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精选11篇)
1.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一
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 高素梅
2011-6-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央促进经济加快平稳发展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工业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态势,运行质量相对较好,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为“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1年一季度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行业的生产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一季度全国工业的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4.4%,比去年的三四季度提高了0.9%和1.1%,三月份本身月环比提高0.7%,工业执行的质量和效应也正在好转;工业利润实现34%增长,利润率为
6.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中小企业的活力也在日益增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达到了16.8%,高出全国工业2%,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41.7%和31.3%,占全国工业比重均超过60%以上,中小企业今年年初的活力日益增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二是全行业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一季度,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3%。三是区域的发展协调性也在明显的增强,中西部的增长潜力加快释放,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四是信息化水平迈出了新步伐。一方面是互联网兼容用户快速增长,同时,网民的数量明显增强,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大幅度增加,比2005年增加了3倍。此外,三网融合稳步推进。去年选择的12个试点地区目前运行良好,网络覆盖稳步推进,信息服务质量日益提升。3D发展进展良好,1~3月份累计3D用户已经达到了6190万户,本年新增用户达到了1480余万户。3D新增用户的增长,对整个移动用户贡献率达到47.6%。
由此可见,电子信息产业一季度开局良好,从规模和效益上看,电子的增加值增速一季度达到15.3%,高出整个工业0.9个百分点,利润增长42.2%,利润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绿色化的趋势明显,平板电视占比超过了80%以上,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3D已经成为市场销售热点,但目前仍是以理念为主,真正销售量从总体规模上看还有不足。产业投资发展迅猛,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由宽松到稳健,今年新增的投资增长应该占整个电子的全部投资超过40%以上,主要体现在元器件、光谱产业上。
2011年产业发展运行环境分析
从总体态势上看,各国经济在刺激政策的持续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复苏较好,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短期内全球经济仍然是在曲折艰难中缓慢复苏。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内升动力依然不足,另一方面消费信心和投资的意愿依然不足,此外,科技进步转化的长中期性目前为止没有改变,科技进步的转化现实生产力依然不足,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期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后劲还有一个需要过程。
全球经济进程不均衡,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平衡。另一方面,资源型和消费型国家之间不平衡。另外,发达体与经济体经济发展进程日益分化,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影响了整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投放大量刺激经济的一些政策资金投入,使得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也在增加。一个是全球贸易保护在加强。2010年,我们国家遭遇到的贸易保护调查46起,金额约为70亿美元,比上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调查重点是信息产业,有LED和软件等。在另一方面,近期美国在质疑我国新能源包括稀土,接下来,稀土成为很可能争议的热点。另外一些国家更加关注我国
TWO的承诺,以及利用多变双边会谈,不断向我们施加经济压力。同时,股市和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外贸企业增加成本压力,美元贬值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加快全球各国为加快本国经济全民复苏,各国都在加大了对本国产品出口力度,都在想通过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出口,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日本地震,导致了世界竞争加剧。由于地震影响,使得整个产业链出现了一些供货紧张,这样导致了全球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像欧洲半导体价格,出现上涨了25%以上。
从国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正处在回升相好和稳定增长关键期,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平稳发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产业发展增进后晋,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通胀压力上升,使得产业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首先看一下有利因素,一个是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项目储备发展比较良好,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后劲有一定支撑的力度。例如广东省,那么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还有平板显示基地,以及战略经营产业材料研发等。这些都开展了产学联动机制,对整个产业发展后劲起到了支撑作用。
二是产业转移,进一步支撑优势企业的发展,发展的优势。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经进入到快车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应该说正在开展。
特别是从去年年底情况来看,中西部的整体发展速度,应该说是高于平均水平,占全国的比重在明显提升,产业转移的趋势,我们认为在进一步的加强。这种趋势的发展,我们认为更加有利于支撑优势企业,使他的优势更加发挥。
第三个是战略吸引产业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国务院在今年出台了32号文件,鼓励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总共提出了七个方面,和我们关系较多的是新一代技术,新能源以及高端制造,像这些我觉得都是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市场空间。
工信部提出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结合,要用新技术推崇新产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抓好行业指标的规划措施,要注重发展生产型行业,这个战略性生产提出了一些措施,那么像这些我觉得对我们产业发展有一定良好的支撑。另外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仍然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从财政支出情况看,我国的财政仍然具有较强的扩能力,国债和地方余额合计起来占GDP不足40%,和国际上规定的警戒线差的很远。另外就是国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包括新闻连接的政策像这些在进一步支持和产业发展,从宏观政策看,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这个政策继续实施,战略新兴产业政策,逐渐的推出和落实。从产业看三网融合,发展新一代融合技术,支持重大专项等等这些产业政策,都在逐步的落实,这些都有利于支持产业发展。最后是转方式调结构,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一个是两化深度融合,工信部提出了几项措施:加强工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装备制造和技术改造应用,推动智能电网和信息的发展,这些和信息产业息息相关;另外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三是发展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第四是推动国家专项技术的转化,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这些对我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是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像国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清理地方政府融资的平台,治理产能过剩,这些会影响行业投资进展,另外取消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以及各个城市大中城市在解决交通拥堵,出台了一些限制的措施,这会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减少部分产品出口退税,近期国家在讨论,要缩减贸易顺差,这样可能要对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进行调整,我们应提前做一些前期准备,哪些产品我们认为是可以减的,哪些是不减的做前期准备,也好给国家修订政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对产业发展,应该说起到一些保护的作用。
另外,通胀压力与生产成本攀升也不容忽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和PPI大幅增长,今年三月份CPI超过5达到5.3%,由于流动性过剩,农产品价格上升和成本推动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使得CPI上涨,这样也致使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不断积累,今年1~3月份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以及出厂价格出现了倒挂,工业储量价格同比增长是5.5%。工业品购置价格同比增长9.6%,倒挂了4.1%。劳动力产品增长15%到20%,财务产品平均增长2.8%,以及支出增长27.7%。这些使得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上升,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企业经营成本已经超过了越南、菲律宾30%以上。这些对企业发展都是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还有资源环境约束,在进一步增强。
近几年我们国家由于粗放式发展,高污染高排放,环境损伤严重,为了加快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强化污染排放标准,限制排放的物种也将增加,区间发展的空间和排放空间也会详细的增加,还有日本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国家大部分半导体来源于日本,日本震后,我们国家很多企业要寻找新货源,一方面在货源上增加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成本。
同时在短期内引起国内原材料尤其元器件产品价格的上涨,从北方的中关村的市场价格和深圳的市场价格来看,今年一月份整个国内半导体上涨10%,元器件价格上涨10%。这些对我们下半年的企业发展,应该说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些企业库存,原材料购置价格,存货出现了问题。
整体情况来看,今年全年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整体发展机遇挑战并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年达到11%左右,电子产品增速10%左右,出口会有波动性的增长,全年出口增速应该在10%左右。
2.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二
一、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高效的金融体系不仅能够解决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所需的资金需求, 且能够分散风险、提升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发源地与中心, 硅谷的成功包含了以下要素首先是硅谷得天独厚的人才与资源环境优势;其次硅谷的产业集中度高;最后是风险投资机制与纳斯达克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支持。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是硅谷引领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是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融资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信息技术产业具有高更新速度的特点。信息技术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 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变化更极为迅速。信息技术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并且这种创新是持续进行的。信息技术产业智慧资本贡献率很高。信息技术产业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信息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根据信息技术企业成长阶段的特点不同以及风险等级不同, 各个融资主体与渠道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阶段的融资特征
通常将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划分为: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见图1) 一般来说, 投资早期阶段的信息技术企业, 风险大但投资回报率高;而投资后期阶段的信息技术企业, 风险降低而投资回报率也相应降低。信息技术产业由于各个发展阶段融资需求的数量不同, 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不同, 因此参与的投资主体也不同。
(一) 种子期 (Seed Stage)
种子期又称筹建期。种子期的的企业的处于计划与产品构想阶段, 创业者或者筹建者需要资金进行产品的研发。由于存在产品可行性、市场接受度、以及创业者能力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很难吸引外界投资。在种子期, 绝大多数的信息技术企业需要创建者自身投入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即使在风险投资较为成熟的美国, 也只有不足5%的风险投资投入到种子期的信息技术企业。投资于种子期的资金一般被称为天使投资 (Angle Capitalists) 。
(二) 创建期 (Startup Stage)
创建期是实现从计划与构想到正式产品的阶段。由于资金缺口变大, 创建者的自由资金可能无法满足这一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 风险投资对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在创建阶段, 由于缺少相关的抵押与经营记录, 很难从商业银行或者其它渠道获得资金支持。风险投资一般在这个阶段开始介入, 选择有成长性的企业进行投资。投资该阶段企业的资金一般又叫做“创立基金”。
(三) 成长期 (Growth and Expansion Stage)
成长期的信息技术企业, 产品已经上市, 具有一定规模, 甚至已经开始盈利, 企业利润可能是一项重要内源性资金来源。企业技术风险大幅度下降, 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转移到管理与经营风险。虽然可以获得部分商业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抵押物有限, 资金需求还有很大缺口。风险投资资金一般选择对该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风险投资投资这一阶段企业主要考虑的是成长性、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退出周期等。投资于成长期企业的资金被称为“成长基金”。
(四) 成熟期 (Bridge Stage)
成熟期的信息技术企业经营已经进入稳定阶段。但是为了保持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仍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与扩大再生产。由于该阶段企业实力已经有所增强, 已经可以获得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等风险敏感的机构的投资。企业已经可以尝试使用债券融资、产权交易和货币市场的资金拆借等其它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投资成熟的企业是为了包装、美化企业, 以利于企业公开上市或并购, 实现风险资金增值与早日退出。投资于成熟期企业的风资金被称为“美化基金”。二板市场上市融资、产权交易、场外交易等方式都给风险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退出通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就可以通过主板市场上市融资, 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三、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境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健全, 我国大多数信息技术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 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的问题。融资困境导致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 信息技术产业融资渠道有限
首先, 我国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 大多数信息技术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的信息技术企业主要依赖于企业自筹资金。科技风险投资市场尚未真正形成, 高新技术企业的证券融资机制不健全。我国的柜台交易市场极不规范, 大量信息技术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都难以从资本市场外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其次, 筹资渠道资金供应能力差。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与共同基金规模有限, 对信息技术企业的投资受到诸多政策影响。因此, 信息技术产业融资渠道有限且渠道资金供给能力不足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面临融资困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 风险投资发展缓慢
据统计, 美国风险投资对超过90%的信息技术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看, 远不能支撑起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任。根据2011年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数据, 截止2010年底, 样本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风险资本总量达到2359.87亿元, 投资于信息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只有10%左右。我国的风险投资治理结构不健全, 运作不规范。本国资金构成比例也较低, 未能充分整合我国分散的资金。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善, 退出途径有限, 我国二级市场、柜台交易、产权交易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发展缓慢等因素都制约了风险资本的发展。
(三) 信息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抵押难变现难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的成果是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其它技术秘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绝大多数信息技术创业企业的核心优势和主要资产。虽然我国对知识产权评估制订了总体标准, 但考虑知识产权转让的成分较多, 并没有充分考虑知识产权融资的要求。我国现行评价很难对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进行准确价值评估。金融机构普遍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和管理缺乏足够经验和手段, 知识和人才储备不足。目前知识产权在国内还很难作为质押物获得贷款这使信息技术企业很难进行知识产权的抵押融资。
(四) 产业融资社会支撑体系不完善
产业融资社会支撑体系不完善表现为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中介机构不规范、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等方面。信用体系不健全, 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成本高, 创立初期的信息技术企业获得资金就更加困难。服务于科技金融合作的交流平台、融资平台、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 不能充分发挥支撑作用。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信息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缺少盈利记录、发展预期不明朗, 风险更加难以评估, 很难找到相关的担保机构。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 我国信息技术企业, 尤其是中小信息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相对不健全等问题, 是其融资困难的内因。
四、金融创新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只有依靠金融创新, 才能解决我国信息技术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不仅要进行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的创新, 更应该注重观念与金融体制的创新。
(一) 扩大信息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及渠道融资供给能力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风险投资为支柱、银行基金等金融借贷为补充、资本市场为平台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首先政府提供资金成立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基金, 起到投资导向作用。带动民间资本、银行、保险、基金等资本投入到信息技术产业。其次是采用多种形式扩大信息技术产业融资渠道, 提高渠道的融资供给能力。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养老基金、社会游资等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此外要扩充资本市场的渠道融资供给能力。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的上市条件由低到高可以满足了信息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能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 发展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法律支持系统。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 制定有关管理层持股的法律安排。其次是积极开拓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拓宽融资渠道, 逐步建立以民间为主体的多渠道风险投资融资体系,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风险事业。同时, 吸引更多的海外风险投资家和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我国的信息技术企业。此外还应该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只有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才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三) 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尽快制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加快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搭建信用信息管理服务网络, 收集、发布、整合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体系的建设应该坚持市场为主导, 在现有的银行信用体系的基础上, 由第三方征信机构进行个人、企业资信等级等信用评估工作。此外应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企业的信用意识的提高和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 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 减少信息技术企业的道德风险。
(四) 完善我国融资支持体系与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淡化行政手段, 依靠引导与鼓励等经济手段来实现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应该确立合理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 集中力量和资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并与之配合制定一系列融资支持规划。最后要规范金融中介机构等配套服务体系。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服务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提升金融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支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解决我国信息技术企业融资困境, 不仅要依靠融资环境的改善, 更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只有依靠信息技术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摘要:信息化与金融渗透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特征。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活动融合的产物, 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首先论述金融支持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其次根据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分析对金融工具需求差异。之后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融资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依靠金融创新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 2010-2011年信息产业发展综述[M], 中国信息年鉴2011, 2011.
[2]中国风险投资研究所, 中国风险投资年鉴[M].2011
[3]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M]2011
[4]陈红祥, 薛双东.风险投资与IT产业发展[J].研究与探讨, 2000, (1) .
[5]赵昌文等.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6]傅毓维, 等.风险投资与信息技术产业共轭双驱动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3.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趋势 发展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日益明显的广泛应用。需要在当今世界的科技战斗洪流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我们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技术的进步和新科技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强有力对比下,我们必须要有高价值和高竞争力的现代科技,在高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还要对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体制做出不断地更新完善。创建高科技和创新体制的特色发展趋势,是对现代经济做出长足打算而努力。
1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1.1 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念
电子信息产业是由计算机的应用技术、通讯设备的应用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而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对这三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的服务和软件的支持。其中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完成,还有电子设备的制造是电子信息产业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的工作内容。电子信息产业是区别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让历史上的其他产业无从模仿,在大规模的应用之下具有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感知性。
1.2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走向和特点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科技时代的重要经济科技型产业,具备了以下的发展走向特点:产品的个性化明显,网络数字化和智能型成为主要的科技形态,国际性的公司建立影响了信息产业的主导方向,竞争力因为竞争核心的转变而发生巨大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化和世界化日趋明显。
为了发展适合现代社会环境的电子信息化产业,我们只能扩大投资并且扩大生产的规模,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电子信息产业根基,就不能长期的立足于当前的科技大局,容易被吞没在科技时代的洪流之中。消费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也不能满足于传统里的功能,让知识经济充盈信息技术的发展。
目前,对数字网络和智能科技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全球智能科技化的发展,在我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例如我们的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结合网络数据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发展,让通讯领域也改变了其进步的模式。数字音频、视频的发达,让新型科技产品全面取代和占领了数字市场。21世纪已经成为新型电子信息科技的智能竞技场。
国际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让全球的电子信息技术得以良好的互通。跨国公司的入驻呈现了势不可挡的趋势,让电子信息技术在新兴起的企业模式中突出重围,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风光无限。跨国公司以信息网络为主体和基础,让信息技术全球化,并且发展以网络为信息传递方式的走向,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从传统通讯到现代通讯的转换。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长河中的开拓者,也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创新。
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核心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现在多以针对本地区的销售作为主要盈利方向,技术的核心创造力和自有的品牌效应成了竞争的主要因素。技术、资金和市场影响下的国际化大环境,促成了由资源和产品本身竞争的国际化竞争模式转变成电子信息产业独有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资金本身和市场比重中的竞争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有了明显加大的比重。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其包含全球性资源分布,以及世界性生产经销的趋势下,呈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性,并且在产业依附阶层转变的形式里突出了它的转移发展性。
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给我国GDP带了巨大贡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因为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功能和不断扩大的企业范围和规模,成为了我国近年来发展进步最大的工业部门,并且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整体利润收益,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新兴行业。和国际企业的交流,也为我们在学习和改进自身技术的同时,赢得了国际知识产业的声誉,在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也增长了新的经济贸易价值。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让我国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2.2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问题
首先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不是人人皆知的功能性工具。再者,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贮备能力不足,只有传统的操作技术,却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相对落后的信息产业结构里,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应用不够强大。各个地区不完善的沟通联络,促使电子信息的使用不能被传播。
3 结论
总体来说,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不停进步。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而且创新精神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美好的,所以我们愿意为之不懈努力,希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姚聪,孟禹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3:100.
[2] 孙贵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3:190.
[3] 周伟.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 孙慧玲.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4.
4.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四
[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运用产业集群基本理论探讨信息产业集群所拥有的成本优势、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优势、资源吸引与组织优势;分析信息产业集群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用回归分析法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信息产业集群和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对比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信息产业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应加大投资,积极鼓励扶持推动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使信息产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驱动力。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业集群;信息产业集群;经济增长
1引言
“十二五”规划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确实有效地实施一系列措施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包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加快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信息产业以及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际电联2009年2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范围内信息产业约占GDP的7.5%,而在GDP增量中所占比例更高[1]。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及工业增加值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43%上升到2008年的5%[2],继续保持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先地位,由此可见信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劲引擎。纵观国际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和我国台湾省等有一共同的特征:信息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大都呈“集群”方式集中布局,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带动区域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信息产业集群现象,我国学者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信息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学者对信息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肖家祥、黎志成[3]通过实证来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徐秀红、靳文志[4]分析了天津信息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优势,说明了发展信息产业集群对城市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蓝庆新[5]对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理论进行了梳理,通过对美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轨迹的研究,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战略。文嫮、曾刚[6]从全球和地方两个视角,探讨促进集群成功升级的内部与外部的动力机制。本文借助产业集群理论分析研究产业集群中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信息产业集群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对促进就业的贡献,为政府制定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2产业集群与信息产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效应,它是指经济活动集聚在相近或同一个地点,结果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集群中的单个企业或整个集群收益增加;或者由于成本的降低等其他因素导致整个集群或集群中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2.1信息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产业集群具有成本优势,马歇尔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6],他认为外部经济包括3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马歇尔认为规模的外部经济是指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规模经济使企业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地理学理论继承了马歇尔的部分思想。他们把规模外部经济的三要素概括为:①劳动力储备;②专业供应商;③技术知识溢出。克鲁格曼认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的快速变化导致内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衰退,而集聚经济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垂直和水平生产活动外包来实现交易成本节约,由此得出,集聚经济具有外部规模和范围经济优势。信息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都呈集群形式发展,这也是由信息产业的特征所决定的。信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以技术知识为基础,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同时信息产业又是一个混合型产业,如计算机制造、通信等行业又具备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对于后者同样需要通过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形成成本优势,同时其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技术扩散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信息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对脑力劳动者的资源储备也能形成一定的优势。
2.2信息产业集群的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优势
产业集群具有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优势。在信息产业等高新产业集群内,同行业的生产厂商、供应商、重要客户、支持性产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以及相关行业聚集在一起,技术合作和技术扩散程度很高。知识与技术通过人员的广泛流动扩散到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中去,并且可以使这些知识技术在集群内部的频繁交流中,迅速扩散到集群中的所有相关主体中。
产业集群的知识与技术扩散优势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的衍生性。像北京的中关村、大连的高新园区等,这些地区信息产业中能够不断衍生出许多新的企业,而这些新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衍生出来,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新的企业无论是创建人还是经营管理者和熟练工人都源于产业集群内部原有的各个企业,他们自身已经通过学习具备本产业发展的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产业集群的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优势使得集群起到了新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对促进企业的`衍生和增加集群内资本的积累、技术的创新等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3信息产业集群的资源吸引与组织优势
信息产业集群的资源组织优势主要是由路径依赖引起的。所谓路径依赖,是指技术发展或制度变迁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性。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按照新增长理论,由于偶然、机会历史事件、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产业最初在某些地区集聚形成一定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地区集中,从而使这种集中优势进一步得到强化。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资源的吸引效应,就会通过其优势将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并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甚至是不同的产业,扩大地区产业的规模。随着产业竞争力的增大,这种资源的吸引效应也会加大。这种路径依赖形成的“集群—资源吸引—集群扩张—加速资源吸引”的循环累积过程,能使企业快捷低价地获取所需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促进集群的发展。
信息产业集群之所以比一般地理意义上企业集聚现象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根本在于信息产业集群中各个行为主体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8],而是通过区域网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互相起到了支撑和推进作用。所以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有效的产业集群就应该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印度的人力资源在计算机软件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9]。印度利用这种比较优势发展软件业,并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同时又不断地吸引各种资源。世界著名的IT业跨国公司不仅在印度建立分公司,而且还将研发部设在印度,因而把一些先进技术、知识也带到了印度。这样,一方面使印度的该行业的人才不断地学到新的知识,强化了其人才优势,产生放大效应;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这样又不断地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因此形成了人才优势、资源吸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即“集群—资源吸引—集群扩张—加速资源吸引”的循环累积过程。
所以信息产业集聚对于相关的经济实体具有正的外部效应,这也是为什么IT企业在选择其经营活动的空间地点时基本选择其产业集聚地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像美国加利福尼亚的SantaClara,其面积只有加州的1%,人口只有加州的5%,而它的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生产却占整个加州的45%,半导体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制造占整个加州的23%,软件占整个加州的32%。我国信息产业的相关数据也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像我国的长三角地区,一条清晰的信息产业链已经形成。刘彬(2006)用基尼系数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集聚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见表1)。长三角地区基尼系数很大,工业的空间集中度较高,且高于全国信息产业的基尼系数水平。
参见刘彬(2006)《长三角地区IT产业集聚度研究》,《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年14期P89-90。
3信息产业集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1信息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或者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加。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由总体生产要素和生产率决定的,对于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还是一国生产率的提高[10],假设Y代表产量,L代表劳动量,K代表物质资本量,H代表人力资本量,N代表自然资源量,则:Y=AF(L,K,H,N)。
F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量的函数。A是一个反映可得到的生产技术的变量。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在各种生产资料因素投入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技术进步,A上升,这样可以用任何一个既定的投入组合生产出更多产量。
信息时代,除了信息技术的引进导致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设备效率和多要素生产率,即上述公式中的A上升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之外,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必须依靠各行业信息化来实现,这也是有些文献中提到的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还体现在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着前向和后向关联性。前向关联性是指信息产业的发展要依赖于其他产业对信息产业产品的需求,其他产业部门对信息产业最终产品的需求越大,信息产业的发展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扩张,从而推动其他产业发展;后向关联性是指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其他产业的最终产品,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最终产品的需求越强烈,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样,信息产业就能有效地通过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相互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由于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其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需求又直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可以证明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这是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
3.2信息产业集群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3.2.1关于数据的说明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消费类电子工业、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电子专用设备工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工业、真空电子器件工业、电子元件工业、电子专用材料工业和光学光电子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信息产业集群在政府有意识推动下得到长足的发展,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建立高新园区,高新园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了主要集中在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四大信息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集群、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集群、环渤海信息产业集群和中西部信息产业集群,在2006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地区企业共有77家,占电子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1%和95%,以电子百强企业为骨干的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例均超过85%,产业的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表2为以上四大信息产业集群2002-2006年的相关数据,由于中国信息产业中制造业占据主要位置和数据收集的局限,这里只列出了四大信息产业集群IT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IT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数据。
表2中四大信息产业集群IT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和2002-2006年均超过90%以上,而且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信息产业的集聚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充分说明我们在研究信息产业集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可以借助整个中国信息产业相关数据来研究。
3.2.2信息产业集群对GDP的直接贡献
信息产业不仅因其较高的生产效率而对其自身的产出增长起直接的作用,而且还通过其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强的渗透力促进非信息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从而对非信息产业效率的提高产生联动作用,即所谓的“外溢作用”(SpilloverEffect),所以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信息产业具有多种外溢效益,正是这种外溢利益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品质,改善了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使经济活动更具有效率,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3.2.4四大信息产业集群对中国就业的贡献
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了社会就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间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表5是1998-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业人数状况。
下面用Eview软件建立就业人员人数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业人员人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ln(Y)=10.72825+0.080951ln(X)
t值(168.1885)(7.566432)
p值(0.0000)(0.0001)
拟合系数R-squared=0.877396,DW=0.712573,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statistic的值:57.25089,Prob(F-statistic)的值:0.000065。说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业人员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增加0.08095个百分点,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从表5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业人数从1998年的262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74.8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比重由1998年的0.37%上升到2007年的0.88%,除了直接在IT业就职的劳动力以外,信息产业还创造了间接和引导就业人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地创造新的与信息技术职业有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企业流程再造,信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优化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部门转移,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第二产业进一步向第三产业转移。
信息产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上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适应高技术的社会分工,促使部门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了新的生产部门和新的劳动领域的形成,扩大了市场,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增加了就业。我们要大力发展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扩大就业的高新技术,如计算机、通讯技术,这些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促进一个或几个行业的兴起,从而可以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4结论
4.1研究结论
信息产业以集群方式存在并发展,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中国也不例外。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根据信息产业本身的特点结合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信息产业集群具有成本优势、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优势、资源吸引与组织优势。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对GDP的贡献2007年已达到5%,其对GDP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GDP增加12.35219亿元,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具有相当大的效应,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业人员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增加0.08095个百分点,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4.2对策与建议
虽然我国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就业均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美国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滞缓,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大量减少,但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仍然占GDP的10%以上,信息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很高,信息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也很大,仅硅谷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域2007年就提供了1184061个就业岗位[12],年平均工资74302美元。
针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本文总结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对策和建议如下:
(1)像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技园信息产业集群,除了在基础设施和风险投资方面做好工作外,最重要的是利用美籍华人建立硅谷和新竹的紧密联系,因此,我国要重视人才的作用,用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相关专业的留学归国人员,让他们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带回中国,同时还要大力发展IT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政府要创造良好合理的制度环境,使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格局,同时,与其他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建立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网络,构建信息产业集群网络系统。要积极引进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把引进外资与发展本土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相结合。
(3)信息产业是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高投入、高风险型的新兴产业,资金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要健全风险投资机制。班加罗尔地区就聚集着各类金融机构,如印度工业信贷投资公司、印度工业发展银行、班加罗尔证券交易所等,这些金融机构充分满足了班加罗尔产业集群企业日益增长的投融资需求。
(4)现在发达国家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复苏缓慢,势必影响到我国信息产业的出口额。一些依赖外包业务的企业应设法开发国内市场,同时,要发展中国IT服务业,在这方面,中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优势条件,首先,在信息产业规模上,中国比印度的大得多,在IT硬件制造方面已经领先于印度,中国国内企业和家庭IT数字化程度高,对各类应用软件和相关IT服务的需求增长迅猛。其次,中国IT人才的工资水平有比较优势,中国每年有大量的IT人才毕业走上工资岗位。最后,中国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将不断采购国产IT产品和服务,中国数亿个家庭对IT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规模巨大,为中国整个IT行业提供了持久的发展空间。
5.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五
0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年颁布的《媒体与信息素养―――政策与战略指南》将信息素养定位为确保公民参与知识型社会建构的必备能力,“21 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制订的《21 世纪技能框架》把信息素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同时纳入21 世纪的核心技能,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年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认为信息素养是元素养,是其他素养的基础和源泉。
信息素养在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信息素养教育还大多局限于资源导向、技能导向、图书馆导向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没有突出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向; 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信息素养教育处于零散和自发状态; 教育形式仍以“信息检索与利用”选修课为主,辅以专题讲座,形式单一,培养主体单一,图书馆学科馆员未与专任教师形成合力; 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种通用技能教育没有与具体的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过程短暂,信息素养难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创造力; 没有形成成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对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旨在揭示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的内在影响机制,从而为我国制定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优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改善信息素养教育合作方式,从整体上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综述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发现国内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共分为两类。一类是仅对信息素养本身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范式是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一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表现较弱的指标,最后按照强化指标教育的思路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另一类是将信息素养与大学生的其他能力一并进行调查研究。陈绍东调查了大学生信息行为中的`批判性思维行为,发现30%的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认识不够,辨别、比较、对照三个低阶批判性思维技能元素相比而言得分较高; 刘春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批判性思维倾向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中,总体上起着调节效应。
总体上,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缺乏宏观理论框架的指导,一般局限于信息素养的内在研究框架,问卷设计缺乏结构化,研究对象孤立,缺乏对信息素养与其他能力各项目之间影响机理的定量分析,更缺乏对数据的质性探索,研究结论缺乏稳定性2 调查与分析
美国教育援助委员会高校学生学习评价研究小组制订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标准,主要包括:判断信息是否相关; 能够区分基于理性的主张和基于情感的主张; 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区分论据的有限性与折衷主义; 发现别人观点的漏洞; 阐明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结果; 发现观点中的逻辑错误; 能够关联信息和数据; 能够处理有争议、论据不充分、模棱两可的信息; 基于数据而不是别人的观点建构强有力的主张;选择证明力强的数据; 避免夸大自己的结论; 发现证据的漏洞并提出补充信息的建议; 承认一个问题可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或单一的解决方案; 决策过程中提出其他选择项并做出权衡; 在行动建议中考虑所有利害关系人或受影响的缔约方; 阐明论点的论据和背景; 准确运用论据论证观点; 有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在观点的发展过程中避免干扰因素; 按照提高说服力的原则展示并组织证据。
该标准重点阐明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的思维方法,表明批判性思维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也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2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
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大学生以现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获取或感知外界信息,实现与外界的“关联”,利用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的增值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进而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大学生通过感知外界信息或与他人合作,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
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衡量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统分析能力的培养。将批判性思维融入信息素养教育,首先在理念上不能狭隘地将信息素养理解为信息搜索能力,而应将其理解为一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信息行为,它是一种综合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信息评估、信息理解、信息应用的综合能力,更是一种学习、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6.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篇六
产业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个行业、产业,共46个门类。
兴趣领域及其技术现状
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是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其技术现状具体如下:
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任务已经达成,而现阶段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时代,今后十年将会是3G移动通信系统正兴的时期,或许到了十年以后将会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天下。但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均会有重复性的时间点,大约每十年就有一项技术更新,不过随着通信科技的日新月异,或许转变会更快、时间也会更短。对于移动通信服务业者、系统设备供货商或其他相关产业来说,必须随时注意移动通信技术的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
产品情况
通信传输设备
一、通信发射机
二、通信接收机
三、微波通信设备
四、卫星应用产品
五、散射通信设备
六、通信导航定向设备
七、载波通信设备
八、光通信设备
通信交换设备
一、交换机
二、用户接入设备
通信终端设备
一、收发合一中小型电台
二、电话单机
三、数据通信设备
四、通信电子对抗设备
五、通信导航车辆
六、通信配套产品
移动通信设备
一、数字蜂窝无线电话系统设备
二、无线寻呼系统设备
三、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四、中小自动无线电电话系统设备
五、无中心选址通信系统设备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一、移动通信终端
二、其他移动通信终端
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主要企业
阿尔卡特朗讯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 爱立信 思科 富士通 华为 NEC 烽火科技 中兴 大唐电信 中国普天 艾克赛尔 三星 烽火通信 国人通信 京信通信 OKI UT斯达康 NEC 烽火网络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北电网络 上海贝尔 高新兴通信
经济效益
我国已经拥有通信制造业企业1500多家,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亿元,销售收入1274亿元,实现利润88亿元。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上看,我国通信制造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水平明显高于我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此外,我国的通信产品还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美从各项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开始,通信系统设备的出口量和出口企业逐年增加。当年交换机出口约27万线,金额6300万美元,是1995年以前出口量的总和。1997年,除交换机、传输设备外,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开始出口,出口企业增 加到6家。
1998年,出口方式开始转变,由单一交换机出口转为交换机、传输、线路等 成套设备的出口。中国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企业开始承担国外通信网建设的交钥匙 工程,并与当地企业合资成立电信运营公司,开始进入国外电信服务市场。
1999年,通信系统设备出口出现强劲增长势头,且成套设备出口、承担交钥 匙工程增多。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国内开发的IP系列设备、会议电视设备、接入网设备等都有出口业绩。据信息产业部统计,1999年我国 通信设备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同比增长48%,成为我国出口产品中增幅最大 的产品大类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通信制造业企业分散,大多数企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总体经济效益水平较差。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多
在20万美元/人·年以上,而我国通信制造业平均只有1.5万美元/人·年。发展走向
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
⑴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
⑵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
⑶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GSM、CDMA、GPRS 和3G走向商用。
⑷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DH)。
⑸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现已广泛使用。
⑹ 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这里再重点说一下3G技术:
国内外发展预测,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市场发展可能经历至少如下三个阶段:
初期,2001-2005年。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继续发展和扩大,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在局部地区(城市等用户集中地区)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数据业务速率限制在384kbps及以下,地区或国际漫游依赖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中期,2004-2010年。它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成长期,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系统停止发展,建设成功全国或全球覆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面达到IMT2000的各项要求。
后期,2010年以后,全球25%以上人口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设备开始进入市场,提供更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
结束语
7.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8.5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多,2013年前三季度销售产值便达到6.7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在工业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确立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但由于经济和技术基础较薄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始终奉行出口导向型政策,出口加工贸易一直是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11868亿美元,占我国进出总额的30.7%。其中出口6980亿美元,占产业进出口总额的58.8%。在各类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占比高达71.1%。2013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6489亿美元,占我国同期进出口总额的32.5%,同比增长21.1%。其中,出口3792亿美元,占本产业进出口总额的58.4%,占我国总出口的36.0%,加工贸易额依然占据半壁江山,达到62.2%。
二、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标分析
(一)国际代工指数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代工指数可以反映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工能力,一般用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来表示,结果处于0~1区间内。数值越接近于1,则说明产业参与国际代工的程度越高;如果数值越接近于0,则说明产业参与国际代工的程度越低。2008—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代工指数在0.8左右(见表1),2012年降至0.71,2013年上半年继续降低,仅为0.62。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加工贸易;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国际竞争力指数用加工贸易净出口占加工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2008—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不到0.2(见表1),说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微弱的竞争优势。2012年,竞争力指数突破了0.3,2013年上半年达到了0.319,说明产业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年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二)增值率和对出口的贡献率
电子产品价值链由五个环节组成,上游包括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环节,下游包括产品的营销与品牌运作环节,中间则是产品零件的生产与组装环节。如果我国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势必影响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这一点通过加工贸易增值率可以反映。
加工贸易增值率用加工贸易顺差额与加工贸易进口额的比率表示。2008—2011年,我国这一比率不足50%,但是2012年就翻了一番,到2013年上半年已达到93.5%,说明我国电子信息加工业正在向“微笑曲线”的高端爬升。
加工贸易对出口的贡献率用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2008—2013年上半年,尽管面临金融危机的挑战,但是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拉动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对出口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75.67%。但加工贸易对出口的贡献率呈下滑态势,已经由2008年的82%降至2013年上半年的62%。说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较长时期内仍要依靠加工贸易来带动,也证实电子信息产业对这种两头在外加工贸易方式的依赖正在逐步减小。
(三)对GDP的贡献度和拉动度
加工贸易对GDP的贡献度用加工贸易净出口额占GDP增量的比重表示。对2008—2013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2009年贡献度达到22.98%,2010年和2011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12年又大幅增至31.46%,2013年上半年达到33.77%。
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则用加工贸易对GDP贡献度与GDP的增长率的乘积表示。同样,自2009年后出现两年的减弱趋势,2012年又回升至2.45%,2013年上半年达到2.57%。
以2013年上半年数据为例,加工贸易对GDP的贡献度和拉动度分别为33.77%和2.57%。这意味着,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增长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贸易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占到33.77%,较2011年增长20.33个百分点。在2013年上半年GDP实现7.6%的增长率中,有2.57%的份额是依靠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贸易拉动的,较2011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历年统计公报计算整理
三、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从上述指标分析得出,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外贸结构有所调整,但是加工贸易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取代,之所以三十多年的发展都要依赖加工贸易,一方面是由于电子信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和科技的水平要求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以我国的研发实力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看中了我国丰富且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将其国内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或环节的加工生产转移至我国,使我国最终成为名符其实的加工工厂。但是伴随着其他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这种比较优势已经被削弱。因此电子信息产业要保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并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应该把握住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对加工贸易做出适时调整,使其突破发展瓶颈,顺利完成转型升级。
四、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加工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转变加工贸易现有的发展模式。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入手,鼓励使用本土资源,限制过度进口。同时鼓励本国企业广泛参与对外贸易,在本土企业间形成供应—初加工—深加工的生产链条,在积聚企业力量的同时扩大对外出口。同时提高加工环节的科技含量,尤其是深加工领域,要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加工模式努力转型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加工模式,提升电子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
(二)增加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会为那些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深加工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改变大进大出的做法,减少对原材料的进口,增加加工贸易净出口额。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延长加工制造环节的长度,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
(三)坚持加工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来看,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经济发展仍然要依靠加工贸易,所以加工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遥遥领先,我们必须跟上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并争取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现有的比较优势并发掘新的竞争优势;优化调整加工贸易的结构和发展模式,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做好东中西部的产业承接,促进深加工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资源配置
1. 重视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对现有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障;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促进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合作等。
2. 积极吸引外资。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支持,单靠本土企业的积累是不够的。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外资。但同时要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和淘汰产业,合理评估引资风险。
3. 延长国际产业链。
目前,我国在国际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基本位于微笑曲线的下端,若要获得更多效益,必须延长产业链。上游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力争掌握核心技术,下游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适时转移低端环节,以此来实现产业链的升级。
(五)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
1. 大力扶植本土企业。
集中布局,优胜劣汰,发展本土跨国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对位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基础环节的广大企业,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内部情况、外部氛围、战略能力、竞争地位以及经营成果等。
2. 大力支持创新研发。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并保持优势的持久动力。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支持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标准,推动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3. 大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8.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煤炭产业集群信息化 问题分析及策略 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62-01
1、山西省煤炭产业集群企业信息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煤矿尤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生产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大部分骨干企业已经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一些国有企业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发展了计算机网络和网上应用系统,如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等等。特别在财务系统和营销系统上,我省煤炭产业有着较为成熟的应用。通过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企业领导可以清楚地知道目前所有的人财物状况,有效解决了煤炭企业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账目不实、“暗箱操作”等突出问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又如,“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仅可以自动完成日常报表等繁重工作,各级主管部门也可以及时得到统计汇总数据,同时可以使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随时对统计汇总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统计分析。其次,在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有效的缩短了交易时间,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山西省煤炭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程度低。产业集群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普遍都遇到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只是局限在各个企业内部,甚至部门内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只是相关产业链之间的企业单一的业务之间的往来,没有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手段来加强企业之间、集群之间的沟通和分工协作。
(2)人才短缺是煤炭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少数管理人员外,大部分的员工,尤其是采矿人员大多只有中专文凭,甚至初中文凭。更谈不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产业集群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效果与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况且效果和效益短期内还难以用明确的指标显现出来,人才难以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而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形成一个“怪圈”:信息人才不足,企业效益不佳;企业效益不佳,没有产生信息人才成长的沃土,又加剧了信息人才短缺。
(3)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有些企业即使已经有一部分实现信息化了,也仅仅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仅仅把计算机当做简单的打字、收发邮件等一般性工具,并没有把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没有当作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契机,一个机遇,因此,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都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因为它们不确定这样的投资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利润,最终因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而失去发展自我的机会,导致收入下降,信息化资金不足,如此恶性循环。
3、促进山西省煤炭产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山西省煤炭产业集群自身的独特性和集群内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信息化完善程度、企业之间的关系及政府部门在集群中的角色,把山西省煤炭产业信息化策略分为:产业集群信息化政府策略、单个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策略、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策略。
3.1 产业集群信息化的政府策略
(1)积极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筹集煤炭产业群专项基金。资金支持是煤炭产业群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集群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结合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技改项目总投资;由政府出面,适度引入一部分投资基金:企业提的折旧费、技术开发费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的投入;鼓励企业申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并提供配套资金,其中一部分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鼓励有实力的集群企业,如信息化做的较好的晋城煤业集团,将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向外推广,开展对外服务并获取收入,以进一步投入自身信息化建设。
(2)制定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及配套设施,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是煤炭产业集群及集群信息化的重要保证。针对企业自身,政府应制定鼓励企业信息化及集群信息化的措施,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设备及软件购置、信息系统开发、专利申请等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地方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的活动可进行税收先征后返还。从产业群整体角度来将,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信息中心、网络媒体建设,提高集群信息化程度是产业群提高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3)对于集群内生产型企业而言,由于其专于生产与销售,对于企业协调与合作之间的商机把握不够准确,而IT管理咨询公司则是这方面的行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与高校或研究所取得联系,寻求有实践经验和一定造诣的专家为本地企业的信息化出谋的占划策,启发本地企业家的信息化思维,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育本地IT管理咨询公司,为本地集群的信息化提供可行方案。
(4)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共享平台。山西省政府及地方政府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煤炭行业的先进经验,在产业集中区域,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共享性区域信息化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众多中小煤炭企业提供技术、市场方面的信息化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的门坎,帮助企业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新的发展。
3.2 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策略
产业群内更多存在的是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布局相对分散的的中小型煤矿,这类企业我们称之为节点企业。对于节点企业,从企业战略角度讲没有必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大型信息系统,只需要它们与核心企业进行数据交换,信息连接与共享即可,因此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相对简单、单一一些,它们只需要购买一些现成的、开发较为成熟的、能够实现企业基本日常运作的软件产品来进行信息化即可。
3.3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信息化策略
(1)对于存在依附型关系的企业,无论是中小型的节点企业还是大型的领导企业,首先各自企业内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是基础,而对于依附型的企业,由于领导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建设实力,拥有较为成熟的信息化体系系统,所以,它们之间信息系统的搭建重点就落在了中小型的节点企业身上,它们大部分业务往来都主要源于产业集群内的领导企业,因此信息化的重点建设内容也就放在与领导企业的沟通、交流方面。根据领导企业的信息化特点来建设与核心企业相配套的一系列信息系统设施,随时保持与核心企业信息系统的一致性、同步性。
(2)对于存在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由于这类企业是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联盟,因此建立一个由这类企业共同开发并维护的长期有效的企业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是推进双方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方案。这类企业可以利用这个企业公共信息网络平台进行规模化采购、运销等,从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企业以及产业集群的对外竞争力。
9.SWOT分析我国动漫产业论文 篇九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在对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制定战略的一种方法。当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们需要明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出正确的应对。
(一)我国动漫产业自身的优劣势分析
1.S—我国动漫产业的优势
(1)动漫产业发展的平台基本形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了动漫产业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在政府扶持政策的带动下,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都形成了若干个动画产业集群带,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区动漫产业园等动漫产业基地相继建立。另外,随着各级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我国动漫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像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南通斯伯麦动画公司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的动漫企业。这些动漫企业不但门类比较齐全,而且又各有侧重,他们的存在必将给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希望。
(2)动漫创作素材资源丰富中国不但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生产劳动中留下了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这几千年历史中编纂的历史书籍、发生的奇闻异事、形成的民间艺术等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动漫题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如神话故事、绘画,戏剧等艺术皆可为动漫所用。早期的《葫芦兄弟》、《大闹天宫》、《三个和尚》、《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都取材于民族文化。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倡导企业在动漫制作时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动漫之中。
(3)动漫人才队伍庞大随着文化部、教育部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的施行,我国动漫专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282所本专科院校设立了动画专业,在校学生超过50万人,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达10万余人。另外,一批高职院校和动漫培训机构的动漫人才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毫无疑问,他们所蕴储的潜力是巨大的,这势必会给中国动漫业带来光明的前景。
2.W—我国动漫产业的劣势
(1)缺少自主品牌,原创能力差近年来,我国动漫产品数量增长迅速,但具有前期创作能力的本土动漫企业较少,许多只是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较差,整体质量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精品力作不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基本没有。动漫是以创意为动力,而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在创意环节实力总体较弱。主要表现在:动漫人物设计毫无特色,无法把握住观众的需求;故事情节老套,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动漫场景过于宏观,无法展现细微之处。我国具有前期创作能力的本土动漫企业较少,许多只是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政府的扶持而生存。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目前,我国动漫制作过程中存在“断链”、“缺环”问题。“断链”是指产业各环节之间相互割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缺环”表现为我国动漫业在前期缺少市场调研、作品策划和动漫文化的宣传,在中期缺乏对动漫产品的营销,在后期对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不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残缺的产业链导致同质化竞争和产业风险进一步加剧。
(3)人才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对动漫人才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够,结果是动漫人才供给不能与动漫产业链的需求相匹配。盲目的动漫人才培养直接造成了动漫人才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动漫制作主要缺乏创意人才、中期制作人才、动漫产业经营人才等,其中高端创意策划与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4)动漫发展观念陈旧在我国大多数成年人的观念中,动画就是供孩子们消遣的,没有多少积极意义,更有部分大人认为动漫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形成了一种不认可、甚至排斥动漫的心理。这些惯性思维一方面忽视了各个年龄段人群对动漫的需求,另一方面忽视了好的动漫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导致中国动漫将焦点主要集中在少儿人群。
(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SWOT分析
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动漫市场竞争的加剧,动漫产业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1.O———我国动漫发展的机会
(1)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我国动漫长期的“低龄化”路线,使得目前我国动漫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儿童。动画大师波尔多说:“动漫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利,动漫没有年龄限制,从3岁到83岁的人群,都应该是动漫的受众。”据统计,在日本动漫产品受众平均年龄在32岁,中国动漫迷的基准年龄在看《七龙珠》、《圣斗士星矢》、《城市猎人》的那一代人中,平均年龄也超过27岁。这说明,在我国除儿童以外还有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和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另外,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加强、外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的加深,国外市场也将给我们带来发展的机遇。动漫产业大国日本现在的产业规模有1万亿元以上,我国不到其十分之一,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如果经过5年至的时间,把我国动漫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目前的十万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一,挖掘出这个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那么我国动漫产业至少还有1000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除动漫产业本身存在着巨大的消费空间外,其衍生品的市场空间更大。据统计中国国民每年对于食品、玩具、服装、音像制品和各类出版物的消费额高达几千亿,其中大多数都可作为动漫衍生品而存在,由此推算中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过千亿元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我国立足国内、进入国际动漫市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政府的大力支持如前所述,为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内容包括动漫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税收优惠、组织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为我国动漫产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电子技术的成熟互联网技术、手机3G技术以及三维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动漫的发展。基于我国庞大的网络用户群,网络技术和更多媒介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将为动漫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坚实的技术基础。
2.T———我国动漫发展面临的威胁
(1)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动漫起步远远早于欧美、日本等国,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动漫产业逐渐落后于这些国家。现在,欧美、日韩等国的动漫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创作能力和成熟的营销经营经验,形成了品牌效应,占据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他们的动漫产品的收视率远远高于国产动漫,动漫人物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并且他们制造的动漫衍生产品每年从中国市场获利6亿元以上,我国动漫产业与他们相比差距巨大。这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压力和挑战。
(2)动漫产业投融资环境不佳由于我国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才处于起步阶段,银行信贷体制和股票市场的缺陷又使得他们在动漫产业运用较少,还未形成多元的投资主体相结合的格局。大部分动漫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不强,难以满足投资需求。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对政府的依赖较大,资金不足成为限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盗版现象严重欧美、日本等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市面上很少存在盗版现象,因此企业愿意从事动漫创作和创新,而相比之下,中国动漫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中国市场上盗版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动漫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4)替代品的竞争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项目,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漫面临着其它一些新型数字信息产品的替代竞争,例如:网络游戏、电子书籍等,这些替代品往往都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对动漫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
(一)动漫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以上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的逐一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战略组合矩阵。通过总结日韩美等国的经验,可以发现要获得动漫市场的竞争优势,创意能力、品牌形象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是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与美、日、韩等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这几个方面恰恰是我国动漫产业的劣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市场的大小、政策制度的作用又是影响竞争结果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动漫产业在这两个方面是面临着良好的机会的。因此,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战略组合中,未来一个时期比较适合的战略是WO战略,即稳定战略向发展型战略转变。具体来讲,就是在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抓住外部良好的市场和政策机会,加强创意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加强竞争能力,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发展。
(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我国动漫产业管理的WO战略要获得成功,必须先要克服和改进自身的劣势,才能抓住外部环境所蕴藏的机会,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动漫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人才的质量
针对我国动漫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应该修订动漫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动漫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构建多层次的动漫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动漫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动漫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其中,特别要加强对动漫产业所需核心人才和我国动漫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动漫创意人才,创意是动漫的灵魂;其次要培养动漫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剧本写作的文学人才、角色背景设计的美术人才、精通视听语言的导演人才和专业的动漫制作人才等动漫创作人才;最后还要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总之,通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既懂创意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2.提升原创动漫创作生产能力,打造动漫品牌
在某种程度上,文化消费其实就是商品品牌的消费,而现代商品的品牌所带来的效益已远远超过了商品本身所能创造的价值。因此应该鼓励原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品牌和动漫精品。一要加大对动漫企业进行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原创动漫产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引导和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原创能力,努力提升产品内涵和质量,创作出富有中国文化精神和时代特点的动漫形象和动漫品牌。二要改革和完善动漫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机制。三要加强对原创动漫的推广宣传,在制作、资本、授权宣传等方面为优秀动漫创意和产品搭建产业化推广平台,支持和鼓励优秀原创动漫产品的播映、出版、展览等各项传播、推广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原创动漫精品和优秀人才,提高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3.优化动漫产业布局结构
10.我国目前房产业营销环境分析 篇十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存在的环境,房地产行业更是不例外。我个人觉得,对于房产行业,对其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用SWOT分析法将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营销环境作出简要分析,内容如下:
首先,我觉得对于房地产这个行业来说,内部优势(S)表现为房地产的本质属性,即“居住”的使用功能。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乃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如今伴随着大范围地区三率(单身率、离婚率、再婚率)的提高,人们对于房地产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内部优势。
接着,便要说到房产行业的内部劣势(W)了。自房改10多年以来,房产企业更是层出不穷的出现,其竞争之大是无庸置疑的。二来,由于房产行业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比如建设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产品价值高加上价值的不稳定性,还有产品开发经营的难度也较大,风险和政策性也较强,使得房产行业的发展方式不能与其他行业相比较的。不过,对于炙手可热的房地产行业,更是少不了不可忽略的外部机会(O)。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领域。本来就已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房产开发企业,其外部机会也就更多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急速提高,更多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中国经济的迅速的发展让外国人觉得中国是适宜生活的地方,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房地产产品需求量的提高。
11.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 篇十一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1-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在教育信息化立项课题的数量、关键词、课题类别、研究主体及研究热点关联程度的数据描述,分析得出:教育信息化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整体中仍占少数,以网络为核心的大学生和青少年教育、中国式MOOC教育研究、信息时代基础教育建设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证研究是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建议我国要重视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大宣传缩小东西部教育信息化差异,紧扣信息时代发展脉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扩展科学合作方式,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文献计量学;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08-04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展并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这对培养新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在当下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出不穷,教育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正快速前进。在此影响下,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不断加强,并且研究深度也愈加增进,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基于此,本文通过描述与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以促进窥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把握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发展状况。
一、研究思路
1.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Purposeful Sampling)中的一致性抽样法(Homogeneous Sampling),以2011-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立项名单为依据,检索出国家社科基金在教育领域的立项课题共741项,其中筛选出和教育信息技术及网络相关的有67项作为研究样本,占总数的9.04%。
2.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量化统计与描述的方法,采用access进行数据处理,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生成研究热点关联结构图。量化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将现实分解为可观测的变量,研究代表总体的样本以及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材料。定量描述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判断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与描述,按照研究内容的分类框架,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识别、归纳、统计、和分析。
二、数据分析
1.基本状况
2011年至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在教育学领域的立项课题数如图1所示,分别为167项、172项、206项和196项。其中,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立项课题分别为12项、8项、23项和24项。由此可知,教育信息化的课题数目在当年教育学立项课题总数的百分比占比率分别为7.1%、4.6%、11.2%、12.2%,尤为突出的是,2014年的教育信息化课题数目是2011年的两倍。可以看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愈加成为教育学领域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并逐步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此外,从教育信息化项目的课题类别分布来看,数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不同层次的研究力量均有稳定增长(见表1)。
从研究主体而言,研究单位较为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不仅涉及师范类高等院校,还包括中小学校和国家级/省市级研究机构,其中,北京师范大学(7次)、华南师范大学(6次)和华东师范大学(4次)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力量,87.3%的研究人员均属于副高职称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采取科研合作方式,通过学科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规格。
2.研究热点透析
2011年至2014年,教育信息立项课题的核心关键词集中于网络(14次)、大学生(7次)、青少年(7次)、实证研究(5次)、新媒体(4次)、信息技术(4次)等,年度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本研究运用Ucinet软件绘制出基于上述关键词的关联结构图(见图2),连线粗细与关联程度的强弱呈正相关。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网络”为核心的大学生与青少年教育
从研究立项的课题看,网络与大学生相关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社会层面的网络行为、生活适应和公共价值,与青少年相关的立项课题体现在网络成瘾、亲社会和新媒体。由此可见,信息爆炸时代,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在我国教育领域的运用引发了一场新的教育革命。面对异常庞杂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和青少年既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和享用者,这种双重角色体现了网络的互动性。
在信息技术影响下,大学生和青少年获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①获取知识的场所发生变化。网络打破了地域限制,大学生和青少年不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学习方式。②获取知识时间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和青少年的学习时间不再局限于上课时间,网络传输的即时性使得学生可在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知识。③获取知识观念的变化。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该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网络与教学的结合,使得大学生和青少年获取知识的观念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结合自身需要获取知识。④大学生和青少年不再依赖课本来获取各种知识。开放网站、学习平台、搜索引擎等网络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和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知识获取平台。
然而,尽管网络的普遍应用丰富了大学生及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协同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的普及随之而来的一种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及青少年个性形成及未来发展都有很深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②信息污染。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包含众多垃圾信息。大学生和青少年还处在身心发展、思想成熟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相对成年人自制力也较弱,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将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③人际淡化。虽然网络是一个开放平台,但是它将个人限制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个人失去了与他人及社会相处的机会,长此以往,将造成个人和现实社会产生距离、个人之间的感情纽带逐渐淡化。④网络道德水平良莠不齐。网络的自由特征使部分个人失去了自我约束力,造成了网络道德水平的良莠不齐,对网络环境造成了一定的道德隐患。
(2)中国式MOOC教育研究
结合图2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中国、MOOC被提及两次,四年间的立项课题总数为三项,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向:MOOC与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研究、国际视域下的中国MOOC战略研究、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略研究。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曾指出,MOOC有两个角色,一是惠公众,二是善私塾[2],即高校或者名师可以将精品课程通过MOOC平台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在线学习。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余建波也提出,MOOC要“从传统课堂中来,再回到课堂中去”。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分别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其中,“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而MOOC的建设与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重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3]。
在中国,MOOC的出现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了一定冲击,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及学习平台,促使学习方式更为灵活、主动,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延长了知识吸收内化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一种新的自主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的填塞模式。中国教育的受众群体庞大,但是地域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地域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和人才的培养,集中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教育资源丰富、硬件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更新速度快,并且拥有实践的软硬实力都很强大;相对而言,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上的欠发达,使得在教育上的发展也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然而,MOOC的推广和发展为中国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十分有力的条件,大型网络在线课程的使用,使中西部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平等的享受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品课程,并通过在线答疑,在线交流等方式实现和名师的互动。
(3)信息时代的基础教育建设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受众基数庞大,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分支,这也是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由于受地域及经济发展的制约,教育资源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型,但随着大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差距。
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目的,一是要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进入更高的层次学习直至进入社会,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由教师作为单一的知识来源局面被打破,同时也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教师可以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相对封闭、孤立的课堂,极大扩充传统课堂的课容量。网络上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字化内容、由教师开发或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创作的数字化作品、各种学习化社区包括大型的网络在线课程,都成为现代化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促进了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应对信息环境下飞速发展向前的教育趋势。此外,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主体是儿童和青少年,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给学生形成了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直观感受,给处于该阶段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的学生带来了全新的、直观的认知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进行主动地探索和思考,提高自主学习和知识自主内化的能力。因此,信息化和基础教育的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基础教育建设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形成自主性、创新性、竞争性的新人格特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新学生的价值观念、实现人格素质现代化。
(4)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证研究课题主要涉及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策略、利用大数据评价大学生适应性调节学习技能、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基于新媒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可以看到,在新型信息技术影响下,一直以来,教育学科方法研究的科学性成为学者们不断探索的热点问题。90年代初,有学者认为,教育实证研究在追求确定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部分深刻性[4]。更有学者指出,教育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因而它的研究方法应当是以体验、领悟为核心的理解方法[5]。然而,回顾教育学发展历程,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对教育学的发展和科学化都有重要作用,教育学研究需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确定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偏概全,把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当作教育学研究的全部方法[6]。作为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经验特征,可直接获取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通过借助大数据等信息分析技术,研究人员可快速、有效分析并获取数据结果,并更为针对性应用于教育场景中。
三、启示与建议
1.重视信息化支持政策,提升中西部宣传力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学习方式得到转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对此,国家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持续投入资金。首先,在中央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各地区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硬件环境,软件资源,人员素养等)的相关标准,规范正确引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各级部门要制定并真正落实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相关的政策及规范制度,以教育教学应用为核心,兼顾其它管理和服务模块,优化整合区域多类型信息化机构,明确其性质、人员、经费、任务等具体内容,解决多中心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第三,国家还需对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应树立和提高教育信息化意识,在技术和资源上给予一定支持,通过数字媒体和技术手段,将东部先进的教育资源传输给中西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积极缩小东西部的教育差异和认知差距。
2.紧扣信息时代发展脉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备高水平实践能力的教育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面对着复杂多变的信息技术环境,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除了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外,还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在学科中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工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让学生接受信息教育。这就要求需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并鼓励其在日常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要从师资教育信息化培训和相应信息技术装备实行政策倾斜,确定在经费和投资力度上优先保证的方案,以保证从师资信息化理论型培训向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型能力培训的新一轮战术和战略新举措的落实。
3.加大科研力度,扩展科学合作方式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科研人员应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课题研究,加大研究力度和优化人员配置,尤其是应不断提高教师与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教育各领域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与此同时,在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下,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应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扩展科学合作方式,共同推动知识创新,以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开发。具体而言,在创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持平台的基础上,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7]。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从近年来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便可发现,教育信息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应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战略,满足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妥善处理理论与技术、传统与创新、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7-33.
[2]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MOOC发展与对策——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三) [EB/OL].[2015-10-07](2015-01-30).http://www.ict.edu.cn/ebooks/b1/text/ n20150106_8713.shtml.
[3]汪群妃.用微教学平台构建计算机“翻转课堂”[J].职业教育,2014(12):64-66.
[4]彭钢,张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证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研究方式的比教育分析[J].教育评论,1990(2):11-14,22.
[5]潘瑞华.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3):48-53.
[6]郝文武.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2(10):13-18.
[6]郝文武.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2(10):13-18.
[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5-10-07](2012-03-13). 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
【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政策建议07-25
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政策的分析论文08-31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论文08-04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学论文09-11
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建设08-09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07-27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07-10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07-30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研究09-08
我国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