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选5篇)
1.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篇一
第一单元 中国娃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 唱《草原赞歌》 歌表演《草原赞歌》
第2课时:欣赏、表演《嘎子嘎》 唱《中国娃》 装饰音的作用
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 唱《海娃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完整欣赏。
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接龙唱谱。
用“LU”模唱旋律。
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歌曲处理。
完整演唱。
表演《草原赞歌》
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师生互动。
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2课时
欣赏《嘎子嘎》
交流《小兵张嘎》的故事,了解张嘎的个性。
听音乐,感受作品的谐略风格。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跟音乐哼唱歌词,练习说唱部分。
用简单道具扮演张嘎,随音乐模拟与日本鬼子周旋的情景。
表演时启发学生关注音乐的段落变化。
新授歌曲《中国娃》
欣赏解晓东的MTV《中国娃》,感受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反复欣赏歌曲,讨论: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滑音)﹋(波音)356(装饰音)
a、讲解各装饰音的名称,并要求记熟。
b、分别演唱以上装饰音,体验各装饰音的唱法。
c、装饰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歌曲的地域性风味。
C、跟随录音哼唱歌曲。
D、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领唱、齐唱、一领众合等形式演唱。
E、配合音乐,用手绢花、红绸带做道具跳跳秧歌舞。
3、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欣赏《来吧来踢球》
导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谈话开始导入欣赏。
边欣赏,边在过门处即兴加入声势。
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随音乐节拍模拟玩足球的姿势、动作。
欣赏《捉迷藏》
听: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片段:《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并给出相应的图片。
想: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形象选择标题。
再现童年:配合音乐表演。感受钢琴音色,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情景。
新授歌曲《海娃的歌》
听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海娃对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恋和赞美。
分析歌曲。给歌曲分句,在谱中标上分句记号,做到心中有数。
C、将歌曲中分句节奏写在“海螺”“海星”“贝壳”等图片后,藏在教室里,让学生在《海娃的歌》音乐声中寻找。音乐停,大家分享赶海的“收获”;练读卡片上的节奏。
D、将两句衬词的越剧比喻成“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并模唱,常准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
E、歌曲结构不规整,节奏多变,采用分句教唱法学唱。
F、采用多种形式唱熟歌曲,表达出海娃对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
3、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绿色的祖国
一、单元目标:
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春游》、《白兰鸽》、《乡间的小路》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
“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
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春游》
听:《春野》
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春野》和歌唱《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春游》。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
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欣赏《春野》
1、在《春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简介轻音乐和班得瑞乐队。
3、出示《春野》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春游图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春”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
播放歌曲《春游》,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春游》,有表情地齐读。
3、师:什么是“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为什么会“万花飞舞春人下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操作组合一幅“春游图”,并对自己的组合加以说明。
5、欣赏“春游图”(展示课件,表现诗词内容),在歌曲音乐的背景下,齐读歌词。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
3、试唱曲谱。
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
5、跟琴学唱歌曲。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复习《春游》,二声部轮唱。
2、我的创造(1)
3、听《神奇的九寨》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
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
3、通过欣赏歌曲《神奇的九寨》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九寨” 的美丽风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
难点:旋律创编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游》
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二)、我的创造
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
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
(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
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
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
3、学生进行创编。
4、作品展示
(三)欣赏《神奇的九寨》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
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神奇的九寨》吧。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同时欣赏九寨风光。
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
3、介绍容中尔甲。
容中尔甲,著名藏族歌手,四川阿坝州人。1991年毕业于四川阿坝师专中文系,同年分配在金川县观音桥乡中学任教;1994年调至九寨沟民族艺术团担任首席歌手、团长等职;2000年签约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成为其旗下签约歌手;2001年在九寨沟创建“容中尔甲演出中心”,任团长及首席歌手。
4、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
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致春天》
2、唱《白兰鸽》
3、露一手:用自制小沙球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独奏《致春天》,体会春天的变幻多姿,感受绚烂多彩的春天景象。了解音乐家格里格的生平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
2、歌曲《白兰鸽》带休止符的切分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致春天》
1、导入:同学们,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在这个早春季节,你从哪里感受到春天来临的信息?
聆听《致春天》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出,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来。
2、刚刚我们欣赏的音乐片段是有挪威音乐家格里格写的钢琴独奏《致春天》。
介绍作者。
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
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 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
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白兰鸽》
1、导入:同学们见过鸽子吗?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鸽子飞翔和落在屋顶不同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模仿)
看看老师是怎样模仿鸽子的?师用鸽子“起—飞—落”三种动作,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
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
3、师:在世界音乐的五彩天空里,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鸽子”,这就是那首著名的美国歌曲《白兰鸽》。这首歌曲诞生于20世纪,旋律优美动听,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喜爱和传唱。
欣赏《白兰鸽》
4、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5、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用动作表现鸽子的形象。
6、学习歌曲
①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
②出示歌谱,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用色块表现出相同和不同?
③跟琴学唱歌曲。
④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请学生自由设计伴奏型,师从旁指导。为歌曲伴奏。
(三)拓展
欣赏英文版的《白兰鸽》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白兰鸽》合唱训练
2、听《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歌曲,二声部和谐丰满,能用亲切、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
2、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感受歌曲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愿和由衷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合唱部分的音准、和谐。
2、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和细腻的艺术处理。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合唱《白兰鸽》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发声练习
分别用“mo”、“ lu”、“ lo”来唱。
注意声部的均衡、统一
(二)继续学习歌曲《白兰鸽》
1、复习歌曲
生有感情地齐唱歌曲《白兰鸽》
师指导学生用亲切、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歌曲二声部。
①跟琴用“LU”轻声哼唱二声部旋律。
②试唱二声部的曲谱。
③跟琴学习二声部。
注意第二声部的音高和音准
④再次欣赏
师:如何让我们的两个声部很好地合作,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呢?
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下磁带,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听完之后再来告诉我答案好吗?(播放录音)请学生来说一说。
(1)要控制自己的音量(2)要注意音准(3)要聆听他人的声部等等
⑤二声部合唱
A、师唱一声部请学生唱二声部,然后交换。
感受分声部演唱的效果。
B、师:下面就要请同学们自己来唱两个声部啦,希望同学们能把刚才交流的意见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
师指挥,并指导学生的声音。
3、完整演唱歌曲。
(三)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初听
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2、介绍作者李幼容。
3、再次欣赏歌曲,并随着音乐轻声哼唱。
思考:我能给未来留下什么?
(四)课后延伸
发动学生以“环保小队在行动”为主题,搜集各种有关环抱的相关内容资料、图片,以各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快板、填词歌唱、说唱等)来进行环保宣传。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山林的呼唤》
3、我的创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林的呼唤》,感受奇异幻彩的西南风光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3、通过我的创造活动,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vcd机、钢琴、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听《山林的呼唤》
1、导入—云南印象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从一个美丽的地方请来了许多美丽的舞蹈家,她们将为大家带来一段美丽的舞蹈,请大家思考:领舞者是谁?这段舞蹈是来源于哪个地区?
出示舞蹈《云南印象》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杨丽萍 云南
介绍:《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走进云南
播放vcd 云南风景图片,介绍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感受奇幻异彩的西南风光。
学生自由讨论,谈一谈自己心中的云南印象。
2、引入《山林的呼唤》
介绍马思聪及他的作品。
3、初听全曲,思考歌曲的意境,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4、课件介绍乐曲的五个乐章及主题。
5、再听歌曲。找出你听到的最具特色的乐器。
教师分别介绍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的音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主题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唱《乡间的小路》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
3、用“啦”字视唱歌谱。
4、跟琴视唱歌词。
5、歌曲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vcd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教师和学生接口唱全曲。
(三)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请学生分别选择以下节奏填入色块处,唱一唱哪个更合适?
X X X
X X X
X X
你能想出其他的节奏型吗?并填入唱一唱
(四)拓展
vcd欣赏叶佳修的其他作品 :《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
(五)教师小结教学内容,结束教学
第三单元 京腔京韵
一、单元目标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二、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难点: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 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
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
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
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
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
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
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
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
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
5、为乐曲起名
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
“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前门情思大碗茶》
2、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
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
教学难点 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
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智斗》
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
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
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过渡:现代京剧没有了五彩的服饰、特点鲜明的脸谱,对白也不再上韵,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下面咱们再来听一听现代京剧《智去威虎山》中的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三、新歌教学
听赏全曲
提问: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老师范唱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表演《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段
谁来扮演孤胆英雄杨子荣?请他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架势来表演,其余同学帮衬着点,为他念锣鼓经。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 音画结合
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
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剧锣鼓》
2、唱:《梨园英秀》
动:歌表演:《梨园英秀》
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
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 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 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听:《京剧锣鼓》
1、看京剧的录象
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作用是加强节奏,营造气氛。京剧锣鼓有许多锣鼓点子,叫做“锣鼓经”。“锣鼓经”主要分为开唱锣鼓和身段锣鼓。开唱锣鼓是唱腔前打的锣鼓,作为先导引出唱腔。身段锣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锣鼓。下面请同学们听《京剧锣鼓》(急急风),说说它属于哪一种锣鼓经?
3、听赏《京剧锣鼓》
生:开唱锣鼓
4、念一念、奏一奏
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梨园英秀》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
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
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分组演唱歌曲
(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
5、歌表演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 数板”、“走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
2、说唱脸谱: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
3、画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动:露一手:京剧身段表演
3、奏:京调
教学目标
1、了解戏歌的特点和知道戏歌的概念。
2、通过模仿、表演京剧中常见的身段,学生能对京剧艺术有更深的体验与认识。
3、通过演奏竖笛曲《京调》,体会西皮流水的曲调特点,巩固连音与非连音奏法和十六分音符连奏。
教学重点 了解戏歌及京剧身段表演
教学难点 竖笛的吹奏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歌曲,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另一版本的京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猜一猜它是由什么戏曲的曲调演变而来的?(京剧)
2、简介戏歌的知识
戏歌是一种新型的歌曲表现形式,也就是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歌曲。戏歌既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
4、模仿戏曲中人物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动:露一手:京剧身段表演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京剧身段表演的资料。
2、选择几段有代表性又有趣味性的经典剧目实况给学生欣赏。
3、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模仿。
三、奏:京调
1、听磁带中的演奏,生说情绪?(喜悦、激动地)
2、解决难点:十六分音符、后半拍起的节奏、旋律与过门的结合 师范奏,生学
3、吹笛的坐姿和角度
4、连音与非连音的演奏
5、气息的控制(呼气更加集中、细腻)
6、音量的控制(适当、吹得优美动听)
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碧野金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的家在日喀则》
2、听:《在那东山顶上》
3、动: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二)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三)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
教学过程:
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
1、了解西藏的名胜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闭上眼睛,老师数一、二、三再睁开。(师点击课件展现西藏风光图片)
师: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初听歌曲。
师简介歌曲:这首好听的歌曲由谭晶演唱,歌词取自六世**喇嘛苍央加措的一首情诗。歌曲具有民谣特点,在西藏很流行,当地的孩子们都喜欢哼唱。我们也来学唱几句。
师教学生哼唱歌曲前几句。
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
师:同学们,西藏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则。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师评: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影片《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唱延长音,很有韵味。因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练就了藏族歌手们纯净而自然的嗓音条件,尤其那韵味十足的长音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们把《我的家在日喀则》中的长音再来试试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歌》
唱:《放牦牛的小卓玛》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师: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7、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8、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9、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10、比较两句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13、欣赏《牧歌》
a、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c、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d、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e、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二、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
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
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
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听:《美丽的哈纳斯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及新疆歌舞,了解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3、对交响音画这种器乐类型有初步的了解,对欣赏交响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课堂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律动
1、学生在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声中,跟教师一起跳新疆舞蹈。
2、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
3、教师用手鼓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跳舞,一组拍手。
三、欣赏与感受
1、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
(1)边听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边欣赏展现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
(2)聆听《美丽的哈纳斯湖》的乐段及主题。
(3)接着播放《美丽的哈纳斯湖》,学生静静地聆听,然后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4)请同学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同时教师播放哈纳斯湖风光图片。
(5)教师结合乐曲实例介绍交响音画。
2、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学生欣赏乐曲,并随着歌曲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
(2)简介歌曲,说说歌词的内容。“小巴郎”在维吾尔族语中指儿童,“亚克西”的意思是好样的,有表扬、夸奖的意思。
(3)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乐谱,学唱歌曲。
(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并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彩笔在乐谱上画出来。再学唱歌曲。
(5)分组通过歌唱、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3、观看舞蹈《天山欢歌》
(1)介绍新疆歌舞:新疆各民族的舞蹈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流传至今,传播的媒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肢体语言。在新疆,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歌声、舞姿去判断他的民族,判断他所生活的地域。新疆歌舞品种多样,个性鲜明,千百年来在族群中自然传承,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风吹雨打,但它依然在民间顽强地生存着。[(2)请学生观看新疆歌舞代表作《天山欢歌》。
4、欣赏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由教师演唱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请几位学生为教师伴舞,其他的学生围成圆圈拍手,感受新疆歌舞热情奔放的特点。
四、教师总结
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各少数民族的歌舞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相信通过这节课,各位同学已经对新疆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新疆,关注民族音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森吉德玛》《孩子们的舞蹈》
动:我的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钢琴独奏曲《孩子们的舞蹈》,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能听辨不同的主题,并能用蒙古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不同主题。
教具准备:钢琴、磁带
教学过程
学生在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一、《森吉德玛》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族少女的名字。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根据这首民歌改编了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1、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试着给乐曲分段。
2、生议一议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3、师小结:
乐曲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解放时的欢欣心情。
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
4、出示主题旋律并视唱
5、学生学习一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师生边唱边舞。
6、师弹奏书上另一旋律片段,生听
7、复听乐曲,要求
①听辨刚才老师弹奏的旋律在哪部分出现,举手示意;
②在听到主题旋律时加上蒙古族舞蹈动作。
8、再听乐曲
学生分成二组,随着第一部分的音乐,分别在强拍上吹奏re和la。
二、《孩子们的舞蹈》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欣赏一首钢琴独奏《孩子们的舞蹈》。
1、生初听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师简介乐曲:1952年,作曲家桑桐以内蒙地区民歌为主题,写了《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孩子们的舞蹈》是其中的一首,生动地描绘了草原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3、熟悉两个主题,师弹奏生轻哼。[
4、复听乐曲,听到不同主题用手势示意。
5、学习简单的集体舞动作。
师讲解两个主题不同的动作,生练一练。
6、再听乐曲,边听边跳集体舞。
三、小结下课
第五单元 欢腾的边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唱 《弹月琴的小姑娘》
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
2、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掌握变换拍子与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 图、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
出示图片、介绍木叶
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
2、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边听边观看优美的云南风光。
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3、拓展
谈谈西南地区还有哪些乐器:月琴、芦笙、巴乌、葫芦丝、口弦,分别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
二、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
1、听范唱,说说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交换拍子)
2、再听歌曲,注意交换拍子的乐句。(熟悉乐曲旋律)
3、找出乐谱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并练习。
顿音:短促有力
倚音:要唱得自然,圆润
4、模唱主歌部分的旋律,注重延长音的唱法。
5、副歌部分分声部练习,可用竖笛辅助教学。
A、分声部用竖笛吹奏旋律
B、填词唱,注意“歌”“唱”一字两音的唱法。
C、双声部合作,可先用“LV”代替,再填词唱。
6、整曲练习,注意乐曲的情绪。
三、。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1、观看一亮种少数民族的舞蹈片断。
2、学跳一两个简单的动作。
3、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跟音乐边唱边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瑶族舞曲》
奏 《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熟悉《瑶族舞曲》的主旋律,能通过参与打击乐演奏,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
2、能用竖笛吹奏《瑶族舞曲》。
教学重点: 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 节奏游戏
采用师生合作、手脚并用的方式做节奏练习。
A : 2/4 × 0 | × 0 |[ 2/4 0 × ×| 0 × ×|
B: 2/4 × - | × - |
2/4 0× 0× | 0× ×0 |
练习时,老师可以哼唱两个主题的主旋律。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如圆舞板、铃鼓等
二、欣赏《瑶族舞曲》
初听《瑶族舞曲》感受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
交流所搜集的有关瑶族的文化,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介绍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分段欣赏
前八小节:模仿长鼓节奏。
第一主题:用节奏游戏中的打击乐练习为其伴奏。
第二主题: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并交流根据音乐所联想到的画面。
另外还要感受民族管弦乐的特点,听听有哪些乐器参与演奏。(高胡、笙、笛„„)
整曲欣赏
要求学生轻声哼唱主题一与主题二,再次感受乐曲情绪变化。
竖笛练习
跟钢琴模唱旋律,熟悉乐谱。(注意“附点”与“后十六”节奏。)
学生自练前8小节,“SI”可用替换指法。
师生接龙学习9-12小节。如:556 16
交换角色练习。注意:后十六节奏可用“双吐”演奏。
作业:最后十二小节。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
唱 《快乐的泼水节》
采集与分享 : 傣家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
2、交流所了解的傣家泼水节的文化,通过学习《快乐的泼水节》,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兴趣。
教学重点: 学唱《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难点: 仔细聆听节奏,准确进入歌曲演唱。
通过歌声表达泼水节喜庆的场面。
教学准备: 了解泼水节相关知识,钢琴 电子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用电子琴弹奏乐曲的几个主题,请学生听辨音色,为整曲欣赏做准备。
引子 : 长号
主题一: 黑管领奏
主题二: 弦乐
主题三: 小号
2、初听乐曲,根据乐曲情绪为乐曲分段。
3、分段欣赏,并说出所听到的乐器名称。
4、再次感受歌曲情绪,加入打击乐自由伴奏,听完后为乐曲创编题目。
5、教师总结并揭题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二、学唱《快乐的泼水节》
1、分享所了解的有关泼水节的知识
2、教师讲述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3、学习歌曲
A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B再听范唱,边听边用手划旋律线。
C跟钢琴模唱,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
D聆听老师用钢琴弹奏前奏,练习如何准确进入。
E整曲连唱,可适当加入动作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 《在一起》
听 《熊猫的摇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在一起》,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2、了解彝族部分文化。
教学重点: 学唱《在一起》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的唱法。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双声部教学准备: 钢琴 图
教学过程
介绍彝族文化
包括彝族服饰、分布情况、人口、语言等等
学习彝族民歌《在一起》
听范唱
听范唱,模仿歌曲中“在一起”的部分。
师生合作接口唱如:师“星星和月亮”生“在一起”,并交换
“永远和党在一起”一句节奏较难,应单独练习
双声部练习
四度双音练习,即把二声部的地方分解成慢速的练声曲。如:
DO RE DO LA DO MI RE MI
SO LA SO MI SO DO LA DO
分声部视唱乐谱,加入歌词联系
填词唱
整曲练习,注意唱准装饰音,并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欣赏《熊猫的摇篮》
边看歌词边听歌曲
学生谈谈对熊猫的了解。
观看西南地区其他动物的图画,并进行讨论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
第六单元 荡漾的深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黄水谣》《又唱浏阳河》
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能用亲切、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通过欣赏,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现意义。
对《黄河大合唱》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
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现场画面,到底是怎样的音乐才会让观众如此激动呢?
(播放《黄河大合唱》现场演出时观众鼓掌的场面)
生:气势磅礴的音乐,很感人的音乐,很令人鼓舞的音乐„„
(简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听赏《黄水谣》
第一部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
站在黄河边,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朗诵歌词,体会意境。
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
同一旋律不同的歌词,表达不同的情感,应该怎样来处理。
总结:旋律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曲式结构
完整欣赏,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学唱《浏阳河》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她所受的苦难,激起了我们保家卫国的士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我们全中国人民发出了抗争的怒吼。打败日本侵略军,解放全国老百姓,让我们来听听浏阳河畔的人民是怎样唱的吧!
欣赏《浏阳河》
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赞美之情?
再次欣赏,找出一自多音的乐句。
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
分析歌词的特点(对答式)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齐唱、对唱、领唱)欣赏《又唱浏阳河》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地开拓,她们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又唱浏阳河》。
欣赏全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伴唱)
比较《浏阳河》和《又唱浏阳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次欣赏。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大海啊,故乡》
听《献给鼓浪屿》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
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师:(欣赏图片)站在如此美丽的画面之前,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清新的空气,咸咸的海风,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情舒畅„„
师:美丽的大海总给人带来舒畅、自由、轻松„„的感觉,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以打渔为生,他们的生活总是那么惬意。请同学们欣赏这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伙伴们你的感受?
二、听赏
(播放《献给鼓浪屿》第一乐章)
师:海浪拍打着岩石,发出隆隆的轰响,岛上的人们沐浴着晨曦,唱着动听的渔歌,快乐地在这鸟语花香的地方开始辛勤地工作。在他们心中有对未来美好地憧憬,更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他们能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地更美。
请同学们欣赏接下来这段音乐,再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才是岛上人们现在的心情呢?
(听赏第二乐章,出示两幅色彩情绪不同的两幅画。)
生:略
师:旋律优美、婉转,在跌宕起伏中让人回想起以往的岁月。经历着一次次的挫折,体验着一次次的成功,饱含着激动的泪花,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 来之不易啊!所以他们更加珍惜着幸福的时光,怀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着灿烂的明天继续努力,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音乐朗诵歌词
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朗诵歌词)
哼唱旋律
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找出重点乐句
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海浪高了?
学唱歌曲
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
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
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
听唱前半部分
完整表现歌曲
齐唱(深情地)
女生领唱+齐唱
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多瑙河之波》
《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各要素的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作品的情感,传递对音乐的理解。
了解这两条河流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这两首乐曲的音乐特点。
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听音乐《蓝色多瑙河》(闭眼欣赏)
二、听赏
1.听赏第一圆舞曲
美丽的多瑙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感受)
师总结:第一主题是小调,旋律徐缓而委婉,如同缓缓流淌的河水,请我们班的女同学一起随老师来表现一下吧!
(女生随琴声哼唱第一主题旋律)
2.师:美丽的多瑙河不断向前流淌,现在她到哪里了?(听赏第二圆舞曲)
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坎坷,都无所谓惧;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艰辛,都奋勇前进。这是快乐者的歌唱,这是勇敢者的舞蹈。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种快乐吧!
(随主题音乐用手模仿浪花飞溅的场面。)
师:历经一番艰辛与困苦,多瑙河更显得宽广、稳重。此时的她正在思考着 怎样的问题呢?
(听第三圆舞曲,学生交流、总结、发言)
师:只有不断努力奋斗,才会有梦想实现的那一天,正是有着这一份坚韧和勇敢,才会有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条美丽的河流。今天的人们离不开她,因为她给我们带来了生命与富饶。今天的人们更要热爱她,因为她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万物的滋养。今天,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她呢?
(听第四圆舞曲,小组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
师总:从涓涓细流,到波涛澎湃,从一位端庄秀丽的少女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此过程中,历经了多少的磨难。今天的多瑙河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富饶,是她不断努力地结果,这也正是我们大家要向她所学习的。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听结尾)
三、听赏《沃尔塔瓦河》
美丽的多瑙河给人印象深刻,相信接下来的这位人物大家一定会更加佩服他。
介绍曲作者斯美塔那。(画像)简短介绍他晚年耳聋后创作音乐《沃尔塔瓦河》的故事。
完整欣赏。提问: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河流?(清泉汇成大海)(细流变成大海)
结合管弦乐器的图片,让学生猜想适合表现清泉与大河可用怎样的乐器,如何表现?
复听第一部分,主题乐思。
模仿长笛、小提琴的演奏。用声势动作表现主题。
随着乐曲的变化,用动作或集体表演等形式表现乐曲。
尾声主题的再现,随主题音乐朗诵歌词。
四、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划船歌》
2.复习本单元的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体会歌曲的意境美,能表达歌曲的情绪。
2、用自然、亲切地声音表现歌曲。
3、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划船歌》。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情感变化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听赏音乐,同学们,感觉一下,你们现在坐在什么上面?(听歌曲伴奏音乐,随老师的手势上下起伏)
2、小船摇啊摇,载着我们去向何方?
欣赏印度尼西亚的地里风光(简介人文背景)
二、欣赏
印尼的船工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听,一边劳动的他们还愉快地吟唱着动听的歌。
(欣赏歌曲范唱),学生随音乐律动。
再次欣赏并提问:美丽的小船要带我们去往何方?船工们心里又在想着什么?
(理解歌词含义)
3、让我们坐上小般一起出发吧!随着琴声哼唱旋律(lu),用手划旋律线。
4、哪一乐句给你的感觉最特别?(从旋律线,音乐节奏等分析)
难点解决:滑翔机的感觉,一飞冲天,在空中展翅飞翔。
上下起伏,好似荡漾在水波
加入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船工用力撑船
小船在水面上摇动
5、完整再现歌曲
齐唱,用沙球、碰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半演唱,一半伴奏)
三、复习
让我们乘着小船到各地去游览一下吧!
(部分同学扮演河流,部分同学扮演船工)
《沃尔塔瓦河》听赏主题片断,现在我们到哪里了?
《多瑙河之波》听常第一圆舞曲主题,随律动变化。
《大海啊,故乡》 女生领唱
《浏阳河》 齐唱
四、总结下课
2.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篇二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小学教学计划
XX-XX
第二学期
班
级:
二年级
制订日期:
XX.3.1.基本情况
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在教学中我将注意男女音乐能力的均衡发展,注重激发和保持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总要求
1、能主动参与听、唱、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友谊带来的欢乐。
2、能积极有序的参加音乐游戏和表演,并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表演大胆、投入。
3、熟悉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编。
4、通过音乐的创造、音乐的表现、音乐的赏析等实现用音乐表达自我能力的培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1、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说、演、唱、创等多方面的能力。
2、欣赏、唱歌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并对其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难点:富有表情的歌唱和即兴表演。
教研专题:
使音乐游戏化,让孩子“玩”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教改措施:
热爱音乐是人类的本性,生而俱有。婴儿自产生听觉,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生后几个月的小孩,会听着母亲哼的催眠曲恬静地入睡;再大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音乐做着节奏动作;到了小学的孩子,无论是游戏、走路或是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
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本能地爱着音乐的孩子,却并不都爱上音乐课,有的甚至怕上音乐课。
儿童天生对音乐有着爱的火花,但我们旧有的音乐教学方法却将其扑灭或减温了。现在所要做的,便是以新的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为助燃剂,将儿童原已点燃的音乐火花发展成熊熊烈火。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教材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欣赏杜鹃圆舞曲
唱歌报春
二
欣赏春晓
唱歌春天的小河
三
唱歌十二生肖歌
欣赏母鸡与公鸡
四
唱歌小老鼠和小花猫
欣赏小狗圆舞曲
五
欣赏在钟表店里
唱歌钟
清明
六
唱歌两只懒乌鸦
七
欣赏亲亲红领巾
唱歌共产儿童团歌
八
欣赏快乐的节日
唱歌我是小鼓手
九
唱歌夏日的雷雨
欣赏猜谜谣
五一
十
欣赏猜调
唱歌包子剪子锤
十一
欣赏我家小院嘴巴多
唱歌小小音乐会
十二
欣赏灯官报灯名
唱歌乃有乃
十三
唱歌锣鼓歌
欣赏我是小小音乐家
十四
欣赏鸭子拌嘴
唱歌箫
十五
欣赏小猫的圆舞曲
唱歌长大要当宇航员
十六
欣赏请你和我跳个舞
唱歌法国号
十
七
复习
端午
十
八
3.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篇三
教案
第三单元巧嘴巴
单元目标:、在听赏和演唱歌曲的活动中,感受音乐情绪,拓宽学生的动物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积极有序地参加音乐游戏和音乐表演,并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表演大胆、投入。
3、通过练习《绕口令》和欣赏《鸭子拌嘴》,感受与了解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对表达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的作用。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知道真正的“巧嘴巴”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单元重点:、能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今”。
2、在演唱、听赏歌曲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单元难点:、用自已创作的节奏及不同的速度念出独特的“绕口令”。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和表演乐曲的动作。
课时安排:
课时
唱
听
动
拓展
第一课时
我家小院嘴巴多
我的创造
第二课时
数鸭子
鸭子拌嘴
第三课时
猜谜谣
蝈蝈和蛐蛐
第四课时
唱大戏
综合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动:我的创造: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
2、听:《我家小院嘴巴多》
教学目标:、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我节奏念绕口令,知道不同的节奏和速度对表现情绪和气氛的作用。
2、通过《我家小院嘴巴多》的听赏与表演,从各方面了解家畜和家禽的知识。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有节奏感地念绕口令,尽量与其他同学不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动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
、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游戏的题目是“请你跟我这样说”。
出示:①今天天气真正好
②今?天天气真?正好
③今天天气真?正好
【设计意图】:教师按不同的节奏、速度说一遍,学生跟一遍,并请学生找出不同点。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说的几句话,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相同话可以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来表达,不同的节奏与速度可丰富表达方式,并为以下绕口令学习起到示范与铺垫作用。
2、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
①出示绕口令
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一起跟着读一读、比一比,哪一组的绕口令念得最有创意。
②教师总结表扬
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巧嘴巴,会说唱,开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练,我也练,个个都是巧嘴巴”。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并在朗读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评价。
三、学习“我家小院嘴巴多”
(一)情境创设
师:其实,老师家的小院里也有很多的巧嘴巴,你们猜是什么?
生: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动物的叫声与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增加对各种动物的了解与热爱,并为以下的演一演作好准备。
(二)导入学习、学生听录音范唱,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情绪。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合唱吧。
2、跟着录音唱一唱,并模仿动物的动作演一演。
3、把歌词中的动物换成其它动物唱一唱、演一演。
①说出其它动物的特征,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
②根据创编的歌词唱一唱、演一演。
【设计意图】:学习书本上的歌词后,创作自己的歌词并实践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念了绕口令,并给乐曲《我家小院嘴巴多》编了第二段歌词,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都是“巧嘴巴,会说唱,开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练,我也练,个个都是巧嘴巴”。
(出示顺口溜“巧嘴巴”,生齐读。)
2、随音乐“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数鸭子》
2、听:《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然清晰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数鸭子》,能用唱名跟老师模唱该歌歌谱,并背唱这首歌。
2、通过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打击乐器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演奏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与音乐形象,并能有所描述。
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地背唱《数鸭子》。
教学难点:
感受节奏与速度对乐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数鸭子》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数鸭子》
、听录音范唱
师:上节课,我们在小院里看到了那么多的巧嘴巴,热闹的气氛引来了一群鸭子。瞧,它们过来了。
听录音范唱,熟悉旋律,整体感受歌曲。、有节奏地跟教师读歌词,并用动作模仿鸭子的形象。
【设计意图】: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同时,为以下的表演唱做准备。
2、学生随着《数鸭子》的范唱乐反复学唱歌曲,并随歌曲自由律动。
3、分组演唱两段歌词,并交换演唱内容。
4、跟老师模唱歌谱。
5、背唱这首歌,并请学生上台表演唱。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巩固歌曲的教学。
三、鸭子拌嘴(打击乐合奏)、初听乐曲,初步整体感受乐曲形象。
导入:这么多活泼的鸭子我们数也数不清,哎呀,现在它们又在干嘛呀?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总结:原来鸭子们在拌嘴呢,导出曲目《鸭子拌嘴》。
【设计意图】:学生在描绘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师在学生的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出欣赏的题目。
2、复听乐曲用动作模仿鸭子拌嘴,体验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对乐曲的重要性。
学生分成几组,边听音乐,边想象自己就是那群鸭子中的一只,随着音乐的进行用动作来模仿鸭子拌嘴的情景,并对有创意的动作小组予以激励表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
《猜谜谣》
2、听
《蝈蝈和蛐蛐》
教学目标:、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并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了解这两种昆虫。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
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猜谜谣》
(一)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游戏,熟悉歌曲内容,并且不公布谜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
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这本来就是一首儿歌,颇具幽默性,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既熟悉了歌词内容,又熟悉了歌词节奏,诱发了学习兴趣。
(四)学唱歌曲、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听一听,演一演《蝈蝈和蛐蛐》(男声独唱)
、导入:在夏天的夜晚,当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田野却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说说看都有些什么?(生回答,师出示一蝈蝈和蛐蛐的图片)
师:这两只昆虫长得多像呀,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点后,教师可再介绍一下这两种昆虫。
【设计意图】: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2、欣赏
①初听乐曲,熟悉乐曲。
师:听,现在蝈蝈和蛐蛐它们唱起了歌,听听看,它们唱得到底是什么?
②复听乐曲,巩固拓展。
学生根据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来表演和想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
《唱大戏》
2、拓展
综合表演本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大戏》和念念白,了解戏曲的打击伴奏乐器,初步接解与了解戏曲锣鼓经。
2、综合拓展本单元的内容,说出在生活中的其它“巧嘴巴”,在老师的帮助下,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教学重点:
跟着《唱大戏》的音乐准确地念念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本单元中的“巧嘴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唱大戏》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唱大戏》
、情境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跟很多的动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听听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师拿出一件戏曲打击乐器,如锣、钗等,敲出丰富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这件乐器在什么情况下用得比较多?
生回答戏曲。
欣赏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引出歌曲题目《唱大戏》
【设计意图】:在导入的同时,初步了解戏曲中的打击乐器。
师:你们有没有看过唱大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唱大戏吧!
2、听听《唱大戏》,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戏曲元素。
、跟着《唱大戏》的音乐念一念歌曲中的念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并初步接触戏曲锣鼓经。单并不要求掌握。
三、综合拓展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巧嘴巴,同时你们的嘴巴也越来越巧了,那你们还记得这些巧嘴巴都唱了些什么呢?(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巧嘴巴,这要靠同学们不断地去寻找、去发现。
【设计意图】:所学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知道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并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音乐。
师:呀,所有的巧嘴巴都到这儿来了,我们一起来开个联欢会吧。现在请同学们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内容,可以自己一个人独自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要拿出最好的水平来哦!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小小的奖励呢!
生:自由组合排练,并踊跃上台表演。
4.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篇四
小学音乐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聋哑儿童的人文素养。
知识目标:了解合唱的演唱形式和掌握后半拍休止符音符50
10的演唱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轻巧、甜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学习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部和谐、清晰。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唱过合唱歌曲,并且做过一些合唱训练,所以本课的合唱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此时的学生通过电视、书籍等各种渠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所以在上课时表现得更加自主和独立。在课堂上也应该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自主思考,大胆想象,主动表达,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评论(0)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断音要唱的短促而有弹性。
2.有后半拍休止符的音符要唱的短而轻盈。
3.二声部合唱声音和谐,声部清晰。
教学难点:
1.有后半拍休止符的音符的唱法。
2.低声部的准确进入。4教学过程4.1
评论(0)新设计
一.创设情境
谜语导入
配乐诗朗诵.(迷人的夏夜,轻柔的乐曲,时时还有清脆的蛙鸣声……)师:同学们,在迷人的夏夜里,谁在婉转歌唱?
师:你能来学学蛙叫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青蛙们都在说些什么?
3/4
青蛙:快
–
回来
吧
回声:
0
0
0
0
回来
吧
3/4
青蛙:孩子
快快
回来
吧
回声:
0
0
0
0啊
回来
吧师:在这迷人的夏夜里,青蛙的演唱吸引来了一群小精灵,他们将成为夏夜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你们猜猜他是谁?
(教师钢琴伴奏念谜语)
二、体验情感,歌曲教学。
1.初步感受歌曲
师:(点击“什么虫”)这些可爱的夏夜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夏夜》。
师:我们一起来享受这份萤火虫送来的夏夜礼物,请聆听歌曲。
初听歌曲,听的时候思考:歌曲的情绪和节拍?
师:复听歌曲,你们能不能用肢体动作做出歌曲的韵律特点?
师生交流:你见过萤火虫吗?谁能模仿一下它?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萤火虫,随着音乐的旋律闪闪烁烁,漫天飞舞。
再听歌曲,学生再次熟悉旋律,并对应作出表现萤火虫闪烁发光和漫天飞舞的地方。
2、感知歌曲,表现萤火虫
师:一只只可爱的萤火虫在夏夜里飞啊飞,飞啊飞,最后停在了荷叶上.让我们一起用柯尔文手势表现这些荷叶上的萤火虫
(5
5)边唱边配上手势.(八分休止符的练习50
50)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萤火虫发光时是怎样的吗?
生:一闪一闪,时亮时暗。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声音来表现小萤火虫啊?
师:听,老师这样唱对吗?你们来唱一唱。
师:有后半拍休止的音应该怎么唱呢?(短而轻盈)
师指导学生练习。
3、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2”乐句)
师:萤火虫这一闪一闪的画面真美啊!那歌曲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妙画面的呢?我们来看歌谱。(听老师来哼唱旋律)那你能把这两句歌曲中表现萤火虫一闪一闪的旋律找出来吗?课件(出示闪烁小节)轻声用lu模唱。师生接龙唱歌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歌词会不会变得更美呢?
a.按节奏读歌词
b.跟琴试唱c.师指导
(“3-4”乐句)
师:美丽的夏夜,因为有了萤火虫的到来而充满了童话般的奇幻色彩。歌曲中既有表现萤火虫在闪闪烁烁地发光,还有表现它们漫天飞舞的情景。听老师弹奏这两句的旋律,找找那些地方的旋律又是表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漫天飞舞的情景?
a.生轻声用lu模唱
b.跟琴唱歌谱
c.师指导(大跳,长音)
师:听老师来说唱一段。(师钢琴伴奏说唱歌词)
学生模仿。b.学生跟琴自学。c.教师指导。(第四乐句的音高跨度要多加练习)
第一声部
师:这些坠入凡间的小精灵给我们谱写了一首天籁之音。我们一起来唱一下。
A
教师逐句教唱指导。
歌曲表现出了萤火虫的两种情景,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我们的声音来表现呢?
用短促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萤火虫的闪闪烁烁,用舒展连贯的声音表现它的漫天飞舞。
B
请同学们准备好了自己的声音一起来演唱吧!
(闪烁的乐句与第四乐句的音高跨度要多加练习)
4、二声部教学
师:这些夏夜里的小明星--萤火虫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出,也引起了歌迷们的强烈共鸣,歌迷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演出当中。我们来仔细听听小歌迷的表现。(听范唱,打开书本)
A
请你听小歌迷是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的?找出四处合唱
师:在歌曲中出现了▼,它是什么音乐符号?
师:有顿音符号的音应该怎么唱?(板书:短促而有弹性的)
师:说的好,不如唱的好,看,那这段旋律怎么唱呢?(出示伴唱乐句)
这种有两个声部的演唱形式叫做合唱。(总谱)
B
现在我们就以合唱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请你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C
我们交换一下,你来唱第二声部。(啊要轻一些短一点)这样才能演唱出趣味。师:同学们,这是一首谜语歌曲,在谜底没有揭示前,要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力度来演唱?生:神秘,疑惑的表情,音量不要太高,二声部接唱的旋律要用疑惑的口吻,更轻的音量来演唱,才能唱出趣味。
(伴唱处mp)师:揭示谜底时又要用怎样的情绪,音量来演唱呢?生:用肯定的语气,音量要比以前高一些。学生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D
萤火虫会越飞越远,越飞越高。那歌曲的尾声部分哪个同学能来更好地处理一下吗?同样用力度记号表示。(结尾处mp--p)
我是歌手,一起来改编歌曲。
(我们可以再把后面的2小节反复2次,以渐弱渐慢的声音来表现萤火虫飞远了)
师示范或找学生示范
E
生生合作。现在你们进行合作表演,看看你们之间默契不默契。这组是第一声部,这组是第二声部。把握好你的声音和情绪哦!
(教师提示:高低两声部接唱处的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要处理准确)
6、歌表演《夏夜》
师:同学们美妙的歌声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凉风轻拂,星空满天的夏夜,你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萤火虫一闪一闪,漫天飞舞。
在这美妙的时刻,让我们唱起来吧,跳起来吧!(分合唱团和舞蹈团排练)
我宣布
“夏夜音乐会
”现在开始!
分成三组,一组演唱第一声部,一组演唱第二声部,一组随老师舞蹈表演
歌曲MTV
三、评价小结,课外拓展
师:在我们尽情歌唱,动情舞蹈的同时,大家不要忘记:我国还有2057万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无力去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小小的萤火虫,尚且可以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我们更要对他们伸出一双关怀之手,献上一颗真诚之心。最后,老师送一首伊能静的《萤火虫》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像萤火虫一样,把关爱送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5.苏少版八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篇五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审美趣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345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瓷国”。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欣赏作品《羊形烛台》
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造型十分完整,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每个窑都各有特色„„
赏析作品《孩儿枕》
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构思巧妙,既可作实用品,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脸部饱满,宽额大耳,眉毛高挑,双目圆睁,鼻子小巧挺直,小嘴鼓凸,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质地乳白,釉面均匀,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洁白的胎质,青色的图像,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
基本造型: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敛腰、平底,线条流畅,非常柔美,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因为瓶口特别小,与梅之瘦骨相称,因此被称为“梅瓶”。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两个还在国外,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生:韩信——落寞,艄公——悠闲,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非常精彩,整个花瓶装饰饱满,繁而不乱,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富有层次感,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他因为战功赫赫,被调往云南驻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沐英死后,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埋葬在将军山下。作为随葬品,梅瓶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所以非常珍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最高价2.6个亿。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了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作业布置
1.彩陶文化的意义:()美术遗存的代表,从()时代向()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2.“黑陶高脚杯”与其它的彩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青铜艺术
1.“青铜爵”是发现最()的青铜器。2.“司母戊方鼎”是最()的青铜器。
3.“曾侯乙墓编钟”是最()的青铜器。4.“毛公鼎”是()最长的青铜器。
5.“青铜牛形灯”是()最精巧的青铜器。
6.青铜铸造是国家大事,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象征(),也是等级尊贵的(),是一种礼器。
瓷器艺术
1.()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五大名窑。
2.《萧何月下追韩信》属于()瓶,3.《鬼谷下山图》瓷罐是目前拍得的中国瓷器中最贵的,价值()亿元。4.我国是()的发明国,中国的()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漆器艺术
1.()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
2.漆器的作用:()()(),不怕(),是生活中一种实用的器物。它采用()()()等多种工艺手法。
3.唐代最有名的漆器工艺是(),其中漆器工艺和古琴被评为()遗产。
感受:画家在荷花中捕捉着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境界,蕴含着宁静、平淡、和谐的诗意和超出具体细节刻画之上的一种“禅境”。
2.分析讨论
分组分析《鸡雏待饲图》《碧桃图》,从画面细节处谈一谈各自的感受。
《鸡雏待饲图》画面只画了两只小鸡,画家对鸡雏动态捕捉、神形的毕现,让我们想起儿时饲养的鸡雏,如闻啾啾的鸡叫,儿时的幸福温湿眼眶,整个画面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碧桃图》透露出画家观察的睿智,画面洋溢着春天的生活气息,花朵的用心刻画,与画家观察体验生活并反复笔墨修炼紧密相联。
3.欣赏感悟
《百花图卷》(纵31.5 厘米、横1679.5厘米)。观察:画卷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特征。
欣赏: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佚名,是以白描为主,浓淡墨烘染为辅的巨幅长卷。图中绘有梅花、山茶、罂粟、牡丹、荷花等五十余种花卉,花间穿插、点缀禽鸟、草虫、蛱蝶、小鱼等,极富自然情趣。其间在枝杆、花叶正反翻转的形态及纹理、蜻蜓、鸟类、草虫的用笔都有微妙而精致的变化。配以墨色的烘染,生动传神。譬如荷叶的用线,是重线勾花头,极精致的淡细勾花脉,鸡冠花用点、蜻蜓翅上勾脉线,都一丝不苟而各有变化,故气韵别致。感悟:宋代画家力倡画面的“诗境”,使得画家由追求再现自然美升华到把花鸟与人、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宋人的“写生”再现,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鸟鱼虫皆被赋予人格,展现人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宋人册页花鸟画,尽管画幅不大,但表达得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气韵,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探究分析
思考:宋人花鸟作品,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宋人花鸟小品,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背景,布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宫庭画院的画家们在构图上强化“独幅画感”,即画面的完整性。将画面留白处理极尽精妙,“计白当黑”,使画面遐想的空间更大。空白在画面中不但构建了空间问题,同时还把空白构建的空间关系纳入另一境界之中,也就是说,空白构建的空间不是虚无的空间,是虚与实的相互依存。
5.教师演示
如何临摹宋人花鸟画?需要做哪些准备?
工具介绍:熟宣、绢、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临摹经典工笔花卉步骤:勾线、渲染、罩色、刻画。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将步骤图一一展示。
勾线——先用铅笔在白纸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贝至熟宣或绢上,选择勾线笔勾线。根据画面需要,描绘花卉的线条淡些,叶、茎深些,使线稿有浓淡变化。
渲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可以用两支毛笔,分多次进行,一支笔蘸墨或色,另一支笔蘸水,将墨色拖染开去,形成墨色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宋人花鸟画都经过层层渲染,色彩透明、厚重,质感和立体感强。
罩色——根据画面平涂一层淡色,使画面统一丰富,可以多次进行,要求用色透明,露出底色。细分为统染、罩染、提染等。
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地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刻画——勾勒花瓣的花丝,堆出花蕊的厚度,点染花茎的小刺。细致描绘,丰富画面细节。
6.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临摹一幅宋人花鸟画册页,体会工笔花鸟画技法。
基本要求: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工具、材质,完成一幅花鸟画小品。个性要求: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小品,并用其美化居室。
7.展示评价 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评价结果以简练的语言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
六、小结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反映了中国人与审美客体的联通关系,抓住自然生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的表现,所谓缘物寄情、托物言志。表现在绘画的技法中,则是中国花鸟画既以“写生”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韵味,着重于通过表现对象的基本形象特征来传达一种主观化的审美神韵。
3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
1.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
2.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
(2)A.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
C.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学生完成白描稿。
3.演示晕染技法。
(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
(2)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
A.渲染打底 B.分染 C.平涂或罩染 D.整理完成(3)作业:
A.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
B.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
(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
7不败,正好和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
归纳:郑板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兰竹石上,这不仅是他思想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人格的写照。
(二)、讲授新课:
1.所谓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生活中的花鸟影片。(展示花鸟视频)2.出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朱耷的花鸟画进行对比。
3.写意画法能抒发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下面我们来欣赏《墨葡萄图》,一起来走进徐渭。
4.刚才我们欣赏了古代大师的作品,感受了他们作品的意境与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大师们的花鸟画作品,出示齐白石图片,让学生答出其生平,并欣赏齐白石部分作品。(提问)齐白石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和色彩运用上和古代画家作品又有什么不同?(提问)
教师归纳:画法工笔、写意兼备,开创了“兼工带写”法,色彩艳丽,使人感到了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5.从欣赏《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用墨的技法。
用笔:
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 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用墨:
干、湿、浓、淡、焦。6.破墨法
农破淡 淡破浓 墨破色 色破墨
(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
教师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
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
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
5、落款。
七、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0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及其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要点 中国“文房四宝”。
毛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按原料分为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从书画效果上要求笔“齐、锐、圆、健”。“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锐”指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圆”指笔锋圆转,挥扫自如;“健”指笔锋有弹力而显书画者笔力。
墨:墨锭,以徽墨较著名。为了便捷,现代也以墨汁替代,如“一得阁”“曹素功”等。
纸: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作画骨神兼备,最能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宣纸同时还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
砚: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砚台讲究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清晰、易发墨而不吸水。
笔法:皴、擦、点、染。
用笔方式:中锋、侧锋、逆顺、顿挫、疾徐、转折。墨法:浓、淡、干、湿、枯、焦。
用墨方式:浓墨、淡墨、破墨、积墨、宿墨、泼墨。
皴法:皴法是山水画为表现山石的质感所创造出的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其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画家思想、情感的表达。皴法的运用,意不在本身,而是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审美追求。
披麻皴——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地疏松的岩石。代表作品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
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以侧锋横向之笔画出石质肌理,再用淡墨渲染。代表作品有马远《踏歌图》,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雨点皴——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点出,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代表作品有范宽《雪山萧寺图》,具有“峰峦浑厚,势状雄健”的独特风格。
折带皴——这种皴法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代表作品有“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峻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极具艺术魅力。
中国画的构图又称章法或布局。中国画的画面构图透视关系是多点的,没有固定的一个视点,中国画这种散点的、移动的透视关系给画面提供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由空间。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山水画意境: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的双重构建,其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精神表现,而是运用“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构成意境空间,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芥子园画传》中国清代绘画技法图谱,又称《芥子园画谱》,为沈心友请诸多画家编绘而成。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非常适合初学者习用。画谱问世300 余年,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学习绘画,都将这本书作为研习范本。其中第一集山水图谱于康熙十八年以木版彩色套印成书,并以沈心友的岳父李渔的别墅“芥子园”为书命名,内容分画学浅说、设色、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谱等部分。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绘画取材广泛,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在笔墨技法上,兼善工笔与写意,呈多种面貌,着重表现文人隐逸的审美情趣。赵孟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并与“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绘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
石涛:清初四僧之一。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擅画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地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
张大千: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阶段。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
奚亭秋霁 石涛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自然山水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画家们从自然中提炼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墨韵营造画境。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二、新授课程
1.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 分析探讨:
《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 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锋。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思考分析:
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
欣赏感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 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2.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山水》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中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
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3.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
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72829唐、宋以后文人画深入社会,也深深影响到江南园林的造园活动。从园林的布局、造景到匾额、楹联都具有了写意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使园林由“诗情画意”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同时画家文人对造园的介入更强化了园林中山水写意的人文气息。
4.江南园林中的主题和精神意味:江南园林的造园理念中,充满着老庄的思想。这些“自然、无为”的隐逸之风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江南园林从发展脉络上看,其园林的主题正是体现了这种“隐于市”的隐逸主题。园林中建筑景观的设计和题名也具有隐逸的主题,更以楹联的形式来作进一步的诠释。造园者、参与者、园主等人所具有的隐逸精神形态,因其极强的人文特质而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江南园林的造园有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
5.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质:江南古典园林实现了住宅与园林在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在满足居住、休憩、游赏需要的同时,将对自然的精神追求最大化地移植到园林中,使园林具有了堆山、叠峰、凿池等模拟缩写。巧用借景,突破空间局限,丰富景色;衬托相映、虚实对比、虚远具体、空灵实在,形成园中景物的虚幻与层次。曲径通幽、随形而变、依势而曲的景致变化,使园林空间更为丰富。
第5课 园林•探幽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一、探索与查阅
查阅和了解江南私家园林中著名园林的艺术特色,比较皇家园林,了解江南园林中的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重要造园元素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江南园林造园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体验这些因素对江南园林的影响。
二、交流与探讨
寻找例证。将江南园林所蕴含的人文情境的场景和中国山水画作对比,体会江南园林中缩景模拟的山水写意,从小景、小品、窗格、题咏、花草植物中寻找应对江南园林建筑中的人文思想,体会江南园林中的深层意味。
三、创意与制作
江南园林是从画中走出来的,所以江南园林的景致随处都是可以入画的,以线描、速写的形式记录园林的一角,配以自己对园林认识的文字,完成对园林的初步认知。寻找园林中最具有特点的景致、物件,由点展开,呈现园林的人文风貌,制作和绘画相结合,形成大型活动式场景,完成江南园林的再创造。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2.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3.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4.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
1.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 2.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
3.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4.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
5.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
1.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2.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学生创意草图。
4.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5.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
四、课后延展
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 2.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
四、课后延展
1.如果说江南园林是一幅风雅的写意,那么皇家园林又是什么呢? 2.在写意而风雅的江南园林背后蕴涵着怎样的人文特质和风俗画卷? 3.设计和建造园林的人,和那些曾经的园林主人对园林会寄托着怎样的情怀?
53637
第六课 美丽的书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因而一本好的书不仅要从内容上吸引读者,同时成书的形式还要有趣,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应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使书籍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从书籍封面、封底和书脊,再到内页,如果单独去看都是平面的,但随着人们的翻阅,视觉的流动,这些平面则组合成一本立体的书籍,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本课从书的整体形态到书的构成要素、书的封面、书的结构,步步为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籍。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书籍设计,融入到书的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之中,形成“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情感目标:感悟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树立创意为先的设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表达出书的内涵,恰当地使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以及构成关系。教学难点: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衬关系。
四、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A4 纸、画笔等。学具: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讨论: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是否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编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这种印象使我们喜欢上了美丽的图书。
揭示课题:“美丽的书”。
(二)新授课程
94041
第7课 张贴的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张贴的画,按其字义,揭示了招贴画的意义、作用和特征。招贴画简洁、鲜明、明确,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接触招贴画,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些主题明确的校园招贴画,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增强学校、班级的凝聚力。教材从招贴画的概念、意义、构成、分类、主题及张贴的环境介入,引导学生关注招贴画,培养设计意识。引导学生把构思、创意通过视觉表达方式形成招贴画,以提高视觉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1.教学路径
看:招贴是我们视觉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在生活中常见的大众艺术,它改变着我们的环境,述说着我们的时代。招贴的表达是视觉性的,易为人理解,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招贴画的特点:鲜明醒目的色彩,概括有力的图形,巧妙奇特的创意,富有号召力的文字,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表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招贴画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美术作品,其通过图形与文字的巧妙组合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优秀的招贴画作品不仅能对所宣传的主题起到广而告之的社会效益,成功的招贴画还应该是有趣、有力、易懂的,这样才能以生动、具体、直观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播。
做:尝试用绘画、剪贴、摄影等多种手法为校园集体活动设计一张招贴画,体验招贴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创新: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新”并非全都无中生有,而往往是在我们熟悉的现实基础上发掘“新意”,予旧事物以全新的价值。创造性运用图形、色彩、文字等综合元素,使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考虑张贴的环境,突出校园文化。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招贴画的构成形式及基本创作方法,体会招贴画的艺术美感。
技能目标:尝试运用文字、图形及色彩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进行招贴画设计,体
第7课 张贴的画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具:各类招贴画作品、课件、画笔。学具:画纸、画笔、各类图片等。
二、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当你在城市的街道闲逛、在地铁站等车、在参观博物馆时,你会发现招贴画无处不在。而那些最好的招贴画设计总是让我们驻足停留,招贴画所传达的信息清晰明了,离开后脑海里还会常常想着它们。
思考:我们身边熟悉的招贴画,哪一幅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它的颜色、图形、信息、文字又是怎样表现的? 揭示课题:“张贴的画”。
(二)新授课程
1.分析探讨
分析招贴画《中国民间剪纸》《湿地保护》作品,思考:招贴画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小结:招贴画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向公众传播思想观念、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和文化体育信息的一种艺术化的宣传方式,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和广告。
探究:招贴画的构成及分类?
讨论:招贴画的构成内容包含图形、文字、色彩等,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公共招贴,是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商业招贴,是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内容为题材。
2.欣赏感悟
思考:一幅设计精美的招贴画凭借什么吸引着我们?分析招贴画《我爱黄河 我爱国旗 我爱长江》。
分析:设计师在设计招贴画时对图片的选择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图片的作用是简化信息,避免过于复杂的构图。图片能够使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清晰地呈现。
观察:黄色代表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红色是鲜艳的国旗,表现了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蓝色代表长江,表现了建设祖国的激情。
交流:招贴画《我爱黄河 我爱国旗 我爱长江》运用象征手法、纪念碑的艺术形式,主题鲜明的招贴组画设计,吸引了观者的目光,较好传达了准确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视觉
546
第8课 一目了然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包含公共标志和信息图表两大内容。教材则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图形符号切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共标志的含义、特点及设计要素,探究图表的作用、构成要素、设计方法,其内容适合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尝试与体验,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创意设计则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深入感受标志、图表对生活的影响。利用图形符号开展有目的的校园综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严于计划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教学路径
看:21 世纪是读图时代,因为标志、图表是最常用的视觉语言,更多的介入信息交流,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与文字符号相比,标志、图表更简洁、生动、直观。标志、图表是需要设计的,因为这些视觉符号具有准确性、可读性、艺术性等信息特征和视觉特征,因此很多的标志、图表都由艺术家参与设计。
学:公共标志的设计包含图形、色彩、文字等要素。而图表的设计、制作同样包含很多知识,既有理性的数据统计分析,又有感性的视觉审美,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科学与生活的沟通,图表设计可以是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结合,利用多种材料(如扣子、贝壳等)和多种方式(如剪、贴等),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图表,以优美的作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做:感受生活,了解图形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视角出发,构思、设计创意独特的校园环境标志、班级课程表、日历等,提升校园文化。
创新:应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班级标志,充分利用身边的易得材料合作完成校园文化系列作品,发挥各自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公共标志、图表,认识和了解图形符号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通过为班级、学校活动设计标志、图表,让学生体验图形符号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同学设计的标志、图表进行恰当评价,认识和体会图形符号的不同功能和艺术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志、图表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符号设计的形式美与精神内涵的统一体现。
三、教学准备
各类标志、图表、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要点
1.公共标志的功能:指示、公告、指令、警示、禁止。
2.公共标志设计特点:可识别性、普遍性、公益性、约束性、多样性、持久性。
3.公共标志设计形式 :具象形式、意象形式、抽象形式。
(1)具象形式是基本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经过提炼、概括和变化,突出与夸张其本质特征,作为标志图形。这种形式具有易识别的特点。交通标志中的警示标志,孩子、老人都能明白。
(2)意象形式是以某种物象的形态为基本意念,以装饰的、抽象的图形或文字符号来表现的形式。如中国民航的标志图形就是以凤凰形态为意念,以抽象图形来表现的。这种形式往往有更高的艺术格调和现代感。
(3)抽象形式是以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符号来表现的形式。这种图形往往具有深邃的抽象含义、象征意味或神秘感,这种形式往往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感和符号感,易于记忆。如“耐克”就是一个简单的钩,在喧嚣的都市,简练而动感十足的小钩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激起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4.从组成元素来看,标志可以分为纯文字、纯图像、图像与文字结合型三种。(1)纯文字的标志设计主要在于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的设计,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2)纯图型的标志设计是在实物图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概括、夸张等手法设计而成的;
(3)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标志设计最为常见,结合了前两者的长处,色彩搭配明确,具有行业特征和时代性。
5.图表:泛指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直观生动的图形结构,通过图示、表格来表示某种事物的现象或某种思维的抽象观念,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
图表的分类: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和饼状图是图表中四种最常用的基本类型。图表类型还包括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等,也可以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形成复合图表类型,不同类型的图表则具有不同的构成要素。
图表特征:图表设计有着自身的表达特性,尤其对时间、空间、抽象思维的表达,具有文字符号无法取代的传达效果。首先具有表达的准确性,对所示事物的内容、性质或数量等表达准确无误;第二是信息表达的可读性,即在图表认读识别中通俗易懂,尤其是用于大众传达的图表;第三是图表设计的艺术性,图表是通过视觉的传递来完成,必须考虑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
图表设计:
当我们要以图形符号形式展示统计信息时,需要思考表现什么—主题特征、何处——空间属性、何时——时间属性、程度——数量特征、如何——变化特征等。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推荐阅读: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06-28
2024三年级美术下册《鸟的纹样》教学设计 苏少版10-17
五年级上册美术苏少版06-30
苏少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06-14
苏少版三下音乐第一单元《春天的歌》教案10-02
苏少版小学美术说课08-09
苏少版美术第7册教案07-03
苏少版五下美术《线条的魅力》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