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级口译好方法

2024-10-19

学习初级口译好方法(精选13篇)

1.学习初级口译好方法 篇一

为了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即成为一名高级英语口译人才,我付出了超越常人的时间与精力,因为我始终相信,通过认真学习英文口译,培养一种内在素质,习得一种技能,这才是立足竞争社会的不败之本。拿到人事部三级口译证书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也许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但是成功的经验却可以相互借鉴。回顾自己为准备英语口译的奋斗历程,我主要总结了以下四点,与君共勉:

一、抄最爱的英文电影剧本

经典的英文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很少有人愿意专注于片中的英文字幕抑或是英文对话。这绝大多数是因为,对于英语口译初学者而言,想要完全听懂影片中人物的对话旁白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更别提还要用非母语的语言文字将意思完整表达出来。由于语言这种载体所承载的内容五花八门。如果对语言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不了解,那么翻译出来的语言就会不地道。词汇、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的积累就可以通过观看英文电影来实现。我自己比较偏爱的电影是《泰坦尼克号》,

备考资料

这部电影曾经风靡全球,至今仍被视为电影里经典中的经典。其历史背景,情节的发展以及剧本的设计等都是无与伦比的。除此之外,《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海底总动员》、《人鬼情未了》、《狮子王》、《怪物史莱克》、《西雅图不眠夜》、《莎翁情史》等等也都不错。

二、看一部经典电影十次

这里的十次,不是一次次没有变化的重复。而是前三次完全不用字幕,通过自己的耳朵来理解电影。这三次将会非常痛苦,但是一定要坚持。接下来的三次,则可以打开英文字幕,同样的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句子,一定要停下来查字典,彻底理解电影。最后三次或四次,打开中文字幕,但是要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字幕,甚至可以写下自己的翻译。这样自己的听力,词汇,翻译等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中国人学英语,最常用的方法是背单词,甚至有人以能背出一本词典为荣,但是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的运用却是活的,机械的理解会造成很大的误解。词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语境。要养成背诵句子的好习惯,因为句子中既包含了发音规则,又有语法内容,还能表明某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更多十万份免费分享,亲们可以进入:www.shangxueba.com/store_m_628846_0_3_10.html

★ 抓好教员备课环节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 商业秘密流程管理的四个环节

★ 学习教育环节个人总结

★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 如何学好高一数学,高一数学学习建议

★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大全

★ 高中政治说课稿

★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 高中政治什么决定什么

★ 注重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2.学习初级口译好方法 篇二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学会精读和泛读。教师应根据每一个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大纲, 提出基本要求, 指导学生逐节、逐段、逐句精读, 有针对性地弄清定义、公理或公式的逻辑联系、内涵和外延。阅读又要泛读, 把握好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 及新知识与旧知识可能存在的迁移性, 找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其次分组讨论质疑。通过完成自学提纲, 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对新知识的初步学习, 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带着问题上课, 可分组讨论。教师通过观察及时点拨, 争取让学生在讨论中消化解决。

二、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在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而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独立去获得数学知识, 从中领会数学思想、掌握解题方法等。培养数学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数学思想方面的指点;另一方面, 学生自己要在自学中努力去获得和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性质时, 学生依照三角板在纸片上裁剪下一个三角形, 把三角板与三角形纸片重合, 探究对应顶点、对应角的关系, 从而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在自主实践基础上掌握了解题方法, 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三、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数学自学的要求, 还需深入理解书本的内容以达到融会贯通, 并能对证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作出补充, 对于解题, 则要求会解综合题和较难的题, 使思考不断深化并养成多思的习惯, 从中总结出解题的经验和方法。突出思考过程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3.翻译资格考试初级口译测试题 篇三

I am interested in the oriental history and culture, particularly in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 still remember till this day the remark of the late Chinese leader Mao Tse-tong, “It is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alone, that is the motive force in the making of world history. ”

Chinese people are the people of diligence and intelligence; they are the creators of oriental civilization. Both my government and people believe that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future work.

From what I have already seen in my short time here, and from the discussions which I have held, it is clear to me that there are indeed good prospects for an all-rou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China, including both governmental and civil cooperation.

If my current visit can help to advance the friendship which already exists between us, then that in itself will be a source of great satisfaction to me and a benefit to all of us.

参考译文

我对东方的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还记得,直到这一天的评论已故中国领导人毛

泽 东Tse-tong,”这是人民,人民,这是使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国人民是勤劳和智慧的人,他们是东方文明的创造者。我的政府和人民认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在短时间内已经看到这里,和我讨论,很明显,我确实有很好的前景全面英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包括政府和民间合作。

4.学习初级口译好方法 篇四

(1) New Zealand is a South Pacific country located midway between the Equator and the South Pole, with a land of 268,105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over three million. (第63页-黄)

新西兰是一个南太平洋国家,位于赤道和南极洲之间,国土面积为268105平方公里,人口为300多万。

简析:纵观口译考题,出题者十分聪明地将有关课文的每篇的首句作为考题来出,真是用心良苦。试想每篇文章的首句或每段文章的第一句话不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吗?理解了首句往往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概。这和阅读理解的要求有着很大的相通性。所以加强平日对英语句子的敏感性十分有必要。

2) When the washing cycle is over, the machine fries the plates and glasses with its own heart, and indeed they can be left inside until they are needed for the next meal. (P.367)

洗涤过程完成后,洗碗机用自身的热量将盘子和杯子烘干。杯盘还可以留在机内待下一餐使用时再取出。

中译英:

(1)为了过好学校里的公寓生活,学生应该学会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甚至于买菜做饭。(第355页)

To manage apartment living in school successfully, the students must learn to do their own washing and cleaning, and even buy and cool their own food.

(2) 据估计,全球毒品的贸易额以达到每年4000亿美元之巨。吸毒者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 (p36蓝)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global trade volume in illicit drugs averages US$400 billion each year. Illicit drug consumption involves about 3 percent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3) 微型电脑就象一架附加了电视屏幕的打字机,能进行用途广泛的操作,从为孩子提供电子游戏到记录全而新的圣诞费用。 (第346页)

The microcomputer resembles a typewriter with an attached TV screen and can perform a wide range of tasks from providing children with electronic games to keeping up-to-date Christmas lists.

下午卷:

英译中:

(1)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has made much headway in China,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with 900 million farmers.(第41页-蓝)

中国这个有着9亿农民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民主化进程正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

(2)Because it combines sight, sound, movement and color, television gives advertisers many ways of catching customers‘ attention.

电视综合了视觉、声音、动态和色彩,因此它为广告宣传者提供了许多吸引顾客注意力的方式。 中译英:

(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担心他们的健康,如果他们住在大城市里,也会愈加担心他们的安全。(第477页)

Old people become more worried about their health as they grow older, and about their safety if they live in big cities.

(2)说起中餐, 人们都知道中餐烹饪以其“色、香、味、型”俱全而著称于世。(第24页-蓝)

Talking about Chinese food, it is popular recognized that Chinese cuisine is would-famous for its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lor, aroma, taste and appearance”.

(3)科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5.初级会计职称学习方法 篇五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仁和会计培训老师历经多年总结的六种学习方法。

态度决定命运,是否通过考试完全取决于考生自己。如果你只是报着试试看的态度考试,那你极有可能通不过考试。首先你的学习态度不好,考试的目标模糊,其实这是对自己没信心的表现,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信心的人,他怎么会成功?所以考试的态度应该是:报名则考,考则通过。因为一年一次考试,错过一次机会,要用一年的时间去等待。所以,坚持下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有自己的毅力才是通过考试唯一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看几遍书的问题

总有学员问通过考试至少应看几遍辅导书,这个是因人而异,没有一个遍数的问题,标准是你是否学通了教材、记住了老师在讲课中提到该记的重点、要点。看书和背知识点有不同的目的,看书会帮考生建立宏观概念,掌握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书有一个全面地把握;而背知识点则是为考试做准备,考试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掌握知识点的多少,而不在于看书的多少,所以摘录知识点,进行滚动复习是最好的方法。

摘录知识点,进行滚动复习

第一步,按照每次课讲解的知识点,课余时间把它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整理后就不用再看书了)

第二步,进行滚动复习,每天背整理的知识点,一次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争取每天多看几次,做到开始两周一遍,随着对内容的熟悉,最后一周一遍。

第三步,复习主次问题,对于3、4、5、7四章(年平均分合计60分左右)要做到精益求精,每天必看,然后再搭配第2、8、、9、10章内容,其他第1、6章只要做到一般照顾就可以了。

这样你会知道那些章节是你拿分的关键和基础,哪些章节是辅助内容,哪些可有可无。

关于做练习题问题

经济法复习的.关键在于记忆知识点,做题只是检验的方法,所以不一定做很多题,但是必须把近三年的题做通,目的在于:一熟悉问题的方式和答题的思路,二掌握知识点,经济法考试的重复率还是很高的,做题时一定要触类旁通,如选择题中考试通常只考某一条款中的几条,做题时一定把其他几条都要关注,

可以估计近5 年的试题中,将有15分左右会在明年的试卷中出现。

背的方法

背的方法很关键,网上也有很多记忆精华帖子,但只是知识点的汇总,并没有提供背的方法。其实背的方法很多,大多有:

(1)数字采用电话号码法:如:所得税的税率为:3181027,3万元以下的18%,3-10万的27%。再如,会计档案的保存年限为:35101525(3年,5年,,,25年)。

(2)理解记忆法:如法律规范的分类,可概括为义务性规范看“必须”,禁止性规范看“不得”,授权性规范看“可以”,再比如好多考生不理解保证方式的分类,可归纳为一般保证看“不能”,连带保证看“没有”,这样问题就变简单了。

(3)关键字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它解决篇幅长、条款多的知识点。好多考生记不住项目比较多的条款如:民事责任的方式共十项,可简记为“停排消返恢,修赔支消赔”十个字。再比如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可简记为“代销移送非应税,投资福利增分配”。

​复习的时间

好多考生业余时间都很有限,这时大家的通病,很多考生习惯订计划,晚上看书,但是许多时候会因为白天上班累,晚上有应酬,使复习时断时续,效果不好。所以建议把背经济法的时间放在早晨,每天早起半小时,背经济法,效果非常好。

6.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篇六

一、口译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技能化原则。口译课与口语课不同,用已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口译技能力是口译教学,语言交际能力则是语言教学培养。口译训练的基本条件是:表达流利并具备超强的记忆、快速的反应能力、详尽的综合分析、知识领域宽度之大和短时间内注意力超集中的品质。口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口译技能,由此要遵循口译技能化原则。

2.多样化原则。

(1)教材多样化。口译教学往往采用已有的教材,但当今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新的事件以及新的词汇不断出现。口译教材的追求“时尚性”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口译课上用的教材要新,还要反映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平日一贯的口译教学做风仅仅靠课本教材和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足的。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固有的教材之外,教师要适当补充课外教材,增加课堂上口译相互交流,可以更加灵活运用教学内容,使其丰富灵活,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2)语体多样化。口译的话语主要有六种类型: 介绍言语体、叙述言语体、论证言语体、对话言语体、鼓动演说体和礼仪性演说体。要注意选择教材资料,六种语体包含其中。此外,各种语体思维线路的总结,让学生学会掌握讲话人的思路是比较重要的。

(3)教法多样化。在口译技能的教学中,实践交流更加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以Simulation(模拟)与Role Play(角色扮演)最为有效。每一位成员都应加入其中,在学生操练之前,老师应详细说明口译涉及的各种技巧,并将小技巧以身传教。

3.阶段性原则。有一点在口译教学中也无例外,那就是教与学均要考虑到人的认知特点。口译所提及的技能训练也要从易到难,按照口译训练进行的顺序一点一点地教给学生。所选口译材料的语体可先从日常对话言语体向礼仪性语体、介绍性语体等过渡。在选材上,从句子开始,后过渡到段落,最后到章节逐步增加难易程度。

二、口译教学的方法探讨

1.传统口译教学模式。传统口译教学模式是指传统教学法。通常在课堂中教师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及教材或者放磁带的方式,要求学生记笔记速记,再由学生轮流逐句翻译,教师讲评。传统的教学有它自己的优点,每位学生都可以参加口译活动中,课堂也可被教师有效控制。

2.专题式口译教学模式。主题式口译教学模式是指以专题为主线设立的口译课程,在各个专题材料进行口译技能训练的做法。这就好似题海战术,学生的口译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为它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教。

3.技能化口译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技能化口译教学,把语言训练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为辅的教学模式。国内目前两种较成熟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培养模式有吉尔模式和厦大模式。仲伟合提出过,译员的知识结构是由三个版块组成:语言知识版块、技能版块、百科知识版块。

4.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训练。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课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课堂模拟真实的口译情景,提高真实性最好邀请外教参加会议,可以使实际工作中可能碰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要多做增强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做如:断词组句、语句转述的训练,鼓励学生一词一句多译,增加练习量让其养成变通难句灵活运用的习惯。

5.短时记忆和听力理解能力训练。口译在短时间内会经历三个转换过程,在日常的口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视、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语言操控能力。口译的最初过程是从听开始,因而听力理解过程非常重要。要注重学生记忆训练,苦练基本功。在平日应尽可能选择以视听为主的材料,坚持收听英语广播,看外国电影,翻译原声资料等。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正是口译课堂教学目前所缺乏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补充视听手段材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充分快速进入角色。

三、总结

7.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初级职称 篇七

我从事会计职称辅导已有十个年头,期间曾组织过北京市的试卷评阅工作,在会计辅导领域积累了许多经验;近几年,我参加了难度较大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一般是用两个月的时间,一次性通过各师全科考试。这个成绩是相当不错的,我认为很得益于我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下面作一介绍,供学员们参考。

1、参加辅导。参加辅导的好处是:理解了难点,知道了重点;每次上课能正点学习,充分利用了时间;随老师一起学习,效率比自己看书要高得多,尤其是参加知识水平高,辅导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辅导,短短几句话,就能击中要点,事半功倍。所以,除会计外,其余课程我全部参加了辅导,感觉收获很大。

2、按计划进度复习。我对不太熟悉的课程,一般是背五遍以上(成功率在80%以上)。这样在二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准确算出每天必须完成的背书量(如每天30-100页),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保证在参加考试时,已背五遍,成功率很高。

对于一般的学员,基础不如我好,应该用四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规划出每天应该完成的`读书和做题时间,一般每天不能少于2小时。做出计划后,最关键的是严格执行,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3、框架记忆(逻辑记忆)。我读书时一般先翻书,即先看目录,分析本书的逻辑结构;理解了,再分析各章的逻辑结构;之后再记各章中的重点内容,即按照树型结构来背书。有了基本框架,一般50页的书在一个小时内能背完。如果不分析逻辑结构,直接从第一行读起,是根本达不到这个效果的。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背书一定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背;而理解教材,是参加辅导时应该完成的工作。

4、适度练习。现在综合题题量大,难度也大,平时要作练习,考试时才能从容应对。一般是读书占70%的时间,练习占30%的时间,效果较好。一些工作中的业务骨干,考试时通不过,很不服气,主要就是因为工作中的经验转换不到试卷中去,练习做少了。

5、充分利用考前一小时。如果考试在8:30开始,我在7:00就到了考场下,利用最后一小时再背最后一遍,这样在做题前仅半小时又背了一遍,瞬时记忆的效果非常好。如此,一般都能“早去早回”。

6、严格掌握考试进度。假如会计考3个小时,即180分钟,每1分题可用1.8分钟来做。假设第一大题10分,则只能用18分钟做完。有了很强的时间观念,保证会做的题都能做到试卷上。有些学员考试没有经验,对难题使劲抠,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反映不到试卷上,非常后悔。严格掌握考试进度,是避免失误的有效方法。

此外,考初级职称,必须初级会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同时过,因此要适当平衡学习时间。通常,初级会计考题难度大,及格率低,这是学员应该关注的。

8.学习英语好方法 篇八

课堂是我们吸取知识的主阵地,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地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把它搞清楚。同时要带着积极的心态去上课,勇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学回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尽量增加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只有注重了每堂课的效率,才会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

坚持词汇积累

1 每天记50-100个单词 ,并复习前一天记忆的单词。对于生疏的旧单词,可记录下来,随身携带并随时记忆。

2 所有记忆完的单词,要随时复习。重复是记忆单词最好的办法,也是很多记忆的根本方法。要不断地经常性地看看记记,坚持一段时间就不会忘了。

3 结合例句记忆单词,效果很好。最好理解了意思,放在上下文里去记,这样快又好,不容易忘记。记忆时要注意力集中,边写边记,最好用黑色水在白纸上写,这样对大脑皮层冲击比较大,印象深刻。

适度限时练习

定量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加词汇量,加强对语法的掌握。但是,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一定要限时定量少参考。平时做题时,不能不限时间,做做停停,再查资料甚至翻字典。而要限时记时,逐步养成在单位时间内思考、答题的好习惯,培养自己在短时间、高压力之下的判断力。

坚持心态调整

9.图式理论在口译学习中的运用 篇九

事实上, 大家对口译的学习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 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值得尽一步地探讨和改进。在口译过程中, 涉及的领域之多、之杂让人叹为观止, 信息交流的内容包罗万象。职业译员的口译范围没有界限, 内容可以上至天文, 下及地理, 无所不涉, 无所不包。毋庸置疑, 口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 口译要求译员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和娴熟的转译技能。口译要求译员成为一名语言专家和交际能手, 这非一日之功。然而, 这些仅仅构成译员的语言基本功。由于口译的服务对象是各界人士, 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 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 在交际过程中他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知识表达出来, 这是译员无法回避的现实。当然, 无人能够精通百家, 博晓万事, 无人能说自己天文地理, 古今中外, 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但是, 口译内容的繁杂无限却是不争的事实。坐在翻译席上的译员, 自然而然地被视为既是一名精通语言的专家, 同时又是一名通晓百事的杂家。

这首先就要求议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图式结构、庞大的词汇量以胜任口译的实践工作。而口译学习者的误区往往就出现在这里, 往往处在单纯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的输入, 而这种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习者第二语言词汇输出的障碍, 我希望通过图式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

一、图式理论的内涵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 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 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 即背景知识, 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 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图式理论认为, 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复作用于人的感知器官, 最终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这种痕迹就像一幅幅图片保留在记忆中。这些图片的规模不一, 层次也不相同, 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的。图式理论的发展和图式的广泛应用使学者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法。

(一) 图式文本

认为口译只涉及两个文本, 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概念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概念, 存在着复杂的认知过程。要过河, 必须要有桥或船, 否则怎么过呢?研究任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必须依一定的形式, 使之具体化。图式是由实践到理论, 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的反复的理性认识的知识结构, 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概念化的过程。

(二) 图式的建立

口译从形式上是将一种源语言变为另一种目标语, 这中间存在着复杂的认知机制和转换机制。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经验的结果, 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口译, 要求在其过程中, 从认知—功能视角加以分析、理解, 用图式描绘出来, 就是我们所说的图式。

人们从事口译工作的时候, 总是要先听, 或先看原文, 确实懂了才能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口译应该存在三个阶段的三种形式:源语言, 存在于大脑中由源语言转换得来的图式结构, 目标语。除此以外译员还需要充分地激活, 大脑中已经建立的知识图式, 来帮助大脑完成, 源语言→新的图式→目标语, 这一快速的转换过程。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图式往往对这一流程的完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就要追溯到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图式的输入方式、书本、教师的讲解、实践。而只有将三种输入形式输入的知识, 通过不断的操练, 在译员的大脑形成牢固的知识模式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调用更为迅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新的图式, 成为源语言与译文的媒介。事实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图式的存在只是没有去认真地研究而已。例如矛盾说:“好的翻译者一方面输入外国文字, 另一方面却以本国的语言进行思索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译文摆脱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特殊性的约束, 使译文既是纯粹的祖国语言, 又忠实地表达了原作的内容的风貌。”矛盾先生在这里强调的思索和想象应该就是在译者头脑中形成图式文本的过程。张培基先生把翻译的过程“大体上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过程”。“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其实这里所说的“理解”就是构造原文的认知图式文本, 只是张先生把理解局限在语文语言的表达结构上。他们的理解包括三方面:语言现象, 语言 (词, 词组或句子) 逻辑关系, 源文所涉及的事物 (特有事物、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 。

《关联, 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一书中, 认为话语理解过程主要是个推理过程, 其中关联判断对推理结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关联理论把口译定义为两重理论的特殊形式的交际。涉及三种形式:原交际者和译者构成第一对交际双方, 原交际者把文本输给译者, 译者通过关联, 进行推理, 形成图式文本。译者和译语接受者这又构成的第二对交际双方, 译者把图式文本传递给受体, 形成译语文本, 交际完成。

综上所述, 不论是口译还是笔译, 都要研究其内在的规律, 成为科学知识体系, 应该在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建立一个图式文本, 注重研究形成图式文本的规律和可操作的方法, 然后研究转换规律, 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二、口译的过程与图式理论的联系

口译的基本过程是:输入→解译→输出。

从口译过程的形式上看, 口译将信息的来源语形式转换为目标语形式, 即由“源语”转码为“译语”:

源语输入→语码转换→译语输出。

从口译过程的内容上看, 口译从信息的感知开始, 经过加工处理, 再将信息表达出来: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表达。

口译过程的这三个阶段可具体分解为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录、编码和表达这五个阶段:接收→解码→记录→编码→表达。

译员对信息的接收有两种渠道:一种为“听入”, 一种为“视入”。

而译员要完成翻译任务, 大脑中必须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图式。如果在口译学习时只是单纯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的输入, 就很难确保能够准确迅速地调用大脑中所储备的知识。听入是口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信息接收形式, 是口译的重要环节。语言信息的听入质量与译员的听觉能力有关。视入是视译时的信息接收形式, 这种形式在口译中较少见, 有时用作听译的辅助手段。当译员听入母语所表达的信息时, 除了不熟悉地方口音、怪僻语、俚语、古语、专业词语或发生“耳误”情况外, 听入一般不会发生困难。当译员听入非本族语所表达的信息时, 接收信息将可能构成一道难关, 译员对外语信息可能会少听入或者未听入, 甚至会误听。接收有被动接收和主动接收两种, 被动接收表现为孤立地听入单词和句子, 译员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信息的语言形式上。主动接收是指译员在听入时十分注意信息发出者的神态和语调, 注重信息的意义 (包括信息的语境意义和修辞意义) 。译员在接收时应该采取主动听入的方法。而要真正做到主动接受, 就必须要求译员迅速地调用大脑中系统的知识图式, 去感知语流中的大的模块, 加速理解过程。

解码是指译员对接收到的来源语的信息码进行解意, 获取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源语信息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有语言码, 如语音、句法、词汇等信息, 也有非语言码, 如文化传统、专业知识、信息背景、表达风格、神态表情等信息, 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 如双关语、话中话、语体意义等信息。由于源语信息码丰富复杂, 既呈线形排序状, 又呈层次交叠状, 所以译员对原码的解译处理不可能循序渐进、逐一解码。对语言信息的立体式加工处理是人脑的物种属性。译员在解译语言信号的同时会综合辨别和解析各种微妙的非语言信号以及它们同语言信号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口译学习的过程就要建立这种系统的图式结构。有必要指出, 译员的感知和解码能力与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译员的解码能力, 会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经验的丰富而增强。我们要求议员除了书本学习, 还必须要在口译实战的同时丰富自身多层面的知识图式。

记录, 或者叫做暂存, 是指将感知到的语码信息暂时储存下来。图式理论对口译过程中的记录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以某一种语码形式出现的信息被感知后, 在转换成另一种语码前, 须暂时储存下来。口译的信息记录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脑记”为主, 一种是以“笔记”为主。口译记录可以使感知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经过转码处理后再完整地传送出去。记录不善往往导致来源语的信息部分丢失, 甚至全部丢失。由于口译内容转瞬即逝, 良好的记录显得十分重要。它反映了口译职业的独特要求。记录, 尤其是“脑记”形式, 往往与解码同步发生。越是简短的信息越便于大脑记录, 越是容易解码的信息越容易记录。短时记忆能力强的译员常以“脑记”代替“笔记”, 但对于大段大段的信息, 重“脑记”而轻“笔记”是危险的, 是靠不住的。无论采用“脑记”还是“笔记”, 译员所记录的内容主要是信息的概念、主题、论点、情节、要点、逻辑关系、数量关系等。对于单位信息量较大的口译, 译员宜采用网状式的整体记忆法, 避免点状式的局部记忆法。孤立的记录不仅效率低, 而且没有意义。有意义的记录是以有意义的理解为前提, 没有理解的记录会导致误译或漏译。也就是译员能够做到运用丰富的知识图式去记忆, 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编码是指将来源语的信息解码后, 赋以目标语的表达形式。编码涉及信息语言的结构调整和词语选配, 译员必须排除来源语体系的干扰, 将原码所表达的意义或主旨按目标语的习惯表达形式重新遣词造句, 重新排序组合。经过编码加工后的信息不仅要在语言形式上符合目标语的表达规范, 而且应在内容上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在风格上尽可能保持信息的“原汁原味”。口译的编码技巧与笔译的编码技巧相仿, 所不同的是, 口译要求快速流利。所以无法像笔译那样有时间斟酌字眼, 处理疑难杂症, 追求目标语的“雅致”。这就要求译员的大脑要运用已经存储的系统的知识图式迅速地将解码重组成新的图式。

表达是指译员将目标语编码后的信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译出来。表达是口译过程的最后一道环节, 是全过程成败的验收站, 也是口译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口译表达的成功标志是准确和流利, 只有准确流利的表达才能在交际双方中间构筑一座顺达的信息桥梁。口译表达虽无需译员具备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说才能, 但口齿清楚、吐字干脆、音调准确、择词得当、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却是一名职业译员必备的条件。而议员要措辞得当至少要做到有词可措, 也就是准确地运用词汇的相关知识图式, 准确调用词汇。

口译教学有了优秀的师资和良好的教材, 还需要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口译教学的阶段性教学计划, 达到终极性教学目标, 即制定和实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计划和方法。国内高校对口译教学方法的研究目前尚处起步阶段, 至今还未见一套以科学的口译教学理念为指导的较完整的教学法面世。国外的口译模式及口译教学理论如Seleskovitch的“释意理论”、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和Anderson的“思维适应控制模式”对我国口译理论研究产生了较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应该对我国口译教学方法研究和我国高校口译教学方法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图式理论与口译培训

口译教学可以采用基础能力培训和应用能力培训结合、听说读写译技能教学兼容、文字声像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用的综合教学法。口译活动涉及耳听会意、话语理解、信息加工、文本翻译、书面记录、口头表述等能力, 因而口译教学旨在培养牢固掌握两种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精于语言翻译技巧、擅长标准口译操作的人才, 旨在培养语言通才的基础上培养口译专才。在口译教学中, 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明确, 培养语言通才是培养口译专才的必然阶段, 培养口译专才是培养语言通才的最终阶段。

虽然“眼前道路千万条, 条条道路通罗马”, 但是道路有曲有直, 行速有快有慢, 车技有高有低, 效果也会有好有差。口译教学可以以综合教学法为主, 以专项教学法为辅, 以课堂教学为培训主体, 以现场实践为职业体验, 精讲泛练, 点面结合, 文本音像, 立体教学。起点已清楚, 目标亦明确, 手段可定局, 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 在口译培训中应该强调完整的多层次的信息输入, 这样真正帮助学习者建立完整的系统, 在口译实战过程中可以真正调用的知识图式而不是形式上的无法调用的信息的输入。

摘要:本文从口译的对象、任务、口译过程、双语思维特点、口译学习的目标任务等方面阐述了图式理论对口译学习的指导作用, 以及图式的运用在口译学习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图式理论,口译学习,运用,思维特点,语义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译文忠实性面面观[C].中国翻译, 1982.

[2]张梅岗.论EST的功能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1998.

[3]付明.科技英语“积木”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

[4]张梅岗.英汉功能翻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Michael Tomasello.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M].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6.

[6]William Croft.The Structure of Ev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M].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ess, 2002.

10.学习的好方法 篇十

我的小学是在极不正规的村办小学上的,那时无知的孩童的嬉戏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虽然这样,经历坎坷的父亲还是对我寄于很大期望。在父亲一次次谆谆教导下,力争做一名北大人、清华人的种子深深埋藏于我幼小的心灵中,并且成为我学习的强大支柱,使我勤奋刻苦的作风在整个求学过程中一直生生不息。另外,在我十二年的求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中三年,一种竞争的意识时刻伴随着我,成为我学习的精神动力,是我能够走上高考成功之路的有功之臣。在这里我想讲述我的一段经历。

初中时我学习一直很轻松,高中我进入省重点河北辛集中学。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出乎意料地考取了班里的第二名。这种令人心动的好事使我浑浑然坠入幸福的云雾当中,心想,重点高中的学生也不过如此嘛。此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心有余喜,课都不想好好上。不久后的元旦我们班举行晚会,主持人的一声“小状元”顿时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使我想起那颗深埋在我内心的种子。这么多年,它还只是一粒种子,一粒尘封的种子。我能忍心就这样让它一直埋没下去吗?当然不能。我不仅不能将它埋没,而且要让它萌芽、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一改原来散漫的作风,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期末考试我取得第一名,一个真正的纯粹的第一名。这段经历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迹,它使我整个精神世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我能做到面对胜利而不为其冲昏头脑,面对失败又能够泰然处之。

以上是我学习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下面我来谈一下我对心理素质的理解和认识。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好坏不论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工作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心理素质就成为一个很普遍的话题,对心理素质的理解也就众说纷纭。在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心理素质不单指考场上所表现的精神状态,还应该包括在学习当中,在为人处世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崇尚一种平静、详和、豁达的心态,象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而在实际中,我也是努力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使自己的心态尽量平和,情绪尽量稳定,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儿很不容易,但它对学习的确有很大好处,情绪的平稳能保证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使你的知识连贯不断,成一完整有逻辑性的体系。我之所以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掌握扎实、牢固,以至在考场上能够游刃自如,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此。

此外,调整好考前和考中的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在考前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两项准备。在心理上,首先要有自信心,当然这一点还要源于平时扎扎实实的学习,以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评价。记得我的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原来的一个学生在班里经常考倒数第一,我的老师就劝他留一级,可他非常坚定的说“不”,并且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我的老师听后很吃惊,就问他为什么这样自信,他当时列举出三条原因,“其一,我是凭实力考到这儿的学生,我相信自己有上大学的素质;其二,我每次考试虽然分不高,但只要我会做的题,我都能做对做好,从不出现失误;其三,我虽然成绩一直不好,但我没有大起大落过,一直很稳定,而且我是扎扎实实学过来的,我相信自己知识的牢固性。”结果,这位同学考取了一所一般本科学校。鉴于这位同学的经验以及他分析解剖自我的标准和方法,我在考前也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正确的评估:我先把自己几年来的成绩前后对照了一下儿,找准自己在学校的位置,然后又把我的情况与前几届处于与我同等位置的学生的情况对照了一下儿,最后,我虽然没有完全确信自己一定能考取北大,但我已确信自己一定能考取一所名牌学校。

其次,还要有敢于经受挫折的勇气,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经过正确评估找准位置后,还要退后一步找到自己的另一个位置,这就是一旦发挥失常,我该怎么办?

做到这两点,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不论在考场上,还是在考完后,我想都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问题。

此外,在物质上也要做充分准备;比如说,考场上需要用到的笔、尺等各种文具都要准备好,而且要摆放整齐有序,这样才不会在考场上手忙脚乱,不仅使心情舒畅,还能够节省时间。

现在,在精神上已经找到支柱和动力,在心理素质上也有了良好的培养和准备;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唯物论中,我们都学到过主观能动性要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是否尊重客观规律决定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在学习中我们同样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说起这一点儿,我很有愧于读者,在我考取河北省第一名以后,有人向我讨教学习方法,我却一条也说不出,只能支吾了事。慢慢地问的人越来越多,没有办法我只得冥思苦想,勉强归结出两条:第一,我的学习有很强的计划性;第二,我认真读课本的习惯和方法。

加强计划性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时,我们每天都需要学好多东西,看好多的书,如果计划不好就会窝工,事倍而功半。我在学习中的计划性很强,并不在于对每天的时间作出非常详尽的计划安排,而是在于我持久的坚持。我们那时的课程安排一般是比较固定的,自习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这样我们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我把每天的时间大致分为五部分,在五部分时间内正好可以复习高考的五个科目,而且哪一部分时间内看哪一科目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安排不仅使我能充分地利用时间,不论是在系统复习过程中还是在强化训练中都能很轻松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而且使我的各科成绩一直均衡发展,没有出现偏科的现象。另外,这样安排,科目不必变换太频繁,有利于调整思维,集中精力。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如果在学习中科目变换得太快太频繁,就会造成思维杂乱,不容易理清头绪,当然也不利于精力的集中,结果时间都白白浪费在书本的频繁交换过程中,详尽的计划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了计划,只是有了每天学习的大致框架,它不需要具体的学习内容去填充。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一直都在讲着同样的一句话:“课本是基础,课本知识是最重要的。”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可能象我从前一样一直感受不到这一点,总认为泛泛地翻看书本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我原来一直存在这种想法,从来不重视课本。后来我的老师给我们讲学习的方法时专门讲到如何看待课本的问题,使我很受启发,开始对课本知识感兴趣。同时在老师讲课的潜移默化中,我逐渐了解到以前那种肤浅认识的症结所在,那就是“泛泛”二字。我们对课本一般都只是匆匆一阅,半个小时就会翻过半本,怎么会有效果呢?既然泛泛读书没有效果,那么就应该仔细认真读书,认真地看书上的每一细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基本概念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是很重要的,它是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基础工具,考试中好多小题都是考基本概念,即使是后面的大题也只是几个基本概念的综合,因而,深入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在理解基本概念时主要用的是分层分析法。下面我来举例说明,例如“政党”这一概念,书上定义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以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这一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政党是政治组织,那么象共青团、红十字会这些就不能算作政党;同时这也说明政党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其次,政党的目的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这是政党与其它团体不同的重要方面,说明政党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紧密相连,政党的工作核心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最后,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具有阶级性。政党是某一阶级、集团、阶层内优秀人物的组织,领导本阶级、集团、阶层进行阶级斗争。从前几点我们还可以推出,政党是历史的概念而不是永恒的概念。分析到这里,我们对政党这一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对于其它科目中的基本概念也完全可以运用这种分层分析法,它对于我的学习很有帮助,使我深入地理解了一些东西,夯实了自己的知识根基。

但是,只有知识根基还不行,这只是微观的分散的东西,还必须从宏观上来把握,这就需要在学完每一部分后,及时总结,站在课本之外来俯视课本,顺着编者的线索来理清整个知识体系的基本思路;尤其是对于政治和历史。那么该如何去完成这一程序呢?我的方法是以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整理。还拿政治的一课作例子,我先把每一段内部的逻辑思略整理好,然后总结出各段的重要内容;然后理出每个框题的逻辑思路和主要内容,最后再把各个框题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进而整理出整课的逻辑思路。这样整理出的知识体系,既不会遗漏知识细节,又能从宏观上掌握整课的知识框架,使课本内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记忆起来非常简便。

11.学习地理的好方法 篇十一

学习地理的好方法

1.学会找规律

地理,其实,确实要学会去找规律。无论是什么题都是,然后在记概念的时候,也都是有规律的。怎么去分析一个问题,分析一个区位,都是有规律的。

比如洋流,气候图,这些就是规律,编些好记的顺口溜,多画示意图,方便自己记忆是很必要的。比如在洋流有个地方记不清楚的时候,我用这个方法,因为我知道北海道渔场,这个肯定是寒暖流交汇吧,所以就能将这个图大概画出来,如下:

接着洋流说,形成渔场的几个原因又有什么呢?这个一共有几点,很多同学都会漏掉其中的某一点以至于答不对。其实这种题老师当时讲课的时候会提到一两句,要有心记下来。

以下几点:1,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充足,饵料丰富。2,江河的入海口,丰富养料。3,寒暖流交汇处,水温适宜,海水搅动,养分上升。4,就是那个地区的生物种类丰富。基本的要知道,到时候就套到题目里结合材料就行了。

至于怎么答题,到底怎样能不漏点,这就靠你上课全心全意听老师讲课,下课自己好好练题,好好总结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了。

2.多翻看地图

关于地图,我也不想多说……真的很重要!地理在复习的时候,最好配一本专门的地图册。这种书上一般都有知识点,和图结合在一起看,效率会更高。

一定要多翻看地图,一块块地图记好了。不光看,自己一定要多上手画画图,有空白的图可以填也要珍惜这种机会,来检验自己,不要每次都翻书去看,一定要锻炼这个记忆的过程。

而且,每次在做题中,碰到判断不出来的,模糊的,都要记下来,之后好好把这个地区的情况都看清楚了。积少成多,最后其实大部分地图都见过了。

学习地理的方法大全

1、形象记忆法: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如: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辽宁省像个大逗号,山东省像攥起右手伸开拇指的拳头,山西省江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张兔子皮,台湾省似纺锤,海南省似菠萝,广东省似象头,广西似树叶,青海省像兔子,西藏像蹬山鞋,新疆像朝西的牛头,甘肃像哑铃,陕西省像跪佣,云南省像开屏的孔雀,湖北省像警察的大盖帽,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

2.类比法:即学习某一地理事物时,引用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比较。

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和同类异型比较两种:同类同型比较,就是同类地理事物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征。

如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相比较;亚洲气候与北美洲气候相比较,都具有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共同特征。同类异型比较,即是同类地理事物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

3.借比法:就是把难以想象,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些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季风的成因,是教学中常常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可借助露天游泳池和池边水泥地来说明陆地、海洋受热和散热不同而形成季风的道理。夏天,我们去露天游泳池游泳,赤脚站在水泥地上觉得脚下发烫,跳到水里觉得很凉快,这主要是固体、液体的热容量大小不同造成的。夏天,大陆增温快—→气温高—→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反之,大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空气同流水一样,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我国夏季常出现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这就是夏季风。同样道理,冬季常出现由亚洲内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叫冬季风。

4、串珠成线法:在一定范畴内,许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当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时,应该放到与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联系的方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线法是联系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地理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认识地理事象的广度与深度。

5、归类记忆法: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地理的特征

1、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初中学)、为什么(高中学)。

2、(1)自然地理,理科学习方法,强调理解,以用为目的,重理解,重运用,联实际,解问题。多练习,重思路,多画图,熟知识。

(2)人文地理,文科学习方法,理解后记忆。多看书,熟要点;会看书,握主干,善总结,形己见。重于方法,结实际。

3、学习四部曲

12.学习初级口译好方法 篇十二

在口译中,交替传译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种口译方式。它是一项集视,听,解,写,译于一体的语言活动。要求译员运用良好的翻译技巧,深厚的语言和笔记功底,准确,完整的翻译出源语内容。其主要特征是译员和发言人不在同一时间说话,发言人讲完一段话之后,译员在停下的间隙中进行口译,发言人等译员翻译完之后继续发言,并在恰当的时间点停下来,译员继续进行翻译,循环往复。交替传译一般应用在各种正式会议、会晤、谈判、讲座、酒会等大型活动中,并由译员当场进行口译。

二、交替传译笔记中出现的问题

笔记是译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笔记和记忆二者密切相关,笔记的主要是为了减轻脑力的记忆力,从而辅助脑力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交替传译的笔记和平常上课时记的笔记不一样。上课笔记是为了下课整理进行总结,而口译笔记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融合了听,理解,分析转换,记录等多个过程。要求时间及时,翻译简洁,要注重发言的特点,抓住中心思想。交传中的笔记所代表的不是声音,而是意思。

(一)笔记没有取得和发言人表达的一样的信息质量

在笔记中对发言人的信息只记录了一部分,没有完全记录下所有信息。众所周知,在口译中,很多的情况都是不能预料的,比如,发言人的语速过快或方言太重,译员“一心多用”的能力非常有限,或者是因为发言人的句子中出现很多语法,而且结构复杂,还有的发言人愿意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者引经据典,运用诗词来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译员一旦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就会表现出措手不及,从而造成记录上的不全面。

(二)译员笔记不能很好呈现原文

虽然译员对笔记进行了记录,但是这些笔记对讲话不能很好的呈现。比如,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笔记,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记录的笔记没有中心,缺少必要的框架结构,没有层次感和结构感,缺乏逻辑性,好像流水账,侧重点不清楚。主要是因为译员只认真的记录听到的词句,而没有理解整篇文章所要讲的内容。

(三)译员对笔记依赖性过大

在译员的工作中,并不是单纯的记录笔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心领神会。译员不仅仅记录笔记,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理解总结,要注重讲话的重点,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意思。口译时,要以脑记为主,笔记只起辅助提醒作用。假如只是一味地去记录笔记,就可能会造成对讲话人的错记和漏记。因此译员不能只依赖笔记,笔记并不是万能的,要排除只要笔记记录详细,就能够做好交替传译工作的想法。

三、交替传译中对于记录口译笔记的策略和方法

(一)译员应该怎样练习交传笔记

首先,译员可以做一定量的无笔记交传训练。这一步要求译员练习理解文章框架文体特征及英语的语言逻辑思维,同时这样也可以锻炼译员的长时记忆能力。其次,译员应该一边看原文,一边记录练习。找来一段文章,边看边做笔记。这一步之后,译员能够掌握基本的记笔记方法。再次,边听边记。通过边听边记,可以把听辨能力引入到记笔记中来,同时锻炼练习者脑记和笔记的能力。最后,进行交替传译综合训练。就是模拟口译实战现场,一边听讲话,一边记笔记,并翻译出来。这样的模拟可以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还可以锻炼翻译人员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到了真实的场合不至于手忙脚乱,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冷静。

(二)学会记录关键信息

因为讲话者的篇幅长,或者是语法、结构复杂,段落长短不一,因此,译员在记录比较的时候要抓关键信息。关键信息就是发言人讲话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比如,译员要迅速准确判断发言人话语中的信息点,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析源语,迅速抓到讲话重点。这样可以帮助译者在口译时快速提取信息。所以说,在记录笔记的时候,要擅长抓关键信息,学会选择性记忆。只有对关键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才能在笔记记录中取得成功。

(三)学会记笔记的格式和记录符号

笔记在录入的时候,其格式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纵写式,第二种是內缩式,第三种是分隔式,第四种是叠加式。几种格式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增强口译笔记的结构感和层次性,以便于译员整合提取信息,并进行口译。另外,我们也要对笔记的符号系统和缩略语的使用详细了解。一般会用到的符号有箭头、数学符号、标点符号等,在中英文中,有许多的缩略语,涉及各个领域,译员自己要下功夫整理常用的缩略语,做好日常积累。还有,译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的情况和笔记习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些符号,只要能够帮助自己进行记忆就可以。

总之,要想做好交替传译工作,口译笔记相当重要。译员要掌握大量的口译笔记的方法,并不断进行实践,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口译的技巧,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多练习多实践多分析多总结,并运用到笔记中。译员要在口译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笔记策略,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璨.交替传译中影响口译员笔记能力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15(10):101-102.

13.高中化学学习好方法 篇十三

化学元素

元素化学实际上就是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能是许多同学高中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知识很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化学实验

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的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但是深层次原因是对实验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楚。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相关知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OF2是存在的)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

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

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

15、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

16、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

17、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18、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

19、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

20、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

21、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

24、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

26、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

27、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9、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

3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 的碱性却比Fe(OH)3 弱。

33、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 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 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35、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

36、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

3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 u+ 4HC1(浓)=H2 + 2H[CuC12]。

4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 (Fe+2AgC1=FeC12+2A g)。

42、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

43、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

44、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

45、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 (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2、Li 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CaC12·8NH3)和酒精蒸气。

50、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上一篇:梁板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下一篇:讨厌自己了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