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费用标准

2024-10-24

财务制度费用标准(精选6篇)

1.财务制度费用标准 篇一

财务费用报销制度

一般的企业对于员工的费用报销都是指一些交通费用,差旅费用等,但不同的原因报销,都要制定出不同的财务报销制度。以下的财务费用报销制度,可供参考。

一、旅差费

1、员工因公出差到外地的伙食补助费,每人每天给予补助。半天的伙食补助费按50%发放。

2、员工因公出差到外地,旅馆费应掌握在每人每晚规定的标准以内,超过部分,原则上由本人负担。

3、符合乘坐火车卧铺条件(从晚上八时至次日晨七时之内,即连续六小时以上晚间乘车),按车票金额实数报销。

4、报销应由报销人填写报销单据,经会计人员审查,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签字,方可报销。

5、工作人员趁出差之便,事先经单位领导批准,因私事绕道的车船费,扣除直线车船费后多开支的`部分,应由个人自理。

6、工作人员趁出差机会,事先未经领导批准,而擅自绕道探亲、访友、游山玩水者,除绕道车船费扣除直线车船费,多开支部分由个人自理外,还应扣除绕道路段在途补助、住勤补助及旅店住宿费,同时作违反纪律论处,扣绕道时日的工资。

7、凡公差人员报销旅差费,须经部门经理审批。且须在回单位后三天内办理报销手续,缴纳预借旅差费,否则按挪用公款论处。

二、交通费

1、员工因公外出,市内报销公交车费;因紧急情况需要,在领导批准同意的情况下,方可报销出租车费用。公交车票和出租车票报销时应在上面注明时间、来往路线。

2、员工因公外出,市外报销来回汽车路费和火车路费,以汽(火)车票为准;符合乘坐火车卧铺条件(从晚上八时至次日晨七时之内,即连续六小时以上晚间乘车),按车票金额实数报销。

3、员工因公外出返回,应立即报销交通费。填写报销单,经会计人员审查,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签字,方可报销。

4、员工因公外出前,预借交通费,在返回后应立即销账手续,逾期三天不办理者,按挪用公款论处。

5、员工因公外出,事先经领导同意绕道办理私事者,绕道路线交通费由个人自理。事先未经领导同意绕道办理私事者,除绕道路线交通费个人自理外,同时作违反纪律论处。

三、物资采购费

1、物资采购前要由用料申请人先填写采购计划,经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前往采购。

2、凡购进物料、工具用具,尤其是定制品,采购者应坚持先取样品,征得使用部门及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购或定制。

3、物资采购返回单位,须经物资使用部门核实、验收签字。

4、物资采购报销必须以发票为据,不准出现白条报销。

5、物资采购前,预借物资款,必须经财务主管领导签字批准方可借款;物资采购完毕,需及时报销,逾期三天不办理者,按挪用公款论处。

6、物资采购报销须填写报销单,注明事由、时间及采购物品的联系方式,经采购人、验收人及领用人签字,财务主管领导签字方可报销。

7、凡不按上述规定采购者,财务部以及各业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应一律拒绝支付,并上报给财务主管领导。

四、通信联络费(待定)

五、招待费用控制原则

1.各部、室必须严格控制招待费用的使用,严格按照财务部每年初下达给各部、室招待费用指标执行。对超出招待费用规定的部分,按财务部有关规定对所在部门及部门经理给予处罚。

2.各部、室在招待用餐或康体活动前必须认真填写招待申请单,由本部门经理签字,报浴场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3.招待用餐时陪同人员应尽量减少,一般不超过2人

4.浴场内部招待用餐和其他服务按8折优惠结帐。

2.财务制度费用标准 篇二

一、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的背景

近年来,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 莒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规范财务收支。通过实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改革等, 从预算编制、收入管理、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 都有明确的操作程序, “管钱的不拨钱, 拨钱的不花钱, 花钱的不见钱”, 解决了财政资金多层次运转的问题, 减少了中间环节,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现了财务收支规范化、程序化。二是规范会计管理。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将各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 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置账簿, 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财政监督有力。强化集中核算监管, 单位收入、支出要经过单位报账员、单位负责人、核算中心层层审核、把关, 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堵塞了收支漏洞。

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是预算执行不严格。虽然实施了部门预算, 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一心只想着从财政“要钱、花钱”, 不管什么项目, 什么资金性质, 只要有钱, 有多少用多少, 甚至超支, 寅吃卯粮, 部门预算成为一纸空文, 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 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二是支出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支出不规范, 只要领导签字就办理, 财务人员对支出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基本不予审核, 假发票、白条比比皆是。有些单位执行津贴补贴政策不严格, 滥发津贴补贴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资产管理薄弱。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及时, 账实不符, 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很普遍。资产购置、处置不按规定程序进行, 资产使用效率低, 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内控制度不健全, 管理意识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内部控制体系, 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对财务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 但名存实亡, 并没有真正落实执行, 成为摆设。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主要内容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亟需整合各项财务管理规定, 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规范, 使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提高单位财务工作的执行力,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基于这样一种想法, 莒县财政局提出了推行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 实现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三定六统一”。

“三定”即定模式、定标准、定考核。针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 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分为自行核算单位、部门内部财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单位三种财务核算模式,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标准化考核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标准》等规范性文件, 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及人员管理、财务收支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非税收入及票据管理以及财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行为标准、程序标准和质量标准, 并制定了规范的考核评价办法, 在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起操作性强、规范统一、科学高效的行为标准和评价机制。

“六统一”即统一财务机构及人员管理、统一财务收支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管理、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统一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统一财务制度建设。一是统一财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会计岗位设置标准及岗位职责, 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并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行财政部门备案制度。二是统一财务收支管理标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财务收支标准及资金拨付程序, 强化货币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及往来款项管理, 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三是统一会计核算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簿、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规定会计凭证必须合法有效、入账及时、程序规范、粘贴整齐, 并对会计报告、会计档案管理提出明确标准要求, 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四是统一固定资产管理。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 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审批制度, 明确收支、处置程序,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五是统一财政票据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财政票据的适用范围, 对财政票据实行“凭证领购、分次限量、验旧购新”制度, 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登记、管理、使用、审验制度, 严格领购、使用、结存和核销手续。六是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模本, 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保证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针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数量多、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平衡等实际情况, 莒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遵循“试点先行、典型带动、分步推进、全面规范”的原则, 分以下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是宣传发动。2010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标准化考核办法》及《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标准》等。召开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及培训会议, 对推行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二是试点运行。2010年下半年, 选取了教育局、人口计生局等财务管理基础好、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的部分单位开展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试点。根据财务标准化工作要求, 对试点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并进行考核验收。2011年3月在教育局召开行教科文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 会上试点单位推广财务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做法,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为全面推行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三是全面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分批推进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各单位根据财务管理标准化要求, 结合单位实际, 制定本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目标, 落实工作责任, 对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全面规范。

四是考核评价。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检查验收与组织实施压茬进行, 按照“实施一批、验收一批”的原则, 对各批次财务标准化管理实施单位, 由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县财政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 组织对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对成绩突出单位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对达不到财务标准化管理要求的, 递延至下一批次。并根据考核验收情况, 进一步完善财务标准化相关制度,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

四、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的成效

通过推行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行为, 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起全覆盖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通过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 对县直集中核算单位实现了财政集中核算监管, 对部门内部集中核算单位实现了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双重监管, 对自行核算单位, 实行财务会审制度, 强化日常监管, 从而将县直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纳入财务监管范围, 建立起覆盖全面, 财政与主管部门协调配合, 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外部监督与内部制约相互补充的财务监管体系。

二是有效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通过实施财务标准化, 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活动进行整合细化, 制定出统一的行为标准、程序标准和质量标准, 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财务标准化涵盖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成为单位财务管理的标杆, 使各单位对财务行为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从而及时修正财务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 做到了机构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流程更加科学、核算更加规范。

3.财务费用报销制度及报销流程 篇三

职 务 交通工具 住宿标准 伙食标准 外埠市内交通费用

一般员工 火车硬卧 120元/天 30元/天 30元/天

部门负责人 火车硬卧 150元/天 40元/天 40元/天

总经理助理 飞机 200元/天 50元/天 50元/天

总经理及以上 飞机 实报实销 实报实销 实报实销

(二)费用标准的补充说明:

1. 住宿费报销时必须提供住宿发票,实际发生额未达到住宿标准金额,不予补偿;超出住宿标准部分由员工自行承担。

2. 实际出差天数的计算以所乘交通工具出发时间到返京时间为准,12:00以后出发(或12:00以前到达)以半天计,12:00以前出发(或12:00以后到达)以一天计。

3. 伙食标准、交通费用标准实行包干制,依据实际出差天数结算,原则上采用额度内据实报销形式,特殊情况无相关票据时可按标准领取补贴。

4. 宴请客户需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招待费,同时按比例(早餐20%、午餐或晚餐40%)扣减出差人当天的伙食补贴。

5. 出差时由对方接待单位提供餐饮、住宿及交通工具等将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三) 报销流程

1. 出差申请:拟出差人员首先填写《出差申请表》,详细注明出差地点、目的、行程安排、交通工具及预计差旅费用项目等,出差申请单由总经理批准。

2. 借支差旅费:出差人员将审批过的《出差申请表》交财务部‚按借款管理规定办理借款手续,出纳按规定支付所借款项。

3. 购票: 出差人员持审批过的出差申请复印件,到行政部订票(原则上机票一律用支票支付,特殊情况不能用支票的,需事先书面说明情况,经审批人签字后报财务备案)。

4.财务管理制度(标准) 篇四

材料购入必须持有生产或仓库、供应部门的购物申请单,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到财务部门借款。严禁无计划采购,超定额库存。

3.5.4供应部门按购物申请单所购材料送达企业后,须持总经理签批的采购单、购货发票,购销合同(协议)合格证等到质检部门(化验)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签发一式两联检验报告单随发票到仓库部门办理入库手续。

3.5.5仓库部门在将材料验收入库前,应详细核对发票所载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与实际是否相符,同时对照检验(化验)部门出具检验报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填制材料验收入库单,并对无名牌的配件用口取纸载明名称、规格、型号。

3.5.6 材料验收入库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做为仓库部门记账凭证,一联随发票及采购单等经总经理审批后到财务部门处理账务,一联为供货方证明。

3.5.7对于货已到而发票未到的材料,仓库部门可以根据检验单据办理临时入库,做好入库材料台账登记工作,填制一式三联估价入库单,仓库留存一联据以入账,一联送交财务处理账务,月初用红字入库单冲回估价入库,待发票到达时填制正式入库单。

3.5.8材料出库管理

3.5.8.1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设计预算用料开具领料单,由统计员填制,填制内容要全面、真实、准确,领料单用途要根据生产计划填清产品批号,作为归集成本费用的依据,领料单一式三联,车间统计一联,财务一联,仓库一联,超出预算或计划处的用料由生产部长签批,月底统一报总经理审批,非生产性的用料属售后服务的由营销部提出申请,其他用料,由行政部提出申请,会计开票经总经理签批后,仓库方可发货。

3.5.8.2月末车间统计根据材料领料单编制材料消耗汇总表,仓库部门编制材料出库汇总表,车间、仓库与财务部门都要对账并核对相符。

3.5.9产品入库管理,车间产成品生产完毕,要会同仓库、质检部门填制检验合格单,仓库据以填制产成品入库单,产成品入库单一式三联(注明生产令号);一联仓库记账,一联送交财务,一联送车间统计据以核算工资等各项考核指标。

3.5.10产成品出库管理,仓库部门根据盖有财务专用章的发货单或提货联据以发货,同时在出门联签字,保卫人员只有见到盖有财务专用章并且有仓库人员签字的出门证方可对车辆等运输货车检查放行,月末时,由保卫人员、仓库人员将提货联,出门联汇总,于每月30日前到财务部门核对相符后据以存档。

3.5.11仓库部门要做到见单付货,及时登记有关账簿,设立材料、产成品收、发、存明细账或暂收货台账,严禁白条顶库现象。

3.5.12月末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的管理。月末生产部和车间统计员要搞好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的盘点、登记工作,及时编制、报送盘点登记表,确保月末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5.13凡大宗原材料都要签订购销合同,使用票据结算,各种材料采购验收入库后,不论是否付款,都要在入库时填制入库单,将发票或入库单交财务处理账务,以便真实反映各项债权债务,以避免发生账外资产。

3.5.14各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一律采用五、五摊销法计入成本费用。

5.财务管理制度范本(标准) 篇五

4.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单位价值超过1000元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必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做为固定资产。

4.2企业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和折旧计提制度。

公司财务要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并制定固定资产目录,生产车间安全设备科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卡。

4.3固定资产的计价

4.3.1外购的固定资产,不需安装就可直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发票价格和运输费用价格为固定资产记账价格,对于外购需安装、调试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外购价格加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合理有关的费用为计账价格。

4.3.2需外单位承建的基建工作或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时,承建单位要搞好预算工作和合同的签订工作,基建合同和预决算书要送财务部门留存一份。

购置机器设备时要搞好市场调查,搞好设备的技术分析和经济性分析。

4.3.3对已经竣工交付使用的未办理决算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等,要根据预算书或合同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工程决算后,再调整原估价和已提折旧。对于现已使用而没有档案资料的固定资产(没有建账)可以采取重置价进行入账。

4.4折旧方法。我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为30年,机械、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车辆折旧年限为7年,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等为5年。

4.5本公司固定资产残值率5%.

4.6全部固定资产必须每年盘点一次,由财务部牵头生产部设备科、行政部总务科参与,具体盘点时间由财务部根据年终决算的要求决定。

第五章 负债管理

5.1企业的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以及预提费用等。

5.2企业各种流动负债应按期偿还,以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按期发放 工资,无特殊原因职工工资必须于次月十五日前发放,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增加企业凝聚力。

5.3企业购进货物应付未付的款项,业务经办人员应及时将发票等有关单据送交财务部门,以便及时处理账务,正确体现企业负债,正确核算材料物资等的计价和产品成本。

第六章 成本费用的核算管理

6.1本公司按照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

6.2本公司产品按订单生产,以生产部门下发的生产通知单为核算依据,以批量法为核算方法结合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

6.3生产部门要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产品生产通知单应按购货单位,产品规格型号,下发生产批号。车间统计以生产批号填制领料单来领用原材物料,月末以生产批号为基本单位汇总原料、动力和人工的消耗。企业财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分门别类地制订科学合理的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及计件工资和产品质量指标,制定有效措施将工资与产量、质量、消耗联系起来,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材料和人工消耗,逐步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对成本的比较与分析,为创造一个高效、低耗的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6.4成本与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计提。要正确划分和核算各项成本费用,严格按规定的核算内容和要求使用跨期摊销账户(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

企业制定合理完善的定额费用和报销制度,本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都要按规定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并进入当期损益。

有关费用报销程序和标准的制度由财务部另行制定。

第七章 收入、利润和税金的管理

7.1企业销售收入实现的标志是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对于现款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由开票员开票后到出纳会计交款后方可凭盖有款收讫章的提货联及发货清单到仓库提货,仓库凭此发货并签发出门证。

凡赊销产品,一律实行领导签批制,领导签批后方可到开票处开具产品发货通知单办理有关手续(写好欠条、办理担保、登记好客户档案)。

7.2已销产品的降价,必须由总经理等有关领导签批后,方可到财务部门办理冲账手续。

7.3企业要按税法规定正确计提各种税费,准确核算和反映各项税金的提取和上交。每月10号前将计算正确的有关税务报表上报有关税务部门。

7.4利润总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7.5企业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7.6企业实现利润后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应按以下顺序分配:

1、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八章 财务报表、会计科目和发票的管理

8.1根据会计工作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本公司结账时间为每月30日下午6:00为结账时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及有关附注报表应于次月8号前上报公司总经理及有关部门。

8.2XXX和各控股公司,应分别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企业之间要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严禁混报乱报费用现象。企业之间往来账可设“内部往来”科目核算有关经济业务,企业的资金、物资往来要办理有关转账手续。

8.3公司所有购进货物,原则上200元以上都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水、电、运输费、油料费和维修车辆时都要利用增值税(或合法)发票结算。

8.4企业出入库单、收据等有关凭据采取领用登记制度,用完的有关单据存根及时交回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要认真检查,凭旧本领用新本不得乱领乱用有关单据。

8.5销货发票(含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发货通知单)要有专人到税务机关领取。开票、制单、保管、登记实行专人负责制。财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关票据的登记制度,严禁向非购货单位开具发票。

8.6本企业根据2001版《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科目。

第九章 会计档案管理

9.1本企业要搞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应于每月月末将有关会计凭证等会计档案装订成册,做好封面整理入档。

9.2企业财务部门建立会计档案目录,严格档案调阅手续。

9.3 企业财务人员、保管员、统计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造具移交清单,分清前后责任,确保会计档案的连续完整。

9.4 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会计凭证类15年;总账15年、明细账1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25年、辅助账簿15年、固定资产卡片(清理报废后)5年;月、季度财务报告3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永久;会计移交清册15年、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第十章 罚则

10.1对现金出纳会计违反3.2.1之规定,一经查处每笔业务处罚现金出纳会计5元。

10.2对违反3.3.1、3.3.2款责任人,一经发现或查处每次罚款10元。

10.3公司往来账会计违反3.4.2款,对责任人每次罚款20元。

10.4对仓储管理员违反3.5.5款,每次处罚责任人10元。

10.5对违反 3.5.8.1、3.5.8.2款,对有关责任人每次罚款20元,并限期在2天之内完成(统计员和仓储人员)。

10.6反3.5.10款之规定,对仓储人员及保卫人员每次罚款20元。

10.7对仓储管理人员违反3.5.11之规定,处罚直接责任人每次20元。

10.8对车间统计员违反3.5.12之规定,处罚直接责任人每次20元。

10.9对会计报税人员违反7.3之规定,每次罚款20元,并自行承担滞纳金。

10.10对违反8.1款之规定处罚直接责任人每日10元。

10.11对开票人员违反8.5款之规定,每次处罚责任人20元。

第十一章 附则

11.1本管理制度自董事会批准公布之日起执行,不完善之处另行文补充规定,凡与本制度规定不一致的以本管理制度为准。

11.2本管理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 司

6.财务制度费用标准 篇六

自2004年以来, 财政部和部分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物业费用定额试点工作, 制定了物业费用定额标准,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消耗因单位性质和职能分工不同, 所消耗的资产费用也有较大差别,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 各级财政部门尚未出台较完整的资产费用定额标准体系。

在现行部门预算公用经费定额预算编制中, 行政事业单位 (除高校外, 下同) 全部按照单位编制人员定额核定公用经费, 核定定额标准与单位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为有效完成各项行政事业任务, 各单位不得不采取专项报告追加预算或变通项目列支的办法解决资产费用问题, 由此导致项目经费实际支出数据不真实, 预算编制水平质量也不高, 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单位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因此, 本文认为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所需的资产费用定额标准, 把单纯按照人员进行定额的管理模式改为按照人员与资产配置标准相结合的公用经费预算管理模式, 才能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有效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职能有机结合。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基本内涵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这些经济资源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以及办公设施设备等各类资产。这些资产既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 更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随之增加, 财政部门预算用于维持其资产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也逐步增加。

所谓资产费用定额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过程中用于维护资产正常运转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通常情况下,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应当包括资产配置标准和使用资产发生的维护费用两个方面。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配置数量、配置价格、技术性能、使用年限等设定的定额。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的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系总体分为公用经费定额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部分。公用经费定额部分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维修 (护) 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福利费、印刷费、物业管理费、劳务费等。目前, 在我国财政部门预算定额体系中, 公用经费定额部分大多是按照单位人员定额编制数核定, 通常是实行综合定额的管理办法, 即按“分项测算、总额包干, 调剂使用”的原则进行安排和使用, 在财政部门核定公用经费综合定额之内, 各个单位的公用经费科目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上述列出的13种公用经费项目中, 真正涉及人员开支的经费有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福利费等6项, 其他7项均与单位资产的运行维护有关。以某部门公用经费定额人均标准计算, 一般的行政部门年人均公用经费定额14300元, 其中, 涉及人员经费的6项经费用约7500元, 占52.5%, 办公、水电、维修 (护) 印刷等费用6, 800元, 占47.5%, 如果加上单位使用的公务车费用, 按每年标准约35, 000元/辆计, 用于资产费用部分远远大于人员经费。这种按照人员编制数计算单位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方式最大缺陷是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维护的费用作为公用经费预算编制的依据, 使用这种人员定额单一的标准确定公用经费定额与部门单位实际需要脱节, 容易造成公用经费供应苦乐不均的现象。

实际工作中, 许多单位把正常的行政事业经费日常公用开支摊派到项目经费列支, 很多单位为了解决基本行政事业单位经费超支问题, 不得不巧立名目, 申请预算追加, 相当多的部门每年追加的行政事业经费比当年按照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核定的多很多, 笔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倒挂预算” (正常的预算应该是以标准计算为主, 核定定额费应占全年预算的80-90%左右, 不足部分再申请追加) , 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

1.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

2006年财政部第35、36号令颁布以来,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资产管理改革的要求, 深入推进资产管理改革, 研究制订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一系列制度,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方面, 取得一定效果, 但从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看, 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相差甚远。比如, 在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方面, 由于这些制度缺乏刚性要求, 推进改革力度明显不足, 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财政部门在制定资产配置标准, 开展新增资产专项审核方面, 推进工作缓慢, 覆盖面少, 始终停留在试点阶段。实际工作中,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不衔接, 资产预算“编制”与“执行”还存在“两张皮”现象。

2. 制定资产配置体系标准滞后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类别多, 品种繁杂,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资产配置标准制定进程。哪些资产需要制订配置标准, 各类标准多少才合适, 在理论方面研究不够, 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关政策支撑。没有配置标准, 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就无从谈起。要将现行的公用经费定额由按照人员定额标准编制预算改为按人员与资产分类定额相结合的方式编制预算, 不仅涉及资产配置标准制定的问题, 而且直接涉及预算编制重大改革问题, 这会影响到一些部门利益格局, 推动难度很大。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财政部门自身认识不足是重要原因。资金与资产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元素的表现形式, 在特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换。财政职能中, 管资金与管资产同样重要, 管不好资产, 某种意义上就是管不好资金。长期以来, 财政工作重点放在经费收入分配和支出进度上。“抓收入, 管分配”几乎占据了财政部门全部精力;各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没有改变, 都把每年为本部门、本单位争得资金的多少作为“政绩”, 资金转换为资产后的管理问题, 就很少有人过问。由于各级领导对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不同, 推进资产管理改革未能列入单位领导议事日程。强化资产管理在立法层面上也存在缺失,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至今没有提升至立法层面上进行研究, 现行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在顶层设计上刚性原则不强, 部门和单位推进改革上各行其道, 其结果就是:资产使用管理效益低, 行政事业运行成本大, 财政资金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必要性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 编制资产费用定额预算是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条件, 也是实施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选择。

1. 有利于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 资产的使用运行所需要的维护经费同样要依赖财政保障。因此, 研究制定资产费用定额标准, 按照标准核定部门单位公用经费定额, 既符合财政预算管理需要, 也有利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资产使用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2. 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公用经费定额体系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迅速增多。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报表显示, 2011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值已达12万亿元, 维护好、使用好如此庞大的资产, 不仅要有完善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更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费用标准。从部门公用经费定额的构成看, 资产费用支出部分远远大于人员经费支出。因此, 只有尽快制定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费用定额标准, 将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的核定同实物消耗挂钩, 把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列入部门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范围, 才能构建完善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

3. 有利于促进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工作

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 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资金管理上进行了多项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资产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延伸, 制定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同样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 把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列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 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加强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而且有利于挖掘资产管理潜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节省财政资金开支。

五、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的基本思路

1. 基本原则

由于制定行政事业资产费用定额标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 应区别单位不同性质和资产类别, 按照“先易后难, 先‘通用资产’后‘专用资产’, 先试点后推广”的基本思路稳步推进。

(1) 与资产配置相结合。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必须要与资产配置标准相结合, 对于按照规定配置标准配备的资产, 财政部门则严格按资产费用定额标准核定其相关费用, 而对于超标、超编配置的资产, 则不予核拨资产费用定额。

(2) 与资产使用相结合。一般情况下, 同一种实物资产在不同的单位之间使用功能是一致的, 所需的基本维护费用也大致相同。但由于各单位实际情况不同, 同一类实物资产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上会存在差异, 其资产运行费用也不同, 我们应区别不同资产的使用状态, 分门别类制定其资产费用定额标准, 对于闲置资产, 出租、出借资产而言, 原则上不再安排资产费用。

(3) 与资产处置相结合。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应重点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存在状态, 对于已经报废、转让、出售的各类资产, 不再核拨资产费用。

2. 基本框架

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管理模式, 制定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应由基本标准、单位补助标准和特殊补助标准三个方面构成。

(1) 基本标准。按照单位配置资产所需正常维护、维修、保养费用计算, 一般应以每项资产每年发生的基本费用确定。资产费用定额的基本标准部分应与其涉及相关费用等因素确定。如, 办公用房就涉及到物业管理费 (如保安、保洁) 、水费、电费、维修费, 通用性办公设备涉及到电费、耗材费和维护保养费, 公务用车涉及到油料费、维修 (护) 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 办公用电梯、空调涉及到电费和维护保养等。基本标准部分应占本级部门核定年度总额的80%左右较为适宜, 避免出现“倒挂预算”问题, 如表1。

单位:元

说明:1.“×”表示该项资产每年应核定的相关费用标准。2.办公设备的纸墨等耗材费用列入办公费用核定标准。

说明:表内数据仅作为举例, 不代表实际数据。

(2) 单位补助标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基本标准主要是为了让相同的资产在不同单位的基本维护费用保持一致。但是, 由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职能任务不同, 即使同一级政府机构中, 也有各不等同的级别, 单位的编制人数也存在差异。因此, 资产费用额定除了核定基本标准以外, 还应根据单位不同情况设定单位补助标准, 如省级机关, 党委、政府部门应高于人大、政协部门、厅 (局) 级机关, 综合部门应高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 在各主管部门范围内, 所属的二、三层机构也有不同的情况。通常的情况下, 省本级机构应按省、厅 (局) 、处级分别确定。如表2。

(3) 特殊补助标准。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设定了基本标准、单位补助标准之后, 应该可以满足大部分部门的公用费用 (资产费用定额部分) , 余下一些特殊单位, 除了基本标准加单位补助标准也不能解决实际工作需要的, 应通过制定特殊补助的办法来解决。比如一些特殊库房、设备用电问题, 要设定特殊补助来解决。又比如车辆维修与油料费用、设有专业车队与一般机关也要有区别, 市区办公用车与长期野外作业用车, 也要有区别, 各级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单位补助标准和特殊补助标准实际上就是把原来各部门每年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解决超支的费用部分列入标准中去, 解决预算分配随意性问题。

3. 资产费用定额的管理

按照基本标准、单位补助标准和特殊补助标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后, 应当同时明确资产费用定额的管理使用办法, 原则上按照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不收的管理办法, 各类资产费用定额节超由各单位自行调节。

六、推进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的主要措施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 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改革工程, 也是部门单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从推动财政创新改革的全局工作出发, 加强与各部门的密切协作, 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费用定额标准的实施。

1.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定额标准工作

依据财政部第35、36号令要求,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从预算、购置、验收、使用、保管、维修、处置等各项制度, 切实转变“重资金、轻资产”、“重购轻管”的观念, 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资产管理工作列入财政工作主要议程, 按照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的要求, 结合本地区实际, 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注重搞好顶层设计, 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为推进资产费用定额标准改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强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资产使用和处置等基础信息数据是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资产费用定额标准的主要依据。因此, 要加快研发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网络系统建立起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相互衔接的资产动态数据信息库, 并纳入财政信息大平台统一管理, 实现资产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单位财务会计系统信息共享, 为实施资产费用定额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3. 分类制定, 稳步推进资产费用定额标准实施工作

制定资产费用定额编制要按照通用资产、专用资产、特殊资产进行分类制定, 试点阶段可从行政单位办公楼、办公设备和公务用车等常用通用性资产开始, 再逐步扩大到专用资产及其他特殊资产, 在单位选择上, 应从一般部门机关到综合部门的序列循序渐进地推进。成熟一项, 推广一项。同时要积极开展资产费用定额预算研究, 把新增资产专项审核与资产费用定额预算编制作为部门预算公用经费编制的重要内容, 以此推动资产费用定额标准的全面落实, 如表3。

参考文献

[1] .黄盛祥.国有资产管理措施之实物费用定额“实转”研究.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04) .

[2] .马联应.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务, 2012 (10) .

[3] .杨年立.高校开展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工作的思考.会计之友, 2013 (16) .

[4] .孙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研究.中国海洋大学, 2009.

上一篇:如何管理一家公司下一篇:一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