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学校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4篇)
1.第三小学校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大连市金州区“十一五”期间 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报告
本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区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上级教育业务部门指导下,全面贯彻《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规划》和《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意见》工作情况和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校本研修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实施教师教育推进教师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加快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方面所实施的策略及成果。
全区教师教育重点工作概述
金州区,现有教职工总数4693人。专任教师4187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775人、初中专任教师1376人、高中专任教师949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7人(公办)。行政人员382人,工勤人员198人。2006年教师教育注册数据为:专任教师4007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883人、初中专任教师1556人、高中专任教师949人、幼儿园专任教师568人。(注:本报告统计数据和区域依据2010年4月9日前原金州行政区)
在《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规划》和《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意见》的指引下,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学院、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具体指导及基层学校的努力工作下,经过为期五年的有序、有效、良性运
行,政府对教师教育工作更加重视,校长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教师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研训一体落实到位,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档案建设完备,培训管理规范,保障措施有力,教师学科专业化素质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成果丰硕,卓有成效的完成了本周期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和培训任务。
(一)总体工作概况
1、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意识普遍得到加强
全区中小学校长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普遍得到加强,以校本研修为己任已经成为广大校长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理念的先进性,校长对校本研修认识到位、理念先进、决策正确、监控有力、指导有方、评价及时,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
二是策略的科学性,校长能够关注校本研修的核心问题,即问题呈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在保证每一个教师进入研修状态的策略、措施、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到了科学性;
三是成果的系列性,校长在统领校本研修过程中,十分注重研修成果的系列性,注重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收获,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课程资源积累、优秀课例课件、教育叙事反思、教育经验论文等方面考量教师的学科专业化成长。
城内小学通过“班子带头、示范引领”策略,创建学校网络环境下的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文化、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并在教师教育实践中,根据校本研修需要及时修改学校发展规划、调整校本研修策略、引领参与校本研修实践。实验小学校长带领教师坚定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她带头建立博客,以“高调做事”的风格把自己和学校“晒”在网上,并原创博客400多篇50万字之多。中长小学把教师发展作为校长工作之本,作为提升学校内涵之本,“抓住问题症结走出研修瓶颈”,务实而创新的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大连市122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工作服务系统,在和谐的优质的服务中实现良好的研修质量。大连市101中学校长率先垂范,深入校本研修第一线,聚焦课堂、引领研修,每学期看课60节以上,并亲自检查批阅全校教师校本研修手册,监督校本研修全过程。大连市104中学充分发挥校本研修指导团队专业引领作用,校长、副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人人做专题讲座,做到了思想上有认识、过程上有方法、工作上有成果。
2、教师教育档案建设普遍得到了完善
金州区中小学普遍重视教师教育档案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各校都能根据本校的教师教育工作实际,依据《金州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研训工作指南》和《研训工作指南补充说明》,借鉴城内小学、实验小学、华家街道中心小学、大连市122中学等多所示范校教师教育档案建设和档案管理经验,在教师教育档案建设标准、类型、内容和规格等方面狠下功夫,使全区教师教育档案建设和档案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教师的电子学籍档案也全部建立完成。学校等通过校园网、区域网、教师网、电子邮箱等网络渠道建立了教师发展档案。这项工作之所以比较成功,一是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投入,二是取决于教师教育专干的埋头苦干和肯经营,三是取决于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肯合作,四是取决于市区指导团队和研训教师的精心指导。如红旗小学、龙王小学、马家小学、大连市118中学、大连市112中学等众多学校在教师教育档案建设标准、类型、内容和规格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教师网络建设和网络使用普遍得到了提高
进入“十一五”后,金州区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支持教师教育资源建设,一次性投资三百三十八万元为四十二所学校购置了资源库平台、讲授平台、自主学习的平台、备课平台、动画平台、课件制作平台,在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安装了城域网版资源平台及相关的配套软件,为学校装备了资源平台用的服务器,保障了教师的浏览速度和质量。建成了具有金州特色的分布式资源库存,同时为本土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解决了教师“用什么”的问题。教师进修学校又聘请大连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解决教师课堂中“怎么用”问题,怎么合理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使教师、学生应用信息化方法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金州教育的发展增加了更为广阔的多维空间。大连教师网、东北师大理想平台和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平台的建立,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校本研修提供了现代化网络环境,为广大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和丰富资源,解决了学习之需、交流之需、展示之需和管理之需。促进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健康发展。
从多次视导反馈情况看,在政府投入足,硬件配备起的基础上,各中小学普遍重视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把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当作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环节和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为:
一是领导带头。全区中小学校长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教育的意识逐步增强,能够坚持每天登录上网,获取最新研训信息,用于指导本校教师开展教师教育和教育教学活动,在网络使用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按要求对本校教师网络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专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如城内小学领导不仅带头建立博客,还对全校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下发学习材料,推荐好的网站和好的博客,建立长期交流研究平台。实验小学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他们:
(1)建立博客,校长先行,引领教师从“自主“走向”“开放”;(2)扶持鼓励,骨干先行,引领教师从“被动”走向“主动”;(3)网上学习,实践先行,引领教师从“转载”走向“原创”;(4)网络教研,学科先行,引领教师从“旁观”走向“参与”。
华家街道中心小学以校园网络为学习交流的主阵地,积极开展网上校本研修活动,2008年被大连教育学院评为网络使用先进单位。目前,全区中小学校长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教育的意识逐步增强,能够坚持每天登录上网,获取最新研训信息,用于指导本校教师开展教师教育和教育教学活动。
二是及时培训。几年来,各中小学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
和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除了支持适龄教师参加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外,还根据学习需要坚持开展了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并取得了预期成效。
“十一五”初期,七顶山街道中心小学把教师按年龄段分成4组,分别与自选的组长签订互助协议,让教师在互动、合作中进步;大连市127中学把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同的教师结成对子,搞承包,让年轻的帮助年老的过计算机操作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全校形成了“老带新”“新帮老”的良好氛围。2008年10月,全区又应大连教师网改版需要相继对全区教师教育专干、信息技术教师和全体教师进行三级培训,及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师运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教学的兴趣及水平。
三是开展竞赛。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区教师进修学校先后多次举办课件大赛和学科整合优秀课评比并进行表彰。各中小学也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城内小学以校园网站为平台,以“找出问题――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合作――解决问题”为行动主线,开展多层次的网络互动学习研讨和竞赛,让教师在活动中学以致用。中长小学开展“博客之星”评比活动,春华小学开展网络学习评比,二十里街道中心小学每学期举办2次课件比赛,亮甲店街道中心小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五项竞赛,并制定了奖励办法。在第五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上,全区11名教师参赛,5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
四是积累资源。如华家街道中心小学、红旗小学、八里小学等很
多学校教师都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先进小学在周期初就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1200项,其中课件97项、案例反思129项、教学设计88项、教育叙事40项、德育内容27项、教育教学论文60项、教师个人档案724案、其他46项;大连市113中学每学期为全校教师每人录制1节常态课,并发送到资源库中,为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搭建平台;大连市127中学专门建立了信息科技教研组,为全校教师提供技术服务,构建自己的互联网资源。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大连教师网、东北师大理想平台和金州教育网等网络资源获取研修信息,下载优秀教学案例、精品课件、以及一些试题等资源,并在及时应答平台进行教学问题交流。
五是研修论坛。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除了要求广大教师实名登录大连教师网,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外,2008年初区教师进修学校又在研训平台上开设了研修论坛,在研训教师与一线教师之间、一线教师与一线教师之间架起了研修立交桥,及时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目前该平台发展趋势良好。
4、教师专业化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
在市区两级校本研修指导团队的指导下,全区中小学以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环节为基本模式,以校本为基地,以网络为支撑,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校本研修活动,广大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育教学施教水平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升。如大连市122中学、大连市112中学、大连市101中学、大连市118中学等学校狠抓“有效集体备课研究”、“有效课堂
教学研究”、“有效行动反思研究”,实实在在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素质和提教育教学施教水平。城内小学、实验小学、红旗小学、华家街道中心小学在推进校本研修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开展“三个有效研究”方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区教师教育工作的内涵建设纵深发展。
5、教师教育工作特色建设普遍得到了创新
校本研修工作必须努力创建自己的模式,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必须从教师教育实践中来。两年来,全区中小学都能够从本校的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师教育工作需要出发,在教师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校本研修模式和特色,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城内小学以“班子带头示范引领策略、加强培训分层指导策略、读书熏陶形成氛围策略、抓好典型利用资源策略、及时反馈评价跟进策略、小步慢走积淀特色策略”为基本模式,争取校本研修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实验小学在校本研修工作中,通过“探索实践-反思认识-提炼总结”,初步形成了“自主――开放”式校本研修特色。七顶山街道中心小学以“问题研究式”为模式,即: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课题确定研修主题-主题确定研修活动-活动实现发展目标。
华家街道中心小学搭建“四大平台”(以学校为基地搭建培训平台、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搭建展示平台、以课题牵动为手段搭建研究
平台、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搭建互动平台)提升校本研修活力。
红旗小学构建了“探求问题-实践学习-反思提升”的校本研修模式。南山小学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例案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法、以同伴互助为手段”校本研修模式。
先进小学在打造信息化校园、培养师生良好习惯、提升课堂教学内涵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收效明显。
春华小学发挥名师引领优势,加强对新典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专门为新典型教师量身定做个人发展规划,并让其在学科研修中唱重头戏,促其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迅速成长,对学校学习型团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如青年语文教师杨岛参加大连市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荣获第一名、参加辽宁省教师基本功竞赛荣获一等奖、参加全国第五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学校为青年英语教师王岩量身定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其提高理论素养,尽快形成独特魅力的教学风格,2007年10月荣获全国“第五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今年5月又获小学英语课全国优秀课一等奖。
大连市122中学从学校教师素质实际和教师教育校本研修工作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一个支点、一个载体”校本研修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主题。即:以市区学科月份研修计划为中心,以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为支点,以教研团队研修活动为载体。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转变教师观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大连市112中学以“围
绕问题-自主学习-专业引领-交流解决”为校本研修基本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连市118中学在教师教育实践中,注重发挥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三位一体”功能,通过“同课跟进”、“跨级送课”等多种形式构建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特色。大连市107中学从“教研活动层次化、教研形式问题化、教学反思经常化”入手开展特色校本化行动研究,精心打造学习型学校。大连市123中学把教师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最大的发挥教师教育活动的效力。
目前全区18所初中32所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师教育基本模式,随着全区教师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区“有效集体备课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有效行动反思研究”,将陆续呈现“方案群”、“模式群”、“案例群”和“反思群”等等成果。这也是金州区校本研修内涵建设中最为重要特色之一。
(二)规定及区域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1、全员培训:培训对象为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初中、小学)。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3702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376人、小学专任教师1775人,覆盖面和培训率均达到100%。(1)全员通识培训
1)培训对象:全体中小学专任教师;
2)培训依据:《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意见》、《大连市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3)培训内容:
《师德教育》、《新课程新教材》、《 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4)培训情况:
《师德教育》集中培训3次,内容为《大爱无疆》2学时、《杨爱军》2学时、其它1学时,2学分。形式为观看光盘和专题报告会等。校本培训15学时由基层学校组织完成。培训率为100%。《学生管理与教育》集中培训2次,内容为《班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魏书生)》3学时,其它2学时,2学分,形式为观看光盘。校本培训15学时由基层学校组织完成。培训率为100%。《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专题讲座送教到校培训形式,使用教材为大连教育学院编著的《教师心理健康手册》5课时,2学分。校本培训15学时由基层学校组织完成。培训率为100%。(2)全员学科培训
1)培训对象:中小学学科专任教师; 2)培训项目:《新课程新教材》、《学科专题》; 3)培训情况:
《新课程新教材》集中培训由学科研训教师采取专题辅导和职场指导等形式完成,每学期2课时,计20学时,8学分。校本培训50学时由基层学校组织完成。培训率为100%。
《学科专题》由学科研训教师通过专题讲座、送教到校、职场指导、沙龙活动、优课评选、说课竞赛等多种形式培训,总计集中培训20学时,5学分。校本培训30学时由基层学校组织完成。培训率为
100%。
(3)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培训对象:符合大连市规定培训年龄的专任中小学教师; 2)培训依据:《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意见》、《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3)培训项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4)培训情况:采取集中组班培训,培训学时为50课时,全区3300名教师参加培训(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培训率为100%。
(4)“2010年中小学全员培训” 1)培训对象:全区初中教师、小学教师。
2)培训依据:《2010年大连市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方案》 3)培训项目:师德教育(3课时);心理健康教育(3课时);高效班主任工作研究(3课时);课标、教材分析(12课时);教法研讨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9课时);
4)培训情况:“2010年中小学全员培训”主要通过教研活动,分学科、分年级进行。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专题讲座、课例研究、专题研究和网络学习等形式。培训率100%。
2、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中小学各级骨干教师。(1)市级名教师培养对象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市级名教师培养对象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学院负
责,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育中心协助管理,区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室协助学科培训。培训率100%。(2)区级名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2008年教师节区政府表彰奖励的30名中小学区级名教师; 培训依据:《大连市金州区中小学区级名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模块:《自主研修》、《专家引领》、《工作实践》、《考察学习》; 培训情况:于2008年8月启动,完成专家引领5次,“烛光行动”、“荧光行动”、“星光行动”按计划进行。培训率100%。
(3)区级教坛新秀培训
培训对象:2008年教师节区政府表彰奖励的60名中小学区级教坛新秀;
培训依据:《大连市金州区中小学教坛新秀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模块:《自主研修》、《师导培训》、《示范引领》、《考察学习》; 培训情况:于2008年8月启动,完成专家引领5次,“烛光行动”、“荧光行动”、“星光行动”按计划进行。培训率100%。
(4)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全区329名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
培训依据:《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模块:《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
培训情况:于2007年1月启动,培训5批次;主要培训形式为专题讲座、专业引领、沙龙活动、送教到校等,校本培训由所
在学校负责。培训率100%。
(5)校级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全区400名中小学校级骨干教师;
培训依据:《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模块:《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与考察》; 培训情况:于2007年1月启动,区级集中培训3批次;学科培训由学科工作室负责;校本培训由所在学校负责。培训率100%。
3、新任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0-1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依据:《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项目:《师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管理》、《教材教法研究》、《本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等;
培训情况:集中培训由教师教育中心和学科研训教师按组织培训;校本部分由所在学校按《方案》要求进行。培训率100%。
4、班主任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在岗中小学班主任教师; 培训依据:《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内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与教育》、《当代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现代学校班级管理与实践》、《新时期学生工作》《新时期家长工作》;
培训情况:主要采取5种培训模式。一是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集中培训基层学校主管领导或指导团队负责人,基本形式为专题
讲座、现场观摩、沙龙研讨、经验推介等;二是基层学校主管领导或指导团队负责人负责本校全体班主任教师培训;三是区级集中培训;四是组织参加市级集中培训;五是开展各种竞赛和组织参加各种竞赛。培训率100%。
5、小学非城区英语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城区以外的小学英语教师
培训依据:《金州区非城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模块:《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情况:集中培训由大连大学特聘教授完成;实践培训由学科研训教师负责;校本部分由所在学校负责。培训率100%。
6、研训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区教师进修学校专职教师和特聘兼职研训教师。
培训依据:《金州区“十一五”期间研训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模块:《师德教育》、《新课程研训》、《教育技术能力》、《学科专题》、《应急培训》、《教育教学考察》;
培训情况:一是按要求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二是学校特聘高校专家教授做专业引领;三是同伴交流;四是利用网络自主研修;五是组织域外考察。目前进行较为成功的是师德教育、专家专业引领和自主研修。培训率100%。
(三)培训方式与管理
1、在培训途径和方式方面,我们重点抓“两网”建设:一是“人网”建设,即由区级研训部门与校级领导结成的统领网,由区级研训
教师指导团队与校级指导团队结成的引领网,由区级项目责任人与校级教师教育专干结成的管理网。纵网从区教师进修学校到基层学校,横网由基层学校与基层学校校际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培训人力资源网。另一个是“天网”建设,即现代计算机网络。目前我区中小学常用的以《大连教师网》、《东北师范大学网》、《金州教育网》、《农远教育网》为主。
2、在培训管理方面:(1)建立组织,形成管理机制
我区的教师教育按照“教育局行政领导,进修学校业务统领,政府督学室评估督导”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全区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各校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负责人,副校长是主要负责人。
(2)改革体制,形成工作机制
为了适应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我们进修学校做了三项工作:第一,我们重新明确各部室及研训教师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一个教研、科研和培训三位一体的新型培训机制。第二,在全区成立了33个教师教育工作室,建立区级培训团队。第三,给研训教师划分校本研修责任校、确定校本研修指导日,对校本研修进行专项指导。(3)建章立制,形成保障机制
“十一五”以来,我区共制定各种教师教育方案60多个,先后编印了《大连市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研训工作指南》等四个文本,为全区教师教育指明工作方向,同时也明确地提出了工
作任务、操作方法、行动要求和评估标准。
(四)培训专题与课程研发
1、确立培训专题。
为了引领全区教师的同伴互助紧紧围绕着学科教学向内涵建设发展,呈现出问题化、专题化和系列化,我们从“问题”出发,确立了“三个有效研究”培训专题,在全区开展了“三个有效研究”的系列活动。2008年开展“有效集体备课研究”,通过对集体备课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六个纬度的研究,建立新的集体备课模式,提高教学研修效益。2009年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研究,建立学生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益。2010年开展“有效行动反思研究”,通过对学生预习、复习和教师批改、辅导等研究,形成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每个培训专题由四个模块组成:专家理论引领、职场实践研训、经验交流推广、成果呈现表彰。先后聘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孔凡哲、原大连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本土教育专家宋庆泮等多名专家学者做专题培训,培训面达100%;同时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特派专家与学科研训教师一同深入课堂,进行职场研训,成效明显,且深受一线教师欢迎。
2、开展课程研发
遵照“课题课程化”原则,我们一方面进行区级培训课程开发,成立培训课程开发领导组织和工作组织,确立研发方向原则及其研发策略;另一方面组织基层学校根据本校教师教育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研发校级培训课程。
二、全区教师教育工作主要策略
1、领导重视 保障先行策略
经过多个周期的教师教育工作实践,广大的教师教育工作决策者、领导者、组织者和广大教师都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即: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站在提高全民素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金州经济强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把教师教育工作做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每学期初召开的全校教师教育工作会和全区教师教育及教育教学总结计划会议上,我们都依据大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有关规划和方案,从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区与人才需求及教师专业化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做重点部署,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支持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建设了资源库平台、讲授平台、自主学习的平台、备课平台、动画平台、课件制作平台,在信息中心安装了城域网版资源平台及相关的配套软件,装备了资源平台用的服务器,保障了教师的浏览速度和质量。建成了具有金州特色的分布式资源库存,建设了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平台、东北师大理想平台等网络,为本土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解决了教师“用什么”的问题。同时又聘请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大连教育学院专家教授对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和相关专干进行培训,解决教师课堂中“怎么用”,怎么合理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使教师、学生应用信息化方法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金州教育的发展创造了
更为广阔的多维空间。
2、强化管理 团队牵动策略
在教师教育队伍建设上,我们首先建立了由学校一把手校长牵头的校本研修指导工作理事会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理事会,建立了以学科研训教师为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学科工作室,还成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中心,也就是教师教育工作管理团队,用以全面负责教师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验收工作。
其次,我们始终注重教师教育工作的规范管理工作,把基层学校校长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管理学校教师教育全面工作。同时不断加强教师教育专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专干的管理功能、组织功能、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尤其教师教育专干,他们是校长抓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即要协助校长具体贯彻落实执行有关教师教育的政教育动,及时上传学校教师教育研训成绩和信息,组建和管理学校教师教策,协助校长具体实施教师教育计划,协助校长组织学校教师教育活育档案,他们既要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校长负责,又要对每个教师负责,可以说,一个学校校长和教师教育专干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协调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一个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
于此同时,我们为了规范全区教师教育工作,普遍建立了相应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从组织上、管理上、制度上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引领体系和实施体系,形成了教师教育工作的领导团队、工作团队、指导团队、管理团队“四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
3、典型示范 星火燎原策略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这一“以点带面”的推动策略。靠典型的经验去引领、去示范、去辐射、去影响、去带动全局工作。我们一是用大连市122中学、城内小学、实验小学三所市级教师教育示范校的校长工作经验去引领全区中小学校长,解决了在教师教育工作中,作为一把手校长如何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即解决校长“怎么抓”的问题。二是分别在大连市122中学、城内小学、实验小学、华家中心小学等学校召开了教师教育工作现场会,用点校主管校长的工作经验去引领全区中小学主管校长,解决了在教师教育工作中主管校长“怎么管”的问题。三是在教师教育专干工作会议上,分别用大连122中学、城内小学两位教师教育专干的工作经验去引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干,解决了在教师教育工作中,教师教育专干“怎么干”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靠典型去示范、用经验去引领、以会议代培训的方式很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以人为本 校本研修策略
校本研修是由中小学校组织实施,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进修院校为指导,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整合原来“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而形成的“研训一体”的培训形式。是“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研究”的整合。这就告诉我们,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校本研修培训机制,是“十一五”教师教育与“十五”教师继续教育最根本的
区别之一。就基层学校来说,如何由配角转换成主角,如何发挥主阵地的作用,确实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为此,我们要求全体研训教师首先转变职能:变教研员为研训教师,然后再去指导全区中小学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有序、有效地开展了校本研修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起到了明显收效。如城内小学提出的校本研修“三项基本原则”就很有代表性:一是校本研修要“基于学校”,但不能“拘泥于学校”;二是校本研修要规范化,但更要特色化;三是校本研修要创新,但也更要继承。实验小学、大连市122中学、大连市101中学、大连市112中学等学校从集体备课研究做起、注重实效。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已经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步骤地展开,五十所中小学普遍建立了教师教育校本研修模式,并初见成效,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远程培训 网络支持策略
大连教育学院创建的“大连教育网”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校本研修提供了广阔天地和丰富资源,解决了学习之需,沟通之需,交流之需、管理之需和展示之需。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首先多次组织全区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教师教育专干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集中培训,还特别聘请教育学院网络技术专家对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干进行技术培训,然后通过教师教育专干培训本校全体教师。目前全区绝大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了网络学习技术。我区还在“十一五”之初,创建了具有金州特色的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平台,在全市
开了利用学科网络平台交流研训信息的先河,得到了大连教育学院领导的高度好评,之后建立的东北师大理想平台、农远网、远程教育网等,对于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指导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实施义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果很好很突出。
6、宣传交流 经验共享策略
一是为了及时交流全区教师教育工作经验和信息,我校除了致力办好《金州教育》外,还由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办公室创办了《金州教师教育简报》,现已编印了20期,其中7至20期由大连市122中学、城内小学、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独立承办。每期简报都报: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区教育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各部门,送: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简报》宣传了教师教育示范点校和教育教学质量先进校的典型经验,对全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也扩大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影响面,获得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有关领导的好评。二是组建了以教师教育专干为主体的教师教育工作宣传报导队伍,组织他们向市、区教育刊物、市、区教育信息简报、市、区教育网络上传本校教师教育、尤其是校本研修方面的信息,对教师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规范档案 过程监督策略
为了规范全区教师教育档案建设和管理,我们一是在《研训工作指南》和《研训工作指南补充说明》及《“十一五”教师教育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应具备的资料》中,明确了“十一五”教师教育档案的
标准、类型、主要内容等,为规范全区教师教育档案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展示了城内小学、大连市122中学、华家中心小学的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并把华家中心小学的电子档案以电子文稿的方式由教师教育办公室挂在网上,用以示范和指导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档案建设,这三所示范校的档案示范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档案建设提供了学习榜样,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教师教育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8、开展评估 激励评价策略
“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引导性,它对规范教师教育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全区教师教育工作启动之初,就依据市教育学院有关资料制定下发了教师教育《校本研修评估标准》,随后,又制定下发了《校本研修评估细则》。用以规范和引领全区教师教育工作。为了贯彻这一标准和细则,区教师进修学校又分组对全区中小学贯彻《标准》和《细则》进行跟踪指导,并通过与大连教育学院进行全面联合视导、与基层学校进行专题联合视导,及特定校本研修视导日等,这种视导与评估的结合,对初期的教师教育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作用。
9、培训者培训 研训一体策略
我们十分注重对培训者的培训,注重研训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十一五”之初,就制定出台了《金州区“十一五”期间研训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日前,又制定出台了《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目的上“三个目标”,内容上“三大模块”,形式上“三种模式”,政策上“三项保障”,对进一步加强研训队伍建设,更新研训教师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不断提高研训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研训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还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全体研训教师普遍制定了《自我发展规划》。“研训一体”是“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特色建设之一,但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却是一件很困难的,由学科教研员转为学科研训教师这不仅是概念发生变化,更大的是工作职责扩大了,工作任务加载了。为了使教研员尽快转变观念和职能,我们一是校本研修,研训教师去指导;二是集中培训,研训教师去承担;三是学科培训,研训教师去实施;四是专题培训,研训教师去负责;五是远程培训,研训教师去组织。五年来相继进行了十大培训,即:(1)全员培训;(2)骨干教师培训;(3)新任教师培训;(4)班主任教师培训;(5)有效集体备课研究培训;(6)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培训;(7)有效行动反思研究培训;(8)校本研修模式建设培训;(9)教育科研能力培训;(10)网络及平台使用培训等,真正实现了“研训一体”。
10、问题研究 活动推进策略
为了使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从金州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实际和切实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问题出发,于2008年提出了三个问题研究。一是“有效集体备课研究”(2008年实施);二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2009年实施);三是“有效行动反思研究”(2010年实施)。围绕三个问题研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1)评选活动:评选教师教育工作示范校、评选优秀备课组、评选教坛新秀、评选研训论坛标兵、评选区级优秀课、评选区级优秀整合课、评选区级优秀研究课、评选金州区教师教育工作成果等;(2)竞赛活动:“学者杯”大赛、“巧匠杯”大赛、“能手杯”大赛、“说课杯”大赛等;(3)编辑出版特刊丛书:《金州教育特刊号》、《金州教师教育简报特刊号》、《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文库》、《大连市金州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丛书》等。问题研究的开展和各项活动的推动,十分有限的促进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全区教师教育工作成果与特色
“十一五”期间,我们努力开发网络资源和强化区域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统领、服务、指导、管理功能,提高全区校长管理专业化和教师学科专业化水平。
(一)三次探索、两次改版升级,努力构建教师教育服务体系 大连市“十一五”中小学教师教育总体模式是“校本研修、研训一体、网络支撑”,明确了培训体制、培训形式和培训载体。我们觉得,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没有网络支撑,校本研修,研训一体将举步维艰。为此,“十一五”以来,我区十分重视网络建设,通过三次探索、两次改版升级,已经形成全区教师教育工作网络服务体系。
1、第一次探索:提供教师备课资源
为了加强网络建设,在2005年10月,我区在金州教育网上开设了一个“学科资源”专栏,教师点击“学科资源”,就可以看到我们
为全区中小学每个学科都设置了一个备课资源平台。进修学校中小学部学科研训教师在各自的平台里根据学科特点、教师所需和研训的特长分别设置了200多个栏目,构建了教材常识、课标解读、教材教法分析、优秀教案、优秀试题等一个一个系列,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备课资源。
2、第二次探索:引领教师开展研修活动
随着教师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教师对网络进一步的需求,我们认为网络不只是“资源的载体”,建网也不仅仅是“建资源库”。于是,我们开展对网络建设进行二次探索和第一次改版升级工作。2007年6月,我们在金州区教育网上建立了一个“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以进修学校九个部室为中心,除了提供学科备课资源外,还增加了网络办公、网上研修、教师博客、月研训工作发布等功能,引领教师开展研修活动。
(1)开展网络办公
网络办公是进修学校内部管理,下设四个栏目:月份工作、工作布置、工作反馈、工作通报。月份工作是校长每月初在网上发布进修学校本月重点工作,工作布置是校长对应急工作布置,工作反馈是校长对单项工作进行总结,工作通报是校长对全校月研训工作总结,并召开月研训工作总结大会,在会上对全校、部室和个人的研训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2)开展网上研修
网上研修是在“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平台”上为全区中小学每一个学科设置一个“研修论坛”。教师把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发到论坛上,寻求帮助,学科研训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在论坛上解答,在研训教师和学科教师在研修论坛互动过程不仅是求教答疑,还创生了思想交流、主题研讨、活动延伸、资源提供等研修方式。
思想交流式:教师在论坛上提出自己理想和心理问题,大家在网上互动。比如一个教师在网上提出想辞职改行,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的教师说改行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学了那么多年专业知识,去干别的,得不偿失,大部分教师还是做教师会有更好的发展。语言切切,真情实意,使提出问题的教师容易接受。
主题研讨式:研训教师根据区级研究专题,或下校看课发现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意识地在论坛上提出问题然后和教师共同研讨。
活动延伸式:是在教研活动年后,大家兴趣未尽,然后来到论坛上就这次教研活动继续评说,畅所欲言。
资源提供式:研训教师或学科教师发现最新信息或最好网站发到论坛上,大家共同分享,大家共同交流观后体会。
(3)建立网上博客
我们选拔教师博客建设好,特色突出的学校,然后连接到我们研训平台的首页,供全区校长和教师学习。
(4)发布研训活动计划
每个月初,我们进修学校九个部室要制定出本月研讨活动安排,并发布到平台上,各校根据活动计划早做布置和安排。
3、第三次探索:统领教师教育工作
到了2009年10月,我们感到现在的研训平台不能满足统领全区教师教育工作的需要,于是我们开始了网络建设的第三次探索和第二次改版升级工作。第二次改版后,在保留原有学科资源和部室研训指导基础上,重点开发进修学校研修课程资源,建立进行学校、部室、研训教师三位一体层次化、系列化地区资源,发挥网络快捷、方便、省时的优势,实施统领、服务、指导、管理策略
第二次平台改版升级后,实现三大功能。一是统领功能,我们在门户网站上开设“工作指南”、“会议纪要等栏目,向全区发布进修学校和各部室每学期工作计划、培训计划、活动方案、培训方案和每次进修学校召开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和会议下发重要材料。二是指导服务功能,在门户网站的首页我们设置了《金州教育》、《教育简报》、《教育文库》、《教育专著》、《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课堂》、《德育风采》、《教师作品》、《学生作品》十大本区开发的资源库。另外,在原有个体参与论坛研修的基础上,建立跨学科、跨学校的各类学习型组织,通过网络互动、合作、共享。三是管理功能我们在门户网站上开设了“基层学校”一栏。根据进修学校各项计划、活动方案,评选要求,对各校参与全区教师教育工作及取得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年末召开总结大会,并将量化统计表在网上通报。
为了保证网络研修有效健康持续发展、网络研修走的常态化,我们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构建管理体系
区教育局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区进修学校成立网络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研修网工作室,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中心分工合作,共建网络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全区制定了《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平台建设工作要求》,对进修学校部室主任、研训教师和基层学校校长和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年末要对各校教师参与网络研修工作进行一次视导和总结。三是开展评选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评选信息化先进学校、论坛研修标兵、教师“博客之星”和“能手杯”评选活动,并对各校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成情况和向金州教育网投稿情况进行通报。
5年来,我们的网络建设经历了三次探索和两次改版升级,由开始以研训教师个体为中心提供备课资源服务,逐步发展为以训室为中心引领全区研训工作,以进修学校为中心统领、指导、服务、管理全区教师教育工作。
在网络建设初期,就得到时为大连教育学院骆东升院长的肯定,并让我校宋黎夏老师到学院为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做现场解说。在2009年年末大连市教育局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为大连市教育局局长骆东升在听取我校校长网络建设工作汇报后表示,金州区应在网络建设上形成材料,在全市推广。
(二)一个专题,三个有效研究,努力构建教师教育统领体系。
大连市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的亮点是校本研修,做为区级进修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本区域内校本研修的业务统领。为此,在2008年,我们提出通过一个专题,开展三个有效研究,来实施全区校本研修的业务统领。
1、一个专题,三个有效研究的内涵
在2008年年初,我们提出主区用三年的时间开展“有效教学行动研究,它的研修支点是有效集体备课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有效行动反思研究。每年一个主题,2008年是“有效集体备课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教学设计和集体备课模式;2009年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2010年是“有效行动反思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研修活动和教学反思。全区各校用三年时间,通过对教学前备课,教学中的行为,教学后的反思进行系列研究,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的研究,使全区教师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创新了一些新的做法,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技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一个专题,三个有效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在开展“三个有效研究”中,我们以行动方案为指针,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以竞赛评比为手段,全面展开。(1)制定方案,指明方向
在每一年的年初,我区都要制定本专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区专题研究启动大会,对全区中小学专题研究工作做全面部署,会后各校要制定本校研究方案,召开本校研究启动大会。(2)理论培训,武装头脑
1)下发全区统一学习教材。近两年我们向全区下发了《自主学习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两本书,作为全区统一学习教材。要求各校在接到教材和后,开展了各种学习研究竞赛活动,然后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围绕教材开展“学者杯”教育理论知识大赛。
2)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我区作专题研究的专项培训。我们把专家学者的讲座刻成光盘,下发各校,各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二级全员培训。
3)组织校级领导和区级名师,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考察学习。基层学校也纷纷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一些学校组织教师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考察学习。
4)围绕着专题研究,我们先后编辑出版《有效集体备课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有效行动反思研究》专刊,进行理论指导。在专题研究结束后,我们编辑出版研究成果专著,目前已编辑出版了《校本研修模式》、《有效集体备课研究》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校长在校讲座文集》等多本专著,从理论和实践上呈现出研究成果。
(3)实践指导,解决问题
1)开展拉练活动。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就在中学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现场拉练活动。整个拉练活动历经2个月,对初中18所学校集体备课、课堂教学、集体诊断三个环节现场观摩。然后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和教师进修学校的研训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和专题讲座。
2)开展交流活动。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在小学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座谈活动。分片召开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座谈会,呈现各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成果,为校长提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
3)开展课例研究活动。我们通过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和研训教师共同下校进行课例研究,在实践中提升教师专题研究能力。4)开展视导活动。每年我们教师进修学校都要分组对全区50所中小学的专题研究工作进行专项视导,进行现场培训。
(4)竞赛评比,全面推进
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我区先后开展了“学者杯”大赛、“能手杯”大赛等10余项竞赛活动。开展了研修论坛标兵、专题研究标兵、专题研究先进单位等近20项评选活动,并在年末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区专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对各校20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通报,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并颁发了奖状和证书。
(三)以校为本,强化过程,努力构建教师教育实践体系。
1、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实现有效引领。
早在“十一五”之初,全区50所中小学全部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校本研修工作指导团队,并且职责分工明确,每所学校都设立了由教导主任(或后备干部)以上的干部担任教师教育专干,这充分体现了全区中小学校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校长都能亲自主持校本研修工作。具体体现在“三个亲自”方面:
一是亲自设计:首先校长认识高,思路清晰,身体力行,充分履行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如:城内小学校长多次亲自主持校本研修活动,对教研组职场教研活动、教师网络教研活动指导到位、检查及时、评价准确。该校的校本研修经验多次在区内外经验交流会上交流;红旗小学和三十里堡街道一小学校长的关于如何构建校本研修体系、如何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文章被收入《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十一五”教师教育文库》,面向全区发行,用于指导全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其中红旗小学的经验在大连市第二次中小学校本研修视导总结表彰大会上做经验交流,并被评为市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实验小学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在师生中倡导“自主精神”,开展“自主教育”模式研究,并以此逐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先进小学、华家小学、七顶山小学、大连市122中学、大连市118中学、大连市110中学等中小学校长亲自做学校校本研修的总设计,结合学校的实际,将办学理念融入其中,从目标到内容,从形式 32
到策略,运筹帷幄、身体力行。
二是亲自培训:从一两个校长率先举办校本研修专题讲座到全区校长和副校长都能够承担了校本研修理论学习的引领者角色,分阶段、分专题开启各类校本研修讲座,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对校本研修内涵的认识,掌握校本研修的策略,从而形成了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的主观意识和行为。目前校长“在校讲座”已经成为金州区教师教育工作特色之一,已经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是亲自主持:校长直接确定研修专题,并亲自主持专题研修,如实验小学、城内小学、先进小学、中长小学、南山小学、华家小学、七顶山小学、大连市118中学、大连市112中学、大连市117中学、大连市106中学等。校长们真正身体力行,在研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教师一道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校现实中真实的问题研究,提高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水平。
此外,下大力气抓基础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达标;建立奖励制度激励教师提升研修水平与质量;提供学习资源,开展专家引领活动。这些具体的引领方式与措施为教师提高校本研修的意识起到了导向性作用,为学校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规划具体,措施到位,实现有效保障。
全区50所中小学都制定了五年规划、并且对五年规划进行了各的分解,各校都有计划和学期活动安排,使得每年的工作更加明确、具体。
全区每个教师都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包括自我介绍、现状分析、远期目标、阶段规划、实现策略等内容较详实,有一定的操作性。如:红旗小学、马家小学、龙王小学、新华小学等众多学校很有特点。其中龙王小学把学期教师教育工作计划与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区中小学都普遍制定了自主学习制度、集体研修制度、同伴互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学习例会制度等校本研修最基本的制度。华家小学的校本研修制度群在《金州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简报》上全面发 33
表,对全区校本研修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全区中小学都普遍不仅有规划、计划和制度,而且都能够落实到位,视导中我们发现全区的校本研修和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各种要件非常齐全,从访谈中,我们发现,学校制定的规划、计划及制度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全区中小学都普遍所有学校都有集中培训场所,网络、多媒体、教材、杂志及音像资料等基本上能够满足活动要求。各校为教师订阅了大量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达到规定种量以上;有的学校甚至远远超过规定种量以上。各校的影像资料储备总量都超过规定以上,其中先进小学、八里小学等较为突出。
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各学校都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并保证研修时间,大多数学校做到了每周一次。从各校的研修记录上看,各校不仅能按时开展研修活动,且活动有主题、有教师的参与和互动交流。
全区中小学都普遍全区学校教师研修经费都能得到保障。教育局和学校为校本研修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如派校长、教师到上海、北京、山东等教育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支持区域内校际联动等,如大连市112中学先后派吕伟军到温州说课、郭晓宁到银川作课、车远文赴上海参加科技活动等。大连市109中学2009年4月由教导主任率骨干教师5人到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考察学习,达到了“出去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应。全区各学校有装备精良的微机室供教师进行网络研修,建立校园网网络论坛栏目,评选学科论坛标兵;跨越时空实现同伴互助,评选先进研修组织;对于取得成绩和研修效果的个人和集体给予物质奖励,评选自主学习典型;购买教育教学书籍供教师阅读,开展“学者杯”大赛等。同时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扩展视野补充能量,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杏树中心小学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学历提升平台、校本研修平台、技能提高平台、互动展示平台,先后举办了12项竞赛活动,较大的丰富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广大教师对本校的研修制度和保障措施 34
认可。
3、优化设施,整合资源,实现网络有效使用。(1)硬件设施达标
全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面达到了“双高普九”标准的要求。全区所有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均达到生机比、师机比、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人机比都达到了规定要求。2009年始准备对已经配备了大背投电视教室以外的学校逐步配备新型多功能媒体白版电视。
全区所有学校都能达到宽带接入因特网、大连教师网、东师平台网、金州教育网,街道学校农远网,保证网络畅通,网速也比较快捷,各网络终端都达到联通使用正常;各校都有网络运行安全措施,计算机正常上网率达到了规定要求。
全区各校都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并建有显示设备、投影仪和大屏幕,供放设备,录放像机,DVD和VCD,视频展示台,功率放大器等,这些设备都被日常教学广泛应用,效果很好。
全区各校都配有专职计算机教师和网络维护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责任到人,认真做好网络维护工作,有网络运行安全措施并有详细的网络和计算机维护记录。
全区大多数学校都能充分利用这些基础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或提倡教师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或利用教室多媒体设施进行随堂教学。
(2)资源建设丰富
城内小学、红旗小学、先进小学、华家小学、八里小学以“网络化”教学研究为牵动,在学校服务器上建立学校资源库,提倡教师把个人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上让大家共享。
七顶山小学、登沙河中心小学、亮甲店小学、杏树小学等充分利用“农远”等网络资源,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建立了个人资源库,制作了系列相关教学课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备课、上课。有不少教师的个人资源库已达到35G以上。大连市127中学等学校对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甚至小到教研组活动如实验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等都进行全程录像,然后有选择的播放录像进行研修反思 35
与分析,取得良好的研修效果。
大连市122中学、大连市118中学、大连市117中学、大连市112中学、大连市101中学、大连市121中学等学校为方便教师使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教研组将学校现有资源按照类型进行整合,建立了教学光盘资源目录,对学校现有的教学光盘建立检索数据库,方便教师查询、借阅。使用者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许多中小学投入资金为教师购买教育资源网上的资源,所属资源质量高,教师的使用率也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最实际的帮助。如城内小学购买资源库492G,制作学科资料207G,上传大连教师网教学资源30个。
(3)网络使用充分
八里小学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研教学的传统特色,教师――网上自主学习;教学――网上互动探讨;成果――网上交流显现。全校教师都能自主制作教学课件,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强化过程,典型引领,实现档案有效建设。
多次视导检查,我们感受最深的印象是全区教师教育工作形式建设规范实用,具体表现在校本研修活动过程档案资料齐全、内容翔实、分类清楚、装帧规范、特点突出。
全区各校都能按照本学校校本研修计划及研修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研训活动,并及时进行过程资料积累,做到电子文档上传,纸质文档归类,保证了教师的电子档案与纸质的文本档案一一对应。
各校在档案建设上既能严格按全区统一“八大模块”(组织领导模块、规划制度模块、过程实施模块、资讯上传模块、档案资料模块、保障措施模块、特色创新模块、研修成效模块)建档,又能够充分体现本单位校本研修的过程与特点。华家小学的电子档案完备,南山小学全员培训材料充实,新华小学档案分类准确,八里小学学生发展档案的建立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教师教育档案的不同特色。
5、多元设计,注重实效,实现活动有效开展。
校本研修基于学校,学校目标基于教师。全区中小学校长都能身 36
体力行,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1)以问题研究为中心、课例为载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区中小学都能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这一全区公共研究课题,从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出发,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所有学校校本研修的问题都来之课堂教学一线,都是为了解决一线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如研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处理;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预设,生成和驾驭;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总结和提升;研究教师对教师之间的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教师在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手段和工具;研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促进发展的现状,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原因,寻求最佳对策。
带着问题去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中生成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反思,在反思中解决问题。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探讨中感悟到自己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从而使得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有机地渗透。
红旗小学以“问题――策略――实践――反思”为校本研修基本模式,通过集备――提升研修实效、聚焦课堂――推进研修实效、问题反思――优化研修实效。七顶山小学的研修活动通过“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课题确定研修主题、主题确定研修活动、活动实现发展目标”开展有效校本研修活动。南山小学以“问题牵动”为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形成经验策略”实施校本研修。石河小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促进校本研修科学化发展;以教研组为载体,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大连市112中学走“调研――引领――研修――发展”之路,从问题入手进行“有效教学目标、有效课堂提问、有效双边活动、有效作业布置、有效教学评价”研究。共性特点大体为“个体典型教学案例——群体提炼中心问题——个体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个体课堂实践反思——群体交流解决策略”的基本形式,使群体和每一个个体的研究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行为的实效性也随之增加。
各校都能围绕校本研修专题,结合课堂教学案例,通过课例或案例分析,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提供的课例或案例或是骨干引路,或是典型示范,或是青年展示,或是自荐汇报。都按照“上课教师自述——上课教师答疑——听课教师评析——专业引领——上课教师谈体会”的步骤,给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与空间。
从校本研修现场看,校本研修主题明确,研讨现场参与度高,思考有深度,研讨活动呈现“主题、案例、思考、交流、共识”的有价值主题研讨的共同特征,非常有实效。
(2)以骨干为龙头、教研组为载体,促进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各学校都非常重视骨干团队建设和教研组建设。通过组建研究团队,使他们成为互助对象,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营建支持信赖,合作分享的教研氛围。
在“校本研修”的背景下,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可以弥补专业引领力量的不足的现状。各校以“骨干教师开放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为平台,开展“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为骨干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提高的平台。在参与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开放展示的观摩、研讨、交流活动中,汲取营养,形成共识,提升自己。大连市117中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引领,使青年教师切实感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辽宁省特级教师、金州区名教师谢玉玲不仅在校内开发课堂,而且面向全区中学数学教师开放课堂,同时承担了校内外的各类专题讲座任务,其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著作《我在教育教学中之修与悟》和《新课程目标下的班主任工作新论》公开发行,较大的教育和影响了全区广大中小学教师。
全区很多学校都能针对学校骨干教师的业务特点,开展“骨干教师对话课”、“骨干教师开放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研究观摩活动;通过“青蓝工程”等结对子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另一方面,骨干教师课堂开放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活动不仅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本校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骨干教师自己在活动中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开放,为同伴互助搭建了一个平台,不同层面的教师在这种互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发展了自己。
在实践层面,教研组是校本研修最主要的载体,是校本研修中的基本单位。没有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校本研修;没有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基本等于没有开展校本研修。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和发挥教研组的载体功能,是提高“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2008年,根据全区教师教育内涵建设课题之一“有效集体备课研究”的需要,依据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相关安排,各校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作为校本研修的核心组织,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合作互动为抓手,分阶段设计系列可操作的活动内容。教研组主题研修的共同特点是:首先,明确主题:自己的问题,能解决的问题,对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有帮助的问题;其次,依据主题选择案例,使案例能明确的呈现主题;第三,进行思考、实践,开展真正意义上行动研究;第四,交流自己的思考、做法、反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第五,形成共识,确定下一步的操作策略和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第六,进行“行为跟进”,真正取得教研组“校本研修”的成效。大连市118中学开展同学科同课程跨年级的“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立意之新、难度之高、收效之大是该校实施校本研修最为成功之举,事实证明,该校的“同课异构”不仅培训和造就了一支优秀教师队伍,而且实实在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大大的提高了学校区域影响力。大连市117中学从教研组活动入手,开展“有效教”和“有效学”活动,即:“有效教”: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辅导、有效批改、有效反思;“有效学”:有效预习展示、有效合作学习、有效检查、有效评价。同样收到了预期成效。
(3)以“点校”牵动为重点,校际联动为载体,拓展校本研修空间。
每个学校做为个体的研究力量和水平是不均衡的,校际联动可以 39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教研水平和质量。依据《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形成了我区“校际联动”校本研修的设想和行动。
在我区,校际联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城区牵动街道的“校际联动”即城乡联动式。二是学校间自主结合的“校际联动”即自主联动式。三是研训教师牵动的“校际联动” 即送教联动式。
我区以“三个校际联动”模式为主的校本研修活动已形成常规。城内小学“主动伸出手去”与不同层次的学校建立联动关系,借鉴学习它校优势学科,把好课引入校内,如春华小学杨隝语文说课、王姸英语说课、民和小学郑晓丹数学课、八里小学顾媛语文课等。并与七顶山小学拉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在校内搭建平台引教师“议”教学,开展活动促教师“研”发展,读书写博让教师“论”教育,充分调动了教师求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践证明,以“点校”为中心,强化城区中小学对定点街道中小学的辐射、指导、示范功能,通过学科指导团队建立“点”与“面”的互动机制,形成“合力推动”、“相互联动”的一体化推进策略,切实可行,卓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以学校与学校自愿结合的校际联动研修形式大多是自发形成的,这是校长间的联合活动行为,一般两三所甚至五、六所学校自由组合,进行彼此看课,诊课,专题研讨活动。这种自主的“校际联动”有四个优势,一是因为是校长行为,在时间上有保证;二是多数是全员性参与,教师比较重视,在人员上有保证;三是优秀资源得以共享,优势互补,在资源上有保证;四是极大的发挥典型教师作用,在质量上有保证。这种校际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级研修的缺憾。
如龙王小学与五一路小学、春华小学、八里小学组成的校际联动;大连市106中学与大连市122中学、大连市117中学、大连市101中学组成的校际联动;华家小学与向应小学开展的同类区域校际联动;七顶山小学与大连市121中学、华家小学与大连市110中学、登沙河小学与大连市123中学开展的中小学教学内容方法衔接式联动等,都非常有特色,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训教师牵动的校际联动,是学校间学科师资资源直接补偿式的联动。它充分发挥研训教师的区域调控能力,突破校际间的围墙,实现不同学校的教师直接结对帮教,如中小学研训教师牵线搭桥,带领特级教师、区级名师深入基层、直面中小学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与之结成师徒对子,一起共同备课、看课、上课、评课,使骨干教师尤其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6、以校为本,教学相长,实现了教师、学生和学校有效发展。(1)教师专业精神发生积极改变。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座谈的形式反馈:师德师风满意度得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提高;自主发展意识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得到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和职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实践表示认可和满意;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得到改进和提高。城内小学通过校本研修活动,培养了一批校本研修教师典型,其中4人被学校送出国考察学习,30人到外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近年来累计获国家级优课7节、省优课3节、市优课15节、区优课35节。王晓莉《分桃子》获辽宁省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录像课一等奖,《什么是圆的周长》获国家级说课二等奖;多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编写工作,30名教师在区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传授者,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倾听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评价,这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中逐渐做到了“尊重学生、鼓励质疑、教会学习、营造氛围”,具体做法即“四个带进”:一是把尊重带进课堂: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志向、选择、性格、情感等,包括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失误。使用文明语言,耐心解决学生的求助,公正评价每个学生等等;二是把鼓励带进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地参与。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质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战胜挫折、自信乐学;三是把学法带进课堂:课 41
堂上教师要重点研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四是把思考和创新带进课堂: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启发学生敢想、敢问、敢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想在教师前面,通过潜心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热烈的研讨争论,使学生思维在运动中得到训练,进而产生超出教师或书本的新想法,不断提高思维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的参与度、交流度、思维度、达成度得到最大的提高和完善。三十里堡街道一小学把教材转化为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资料,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大连市107中学实现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形式的多元”。
教师的专业精神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学科专业的发展,获得各级优秀课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及在各级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也逐渐增多,在网络上研讨问题的氛围愈来愈浓厚,一个良好的求发展态势已然形成。春华小学青年教师杨隝2007年全国第五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王岩2008年获全国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大连市127中学物理教师刘宏伟获全国物理教学大赛一等奖;特殊教育学校2名教师获大连市特教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实验小学编辑出版了反映青年教师成长的《成长的足迹》,反映校本研修成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模式成果集》和教师作品集《窗口》。
(2)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能把这一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从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城内小学通过竞赛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问题诱导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评价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南山小学的学生作文多篇在《小学生作文报》和《少年大世界》上发表。实验小学编辑出版学生作品集 42
《小荷》面向全校学生发行,该校学生张继龙在全国第十二届华杯赛总决赛中获银牌。
(3)学校逐渐形成了发展特色。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各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具体特色特征正在归纳、分析、总结、提炼过程中。
从整体上看,市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城内小学、实验小学、红旗小学、春华小学、大连市122中学、大连市118中学、大连市112中学等学校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区级示范校先进小学、七顶山小学、华家小学、中长小学、龙王小学、大连市106中学等学校跟进幅度很大。南山小学、八里小学、五一路小学、新华小学、杏树中心小学、登沙河中心小学、大连市117中学、大连市109中学、大连市121中学、大连市123中学等中小学进步幅度很大。一个教师教育工作区域均衡化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主要问题分析
考量金州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践,尽管“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模式、有创新、有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可能会制约或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
问题1:校本研修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有数量、少质量、乏含金量”的现象。
有个别学校领导对校本研修的认识还停留在形式上,尚未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缺乏寻求发展的“源动力”;有的学校虽然校本研修制度健全,但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加以引导;有的学校还不能够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缺乏“求实”的精神。
问题2:专业化发展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方向不明、定位不准、措施不力、动力不足、进展不快”的问题。
有的教师对教师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明确,只是被动的参与、被动的发展,缺乏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还没把自主学习与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联系起来,缺乏理性的思考;有的同伴互助还停留在效率不高的交流对话上,缺乏科学的方法;有的教师尚未真正树立“终身发展”的育人观、“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和“主动发展”的发展观,缺乏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
问题3: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与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不习惯、不适应、不均衡”情况。
年轻教师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意识、参与热情,网络资源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普遍好于中老年教师,这些不平衡凸显了推进校本研修和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难度,而这些中老年教师恰恰大多是教育教学第一线上中坚力量,因此提高中老年教师的校本研修意识、参与热情、网络资源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就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现有的网络条件还存在着网速慢、配置少、故障多等问题。
(二)主要对策建议
大连市“十一五”期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网络支撑”为基本模式,以“研究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为基本策略,经过为期五年的实践,在教师教育范式和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及教师教育实践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十二五”期间教师教育更应该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在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改进教师教育模式,调整教师教育策略等诸方面下功夫。
1、确立校本研修条件下的教师教育正确范式。
教育家泽兹纳在《教师教育的另类范式》中对教师教育范式的做了经典分析:(1)行为主义范式,这一范式强调教师教育的重点在于达成外显的教学行为,注重可观察的教学技巧或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根据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分析出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变量,将这些行为和技术作为教师教育的培训标准,并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演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娴熟地掌握、表现、操作和运用这些行为和技术。(2)人本主义范式,这一范式强调教师教育应着重培养教师作为“人”的一面,认为教师教育应促进教师心智、品格的成长和健全,重视对专业智能中各种知识、能力、信念和态度的反思与经验重组。(3)传统技艺范式,这一范式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教师,由有经验的教师用良好的教学形式进行示范教学,学徒通过观察、模仿学习获得教学技巧。
4、探索反思范式,这一范式把教师培养视为一种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把教师视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认为教师能够通过探究获得对教学的深入了解。笔者认为泽兹纳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并实践“十二五”期间教师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选择校本研修条件下的教师教育合适模式。
中小学教师教育以促进教师学科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师发展的关
键是不断的学习,学习与发展同样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师教育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家蒂勒玛在《教育中的专业发展:新的范式与实践》一书中把教师教育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培训的概念模式,一类是培训的体验模式。前者认为,教师发展依赖于概念的转变,教师培训应将既有的知识与原有的概念结合起来,培训的关键在于清晰的呈现核心知识,并使教师同化这些核心知识,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后者则认为,教师培训中必须确保教师获取足够的经历和体验,通过创设一个自然的环境,使教师沉浸其中,获取新的概念。他又在两大类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育的四种模式,分别为概念转变的培训、认知指导的培训、研究小组、促进教学实践的变化。从这个模式理论出发,我们大连市“十五”期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基本上侧重于概念模式,“十一五”期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基本上侧重于体验模式。笔者认为如何找好二者的结合点应是我们实施“十二五”教师教育选择培训模式的关键所在。
3、构建校本研修条件下的教师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内容,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关键。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基本由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组成。普遍认为,普通教育课程是解决教师“凭什么教”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通识素质,才能为“人师”。目前普通教育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比重:美国为40%,日本和俄罗斯为37%,德国为33.3%。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具备所教学科知识的保证,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和基
础,着重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教育专业课程是为了形成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教学能力设立的课程,重点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目前教育专业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比重:德国为33.%,日本为30%,英国为25%,美国为20%,法国为20%。由此可见,教师教育课程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改来改去,更不能没有核心课程。
4、改进校本研修条件下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十一五”期间,无论教师教育行政机构,还是教师教育培训机构,乃至教师教育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在研究和探索教师教育的实施策略。广大的教师进修院校也在积极的实践中摸索和探究。金州区中小学“有效集体备课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有效行动反思研究”就是最具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校本研修条件下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在《区域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很好可供借鉴的教师教育策略。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也在其虹口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特色成果汇编中介绍宝贵经验。这些对于我们总结“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和实践“十二五”教师教育工作,都具有极其重大积极意义。此外,还应在如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继续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把目标锁定在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学科专业化素质上,最终落实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上。
(2)要必须实现教师教育校本研修由“形式建设”向“内涵建设”的发展。教师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既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急功近利,要稳健推进、步步为营,努力在“形式”建设中形成规范,在“内涵”建设中形成特色。
(3)“校本研修”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注重引导自主学习、自主反思、自主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确定发展目标,多为教师提供和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引领教师走“主动发展”之路,引领教师关注课堂,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及时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大连市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0年10月15日
2.第三小学校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
继续教育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为宗旨,以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为手段,以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强化管理、注重实效为原则,促进教师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层级体系与课程体系,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在建立起一支数量上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队伍的同时,改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宽厚、教育教学能力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一)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广大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基本形成。到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具有大专学历达到70%以上,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5%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90%以上具有合格学历。
(二)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各类学科专业教师基本配套,新专业、新学科师资基本满足
需要,高中和职业中专复合型、多用型师资比例有所提高。注重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新一轮全员教师岗位培训。加强省、市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十一五”期间,选拔省级培训骨干教师(名教师)300名,选拔市级培训骨干教师(名教师)1500人。同时,各县(市、区)着重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骨干教师培训,五年内完成专任教师总量的15%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三)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高标准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各项培训任务,推动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深入。通过城乡学校结对、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支教、骨干教师带徒、教师定期流动等多种方式,将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切实提高农村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十一五”期间,通过集中研修和名师引领等方式选拔培养500名农村骨干教师,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促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修养
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十一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结合到教师培训工作之中,以此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增强教师心理自助能力。
(二)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提高培训的质量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开展教师岗位和中小学教师试用期培训。要把有效促进教师知识更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活动,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范畴。在培训中,通过强化学科知识、拓展、整合及其与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改善与教育教学能
力的同步提高。开展实施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全员培训,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建立“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以此为中心构建一个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和全员教师的网上虚拟校园,为教师职务培训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实施多元、开放、互动的培训方式,以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骨干引领、脱产研修和培训者蹲点辅导、到学校上课等形式,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1、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市、县两级培训机构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和研究。
2、进一步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登记和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认定工作,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初中、小学的学分要实行集中市级培训机构备案,加强管理。中小学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获取相应的学分,由任职学校归入教师业务档案。在培训周期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发给中小学教师相应的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凡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每5年培训不少于240学时(其中必修不少于120学时)。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其中必修不少于60学时)。
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审批制度。具备资格的培训单位开展市级教师职务培训,必须在开班前半个月将培训计划和课程方案报市教育局审批,经教育局审批后,方能纳入教师职务培训的登记范畴。开展镇(乡、街道)级教师培训或校本培训,必须在开班前半个月将培训计划和课程方案报各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审批;获准后的培训项目方可纳入教师职务培训的登记范畴。
(二)加强培训者队伍的组织和建设,提高培训者队伍的素质
1、要积极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培训者队伍。在充分发挥本市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科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聘请省内外的教育名家到本市讲学,积极开展“专家讲坛”。
2、组建州市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指导小组,形成教师培训的学科业务指导中心,对教师培训的方案和课程内容进行审核,确保教师培训的健康、持续、有效开展。
3、要加强培训者队伍的师德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和管理力度。本市有关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每年要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业务培训,并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统一管理中。要积极拓展培训者的培训渠道,组织他们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到中小学挂职实践,使之成为集培训、管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培训者。
(三)加强基地建设,构建市、县、学校三级培训网
1、根据“十一五”师训目标和任务,加强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形成以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体,教科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开放、多元的师资培训体系。“十一五”期间,高中教师的全员集中培训和市级骨干培训原则上由市级培训机构承担;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及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2、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要积极创建1—2个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3—4个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3、中小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层单位,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十一五”期间,各校要严格按照《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教高[2004]36号)的要求,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积极探索教中有研、以研助训、研训促教、研训结合的“研训教一体化”培训。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学校校本研修的规划和学校培训计划,安排落实本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外做好送培工作,对内做好师资管理和校本研训工
作。同时要建立帐并做好各种培训档案的保管、存档工作。
(四)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教师职务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
1、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切实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政发
[2004]47号)文件精神,力争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专款专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按财政管理体制,市、县(市、区)的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级负责落实。各教师任职学校年初预算资金中安排一定数目经费用于本校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的机制。
2、要把教师职务培训的完成情况逐步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内容,凡有10%以上教师未能按规定完成教师培训任务的学校,当年不能参加有关先进单位评比;上述学校也不得申报各级示范性学校,校长当年的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3、要把教师职务培训与考核、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相结合,对没有完成职务培训任务的教师,当年的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师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必须提交完成职务培训任务的证明材料,未按规定取得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者,不得晋升、聘任、续聘教师职务。
3.第三小学校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三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也体现出我国计划体制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教育作为我县经济社会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时机、规模与速度既要满足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满足社会上更多人求学的需要,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要科学定位未来几年我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在全面了解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争取把我县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教育强县。
一、“十五”简要回顾
1、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预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001年完成了一中的整体搬迁,二期工程如期完成,三期工程正在运作,为玉田一中争创国家级重点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二中、三中的分离和三中寄宿制招生,二中、三中及其它普通高中成功扩建,全县国办中学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实现了实小的整体搬迁,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的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十五”初期,我县有各类农村中小学268所,目前有185所,五年来共撤并学校81所,提前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实现了规模办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2、主要特点
(1)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尽管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财政十分困难,但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县一中、实小的迁建,二中、仓中的改扩建以及三中、实小寄宿制招生方面,给予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使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2)深挖内部潜力,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县接受了两次“普九”复查,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投入已明显不足,为弥补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系统深入挖潜,广辟筹资渠道,通过建筑商垫资、向村队、社会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集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
万元,保证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大胆尝试新的办学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方借鉴办学经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在实小、三中成功招收寄宿制学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十五”期间,民办教育在我县迅速兴起,先后有育英小学、银河中学、极光中学、新世纪中专以及玉花园幼儿园、金色童年幼儿园、烨南幼儿园等多所民办学校在我县成功招生。我们把民办学校同公办学校共同考核,共同奖励,为公、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公平的发展平台。全县民办教育形成了幼、小、初、高、中专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我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存在问题与差距
(1)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相对薄弱。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人民群众择校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2)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普及程度。
(3)布局调整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撤并学校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群众确有困难,所以对布局调整工作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2011年前后,我县小学又有一个新的入学高峰,所以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要考虑以上因素,撤建并举,以满足新的入学高峰要求。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1、国际形势分析研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随着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事业的也得到迅速发展,新的教育结构正在形成。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人才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把促进教育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安排教育发展战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竞争力。
2、国内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和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教育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面临着如何发展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的问题,面临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对人才的总体要求,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
3、优势条件(2)“普九”“普三”工作居全市先进水平并于2004年6月、10月我县顺利省“普九”复查和“普三”验收。我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丰南、迁安等经济好的县区。省、市领导对我县的“普九”和“普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先后有数十个外县区单位赴我县学习经验。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小学逐步开设了外语课,等级评价在全县全面推开,素质教育得到较好推进;初中由重点抓优秀率向抓合格率转变,中考合格率逐年提高;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我县高考成绩连续
年保持在全县的前3名,连续
年被评为高中工作先进县。
(4)教育现代化装备工作全市领先。
年我县启动教育装备现代工程以来,学校教育装备进展迅速,目前我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均配齐了微机室和多功能教室,全县计算机总数达
台,所学校有自己的网站,所学校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
个,所学校实现了教师微机备课。从2005年开始又有计划地启动了校园网建设和多功能进教室工程,我县现代化装备工作居全市前列。
4、不利因素
(1)资金短缺,教育欠帐严重。“十五”期间,我县教育装备现代化、两次迎接省“普九”复查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共投入
万元,其中
万元为欠帐,年农村费税改革后,许多乡镇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几年来,总欠帐在万元。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全市还处于下游水平,2000年以后,小学、初中没有分配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偏大(小学尤为明显),“十一五”期间,教师的梯队衔接将成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另外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县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尤其在近几年,我县有
名教师辞去公职,到私立或其它地区任教,急需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3)人事制度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三、“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县”三大战略,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三个“面向”,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全县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把教育大县建设成教育强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发展目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到2012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0%;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5%、98.5%。到
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06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达市级示范性学校以上标准,85%以上的学生在省级示范高中以上学校接受教育。2020年,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3、指导原则
(1)坚持稳定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维护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妥善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发展经济从教育抓起,提高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为我县从人口大县迈向人力资源强县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坚持类别协调,城乡协调的原则。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对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引导、扶持力度,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结合,使我县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以及其它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坚持突出重点,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抓住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和推进高水平学校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突出重点任务、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5)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的原则。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把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消除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障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加大对教育的宏观调控,由偏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来。
四、“十一五”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1、发展方向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办好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抓好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以2007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努力提高普及程度,重点抓好初级中等教育的控辍学保学工作,认真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到2012年,初级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达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在99.5%、98.5%以上。
2、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继续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2005年,全部消除我县学校现有危房,以后,随时对新出现的危旧房屋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快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到2008年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分期逐年实现图书馆借阅一体化和微机管理模式。到2012年,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要达到国家标准,各类实验室全部达到一类;有能够满足音、体、美教学需要的数量充足的器材和设备。
4、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按照因地制宜、分层推开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逐步建成一批寄宿制学校。首先在地理位置优越、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实行寄宿制试点,然后在鸦鸿桥、窝洛沽等大乡镇和经济较好的乡镇推行。力争到2012年在各乡镇各建成占地90亩的九年制寄宿学校1所,建成占地80亩的县城寄宿制初级中等教育学校2所。
5、加大示范校建设力度。以省市中小学校等级评估为契机,建成一批代表玉田教育最高水平的示范校,创玉田教育的新品牌。到2012年建成省级示范校6所,市级示范校15所,县级示范校50所。
6、抓实特色校建设。为拉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从2005年起,在全县小学范围内率先开展特色校建设工作,在我县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特色校建设工作向初、高中推进,带动全县水平的提高。到2012年,建成在县级特色校38所,建成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校10所以上。
7、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完善示范校和北部山区、南部低洼地区学校的手拉手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北部山区和南部低洼地区从教,奖励扎根边远地区从教的优秀教师;制定有力措施,严格依法执教,加强学籍管理,保证相对薄弱学校的生源质量;加大对这些地区干部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教育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从2005年起,每年改造薄弱学校4所,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三)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加快普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确保2006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并逐年提高,到2012年达到90
%以上。根据我县未来几年高中生源情况,加大普通高中调整、改建、扩建工作力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预留土地150亩,拟建规范性高中一所,不断满足高中入学高峰的需求。
3、积极争创高中示范校。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引导各高中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一中在成为省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仓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沽中争创市级示范性高中。到2008年,使全县所有高中生都能在市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接受教育。
(四)构建适合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成人、特殊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以扫除科盲为重点,专业适当增加,办学层次较快提高,能更好的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县成教中心努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开办专、本全脱班、远程教育研究生班,实现与邻近大中城市高等院校、国家名牌大学联合办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每个乡镇预留土地20亩,拟建规范性农职中一所,充分发挥乡镇成人职业教育学校的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到2012年,乡镇成人学校建成省级示范校3所,市级示范校7所。
(五)构建灵活开放的民办教育体系
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发展与管理并重,继续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全县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形成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制定《玉田县民办教育管理办法》,积极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或参与公办学校建设;积极引进社会投资,保障社会力量办学举办者的合法收入;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创造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环境;健全联合办学机制,依托公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
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把联办学校做大、做强,确保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根据未来几年我县生源逐渐减少的实际,引导民办学校向职业教育转轨,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把我县的优秀民办学校打造成市、省乃至国家级品牌学校。
2、重点任务
(一)现代装备教育装备工程
1、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启动班级多媒体教室试点,2007年,所有初中和中心小学的一个年级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全县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并把信息技术考试列入小学毕业考试范畴。到2008年,所有学校全部建成高标准的微机室,学生上微机课全部达到一人一机。2012年,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40%,全县中小学平均10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人均拥有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2、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2005年,50%的中学,20%的小学建成校园网。2007年,建成与唐山市信息网相联的玉田教育教学网。加强教师办公用微机与学校电子备课室建设,所有初、高中和国民办中小学及60%的乡镇小学全部建成电子备课室并逐步增加教师办公用微机。2008年,全县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建成全县教学系统的办公网络。2012年,教师平均3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基本实现网上办公、无纸办公,全面实现电子政务;校园网建成率达100%,基本实现“班班通”。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2007年启动教育资源库建设,系统开发教育软件,并形成规模,使县局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达到2000g。2012年建成集各类教育于一体的开放式远程教育体系。为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提供软件资源。
(二)干部教师队伍培训工程
1、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以评估为手段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完善师德评价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开展新时期师德规范和师德建设的课题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2、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按照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的双重目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把教学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构建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一支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有创新、学术上有价值、成果上有特色的高素质科研队伍。到2012年,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有整体提高,达到全市中游水平。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各项要求,特别是加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提倡教师学习英语。
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强化岗位聘任,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职工聘用合同制,逐步实行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在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的同时,适当引进新教师,到2012年,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有一定提高,解决目前我县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从2005年起,按省、市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凡在边远山区和南部边远洼地工作的教师上浮一档职务工资,3年后巩固,满5年后再上浮一档,调离工作岗位后,不再享受以上待遇;三是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机制。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培训制度,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制度。形成由20名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校长组成的名校长群体。逐步推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四是完善分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高中学校结构工资由县教育局有效监控,使学校结构工资与办学水平相匹配,教师结构工资与工作数量、质量相适应,建立健全自主灵活、优劳优酬的薪酬制度。
(三)素质教育工程
1、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多形式教育活动。同时根据教育形势发展,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式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同时,积极探索、逐步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估考核机制。
2、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定并不断完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规律,把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主动发展,使以高考为标志的整体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四)科研兴教工程
坚持以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全县教育的发展,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理顺科研体制,聘请兼职教研员,形成畅通、高效的教育科研网络,完善科研先进单位优秀成果的奖励制度。加强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深入推进以“发展教育”为主导性课题的实践研究,继续深化学习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教育、中学职业指导教育等课题的实践研究,每年学校都要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实现由参与型向自主型研究的转变。在事业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等方面确立前瞻性、应用性、实践意义较强的科研课题,并争取纳入市级、省级重点课题系列,形成较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取得一批在全市、全省领先的教育科研成果。重视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育决策与教育行为的科学化。
3、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重点项目共有5项,共需资金14813.8万元。(2)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有16所乡镇初中、14所中心校、9所完小、21所分校的撤并任务,共需资金4193.8万元。
(3)2007年“普九”复查。根据“普九”标准的提高,学校软件硬件建设,包括绿化、美化校园,学校改扩建,购置教学设备,专用教室建设等约需资金2100万元。
(4)现代化教育装备。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全县需购置微机
台,建微机室
个,多媒体教室
个,电子备课室
个,校园网
个,以及玉田县教育教学网,共需资金1800万元。
(4)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投资400万元筹建2500平方米的实训楼、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投资400万元购置数控加工中心6140普通车床、汽修实验室设备、电工实验室设备,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县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
(5)其它。包括2008年前新建一所城内幼儿园需资金
500万元;特教整体搬迁及建福利厂260万元;危旧房屋改造
万元;少年宫建设300万元,实小新建科技馆200万元,二小、三小改造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确保重点工程资金足额到位
(四)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队伍,继续深化执法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加大对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教育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五)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加大对全县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力度
完善县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职责、办法,健全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完成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县教育局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教育评估方案,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依据《河北省学校办学水平等级评估标准》和《玉田县校长目标考核方案》,每年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并坚持督导与评优相结合,改进教育督导方式,加大教育督导随访工作力度。坚持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专项督导,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等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并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同时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
(六)加大综合调控力度,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采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完善合理的教育资源配制机制,逐渐实现办学条件的的标准化、教师队伍交流的制度化、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积极发展优势资源,鼓励办出特色;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淡化窗口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优,加强示范和辐射作用;改革招生制度,淡化升学竞争,逐步从办学条件的均衡向办学质量的均衡过渡,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附:
1、2004-2012年高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2、2004-2012年初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3、2004-2012年小学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4.第三小学校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四
为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完成中国科协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发挥好科协工作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科协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根据国家有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中国科协在2007年的第七届全委会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随后印发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的指导下,中国心理学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努力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按照科协要求分七个方面汇总如下: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心理科学的学科特点与实际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直观地将心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但是,中国心理学会始终把满足国家需求、服务于政府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方面的作用可谓是无法替代的,这无疑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川地震后抗震救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地震发生后,学会于地震当天专门成立抗震应急工作小组,立即组织相关工作的开展;通过媒体提出倡议,号召全国心理学工作者科学、冷静、有组织和计划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向国家及四川省政府先后递交了十余份建议书,且先后有三份政府建议被中办或国办刊物采用、一份被国务院有关部门采用;对参加心理援助的同仁和志愿者开展大量专业培训;编制心理干预手册及书籍,送往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省市地震灾区。这些内容充实、方法实用的资料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国际上对地震后心理援助的经验和心理创伤的原理和规律,为了更加有效、科学、持续地对汶川大地震灾区民众的进行心理援助,经2008年5月28日常务理事会决定,向社会发布“中国心理学会五一二地震心理援助二十年行动纲要”。中国科协七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评出先进集体88个、先进个人406名。中国心理学会被评为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位会员被评为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为了对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的前期工作进行及时地总结和交流,以便进一步推动未来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2008年6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研讨会。2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做了大会报告并积极参与分组
讨论,就抗震救灾的关键理论、技术和现场应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情形下,初步统一了心理学界和精神病学界对于灾后心理援助的认识,为后来的全国性心理援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中国科协支持下,我会还承担并按期完成了“汶川灾区民众心理援助中长期规划”调研项目,并提交了四项专报。
在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面对此后的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中国心理学会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备战参赛北京奥运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包括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在内的17名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为中国代表团16支参赛运动队(不计香港、澳门、台湾代表队)进行了长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提供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4年(自雅典奥运会结束到北京奥运会开始的整个奥运周期)。此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还为中国轮椅篮球队、中国自行车队和中国举重队3支残奥会运动队的备战、参赛进行了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这些工作全部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所获51枚金牌中,有47枚金牌产生于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代表队,占总数的92.16%;所获100枚奖牌中,有84枚奖牌产生于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开展了长期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代表队,占总数的84.00%。特别是丁雪琴研究员为中国体操队和中国举重队提供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为两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17枚金牌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支持。这17枚金牌占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堪称奇迹。
制定心理学应用领域职业规范和准入标准中国科协明确要求所属学会推进学会改革,承接部分政府职能,成为国家和政府的“思想库”之一。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正式申请成立专门的分支机构,下设临床、测量等分支开展相关工作。该分支将从职业规范和从业准人标准等方面应对某些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既热闹又混乱的局面,引导起健康发展。
制定测验工作者的道德标准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已提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但内容较为简单。随着心理测量方面的问题逐步增多,急需细化相关条例和准则。据此,测量专委会已制定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心理测验管理条例》,实施工作正在推进中。
推动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的工作2007年2月5日中国心理学会在北京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一致讨论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及伦理守则等文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对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需求的增大,心理治疗和咨询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事各类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人员快速增加。高素质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不仅成为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其水准也关系到我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社会声望和学科严肃性。为了推动和促进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正规、有序和健康发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和机构学术性注册系统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在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为主,成立了三个不同性质的工作组承担了建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工作。至今为止,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和督导师分别为173位和118位。
心理学家资格评定2008年9月11日,常务理事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对心理学家进行认定的决定》。经常务理事投票,推选出7名常务理事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开展评定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在网站上开辟了评定工作专栏,并于2009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心理学会首批心理学家发布会”。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
全国性学术会议
全国性学术大会历来是到中国心理学界的盛事,是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观点、沟通联络情感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可以超越学界,甚至国界。2007年11月8日至11日,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举行。本次学术大会是目前为止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学术盛会,来自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2658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其中,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代表共53名。会议期间,共收到论文2468篇。与会专家围绕“心理学与和谐社会”的大会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本次学术大会也得到了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和其他发达国家心理学组织的高度重视,是到会外宾心理学家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学术盛会。前来参加会议的有国际心联主席Bruce Overmier、国际社科联主席Kurt Pawlik、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haron Brehm、英国心理学会主席Pam Maras、前国际心联主席Géry d,Ydewalle、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系教授Henry Wellman,另外还有来自日本、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和非洲国家的心理学工作者。
2009年11月5日至8日,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在山东济南胜利召开。此次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的主题是:“心理学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来自全国包括港台在内的2700多位(加上会前举行的一系列工作坊,本届大会实际到会人数接近4000人次)心理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还得到了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和一些国外心理学组织的高度重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多个国家的多名知名心理学家参加了会议,使得本次大会成为历届全国心理学会中与会代表最多的一次学术盛会。为了顺应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对心理学科需求的急速增长,此次会议上还一致通过了学会每年召开全国学术交流大会的决议,在2010年11月底,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将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组织和参与国际学术大会,促进中国心理学与国际接轨
积极参加国际大会中国心理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第26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ICAP,希腊雅典)、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 德国柏林)以及第27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澳大利亚墨尔本),促进中国心理学者更好地与国际同仁交流。在这些大会上,与会中国学者以不同的形式参加了大会的学术交流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国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学应用的成果。特别是在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中国心理学会时任理事长张侃研究员在当选国际心联副主席,充分说明了我国心理学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已被国际同行所认可,而且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努力承办国际大会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于2008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由世界心理治疗学会(The World Council for Psychotherapy, WCP)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承办。本届
大会主题为“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全球化对心理治疗的挑战”,这也是世界心理治疗学会第一次在中国乃至亚洲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心理治疗大会。大会采取多种会议交流方式,包括大会报告6场,论坛3场,会议演讲26场,主题演讲29场,特邀研讨会72个,研讨会53个,墙报展示345张。来自61个国家的150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第13届国际理论心理学大会由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主办,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于2009年5月15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会议是国际理论心理学界的一件盛事,来自美、英、加、德、法等20多国家和地区的86位理论心理学家和128位国内大陆及港澳台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此外,大会期间还召开了选举会议,叶浩生副理事长成功当选为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新一任执委,将负责协调整个亚洲地区的理论心理学组织工作。
积极争取项目与经费
学会近几年来积极争取并获批的项目包括: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素质教育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支持及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立、中国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促进策略研究、心理学名词审定、5.12地震后民众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援助经验总结、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服务平台建设等等。
其中,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项目发现,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成绩成正比,部分科技工作者群体心理问题很突出,还初步发现了工作压力及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关系是影响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素质教育课题”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和中国心理健康量表测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的局处级干部419人,发现干部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和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中国心理学会一贯高度重视心理学普及工作,特别是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简称科普委)在老一辈心理学家的悉心指导和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积极参与下,心理学普及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科普组织网络日益健全,心理学工作者队伍迅速扩大,心理学普及领域不断延伸,心理学普及工作形式多样化。尤其2005年以来承担开展了多项中国科协领导的心理科普专项活动,为我国开展心理学普及工作的研究、应用和交流以及促进心理学普及工作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今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推动心理普及、服务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科普委多次开展了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主办大学生健康节、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在“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和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知识普及作用。
“十一五”期间,中国心理学会承担了一些促进人群心理健康的大型科普项目,项目总经费投入达750万元(见附件-1)。包括: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奥运园区科普平台建设与基础研发”,主要为对体现“科技奥运”对奥运园区心理学科普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建设;“汶川地震灾后教师、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与培训”,为对灾后灾区教师进行心理援助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与健康’科普展
览”,主要为促进我国心理健康和心理科学知识传播设计并制作的我国规模最大的心理学科普展览等。
四.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促进对外科技合作
中国心理学会是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团体会员,是其极为积极活跃的成员组织。自1984年,一直有中国心理学家在领导层工作。前任理事长张侃现担任国际心联副理事长,韩布新副秘书长担任国际应用心联执委。近年来,二位分别代表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参加两个学术组织的工作会议,并领导学会秘书处组织中国心理学者参加国际学术大会。作为联系中国心理学家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桥梁,学会积极组织青年心理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经常务理事会审批,学会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共资助了近60名青年心理学家参加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和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2008年11月,我会正式设立“荆其诚国际心理学大会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促进了此项资助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张侃教授除担任国际心联副主席外,还一直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科学自由与责任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一直以来,他为促进中国心理学会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中国心理学会分别与日本心理学会、美国心理科学联合会、南非心理学会及韩国心理学会等签订了协议,进一步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在2010年的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上,张侃教授获得了由IAAP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五.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扩大学会会员范围、提升学会影响力,经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决定,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员等级正式分为高级会员、普通会员、研究生会员和本科生会员。学会将进一步搭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服务平台,为全体会员提供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提供中文专业文献的查询与下载;减免参加全国大会的注册费;优先邀请会员参加本团体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等等。我会已于2010年10月为青年会员免费举办了首期“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学者研究能力建设培训班”,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与好评。
此外,2009年以来,中国心理学会在全体会员范围内开始开展重新登记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积极进取,锐意改革2007年,中国科协发布了《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在多个学会中开展改革试点工作。2009年,中国科协继续扩大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各学会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决定将包括中国心理学会在内的9个学会纳入试点,并给予很大经费支持。根据科协的要求,中国心理学会于2009年6月专门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理事会选举程序、代表大会组成办法、设立支持单位等11项决议,推动学会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至今,第一年的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并获得了科协相关部门与领导的好评。
科学民主决策,一切重要事项均通过常务理事会议会议决定在过去的内,学会每年平均召开常务理事会议4-5次,对重要事宜进行研讨。为加强与广大会员的联系,及时通报学会工作的进展,自2008年1月,学会网站开始以电子月
刊的形式刊登学会通讯。
根据需要增设学会的分支机构自2008年初中国科协正式批复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为中国心理学会分支机构后,我会已拥有专业委员会15个、工作委员会4个,涵盖了心理学的主要学科领域。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学会常务理事会又一直通过申请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心理学标准与规范研究委员会”。
七.加强网站和资源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不断加强学会网站建设2009年开始,学会全面推动学会新版网站的建立,至今已基本完成改版工作。新版网站使得后台操作更加便利;信息的发布和变更更加灵活;界面更加专业、时尚;增加会员服务平台,及时了解会员需求;增添英文页面,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采用加密处理,提高了网站的安全性。
开通中国心理援助网2007年7月1日,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正式开通了中国心理援助网。该网站的开通与心理援助专员的培训,使心理服务网络化,进一步加快了心理学普及队伍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北京、西安、哈尔滨等地培训了六批心理援助专员共计226名。培训工作将按计划逐步进行,在未来的几年里相信一定会逐步建立一个更加务实高效的全国心理援助工作网络。
五年里,中国心理学会的各项事业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心理学会还将不断进取,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心理学会
【第三小学校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朱集三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自查报告09-14
学校十一五规划08-16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08-26
送表三小师德师风宣传教育计划08-16
三小听课07-01
市三小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06-18
一机三小安全自检报告06-20
实验三小爱国卫生月计划07-07
火花三小欢送退休教师座谈会主持词07-16
浅谈低年级教学的几点做法 三小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