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功教案设计有哪些

2024-12-14

初中物理教科版功教案设计有哪些(共4篇)

1.初中物理教科版功教案设计有哪些 篇一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理解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的公式及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 认识密度

1.如何辨别体积和外观均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

我的方法是………………………………………………………………………………………………………………………………………………………………………。

2. 如何辨别质量和外观均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

我的方法是……………………………………………………………………………。

3.当质量和体积均不相同时,如何辨别外观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

我的方法是……………………………………………………………………………。

4.右表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收集的数据,由数据可知:

①对于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②对于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2和铝块1),质量…………………………,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以上两题均填“不同”或“相同”)

5.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与…………………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读作“rou”)来表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种类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6.密度的公式ρ=m/v ,质量m的国际单位是…………………,体积v的单位是m3,密度ρ的单位就是………………,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的单位还有g/cm3,单位换算1g/cm3=………………Kg/ m3。

7. ρ=m/v的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8.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 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

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密度一般……………………。

目标 密度知识的应用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当我们不能判断物质的种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的公式………………………去计算物质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种物质了。

2.利用密度选择材料 ①飞机材料应选择密度较………………的物质,以减轻重量,便于起飞和运输;②拍摄影视剧中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密度较………………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3.利用密度公式去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①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质量,如要知道人名英雄纪念碑的质量,不可能用秤去测量,但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去测量纪念碑的长、宽、高,算出体积,然后用公式计算出质量;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体积,如要知道自己的体积,不可能直接测量,但是我们可以容易地测出自己的质量,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基本相同,然后由公式代入计算就可以了。③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1L= m3= cm3;0.9×103kg/m3= g/cm3

2.在横线上填出下列物质对应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余汽油的密度 。

(2)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的质量 ,体积 ,密度 。

(3)冰熔化成水,质量 ,体积 ,密度

3.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可以知道,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比ρ甲:ρ乙=………………。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只比V甲:V乙=………………

4.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7kg,用此瓶装某种液体,最多能装0.45kg。求:(1)玻璃瓶的容积。(2)液体的密度。

2.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有哪些 篇二

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压强的概念

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器材 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学情分析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入 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 讲述,创设情境

思考,进入情境

新授课

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

讲述压力的概念

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巡回指导 了解压力的概念

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

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新授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区分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

二、压强

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p =f/ s

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符号 意义 单位

p 压强 帕(pa)

f 压力 牛(n)

s 受力面积平方米(m2)

例题 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

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解:1分米2= 0.01米2

p=f/s=6n/0.01m2=300pa

答: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出压强的定义

讲解压强的符号、单位

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压强

讨论交流

记忆压强的公式、单位、字母的意义。

熟悉使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要怎大或减少压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增大压强 增大压力

减少受力面积

减少压强 减少压力

3.高一物理弹力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 篇三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弹力》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② 难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弹性和塑性的不同性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解决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简单的科学规律。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通过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二.说学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小组汇报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2、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_ 首先, 我直接出示手中的皮球和橡皮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当老师同时用力捏两个物体时,你会看到哪些现象,这些想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哪?然后老师松开手再看现象又说明了他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那?从而引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因为弹性和塑性的例子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然后让学生男女生分组来抢答弹性和塑性的事例。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通过举例发现为什么弹性的例子多,因为有弹性的物体能产生弹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弹力》。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提起弹力生活事例又有哪些?让生来回答,教师还要补充生活中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在众多例子中弹簧也很常见,可出示弹簧让学生动手拉弹簧感受一下弹力,并猜想一下影响弹簧弹力大小的因素能有哪些哪?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猜想, 生的小组合作 。由小组汇报猜想,教师可板书猜想,而后由学生手中的弹簧 钩码 及刻度尺等器材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及分析。此环节教师应强调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设计实验及归纳总结等的能了。最后由组内的汇报得出结论,弹簧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从数据中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及赞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得出结论后,观察板书测力计的此项特点他在生活中能有哪些应用那?如果加上外壳,在外壳上表上刻度是不是就能变成一种测量力的仪器那就是—弹簧测力计。由学生自己观察桌面上不同的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构造、量程及分度值。最后让学生分组使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身边的物品,并注意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由组内成员汇报。如(使用前注意量程的选择和分度值,指针应指到0刻度的位置,使用前来回拉动几下以免弹簧被卡住,拉动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等)不全面的其他组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全面补充。整个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敢于放开手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了,创设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

最后出示其他类型的测力计,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种类繁多,但都是测量力的仪器,有时间的话让学生使用握力计比试一下力气的大小,如男生的力气比女生的大哦,那在以后的劳动中男生要多多干活帮助女同学,不要欺负女生。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烘托一下课堂的气氛。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最后以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的的内容,使课堂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氛围,以“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来结束这节课。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求知状态。

第四环节: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采用了多层次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中。

4.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有哪些 篇四

【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理解三视图的概念,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

【学习重点】: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画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将立体图形转化为三视图。

【导学指导】看书119页练习后~120页探究前内容。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知识链接

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

探究活动1: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

上一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下一篇:新党章及党内基本法规知识学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