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小反思

2024-06-29

美术课的小反思(精选19篇)

1.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一

小班美术可爱的小猪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图形粘贴、添画变出动态小猪的造型,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颜色、大小不一样的圆若干、椭圆若干、课件活动重点:小猪头部及五官在画纸上的定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深入——图形粘贴1、滚皮球(幼儿根据儿歌在画纸上的任意位置固定大圆)1)出示大圆,说说大圆的特征,如颜色、大小等,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将大圆滚在画纸的任意位置上,并用胶水固定。

3)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固定大圆的位置,并说说圆在纸上的方位,(上、下、旁边)。

2、转转转(将椭圆固定在大圆的.任意位置)。

幼儿操作——教师提炼小结并演示。

3、找朋友(固定小圆的位置)要求:寻找2个颜色一样的小圆,在椭圆形里排排坐。

二、大胆想象拓展经验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圆合在一起像什么?(小猪的头)2、引发讨论1)怎样能使它更像?(添画眼睛和耳朵)2)眼睛和耳朵的位置在哪里?(教师示范)3)体验小猪头部不同位置的动作。(引导幼儿理解眼睛、耳朵应画在与小猪鼻孔相对应的位置上)三、添画身体体验快乐1、交代要求,尝试添画猪身。

提示:怎样使小猪看上去胖乎乎?——引导身体往画纸的空白处画,并与头部连接。

2、作品展示,引导幼儿大胆模仿自己绘画的小猪动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欣赏“小猪睡觉”的课件,鼓励幼儿和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本节课主要使用课件教学,故事比较生动,小朋友都能很好的根着老师环节走,最开心的是有两三个年龄稍小的也能根着大伙一起回答问题,于是我便单独叫他们来操作,可是她们却不愿意来,当我叫到她们的名字,她们把头扭向了后面,或者是上来却不知道操作,有一个小朋友应该是因为平时根本就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和经验,有一个是实在太小,根本就不懂,但是她们能跟着大伙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已经非常开心了,宝贝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努力加油。

2.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二

关键词:课堂教学,四步五察,评价,点卤

“远古时代, 战乱纷起, 江湖风云变幻, 武林中点线面三大门派各占一方, 争做霸主, 这个时候, 一个神秘的组织突然崛起, 他以消息灵通, 直观盖天下雄霸武林, 他就是图表!且看……”这是图表课自评环节中学生采用的导入词, 是不是觉得很有新意。这是采用美术课堂评价新方法之后一段时间, 学生想出来的自评“新招”。所谓课堂评价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评价从定义范围上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评价, 狭义的评价只指言语点评, 广义上的评价指除言辞外, 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某个表情, 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等都属于评价, 并且后者比前者的效果要明显得多。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正如“点卤”。因此,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经过评价, 进行适时“点卤”。

一、美术课堂评价最怕“四无”———察“无”

评价的过程, 是发现、梳理、破解、生成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 我们常常发现自评、互评不仅仅是乏味, 简直是离题千里。主要是评价中存在四个问题:

1.心中无“情”

我们看事物, 重点在于看有什么样的“眼睛”, 草地上开满了鲜花, 而在牛羊眼中看到的只是饲料而已。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才能“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才能“一枝一叶总关情”。

2.眼中无“美”

美术教室后面的墙上常年贴着一句话:“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但是有些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思考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观察体验要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嘴尝、用体触, 还要用情感、用联想、用心悟, 才能眼中有美, 进而心中有美。由美引发学生道德理解、价值判断、审美体验等变化, 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自然“自成高尚”。

3.手中无“术”

美术课堂练习所出现的作品常常“垃圾当道”, 只因学生手上缺少技能, 只能沙场点兵, 不能实际操作, 手中必须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才能创作出精致的作品。

4.言之无“物”

很多时候, 因为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我们的评价往往是隔靴搔痒, 沿着问题一圈圈地在绕行, 很是急人。言之无“物”, 只因“库存不足”。因此, 知识的积累以及技能的学习与了解是课堂评价的基石。

二、美术课堂评价“四关注”———察“有”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 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你期望什么, 你就会得到什么, 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 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 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 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 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 这些阻力就会产生。在教学中,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 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 如:即时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以评促学, 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新的尝试。

1.学习过程之“点卤”

《奇妙的肌理》一课, 我采用的是游戏教学法, 整节课是五个游戏来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揉纸团, 游戏开始了, 教室里非常“热闹”。首先进行的是第一个游戏:感受肌理。采用水粉和印泥等材料, 让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来印采集肌理。由学生的作品来导向下一步骤的学习。教师从旁指导, 并不进行示范, 与其说是上课, 不如说学生在开心地“玩”。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感知了肌理的分类。了解了点状肌理、线状肌理和面状肌理之分;知道了可以分为有彩色肌理与无彩色肌理;甚至惊喜地发现原来还有人工肌理和自然肌理的区别。由此开始寻找室内室外的肌理。第二个游戏开始了, 我们要根据所学来创造肌理。通过游戏来模仿我们见过的肌理, 材料被学生充分地利用起来, 牙刷、树叶、敲、抹、印、挤、刮都成为学生的有力“武器”, 教室里又是一阵热闹。在这个过程中, 教室里的声音是格外的热闹, 敲打声、刮擦声、吹气声, 演奏出一幕幕“交响曲”。过程中, 我一直采用的是巡回式指导,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即时性评价, 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加入适时的评价, 是过程性评价, 也是即时性评价, 这个时候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开展学习活动, 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2.学习情绪之“点卤”

讲到《中国古代人物画》时, 我要求学生细细地观察, 并给予他们一系列要求:看完作品之后必须提出一个问题, 且这个问题要由班上的同学来回答。这节课给我的感触很深。对于作品的观察他们是非常细致, 涉及的问题从作者的性别、性格、时代背景, 以及作者绘画时候的心情都被他们一一挖掘, 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被提出了多种说法, 使得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古代绘画更多的时候讲究的是意境, 追求的是情感的宣泄。在欣赏写意人物画的时候, 学生对大笔泼墨表现出来的人物造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恨不得自己也持笔泼墨来挥洒一番。课后询问学生, 他们也觉得这样的课非常有趣, 既有趣又有压力, 观察过程中, 学生显得非常的“静”, 然而他们的内心绝不平静。他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 由此达到了对中国画的意境和形式美的联想到艺术感受的飞跃。美术课是追求美的课程,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逐着美丽, 而美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引导学生的情感, 遇到不同的课题, 要引领学生用不同的情绪去体会作品中带着的那些永恒的美。

3.张扬个性之“点卤”

现代教育一直提倡放飞灵性、张扬个性。应用设计领域就是学生个性发挥的时候, 有一个内容叫做“有趣的墙”。我就巧妙地借用了校园周围的环境。当时, 正好校园外的一家民居在修缮房屋。水泥墙扒掉一片, 上面画好了格子, 正要往上堆砌瓷砖。工人在施工的时候, “沙沙”的搅拌水泥的声音, “笃笃笃”的轻击瓷砖的声音, 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 我带领学生站在校园里看着他们往上贴瓷砖。经过简单的引导, 学生发现里面的基本形居然可以有两层。第一层基本形是砖, 在水泥的墙体下面, 是一块块砖堆砌的成果。在粉上水泥之后, 就是第二层基本形, 第二层基本形是瓷砖。那画好的格子正是第二层基本形的骨骼。由此我开始引导:“那第一层的骨骼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骨骼的变化就是样式的变化, 是最能体现我们的艺术构思能力的, 同样的基本形可以累积出许多不同的样式。”经过这一启发, 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基本形, 什么是骨骼, 并对把基本形与骨骼的配合进行了很多种配合, 对基本形与骨骼的理解更深刻了, 也引发了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扒皮抽筋”式的联想。作品效果也变得千奇百怪, 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有些学生基本功扎实, 可以绘制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有些学生天赋有限, 但是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 于个性“点卤”, 是个性的张扬, 也是灵性的激活。

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主体进行了改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 可以通过自评、互评等过程, 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四步五察法”是指在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节奏划分为四个步骤, 即:独学时、群学时、展示时、评价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的观察重点分为五步, 即五察:一察2分钟预习情况;二察实践中错误的步骤与方法;三察查阅资料的方法与拓展能力、分析方法、合作情况;四察学生的参与和评价;五察拓展方法、延伸情况。通过四步五察, 提高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篇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因为我们身处南方,下雪对于孩子们来说,既神奇又遥远。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情境: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出示下雪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在指导朗读时,我经常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精神愉悦,注意力更集中,情感更投入。

二、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

初读儿歌,我采用范读、指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儿歌,对整首儿歌有大致的了解后,解疑。在此基础上教师“你喜欢那句话?为什么喜欢?”的提问又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再通过指导朗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和培养语感。当学生喜欢读“下雪了!下雪了!”这两句时,我趁机点拨朗读感叹句,学生非常高兴,声情并茂的读,表达他们对冬天的喜爱。在理解课文之后,我进行了有层次的朗读训练。一是有感情地读。二是情境朗读。三是情境表演读、背。在多种形式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想象力

一年级学生需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随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识字过程中,我请学生说一说识字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进行识字,从而形成识字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物演一演,在活动中感悟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编儿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说话的能力。

四、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自控力不强,容易走神。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语言能激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的评价语言力求真实,有鼓励性。如“你的小眼睛真会观察!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你懂得的知识真不少!”这些肯定和鼓励,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

活动流程:

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

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

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3、大家折好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她是怎么折的?你们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把小手伸进去试一试,能不能一张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经做好了,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小朋友们一定要一边看好图示,一边摆一摆,想好了,再粘贴。看看谁做的小青蛙最可爱。

5、注意粘贴的时候浆糊不要粘太多,要涂均匀。

四、体验成功

1、小朋友来试一试手里的小青蛙会说话吗?(呱呱)

2、如果你是一只小青蛙,你会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青蛙呢?(幼儿回答)小青蛙们再来说一说美丽的春天。

五、延伸活动

1、春天真美丽,小青蛙出来玩了,看看还有那些动物也来了?(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制作)

2、这些小动物和刚才做得小青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原来它们的嘴巴都可以一张一合,好像会说话。回去再做更多会说话的小动物,这样表演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5.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五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芋头、山芋、枣子等等都成熟了。这些自然材料都成为我们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宝贝。芋头毛茸茸、圆滚滚,一头尖一头圆,真像一只可爱的小刺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设计《小刺猬背枣子》这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芋头的外形特征,尝试用插的方法来制作小刺猬。芋头、红枣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取材的,用这些材料既贴近生活又形象逼真。旨在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材料制作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芋头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插的方法制作小刺猬。

2.体验自然材料制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用插的方法制作小刺猬。

活动难点:

能够在合适的位置插。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小刺猬,了解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材料准备:毛芋头、牙签、红枣若干、小刺猬范例、工字钉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秋天到了,枣园里的枣子都成熟了。刺猬哥哥和刺猬妹妹这几天都在忙着收枣子。

你们瞧,他们背着红红的枣子来了。

出示小刺猬,引导幼儿观察。

2.出示小刺猬,感知刺猬的外形特征。

“你们看,刺猬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告诉我呢?”

引导幼儿说出刺猬的身上都是尖尖的刺等等。

师:小刺猬真能干还会被枣子,可是枣子太多了,刺猬哥哥、刺猬妹妹都来不及收。(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小朋友,我们快来帮他们吧。我们一起来变出更多的小刺猬吧!

师:那你们知道小刺猬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老师示范: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小小芋头躺桌上,尖尖脑袋小小眼,左一只来又一只(教师示范插眼睛左右对称)前插插,后插插;左插插,右插插;插出满身尖尖刺。(示范插刺猬身上的刺)红枣子甜又香,小刺猬真能干,全身背满红枣子。(教师示范插枣子)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要求:

(1)先用工字钉插好小刺猬的眼睛,然后用牙签插在小刺猬的背上,变成尖尖刺。

(2)牙签和钉子都有尖尖的刺,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的小刺猬身上都背满了枣子,现在我们把小刺猬送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习插得方法制作小刺猬,如果单一地示范讲解一定是很乏味的,活动一开始,我设计了刺猬哥哥刺猬妹妹背枣子的情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秋天到了,枣园里的枣子都成熟了。刺猬哥哥和刺猬妹妹这几天都在忙着收枣子。你们瞧,他们背着红红的枣子来了。”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那你们知道小刺猬是怎么变出来的吗?”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于是我就边示范边说儿歌帮助幼儿理解。

同过儿歌的帮助,整个示范讲解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完全被小刺猬引住了!《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教师和幼儿都觉得轻松愉快!但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幼儿在刺猬底部插尖尖刺的问题。还需要的示范讲解的时候重点的在提一下。

6.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范画一张、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认识孔雀

2.讲解画法,激发兴趣

师:这样的美的孔雀我们一起来画画吧!老师已经画好了孔雀,请你给它添上美丽的图案。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师: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5.小结。

活动建议

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各旅游风景地的图片资料,如明信片、画报等,帮助幼儿重温暑假时快乐旅游的记忆,同时也可以趁机让幼儿了解各地的风景特点、风俗知识等,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学反思

孔雀是孩子们喜欢的鸟类,他们在电视上、图书中见到过孔雀,而该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孔雀的了解。《纲要》中指出: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画孔雀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7.职中幼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教学方式,幼儿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 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有艺术素养的合格人才呢?这是我们美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 现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明确目标, 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虽然选择了幼师专业, 但美术对于所学专业的重要性, 学生普遍缺乏认知,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种心理, 我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明确学习动机。

由于我上过幼师学校, 当过幼儿教师, 所以我以自己为例, 向学生讲述学好美术对于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在幼儿园, 不只是绘画课, 包括语文课、计算课等, 都需要代课老师有很好的美术功底。比如:上计算课, 讲解加法或减法, 对单纯的文字讲解幼儿不好理解, 也没兴趣, 但配上好看的图画效果就不一样了, 孩子兴趣大增, 一目了然, 很容易就学会了知识点。另外幼儿园室内外的环境布置, 更是离不开美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如果你画画得很棒, 会更受孩子们的欢迎。话峰一转, 提醒学生只有在学校期间认真学好美术, 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 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学生听完便有了学习美术的动力, 取得了期待的效果。

二、转变观念,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节枯燥无味而且单调的美术课, 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没有了兴趣, 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还不如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探究观察动手, 得到的知识远远要牢固、深刻得多。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形式上多动脑筋。形式可以千变万化, 保持新颖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 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 手工课制作收纳盒, 上课前, 我事先用一些不同花色的废旧扑克牌做了几个精致的收纳盒。导课环节, 我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几个漂亮的收纳盒, 让学生眼前一亮。学生睁大了眼睛, “哇噻!好漂亮啊!”“老师, 这不是扑克牌吗?怎么做成的呀!快教教我们吧!”学生议论纷纷, 马上来了兴致。我抓住时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 每个小组发一个收纳盒, 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 主动探究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老师只需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情况下, 进行适当的解惑与点拨即可。一节课下来, 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学得很认真也很快乐, 都学会了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效果显著。

三、创设情境, 培养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然而在美术教学中, 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引导和帮助。

例如, 在讲“简笔画的画法”一课中, 以国旗为例讲解简笔画的画法。教师提问:“哪一个更像国旗?为什么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前面的那个更像, 它抓住了国旗的主要特点, 画上了五颗星星, 而后面的那个只画了个长方形和旗杆, 没有画五颗星星, 所以不像。”由此总结得出, 画简笔画不仅要抓住事物大的外形特征, 而且还要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主动探究, 发现问题, 掌握了简笔画的要领。

四、增强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经过联想、创造, 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美术活动是借助形象思维的, 而形象思维是最容易激发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灵感, 只能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 激发丰富的想象。在美术课堂上, 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他们尽情地画, 让他们自己通过平常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加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学生创作时, 老师不要扼杀学生作品中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要多给他们张扬个性、表达内心想法的空间。

比如, 美术课上, 有的学生把柳树拟人化地画成了柳树姑娘, 随风摆动的柳条被学生想象成了姑娘的秀发, 弯弯曲曲的树干被学生想象成了姑娘婀娜多姿的身躯。绘画作品《带栅栏的小房子》, 学生发挥想象, 用眉笔在画好的栅栏边线上又涂了一圈, 加上水粉纸粗糙的纸质, 出现了别有一番的视觉效果。手工课作品《星空》, 学生竟然突发奇想, 用装饰圣诞树上一闪一闪的五彩小灯泡去制作卡纸上的小星星, 晚上插上电源, 卡纸上的小彩灯一闪一闪, 很像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 漂亮极了。作为老师, 只需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 多鼓励和欣赏他们, 学生的心情变得愉快, 想象力变得丰富, 思想活跃, 信心十足, 自然会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五、注重落实, 加强作业管理

对于美术作业的考核, 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美术作业的质量和数量一定要达到要求, 因此我对作业的要求和批改, 也有以下的思考和反思:

1.实行面批法。就是在美术课堂上, 当着学生的面批改美术作业。老师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优点, 并给予适当肯定。然后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同时提供给学生解决的方案。

2.帮助修改法。就是在学生美术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地方, 老师直接动手给予修改, 使学生在对比中一眼就知道错误所在。在美术作业中, 有些问题用文字很难讲清, 若采用教师直接修改的方法, 会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作业中的错误, 在比较中了解正确的方法。我在绘画基础课的作业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学生的作业中常常存在一些绘画知识性的错误, 老师在作业上画出正确的方法, 就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茅塞顿开。

经过深刻的反思, 我想通过自己的认真努力, 不断地积极探索, 与时俱进,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评价促学习, 达到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常文化.浅谈幼师美术教学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切入与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8) :117-118.

[2]曾丽萍.浅谈幼师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与创造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6) :104.

[3]朱晴.幼师美术理论教学策略刍议[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11 (12) :20-23.

[4]王红艳.略谈幼师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8 (9) :230-231.

[5]杨雪.中专幼师美术教学思考[J].学周刊, 2014 (20) :237.

[6]董鹏志.浅谈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4) :126, 128.

8.美术课改反思 篇八

课改是系统化的工程,彻底的改革,它让我们每个参与到课改的人,都感到一股震撼创新的力量。新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审美人文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比以往的教材相比变动很大,它以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并且顺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在版面设计上也新颖生动,有趣,冲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并给以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在实施美术课改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和反思,来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师生教学的实效性:

一、内容上从注重知识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养转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美术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良师。因此,我特别注重导趣,激趣的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我设计了“神奇的魔术口袋”,“我的造型最美丽”等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玩一玩等有趣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强调趣味性美术学习”这一美术教学原则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在高年级在《装饰自己的生活照》一课中,学生带来自己喜爱的照片,以及各种各样的材料(彩色纸,毛线,卡纸等)。小组进行比赛创作,同学们比一比谁的照片最美丽。学生的创作方法更是百花齐放,非常新颖。有的同学把装饰好的生活照相互友送,有的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写字台上。“生活照”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而且也成为了他们的好伙伴。

学生的绘画兴趣通常和玩是分不开的。玩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动力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与信心去钻研与获取。学生也从做一做玩一玩中发现美的造型,并从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以前对待美术课的学习有些被动的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快,无压力的状态下主动的渐入学习佳境,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希望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能够继续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转变——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实施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

现代欧美艺术教育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把那些造型的表现形式描述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让学生在游戏中创作。

我在美术课改实践中发现,游戏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儿童美术教学,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教学”是以“游戏”为经,以“教学”为纬,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创设情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教学的途径。用游戏来联系教与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不同的游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知识的能力是很可贵的,在游览中了解自然,了解历史名胜,在游戏中开拓视野的过程是非常好的学画创作过程。但是在游戏中一定要给以指导帮助,不能让孩子单纯的玩。如任可馨小朋友的“美丽的北京——天安门”,通过自己和父母到北京天安门的亲身游玩,不但增长了见识,而且还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画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拓宽学生的思路,把他们的所见所闻,用五彩缤纷的颜料进行创作,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追求创造美好的一切。小学生通过听各种故事,看各种书籍,也能创作出自己的空间。例如郑恒同学创作的“新世纪生活”,是因为他本身听过许多关于21世纪的故事,看过许多关于未来生活的书刊,未来生活的情景已经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才创作出这样一幅生动的画来。

在课改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强调游戏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充分引起一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学生在《有趣的玩具》一课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总结制作经验,互相交流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会摇的玩具,向同学们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学生互相学习。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台前展示。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转变了教育思想,每堂课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人文教育,使学生在美术课中不但能学到美术,而且能渗透一些其它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全方位发展,也使美术课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发现教师要能够简洁,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选择辅助教学手段时,该亲自动手演示就亲自动手演示;该使用微视频微课我们就高效去设计制作运用(在美术课上,运用微课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该用多媒体电脑的就用多媒体电脑,使所选择的辅助教学手段切实解决教学问题,真正发挥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中的美术课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一个美的心境、美的理想、美的感受与美的追求。

三、正确的评价学生,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念转变——课改过程中实施美术之星评价体系

在美术课具体评价中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小组为单位)。课堂上学生自己建立美术之星评价表(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学生自己把每节课的学习情况详细记录,用画星的方式把自己在各个方面自评或互评的表现情况记录下来。在表格体系中,充分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和互动性,以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和谐发展)。

评价表中主要以小组美术之星评价记录为主,每一位学生都要以小组荣誉为主,小组的荣誉代表个人的荣誉,每组学生都能为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积极在小组评价活动中做一颗闪光之星。

在评价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抓住不同爱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点吸收特长生,转化后进生,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新课改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美术活动中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

[2][中]陈鹤琴《游戏中的绘画教学》《学习的革命》

作者简介:

9.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十字对插的方法制作立体小盆栽。

2尝试简单的涂色游戏,愿意用颜料为小花涂色。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人手两张平面的“盆花”(一面涂好颜色、上下开好凹槽)、毛笔、抹布、颜料若干、教师范例。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盆栽,引起幼儿兴趣

师:1春天来了。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漂亮的小花都开了,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盆小盆栽,看,漂亮吗?

2老师的这盆花是用两张这样的平面“盆花”做出来的,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3请小朋友们试一试用两张平面“盆花”变成立体的小盆栽。

二、引导幼儿通过大胆尝试,学习制作一盆立体的盆花

1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两张平面的花,请你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也变出这样一盆立体的小花。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3请成功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方法。

4教师总结并示范正确方法和注意点。

三、鼓励幼儿愿意尝试用颜料为小花涂色

1教师介绍运用毛笔和颜料给小花涂色。

2教师简单示范并介绍涂色的方法。

四、幼儿操作活动,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为小花涂色。

2等颜色稍千后做成立体的小盆栽。

五、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做的小盆栽,对幼儿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概括。

2请幼儿来说说你做的小盆栽想送给谁。

3出示小房子、小树延伸活动,引导幼儿以后也可以来试着做—做其他的物品。

教学反思

幼儿喜欢观察,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对颜色的感性认识。美术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颜色,然后让幼儿去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

10.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十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探索学习用对称的手法装饰制作拖鞋。

2、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会用连续的花纹装饰鞋面,用独立纹样制作鞋底。

3、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引出主题。

1.幼儿一起念《蜘蛛买鞋》。

2.教师提问:

(1)“小朋友见到过什么鞋子?”

(2)“你们喜欢什么鞋子?为什么?”

二、出示拖鞋,请幼儿欣赏并讨论,引出活动设计主题--拖鞋。

1、教师:这是什么?拖鞋的鞋面上有什么?鞋底上有什么?你想做一双漂亮的纸拖鞋吗?

2、通过欣赏,使幼儿初步了解装饰鞋面和鞋底的基本方法。

三、引导幼儿欣赏图案,学习用连续花纹装饰长条形。

1、教师:长条纸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想怎样装饰。

2、师生共同讨论装饰拖鞋鞋面的方法。可让个别幼儿说说,教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观察鞋底图案,了解独立纹样的装饰方法。

知道装饰鞋底可以在鞋跟和边缘等地方进行装饰。

五、师生共同讨论制作拖鞋的方法。

使每一位幼儿都清楚地了解到制作纸拖鞋的步骤:用彩色笔装饰鞋面--用彩色笔装饰鞋底--用胶水将鞋面固定在鞋底上。

六、讲解重点和难点:

在粘贴鞋面和鞋底时,把胶水抹在鞋面里面两边,鞋面粘贴在鞋底下面。

七、交代要求,幼儿装饰做纸拖鞋,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花边和图案来装饰鞋面,鞋面可以平行粘贴,也可以交叉粘贴;鞋底可以用中心花纹装饰也可以由简单的小图形四散地装饰。提醒幼儿在粘贴时。一定要将胶水抹在没有图案的鞋面的两边。在制作第二只时要注意鞋子的左右要对称。

八、幼儿欣赏作品、游乐分享。

1.教师:“你最喜欢哪双鞋,为什么?”

2.幼儿交换制作的拖鞋穿、玩耍。(放音乐:《找朋友》)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拖鞋,有些动手能力稍弱的幼儿在同伴的积极帮助下也完成了作品,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

2.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拖鞋样式制作出了样式各异的拖鞋,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3.让幼儿找朋友交换拖鞋穿着玩是幼儿最高兴的时候,不仅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高兴地玩耍,幼儿还欣赏到了同伴的作品。

11.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反思 篇十一

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过多让学生说说讲讲,讨论,而自己只作为提问者,旁听者,旁观者,在这时老师的作用最多只是一个评判者。假如不适时进行引导,不及时进行纠正,不及时进行总结,这就错误理解“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以繁多的问题,掩盖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阻挡了课堂的升格;以所谓的“开放教学”,掩盖了欣赏的标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取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缺乏课前高质量的预设和充分的备课,课堂教学无目标,对学生学习方法无指导,课堂提问随心所欲,学生回答不分对错好坏;小组讨论讨论,全班交流交流,课堂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云,教师则全然不顾这样一节热热闹闹的美术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往往会失去“重心”,难免会浮于表面,从而走向“自主学习”的极端。

二:注重“探究”活动的表面形式

有些老师为了“领会”新课程,将心思全用在了课堂的表演上,例“小组讨论”,“上台表演”,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标上“探究学习”的新标签。在一些教师眼中,它好像是新课改的产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于是,几乎是每节课都有探究、合作学习。从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实际上空洞无物。(因为学生平时接触艺术方面的人文知识本来就很少,所以,讨论从哪里下手都不知道。)例:在一次美术教研中,一位老师她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1:欣赏《开国大典》,播放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宏大的场面、热闹的气氛。问学生:油画与历史照片的区别,按自己的理解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这幅画。然后叫学生讨论、发言。接下来又用同样的形式叫学生讨论《荆柯刺秦王》。过了一会儿在班上分组,第一组讨论《步辇图》第二组讨论《拿破仑加冕》,第三组讨论《梅杜萨之筏》,第四组讨论《大卫》。讨论的内容一样:作品表现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从学生的回答效果来看很差。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是老师在做表面形式。我们从这节课内容看,那些属于陈述性的知识(画家的生平、作画的时间、技法等)只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而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以及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欣赏审美情趣的本质内容,才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新课程提倡面向社会,强调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盲目“拓展”减弱课本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感觉如果不“拓展”一下教材,就不足以提升美术课的档次,也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于是他们每节课都“拓展”,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的资料,进行“内外结合”的教学,以显示教学内容之丰富、容量之大。在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人间生活》中,有位老师教学过程是这样的:(1)出示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接着问学生:画面讲的是什么内容?因为学生对文学、历史这些知识不太了解,所以,整个教室显得非常的安静。这时候的老师不是在引导学生,而是讲伟大的浪漫主义爱情故事,这一下就用去了十多分钟。(2)出示唐朝张萱《捣练图》,问学生:唐朝的女人美吗?为什么?没等学生回答,接着又开始讲唐朝杨贵妃的故事……。接下来以同样的方法讲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的故事和宋朝皇帝的故事。还没等讲完就下课了。这节美术课也就变成了故事课。如此不切实际的、盲目的教学活动,势必会挤去学生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这种减弱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例如:前不久我听了一节高中《民间艺术》课,授课老师在导入时,为了说明我国民间艺术的伟大,把几年前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美国总统布什穿唐装的事盲目地拓展,内容洋洋洒洒,讲述了大约二十几分钟,最后导致的结果是:1:时间把握不住,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2:重心和中心不突出。美术教学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要通过自主研读文本或带着文本走向教师,以获得新的知识,陶冶情趣,发展能力。

四: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了美术认知的基础构建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时要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强调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使学生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尊重与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在教学中提倡人文性,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误以为欣赏教学就是以“人文性”为统帅。往往把欣赏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者是政治教育课。例如:高中美术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课的重点是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在课中“反思战争”这段中选的图片是《地道战》,《格尔尼卡》,《内战的预感》等;这些都是说明战争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自然也就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等。假如教师把握不好,很可能会上成爱国教育课,把一堂美妙的美术课上成枯燥乏味的说理颗。所以说片面强调“人文性”势必淡化学生认知的基础构建,这也会制约学生的情感態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如果没有坚实的认知基础,就不会出现欣赏的“同化”效应,就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

12.舞台美术大制作的反思 篇十二

所谓大制作, 就是通过大投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舞台进行浓墨重彩设计包装的一种做法。目前, 我国许多演出团体都以大制作为卖点, 制作成本动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 以大制作、贵族化、景观化为创作方向, 在舞台上主要表现出突出景大, 在舞台上硬景甚至能占三分之一或者更多, 本来宽敞的舞台变成逼仄的空间, 演员失去了开阔的创作平台;大规模地运用LED屏幕, 光彩夺目, 绚烂耀眼, 放眼望去, 几乎只见舞美不见人。

掀开这层艳丽的外纱, 实际情况是, 虽然投入数百万元, 回报率却低得可怜, 有的剧目只为了晋京参赛, 上演几场便告夭折, 票房收入无法提起, 数百万元基本上都打了水漂。还有些舞台设计不考虑剧场演出实际, 盲目烧钱、制作, 以至于节目只能在固定剧场上演, 无法巡回上演, 商业效益无从说起;舞美“大制作”, 破坏了舞美的简约、凝练, 以一当十, 以一总万的美学原则, 淹没了作品本身情节及演员的表演, 大有喧宾夺主之嫌。

二、对当今舞美之思考

1. 搭建平台加强与国际沟通交流

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 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舞台美术展, 每四年举办一届。每届要评出一个国家奖、20个单项奖, 这些奖项集中体现了各个时期世界舞台美术的最高水平和艺术趋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历届都组团参加, 但至今未能获得过一个国家奖、单项奖。我们的舞美创作在认识上与国际脱节, 缺乏交流沟通。舞美的大制作从专业角度看缺乏理论支撑, 反映的是浮华、奢华, 失去了艺术的纯真。

今年国家大剧院将在北京市通州区建设一个“全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大型舞美基地, 基地将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国际舞美技术交流的平台。同时, 国家大剧院将面向全国表演艺术行业人才, 设立“国家大剧院高级剧院管理人才培训奖学金”。这一计划将采取国内知识分享与国际交流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范围涵盖剧目制作、演出运营、舞台技术、市场传播、剧院管理多个领域, 目前, 国家大剧院已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确定了培训方案, 并与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基地的落成和培训方案的实施, 将加快我国舞美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发展。

2. 民族文化的传承

我们在追求与国际接轨的同时, 将大制作、大布景理解为现代西方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 这其实是误解。舞美是戏剧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随着我国上下五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以“虚拟性”的相对自由的舞台空间, “程式性”的场面布局和切末运用, 形成了装饰的外观、写意的神韵、民俗画的形式、文人画的意蕴的表现魅力, 我们不能因为追求国际化而盲目的将这些民族文化抛弃。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 没有民族文化的舞美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3. 简约化的舞美将成为发展趋势

舞台历来能在最少的东西里面体现最多的暗示, 在最简单的东西里体现最丰富的空间及内涵。优秀的舞美并不在于营造多大的场面, 也并不在于有多豪华的大制作, 而是能在最简约的舞台语汇中展现最丰富的空间, 来推进情节和揭示内涵, 并形成能真正能打动观众、征服观众的艺术神韵和魅力。以简洁为主创造出来的艺术之美, 既显示了创作者驾驭舞台的能力, 也给观众在有限的舞台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以色列卡梅尔剧院的《安魂曲》, 舞台语汇及其简单, 全剧基本没有布景;不久前在澳门艺术节上亮相的舞蹈《生命之歌》、西班牙舞剧《莎乐美》、俄罗斯的艾夫曼芭蕾舞团的《红色吉赛尔》等, 这些作品不用、少用、慎用舞美手段, 本身所传达的进步的、简约的舞美理念。简约的舞美, 以“戏以人重、不贵物也”为审美原则, 摒弃了浮躁心态, 给演员的表演留下很大的施展空间, 既考虑了戏剧的整体感和综合性, 又突出了戏剧的整体性和美术音乐的衬托性。

简约空灵, 简朴的艺术手段, 以少胜多的艺术法则来营造舞台的氛围, 空间和支点让位于表演, 创造高雅的艺术, 使舞台真正大众化, 去其繁复奢靡, 返朴归真。简洁、写意的舞美势必将成为今后舞台创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鹏.从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演出看中国舞美的不足[N].文艺报, 2012-7-6 (3) .

[2]江东.舞美“奢华风”刮到何时休?[N].中国文化报, 2012-7-31 (6) .

13.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创作,体验给托马斯火车头找朋友的快乐。

2.初步了解火车的外部结构,学习用方形或圆形表现火车车厢。

3.能够将车厢连成长长的火车,并大胆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玩过玩具火车,认识火车;看过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

2.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师幼一起收集托马斯及其朋友的火车模型,并将其布置成“火车模型展览”。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6页;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参观“火车模型展览”。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的朋友们来喽!哇!这么多的小火车,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火车车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车轮?火车上还有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火车的外形特征指导语:小朋友们,请你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小火车玩一玩吧!并说说你的小火车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火车的结构及其造型特征。

指导语:呜--咔嚓咔嚓,小火车真神奇,圆圆的车轮,方方的车厢,一节又一节!

3.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6页,引导幼儿发现创意墙中的火车少了车厢,激发创作兴趣。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画出长长的火车厢,一节车厢连着一节车厢,鼓励幼儿画出火车的其他特征,如车厢上的装饰、铁轨等。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接到胖总管布置的任务,要去运送货物啦!我们来帮托马斯添画车厢吧。

2.幼儿画车厢,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师幼一起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区,并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评议其他幼儿作品。

2.游戏“开火车”。

指导要点:请幼儿站成一排,后面的幼儿将手放在前面幼儿的肩膀上,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推拉,注意安全。

指导语:我们和托马斯及其朋友们一起“出发”,去探险吧!

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前后一共上过5次,在庄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让我对绘本教学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1.教学形式要多样,不要让孩子枯燥。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多样的教学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在那里听故事,喜欢在听听、玩玩、做做中有所启发。在小班的情景阅读教学中,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要突显让孩子在故事中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他们比较喜欢角色的一种扮演,喜欢简单有节奏的的语句,爱模仿。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渗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

2.教学互动要多样,不要让孩子等待。

在教学活动的互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师幼互动,它包括一对一的互动和一对多的互动,还有一种是生生互动,对于小班的孩子老说,更多的应该是采用一对集体的互动,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一对一的互动比较多,因此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等待。如果在游戏中我采用“每个孩子人手一张色卡纸,当老师说,加番茄的时候,手拿红色卡纸的孩子开一列火车。”这样的互动更体现了《指南》理念。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3.绘本价值要抓准,不要让孩子空想。

一个绘本的价值很多,哪个价值是需要在这节课中体现的,这还需要老师们更多的琢磨和推敲。在这个课中,“小士兵给火车加种子燃料。让孩子猜测会冒什么烟?”这个环节可以作为结束部分,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如:“加了种子会冒什么烟,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这样孩子看书的兴趣就激发了。其实我们上绘本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喜欢看书。

14.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十四

一、概述

1.《背果果的小刺猬》是一节大班美术课。

2.教师自编故事讲的是小刺猬出去觅食,一路上浑身扎满了自己喜欢的各种果子,结果迷路了,被邻居送回了家。

3.教师先出示一个半圆形,让幼儿猜老师会把它变成什么;其次老师示范(教师边在半圆形上添画边用语言辅助作画方法)后提出问题;再次幼儿看ppt,听故事,教师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再说出小刺猬的身体特点;最后在老师的要求与指导下幼儿完成作品。主要是鼓励幼儿利用半圆形与短线条表现刺猬的形态,愉快地完成创意画,其中还渗透礼貌和安全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幼儿看ppt时仔细观察刺猬,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2)能说出刺猬的特点并利用半圆和短线画出来;

(3)有创意地添画各种果子并丰富画面。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2)指导幼儿能够画出挂满果子的小刺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意识到坐姿和握笔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方法;

(2)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绘画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3)能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对艺术的热爱;

(4)通过品德和安全教育,使幼儿懂得礼貌待人,不能随意乱跑以免丢失的危险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幼儿是6-7岁的大班孩子,思维活跃,特别是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

2.幼儿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夸奖;

3.幼儿以前画过半圆形的物体有基础,如:大象;

4.幼儿能够均匀的涂色,按老师要求去完成创意画。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策略:

(1)、幼儿通过看课件了解小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仔细观察能说出小刺猬的身体特征。

2.自主绘画策略: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能愉快地画出浑身扎满果子的小刺猬,并有创意地丰富画面内容。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

2.资源准备:教学ppt、半圆形纸;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白纸。

3.重难点:半圆形和短线条的组合。

六、教学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半圆形。猜猜老师会把它变成什么?

2.老师示范(教师边在半圆形上添画边用语言辅助作画方法)。

3.提问: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4.它是哪个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二)仔细看ppt,听故事。

1.幼儿仔细看ppt,听故事;

2.提问:故事中的小刺猬都干什么了?它有什么生活习性?它的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你们喜欢它吗?(讨论分析)

3.教师对幼儿进行品德和安全教育。

(1)我们小朋友待人要有礼貌;不能像故事中的小刺猬那样拿到果子后不说声谢谢,不把果子留一些给帮助过它的山羊。

(2)小朋友没有大人陪时千万别乱跑以免走丢。

4.它的身体特点是什么样子?

(三)幼儿作画,老师观察指导。

1.要求先画出小刺猬的半圆形身体,再用短线来画小刺猬的刺,然后画上果子;

2.鼓励能力强的小朋友多画几只小刺猬;

3.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并均匀涂色;

4.鼓励幼儿有创意地丰富画面内容。

5.提醒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坐姿。

(四)展示幼儿作品

把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在墙上,互相欣赏。

(五)幼儿评价

1.幼儿自评

我画的是什么内容,我的创意。

2.幼儿互评

他(她)的创意是什么,亮点在哪里,内容丰富吗。

(六)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主要评价幼儿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侧重于作画过程的创意的评价。

七、延伸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组织幼儿玩体育游戏“小刺猬运果子”。

八、专家点评

附自编故事《背果果的小刺猬》

小刺猬安安喜欢安静,它怕光、怕热,饿了就吃一些杂粮、青菜,没有朋友的滋味可真难受。因为小伙伴们都嫌它浑身长刺,丑陋。一天,小刺猬想出去觅食。出了门,它好奇地东瞅瞅、西逛逛,猛然看见了一棵很高的苹果树,苹果树上的苹果又红又大。小刺猬看着直流口水,它想:如果能把树上的苹果搬到家里的话,我一个月的食物就不用愁了。小刺猬用力爬上树,想摘到苹果,可咕噜一下掉了下来。小刺猬又想了一个办法,它把自己卷成一个小刺球,滚向那棵苹果树,想把苹果撞下来。小刺猬猛地一撞,却掉下来一个烂苹果,小刺猬也被撞得晕头转向。真没辙!它看见了一只老山羊,灵机一动,跑到老山羊面前说:“老山羊,前面有一个苹果树,我们一起把苹果撞下来吧。”老山羊说:“好吧。”老山羊就用力撞苹果树,小刺猬就地一滚,把掉下来的苹果扎到身上跑了,连声谢谢都没说。

教学反思: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能够从孩子们身上反馈到或多或少的信息。虽然这是孩子们从未接触的艺术形式,但整个过程都是在盲目的探索中的,每段盲目的探索都会有一个劳动成果的出现,而每个劳动成果的出现最终都会促进教师各方面不同水平的提升。

15.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科学定位美术学科意义

由于美术在教师、学生、家长眼里被视为是“副科”, 这种对美术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意义, 然而, 美术之所以作为各阶段教学内容的课程之一, 有着其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美术蕴含着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 学习美术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文化, 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 对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是培养其热爱生活的重要学科。

二、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兴趣

单一的说教式教学不适合任何学科教学模式, 更不适用于美术教学, 因此, 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 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来“重组”或“改编”教科书, 来突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让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态度投入到对美术的学习中。

三、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 这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美术教学时, 除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的美术知识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这包括学生的爱国情操、思想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徐海华.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中国校外教育, 2012 (01) .

16.对小班美术活动的实践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除了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幼儿活动时的态度、兴趣、习惯等。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受其认知发展水平限制,往往有想画好的强烈愿望,他们画好了,不管什么都喜欢喊我看,并讲给我听,我总是宽容地对待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心平气和地倾听。最后,不忘鼓励孩子一番,真诚地告诉他,作品里有什么地方不错,委婉地讲给他听,如果这幅作品……,那就更好了。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让孩子发展才是硬道理。

17.小班美术:可爱的小熊 篇十七

1、尝试用圆形和曲线组合的方法画小熊头饰。

2、加深对小熊特征的了解,有喜欢小熊的情感。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熊

(材料准备)水笔、蜡笔、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猜猜它是谁(看老师作画)

·边画边说:大大一个圆,低低一座山,山顶一个球,球下一根线,线下挂着一个弯弯香蕉。

·请幼儿猜猜老师可能画什么动物?

·老师接着画:两只眼睛大有大,两只耳朵圆又圆。

·请幼儿说动物名称,讲讲小熊主要特征。

·小结:小熊长着圆圆的大脑袋——大大一个圆

小熊的嘴巴鼓出来的——低低一座山

小熊鼻子好可爱——山顶一个球……

二、幼儿.画小熊

1、用中指、大指相搭成圆和拉开变大圆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大圆的概念和在纸上的相对

位置

2、老师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步骤,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3、重点观察:封闭圆又大又圆

4、介绍大大的圆

18.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十八

设计意图: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在绘画中,幼儿表现的是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小班第一学期主要以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为主,第二学期开始幼儿将学习一些简单的构图。本次活动我利用ppt图片结合儿歌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看看、说说、画画、吃吃的过程中,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小熊脸部的基本特征,并从中体会绘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画画的过程中,了解小熊脸部的特征。

2.用圆形,尝试表现小熊的脸部特征。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

1.对形状有一定经验。

2.知道绘画作品中背景的意思。

物质准备:

1.教师用ppt(小熊的画法及小熊实物图片)

2.人手一支笔,一张画纸和一些圆形饼干;背景用圆形各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引出圆形饼干

1.出示圆形,幼儿想象

这是什么,什么东西是圆圆的?;.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自由想象)

2.出示饼干,导入主题

圆圆的还像圆圆的饼干。(出示饼干)猜猜谁喜欢吃饼干?

二、边听边看,了解熊的脸部特征

1.观看ppt,听儿歌看绘画过程

儿歌:圆圆圆圆一块饼,啊呜用力咬一口,一根小棒往下戳,变成一根棒棒糖,放到弯弯嘴巴里,掉下两块饼干屑,拉手跳个圆圈舞,先开一朵半圆花,又开一朵半圆花,哇哦!一只小熊画好了。

2.再次欣赏,巩固绘画小熊的步骤

3.贴上背景,完成完整的美术作品

要求:画好小熊后,在小熊的背景里贴上一块一块饼干,给小熊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作画,尝试绘画小熊

1.幼儿自由创作,尝试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张贴幼儿作品

3.观看实物小熊ppt,完整欣赏熊的特征

四、分享饼干,体会吃饼干的快乐

吃饼干,体会快乐,结束活动。

19.美术课的小反思 篇十九

这个活动小组大多数学生绘画基础差,动手能力弱,理应从基础造型训练开始,但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又不能在短期内见到成果,往往会让许多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诚善·校本课程”在教材的编排上,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写了一本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为目的的校本教材《创意空间》。在课程设置上,考虑从上手快、易掌握、容易出效果的线描入手,目的在于培养兴趣。

临摹对于初学者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从简单的形象入手,如荷花。从单瓣、到一整朵。这些都是短线条,容易一笔画完整,画流畅。然后画线条转折较复杂,长度增加的荷叶,学生在反复的临摹中培养一种画线条的手感。他们会发现,一次一次的逐渐加深难度的临摹,自己笔下的画越来越具有观赏性,以前常用的短节线不见了,线条流畅了,观察能力也在增强。学生从自己的绘画中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

有了前一阶段的基础铺垫,第二阶段就开始默写。学生自由想象荷花、荷叶的位置和形象。这个阶段既可以强化对形的把握,也开始渗透一种构图的意识。学生不再被动的依样画瓢,而是在主动的探索线、形的组合。这个阶段是许多学习美术的学生一直很难突破的关口,当他们发现自己默写的绘画经过一次次修改渐渐丰满、渐渐赏目,通过展示,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的肯定,那种自豪和满足是无法言表的。有学生曾这样说过“老师,我真没想到自己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信心此时有爆棚之感,这样的情绪对学习文化学科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就开始强化学生的构成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主要方法就是结合我们诚善校本教材《创意空间》,给学生进行表现方法以及美术创作等思路上的引领。前阶段学生们都接触到的是线性的图画,通过多种美术形式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体等构成要素。因此,这个阶段从单项练习,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体的构成和综合构成这样的渐进形式。在构成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超于常态的绘画。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打破了以往对点线面体的单一认识,知道了形状、疏密、方向、大小、长短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这些基本的图形构成要素的丰富变化带来了视觉上的变化,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画面的观赏性。在单项练习中还不断渗透节奏、对比、呼应、均衡等美术形式法则,把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学生的接受效果明显。由于每堂课练习一张小的构成,容易出画面效果,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也是很大的。这个阶段接近尾声时,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一张四开大的综合构成,当他们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哇塞”“真棒”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这种成功的体会不亚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部分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已经相对稳定。所以有针对性的基础造型训练就正式开始了,主要方式是画石膏几何体、人体五官、静物,到石膏头像这样一个比较专业化的过程。一来是为了能提高学生的造型与表现能力,二来是为了学生能在初中的前两年打好美术基础,为将来中考考艺术类高中或职校做准备,以免到初三临时抱佛脚,既难见成效,又影响文化课的复习。

以上教学活动是我们诚善美术社团比较常规的步骤,但有时也会灵活安排的美术课外活动内容。这种活动具有临时性、选择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例如遇到校外的美术比赛,如重庆市中小学课堂内外杯或者科幻绘画比赛等大型的赛事,我们就做专门的针对性辅导,让学生所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取得的成绩对自己是莫大的肯定。而在每年的美术院校毕业展,鼓励学生去现场看,即便不能亲自去,我也会把展品拍回来给学生拓展视野。这类活动虽然不多,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美术品的观摩中,不仅得到了技巧上的训练,而且还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这些会给他们留下一生的印象。

总而言之,“诚善·校本课程”美术社团活动的教学安排充分体现我校学生这个主体的个体特征,在社团活动的层层推进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诚如,李庆云先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法》中总结的,它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表现应用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方面的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所以,对于有美术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我们诚善美术社团这个阵地,能真正使那些爱好美术的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在教学的课外延伸中得到满足,使我们开发“诚善·校本课程”的目的落到了实处,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一切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摘要:本论文探讨的是新课改环境下,以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为教学对象的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展形式。在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基础,缺乏明确的美术活动体验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热情,并把这种参与的热情渗透到其它学习活动中,是我校美术社团活动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主要就具体的教学过程作阐述。

上一篇:关于西部实践社爱心捐赠旧衣物回收策划书下一篇:驾校安全责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