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问候语(精选7篇)
1.工作问候语 篇一
1、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场秋雨一场凉;整日忙碌挺辛苦;天凉别忘添衣裳;爱惜身体加营养;珍视感情常想想;信短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
2、珍惜拥有,怀感恩之心,拥抱世界;聆听自然,放下心中沉疴,枫叶为伴,感受秋意的清新。美好的季节,美好的祝福,祝愿朋友一生好运!
3、祝福早晨:相信在每一个早晨里,我们举目霞光总是迎我们一绚丽的长风万里,我们迈步太阳就会指给我们坦荡的大路条条,
4、祝福早晨:祝福蹒跚学步的早晨,也祝福坚实稳健的早晨,更要祝福鹤发童颜老当益壮的早晨,晨风中,人们健康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呀,她会将心中的爱和真诚点燃
5、昨天,我梦见你了,天空明净,阳光明媚,你站在蔚蓝的海边,我拿小棍一捅你:嘿,这小沙八,壳还挺硬。祝你春节快乐!
6、樱花飞舞,百花盛开,是一种热情的;落叶飘零,满山红叶,更是一种如诗的浪漫。在这个浪漫的季节,真诚祝愿你的生活如花般灿烂而美丽。
7、友情,像柔软灵动的白云,轻轻拂拭心灵;思念,像回荡天际的琴音,慢慢品味宁馨;祝福,像奔腾不息的江流,缓缓释放温情。愿你好运相伴,幸福相依!
8、雨滴一点点,尘埃被悄悄带走;眼泪一点点,难过被轻轻淡去;微笑一点点,快乐被你我传递;幸福一点点,真情就依偎了每一秒,愿看短信的你永远幸福!
9、花落是雨,花开是诗,花开花落是四季的赞歌;云散是美,云聚是缘,云聚云散是四时的浪漫。相识是缘,相知是情,相识相知是人生的感动,好朋友要珍惜!
10、许多人都关心你飞的高不高,只有少数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再忙也要注意放松休息,再累也要照顾好自己,尽管不常联系,但一直牵挂,要注意保重身体!
11、大饼香又香,我要你身子健康体强壮;包子大又大,我要你家庭幸福乐哈哈;馒头发又发,我要你事业天天向太阳。愿你万事顺利,生活四通又八达。
12、天,落雨了,给海带去千丝万缕的思念,海,起风了,向天倾诉绵绵无尽的牵挂,我,想起了你,让风捎去我的问候,托雨带去我的嘱托:别忘了要照顾好自己!
13、又是一年冬季至,一阵北风一层寒。整日忙碌挺辛苦,天凉别忘添衣裳。爱惜身体加营养,珍视友情常想想。短信情常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送你一杯芳香的早茶:以芬芳的祝福为叶,温馨的叮咛作花,再用沸腾的热情为水,宽厚的包容当杯,喝出一整天的好心情!
14、飘荡,祝福忙,情意重,心飞扬。祝你薪水如潮,不停涨;祝你好运丰收,堆满仓;祝你心情芬芳,胜花香。深深思念长,朋友伴身旁!
15、汗水和泪水都是液体,都有着咸涩的味道,但一个是坚强者的,一个是软弱者的,想成功,就要努力拼搏,不怕流汗,面对失败,要勇敢站起来,不流一滴泪。
2.工作问候语 篇二
关键词:问候语,时间词,文化理念,表达风格,强调焦点
问候语具有和谐人际关系和尊重人的社会功能,每个民族都会培育出体现自身文化特点和语言表达习惯的问候语系统,问候语由是成为交际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英式问候语通常离不开时间词,交际双方中午前见面要用Good morning问候对方,“早晨”这个时间词不能缺;午后见面要用Good afternoon问候对方,“下午”这个时间词不能省;晚上见面要用Goodevening或Good night问候对方,表“傍晚”或“晚上”的时间词不能没有。时间词是英式问候语中不可或缺的话语构成要素,离开了时间词英式问候语就不成话。英式常用问候语可概括为“问候词 + 时间词”结构模式。
汉语的问候语与英式问候语不同,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没有把时间词放进问候语中的表达习惯。在非正式交际场合,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亲属邻里之间通常都是用“关系称谓词 + 问候词”方式问候对方的,如“爷爷好”、“大舅好”、“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许多地方熟悉的街坊邻里见面更多使用的则是“吃了吗”、“上哪去”等替代性问候语,这些替代性问候语其实并不代表说话人真的关心对方吃了饭与否,要去什么地方,它仅是熟悉的人们之间相互问候形式的一种变体。工作单位里熟悉的同事见面则多用“什么时候来的”、“干什么去”、“好久没见了”、“你这是要去哪”等打招呼形式替代问候语。在正式交际场合,如上课、开会、演出、婚礼、节目主持等语境,说话人最常用的则是“对象称谓词 + 问候词”问候对方,如“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志们好”,“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各位听众、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等等。考察我们的问候语系统,不管哪个层面,不管哪种交际领域,不管是用正式问候语还是使用它的变体形式,也不管是正式交际场合还是非正式交际场合,汉民族从来都没有把时间词放进问候语里的表达形式和习惯。究其原因,在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模式中,对时间因素参与问候语就像空间因素参与问候语一样,并没有把它们看作是有实际意义和问候价值的必要因素,反认为它们都是些跟表达问候毫无关系的羡余成分。汉民族在文化理念中对问候对象的社会地位及问候者与被问候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看得远比时间因素重要得多,因此,突出问候对象的社会角色及长幼有序的尊崇关系等称谓词自然成为汉语问候语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体现汉民族文化基因的“称谓词 + 问候词”由是成为汉语问候语的基本结构模式。
汉、英两种问候语比较,英式问候语里没有称谓词但不能缺少时间词,汉民族问候语里没有时间词但不能缺少称谓词。对汉民族而言,“称谓词 + 问候词”这种问候模式积淀着自身的文化意蕴和民族传统,因而说起来顺嘴听起来顺耳。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夹杂时间词的半中半英式问候语却悄然渗进了我们的社会语言生活,并正呈扩展态势到处蔓延。在前述例举的各种正式交际场合中,说话人竞相盲目模仿英式问候语把时间词生搬硬套强行塞进我们自己民族问候语中的夹生现象比比皆是,让人听起来十分别扭。如有的教师每逢上课便用“同学们早上好”、“同学们上午好”、“同学们下午好”、“同学们晚上好”等夹杂时间词的问候语组织教学,学生们也只好照葫芦画瓢套用教师夹生的问候模式回敬“老师早上好”、“老师上午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晚上好”等等,这跟传统通行的“同学们好”、“老师好”等课堂问候语相比既不经济又不自然,问候语中硬塞进的时间词让人感到如鲠在喉。有的婚礼主持人一开场就吼:“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听起来总有种扞格不入令人倒胃口的感受,这种场合若坚持使用我们民族自己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多好!尤其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当多人在正式交际场合先后发言且都在问候语中竞相扎堆盲目模仿套用“大家下午好”、“大家下午好”、“大家下午好”, “各位晚上好”、“各位晚上好”、“各位晚上好”时,那种听觉感受绝不亚于噪音体罚。
普通交际层盲目模仿点洋习惯倒也无可厚非,令人不好理解的是那些担负着语言应用示范职责的各级电台、电视台有些节目主持人竟也盲目跟着随波逐流滥用一通,于是,近些年来我们的问候语系统中滥用时间词现象就像健康人得了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可(下接第222页)悲的是,有人甚至还把问候语中滥用时间词看成是时髦、时尚、有品位,误以为凡是外国人流行使用的就是高品位,岂不知恰是这种盲从既反映出自身的浅薄又丢失了自我。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倒是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海峡两岸》节目台湾多名时事评论员多年来每逢出场时的问候语中就从来没有一个人盲目模仿用过一次时间词,而他们的问候语听起来却总是那么自然,那么贴切,那么顺耳,那么地道,那么民族,我们的媒体人是不是在问候语使用上也向台湾时事评论员学一学。其实,坚持用自己的民族表达风格主持节目才是最受受众欢迎的。
从语用学角度看,人们在交际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新、旧信息和主、次信息之分,若着眼于句子结构,一般情况下名词性主、宾语和谓词性词语多承载旧信息、次要信息,而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定语、状语和起补充作用的补语则多承载新信息、主要信息,这些新信息、主要信息通常被称为话语中强调的焦点。若句子相对简单,只有主谓结构,那么表意焦点就集中在谓语成分上。基于这一原理,反观汉语问候语“称谓词 + 问候词”传统模式,它们的结构多为“主 + 谓”,如“同学们好”、“老师好”等等,即表意焦点集中在谓词性问候词上。但汉语的问候语中如果加进了时间词,问候语的模式就由“主+ 谓”结构变成了“主 + 状 + 谓”结构,如“同学们下午好”、“老师晚上好”等等,这时的表义焦点已发生了变化,被强调的焦点信息已由原来的谓词性问候语“好”转移到了充当状语的“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上,强调重点发生了偏离,这种本末倒置的语义重点转移使“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这些在汉民族文化看来没有任何问候意义和问候价值的垃圾信息反而升级变成了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对象。问候语中插进毫无价值的时间词从而导致表意焦点跑偏,致使毫无意义的垃圾信息反成了问候语中的强调焦点,这应该是人们对半中半英式夹生问候语感到别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别扭的问候语来自盲目模仿和盲目追求时髦,这就像有人把“改变”误以为是“改革”,把“随波逐流”错当成是“与时俱进”一样,把不合辙的时间词硬塞进汉语的问候语系统中这既不时髦,也不时尚,更谈不上有品位,这样做不仅违背语言使用应遵循最起码的简洁、经济原则,违背在语用上要把重要信息置于焦点位置进行强调和凸显的原则,更主要的是这种夹生用法使已经具备完句条件又很符合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简洁优质问候模式变成了画蛇添足强调垃圾信息的四不像。
好在夹杂时间词的半中半英式问候语到目前还没有侵入到我们语言生活中非正式场合交际领域,即日常生活中亲人邻里相见、同事朋友相遇还没听到诸如“大舅早上好”、“领导上午好”、“小张中午好”、“老李下午好”、“老同学晚上好”等这种别扭的问候形式,但愿国人能坚守住这块语言应用领地,谨防它也在不经意间遭受到盲目模仿洋用法的污染。
3.从中西问候语看文化差异 篇三
【关键词】问候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问候语是日常交际中最基本的一种礼仪,在日常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不同国家的问候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对中西文化不了解,会造成交流不顺畅,导致交际上的误解和失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了解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在言语交际中实施恰当的礼貌策略,是极其重要的。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问候语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西问候语差异比较
1.打招呼语的差异。在英汉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常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汉语问候语常常以对方的切身生活为话题。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常用:“你吃了吗?” ,“去哪儿?”等。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注重群体意识,强调感情的沟通。因此,人们常常会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去向或评论对方正在做的事情等作为问候语,表达对他人的关心。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崇尚个人主义,特别重视个人隐私权和独立意识。年龄,婚姻,政治倾向及宗教信仰等是他们禁忌的话题。西方人认为,“吃了吗?”“去哪儿?”完全是个人自由,和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常把“吃了吗?”误解为对方要请他吃饭,“去哪儿?”误解为对方在了解和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和隐私。西方人打招呼常说“Hello”,见面常使用“How are you doing?”。
2.称谓语的差异。中西方不同的语言也有其特有的称谓和使用规则。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对长辈,地位高的人不能直呼其名,称谓式的问候语用于不同交际场合的对象,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汉语里,熟悉、亲密的人之间可以只称名。如某人的名字叫王小明,和他关系比较熟、亲密的人就可以直呼其名,称“小明”。另外,在中国,熟人之间对某年老的人可以称“老李”,这样可以增加亲切感,拉近说话者之间的距离。大多情况下使用“姓氏+职务”来问候他人,如:“王书记”,“张校长”,“赵老师”等,以表示尊敬对方。中国重视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重视血缘关系。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年长的人时常用“大哥”, “ 外婆”,“ 阿姨”以体现长幼尊卑。有时,上下级交流中或与地位非常高的人交流时,汉语中常用“您”来代替“你”,如:“您好!”以表达尊重之情。在英语中用“You”称呼对方,以体现双方地位的平等。人们崇尚人人之间相互平等,称谓上多以名字相称。英语中称谓式的问候语采用Mr./Mrs./Miss./ Ms+ (姓氏) 或直呼其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直呼对方名字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十分融洽。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血缘关系淡薄,亲属关系松散,家庭结构简单,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另找住处。所以他们在称谓上就相对简单,更体现出了一种平等思想。
3.告别语的差异。中西语言中在告别语也表现出不同。比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常说:“多保重”,“希望你早日康复”等。在中国的告别礼仪中,人们常把道别的原因归于对方。例如,中国人常以“我得走了,你一定很累了。”这样的方式向主人告别。西方国家的人们常找出与自己有关的理由道别,而不涉及主人一方。例如:“Tomorrow I will work so I have to go now.”或“Nice talking to you.”西方人认为这样的告别方式更得体。中国人告别中,客人离开时,主人要把客人送到家门口,有时甚至送很远。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会说: “你慢走”之类的客套话。在西方国家,他们不会送你太远。这并非他们不友好,这只是他们没有这样的习惯。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农耕社会,重视人际关系,提倡和谐相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中国人习惯问及他人的生活问题,以此来联络感情,增强双方之间的关系。然而,西方盛行的是个体文化,提倡个性独立和自由。这种和中国文化相反的文化形态也有其自身的历史因素。西方社会主要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们经常流动,社会竞争激烈,这体现了工商经济的特点,也造成了人们血缘关系的淡薄。因此,个体观念就十分流行。孩子长大成人、结婚后都要与父母分居,这样他们有了各自独立的个人生活。因此,在西方社会,人们不会把私人生活当成问候的话题。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一种文化中礼貌的语言在另一种文化中就不一定是礼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我们不能把文化看作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东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其语言技能,更要学习其社会文化,解读文化现象背后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取向,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问候语也在相互影响,但差异仍然存在。树立跨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才能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交往。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这两种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陈建平.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2]陈星伊.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4.谷雨节气问候语问候语(共) 篇四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问候语,肯定对各类问候语都很熟悉吧,问候语语句简单,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口语。你知道问候语怎样写才合适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谷雨节气问候语精选问候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谷雨时节到,脸上不要“雨水连连”,心里莫要“阴雨不断”,看“幸福雨”正“乌云密布”遮挡你视线,浇在您生活,润在您心间,祝您谷雨快乐不间断!
2、谷雨时节,为你降一场吉祥雨,让你天天都如意;为你降一场财气雨,薪水高涨你欢喜;为你降一场福气雨,让你幸福有甜蜜。谷雨节气来到,愿你快乐又逍遥!
3、谷雨时节,细雨淅淅,工作学习,有些苦累,身体健康,最为宝贵。作为朋友,送上关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笑口常开,知足常乐!
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的一出折子戏:立春是序幕,雨水是开端,惊蛰是发展,春风是高潮,清明是结局,谷雨是尾声。谷雨快乐!
5、谷雨节,芳草绿,百花艳,远离花,防粉染,好美景,心里话,思念挂,愿珍重,祝愿你,开心伴,幸福缠,爱情甜,健康随,事事顺。
6、谷雨好时节,漫天雨纷纷,幸福来围你,哗啦雨落地,愁眉立舒展,雨带来喜乐,象征着丰收,祝你早睡早起身体佳,多吃蔬果美容佳,通风打扫心情佳,快快乐乐生活佳。
7、谷雨时节,吉雨纷纷:下吧下吧,开心在长大;下吧下吧,快乐要开花;下吧下吧,幸福收获了!我希望你的心情如此,今年特别幸福!
8、谷雨润万物,把希望播洒,耕种“理想籽”,浇上“勤劳水”,长出“健康芽”,抽出“幸运藤”,结出“开心果”,谷雨节送祝福,愿好友,春华秋实,丰收健康、幸福、成功、快乐、逍遥。
9、谷雨是节气中承前启后搭桥牵线的红娘,它延伸了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发芽生长,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谷雨是春夏之际继往开来的使者,它既完成了春天赋予的生长万物的使命,又为立夏气温升高,炎暑将临,农作物进入成长旺季做好了铺垫。
10、让快乐化成雨,把吉祥化作雨,让甜蜜淋湿你,把美好变作雨,让幸福化成雨,都送给谷雨节气的你,愿你谷雨节气里。心情无比惬意,工作顺心顺意,生活幸福洋溢!
11、谷雨时节到,幸福雨水下,愿小雨淋走你的忧愁烦恼,中雨洗走你的`困难挫折,大雨冲走你的悲伤沉闷,祝你每天心情如花儿般美丽,事事畅心!
12、春天来了,谷雨到啦!花草树木也都发芽了。朋友,我们也该伸伸懒腰,准备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奋斗吧!祝亲爱的朋友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13、谷雨谷雨,吉祥春雨,温馨贴士,天天送你,雨水增多,湿度较大,多开门窗,多晒太阳,早晚锻炼,身体强壮,多吃蔬果,多吃黄豆,青春不老,安康长寿,祝你快乐,幸福长久。
14、雨击沙滩,是声声悦耳的律动;雨过天晴,是深深动心的快乐;雨打风吹,是不屈不挠的抗争。谷雨时节里,愿你迎着各种“雨象”,享受美好人生!
15、谷雨登山,福运无边;谷雨观海,财运常来;谷雨看柳,好运握手;谷雨赏花,幸运到家;谷雨短信,幸福温馨。祝福谷雨节,健康又快活!
16、谷雨如问候,关心你点点;谷雨如心愿,思念你绵绵;谷雨如祈愿,愿你福连连;谷雨如祝愿,愿你谷雨节,幸福长长长,顺利安安安,温馨满满满,快乐伴伴伴!
17、谷雨到,万物苏,养生贴士,爱心传递,春季风大,随时增减,雨水增多,出门带伞,常吃水果,永葆容颜,增强体力,户外锻炼,祝你健康,幸福永远。
18、为你的欢乐谷,洒下及时雨;为你的幸福谷,洒下瓢泼雨;为你的好运谷,洒下急骤雨,为你的事业谷,洒下顺利雨;为你的前程谷,洒下顺风雨;谷雨节,祝你好事连连围着你,美好幸福依赖你,和和美美伴着你,快乐不息围攻你!
19、好雨知时节,好谷谢勤劳,谷雨节气到,祝福送朋友,祝愿佳佳友,无论晴雨天,心里有阳光,笑口要常开,知足可长乐,心胸大海阔,快乐幸福多!
20、谷雨节气,送你一场暴风骤雨,冲跑所有忧愁烦恼;送你一场毛毛细雨,带给你无限甜蜜;送你一场和风细雨,温暖祥和滋润你,送你一场蒙蒙春雨,开心快乐带给你。愿你谷雨快乐!
21、谷雨到,疾病防:关节炎,易复发;邪湿多,胃口差;肌肉酸,头痛重。有情况,早点治,祝愿你,谷雨时节保健康!
22、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祝福你,种上理想,事业将来顶呱呱的兴旺,种上智慧,将来收获沉甸甸的闪亮。谷雨快乐,幸福相随。
23、看见天边的那朵云了么?我把祝福全藏在里边,等到谷雨节气这一天,满天的雨,都是可以让你身心更幸福更滋润的祝福。亲,你收到没有?祝你一生幸福哦!
24、“送走清明,迎来谷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河水潺潺,蛙啼虫鸣,天蓝气暖,踏青郊外,心欢体健。祝愿谷雨快乐外出游玩。”
25、谷雨时节,万物生长如雨后春笋,事业发达如蛟龙得水,爱情幸福和风细雨,家庭万事风调雨顺!谷雨来临之际,愿您身体健康,幸福一生!
2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谷雨节气是播种的好时机。种下梦想,收获希望。洒下汗水,收获成功。美好生活从谷雨开始。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27、好雨送好运,遇你即发生。如影跟着你,润你细无声。谷雨节到了,祝你财运如雨越来越多,笑容如阳光越来越灿烂。朋友,谷雨快乐!
28、一场大雨冲走心中的苦恼,一场暴雨浇灭内心的烦躁,一场细雨滋润干涸的心田,一场春雨淋下快乐的春潮,一场顺风雨带来事业的雨顺风调,一场爱情雨让你幸福的偷笑。谷雨来到,祝生活如雨后春笋更茂盛!
29、“谷雨时节来,种瓜点豆忙,播下希望种,收获不渺茫。播下学习种,成绩上台阶,播下工作种,事业有发展,播下爱情种,生活必定甜。祝愿谷雨播下希望之种。”
30、奉天承运,雨神诏曰:谷雨节,为你降一场转运的及时雨,行运的祥风雨,发财的鸿运雨,顺利的吉祥雨,富贵的安乐雨,辉煌的好运雨;望你及时接收,祝你谷雨节,发达快乐,开怀惬意,万安顺意,经久不离!
31、昼夜温差大,衣物需慢脱,出行看天气,雨具莫忘提,饮食要适当,起居要有序,体健多运动,轻松心灵美,谷雨节气到,愿你常欢笑,幸福乐逍遥。
32、谷雨节气,气温回升,降水增加,湿热交加。谷雨养生,贴士送你:早睡早起,充足睡眠,平心静气,调养肝胆,静中有动,练练太极,身体倍棒,幸福安康,笑口常开,福寿延年!
33、谷雨时节,天气潮湿,稍安勿躁;开放通道,让阳光照;坚持锻炼,经常洗澡;讲究卫生,赶病菌跑;经常出差,把雨具捎;更换衣服,预防感冒。样样记全,快乐就到!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开心,得到快乐,种下幸运,得到幸福,种下健康,得到平安。谷雨播种,必然丰收。祝愿你抓住时节播下种子。”
35、谷雨时节,雨生万物,万物有情,真情祝你:蓬勃朝气有激情,执着理想有热情,甜美幸福有爱情,快乐天天好心情!
36、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谷雨无人闲:播种真心爱情甜,播种吉祥好运伴,播种幸福平安连,播种健康快乐牵,播种诚信朋友贤。谷雨勤播种,收获一串串!
37、一场快乐雨浇灌心情,一场甜蜜雨浇灌爱情,一场健康雨浇灌身体,一场幸福雨浇灌生活,一场祝福雨浇灌友谊!谷雨时节,祝你沐“雨”快乐!
38、杨花落尽子规啼,农历节气是谷雨。我寄真心与明月,随着电波传给你:愿你谷雨快乐心情好,平安健康幸福抱,吉祥好运收入高!
39、谷雨时节雨绵绵,滴滴落在心田里,远方朋友思念你,温暖家人爱护你。朋友同事祝福你,快乐之心永远在,健康身体更年轻,享受幸福安康生活美,成功之路已完成,爱情美美又甜甜!谷雨快乐!
5.睡前微信问候语 微信晚安问候语 篇五
2. 发给你的是思念,你接收的是祝福,传递下去是快乐;体会到的是关怀,感觉到的是真心,分享的才叫生活;晚安!好梦!想你!
3. 请“快乐”为你弹奏小曲,请“甜美”为你轻声伴唱,请“悠然”为你舒展筋骨,请“幸福”伴你甜蜜入梦,晚安,我的宝贝,祝你好梦连连,快乐万年!
4. 当夜幕降临,我开始祈祷:祝我心里的你平安!当月亮升起,我开始祝福:祝我牵挂的你今夜好梦!当一丝的微风吹过,我希望能送去我真心的祝福,使你疲惫的身心得到舒缓!今夜好梦!晚安!
5. 夜晚到,真美好,发个问候问声好,工作累,烦恼抛,天天开心心情好,美梦多,失眠少,精神饱满乐逍遥,祝你心情好,睡眠好,晚安朋友。
6. 思念不因劳累而改变,祝福不因休息而变缓,问候不因疲惫而变懒,关怀随星星眨眼,牵挂在深夜依然,轻轻道声:祝你晚安!
7. 祝福每一日,日日开心心情好,夜夜睡眠无烦恼,精神饱满事业顺,万事如意睡得好。祝愿朋友人好,梦好,精神好;日好,夜好,生活好!
8. 我用“吸尘器”,吸走你一身的风尘,我用“按摩椅”,带走你一身的困乏,我用“足浴盆”洗,去你一天的疲劳,我用“七仙女”,给你一夜的好梦,睡前看看,美梦连连,醒后读读,快乐百倍!祝你幸福!
9. 我们现在比赛,?先梦?到周公!如果我赢了,你让我亲一下!如果你赢了,我让你亲一下!加油~~~快睡吧!明天早上短信公布比赛?果,明晚?面“?奖”
10. 岁月蹁跹人知否,花开雪融又一秋。青丝已换满白头,谁知此生几回眸?
11. 摘一株薰衣草放在你的枕边,煮一碗小米粥放在你的床头,冲一杯红糖水放在你的手中,说一句悄悄话飘在你的耳边:祝今夜好梦,舒畅无限!晚安的含义
12. 人的这一生有太多的来来往往,有些我们转瞬即忘,有些我们刻骨铭心。友谊就在那些刻骨铭心中滋长,心中的思念联系莫忘,晚安,愿幸福放心上!
13. 幸福,从来都没有捷径,也没有完美无瑕,只有经营,只靠真心。
14. 最困难的时刻也许就是拐点的开始,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可能迎来转机。以平常心看世界,花开花谢都是风景。晚安,兄弟姐妹!
6.问候早安简短问候语 篇六
2、大家都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今天又是这个距离的开始,让我们用音乐来把周遭变成浮云吧!微笑着对旁边的人说一声“早上好”吧!
3、清晨的雨露清澈透明,多事的蝉儿热闹的鸣唱,欢快的喜鹊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可人的小麻雀也叽叽喳喳,原来你醒了,轻轻的问候一声:早安开心一整天。
4、清清爽爽的早晨,叮叮当当闹钟声,战战兢兢梦搅醒,迷迷煳煳骂不停,昏昏沉沉忆梦境,摇摇晃晃抖不停,滑滑熘熘跌下床,骂骂咧咧终清醒,慌慌张张洗漱好,急急忙忙往外行,高高兴兴遇见你,欢欢喜喜招呼声朋友,早安!
5、清晨到,清晨早,清晨送你灵丹妙药,晨鸣声声,清头脑,晨光满面,精神好;晨风拂来,烦恼消;晨露闪闪,信心到,愿你每天乐逍遥,早安。
6、点播你热爱的口味搭配健康的早餐,收藏你欣赏的自信拥抱新的一天,然后用微笑带上门,出发,开始美丽,早上好。朋友!
7、月亮收工了,星星下班了,美梦的天使也要休息了。眼珠转一转,脑筋醒一醒,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祝你天天都有好心情,幸福健康永相随。朋友,早安!
8、天亮了,晨曦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你的小窗,晨风的第一丝舒爽轻拂了你的脸庞,我的祝福也如约来到你身旁,只为带来美好祝愿。早上好!
9、早晨是美好的开始,夜晚是烦恼的结束;晴天给你所有快乐,雨天带走所有忧愁;不论晴天雨天,不论早晨夜晚,愿快乐常伴你左右!
10、愿一个问候带给你一个新的心情,愿一个祝福带给你一个新的起点。早上好!
11、睡眼惺忪迎接黎明,刷牙洗脸手要轻。阳光给我好心情,享受清新好空气。一杯热饮好甜蜜,家有人伴好温馨。新的一天,新期待,美好生活常伴您!
12、晨光照耀,幸福来到,早睡早起,精神最好,一杯牛奶,一块面包,带着吉祥,带着微笑,紧紧拥抱,开心就好,好运相伴,祝福相随,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亲爱的朋友,早安!
13、窗外雨蒙蒙,窗内酣甜声。阳光洒落心中,惊扰流光美梦。挣开梦眼惺忪,健康快乐出行,祝福记心间,希望常存信念,温馨道声早安。
14、一双手,把人生的风雨撑起;一颗心,把情感的厚度浸透;一声问候,把受伤的心灵抚慰;一条短信,把我的祝福传送:早上好!
15、一二三四五,又到星期五;快乐在招手,轻松展笑颜;挥别忧与烦,迎来好时光;告别工作苦,开心过周末。愿君周末愉快,惬意逍遥!
16、时间散步在思念,目光流转在天边,心每一次跳动着为再见加油,血每一次流动着给再见鼓励,生命的意义就是我要追到你,再接再厉,亲爱的,早安。
17、如果有一天,你走得太倦,只要一转身,我就在你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愿我的祝福化为繁星点点,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天!早安!
18、如果能幻化成一片雪花,我愿轻轻落到您的身上慢慢融化悄悄祝福,愿我的温柔能化解您的疲惫,愿我的`晶莹能过滤您的思绪,早上好!
19、早上空气清新,叫你事事顺心;上午阳光明媚,祝你薪水翻倍;下午小风娇好,愿你青春不老。
20、我的心意,和清晨的阳光一起,把快乐带到你的心底,让你和我一起,伴随清风吹起,把一天的快乐举起,祝早安!
21、幸福是没有声音的,是一抹微笑,是一丝惦念,是一声问候,是一种牵挂,是窜入你心房的几句知心话:愿你快乐!早安,愿你有个美好一天!
22、天亮了吧,闹铃响了吧,极不情愿地起床了吧,我的问候及时赶到了吧,高兴了吧,那就笑笑吧。早安,祝你好心情!
23、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有时候,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没心没肺,才能活着不累!愿你心情明媚!早安,愿你有个美好一天!
24、早晨起床伸懒腰,对着镜子哈哈笑,说声早安会心笑,压力全抛无烦恼,刷牙洗脸哼小曲,开开心心一天到,问候不少在今朝,早安一生愿你好。早安。
25、春天倚着你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你成熟,冬天倚着你思考。生命的每一个感动因你而开始,早上好!
26、熬夜工作伤身,生气会长皱纹,充足睡眠一身轻,开心才会变年轻。一天之计在于晨,早安朋友,祝工作之余不忘忙中偷闲!
27、提一盏七色快乐灯,站在微光的清晨,推开幸福城堡的大门,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亲爱的朋友早安,祝愿你一生幸福,健康平安。
28、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当成一件礼物,把每个开心后的微笑当成一个习惯。朋友,短信祝你早上好,愿你微笑今天,快乐永远!早安!
29、时光,酝酿友情的美酒,越发醇香;回忆,泛起情感的浪花,美好无限;岁月,培育情谊的大树,枝繁叶茂;朋友,发送心灵的问候,关怀备至。朋友,惟愿你时刻开怀,天天幸福!早安,愿你有个美好一天!
30、早上好,吃饭了吗,没吃的话,送你一盘鸭,吃了会想家;还有一碟菜,天天有人爱;配上一羹汤,一生永健康;再来一杯酒,幸福会长久;另加一碗饭,爱情永相伴。
31、在你梦的古堡里,有没有一只小熊在寻找你要的蜂蜜,在你梦的河流里,有没有一只蝴蝶在偏偏跳起你爱的舞曲,亲爱的,好人好梦,晚安。
32、送你一杯早茶: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温柔的叮咛做花,再以沸腾的热情为水,宽厚的包容当杯。愿你喝出你一天的好心情和一季的好运,早安!
33、握一束清晨光,轻轻放在你的脸庞,带给你一天的清凉,愿你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满眼的希望,心中充满宁静与安详,那是我送你的美好愿望。
34、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叫上朋友多出去走走。带上笑容,带上祝愿,发条短信给真心的朋友。时间常有朋友不常有,用常有的时间祝不常有的朋友,快乐常有!早上好!
7.对汉英问候语的几点看法 篇七
1 问候语定义及其功能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问候语的解释是:a form of words or an action used on meeting someone.人们在相遇时,首先要打招呼问候,也就是要表示对遇见的熟人或者陌生人的一种友好,尊敬及礼貌,从而维系正常的社交关系或增进友谊。
Chen(1997)对问候语的两个功能进行了总结:一是交际功能,即通过问候双方可确认其双方关系(朋友)或建立新的社会关系(陌生人);二是具有开启话题,起敲门砖的作用。Firth(1972:1)把问候描述为“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的一种承认,最重要的是能建立或破坏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或是承认他人为社会的一个整体,或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个体因素。问候语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问候语间的差异。
2 汉英问候语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汉英问候语的差异将主要讨论汉英问候语在话题、称谓方式以及内涵上的不同表现。同时,也分析了导致这种不同表现的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以期尽量在跨文化交流中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2.1 汉英问候语话题的不同
在中国,“吃饭了吗?”“要去哪?”“去哪儿了?”等是再常见不过的问候语了。这些话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native English speakers听了会大惑不解。一是不解中国人为什么老是说吃饭的问题,难道是吃不饱饭?;二是不解中国人太多管闲事,觉得中国人太nosy了,去哪儿管你什么事啊(邓炎昌,刘润清1989:181)。在他们看来,Hi!Hello!How are you doing?等问候语就已经足够。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中国人见面习惯讨论吃饭的话题,显然是当时中国经济生活的一种反映,原因是中国是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几千年来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一日三餐是他们的头等大事,因此“吃饭了吗”成为中国人的问候语就不难理解了。吃不饱饭,是许多国家历史上都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多年不变,一直把它作为常用的问候语呢?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重“食”意识。如《战国策·赵策》赵威后所说的“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种“食—民—君—国”意识不仅是统治阶级的基础意识,而且也成为广大民众言行的一种潜意识了。谚语“民以食为天”也许是另一个解释了。
中国人尤其是熟人之间,问候语中除了喜欢问吃饭问题,还喜欢问“什么时候到家的”“有对象了吗”“多大了”“现在能拿多少(工资)”“孩子几个月了”等让西方人受不了的过于隐私的话题,而且问得越细越具体,越能体现对别人的关心,越能拉近交谈双方的距离。若是熟人之间以淡淡的“你好”作为问候,总有一种关系疏远或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不爽滋味。而西方人会以为中国人的这种“nosy”是在窥探他们的个人隐私,或是怀有什么意图吧?!纯属过分热情,自作多情。当然,西方人尤其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之处,这与他们追求的个人空间意识-隐私不无关系。
其次,中国人的这种独特的问候语方式还可以追溯到中国人所崇尚的儒家文化。儒学提倡“仁者爱人”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与人为善(朱立才1999:301)。几千年来,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住在农村,少数住在小城市。他们聚集而居,经常见面,彼此互相关心,几乎无话不谈,个人的事就是别人的事。这种原则很自然的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问候语。与此相反,西方人重个人隐私。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个体主义。他们提倡张扬个性,国家,社会以维护个人利益和实现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作为个体主义的直接产物—隐私权被看做是人们的需求之一。他们不愿别人过问个人的私事,因而他们倾向于选择大众化的中性的话题如天气,业余爱好等。如how are you doing?It’s a nice day,isn't it?Do you have any hobbies?等。英语问候语简单,不包含具体信息,重在礼貌而非情感表达。关于以天气作为问候语,以英国为例,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国家,天气变化频繁,人们要根据天气的情况安排自己的日程,因而天气作为问候语也就理所当然了。由此看来,一种语言中的问候语在另一语言中可能被认为是不得体,唐突甚至侵犯隐私的,因此我们在同英美人交际中要注意话题的选择。
2.2 汉英问候语称谓方式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将称谓定义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是问候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人们对别人如何称呼自己是十分敏感的,同样如何称呼对方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称呼方式取决于双方所生活的历史,文化,社会规范,立场等各方面的原因。汉语中称谓语本身(姓氏+职位/职位)就可以作为问候语以体现对被称呼者的尊敬和对其身份地位的重视。如:
A:张院长!/院长!
B:好!
一般来讲,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直呼其名被看做是缺乏教养或粗鲁的行为),应以辈分称谓代替姓名称谓,而且无论有无血缘关系,都可以以亲属称谓相称。在中国,大人总是教孩子见到外人时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给予礼貌尊敬的称呼。如“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等级和重人伦的观念。正所谓“上下有仪,长幼有序”。能正确得体的使用称谓语被看做是一种品质与美德。英语中的问候称谓方式远没汉语复杂。大多数情况下,用Mr.+姓或Mrs.(Ms.Miss)+姓就可以了。在本人对外汉语教学中,曾问到美国留学生如何在称呼上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他们脱口而出说,“sir”就可以了。需注意的是英语中也有少数表职务的词可用来作问候语。如:premier,president,professor,chairman等。在西方家庭中没有像在中国那样严格的辈分区别,家庭成员之间见面时直呼其名能表示亲切。这充分体现了其人人平等的理念。而在汉语中直呼其名是无法接受的。
2.3 汉英问候语内涵的不同
汉英词语很多在表明上看来是对等的词在实际使用中却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如英语中“good morning”用于早晨起床后至午饭(中午12点)前这段时间。这与汉语的“您﹙你﹚早”在时间上并不对应。“您﹙你﹚早”在汉语里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饭前这段时间(祝丽丽2010:88)。如果在10点至12点这段时间内,问候语还是“您﹙你﹚早。”的话,这样就显得让对方尴尬或不符合习惯,或许还带有挖苦讽刺人的意思。汉语中,使用叔叔阿姨和大哥等来称呼对方时,这并不表示双方有亲戚关系,而只是向对方表示友好和亲昵。而在西方国家中这些称谓只能用于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亲戚成员之间。
3 全球化中的问候语的新的表现形势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世界正在逐步演化为一个联系密切的“地球村”。这些新形势新面貌对当代的年轻人影响尤为深远。他们再也不会满足于固步自封的保守生活,而是更多地与社会,与周围的人产生联系。在这一趋势的促使下,年轻人比较注重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作为选择问候方式的标准。他们向一般人打招呼多用“hello”,“hi”。因为既然关系一般,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多讲话。这样既简单省时又自然更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有些被问到的中国人觉得像“吃了没”,“上哪儿”这样的细节问题,当被问到是感觉到反而怪异。对他们来说,除了表达自己的礼貌和认识这个人的事实之外,打招呼并无特别意义。令人可喜的是,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很多海外留学生开始涌向中国来学习汉语,这非常有益于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本人有一次在学校组织的英语角时问及一在肇庆学院授课多年的外国老师关于对“你吃过饭了吗”(学生会翻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这样的问候语的反应时,他非常自信地解释道,其实“你吃过饭了吗”无异于“hello”,“hi”,“how are you doing”之类的问候语。当然这一个例子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完全被世界所了解,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开放。在西方了解中国的同时,中国人也在学习西方,我们学习英语语言,学习它们的文化,学习它们的隐私观,等等。相信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中西间的相互理解会越来越多,摩擦会越来越少。
4 结论
本文就汉英在语言问候语的差异分别从问候语的话题、称谓方式和内涵上做了简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问候语的语言差异是由汉英两种文化的不同特性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树立正确的文化差异意识,并探讨隐藏在不同的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差异,从而为我们在从事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Chen L P.An analysis on English greetings from social and prag matic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Jiefanjun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1997(2):18-23.
[2]Firth R.Verbal and bodily rituals of greeting and parting[M]//Jean Sibyl La Fontaine.The Interpretation of Ritual:Essays in Honor of A.I.Richards,London:Tavistock,1972:1-38.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79-181.
[4]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朱立才.汉阿交际用语文化透视[C]//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00-301.
[6]祝丽.浅析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语用对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