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2024-09-07

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10篇)

1.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一

智能充电桩的建设方案

有些小区一直存在着电动车私自充电所带来的隐患,从小区路过时常能看到从楼上扔下的裸露充电线,以及完全露天没有任何防雨措施的充电插头,住户们的电动车常年乱停乱充,小区内无论是玩耍的孩子还是散步的老人,裸露电线就都像是一颗“看得见的炸弹”让人提心吊胆。

其实安装云易充的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对于安装场景的要求也并不严苛,只要在具备防雨、防晒的场景下安装就可以。在安装线材方面不需要考虑专用电缆,以目前大功率V7版云易充为例,16路规格的充电站电源线仅需要≥6平方,32路需要≥10平方。

充电站建设时需要在主机箱外加装漏电保护器,建议漏电保护器加装在设备周围,这样可以便于工作人员的后期维护、保养。

所有插座及电源接线必须收纳在线槽或是方钢内,以璀璨天城的建设方案为例,这里选择的是40*80毫米规格的方钢,将所有安装线材都进行了隐藏,确保充电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由于云易充兼顾了传统刷卡功能,刷卡面板就在云易充主机前端,所以主机的安装高度并没有悬挂过高,只是选在了大家可以方便操作的1米左右高度。

2.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二

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日益重视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智能电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小区可满足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迅猛发展、居民对供电服务、生活服务日趋多样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智能家居、三网融合、小区综合管理,大幅提高生活居住舒适、方便体验的现代居住示范区。智能小区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是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加强居民小区能效和综合管理,让社会直观地体验智能电网建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智能小区建设需求分析

1.1 实时获取用电信息

通过采用光纤复合电缆,建设小区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网络,安装智能电能表、采集器等设备,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用户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同享等功能,实时获取用电信息并掌握用电规律。通过实现与分布式电源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管理、配电自动化等系统信息集成,为电网企业营销业务管理、用户用能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1,2,3,4,5,6]。

1.2 实现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

通过部署智能交互终端、自助用电服务终端等设备,结合规划建设的95598互动网站,实现双向互动服务:1)提供信息互动,向用户提供用电状况、缴费结算、用能效率、营业网点分布、电价政策、服务种类等信息查询服务;2)业务受理互动,受理用户的业扩报装、投诉、举报与建议等业务;3)用户缴费互动,提供智能化多渠道缴费服务;4)辅助服务互动,包括用能管理、能效诊断、需求侧管理、增值服务及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能源新设备的接入与使用等服务。

1.3 实现居住区供用电状况的监控和故障迅速响应

通过小区配电自动化建设,将小区配电系统运行信息传送到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供用电运行状况、电能质量监控,故障自动检测与自动隔离,并对故障迅速响应;实现小区配电设备视频监控;实现与物业集中管理系统的集成,支持电网企业与居住区物业公司的故障处理协同,提高电力故障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

1.4 提供“三网融合”服务

结合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采用光纤复合电缆入户技术,构建信息通信网络,支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探索建立居住区电力通信网的商业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电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成本优势,开拓新的电力增值业务,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1.5 满足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要求

在智能小区内建成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形成科学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布局,通过充电桩计量、控制装置,统计分析用户充电要求,合理调配用户充电时段和充电容量,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1.6 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使用和控制

清洁能源的推广是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智能小区内可视自然条件部署太阳能、地热、风力等分布式电源,并同步建设控制装置、储能装置,满足就地消纳、按照电网运行要求并网的要求,支持、鼓励清洁能源发展的目的。

1.7 实现智能家居

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实现对家庭用能设备信息采集、监测、分析及控制,进行用电方案设置,实现家电联动,可通过电话、手机、远程网络等方式实现家居的监控与互动,查询用电基本信息及电、水、气3表抄收等其他增值服务。

2 智能小区建设主要技术

EPON无源光网络、电力光纤到户等技术,完美地解决了以太网传输距离短的问题,同时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高的可靠性来提供千兆级的带宽,为智能小区的研究、建设、推广和运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使智能小区建设成果具备先进性实用性。

2.1 EPON无源光网络

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将以太网技术与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相结合,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千兆级数据、语音及视频的综合业务接入。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 Gb/s的带宽。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因此,它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低成本;高带宽;扩展性强,灵活快速的服务重组;与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方便的管理等等。

光信号通过分光器把光纤线路终端(OLT)一根光纤下行的信号分成多路给每一个光网络单元(ONU),每个ONU上行的信号通过光耦合器合成在一根光纤里给OLT,见图1。因而EPON中包括无源网络设备和有源网络设备。无源网络设备包括单模光缆、无源分光器/耦合器、适配器、连接器和熔接头等。它一般放置于局外,称为局外设备。无源网络设备十分简单、稳定可靠、寿命长、易于维护。

2.2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由光单元和绝缘线芯复合而成,具有电能输送和光通信能力,适用于额定电压1 kV及以下的电力工程。

2.3 电力光纤到户

电力光纤到户(简称PFTTH)是指在0.4 kV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等线缆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等业务。

PFTTH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和光分布网络(ODN)三大部分。OLT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网络的互联接口,并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ONU负责向终端用户提供所需的业务接口。ODN负责连通OLT与所属的ONU。ODN为OLT与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在PFTTH系统中,ODN通常由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普通光纤光缆、光交接/配线设备、光连接器、光分路器以及安装连接这些器件的配套设备组成。无源光网络的ODN是一种点到多点结构,按照其连接方式,其拓扑结构通常有:星形、树形、总线形和环形4种结构。在PFTTH中主要涉及星形和树形结构。

2.4 智能交互终端、智能网关、智能插座

(1)智能交互终端是家庭智能用电服务的集中交互设备,以人性化的交互界面,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对家庭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对电能质量、家庭用电信息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交互,为用户带来便捷的生活,充分体现智能电网先进理念,见图2。

(2)智能网关是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设备,实现实时、准确、灵敏的采集家用电器的用电负荷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向智能交互终端传送信息,并接受对智能插座的通断电控制命令,见图3。

(3)智能插座主要为没有通信模块的家电实现监控功能,通过电力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向交互终端传递热水器、空调、电饭煲等家电的用电信息,并接受通断电控制命令以实现电器的启动关闭控制,见图4。

2.5 分布式能源

智能小区中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小型风机、冷热电联产、储能装置等新能源设备,部署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及管理系统。按照本地优先消纳原则,实现小区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及双向计量,参与电网错峰避峰,支持小区低压配电系统独立运行。

3 智能小区建设思路及基本框架

智能小区通过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和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光纤到户、低压电力客户“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用户与智能电网双向交互,家居智能化控制管理,绿色用电以及“三网融合”,展现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相关成果,达到宣传坚强智能电网先进理念,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升用电服务能力的目的,为居民提供智能化用电服务及碳环保、安全舒适、便利快捷的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用电智能化功能目标主要体现在智能建设的7个方面,即通信网络、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系统、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能源、社区管理平台。

3.1 信息安全设计

智能小区需要内、外网信息交互,故采用2套EPON组件,包括OLT、ONU等,实现信息内网与公用网的物理隔离。2套OLT设备均部署在小区10kV配电室。电力专网OLT设备上行通过光纤专线连接公司骨干通信网,下行利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连接小区内电力终端设备。公用网OLT设备上行连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下行连接小区内使用公用网的用户终端设备,提供三网融合业务,安全接入方式见图5。

3.2 通信网络

智能小区通信网络主体采用EPON组网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可靠的传输通道,为智能电网用户服务以及“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撑。同时提供社区管理、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家居、智能用电、分布式能源、小区智能安防等服务,为小区用户提供智能化管理服务。

智能小区敷设电力内网、电力外网2条光纤通道,内、外网采用不同的光纤通道、设备,实现电力内网、外网物理隔离,以达到信息安全标准并满足带宽需求。内网为用电信息采集、充电桩系统提供通道,外网为三网融合、智能家居、视频监控、门禁与可视对讲系统提供通道。

3.3 电力光纤到户

智能小区采用OPLC及光缆敷设两种方式,实现光纤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三网融合”业务,可实现电表信息的远程采集,家居智能用电分析与控制,安防系统的以及用户、社区与95598系统之间的信息互动等功能。

(1)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小区可采用“EPON+485电能表”方式自动或定时采集各类型电力客户计量点电能示值、瞬时负荷和电量、用电事件、电能质量等供电数据,将采集信息通过EPON技术上传至信息采集主站,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为电费结算提供准确依据,即时将数据交换至营销系统,完成电费计算、单据打印等营销业务。同时,远程监测电能计量装置运行信息,通过营销系统分析计量故障、窃电等信息,及时发现客户异常用电,实现低压电力客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2)三网融合。智能小区采用EPON技术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并统一接入小区住户,在避免重复布线及降低费用的同时,方便实施和扩展。“三网融合”OLT放在小区中心机房,“三网融合”ONU放置用户家中。具体方式为通过在小区10 kV配电室部署三网融合OLT设备,将互联网和电信固话接入,实现Internet访问及IP电话业务。在三网融合OLT下行安装合波器与广电信号合并,与住户三网融合ONU相连,实现电话、电视、互联网的接入。

3.4 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系统

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家庭网关、智能交互终端、智能交互机顶盒等设备,以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为支撑,为用户提供家庭用电信息查询、相关信息政策查询、家居控制及信息查询等用电服务。建立家庭用电设备用电情况反应、能耗分析、能效管理优化模型,并结合电网用电策略及实时电价,引导用户改变原有用电习惯,完成需求侧响应,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3.5 智能家居

在家庭用电设备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ipad、手机等移动终端、智能交互终端、电话等多种途径给客户提供灵活的互动服务,为客户提供用电信息查询、家电智能控制、用电策略决策等服务。智能家居采集电能表、气表、水表等信息,采集家电用电信息、远程控制家电电源开断;并实现光纤复合电缆到户,支持三网融合。在客户深入体验的基础上,展现智能电网在用户侧友好开放、双向互动的用能模式。

3.6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以满足目前的应用为出发点,兼顾未来的发展需求,在智能小区内建设交流充电桩,为带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整个系统基于IC磁卡进行身份识别和计费,由车载充电机实现交直流变换,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实现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

充电桩建设中使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融合光纤通信与电力传输的功能,实现充电桩的电源供电及充电桩电表的用电信息采集,避免二次布线,有效降低施工、网络建设等费用。同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充电桩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实现所有充电桩计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及统一管理。

3.7 分布式能源

智能小区内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组件、防雷汇流箱、光伏控制器、防雷电气控制箱、逆变器等设备组成。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流、电压和功率指示与累积,发电参数预测、负荷侧电流、电压、相位检测、功率指示与累积,并根据一系列优化算法实现对微电网发电、用电的控制与管理。

以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以靠近分散型资源或用户的小型电站为主,结合终端用户电能质量管理和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形成小型模块化、分散式的供能网络。微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实现内部电源和负荷的一体化运行,并通过和主电网的协调控制,可平滑接入主网或独立自治运行,充分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8 社区管理平台

通过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智能小区物业服务、社区空间、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系统、分布式能源、智能安防系统管理应用提供统一访问入口,为小区业主提供多层次的服务。针对小区用户及物业管理员展示不同业务模块,实现不同用户的方便使用。同时系统预留接口,方便以后扩展提供其它增值服务。

4 结语

智能小区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形式及运营模式还在探索中,其普及仍需时日。智能小区建设不是将计算机、通信、智能电网技术与小区楼宇的简单堆砌,它需要全社会科技意识和节能意识的提升,需要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电价或税费优惠政策、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的优惠政策等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需要开发商从小区规划设计阶段到整个建设实施阶段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需要水、气、电信和广电等运营商的友好协作。同时,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电力光纤入户等相关技术亟待形成配套且成熟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等相关核心设备还需降低价格;物联网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及智能用电服务的体系结构和业务模式仍需研究探索;与家用电器生产制造厂商需继续研究并推广智能家电以形成坚实的供、需产业链。智能小区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摘要:在借鉴现有国际、国内智能小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小区功能需求,介绍了智能小区建设关键技术,构建了智能小区基本框架,并重点阐述了智能小区整体建设方案及思路。

关键词:智能小区,电力光纤到户,三网融合,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充电

参考文献

[1]钟筱军,李喆,张旭,等.陕西“十二五”期间电网智能化发展研究[J].陕西电力,2010,38(7):14-19.

[2]YD/T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S].

[3]孙中伟,马亚宁,王一蓉,等.基于EPON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8): 145-146.

[4]林如俭.FTTx的支撑技术——EPON的原理、标准与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9,(5):53-57.

[5]阎德盛,边思炯,王旭,等.EPON新一代光纤接人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三

好的变配电系统,不但要考虑到技术可行性,还要兼顾经济合理性。某大型建筑项目智能配电系统是由10/0.4kV配电系统高低压开关柜、发电机组和配电变压器等电力设备构成的综合建筑设施变配电网络电力监控管理自动化系统。系统中采用了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系统,联结配电系统内部的高压保护监视装置、低压电力监测装置等,实现对全部配电系统设备的运行数据、状态信息采集和管理。智能配电系统(以下简称“IPDS”),应该在实现和保障该建筑配电系统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实现综合运营成本最优化。

2 系统结构与设备配置

2.1 系统结构——以太网联结分层分布式结构

本系统为分层分布式结构:上位监控主站系统(如有智能配电主站,设于中心变电所或控制室内;如无,则通过网关接入设施管理系统)和间隔层子站两层结构。

2.2 间隔层设备配置

2.2.1 中心变电所部分

中心变电所部分包括由中压微机保护装置、低压测控装置和直流部分测控系统以及变压器温控输入单元组成的间隔层硬件设备,间隔层设备与中央监控主站间由STP电缆或光纤构成的测控网络连接。中心变电所内包括10kV高压开关柜、配电变压器。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组、低压开关柜和直流屏系等高低压配电设备。

(1)高压真空开关柜保护配置

①对于母联开关配置带备自投功能的微机保护装置(保护功能包括:速断、过流、备自投);

②进线和馈线回路配置馈线型微机保护装置(保护功能包括:速断、过流、零序);

③对于变压器回路配置变压器保护装置(保护功能包括:速断、过流、零序、过温);

(2)低压测控配置要求

①低压主进线、母联、发电机-市电切换开关等处,采用具有遥测、遥控、警告和管理功能的低压智能管理单元(PMM90/PCM60/PCM30),实现对开关回路的测量控制操作和管理功能,具有溫度模拟量输入,装置具有64*128点阵或以上的图形液晶显示屏,采用TCP/IP以太网接口通讯;

②重要回路:采用压智能配电单元(PM20/PSM)实现开关回路的监视测量操作和电能质量监测功能,装置具有64*128点阵或以上的图形液晶显示屏,采用TCP/IP以太网或RS485接口通讯;

③非重要回路:采用智能配电单元(PMl0/PIO)实现开关回路的监视和电流测量功能,装置具有64*128点阵或以上的图形液晶显示屏,采用RS485接口通讯。

(3)配电变压器

通过变压器温控器过温、超温接点输入,由智能分布式I/O(PIO)实现对变压器温度的远方监视。

(4)直流电源系统

监视直流系统充放电状态、电池端电压状况。

(5)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①监视发电机电压、电流、输出功率、频率等;②监视发电机油箱油位,提出油位警告信息。

2.2.2 间隔层设备硬件配置

表1 设备选型配置

2.2.3 IPDS智能单元的具体技术要求

(1)通讯:

①主要回路智能单元应具有以太网通讯接口;②采用标准MODBUSRTU通讯协议,RS485接口(最好提供双RS485口);③要求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能够与各种智能单元联网;④通讯速率从9600bps到19200bps可选择;⑤具有保护用户数据功能,在掉电状态下能保护所有数据块;

(2)显示:

①具有高亮度大屏幕图形LCD和多行中文显示面板;②带操作和设置功能键及电源、通讯和装置状态LED指示。

(3)测控模块功能要点:

①实现测量回路的U、I、P、Q、cosΦ、F、KWHKVARH,THD等所有三相电量;②8路无源开关量输入,带SOE标记;分辨率为l ms的事件顺序记录(SOE);③4路继电器输出,进线、联络开关配置模块应具有可编程控制输出。

(4)智能测量单元功能要点:

对开关回路电参数的测量:实现测量回路的U、I、P、Q、cosΦ、F、KWH、KVARH等所有三相电量或可同时实现多路开关电流参数测量。

2.3 中央监控主站系统

中央监控主站系统设在中心变电所内,主站系统设备包括:系统服务器、工作站和打印机等主要设备。

2.4 与BMS系统联结

BMS楼宇智能系统:本IPDS提供标准以太网接口或者RS232/485串行通讯接口,方便与BMS的联结,采用MODBUS通讯协议,并提供BMS集成所需的9DS系统相关软、硬件资料。

2.5 测控网络

本IPDS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在中央监控三站系统和各子站间可分别选用:①10/100MBTCP/IP以太网络连接;②由现场总线网络联结实现数据交换和网络通讯。

3 智能配电监控及控制系统

3.1 根据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甲级标准供电设备监视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①变配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运行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②电源及主供回路电流显示;

③电源电压显示;

④功率因数测量;

⑤电能计量;

⑥变压器超温报警;

⑦应急电源供电电流、电压及频率监测;

⑧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监控系统应具有通讯接口。

3.2 要实现智能型配电监测与监控系统,高压、低压开关柜须选用智能型主开关,将原指针显示仪表换成智能型网络电力仪表。该工程变配电系统按智能配电逻辑要求进行二次线设计,低压主开关柜内,采用施耐德电子保护智能开关,同时取消防指针式仪表,采用智能型网络电力仪表,为智能监测监控提供硬件条件;运行状态电参数均可通过串行通讯口,运行至上位计算机,实现远方调度及管理。变电所设置智能型集中控制台,应用计算机电力控制组态软件,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①动态电力系统运行模拟图;

②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记录,曲线设置及输出;

③卓越的报警和报警的管理及在线组状功能;

④可以进行远方遥控各组开关功能,根据运行要求及时改变运行状态;

⑤强大的数据连接能力,支持Microsoft开放数据库互连接口;

⑥提供灵活的报表生成功能,除内嵌可组态的报表外,也可以通过DDE方式在Excel中形成报表;

⑦控制中心通过TCP/IP网实现对整个建筑变配电运行状态监控。

4 技术设计要点

4.1 先进性与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工程形象和系统扩展的发展前瞻性。

4.2 电能质量在线监视确保设施电能安全,系统设计能在线监视谐波、闪变等影响设备安全使用运行的宅能质量因素,确保设施的电能质量满足要求。

4.3 高度综合可靠性/可用率:作为用电设施供电管理系统,应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和可用率。

4.4 安全性:系统必须提供与其他局域网甚至广域网的联结上完整的授权和审查机制。

4.5 平台开放性和系统冗余:采用国际知名自动化平台软件,不能采用自行开发的专有软件,以确保支持COM/DCOM、ActiveX等应用工具和ACCESS、SQLServer、Oracle、Sybase、Informix、DB2等国际标准数据库连接。保证实现真正全分散数据库结构和系统结构,支持从硬件、测控总线网、监控站到以太网甚至客户浏览站的多重冗余。具备国际标准OPC应用功能,并能支持SAP、ORACLE等主流管理软件平台。

4.6 系统开放兼容性:系统设计考虑与其他系统或设备联结所要求的系统开放性和兼容性,软件采用真正分布数据库以保证它能提供对国际主流厂商硬件和系统的强大兼容性,HMS其它控制系统可直接使用配电系统实时数据,实现多系统的无缝联结,可直接引用电气数据,使其他系统无须另行增加电气参数采集设备,节省大量投资。

4.7 易用经济:系统必须是一个方便运行管理者使用和维护的系统,并且能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整个配电系统运行成本的降低。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管理系统就是解决供电质量很好的系统之一,通过系统运行,可以实现和保障该建筑配电系统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并可在此基础上实现综合运营成本最优化的高效运行,改善供配电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4.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四

建设的实施方案

近年来,盘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随之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不安全因素也逐年增多,特别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入室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问题突出,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大部分居民小区和单位的防范意识薄弱,保卫力量量少质弱,物防设施简陋,技防设施匮乏,单位及小区业主对安全防范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深入推进“平安盘县”建设,进一步提高居民小区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减少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督促单位和物业公司对所属小区人防、物防、技防的全面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有效整合城区居民住宅小区防控网络,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案件多发区域、路段、时段为重点,以“三防”即人防、物防、技防为主要手段和措施,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使城区的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跨越,为全县的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强化小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半)封闭式小区物业单位安防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把小区保安员招聘、培训、管理和教育关口,指导健全完善门禁看守、巡逻防范、纪律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彻底解决门卫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低下的问题。

(二)确保及时有力的打击刑事犯罪,有效杜绝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多发性的侵财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突出治安热点问题得到整治,治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

(四)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和措施得到有效整合,机制完善、制度健全、人财物保障有力,整体防范水平显著提高。

(五)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突发性案件处置得当,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秩序得到有效保障。

(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公民遵纪守法,自觉性、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同违法犯罪行动作斗争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力争居民小区不发案或者少发案。

(七)规范城区居民小区安全防范建设,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居民小区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树立典型,督促单位和物业管理部门建立义务巡逻队,2

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城区单位居民小区治安防控网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及时协调解决居民小区治安防控建设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决定成立推进城区居民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专门工作领导小组。

长:宿

刚(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

局局长、县综治委副主任)

副组长:杨显龙(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综治委副

主任)

徐卫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综治委副主

任)

张忠阳(县政协副主席、县综治委副主任)

成员:高

赫(县委办副主任)

罗晓勇(县政府办常务副主任)

李延勇(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吴有洋(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

梅华平(县公安局副局长)

勇(县住建局局长)

朱家应(县民政局局长)

黄维通(县城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山(县财政局局长)

顾有元(县教育工作者局局长)

余朝俊(县卫食药局副局长)

刘永国(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

书记、纪委书记)

昕(县供电局局长)

能(中国电信盘县分公司总经理)

用(中国移动盘县分公司总经理)

田树智(中国联通盘县分公司总经理)

舒小本(红果镇党委书记)

朱映泉(城关镇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综治办,吴有洋兼任办公室主任,杨官保、金华斌、方德文任副主任,办公室人员由成员单位办公室主任组成,办公室负责协调日常事务工作。

四、主要任务

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力争一至两年的时间,建立健全城区居民小区安全防范网络,规范小区门卫建设,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设居民小区具有安全防范功能的防护围墙(围栏)、防盗门(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进户防盗安全门)、周界电子防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家庭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防范设施及治安值班室。

(一)居民小区周界安全防护。由县领导小组协调职能 4

部门沿开放式小区周界设置实体防护设施(围栏、围墙等)或周界电子防护系统;实体防护设施沿小区周界封闭设置,并规范周界宽、高的具体要求。周界电子防护系统沿小区周界封闭设置(小区出入口除外),应能在监控中心通过电子地图或模拟地形图准确显示周界报警的具体位置,有声、光指示,具备防拆和断路报警功能,有条件的可在周界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二)居民小区出入口安全防护。居民小区出入口应设置安全防护门,设置治安值班室,配齐配强居民小区物业保安,聘请年轻责任心强的保安或者门卫负责看守;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定向定焦摄像机,全面、清晰监看和摄录进出人员(体貌)面部及车辆牌照、颜色等特征,夜间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监控图像有效;有条件的可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或电动起落护栏,要求具有断电开启功能,规范小区门卫对进出人员和车辆的登记制度。

(三)居民小区家庭安全防护。小区单位和住建局应联合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优先配置住户联网型访客(可视)对讲系统,实现住宅小区出入口、楼栋口和监控中心、住户之间双向通话;根据安全管理要求,当电控门开启超过设定时间应向监控中心报警。可视对讲系统图像应清晰,至少能分辨访客的面部特征。单元门应安装电控防盗门和访客对讲(可视或非可视)系统,并配置不间断电源装置。

(四)居民小区其他部位安全防护。小区重要部位和区域、主要通道、电梯、重要公共场所、自行车集中停放区、停车场(库)出入口及场(库)内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有条件的可设置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可在公共区域安装电子巡查系统。由民政、建设、供电、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让小区“亮”起来。要在小区的围墙边、路边以及其他犯罪分子便于隐藏的地方安装各类照明装置,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

(五)将居民小区基础防范设施建设纳入长效建设机制。对新建的单位小区和房地产开发小区,由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会同综治、公安等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防范设施的设计进行论证,由公安技防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在施工设计图审查时,居民住宅小区安防设施设计审查应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同时进行;对不符合安全防范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程序、规定的设计,由开发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达标,对未达标的设计不予批准。

(六)整合社会资源落实群防群治。各单位、物管部门要充分调动居民小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组织民间防范力量,自发开展巡逻防范,减少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落实各种奖惩措施,对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现金奖励;对多次发生案件的居民小区,联合新闻媒体适当的曝光,并追究责任单位责任人,督促积 6

极参与治安防控。

五、居民小区安全防范实施步骤

1、准备动员阶段(2014年5月——6月)。各单位、各部门成立居民小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总体方案和各项子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经费、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目标落实到位。

2、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措施、时间要求、责任领导、责任人,落实工作考核,确保奖惩到位。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通过落实各项制度,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单位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居民小区进行调研,及时发现推广先进典型,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推动工作全面开展,力争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推广建立城镇规范典型未发案居民住宅小区。

3、整改提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领导小组对全县城镇居民小区和新建的居民小区进行考核,对设置不合理和高发案的居民小区联合电视台进行曝光,对小区单位领导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落实整改措施,推动工作全面开展。对规范设置合理和长期不发案的小区,给予其适当奖励,并组织其他居民小区参观学习,交流防范经验。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县属各部办委局、学校、医院、盘江精煤公司、驻盘大企业一定要把居民小区防控工作列入本年度的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项经费。根据实施步骤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本单位所属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确保顺利推进,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所属小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负总责,同时明确本单位的一名副职具体抓单位、小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立本单位、本部门居民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协调解决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细化措施,密切协作。对封闭式、半封闭、开放式居民小区所需的硬件设施(围墙、视频监控、门卫室、小区门禁系统)由所属单位出资落实;软件设施(上墙资料、规章制度、物业、保安、巡逻人员的工资待遇等)由业主委员会召开业主大会告知小区业主来共同承担。对没有责任单位和居住人员相对复杂的居民小区由建设、城管、社区几家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相关部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同时加强沟通,密切协作,为城镇居民小区治安防控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城镇居民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负责,广泛宣传,召开专题会议让单位职工和小区居民人人参与居民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居住在小区,又不想出钱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要通过做思想工作、行政手段等措施使其交纳,让全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扫干净“门前雪”。

5.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五

1方案的实现

1.1方案简介

AT500E型锁具及智能钥匙管理系统是在长园共创自主研制的智能监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智能锁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共同研发出来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易维护、可管理等优势特点。系统主要包括各种智能锁具、智能管理设备、手机APP、锁控管理软件等,目前此类产品逐渐在电力电气环境中应用开来,主要是用于光交箱、通信行业中的各种基站以及设备锁管理等领域,用来管控石化和石油等领域的工艺流程,或是其他重要环境下的门锁管理。

1.2系统结构

智能锁控系统主要是由锁具、紧急解锁钥匙、手机APP、E401智能钥匙和E402智能钥匙以及锁控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的。其中系统中起到决策作用的部件是锁控管理软件,主要负责通信管理、授权开锁、状态展示和数据存储等工作。而E402智能钥匙和E401智能钥匙主要是系统中的操作部件,负责管理系统发出的记录收集、开锁操作和授权开锁等工作。而手机APP则是系统中的远程授权工具,可以对智能钥匙进行远程授权与在线授权,对于电力现场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只需要利用手机APP和智能钥匙就可以进行相关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对于外协单位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先借用智能钥匙在获得相应的开锁权限后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结束工作归还钥匙后,还会将记录自动上传,不但提高了开锁的效率,同时还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具体的系统配置如表1。

2主要部件的技术条件

2.1E401智能钥匙

E401智能钥匙主要是单级旋转形式的单柄磁控开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和锁具之间进行顺畅的配合,不会出现任何卡滞问题,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将锁打开,同时还具有收集和识别锁具编码的能力。能够进行通信,将操作记录和锁具编码准确传输到管理系统当中,同时能够准确接收管理系统所发布的开锁权限。同时E401智能钥匙还具备对时功能,从而和管理系统进行对时作业,从而保持好时间上的一致性。能利用声音和灯光等因素进行提示工作,包括智能钥匙的采码、开锁、通信状态等。如图1所示。

2.2E402智能钥匙

E402智能钥匙也是单级旋转形式的单柄磁控开锁结构,能够和锁具之间进行有效配合,不会出现卡滞问题,基本功能也和E401智能钥匙相似,具有收集、识别数据编码、通信、对时等功能,带有USB接口,可以进行充电,具有声音、灯管提示功能,在掉电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保存工作。能够准确接收管理系统中发布的开锁票,并存储开锁信息。远控报警装置:远控报警装置具有信息设置、监控信息发送、异常开门预警等功能。通过信息设置功能,可以将所有被监控设备的柜门数量、柜门名称、安装位置等进行自主设置。通过监控信息发送功能,可以对多个门锁的开关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并将具体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当中,并将相关预警信息同时发送给多名人员。而异常开门预警功能,就是在开门后没有明确身份并解除警报,或是不经过正常的程序开锁,装置就会通过声音进行连续警告,从而阻挡未经允许的人员进入,并将相关信息传送给管理人员。异常关门预警功能就是长时间开门的情况下,就会利用短信方式通知管理人员进行检查,从而防止出现柜门漏关的问题。如图2所示。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钥匙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由于钥匙的数量较多,因此存在易丢失、携带不便等问题,从而无法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大部分类型相同的柜门都可以通过一把钥匙打开,因此一旦出现开柜错误就有可能引发各种大型安全事故,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加强智能钥匙及锁具管理系统的研究,从而提高锁具及智能钥匙的管理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的安全、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6.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六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市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优化资源配置,突破关键技术,打造智能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生态,构建支撑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点面结合、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将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成为我省优势支柱产业。

二、建设目标

到2022年,形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汇集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优先培育智能语音(中国声谷)、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国内有特色、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基地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

到2025年,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应用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智能语音(中国声谷)、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围绕医疗、教育、健康、养老、公共安全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应用培育一批新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建设重点

智能语音(中国声谷)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省部合作机制,促进“中国声谷”扩容提质。加大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推动智能语音领域的工程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核心技术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院大所及重点高校,加强人工智能核心基础产品研发,重点发展高精度的智能传感器、专用芯片、工业软件等人工智能核心基础产品。形成贯通智能语音、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基础平台和物联网等完整产业链。

智能机器人基地。依托“芜马合”等市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及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攻关,提升机器人产品在传感、交互、控制、协作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运用机器视觉、人机协作等技术,促进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在高强度、高柔性、高洁净度、高危险、高质量等重点领域场景的示范应用,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传感、控制、协作和决策性能。优先布局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以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为重点,大力推进助老助残、医疗康复、养老陪护、消防救援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

智能家居基地。依托家电大省产业集群优势,整合利用创新资源进行智能化升级,重点支持智能传感、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大力开发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洁具、智能安防等智能家居产品,实现家居产品的人机对话、行为交互、设备互联和协同控制等。建设并推广一批智能家居测试评价、示范应用项目,提升家居产品的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推动整车企业与省内外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合作,加快先进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突破先进车载智能传感系统、车载智能终端系统、自动驾驶模拟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产品,开发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实现由封闭式简单场景测试体验逐步向开放式应用场景落地转化。

类脑智能产业基地。依托中国科大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支撑开展类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芯片与系统、量子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化,开发类脑智能操作系统、类脑神经芯片和类脑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类脑智能产品,推广一批类脑智能关键技术成果,并服务于交通、教育、电力、社会管理和医疗等应用领域。

四、重点任务

(一)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类脑智能、语音智能和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重大计划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科技专项,谋划一批人工智能科技研发项目,围绕脑成像、类脑感知与理解和类脑神经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各种形式合作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与人工智能领域央企、民企、外企对接合作,加快军民融合领域技术转化。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高端芯片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合肥超算中心、国产计算机、寒武纪研产中心、长鑫存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芜湖机器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建立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库,落实责任主体,加强调度推进,开展精准服务,保障项目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别负责)

(三)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以品牌企业为依托,推进与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企业及重点用户单位开展合作研发和协同攻关,加快培育一批自主集成人工智能产品。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创新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引领,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在核心基础产品、智能终端产品等方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加大行业示范应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推动智能产品在工业、教育、养老、医疗、交通等领域的集成应用。(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别负责)

(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企业梯队建设,打造以领军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支撑、服务型企业为补充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带动产业链创新发展。围绕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在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通过战略重组、品牌打造、上市等途径,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为行业领军企业。推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支持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孵化机构和各类投资机构,围绕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培育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各类机构和平台面向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五)打造一批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建设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与名校名所名院开放合作,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建设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服务、基础资源共享与专业化应用开放平台,建立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六)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人工智能产业中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技术服务的核心需求,依托行业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人工智能的开源软硬件省级基础平台,打造若干个人工智能综合性云计算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研发机构建设标准测试与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生态链与产业集群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数据资源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五、实施路径

(一)“基地+基金”—强化资本支撑体系。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人工智能发展投资子基金。支持专注关键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鼓励利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渠道,支持产业基地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及新工艺示范应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等。(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二)“龙头+配套”—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工业园区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围绕人工智能主导产业,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为支撑,聚集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培育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补链型、延链型中小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双创”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开放式人工智能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孵化一批人工智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别负责)

(三)“智能+制造”—健全智能制造体系。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总结提炼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经验、标准范式,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智能化升级。加大研发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装备、首台(套)示范应用。支持人工智能在工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各环节应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别负责)

(四)“自主+协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以及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充分发挥我省大科学装置集中的优势,加强对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攻关,实现原始创新成果的有效供给,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自主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组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细分领域设立子联盟,形成“1+n”人工智能创新联盟体系。加强产学研用信息交流、对接,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管道,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别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在省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指导和服务。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与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各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特色谋划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特色平台,加强应用示范,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培育发展。将各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督查激励的重要内容之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好“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中国声谷、机器人、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要素保障、示范应用等。有条件的市可根据基地建设需要,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求。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次应用等保险保费补偿政策,促进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广应用。将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支持范围。支持合肥市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先导区。(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别负责)

(三)加强产业开放合作。支持我省高校院所和企业加强与国际人工智能名校名企开展实质合作,共同设立人工智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机构;

加大海内外优质企业招引力度,通过技术购买、企业并购、学术交流、研发合作、共同开发等多种方法,弥补人工智能的技术短板。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工智能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我省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开拓国际市场。(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别负责)

(四)加强高端人才培养。支持省内高等院校设立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支持基地“招院引所”,汇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依托重大项目,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对基地引进的国际一流人才(团队),鼓励其积极申报“安徽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对符合条件并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省财政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加大人工智能实训力度,支持相关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培训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应用教育,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建设结构优化的人工智能人才梯队。(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别负责)

7.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七

该小区位于福州市区, 整个征地面积59 146 m2, 总建筑面积109 713 m2, 其中地下室面积8 307 m2, 共计19栋楼, 居住户数1011户。因整个项目实施过程, 有一承包单位自身原因中途退出, 导致整个项目不得不分两期进行施工, 8#和15~17#号楼为带全地下室高层住宅。整个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和相关的配套工程均为整体性统一一次性设计完成。

2小区设计的特点

小区由某建筑设计研究院统一设计, 19栋楼公用服务设施, 各专业系统共用, 包括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 市政基础配套管线 (管道燃气、有线闭路、电话、宽带接入) 。其中消防系统的水泵和控制设备, 应急自备电系统均设在二期建设的地下室配电房。小区消防环网主干管部分位于二期地下室内, 从地下室南侧、东侧、西侧剪力墙出管与一期室外总体相连接。生活供水环网, 智能化主干管网敷设在二期地下室顶板上须穿越二期施工核心区。消防栓系统的补水箱设置在16#楼屋面。小区的环形通道部分也设在地下室顶板上, 由此可见, 位于二期范围内的相关管线要同步与一期, 施工难度很大。

3一期工程交付的条件

根据《福建省商品住宅交付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和建设部门相关的竣工验收办法要求, 住宅小区分期建设的, 要按规划设计要求同步完成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 必须符合相关专业部门的验收条件, 通过竣工验收后方可交付业主。具体如下:

(1) 市政配套工程完工具备单独的供水、排水、通电、通气、有线电信宽带通信号入户。小区各交通道路应与市政道路相接通, 具备完整的使用功能。

(2) 满足建设部门验收的各项要求及各专业部门的验收条件, 包括消防、园林、环保、规划等方面。

(3) 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小区具备封闭式管理形式, 垃圾点设置, 智能化监控防盗系统配置到位, 具备提供给物业服务单位进场的条件。

4确保一期建设如期交付的保证措施

(1) 按公司整体部署成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项目部各专业主管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项目管理协调小组, 实行统一领导, 具体分片、分块负责落实到人。由于二期开工滞后一年多, 且施工单位众多, 能否确保施工中的场地、资源矛盾冲突得到及时化解, 使项目管理协调小组现场管理高效畅通。

(2) 根据一期、二期工程设计特点和各专项部门的不同要求, 科学合理确定一、二期的施工操作面和应完成的工作界面, 各责任施工单位的工程界面。要求在设计时将公共蓝图中补充完善到位。原则上按一期施工完成所有相关的市政配套工程, 预留二期接口。对外报建上按小区统一上报相关部门分区验收。

(3) 根据公司项目总体的节点时间要求, 采用计划进度网络形式编制详细各专业工序总进度计划, 各施工单位按总计划进行计划完成目标分解后提交各自完成的施工计划, 场地、资源配置计划等。编制要求充分利用各专业工序的交叉、交错施工, 分块施工分片推进流水作业的特点, 使各单位围绕着关键工序在现场忙而不乱, 人物紧凑, 无停滞窝工现象。

(4) 为充分调动各相关施工单位的施工积极性, 鼓励各单位间相互自主沟通协调, 共享资源, 合理分配场地, 我们结合工程款支付, 制定详实具有现场可操作性的奖惩措施, 在月工程总结协调例会上予以表彰或批评。

(5) 项目部管理协调小组采取目标责任制形式组织对各责任管理人员的考核, 由于工期紧张, 协调工作量大, 要求各管理人员拟定详细的现场管理技术措施, 保证工序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的施工安全。特别是在与二期单位同步施工时的成品保护措施要到位。例如:一期的公共设备、部分管道电缆、桥架需在二期地下室施工, 而其上部正在结构施工, 要求必须设置专用的安全施工通道, 必须首先完成地下室各相关洞口的临时封堵, 地下室相关部位的排水设施投运管理等。对与地下室顶板敷设的给水管、智能化管网采用专门的施工保护走廊, 局部地段利用临时砼铺设, 保护效果很好。

(6) 针对施工难度大, 各专业交叉管线多, 结构复杂的重点部位由管理协调小组专门组织各参建单位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明确各单位在各个时间段的目标任务和工序交接重点。比如在二期西侧交通主干道施工中, 道路长度约40 m, 路宽6 m, 道路两侧为1.5~2 m绿化带, 该路段的施工包括地下室剪力墙结构防水, 土方回填夯实, 各专业管线的埋设, 工井砌筑, 路基平整回填, 基础垫层, 路面工程等, 施工空间狭小, 管线众多复杂, 该通道还是作为二期的重要施工通道, 时间紧迫。可以说我们正是制订了施工管理细则, 严格落实确保了各工序的顺利完成。

(7) 要求做好物业服务单位分期接管与后续开发的建管衔接工作。在《物权法》和新《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后, 为保障和维护物业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应认真研究分期建设工程的建管衔接问题, 制定相关的规则, 以确保分期开发时分期物业管理和后续建设各环节的有效对接, 为业主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我们的项目在规划中从整体出发, 对物业服务方面的设施、设备等进行规划设计, 明确了小区物业服务的同一性。当项目不得已分期实施时, 物业服务单位也能及时调整应对计划, 提前做好先期工程接管的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人员、设备、物料等) , 以业主及服务单位的角度积极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和后期各项的验收交接工作中。正是物业服务的及时接介入, 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协调和工程移交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5结语

经过本项目各相关参建单位的共同协作, 一期项目的各项任务目标完成, 2008年11月圆满实现15栋楼的交付使用, 而二期的建设工作也按计划顺利完成。总之, 对于分期建设分期投入使用的项目原则以规划设计满足使用条件, 配套设施齐全, 功能独立, 公共部分以一次建成, 分期接入的预留方式, 能够一期完成的绝不留在二期。最关键的是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统筹考虑认真完成项目整体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总体项目的进度计划, 科学合理进行分期界面划分。实践也表明同一独立完整功能的小区应避免人为分期建设, 应该尽可能采取工程措施争取同步建设, 否则将造成经济上, 技术上和后期管理服务的困难, 极大影响一先期入住业主的生活安全。

摘要:现代住宅小区建设规模大小不一, 当小区建设规模较大时, 开发建设单位常常采用分期建设分期投入使用的方式, 有的小区开发单位为了营销或资金能力不足等因素也采用该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期开发的项目要求必须整体规划, 分期建设投入使用各期工程必须具备独立的使用功能, 配套设施齐全。本文通过某小区分期建设中相关设计、施工、物业服务等方面应采取措施的讨论, 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8.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 篇八

【关键词】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

现阶段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电网建设中,各种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通讯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种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电网建设施工也实现了智能化发展。在当前的一些电网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就已经采用了具备卫星定位于无线通讯功能的机械设备,并且结合相关传感器的应用,将机械设备运作中的一些参数和工作状态进行在线的监督控制,进而为工作人员进行同步精确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施工智能化发展,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并且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对于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不确定因素对于整个电网建设项目施工的影响。例如,在输变电施工中,一些智能电网、跨大区联网以及高压电网施工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管理需求较高,采用系统化的智能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项目的施工效率,并且减少施工成本,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经济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输变电施工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当中,只有依托先进的智能化施工管理体系,才可以更好地对先进技术进行掌控和应用。在智能化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质量、安全、成本与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控制,有效地将国内电力工程施工水平与国际社会的差距进行了缩小。

我国变电工程施工中,很多工程等级以及各种施工形式的变化,对于变电工程施工中,一些基础设施施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变和复杂的规格型号与施工需求,对于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相关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的增加和提出,也加大了施工量和施工难度。要想更好地满足变电工程的施工需求,就必须要对于施工信息管理能力进行提高。以往人工控制和处理工程施工信息,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并且产生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偏差,造成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在变电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返工等情况,就会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造成很大的浪费,并且造成严重的工程损失,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随着各种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程施工方面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配合有效地质量安全考核与安全保障措施,可以更好地对施工中各个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进而提高整个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水平。

在电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想智能化施工技术管理,就必须对于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传输与处理。智能化的施工体系的应用,要应用先进的系统管理理论,对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重新架构,并且对于一些智能化技术应用和人员分配上进行和合理的调整。在施工信息管理上,要保证信息收集与控制的精确化,对于施工中的一些开挖、测量、运输、基础施工、起吊、放杆、放线等流程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就施工现场的工具、流程、进度、规范都要做好统筹的安排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施工管理过程得到了系统化、实时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提高了工程施工个管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且有效地实现了对施工成本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变电施工中,通过对施工信息的合理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这对于减少工程周期,控制工程造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电网工程施工质量需求 一直在不断提高当中,特别是一些高压工程项目开工的过程中,在实际地形条件的限制下,整个施工都需要依靠大型的机械设备来参与完成。与此同时,在施工中出于对工期的保证,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施工,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水平,减少施工中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现阶段的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单台设备智能化与机群智能化两个方面。

第一,单台设备的智能化。通过对单台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可以通过采用一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对于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与信息采集,便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参数调节与施工控制。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可以对于一些特定的拉力、张力以及牵引的相关信息数据,通过与主机设备进行交互,经过主机设备中程序的处理,自动化地对速度、拉力打消进行调节,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施工精度,并且更好地依据施工计划来开展施工。

第二,群智能化。在电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单机设备智能化的基础上,集群设备智能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牵、张机群智能化的发展,使得整个施工系统得到了成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施工的具体需求。现阶段的机群智能化体系主要由单机设备与中控系统共同组成的。单机设备智能系统,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具体施工行为的进行了监测和运行显示,通过数据传输线路传输到中控系统中,中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调整施工设备的运行参数,并且结合计算机的计算和处理,输出施工作业模型。施工作业模型是智能化施工体系的重要体现,对于施工系统内的各个设备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并且实现了实时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了施工现场管理者对作业状态的监控水平,并且可以不断地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在智能化施工发展的过程中,机群智能化的应用,提高了整个施工过程的效率,并且对于一些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让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发现和解决,提高了对事故风险的规避能力。与此同时,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减少了误操作的发生概率。在配电系统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线路施工有着较高的要求,智能化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一些新技术进行应用,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线路损伤,这对于输电线路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对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环。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电网建设工程的开展,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积极地引入新技术,提高整个电网建设施工的智能化水平。电力建设智能化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减少人工劳动量,并且对于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缪谦,胡春华.电网工程建设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机械化,2011(S2)

[2]何建明.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01)

[3]季旭,赵伟.智能电网推动下的电力企业变革与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1)

[4]刘建廷.浅析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

9.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九

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摩瑞特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8/30

北京摩瑞特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北京市房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题政治工作信息统计报送的通知(房安办【2015】32号)精神,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扎实深入开展,特制定企业自查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把集中开展大检查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制定检查方案、排查问题及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责任、认真整改、健全制度,彻底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 安全生产工作由被动应付向主动防范转变;职工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只重视重大危险部位隐患排查向同时一般岗位及安全死角的日常检查转变;由主管部室督查向各专业检查组定期检查转变,提高现场隐患排查能力。

二、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杜勋

副组长:华道刚

成员:杜玉华、陈福永

三、检查范围

在全公司内所有操作工作岗位、重点危险部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其中重点是:

(一)机械设备运转安全。

(二)安全用电:用电线路,配电箱、柜等用电设施。

(三)危废储存区。

四、检查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各部门一把手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否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是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会,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责任落实情况。检查职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

(二)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及台帐建立情况。检查应急救援物资的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情况。

(三)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及职工“四个能力”的建设情况,查职工是否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检查事项,及消防义务。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情况。

(五)职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六)职工安全、消防、职业病培训情况,查看职工个人档案,及培训记录是否真实、有效。

(七)班组安全标准化岗位制度落实及记录情况;

(八)生产现场物料存放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结合清洁生产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查看物料的存在位置及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九)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查看否建立隐患整改台帐,是否按照PDCA管理模式,进行验收复查管理。

(十)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是否对职工进行了职业健康培训,职工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等。

五、检查方式

(一)全厂各岗位自查。各岗位都必须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检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严格细致,认真检查事故易发部位、关键环节,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时限和预防事故措施。

(二)专业检查。各专业岗位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组织本专业组对所管理的专业进行安全大检查,每周至少检查两次,检查出的问题,要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规定整改期限。

(三)创新检查方式。在公司专项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安全环保部还要采取听取职工意见、突击夜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的方式,来提高大检查的实际效果。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一查到底。每半月召开一次安全大检查总结分析会,总结分析半月来的安全检查工作,通报检查出的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

六、实施步骤

自2015年8月30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动员阶段(8月30日-9月2日)。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安全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动员会。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本单位隐患自查自改实施方案。并利用班前班后时间的第一时间将安全大检查实施方案部署至班组级,调动职工参与岗位隐患自查的积极性。

(二)全面检查阶段(9月3日-9月20日)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检查计划,确保检查全覆盖。再小的隐患也要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安全管理人员要每天深入生产现场全方位进行检查。

(三)全面整改、总结汇总、巩固提高阶段(9月21日-9月30日)。全面整改在大检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做到排查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确保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七、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与部署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做好动员,落实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明确责任,做到动员部署至班组,责任落实到班组,自查到班组。

(二)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确保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同时对安全检查走过场、隐患排查不力的要予以通报、考核。

(三)严格检查,务求实效。安全大检查要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以更加“严细实”的作风,以对隐患和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忠实职责,深入现场、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大检查取得实效。

(四)及时上报大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将自查出的隐患登记到册,整改措施落实到人。

北京摩瑞特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10.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 篇十

3结语

智能电网建设成为电网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力工程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先进性技术,建立在多项技术基础上,具有传统电力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实现对电能针对性的管理,提高电能供应质量。能源转换、用电计量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智能电网建设面临的各类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加大研究力度,不断丰富电力工程技术,完善智能电网建设方案,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佳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7):127-128.

[2]闫停.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17):95-96.

[3]吴燕.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5):81-82.

[4]杨轶.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硅谷,2014,(10):72-73.

[5]孙志丽.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J].今日科苑,2015,(12):112-113.

[6]容炜洁.浅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6(21):145.

[7]顾宝春.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6,12(35):84.

上一篇:会议决议执行情况的通报下一篇:农村拆迁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