗寨;
1、实习前期:实习地域概况了解,相关资料查阅、搜集整理,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并且做好物资准备;
2、实习期间:主要通过走样线,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了解实习地点旅游现状、存在问题,了解实习地点旅游资源特征,了解两个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方法、景物和功能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同时做好实习重点记录;每天回来后做好资料整理。
3、实习后期:实习回顾,资料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要求:
1、实习过程中听从指导教师安排,遵守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2、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和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习过程中,有效的将课堂所学的只是运用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次实习时间为2天,日程大致安排为:23日早上从贵阳出发,中午到雷山县城吃饭,下午行程是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途中顺道参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郎德苗寨,晚上到西江苗寨住宿;24日早上参观西江千户苗寨,接下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当天下午返回贵阳;实习全程主要由我们班主任祝小科老师带领,通过老师的生动的讲解和耐心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整个实习可以说是“寓乐于学”,最终圆满地画上句号,也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画上句号,但遗憾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由于重修没能一起实习。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雷公山概况;
雷公山,苗岭山脉主峰,地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之间,由十多个1800米以上山峰组成,主峰在雷山县城东32公里处,万山拱卫,岿然独尊,为黔东南第一高峰。雷公山,苗语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山也因此得名。雷公山海拔2178.8米,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雷公自然、人文景致独具特色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其中响水岩景区犹如美人,更是独具魅力,但是此次实习我们没能得见其美丽的一面;雷公山景区内原始森林茂密,四季百花争妍,投身其中,宛若荡漾在花的海洋。内建有电站、水库、宾馆,基础设施完善。景区旅游,一可登爬1983级台阶,感受山这巍峨;二可欣赏响水岩五级瀑布;三可沿途考察原始森林植被和苗寨风情。雷公山自古就以林木幽深著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族英雄张秀眉、杨大六率领苗民抗清起义,现存当年张秀眉点将台遗址。昔日人迹罕见的雷公山,如今已辟出盘山公路,游人可驱车直达山顶,但是由于我们所乘汽车体积过大,上不了山顶,只好在半山停下来了。据说雷公山看佛光,观日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尤其山顶上有一奇井,水深过膝而终年不涸,很是奇怪,因此祝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此外,雷公山气候独特,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暗雨变化莫测,阴天较多,盛夏如秋,宜于宜于避暑。
雷公山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是国内第一个以秃杉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区内保存完好的秃杉天然林有35片,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主要分布在雷公山东南坡的沟谷地带。据初步统计,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现存5000多株,树姿优美、挺拔,最大的高达近50米,枝条呈弧形,弯曲向外伸展达七八米以上。
雷公山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天然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有多类多属的动植物。春天盛开的杜鹃花树干比一般常见的高大,花形有如碗口大小,形似喇叭,色彩艳丽,有红、白、粉红、紫色等。还有一种名贵花种,称之为白玉花,未等绿叶披身,枝头早已白花点缀。雷公山四季有花开,四时闻鸟鸣。
2、保护区、森林公园锦上添花;
雷公山还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森林面积26199公顷。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雷公山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场所”,生物种类近2000种。已鉴定的植物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属中国特有的16属。原始森林中,森林植物有54科、135属、286种、14变种,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浓厚色彩。有许多珍贵树种:秃杉、花榈木、小叶红豆、楠木、裂叶白覃树。蕴藏有多种经济价值高的植物,有营养价值高的猕猴桃和提取芳香油的木姜子;还肴许许多多的樱桃、杨梅、甜包、板栗等野果。盛产天麻、党参、雷五加、三
七、杜仲、白芨、蛇连、血藤等名贵中药材。珍稀植物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秃杉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揪、马尾树、钟萼木、十齿花、香果树、水青树、金佛山兰、福建柏等。据有关专家综合考察证实,雷公山已鉴定的动物有518种,分属132科39目,有白鹇、大狗熊、野猪、猕猴、穿山甲和角怪、娃娃鱼、石蚌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还有种类繁多的蛇类和昆虫,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猕猴、黑熊等。
(二)西江千户苗寨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00多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
1、自然资源;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苗寨东南侧,是白水河长期侧向侵蚀塑造成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虽然不大,却是西江苗族同胞世代耕作、赖以为生的地方,盆地底部是成片的水田,北面山地已被开垦为梯田和旱地。苗寨四周的山地上,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尤其是苗寨西南部的山坡上,尚保留着大片的乔木林。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2、人文资源;
西江有着悠远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苗文化的一方厚土。芦笙、银饰、吊脚楼、刺绣、鲜鱼煮酸汤是苗文化在生活上的主要表现方式。这里是芦笙的故乡,每年十月苗年“芦笙节”这里的男女老少披着接人的盛装,齐聚芦笙场踏着芦曲翩翩起舞。苗族妇女的服饰鲜艳夺目,以银饰取胜。可谓:戴银盔、穿银甲,别银簪、戴银环,挂银培、镶银边,银光闪烁、银饰生辉。银饰工艺精湛驰誉全国。苗族的吊角楼分上下三层,第一层为家畜家禽居所。二层为人的居住之地所。正中间为祭祀场所和客厅,两边为人的居住房间。最顶一层为粮仓。每家杜在堂屋前面六一间别有情调的空间,在檐柱上装有花曲栏杆,俗称“美人靠”以供人们休息和远眺观景。正是:盛装银光闪闪,苗妹花枝招展。芦笙曲曲委婉,滚烫烈酒满碗。篝火堆前聚会,山歌唱出心愿。不爱金垠万贯,就爱眼前醉汉。绣球抛给好汉,花前月下再见.。对月盟下誓愿,陪你海枯石烂。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七、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雷公山
1、雷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1)开发现状
虽然开发了旅游,但是雷公山仍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美。随着雷公山旅游的逐步开发,雷公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善。共完成24km雷公山油路改造,修建20km的林问步道、2个管理用房,3个景区大门、6个休息平台、3个停车场、20个蹲位的公厕、200个垃圾桶和一批观景台、凉亭、小桥。投资800多万元修建的集会议、食宿、娱乐为一体的响水岩避暑山庄已经对外营业。此外,景区通讯也已经开通,移动、联通通讯全部覆盖。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本着保持雷公山的原汁原味和便利游客休闲、观赏、步行而建设的,既不破坏原始原貌,又达到了让游人顺畅游览的目的。(2)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雷公山每年有数万人光顾,但与其丰富的资源相比,开发得还很不充分,潜在的效能还没有发挥出来。目前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是:
1、旅游宣传工作薄弱。
游览过雷公山的人都会为它的自然风光、高山气候、原始森林、林间小道、小桥流水、民族风情所倾倒,然而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不高,报刊上很少见到宣传、介绍它的文章和资料,这很不利于组织客源。搞好旅游资源,对外宣传促销,让外界了解雷公山丰富的旅游内容,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扩大雷公山对外影响,搞好招商引资的需要。因此应广覆盖、大密度、多渠道地开展雷公山的旅游宣传,树立雷公山旅游的整体形象。
2、交通条件还不够完善。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之一,没有便利的交通,游人不便进出,花费时间长,这样会影响客源。雷公山虽距凯里市、贵阳市不远,但从凯里市到雷山县的公路狭窄,大量的汽车进山时很不方便,因而很多游客为此放弃了旅游。
3、住宿设施不足,其他基础设施也不配套。
雷公山脚下的响水岩避暑山庄已对外营业多年,但它只能满足高消费能力的游客需要,而大部分的普通游客则因消费不起而找不到食宿地。雷公山半山腰虽建有普通的休闲避暑山庄,可以满足一些普通游客的食宿需要,但当大量游客到来时,游客就只有回到雷山县城甚至凯里市解决食宿问题。此外,到雷公山山顶观光的游客找不到东西买,甚至找不到公厕;虽然移动和联通通讯已覆盖雷公山,但没有公用电话;旅游商品相对较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游人的购物需要。这些也都令游客在吃、住、购物等方面感觉不便。
4、缺乏娱乐设施。
雷公山目前除游览观光之外,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也就是说,雷公山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游客感到旅游生活十分单调、乏味,到雷公山后找不到能够消费的地方。
5、景区(点)的规划建设不够充分。
雷公山各景区(点)在规划时,忽视了准备每个游客都能得到的,详细介绍各景区(点)的资料,现仅有门票后附的风景区路线图。对于各景区(点),在没有标记也没有导游的情况下,游客往往擦身而过,不知观赏,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对于日益增多的客流量也是极为不利的;
2、雷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
雷公山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突出特点,抓住雷公山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开发,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这一战略思想,首先应抓住雷公山“山好、水美、林丰花香”、山地气候和雷公山脚下的苗族风俗文化资源优势,开展3种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一是普通观光,以二三日游为宜,游览山地风光和观赏动植物资源、历史古迹、苗族风俗文化等。如每年11月份雷山苗族同胞的苗年举办丰富多彩的苗年文化活动。二是消夏避暑旅游;雷公山对于生活在夏季炎热、拥挤的大、中城市的人来说,是最好的休闲避暑胜地。在这里,能尽快消除长期工作的疲劳感,增进身体健康。因此,雷公山可以吸引贵阳、凯里、都匀乃至更远的南宁、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游客。三是大力发展度假游、生态游、疗养保健游、科学游、探险游、登山游、实习游、雷公山顶观光游等。
3、对于雷公山旅游规划几点建议;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各景区(点)的建设,旅游接待能力,搞好包括以住宿为主的旅游基本设施建设。在雷公山半山腰建1~2个星级宾馆或度假村,考虑到绝大部分游客的经济水平,住宿档次应以中、低档为主,食品以突出当地特产为宜;也可以在半山腰的苗寨新建高起点、高标准的“苗家乐”,做农家饭,规范服务并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雷公山的接待水平。一切建筑要与原始原貌的景观和谐,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不破坏原始原貌,又达到让游人顺畅旅游的目的。
(2)举办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修建游乐设施及乡村酒吧等娱乐设施。游客白天游览观赏,晚上可在娱乐场所消遣。应不断加快娱乐设施建设步伐,丰富旅游内容,不断创造条件让游客游得舒心、玩得开心,打造良好口碑。(3)保护好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雷公山是国家级保护区,许多古树名木和稀有树种要重点保护,防止各种污染和破坏。做好雷公山当地居民的思想工作,增强保护雷公山生态环境的意识,只有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
(4)交通是旅游业的命脉;交通及路线组织的好坏,不管是区外交通还是区内交通都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发展,雷公山应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快速、安全的交通条件。同时,与周围风景区建立旅游网络,组成环形旅游线路,这样可以组织更多的客源,游客一次可游览更多的景区,也可免去因往返一条线造成路途的枯燥乏味。
(5)加快宣传促销,不断提升雷公山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大篇幅或者头版头条的专门报道;二是多方寻求宣传“走出去”的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把雷公山旅游资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广辟客源,谋求效益;三是雷公山脚下的苗族村寨每年都过隆重的苗年,可以通过每年举办“苗年文化周”大力宣传雷公山;四是有效利用网络途径,建好、用好雷公山旅游网,用现代媒体网络技术与国内外网络媒体沟通,形成网络宣传;
(6)加强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邀请能工巧匠设计、开发适合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通过成立各种行业合作社或旅游协会行业分会,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和销售,力争做到旅游产品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外观精美、价格合理,让游人 见到了有非买不可的心态,如小芦笙、民族刺绣、民族特产等。
(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是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非常著名的千户苗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很有特色。它是西江、雷山县、贵州省、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份文化财富。在世界和国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大背景下,怎样保护好西江、合理地利用这笔文化遗产,是各级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相关人士都非常关注、关心的一件事情。
1、旅游开发是西江发展必由之路;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讲,西江保持它的原生形态是最好的,但是西江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村寨,而是一个村民聚落。西江文化的特色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人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不能够也不可能把西江凝固起来。我们需要保护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形态。社会在发展,西江人民也需要发展,所以旅游开发是西江千户苗寨发展的一个需要。旅游是把“双刃剑”,旅游可以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并不全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旅游开发是西江的优势,也是它的无奈,别无选择。西江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西江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吃粮而言已经没有问题,一是因为农业科技带来的优良稻种提高了产量;二是很多人外出打工,减少了人口的压力。但是在用钱的问题上,西江人民仍然算是贫困。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外出打工或者通过电视的传播,生活对人的诱惑增多了,生活的欲望也提高了,这就需要更多的钱。针对西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现状来看,发展旅游是必经之路。
2、保护传统文化是西江旅游开发的前提;
去西江看什么?西江的自然风光是很美的,它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北边,距县城37公里,海拔833米,坐落在雷公山脉起伏不平的群山之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西江的苗族风情更美,从可视的角度讲,西江苗族风情例如山寨、建筑、服装、银饰等都独具特色。当我第一次看见西江千户苗寨时就被他的壮观震撼了:西江千户苗寨既粗犷又典雅,清纯,古朴。美观大方,宽敞明亮的“吊脚楼”;这样的建筑样式在黔东南苗族聚居区非常普遍,但数西江苗寨的规模最大,特别气派,更多姿多彩。而且不是孤零零的一堆建筑,而是在大山的背景下,和大自然融成一个整体,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加之层层叠叠的梯田,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些构成了千户苗寨看不尽的景观。苗族服饰很美,而以雷山县为代表的这种所谓“长裙苗”的盛装款式,由于其大方美观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苗族服饰的典范,这种服装具有大家风范,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和气概。黔东南苗族妇女喜爱银质饰品,因而就有了一个“银匠村”的出现,这个“银匠村”不在别处,就在西江。
3、保护传统文化要走实事求是之路,开发旅游首先要考虑当地人的利益; 西江的旅游开发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却不仅仅是为了旅游开发。保护传统文化首先是为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其次才是满足游客的观看需要。那么就需要了解西江人民需要什么;简单地说,是生活富裕和精神愉悦。从生计的层面讲,西江苗族人民过去只是求生存,现在进而是求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旅游开发是为了满足西江人民的发展需要。但是这个发展需求是以不影响西江人民基本生存基础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必须以维持西江人民的原有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最低底线。也就是说,西江人民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第二位的。所以,保护文化的意义首先是为了保护西江人民自己的生存基础。文化保护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够杀鸡取卵。旅游开发是为了西江人民,那么就要兼顾西江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要只顾眼前不及其余。基于以上的事实,旅游开发就要考虑旅游活动的实施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第一,旅游开发要“锦上添花”,不能“釜底抽薪”,要确保旅游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但是不能破坏原来的生存基础;第二,要搞清楚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谁受益,有没有当地人受益和是不是当地人最受益,在旅游带来的市场中,当地人是最大的卖方,是他们祖祖辈辈创造积累了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所以才带来了旅游的市场。
4、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再生发展途径;
上面已经说过,开发旅游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村寨永葆青春,百游不腻。所以,西江在搞旅游开发之前就要有措施,先把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展起来。2005年11月16日,中华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西江挂牌成立,这从国家的层面上给西江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很大的支持。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实施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妇女发展”项目,旨在探索民族文化活形态传承模式,这是从民间的层面上推动西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种形式正好是一种互补,国家的博物馆保存了有形的文化遗产,民间的项目促进了民间艺人的活形态传承。这些无疑是非常好的举措,也是西江的一个福音。此外,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也在西江小学实施,本地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外地和本土专家的研究抢救等都在从不同的方面使力,就更不用说政府的关心和行动了。
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例如:怎样寻找市场?民间工艺市场化以后又面临文化艺术的变异问题,需要如何处理?文化传承还有文化创新的问题;
西江苗寨在苗族村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西江成为一个苗族文化的中心,成为一个苗族文化传承的基地。这样,西江不仅应该传承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还应该收集和保存其他地区的苗族文化,成为苗族文化的基因库。这是西江文化传承的途径,也是我们对西江的期望。西江不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希望西江朝健康合理的方向改变,使西江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八、结语;
在此,非常感谢一路带领我们实习的班主任祝老师以及不可或缺的司机师傅,还有所有同学的关照!
9.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题目 篇九
1、什么是旅游资源?简述旅游资源的特征。
2、什么是旅游资源的美感?简述旅游资源美感的类型。
3、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地位与作用。
4、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珊瑚海岸
2、简述地貌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试述名山的主要成因及旅游功能。
4、列举主要喀斯特景观,并简析石林、峰丛、峰林、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5、比较平原海岸和山地丘陵海岸的特点和分布。
6、举例说明花岗岩地貌的特点。
7、简述海蚀景观的形成及我国海岸类型的分布大势。
8、简述黄土地貌的特征。
9、简述火山与熔岩地貌对类型。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水体、湖泊、河流、泉、瀑布
2、水体成为旅游资源应具备哪些条件。
3、根据云南滇池和长白山天池的成因,分析它们的景观特点与差异。
4、综述江河的旅游价值。
5、简析风景河段、漂流河段开发选择的条件。
6、简述泉和瀑布的类型及典型代表。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它具有哪些特点?
2、谈谈你对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认识,并举例说明某类(种)气候天象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条件。
3、什么是康乐气候?康乐气候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生物旅游资源的功能。
2、简述说明森林景观、草原景观的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分布。
3、简述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古建筑旅游资源?中国古建筑旅游资源可以被分为几类?
2、简述古建筑的旅游功能。
3、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发展。
4、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第十五章本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人口越多的区域其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就越大。√
2、所谓目的地网络营销就是建立一个介绍旅游区的网站。×
3、旅游景区品牌营销只有在旅游景区运行的后期才能采用。√
4、旅游客源市场的季节性变动是一种规律,无法进行人为控制。×
5、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层次会不断上升。√
二、简答题
1、列举市场调查的工作原则。
2、简要说明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分析的程序。
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对策
4、试阐述旅游区品牌塑造的关注方面。
三、论述题
1、讨论网络条件下的目的地市场营销创新。
2、分析旅游者需求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十七章思考:
1、试述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2、试述基本空间标准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简述旅游心理容量与旅游资源合理容量的关系;
4、距离说明如何测量某一旅游地域的旅游资源容量;
5、简述旅游经济发展容量、生态容量的概念;
10.论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与利用 篇十
关键词 旅游产品 地方资源 观光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吸引物与旅游服务的总和;也就是旅游者向游客提供所有旅游服务的总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旅游人力资源、旅游设施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成旅游产品过程。在开发旅游产品上,地方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等这些资源,都可以向旅游产品转化,变成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所服务。
一、根据市场需求,把地方资源转化为观光旅游产品
游客来到旅行地,主要是观赏和游览异国他乡的自然风光以及文物古迹。根据游客的这个需求,可以把地方资源灵活转化为观光旅游产品。在此,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景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把旅游景点和服务组合成综合性的旅游产品。在把地方资源转化为观光旅游产品上,应该发展适应人们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现在是我国旅游高速发展的时期,旅游观光产品应该把握市场的需要,对观光旅游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发展适合未来市场发展的旅游产品。现在游客喜欢在旅游观光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参与性的娱乐休闲活动。所以,在开发城市观光旅游产品上,应该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对市场需要的把握,做好观光产品和其他旅游产品的组合,令游客在观光景点的同时,享受到其他的休闲娱乐性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对观光旅游产品不断深化。观光型旅游产品一般以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城市面貌来吸引游客,但是如果游客的猎奇心理满足之后,就会有喜新厌旧的情绪,目光就会转向其它地方的景点。所以城市观光型旅游产品往往有重游率低、游客停留时间短等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在设计观光型的旅游产品上,可以加大智力、技术和文化上的投入,实现旅游的种类更新;同时健全和完善旅游目的地基础配套设施,增加旅游项目的娱乐性,这样能满足游客的新鲜感和刺激感。除了丰富游览的内容之外,还可以将教育贯穿在游客的观光活动中。景点的名胜古迹在为旅游者提供审美的同时,应该进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深挖掘,给旅游者提供教育的目的,这样能增加观光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二、開发城市文化旅游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越来越关注精神满足。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再仅仅满足一般的观光活动,而更多希望欣赏和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还有一些旅游者,更希望在旅游中能融入到当地的民俗中,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因此,一些以休闲、度假行驶的文化旅游产品,也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为此,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上,应该注重文化旅游类资源产品的研发,这样才能拓展市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为了更好把地方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当地旅游部门应该针对旅游市场的特点,整合当地资源来设计文化旅游产品。因为游客的需求是各有千秋的,有的是观赏性的,有的是娱乐性的,有的是学习性的等等。面对市场上的这些需要,旅游部门应该整合城市的多文化资源,设计能够满足旅游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应该深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所以旅游产品应该强化和突出地区文化的特点。同时,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上,应该注重求同存异,突出本地优势和特色,切忌模仿照办。事实证明,一些令游客在大同小异景点之间奔波的旅游项目,已被人们厌烦和抛弃。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有鲜明的主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旅游项目上从景点开发到设施建设,以及景点服务人员的穿着和素质,都应该表现城市文化的主题。为了开发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应该不断丰富和发展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不断为旅游活动增加活力,不断吸引游客的前来。面对一些无形的旅游文化资源,可以深挖掘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活动氛围,使文化的内涵通过旅游设施和旅游活动体现出来,让游客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品位。在本地资源开发为文化旅游产品上,应该遵循文化保护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文化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对当地居民或者文化资源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造成影响,使原来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丧失,从而失去了文化的真实性。所以,在开发本地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上,不能破坏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文化本身;应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手段保护原先文化的形态,不能使本地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异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到当地居民和许多人士的切身利益。为了更好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开展文化旅游的认知教育。为此,应该取得当地居民和广大群众的理解;而且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各层的人士,大力宣传和积极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把文化旅游认知教育融入到旅游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中。这样才能塑造优秀的旅游文化氛围,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三、发挥政府的开发资源之主导作用
事实证明,政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起着主导作用。为此,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政府应该发挥好服务的角色,引导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体现在为游客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上。为此,政府的公安部门应该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的活动,为游客的娱乐活动消费创造安全的环境。同时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要规范旅游市场的管理活动,为游客营造舒心的消费环境。交通部门应该调整和规划好公交路线,为游客营造方便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1.旅游策划与开发 篇十一
关键词:广西,民族文化,服饰品,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及种类
广西是民族大省, 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之地。当地民族文化跟旅游相结合产生的民俗旅游起着不可忽视的城市旅游推介与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民俗旅游是人们离开惯常住地, 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 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同时由于地方特色, 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 从某种意义上讲, 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 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 实现完善自我的旅游目的, 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旅游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 均与旅游资源有关, 因此, 旅游跟旅游产品关系密切。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物品与服务的组合。在旅游活动中向游客提供具有纪念意义的特色消费品。这种民间的、通俗的具备当地文化底蕴、工艺传统、风俗习惯等特色的产品具有使人回顾旅游体验、展示旅游的精神价值。就广西目前而言, 民俗旅游可从生活文化、婚嫁文化和礼仪文化、口传文化、民族歌舞、节日庆典、信仰文化等多角度向旅游者展示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旅游产品是当地文化精神的浓缩, 是旅游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的可供选择的纪念物或馈赠物, 蕴含着现代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因此在广西民俗旅游中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非常重要, 对于带动当地民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中的民俗旅游 (首饰) 纪念品
当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越发追求一种精神的体验。一些旅游者因为对当地文化青睐于心, 便选择留下小住几天, 当然更多的旅游者为表达对当地民风民情的一种向往感怀之情, 希望留住旅游过的地方的影子, 民俗旅游纪念品就应运而生了。人们将当地的特色食品带回去后会食用掉, 但是带回去的民俗旅游纪念品, 如服饰品却能够长时间陪伴、装点于旅游者的左右。在民俗旅游纪念品中, 人们常常能见到令人耳目一新、别具特色的鞋子、挎包以及配饰等, 但是真正能做到长久使用、并且还不过时的非饰品类的旅游纪念品莫属, 但是纪念品依然停留在一次性购买和使用而无法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广西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纪念品应通过创意设计, 做到消费与使用的最佳结合。下面以首饰为例进行说明。
在以消费需求为主导营销理念的今天, 我们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对大自然及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应该给产品的创新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 这首先应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定位上。因为产品的定位涉及资源独特性及优劣势的提炼, 交通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把握, 市场需求的系统研究, 只有多方位进行研究、互动才能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
民族首饰装饰饰品等属于旅游纪念品的一种特殊物品, 具有跨时间、跨地域、易保存的特性, 一件金属或者当地的玉石制品将是旅行者们带回家回味和送礼的佳品。服饰品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价值越发被体现出来。广西在发展民俗旅游经济的同时, 可以对已经完善成熟的云南旅游中饰品的开发与设计进行借鉴与参考。众所周知, 云南风景如画、旅游资源富足, 吃、住、行、游都做到一条龙服务, 尤其是旅游者在返程时能带回琳琅满目、民族风情鲜明的服饰品, 如头上的牛骨、玛瑙制成的各色石簪、银制发簪、特色银饰品 (项圈、项坠、手镯、勺子) 、刺绣项链、挎包、双肩背包、围巾、绣花布鞋、靴子, 等等, 普通消费品与高档缀珠装饰刺绣服装相结合, 种类数不胜数, 且无论价格高低, 购买者都很多。
首饰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并且随着科技、工艺、人们审美品味的变化而变化, 其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多, 装饰性在强烈地彰显自我的价值与存在感。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在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赋予了首饰饰品更丰富的内涵。首饰风格成为人们展示个人气质和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的艺术载体。
三、首饰纪念品的意义和种类设计
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都在不断的提炼中升华, 中国汉民族人数最多, 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最明显, 但是汉族的首饰饰品与少数民族饰品相比, 其饰品风格各有特点。不可否认的是, 汉民族在崇尚君子“以玉比德”的精神风尚下, 对玉石类首饰和配饰及工艺品制作有着无与伦比的精妙, 匠心独具。但是少数民族的饰品在装饰文化中大众普及率很高, 人人都可以浑身装饰品响叮当, 人人都可以将对幸福的向往和祝福融进首饰那多姿多彩、魅力无穷、让人爱不释手的装饰图案中。
广西的少数民族众多, 首饰装饰及工艺品都可以拿来做新时代旅游文化的纪念品。首先现代人喜爱的装饰主要有耳环、耳钉等耳饰品, 然后是项饰品, 如项链、吊坠、项圈等, 手镯是现代人非常喜爱的展示气质、品位的饰品, 特色的手镯、手链既有搭配服装的效果又能满足自身的审美需要, 跟戒指一起佩戴于手上, 彰显着佩戴者的卓然风采。
首饰在旅游纪念品的购买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旅游者在异地感受、体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饰品, 带回后可以点缀日常的生活, 既能满足其审美需求也能成为帮助其回味地方特色的第一物品。
饰品在设计造型上讲究时尚性同时要保留原有的民族元素, 多样化的饰品种类, 也赋予民族饰品以鲜活的生命力, 成为旅游消费的亮点, 获得旅游者的认同和喜爱。
饰品中项链、项坠、项圈等项饰品的设计非常注重民族工艺与民族纹样的运用, 以增加首饰设计中的功能性与趣味性。1.项饰品是重要的首饰之一, 其能将佩戴者装点得格外美观, 无论是项圈、项链还是项坠, 是闭合式设计还是开口式设计, 是金银贵金属还是木藤棉麻丝刺绣, 传统元素跟工艺总是赋予现代设计以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2.耳饰品也是造型和佩戴方式、装饰材料和装饰纹样都颇具当地民族特色的首饰, 不仅造型夸张、款式奇特, 佩戴方式也别具一格。3.而在手镯设计中, 越来越多的款式风格被游人所喜爱, 例如云南民族旅游饰品中乌铜镶银工艺做出来的镯子非常美观, 工艺制作精细, 颇具民族风情。因此, 对于广西民俗旅游产品开发而言, 壮族的特色服饰、壮族大歌等表达民族精神的元素都可以融入到首饰的设计造型和主题意蕴的设计之中, 同时民俗故事、民间传说等都是上好的创作题材。4.腰带饰品是少数民族的重要服饰品, 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的腰带很多都是琳琅满目的刺绣加上珠类银饰等装饰, 因此作为一名热爱中华民族、热爱旅游的人来说, 腰带这种装饰品也是旅游者重拾历史记忆、与时尚接轨的好的装饰性产品;而最具广西地区民族风情的袜子、鞋子, 其造型、颜色、纹饰都各具特色, 尤其是鞋子近年来还融入了不少现代鞋类款式, 风格也由传统的繁复向简约发展, 从平跟走向高跟, 受到了旅游消费者的喜爱。如今首饰套件成系列的旅游产品设计更加能集中体现民族地区的服饰风格, 首饰美学也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西民俗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将其重心转移到更为持久、美观的饰品设计上来, 并将其打造成旅游产品的亮点。
四、结语
广西是民族文化繁荣的省份,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地前来, 同时也带回去一份凝聚当地文化的纪念品。目前, 首饰装饰类产品在广西的城市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小贡献, 既可以带动生产业的发展, 解决部分以传统加工为主业的人员的就业问题, 也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们对民族饰品的理念传播和消费, 进而促进当地特色民族风情服装和配饰设计的进步, 推动设计行业对民族传统元素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立辉.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 2010, (02) :41-43.
[2]任进.首饰设计基础[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4]黄燕敏.服饰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维度[J].学术交流, 2004, (07) :95-97.
[5]沈成.金相玉质:首饰[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6]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85.
[7]诸葛铠.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特征浅析[J].丝绸, 2001, (12) :46-50.
【旅游策划与开发】推荐阅读:
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08-22
镇旅游开发策划方案06-19
旅游项目商业开发策划书10-05
旅游商品开发大赛的活动策划10-23
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12-06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12-11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11-17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分析01-11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职教论文10-15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与保护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