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家花园优美散文

2024-07-25

我的私家花园优美散文(精选10篇)

1.我的私家花园优美散文 篇一

我一人在家的时候,常常提醒自己要耐得住寂寞,能够不为外界声色所动。但事实上很难做到,无论是风声雨声,还是院外偶尔响起的脚步声,都能牵引我的目光向外注视。近来更是因为一座花园使得我经常离开家,跑到那里呆上一段时间。

花园不大,是很小的一片,其间种上许多不知其名的花木,配以一望让人心生惬意的草坪,更添几块石凳,景致倒也优美。我悠闲地坐在石凳上,晒晒太阳,不经意地享受花木的清新和芬芳,确是人生一件乐事,更何况时常会有些孩童、老人以及年轻的恋人们光顾此地。孩童们做着各种游戏,愉快的笑声一刻也不停;迟暮的老人,或是两三人聚于一处,下着象棋,或是独自一人坐在石凳上,欣赏景色,回忆往事;年轻的恋人们多半相互依偎着,漫步花园中,各自低声絮语。花园因他们的出现而变得情趣盎然,更富生气;可我则由于始终追逐他们的身影而生自怨自艾之情,感觉自己很难融入其中。

真正让我觉得自己仿佛成为花园的主人是在下雨天的时候。我手撑雨伞来到此地,发现这里只有自己一人,再也见不到孩童们嬉闹,听不到姑娘们愉快的笑声,同样也体验不到老人们的身影所渗透出来的历经世事的感觉。园子里冷冷清清,烟雨之中尽显迷离朦胧之意。我立定园中,以一种身为此地主人的心态欣赏眼前的一切。绿草经雨水冲洗,愈显清新;花色在雨幕中,愈显艳丽,青石则越发明亮。我久久地凝视,又在园中走了一圈。忽然心生失落、惆怅之感。园中景色虽美,但单调的雨声使得这里倍显清寂,而我独自一人在此,孤独、幻灭的情绪袭上心头。这可怎么办?我期待花园里有孩童、老人、年轻女子,他们的存在使花园更显得真实,就像一幅中国古山水画上,优美的风景中总会画上人影或是能体现、象征生命的事物。因为在一组静态画面中引入动态的效果,不但意境全出,而且极具美感。

现实中,矛盾不可避免,只有在心中构建起一座花园,所有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我心中的花园,有奇石、假山,孩童们在此欢快地嬉戏,老人们在此悠闲地散步,少女们则带着一抹余香匆匆走过。景致之美,让人由衷地赞叹,而更重要的是我乃花园主人。我心中的花园不会像现实中的事物,有消失的一天;也不会被他人占有。我不用担心花园里的鲜花有凋零的一日,也无须担心青草会枯黄,更不用忧愁无人光顾此地。我所要做的只是将花园在心中建起。它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使我不受外界的声色所扰,自己的目光能够由对外的热恋转向自身灵魂的审视,并且这一切都在我徜徉花园、体味芬芳的过程中完成的。

2.别墅庭院私家花园必种的13种树 篇二

1:棕桐:又名棕树,既有观赏价值,树干又可做庭柱等,棕毛可入药,功能为收湿止血,主治吐血、崩溃诸症,在风水学上具有生财、招财的作用。

2:橘树:及桔树,桔与吉谐音,象征吉祥,果实色泽呈红、黄充满喜庆,盆栽柑桔,是人们新春时节家庭的重要摆设,而桔叶更有疏肝解郁的功能,能够为家中带来欢乐。

3:竹: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高雅脱俗的象征,无惧东南西北风,更可以成为居家的风水防护林。

4:椿树:《庄子逍遥诗》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因此椿树是长寿之兆,后世又以为父亲的代称,在风水里有护宅及祁寿的作用。

5::槐树:槐树木质坚硬,可为绿化树,行道树等,在风水上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因此槐树在种树之中品味最高,镇宅有权威性。

6:桂树:相传月中有桂树,桂花又即木樨,桂花可入药,功能为驱风邪,调和作用,宋之问词云:桂花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象征着高洁,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7:灵芝:灵芝性温味甘,益精气,强筋骨,东篱观园,有观赏作用,是长寿之兆,自古被视为祥物,鹿口活鹤嘴,衔灵芝祝寿,是吉祥图的常见题材。

8:梅:梅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花开五瓣,清高富贵,其五片花瓣有梅开五福之意,对于家居的福气有提升的作用。

9:榕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于提高涵养。

10:枣树:在庭院中植枣树,喻早东篱观园得贵子,凡事快人一步。

11:石榴:含有多子多福的祥兆,很有富贵气息。

12:葡萄:葡萄藤缠藤,象征亲密,自古有葡萄架下,七夕东篱观园相会之说,而夏季在葡萄架下纳凉消暑,介是人生一大快事。

3.我的心思优美散文 篇三

我心里想些什么,那真是太复杂了,连我自己也都是糊里糊涂的。人心就如同整个宇宙一般,看似透明简单,实则包罗万象,更有看似简单而其实深邃的规律及道理。我的心思根本无法知晓或是言语,就如同你的一般,所以我从来不去猜测你的心思,只想要给你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因为我的很多精力还要用来关爱我自己。人的心思虽然深不可及,可是我们却总想把自己的开心,惆怅,烦恼,幸福,性格,品性等对别人言语,想把自己的邪恶,肮脏,卑鄙,丑陋展示于世。就像我现在,虽然不知所云,却依然难以抑制。

我住在一个山里的山洞里,这座山并不太高,不远处也有一些开阔的地方,山里树木很多,也有很多的飞禽走兽。也许那些飞禽走兽里有一些肉食动物,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来都没有过恐惧,在这一片可以望见的家园里,我总是无所顾忌的生活着。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是一个人生活着,清晨起来出了山洞,随便肯上几口青草就填饱肚子了,所以我总是清闲的游玩。

今天也不例外,阳光分外灿烂,有那么厚实的绒毛保暖,即使冬天的阳光也仿佛非常的暖和。总之,清晨起来出了山洞,浑身都暖洋洋的,我迈着矫健的步伐冲下了山坡,来到了开阔的平底上。随便吃了几口青草,就由不得跑着这平地跑了几圈。最近心情特别舒畅,阳光也分外暖和,呼吸的空气也非常清新,仿佛就在身体里游动,正在把全部内脏都清洗干净。这片美丽的空地上,每天都会吸引很多的人们前来嬉戏。虽然我热爱这里所有的花花草草,也总是自豪的言语要为这里奉献我全部的生命,可是如此众多的人们中,我最经常问候的.还是那只可爱的小兔子。今天在我欢奔兴奋过后,也和他坐了好一会,我们相互沟通了所有最近的欢乐时光。

就这样,转眼就太阳西下了,凉意上来,我的心也稍微的惶恐了一点。虽然这里有可爱的兔子,真是让人心悦敞怀,还有一些牛二,喜鹊等让人舒服的伙伴,可是我还是所有所思其他。

我想今天我应该再去山顶转转,也许还能见到神奇的孔雀,甚至为我奉上一次妖艳的表演。我就出发爬山了,对于我如此矫健的四肢而言,这山实在太矮了,分分钟我就来到了山顶,只是并没有碰见孔雀。日落西山,山顶的风光果然更甚一筹,也能看见山间些许的绿色,而且我还赶上了美丽的晚霞。天渐渐地暗下来了,我也要回山洞里抵御寒夜了,想来今天的收获还是蛮丰富的,我就起身准备回家了。可是远方的天空映入了我的眼寮,我突然觉得明天我是不是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是不知道小兔子,喜鹊,甚至孔雀等人是不是可以陪我一起转转,一个人去会不会稍微冷清了一些。

4.我的家乡优美散文 篇四

土筑的瓦房红墙灰瓦,有的单家独户,有的几家一个院落,散落在村子四周。蜿蜒的山路穿插在山野边,梯田旁,山坳里,村落间,像一条条黄色的绸带,连接着孩子们求索的心,留下家乡人辛勤与汗水的脚印。

房子四周竹林围绕,大多是毛竹,竹子全身都是我们眼里的宝贝。春季时,可以掰来竹笋炖汤,炒菜吃,略带淡淡的苦味脆嫩清香,不但清热下火,还可口美味。炎炎夏日,竹林像一把大伞,遮荫蔽日,凉风习习。闲暇时,大人们在此处喝茶休憩,谈天说地;孩子们追逐着自己的乐趣。捉来笋子虫,没出壳的烧着吃,长了翅膀的用一根竹签就做成了小风扇,拿到脑袋边小风扇呼啦啦的转悠。“小风儿来啦!”咧着小嘴儿喊着,满脸堆笑优哉游哉的享乐起来。满林的笋壳可是母亲们眼里的宝贝,拿回家来,修剪成鞋底的式样,蒙上布,千针万线密密缝,几个通宵达旦下来,就是一双精致的布鞋,温暖舒适的陪伴儿女们行走天下。我们从小伴着竹制品长大,巧手的工匠们,砍下竹子,作成竹席,竹扇,竹烘笼,竹笛,竹蒸笼,竹围席,竹篱笆……一个竹烘笼将一团火红的木炭装下,温暖过乡亲们多少个寒凉的秋冬,一曲竹笛悠扬过时光的足迹,婉转着蜀南人勤劳智慧的音律。

儿时的期盼,房顶上那缕最原始的烟火。一架高高的烟囱,一缕缕浓淡相宜的炊烟,在风中或舞蹈或飘渺,升腾着各家各户美味的佳肴,馋了多少孩子饥饿的双眼。每当此时,放学回家的路上,各家的小孩儿一到村口,就会远远的张望,看到自家升起的炊烟就像插翅的燕儿,轻快的飞回自己的家,尽享自家的美味佳肴。

层层的梯田,是乡亲们的希望。田野像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被庄稼汉们爱恋着,耐心的除草施肥,插上秧苗,把姑娘打扮得素色清雅。钟情的汉子们每天都会去姑娘身边转悠几圈,看上几眼,心就踏实舒坦。经过春花秋月的装扮,田野姑娘已经成熟丰满。黄橙橙金灿灿的稻穗辫,沉甸甸着丰收的喜悦。收割后的梯田翻耕一新,蓄满水源的冬水田沉淀着来年的希望。那头憨实的老水牛,终于可以好好歇上一冬啦!

忘不了那些牛背上的快乐。童年时,我总喜欢在清晨,带上书牵上自家那头膘肥壮实的大水牛,选一块青草繁茂盛开着栀子花的山坡放牛,伴着花香看书。谁知,碰到邻家放牛的小伙伴们,一同邀约骑牛比赛。本来胆小的我,被大我几岁的哥哥硬抱上牛背,一掌拍牛屁股上,牛儿疯狂的奔跑起来,吓得我脸色铁青,一头扎牛背上,一个前空翻摔落下牛背,狠狠地砸在一株栀子花上,挂在花杈上,嘴里还叼着一朵栀子花,雪白的花瓣散落在划破的衣服上手上。大哥哥吓坏了,满脸愧疚,强忍住笑赶紧把我从花枝上取下来,在这以后,再也不敢拉我骑牛比赛了。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我总会摘下一朵或是带在头上,或是别在胸前,或是串成花环挂在脖子上,闻着花香自我陶醉一番……

回想起这些,总会有满心满眼的快乐。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我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家乡有了很大的变化。曲弯的山路变成了水泥公路,邮局代替了信差,许多土筑瓦房变成了楼房,出门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或是自家的小汽车。打谷机代替了人工收割,农家鱼塘随处可见,一派稻香鱼肥的盛景天。电饭煲,电冰箱,洗衣机等,各种电器设备走近各家各户。朴实的老人,可爱的小孩穿上了亲人们新买的服装,年轻人赶着时髦,烫发染发,身着城里的服装,不是农忙就外出打工。农忙时,他们是田间可爱的精灵,飞舞着农人的激情,作着辛勤的耕耘者……

我每次回家,自家的炊烟依然升腾,妈妈用柴火炒出来的竹笋依然随饭菜飘香,爸爸总会乐呵呵的弄上几条自家喂养的鲤鱼上桌。我总是馋了这份人间美味,走遍天下也回味悠长……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小河细语呢喃。家乡儿时栀子花开的乐园,被药商承包,大面积的发展,整个村庄种满了栀子花。留守的妇女,老人们可以在栀子园除草打工挣钱。夏季时,栀子花盛开成一片白色的花海,浓郁的芳香香透整个村落。政府举办了“栀子花节”,乡亲们迈着时代前进的舞步在“栀子花节”中快乐欢腾,幸福的笑颜与花儿开成一片!

我的家乡四平伊通

曾经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在辽阔的黑土地上,有个叫四平伊通的县城,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题记

春,万物复苏,饱含着暖意与幸福,踏着春的步伐,为冬脱去白色的外衣,春风的歌喉正在唤醒,河底沉睡的精灵,春风柔美的舞姿正在骚动,河塘边的杨柳。

我家住在四平市一个叫伊通县的地方,从我家一出门,抄小路走不到十分钟,就来到了著名的伊通河畔。伊通河水蜿蜒流淌清澈见底,水中的游鱼、河底的沙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春来了,春风唤醒了大地。河提边的小草发芽了,绿油油的河提两边,好像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树木抽出了柔软的手臂,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微风徐徐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摆,摆弄着妖娆的肢体。

夏的午后晴空万里,天空挂着棉花糖一样云朵,太阳把伊通河烤得滚烫滚烫,河边很多孩童在嬉戏,蜜蜂忙碌的身影在花丛中盘旋,花儿含蓄的低下了头,草儿羞涩的弯下了腰。当红日照在河提边树林时,一株株小树昂着头尽显着饱满的精神。傍晚,万道霞光映着伊通河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光环。夏的夜,仍淡淡的有些凉意。我抱紧了双肩,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月儿圆圆,水洗一般的清冷皎洁,河边寂静的夜色中,听着清脆的蛙声阵阵传来……

就这样静静地,悄悄地,走过了夏,走向成熟丰硕的你,走向金色的秋。

夏日花儿美丽而芬芳,叶儿摇摆着手臂召唤远行的姑娘。轻轻地,走过了夏,正走向成熟的秋,月色轻舞飞扬,河水泛着晶莹的碧波荡漾。

十月的秋为生活着满金衣,原来;走过夏天后,秋;让人有着惊奇的渴望!

春天洒下的种子,秋天收货了春的向往!春与秋之间有着夏的隔离,正是因为有夏的隔离,才有了秋的孕育。漫天旋转的枯黄了伊通河岸边树叶,划出季节更替的规迹,河水冰凉刺骨,河中游鱼还在欢快的寻找下一站的蜗居。

洁白的雪花飞满天

白雪铺盖我的家园

漫步走在小路上

脚印留下一串串

有的直,有的弯

有的之后被风儿扫的看不见……

家乡的冬,常下着鹅毛大雪,漫天摇曳舞动的雪花慢慢飘落,大片大片堆积在一起,覆盖了整个城市和乡村,淹没了黑土地,淹没整条伊通河,河旁的树上长出了一片片“冰叶子”,远处的群山穿上了美丽的银装,整个世界好似人间仙境。人儿在这冰天雪地里,兴高采烈地打雪仗、堆着雪人,走在洁白的雪地上,唱歌儿时的歌谣……

我的家乡美如画卷

我的家乡美如世外桃源

那里是我此生的眷恋

那里与我早已生死缠绵

美丽的四平伊通

5.我的父亲经典优美散文 篇五

小时候家里穷,每一次讨要学费更是得小心翼翼,要是上期成绩稍差点,就更不要开口了,从来都是母亲帮的忙。离家读中学,到外地读大学,父亲从来没送过我。我不喜欢父亲,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努力读书,就是希望独立,希望早日离开这个家。

我一年年长大,父亲却一年年老去,家里四个孩子都离开了家,父亲的脾气变了很多,也变得依赖我们了,家里有什么事喜欢打电话问我们的意见,常常做了好吃的让我们回去吃,特别是离家较远的哥哥姐姐回到家时,父亲更是比过节还高兴,变着花样弄我们喜欢吃的。

姐姐哥哥早已成家,就连我的妹妹,孩子也已经上幼儿园了,他们都早已为人父母,现在惟一让父亲惦记的就是我的婚事,但现在总是委婉地劝我,再也没了以前的暴脾气。

今年过年回家,在准备离家的前一个晚上,哥哥因为贪杯,多喝了几口,都晚上十二点多了,还一直找人说话。因为第二天要开长途车,所以一家人都担心他,劝他睡觉,可他就是不听,直闹到嫂子跟他吵了一架。等到我们都去睡了的时候,只有父亲在客厅陪着哥哥,耐心地劝他。直到后来,非常慈爱地说:“如果你还不想睡,就再坐会吧,但不要太晚了。要不今晚你就跟我睡吧,我给你开着门,什么时候想睡了就进来。”

在被窝里听到父亲这句话,我的泪禁不住流了满面,想起了以往的许多事情,觉得自己对父亲理解得太少了。小时候,因为母亲生病,一家人的重担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他太辛苦了,脾气暴躁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穷,讨钱上学不易,所以我比其它孩子更珍惜读书的机会,因此一直成绩很好,才有了今天的生活,因为父亲从不送我上学,所以我一直能够很独立,对一个已做了父亲的孩子,父亲仍把他当孩子疼着,父亲这份爱呀,原来是如此深情,我该怎样去感恩我的父亲!

6.我的小小梦想优美散文 篇六

梦想,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处境以及不同经济条件的人们来说,其期望值或高或低,或大或小。

有的梦想志向高远,目标远大,有的梦想却只是一种企望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愿望。但如今“梦想”一词多被人们作为褒义词使用,大都体现了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的殷切向往。

回想起来,我能记得起来的儿时“梦想”似乎都很渺小,即使是大一点的也没有像现在人们认为的“梦想”那么气量宏大,看着远不够“梦想”的级别,但它们却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我最美好的愿望,并一直在激励着我一生都在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强盛也为自己和家人而努力拼搏着。

记忆中唯一比较清晰的儿时的一个“小梦想”,如今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祈望,但在当时,它确确实实是我的一个“大梦想”。不仅是我,连多少大人都梦寐以求过。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那场全国大饥荒中,七八岁的我确实梦想过:天天都能有特大个的白面馒头吃,实在没有,大块的玉米面发糕也行。

为此,我还天真地相信过曾上过伪满“国高”的奶奶自编的一个童话,内容大致是:只要小孩子听大人的话并热爱劳动,马兰花就会让老天爷下的鹅毛大雪变成铺天盖地的雪白雪白的面粉。

不知道那会儿一天到晚肚子怎么就那么饿。遗憾的是,那种长年累月的吃不饱究竟是什么滋味我已实在记不来了。

一天傍晚前,父母还未下班回家,正做饭的奶奶从炉子上端下了一小锅刚蒸好的用玉米面掺高粱面做的两合面发糕。

奶奶像往常一样,用一把小刀在热气腾腾的发糕上仔细地划着。

我知道,最大的那块是爸爸的、依次是妈妈的、我的、弟弟的、妹妹的……最小的那块还有残留在屉子上的渣肯定是奶奶自己的.。

趁着奶奶盖上锅盖站起身不知又去忙活什么的间隙,饥肠辘辘的我不知中了什么邪,竟然忘记了要做一名听话的好孩子的教诲和那朵神奇的马兰花了。

我悄悄地走到奶奶身后偷偷连锅一起将一屉子发糕端进了里屋并急急忙忙插上了门,便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了起来。

奶奶在外面急得一遍遍地敲门,大呼小叫,连哄带求。可我是胃撑得越大胆却越小,一直不敢开门。当我闷声不吭地将那一小屉子发糕几乎吃完时,回到家的爸爸破门而入,一把将撑得几乎翻白眼的我拽了起来……

长大后听父亲说过,他当时是先生气后心疼。母亲则说她赶紧一把将我抱过来怕父亲发火揍我,并还说奶奶当时哭天抹泪地大声嚷嚷着让父亲赶紧送我上医院,那么大的一屉子发糕比我的肚子还大,不是孩子饿极了,哪能……

这次“独吞事件”过后没几天,父亲便带着积蓄并冒着被开除公职或坐牢的危险,趁着夜色骑着一辆自行车偷偷出去了两三天,在渭北旱塬上一个很偏僻的村子里买回了一面袋子玉米。

回到家时父亲憔悴得像换了个人,自行车也没有了。

父亲说是政府设卡盘查不准人们私运粮食,身为国家干部的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给那些设卡的人说了很多好话,并撒谎说是奶奶快要饿死了……

最后,那些人给父亲做出的选择性处罚是,要么将玉米没收,要么将自行车留下。父亲犹豫再三,便扛着这袋玉米走了几十里夜路回到了家。

作为一名父亲,他当时的“梦想”可能就是让我们都能吃上饱饭。

个头一米八五的父亲去世的前一年还曾对我叹过气:“唉——看看,你们哥几个都比我矮半个头,都是那几年给饿的……”我能听出父亲的语气里仍带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愧疚。

这件事至今仍是我和弟弟妹妹们在一起吃饭常常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管哪个弟弟讲起这件事,都会伸出双臂张着拇指食指把那屉子发糕夸张得非常大,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只有妹妹每次都会把这个故事讲全了,讲完后多半还会眼噙泪花,这时我们兄妹的心情都会变得很沉重。

在那场大饥荒中,大多数普通百姓最大的“梦想”,恐怕就是何时能敞开了肚皮天天都能吃得饱饱的。

我还能记得起来在一天早上,一位逃荒的农村妇女靠着路旁的一根树干坐着死了,几位上班路过的叔叔阿姨发现她怀里奄奄一息的孩子竟然还在吸吮着她的衣服……

这位母亲的最后一丝“梦想”,可能就是想让自己吃上一顿饱饭来喂养自己怀中的孩子。

在大饥荒中,父亲正在建设的钢厂下马了,母亲也随之“下岗”了,只留下了当领导的父亲领着少数留守人员上班护厂。

如今想起来都心酸。年迈且身体不好的奶奶为了不跟我们“争食”,倔强地独自回东北老家的二伯父那里去了。

奶奶回老家只有一个令人心碎的理由,就是因为奶奶是东北农村户口,住在我们这里没有国家供应的每人每月二十七斤的居民口粮。

听母亲说过,奶奶曾多次训斥过不让她回老家的我父亲,说是她实在吃不下去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口粮,再不让她回老家她就要绝食不吃饭了。

现在想来,奶奶当时要回老家的想法也许不是梦想,但要比我的那些“小梦想”要高尚出不知多少倍,让人不禁会联想起一个伟大的民族……

直到饥荒缓解后,父亲才千里迢迢地将病重的奶奶接了回来,但不久奶奶就去世了。

奶奶回老家后,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父亲又出去了一天一夜不知跑到哪里买了一点麦种。

母亲领着我们把麦种种在了家门口。说是家门口,实际上就是厂区外马路边两棵法国梧桐树之间的一块空地上。

第二年麦子未收前,是我们这里饥荒最严重的时期。麦子灌浆时,来来往往逃荒的灾民有很多。

母亲怕他们糟蹋了麦子,经常隔着玻璃窗往外看,并时不时地飞快跑出去,劝走那些想拔嫩麦穗充饥的逃荒人们。

但母亲一人怎能挡住那么多饥饿的灾民。麦穗一天天地在减少,最后,这一小片还未成熟的麦地里连麦杆都稀稀落落的,我却没见过母亲为此生过什么气。

一天傍晚,我家的麦地里一下子就进去了十几个饿极了的人,全坐在地里掐麦穗用手捻着吃。

正在做饭的母亲看到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急匆匆地跑出去,而是隔着窗户看了好一会儿。母亲随后便拉着我来到了麦地边,默默地看着那些吃麦子的人。这时,我才注意到坐在地里的人几乎都是带着大大小小孩子的妇女。

突然,母亲弯下身子也开始掐起了麦穗。我以为母亲是怕这些灾民把麦子都吃完了,我们什么也剩不下,便也手忙脚乱地帮妈妈掐麦穗。

当我刚掐了一把麦穗的时候,却看见母亲正把自己手里的麦穗递给了一位坐在地上嚼麦粒的妇女,她怀里抱着一个很小很瘦的脏孩子。

只见母亲面前那位抱孩子的妇女嚼上几口麦子,便用手指从嘴里掏出来,再抹进怀中孩子的口中。那个小孩好像还未长牙,撅着小嘴在使劲吸吮。

她见到母亲递过来的麦穗先是愣了一下,后又诚惶诚恐地抬手接过麦穗,嘴里直说谢谢谢谢。

她问我母亲:“这麦地是你的?”

母亲刚点了一下头,那位妇女便一下子翻过身子,抱着孩子就给母亲跪下了,嘴里直说她们实在是没办法……

母亲弯下腰,帮她重新坐着并回过头来对我说道:“你回家去拿杯水来!”

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把手中的麦穗也塞给了那位妇女。等我回家手忙脚乱地倒了一杯水端回来时,那位妇女领着那群人已经走了。

她们频频回头摇动着手中的麦穗感谢着母亲。

母亲一动不动地站着,眼里慢慢地涌起泪水,涌满了之后,便一滴一滴地顺着脸颊往下落。落日的余晖中,母亲的眼睛很亮很亮,一闪一闪的。

这片麦子,我和母亲最后只收回来了几穗。

母亲把麦穗用煤火燎了一下,分给了我们兄妹。

当我们使劲咀嚼着带着焦香气的麦粒时,却发现母亲又要哭了。

母亲坐在床沿上搂着妹妹看着我和弟弟们,使劲眨眼憋着,没有让眼泪流下来。

也许,母亲当时的梦想,就是能让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吃上饱饭。

我当时的小梦想呢?实在记不起来了……

★ 梦想励志优美散文

★ 我的小小梦想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 青春梦想散文

★ 梦想何在散文

★ 梦想-散文诗歌

★ 优美散文摘抄

★ 小树林优美散文

★ 极地优美散文

7.我的心事我知道优美散文 篇七

初一的我,无忧无虑,每天都跟自己的好朋友嘻嘻哈哈,一直做着那个最快乐的自己,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上了初二,我却变了。

自从上了初二以后,随着学习任务不断加重,自己的烦心事也不断多了起来。数学老师说:“你看你,这么简单的题你也能做错了!”语文老师说:“这个字这么简单你竟然写错了!”英语老师说:“要加s,基本常识!”地理老师说:“这明明就是洛杉矶,看图怎么这么不仔细!”那个老师的话都在我耳朵边上挥之不去。一句句开始批评的话语,一个个家长怒视的目光,就好像是一座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我的背上,是我故意不过来。有时常会感慨:“我现在还是个学生,怎么就这么累啊!”可生活就是如此,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要学习名次往上走走,家长就给你定个更远大的目标,你要学习名次往下走走,家长就开始“恨铁不成钢”了。

上了初二以后,分了班。自己的好朋友都分到了别的班级,交到了新的好朋友。慢慢,自己心里好像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个我了。虽然自己每天都依旧笑着,可是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强迫着自己的嘴角向上扬,突然感觉到,笑也是一件多么累人的事情。虽然很像跟原来的朋友一起玩,可是自己与她们并肩走着,总是找不到话题。或许,这就是变了的我。变了的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变了的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没心没肺地笑,变了的我上了以后不会再有人找。

8.我的十二年优美散文 篇八

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没有见过我的人都会说同一句话。

这个罗滔涛是男生吧?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没错,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生。

叛逆的我,拥有一个带着男孩子气息的名字,显得异常霸气。

十二岁,是一个枷锁,牢牢地锁住我,不让我自由;十二岁,是一个标签,上面写满了我的不满;十二岁,是一个叛逆的开始……

我坐在顶楼的.地上,怅望蓝天,想起了曾经,一切的一切……小时候,多么向往长大,而长大时,多么渴望回到从前,希望停留在那一刻。一滴泪,划过我的脸庞,倔强的我,显得坚强,不想让泪流下,但是内心有一把刀,在一次又一次地刺着我的心,让我的泪忍不住流下。

我笑了一下,“有什么难受,我可是打不死的小强,那么多年都挺过来了,一点拘束有什么好怕,去他的自由!”

9.我的农民情结多么顽固优美散文 篇九

我十六岁之前没有走出过麟游县城半步,读初中时从来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文学书。在写一篇《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的命题作文时,我写的书竟是《中学政治复习纲要》。我对宝鸡市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好奇心。当时县城到宝鸡来回车票只有四元多,这个数字对我这么一个穷学生来说已经很贵了。我给县运输公司写了一下午标语,经理答应我免费坐车去宝鸡逛逛。一路上,售票员对我怒目而视,我反复给他解释这是经理的意思。那是我第一次去宝鸡。

如今一晃荡,我成了靠舞文弄墨混饭吃的人。我成了市民。一张银行工资卡。一本城市户口本。住上单元房。本该属于我名下的那份责任田早已划到别人名下了。我在城市里已经生活工作了十多年。李广田在《画廊集·题记》中说:“我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考着。”感觉李广田这话好像是为我而说的。

这些年在一些场合和报刊上,我被称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授”时,我脸红的心里发慌。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条缝赶快钻进去。在“家”的帽子满天飞,教授满街走,博士一操场的今天,我什么时候成“家”了,而且“著名”了。我算什么“教授”。我要说的是,我的真实身份是:陕西麟游县常丰乡武申村村民。

我到了三十五岁才一捅一破一张纸,所谓“学术研究”,所谓“科研成果”,其实就是几篇文章而已。长长短短的句子简单的排列组合,充其量也就是能够熟练利索运用文字的手艺活,也就是个文字搬运工。扛着大包小包的文字在稿纸上爬坡上坎,这跟那些奔忙于码头、车站、工地的搬运工从根本上毫无二致。

走进富丽堂皇的大厅,我人模狗样的混迹在一群西装革履的专家学者中间,与跟我父亲年龄相当的人,拍着肩膀,碰着酒杯,称兄道弟。一次在学术大厅的圆桌周围,讨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乡下人进城”的文学策略。几个从京城来的“后主”豪情满怀,抡圆胳膊,唾液四溅。我透过宽大明亮的落地玻璃窗,看见不远处的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农民工兄弟,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地站在脚手架上忙着施工。脚手架像巨大的蜘蛛网,民工在蜘蛛网上艰难地爬来爬去。我顿时黯然神伤。民工们不知道他们正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对象和话题。我们的言说对农民工兄弟来说,是那样的无奈和无力。

读着《华商报》上农民工跳楼讨薪的报道,面对自己几篇底层文学的“乡下人进城”的“科研成果”,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研究炮制的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袁隆平的研究让水稻亩产达到一千斤,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刘殊威一篇六百字的文章,终结了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业绩神话。这么想着的时候,我不禁悲从心中来。我们这些一天到晚鼓捣搬弄文字的人,我们这些在课堂上、在学术会议上唾沫四溅、滔一滔一不一绝讨论什么后现代主义,什么现代语境下“乡下人进城”,我们的“学问”又能影响什么呢?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做,一种文字的乌托邦想象而已。

夏日持续的高温总会让人望而却步。看着城里的人们悠闲的在空调的.丝丝冷气中,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发着牢骚。我总会想起家乡三夏大忙的情景。这个时候麦地里满是收割机的轰鸣声和吆喝声。男一女老少齐上阵,抢时间收割,忙着虎口夺粮。瓢泼大雨,不期而至,驱散了酷暑,让人享受到难得的清新和凉爽。我却站在陽台上望着密集的雨帘,心急如焚。大量的麦子收割后不能及时晾晒,阴雨连绵,更容易发芽和发一热霉变。

在城市里混日子,也灯红酒绿过,也风光虚荣过,却常常面对丰盛的美味宴席没有了胃口。总想起那一大碗扯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种面要擀厚、切宽。煮熟后捞在大瓷碗里,浇上半铁勺肉臊子,再加上红萝卜、蒜苗、土豆、豆腐、鸡蛋炒好的菜。盐、蒜泥、味精等调料,腥油拌的辣子,醇香柔绵的岐山醋,大疙瘩蒜。面要搅开,这样味道才能进去。吃起来筋道、滑一爽、热火。下面的菠菜面汤。青中泛绿,绿中透亮,呼噜噜吞进一口面,再喝一口菠菜面汤。在我看来,人生的极致享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外几天,嘴里没了面味,便淡出鸟来,觉得这人活得实在窝囊。出了火车站,打的直奔家外家面馆,人还没坐定,就对服务员说:干扯面,要大碗,来碗面汤,两瓣蒜!

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会用餐,每天早餐是自助西餐。看到临桌吃一道,取一道,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吃牛排时,先将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使整片肉固定,再用刀沿骨头插人,将肉切成小块,用叉送入口内。边切边吃。吃西餐的礼仪我根本学不来。我找来一个铁盆盆,将三文鱼、寿司、贝类海鲜、牛排、鸡翅、烫青菜、金针菇弄了半盆盆,服务员专门给我找来筷子。我一阵风卷残云,喝一口木瓜猪骨汤,吃毕一摸嘴,一下子找到吃面的感觉。

二十来岁时曾迷恋过牛仔裤、花格子衬衣。这些年,我莫名其妙的对平底圆口布鞋、中式对襟褂分外喜欢。老北京布鞋一买就是好几双,除了雨天、雪天,布鞋从不离脚。几件长袖短袖对襟褂,穿着上课、买菜、开会,出没于大街小巷。一位同事说,你穿这身衣服有儒家气质。我不禁哑然失笑。我爷爷穿了一辈子圆口布鞋、对襟褂子,没有人说他有儒家气质。他也不知道儒家是哪一个村的?看来,所谓“儒家气质”也就是“农民气质”。

闷得心慌,我就喜欢到菜市场到处晃悠。停放的农用车满载着土豆、萝卜、白菜、大葱、青椒、葱头、韭菜、蒜苗。看着它们闯入我眼帘,我顿觉得神清气爽。是这菜市场,让我进入到一种对菜园、土地和收获场景的追忆和憧憬中。我仿佛回到小时候家乡自留地那一片菜园子里,赤脚从田垄上走来。想起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想起菜园里的蜜蜂和花朵。也是这菜市场,让我时时沉醉于泥土的芬芳,感受生活的纯朴和厚实。书架两旁挂两串红辣椒,再放上一个金黄饱满的老玉米棒,一个橙黄鲜亮的南瓜,把田园留在了室内,朝夕相伴,让我心生暖意。

我有一颗农民的平常心,明白自己的平凡与简单。单位开会我总喜欢坐在后面角落里,可以打盹、看报纸;一群人坐车我总喜欢坐在后排座,惬意的独享窗外的风景;集体会餐我最不愿意坐主桌,更不会坐上座,总是挑个不引人注目的位置,这饭就吃的自在了。我从来就不是个清高的人,走到那里都不会器宇轩昂,趾高气扬。从不争强好胜,锋芒毕露。不吹胡子瞪眼,也不看人脸色。

一无一党一籍可开除,二无官职可免。粗茶淡饭日三餐,一觉睡到自然醒。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挟着教案去上课,提着篮子去买菜。我喜欢这种朴素安静的生活。淡然为人处世,静然读书写作。布衣暖,菜根香的日子啊,让我心里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守住自己的田园,种好自己的庄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也安然,暮也安然。耕田撒种,锄草施肥。头上白云,耳旁清风。我爷爷是庄稼活一把好手,他的一句话:现在趁风好,多扬几锨是几锨。在我看来,胜过我读过的所有名言佳句,使我终生受益。

10.我的文字缘优美散文 篇十

人和人相识的机缘很有趣。比如,我和几位文友认识之前从未谋面,有的是听别人说起,有的是通过报刊杂志见到他们的文字,可能是因为共同意趣,初次见面,便一见如故。再见面时,便成了老朋友。至今想来,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35年前,我还是一名学生,就知道胡老师的大名,也读过他的文章。20多年前,我偶然到胡老师在家里,看到了他写的书,让我爱不释手,胡老师就赠了我一套。几年后在城区举办的学术年会上,又谈到这事。他说,那套书当时确实没有多的,给我的是仅存的珍藏版,我听后非常感动。有时有时间还到老师那儿去玩,或在电话中向胡老师请教或交流,他成了我要好的`老师和朋友之一。记得在那没有电脑的年月,我到学校进修时还帮老师用文稿纸转抄过他的文章,可能就是在那时点燃了我的文学之火。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文字里好像还有他的影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乡镇工作,那时乡下业余文化活动少,学术空气不浓,不少同事晚上就是在桌上玩牌过日子,不带点彩还觉得没意思,时间一长了伤身体,赢了别人不高兴,输了自己又后悔。终于发现有几位同事喜欢玩文字,就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活动,探讨业务,谈古论今,心情好时写点东西,大家互相帮助,相互鼓励,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几个文友商量,将已发表的文章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虽然是油印的,可我至今仍保存着,偶尔拿出来看看,还是让人的兴奋。

与本地的李老师相识的过程就与我们汇编的小册子有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乡镇工作的人家里有电脑的很少,特别是那时的电脑程序还比较复杂,不下点功夫学不了。我听说李老师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会电脑,加上经常在本地晚报上见到他发表的散文,印象就比较深。后来经人介绍认识,因有共同的爱好,很快交上了朋友,就请他帮忙把那文集,打成电子文本,没想到他答应的很爽快。李老师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还像正规杂志一样了排版,只是还是打印在腊纸上,再手工用油墨印刷到白纸上,来来往往两个多月才完成。去年春天李老师还专门给我赠送了一本书,让我别吃惊的是书的内容不是散文,而是如何教育孩子。这才想起他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儿,她大学读的是文学,硕士研究生读的心理学,博士研究生读的是管理学,他对女儿的爱就记在这本书上。

我又与哈哥成了朋友。其实年轻时就和他在同一个乡镇工作,只是没有深交而已。听说他刚参加工作哈哥也是有点调皮,他在当英语老师时曾穿着民国时期的长布衫给学生上课,还成立了文学社,让领导感觉他有点另类。后来他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才能才得到充分发挥。

本世纪初,哈哥得了肿瘤,先后做三次手术,多次化疗,大多数人认为他快不行了,可他至今仍活得精神,在住院期间坚持每天写一首诗,累计写了一千多首。有不少文学爱好者经常到病房请教,他也是来者不拒,并根据文学爱好者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举办了一期写作培训班。最近我打电话问他在忙什么,他说,正在把那些诗歌整理后出版。

哈哥虽然和我在同城工作,可能是工作太忙,相见的机会很少,20底有机会遇上了他,请他指点,他没有摆出大家的架子,而是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就如何下笔才能既表达思想又能吸引读者,从遣词造句到起承转合,从选材内容到衔接过渡,一点点引导我摆脱掉曾经的八股味。这我才知道,原来我写文章问题这么多,难怪别人不用,或不愿意点评呢。

哈哥常约一些文友来在一起喝茶、聊天、赏析,感觉是和老朋友在一起聚会,随性自然和谐。偶尔也会在微信上交流文学及生活。有一次,哈哥在外地治病,还专门给打来电话,说城里的孙爷爷有许多故事,要我去采访一下。哈哥年龄虽然小我两岁,但他那诲人不倦、刻苦勤勉的精神确实感染了我。有时我说写散文是好玩的,哈哥听了很不高兴,严肃地对我说,要写就认真写。就这样,我的业余时间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他也成了我的又一挚友和老师。

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曾老师,我们是同行,刚参加工作时曾老师就在行内很有名气,特别是他文字功夫好,经常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后来改行写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就是用一个故事,引出一些养身防病的知识,因很受读者欢迎,也提高了他的写作兴趣。每次遇到他总是离不开这个话题。到他七十岁时已是写这方面文章的全国前五十名的专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老师曾想出版一本专著,可当时只有自费出版,就放弃了。到了他八十岁时,一家出版社找他出书,高兴的是不仅不需要自己出钱,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其实曾老师这年龄关心的已不是钱的问题,更重的是对他人生价值得到认可。有时他对我说,对发表的文章,要与原稿核对一下,哪怕是标点符号,都要关注,这也自我提高的过程。在文学缘分的牵引下,从他们身上,知道了写作还需要扎实的理论修养,需要一颗永不放弃的心,需要心与心的交流,那些坚持的人们还真能带动一种尚文的风气。

上一篇:苦难点缀了人生作文1000字下一篇:一般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年度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