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2024-08-06

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精选13篇)

1.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一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课程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学主观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素质、成绩而研发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为题,主要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6-02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素质教育都处在关键节点。首先,文化课程,高中毕业就会面临着高考,此时的教学方式、教学课程对学生成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未来学业道路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将严重阻碍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无法消化接受应试化的、教条化的课本知识,对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自主学习观念不强烈是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个性能力以及素质发展为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实现学校、课程、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其中教师若想得到有效发展,那么学生与课程的全面发展是其基础;教学硬件设备、教学软件若想得到发展,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基础。要想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的切身参与协助是关键。学校的教育成果若想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其前提,然而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还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的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开发中去,这样才能全面、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发展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教育严重束缚了教师与学校,教条化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并且逐渐产生厌烦情绪。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在高考当中取得不错成绩,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必须要将这一问题解决。首先,在课本的内容上要做出改变,为学习增添一些选择性内容以及兴趣内容。其次,在知识的传授方式上要做出改变,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课本内容作出了调整,但是传授方式还是按照教条的形式,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将不会有太多改观。针对这方面的开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调查学生文化课程的个体差异、生活知识的了解程度、生活实践能力等等,然后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制定相应的校本课程。

2.在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源头,例如,在高中政治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政治知识与当前热点时事内容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3.利用心理发展、爱好、兴趣、年级等等几个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类,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要以这些分类为依据。

(二)强化学习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素质能力得到实用性提高,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指导方法与科学的学习策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针对性、实践性这是学习策略与学习指导必不可少的特征,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出自强自信、自主独立的素质精神。

2.实践课程模块的增加也是校本课程增加的关键点。所谓实践课程就是要在内容上多多体现实用价值,重视研究性的学习内容。要想改变、革新学习方法,课程设置是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与前提。在课堂上多增加交流、合作等等环节。例如: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英语是一门综合课程,兼具着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切不可让学生死记单词与语法,应该多设置学生间的英语交流,如可以根据英语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习印象。

三、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技能、个人喜好、思维方式都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能够与学生个性化差异相匹配,就要求在校本课程组合内容必须要实施个性化设置,这样学生便可以从自身的爱好与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和自身发展相关联的个性化课程组合。然而要想将此种校本课程有效设置,就要求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个体上的差异、知识掌握的框架与结构,设置符合其自身特征的课程内容,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将有重大帮助,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高考成绩。

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含量,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有效学习指导目标,这是标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要求与前提,以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仁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08:25.[2]宋贤.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和形成性评价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8:98-99.

2.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二

1 土地储备工作

1.1 土地储备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为加强土地调控, 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 我们从有利于加强管理, 提高企业积极性的原则出发, 不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的制度措施, 重点在土地收购方式的选择, 土地收购价格的审核、确定和报批, 土地收购后的整理经营等主要环节上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操作程序, 使我市土地收购储备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工作需要, 在已完成待出台的《菏泽市土地储备办法》后, 又研究起草了《土地储备工作流程》、《菏泽市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程序》、《土地收购储备整理成本返还程序》、《拆迁安置补偿专项资金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拆迁资金帐户监管协议》。根据目前我们开展工作的实际、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的变化情况, 对内部处室的职能进行了优化调整。

1.2 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力度逐步加大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建中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景观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发展目标, 我中心注重加大了土地储备工作力度, 并试图通过土地储备、整理拉动社会需求增长, 缩短土地整理周期, 加快土地进入市场的节奏, 降低土地储备成本, 提升土地价值, 从而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同时拉动内需, 在全市统一规划下, 通过市区两级联动, 并按照属地化管理已在各区全面展开。另外, 根据收购储备计划, 对郊区农用土地征收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中。

为了解全市土地储备资源, 掌控土地市场, 做到工作有的放矢, 中心主要领导连续十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各区现场办公进行实地踏看, 帮助协调有关问题, 在为各区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 也为我中心中长期土地储备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3 土地储备融资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意图, 加强了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研究, 积极慎重地开展好融资业务, 通过多种形式拓展土地储备融资渠道。为了充分利用国家有关贷款政策, 我中心分别与各大银行签订土地储备融资贷款合作框架协议。注意加强土地成本核算工作, 在降低贷款利率, 提高贷款使用率方面下功夫。确保土地收益最大化, 使土地真正成为市政府资本运作的主渠道。

1.4 房地产宏观调控形式实现多样化

一方面, 加强了国际国内有关房地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另一方面, 继续坚持“有计划出让, 不饱合供应”的原则, 适当地掌握全市土地供应规模, 合理地调控好我市土地供应结构。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我们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 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专题研究我市房地产市场形势, 重点加强了土地出让价格的研究。同时, 经济测算引入了创新思维, 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评估确定出让底价的方式, 通过对项目进行前期策划, 实现了地价相对准确定位, 出让地块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我市土地一级市场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5 日常基础性工作出现新特点

中心外网进行了更新和改版, 政府专网接入到花园广场的两个处室, 实现了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全覆盖, 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中心业务工作中的协调管理、督查督办的作用开始显现;对内办公、会议安排、文件查询, 对外信息报送、政务公开、行政投诉受理等多种功能也比较明显。业务工作流程控制更加规范和严格;督查督办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举措;信访接待、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又有新的提高;财务工作能根据形势任务搞好建章立制, 并积极做好影响全局性的财务审计工作。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有新起色。

2 几点思考

2.1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应该说, 今年以来, 我们全体人员的思想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逐渐适应了土地储备新机制的要求,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储备, 前期所做的一些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 按照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思想还不够解放, 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过去, 我们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具有审批职能, 现在, 我们是城市土地的经营性运作主体, 主要从事土地经营。这种职能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角色”意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 收储好、运作好、经营好每一宗土地, 真正发挥好我中心的职能作用, 体现政府经营土地的价值。我们银行融资贷款压力大, 土地成本高, 如果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土地出让节奏, 想方设法增加土地收益, 就会制约我们的发展步伐, 这是我中心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也是涉及我中心生命力的问题。

2.2 要进一步认清形势, 理清工作思路

我始终认为, 一个单位要想有地位, 必须要先有作为。市委、市领导的讲话中多处涉及我中心的工作, 特别是对土地储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在市委领导的心里是挂号的, 是有位置的。作为城市土地的经营性运作机构, 我们的前景广阔, 但同样任重而道远。因此, 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和今后的发展走势, 进一步明确职责, 理清工作思路, 在未来城市的发展建设中, 在城市土地的经营管理中, 发挥其主导作用。

2.3 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尽心竭力干事业

我们土地储备工作的发展, 靠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牢固树立以中心为家的思想,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尽心竭力干事业。我们的工作态度要端正, 要认真负责, 要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工作上不要出现较大的失误, 避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2.4 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树立良好形象

3.就开发学生潜能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 积极性 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

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图的确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点。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有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作好阅读前的思考。

在每次的阅读课上,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去快速阅读,然后就这篇文章进行讨论。

再简单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讲些有关的幽默故事为阅读做铺垫。这些预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现在我们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 Einstein”为例,我们可以激励学生讲一些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讲一些有关爱因斯坦事。很多学生会仰慕爱因斯坦的精神,也有学生崇拜爱因斯坦的简朴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讨论,联系到本班,哪一位学生具有爱因斯坦的这种精神?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

我们再以Unit17“Life in the future”为例。我先让学生设想我们的未来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一个学生对他的同伴说:“去另一个星球。”我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因为地球上的能源越来越少,而人口越来越多。”另一位学生说:“将来我呆在家里使用电脑去做我想做之事,有机器人为我代劳。”其他各组的讨论都很激烈。

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听力和阅读课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口语课上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练习口语;阅读课上也能积极地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读后的一系列任务

以Unit13“Albert Einstein”为例。当学生阅读完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复述课文。学生会尽力做准备。他们会看课后补充材料,会去改写、背诵、会查阅自己要使用的词或短语。这无疑中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地阅读习惯。

3.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可以设计成用“yes” “no”回答的题型。有时也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why”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比如,学生第一遍读了“Albert Einstein”我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单词的题,或者缩写课文。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就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有困难,我给他们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可以口头训练,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需的帮助。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副市长 王家文

(2009年3月25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了解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库尔勒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从3月10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查研究工作,调研工作覆盖全市59个行政村17098户农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二轮土地承包基本情况

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实行家庭承包的行政村有57个,共202个村民小组,实行家庭承包土地面积28.19万亩,实行家庭承包的农户15585户,共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5456本。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调研涉及库尔勒市11个乡(镇)、60个行政村、196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数17098户,家庭人口71263人,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298414.44亩,其中:耕地165002.44亩,果园123540.21亩,其他(蔬菜大棚等)9871.79亩。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全市共流转土地面积43162.31亩,占农户家庭总承包面积的14.46%,其中:流出4882户,流出面积43162.31亩;流入3778户,流入面积35413.27亩。按照流转形式划分,转让3840户,占流转农户的78.66%;转包78户,占流转农户的1.6%;出租679户,占流转农户的13.9%;互换110户,占流转农户的2.25%;其他方式(主要为分户)168户,占流转农户的3.44%。转让期限均为10年以上,转包和出租期限为3至5年。签订流转合同的4276户,占流转农户的87.6%;未签订合同606户,其中包括分户方式流转的农户,占流转农户的12.4%。

(二)定居农牧民承包地流转情况

流转的受让方为本村农民的3111户,占流转农户的63.7%;外村农民709户,占流转农户的14.5%;企事业单位44户,占流转农户的0.9%;其他345户,占流转农户的7.06%;合作社2个,转包和出租面积1428.7亩,占流出总面积的3.3%。流转的土地基本未改变农业用途,转入后种粮的47户,占流转农户的1%;种植经济作物的1941户,占流转农户的39.8%;定植果园的1997户,占流转农户的40.9%;从事设施农业的698户,占流转农户的14.3%;其他用途的199户,占流转农户的4.1%。

(三)土地流转的方式和特点

土地流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1、初步流转期。这一时期是1999年二轮土地承包到2002 年,流转形式以农户间不同地块的互换为主。根据2007年土地清查数据显示有30%的农户土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地块数量减少,农户实行互换的形式,将地块划零为整,农户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默许下自行搭配组合进行互换,且地块变动频繁。

2、土地流转稳定期。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后,流转形式从互换开始转为转让及家庭成员间的分户。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农户的流转行为逐步规范。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6年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2676户,占总流转农户的54.8%,其中:实行转让形式流转的农户2104户,其他形式(主要是分户)的168户,转让和分户形式占流转农户的84.9%。同时,农户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显著增强,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这一时期的土地流转为一部分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3、大规模流转时期。2006年以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入大规模流转时期,近两年流转的农户达到1386户,占二轮土地承包以来总流转农户的28.3%。通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的管理,流转农户的合同签订率提高到90%以上。二轮土地承包至今,基本农户中的主要劳动力年 龄偏大,大部分子女在外学习和就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并且大部分农户不想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此,流转的形式从转让开始向转包和出租转变。这两种流转形式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又能使农户有基本的生活收入来源,成为大部分农户比较容易接受的流转方式。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经营情况

1、农户土地转出后的效益。农户转出土地后,收入减少的1262户,占转出农户的25.85%;收入相对变化不大的2313户,占转出农户的47.38%;收入增加的1307户,占转出农户的26.77%。流转后从事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户207户,占流出农户的4.24%,84%的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农业。

2、农户土地转入后的效益。有3778户农户转入土地,转入面积35413.27亩,平均每户转入9.37亩,转入土地面积占库尔勒市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11.87%。农户土地转入后,收入增加的3051户,占转入农户数的80.7%,收入相对变化不大的573户,占15.2%。统计数据表明,农户转入土地后利用自身劳动力多、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从事香梨和棉花等特色、优势产业的种植和生产,一定程度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五)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情况。

家庭经营土地面积超过人均耕地面积10倍以上的专业大户(即土地面积达到50亩以上、100亩以下的农户)341 户,家庭承包面积25420亩;家庭经营土地面积超过我市人均耕地面积20倍以上(100亩以上)的农户245户,家庭承包面积29626.7亩。其中:开荒面积16284.2亩,占专业大户家庭承包面积的29.6%;以转包或转让等方式转入7995亩,占专业大户家庭承包面积的14.5%。专业大户的家庭人均收入平均达到9000元以上。农业生产大户一般是当地的农民经纪人,对农民的带动作用非常大。

全市共有673户土地转包或出租给合作社,流转面积1428.7亩,占全市15个合作社种植规模的1.6%。每亩流转收入1300元至1500元不等,流出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设施农业。

三、土地流转中发现的问题

1、部分农民对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认知度较低。大部分农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知之甚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高,一些农户盲目进行土地流转,致使利益受损,形成了潜在的土地流转纠纷。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流转合同不规范,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使用率不高。

3、农民因病、因灾流转土地的情况较多,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需进一步健全。4、98年二轮土地承包时发放的《土地经营权证》(绿色)设计不完善,内容不完整、不祥实,没有防伪标志,存 在证内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等问题,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登记备案工作。

5、存在一部分国有土地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的现象。

6、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化建设较缓慢。乡(镇)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管理和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虽然库尔勒市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和各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都已建立,但由于人员经费等具体问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1、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结合库尔勒市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从维护农民权益出发,修订完善《库尔勒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规则》,并对土地流转的原则和前提条件、流转程序、流转管理、法律责任等做出详细规定,使库尔勒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农村土地纠纷调处和土地纠纷仲裁工作。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纠纷,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开展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制定实施《库尔勒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方案》,成立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工作领导小组和仲裁委员会,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业务人员的培训,有效地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3、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清理和补换发工作。为全面解决因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从今年起,用1至2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证工作。新的经营权证统一打印、内容完善、有防伪功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涂改、证地不符、假证、一地两证等问题。

5.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五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必须将其上升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从矿业角度来讲,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工业时期到后工业时期,都是人类使用矿产资源的过程。考证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因矿产起家、缘矿发家的例证不胜枚举。我县要加快发展,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必须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认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为现实选择之一。其一,有资源优势。**目前已发现矿产22种182处,其中既有金、铜等金属矿产,又有煤、页岩、石材、泥炭等非金属矿产,还有放射性稀缺资源——铀。据初步勘查,我县的页岩矿以黑色泥岩为主,矿层累计厚度达16.9米,估算储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目前发现页岩矿中最好的品种。石材总储量约2.2亿立方米,其中*山玄武岩荒料储量达170万立方米,矿石以灰黑色、灰绿色为基本色调,具有间粒结构,呈块状构造,质地纯正,可用于生产饰面石材、墓碑石、碎石道渣、建筑石等,可综合利用,无尾矿;**玉冰花花岗岩荒料储量达120万立方米,显大白花、大红花,是国内罕见的独特品种,属高档饰面石材;建兴花岗岩储量达150万立方米,属中档饰面石材,特别适合生产石质工艺品。有泥炭地近百处,总储量1190.61万吨,主要用于绿色食品专用肥料、饲料增加剂生产。其二,有开发经验。(**是开发利用矿产较早的县份之一。1993年石材公司的成立,是**矿业从无序向有序、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的标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山玄武岩矿区已有碎石加工生产线4条,年加工能力40万立方米左右,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特别是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2002年对页岩矿进行半工业试验获得成功。2003年,先后有3个地勘单位对铀矿进行地质勘查,其中省区调所还成功地进行了地浸法开采试验。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奠定了基础。其三,有市场前景。目前,**的石材生产已有一定规模,现已开发生产建筑石、装饰板材、号石、石桌、石凳、茶几、牌匾、标牌、墓碑、骨灰盒、石板工艺画、灶台板等13个品种的产品,特别是通过与省路桥公司合作,生产高等级公路碎石道碴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吸引了四川、山东、福建、辽宁、大庆、北安、哈尔滨、北京等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随着国家从2005年开始逐步禁止粘土实心砖的生产,陶粒砼制品以其重量轻、保温性能好、抗渗性好、耐火性好等优势,将成为实心砖理想的替代产品,极具开发价值。再加之铀、玄武岩、泥炭、透辉石、建筑砂等优势矿产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摸清资源底数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性环节,必须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搞好地质勘查工作。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摸清县域内矿产资源的底数,对矿产资源进行详查显得尤为重要,亟需对全县各类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价值等方面进行勘查,准确掌握被开发资源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地进行深度开发,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先后有多家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对我县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能进行详查,没有真正掌握我县优势矿产资源的详细情况。对此,要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把详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开发与勘查并重,一手抓开发、一手抓勘查,形成两手齐抓共进的工作局面。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泥炭、瓷石、铀等优势矿产资源进行详查,为其早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要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全面做好矿产资源详查工作。要把我县的优势矿产资源进行归类整理,聘请专家对其进行论证。指定专人负责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勘查立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勘探资金及政策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对勘查金属矿产资源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依托地矿、冶金等部门的勘探力量加快地勘工作。要建立县级地勘投入机制,探索用财政补贴加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的办法,加大地勘工作力度。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企业、银行、社会联手,本地与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探查渠道。要采取转让探矿权的办法,吸引有资金实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矿产资源详查,确保我县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招商引资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必须以大招商、招大商来推动大开发、大发展。开发矿产投资虽不是很大,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小县、财政穷县而言,政府投资办矿难度都相当大,况且经实践证明政府投资办矿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采取招商引资民营办矿应是我县矿业发展的首选途径。近期内,应把相对投资较少、见效快、换汇率高的非金属矿作为我县开发的重点,依托有实力的大集团,实施规模开发,力争每一种优势资源都形成一户骨干企业。一要加速页岩矿开发进程。紧紧抓住取消粘土空心砖的政策契机,建设陶粒及其砼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具体要运作好已正式签约的投资4270万元的开发项目,加快4座陶粒回转窑、两条陶粒砌块及两条轻体板材生产线的建设速度,确保2005年投产,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县的陶粒砼制品占领周边市场,辐射大庆、哈尔滨等地,成为全省新墙体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二要加速石材矿开发进程。目前,石材开发较早地区的资源已近枯竭,加之环境保护、城建规划的需要,石材加工企业纷纷外迁,而在其周边又很难找到既有石材资源、又

有闲置场地的地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做大做强做精石材产业。发展方向是,近期以装饰板材、墓碑石为主,远景以石制工艺品、装饰石、石板画为主,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取效益的最大化。要运作好投资3000万元的八一玉冰花花岗岩、建兴虎皮红花岗岩等4个矿山的探矿和试采项目。待试采成功后再建设年开采荒料5000立方米的石材加工生产企业。对阁山矿区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碎石开采应以深挖为主,对地上业已形成的掌子面进行保护。招商建设地质公园,既利用石材资源,又不破坏生态,还可促进旅游业发展。三要加速焦煤矿勘探进程。紧紧抓住与**中草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机遇,依托省地勘四院的技术优势,切实搞准我县的焦煤储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资料,为焦煤开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强力推进瓷石、矿泉水等资源的开发进程,力争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6.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六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主要信息系统实现省级集中,税务机关积累了大量的涉税数据信息,其在税收管理和服务中的核心作用日趋明显。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税收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挖掘、应用,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揭示蕴含的税收经济和税收管理规律,更好地为

税收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成为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并把数据转换为信息、知识,己经成了科学管理、决策分析的主要瓶颈。

我国的税收体制是与行政体制配套设置的,虽然金税一、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ctais系统的推广,使税务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但是信息处理的集中度还不高,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数据的集中度。在前期税收业务信息化过程中建立了许多相关业务系统,比如税收征收管理系统((ctais)、税收稽核系统、协查系统、涉外税收管理系统、所得税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系统都有多个独立运行的应用软件。虽然它们在税收业务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彼此之间相互隔绝,缺乏一体化建设规划,软件功能交叉,条块分割严重;数据集中程度低,信息共享困难,难以综合利用;信息化停留在模拟手工阶段;数据传输手段各异、方式混杂;各应用系统设备自成体系,重复投资,设备闲置与紧缺现象并存。软件系统各自为阵,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征管数据大集中后,数据资源丰富,可提取的样本量大,为区域性的比较、全省性的比对提供可能,更有利于利用样本数据分析统计发现一些能起宏观指导作用的指数指标。概括起来省级数据大集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提供了及时、客观、完整的全省税收信息数据,让数据分析向广度与深度拓展有了极大的空间,有利于提升运用征管数据质量档次和水平;二是提供了标准、客观、公正的税收征管业务平台,既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也增加了税收执法管理的透明度,让运用数据进行考核有了客观、公正、透明的平台;三是基层税收管理员平台以及基层可以使用的相关平台和机制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为上下联动进行税收执法管理评价提供了可能。四是丰富的数据资源基础和较高的信息技术优势,有利于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和深层次利用,让税收执法管理方式变革有了空间与可能。但是征管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数据不全

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收集是一个薄弱环节,数据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税收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征收管理软件采集的信息,包括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信息等。二是业务部门在征收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如处罚信息,稽查案件信息,税收会计信息等。三是通过对基础信息加工产生的二次信息,如各项统计表,监控表,纳税人综合信息等。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税收业务部门普遍重视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等核心数据的收集,而对于纳税人的财务数据、纳税人会计核算资料、经营状况、银行存款以及会计核算的大量数据,基本上没有采集或采集不全。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化,数据采集的领域扩大到行业及外部信息。行业信息包括行业税源分布信息,行业税负信息、行业特点和工艺流程信息、国标信息等。外部信息主要是来源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经济执法部门的第三方信息。这些领域的数据采集工作才刚刚起步。

由于基础数据采集不全,导致对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据,信息管理与应用受到局限。

(二)数据失真

各应用管理系统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数据失真问题逐渐凸现。首先,由于纳税人数量众多,变更频繁,往往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信息系统内的基础信息没有及时变更,其次,部分录入人员税收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操作过程中出现误操作,产生错误数据。部分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作规程,业务流程来处理处罚信息,稽查信息,没有对错误信息及时进行清理,产生垃圾数据。第三,部分纳税人在报送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资料时,出现错误或虚假申报,与实际情况不符。数据差错不能及时更正,日积月累,错误信息越积越多,数据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利用不够

现阶段,数据运用主要还处在对税收业务的简单实现阶段,数据加工处理的手段主要是查询统计。一方面对现有软件的查询统计功能运用不够,另一方面现有软件的查询统计功能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表式单一,速度慢。在横向上数据仅是单方面的应用,本应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的数据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关联。

7.关于环县煤炭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环县煤炭资源概况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 地处陕甘宁地台主体腹部西侧, 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县内煤矿 (田) 有甜水堡小型煤矿、甜水堡南部中型煤矿、刘园子大型煤田共3处, 含煤面积广, 地质储量大。现预测, 全县境内煤炭资源储量达684亿吨, 占庆阳市预测储量的52%, 其中千米以上煤炭资源储量达51亿吨, 其类型属低灰、低硫、中磷的不粘煤, 煤层厚、煤质好、贮存稳定、结构简单、埋藏较浅, 现已探明。但是因为环县地质勘探工作程度较低, 加之邻区平凉市华亭等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 致使环县的煤炭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二、环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与有利因素

(一) 制约因素

1. 水资源匮乏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 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多风干燥, 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 且由南向北递减, 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2. 交通落后, 运力不足, 供电网络不发达

环县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山大沟深, 地形复杂, 山、川、原兼有, 梁、峁、谷相间。交通设施发展缓慢, 缺少通往内地及周边地区的通道, 供电网络也不发达, 电力输送困难, 环县电力向外部输送将会受到电网输送能力的严重制约。

(二) 有利条件

1. 资源优势

环县沙井子煤田总面积119平方公里, 煤炭资源总量16.48亿吨, 是甘肃省目前发现的惟一没有开发的整状煤田。

2. 政策优势

2009年, 县委县政府为大力推进煤炭资源开发, 又连续出台了四项措施:一是改造扩建二十里沟口至井台子柏油路, 开通环县—刘园子公交专线;二是在环江工业园区征地200亩, 为全面启动集体办公、信息、仓储、生活为一体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在刘园子村征地15.7860公顷, 启动刘园子煤矿矿井和工业广场建设, 完成了办公楼、宿舍楼、食堂和锅炉房等工程建设任务, 大大改善了矿区办公生活条件;四是启动实施了二十里沟15万立方米水库建设项目和前期工程, 积极配合平凉146队完成刘园子煤矿地下找水工程, 加快扬黄人饮续建水利项目建设进度, 为煤炭开发提供充足的用水支撑。

3. 资金优势

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大力引进外资。2006年初, 省国土资源厅对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普查探矿权进行了公开拍卖, 西安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2900万元竞得;2007年, 在第十四届兰洽会上, 庆阳市政府又与西安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中国华能集团能源交通产业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环县沙井子大型煤炭基地项目”的合同, 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人民币;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三、煤炭资源开发现存问题

(一) 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 缺乏长远规划

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煤炭资源保护和战略储存的重要意义。在山西煤矿和神东煤矿开采过程中均出现了采富弃贫、采主弃副的现象, 再加上小煤窑私挖滥采屡禁不止, 给煤炭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 由于采矿方法落后, 机械化程度不高, 科技含量低, 管理跟不上, 造成厚煤层采不全, 中厚煤层回采率低, 薄煤层 (0.7m~1.4m占全省煤炭总量的12%~18%) 弃采, 每采1吨煤, 就要付出6吨~8吨煤储量的代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我国能源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1]

(二) 不注重矿区环境保护,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尽管在《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对矿山环境保护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煤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开采过程中, 地表出现的裂缝没有及时填堵, 造成地表塌陷, 严重损伤土地;二是井下开采会引起地表产生移动变形, 使地表土层变松、产生裂缝、地表坡度增加, 造成水资源的流失;三是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含有硫, 煤矸石中的硫被雨水侵蚀化过程中能引起煤矸石山的燃烧, 生成SO2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 对周围的环境和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 严重危害自然环境。[2]

四、环县煤矿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环县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划的同时, 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煤炭经济为指导, 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煤炭开发过程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 树立绿色开发理念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手抓支柱产业富民, 一手抓资源开发富县。环县是个农业大县, 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科学利用国土资源对于环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从资源开采, 生产消费, 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 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 紧接着又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进一步强调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在煤炭企业中提高实施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 而且要将其融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之中, 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 定期分层次开展研讨活动, 结合企业经营发展, 开展循环经济实践, 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 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

(二) 建立完善行业政策和法规体系, 完善监督机制

环县沙井子煤矿处于开发初期, 因此, 一定要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 强化整体规划, 合理配置资源;在开采环节上, 要通过优化开采设计, 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积极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 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采煤机械化程度, 提高回采效果及回采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三) 制定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加强对煤矸石、煤泥、煤矿瓦斯和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通过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来推动企业成长, 使煤炭企业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得以降低, 或单位资源产出得以提高。集约化资源管理以节能、降耗为宗旨, 在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能有效控制煤炭企业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 减少环境负荷, 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四) 加强政府主导, 建立激励机制

政府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在落实相关法规、规划基础上, 从税收、财政、产业、政策等方面建立有利于煤炭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 鼓励扶持煤炭企业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主要包括政府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优先采购以及原料、废弃物的税收和收费政策等。鼓励煤炭企业和煤炭产业链相关的产业部门相互渗透, 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促进煤炭产业链式发展, 给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足够的系统空间。对于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煤炭企业内部应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五) 制定煤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借鉴先进产煤国和城市的经验, 通过发展大公司、大集团, 积极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 对环县煤炭资源走循环经济道路进行统一规划, 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企业纳入典型培养范围, 重点扶持, 以点带面, 推动环县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从而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总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环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伟大工程实践中, 煤炭资源对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仅表现为提供的物质条件, 而是煤炭资源产业要始终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 通过其加工链条的延伸,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将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而逐步达到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确保煤炭资源安全, 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环县是甘肃省庆阳市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 含煤面积广, 地质储量大, 煤层厚, 煤质好, 贮存稳定, 结构简单, 埋藏较浅, 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已开发煤炭资源城市遇到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认知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 从根本上理解煤炭循环经济概念、内涵、作用等问题。从环县的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了煤炭资源对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提出煤炭资源开发和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依托富县强县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富县强县

参考文献

[1]刘凯.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1年, 第3期, 10页-14页.

[2]魏振宽, 荆全忠, 朱超.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制定我国的煤炭资源政策.煤炭经济研究, 2003年, 第7期, 19页-22页.

8.根治土地出让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篇八

华东师范大学

东方房地产学院教授

“以地生财”成了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财源。从理论上说,土地本身就存在内在价值,土地出让只是把土地资产价值显化,从土地资产变现为货币资产,只有交易中的增值部分才构成财政收入,现在把土地出让收益全部作为财政收入是一大误区。

今年3月2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情况通报称,2006年全国查处结案土地违法案件90340件,处理相关责任人3593名,同时,及时发现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近3.5万件,挽回经济损失达16.4亿元。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无论从案件数量及其涉及的土地面积,都达到十分惊人的程度。

土地出让何以成商业贿赂的“温床”?

首先,经济转轨时期的空隙为商业贿赂提供了可能。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土地实行无偿、无期限、无流通的“三无”制度,土地价值无从显现,根本不可能利用土地牟取私利。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深入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有期限、投入市场交易的制度,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土地资产价值的作用。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这一深刻的变化,制度、机制、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跟不上实际需要,造成许多空隙。例如土地供应没有规划或规划形同虚设,地方政府领导人任意批地,为权钱交易提供了可乘之隙。土地出让采用协议批租方式为主,国有土地资产所有权代表落到地方政府主管土地部门的领导人手中,在土地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扭曲的情况下,为以权谋私提供了寻租契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失去制约,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胡作非为,从中牟取不义之财。

土地市场发育不全的制度性缺陷是第二诱因。目前存在的土地市场秩序混乱和交易中的商业贿赂,并非过度市场化之过,而恰恰是土地市场发育不足、市场体系不完备的结果。集中表现在三个问题上:其一,是土地市场交易主体错位。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商品交易中的买卖双方必须是经济性的市场主体,享有独立地位,平等竞争,政府处于监管的地位,充当“裁判员”。而现在的土地市场交易主体,卖方是作为行政权力机构的地方政府,由其主管的行政领导人一支笔审批,行政权力转化为经济权力,为权钱交易留下了祸根;作为开发商的买方为获得廉价土地使用权,则千方百计向掌权人行贿。这种土地市场交易主体的错位,必然为商业贿赂提供温床。已经揭露出来的许多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是土地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使用权价格由公开招标拍卖等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形成。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采取协议批租方式形成,主要取决于掌握土地出让大权的地方政府领导人,只要通过各种关系买通了主管领导人,便可以获得廉价土地,从中渔利。最近,上海市揪出的两个土地蛀虫,一位就是市房地局主管土地的副局长,另一位是多年担任土地管理处的处长,其他地区类似情况也不少,可见其中的猫腻。其三,是土地市场体系残缺不全。在土地一级市场即所有权交易市场中,农村集体土地转换成国有建设用地过程中,在征用的名义下,存在着严重的不等价交换、侵犯农民利益的问题,其出发点主要考虑的是国家建设需要,而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农民则被置于强制受损的地位,土地增值的收益绝大部分归地方政府所有,其中一部分为贪官中饱私囊。土地二、三级市场至今未明确其公开的法律地位和作用,而实际上各种形式的炒地皮、转手倒卖的现象到处都有。民间早有传闻:“土地投机造就了一批暴发户,养肥了一群贪官”。现今揭露出来的一些贪官污吏,很多都与暗中审批土地有关。客观地说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市场体系建设有一个过程,而从主观上看,当政者对土地市场规律认识不足,改革和建设不力,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以致留下了隐患。

此外,公权力失去制约,监督不力,也导致土地出让中滋生了商业贿赂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土地等“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种行使所有权的职能是公权力,必须对土地的终极所有者国家和全体人民负责,这就有一个制约和监督的问题,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目前的问题是,在政府内部监督的问题上,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办法和措施。地方政府领导人为了追求政绩,偏重经济发展和GDP增长,往往乱批土地、乱设开发区,把公权力蜕变为个人晋升的私权力,由此也为自身捞取好处费而寻租。而外部监督,不但法律不健全,而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在土地出让中权钱交易的隐蔽性很强,暗箱操作,不易察觉,不少案例只能判收入来源不明罪。违法成本低,查出率小,使那些贪官一次又一次地再犯。从为地方“以地生财”,到为个人“以地贪财”,也是土地问题上公权力失去监督制约的必然结果。

综合治理土地出让中商业贿赂的着力点

针对上述土地出让中商业贿赂形成的复杂因素,笔者认为必须实施综合治理,重在治本,着重要抓好以下几条:

1、明晰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权责利,构建土地市场经营性主体。鉴于制度性缺陷为土地问题上商业贿赂的存在提供空隙,因此堵塞漏洞必须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着力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明晰国有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权责。城市土地是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共有,委托给国务院行使所有权,同时也就享有管理权。从严格意义上说,各级政府只是受托者,必须对全民所有者负责。国土资源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在这个前提下,交由政府部门实施具体管理,包括土地管理的合理配置、土地供应计划、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用途管制等。在这里必须明确国家与政府的关系是委托管理关系,政府领导人的权限被严格限制在具体管理的范围内,不能任意支配国有土地资产。如果把公产当作领导人的私产来管理,势必危害产权人的利益,为贪官所乘。

二是营造土地市场的经济性主体。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买卖双方都必须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平等竞争的主体。而政府是行政权力机构,不能成为土地经营主体,政府领导人是公务员,行使行政职能,更不能成为市场主体,一旦成为主体就必然会产生权钱交易。因此,在土地出让市场中,应营造一个经济性的经营主体,这就要由政府委托构建土地经营公司,由其具体操作土地市场交易活动,主持招标拍卖土地。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是有效防止政府领导人权钱交易的重要途径。

三是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土地资产收益。土地出让的收益十分巨大诱人,“以地生财”成了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财源。从理论上说,土地本身就存在内在价值,土地出让只是把土地资产价值显化,从土地资产变现为货币资产,只有交易中的增值部分才构成财政收入,现在把土地出让收益全部作为财政收入是一大误区。而且城市土地是国家所有的,土地增值收益应归国家所有,决不能变成地方政府所有,否则就侵犯了国家的土地所有权。所以,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必须是国家得大头,地方得小头,三七开。至于土地资产的原值,从核算的角度讲,不是分配问题,而实质是保值。这笔巨大收入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到当代人的福祉,而且要顾及子孙后代人的永续需求。为此,主要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少部分用于居民社会保障。这样就可以堵住借土地收益分配和使用“以地贪财”的漏洞。

2、健全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土地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制止商业贿赂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完善土地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地价。城市地价由市场形成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城市地价可划分为基准地价、评估价和市场价三种形式,基准地价是基础,评估价客观、公平、公正,可作为价格谈判依据,市场价则是现实的土地使用权成交价格,防止地价暴涨暴跌,堵塞土地投机的渠道。其次,是规范竞争机制,完善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有利于公平竞争和充分展开竞争,形成合理的土地价格,目前已广泛使用。进一步完善,要优化评标的标准,提高招标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制止其中可能出现的舞弊现象。再次,是健全供求机制,实现土地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按照“严控总管、盘治存量、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供求机制,调节土地供应总量,调节土地供应结构,有利于抑制土地投机,促使地价和房价的稳定。

加快建立土地市场体系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在土地一级市场中,要尽快解决土地有偿使用和无偿使用并存的“双轨制”问题,把原先行政划拨的经营性土地通过租赁制形式纳入有偿使用轨道。同时,要使隐性的土地二、三级市场公开化,允许其存在,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规范。

3、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土地问题上商业贿赂猖獗同疏于管理有密切关系,加强监督管理是事前预防、事后打击商业贿赂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依法管理。我国的土地法规缺门很多,且比较原则,可操作性欠缺。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完善。完备的土地法律体系应包括:规范土地管理的法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制定国土资源保护法、耕地保护法、土地资产法、土地市场交易法等,为依法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乱纪、商业贿赂行为。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及其领导人违反土地法规,要敢于重拳出击。

再次,要实施领导监管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国土资源部在各地派驻土地督察员是必要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重视群众来信来访,鼓励检举揭发土地犯罪活动,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鉴于土地问题上的违法犯罪活动较为普遍,建议集中一个时段清理整顿,严打商业贿赂。■

9.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九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H igher Educati on Editi on Vol 14 No 16Jun.2009 对三十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崔美花

(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9 [摘 要]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村土地制度问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历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有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是坚持五个原则的情况下, 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流转机制;三是明晰产权, 科学规划土地用途, 严格执行土地规划。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流转

[中图分类号] F30111

1[文献标识码][作者简介] 崔美花(1971— , 女, ,。

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基础制度”。显然, “三农”问题的核心, 农村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是由土地问题引起的, 其政策的变化关系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系到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 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经历了30年的历程, 确立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土地制度。30年来, 中央下发了十个中央一号文件, 先后颁布修改《森林法》《民法通则》《宪法》修正案、《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土地法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30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地权的扩大, 实现了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当时的农民分享到了土地工业化、资本化的收益, 全国涌现出类似大寨村、南街村、华西村这样的富裕村7000多个。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作为中国农民的一次伟大创举, 它不仅迎来了中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 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15亿人下降到113亿人, 贫困发生率从3017%下降到1511%, 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历史上的一项奇迹。同时, 它使整个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应该说, 中国的农民为启动中国的改革开放立下了首功。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 个问题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土地制度, 不能解决农业增长中的全部问题。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权的边界不清

《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经济集体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 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乡(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土地法》还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这种法律上规定农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产权主体形同虚置。在实际操作中, 很大一部分农地的产权关系模糊, 具体权属不清。集体是什么, 边界不清楚。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土地所有权不明晰和使用权不规范的问题, 是基层干部对现行法律和政策理解有偏差而执行不力, 还是农村土地制度设计本身有问题呢?(二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和不顺畅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决定并没有提出土地能否用来抵押获得贷款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流转, 就影响了土地作为一项资产的收益性, 是不完全的流转机制。另外, 宅基地流转的范围是仅限农村内部, 还是允许城市的人员、企业进来呢? 决定并没有说清楚。虽然法律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经营、管理, 但由于农地的产权模糊, 各级基层政府的行政干预, 使得土地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缺乏自愿平等的原则, 往往是政府得利, 农民受损。在这种行政干预下, 农村土地交易无法按市场化操作, 交易规则缺乏, 土地估价体系具有随意性, 缺乏科学合理性, 缺少完善的土地交易中介组织和监督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统”的功能乏力等等, 导致农村土地无法流转顺畅。

(三 30年农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地权扩大了, 但农民获得的农业地租和土地资本化收益下降了

从1988年开始, 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转变, 绝大多数

农民分享土地“农转非”, 但地租增值收益是下降的, 获得的土地资本化收益更是下降。进入90年代以来, 中央一直致力于在法律保护上, 甚至是扩大农民地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如:出台《土地承包法》延长农民土地承包权期;《土地管理法》保护农民地权不受侵犯、并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出台《物权法》促进农民地权流转、入股、继承等等。可是, 实际情况是, 和80年代相比, 农民在90年代获得的地租增值收益是下降的, 获得的土地资本化收益更是下降。以上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土地权利的脆弱和贫困, 说到底是农民土地权利上的虚化。因此, 改革当下的土地制度, 使农民拥有实实在在的权利。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议

根据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中国将保留土地分别由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制度框架, 土地不会“私有化”。与此同时, 改革现有征地制度, “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土地“同权同价”。的问题,(一 , 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

第一, 坚持《宪法》原则, 坚持和落实《宪法》规定的“土地村民集体所有制”, 如果违背了这一点, 土地就没有合法主体了;第二, 坚持土地所有权的惟一性原则, 农民集体是农村土地的惟一主体;第三, 坚持同地同权原则, 同样的土地, 不管是个人所有、集体所有或是国家所有, 不同主体都具有同等的土地权益;第四, 坚持地权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即多功能原则, 土地不仅是生产要素和私人财产, 还要承担粮食安全、公益事业、生态、社会稳定、村民自治等功能;第五, 坚持农民主体性原则, 农村土地处置权属于土地所有者———农民集体。笔者建议, 中央和地方政府或专家学者等都不宜直接插手农民和农民集体在地权经营和地权经营收益分配的自主决定权或选择权。要创新土地和土地金融制度来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 应学习农民的实践, 尊重农民的实践和选择。农地农用是对的, 但应有更多的选择, 管制不应太死, 例如水稻田可以养鱼, 烤烟地也可种菜, 以便延长产业链, 达到增收的目的。(二 建立顺畅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

1.应尽快制定“农地流转促进方案”, 增设农地流转补 贴专项资金

目前农民承包地流转主要有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4种形式。为了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管理, 我国已经制订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农业部发布2005年1月19日 , 但这些法规和文件中基本没有促进农户之间土地流转的内容。鉴此, 应尽快制定“农地流转促进方案”, 以期促进农户的规模经营, 培育有效率的专业农户, 让留下来的农民专心当好农民, 让转出去的农民安心当好非农民。其中, 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 要在现有的各项农业专项补贴外, 增设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 对出让农地的农民给予补贴。这在实质上等于国家承担了一部分地租。

2.允许农民抵押土地获得贷款

《物权法》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的限制, 十

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没有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抵押的问题。但笔者认为, 这是作为产权的核心———处分权完整性的分割, 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剥夺, 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应当修改法律, 允许农民抵押土地获得贷款。如果土地可以抵押, 农村正规的商业性金融就会发展起来, 整个农村经济就会被激活, 形成自我发展的机制, 而不是像目前这样高度依赖政府。

3.建立科学、完善的流转机制

一是依法确立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方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估价体系。杜绝土地价格确定的随意性, 以防集体土地资产流失。三是成立土地。保证土地交易的公正、合理, , 但必须以保护农。

4土地流转最大的好处就是加速城市化进程, 缩小城乡差距。如果继续保持二元户籍政策, 城乡差距会继续拉大。把失地农民留在农村并不能缩小城乡差距。因为种地的收入并不会因为土地流转而增加, 农村如果还是那么多人, 人均收入就不会增加。因此, 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有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才行。

(三 明晰产权, 科学规划, 严格执行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笔者认为, 在此基础上, 应“科学规划”及其“严格执行”土地用途规划。

第一, 改变土地权利结构, 确立多元化的土地产权制度, 让农民拥有充分的耕地财产权。第二, 各级代议机关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按照规划的用途实施管理。把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土地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类, 确定国家和省级政府之间的土地规划分工, 中央管规模, 省政府管到地块, 实行土地规划法制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如果规划为耕地, 就不能随意变为建设用地。如果规划为建设用地, 则可用于非农建设, 享有与国有土地同样的权利。

以上的建议最重要的是要有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从开始就配套就约束, 就有相应确保农民生存生活生产的制度。改革是必须的, 步子也必须稳当。要让农民清楚明白, 政策和法规须公开透明, 尽量减少公共权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制度要公开透明, 尽量杜绝资本强势横行霸道的可能。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OL].htt p://cpc.peop le.com.cn /GB /64093/64094/8194418.ht m l.[2] 杜润生.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之路[N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

10.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十

对呼和浩特地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旅游纪念品开发、销售是旅游企业在经营中为旅游者更好服务的良好手段,是加大对本地区宣传的.重要途径,是增加营业收入的主要措施.但是,笔者发现,呼和浩特市旅游纪念品市场品位不高,精品意识差,存在着诸多不足,亟须我们以创新的精神搞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作 者:韩巍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刊 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年,卷(期):32(3)分类号:F590.3关键词:呼和浩特地区 旅游纪念品 存在的问题 开发对策

11.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思考

南县地处湘北边陲,洞庭湖腹地,县域面积1059平方公里,人口69.1万,其中农业人口43.7万,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湘北农业大县的南县,近年来立足县域耕地面积大、农村人口多的基本县情,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效果较为明显,新增耕地2.3万亩,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遇到许多工作困难和问题。在这里,笔者与大家共同总结和探索农村土地整治的新方法、新举措。

1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义

南县属于典型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是产粮大县。但因农村基础设施较差,部分地区还有“靠天”吃饭的现象,农民收入相对不高;同时县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用地空前紧缺,后备资源不足,新农村建设又缺乏资金。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的一种土地利用活动,对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民生、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保护目标、落实保“红线”任务的重要支撑;二是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提高基本农田产能、改善耕作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巩固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三是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紧张压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四是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拉动农村投资、增强农村购买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2 南县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做法

2.1 工作力度大,土地整治便民惠农

(1)占与补紧密挂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县国土资源局坚持耕地“占一补一”制度和“先补后占”原则,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对建设项目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落实占补平衡项目,制定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计划,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工程,对茅草街、三仙湖、中鱼口等乡镇的农村“空心村”、居住偏远的居民点,以及废弃工矿用地、坑塘水面等进行复垦整理。2012年,全县实施占补平衡项目5个,涉及复垦地块10个,面积达1336亩,净增耕地1126亩。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既新增了耕地面积, 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既保证了用地指标的落地,又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2)大力实施土地整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为县域内杭瑞高速、污水处理厂、园区工业用地等重点工程提供用地保障,把保重点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相挂钩,做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2006年以来,共争取投入土地项目资金4亿元,实施高产农田建设21万亩、荒坪废地改造1.2万亩,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实现新增耕地2.2万亩,市级投资项目涉及浪拔湖、明山、华阁、中鱼口、武圣宫、厂窖、麻河口等乡镇33个行政村,投资规模4478.52万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沟相接,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绿色农业基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美化了农业和生态环境,加速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2.2 规范操作规程,严格监管保质量

为确保土地复垦整理和增减挂钩项目质量,加快项目工程进度,县国土资源局严格制度、严把“六关”。一是把好规划设计关。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工程的要求,符合“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指导思想,县政府组织国土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深入到项目现场,充分征求当地政府、村民委员会和群众意见,反复论证、专家评审,使设计紧贴实际,科学便民。二是把好招标投标关。由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邀请县纪委、检察等相关部门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做到依法依规和公平公正确定项目施工单位。三是把好项目实施关。项目实施是项目建设的核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和物价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交通局、农村能源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也分别成立了支持工程建设指挥部,由指挥部组织召开工程建设动员会,县四大家“一把手”不定期到项目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县国土资源局派四名副局长作为现场管理负责人,负责“协调关系、处理矛盾、督促进度、检查质量、监督拨款”等职责,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也都明确每村派1-2名党政领导包点,以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四是把好工程质量关。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根本。在项目建设中严格质量管理,强化监理单位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项目负责人、施工员坚守项目现场,指导和督促施工;要求监理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驻守项目现场,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动员村干部和群众主动参与质量监督。对不按规划设计要求、达不到规划设计标准的工程,一律整改或返工。对不符合设计标准的预制构件,一律不允许出厂和使用。五是把好资金使用关。县国土部门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制度,严格按“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核准,局整理中心审定工程量。拟定拨款比例,财务管理人员审定,分片局领导(现场管理人员)审查,分管项目的领导审批”的拨款流程进行拨款,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预算不超支,按程序和要求报销。六是把好廉政建设关。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的资金量大,施工单位追求利润的欲望高。为了预防腐败现象发生,县国土部门建立了廉政建设制度,规范参与工程管理人员的行为,严禁索、拿、卡、要、收受红包礼金等行为,并与纪检、监察、检察部门保持联系,主动接受监督,防止失职、渎职行为发生;同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提出明确的廉政建设要求,对违反廉政建设制度的监理人员解除聘用合同。

nlc202309012231

3 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对农村地区低效和不合理利用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加强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和土地整理相结合;二是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相结合;三是与万顷良田建设、实施新型农业化工程相结合,整合当地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的组织体系,强化责任和措施,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加快新农村各项建设。

3.1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为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县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利国惠民工程,及时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职责明确、权利统一”的原则进行分工;要各司其职,整合涉农资金,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要真正明确各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建立日常协调工作例会制度,积极配合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成立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调研组,定期对土地整治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经验进行调查研究总结,落实工作责任,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做实,切实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变成一项富民工程。

3.2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一是制定长远规划,稳步实施增减挂钩工程。对辖域内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保障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等,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二是充分发挥平原地区优势,积极探索“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走新型农业化发展道路,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按照“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要求,深入乡村调查研究,选准试点项目区,科学编制“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现代化,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农民增地增产增收,规范农村土地管理良好秩序。三是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因地制宜制定基本保护区农地整理计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对田间路、水、小地块及中低产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农田整治,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3 尊重民意,长远发展

土地整治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实施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土地整理工程,均对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项目区的确定、规划的编制及集中居住区建设等一系列过程中,要通过公告、听证、公示以及召开群众座谈会、基层组织测评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形成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同意、整治后农民满意的效果。要始终坚持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根本,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凡是村民组织和农民不愿意的项目,不得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要以农村长远发展为落脚点,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规模化经营平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要引进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打造“鱼米之乡”生态农产品加工品牌,走农业带动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道路。使农民群众从土地综合整治中真正得实惠,过上创业有场所、增收有保障、居住环境更好、幸福指数更高的新农村生活。

参考文献:

[1]《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学习读本》.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编,中国大地出版社.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3]《湖南省地质环境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省厅地质环境处编.

12.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一、要通过认识会计档案的形成规律, 提高会计档案利用效率

许多单位里的会计档案利用制度仅仅流于形式, 真实的利用情况是任由本单位会计人员自取自拿, 部分档案工作者过分强调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出现这种违反《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做法, 反映出档案工作者对会计档案的认识水平有限。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和依据, 利用群体相对比较固定, 专业性较强, 因此, 开展正常的会计档案利用工作, 有必要搞清楚各门类会计档案的内容、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在利用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不同作用。

会计档案是由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专业核算材料组成的。其中, 会计凭证是详细记录具体经济业务情况的书面证明, 是会计做账的基础, 而会计账簿又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其形成规律表现为记录上的连续性和相互间的对应性。各类会计档案之间的连续性与对应性, 使会计档案在提供利用时与其他档案有所区别。如文书档案, 有案卷目录标识内容, 查找方式很直接, 而会计档案特别是会计凭证, 用案卷目录标识内容不符合会计工作的客观实际。因此, 如果要查阅某笔具体经济业务时, 就必须先查会计账簿再查会计凭证, 查阅方式虽然间接一些, 但并不复杂, 档案人员完全可以掌握, 并在利用中主动配合。

二、要加强会计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为开展形式多样的会计档案利用工作奠定基础

会计档案利用工作具有经济业务的内容特征和时间特征, 这些利用特征在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时应当着重考虑, 如会计档案案卷目录中“案卷标题”一项的拟写, 既要简练又要力求全面;不同类别会计凭证的起止号、多本明细账的会计科目号等必须标注清楚。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会计档案的查准率, 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目前, 档案部门开展的会计档案利用服务主要包括:日常接待查阅;代办查阅, 即由档案人员代办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咨询, 如工资变动、个人基金扣发情况等;提供目录, 即制作会计档案案卷目录复印件交由归档单位保存, 遇到审计或正常外调业务时, 只要会计主管电话通知档案部门, 授权提供某年某卷就可快速办理调卷业务。

三、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对会计档案信息进行整理汇编, 满足利用者需求

会计档案利用工作因起步较晚, 需要工作人员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分析研究新问题、新情况, 力求在利用工作中做出新的尝试与改革。如近年来, 企业经营自主权以及财务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但相应的外部财务监督却未跟上, 部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投资理财方面缺乏风险意识, 造成资金积沉, 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为此, 企业档案人员要与财务人员通力配合, 将单位近年发生的至今尚未了结的投资、借款的详细经济内容进行复制整理, 按时间排序, 标明出处, 制成一套供上级决策分析、财会部门长期使用的会计档案材料汇编, 这样既解决了会计部门对未了解债权债务进行跟踪复查的麻烦, 又在会计档案信息编研加工方面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这种对会计档案原件中储存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使其具有信息系统集中、实用性强的特征, 在会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具有突破性, 值得加以研究和关注。

四、要注意收集、研究会计档案的利用效果, 为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献计献策

档案部门应建立会计档案利用工作的信息反馈系统, 加强会计档案利用效果的收集整理。会计档案利用效果的反馈往往需要跟踪较长时间, 如债权债务、法律纠纷等持续的时间就很长, 会计档案工作人员应坚持不懈地与利用者保持联系, 及时收集整理会计档案利用信息, 使会计档案的利用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另外, 分析研究会计档案的利用效果, 能够比较客观地发现其他工作环节的优劣, 有利于扬长避短, 不断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水平。如某单位财务室预支钢材厂30万元预付款, 本应于当年年底清退, 但该单位迟迟未收到应收的款项, 一直拖到挂支该款的材料员退休, 才发现该款已经被误拨给另外一个单位近10年, 经过查询会计档案, 30万元最终被返回, 这当中会计档案的凭证作用功不可没, 但该单位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也可见一斑。

13.土地复垦编制[范文] 篇十三

1、什么样的项目要做土地复垦方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81号文中已经回答,那就是“凡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对土地造成破坏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项目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等项目;建设项目是指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均应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对已投产、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尚未完工生产建设项目,要尽快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新建、改扩建生产建设项目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编制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或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复垦义务人应重新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2、土地复垦的定义是什么?

88年国务院19号令《土地复垦规定》中定义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而即将修订发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定义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或因自然灾害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或恢复生态的活动。”

复垦后土地不一定要被再次利用,恢复生态自然状态在生态脆弱的地区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西部。“可供利用”的含义未能包含复垦后人不能利用,纯粹发挥复垦土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这种复垦类型,在将来会出现比较多。建议定义中明确提出“……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或恢复生态的活动。”土地复垦条例适用范畴应该包括非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土地破坏,城市垃圾的堆放就不应该属于“生产建设”活动。

根据成因,破坏的土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是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

(2)是因道路改线、建筑物废止、村庄搬迁以及垃圾压占等而遣弃荒废的土地;

(3)是农村砖瓦窑、水利建设取土等造成的废弃坑、塘、洼地;

(4)是工业污染造成的废弃土地。

3、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与报告表:土地复垦方案分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依法由国务院审批的建设用地项目和按有关规定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采矿权项目,应编制报告书,之后填写报告表;其他生产建设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编制报告表。

4、项目单位:就是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目前土地复垦执行“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政策。包括以下几部分:

(1)露天采矿、挖沙、取土、采石等挖损造成地表破坏的;

(2)地下采掘引起地表塌陷的;

(3)堆放煤矸石、排放土、石、矿渣、粉煤灰、废弃建筑物和城市垃圾等压占土地的;

(4)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建设临时占用土地后造成土地破坏的;

(5)矿产资源开采、工业排污等造成土地污染的;

(6)因居住搬迁,遗留废弃村址、宅基地等的。

5、编制单位:指具备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核发的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等规划设计资质或具有从事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业绩的单位。

目录

1总则 1.l编制目的 l.2编制原则 1.3编制依据 l.4目标 1.5服务年限 1.6主要计量单位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l已破坏土地现状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5复垦标准

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1预防控制措施 4.2工程技术措施 4.3生物化学措施

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1工程设计 5.2工程量测算

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8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保障措施 10成果要求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这是81号文编写提纲的目录。从目录看共包含了11个方面的内容,其难点在第3、5、6这三部分。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

上述是引言部分,指出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在81号文中,似乎做为强制性的内容。但实际操作中,也有些把它进行了扩展,比如公路工程的土地复垦方案,独立成为前言部分。

“公路工程土地复垦方案”

前言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根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公路作为保持经济繁荣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其建设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随着公路建设大规模进行,大片土地和自然植被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压占和破坏。面对此种现状,我们必须贯彻执行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对因公路建设而遭到破坏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复垦。

编制《****公路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意义在于:

(1)避免复垦工程盲目性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

(2)保证土地复垦工程与公路建设协调进行;

(3)明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率;

(4)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公路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针对该公路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建设期,所处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现状,把土地复垦放在整个生态环境之中,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做到破坏一片、复垦一片、治理一片、恢复一片。”

上述前言,指出了我国目前土地现状,旨在强调土地复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煤矿的土地复垦方案”

前言

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于2006年9月30日下发的国土资[2006]225号文《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贵州省赫章县六曲河镇兴达煤矿委托贵州拓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编制《贵州省赫章县六曲河镇兴达煤矿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为《兴达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本方案包含对该矿土地现状的调查分析、土地破坏状况预测、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等。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及《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该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兴达煤矿的实际,本着“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区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

水电站的前言:

前言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占压、工程施工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据统计,我国由于生产建设造成坡坏的土地复垦率不到10%,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土地复垦率已达到50%以上,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为了及时地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建设区生态环境,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法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于2006年9月30号下发了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严把土地复垦管,使国家和地方各项土地管理法规政策落到实处。

黄河大河家水电站项目坐落在青海省民和县和甘肃省积石县交接处的黄河干流上,是典型的农业区,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土地资源缺乏。工程的新建势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不可避免的破坏土地资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如何把被破坏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并恢复和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使编制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必要性所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青海省地方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工程设计文件和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依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写的内容和格式,编制《黄河大河家水电站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报告书要遵循“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要求,以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坚持“谁破坏、谁复垦、谁优先使用”的复垦原则。

编制《黄河大河家水电站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意义在于:一是避免复垦工作的盲目性,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二是保证土地复垦工作与电站建设协调进行;三是明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改善电站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本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受到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青海三江水点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及民和县国土、环保、统计、水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编制衷心的感谢。

铁路专线的前言:

前言

新建铁路专用线将不可避免的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如何把已被破坏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并恢复和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彻底改变沿线的面貌,就成为本方案实施的目标。拟建的****煤化工厂专用线在开发建设前进行编制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方案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方案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县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新建铁路****煤化工厂专用线可行性研究》等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煤化工厂专用线实际,编制了《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工厂专用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煤化工厂专用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

编制《******煤化工厂专用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

(1)避免复垦工程盲目性,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2)保证土地复垦工程与铁路建设协调运行;

(3)明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率;

(4)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煤化工厂专用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是针对铁路建设期及生产运行期,把土地复垦放在整个生态环境之中,有计划地逐片实施,做到破坏一片、复垦一片、治理一片、恢复一片。在实施前要落实资金,在实施中要实行土地复垦禁化管理;对复垦后的土地要搞好巩固、保护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上述案例的前言部分来看,还是81号文的简练。因此,在开展土地方案编制的时候,可以照抄即可,避免与总则中的编制目的重复,扩展了反而会画蛇添足。有些编制人员干脆就直接进入总则的编制。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l.2 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1.3 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l.4 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土地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农用地、耕地面积)、土地复垦率和其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指标等。1.5 服务年限

生产项目复垦方案服务年限原则上为生产年限或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其剩余年限;建设项目原则上为项目建设期限。1.6 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公顷;平方公里

长度:米;公里

体积:立方米

产量:吨;万吨;千瓦

单价:万元/公顷;元/吨

金额:万元(人民币)2 项目概况 2.1 项目简介

产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矿种、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等。

建设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工程类型、投资规模、建设期限、项目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等。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总人口、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农民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主要包括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和登记发证情况,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介绍项目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环节、顺序以及破坏方式等。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介绍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等。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l 已破坏土地现状

项目区内已破坏现状与土地复庭情况,重点说明因挖损、坍塌、压占、污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根据项目或工程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工艺流程或项目工程安排等,阐述拟破坏土地的预测依据和方法,测算不同时段或区段因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预测因土地的破坏对地表、地下水、土壤、生物等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根据对破坏土地的调查和预测,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对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复垦进行类比分析,提出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合理确定土地复垦最佳方案。3.5 复垦标准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按照复垦用途,明确复垦后的土地及其道路、灌溉渠系等配套工程设施所应达到的标准。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1 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与工艺等,阐明拟采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4.2 工程技术措施

阐明拟采用的各项土地复垦工程和技术措施。4.3 生物化学措施

阐明拟采用的恢复植被、改良土壤与提高地力等生物和化学措施。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1 工程设计

根据确定的土地复垦任务以及复垦后土地的用途和标准等,对已破坏或拟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5.2 工程量测算

根据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测算复垦工程量,并提出测算依据。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根据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工程量测算和单位工程量投资定额标准等,测算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总额和单位面积投资额,并提出测算依据。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分析土地复垦后预期达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根据项目特征和生产建设方式等实际情况,结合工程进度安排和生产建设活动对土地破坏的阶段性或区位性特点,划分复垦工作阶段,确定每一阶段或每一区段的复垦目标、任务、计划及资金安排等。

对生产年限超过5年的生产项目,原则上以每5年为一个复垦工作阶段。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建设项目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区段说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计划和投资安排等。9 保障措施

简述实施土地复垦的组织管理、技术、资金等各项保障;昔施及公众参与情况。10 成果要求

(1)方案文本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文本。

(2)附图

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图(建设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提供本图);

土地复垦规划图(应体现土地复垦责任范围、总体布局及实施计划);

矿产资源赋存分布及开采工艺流程图(采矿项目提供);

以上附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建设项目位置图(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比例尺应符合线性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要求)。

(3)附表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表;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汇总表。

(4)其它

上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部编版下一篇:社区院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