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务礼仪期中试卷

2025-02-02

现代商务礼仪期中试卷(精选9篇)

1.现代商务礼仪期中试卷 篇一

城关中学世界现代史期中复习试卷一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1.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的特点是„„„„„„„()A.以革命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

B.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C.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推翻君主政体,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2.苏俄1918年春天同德国签订了条件十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大战,这个条约使苏维埃俄国„„()A.失去了参加巴黎和会的资格B.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

C.树立了无产阶级的反战形象D.加快了德奥同盟的迅速失败

3.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革命

B.有人民群众参加的广泛的社会革命 C.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D.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4.共产国际的性质是„„„„„„„„„„„„()①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②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③20世纪初新成立的国际工人运动组织④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统一战线组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苏俄实行的以下政策中,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特征的有„„„„„„„„„„„„„„„„„„„()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B.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6.俄国十月革命中干涉与反干涉斗争反映的实质是()A.俄国与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B.俄国无产阶级与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C.协约国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政策 D.国际无产阶级与国际资产阶级的矛盾 7.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8.苏联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比较,类似的是„„„„()A.实行贸易垄断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取消贸易自由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9.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10.俄国二月革命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主要表现在„„„„„„„„„„„„„„„„„()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夺取了全国政权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据此回答2—4题。

11.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

C.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新时期 D.世界历史开始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局面 1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出的特点,不包括„„()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B.革命由中心城市再扩展到农村 C.始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D.创建了革命军队红军

13.俄国十月革命走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沙皇专制统治的重心在中心城市 B.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C.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相对薄弱 D.俄国是封建军事帝国主义

14.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 苏俄经济政策随形势变化不断地调整。据此回答6—9题。

15.对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A.它的制定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B.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D.在实施过程中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16.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7.苏俄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俄国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D.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找到了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D.明确了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19.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特点,不包括()A.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B.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D.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0.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这表明„„„„„„„„„„„„„„„„„()A.苏俄政府决定利用外资发展民族工业

B.苏俄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推进经济发展 C.苏俄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苏俄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

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22.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发生在俄国,其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俄国„„„„„„„„„„„„„„„„„„„()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 C.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D.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23.俄国十月革命由中心城市首先取得胜利,主要是由于俄国„„„„„„„„„„„„„„„„„„()A.是工业国B.无产阶级占全国人口大多数 C.参加了一战D.二月革命削弱了城市反动力量 24.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 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 C.沙皇政府的极端专制统治 D.俄国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 25.俄国二月革命后形成了特殊局面,主要表现在()A.两个政权并存B.继续参加一战 C.群众运动不断高涨D.苏维埃政府成立 26.《四月提纲》内容不包括„„„„„„„„„()A.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 B...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C.决定举行武装起义D.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7.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对下列哪些对象实现国有化①银行②铁路③大中小企业④土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8.《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①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②有利于增强德国的实力。其中„„„„„„„()A.①②均正确B.①②均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29.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是„„„„„„„„„()A.红军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 B.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 D.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30.下列关于共产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成立于1919年3月 B.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

C.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D.受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保障军事胜利B.恢复国民经济 C.丰富列宁主义D.巩固工农联盟

32.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重要厂矿企业由国家经营 C.恢复私人小企业D.允许自由贸易

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可自由支配交完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34.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35.1922年苏联成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C.白俄罗斯 D...

.立陶宛 3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A.都是民主革命B.都是社会主义革命 C.前者是民主革命,后者是社会主义革命 D.前者是社会主义革命,后者是民主革命

37.苏联历史上的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斯大林开始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联共(布)十四大召开③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④联共(布)十五大召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38.苏联二五计划的成就不包括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C.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D.建立了斯大林体制

39.联共(布)十五大的内容包括①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②取消新经济政策③规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④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中心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0.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断的直接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取消B.二战的爆发 C.大清洗运动的开展D.革命导师列宁的逝世 41.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进行 B.大清洗运动的开展 C.国家工业化的实现D.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42.20世纪30年代,使苏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的因素包括①农业集体化的推进②国家工业化的进行③大清洗运动④个人崇拜盛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③ 43.苏联1935~1938年的大清洗运动是①是个人崇拜风气盛行的结果②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表现③是斯大林体制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④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措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4.俄共(布)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依据是()A.社会生产力现状

B.俄共(布)工作重心转移 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苏维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BDAADCBABCDBAACCBABCDDBACCABDAAAADCBDCBDBBA

2.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模拟试卷 篇二

尽可能多的做练习题可以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经过试题的练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提供了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1.以下温度中接近23 ℃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 间温度 B.长春市冬季最冷的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松香 B.沥青 C.玻璃 D.海波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 凝固温度相同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4、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5.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进暖和的屋内,镜片会变得模糊,这个现象是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溶解

6.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7.如图所示是桂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1.2 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壁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10.有关声的利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A.探测鱼群的位置 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

C.将病人体内的结石震碎 D.测量海底深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热(选填吸或放).12.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 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_____(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为小水滴或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3.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 于钟的________而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15.晓雯在二 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6.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减弱噪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减弱噪声的措施: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17.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

18.如图所示,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 为参照物,战机上飞行员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19.72km/ h=_______m/s ,6min=_____m/s.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

20.(6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 的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 m/s.21.(3分)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

22.(9分)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01234567

蜡的温度/℃4244 464849505152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 段对应的时间内,该物质是_________态。

(3)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_℃。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 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3.(4分)小明和小琴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格里;

(2)(2分)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24.(6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 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39357

酒精-11778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图12中、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

(5)水在沸腾过程中,温 度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中 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四、计算题(共10分)

25.(4分)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 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26.(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 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初二期中语文试卷 篇三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窸索(xī)炖肉(dn)火钵(bō)隘口(y)

B.今宵(xiāo)焚起(fn)山巅(diān)闪烁(shu)

C.面颊(xi)鼾声(hān)厮守(sī)轻嘘(xū)

D.樵夫(jiāo)参天(cān)拯救(zhěng)窒息(zh)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典押 保姆 凌悔 槐花

B.蹲踞 踪迹 心弦 损坏

C.天伦 忸怩 蝉翼 垂拂

D.叱骂 湿咸 芬芳 荆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一点儿)

B.尽情欢乐,尽情嬉戏。(唱戏)

C.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狭窄的山口)

D.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耸入高空)

4.下列各项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叙事诗1933年

B.《长城谣》席慕蓉蒙古族咏物抒怀

C.《一片槐树叶》纪弦借物抒情1954年

D.《致空气》邵燕祥象征手法呼唤人间真情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

A.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B.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C.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

D.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6.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6分)

材料:①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②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③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经过艰难的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深有感触地在纸条上加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使我终身受益。

(1)文中的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恰当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1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语境发挥想象,写出纸条上所加的话。(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檐头的写着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窸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8.第一节中,一前一后说: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是新客,这是为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节极力铺陈自己家里富裕的生活,请体会摸着呆呆地看看着坐着吃着这一系列动作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二节中,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意思相同的两个句子却多了一个逗号,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所节选的部分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说说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3分)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4.席慕蓉的《乡愁》将乡愁比喻成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中永不老去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概括本诗的主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诗中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你说,乡愁还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版)

19.这首诗中的手推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它有何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1.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4.高二期中政治试卷 篇四

第Ⅰ卷(单选题)

【本部分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郯城一中秋季运动会②中央电视台“2012福州月·中华情中秋晚会”③2012年11月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阡陌文学社⑥伦敦奥运会⑦欣赏中国好声音⑧参加保钓游行

A.①②④⑤⑥⑦B.③④⑤⑦⑧

C.①③⑤⑥⑧D.②④⑥⑦⑧

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说:“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色彩,“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2012年5月18日,“抗战记忆——重庆人与重庆城”图片展在渝展出,近600张从台湾征集而来的老照片记录了20世纪30至40年代战时重庆的历史,其中部分图片首次在大陆曝光。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是政治的集中体现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在省委的重视下,经过半年多的提炼和群众投票,以“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为内容的“广东精神”于2012年5月9日在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广东省委对“广东精神”的重视是因为:

A.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D.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5.“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至今,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

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D.防止文化渗透,反对霸权主义

7.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这个观念直至当今仍被中国人所继承,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9.有人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逆反。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10.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主要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

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1.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个机会让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C.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D.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12.“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体现了: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13.以下分别是2004雅典奥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2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费沃斯和雅典娜”“福娃”“文洛克”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世界文化具有时代性

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可以看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元素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

15.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

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对本国文化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这句话表明:

A.了解本国文化就能了解西方文化B.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认识西方文化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7.2011年底,山东省美术馆、全省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最恰当的标题是:

A.满足公民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D.展示文化魅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18.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但庆祝节日的习俗各有差异。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习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9.2012年6月23日,冀晋鲁豫辽五省“历史文化名村(镇)村(镇)长论坛”在蔚县落幕,为更好保护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胡同”的一些具有传统民间文化色彩的古村落带来了曙光。保护古村落: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能增强综合国力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1.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②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中华文化的()

A.包容性B.不平衡性C.同一性D.时代性

24.下列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是通过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出来的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计50分。其中31题10分,32题14分,33题14分,34题12分)

26.(10分)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下面是经过调查后形成的两种观点:

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

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产生这两种观点原因的认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2月1日,“中欧文化对话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为一方、以欧盟27国为另一方的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也是迄今为止中欧合作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文化活动。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强调,中国同欧洲作为在国际事务中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虽存在差异,文化上也不尽相同,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沟通有助于消弭彼此间的误解、促进融合。同时,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发展,文化将同经济、政治一道,成为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愿通过“对话年”,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中欧人民的心中,并不断生根、发芽,为构筑中欧间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的美好未来贡献出不可替代的文化之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中欧文化对话年”的意义。(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欧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应注意的问题。(10分)

28.(14分)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有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实现“保八”的目标;全世界都以敬佩和畏惧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东方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就叫中国工人。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群体获得亚军。这肯定了中国工人在苦难面前挺起的不屈的脊梁,肯定了他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贡献。中国工人入围《时代》人物又一次振奋了民族精神。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工人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2)(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29、(12分)材料一: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材料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方便、快捷,各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观点?

5.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五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完成后半学期的教学任务,对这次期中考试的试题、组织和成绩进行了分析,找出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查找原因,就下一步的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1、绝大多数科目的试题考察覆盖面大,难度适中,试题新颖,灵活,注重主干知识考查,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较好的考查与区分,对重点知识的考察比较全面。试题符合学校的出题要求和标准,也出现了一些对学生自主设计能力考察的题型。

2、答卷方面的典型问题:答题缺乏条理性,书写较差,表达欠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审题不认真,答题不规范,要按步骤,按关键点给分。

二、考试工作

期中考试目的,就是检测同学们真实的学习基础,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考度能让师生们清醒的认识到教与学存在的差距,从而认真分析学生的学和我们老师的教学的现状,反思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这次期中考试教导处组织得都比较严格,比较规范,成绩的可信度较高,值得肯定的地

方有:

(1)老师们都能做到按时到岗,规范操作,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确保了考试过程的高质

量。

(2)这次考试的考风考纪好,没有发现有学生作弊,显示学校的考风越来越好,学生诚

信考试的意识越来越强。

(3)这次期中考试的阅卷进展较快,全体老师对成绩处理及时,效率高,效果好。

1、考试管理:考试管理较为科学、流程畅通、各环节组织严密、成绩真实可靠。这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如:班主任在考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要作弊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没有无故迟到和提前离开考场的想象;教师没有迟到现象和监考不认真的现象,考试中监考教师对作弊的学生处理及时。

三、成绩分析

1、偏科现象严重。

四、值得肯定的地方: 开学以来,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普遍增强,敬业精神值得称赞,教学研究日渐浓厚。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突出教学常规的重要地位,教导处在月查工作中责任落实,分工到位。大家在常规教学上的备、讲、批、辅基本上都做得非常到位。

2、大部分教师工作责任感强,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带动了全校各个班级的学风建设,特别是七年级三位班主任基本上每天都提前到学校室,抓组纪、指导学生的学习。

3、地理生物学科,学生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李萍老师几乎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课件。期中考试学生答卷比往届强了许多。

五、存在问题

1、班级管理上要加强,要形成优良的班风、浓厚的学风。好的班集体,必然是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奋力拼搏、知难而上、不甘落后的班集体。既要抓组纪,更要抓学风。有了良好的学风,才能有良好的成绩。而好的学风,需要每个班全体任课教师一起下手,而不是只寄希望于班主任,或某个任课教师。如果只寄希望于某一任老师,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尤其主科如果偏科,这样就只会使学生畸形发展,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的责任心仍要加强。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要认真备学案、课堂上热情不够,课后要加强辅导。要把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都培养起来,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考出好成绩。

3.许多学生答题卷面潦草、过程不规范。这充分暴露了学生应试能力还不够,在平时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严谨,规范性不够,很多解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4.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如很多基础不错的同学选择题只得了一半的分。

六、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1、各班应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狠抓落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法指导,抓好优生的培养工作、差生的转化工作、边缘生的推进工作,力争期末考试时,既避免了学生的流失,又保证成绩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2、对于本次考试中没有考好的知识点,应通过适当的强化训练,进一步夯实基础。

3、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和思维品质,克服审题不清、答题不当的毛病。

4、我们教师不要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学习,继续提高。强化自我,最终达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任课教师要加强沟通,各学科齐头并进。现在的教学形势是:“一科缺腿全牌瘸”,如有位学生英语差,势必会打击他学习其它学科的积极性,最终一个优秀学生就会被埋没,为了那些有潜质的学生能够顺利升学,我们应该让每个班的学生各个学科能够均衡发展,我们应该让各个班的学习成绩缩小差距。

6.深圳小学期中试卷 篇六

二、找出与前面例词划线部分发音相同的单词,并将其编号写在括号里.(5分)

()1.her A.early B.mother C.Peter()2.cent A.clean B.coffee C.face()3 buy A.happy B.sky C.puppy()4.bag A hat B cake C bake()5.egg A elephant B be C become

三、词汇(10分)

A 用方框中所给的词填空,每空一词.(5分)

cinema empty

thirsty

Thank

Chinese

1.____ you for your help.You’re welcome.2.There’s no water in the bottle.It’s _____.3.Where are you going? We’re going to the ____to see a film.4.The boy is drinking some water now.He is very_____.5.The children have _____every day.B 用括号里的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一词. 1.They are _____(sailor)on the sea now.2.The boy _____(water)the flowers every day.3.Mr Li is a teacher.He ____(not)like his job very much.4.Can you help _____(we)5.Look!The boy is _____(swim).C.按括号内的要求写出下列单词正确形式.(5分)1.get(过去式)______ 2.safety(形容词)____ 3.took(原形)______ 4.be(现在分词)_____ 5.young(比较级)______

四、选择填空.(15分)

1.He of ten goes to school ____ six forty in the morning.A.on B.at C.in 2._____ get up.A.Let’s B.Lets C.Let 3.________ your mother come home? A.What does B.What time do C.What time does 4.It’s _____ orange.It’s _____ big orange.A.a an B.an an C.an;a 5.How many ______are there on the table? Three.A.apple B.apples C.an apple 6.What can you _____ in the zoo? A.look B.see C.seeing 7.His parents _____to work by bus.But he _____to school by bike.A.go;goes B.goes goes C.go go 8.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_____doctors.A.all B.both C.some 9.This is _____timetable.A.Lilys B.Lilys’ C.Lily’s 10.Tom ______cry.A.don’t B.Is n’t C.Does n’t

11.My sister and I usually watch TV ______Sunday.A.on B.in C.to 12. ______book is this, Tim? A.Who’s B.Who C.Whose 13.He has n’t ______milk for his breakfast.A.any B.some C.a 14.______ is the pencil-case? It’s twenty dollars.A.How many B.How much C.How 15.What’s ____ and five? Twelve.A.six B.five C.seven

五、情景会话.(5分)

7.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篇七

7-1班平均分64.8分,及格率68G,优秀率11%。7-2班平均分68、及格率80G,优秀率13%。从成绩上看我比较满意。但仔细分析一张张试卷,如果师生平时功夫下到的话,是可以更上一层楼的。

一、分析学生

1、字、词掌握不扎实、不灵活。换一种方式考查,学生就束手无策了,说明学知识太死,不会学以致用。

2、古诗文死记硬背,不理解造成的错字,给出下句,让填上句,会背混。

3、审题过粗,抓不住题的关键词,捕捉不到答题点。

4、并且阅读分析不会多角度思考,片面、单一、不全面,导置失分。

二、分析老师

1、没有处理好字词板示、达标、巩固几个环节的关系,未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缺乏对字、词应用方面的训练。

2、未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自学古诗词,尤其是方法指导,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背诵扎实、到位。

3、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到位。

4、作文虽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但训练不系统。

三、改进措施

1、利用课前两分钟,开展词语应用活动。

8.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八

本试卷题型涉及计算、填空、判断、选择、连线、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七大类;其每一种类型的`题目又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样编排既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又关注了学生答题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二、试题特点

本套试卷检测范围广,从内容上看,不仅关注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而且重视对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内容的考查;从形式上看,增加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题目,注重把“双基”放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考查。总体上来说试题的特点是: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开放渗透、题量适当、难度适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很快答完,并且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符合我市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了照顾全体同学。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1)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八道大题,46道小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85%,稍难题占15%。

(2)把减轻负担,不出偏题、难题体现在试卷中。

2、试题活而不偏,巧而不繁。

试题的“难”并不是繁,“易”也不是死。题目出得活不活,()不在于难度大小,而在于是否富有启发性,能否开阔思路。有些题目出得很好,比如说填空题的2、3、5小题,难度虽然不大,却很灵活巧妙,综合性强,往往一看就懂,稍不留心就错,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考察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题型新颖,灵活多变。

从题型来看,多数题型新颖,灵活多变,改变了以往传统考试的命题模式。如:试卷图形结合的题比较多,图文并茂,容知识性趣味性与一体,缓解学生考场压力。

4、结构合理,重视双基。

从各试题的结构布局看,一般都是由易到难,难点分散,形成多个阶梯,克服了过去全卷难题都是最后几道应用题的考查偏向。

5、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命题的一大原则,从试卷分析可以看出,许多试题都在不同程度上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不但有助于考查学生的真实成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思想教育。

具体来说,试题中分别编制了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操作题,应用题等各种形式的题目。

(1)计算题,在测查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分值27,主要形式有口算、竖式计算并验算、安排计算题专项测查,旨在考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填空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题目占70%左右,分析、综合型题目占30%左右。

(3)判断、选择题,是以一些小巧,灵活的题目为主,大多属于综合型题目,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能力。

(4)连线题,考查了学生对三个正方体摆成不同图形的观察与分析,一题多连综合性强。

(5)看图回答问题,测查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学生能统计出数据,正确描述可能性。

(6)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可以说是数学测试的传统项目,在本次应用题编制过程中,试题突出的特点是:

a、形式新颖,卷面图文并茂。在试题叙述方式上增添了人文性和激励性,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兴趣和激情。在表述上与教师平时在课堂上激励、表扬学生时语言接近,加之卷面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正是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的体现。

b、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c、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d、题目灵活,开放有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三、对策及建议

教师方面

1、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等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操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2、注重教材的钻研,合理充实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的利用教材,如增加生活化习题,对封闭式的课本例题、习题进行开放式改编,布置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以增强教材的适应性。教师要紧扣教材,钻研课标,做到“心中有书”;还要还原数学的应用情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践行“做数学”理念,实现“目中有人”。

3、进一步改革习题训练方式,努力摒弃题海战术,注重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倡导反思性训练,以达到练习数量少、质量高的目的;同时,要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缺陷进行专题分析,制定相应对策,逐步实施。

4、注重教具、学具的充分利用,结合本校实际,使有限的现有课程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鼓励师生自制教具、学具,充实教学资源。

5、积极提高教学实效性,努力避免有活动无体验、有合作无实质、有探究无思考、有激励无指正等浅层次的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一步探索“以‘双基’为载体,三维目标兼顾”的教学方式。

6、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针对性辅导,对学优生要拔高要求,鼓励冒尖;对学困生应宽容以待,不轻言放弃;注重学生间的互促互助,注重家校之间的沟通共建,形成教育合力。

7、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自己能读懂题意,分析题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词语,读懂题意,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避免过失失分。

2、强化学生估算能力。《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此,估算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估算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新课程非常重视考核空间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从本套试卷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

4、加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失分情况来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注重,才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重视对书面语言的指导。

(2)教给学生基本的做题方法。如一些概念的填空、判断、选择等,必要时要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完成。

6、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举一反三。数学离不开练习,要变换形式强化训练,使学生正说反说,换一种说法会,甚至会从不同的角度讲。练习的形式要开放、丰富、灵活,练习过程不能走马看花,基础知识要练透、练深,同时更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7、加强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向学生提供问题引入、探究、解决和应用的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就可以培养学生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8、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克服粗心大意毛病,养成仔细认真答题的习惯。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美中总有不足,对本套测试卷,以下两点值得斟酌:

1、选择题第4题数长方形的个数是“图形中的学问”中的一节内容,学生还没有学到,错误率高。

2、试卷看似简单,但许多知识点揉到了一起,综合性很强,如选择题3题,学生先要求出宽,再算周长,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分析要求太高,三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列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答问题,错误率很高。

3、试卷字迹小,感觉是在见缝插针,尤其是列竖式计算和填空、选择题,三年级学生看起来很费事。

4、试题缺少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本册的重点,测查也不够,动手操作的题少,如根据周长或边长画长、正方形等。

9.高一期中考语文试卷 篇九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险衅(pàn)喋血(dié)浸渍(zì)苌(cháng)弘化碧

B、悚然(sǒng)先妣(bǐ)监生(jiàn)长歌当哭(dàng)

C、庇护(bì)遴选(lín)间或(jiàn)呱呱落地(guā)

D、聒噪(guā)会稽(kuài)陨首(yǔn)流觞曲水(shāng)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圭臬 濯淖 寒暄 皇天厚土

B、修茸 安详 惨怛 颓壁残垣

C、邈远 枯槁 踌躇 游目骋怀

D、长锸 形骸 狼籍 沸反盈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母给我身体,自己 品牌。

②今年春节,我 去济南看望了我高中时的老师。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责任人员必须对此进行深刻。

A、打造 专诚 反思 B、打造 专程 反省

C、塑造 专程 反省 D、塑造 专诚 反思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她的伟大,她的老实、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B、但见,文天祥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

C、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不能耳提面命,体罚学生。

D、尽管妻子下岗了,但夫妻二人仍相敬如宾,生活美满幸福。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尽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诸于规整,付诸于企盼,付诸于众目睽睽。

B、为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春节时能和家人团聚,山东大学日前在全校进行了2008度资助千名学生回家过年活动。

C、美伊舰船对峙持续了大约30分钟左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D、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我们要及时复习,充分准备,否则,我们将不会考出理想的成绩。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善书法,由“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C、“莫明其妙!”文天祥露出无限蔑视:“一部煌煌十七史,你让我从哪里说起呀?我今天又不是来赴博学宏词科,哪有功夫陪你闲扯!”

D、王老师说:“考试,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决不能抄袭”。

二、(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第六部分,完成7-9题。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7、对第一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街市依旧太平”,是指街市之上依旧像过去那样平和、安定。

B、“不算什么”写出了反动派草菅人命的凶残本质。

C、“无恶意的闲人”、“ 有恶意的闲人”本质虽不同,但都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D、“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指徒手请愿流了大量的血,却只换来了“街市依旧太平”的结局,于历史进步毫无补益。

8、对第二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然”表明作者相信烈士的死难一定会影响生者。

B、“浸渍”形象地写出了影响之深。

C、“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指一切革命者,即“真的猛士”。

D、“倘能如此”中”此”代指“托体同山阿”。

9、对“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了作者对生者的殷切希望。

B、“如此”与前一段“意义很寥寥”相照应。

C、烈士尸骨有存,能让后人凭吊,可以告慰烈士了。

D、“这也就够了”表明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如能激励后人起来抗争,便说明烈士们没有白牺牲。

三、(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华传》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少自修谨,造次①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②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郡守荐华为太常博士,迁长史兼中书郎。帝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帝甚异之。数岁,拜中书令。

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③。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吴灭,进封为广武县侯。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有台辅④之望焉。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赵王伦、孙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雅怒曰:“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不顾而出。遂被收,夷三族,朝野莫不悲痛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

注:①造次:匆忙;仓促。②王佐:帝王的辅佐。③庙算:朝廷的重大决策。④台辅:指宰相。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女妻焉 妻:妻子

B、华强记默识 强记:勉强记住

C、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 谢:谢罪

D、不顾而出 顾:顾惜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同郡卢钦见而器之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①造次必以礼度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C、①乃量计运漕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①乡人刘放亦奇其才 ②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乡人刘放亦奇其才 B、帝甚异之

C、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 D、稍稍宾客其父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从正面表现张华的才能的一项是()

①同郡卢钦见而器之②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③器识弘旷④乡人刘放亦奇其才⑤听者忘倦⑥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勇于做好事,尽心周济别人之急。器量宏大,在当时很少有人了解他。

B、武帝曾问张华汉宫格局,他应对如流,听者忘了疲倦,并能在地上画出图形。

C、攻下吴后,张华名重一时,被封为宰相。

D、赵王伦、孙秀、贾充、司马雅等人想拉拢张华废除贾后,篡权谋位,被张华拒绝了。

四、(22分)

15、将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 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

② 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

③ 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①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 本诗的主题历来有各种理解,你是如何理解的?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齐彭殇为妄作。

③,俯察品类之盛。

④,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4分)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这是蚕的悲剧。当我们说到悲剧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也许,是“悲剧” 这个词,将我们引入歧途。以为他人是演员,而我们只是包厢里遥远的安全的看客。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像的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

钱的丝飞舞着。很多人在选择以钱为生命指标的时候,看到的是钱所带来的便利和荣耀的光环。钱是单纯的,但攫取钱的手段却不是那样单纯。把一样物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它的危险,不在于这桩物品的本身,而在于你是怎样获取它并消费它。或许可以说,收入钱的能力还比较地容易掌握,支出它的能力则和人的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讲,有些人是不配享有大量的金钱的。如同一个头脑不健全的人,如果碰巧有了很大的蛮力,那么,无论是对于他本人还是对于他人,都不是一件幸事。在一个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飞速增长的时代,钱是温柔绚丽的,钱也是飘浮迷茫的,钱的乱丝令没有能力驾驭它的人窒息,直至被它绞杀。

爱的丝也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覆盖着视线。这句话严格说起来,是有语病的。真正的爱,不是诱惑,是温暖。只会使我们更勇敢和智慧,但的确有很多人被爱包围着,时有狂躁。那就是爱的没有节制了。没有节制的爱,如同没有节制的水和火一样,甚至包括氧气,同是灾难性的。

水火无情,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谈到氧气,那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围棋高手下棋的时候,吸氧之后,妙招叠出,让人疑心气袋之中是否藏有古今棋谱?记得我学习医科的时候,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请把氧气瓶的流量开得大些。出于对病人的悲悯,加上新护士特有的胆大,当然,还有时值夜半,医生已然休息。几种情形叠加在一起,于是她想,对病人有好处的事,想来医生也该同意的,就在不曾请示医生的情况下,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气体通过湿化瓶,汩汩地流出,病人顿感舒服,眼中满是感激的神色,护士就放心地离开了。那夜,不巧来了其他的重病人。当护士忙完之后,捋着一头的汗水再一次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那位衰竭的病人,已然死亡。究其原因,关键的杀手竟是--氧气中毒。高浓度的氧气抑制了病人的呼吸中枢,让他在安然的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无声息地逝去了……

很可怕,是不是?丧失节制,就是如此恐怖的魔杖。它令优美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杀机。

谈到爱的缠裹带给我们的灾难,更是俯拾即是。放眼观察,会发现很多。多少人为爱所累,沉迷其中,深受其苦。在所有的蚕丝里面,我以为爱的丝,可能是最无形而又最柔韧的一种。挣脱它,也需要最高的能力和技巧。这当中的奥秘,须每一个人细细揣摩练习。

还有工作的丝,友情的丝,陋习的丝,嗜好的丝……或松或紧地包绕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的窠臼当中难以自拔。

逢到这种时候,我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奈很无助,甚至还有一点点敝帚自珍的狡辩。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是不想改,可就是改不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了……当他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对自己和对众人都有了一个交待,然后脸上就显出安坦无辜的样子,仿佛合上了牛皮纸封面的卷宗。

每当这种时候,我在悲哀的同时,也升起怒火。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的丝凝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想突围而出。你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了。你一面吃力地咬断包围你的丝,一面更汹涌地吐出你的丝,你是一个作茧自缚的高手,你比推石头的西西弗斯还惨。他的石头只是滚下又滚下,起码并没有变得更大更沉重。你的丝却在这种突围和分泌的交替中,汲取了你的气力,蚕食了你的信心,它令你变得越来越不喜爱自己,退缩着,在茧中藏得更深更严密更闭锁更干瘪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茧。这些茧背负在我们的身上,吸取着我们的热量,让我们寒冷,令前进的速度受限。撕碎这茧,没有外力和机械可供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和爪。

茧破裂的时候,是痛苦的。茧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小世界。茧的空间虽是狭窄的,也是相对安全的。甚至一些不良的嗜好,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感受到的也是习惯成自然的熟络。打破了茧的蚕,被鲜冷的空气,闪亮的阳光,新锐的声音,陌生的场景……刺激着,扰动着,紧张的挑战接踵而来。这种时刻的不安,极易诱发退缩。但它是正常和难以避免的,是有益和富于建设性的。你会在这种变化当中,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你知道你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

有很多人终身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里。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18、文章第二段“这是蚕的悲剧”一句中,“这”具体指什么?(2分)

19、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4分)

20、作者为什么说撕碎茧是痛苦的?(4分)

21、试举一例,用40—60个字谈谈自己是如何被自己的丝裹住的。(4分)

六、(12分)

22、下面三句中有两句不得体,指出并修改。(4分)

①各位观众:我在济南向你现场直播劲旅山东黄金主场迎战弱队山西中宇的比赛。(体育解说员转播比赛)

②我先说两句,算是抛砖引玉,恳请大家畅所欲言,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校长主持职工代表大会)

③“你长的一般,可是穿上这件衣服,你漂亮多了,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售货员接待顾客)

23、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前后句子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的对比句。(4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24、为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4分)

据新华社济南1月17日电 黄河下游淌凌密度快速增加,17日最大淌凌密度已达到80%。河务专家介绍,随着持续的低温天气,黄河下游部分河段即将出现封河景象。

最近几天,黄河下游气温持续偏低,尤其滨州、东营等地,最低气温已接近零下10℃。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三天河口地区最低气温将保持在零下7℃到零下8℃之间,部分河段面临封河。为确保行凌畅通,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大部分浮桥已拆除。截至17日9时,山东河道54座浮桥中已拆除47座。

七、(60分)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生。有的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位记者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很难抉择,如果只能救一个人,究竟先救谁呢?于是,他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上一篇:学校经典信下一篇:世界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