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2024-09-18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7篇)

1.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在昨天的党校培训课程上,大家聚精会神的聆听了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寇富安为我们讲授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相关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将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直到当下共产党总书记所提出的党员应树立的科学发展观及加强党员的先进性等都可以看出,共产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科学发展观,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七千多万党员三百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数据表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不断的用理论武装全党,完善自身,从西湖会议开始到十一届三种全会,我党始终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经验教训中成长,这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才能使全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被党的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党*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所感染。

回顾我党的历程,有多少共产党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共产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近几年我们的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承诺,无论是在抗击冰雪灾害的前线,还是在抗震救灾的角落,他们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危难时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谱写了一曲赞歌。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但要用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素养,更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行动向党组织积极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为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汇报人:好范文

2.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二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概念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首要的基本命题。“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邓小平甚至把这一命题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等同于党的思想路线。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 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 什么是“实际”?在毛泽东看来, 所谓的“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讨论问题, 应当从实际出发, 不是从定义出发。……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 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 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 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 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求做到实事求是, 就是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中引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有效地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用以作为出发点的实际, 应当是事实的全部总和和事实之间的联系, 而不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这种实际包括客观事物提供的转化的某种可能性和发展趋势。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知道真理是有条件的, 机械地套用某国、某种模式, 不仅荒唐, 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行的。中国古语: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一方水土, 养一方物。大道至简, 我们说, 各方水土, 同样造就不同的社会形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这条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工作的准则.我们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和成就都是遵循了这条思想路线;所发生的一切严重失误和挫折, 都是因为偏离了这条路线, 违背了这个最高的方法论原则。在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 主观脱离客观的“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路线;脱离国情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的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中的随意性和‘一刀切’的做法;凭想当然办事的独断专行的官僚主义作风等等, 都是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都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应当强凋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我们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即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应当遵循的价值准则。只有一切从人民群的利益出发, 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才能勇于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反过来说, 只有认真执行一切从实际出发, 求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给人民的承诺, 全面建成和谐、富裕、文明、民主的国家。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握客观存在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怎样解决如何“把握客观存在的事实”的问题的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 其根本要求就是“考察的客观性 (不是实例, 不是枝节之论, 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这就是说, 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能靠举例来说明, 也不能靠罗列现象, 而必须把握事实的总和, 必须把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列宁强调, “在社会现象领域, 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 但这没有任何意义, 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 因为问题完全在于, 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 那么, 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 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 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 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 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孤立的、随意的事例没有意义, 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具有无可辩驳的事实是从其整体上、从其全部联系中把握的事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关键是要注重事实, 从事实出发。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 做决策,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 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快速发展而不顾社会实际, 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知道“大跃进”运动, 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 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最终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 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求我们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努力排除个人的主管随意性, 平常做事要量力而行, 对于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要勉强, 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求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实现自身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优良的品质正越来越被人遗忘。许多项目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 不顾实际情况就强行上马, 最终劳民伤财;近年来许多新闻报道, 为了达到个人目的, 实现自己或他人的某些利益, 缺乏必要的采访调查, 轻信谣言, 捕风捉影, 有意无意的歪曲事实, 对他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甚至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切从实际出发, 说到底, 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 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阶段, 进入一个矛盾凸显期, 各种问题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大威胁。在这一关键时期, 我们更要坚持事实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考虑我们的发展规划, 避免出现由于发展过快而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错误。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

用科学精神看待科学发展观, 科学精神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 崇尚理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更是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对于当代中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在党的发展过程中, 曾经由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 遭受了很多挫折使国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现在我们走到了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 国际局势也是风云变幻,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 我们要看清形势,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甚至与群众脱节的现象, 这都是我们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要自觉的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 认真做好调查研究, 而不要浮在上空、脱离群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 严于律己, 接受群众的批评, 勇于自我批评, 而不能夸夸其谈、哗众取宠。

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需要始终坚持和贯彻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现在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 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始凸现,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一原则, 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总之,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是我们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也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实际的多个角度与层面、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从实际的总和去正确把握实际, 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简言之,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求我们解决本国的具体问题时, 必须根据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史观和生产力发展状况,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通过实践, 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 发现社会运行的新问题、新规律、新思想;在这基础上考察、研究、探索、揣测、把握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先进文化、先进管理方法,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摘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能脱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党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其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关键词: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实践,政治路线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4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18.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2版)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853.

[4]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411.

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三

如果有好事者将这款车的前后LOGO贴上,我想几乎所有对它感兴趣的人都会觉得这款车很眼熟,并且还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广本思迪。平凡的中国消费者在汽车这件商品上有着很重的品牌情节,前来询问我们理念S1情况的路人对于这个合资公司的自主车很是不解,但当他看到车尾的“广汽本田”标识以及发动机上硕大的HONDA字样后,似乎一切疑虑都迎刃而解,接着他的问题并非是关于这款车的性能,他更迫切地希望我们告诉他理念S1的售价和上市时间。

很庆幸的是,我们对S1的售价预估与它在上海车展上公布的6.98-9.98万元几乎吻合,它所要面对的竞争车型有很多,包括自主的与合资的小型车甚至是低端紧凑型轿车,并且它的低价策略还要下探到飞度到不了的市场。作为一个诞生不到3年的新品牌,广本为理念设计的愿景就是根植于中国市场,“新基准国民车”是他们给S1赋予的产品特性。

作为一种可探讨的品牌运作模式,2008年在北京车展亮相的理念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合资公司进行多品牌运作的可能性,但理念并非合资企业里的“独一味”,紧随其后的还有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而类似的发展模式还包括上海大众朗逸、一汽大众新宝来以及东风风神品牌,他们几乎都与外方保持着暧昧关系,并且都拥有一个共性——核心的动力总成技术与外方品牌保持一致。

动力总成来自老思迪,5速自动变速器很聪明

老实说,理念S1很容易给人“旧瓶装新酒”的感觉。外形设计除了前脸和尾灯,其余部位几乎都没有变更,而内饰也都保持着思迪的原汁原味,尽管易帜后的车标让它独立了门户,但大树底下好乘凉,它仍旧脱离不了与广汽本田或者说与本田的干系。

要说S1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与老思迪采用了相同的动力总成,这是它在品质上最根本的保证,当然也是最大的吸引力。S1上搭载了型号为L13A3和L15A1的两款本田发动机,排量分别为1.3升和1.5升,尽管在动力表现上不如现在新飞度那么激进,但总体而言应付城市的日常驾驶绰绰有余。由于目前理念S1在型谱上仅有三款车型,因此1.3升车型可提供5速手动和5速自动变速器两种选择,而1.5升车型当下就只有一款5速自动变速器装车。

在媒体试驾会上,广本主推的是1.5升车型,这款L15A1发动机与目前飞度装车的L15A7同属一个系列,它们的排量都为1497mL,并且都拥有i-VTEC气门控制技术,只是在压缩比上各有不同。S1搭载的L15A1发动机压缩比为10.1:1,略低于新机型A7的10.4:1,并且它的调校相比老思迪也更显保守,最大功率77kW/5800rpm,最大扭矩136Nm/4800rpm,这两项数据在转速不变的前提下,分别被本田的工程师降低了2kW和7Nm。不过S1在路上的实际表现并没有被削弱,尽管受排量及动力限制,提速的能力有限,但它的油门响应很及时,踏板的设定也并没有轻飘飘的感觉。在5速自动变速器的协助下,发动机在加速时有一些振动传入车厢,不过这台变速器的舒适性能弥补一些NVH上的缺失,不论是日常行驶加挡,还是加速时的降挡,它都表现得十分淡定和温和,换挡的冲击感非常小。为了弥补发动机在动力上的不足,这台5速变速器还有聪明的一面,急加速时它甚至会连跳两挡,而一旦你收一下油门,它立即又将挡位推高,反应迅速,它在动力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维持着平衡。此外,变速器巧妙的速比设定使得发动机的工作转速也很低,车速起来后进入巡航阶段,60km/h的车速转速才1500rpm,而在快速干道上以100km/h行驶时,转速表指针也只是停留在2200rpm的刻度上,难怪kick down会连跳两挡!毫无疑问,动力总成如此设定肯定是冲着低油耗去的,这个曾经思迪的卖点如今也一同转移到了理念S1上。

在参数表上,广本并没有公布理念的整备质量,参照思迪的1077kg,S1应该相差无几。由于车身轻巧,S1开起来也给人很轻松的感觉,不过电动助力转向倒并不是一味的轻,它也带有一定的手感。只是在高速路上遇到侧风S1的直线保持能力便会变差,最好的方式当然还是双手握着方向盘开。由于拍摄需要,一天的试驾走走停停,不仅考验着我们的体力,也同样考验着这款小型车的制动系统,前盘后鼓的结构维持着原始设计,整体表现并无不足之处,而踏板的设定也属于渐进式,踩起来不会突兀,男女车主都可以很快找到感觉。

空间仍旧是卖点之一,装备则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无

在试驾会结束后的媒体恳谈会上,理念S1产品负责人说到了他们的产品策略,即:同级竞争车型有的配置,我们一定有;而同级竞争车没有的装备,我们也同样不会提供;在品质上做到与同级平均水平,而在性能上则不输任何对手。

事实是否如此?至少性能已经初步得到印证,在装备上就得待我们好好研究一番。以内饰的整体布局来看,基本维持了原思迪的设计方案,变化之处则是方向盘中心换上了理念的LOGO。内饰的整体做工与同级别的赛欧、瑞纳以及207比起来几乎相当,并无过人之处,例如中控台上的接缝并不是十分均匀,以售价上与思迪的差距也能理解广本在成本控制上的压力。配置方面保证了基本的使用便利性,以1.5升仅有的AT豪华型为例,车内装上了皮革座椅、电动后视镜、带USB接口的CD机以及电动天窗,这些都是这个级别小车都能提供的。相比1.3升车型,1.5升还装备了铝合金轮圈以及米其林轮胎,规格为185/60 R15,而前者则是钢圈配塑料轮罩和广州万力轮胎,规格也略小。此外,在安全保障方面,S1还有基于本田MM理念的Big Cabin车身设计,而像双气囊、ABS+EBD、预紧安全带都是最基本不过的装备。理念的产品负责人还提到了减少PVC材料的使用,从进入车内的感受来看,味道的确很小,这一点比前面列举的竞争车型做得稍好。

和基础车一样,理念S1同样可以将空间作为卖点之一。MM车身理念将油箱移至前座之下,这样一来后座下方也留出了空地放置物品,而后备箱容积更是达到510升。围绕前座的储物空间相当丰富,钱包、手机、饮料瓶、票据都能找到安置处,这些讨巧的布局设计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HONDA+EVERUS双品牌战略,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试水之作

4.一切从实际出发案例 篇四

王琼瑛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发表看法和互相交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并懂得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步骤:

步骤一: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

教师将以下四个材料的内容,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 同病施同药,效果却不同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的人找他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帖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没有汗的病人吃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后病也很快好了。2. 寓言故事:按图索骥

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年老后,他的儿子很想继承这项专门的技能,以免失传。他把伯乐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他就根据这条出去“相马”结果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对父亲说:“总算找到了一匹马,额头、双眼同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像垒起的酒药饼。”伯乐听了,哭笑不得地对儿子说:“你是找到了一匹好马,但它太会跳,你可驾驭不了啊!”。3.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招待会,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总理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作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

4.随机应变的“烟灰缸”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国家寓所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宴会就飞起来,很不卫生。他们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又受到欢迎,但好景不长,销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有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装了空调,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而底深的新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给出阅读思考的题目:

(1)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说明什么?(2)伯乐的儿子为什么会闹出此等笑话?(3)从电影招待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什么启示?(4)烟灰缸重新占领市场说明了什么? 步骤二: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

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同样患了感冒,由于发病过程中症状不同,用药就要有所区别。张仲景没有从两个人不同的实际出发,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对症下药,致使一个病人病情加重,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但是,张仲景到底不愧是名医,它没有止步就事论事,而是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经过努力,逐步把感冒分成六类八型,发展了“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

伯乐的儿子迷信《相马经》,从书本出发,死记硬背,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去认真了解事物的真相,凭掌握到的一鳞半爪材料,便贸然下结论,一直闹出了笑话,把癞蛤蟆当成千里马找来了。这是一种主观主义态度。

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知之甚少,而对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很熟悉,对中国戏剧知之较少,而对于歌剧却很熟悉,周总理从外国朋友的实际出发,来介绍中国传统名剧。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该厂家坚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该厂家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发展的观点,追求卓越,努力创新才使其产品长盛不衰。主要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道理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这是遵循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否则从主观想象出发,或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第二步骤的操作,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让学生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要急于归纳。每个材料的归纳总结,教师要与教材的观点密切结合。如果学生有好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步骤三:结合上述材料讨论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继续分组讨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第一、重视调查研究。只有真正地把实际情况搞清楚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否则,那是办不成事情的。

第二、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要力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各方面的基本事实,而不能满足于一鳞半爪、零星的和残缺不全的材料;要力求重点地掌握有代表性的关系到全局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以为只有本单位、本人的情况和要求才叫做实际,忘记了还有更大范围和更为重要的实际,尤其是国家的大局和人民的利益。否则,便是丢掉了更为重要的实际。

第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够自觉地做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做到从实际出发。

第四、有务实的态度。所谓务实的态度,就是讲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那种说假话、大话、空话,弄虚作假,都违背了务实的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

在教师归纳中,用多媒体展示两个材料,进一步说明从实际出发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有务实的态度。

1.“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早年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0年春天,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后,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召唤,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去。就在这一年,他同200多位热爱祖国的留美学生一起,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当时年仅27岁。从此,邓稼先同刚从欧美各国归来的前辈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恒武、王淦昌等一起工作,把整个身心都献给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事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创造了奇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的时间,苏联用了五年,法国用了八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

邓稼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国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他长年不能与家人一同生活,但他从不向组织题任何要求,为了使祖国的国防早日强大起来,等稼先及他的亲人们默默的忍受了个人痛苦,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一次,他在杭州参加一个会议,有人问他:“老邓,凭你的水平和资历,你完全可以把日子过得舒坦一点,到国内国外讲讲学,游览一下名胜。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甘心在如此艰苦的岗位上工作呢?”他回答说:“是呀,到处转转,当然好。但是,一个人总得为人民多干点事嘛!”邓稼先为发展我国的物理科学研究事业,特别是新中国的核事业,建立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两弹元勋”。

2.诚实小卫士

上海有个小学生叫小月,有一天她心情格外沉重。因为,她书包里放着的那张“防非典情况调查表”上,有爷爷帮她填写的不实之词。到了学校,她忐忑不安。眼看老师要来收那份表格,她鼓起勇气,将“家中是否接待过外地人员”一栏中爷爷填写的“无”字划去,用铅笔写上“外地表姐来过”的实情。经过询问核实,老师要求爷爷将小月领回家,进行为期两周的医学观察。爷爷原本就是怕小月要留在家中观察,才隐瞒了接待过外地访客的实情,这一来,谎言被揭穿,孩子的功课要受影响,他当然很恼火,就在校门口责骂了小月。小月哭着被领回了家。小月在家中着实收了委屈,可是,小月在学校却“红”了。她勇于讲真话的事情在学校被传开,大家称赞她是“诚实小卫士”.萨斯病毒的突然袭来,像大自然的许多灾难一样,无法预料,让我们措手不及。因此,灾难一旦发生,就应该及时得让人们了解灾难的真相,采取必要的措施。欺骗和隐瞒只会加重灾难,尤其是传染病,更是刻不容缓。北方某地有位老人与一萨斯病人接触,需要隔离,调查人员要求家属提供与老人接触的名单,家属坚决不说实话,结果一家7口感染,3人死于萨斯,更多的人为此隔离。谎言最终都要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第三步骤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步骤四:教师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多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准确的把握,做到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步骤五:组织学生讨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案例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情景对话: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

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

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到哪边去吧!”

问题1: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快乐六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 篇五

六月一日,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那天,太阳高照,我们学校举行游戏大比拼.我们各个班级排着整齐地队伍来到了红艳艳的操场上,我们班举行的是循环运球,我们分成四个组,每组13人,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口哨,我们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印球,排在后面的同学都在为前面的同学加油鼓劲,我排在最后一个,老师在我们每组的最后一个扎上红领巾,眼看我们这一组将要输了,我接过球,使出浑身力气,拍着球往前赶.虽然我们都努力了,可我们这一组还是输了.我们一个个精疲力尽地坐在地上,心里感到很惭愧.

比赛虽然输了,可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齐心协力,团结是一种力量.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很愉快的六一.

快乐六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250字

6.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六

【作者】:邓小平

【来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日期】:1987.8.29

【内容】: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要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艰苦奋斗,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生产力。

今年十月我们党要召开十三大。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要重申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要使领导班子更加年轻化,这样就会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层更具有活力,同时保证我们政策的连续性。

你们到农村去看了一下吗?我们真正的变化还是在农村,有些变化出乎我们的预料。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长期以来,我们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每人平均只有一两亩土地,多数人连温饱都谈不上。一搞改革和开放,一搞承包责任制,经营农业的人就减少了。剩下的人怎么办?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乡镇企业反过来对农业又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们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比如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什么建设也搞不成。我们有过“大民主”的经验,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种灾难。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7.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七

一、了解学生, 明确教学重难点

时下,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还课堂于学生, 让学生亲历学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主质疑, 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我以学生第一课时提出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两个问题导入我的教学。

围绕“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教学第四自然段时, 我抓住“蓬蓬勃勃”一词,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樟树的外形蓬蓬勃勃、生命力强。教学第五自然段时, 我先让学生读了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句子, 让他们通过读、议, 明白樟树具有“香气拒虫”的可贵品质。接下来我出示描写“别的树木容易招虫”的句子:

这一自然段写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呢?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 想一想。

【课件】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 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 繁衍后代, 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1) 谁先说一说, 这段话具体写了什么?

(2) 你是从哪儿看出虫子多的?

(3) 写石榴树上虫子多, 跟樟树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

我刚把问题亮出来, 学生们就高举小手争着回答问题。当时的课堂气氛好极了, 我会心地笑了。

接下来, 我又拓展了大段赞美宋庆龄的语言文字。再问学生:“课文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学生心领神会地告诉我:“因为樟树和宋庆龄一样。”

好极了!我心中暗喜, 告诉他们,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然而, 磨课时, 教科室朱主任问了我和备课组教师三个问题:第一, 课后的练习, 解决了几题?第二, 第五自然段描写石榴树部分的内容, 你提出的问题学生会吗?第三, 你拓展的关于宋庆龄的文字, 学生读得懂吗?

三个问题让我从刚才的沾沾自喜中清醒过来, 说白了, 我的这节课看似从学生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际上是在我制定了教学内容, 预设了教学目标, 甚至设计了教学话题的前提下, 再演绎所谓的“让学”, 这无疑是虚假的“生本课堂”。

基于这三个问题, 我们备课组的教师积极讨论交流, 各抒己见, 达成以下共识:

1. 关注学生的“现在视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面对文本, 学生不可能是零起点, 文本中有些内容, 学生通过预习、自学, 完全可以自己理解掌握。教师在定位教学内容时, 就要作有针对的调整。如:教学第五自然段描写石榴招虫部分内容时, 学生已经自己读懂, 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

2. 关注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不知道的是什么?

阅读是一种“视野融合”, 在定位教学内容时, 教师必须考虑教学的“张力”, 考虑学生的“前结构”与文本的距离, 并且通过教学去缩短、消除这种距离感。

对于教学内容的定位, 教师要充分考虑这篇文本学生还不知道什么, 一一罗列出来, 再进行筛选。在学生还不知道的内容中, 哪些内容是他们必须知道的, 哪些是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文本、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起重要作用的。在思考、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再重新定位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突破这个问题, 我们按照上课的教学思路, 设计了一套“课前测试内容”。通过筛选, 最终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3. 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教师定位一篇文本的重点教学内容时, 必须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学习文本的难点是什么, 以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教学这篇文章, 我们一致认为重点是让学生读懂樟树的可贵之处, 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感悟宋庆龄的人格魅力。但不去了解宋庆龄, 又怎么能循着文章从树格到人格的思路, 读中悟形, 形中悟神, 把品味语言与感受文意融合在一起呢?通过教师拓展、补充描写宋庆龄的文字和图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拾级而上, 逐渐发现文本的妙处, 时时充满着惊喜。

二、钻研教材, 丰富每个知识点

在明确了文本的教学重点、难点之后, 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尤其对于教学的重点, 除了把握教材本身的内容, 更要多方面搜集资料。应以文本为载体,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使这个知识点能让学生全面掌握。

在教完课文后, 我们备课组设计了这样一段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下面两种表达方式请你选择其中一种, 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1) 宋庆龄这么舍不得樟树是因为……是因为……

(2) 你看, 这两颗樟树的枝干粗壮, 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伸得远远的, 樟树蓬蓬勃勃的身影, 她怎能舍得!

三、适时引导, 关注学生生成点

把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 他们能学到知识, 却学不到方法, 提高不了学习能力。在这个课堂上, 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是恰到好处地引导。有了精心打磨的教案, 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

例如, 在读描写樟树外形特点的句子“樟树不高, 但它的枝干粗壮, 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伸得远远的”时, 学生始终读不出樟树的特点。备课组建议我给学生这样一个提示:能让樟树的枝干再粗壮一些、伸得再远一些吗?在课上, 学生经过我的提醒, 顿时绘声绘色地读起来,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在教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 都离不开备课组内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针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或问题, 备课组教师在一起商量研究, 不断发现, 不断改进, 最后才有了比较成功的课堂教学。在研究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8.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篇八

一、立足课本,选准拓展的“有效点”。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应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往往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在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拓展得好,往往可以事半而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首先要选准拓展的“点”,要立足课本,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以至于活学活用。如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就可以结合文中所讲的写诗的方法进行应用拓展:

1、给自己的教室撰写一副对联。

2、给自己的宿舍撰写一副对联。

3、针对香菱学诗这件事撰写一副对联。由于拓展的内容与所学内容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学生会很感兴趣,学起来自然轻松愉快。

二、结合学情 ,注重拓展的“达成度”。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我们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拓展的内容和题材也应适当体现出多样化,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胃口”,借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学习热情。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做秀,导致课堂达成度低。

如学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后,我就及时抛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你是烛之武,你会怎样做?从烛之武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品质?当今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如何爱国?问题从烛之武入手,引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同时也便于他们回答。

再如教学“语言表达与应用”专题中的“简明、连贯、得体”这一知识板块后,我就在课堂上安排了这样一个应用拓展的内容:

1、请你以一个青岛人的身份写两份欢迎词,表达对参加奥帆赛的运动员、裁判员和外地游客的欢迎。

2、请你代替青岛市长夏耕专写一份奥帆赛开幕式上的发言稿,表达青岛人民对全体参与奥帆赛的各位来宾的欢迎。

3、你认为作为青岛奥帆赛志愿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由于供同学们选择的空间很大,同学们的答案异彩纷呈,甚至有的同学写了好几个答案。

三、找准抓手,把握好拓展的形式。

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但有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忘了语文姓什么?本想借助网络来丰富教学的资源,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很容易上成如何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课;本想通过音乐来感染学生,形象体验文本的情感,也很容易上成音乐欣赏课。史绍典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语文。”我们要牢记语文的“姓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的什么课。同样,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也不是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什么课的拓展延伸。

总之,日常语文教学中的拓展,是一个灵活机动的教学环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可机械死板地照搬某种模式。要把学生的“学”当成一个标杆,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断修正和衡量自己的教学设计,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9.一切从心出发散文 篇九

每个人,曾经都有过一个寻找四叶草的故事吧。

因为,四叶草代表幸福。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满地酢浆草的三叶中,寻找长着四片叶子的“幸福草”。这项“工作”的难度,其实不比在现实中寻找幸福简单——在十万株酢浆草中,或许只会发现一株拥有四片叶子,这种基因突变的概率,约十万分之一!

据说,夏娃从伊甸园给人间带来的“礼物”,就是这“四叶草”,一片叶子代表真诚,一片代表专心,一片代表奋斗,第四片叶子,代表幸福。也就是说,我们常见的“三叶草”只有前三种寓意,上帝为了褒奖那些勤奋善良的人,便派生了第四片叶子。

仔细看,酢浆草的每一片叶子,都拥有完美的心形,三颗小心尖连在一起,组成一枚复叶,托在细细长长的茎上,精致得如同花草王国里的“三字经”。它甚至贸然闯入扑克牌,在里面充当起“梅花”。

说实话,幸福草,我一直找寻未果,这期间,我却找到了另一种乐趣,让我对酢浆草充满了敬意。花后,酢浆草丛中,会冒出许多五棱的蒴果,高高昂首在茎枝上。一次,当我试图去采时,忽听轻微“啪”的一声炸裂,两粒小种子竟然弹到我的脸上,像新长出来的小雀斑那样“定格”了。低头,发现右手旁,刚刚还是五棱蒴果的果荚,已然开裂卷曲,那小小的“子弹”,该是从这里发射的。

好奇心下,我开始尝试着用手去碰、去捏它周遭的其他果荚,那些快要成熟的果荚,在我的触碰下,果壳即刻爆裂,将种子弹出,射程达40多厘米。听着这轻微的“噼啪”声,看酢浆草种子神奇的`弹跳,真的让人特别开心。

酢浆草的智慧,也体现在小小的种子上,成熟了的种子是褐色,种子表面覆盖着一层指纹般的粗糙突起,可以让它轻易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想必,此刻的酢浆草也特别满意,在我的协助下,它的子子孙孙已经踏上更为广阔的领地,那些黏在我的皮肤、衣物和头发上的种子,在我走到别处,一甩头、一跺脚时,也完成了它们的迁徙。

维希尼克说:在大自然里,每一小块的生命都是可贵的,而且放大倍数越大,引出的细节就越多,完美无瑕地构成了一个宇宙,像永无止境的连环套。三叶草,可不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神奇的小宇宙?!

风雨轮转、冷暖更迭。转眼,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找见拥有四片叶子的“幸福草”,可我一点也不沮丧,相反,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这期间,我学着像三叶草那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和朋友;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我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一心一意。

如今,我工作的“茎枝”上,也结出了沉甸甸的“果荚”。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绽放?何尝不是人生的“第四片叶子”?感谢,夏娃带给人间这美好的礼物;感谢,多年来一直陪伴我的三叶草!

10.从实际出发创设教学环节 篇十

北仑芦渎中学

顾婧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束缚,太多的“标准”说法,学生自由思索的空间很小,思想被牢牢地束缚,没有放飞的机会,由此,也使得我们的课堂少了一份生机,多了一份古板。使得学生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少,而且显得非常疲倦,总觉得数学是极其深奥的东西,是枯燥的学问,是高深的科学。学习起数学来是单调的,是被动的,是没有任何兴趣与激情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厌倦数学,如何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得爱好数学呢?学生是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的群体,周围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对生活最亲近,实际的生活对学生最有吸引力。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新课的教学。

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常见的,就看你发现没有。教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交给学生一件解决实际生活的任务,学生是乐意的,并且也是非常想把这项任务干好,因为人人都有成功感.,都渴望成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学习数学实际上就是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时,课程的导入可以先设计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中:木工师傅在刚刚做好的木门框的直角处各钉一根木条,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导出三角形特有的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那学生就要发问了:“为什么只有三角形具有这个性质呢?”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介绍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被确定。接下来带领学生通过数学作图的方法验证其的理论依据,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去干事,学生是非常愿意的,这样的引入,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潜在的内驱力,还能使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传授新知。

新大纲要求教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求低、中、高年级的教师都必须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提供较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从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新大纲中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允许教师调整课程内容。教材的脱离生活是客观存在的,在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对于教材中单调的知识传授,学生接受起来也显得牵强。在教学中只有把新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等,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比如: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浙教版七上),这节课是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节总结和复习课,关键是明确解这类问题时的思路,课本设计大量篇幅强调思考步骤,学生读后更是不知其所以然。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就以柴桥地区移动电话收费为背景设计问题,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下体会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这样,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就变得活跃,学生也变得积极主动。

三、在新知的巩固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二者相依相成。学数学的目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呢?那就在巩固新知的时候,安排一些结合学生实际的数学问题。比如,学习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后,提出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有A、B、C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村庄,要建一个加油站,使加油站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这样,既结合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是为了应用于日常生活,又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

四、知识的小结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11.从中国实际出发 篇十一

首先,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立足国情是制定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根据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估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所要经历的阶段,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要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它涉及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只能源于对我国国情的准确判断。作者在本书中反复论证,只有摸清国情,深知它的历史和现状,洞悉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看清它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

历史的教训应当汲取。作者在本书中,援引了大量事实,说明我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之所以多次遭受挫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战略决策方面一再发生“左”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上要求过急,政策偏激,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投资规模。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在确立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上离开了我国的国情。可见,制定和实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否从国情出发,这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次,作者根据我国国情,对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战略问题上,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拨乱反正,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对此,作者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论述,并进而谈到由于经济发展战略有了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这条新路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如既注意经济增长,又不忽视人民生活;既鼓励劳动致富,又防止贫富悬殊;既对外开放并积极利用外资,又谨防陷入外债泥坑;等等。

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确定以后,随之而来的是要解决实现目标的途径问题。作者认为,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其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又是实现适当速度和最优比例的核心问题。作者又认为,实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战略目标,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从以外延方式为主逐步走向以内涵方式为主,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作者还提出了我国要坚持相对平衡发展的战略。这种平衡发展既不是不分轻重缓急的齐头并进,也不是四平八稳的机械平衡。这些都是作者在调查国情、借鉴外国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些设想,对于我国经济学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三,作者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量的预测。书中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积累与消费、劳动就业、智力投资,等等方面都做了积极而又可行的预测。这些都是作者在综合分析大量资料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作者笔锋所及无不紧扣当前我国这一基本特征。这正是本书令人信服的精华所在。

12.体育教育要从实际出发 篇十二

其实, 再说的直白一点, 体育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 奥运赛场上的金牌排名能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公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吗?学生体育课考核达标率能说明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吗?我想, 比这个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这些年医院里的各种疾病患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因此, 这几年我常常在想, 我们的体育教育究竟该走向哪里。围绕这个问题, 我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体育教育应该避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应试教育是一种僵化的机械式教学。正是因为目标的僵化, 才导致了教学方式的机械式。这种教学目标本身具有一种功利性和短期性的特征。在这种目标和教学模式下,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有真正运动的活力, 也不能保持和提升健康的体质, 更培养不出具有创造性的年轻人。

二、体育教育应该富有趣味性

兴趣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特别适用于青少年, 如果一项运动能够引起青少年的兴趣, 那么孩子们在进行这项运动的时候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孩子们只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这项运动, 就根本不用任何人去催促去强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运动项目才有了真正的活力。而我们现在的教学项目, 除了个别运动项目还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外, 大部分都是一些乏善可陈, 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试想一下, 如果我们的体育课都像做游戏一样, 让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在这节课里都能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 去全神贯注地参与进去, 是不是效果要比填鸭式的教学要好的多呢?答案不言有喻。

三、体育教学要考虑得长远一些

我常看到, 一些人在城市的广场上跳舞。这些人年龄各异, 职业各异, 性格各异,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 那就是跳舞。但这并不是他们的直接目的, 直接目的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减肥, 有的是为了抗病, 有的是为了放松身心……这是什么, 这才应该是体育运动的初衷嘛。我还看到, 有些孩子们在路边跳街舞, 跳得很投入, 很尽兴。我们的体育教学为什么就不能引进一些这样的流行元素, 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体育的世界呢?

我想, 我们的体育教育要考虑得长远一些。要有符合青少年口味的时尚元素, 也要考虑到将来他们是要长大的, 是要参加工作的, 是要生儿育女的。那么, 我们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把这些不同的东西都交给他们, 不好吗?我觉得, 让孩子们跳街舞、大学生跳交谊舞可以有, 而且要提倡, 要作为一种比赛项目。我们的体育教育不但要考虑到他们今天是个孩子, 还要考虑到明天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后天他们也会是老头老太太。

四、我们的体育项目要更符合普通人

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的许多项目已经演化成重金打造的竞技表演项目, 他们是在挑战人的运动生理极限, 并不适合普通人作为锻炼项目进行。现实中, 有许多运动项目是受条件限制的, 很多项目普通人一生也未必接触过, 那么这种体育项目对普通人来讲, 就不应该是一种锻炼项目。比如:网球、高尔夫, 高台跳水。这些项目对普通人来讲, 不但是技术上的障碍, 更存在场地、设施上的不现实。

那么, 我们的科学家们能不能开发出一些对老百姓来讲廉价一点儿的, 让老百姓玩得起的体育项目呢。我想如果能, 那么我们的人民医院里也许会少一些人。

1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十三

重庆市秀山县高级中学 李显胜

化学,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鲜明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联系,是一门走向生活的学科,其教学活动就要从走向生活世界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二是,通过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通过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四是,为高中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高中化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叶澜教授指出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所以,课堂教学,是一个用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主动构建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生活、学生与生活之间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的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的过程;是一种以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教学过程必须结合每一个学生各自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知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通过交流和对话,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所以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地充盈自己的生活意义和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特殊生活过程。

通过对话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

高中化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研究方法,并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交流对话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新课程标准中,设计了很多师生探究活动的内容,通过展开这些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一步认识化学,认识化学研究方法,了解前人在化学研究中,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这些研究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和帮助。同时,又结合实际,通过合作合作的方式,对复杂的学习情境、个人提出的假设进行研讨,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意义地和主动地构建;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使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对话、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不同的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和理解;通过相互反馈和辩论,能够彼此促进,消除误解,并寻求更好的答案;相互间交流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社会性技能,从而促进自己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2在探究和体验中提升生命价值

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活动,它对于个体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活动是对人的精神生活世界深处的触及,是对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关系”和“生活体验”的展示和呈现,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存、生活和生命,进而达到对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感悟、理解和领会,并在此基础上使个体的身心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逐步养成自我反思、对自己负责的习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就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出适合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真实生活体验,实现情感与理性的直接对话,使教学活动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

3在合作中促进相互理解

14.从实际出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篇十四

目前,我们学校教研活动主要还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学校教研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学校教研随意化——不讲求质量;

3.学校教研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由形式走向内涵”。

那么如何由形式走向内涵呢?我的思路是: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我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前提。在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主要是缺乏引领,老师们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

上学期我校语文组,经过一周的听课,发现了十几个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如: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浓厚的课外读兴趣进行自主阅读;新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的教与学上;班级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有效参与问题;文本理解中教师指导策略问题,等等。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哪些问题是适合校本教研的问题?

经过讨论,学校确定了其中一个问题作为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而且明确了选择校本教研主题的四大原则:一是校本教研的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二是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三是这些问题应该是教

研组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四是这些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是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基础。在我校有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空而无用。如何突破理论学习这个“瓶颈”?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对教师主要采取“菜单式专题理论学习”、“拓展式理论学习”和“问题式理论学习”等形式的培训。

我校开展了以“快乐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前一个星期,学校教导处搜集了许多有关“兴趣阅读”的理论文章提供给教师们选择学习,并且要求必须在以后的观课、评课中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教师们对这种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反映很好,好像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觉得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课堂观察的目的明确了,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了,与过去那种为了应付检查的理论学习效果完全不同。

三、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教学中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说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是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发现: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是比较适合我校教师研究的方法,而科学的课堂观察更是进行有效教研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对课堂观察技术的指导,并对教师提出了课堂观察的三点要求: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

四、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所以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是校本教研从形式走向内涵的保证。

依据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在我校构建了“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我做现代人”的“三我”校本教研制度。大力倡导我校教师进行教研合作和资源共享,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五、实施两大策略。

基于我校教研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确定了推进校本教研的策略,即“一个落点,两个主体,三个要素”。一个落点,即校本教研要围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开展,它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两个主体,即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他们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主要参与者;三个要素,即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采取了两大策略:

(一)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我们学校就曾开展过这样的活动,以教科室为指挥棒,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中心,带动一级二级及其新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跳出我们自己学校的范围,吸取其他兄弟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而自己上公开课的老师也可以得到众多优秀教师的指导与点评。因此,这样的活动给我校很多参与的教师极大的帮助,受到我校部分教师的赞赏。这样的活动可以以点带面,推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创建具体的操作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教研模式。

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15.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十五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

南京市地方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第一课《交通规则记心间》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从而能安全出行。

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 不仅有先进的交通体验馆, 还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嘀嘀叭叭”乐活园》, 其中二年级中有一课《安全出行 (步行) 》,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 我将这三本教材中的四课教学内容, 紧扣学生的真实生活, 进行了整合、融合, 将课题定为《安全出行 (步行) 》, 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知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等是供行人通过的;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并努力通过一系列体验、探究等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身边的交通实况, 真正掌握日常生活中所要运用到的交通本领。

一切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一、教学准备

我跟着学生的放学路队, 仔细了解了校园周边的道路情况, 发现短短200米左右的路程却异常复杂:校门口的人行道上停满了汽车, 成了停车场, 孩子们只能和汽车、电瓶车等混行;往前100米是个三岔路口, 既无人行横道, 也无红绿灯, 学生只能在来往的车流中穿行, 到达马路对面;再往前是个十字路口, 有人行横道但被卖菜、卖水果的占领, 有汽车信号灯却无行人信号灯……这复杂而又凶险的道路情况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 我们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 而必须在课堂上重现这样真实的场景, 具体有效地进行指导, 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走路”。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聊聊话题:你会走路吗?

从“同学们, 平常你都会走路去哪里或干什么”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到出示资料:“每年都有许多人在步行时遭遇可怕的车祸, 其中中小学生占多数。”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真的“会”走路吗?“一起制定安全秘笈”的活动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认认标志:哪些路能走?

1.出示交通标志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

(1) 看, 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哪些地方表示我们能行走呢? (板贴:行走应走人行道)

(2) 出示校门口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 谁来指一指?我们学校附近、你家小区附近, 还有这样的人行道吗?这些人行道就是专门为我们步行提供的安全通道。

(3) 出示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该走哪里呢? (板贴:没有行道往右靠。)

2.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呢?再来看这些交通标志: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注意危险、步行街。

(1) 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走呢?小组内轻声快速地讨论一下。

(2) 全班交流。

3.这些交通标志就像“不说话的交警”, 时时提醒着我们。这样的标志, 你还在哪里见过?对, 学校教学楼的左手边有一条交通标志路, 我们还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人在乐途;五楼的交通体验馆里也有很多, 同学们课后多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定会很有收获。

这个环节, 对应的是“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目标, 我将标志进行了归类及分层, 在本课中出现的都是与“步行”相关的标志, 从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标识, 一步步引导孩子去了解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 并始终坚持“将单一的标志认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指导”的理念, 从“校门口的道路——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学校内的交通标志路——学校五楼的交通体验馆”, 孩子们课堂上接触到的就不是呆板而空洞的标志, 而是活生生的他们自己的生活。

活动三——火眼金睛:这样走对吗?

知道了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 再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走对吗?

1.情境1:几名学生在机动车道滑龙板、踢球。

2.情境2:一名学生边走路边看书。

3.情境3:一群人闯红灯, 师追问:

(1) 正确的走法是什么?

(2) 出示图片:红灯亮, 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该如何劝说爸妈? (一学生说他们已经走到了半路, 应抓紧跑过去, 师适时给予指导, 补充等候区。)

4.情境4:一群孩子在横穿马路, 有的翻越绿化带, 有的走到人行横道的外边, 有的在打闹 (书本第P33页) , 师追问:

(1) 横穿马路正确的走法是怎样的?

(2) 朗晴名居门口的三岔路口:这是我们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 但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 也没有信号灯, 该如何过街呢?

这个环节对应的目标是“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 学会过马路的方法”, 采用的是学生喜欢的情境找错法, 但学生不仅发现了他们的错误之处, 还开动脑筋, 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我将这些方法简单提炼后写在黑板上, 我们的“安全秘笈”正慢慢诞生。同时, 在这个环节中还自然地引入并解决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难点:如何横穿那个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 也没有信号灯的三岔路口?

活动四——实战演练:我会过马路!

这里有一条斑马线 (事先在地上用即时贴贴好) , 也就是人行横道, 路口有红绿灯, 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绿人闪烁表示什么意思?

1.谁想来试试?他走得对吗?

2.以小组为单位过 (强调不能一涌而过、奔跑等) 。

3.图片出示宝地园路口。

(1) 这个路口熟悉吗?对, 是家住宝地园、港龙园的同学回家要经过的路口。

(2) 没有行人信号灯, 引导会看车辆信号灯的指示方向及秒数, 引导关注绿灯还有3秒闪烁、黄灯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3) 录像播放宝地园路口红绿灯, 孩子们分批演练, 互相点评。

如果说前面是大脑认识思辨, 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身体实战演练, 这个环节中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出现在教室里的斑马线、红绿灯感觉新奇;对出现在屏幕上的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感觉亲切;对自己和同学横穿马路的走法表示肯定, 提出疑问及修正意见……其实, 身体实战演练的同时哪离得开大脑的认识思辨呢?他们正自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全秘笈”!

三、教学反思

处理情境3的时候, 出现了两个很有趣、令我难忘的情景:

1.我出示了一群人闯红灯的图片,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错!”“那正确的走法是什么呢?”我追问。学生立刻想起了一年级时学过的, 大声说:“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闪烁莫抢行。”我将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 就在我写好转身的时候, 有个学生举手:“老师, 绿灯亮了, 也不能马上就走, 得左右看一下, 没车再走, 不然万一有车子闯黄灯就危险了!”说得多妙呀, 我完全没有想到!

2.我出示图片:红灯亮, 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并提问:“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家人:不能闯红灯。大部分学生领会了我的意图, 都说爸爸妈妈不对。但却有一个学生高举手说:“孩子不对!”我请他说说理由, 他大声地说:“你看, 图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已经走到了马路中间, 这个时候就应该赶紧跑过去, 否则呆在路中间就很危险!”我一看, 是啊, 因为是漫画, 所以比例有些失调, 看起来是像走到了马路中间, 学生看得多仔细啊, 而且他还结合他的生活经验给出了判断。但这时有个小姑娘举手了:“就算这时走到了马路中间, 也不能闯红灯, 应该待在原地等下一次绿灯, 否则太危险了!”又一个孩子举手:“我听说有的地方在马路中间就有等候区, 我们可以在那里等待, 但不能硬闯!”可爱的学生用他们还不太丰富的生活经验给我上了一课, 教学相长!

16.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十六

近几天,一份全国各名校的排行榜在网上热炒起来。这份排行榜并未对很多准备参加高考的学子有影响,“不会根据排行榜选择院校”……通过对一些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学校的采访,记者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冷静地看待网上热炒的排行榜,对于将来要选择的院校,他们大多选择从实际出发。

学生多数不看重排行榜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近20家机构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做出了约100个大学排行榜。因为所依据的“指标”不同,各机构推出的不同版本的大学排名中,同一所高校的位置也不同,有的相差甚远。

采访中,多数学生表示看过网上的名校排行榜。当问到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是否会以这个为依据时,他们纷纷摇头。部分学生说,只是用排行榜来了解一些学校的情况,不作为选择院校的标准。

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年级的王智说,对于他将来要上的学校和专业,父母早在他上高一时就依据他的学习情况和家里状况做好规划,这些名校排行榜对他来说没什么影响。

一机一中的温静说,按照排行榜,她想上的几所大学都没排在前面,但她还是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包一中的李浩亮比较在意排行榜,他看到一些排行榜上清华大学以绝对的实力排在前面时,就更加坚定了他报考清华的信心。

记者在各学校采访时发现,不看重排行榜的学生占到准高考生的90%以上。

家长部分看重排行榜

相对于子女们的冷静,家长们似乎对排行榜更看重一些。

学生家长武文光表示,他非常关注高校排行榜,因为自己平常对各大院校的情况没有太多的了解,只能是通过网络上提供的信息来了解,看到这样的排行榜后,他研究了好几天,考虑该为女儿报考哪所院校,哪所院校更有实力。

不过,很大一部分家长还是比较实际,他们根据自己孩子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来选择院校,而不是依据排行榜。

老师理性对待排行榜

包头市第九中学政教处的席(音)主任说,根据他们历年来对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掌握来看,学生们在填报时根本不考虑排行榜,他们都非常理智地对待排行榜,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家里的可利用资源,以及将来的就业形势。

17.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十七

(1987 年 8 月 29 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要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艰苦奋斗,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生产力。

今年十月我们党要召开十三大。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要重申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要使领导班子更加年轻化,这样就会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层更具有活力,同时保证我们政策的连续性。

你们到农村去看了一下吗 ? 我们真正的变化还是在农村,有些变化出乎我们的预料。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长期以来,我们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每人平均只有一两亩土地,多数人连温饱都谈不上。一搞改革和开放,一搞承包责任制,经营农业的人就减少了。剩下的人怎么办 ? 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乡镇企业反过来对农业又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们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比如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什么建设也搞不成。我们有过“大民主”的经验,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种灾难。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选自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51 ~ 252 页。导读:

1987 年 8 月 29 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科学结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基础,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上一篇:施工生产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于漪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