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精选12篇)
1.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篇一
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提高我院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于2018年5月19日对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精心准备.在培训前精心准备了培训资料。内容包括:①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宣传、诊断相关知识。②强化食源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二、明确目的突出重点.为了加强我院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培训是保障。本次培训参加人员为本院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通过本次培训,充分掌握了食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基本治疗,及报告时限、程序,报告卡的填写,同时增强了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了工作的警惕性。
在今后的日常工作诊断中,全面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精神,切实做好我院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018年5月19日 水东镇中心卫生院
2.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2013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网报数据, 监测对象为内科门诊、儿科、急诊科。
1.2 病例标准
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 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1.3 方法
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的患者详细询问其24h内的饮食史, 并填写食源性疾病报告单, 哨点医院及时采集粪便标本送至市疾控中心进行检验。
根据网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 利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1) 食源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分布。2013年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634例, 临床表现中61.87%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 24.84%的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 出现发热症状占15.19%, 7.59%的里急后重, 见表1。
2) 性别分布。男性396例 (62.46%) 、女性238例 (37.54%) , 就诊性别比为1.66:1。
3) 就诊时间分布。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1~2月份和11~12月份病例数较少, 3月份开始病例数逐渐增多, 4~8月份病例数形成高峰, 合计约占病例总数的66.88%, 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4)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食品。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有可疑饮食史的类别及所占比例见表2。
5)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问题食品来源场所。问题食品的来源场所类别及所占比例见表3。
6) 年龄分布。就诊患者年龄以0~5岁年龄组最多, 有175人 (27.60%) , 其次是60岁以上人群, 有97人 (15.30%) , 如图2所示。
7) 病原学检验。2013年, 监测医院共采集符合监测病例粪便标本315份, 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对全部样品开展了非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4种病原菌的检测, 5份标本检出非伤寒沙门氏菌, 检出阳性率为1.59%, 并按要求对5例病例开展了病例对照调查。
3 讨论
1) 本市食源性疾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 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部分人有发热症状。人群分布上, 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数, 可能是由于男性人群社交活动多于女性人群, 在外就餐几率大, 摄入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 (包括生物性病原体) 等机会更多。
按就诊时间情况来看, 4~8月为高发时间段, 这与天气变暖, 季节食品容易腐烂变质, 蚊蝇滋生且活动度增加等因素相关。
2) 食源性疾病原因分析显示, 原因食品中果蔬类占23.32%, 这可能与饱食之后进食生冷的水果, 所含果糖不能及时进入肠道, 以致在胃中发酵, 产生有机酸, 引起腹胀腹泻等多种肠胃不适症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问题食品来源场所中家庭占54.88%, 来自家庭的比例最高[2], 这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 如生食、腌制食品不完全发酵导致亚硝酸盐中毒;不健康的卫生行为, 如饭前便后不洗手, 喝生水, 吃已污染的剩饭菜;不科学的食品生产、加工、采购和贮藏, 如购买来历不明的食品, 储藏食品不当, 都会增加患食源性疾病的可能[3];不科学的烹调方式:生、熟食混放, 或混用菜板、菜刀造成生熟食交叉污染;凉拌菜放置过久受到污染;剩饭菜低温保存不够或食用前未充分加热, 也会导致食源性疾病;共餐或聚餐都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如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可直接通过唾液传染给他人[4]。ÁÂÃÄÅÁÂÃÂÄÁÂÅÁÂ而食源性疾病患者在2、3季度明显增多[5], 随着气温的升高, 更适宜细菌的繁殖, 这与傅济等人的研究报告一致[6]。其次为餐馆用餐 (26.83%) , 街头摊点 (18.29%) 。据调查, 大排档、街头小吃普遍存在卫生差、餐具消毒不合格等问题[7]。
3) 从年龄来看, 5岁以下儿童食源性疾病高发, 这可能与自身免疫和消化功能发育不健全, 以及喂养方式不当、父母个人卫生等因素有关。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有49.68%的患者提交粪便标本用于检测, 原因可能是患者怕麻烦, 不愿意担负检测费用等。阳性检出率低的原因:1) 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前已服用抗生素;2) 采集的粪便标本量太少;3) 运送和保存样品方式不当;4) 送检不及时等。
食源性疾病重在预防, 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饮水卫生习惯, 加大对餐饮服务的监管力度;继续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更加全面地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 从而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做好预警、预报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宇, 曾光.症状监测的实际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8, 35 (2) :27-29.
[2]戴月, 袁宝君.江苏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 (5) :266-267.
[3]黄兆勇, 唐振柱.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J].应用预防医学.2012.4 (18) :125-128.
[4]惠萃.无锡市北塘区食源性疾病入户调查情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8 (23) :60-61.
[5]刘秀梅, 陈艳, 樊永祥.200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卫生研究, 2004, 33 (6) :725-727.
[6]傅济, 高星, 郭子侠.北京市2001-200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 (3) :307-309.
[7]何蔼娜, 马立方, 徐洁.上海市黄浦区居民食源性腹泻病现况调查[J].2011, 25 (8) :90-92.
3.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奖惩制度 篇三
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奖惩制度
1、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报告,每张报卡填写完整的奖励1元,填写不完整、迟报的责任报告人,或院感科专职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对报卡的审核、登记、输机和上报的每例扣除奖金10元,对于漏报的责任报告人每例扣除奖金30元,每季度三次以上报卡填写不合格的责任报告人每次扣除奖金50元,并全院通报。
2、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食源性疾病的,给予院内警告,责任报告科室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的,对其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4.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篇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x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印发xxxx年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xxxx〕xxx号)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现将xx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监测点设置
全县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共xx家监测单位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
二、监测内容
xx家监测单位对由食品引起的感染病例、中毒病例、异常病例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等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初步诊断等个案信息。县级以上医院要求每月报告病例数不少于xx例。
三、监测情况
(一)人员培训
县疾控中心于x月xx日接受自治区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业务培训,共参与培训x人次。x月xx日举办了xxxx年x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全县xx家监测单位的xx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
截止xx月x日全县累计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xxx例,其中x县人民医院报告xxx例、x国良医院报告xx例、县中医院报告xx例、金贵卫生院、洪广卫生院、常信卫生院各报告x例,其余单位无病例报告。
(三)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
截止xx月x日全县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x起,分别为x县x牛肉面馆食源性疾病暴发、x县x村xx社食源性疾病暴发、x交通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x起事件均及时进行调查处置。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个别医院领导不重视此项工作,大部分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未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建议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监测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监测工作。
(二)各医疗机构要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医护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监测要求、报告方法和内容。
(三)强化工作人员职责,严格落实项目工作经费使用,建立病例报告奖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5.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篇五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40分(共8空,每空5分)
1、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由()或怀疑由()引起的()或()就诊病例,包括食物中毒病例和食源性传染病病例,不包括酗酒中毒病例和食物过敏病例。
2、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指出现()例及以上具有和的食源性一般病例或异常病例,或出现()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事件。
3、食源性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4.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二 选择题 60分(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
1、食源性疾病不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C.食源性寄生虫病 ; D.食物中毒
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A.发芽的土豆;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 ; C.发霉的花生;D.以上都是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A.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B.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4、食源性疾病基本要素包括()
A.传播疾病的载体为食物;B.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为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C.临床特征主要为中毒性或者感染性等表现;D.食源性疾病起病均较隐匿
5、按照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定义,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包括()
A.食源性共同暴露 ;B.多人发病,且症状相似;C.有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D.停止食用该食品后,发病不能停止
6、王某33岁,误食喷洒农药后的水果,出现腹痛、呕吐、大汗淋漓,随即到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右上肺结核,该患者需要上报的报告卡包括()A.传染病报告卡;B.农药中毒报告卡;C.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D.肺结核转诊卡
7、发现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时限为()
A.2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8、食源性疾病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9、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A.国家法定传染病; 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10、我院急诊科接诊6例集体就餐的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请问接诊医生应该做哪些工作()
A.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B.电话通知医院医政办公室;C.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上报;D.协助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疾病培训答案
一、填空题:1.食品、食品、感染性、中毒性;2.2、1; 3.感染性腹泻;4有毒动植物性
二、选择题:
6.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篇六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选取4家依从性好且有代表性的医院作为哨点医院,按年初计划于每年的4—12月份对符合监测病例判定标准的患者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采集粪便样本、送实验室分离培养。
1.2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 (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排除已服用抗生素或不恰当服用化学物质等导致的腹泻病例。重点监测有可疑食品暴露史的病例。
1.3检测项目及方法必做项目: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诺如病毒严格参照国家标准GB4789.4- 2010、GB4789.5- 2003、GB 4789.7- 2008、 GB4789.6- 2003和荧光定量PCR及《2014年南通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手册》执行。
1.4质量控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使本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等,提高标本送检率、检验能力和信息采集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建立监测数据多级审核制度。哨点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监测信息的自查和核实。
1.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 χ2检验。
2结果
2.1病例性别分布2013—2014年共监测753例患者,男性363人,占48.22%;女性390人,占51.78%。
2.2病例时间分布2013— 2014年的4—12月份均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登记并进行样品采集, 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4月就诊人数16人,5月18人,6月21人,7月46人,8月43人,9月57人,10月52人,11月32人,12月18人,共收集303例;2014年4月就诊人数24人,5月42人,6月44人,7月76人, 8月83人,9月71人,10月59人,11月38人,12月13人,共收集450例。从2年病例信息时间分布看, 7~10月份的病例数相对集中,见图1。
2.3病例年龄分布从2013和2014年病例年龄分布看0~4、25~34、35~44和45~54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 见表1。
2.4临床表现753例患者均有腹泻症状,其次有腹痛、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4家哨点医院患者的临床症状见表2。
2.5病原学检测2013年4家哨点医院的303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致病菌19株,病原检出率为6.27%。其中,检出沙门菌5株,检出率为1.65%;志贺菌2株,检出率为0.66%;副溶血性弧菌8株,检出率为2.64%;致泻大肠埃希菌2株,检出率为0.66%;诺如病毒2例,检出率为0.66%。2014年450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致病菌33株,病原检出率为7.33%。其中,检出沙门菌7株,检出率为1.56%;志贺菌1株,检出率为0.22%;副溶血性弧菌19株,检出率为4.22%;致泻大肠埃希菌2株,检出率为0.44%;诺如病毒4例,检出率为0.89%。经统计检验,2013与2014年相比,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6可疑食物暴露情况患者主诉的可疑食物中,蛋与蛋制 品占8%(63/753), 肉与肉制 品占20% (148/753),乳与乳制品占13%(98/753),水产品占28% (210/753),果蔬类占12%(87/753),豆类及其制品占4%(33/753),谷类占4%(29/753),原因不明的占11% (85/753)。见图2。
3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散发的、 病程短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往往容易被忽视,通常累及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也严重影响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增加了疾病负担。我们选取的4所哨点医院通过主动监测散发的食源性疾病患者,更好地了解南通市城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提供了较好的自然环境,夏季人体的免疫功能普遍下降,体内合成抗体减少,抵抗力减弱,对各种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强,造成食源性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从我们的监测病例收集情况看,7- 10月份为食源性疾病患病率高发季节,这与南宁市2006年报道的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8—10月一致[1],所以应加强季节性饮食卫生。
儿童是食源性疾病的受害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腹泻是一种食源性疾病,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腹泻的病例约15亿,300多万死亡,其中70%是由于生物性污染的食品所致[2]。本次监测0~4岁婴幼儿食源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由于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免疫力比较低下,消化功能发育不健全,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增加了病原菌感染的机会,这一结果与姜惠颖等[3]在瑞安市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中提到的观点一致,也与陆祥彬等[4]提到的儿童是食源性疾病高发人群结论相同。因此婴幼儿食品卫生安全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重点。同时我们也考虑到选取的4所哨点医院中有1家为妇幼保健院,婴幼儿就诊率相对较高,对罹患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倚影响,除婴幼儿罹患率较高外,青壮年罹患率也较高,这与就餐地点和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
从753名病患的临床症状看均有腹泻,伴有腹痛、 恶心、呕吐等,部分有发热的表现。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出阳性率高于江苏省的检出率[5],但低于邻市泰州2011年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出率[4],原因不明仍占绝大多数,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患者在采集粪便样本前已经自行服用了抗生素;2医务工作人员在采样及运送保存过程中造成的菌种死亡;3实验室条件和检测能力不足;4规定必检外的其他致病菌感染。所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检测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资料显示,沿海地区的饮食从业人员、渔民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为11.7%左右,沿海地区炊具带菌率61.9%[6],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如果在较高温度下存放,或者食用前加热不彻底或者生吃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濒黄海,盛产水产海鲜,人们素有喜食生海鲜习俗,从可疑食物暴露结果看,水产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粪便标本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致病菌,这一结论与2013—2014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病患粪便标本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21.7%,为主要致病菌观点一致[7]。近年来,食物制作过程交叉污染导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呈迅速上升的趋势[8],因此,要加强水产品尤其是海产品的卫生管理,宣传不生食海产品, 加工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餐饮具防止交叉污染等。 从病例的可疑暴露食品中还发现除海产品外,肉与肉制品所占食物暴露构成比也相对较高,这与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一致[9]。
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是为了尽早发现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便能及时做出预警,提高防控能力,我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存在不少难题,例如医疗机构不配合、病原检测率低等,只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能力是解决不了的,今后需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共同参与,从行政甚至法律上对医院进行干预,提高医务人员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意识,强化岗位职责,将病例报告,病例调查及生物标本检测等纳入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同时,医疗服务机构应及时认真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保证信息完整性,尤其是对可疑食物暴露情况的填写,有利于食源性疾病病例分析工作的开展。同时,医院应加强食源性疾病业务培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陈东周等[10]在泰州市食源性哨点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中提出加强业务培训可提升监测团队的工作水平,只有各部门加强协作,多管齐下才能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及其质量控制,达到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目的。
7.食源性疾病试题 篇七
姓名
填空
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2.食源性疾病监测对象包括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3.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标本采集信息等。
4.病例定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5.标本运送用于细菌检测的粪便标本应尽快送往哨点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 h。
6.食源性诺如病毒病致病食品: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贝类。除此之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三文治、蛋糕、冰霜、冰块等也能引起食物中毒。
7.食源性甲型病毒性肝炎致病食品: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生食或半生食毛蚶等贝类、蟹或水果、蔬菜,等食品。
8.食源性霍乱弧菌病致病食品:引起发病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水产品、海产品和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
9.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病例的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8.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 篇八
1、发现病例:临床医生发现与食品有关或怀疑与食品有关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2、填写报告卡:临床医生根据食源性疾病病例或事件定义诊断病例或事件,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或《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3、报告:
1)临床医生将“表”或“卡”及时送交院感科(正常上班时间)或电话通知(节假日、休息时间)。
9.食源性监测方案 篇九
为支持我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构建“县乡村一体化”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切实做好我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靳东育
副组长:康广德
成 员:李杰 魏冬雪 张纪云 宋月清
信息网报员:韩雅峰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三、(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区CDC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二)信息报送
10.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篇十
A.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国家计划生育主管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母婴保健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学校卫生保健机构的设立正确的是 B
A.配备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00﹕1
B.不足600人的学校可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
C.所有院校均应设校医院或卫生科
D.所有的院校均应设卫生室
3、职业病防治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下列哪项不正确 C
A.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应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C.应依法参加商业保险
D.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4、5℃,血压80/60mmHg,脉搏94次/分。
(1).对该患者做进一步体检时最可能发现的体征是
A.脑膜刺激征
B.球结膜充血,皮肤出血点
C.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D.腓肠肌压痛
E.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病人的表现可以判断此病人患有流行性出血热,且为低血压休克期。进一步检查可以发现相关的血管病变,即有出血、充血及渗出性水肿。所以第10题答案应选B。
(2).最有助于诊断的化验检查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血气分析
C.尿常规检查
D.粪便常规检查
E.脑脊液常规检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最有帮助的检查为尿检查。尿外观可见小片状膜样物,系由尿蛋白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尿蛋白多为(+++)~(++++),显微镜下可见管型、,红细胞及巨大融合细胞,巨大融合细胞内可检出病毒抗原。
B1题型
5、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
A.血源性 B.损伤性 C.腺源性 D.牙源性 E.药源性
6、用人单位应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除了 D
A.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B.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C.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D.只聘请临时工 7、5km处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的规定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为水源保护区,不得排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提供的材料,第5题应选择A。
(3).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中砷的最高容许浓度(mg/L)是
A.10
B.5
C.O.01
D.8、拔牙时牙挺应安放于
A.远中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B.近中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C.颊侧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D.舌侧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E.近中相邻牙之牙槽嵴顶 9、2002年12月广西某地山区一辆满载数吨剧毒化学品砒霜的卡车翻落在深山峡谷中,大部分毒物抛撒到谷底的河流里,而下游15km的居民则以这条河的水作为饮用水水源。
(1).当得知这一事故的报告后除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外,你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从保护人民健康的角度出发,首先应
A.立即赶赴现场了解具体情况
B.查阅有关资料
C.立即通知下游居民暂停饮用河水
D.提出对受污染河水处理的具体措施
E.关注污染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饮用水污染应急事件处理原则包括迅速组织力量,查明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通知有关集中式供水单位或自备供水单位及个人,迅速采取控带I上措施和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居民通告,在污染事故未解除前,不得擅自饮用污染水。因而对照本题,从保护人民健康的角度出发,第4题应选择C。
(2).为防止河水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领导派你对河水进行监测,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你认为采集水样最重要的河流断面是
A.距事故下游最近的居民取水点上游1000m和取水点处
B.事故点的上游1000m和下游100m
C.事故点下游最近居民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
D.事故发生地点
E.事故点下游
10、《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D
A.用骗取、伪造或替换的方法取得执业证书者,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撤销
B.违反医疗护理规章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C.违反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D.行为造成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11、A.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
B.不经代谢活化即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C.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D.兼有引发(启动)、促长、进展作用的物质
E.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
(1).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直接致癌物是指化学物不需要经过体内的代谢转化,而直接可以促使细胞出现恶性转化,形成肿瘤的物质;
(2).完全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化学物的致癌过程有三个阶段,引发、促长和进展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发挥作用的物质都是致癌物,如果一个物质在所有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那这样的物质称为完全致癌物。
(3).近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间接致癌物于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称为近致癌物
(4).终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最终产生的具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叫做终致癌物;
(5).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间接致癌物是需要在体内代谢转化以后,形成的代谢产物为具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12、涎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A.血源性 B.腺源性 C.逆行性 D.损伤性 E.异物性
13、下列哪种食品可以生产经营 D
A.超过保质期限的
B.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C.掺假的
D.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14、颌骨骨髓炎通常在发病几周后才能逐渐在X线片上呈现骨质变化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3-4周
15、A.有机氯农药
B.悬浮性颗粒物
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D.人类致癌物
E.人类致畸物
(1).有机汞是
【正确答案】 E
(2).氡及其子体是
【正确答案】 D
(3).具有蓄积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 A
16、《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其时间规定为 D
A.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B.最迟不得超过8小时
C.最迟不得超过16小时
D.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7、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 A
A.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B.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C.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8、目前我国的卫生法律文件包括 D
A.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法规
B.包括卫生部制定的规章
C.不包括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D.应包括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19、A.地方性砷中毒
B.铊中毒
C.地方性氟病
D.痛痛病
E.地方性克汀病
(1).以皮肤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第4题慢性砷中毒特异体征为皮肤损害,早期可出现弥漫性褐色、灰黑色斑点条纹;皮肤“色素沉着”与“色素缺失”多同时出现在躯干部位,以腹部(花肚皮)、背部为主。皮肤角化、皲裂以手掌、脚跖部为主。四肢及臀部皮肤角化,可形成角化斑、赘状物。皮肤角化、皲裂处易形成溃疡,合并感染,甚至演变为皮肤癌。
(2).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机体严重碘缺乏可引起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第5题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严重的碘缺乏,从而导致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表现为: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3).引起居民以斑釉齿和骨骼损害为特征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第6题居民斑釉牙和骨骼损伤是较为典型的慢性氟中毒表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从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人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20、《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D
A.用骗取、伪造或替换的方法取得执业证书者,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撤销
B.违反医疗护理规章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C.违反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D.行为造成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21、《化妆品卫生监督实施条例》的施行时间为 A
A.1990年1月1日
B.1991年5月1日
C.1992年10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22、目前我国的卫生法律文件包括 D
A.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法规
B.包括卫生部制定的规章
C.不包括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D.应包括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23、确诊脓肿形成一可靠依据是
11.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篇十一
医院感染疾病监测上报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做医院感染回顾性监测,我院是全国86家监测单位之一,根据卫生部医政司的要求同步开展工作。并在全院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各级临床医师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见《医院感染管理》专栏。
临床医师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对医院感染的病例做出诊断及控制。
(一)如发现医院感染传播时,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二)如发现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三)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趋势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要时可直接上报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同时进行隔离,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1、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12.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案(范文模版) 篇十二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整理了食源性疾病培训的课件,欢迎阅读!
一、WHO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天然毒素等,二、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
病源物----致病因子;
传播媒介----食物;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三、按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四、按发病机理可分为2类
食源性感染和食源性中毒
1.食源性感染(foodborne infections)
食源性感染通常是由摄入受细菌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感染有以下2种发病形式:
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并在肠黏膜或其他组织中繁殖;
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损害周围的组织或影响正常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这种类型的感染有时被称为毒素介导型感染。
食源性感染的发病特点:
由于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食源性感染的发病潜伏期要比大多数食源性中毒性疾病长得多。潜伏期一般以天数计。
食源性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而且感染经常伴有发热症状。
食源性感染的病死率很低。
能引起感染的细菌常常具有定向特点或某种黏附因子,常常可以侵犯肠道的某个特定部位,并在肠道内繁殖。
有些食源性感染可以引起某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病变常可累及心血管、肾脏、关节、呼吸系统或免疫系统等。
2.食源性中毒
食源性中毒是摄人已受到某种毒物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食品中各种毒物的来源主要有:
某些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细菌毒素;
有毒化学物质(如有毒重金属等);
动植物或真菌天然存在或形成的毒素(如某些有毒鱼类、有毒贝类和某些有毒野生蕈类)。
食源性中毒的发病特点:
即使没有摄入活的病原菌,只要摄入毒素污染的食品,也会引起发病。
中毒性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可以分钟或以小时计。
中毒性疾病最常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发病症状是呕吐。
食源性中毒的病死率较食源性感染高。
食品中所含毒素的检测要比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更有意义。
五、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定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描述: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疾病或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特征: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
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
注:有明确诊断或病因的疾病不属于:国家法定传染病;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
法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注:无法解释 ≠ 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具有一定流行病学特征
除已知其他病因及诊断明确的疾病外的,一类临床症候群 哨点医院的承担的工作内容
医疗机构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承担的角色
1、发现者
2、治疗者
3、报告者
我院为龙潭区唯一一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
哨点医院的职责
1、培养医护人员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意识。
2、发现病例及时向辖区CDC报告。
3、设置专科/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及时组织院内专家对发生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进行会诊。
4、配合CD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
临床医生职责
1、接诊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人/异常健康事件(包括食物中毒),临床医生应有责任感、责任心。
2、熟悉疑似食源性异常疾病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各种疾病表现和各类辅助检查。
3、每位医生应该有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人/异常健康事件(报告食物中毒)的发现、报告的意识。
4、接诊医生应该熟悉和熟练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和排除标准。
5、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人/异常健康事件(包括食物中毒)应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同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及时补上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推荐阅读:
32食源性疾病宣传材料12-01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09-03
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7-21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08-24
胆道疾病试题08-08
疾病防控制度11-26
鱼类疾病防控11-29
秋冬疾病防控01-14
精神疾病特点06-18
疾病宣传日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