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知识要点(精选8篇)
1.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篇一
汉语拼音读音知识
一、声母
1、什么是声母:
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在普通话里有23个声母,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声母在音节里一定处在开头的位置上,是一个汉字字头的那部分音。例如在“水牛”(shuǐ niǔ)这两个音节里辅音sh、n就是声母。还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每日分享知识扣扣贰柒壹零贰叁伍陆玖陆、例如:“恩爱”(ēn ài),开头没有辅音,也就是说没有声母,可称为零声母。在普通话里有10个能自成音节的零声母,它们是:a(啊)、o(喔)、e(鹅)、ai(哀)、ei(欵)、ao(熬)、ou(欧)、an(安)、en(恩)、ang(昂)。
汉语拼音的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一定都是声母,有的辅音不作声母用,而只作韵尾,例如:ān níng(安宁)中的 n 和 ng 都是作韵尾的,充当鼻辅音。
2、声母的读音:
声母的发音有“本音和读音”的区别。“本音”是声母本来的音,一般声带不颤动,多数声音不响亮也不能延长。“辅音”是气流在口腔中受到一定的阻碍时的发音,这部分音,大多数发音时出来的气流较强。例如:“p”,它的本音像吹灯的声音,即双唇闭拢,然后猛放出一口气而成音。又如:“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住鼻腔通路爆发成音。因为一个声母的音有一个声母音的特色,所以说不同声母有不同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声母按不同发音部位可分为七类。
⑴双唇音:指双唇阻塞而形成的音。包括 b、p、m。
⑵唇齿音:指下唇接近上齿而形成的音。包括 f。
⑶舌尖中音:指舌尖抵住上齿龈而形成的音。包括 d、t、n、l。
⑷舌根音:指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而形成的音。包括 g、k、h。
⑸舌面音:是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上齿龈或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包括 j、q、x、y、w。
⑹舌尖后音:指舌尖上翘,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包括 zh、ch、sh、r。
⑹舌尖前音:指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而形成的音。包括 z、c、s。
掌握了声母的发音部位,还需要注意发音方法。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又可以把声母分为清音与浊音两种。
第一种,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包括:b、p、f、d、t、q、k、h、j、q、x、zh、ch、sh、z、c、s。
第二种,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包括:m、n、l、r、y、w。
有些声母形相似,容易混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记忆。
例如记住顺口溜:一门呢(n),两门摸(m),拐棍佛(f),伞把儿特(t),小棍赶猪勒勒勒(l)。
再如形象记忆法:剪刀向上(db)读得(d)拨(b),剪刀向下(qp)念期(q)坡(p)。
3、声母的书写格式与笔顺规则:
声母的书写格式与笔顺规则如下图所示:
二、韵母
1、什么是韵母:
韵母是指音节中在声母后面的那部分音。
例如,在“水”(shuǐ)这个音节里,ui就是韵母;在“假”(jiǎ)这个音节里,“ia”就是韵母。
如:é(鹅),“e”只是一个元音,没有声母,所以也叫做零声母。
shuāi(摔)中的韵母“uai”,是三个元音组成的。
2、韵母的分类与读音:
在普通话里有24个韵母,分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类(还有特别韵母 er)。
⑴单韵母一共六个。包括 a、o、e、i、u、ü,由一个元音组成。它们在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畅通无阻,声带颤动,声音清晰响亮。
⑵复韵母一共八个。它们是 ai、ei、ui、ao、ou、iu、ie、üe。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三个音的韵母也用两个字母表示,如:nei→ui、iou→iu)。复韵母的发音是从前一个音逐渐向后一个音滑动,几个音之间发音连续,气流不能中断。
⑶鼻韵母一共有九个。它们是 an、en、in、un、ün、ang、eng、ing、ong。鼻韵母的.发音是由元音的发音动作逐渐向鼻辅音的动作过渡,由于口腔各部位的阻碍,气流从鼻腔而出形成的音。每日分享知识扣扣贰柒壹零贰叁伍陆玖陆、而鼻韵母又根据舌的位置,还可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两种。发前鼻音时,气流受阻的位置在舌尖抵住齿龈的地方,它包括的字母有 an、en、in、un、ün。发后鼻音时,气流在舌根顶住软腭的地方受到阻碍,它包括的字母有 ang、eng、ing、ong。
⑷特别韵母特别韵母“er”,是一个卷舌韵母。发音时,舌头的前端要向上卷。这个韵母,不和任何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使用。如 ér(儿)、ér(耳)、èr(二)。它还可以作为儿化韵的尾音,注音时在音节后面只写一个 r,如:“盆儿”这个词注音时写成 pénr。
三、整体认读
整体认读共有16个音节。包括: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ing、yun、yuan。它们不分声母、韵母,也不分拼读的方法,是直接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中的 zhi、chi、shi、ri、zi、ci、si 的发音同声母中的 zh、ch、sh、r、z、c、s 的发音差不多,只是读音长些。而 yi、wu、yu、ye、yue、yin、ying、yun、yuan,这些字母的发音同韵母 i、u、ü、ie、üe、in、ing、{n、uan 的发音完全相同,就不要再用 y、w 字母与后面的韵母相拼了。
汉语拼音书写
1、汉语拼音书写儿歌:
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字母住里边。
住上格的不顶线,住下格的不贴边,中格写满顶两边。
2、j q x 和 ü 相拼省点规则:
小ü 小ü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见了声母j q x,马上就把点省去。点省去,还念ü 。
3、标调儿歌:
见 ɑ 别放过,没 ɑ 找 o e , i u 并排标在后。
4、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区别儿歌:
z c s (zh ch sh r )是声母, 发音轻短要记住,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是音节,汉字注音它帮忙。
5、音节拼读儿歌:
两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拼音节——声(母)轻介(母-指中间的 i u )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6、复韵母这样读:
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
前重后轻连着发,一口读出就是它。
7、练习读准平舌音(z c s)与翘舌音(zh ch sh r):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分得清,请你试一试。
8、y、w 与 i u ü 开头的韵母相拼规则:
i u ü 是小弟弟,从来不能排第一, 想成音节找 w 、y 。
大 w 只能领小 u 、大 y 能找 i 或 ü ,
i 上标调点省去, y ü 拉手点也去!
2.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篇二
一、试题分析
(一) 主客较量:客观题比重不断提高
从目前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汉语桥”视频资料来看, 2014年之前的十二届比赛, 其流程、赛制是选手围绕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演讲、表演中国才艺、评委打分和观众投票, 而且考虑到节目的观赏性, 我们所看到的选手表现都是经过多次排演。直到2014年第十三届“汉语桥”出现了选手临场作答的环节, 2015年第十四届“汉语桥”便大量引进客观题来考查选手。临场作答和客观题的引入, 其实是对选手更加全面而客观的要求,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靠主观题来选拔人才的片面和独断。同时这也是本文选取第十三届到第十五届的“汉语桥”作为语料来源的原因。
我们将“汉语桥”比赛的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 划分依据是该题是否由选手独立构思并发表观点。能够独立构思且发表观点的为主观题, 反之为客观题。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客观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主观题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这反映出“汉语桥”作为一场语言类性质的比赛和综艺节目, 它对未来世界各地大学生的考查更加客观公正、有理可循。
(二) 主观题考查愈加科学严谨
本文挑选第十三、十四、十五届“汉语桥”比赛经典主观试题列举如下:
1.2014年汉语桥主观题
(1) 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结合自己的中华文化体验发表30秒的演讲。 (2) 为安化黑茶写广告词。 (3) 边演边答:瓷器的历史;功夫的精要;中国茶叶知多少;中国二十四节气;茶和咖啡的区别。 (4) 60秒内:推销现场任何一种物品;说服诸葛亮买手机;介绍自己做主持人的优点;说服祝英台父母将女儿嫁给自己;阐述自己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自己的国家。
2.2015年汉语桥主观题
(1) 演讲:《我送给汉语桥的礼物》。 (2) 作文:《写给锡兰公主的一封信》/《异乡人, 你好!》。 (3) 为北京的宫廷小吃豌豆黄写广告。 (4) 表演并即兴回答:将胡琴送给自己国家朋友的理由;送外婆双节棍的理由;将中国书籍带回故乡英国的理由;“和”的深层含义;月饼、牡丹、龙凤在中国的寓意, 等等。
3.2016年汉语桥主观题
(1) 演讲:《我送给汉语桥的礼物》。 (2) 演讲:《我的中国故事》。 (3) 演讲:30秒内谈谈你将为世界交流做些什么。
第十三届“汉语桥”比赛综艺性强, 这与2014年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特别受大众追捧有很大关系。第十三届“汉语桥”8场复赛中有4场在室外录制, 其内容主要是由节目组出具相关任务, 比如“按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寻找当地美食”等, 然后要求选手完成任务。这其中主要考查选手跟中国人的沟通能力。评委通过视频录像全程关注选手的表现, 根据选手交流过程中发音水平、词汇使用以及礼貌原则等给出分数, 这个过程中没有硬性化的评分标准可以参考, 比赛主观性较强;第十四、十五届“汉语桥”节目比赛试题和试题分配上做出极大改进。这两届“汉语桥”一方面大量引进客观题, 另一方面发挥了主观题利用话题考查选手临场应变能力、灵活组织材料、清楚表达观点、深刻剖析问题本质等方面的优势, 能够最大程度展现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生的个性。
主观题中演讲与写作必不可少。写作是汉语的综合积累, 包括汉字、词汇和基本语法的整体把握, 写作水平的高低最能体现语言的功底。而演讲最能凸显参赛者发音能力, 在此基础上还能锻炼选手的舞台表现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一定要打好基础, 并且从识字、组词、造句、作文这四个阶段逐层深入;除写作和演讲外, 主观题的考查方式大多在即兴作答方面, 考查选手的临场发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相对写作和演讲而言, 即兴作答难度更大。不过选手只要通过合理的语言表达得出与题目相关而又别出心裁的答案, 同样可以得高分。想要做到“合理的语言表达”并不难, 不管题目如何变化, 选手都可以将其牵引到自己擅长的方面。所以主观题在考查选手对语言的综合掌握程度方面的确优势明显, 但是由于主观性过强, 并不能做到对选手的全面检验。于是在近几年的汉语桥节目中, 我们可以看到客观题的大量引进。实际上, “汉语桥”节目的比赛性质越来越强, 正体现出汉语对外国学生考查越来越系统和科学。这样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外国学生汉语学习。
(三) 客观题勇占鳌头、统领半壁江山
在观看视频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后, 本文提出更为全面的分类标准, 将“汉语桥”比赛390道客观题分为两个大类和九个小类, 列表如下:
分析上表,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观点:
1. 第十五届“汉语桥”的题目总数明显增多, 但基本类型不变
客观题总量大、涉及面广, 教学和学习如果不能抓住内在规律, 很容易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舍本逐末。本文将数量庞大的客观题分类处理, 其优点是帮助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更有针对性, 同时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也能够有章可循。
2. 各类型题目特点鲜明
汉字类题目在第十四届没有出现, 第十五届比赛中出现15道。考查方向主要包括汉字的笔顺, 如“凹”“爽”“惯”等;对错别字的识别, 如“按部 (步) 就班”“竟 (竞) 然”等;以字谜的形式对汉字结构的考查, 如“八个小丘”“五个口”等。汉字是历史的载体, 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将方块字印在脑海中也是对汉语学习者的基本要求。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外国学生能否正确地识词、辨词、用词是其汉语水平的体现, 也是其进行正确表达、自然交际的基础。“汉语桥”比赛词汇类题目包括对词语本义或基本义的考查, 重点在考查选手对词汇中熟语的掌握程度。比如“歇后语填空:狗咬吕洞宾,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的驷指数字几”等。从这些题目来看, 选手不仅要把握HSK词汇表中的基本交际词汇, 对于极富中国文化气息的熟语也要烂熟于胸。
对于语法的考察比较少, 而且集中在“大舅拜托二舅写了封三舅需要在四舅婚礼上致辞感谢五舅借给六舅还欠七舅一千块钱的感谢信, 问是谁写的感谢信”这种类型方面。虽然看上去很搞笑, 但这种听力题很考验技巧, 需要选手将主语和动词配合起来, 即需要选手掌握汉语的主谓搭配。语法类的题目需要在平常学习汉语中打好基础, 突击练习进步不大。
语音题考查集中在多音字方面。如要求选手正确读出“韩梅梅在宿舍说了一宿有关星宿的常识”“不了了之”等。
文学类题目正如表格所呈现, 涉及类别基本围绕神话传说、古诗词、国学经典以及常见的文学知识, 涉及范围较广, 但是不深。如下表所示:
传统历史类题目考查的是选手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程度。此类题目点睛之处在于答案不是经常能接触到的, 需要根据前后文语境和掌握的中国历史知识加以推理和判断。所以此类题目是对选手历史知识综合能力的考查, 也要求选手融会贯通地学习中国历史。
中华艺术类题目涉及领域众多, 包括中药、中国戏剧、中国古代科技、象棋、围棋、书法、茶艺、中国饮食文化、瓷器、丝绸、武术、十二生肖、国画、二十四节气等。题目多样性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中华艺术在“汉语桥”比赛中不仅表现在客观题上, 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华才艺, 作为才艺展示。
3. 语言知识与文化常识相辅相成。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种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必须结合文化, 而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语言的基础。客观题中文化知识的比重高于语言知识, 这并不代表文化常识要比语言知识更重要。之所以在“汉语桥”比赛中文化常识占较大比重, 一部分原因是参赛选手已经是汉语学习的中高级水平,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可以掌握, 能够同中国人正常沟通交流;同时, “汉语桥”要做到高水平的汉语推广, 必须在节目中提高中华文化常识出现的频率。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依然要以语言知识为重点, 辅之以文化教学, 不可舍本逐末。只有在很好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三、结语
2016年第十五届“汉语桥”大赛落下帷幕, 其影响又一次掀起世界学习汉语的热潮, 极大地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桥”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性且能够代表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播方式, 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个领域。本文通过对第十三、十四、十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的赛题研究, 将其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部分提炼出来, 从中总结出在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偏向, 试图得到一些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启示, 能够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一些素材和参考。
摘要:“汉语桥”以世界大学生为参赛对象的中文比赛类节目, 这类官方性活动在汉语推广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引导性。本文通过分析第十三、十四、十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的赛题, 提出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知识点, 总结在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偏向, 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指导性的资料。
关键词:汉语桥,试题分析
参考文献
3.轻松学拼音 快乐学知识 篇三
一、教从表象入手,学在直观感知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情境图示法 实验教材拼音第一课充分体现这一特色,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教师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 a a ,公鸡啼叫 o o o,鹅在水中倒影 e e e。
实物演示法 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准确发音,记住字形。教学声母f和t时,我拿一把带钩的雨伞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下雨打开伞,伞柄朝下,雨水“tt”滴到地,雨停“f”把伞收起,伞柄朝上。然后在问答中揭示f和t的读音及写法,再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在区分b和p,d和t,g k和h发音是否送气,我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1.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
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nl和ü相拼规则中,我设计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并配上儿歌:三个好朋友j q x,一块儿出去玩,路上碰见了小ü,小ü小ü有礼貌,急忙脱下帽,问声好。通过学习儿歌,戴头饰表演,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做有礼貌的孩子,并掌握了j q x与ü相拼,两点要去掉的规则。而在学习n l和ü相拼,两点不去掉的规则时,我也配上了儿歌:小ü小ü真淘气,整天捣乱和调皮,气得爸妈n和l。小ü小ü知错了,泪珠汪汪有两颗。同时,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从中教育学生应该做个知错就改、听话的好孩子。
2.编说童话故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声调教学中,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有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长大了,帮妈妈去市场买菜,好吗?”小兔高兴地答应。到了市场,小兔买了许多东西,背着就往家里跑。一路上,小兔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一边高兴的哼着歌“ā ā ā”,走在平坦的大道。这时,走到了一个斜坡,小兔有点累了,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就使劲走上坡,嘴里“á á á地喊着加油。没想到,刚过了第一个斜坡,又碰到了另一个陡坡,小兔为难了,“ǎ ǎ ǎ”直挠头。这时,熊伯伯推着自行车正准备上坡,看见小兔背着大袋东西在哭着,就帮小兔推着爬上陡坡。小兔高兴得直叫:“ààà,谢谢熊伯伯。再见!熊伯伯。”就这样,在故事中学会了四声的读法。
三、开展趣味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主要体现于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
拍手记忆法 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上儿歌口诀,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很容易记住。比如:霹僻啪?拍起小手念儿歌。小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齿站齐i i i,嘴巴突出u u u,鱼儿吐泡ü ü ü。
悄悄话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以四大组八小列展开游戏。先由老师捂住每列首位学生的耳朵,悄悄说出字母或音节,再由这名学生往下传话,速度要快,当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就请他们分别说出听到的内容,说对的奖给该列小红花,反之罚表演节目。
你说我猜 老师问:“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上半圆是什么?”学生答:“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反之,学生问;“一个门洞,两个门洞?” 老师回应:“一个门洞n n n,两个门洞m m m。
摘水果(分水果)准备了贴有pútao、táozi、cǎoméi、lìzi和lìzhī水果名称盘子,剪贴许多写有音节字词的水果,配上儿歌“秋天到,秋天到,丰收的季节水果多。你来摘,我来摘,摘到的水果分外甜。”进行游戏,拿到水果的学生读出上面的音节放进盘子里,然后再分给大家。
摆字母 摆学具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学具中找出对应的声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方法同上)。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在进行摆放学具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4.汉语拼音知识总结的内容 篇四
一、 音节
1. 汉语的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 例题:“我爱爸爸妈妈。”这句话有几个音节? 答:“wǒ ài bà ba mü ma”六个音节。 2. 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3. 有些音节开头没有声母,如en、ou、er,这些音节的声母是零,因此就叫做“零声母”。
二、 声母 1. 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由于i、u、等韵母可以自成音节,如chuüny(穿衣)、 tünwán(贪玩),如果不用y、w隔开,就成了分不清的chuüi、tünuán,所以起隔音作用的`y、w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被当作声母来学。 2. 声母儿歌:右下半圆b b b, 右上半圆ppp。
两个门洞mmm, 一根拐杖f f f。 左下半圆d d d, 伞把朝下t t t。 一个门洞n n n, 小小木棍l l l。 9字加弯ɡ ɡ ɡ, 小鸟展翅k k k。 一把椅子h h h, 一只小鸡j j j。
左上半圆q q q, 一个大叉xxx。 像个2字z z z, 半个圆圈c c c。 半个8字s s s, 小芽出土r r r。 一个树杈y y y, 小屋倒影www。
3. 书写规范:四线三格要分清,声母兄弟住其中。
胳膊要在上格住,尾巴就往下格请。 书写规范不能忘,我写的拼音最漂亮。
例题1:默
写声母表
注意点:不要把y、w给漏了 4.平翘舌音记忆法 ①声韵配合规律记忆法
2
ua,uai,uang可与zh,ch,sh相拼,不与z,c,s相拼。ong可与平舌音s相拼,不与sh相拼。 ②典型字或偏旁类推法
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就有规律可循:
如“召(zhüo)”,“召”旁的字都是翘舌音,例:招、昭、超、照;如“主(zhù)”,例:住,驻,柱,注; 如“占(zhàn)”,例:沾,战,站,粘,毡; 如“子(zǐ)”,例:字,仔,籽; 如“澡(zǎo)”,例:燥,躁,操,噪。
③排除法:普通话中平舌音少,翘舌音多,记住少量的平舌音并排除就可以了。
例题2:读下面的字,按声母分类。
5.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知识总结 篇五
(一)、汉语拼音:
1、目标:
(1) 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四声及轻声音节。
(2) 能背诵《声母表》。熟悉《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ZYB渣油泵
(3) 能按要求在四线格里规范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2、要点及方法:
(1)声母:
A、形近字母:
b—d—p—q: 这几个声母都是由一竖和一个半圆组成的,只是半圆所在的位置不一样,学生最容易混淆。在复习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6字反写ddd,像个9字qqq。或是b和d对面坐,肚子向左的是b,肚子向右的是d??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用小棒和半圆拼一拼,摆一摆,在游戏中加深印象。zyb齿轮油泵
n—h、t—f:这两组声母的字形比较像,可以让学生用顺口溜读一读,或是动动手,用手指摆一摆这几个字母的样子。ZYB渣油齿轮泵
B、音近字母:我们南京人的语音缺陷:鼻、边音不分,前、后
鼻韵母不分,这几组就要特别加强练习:n—l、z—zh、c—ch、s—sh。
C、顺序:声母按唇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翘舌音、
平舌音,特定声母y、w的顺序排列。我们的.教材将翘舌音和平舌音的教学顺序互换位置,是为了先易后难,便于教学。但是在记忆声母表的顺序时,就应给学生指出,翘舌音在前,平舌音在后。
(2)韵母:韵母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的顺序排列。
形近:ie—ei、iu—ui、un—ünZYB高压齿轮泵
音近:en—eng、in—ing、eng—ong
(3)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是要整体认读,不用拼读。在帮助学生记忆时,可以告诉学生:第一行跟相关声母相应,第二行和相关单韵母相应,第三行前两个和相关复
韵母对应,第四行和鼻韵母响应。这样一组一组来记更容易些。高精度全自动恒压力变频齿轮泵
(4) 标调规则:关于汉语拼音的标调规则,可以帮学生复习有关的儿歌:见a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儿歌背起来小朋友都会背,关键在于运用。在实际运用时,最容易错的就是i、u并列出现的情况。ZYB可调压齿轮泵要放在实际的词语环境中让学生反复练习。
(5) 拼写规则:j、q、x、y与ü相拼的规则。很多学生在音节的合成时都知道ü上的两点要去掉,反过来,音节的分解时,比如:jú ( )—( ),有的学生就不知道上的两点要还原了。高压渣油泵
关于拼音,我们复习的形式可以有:
1)按顺序默写声母表或填写声母。
2)找出音节中的声母或韵母。齿轮式渣油泵
3)分解音节或合成音节。
4)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5)给音节标声调。
6)在音节中找出整体认读音节。
7)看图选择正确的音节。
8)分别找出声母、韵母、音节。
6.一年级汉语拼音前鼻韵母知识点 篇六
一、读准前鼻韵母
anánànēněnènínǐn
注意尾音“n”,舌尖抵住上齿背,发音到位。
二、熟读下列音节。
bānpándànwǎncānshànyǎn
ɡēnnénsēnrénfěnchénmēn
línjīnxìnmǐnnínpīnqín
diàntiánliǎnnuǎnluànkuān
juǎnquānxuǎnchuānzhuàn
三、熟读下列音节词。
yèwǎnránshāohǎiōu
chánzuǐtánqínlínjū
jiǎoyìnpīnyīnbiǎndòu
miàntiáoliǎnpénqiūtiān
认真读了( )遍,最快用时( )分( )秒。
家长签名
7.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篇七
一、留学生常见的社交语用失误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往往通过言语行为体现出来, 在跨文化交际中, 这些差异常会造成文化摩擦甚至冲突, 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由于母语文化背景的差异, 留学生有着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心理、思维习惯。并且, 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比本土的外语学习者面临更多的文化问题。如果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规约缺乏了解, 他们在交际中就容易套用母语的语用习惯, 造成社交语用失误。留学生的汉语社交语用失误涉及面广, 形式多样。我们选取了典型的几组, 以此为切入点对此类失误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一) 问候语和邀请语的社交语用失误
问候语是人们见面打招呼时使用的程式化语言, 一般不传递实质性内容, 但具有重要的寒暄功能, 是人们联络感情、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每种文化都有自身的一套问候语系统。留学生如果不了解汉语问候语的使用规则, 在进行交际时套用母语语用习惯, 就会导致理解和使用上的失误。
我们知道, 中国人习惯通过问候给人亲切、温暖之感, 因此, 汉语的问候语大量涉及对方的个人情况。比如, 中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经常使用诸如“吃了吗?”“上哪儿去?”“怎么才回来?”一类的话语, 在问候不太熟悉甚至初次见面的人时也常会选择一些比较私人的话题, 如“你今年多大”、“工资待遇如何”、“结婚了吗”等等。其实, 问话人并非真的想弄清对方的实际情况, 而是由于中国人习惯用询问对方个人、家庭情况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人的关心。人们期望通过个人信息的交换, 使双方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密。
但是, 这种中国式的问候关心在很多西方国家的留学生看来则有打探个人隐私之嫌。很多人在面对这种问候时感到尴尬、反感, 产生心理上的排斥。例如, 有些人听到“上哪儿去?”“在干什么?”等问候时, 会用“没干嘛”生硬地回应, 以示不满, 这是由于不了解汉语问候语使用的文化规约而造成的社交语用失误。
我们再以中国人打招呼常用的“你吃了吗?”为例。虽然不涉及对方隐私, 但这句话也可能引起外国学习者的误会, 因为“你吃了吗”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语用意义。在英语国家, “你吃了吗”有建议或邀请对方一起吃饭之意。如果一名来自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听到这样的询问, 却发现对方并无采取相应行动的意思, 就可能感到困惑和不满, 觉得对方虚伪做作。另外, 在韩国和日本, 询问对方是否吃过饭常被理解成“你有生活能力吗”或“你有钱吗, 用不用请你吃饭?”, 这样问会让他们产生对方看不起自己的猜测。例如, 有位初来中国的韩国留学生, 每当他与一位中国同学相遇时, 对方总会问他 :“吃饭了吗?”, 他为此感到不满和苦恼。终于, 他在对方再次这样表示时严肃地说道 :“Look, I have money, and I won’t leave myselfhungry.”。其实, “你吃了吗?”在汉语中既可表达想与对方一同进餐之意, 也可以仅是句单纯的问候, 中国人可以根据语境和语感灵活处置, 而留学生往往缺乏应变能力, 这表明其对汉语语用规则了解的不足以及在运用上缺乏灵活性。
(二) 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社交语用失误
对于恭维与自谦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利奇的礼貌原则中找到依据。简单地说, 恭维是要求人们在言谈中不失时机、恰当得体地夸奖对方 ;而自谦则要求人们在面对夸奖时适当贬低自己, 以示谦逊。
爱听好话是人们的普遍心理, 因此恭维话在中西方社会都颇有市场。但由于语用规则衡量标准有别, 不同语言中恭维语的使用习惯不同, 正如利奇所说 :“语用规则基本上是共有的, 但它的相对重要性却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异。一种文化的恭维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理解成相反的意思。”下面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有位去中国人家里做客的英国留学生, 面对主人家丰盛的饭菜, 兴奋地说道 :“我可以全部吃了!”, 其本意是想表达对菜肴的欣赏, 但这句话在中国人听来可能理解为客人嫌菜不够吃。造成尴尬的原因是, 学习者简单套用母语的恭维方式进行汉语表达, 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汉语有一套完备的敬辞体系, 中国人在使用恭维语时往往遵循一种惯用的套路, 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谦表达的运用。学者顾曰国曾归纳出中国人的五条礼貌原则, 第一条就是“贬己尊人”。中国人乐于恭维别人, 却常用自贬来回应恭维, 有时甚至牺牲“质”的准则来换取自谦。这种表达方式常给西方人带来面子威胁, 当自己的称赞被对方否定时, 他们会觉得对方自卑虚伪、言不由衷。
然而, 有的留学生虽然理解这一语用习惯, 但在使用时不加变通, 闹出笑话。例如, 有的留学生在听到别人夸自己汉语讲得好时立刻说 :“哪儿的话!”还有的学生在得到老师表扬时回应道 :“老师, 您别拍我的马屁, 我的汉语水平还差得远呢!”。这表明学生对学到的规则尚不能全面、适当地把握, 而在使用时凭主观做出不当推断。其实, 语用规则在使用中有一个“度”的问题, 缺乏语用知识或对知识的运用欠缺灵活, 都会造成达不到或超过度的情况出现, 造成社交语用失误。
(三) 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社交语用失误
任何民族的语言中都存在禁忌语, 有禁忌就会有相应的委婉表达方式作为替代, 因此禁忌语和委婉语密切相关。由于文化传统等因素, 不同文化禁忌的对象、范围有别。在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中, “死”及其相关字眼往往受到忌讳 , 人们在交际中总是尽量避免提及, 即使在说起时, 也常会采用其他委婉说法来替代, 如“过世”、“老了”等。
许多留学生由于不了解汉语的禁忌习惯, 不知道相应的委婉用语, 易在跨文化交际中违反礼貌原则, 冒犯他人。例如, 一名美国留学生在对帮助他的老人表达感谢时说 :“您真是位好人!您一定会上天堂的!”结果引得老人勃然大怒 ;还有位意大利学生在写信询问老师自己喜欢的一位中国作家是否健在时, 用了“是不是死了”的表达方式。这是由于其不了解汉文化与母语文化禁忌心理上的差异, 想当然地用母语文化习惯解码汉语表达造成的社交语用失误。
总之, 留学生因违反汉语语用规则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种类繁多, 本文不再赘述。这类失误比语言形式上的偏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更大。并且, 学习者对目的语运用得越娴熟, 这种失误就越难以被对方理解。人们普遍认为, 语言表达流利的人对语用规则的掌握也应相应娴熟。所以此种情况下的失误更容易被归咎为说话者的有意冒犯, 从而导致交际失败。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用规则, 减少社交语用失误, 是对外汉语教学必然面对的重要议题。为此, 我们需要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失误出现的原因, 尤其要重视其与当前汉语语用教学之间的关系。
二、留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
造成留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语用知识教学的特殊性造成的不便, 也有当前教学方法上的问题。随着教学的深入, 因教学的不当安排导致的汉语社交语用失误情况日渐凸显。基于上文对各类失误的分析, 现将留学生汉语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母语文化规约的干扰
相对于汉语母语使用者, 留学生作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 具有不同于我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并且, 作为成年人, 其母语文化习惯已根深蒂固, 在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母语文化规约常会对其汉语表达造成干扰。这使留学生经常不自觉地将母语的语用规则投射到汉语表达中, 导致社交语用失误。可以说, 母语文化的干扰是学习者习得汉语语用规则必然面对的障碍之一。
(二) 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心理障碍
语用规则的差别背后反映的是不同文化群体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社会现象的判断上有所区别, 有时还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评判。判断标准的不一是不同民族社会心理选择上差异的体现。
成年学习者由于受母语文化传统的长期影响, 在目的语文化规约的接受上或多或少地存在障碍, 一些规则在他们看来是难以理解并顺利接纳的。我们不妨这样理解, 学习者对母语与目的语文化差异的接受有一个心理上的“度”。如果两种语言的文化规约差异超过这个“度”, 学习者习得规则时遇到的内在阻力就更大, 克服阻碍、完成习得的时间也就更长, 在此期间也就更易出现相应的社交语用失误。
(三) 语用规则学习中的一对矛盾
语用规则跟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等因素都有密切关联。汉语作为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高度发达的语言形态, 其中的语用文化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现实决定了学习者对汉语语用规则的习得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而需要在汉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长期浸润。但另一方面, 成年人需要表达的思想是复杂而细致的, 在交际中接受的反馈也是多样的, 这就造成其汉语语用规则掌握的不足与对规则使用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语用知识习得的长期性、渐进性, 这对矛盾会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 造成留学生不断出现各种类型的社交语用失误。
(四) 教学中的问题
除上述因素外, 当前汉语语用规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留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的重要诱因。
如前所述, 汉语语用规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 它涉及面广、知识点复杂琐碎, 这使我们难以对其作出全面、系统的归纳, 也给教学内容编排的条理性带来困难。此外, 语用知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受语境影响显著, 缺少固定标准可循, 这使我们不易对其作出量化描述, 也给教与学造成了客观困难。
以上特点, 加之对汉语语用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可借鉴的成果有限, 使汉语语用知识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综合各因素, 我们认为语用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编排的问题
目前, 汉语语用知识的教学尚无专门教材, 语用规则的讲授主要穿插在课文中进行。通过依附于其他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呈现, 使知识的编排受教材中其他内容的制约, 不利于形成自身合理的体系, 影响到教学的系统性 ;另外, 由于语用规则庞杂琐碎的特点, 这种安排方式使教材难以对其做到全面的涵盖。编排体系的失当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 所教授的语用知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现实交际的需要, 是教材编写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很多教材中出现的语用规则存在与现实脱节的情况, 教材没有根据现实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 我们应更多地从现实需要的角度考虑, 及时淘汰落后内容, 尽量教给学生那些贴近日常生活且符合当前实际的语用知识。
2、教师不当的讲练方式
教师的讲课方式和指导练习的方法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口头表达流利性较差, 就会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的某些不合乎用语规范的表达方式, 也会对学生产生误导。由于语用知识的教学尚缺乏统一标准可循, 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经验进行教学, 这使教学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 影响到知识的客观传授。
汉语语用规则的使用需依据语境灵活处理。留学生由于缺少汉语文化积淀及相应的语感, 对所接触的语用规约难以准确深入把握, 容易停留在表面的、机械的理解上。他们无法准确辨别教师教学中主观性过强、有失偏颇的部分, 因此, 学习效果易受到影响。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教师对某一知识点过度强调, 也可能诱发学生的社交语用失误。例如, 教师过分强调某一习惯用法, 带领学生反复操练某组对话, 而未对该对话的使用条件作出全面的揭示, 学生就可能在此建立起机械的联系, 日后与汉语使用者对话时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套用该组句子, 在语言使用上脱离语境、生搬硬套, 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3、课堂教学模式失当
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十分牢固。这使我们在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的同时, 相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根据交往实践观, 课堂教学可被看做一个交往过程, 师生间的双向互动达到良性, 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语用知识来自实践, 又必须用于实践, 教师的单向灌输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只有让学生在交际中获得切身体验, 才能将所学规则真正内化。
反观目前的课堂教学, 师生间的交流几乎成为课堂交往的唯一代表形式,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使学生间的交流空间被压缩, 学习者彼此间通过互动交流实践语用规则的机会十分有限。
4、指导思想的偏差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者要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相应的汉语语用知识, 因此, 语用知识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我们一方面应加强汉语语用规则的教学, 另一方面应对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以目的语及其文化为参照来审视跨文化交际, 往往以交际双方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并运用了目的语文化规约来评价交际过程的有效性。本文将其称为单向的评价标准, 即判断跨文化交际能力时以目的语的参数为准。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本文倾向于采取另一种观点 :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它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以某一特定文化社团的交际模式为准来衡量。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 跨文化交际应承认并允许差异的存在。如果试图用某一方的文化作标准去消除差异, 使双方完全达到语用上的统一, 就可能最终消解了交际的跨文化性质。我们对这一过程的观察, 应以交际的顺利达成为最终评价标准, 对学习者目的语语用规则的运用要理性看待, 既要求其表达尽量符合汉语语用标准, 又要考虑到其文化背景, 不要刻板套用某些规则过分限制其交际行为。
我们进行汉语语用规则的教学, 并非是要把汉文化的价值观全盘灌输给学习者, 将他们彻底变为用汉语文化规约约束自身跨文化交际行为的人, 而是要通过合理讲练, 使他们对汉语与其母语语用规则上的差异了然于胸, 在用汉语进行交际时能够客观、灵活地看待和处理具体情况,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误会, 增加共识。
另一方面, 当前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存在教师主观性过强的情况。有些教师受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 常不自觉地以母语文化为标准来对待汉文化同其他文化的差异。这使得不少教师在进行语用知识教学时评价标准有失客观, 在教学的“度”的把握上有待提高。
以上问题启示我们, 在对汉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 应采取一种更加包容、全面的态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外来文化背景、学习心理特征, 在进行语用规则教学时客观比较文化差异, 努力避免评价标准偏颇, 做到因势利导, 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推进汉语语用教学。
摘要:社交语用失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较大, 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失误与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 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语用知识水平, 对培养其汉语交际能力意义重大。本文拟从留学生常见的汉语社交语用失误入手, 分析其成因, 并着重探讨其与当前对外汉语语用教学间的关联, 由此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思考, 为今后教学上的改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留学生,社交语用失误,汉语语用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 1993, (1) .
[2]杜迎洁:《人文性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探索》, 2012, (4) .
[3]周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对汉语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 (3) .
[4]夏伊:《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4.
[5]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
8.电与磁知识要点梳理 篇八
一、核心——磁场的基本性质
1.磁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2.磁场的方向:磁场中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一般是不同的,规定小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感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正好是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进入磁体的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指向N极;磁感线不会交叉,对于磁场中确定的点,磁场的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对于磁场中的某一点来说,磁场方向、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是一致的。
例1 如图1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块条形磁铁,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图像是 ( )。
分析与解:本题是一道物理情境与数学图像相结合的试题,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解题的依据是:①条形磁铁的磁性特点:两极最强,中间最弱;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当小磁铁从A端移动到中间的过程中,小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排斥力由大变小,测力计示数由小变大;当小磁铁从中间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小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吸引力由小变大,测力计示数继续变大。故整个过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由小变大,应选D。
点拨:在解这类图像题时,首先要弄清图像中的横轴、纵轴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然后根据相关规律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弄清当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增大或减小时,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重点——电生磁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极。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判定。
2.电磁铁:内部插有铁心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电磁铁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以及自动控制装置上均有应用。
3.电磁铁的磁性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磁铁螺线管线圈的匝数以及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螺线管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①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其磁性的有无。②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改变其磁极的性质。③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或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其磁性的强弱。
例2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能正确反映电流与磁场间关系的是 ()。
分析与解:4个选项给出了4种不同的情况。A给出的是电源的正负极和小磁针静止时的状态,可由电源的正负极判断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再根据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然后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以及在磁体外部空间,磁感线从N极出来,进入S极这一特点,画出磁感线,并标出方向;最后根据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可以判断A是正确的。
B给出的是电流方向、磁极和磁感线。首先根据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是否与题中给出的相符;其次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以及磁体外部空间磁感线的特点,判断题中给出的磁感线的方向是否正确。通过判断得出,B中右侧的水平磁感线方向画错了。
C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与A 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C是正确的。
D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与A、C 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S 极。小磁针的N极应指向右,所以D是错误的。
点拨:本题集中反映了通电螺线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则、磁感线、磁场方向等。
三、热点——学科内综合
本章知识点虽然比较零散,但可与很多知识点发生联系。比如与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力、力的性质等知识相综合的试题,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均有体现,望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例3如图2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
A.方向向左,逐渐增大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知,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出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电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力逐渐增大。条形磁铁在电磁铁对其向左的排斥力与水平面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两个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静止,而电磁铁对其向左的排斥力增大,根据平衡力知识可知,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并且随排斥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题的答案为C。
四、难点——联系实际
根据所学内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要建立在对知识充分理解和熟练的基础上,思维灵活、善于探究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保障。
例4如图3所示,将一对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舌簧密封于玻璃管中,舌簧端面互叠,但留有间隙,就制成了一种磁控元件——干簧管,以实现自动控制。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线圈,将它套在干簧管上,制成一个干簧继电器,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如图4所示。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不包括( )。
A.电流的磁效应
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磁化
分析与解: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两个弹性舌簧在磁场中被磁化,其中上方舌簧的下端为S极,下方舌簧的上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舌簧端面互叠部分相互吸引,使工作电路接通。当开关S断开、磁性消失时,两个舌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分开,工作电路断开。
由上述分析可知,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包括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答案为B。
点拨:本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考题,分析的关键在于,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线圈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分析的难点在于,在线圈内部,磁感线是由S极指向N极(由下而上)的,磁感线由下方舌簧的下端进入,上端出来,所以下方舌簧的上端为N极。同理,磁感线由上方舌簧的下端进入,上端出来,上方舌簧的下端为S极。
例5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 (GMR)效应,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图5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当闭合开关S1、S2后使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左端为N极
B.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增大
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
分析与解:当闭合开关S1、S2,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五、易错点——判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要使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判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例6在图6中,能够在铝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做法是( )。
A.铝框不动,磁铁上下移动
B.铝框不动,磁铁左右移动
C.磁铁不动,铝框上下移动
D.磁铁和铝框一起向右移动
分析与解:由图6可以看出,铝框所在处的磁感线方向是竖直向下(从N极指向S极)的,铝框只有垂直纸面向里向外运动或向左向右运动时,铝框的一部分导体才能切割磁感线,铝框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当铝框向上向下运动或铝框和磁铁一起移动时,均不能切割磁感线,所以铝框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答案为B。
【汉语拼音知识要点】推荐阅读:
汉语拼音字母表读法及复习要点12-18
汉语拼音知识点梳理10-21
《汉语拼音》六年级复习知识及练习06-23
汉语拼音拼读08-27
语文汉语拼音课件06-13
我与汉语拼音免费07-02
汉语拼音韵母教案08-30
汉语拼音教案表格式07-23
汉语拼音音调标注规则07-28
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