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关于 黄河大合唱(共13篇)
1.教案 关于 黄河大合唱 篇一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冠清
一、教学内容:《黄河大合唱》(人音版)
二、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音乐套曲,共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用音乐叙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发展过程。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发生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磅礴、音调清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理解作品的审美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能力目标:用听、唱、议等方法欣赏作品,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黄河大合唱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王冠清,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音乐从而感受音乐,也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大家欢迎我这个朋友么?(掌声过后)为了答谢大家对我的这份热情,我愿意演奏一首钢琴曲献给大家,请欣赏。
1、大家知道我刚才弹的是什么乐曲么?(黄河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2、很好,那么同学们对保卫黄河了解多少呢?请大家发言
A.黄河协奏曲共分四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殷承宗改编
B.乐曲材料源于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二)欣赏
1、首先大家先看看这几幅图片,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幻灯)
壶口瀑布(山西
省),河套平原(内蒙古
省)
黄河的全长多少,流经几个省份。(幻灯)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2、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对黄河有过文学绘画艺术的写真,例如李白的一句千古绝叹(幻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我们近代现代的艺术家则用音符的形式来抒发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A(幻灯出示作者冼星海照片)大家认识这是谁么?
B那么大家谁知道冼星海的生平和一些作品?
(讨论后出示幻灯)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冼星海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冼星海(1905——1945),伟大的人民作曲家,广东番禺人。1905年出生于澳门。他在小学,中学时代就立志于音乐的学习。192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30年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并写出了不朽的作品《救国军歌》,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代表作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以及具有中华民族音乐气质的代表性作品《黄河大合唱》。
3、好的,我们今天要了解欣赏的内容就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幻灯)
这首歌曲一共有八个乐章,同学们知道都有哪8个乐章么?(幻灯)
a黄河船夫曲
b黄河颂
c黄河之水天上来
d黄水谣
e河边对口曲
f黄河怨
g保卫黄河
h怒吼吧,黄河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欣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4、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播放)
听过之后什么感受呢?乐理知识。(2/4特点)
速度快,节奏性突出,众志成城抗日的决心。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乐器,这种乐器叫萨克斯,是由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下面我用萨克斯演奏保卫黄河的主旋律,大家用2/4的节奏型给我打节奏。
萨克斯是木管乐器的一种,其最为常见的演奏形式为爵士乐演奏,下面老师将给大家演奏《音乐会练习曲》,请欣赏。
好的同学们我们回到保卫黄河,请再听一遍,想一想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幻灯)齐唱、轮唱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
这种轮唱形式类似于一种复调的手法——卡农手法,什么是卡农手法?(幻灯)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组织同学练习卡农手法。
5、唱唱主题旋律的曲谱:a师生一起唱曲谱 b老师用次中音号演奏
6、再次听一遍,跟着录音唱。
同学们:记忆音乐的主题旋律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加练习。
6、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我把一首同样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歌曲《跟你走》献给大家。
结语: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滋润了华夏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伟大的党开辟了祖国的崭新的一页,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保卫黄河,振兴华夏,保卫全中国!
2.教案 关于 黄河大合唱 篇二
1 房屋修缮的工作程序
安全检查是摸清房屋状况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应是每年进行一次房屋检查, 同时将检查记录表填好写好, 用以存入已建立好的房屋技术档案之内。如在检查中发现危房房屋, 检查人应填写好有关检查记录, 并及时送交房屋所有人和居住户, 督促他们及其所在单位及时抢修, 以排除危险和保障安全。在动员修缮工作中, 应该根据其安全检查和修缮情况, 全面、及时地检查, 督促好修缮工作。同时, 应把重点放在危险房屋上, 而且要做好落实工作, 最后做到具体实施修缮工程。在雨季的抢修和抢救工作中, 为了保证雨季的居住安全, 雨季之前, 应做好危险隐患的房屋的重点检查。如发现了险情, 须及时通知房屋所有人及居住户, 并当即采取应急措施。再就是调动各方面人员, 在雨季之中分片包干, 巡回检查, 建立雨季值班制度, 发现问题, 随时排除问题, 随时向上级汇报情况。
2 抓好几个重点部位的维修
2.1 砖砌结构
砖砌体结构的修理包括裂缝修理、墙面腐蚀的修理、局部拆除重砌。砖砌体裂缝的修理, 一般都应在裂缝稳定后进行, 否则即使进行了修补, 裂缝将继续发展。裂缝是否需要处理以及采用什么修理方法, 应从裂缝对房屋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性、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影响来综合考虑后确定, 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有水泥沙浆嵌缝法、块体嵌补法、压力灌浆法、一般抹灰、金属网抹灰、一般喷浆、金属网喷浆等。对腐蚀层清除, 可用人工凿除, 以钢丝刷清除浮灰、油污和尘土等, 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对腐蚀严重已影响砌体强度的墙体应做局部或全部更换。对腐蚀一般的墙面, 可根据防腐要求, 加抹水泥沙浆或改用沥青混凝土等修复。对产生严重空鼓、歪闪、裂缝等现象, 对安全产生影响者, 可采用局部拆除重砌。
2.2 上下水管道
存在主要故障表现为管道破裂漏水、管壁腐蚀漏水、管道接头处漏水、管道堵塞等;管材及接头附件质量不佳;管道防腐不好, 施工质量不好;铺设管道时, 未将土壤夯实或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密度不均匀, 土壤不均匀沉陷, 使管道受力显著增加, 造成接头损坏或管道爆裂;管道埋没过浅, 过路不加金属管保护, 外部重载将管道压坏;接口丝扣连接搭接不够不实, 石棉水泥接口敲打不密实;施工时管道内杂物清理不畅, 使用卫生器具不当引起硬物、破布、棉纱等杂物掉入管内, 从而堵塞存水弯管道转弯处;管道铺设坡度大小或有倒坡现象, 引起管内水流速度太慢, 水中的杂质在管内沉积而堵塞;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通风处因屋面天沟杂物随水进入管风, 应在雨水口、污水管道通风处加金属网保护;设计管径偏小造成的流速太小而堵塞。针对以上故障采取的措施为:应根据故障现象、水管材料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上、下水管道的维修人员, 要对负责的上、下水管道有全面的了解, 巡回检查各上、下水井口 (包括阀门井) 封闭是否严实, 以防异物落入井中, 给修理工作造成麻烦。雨水井、污水井要定期清捞, 确保雨、污水畅通;露天空间的管道, 需定期进行检查和涂刷防腐材料, 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铸铁管3年一次, 镀锌管使用5年后2年一次。对一般的控制阀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护, 进行开关检查, 以防启用时开不开或关不了, 当阀门漆面受损时, 应涂刷防腐材料。
2.3 门窗等的修缮
对于木门窗来讲, 其损坏情形主要是倾斜、下垂、弯曲翘曲、裂缝过大、走扇、腐朽、劈裂等, 一般采用硬木楔恢复平直, 加铁三角拉结牢固, 用矫正器矫正, 部分更换合页整形等。对于钢门窗而言, 其损坏主要是安装不牢固, 框与墙间产生裂缝、配件丢失, 未及时进行油漆防护或油漆时除锈不彻底。对松动门窗应采用将锚固铁脚的墙体凿开, 把铁脚取出矫正, 损坏的应焊接好, 然后用高标号水泥沙浆把铁脚重新固定好;对扭曲或损坏严重的门窗扇, 应卸下进行矫正, 焊接后再重新安装, 并定期进行油漆防护。对于铝合金门窗而言, 其损害主要是紧固部件松动、脱落;密封材料安装不牢、老化、脱落;框扇变形等。采取的方法是矫正或更换, 对于表面的污蚀应定期擦试干净;更换有损伤的密封材料, 对于附件、螺丝的松动、脱落等, 要及时拧紧、更换或重新装配。
2.4 屋面防水工程的维修
进行房屋渗漏的维修, 首先应对其设计、结构有所了解, 还要详细了解渗漏情况和部位, 分析原因, 制定合适的维修方案。在制定维修方案时, 应注意如下事项:一是, 刚性防水层的修复一般用柔性防水材料, 使之适应原来防水层的变形;二是, 柔性防水层一般用同类柔性防水材料来修补, 视防水层损坏情况用嵌缝、贴缝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修复;三是, 对结构裂缝引起的渗漏, 应了解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使裂缝稳定后, 才能进行防水层的维修。
3 施工中注意事项
3.1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
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也是不合格产品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 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以人为中心, 建立质量责任制, 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以班组、现场自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 坚持“三检”, 即自检、专检、交接检。施工班组在下班前对当天工程质量进行自检,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马上返工, 上下道工序在工程交接上进行交接检, 不符合质量要求, 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分项工程完成后由工程部门负责人组织班组长、质检员等, 按“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凡不合格的必须要求返工处理。
3.2 规范工程施工合同
当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承包商确定后, 第一个接触到的环节就是施工合同。对于维修项目都有规范性的合同,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合同中对于施工图及工作范围的确认;合同中对于材料设备价格或品牌的确认;合同中对于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程序的确认, 一般在工程施工中由业主委托的监理单位履行对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批事项;对于工程施工中安全文明施工的确认;对于工程款的支付程序的确认。对已签订合同的各维修工程要依据合同工期及投标承诺, 要求施工方编制详细的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定目标、定计划、定方案、定措施、定制度、定落实, 长计划短安排, 合理安排工期, 保证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及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试验标准进行施工, 施工人员要严谨细致, 认真负责, 做好施工原始记录。要做到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3 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保证施工用料的定额用量
严格把好材料验收、施工操作、质量检查监督三道关, 从而控制工程质量。对于所有进入现场的建筑材料, 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砂石、骨料等进场材料取样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决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以免影响工程质量。S
3.教案 关于 黄河大合唱 篇三
石济客专济南西联络线黄河南特大桥改(XLDK411+865.96~改XLDK413+535.43),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境内,全长1669.47米。
二、冬季施工特点
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不利,工程质量事故以混凝土工程居多,不仅给工程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由于准备工作时间短,技术要求复杂,质量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的;冬季气温低,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较普遍,对施工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大冬季施工的安全投入;冬季施工成本较高。
三、冬季施工準备
(一)配备搅拌用水加热装置
搅拌站要设置三台无压锅炉,保证拌和站搅拌用水的温度在搅拌用水60℃左右。加热罐容积要满足拌料的供应,每台锅炉具备一小时将10吨水从0℃加热至60℃的供热能力。各搅拌站根据冬季施工混凝土方量备足煤炭,煤炭存放砌池并覆盖,以方便使用并避免和混凝土骨料混掺为原则。
(二)砼原材料的保温
冬季施工用混凝土骨料堆放在料仓内,原材料储料仓和拌合机料斗整个成片搭棚,门口采用棉帘遮挡,料场内生炉火保温,来保证拌合时的温度满足要求。外加剂存贮和罐体采用棉篷布进行包裹。拌合楼供应暖气,运输罐车外侧加装保温套,保证冬季混凝土的供应。
(三)储备砂石料
因本地冬季河沙因冰冻封河不能生产,各搅拌站入冬前备齐冬施混凝土所用河沙。料场面积有限的搅拌站调整砂、石骨料的比例,满足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多储备河沙。原材料进场加强质量监控,严格按检验批报检的同时,做到逐车量方并和样本对比,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场。
四、冬季施工方案
(一)砼冬季施工方案
根据施工工期的要求及本项目所在地季节气温情况,并根据施工季节气温的不同,采用综合蓄热养护法进行砼冬季施工,即:原材料(水)加热+高效减水剂+保温养护。冬季砼养生过程中要对砼温度进行全过程的监控。
1.控制原材料质量
水泥:严格遵守指挥部的规定,选用甲控物资。
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硬质、洁净的中砂,不含有冰块、雪团,含泥量不大于3%。贮备场地,选择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
粗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硬质洁净、强度较高、抗冻融的石料,含泥量不大于1%。并存放在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
2.设计冬季配合比
试验室在冬季施工之前将施工配合比重新设计,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塌落度。掺入防冻剂,试配强度较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以符合冬季施工要求。
3.混凝土搅拌、运输要求
①砼搅拌站要严格按照试验室的要求,同时在搅拌混凝土前,拌和站试验人员要先进行热工计算,并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达到10℃左右,入模温度不低于5℃。
②混凝土运输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混凝土运输罐车罐在外面包裹帆布。
③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要注意如下事项: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内壁;混凝土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尤应控制拌和物的坍落度。在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用保温材料覆盖。
4.混凝土试件留置方式
按现行标准规定制作标准养护试件,做3组试件与结构物同条件养护,一组按规定时间试压以确定拆模强度。
(二)钢筋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当环境温度低于-5℃情况下,对钢筋的焊接时,焊工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钢筋焊接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在对焊机使用时应装设电压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变压器级数或停止焊接,以确保质符合要求。每天在焊试件前应清除钢筋焊接部位处的铁锈,还应对不符要求的接触部位应切除;同时要先进行试焊,调减电压到正常使用范围内方可进行实际焊接。
(三)冬季桩基、承台、墩台施工
1.冬期桩基施工方案
冬季桩基施工时,要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且浇筑完毕后待混凝土初凝后采用放水养护的方法进行养护。
2.冬期承台施工方案
在承台施工前提前准备好保暖用的棉毡、加厚棉篷布、火炉;施工尽量选择温度比较高的中午开始浇筑混凝土。
在承台模板外侧用φ20钢筋焊接套环,将棚架立杆插入套环内予以固定,立杆应高出承台表面4.3m,立杆间距1.2m,横杆步距为2m。用φ8钢筋经过两侧立杆顶部横杆上进行对拉,设置间距为90cm一道,上部铺设夹棉篷布,用挂钩与φ8钢筋进行加固。在浇筑时将保温棚侧面夹棉篷布卷起,浇筑完成后展开。
强制养护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后在承台上表面采用棉毡进行覆盖保温,随后拆除保温棚。保证在养护期间棚内温度不得低于5℃,且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
3.冬期墩台施工方案
①在墩台施工前提前准备好保暖用的棉毡、石棉被、桑拿炉。
②因斜墩上部与脚手架间距逐渐加大,立杆底部与墩身间距为40cm,墩顶处立杆与墩身边线间距为1m左右。直墩立杆底部与墩身间距为80cm。为加强操作架的稳定性在墩身模板拆除后将脚手架横杆延长顶住墩身砼表面,并利用墩身拉杆孔将脚手架拉紧。爬梯搭设在保温棚外侧,排距、步距与操作架相同,横杆与操作架横杆相连接。
③利用架立墩台模板时搭设的操作脚手架,采用石棉被在墩身外侧操作脚手架外进行包裹,包裹方式采用被横向分层包裹;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全部覆盖一层棉毡,在上一层墩身施工前将原砼表面凿毛,以保证砼的满足质量要求。
④施工时选择温度比较高的中午开始浇筑混凝土,保证在晚上降温之前混凝土浇筑完毕;当遇到罕见寒冷天气时,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取暖设备,保证暖棚内温度;保证在养护期间棚内温度不得低于5℃,且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
4.冬期施工记录
①冬期施工日报表:冬期施工期间每日平均温度、每日各时间段温度对砼测温、拆模、制定并采取紧急措施等都有很大的决定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冬期施工的工程质量,利用室外测定室外温度,计算其平均值,建立冬期施工日报制度,以便随时把握冬期施工日气温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冬期施工日报表同时注明当天天气预报情况,便于技术人员查对、比较。
②冬期施工砼入模温度统计表:冬期施工期间砼入模温度是预控砼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建立冬期施工砼入模温度统计表,随时统计掌握砼入模温度。
③砼养护测温记录表:按部位和日期编目,并附测温点平面布置图,测温人员必须在当天9:00前将砼养护测温记录反馈到项目部工程部。
5.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①已完工桥梁墩台保护措施
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桥梁墩台、梁体,加强保护,防止污染。对于刚浇筑的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前,混凝土均不得受冻;强度达到5MPa以后,要继续覆盖棉毡,包裹彩条布进行保养。
②钢筋、模板保护措施
钢筋验收合格进库后,要分类堆码整齐,防雪防潮,防止钢筋锈蚀。钢模板进场前,要进行现场试拼装,及时进行除锈和涂油处理,堆码整齐。施工完一个墩台后,及时清除模板上的混凝土等杂物,整修涂油,堆码整齐。
五、结束语
关于工程项目的冬季施工,我们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对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物资物料供应及具体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度、安全及效益。
参考文献:
1.《京沪高速铁路管理办法》;
2.《石济线黄河南特大桥施组》;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暂行标准》;
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5.《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实施细则》;
4.教案 关于 黄河大合唱 篇四
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
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模块名称】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逐步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中公教育提供
2015年浙江教师资格面试培训/辅导:
http://zj.zgjsks.com/zg/2015_jszgms/?wt.mc_id=lq11904
3.知识与技能(1)知识:
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教材分析】
zj.zgjsks.com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
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
5、《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生对唱歌曲。
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
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
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忔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中公教育提供
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亲年诗人张光年,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情景,听其朗诵歌颂黄河的诗句,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谱曲,写就了这一划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教学重点】《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赏析
zj.zgjsks.com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用具】
1、教师:电脑(或DVD)、大屏幕(电视)、光盘、挂图等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绘黄河、颂黄河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播放黄河景色图片。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三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总结该组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中公教育提供
三、自主学习:
专心欣赏、自由朗诵,初步品味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1)介绍作品。作者、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全貌及本课知识点。
(2)教师播放《黄水谣》,学生欣赏。(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氛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3)请学生说说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4)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相互作出评价。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看法)(5)教师小结:《黄水谣》
zj.zgjsks.com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中公教育提供
(6)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都会以各种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7)欣赏《保卫黄河》
a、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觉(学生自由发言)b、整首合唱曲的情绪如何?(学生自由发言)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d、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手势练唱《保卫黄河》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四、教师课堂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作业布置】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水谣》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zj.zgjsks.com
(2)《黄河大合唱》中,你最熟悉其中哪一曲?哼唱一下,并谈谈你对音乐的体验。【教学后记】
5.怒吼吧黄河教案 篇五
怒吼吧,黄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由课题引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九课,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再看这个课题,哪个字吸引了你的眼球?你怎么理解这个“怒”字?谁在怒吼?课文单单只是写黄河在怒吼吗?
2《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合作完成《黄河大合唱》这一伟大乐章的过程和背景。那他们是怎样作词作曲,完成这部巨作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感受黄河的“怒吼”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诗人光未然在黄河边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想法?用笔在旁边勾画批注出来。交流一:气势震撼
出示句子: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a.自读句子,谈感受。你从哪个词看出了黄河的气势令人震撼? b.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内心的震撼。c.全班齐读。读出那种气势,读出那种震撼。d.出示图片,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交流二:心潮澎湃
看到令人震撼的黄河,光未然内心无法平静,心潮澎湃。他联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a.看看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此处为了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作者连续用了两个反问句,语气更加坚决、肯定。你能读出反问的语气吗?你能换种语气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b.了解轩辕、大禹。出示图片资料。(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地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C.全班齐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先人不屈的斗争精神。
交流三:诗人看到气势磅礴的黄河,想到先人的不屈斗争精神,心中产生了什么想法?女生齐读,全班齐读。三.感受诗人的“怒吼”
1.1939年3月11日,光未然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朗诵了他刚写好的《黄河大合唱》歌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热段,找一找光未然是怎样激情朗诵他的歌词的?
出示句子: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a.师范读。自由朗读,读完后谈体会。b.从句式上你发现了什么?(排比句)c.师生互读、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
d.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中能感受到诗人心情是怎样的吗?(复杂:时而激情,时而哀伤,时而欢快,时而悲壮)全班齐读。
e.出示“学习链接”。找出哪些应该读出激情?哀伤?欢快?悲壮? f.指名选读。读完“朗诵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感受作曲家的“怒吼”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诗人的革命激情、爱国激情,让他写出了长诗,为抗战“怒吼”。而他的朋友冼星海仅仅用了六天就给这首长诗谱出了全曲,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交流:为什么是个奇迹?是什么让他如此投入呢? 五.感受中华儿女的“怒吼”
1.是旺盛的革命激情,让他们又一次成功合作,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经典被保留下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诞生了。你们想听听吗?
2.《黄河大合唱》全曲共八章,气势磅礴,感人肺腑。特别是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更是气魄雄伟,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与洗礼!让我们用心来聆听。(播放第八乐章)3.对于这一历史巨作,周恩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曾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4、(课件书写“怒”)请大家再看课题,看这个红色的“怒”字,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怒吼吧,黄河”为题?
师:“怒”字是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我们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
六、激发学生的情感
1、从两位艺术家成功合作谱写《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你深切感受到两位艺术家的什么共同点?
2、(出示光未然、冼星海照片)师:这就是光未然、冼星海,这两位优秀的战士,民族的骄子在看着你们,在期待着你们,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师:同学们,今天的中华民族还不够强大,西方一些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欺负我们。所以,我们要以光未然、冼星海为榜样,发扬黄河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努力学习,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情感延伸
6.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黄河的主人》是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黄河气势之大。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羊皮筏子的“小”“轻”“载重大”的特点。
重点:
读懂揭示中心的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难点:
难点是对黄河的认识,因为黄河距离正在上学期间的孩子来太远。教师要尽量造势渲染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思路设计:
本文的结构严谨,层层相连。如果把文章分开来讲显得不够完整。但若不分开则内容太多。课堂时间过紧,给学生读悟的时间太少而达不到效果。因此唯有分开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具体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从导课开始到课文内容的展开,要尽量他创设情景,极力地,充分地渲染黄河的气势,然后通过图片直观介绍羊皮筏子的特点,从而认识这样的一个水上工具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之上行驶是多么凶险,为下面讲解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的羊皮筏子的图片,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学了常识课,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那么在
我们国家有三条河流分别被誉为"黑龙,青龙和黄龙",你知道这是哪三条河
流吗?
提名答.
黄龙就是黄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黄河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介绍黄河:
这条黄龙的脾气可是不太好,可以说是一条非常暴躁的,桀骜不训的龙.它发源于青海,流经九个省.宋朝诗人王安石写过一首诗<<黄河>>说的就是黄河的危害.在有历史记载的两千多年间黄河就决口1590多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此不训的河流,是什么人这么牛呢?敢称它的主人啊.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黄河不公是我们的母亲河,更是一条灾难河,想要做其主人不易.)
1,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2,课文读完了.问:谁是主人? 他是如何成为主人的呢?
板书:艄公
3,出示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解释重点词语: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三,认知黄河:
课文主要是赞扬了艄公,除了艄公,课文还写了黄河。我们先把主人放在一边,来看黄河。
1,自由读第一段
师:黄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生:胆战心惊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生:被黄河的气垫所吓。(震慑)
师:是啊!李白的诗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第一段中的一个词语就蕴涵一个画面。(出示关于黄河的图片)你能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你的气势吗?
提名读,范读,齐读。
2,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是描写黄河的呢?用笔画出来。
提名答: 汹涌的激流勇退
湍急的黄河
波浪滔滔的黄水
险恶的风浪
惊涛骇
浪
滚滚的黄河
师: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黄河的水流非常急
生:黄河的气势大
生:黄河给人的感觉凶险。
齐读这些词语
(意图:通过寻课文词语的把握,让学生充分认识黄河的气势与凶险,从而为下文的理解做好铺垫。)四:认识羊皮筏子:
在这样的水势之中行船尚且困难,那么羊皮筏了又是怎样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呢?
1,介绍羊皮筏子,并出示图片
2,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自由读第二段,找出筏子的特点。
师:课文中指出筏子的特点是什么?
生:小,轻。
师:小而轻的东西在波浪滔滔的黄河中行驶会怎么样?
生:被打翻。
师:那么这一段应当怎样读
生:“小”和“轻”读的轻些,“整个儿”读得稍重
指导朗读
3,这么小而简陋 的水上交通工具漂流在滚滚的长江上真如同是汪洋中的一根稻草,风雨飘摇中的一片树叶,是不是让人感觉到非常地惊讶。然后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呢。
师:范读第三至五段
师:老师读这一到七个数字时的速度是不是越来越快,语气也越来越重?为什么老师要这样读?
生:因为越来越惊讶!
学生自由读齐读
师:除了六个人还有两只麻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羊皮筏子的载重大,作用大
师:艄公是如何驾着又小又轻而且载着这么多人的羊皮筏子在黄河上乘风破浪的呢?我们下节课讲 五:作业:
7.教案 关于 黄河大合唱 篇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6]461号)和《关于肌注用鱼腥草注射液等注射剂恢复使用申报资料和程序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6]474号)有关要求,国家局组织对西安黄河制药有限公司申请恢复鱼金注射液(2ml)肌内注射使用的申请资料进行了审查,对生产情况和条件进行了现场核查,并进行了抽样检验,结果符合恢复鱼金注射液肌内注射使用的相关要求。国家局同意恢复西安黄河制药有限公司鱼金注射液(2ml)肌内注射使用。
请各省(区、市)局通知辖区内药品使用单位,请陕西省局通知西安黄河制药有限公司,并加强有关监管工作。
8.黄河颂讲课教案 篇八
》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黄河颂,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感悟黄河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吧!二:首先我们认识本课的作者(生读)三:下面我们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齐读)三:初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指名学生展示朗读风采
3、指名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四:研读课文
读出重音和感情
要想读好这首诗,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师语)
(一)望黄河
1、出示朗读指导(生读)
老师按照这种朗读指导,给大家范读这首诗的望黄河部分(师语)
2、指生评价
3、找出表现黄河气势和力量的词语
4、指生读,生评价(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二)颂黄河
作者怀着忧国忧民之心,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心中不免掀起万丈狂澜。(望
黄河滚滚
板书)在作者眼中,黄河已不再是自然河流,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紧密相连。到底有哪些关联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颂黄河部分,并思考:
哪些词体现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紧密联系?(课件)
1、生诵读诗词找答案(摇篮
屏障
臂膀)
作者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使我们想起了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对于母亲的歌颂和赞美,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诵读这部分内容?(缓慢温和)那些词表现了对黄河母亲的赞美?对这些词我们要读的舒缓柔和,读出对黄河母亲的赞美和热爱 之情。请同学们酝酿感情,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生读,生评价,齐读
屏障的意思是什么?黄河用什么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怎样的英雄体魄?在我们的印象中,巨人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力大无穷)诗中哪些词体现了黄河的力量之美呢?找一找。读这些词语时我们一定要重读,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师语)
3、指生读,生评价
黄河用英雄的体魄铸成我们民族屏障的作用是什么呢?
同学们,1938年,日本侵略者窥视着我们的家园,践踏着我国的领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黄河以他英雄的体魄出现了,他出现的目的就是保卫我们的家园。所以,同学们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对黄河的感激和有了这个屏障的自豪感。请同学们酝酿感情,试着读一读。(师语)
4、指生读,生评价。齐读
诗中又是怎样写臂膀的?一个铁字突出了臂膀的力量。更彰显了黄河雷霆万钧的力量。哪些词体现了黄河雷霆万钧的力量呢?对于这些词,我们应该怎样读?重读还是轻读?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一读,读出黄河的力量之美。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黄河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所以,我们除了读出力量之美,我们还要读出豪迈乐观之情。
5、指生读、生评价
齐读
黄河以他英雄的体魄和伟大坚强的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这正是作者所要歌颂的黄河精神(颂
黄河精神
板书)
同学们,请不要忘记本诗的写作背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在我们的国土上,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黄河,难道他只是歌颂黄河精神吗?他歌颂黄河精神的目的是什么?请在诗中找出答案。(号召中华儿女
学习黄河精神)
6、指名读那一部分内容。
根据上面的学习,这位同学注意了需要重读的词语并读出了重音,很好。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一部分内容。
同学们,作者歌颂黄河精神的目的,就是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把黄河精神变成我们的民族之魂(立
民族之魂
板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民族之魂,我们才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同学们,在这首气势恢宏的爱国诗篇中,你认为那一部分集中抒发了作者炽烈的感情呢?我相信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一部分背诵下来。(检查背诵)
同学们,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还需要学习黄河精神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9.《保卫黄河》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在学唱《保卫黄河》轮唱的教学过程中,领悟作者采用轮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为了更好、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的壮观场面。
2、采用分组的形式自主练习,掌握轮唱的要领。
3、通过音乐活动(课前参与及课后延伸,交流资料、欣赏歌曲„„)了解音乐家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扩大音乐视野,了解两河文化。
教学重、难点
1、进行歌曲轮唱时,声音要和谐、统一。
2、积极地配合做好音乐活动。
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这是一首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地表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斗争最前线的动人景象以及他们那惊天动地、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不论是在抗日前线还是在敌人后方,不论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的巨浪,犹如黄河怒涛的咆哮!
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不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长江与黄河》这一音乐活动是整个单元内容的拓展,其中有较为丰富的人文内容,也是音乐与姐妹艺术相沟通、相融合的极好时机,更是培育学生创造精神的极好形式。
活动中提供的素材除本单元唱过、欣赏过的曲目以外,还有两首诗词和丰富的图片、包括自然景观和建筑、雕塑和民间锣鼓。另外,还要求学生分组收集长江、黄河的有关资料与艺术作品参加“擂台赛”和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习轮唱歌曲《保卫黄河》
1、预习歌曲《保卫黄河》。
2、请大家再欣赏歌曲轮唱《保卫黄河》。这首歌和上节课听的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觉像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杀敌,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成星火燎原之势,遍布全国,保家卫国的壮观场面„„
3、学习轮唱。教师讲授轮唱要领。
4、分组练习。
5、全班歌唱。先两部轮唱、再三部轮唱。
二、音乐家冼星海介绍及《黄河大合唱》背景
师:《保卫黄河》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最终取得革命最后胜利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
三、音乐活动
1、师:现在我们进行拓展性的音乐活动,请大家把收集的有关长江、黄河的资料,组内交流。
2、音乐擂台赛“抢答游戏”,看哪个组第一。(1)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
(2)你知道为什么把黄河、长江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吗?(3)长江的发源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长江的艺术作品?
四、课堂小结
黄河、长江,孕育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骄傲。但是近些年,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以及他们的沿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关注、爱护母亲河的生态和建设。
10.《黄河象》教案 篇十
1、能够认真漂亮的书写本课六个生字,准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黄河象化石的情况以及发现挖掘的过程
4、能有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学习作者说明方法的准确性。
6、欣赏科学家假想的故事,感受科学家假想的有理有据。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化石的资料、搜集黄河象化石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资料导入
1、 师:先来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幻灯出示化石图片)这些都是――化石。
关于化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资料)
2、 出示黄河象化石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化石吗?对,这是古代黄河象的化石。你对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又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资料,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及时补充。)
3、 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认真的搜集了资料,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黄河象。(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这是一篇科普散文,这样的文章我们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二、 检查预习
1、 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我们对本课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生词指名随机认读,随机抽查个别词语的理解。)在预习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打开书在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有没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
2、 我们本课一共有六个字要求大家会写。打开写字课本。我们已经让大家临帖并写了一个。现在我们看一看这六个字按结构分可以分为几组?先来看左中右结构的这三个字你认为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左右结构的呢?最不好写的要数半包围结构的这个腐烂的腐字,跟老师一起先写一下。好拿起笔把,按我们刚才说的再来写一写这六个字。与你预习时写的比一比,是不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3、 字如其人,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去写就一定能把字写好看。看我们不都是进步了吗?
4、 好下面我们打开书,我请同学们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一他读得准确吗?二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指名读文)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随生回答板书:化石样子、假想来历、发现挖掘)请你根据这些内容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在文中用双竖线标出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叙述顺序,你认为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而本文却是先写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再写科学家假想化石的来历最后写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这在写法上属于倒叙的写法?你知道为什作者要把黄河象化石的样子放在文章的开头来介绍吗?(为了突出化石的样子,说明黄河象化石的样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细读课文,品词悟情
1、 那我们就先来读读文章描写化石样子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黄河象骨骼化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有印象,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2、 交流:(1)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感受到黄河象化石的高大,完整。有多高?四米比我们教室还要高出一米,有多大,长八米教室长。这具大象的骨架如果放在我这里恐怕屋顶都要涨破。你怎样理解除了尾椎以外这句话?(只有尾椎不是化石)
(2)看,前面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是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三米多长的大象牙重有三吨,得用载重吨的大卡车去拉。你怎样理解甚至?(舌骨很难发现也能保存着,说明化石的完整。)
(3)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一百多块的脚趾骨,连三四厘米的趾骨也没有失掉可见完整。
大到三米长的大象牙,小到三四厘米长得脚趾骨都保存着,可见它的完整。
3、 作者为了说明化石的高大、完整用了一些数字来说明,这在说明文中是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们来再读读这三句话,感受一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准确性。
4、 人们站在这样的骨架前,似乎可以看到一头大象这昂首阔步向前跑。(出示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这具化石的样子介绍给大家吗?结合第一段的内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
5、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的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为什么能这样完整的保存下来呢?(死后没有被移动过)你怎么知道的?
6、 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问题: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因为什么所以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7、 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大象的脚踩着石头。课件出示: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 ),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 )。大象是失足落水的,死后没有被移动过,这都是科学家们的想象和推想。但是不是随便瞎想。而是有理有据。科学家的推想是有根据的。那么科学家又会我们假想出怎样的一个精彩的大象失足落水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 ),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 )。
2、科学家根据发现时黄河象的样子为我们假想乐乐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交流:
1)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归纳总结出:因为天气的炎热才有象群的疲劳和干渴,才会有老象因为急于喝水而失足落水。岁月的变迁使之成为了化石。
3)体会科学家假想的条理性。
4)同桌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3、科学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假想?
联系最后一段的内容说一说。
三、 课外延伸
1、 找一找这样的科普文章读一读
2、 为黄河象设计解说词,写一写。
四、 综合提升
自己试着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写一篇小故事。
五、 板书设计
黄河象
化石样子――高大完整
假想来历――有理有据
11.《黄河颂》教案 篇十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悟、赏
教学媒体:录音机;电视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1. 以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配以朗颂词引入;
2. 整体感知
(1) 录音范读,学生体验作品语感和感情;
(2) 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把握好诗歌基调--热情、悲壮、豪迈)
(3)(配乐)齐读
(4)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朗读;
3. 质疑
4. 深入探究(用投影片展示问题)
(1) 第一节歌颂了黄河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 第二节“颂前”哪个系统领诗句?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此诗文坛人仅仅是歌颂黄河吗?
5. 思维拓展:
(1)第二节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抽生讲)再放英雄故事的画面,让学生猜,画面中的英雄是谁?最后放《英雄赞歌》来结束对英雄的赞颂?”
(2)仿写:“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你熟悉的事物。
(3)放《黄河颂》的录音,让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悲壮感情。
(4)齐唱《保卫黄河》并配以黄河的画面。
6. 小结:
《黄河颂》这首诗不仅歌颂、赞美了黄河,赞美了黄河,而且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并让我们炎黄子孙学习这种精神。
7.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序曲(朗诵)--(歌唱)主体---尾声
12.《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十二
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
【教材解读】
《黄河的主人》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沉雄、意蕴深刻。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黄河气势铺垫“主人”、筏子轻小渲染“主人”、乘客神情衬托“主人”、艄公品行铸就“主人”)来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编者选编此课,正是希望通过多角度感受黄河主人的风采来启迪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理念】
1.按照“接触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规律研读文本,积极运用“三点一路,深度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与黄河对话,与羊皮筏子对话,与艄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鲜活的语言文字对话,沉下心来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2.着力从文本语言出发,落实言语实践。运用多种方法强化体验,激活心智,以文动人,以情感人,并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生命,实现文道统一,从而构建语言和精神协调发展的生命课堂。
一、选准切入点──敲击关键词
1.这篇课文里有几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2.板书: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敬仰和赞颂。
3.“胆战心惊”是因为________;“提心吊胆”是因为________;“敬仰和赞颂”又是因为________。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了这三组关键词语,也就抓住了全文的脉搏。令教学目标更加简明,教学内容更加简约。】
二、夯实训练点──走进内心处
与黄河对话──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
1.黄河,见过吗?让我们一起跟随录像去领略一下黄河的雄姿,不过,有个小小的要求,边看边想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播放黄河波涛汹涌、恢宏惊天的录像)
2.交流。
3.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词语、句子,请快读课文,然后画出来。
4.交流后,出示归纳的词、句子。
①汹涌的激流 湍急的黄河
险恶的风浪 滚滚的黄河
波浪滔滔的黄水 惊涛骇浪
②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5.自由读一读,你能否让听的人感觉到胆战心惊?
6.配上画面,全班齐读,让我们所有的同学能感受到黄河的雄姿,也能体验到那份胆战心惊!
【设计意图:通过“看录像,想词句──读课文,画词句──读词句,悟其神”这样三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与黄河对话,从而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词句,脑中便会将文本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链接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会又能“看”到那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同时,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
与羊皮筏子对话──感受黄河之险、筏小人多带来的“提心吊胆”
1.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提心吊胆?
2.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2~5自然段,当读到让你提心吊胆的词语、句子甚至一个标点时,就用小圆圈标出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理解,一两句话就行。
3.交流:
出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引导:有让你的心提到嗓子眼的词语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相信你一定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你的那份理解。)
出示: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 )还有人哩!
(引导:括号中可以填一个什么词语,为什么?读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
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引导:①标点符号会说话,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每一个标点符号,你能感受到它们在说些什么话吗?②抓住读六个数字时的语速,引导感受那份紧张、害怕。)
【设计意图:教学生学语文,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拥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通过阅读咀嚼,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乘风破浪,获取精神养料。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甚至一个“会说话的标点”,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如今,仍然有一些语文课堂只图花样迭出,在“热热闹闹”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与语言文字擦肩而过,没有思想交锋,没有心灵碰撞,显得浮浅至极。纵观这一环节的教学,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正是在指导学生静心涵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与“行驶在湍急的黄河之上的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深入对话,从而在心底激荡起“提心吊胆”之波涛。】
与艄公对话──感受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引发的“敬仰、赞颂”
1.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
(故意将“更”去掉,引起学生注意后,引导思考:这个“更”字,可以去掉吗?)
2.乘客们的这份谈笑风生、这份惬意,是谁给的?这个“更”能去掉吗?
3.划下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4.三个普通的句子,三个不寻常的动作,再认真读一读,你一定能读懂艄公这个人。如果能读懂,你想送哪些词语给艄公呢?有什么根据?
5.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又一个画面之中:
①(师引读)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还有些寒意,羊皮筏子刚行驶不久,突然,一阵狂风卷着巨浪迎面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②(师引读)羊皮筏子行驶到了黄河中央,这里水势复杂,呀,一个好大的漩涡,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③(师引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波峰浪谷再次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6.师:这样一个浑身是胆、充满智慧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
生(接着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师:如此一个面对险恶风浪依然镇静而又机敏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
生(接着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7.假如艄公就在你的面前,你该怎么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回合,紧紧扣住一个“更”字,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与艄公对话:运用逆向思维,巧妙去掉“更”字,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感受乘客的镇静与勇气,目的是深刻领悟艄公的镇静与勇气;走进艄公内心,也真正走进了文本的深处。或抓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或以多方面的事实列举,引领学生反复感悟同一个答案。层层递进中,将学生的情感之澜推向高潮;步步加深中,一次又一次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艄公“镇静、机敏、勇敢、智慧”的形象在学生的脑中越来越清晰,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真切。一个“更”字的教学贯穿始终,既玩味了语言文字,体悟了其精妙,又领悟了文本的主旨,巧妙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激活迁移点──说写抒真情
1.创设情境说: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如果真的来到我们面前,你最想问他一个什
么问题?如果请一位同学来做艄公,你能有把握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师融入其中,与生互动。)
2.联系实际写:
( )凭着( ),成为( )的主人。
【设计意图:这项说写训练,以情感为载体,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为本位,以升华主题、提炼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跃,所有的积累都会被激活。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文本主旨(做名副其实的“主人”)进行延伸与补充,进行丰盈与升华,产生新的信息,使得原有认识更加“有血有肉”,这是主体向文本的流动,这是主体与文本的交融。】
板书:
黄河的主人
敬仰、赞──艄公(镇静、机敏、智慧、勇敢)
提心吊胆──羊皮筏子(小、轻)
13.黄河颂教案 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作品,了解背景知识; 2.学习生字词;
3.多次朗诵,多种朗诵相结合,加深诗歌内容的理解; 4.梳理诗歌整体脉络。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在中国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建立首都的王朝有:夏商周,一秦两汉,魏晋,隋唐,北宋。黄河历史悠久,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今天,让我们走近黄河,进一步的认识黄河。
(二)作者作品介绍
光未然(1913—2002),本命张光年,湖北光化人(今属襄阳),现代作家,评论家。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三)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四)生字词学习
(五)解题
诗歌标题是“黄河颂,大家认为,这里哪个字是重点呢?” 答:“颂”字,赞颂,颂扬的意思。
(六)初次朗读 集体朗读,纠正字音;
(七)整体梳理
明确:诗歌分为两个部分:朗诵词+歌词
歌词部分又可分为三部分:描绘黄河+赞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八)再次朗读
1.听录音,注意感情色彩;
2.分析朗读节奏技巧,一方面为朗读打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理解诗歌; 3.自由朗读
4.请个别学生朗读,再听录音,加以体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诗歌梳理复习;
3.进行探究学习,深入了解。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1.复习生字词; 2.复习梳理;
(二)朗读
(三)综合探究
1.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朗诵词,朗诵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呢? 答:朗诵词的内容是:歌颂黄河,歌颂民族精神。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引出下文,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2.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诗人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能找出这些句子吗?诗人是如何描绘的?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句子如下:惊涛澎湃——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描绘: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近镜头特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俯瞰全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横向描写)
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壮观 3.作者在描绘黄河时,我们能感受到黄河的英雄气概,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通过写哪些方面来突出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答: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延绵万里。
4.在描绘黄河时一有个字起到统领作用,大家知道是哪个字吗?
答:“望”,以望字起笔,紧接着对所“望”的内容展开了描写。5.绘黄河的诗句中,有一句写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一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字? 答:“劈”字雄健有力,表现了黄河气吞山河,奔流而下的气势,而“分”字缺乏一种“力”感,表达效果会下降,所以不能换。
6.歌颂黄河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颂扬黄河的哪些方面? 答:以“啊!黄河!”为标志,可分为三层。
歌颂了:黄河是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的屏障;激励民族精神。(这些都属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1)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在黄河这里起源,发展,壮大。
(2)如何理解“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
答:黄河的天险能阻止外敌的入侵,对保卫中华民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比喻句。
(3)如何理解“黄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答:诗人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实际上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7.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8.总结: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诗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2)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延绵万里;
(3)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激励民族精神。
表达情感: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一往无前,不屈不挠,英勇无畏,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励广大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保卫黄河,保卫祖国!9.文章的最后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歌颂了黄河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强调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而坚强的而精神的信念和决心。
(四)主题归纳
1.当我们面朝大海,观看者潮起潮落,浪花一次次的拍打着沙滩,又一次次的退下,我们能感受到应该学习浪花那种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坚韧。那么,当我们面对着气势磅礴,壮观的黄河时,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2.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一往无前,不屈不挠,英勇无畏,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励广大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五)结束语
【教案 关于 黄河大合唱】推荐阅读:
黄河大合唱教案设计11-26
关于黄河的励志诗句11-28
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01-07
关于黄河民间故事传说06-20
关于黄河的调查报告01-14
关于黄河的初一作文600字09-15
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07-15
黄河的主人教案设计11-26
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12-01
关于黄河颂教学设计方案5则范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