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市场调研报告(精选6篇)
1.中国种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之我见
——政府在劳动力市场发展和完善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固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而另一方面,我国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能水平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依然要面对这一现实问题。
一.我国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现状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据估计,2000年底,包括登记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新下岗职工,机构改革中分流,农转非等几项指标在内的我国未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数量约为2800万——3000万人,此外,农村约有
1.3亿—1.5亿剩余劳动力,这大大加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另一方面,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中国经济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低素质或未开发的低质量人力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适度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造成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制约因素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之间兴衰更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市场要求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移动以达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均衡,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就业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以至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受很多因素影响。
第一,我国劳动力素质总体低下,造成素质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文化教育水平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高等专门人才,是一个国家在经济竞争中最有效的资源。高等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此外,我国教育的地区
性差异也很大,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水平都存在差异,不利于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第二,劳动力市场存在流动性障碍。由于户籍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流动。举例而言,北京,上海,天津等都市有着户口准人就业的限制,西部比东部劳动力流动性较差。劳动力市场处于城乡,地区及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状态,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三,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性就业机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跨地区就业的比重相当小;毕业生就业仍处于由国家安置就业向通过市场,实行竞争就业的过渡阶段;在人才的分配上也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小企业难以获得搞技术人才。此外,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尚未有效形成,工资分配制度处于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并存的阶段,企业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工资分配仍不能完全反映劳动力价值和供求关系。
三.推动劳动力就业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所谓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场所,体现了劳动力需求与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将劳动力市场定义为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作为就业指导的政府,为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应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公平的就业保障体系。
(一)重视劳动力的教育
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教育,教育影响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经济部门的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生产工艺经常变革,因而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说明,一个国家的教育越发达,社会成员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劳动适应能力,解决了需要较高技术和工作能力岗位的空缺。
(二)就业指导
政府应提供一整套就业信息指导,尽快建立起有权威性的全国统一劳动力供需信息的搜寻与整理系统及其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劳动力供需信息搜寻的网络建设,并通过对全国城乡
广泛的劳动力资源的调查与需求预测,及时掌握其供求状况。同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传播与咨询工作,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为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此外,还应做好劳动力市场价格指导和失业预警监测,从而为劳动者求业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有助于劳动者快捷的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已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生存和生活不只依靠国家的对他们的医疗保险盒社会保险,最重要的是能让这部分人口在工作阶段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国家经济的增长积累合理的财富,国家应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健全投资市场上下功夫,特别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上市公司占据国家优质资源,具有长期增长稳定,收益率高的特点,应拿出更多的财富在二级市场上与投资者分享,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再就业制度。一方面,为了防止把释放出来的失业人员推向社会,引发不安定因素,应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数额,将我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应与最低工资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另一方面,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制度,这样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缩小城乡差距
要缩小城乡差距,在接受教育的阶段,使农村人口能获得更加平等的机会,首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让进城的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险,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收入用于自身的发展和后代的教育。加快城镇化进程,让更多进城农民工的后代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可以更多样化,渐渐摆脱单一的打工的局面。
总之,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也应运而生。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使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完善,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使人力的文化结构、技能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以及性别结构等达到尽可能合理的状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管学院人力09—1班
杜伦伦
2.中国种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二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注册种子企业8000多家,有效经营区域为全国的育繁加销售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不足80家,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也仅100余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为300亿公斤,价值达5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市场。特别是2000年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国内种子市场,尤其是蔬菜、花卉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蓄势已久的国外大公司纷纷登陆中国。据称,目前我国70%的种子市场被国外企业控制。
实际上,中国也开始了对种子的投入。据悉,中央国有企业中种集团正在投资6亿元左右筹建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旨在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运作模式。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种业界最大规模的自主研发投入。但是,中种集团目前还没有实力同跨国企业竞争,属于“远水不解近渴”。
“洋种子”的涌入对我国农业产业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带来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也增大了技术所有者对农业生产的控制权。有专家表示,如果种子市场被外国企业控制,那么相当于中国农业的“咽喉”被人家掐住。
市场竞争中外资优势明显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世煌表示,中国种业起步晚、基础弱,而跨国公司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雄厚的资金优势、成熟的市场运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已对中国种业构成竞争压力。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多达8700家左右,但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业内人士呼吁,要与国外种业公司抗衡,中国应引导国内种业进行重组整合。
中国种子企业在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弱于跨国公司,导致了市场中洋种子大行其道。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有过博士后研究经历,目前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的张春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包括种子行业在内的农业产业,目前面临着外资企业主导的局面。他分析认为,一是在加入WTO谈判期间,中国没有意识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倾向性问题。第二,近几年,中国农业产业外资进入非常快,在一些领域中外资占有主导地位,比如大豆压榨等方面,中国企业在引进中存在盲目迷信外资和外国技术的倾向。
加快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
2004年因中国企业对国际大豆市场的误判,形成了大豆危机,造成国内压榨企业损失惨重,大量企业倒闭。而此时控制粮食生产运销的国外跨国公司趁机低价收购、参股中国大豆压榨企业。据统计,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或控股或参股,已经形成了国外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国际粮商控制中国食用油市场超过70%,市场的话语权被外资企业所掌控。
中国大豆产业链的“沦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中国作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之一,整个产业却控制在跨国巨头手中,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警惕。
外资进入中国农业产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弥补资金的不足,提供了高质量产品及先进技术。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农业产业的安全带来隐患。
3.台湾现代种业考察报告 篇三
2014年2月18至24日,我厅派出由省种子站赵伟明副站长为团长,厅办公室、政法处、质监处、经管处、执法总队、种植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信息中心、勿忘农集团有关同志参加的种子种苗考察团,对台湾种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团参观了金勇休闲农庄、台一休闲农场、福星花卉种苗场、台湾农委会农业改良场、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亚蔬-世界蔬菜中心,与多家种子企业和休闲农庄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通过考察,宣传了浙江农业发展经验,交流了种子种苗信息,深化了浙台农业合作,对加快我省现代种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台湾种业的基本情况
(一)种质资源丰富。据介绍,台湾农委会下设的农业试验所和改良场,都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亚蔬中心的种源库则更为开放,保存了世界上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蔬菜种源,目前已经保存有来自于156个国家和地区、分属438个物种的6万多份。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偿提供近70万份种质资源,特别是在支援发展中国家和自然灾害地区恢复生产方面提供了特别帮助。申请种质资源入库也便捷开放,可通过网络填写申请表并邮寄即可。非常注重野生种、农家种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将观赏与保存有机结合。金勇休闲农庄由私人经营,农场内引进、培育和繁殖30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番茄;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收集西瓜种源6万多份。并与城市农业、阳台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从种子延伸到种苗。在发展种子种苗业务中非常注重经济效益,设施非常简陋、陈旧,但很实用,有的设施还是八十年代建设的,路面也未能硬化。据了解,台湾种质资源属公共资源,政府有专项资金支持,岛内居民无偿使用,但严格控制出境。
(二)登记保护严格。台湾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不论是常规作物还是杂交作物,只要是新品种,均要进行品种登记,但不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只要完成品种登记,就可进行品种推广。同时,台湾对于新品种实行品种保护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在政务部门拨款或资助下培育出来的,要无偿地向农户进行推广,所以申请品种保护的多数是从事品种开发经营的私营企业。
(三)种业政策优惠。在台湾,种子产业基本开放,种子企业凭借种苗登记证开展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苗业登记无资本金要求,但对于种子开发研究的企业主有一定的从业资格要求(类似于大陆的职称)。种子种苗企业在税收上享受优惠,免征营业税,但需缴纳所得税。台湾对现代种业扶持力度很大,特别是品种改良、企业培育、基础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对种子企业科研技术推广实行专项补助。对于研发出的品种如不申请保护,则可自由上市销售。因此在产学研结合以及营销管理人才方面,台湾是高度重视的。
(四)推广分工明确。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台湾农业试验所、试验场和改良场,其人员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科研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主要从事无性繁殖的品种研究和种资源保护,不负责品种推广;其科研成果经试验场和改良场通过新品种试种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完善,再经各级农会配合向农民推广。第二类是专业化研究所,如亚蔬中心,不以营利为目标,科研经费的来源是自筹或向有关部门申请科研补助;研究成果通过种植示范无偿或补贴价格向岛内农民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第三类为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台一种苗场,为民营企业,下设研究部(包括若干个研究农场)、技术部、业务部、国外部和财务部等,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杂交作物、果蔬等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销售,完全是市场行为运作作。
(五)科研投入较高。台湾作物科研育种水平很高,特别是蔬菜、花卉、水果、甘蔗等作物品种改良国际领先。这些与政府、企业自身科研投入有紧密联系。台湾的农业研究所,主要负责粮食作物品种选育,人员工资和研发经费全部由政府买单。企业及专业化研究中心主要选育开发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品种。政府对种子企业品种改良无偿投资最高可达49%。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申请每年可获得科研技术推广专项补助,同时企业自身每年要将其利润的10%用于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六)产业链条发达。台湾各级农会从农资提供到农产品销售中心、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土地银行、各种农业保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主控权,加之台湾农会在农产品的研发、包装、加工方面水平较高,建立了较为发达的农产品产销体系,经营业务广泛,产业间互补性强,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台湾种业企业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化,在发展转型中逐步向二、三产业延伸,注重农产品的深度研发和精深加工,从卖种子种苗向卖农产品发展,从卖农产品又转向卖精美食品、保健品、装饰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等,大力促进了旅游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台湾种业的有益经验
(一)政府扶持是关键。台湾种业取得的成就与政府部门发挥的作用关系密切。从科研育种到成果转化,从种子生产到市场销售,从企业辅导到产权保护,每个关节都有政府的支持。我省种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现代种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不够健全,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现代种业加快发展。
(二)掌控核心是基础。保护种质资源,狠抓品种改良,掌握核心技术是台湾种业走在亚洲乃至世界前列的基础。农友公司西瓜育种世界第一,其种子卖到50多个国家;其他培育的如小番茄、甜瓜、花椰菜、西兰花等品种,也是我们现在生产使用较多的。从浙江目前的育种来看,突破性品种少,需要从科研体制、育种机制、种源收集、技术创新、新品种保护等整体推进,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题的种业创新体系。
(三)现代企业是标志。企业是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没有现代企业就没有现代种业。台湾拥有像农友种苗、台一种苗等一大批育繁推一体化知名种子企业,是台湾现代种业的标志。我省现代种业企业不多,有科研育种能力的更少,科研经费投入也不高,难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培育现代企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更需要企业长远规划与不懈努力。
(四)市场公平是保障。台湾十分重视种业市场建设,科研机构和农业改良场一般不从事种子营销活动,种子企业之间按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种子质量由企业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保证,通过合同履行权利义务,政府资金主导培育的新品种公平转移。目前我省种子市场总体健康,但也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种子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就不利于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加快种业企业培育进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的要求,推进国有科研单位的商业化育种资源、育种人才和技术向企业流动,加快推进种业企业兼并重组与资源整合;加大财政资金对优势骨干种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发展潜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2.探索构建种业成果交易平台。加大种子资源保护力度,实现种质资源省内共享。探索构建新品种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健全交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政府资金主导选育的新品种上市交易,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新性。鼓励新品种申请保护,对保护品种实行补助。加大新品种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侵犯行为。
3.加强供种安全管理和种业监管服务。积极开展种子执法检查,指导种子质量田间纠纷鉴定,抓好杂交水稻种子供应前质量检测。强化种子供需信息调度,进一步完善种业信息管理制度,抓好种子供需预测预警和余缺调剂。严格依法开展种子行政许可审查审核,组织种子从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升种业从业人员素质。
4.深化种业多元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台湾农民创业园、浙台农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企业、新理念的引进;构建浙台种业合作机制,以办好瓜菜种博会为平台,实现浙江种业与国际种业对接,打造浙江种业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
4.中国蒸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四
展策略分析报告蒸汽亦称“水蒸气”。根据压力和温度对各种蒸汽的分类为:饱和蒸汽,过热蒸汽。蒸汽主要用途有加热/加湿;产生动力;作为驱动等。根据压力和温度对各种蒸汽的分类为: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蒸汽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蒸汽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蒸汽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蒸汽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蒸汽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蒸汽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蒸汽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蒸汽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世界蒸汽产业总体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蒸汽行业发展总况概览
一、全球蒸汽市场产销情况分析
二、世界蒸汽产品技术创新分析
三、国际蒸汽市场最新行情观察
第二节 世界蒸汽市场区域格局分析
一、美国
二、德国
三、日本
第三节 2011-2015年世界蒸汽产业前景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章 中国蒸汽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蒸汽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蒸汽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蒸汽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蒸汽行业总体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蒸汽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一、中国蒸汽产业发展回顾
二、中国蒸汽行业技术研发进展分析
三、中国蒸汽发展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蒸汽行业运行新态势分析
一、中国蒸汽行业热点问题分析
二、中国蒸汽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三、中国蒸汽行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中国蒸汽行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章 中国蒸汽市场运营局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蒸汽产品格局分析
一、中国蒸汽生产能力分析
二、中国蒸汽产品结构分析
三、中国蒸汽产品应用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蒸汽市场营运形势分析
一、中国蒸汽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二、中国蒸汽市场供需影响因素分析
三、中国蒸汽市场销售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中国蒸汽市场营销模式分析
第五章 2008-2010年中国蒸汽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8-2010年中国蒸汽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蒸汽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蒸汽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蒸汽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8-2010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蒸汽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六章 中国蒸汽行业消费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蒸汽行业市场消费分析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
二、消费规模与方式分析
三、消费者地理特征分析
四、消费者市场调查分析
第二节 中国蒸汽行业营销情况分析
一、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二、营销现状分析
三、营销手段与渠道分析
四、营销策略建议分析
第七章 中国蒸汽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蒸汽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蒸汽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蒸汽生产企业分布分析
第二节 中国蒸汽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一、蒸汽产品技术竞争分析
二、蒸汽市场价格竞争分析
三、蒸汽生产成本竞争分析
第三节 中国蒸汽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中国蒸汽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企业
1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2009-2010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企业
2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2009-2010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企业
3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2009-2010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企业
4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2009-2010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企业
5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2009-2010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六节 企业6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2009-2010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九章 中国蒸汽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发展分析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与影响分析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蒸汽产品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一、蒸汽技术开发方向分析
二、蒸汽行业发展走向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一、蒸汽供给预测分析
二、蒸汽需求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市场盈利能力预测分析
第十一章 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规模的发展及投资需求分析
二、总体经济效益判断
三、与产业政策调整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宏观调控风险
二、行业竞争风险
三、供需波动风险
四、技术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5-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2005-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5-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5-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蒸汽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一章。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5.中国隔膜泵市场调研报告 篇五
2目录:
第一章 隔膜泵行业相关界定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一、2005-2012年国际GDP分析
二、2005-2012年国内GDP分析
第二节 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
一、隔膜泵发展历史
二、隔膜泵的产品分类
三、隔膜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三节 行业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行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二、行业市场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三、行业市场发展基本应对策略分析
第二章 中国隔膜泵行业总体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隔膜泵行业总体分析
一、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产量分析
二、2010年中国隔膜泵区域结构分析
第二节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生产回归模型预测
第三章 中国隔膜泵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隔膜泵需求分析
第二节 2010年隔膜泵需求结构情况分析
第三节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2005-2010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05-2010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05-2010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05-2010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05-2010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五节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章 中国隔膜泵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出口量分析
第二节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出口特点分析
第三节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出口市场预测
第四节 影响进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五章 中国隔膜泵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隔膜泵行业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行业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二、行业市场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节 行业市场产品价格分析
一、2007-2010年市场产品价格走势
二、2010-2015年市场产品价格趋势预测
第六章 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 主要原材料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七章 隔膜泵行业消费调查
第一节 产品目标客户群体调查
第二节 不同客户产品消费特点
第三节 分产品客户满意度调查
第四节 客户对产品指标的偏好调查
第五节 客户对产品发展的建议
第八章 中国隔膜泵行业相关行业发展影响分析
第一节 2008-2010年石化行业对隔膜泵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2008-2010年中国石化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0年中国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08-2010年食品行业对隔膜泵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2008-2010年中国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0年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08-2010年造纸行业对隔膜泵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2008-2010年中国造纸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0年中国造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九章 中国隔膜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隔膜泵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隔膜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隔膜泵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隔膜泵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三节 隔膜泵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2010-2015年隔膜泵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0-2015年隔膜泵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十章 隔膜泵行业重点企业运营分析
第一节 Ingersoll Rand(英格索兰)
一、企业概况
二、2008-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二节 Sandpiper(胜佰德)
一、企业概况
二、2008-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三节 Versa-Matic(威马)
一、企业概况
二、2008-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四节 Graco(固瑞克)
一、企业概况
二、2008-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五节 Yamada(日本山田)
一、企业概况
二、2008-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六节 IDEX(艺达思)
一、企业概况
二、2008-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七节 Verder(弗尔德)
一、企业概况
二、2008-201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隔膜泵行业前景展望
第一节 中国隔膜泵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2010年中国隔膜泵行业需求空间预测
二、2010年中国隔膜泵行业供给能力预测
第二节 中国隔膜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2010年中国隔膜泵行业市场趋势预测
二、中国隔膜泵的技术开发方向分析
第十二章 金融危机下中国隔膜泵行业投资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 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第二节 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第三节 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四节 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图表目录:
图表 2003-2010年全球GDP增长率情况
图表 2010-2012年全球GDP增长率预测
图表 2004-2010年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表 2006-2010年中国GDP分季度增速走势图
图表 2010-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图表 隔膜泵图示
图表 气动隔膜泵工作原理图
图表 电动隔膜泵工作原理图
图表 液动隔膜泵工作原理图
图表 隔膜泵市场发展制约因素
图表 隔膜泵行业市场发展基本应对策略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产量
图表 2010年中国隔膜泵区域结构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产量预测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需求情况
图表 2010年隔膜泵需求结构情况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市场规模
图表 2005-2010年华东地区隔膜泵市场规模
图表 2005-2010年华南地区隔膜泵市场规模
图表 2005-2010年华中地区隔膜泵市场规模
图表 2005-2010年华北地区隔膜泵市场规模
图表 2005-2010年东北地区隔膜泵市场规模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口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出口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口额及增长率情况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出口额及增长率情况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出口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 2005-2010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出口额及增长情况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口量预测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行业出口量预测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行业进口额预测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行业出口额预测
图表 影响我国隔膜泵进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图表 2005-2010年隔膜泵价格趋势
图表 2010-2015年隔膜泵价格趋势
图表 2010-2010年4月国内不锈钢市场价格走势图 图表 2010-2012年不锈钢板产量预测
图表 2005-2010年国内工程塑料产量
图表 2010-2015年国内工程塑料产量预测
图表 2006-2010年1季度我国硅钢产量统计
图表 2010年4月份上海市场硅钢价格表
图表 2010-2012年国内硅钢行业产量预测图
图表 2010-2012年国内硅钢行业表观消费量预测图
图表 2010-2012年国内冷轧取向硅钢市场平均价格预测走势 图表 2010年客户对隔膜泵品牌认知度调查
图表 2010年不同购买价格水平的客户偏好分析
图表 2010年客户对隔膜泵的满意度调查
图表 客户对隔膜泵产品指标的偏好分析
图表 2010年我国隔膜泵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 2010年隔膜泵行业竞争程度
图表 金融危机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图表 2010-2015年隔膜泵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图表 隔膜泵行业国际化策略
图表 隔膜泵行业产品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图表 2008-2010年重点企业主要指标报表单位:万元 图表 2007-2010年Ingersoll Rand销售额情况 图表 Ingersoll Rand竞争力
图表 Ingersoll Rand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图表 2007-2010年Warren Rupp公司经营状况 图表 Warren Rupp公司竞争力分析
图表 Warren Rupp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图表 2007-2010年Versa-Matic公司经营状况 图表 Versa-Matic企业竞争力
图表 Versa-Matic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图表 2007-2010年Graco公司经营状况
图表 Graco公司竞争力
图表 Graco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图表 2007-2010年Yamada山田经营状况
图表 Yamada竞争力分析
图表 Yamada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图表 2007-2010年IDEX公司经营状况
图表 IDEX公司竞争力分析
图表 IDEX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图表 2010-2015年中国隔膜泵行业需求预测
图表 2010-2015年我国隔膜泵产量预测
6.走近中国种业 篇六
遍观今日之中国种业,一部“狼来了”的剧目似乎正在上演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外国种企入市中国的种子先蔬菜而花卉,后大豆而玉米,而其他,不断侵蚀着中国种业市场,导致中国很大一部分种企几临举步维艰。由此,扬我民族种业之威时不我待。
洋种子强势入驻中国种业市场着实刺痛着国人的神经,作为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国种子市场,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以来,已有70多家跨国种企跻入其中,更有高端蔬菜种子市场竟基本被外国公司控制,占有率达51%~60%。拿山东寿光这个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来说,其种植的蔬菜竟然有一半以上用的是洋品种。
中国是农业大国,用种潜力巨大,然而,我们的种业竞争力却并不强大,种业安全问题凸现。
诚然,由于国力的原因,抑或因体制的原因,或因文化的原因,或因某些部门及利益分配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种企从整体上来看,与外国种企相比,在规模上、管理上、持续创新能力上、资本上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傲然地宣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是中国种业支撑了我国广大农民的粮食生产,基本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是我们的民族种业令中国粮食威胁论悄然哑壳;更何况,至目前为止,是中国的本土种子研发一直支撑着国家农业的发展。
看吧,面对跨国种企于中国市场所渗透出来的强劲竞争优势,在严酷的市场竞争面前,种业安全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和整个种业行业的警醒,他们认识到改革种业体制的紧迫性和提高我国种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的一线生产者也逐渐认识到优良品种的优越性,转而变被动种子研发为主动探求新的优质种子;新品种研究机构也树立了超前的育种理念和全新的育种思路。
【中国种业市场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婴儿奶粉市场报告07-09
中国电影市场报告07-29
中国零售市场报告目录10-06
中国面霜市场研究报告07-14
中国香水市场调查报告09-23
中国服装市场调查报告11-26
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分析报告09-23
2011中国天然气市场年度报告10-21
中国厂房租售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10-28
中国果酒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分析报告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