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2024-08-06

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精选12篇)

1.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一

自身的SWOT 如今的我是一名大学生,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学会用SWOT分析法仔细分析自己的各方面情况,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准确定位,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标。

首先我学的专业是经济学金融,这门学科不是像数学一样是一们固定内容和永恒不变的真理的学科,这门学科的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作为一名初学者,自己更要多看一些关于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的资料,还需要结合实践,才能让自己进步。那么在这些基础上我对自身做了SWOT分析。我的竞争优势(S):

我的性格是属于开朗,外向型的。那么我在与别人交谈上能很好的融入话题,获得更多的信息。自己相对而言比较理智,在很多的方向上都可以客观的对待问题,不盲目的追寻固有的东西,在判断的时候也能够认真的思考问题的可行性,然后去行动,比较注重事情的效率性。有一股干劲,只要自己想去完成的,拼到最后也会去完成,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对于新出来的东西能够很快的接受,能够将工作自始至终贯彻到底,对实现目标有毅力和决心;通情达理、视角现实;有稳定平和的心态;有冲劲和闯劲,不患得患失。我的竞争劣势(W):虽然自己在决定之后的事情会尽全力的去做好它,但是在抉择的时候由于自己过多的分析事情的利弊,导致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浪费了时间。也许还会错过很多的机会。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好,遇到大的事情的时候会慌张,不知所措。而且自己总是往安全性高的方向行走,追逐稳定,不愿意冒风险,但是对于经济这个行业来说,就是个风险大的行业。那么自己这样的性格在这样的行业中无疑是一个弊端。自己也对于决定的事情太过于固执,许多事情固执的走到最后,即使这个事情已经不是那么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我的竞争机会(O):在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经济的发展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可以说经济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分不开了,现在的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在金融业的发展,何况现在的我们生活在21世纪,有着优越的社会生存环境,良好的教育,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信息技术发达,金融专业也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着,金融业也正处于人才紧缺的时刻,正需要我们这群年轻人的积极加入,所以说,只要我们足够优秀,还是很容易融入这样的行业当中的。我的外部威胁(T):现在金融业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的如今,势必有很多名牌的学校都开设了金融专业,学金融的学生是越来越多,要想获得好的工作,就必须掌握比其他的人更好的知识,还要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够抗压。社会上有经验的人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何况现在的经济发展的太快了,经济的许多的知识也只是适用于一段时间,那么自身必须要时时刻刻的跟上如今的发展形势。再加上现在的经济局势不是很稳定,毕竟金融危机也才过了不久。金融业也在试探中生存。

我觉得我比较适合我自身的职业就是固定一点的,波动性不大的职业,比如公务员,老师这类的职业,因为自身就不是很喜欢风险高的工作,喜欢稳定一点的工作,

2.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二

关键词:专业核心能力,SWOT分析,定位

0 引言

核心能力也称关键能力, 是一种可迁移的、对各行业相关职业都具备适应性跨行业的关键性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口径表述为“能在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就是在各行各业能胜任信息管理及相关工作的能力。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根据高校的办学背景不同, 类型不同, 社会对信息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类型不同而趋于多样化, 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突出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注重计算机编程、系统项目开发等技术方面的教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信息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则注重信息管理能力的培养, 集图书情报与计算机管理于一体。普通高校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这一块几乎是参照知名高校模式, 很难有自身的特色。

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办学历程, 经历三个阶段:初创阶段, 隶属于商学院,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主干课程摸索建立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发展阶段, 隶属于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得到极大加强, 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更加紧密, 专业师生参与了数字武陵源的建设, 同时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分别与用友长沙分公司、中软国际长沙分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第三阶段, 隶属于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作为管理工程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面临深刻反思重新精准定位的问题。

1 专业核心能力定位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 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 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信管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面临哪些机会与威胁, 放在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又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这是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前必须要分析考量的因素:

1.1 机会与威胁分析 (OT)

SWOT分析中机会与威胁来自外部, 信管专业最大的机会是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对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企业信息化中ERP的运用已经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企业电子商务蓬勃兴起, 社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等都在稳步推进, 信息化管理工程人才将十分紧俏;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与信息有关的专业在高校广为开设, 特别是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开设, 使本专业学生在信息技术这一块比较而言优势不突出, 没有像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那样更专注于技术;二是, 国家信息化进程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能肯定就一定有多少人才需求缺口。就专业本身建设而言, 放在哪个学院都面临相同的环境, 但专业建设方向由信息技术方向向信息管理方向转变面临更好的的机遇。

1.2 优势与劣势分析 (SW)

优势主要包括: (a) 合并后的旅游管理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更强, 在张家界校区是首屈一指的, 特别是管理类教师, 在职称、学历上更高一筹, 能为信管专业向信息管理方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b) 教学质量更高, 课堂教学水平高; (c) 教学管理更规范; (d) 教学设施更完善, 新组建的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合并了原信息与管理工程学院与旅游学院的教学实验设备, 教学设施更加齐全, 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劣势:信息技术类教师并进入新学院较少, 虽新引进了部分教师, 但教学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和过程。

基于上述诸因素的综合考量, 本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如果准确的话, 将存在机会加优势组合的杠杆效应, 让学院办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培养的人才刚好是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紧缺类型;但如果定位不当, 也会存在抑制性效果。

作为地方高校, 一般把本科各专业办学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层次上, 从专业核心能力角度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 可以分为工程主导型应用人才、技术主导型应用人才和技能主导型应用人才, 技能主导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在高职高专,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前两类。工程主导型人才主要从事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组织和管理, 技术主导型人才主要从事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和实现;结合学院师资力量、办学优势以及信息化人才需求对本专业的优劣比较, 追求工程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不适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2 专业核心能力定位

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上的管理工程, 其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 因而立足于工程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 具备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具备在信息系统平台上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等;经过反复论证, 我们将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在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上, 专业核心能力体系见表1、表2。

3 结语

专业核心能力定位能体现专业办学特色, 我院信管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 总体思路应不拘一格, 追求创新, 既要充分考虑专业人才面临的就业形势, 又要充分利用学院办学优势, 找准专业核心能力, 并进行能力培养的配套建设, 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信息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志伟, 吴瑞巍, 余海莹.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核心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 6.

[2]魏笑笑.普通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思考[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9, 1.

[3]孙金凤.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3.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职优势专业 本科教育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82-03

自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后,在理论上,关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在实践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举办问题。理论上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实践上的探索却还欠稳定。本文将以“高职院校依托优势专业,联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举办高职本科”这一模式为主要分析对象,借用战略管理中的态势分析法(SWOT),辨析高职优势专业举办本科教育的优势、劣势及其机遇和挑战,以期明晰举办高层次职业教育之路。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从世界范围上看,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便设置具有普通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美国则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学历教育中分为两个层次,即2年制的副学士学位和4年制的学士学位;法国则有明确的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由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

在我国,理论研究先于实践探索。研究者马树超提出拓展专科以上层次的技术教育,即应尽快完善技术教育体系,着手技术本科建设,培养技术精英。郭扬提议上海应着手建立技术型本科,以高职高专毕业作为起点进行职教体系内“专升本”的试点。研究生教育阶段暂不分普职两条系列,但技术本科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同样可以报考,强调技术精英和学术精英的双重培养目标。王明伦指出我国高职教育应以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式层次结构体系。潘懋元提出在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增设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将多科性或单科性的技术型专科学校与中等教育水平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衔接起来,构成完整的从低到高的独立体系。

在政策上,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明确的政策指引。从2006年国家相关政策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这些都纷纷表明“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艰巨任务。

在实践上,目前以各个地区在现有政策允许下的试点探索为主。形式上主要有早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如2003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本科面向全国招生;还有实行多年的“优秀专科生选拔升入本科学习”(俗称“专升本”)的途径;也有少数高职院校獲批独立的或整体的或以重点建设专业举办本科教育;此外还有很多省份逐渐开始探索高职院校与应用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如四川、辽宁、河北、江苏、贵州、福建、广东等省通过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内普通本科高校联合办学,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批次为本科二批,毕业时颁发对应的本科院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方式”开展了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试点和探索。

本文将以“依托优势专业,联合本科院校,共同培养高职教育本科层次人才”这一办学模式,借用战略管理中的态势分析法,试图明晰这种依托专业探索高职本科举办之路的优劣势,以期为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以优势专业试点,联合举办本科教育的SWOT分析

(一)高职优势专业举办本科教育的优势分析

1.优势专业有良好办学基础,高职院校举办有热情。从获批试点的高职专业来看,所有试点专业均是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拥有较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业规划与建设较为科学、教学管理较为规范、社会认可程度较高、社会需求出现层次上移的、办学特色与效果较为显著的专业。这些获批的试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重新规划了课程设置与课程群间的逻辑关系,整体调整和优化专业与课程直接的逻辑结构,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环节,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得本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系统、科学,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从获批试点的高职院校来看,崭新的办学模式、层次上移的办学经历,对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而言无疑是一种肯定,高职院校具有举办本科教育的本能热情。在组织保障上,联合举办本科教育将位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地位;在政策上,高职院校对举办本科教育的试点专业提供制度保障甚至制度倾斜;在资源上,高职院校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须按照本科教育标准进行配置;在师资队伍上,倾力建设的“专家能手型”的高职教师将充分满足培养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的需要;从实训条件上看,高职院校有较为成熟的实训教学体系和稳定的实训基地,符合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

2.合作本科院校具有培养本科层次人才的办学经验。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层次,自身具有独特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普通本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均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其区别是人才培养类型的差异,而对于本科层次的教育本身,是具有共性的。因此,高职院校依托优势专业,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正是基于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

合作的本科院校通常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21世纪初期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通过合并、重组或是升格而来,一直肩负着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这类本科院校,既具有举办本科教育的基础与经验,同时在培养规格目标上又与职业教育所契合,是探索职业教育本科的最佳合作机构。

(二)高职优势专业举办本科教育的劣势分析

1.联合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合作与衔接问题。高职院校依托优势专业,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的模式,通常是一种分段式的培养形式,即4~5年的培养时长分别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完成,具体分段略有不同,如常见的“3+2”模式,前3年在高职院校完成,后2年在本科院校完成;也有“2+2”模式,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分别完成为期2年的教学时长;也有“1+3”模式,第一年在本科院校完成基础理论教育,后3年在高职院校强化实践技能,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办学,均涉及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过程,要分成两个阶段、由不同的教学单位完成,这里便涉及双方的合作问题以及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从联合办学的意向愿望到具体的合作事宜,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从招生到学生管理再到就业,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联合办学的两个教育机构之间,使得联合举办的高职本科教育易从早期办学的信心十足陷入举办后的步履维艰。

2.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关于“高职本科”的共识问题。高职院校依托优势专业,联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这一模式,必然涉及一个最为本质的认识,那就是“什么是高职本科”的问题。高职院校显然是职业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于“高职本科”有基于“职业教育”特征的认识和基于社会需求的认识;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身份目前是缺乏官方定位的,有学者认为其设立本身和培养目标就是职业教育的本科体现,亦有学者认为其从管理上、运行上仍然体现的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形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关于“高职本科”的认识,与高职院校的认识,是不同的。认识不同,极易影响日后的人才培养过程。

(三)高职优势专业举办本科教育的机遇

1.产业转型与社会需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进入攻坚时期。这种快速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持。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也将逐步提高,同时形成层次分明、流通顺畅的培养格局。

2.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受教育者诉求。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此后,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30年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发展的实际过程,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迎来了最佳时期。

同时,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校学生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仅有5%~10%的毕业生能够通过“专升本”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使得教育在促进人才向上流动的空间与层次非常有限。越来越多的专科层次高职学生有强烈的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诉求。

(四)高职优势专业举办本科教育的挑战

1.学历层次的上移与人才实质的不变。若干省市在政策允许下尝试探索了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途径,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可鉴之法,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将要形成完整的、从低到高的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完善以及学历层次的上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社会生產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学历层次上移,意味着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本质区别。致力于举办高职本科教育而忽略层次间的本质区别,将要面临着学历层次上移与人才培养实质不变的挑战。

2.传统观念关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高职院校依托优势专业,联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还将面临着思想观念层面的挑战。由于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定位为专科层次,社会民众普遍存在着“高职=专科”的思想观念,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一直低水平的、低成本的、仅仅是低层次的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职业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和实用化取向使得职业教育成为民众眼中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技能性教育。而这样的认识误区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三、高职举办本科教育的思考

(一)理论体系亟待完善

虽然从国家到地方都明确了“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上也强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但是,目前关于“高职本科”的理论体系还处于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探讨阶段,关于高职本科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尚未取得官方认可,而关于高职本科办学的具体标准、制度规范也还是空白。理论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关系到高职本科的办学过程和办学质量,同时面对社会的强大需求,也极易引起一哄而上、盲目举办的情况。

(二)教育类型亟须落到实处

不管以何种途径探索高职本科的举办,最难以逾越的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却真正成为一种类型的运转系统。从办学体制、招生制度到收费制度、投资体制等,高等职业教育都存在着明显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政策,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不可能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地位平等的一种教育类型。独立的教育类型未能在实际中落到实处,举办高职本科将会掀起另一轮“升本热”,以此改变高职院校地位低下的情形。

综上所述,开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应然需求。在尚未形成逻辑体系的前期,以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联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同时,探索过程中也应明晰这一模式的优劣势,准确看待机遇与挑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有用之鉴。

【参考文献】

[1]马树超.加入WTO与高职高专的终身教育功能[J].职教通信,2001(1)

[2]郭扬.改造上海教育”立交桥”的构想和建议[J].职教通信,2002(4)

[3]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8

[4]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5(5)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YB2014518)

4.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四

学号:20101005029姓名:侯国强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就业SWOT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

1.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善于沟通,乐于交流.人际关系良好,上进心责任心较强.2..遇到困难能冷静处理,有耐心,不怕吃苦,意志坚强.3.有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好广泛,有良好的身体素质.4.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就业生的岗位针对性强,在自己的岗位领域中占有竞争优势.5.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前移,对毕业生就业的准备工作做得早,使高职院校学生较早地做好了就业的心理准备,高职院校毕业生比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警觉期出现较早.6.较为实际的就业观念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比较优势,这使得我们的就业空间更为广阔,就业层次更为丰富.7.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有部分院校的学生刚进学校就被用人单位预订,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岗位职业能力储备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8.薪酬要求相对较低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比较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用人成本,相对于其它专业而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相对较低,更符合企业从经济角度 1的考虑.也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二.(weaks)劣势:

1.个别时候个人主观意识强,做事会有粗心大意的现象.2..看待事物不够全面,有时会忽略细节问题,专业知识的学习尚且不深.3.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处于专科水平,在这个重视高学历的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无疑处于劣势.4.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普通高等教育考试落榜的学生,文化素质欠缺.5.高职院校学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的情绪,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对自身角色的不客观定位,在就业时处于迷茫,彷徨的心理状态,既想攀比,又怀有自卑情结,既想追求高薪企业,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又担心竞争失败,这些个性心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就业.三.(opportunities)机会:

1.20世纪90年代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将来还回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发展机会.2.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职业.从这一行情得来这一专业人才现在还属于一个空缺的状态.3.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多元化,就业渠道广,不止是物流公司需要这样的人才,许多企业的运行读需要设计物流管理.4.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5.网上购物的发展推进快递行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懂物流知识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增加了就业渠道.6.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繁荣,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7.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的重视,政府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将直接推动我们的就业.四.(threats)威胁:

5.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五

08旅游管理(应用日语)

罗佳

20082501B449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更加明朗。

通过旅游市场营销课的学习,我对SWOT分析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将从这个角度浅谈一些自己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营销环境的认识和思考。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位于中国最南端,离中国的海南岛主要国际门户香港和澳门很近,靠近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的珠江三角洲,位于东亚与东南亚航线的中枢位置;纬度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近,亚龙湾可与夏威夷相媲美;海口作为世界少有的北岸城市,海阔浪平。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海南岛嵌于南海之中,是唯一的热带海岛,热带海滨风光较为独特,岛上终年常绿,四时花开,森林覆盖率达到58.48%,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资源,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度假旅游要素俱全;火山、岩溶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丰富;热带森林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温泉资源丰富。

3、民族与文化多样——海南省的居民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拉龟、射箭、荡秋千、攀藤摘花、挑山栏过河、过独木桥等体育项目,鼻萧、椰乌、吹树叶等乐器表演,唱歌、跳竹竿舞等娱乐项目,射鱼、贵屋等生活方式,织锦等手工技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4、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较好——海南已基本建立起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和其他专项旅游四大类产品为主体的产品体系,目前,海南已建成旅游景区(点)32处,其中国家5A级2处,4A级3处,拥有中国第一个10万吨级国际邮轮专用码头,是亚洲地区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二、劣势(Weaknesses)

1、海南岛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2、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直接效益尚未凸显。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全省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旅游经营是粗放型而非质量型。相当多的旅游企业基础薄弱、负债重、流动资金缺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黑社、黑车、黑导、黑店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海南整体的旅游形象和投资环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海南旅游宣传不足,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知名度不高,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没有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震撼力的旅游大品牌。

4、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旅游管理水平和配套环境上,还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除四、五星级酒店外,大多数的旅游产品设施与服务理念均难以跟国际接轨,管理体制、人才环境和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国家各项政策的倾斜。海南是全国唯一的全省范围的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旅游业带来巨大历史机遇。这意味着海南将在旅游业方面进行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多政策的对外开放。

2、免税购物天堂。国务院计划将海南岛变成免税购物天堂,并会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各方面给予特别支持。

3、免签政策,外国游客大幅增加。初步预计,2012年通过免签证的26个国家来海南的游客,将从目前的20万达到100万。这对海南旅游业,可以说一个是质的变化。

4、中国经济,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旅游的需求不断的提高。

四、威胁(Threats)

1、海南旅游业发展面临重重矛盾。高速延伸的旅游产业链和薄弱的社会综合配套体系之间,产业迅速扩张与相对滞后的政府调控引导能力之间,日益扩张和活跃的旅游市场与旅

游法规建设滞后、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之间,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与其他产业资源合理利用之间,都矛盾重重。

2、国内旅游城市的竞争相当激烈,海南处于泛珠“9+2”经济带中,而本身经济能力不如其他核心城市。在国家政策还未实现的情况下,海南的旅游将受到其他城市的挑战。与国外发达的旅游城市相比,旅游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国际旅游者人数、城市经济的旅游特征、旅游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政府旅游相关部门的职能发挥能力。同时,海南的国际旅客在旅游商品、服务的人均花费上也远不及国外发达旅游城市的国际游客。这些都将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五、结论

从宏观角度分析,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既受到旅游产业自身素质的限制,也受到旅游业外部因素的制约。客观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应该看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前景总的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及时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而关键在于自身旅游业的完善和发展。我觉得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还需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1、要重视旅游宣传,进一步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增强竞争力。利用已有推广宣传渠道,特别是像博鳌亚洲论坛,三亚世界小姐比赛等,建议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创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包括国际摄影比赛等;针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设计个性宣传推广策略。

2、发展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热带海岛冬季阳光旅游、海上运动、潜水等旅游项目,丰富热带滨海海洋旅游产品。

更好的打造海南特色文化,例如:印象海南岛,海南本土特色民族文化节日等,建设更多有吸引力和特色的文化品牌。

3、加强海南岛全民素质建设,特别是需要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等。

4、保护和恢复海南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5、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规范景区门票价格,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声誉。

6.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六

一、专业退出的概念

专业退出指的是一个高等学校从原来的学科专业领域中撤出来, 即高校放弃培养或提供建立在科学分类和职业分工基础上的某一学业门类的学生给某一特定市场。①

二、新建本科院校专业退出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优劣分析法, 由四因素构成。两个内部因素:S (strengths) 即优势、W (weaknesses) 即劣势, 两个外部因素:O (opportunities) 即机会、T (threats) 即威胁。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 助新建本科院校利用优势、减低威胁, 利用机会、回避弱点, 及早、及时完成展业退出机制的构建。

(一) 内在优势

形式认知清楚。2006-2014年, 我国共有44所新建本科院校的88个专业申请专业退出。从各年退出数据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退出数量稳中有升。这是新建本科院校认识到专业退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积极参与退出的体现。

注重特色打造。2007-2011年, 共有196所新建本科院校的204个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虽较老本科院校相距甚远, 且明显的后劲不足, 但打造专业特色的意识已植根, 为专业退出埋下伏笔。

(二) 内在劣势

专业自评机制未全面建立。目前, 我国较少高校, 尤其新建本科院校建立专业自评机制, 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去留”缺少考量、约束标准, 影响院校主动专业退出的数量和质量。

自身定位不明确。据调查,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所学专业70%以上集中在工学、文学和管理学。专业设置盲目趋同且集中, 体现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意识不强, 夹于高职院校与老本科院校间, 对自身定位缺乏正面认识。

(三)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退出的外在机遇

加快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目前, 我国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稀缺, 数量、结构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加快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的转型升级, 是新建本科院校做大、做强、做特, 并与老本科院校形成错位竞争的需要。转型升级, 需要专业改造升级, 为专业退出提供外部推力。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2011年, 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有了量身定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专业设置形成一定威慑, 同时, 为专业退出合理认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退出的外在威胁

国家、各级政府重视度不够。2011-2015年, 连续5年的教育部关于下一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通知中, 都对专业退出做了相关阐述。但纵向梳理专业退出政策法规, 不难发现, 国家、各级政府对专业退出的重视度不够, 尚有很大完备空间。

社会参与缺失。目前, 我国的专业设置和退出均局限于“国家———高校”两点之间。新建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性的本科院校, 由省、市共建, 市管为主。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对高校决策的影响过大, 使新建本科院校可能为局部利益急功近利, 回避专业退出。

三、规避专业退出的建议

专业退出, 需要不断完善专业设置, 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努力。基于SWOT的分析结果, 提取规避专业退出建议如下:

(一) 政府层面

进一步放开专业设置的自主权。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缺乏, 带来较多弊病。因此, 进一步放开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 是规避专业退出命运的有效手段。但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实际情况的考量, 我国目前不具备完全放开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的条件, 方向上应该是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逐步放开对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限制。②

发展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严格意义上说, 我国还未建立独立于高等学校与政府的第三方质量评估中介机构。因此, 政府需抓住时机, 为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的建立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待时机成熟, 促成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的建立, 对于专业进退问题交由评价机构独立决断。

(二) 新建本科院校层面

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要从理念转变开始, 认识到专业设置量的多寡, 只是衡量各院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 长足发展, 唯质为先。

明确自身定位。目前, 我国只有约10%的新建本科院校明确自身定位———应用型本科。及时、清晰、理性的定位办学理念, 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在明确自身定位基础上,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 降低专业退出的风险。

总之, 我国主动申请的专业退出的新建本科院校虽少, 但退出已成趋势。因此, 构建专业退出机制、健全专业退出相关政策法规是目前急需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彭旭.试析新建本科院校专业退出机制的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7 (6) .

7.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七

[摘 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建设的核心。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师资队伍 SWOT分析

教育竞争的关键是师资的竞争,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质量和发展。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色。”纵观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均与师资队伍的水平密切相关。同样,师资队伍也是独立学院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资源短缺、经费短缺等难题,在高等教育扩张和社会的客观需求下,在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独立学院由我国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与各种社会力量联合举办而成。近几年来,独立学院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内成长最快的办学形式之一。独立学院是戴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既有公办名义,又有民办特色。它通过全新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公办高校品牌与社会资金、资源的有机结合,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迅速、有效地扩大,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对进一步解决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供求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水平是办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师资水平是能否办好独立学院的灵魂。计划好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抓师资队伍建设应从战略出发,下面将通过SWOT分析法深入了解我国独立学院的师资情况。

一、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是综合考虑一个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建设战略的一种方法。其中,“S”是指组织自身的内部竞争优势(Strengths);“W”是指组织自身的内部竞争劣势(Weaknesses);“O”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竞争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竞争威胁(Threats)。

SWOT分析法将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综合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在全面把握组织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环境机会、威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组织未来发展需要的战略,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二、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SWOT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内部因素(优势与劣势因素)和外部因素(机会与威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把握,有利于我们系统、客观地评价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1.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优势分析

(1)独立学院是戴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适合中国的政治形态、意识形态和百姓的文化心理。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位既不姓“公”,也不姓“私”,而是姓“社”、社会资本的“社”,服务社会的“社”、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社”。因此,近年来,独立学院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2)教育是一个品牌价值很高的行业,独立学院可以授予本科文凭与学位,能利用母体的品牌优势;民办的运营机制又可以发挥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成本优势。因此可以说,独立学院占据着计划和市场机制的二重利惠,享有品牌与成本的双重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独立学院教师数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到学校工作的意愿不断增强。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各独立学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

2.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劣势分析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比例失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专兼职教师比例失调。独立学院专职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兼职、退休教师占有较大比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经济因素考虑,大量引进公办高校中离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因为他们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都不用单位负责,学院只需向他们发放基本工资或课时费,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这是大多数独立学院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期行为。兼职教师比例过大,导致独立学院的师资受制于人,且流动性大。二是年龄、职称的结构比例失调。从年龄和职称情况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呈“哑铃形”,即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多,中年教师少。离退休教师年龄较大,职称较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后劲,不利于学院的持续发展;专职教师大多为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有理想,有干劲,然而职称较低,不够稳定;那些教育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比例很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独立学院都是近年新办的,办学历史短,自身培养的青年教师还没有成长起来,造成中年教师较少。②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办学,所办专业都为热门专业,如外语类、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等,造成这些专业的教师需求量大,能从社会招聘到的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和能引进的高水平教师不多。另外,热门专业在校本部的办学时间也不长,校本部能提供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足。因此学校每年只得吸收大量年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③校本部派出大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年教师充实到独立学院工作,独立学院也从社会上聘任了一批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年教师,担任专职或临时外聘教师,因此老年教师相对较多。

(2)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独立学院一流的好教师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目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不高,略高于公办高校的薪金对高水平教师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②高水平教师要想发挥作用,学院需有相应的学术梯队,为其构筑发挥才干的平台,但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及以教学为中心的任务结构,高水平教师很难发挥其科研才干。③独立学院离退休教师比例大,他们的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相对较差,难以适应当今科技高速发展和知识综合化的趋势。④普通高校多向学术型、研究型发展,在师资的培养上,侧重于教师学术研究水平的培养,这对独立学院的师资有一定影响。

3.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竞争机会分析

(1)独立学院的发展普遍得到了大学、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许多地方政府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发展对提高本地高等教育入学率、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可以带来巨大好处,纷纷在人才引进、土地使用、校园规划、资金贷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2)独立学院经费相对比较充裕,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经费支持。

(3)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威胁分析

(1)教育行政部门对独立学院教师的评价(特别是职称评审体系)基本上沿袭了本科院校的做法,导向不利。

(2)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强,对学校的忠诚度不够。独立学院目前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上存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独立学院是退休人员、门外汉和落榜生的“收容所”;国家对独立学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政策支持不够,社会对独立学院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区别看待;独立学院教师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节奏快。这一切大大影响了教师选择独立学院的热情,同时也使得就职于独立学院的教师有“打工”心理,缺乏主人翁精神。

(3)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学校管理机制需要改进,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学校文化、凝聚力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和积累。学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临时外聘教师和校本部教师几乎没有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

三、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选择

正确的战略方案应该建立在组织自身的优势之上,并能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机会,化解威胁,克服劣势,使组织按预定的目标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也不例外。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SWOT分析的结论,确立师资队伍建设战略。

1. 构建按需设岗的独立学院师资配置机制

建立合理的教师配置机制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求教师个体的素质,还要求教师群体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从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形成一支年龄趋向年轻化、学历结构高层化、人员结构合理化的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我们要根据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注重引进与培养中、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吸收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来充实、完善师资队伍,真正使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上、水平层次上、专业配置上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独立学院在面对教师劳动力市场时,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及时调整本校教师结构,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独立学院的人才资源是有限的,合理的岗位设置能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得以合理优化,按需设岗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从这几年一些独立学院的情况看,很多学校在岗位设置上不是很慎重,因人设岗、因人设庙的情况随处可见,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相互之间的岗位职责不清楚。按需设岗就是实实在在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设置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岗位,岗位之间的职责任务应该有差别。明确了岗位职责和人员配置后,才能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招聘、评聘等工作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 建立高效的独立学院用人机制

师资水平是能否办好独立学院的灵魂。只有建立起高效的用人机制,才能解决独立学院中师资队伍人才匮乏、用人效率不高、优秀人才和中青年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优秀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使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创造一条适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人事制度的创新,选拨优秀人才,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最有效的地方,用在最能影响学校发展和办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上;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扬优汰劣,对具有真才实学、思想素质好、在教学上作出贡献者要打破常规,大胆任用、提拔、培养和奖励;对不称职的教师进行降级、下岗再培训直至淘汰;树立服务教学意识,以最小的用人成本取得最好的办学效益,实现结构的调整、队伍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

独立学院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方面,要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吸引和稳定优秀的拔尖人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教师聘任制是一项重要举措。教师聘任制总的方向为: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任用、契约管理。在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住房、养老保险制度日渐成熟,母体学校提供人才资源方面支持的情况下,教师聘任制必定给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此外,独立学院还需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客座教师队伍,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急需人才的时候,客座教师不仅提供了教学助力,还为提高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加强教学科研提供了示范,能够极大地触动原有教师队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达到激发积极探索、相互交流和虚心学习的目的。

3. 完善独立学院人员流动机制

由于我国整体劳动工资制度和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因,高等学校人才资源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人才流动和动态机制比较滞后。独立学院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社会化程度较高,其人才资源理应是全方位开放的。所以,独立学院应面向社会开门办学,师资队伍更应面向社会甚至面向世界公开招聘、双向流动、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人才流动机制。这种人才机制的建立能促使师资在全社会范围交流,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独立学院建立和保持高效、精干、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筝

参考文献:

[1] 朱慧新,金炜.独立学院办学条件的SWOT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36-138.

[2] 郝蔓.独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张芹,孙冬梅.浅析独立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2):46-49.

[4] 陈媛媛. 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2):65-67.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8.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八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89-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已经由传统的读写简单要求到对语言的熟练应用。针对高职学生的现实条件,学生知识基础相对比较差,课程教学的开设时间非常有限,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对外语教学的预期目标。如何提高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戴炜栋也曾指出,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后果就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外语的学习被动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赵春漫等[1]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刘亚兰[2]从学生、教师和课程设置与教材现状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郭遂芝[3]通过分析常见的语用失误,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相结合。专业资源库建设是新时期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在资源库的开发过程中强调外语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教学对于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二是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三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Gudykunst和Ki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含认知、情感、行为等部分[4]。贾玉新认为,概括起来,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情感和关系能力、情节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组成[5]。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存在问题

本次研究,项目团队选择学院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水平测试。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以统计结果为基础,分析当前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结论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事实基础,对完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调查包括两份问卷,第一份问卷采取开放式的形式,设计了17个题目,围绕学生对跨文化教学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以及针对当前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份问卷落实在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围绕对英语教学中文化的认识设计了24个题目。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测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还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不高。课题成员在总结当前跨文化教学缺失的主题中,认为造成跨文化教学的缺失主要有三个原因:①“重技能,轻文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严重影响了正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②教学载体单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材无法体现跨文化教学的真正要求;③缺少实践性跨文化交流的技能学习,影响学生运用相关技能提升跨文化交流水平。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教学载体的要求

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教学载体在内容的组织上要更多地反应教学过程的特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点的培训,但是对现实工作要求与文化素养的培训则显得比较苍白,这就形成了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之间的断裂,知识技能“学”、“练”与“用”的不连贯。

五、以专业资源库为平台,重构教学载体建设

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是当下职业教育总结自身发展现实与要求之间的矛盾后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教学建设主题。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专业资源库建设应围绕如下几方面开展。

1.听——收听英文广播节目,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中国的外语教学普遍存在“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这就说明他们所听的材料并不是真实的英美语言。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资源整理中,应注意收录生活、工作场景中的真实语言片段,注重引导学生接触纯正语言和英美文化。指导他们去收听英文广播新闻。英文广播新闻因其充分运用了音响教果,感染力强,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会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认同。学生只要平时多听、多模仿就会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2.强化学生的听、说、阅读能力。鲜明、生动、形象的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要求。在资源库中可以选择英文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在曲目的选择上要能激发听力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学习趣,又要能使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他们的才能。选择的歌曲还应有具体的目标,侧如:利用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有关语言知识(比如词汇和语法知识)。

3.在资源库平台中收集热门议题,鼓励学生讨论。讨论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精神的亢奋。在讨论过程中既训练了听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训练目的。除此之外,有效的讨论联系将会改变学生的传统阅读方法。在讨论前学生会有意识地收集相关讨论主题的背景知识、背景文化,讨论中常用的关键语句及收集相关佐证资料。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训练,学生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个生活案例或工作案例的解析,这对于帮助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大有益处的。

4.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只有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在资源库中,教师应根据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凝练出知识要点,将其涵盖为一场表演剧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漫,木艳,王丽芬.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3).

[2]刘亚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5).

[3]郭遂芝.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3).

[4]Bachman,L.E.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5]Baehman,L-F&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商务英语教學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9.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九

1 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 河北省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内部支出占全社会的比重持续保持在60%左右。自2008年以来, 河北省主要是围绕着钢铁业、制造业、石油化工、制药业等产业, 加大技术创新, 大量引进技术人才, 加大人力、物力上支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 组织石油采输管道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 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加大了新能源的开发力度, 逐渐在河北保定和邢台建立了新能源开发基地。2008年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对河北省13个行业、66家具有代表性的领军型中小企业创新情况调查分析, 其中5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研发中心或专职研发队伍, 59%的企业通过了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6.7%的企业主要产品及工艺含有专利技术, 部分主导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河北省中小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活跃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仅有5%的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2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

2.1 优势 (Strengths)

2.1.1 区位优势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环京津的“腹地”。在经济上, 河北在京津冀经济圈的“哺育”作用下, 深受“回波效应”、“空吸现象”的影响, 2004年“廊坊共识”的达成强化了京津两地的“反哺”机制。京津两地经济发达, 企业运行模式比较成熟, 科研能力强, 能产生较大外溢效应。区域上的一体化造就了河北省中小企业挖掘自身潜力、依托京津缓解技术难题的先天优势。

2.1.2 规模小, 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灵活性, 技术成果的转换率高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 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简化, 决策和内部信息沟通渠道顺畅, 有利于对市场变化和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 注重自主创新, 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远远高于大企业。

2.1.3“小生位”市场定位

“小生位”市场定位是指企业要垄断市场中的某一个小的领域, 在大企业的边缘地带发挥自己独到的专长, 逐渐积累经营资本, 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创造有利时机[5]。河北省河间市大力发展电线电缆业, 到2008年5月产能达到180~200亿元, 而且该市电线电缆骨干企业依托市场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 以河北宝丰集团为例, 该集团不仅设有河北省电线电缆研究所, 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68项[6]。

2.2 劣势 (Weaknesses)

2.2.1 人才结构不合理, 创新动力不足

创新的载体是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据统计, 2005年河北省国有、集体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15万人, 其中57.21%在企业。河北省人才结构不太合理, 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人才。2005年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9.05万人, 占7.85%, 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0.71万人, 仅占0.62%。就创新成果而言, 企业人才的创新需求不旺、创新动力不足。《河北省“十五”期间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数字显示, 占人才总数一半以上的企业人才, 仅完成了全省科技成果总量的23.98%。

2.2.2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成本高, 创新投入不足

有研究表明, 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以上。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资金匮乏容易引起中小企业经营策略上的“短视”。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河北省中小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不仅低于河北省大型企业的平均水平, 而且也低于其他发达省市的水平。

2.2.3 行业结构不合理, 寿命短

从行业结构来看, 河北省中小企业仍以资源依赖型的基础工业和轻工业企业为主, 高附加值、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比例仍然较小。根据2007年4月对河北省部分民营企业家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河北省约61%的中小企业属于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企业, 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等新兴行业企业仅占3%。不合理的行业分布增加了河北省中小企业的生存风险, 降低了存续寿命。有研究表明, 河北省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 远低于全国平均6年的水平。过短的企业寿命是无法承载回报周期长的自主创新行为的。

2.3 机会 (Opportunities)

2.3.1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河北省越来越重视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财政和金融支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 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 到2010年建设10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0个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 满足企业技术和服务需求,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服务机构, 可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费用, 可按其实际发生额的150%, 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 可在5年内结转抵扣。

2.3.2 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产业集群作为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竞争力、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体现。至2004年底, 河北省初步形成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各类产业集群139个, 既有以清河羊绒、安平丝网等为代表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特色产业, 也有新兴产业, 如保定的新能源等。各类特色产业集群中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抱团创新”, 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 有利于解决企业之间同位竞争激烈、个体创新能力差的问题。

2.4 威胁 (Threats)

2.4.1 较高的自主创新风险

从创新技术的获取并形成样品到转化为可以获利的市场产品, 经历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在整个过程中受技术不确定、市场大小和范围的不确定、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新产品竞争优势的不确定、产品的接受时间、资金断裂以及其他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 创新主体都有可能会失败。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 面对无法预知的技术、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散机制和保障机制。根据2000年产业报告, 河北省大中小型企业亏损比例为25.42%、24.58%和16.09%。虽然受规模的限制大型企业亏损很高, 但是由于国家的政策是加大大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使得大型企业面临破产的几率要比中小型企业小得多。

2.4.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供信息、中介、硬件等服务支持系统。它不仅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实验设备、企业孵化等各方面的服务, 而且促进企业之间及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存在信息缺乏、民营化程度低等问题, 导致该服务体系较低效率运行, 影响其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高质量服务。

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分析

综合以上对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 可将河北省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构造成SWOT矩阵, 并依据“发挥优势因素, 克服劣势因素, 把握机遇因素, 化解威胁因素”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河北省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因素 (S) : (1) 区位优势; (2) 规模小, 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灵活性, 技术成果的转换率高; (3) “小生位”市场定位。其劣势因素 (W) : (1) 人才结构不合理, 创新动力不足; (2)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成本高, 创新投入不足; (3) 行业结构不合理, 寿命短。其机会因素 (O) : (1)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2) 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其威胁因素 (T) : (1) 较高的自主创新风险;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4 对于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对策建议

SO策略:充分利用京津乃至环渤海区域的优势资源, 借助成熟的产业集群和逐渐宽松的金融环境, 在政策的引导下, 打造自己的创新团队, 实现向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飞跃;WO策略:利用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 拓宽融资渠道, 不断增加中小企业的创新投入和改善企业内部的创新环境, 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 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企业形成经常性互动, 获取有关技术信息、享受技术外溢效应, 增加企业活力;ST对策:调动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 不断完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机制;WT策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把握市场机遇;更新管理理念,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不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并在企业内部设立创新目标。

可以看出, 河北省中小型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着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总体来讲, 河北省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单薄。针对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状态, 提出以下建议: (1) 要从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水平,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 要在强化风险控制中, 健康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风险意识和建立风险预警有效机制; (3) 强化领导管理机制, 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

摘要:通过研究我国及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利用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进行系统研究, 得出河北省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结论。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http://www.hebstd.gov.cn/index.do?id=26601&templet=sj_gzdtnr&cid=282

[2]陈德铭, 周三多.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林汉川, 管鸿禧等.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4]周明生.新苏南模式:若干认识与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

[5] (美) Maria Townsley著, 江春译.中小企业生存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6]朱志明.创新凸显河间电线电缆市场[N].河北经济日报, 2008-5-15.

[7]李荣平, 刘刚海, 张吉良, 田英法.技术创新能力与活力评价理论和实证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8]毕克新, 郭文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外比较[J].中国软科学, 2004, (1) .

[9]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 (1990~2009) [R].北京:河北统计出版社.

10.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十

一、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1. 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strenghs)

(1) 学生资源丰富

“人”是所有事业发展的基础, 要想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专业人才, 首先必须有固定的生源。我国是人口大国, 学生资源丰富, 近些年来每年都有近千万的学生参加高考, 其中不乏热爱体育的学生。每年都有大批青年才俊步入各大体院院校, 这为推进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的战略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

(2) 政府与社会的重视

党的十七大以来, 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 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步入了历史的春天。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特别是体育教育事业,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重文化课成绩忽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们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这种形势受到社会的关注, 现在新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升学成绩当中, 还体育教育应有的地位。市场经济中体育行业的冷淡也受到政府的重视。为了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将目光关注到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上来, 这些因素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2. 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劣势 (Weaknesses)

(1) 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各大体育院校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全国高中中的体育特长生, 这些学生的体育素质都很好, 在招生考试中文化课成绩相对要求低一些, 比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分数线要低几十分甚至更多, 这种模式虽然是人才定向培养的特别举措。但却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 面对体育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常常表现出畏难的情绪。从而限制了他们在专业道路上的发展前途。

(2) 师资力量方面

由于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起步较晚, 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所以, 现在在高校任职的专业体育教师, 尤其是对体育经济、管理领域的知识有全面了解的体育教师还比较少。要想做好体育管理教育就必须有具备体育技能、外语知识、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律学知识等诸多门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很多高校还不具备从事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3) 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陈旧

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缺乏发展的眼光,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不能将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体育教育专业专攻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学校运动常识, 教学生们如何做好中学的体育老师, 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体育经济理论和体育对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等方面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思想太过保守, 不能把体育教育放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 束缚了学生们和老师的思想, 不利于他们树立把国家体育事业做大、做强伟大理想信念的养成。

3. 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 (Opportunities)

(1) 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了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规定, 例如《全民健身计划》、《体育法》等, 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1995—2010年) 》中还对培养体育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要求。指出人才培养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的去培养体育管理人才。这为高校加快体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2)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个行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对于文体健身等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 中国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 中国的特色品牌可以更加方便的走出国门。体育产业具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双重优势, 多年来国外知名体育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乔丹等一直占据着国内市场的很大比重。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少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来运作, 国家体育市场的开发和发展需要大批的体育经纪人来为之努力。

4. 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威胁 (Threats)

(1) 缺乏社会认可

体育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在社会中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一个专业的具体概念, 对于这一专业的设置必要性和将来的发展空间表示怀疑。加之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师资队伍短缺, 配套的硬件设施和实践空间有限, 更加重了人们对这一专业的不认可程度。从而影响到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生源的招收数量和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2) 就业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的体育市场发展面还比较窄, 市场发展的程度限制了体育管理人才的就业发展, 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体育资源尚未被开发, 或是被政府垄断, 具有研发、运作能力的企业还比较少, 这使得体育管理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差距拉大, 限制了专业人才的发展空间。

二、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

目前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 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必须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战略作出调整, 改变固步自封的教育模式, 实现知识学习、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紧密联系,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调整: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教学重点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项庞大的事业, 如果笼统的将这一产业体系灌输给学生, 学生们肯定会不知所以然!面对未来的事业发展看不到自己的落脚点。所以, 进行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教育部门需要做好市场调查, 针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设置相对应的培养目标, 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针对竞赛表演市场的实际, 应当设置的教学内容是运动心理学、体育标识推广和转播权销售等。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 建立强大的师资团队

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是促进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 这需要教师们既要有深厚的体育教学理论基础又要具有实际的产业经营经验。为此各个体育院校可以鼓励教师们走出校门, 参与到社会体育行业的运营管理实践中, 加深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了解, 积累丰富的体育产业经营经验。这些教师在学校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们的精神导师。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都是选择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 求得收入稳定、待遇较好的工作, 进入社会打拼、创业反而成为无奈选择。事实上这正是他们缺乏对体育行业的认识, 缺少榜样带头力量。教师可以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学生介绍未来体育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 使学生树立对自己专业的发展信心。

3. 拓展实践学习平台

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关键, 一方面强化文化理论课程学习, 帮助学生确立知识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未来发展打下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 参与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开展合作办学, 积极和社会企业、团体组织开展合作办学, 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拓宽视野, 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确立职业目标。

三、结语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充分利用人员、政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 通过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专业人才, 推动国家的体育事业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魏火艳.体育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 2011, (3) :86-87.

[2]李萍.综合性大学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9) :106-107.

11.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社团建设 发展策略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69-01

大学生社团是在共青团组织的统一指导下,由高校大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她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吸引着广大大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大学生展现和塑造自我的独特舞台。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而通过大学生社团,又可以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九零后大学生与八零后相比,生活态度及思维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们也必须冷静清醒地看到学生社团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1、对学生社团的资源整合度不够,各方面支持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的管理体系大多数为学校校团委统一指导,各学院团委具体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对学生社团的直接管理,但是由于缺乏一定平台的组织,各学院出现众多同类社团,各学院社团独立性太强,造成资源浪费,难以组织大型有影响力的社团活动,难以打造出品牌社团。同时,各学院团委本身存在经费不足的原因,对下面的社团就缺少了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活动经费、办公场所、活动设备的配备。这样一些学生社团在开展工作时麻木地寻求外界商家的赞助,而使活动带有商业性,一些学生社团招新过于扩充人数,增收会费,与举办社团的宗旨背道而驰。

2、学生社团自身的管理缺乏,缺少专业的指导老师

高校学生社团的建立缺乏严格的规定和程序,有较强的自发性,由于自身缺乏制度的管理及监督,社团活动简单化、商业化,社团活动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缺乏创新意识;社团品牌化意识淡薄,各社团缺乏自己的特色,这对于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很多高校对学生社团作用认识不到位,虽然一些高校对学生社团进行了导师制的管理,但由于对指导老师的考评奖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工作的积极性。以致很多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都是义务兼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和指导十分欠缺,使得很多学生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SWOT分析——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一)实施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1、抓好社团队伍建设,为社团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第一,明确学生社团负责人与社团导师的关系与职责,社团负责人在管理学生社团时应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性。社团导师应重在指导,而不应对学生社团实行大包大揽,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主性。学生社团负责人应重视社团与导师感情培养,坚强感情联系,增进彼此的认同感;第二,建立相应完善的社团导师约束、奖励机制,建立科学严格的评价标准、对导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奖励优秀者,淘汰不称职者,要求导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育人热情,能胜任融教学、科研、育人管理为一体的教育指导工作,为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第三,要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之中,进一步巩固会员大会制度,引入竞争,推进民主,鼓励和倡导学生社团干部由会员直接选举产生,逐步形成社团干部评价、考核和合理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使社团保持旺盛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形成良性机制。

2、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在网上开展新闻宣传。各高校校党委和各学院团委可以尝试利用电子信箱把每天主要刊上关于学校的报道发送给用户。各高校学校成立网络新闻中心,除了续发布报刊信息外还在校园网上推出各类社团杂志、视频和音频,形成规模效用。

(二)实施ST战略(扩大优势,消除威胁)

在90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构建高校学生社团学习型组在新时期尤为重要。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之间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把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来,就是发挥90后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又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型组织理论结合高校的实际应用到大学生社团管理中来,一方面要求建立社团“学习”理念,把社团建设的每个环节作为学习的过程,培养成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建立社团培训体系,开展活动项目的同时重视成员培训,用举办讲座模拟训练、总结研讨等方式,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使个体和社团共同成长;最后还可以按照学习需要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把活动项目作为学习项目进行实践,并以各种形式(科技作品、论文、成果集等)形成产出。

(三)实施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1、把社团的网络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为社团网络化发展提供保障: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团网络文化,对于繁荣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要积极为社团发展提供物质和政策保障。一方面加大对社团的投入,从经费、场地、设施方面给予支持,把社团基础设施、器材配备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尤其是对一些最基本的器材设施予以配备,以保证社团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在政策上放宽,允许社团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自身的人力、宣传、影响力等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谋求生存与发展。同时加强对社团资金的管理监督,增加经费使用透明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实施WT战略(改变劣势,防范威胁)

在内部存在劣势,外部又有威胁的情况下,高校必须改变劣势,防范威胁,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改造。项目管理要求把学生社团的工作或者具体活动视为项目,对它们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建立项目的规划、实施到考核评估的体系,形成以培养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为目标的工作运行体系,因此在高校社团建设时把项目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运用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金明,刘尊旭,吴松.高校社团企业化运作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2)

[2]祝成林.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123-124

[3]梁文化.对高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8(4),113-117

[4]王静修.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4)

[5]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12).

12.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 东安县 苗木 SWOT 分析法 优势 劣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1. 东安县苗木产业现状

东安县地处湖南西南部,是湖南省的重点林区县。目前,东安县苗木的品种主要分为造林苗、园林苗和经济林苗三大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东安苗木从开始的处处星火,到目前的成片发展,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2011年以来,全县每年自产各类苗木8000万株以上,既满足本县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又吸引了不少外地苗木客商,苗木生产己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据县苗木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县从事苗木种植和销售的农民达3000人。苗木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

2. 东安县发展苗木产业的必要性

发展苗木产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农村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不仅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3. 东安县苗木产业发展条件的优劣势分析。

(1)东安县发展苗木产业的优势(S)

①自然资源优势。 东安县具有适于多种苗木生长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于多种苗木植物生长。②种质资源优势。东安县的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仅舜皇山就有高等植物1640种,野生脊椎动物118种,拥有种类繁多的观赏植物物资源。③交通优势。东安交通便利,湘桂铁路、洛湛铁路、207国道、217省道穿境而过,距G72(泉南高速,泉州-南宁)入口约18公里,距永州机场只有30公里。④劳动力资源优势。人多地少,东安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为低廉,部分年轻人以外出务工为主。这些富余劳动力有相对较高的知识结构、较低的年龄结构,有一定的作物栽培和管理经验,容易接受新技术,是苗木生产的生力军,可以为苗木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⑤苗木市场优势。目前东安县较大的苗木市场有2个,苗木零售苗圃100多家,苗木企业、花农户数、从业人员尤其是主要技术人员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苗木交易额逐年增加。⑥技术支撑优势。东安县拥有两个国有林场,技术力量雄厚,具备丰富的苗木研发推广与生产经验。市县两级的林业部门都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而且每年都培训数百名基层林业技术骨干。

(2)东安县发展苗木产业的劣势(W)

①产业基础薄弱。大部分苗木户自留自繁,自育自用,繁育设施简陋,技术落后,尚无工厂化育苗温室,不能做到统繁统供,使得苗木品种单一、品质退化,整齐度、色泽均出现分离退化,种子质量大大降低。②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影响产业的正常发展。③缺乏资金,科研经费不足。东安县苗木产业仍处于建设期,需要不断地引进高技能人才,还要不断地学习区内外先进的苗木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地投入员工培训资金,但科研工作经费严重不足。④苗木产品质量较低,品种更新缓慢。

(3)东安县发展苗木产业的市场机会(O)

①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客观上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社会进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将促进苗木产业发展。③国际化多区域经济合作优势为苗木产业发展提供国际了发展机遇。④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国内外市场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从内外农业经济发展经验来看,苗木是一项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产业。

(4)东安县发展苗木产业面临的外部威胁(T)

①苗木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国内外的各种压力。苗木种业生产基地技术力量薄弱,苗木新品种的选育和繁殖落后。②工业经济全球化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在给区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积极健康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4. 东安县苗木产业集群品牌形象提升策略

(1)政府应成为苗木集群品牌建设的领导

强力推进“绿色东安”战略,高起点布局,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集中区。推进苗木由传统的粗放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推进苗木户由种植型向经营型转变。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有效促进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利用政策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培育苗木领军企业。同时,切实增加对花卉苗木产业的资金投入。

(2)苗木企业要成为苗木集群品牌建设的主力

苗木经营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自己本身的优势,加大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力度,改单一的苗木经营为苗木、花卉、园林设计等多项经营,逐步形成集种苗培育、栽植管护、园林设计、绿化工程、销售运输、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花木产业链,实现花木种植面积、品种档次“双提升”。

大力开拓市场,推进花木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培育交易市场,搞活花卉苗木产品营销。加快市花卉苗木交易拍卖市场和链接城市社区的零售网点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与推广。采取县内与县外、公司与农户、科研与种植有效联合的方式,以品牌拓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发展花木经纪人队伍,形成以花木市场、花木经纪人为销售主力,园林企业、苗木户为生产主力的经营格局,实现花木产业到花木经济、花木文化、花木旅游的转变。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从育苗、种植到采收、储藏、包装运销以及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行业规范。

上一篇:小老鼠牙疼童话作文下一篇:大学老师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