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教学课

2024-08-07

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教学课(共20篇)

1.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教学课 篇一

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

一、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上一节课容易,可要上好一节课就得花点心思了。一节好课,除了受选材内容的影响外,更受教师教态、扮演角色、组织方式等多方面的制约。一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教师怎么教。同样一节课,老师们组织的方式却五花八门,你说你上得好,我说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说自己上得好,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以下为你逐一道来,希望老师们能给幼儿一个真实、自然、简单的课堂。

(一)从教师方面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生动简练、适中、不啰嗦,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中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就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

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让自己的眼神成为叩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关怀——鼓励——批评——制止——赞许。目光要亲切、自然、坦诚,注视时间要适当、位置要得体、方向要合宜。

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

4、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1)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

(2)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3)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

5、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要善于分析自己:我的强项是什么?我的专长是什么?我是善于创设情景呢还是善于语言的循循诱导?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锻炼,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个性。所以模仿并非是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借鉴+反思才是聪明之举。

(二)从幼儿方面 一节好课,离不开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消极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三)教材方面 教材分析的步骤。

1.仔细研读幼儿园新纲要。

纲要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纲要为依据,以纲要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纲要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2.通读教材整合内容。

如何准确把握教材,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知道这篇教材写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就像我们以前上学时,老师经常要我们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能只是大体上知道它的意思。二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表达特点。三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3.内容分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一定要弄清教材要素、对象、过程和特点,要分析教材在帮助幼儿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和思想品德成长方面的深层次的结构体系,科学正确地选择、整合教学内容。

二、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一是学情分析,也就是分析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在这方面的经验和认知特点,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指南中五大领域的教学目标。二是分析你所选择的这篇教材的特点,如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所要体现的思想以及你对这篇教材的理解、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四)从课堂设计方面

一节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注意目标达成度,目标的制定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浅,孩子不感兴趣;跳了跳还是摸不着,孩子也不会太感兴趣,或兴趣不能持久。

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采用直接、间接、情景表演、图片导入、实物或谜语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要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3、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合理运用指示手语、情感手语、形象手语等教学手段,帮助幼儿了解、掌握、体会相关要求,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4、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辅助教学内容而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或分组游戏的方式检测孩子掌握的程度,从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5、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小班幼儿一般是10-15分钟,中班幼儿一般是20-25分钟,大班幼儿是30分钟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6、上好一节幼儿园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7、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

上好课,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好的课堂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内容,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或者走马观花……由于幼师们过于做作,影响了课的质量。在课堂设计方面,幼师们除了要考虑课堂教学思路要清晰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 “放射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

如:《和时间赛跑》

教学点: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环节一:早上7点和8点之间你做了哪些事?(洗脸、刷牙、去幼儿园、锻炼……,感知一下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活动做下铺垫)

环节二:一分钟里面插雪花片。先是无意识地插——这时幼儿自身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还没有把自身的努力放进去;然后比较谁插得多与少,有意识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时间还是一分钟。(通过这个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的比较让幼儿体验时间的价值和自身努力的关系)

环节三:创设活动情景:一分钟抛接球、一分钟抛接沙包、一分钟把呼啦圈从脚套到头,并记录。(体验:抓紧时间一分钟里也能做很多事)

环节四:讨论: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

这个活动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得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内容太多,有些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环节:分组起名,讲规则。

第二环节:认识蔬菜(10种左右),多数是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然后看图片的。

第三环节:游戏“找蔬菜”,按图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后对应放在图片上。

第四环节:蔬菜分类,把找来的蔬菜排队,分成瓜类、菜类、豆类、萝卜类等等。第五环节:蔬菜可以怎么吃?介绍蔬菜的营养。(时间很长,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点来组织活动,可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每个点都能深入地了解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的分类、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过类似的一节课:

第一环节:树叶的名称(芭蕉叶、银杏叶……)

第二环节:感知树叶的不同(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第三环节:游戏树叶找朋友(找相同特征进行分类)第四环节:树叶的作用(做药……)第五环节:树叶粘贴画。这其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点来组织教学,容量之大与没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儿产生了思维的疲劳,活动时间的过多延长幼儿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听了,教师好的出发点未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少想一点“怎么教”,多想一点“怎么学”。

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现场幼儿学习时的一种动态的表现,老想着“怎么教”的老师不愿意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甚至恼火幼儿与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师随堂课中班音乐《拍手唱歌笑呵呵》 设计的教学流程是:问好练声——完整听录音歌曲——教师清唱示范——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绍新的唱法(领唱)——自编动作围成圆圈表演唱。

当教师逐句教唱时,有几个幼儿情不自禁站了起来,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曲表演性很强,易唱易做动作)这时,老师也看到了,她让幼儿坐了下来,因为她设计的动作表演在最后一个环节呢,幼儿坐了下来,继续一句一句地跟学,按原定计划一环一环地进行着……

例2:小班《可爱的兔子》 思考几个现象:

20人左右上课,只提供一只小兔给观察; 喂兔子环节:教师发给每人一根青菜或一个胡萝卜,每个幼儿拿一样东西去喂小兔子,让幼儿去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儿座位:坐在教室中间的一块垫子上,面积很小,幼儿挤得很紧。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每次活动都要再爬起来。

分析:教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教”,考虑这个教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如果她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学,就会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够会引起秩序的混乱,有很多幼儿都不能就近观察,只能在边上推来挤去。

2、那么多东西喂一只小兔子太不科学,结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吗)

3、幼儿爬起来回答问题、去观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较费力,而且人为的挤来挤去使得幼儿注意力转移,不利于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

3、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几年前,有阵风刮得挺盛的:公开上的课或比赛课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有的甚至练得非常熟练,到正式上课时变成了排练后的演出。

最近去乡镇听课,发现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试教时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当时我问那老师:“你正式上课是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吗?”她回答说:“是的”。我又问:“那你试教时为什么不用别的班的孩子?”她说:“不熟悉,怕管不住。”我就纳闷:管不住孩子,课堂中出现缺憾或者失控有利用孩子作假、演戏重要吗?因为在我看来,虚假的课堂欺骗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虽然我能理解这些老师的心情,怕上砸了,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

例如:《有趣的树叶》 老师问:你知道哪些树叶?……幼儿一个接一个说出许多许多,很多我都不知道。当老师问:树叶有哪些作用?幼儿:琵琶叶可以做药、银杏树叶可以…… 课后我了解到,这节课光是试教就已经三遍,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教学行为,豪不隐瞒地告诉我,每次试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别说别的准备工作了。(在此我只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不针对老师,其实老师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这样的行为的)当时我对那老师说:“其实孩子说出那么多树叶的名称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说不上才是正常的情况。”为了弥补幼儿表现出的无所不知的不正常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那老师发给幼儿带回家,是让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树叶作用的资料,如果经过调查能说出树叶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况了。当然,此乃下策,顺序颠倒了。

虚假的课堂有一个特点:幼儿非常熟悉活动,非常配合老师,过程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幼儿的眼中看不到生动、看不到兴奋、好奇、投入,因为他们已经没了挑战,适度的挑战才会有真实的兴趣与愉悦,现在他们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机械地重复完成一项熟练的任务。

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

3、少一些华丽,多一些平实。

老师们回忆一下,你外出听的课、看的录象课,有多少节感觉是朴素的、实用的、常态下的课?许多课堂都披着华丽的外衣,这些华丽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装的痕迹。

有的课情景表演、课件、动手制作、游戏、录象等热闹繁华,什么手段都用,全副武装。

例:体育课《过河》

当中跳小河的三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绳子有宽有窄)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 第二次活动:下雨,小河变宽了,提高了难度,运用方法跳过去。

第三次:河里来了鄂鱼(老师坐在河中做鄂鱼)对面田里有害虫(海洋球),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从鄂鱼身上跳回,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放松环节:小青蛙去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的动作等等。结束:全体青蛙一起抬着绳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象这样的课,你听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材料准备简单,过程层层递进、清晰明了。

说实话,平时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准备过多的教学具,有时也没有那个必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们要多去考虑的,但也要避免走入误区:认为东西越少越好。那也不对。关键是材料少了,环节设计巧妙了,幼儿的发展更好了。当然,象科学探索活动还是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探索材料的。

5、少一点控制,多一点自主。

我这里所说的控制是指权威下的不利于幼儿发展的限制。常见的控制有以下几类:

1、范例的控制。一年前,听一新教师上美术课,是中班的绘画《船》,她准备了一幅范画,一边让幼儿观察范画一边提问:大轮船由几部分组成的?(船身、船舱)船身、船舱是什么形状的?船上还有哪些东西?(红旗、烟囱、窗户)结果画出来的船都是一模一样的,好象全世界的船就这一种。

2、语言的控制。我们上课时经常会听到“你又不对了”、“又错了”“你不能……”。有次我去听另一位新教师的兴趣班的美术课,她一会停下说:“坐端正”、一会拿起铃鼓让幼儿跟着她拍手,来组织纪律。因为她刚本科毕业,组织语言不是很形象化不生动,幼儿不怎么要听。所以她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维持秩序。

3、其他控制:《蔬菜》一课由于时间拖长了,幼儿到后来明显坐不住了,那老师就拿着蔬菜的图片,一会走到这个面前说:“蔬菜请你坐坐好”,一会到那个面前说:“蔬菜不喜欢你了”。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维持秩序,但确实是一种变相的权威镇压式的控制,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

这样的控制是束缚幼儿的无形的绳索,是不提倡的。这使我想起一个寓言:有一天农夫牵着驴子走到悬崖边,农夫怕驴子跌下去,用绳子牵着它靠近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越向外挣扎,最后跌下了深谷。

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要用绳子把驴子牵过来?为什么不用一把青草把驴子唤过来呢?

有时为了良好的意愿,往往采取强制的措施,效果却不容乐观。

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能有“吸引驴子的青草”,以活动本身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

7、少一点“拿来主义”,多一点“为我所用”。

一些教材、一些现成的教案、教学材料等等这些都只是载体,是我们参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给我们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内容的文本资料。它都一律只提供同样的一份,显而易见,这些只能参考,在参考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就比如给你一块料子,你就把它用来做衣服,不管大小穿在身上,肯定有人大有人小,但是如果大家把这段料子 合理剪裁,量身定衣,那就肯定大家都合适了。教材就是这段料子。拿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分析一下。

除了整合课程外,现在还渗透国学的教育,我们在引进这些东西的时候,也要根据我们这里的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不能死搬硬套。吸取其中的精髓、抓住一些灵动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是关键,不能刻板地模仿它的形式。

二、这些课堂小细节不可忽视 评价一节好课,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看课堂的活跃程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许你上课时的一个小动作,或者你的一个疏忽,都可能会让你的活动课大打折扣,无缘优质课。因此,幼师们要注意全面把关,对课堂小细节也要引起足够重视,以免因小失大。

(一)教师的课堂礼仪

1、让自己的眼神成为叩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关怀: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让每个幼儿都感觉你在注意他/她。

赞许:幼儿课堂表现好,要用赞许的目光肯定他/她。

制止:用目光给予信号,防止幼儿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闹。

鼓励: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对有进步的幼儿要以资鼓励。

批评:幼儿不遵守课堂纪律,交头接耳,幼师要用眼神批评。温馨提示:

在运用眼神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目光要亲切、自然、坦诚。②注视时间要适当。③注视的位置要得体。④注视的方向要合宜。

2、把握对幼儿的称呼:

对幼儿称呼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真诚地叫响每个孩子的名字。

(2)不要叫孩子的绰号,但可以叫昵称。

3、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有些姿势无形中会拉大与孩子间的距离,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

三、课后反思的维度

1、教学目标是什么?活动中目标实现了多少?

2、课后与课前相比孩子有收获吗?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获?

3、课堂上你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还是孩子的学?

4、教学氛围是否宽松、和谐、愉快、民主、融洽?

5、孩子活动的面有多大?参与程度有多高?

6、是否关注了每一个以及个体差异?具体点说:发展最快与最慢的孩子都进步了吗?

7、教学过程中,哪个环节我最满意?我是否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要这样改?

8、孩子操作了吗?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9、如果下次再上同样的课,我会在教学时做哪些调整?为什么?

10、其他值得记载或反思的课堂现象。一节好课,不仅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也与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密不可分,需要老师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下工夫。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探讨,琢磨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使自己所上的每一节活动课都是好课!

2.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教学课 篇二

一、要根据学期计划认真备好课, 精心准备, “备”是前提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 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 否则无法达到目的。“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可以说备好了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优质课就成功了一半。在书写教案前应认真钻研《大纲》, 吃透教材, 明确各教材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在个人准备或集体准备时博采众长, 精心策划出优质的教案。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要想好, 这节课上什么内容, 要些什么体育器材, 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 整个教学环节应怎样把握, 这些都应在课前充分备课。备内容、备任务、备教法, 如:在投掷教学的最初阶段, 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器械, 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 在备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课中, 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 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力顺序, 使学生明确概念, 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 在经过上述的教学程序备课后, 考虑到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 教师就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 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纠正其错误动作。可见, 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师应不拘泥于常规, 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 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 教者应充分挖掘学生好动的天性, 以良好的教学形式, 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 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 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 精心设计场地器材, 改进教法, 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 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

黑龙江王刚

法,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使学生学有所得, 受益终身。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主体体现, 要抓好这一环节, 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科学安排体育课的内容

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大钢、计划及学生的生理特点, 使教学内容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就一堂课而言, 也应尽可能使内容全面些, 有上肢活动也有下肢活动, 有速度练习也有力量性练习等, 避免一堂课全是一个内容, 甚至几次课连续上一个内容, 使学生局部肢体负担过重, 也不利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练习内容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年龄特征, 如过重负重练习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 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 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 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 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 提高体育课堂效果, 预防运动损伤。因此, 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根据教材的内容, 对相关的关节充分活动开, 如:跳高和跳远教学中, 主要活动开胯、膝、踝关节;技巧和单杠教学中, 主要活动开肩、肘、腕关节, 准备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 这样可加大关节的稳固性和承受能力, 提高肌肉伸缩性与爆发力。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兴趣, 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3. 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课课堂上, 只有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感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才会积极主动, 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突出, 在教学上我们通常采取一堂课两项内容, 把教学内容转变以游戏的形势、配合音乐教学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增强了娱乐性。

4. 讲解与示范到位, 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 还要进行认真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 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反复出现的内容 (如耐久跑、铅球、篮球等) , 可采用先讲解, 后示范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对教材比较生疏的情况下, 教师可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 对一些集体形式下进行练习的项目 (如广播体操、武术等) , 教师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一边体会动作要领, 一边跟着教师做出相应的动作, 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

合理安排运动量对体育课所达到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 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 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 学生过分疲劳, 一方面影响健康, 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 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 一般以平均心率能达每分钟110—130次 (或120—140次/分) 为妥。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

5. 注意课的组织

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学生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 学生便会发生混乱, 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 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中动作变形, 以及学生受伤等, 因此, 组织好学生依次练习, 严格要求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化, 对错误动作出现时, 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 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重视做好放松活动

体育课结束前的放松活动, 我们通常采取做放松操的形势或者让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放松, 放松的过程对加速疲劳的消除, 促进体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所以每堂课的放松环节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过程。

三、注重课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体育课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 对掌握难易程度有所知道,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有进一步了解, 通过掌握学生情况后,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调整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指标, 动作的难易程度, 关心学生的健康, 关心学生的课堂表现, 关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要及时了解, 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总之, 体育课的好坏, 关键看体育教师如何安排, 如何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课进行及时调整, 不断完善体育对健康作用, 体育课让每一个学生喜欢,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 在运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快乐中学习运动技术, 在快乐中学会掌握技术的方法, 让健康第一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体现。

摘要:做为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根据学期体育计划安排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指标进行量化, 科学掌握运动量的大小, 加强课后的信息反馈, 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体育教师掌握情况后要对学期计划进行调整, 科学安排体育课的内容。

3.浅谈小学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写字课 篇三

关键词:姿势、氛围、书写指导

如何上好一节写字指导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重视范写和重视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写字的基本规律,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在对学生训练书写时要适量,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要上好一节写字课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

在上一节写字课时,课前3分钟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错别字展示给同学们看或发现同学中有人没有按字的笔顺来写或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在这短短的3分钟内让学生尽情的去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有了活跃的氛围,学生不然而然的喜欢上写字课。本来写字课是枯燥无味的,经过老师精心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就来了,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在教生字时,我们尽量编一些顺口溜或儿歌,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记住生字的同时又能正确书写生字,真是一举两得。

二、指导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提醒学生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胸离课桌一拳,眼要离本子一尺,双脚要平放在地上,脚要张开一点点,要与肩同宽,左右两臂要平放在桌上,左手按住本子,右手执笔。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笔尖上,拳心要空腕用力,与纸面约成45度角。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自己或书本上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还可以让坐姿和握笔正确的学生生去帮助坐姿或握姿不正确的同学,让那些不会的同学尽快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姿。

三、认知田字格的作用

在教学生写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把字写端正,写均匀,写美观。田字格可分为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由于学生年龄小为了帮助学生的记住,我编了一首小儿歌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学生就很轻松的记住田字格的作用。

四、书写指导

学习了上面的内容后,我们来一个总结,就是把上面所讲的四点结合起来,我们除了学会字的笔顺、笔画、结构外,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对写一个字非常重要。当我们要写好一个字,我们时刻都要注意我们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否正确。在指导学生书写是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范字。

在写一个生字时,我会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接着我让学生来个比较,比较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差异,如“拥、抱、扬”三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在比较字的结构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字的优劣比较,把握字的结构密与疏,笔画的收与放,使学生受到审美训练。如,“琴、养”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最后是分析字的结构、笔画特殊,学生把握有困难时,老师可以帮助分析。

(二)教师示范指导。

我们所学的生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注意巩固字形,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如,“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旗”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三)学生描红、临写。

当学生写字时,我会让学生闭目静坐五秒钟,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做好睁眼、正确握笔、摆好坐姿这三步骤。接着我让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这样是为了让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对要书写的字进行比较,发现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如,“白、田、电”这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略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临写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前看清范字,临写时要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里写得好,哪里写的不好,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力求有所进步。教师要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4.幼儿园老师如何上好一节语言课 篇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好的师德,责任心。教学语态外,还要学会如何上课。其实要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要注意一些技巧和平时的经验积累,不断吸取,观察,体验,准备与交流。因此,我想要上好一节课应该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正确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不明确,那它的环节设计的再好,也是空于一谈,所以,要上好一节课的首要条件是:目标明确。

二.能根据幼儿实际有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突出注意点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有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操作及运用。“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难点”包含两层意思: 1.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2.是幼儿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想要突出重点,我们就应该在教材重要部分,花时间,下功夫,让幼儿真正理解并掌握它。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课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它不同中小学上课,它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幼儿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活动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没有目的性,只是凭兴趣,觉得有味就听,没味道就不听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幼儿园的课不好上。针对定情况,给幼儿上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游戏法

因为游戏使幼儿轻松愉快、毫无负担,很容易被幼儿接受,所以上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选择不同游戏。如:在语言课、数学课中选用智力游戏,在音乐课的时候,不是枯燥的教他们唱,可以让幼儿边做律动边唱歌,在上语言课的时候,可以边讲故事边做些肢体动作,如:兔子跳、猫走路、青蛙跳等等,使幼儿学会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在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理解,加深故事内容。

二、观察法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扩大眼界,发展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的认识是从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观察法是幼儿园上课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园上课的常用方法。因此,在上课前,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观察开始时,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引起观察兴趣,也可提出一定的思考问题来引起幼儿观察。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去感知观察对象,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允许幼儿相互交谈,然后进行指导。在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也可运用文艺作品,如歌曲、儿歌等,巩固所观察到的知识。

三、操作练习法操作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通过多次动手练习,从而使他们巩固地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练习法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不仅能使儿有效地吸取和掌握知识技能,面且能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认真工作等良好品德和习惯。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教师必要的示范,幼儿练习时,教师加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以保证练习活动的质量。练习时可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并逐步提高要求。练习时间的间隔应由密而疏,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以提高兴趣。当练习产生疲劳时,可适当改变练习的方式。当操作完毕时,教师要及时检查、评讲幼儿练习的质量。如发现错误,应即时纠正。在平时各项活动中要让幼儿多练习,在游戏、劳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有计划地指导全班或个别幼儿进行练习。总之,上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各科教学目的、内容及幼儿年龄特点、实际水平适当选择灵活运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和创造性。

由于上课的过程是一个有情感参与的认知过程,教师在运用各种方法时,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以身作则是教师对幼儿配合默契的一种潜力,是运用各种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在课堂中教师应使幼儿的学习处于愉快之中,以便幼儿更有效地学习。一节课能否吸引幼儿,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新颖怎样结束一堂课是值得重视的,很多教师不注重结课,上课讲到哪就算哪,匆匆收场,虎头蛇尾,影响教学效果。平时,我们结课常用小结,活动和作业布置等。上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要善始善终。完美的结束不仅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留恋往返。总之,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也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无论怎样的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反思。

反思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反思使我们锦上添花。所以上好一节课对于每一个老师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

如何上好一节语言课——“名、特、优”教师教学展示观后感本月,我有幸参与了武汉 市实验幼儿园首届“名、特、优”教师教学活动展示的活动,其中小班语言课《月亮的味道》 让我印象深刻。听完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孩子们上完这节课都非常的高兴。我想,不管是 什么内容,带给孩子最直接的是情感的体验,快乐就好!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进入了 角色,当老师说谁想尝尝月亮的味道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的想去尝一尝月亮的味道。整个教学活动中充满了童趣,教师淡化了教的痕迹,让孩子很主动的学习与感受。这节课 是以故事作为载体的谈话活动,教师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来与孩子们交谈,孩子们都很放松,在教师的引导下都想说都敢说都会说。我想,这就已经达到了上这节课的目标。

《月亮的味道》是一个绘本,是一本关于吃的书。教师很善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对于孩子来说,吃,也许就是她或他最感兴趣的事了。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兴奋,在让孩子享受语言学习带来快乐的同时,故事还让孩子们懂得了团结协作的艺术。在这一节课中还涉及到了其他领域的内容,例如:

1、什么东西是像月亮一样圆形的,是什么味道----经验整理、思维流畅

2、小海龟想尝一尝----行动

3、自己做不到----请别人帮忙----社会

4、动物一个个叠罗汉----部分和整体----数学

5、小老鼠掰下一块月亮给每个动物尝一尝----分享----社会在听完这节语言课后,自己有很深的感触,教师要想上好语言课,自身就要有比较强的语言功底。

5.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篇五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甘金福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依据单元制定;

依据学生认知基础制定;

依据客观条件制定;

二、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求真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三、重视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教材和教学对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培养极度忽视;

四、组织好数据的搜集活动

保证观察实验材料的建构性;

培养严肃认真的品质;

避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五、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小组成员之间异质;

小组与小组之间为同质;

组内成员角色自由商定;

六;组织好表达与交流

表达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表达和交流活动的开展取决于教学环境的安全和宽松; 善于倾听、敢于质疑是表达和交流活动开展的前提;

七、建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念

鼓励学生对通过学习建立的认识不断提出质疑;

八、组织实施好课外的观察实践体验活动

6.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教学课 篇六

六枝特区塔山小学 余小也

2017年6月18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六盘水市教育局主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研讨交流暨现场指导培训活动,在这2天的培训活动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回首刘启明、伍斌等几位专家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作为一位科学老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我对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我以后学习的动力。

在这次科学学科课程培训过程中经授课专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让我对科学课的特点、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认识,授课专家丰富的知识经验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

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敢想、敢说、敢做的“三敢”精神。

一、要树立“三敢”的意识

“敢想”是要求学生敢于推测、敢于设计、敢于怀疑、敢于想象。“敢说”是要求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实践、敢于示众、敢于创造。这里突出的一个“敢”字,因为只有“敢”才有可能创新。我认为学生在上课前敢想、敢问,提出的问题最多,上课后提的问题就越来越少,甚至不问或不敢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们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慢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教师所扮演的“权威”角色使学生逐渐习惯于“认真听讲”了!这种状况,决不是素质教育所期望的,更不是创新教育所期望的,必须彻底予以改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必须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树立“三敢意识。

二、要营造发展“三敢”的环境

学习需要宽松、民主的环境,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堂科学课,要使学生活跃在宽松、民主的环境里,使他们有“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与“权威”角色决裂,像学生一样参与他们学习的全过程。(2)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3)保障学生自行探究的时间。

(4)倾听、观察并鼓励,决不轻视任何一个学生。

(5)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能根据学生活动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用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无拘无束,大胆发言。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比作种子的话,那么这样宽松的环境便是它们破土而出的条件。

三、要给予表现“三敢”的机会

只要教师鼓励学生或推测、或设计、或怀疑、或想象、或发问、或辩论,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去发现,他们一定能在探究、研讨中恍然大悟,从而实现或表达、或举例、或示众的愿望。

四、要突出落实“三敢”的环节

例如教《体积变化之谜》,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后,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把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气体、液体、固体进行实验,去探究物体的体积变化之谜。实验中,学生参与度高,不时的在研究表上记录着实验项目、步骤、现象和所得出的结论,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在小组汇报实验结论时,伍斌老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一些“热胀冷缩”现象,将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了日常生活。在老师指导和鼓励下,开放教学、让学生大胆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培训之后我将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终将要把握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假设,探究等等,这就是自然课与科学课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一大段过程,没有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探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2、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7.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篇七

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以学生为主体

许多教师对优质课竞赛的功利心太强, 总想要一鸣惊人, 所以要求尽量完美和出众, 其实这种心态恰好是制约自己发挥正常水平的一个的因素, 所以许多教师都觉得上一堂优质课远远没有平时自己上课那样轻松, 越是想要讲好, 就越容易出现紧张和慌乱, 结果适得其反、不尽如人意。良好的心态是一节优质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我记得自己当时参加优质课竞赛讲的是“原电池”, 这节课按理来说是不好上的。我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干电池着手, 因为学生都知道干电池,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来突破: (1) 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 (2) 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 现象有何不同? (3) 锌板和锌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 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接, 观察有何现象; (4) 将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 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接, 观察有何现象?⑤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 又会出现什么现象?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 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过程中, 经教师点拨, 不但掌握了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而我的课上得很轻松, 因为许多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实验来完成的。我认为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优质竞赛课。

二、适当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许多人认为多媒体教学会分散和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 因而由原来的一心向往的课件教学反过来变成尽量不用课件或者用也是选一些图片或者是不该用的地方大肆渲染, 用不同的色彩以提醒学生的注意力, 就连许多评委也要求课堂教学应该返璞归真, 但是我觉得多媒体教学既然是一个教育教学史上的改革亮点, 就必然有它不衰的生命力, 只是如何用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作为一堂课,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 使用课件无疑是一条捷径。有一位教师在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 首先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如夏天的晚上出现的“鬼火”, 煤和柴草堆放时间过长就会着火等制成图片, 让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就开始实验演示, 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 一会儿滤纸就自燃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时再引入新课, 让学生在观察和理解白磷自燃的基础上, 总结出物质自燃的条件和如何预防自燃的发生。这样, 学习新知识就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 学生听课有目的, 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教师将要讲的例题和习题制成课件, 把一些难以用语言准确叙述的知识点以课件的形式反映出来, 不但节省了时间, 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生动直观的课件,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热情。

三、避免将优质课变成一堂只有形式, 没有实际内容的花架子课

8.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篇八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圆的物体,或让学生动手做圆,通过学生的说和做,感知圆,从而从表面认识圆,再联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就会引起学生比较高的兴趣,这时候老师再加以引导,教学就容易得多了。同时,教师也要多提升自身能力,多引导学生观察新事物,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在学校,教师每天都是同一个流程去讲课,学生对老师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都熟悉之至,久而久之,肯定会有厌烦之感。因此,创设与数学课相关的实物模型,或者现实中的事物,都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定义的理解,课上再配合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进而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课前谈话,在讲数学内容前,先说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故事,或者做一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活跃、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有的放矢,为以后学会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教学目标,要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简单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就比较容易,学生学习也会轻松。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如下目标:(1)什么是圆心?圆心用什么字母表示?圆心能决定圆的什么?(2)什么是半径?半径用什么字母表示?半径能决定圆的什么?(3)什么是直径?直径用什么字母表示?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以上问题,从而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和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既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为学生学习数学指明了方向,还教会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当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要达到教学的目的,又要达到让学生学会的目的,要学会基本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注重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正确认识本节课的新知,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因而就爱学、愿学,与教师的关系也会更亲密。如在教学数的认识后,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用数的有关知识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会学的目的。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在教学实际中,学生最讨厌拖堂的老师。因此,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就要熟悉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真备课。在备课时,就要将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计划好,以免拖堂,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时间的分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时间的分配,既要考虑到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又要考虑到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以及巩固练习等的时间。所以,认真备课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的学习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达到教学的有效效果。

五、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准确、恰当的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只依靠语言表述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语调,肢体语言的配合。我们日常中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时无声胜有声”“言传身教”等都是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交流中的具体体现。恰当利用肢体语言,例如,手势、眼神和微笑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增加教师感染力,教学内容形象化,使教学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联系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梅.对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4).

9.如何上好一节课 篇九

----寒假培训心得体会

初三组

张慧芳

2010年1月30日----2月3日,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在此期间聆听了张校长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及赵县长的《我对教育的理解》,耳濡目染了全国著名教师的《如何备好一堂课》、《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评价一堂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示范课,使我感触颇深,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作为一位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上好每一堂课,能受到学生的爱戴,欢迎。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课呢?

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带着抵学情绪的学生在老师的强压下被动地学习,老师再怎么会教,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要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并且利用实例向他们讲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通过思想认识的转变,学习的欲望被激发起来,学习就成为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教师的教学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认真备课

1、在内容上,要依据教材,突出重点

上好一堂课,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内容本身,内容的好坏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老师的授课技巧再好,如果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那么这样的课上的再精彩也是失败的。

授课的内容并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教材中重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授课中教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分析和解释。增加相关知识信息量,拓展授课对象的知识面,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2、在结构上,要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就是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一般来说,我们说明一个问题,一般的方法:一是纵向推进,步步深入。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主要是按知识的逻辑关系展开的。二是横向扩展,反复论证。内容上的横向展开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把内容含义讲全;其次举例说明;再次举一反三。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就可以把一个问题说的很清楚,让授课对象理解和掌握

3、在表述上,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在语言的表述上,要注重通俗性。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授课对象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如果他们连你的基本表述都听不懂,哪就更谈不上理解了。讲稿在语言表述上要尽量口语化,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在问题的过渡上,要自然衔接,顺理成章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认真上好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布置好课后作业;上好每一节课后,我们都应该要有所反思,总结这节课教法中的可圈可点这处,有什么亮点值得今后继续沿用,又有什么缺憾,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要想想学生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在随后几节课中该做怎样的弥补等等。同时作业要精辟,尽可能避免题海战术。

10.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篇十

新教师第一节课的常见行为

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常见的有三种行为表现:一种是“冷酷”型,一种是“友爱”型,还有一种是基于“冷酷”型与“友爱”型之间的“中间”型。

以“冷酷”为主基调的新教师,认为学生是欺软怕硬的,因此上第一节课时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拉着一张无表情的脸走上讲台,使学生顿感寒意。如果有学生违纪,就拍桌子摔板凳,并拉大嗓门警告道:“以后谁也不准乱说乱动,否则别怪我不客气!”目的是“杀鸡骇猴”以此来警告那些潜在的“调皮蛋”。

以“友爱”为主基调的新教师,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师生平等”理解肤浅。他们的行为与“冷酷”型教师完全相反。站在讲台上笑容可掬,自我介绍后,便温和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别拘谨,我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别把我当着是你们的老师,这样太生疏了,就把我当是你们的姐姐(或哥哥)就行了,期望大家能喜欢我,我愿做大家的知心朋友”。这时很有可能有调皮的学生接话,并表现出了十分的不敬。但这些新教师也和善地提醒到:“这样做不好吧,期望以后不要出现类似的现象哦。”可想而知,今后的课堂秩序会怎样。

居于“中间”型的教师,只认为把课上好,讲精彩就行,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持续良好的课堂秩序,因此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让学生打开课本,进入教学环节。

11.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教学课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阶段;教科书;数学课

一、要把教科书用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同时,不受教科书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二、要把学生教活

1.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

3.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时代的需要。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适得其所,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赵国防.有效上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04.

12.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篇十二

第一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上什么?我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第一节物理课不单单是八年级同学们热切期盼的,恐怕也是每个新学年开学时每位物理老师最纠结的,因为,如果第一节课上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情绪,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当然,如果第一节课上好了,则学生们不仅会立刻喜欢上你这位老师,爱屋及乌,而且会喜欢上物理课。所以,第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这不仅会影响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影响着高中阶段物理的后续学习。

多年的物理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最为关键。第一节课,有的老师会开门见山地打开课本第一页就开讲了;有的老师会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习方法;有的老师会出示几个最普通的物理器材,演示几个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而,在我看来这样取得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是带学生入门的,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习物理有什么样的用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怎样学习好物理。

一、了解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激发兴趣,坚定信心。

百度百科解释说:物理:(1)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2)物理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orders)、对称性(symmetry)和对称破缺(symmetry-breaking)、守恒律(conservationlaws)或不变性(invariance)。

我认为,物理学其实就是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现象,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比如为什么你的影子比你长,而且你永远追不到自己的影子;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电不死,而人类就不行;为什么人体会导电;为什么衣服会产生静电,冒出小火花;为什么你拿起一个粉笔头无论怎么抛出去,总会落在地上;为什么粉笔一扳就断,而书本却为什么扳也扳不断;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告诉学生们,物理学科就要求学生们平时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定他们的信心。

二、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物理的用处实在是太大了,太广泛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现象。你可能天天都在经历,当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那是物理或者说是在利用物理而已,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从原始人说起;比如说,原始人钻木取火,利用的是摩擦起热的原理;铁器时代,磨刀霍霍,利用的是压强的原理;淘金术,流水淘金,用的是浮力的原理;厨房里面炒菜运用了热学的知识;照镜子的时候你的图像在镜子里面是运用了光学的原理;骑着自行车可以跑很远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家里的各种家电工作运用了电学的原理;打电话运用了电磁原理,等等。更关键的在于我们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懂得了这些道理,会给你日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以很大的帮助。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成功事例激发大家对生活的热情,比如,牛顿,爱迪生,伽利略,奥斯特,富兰克林,等等,让学生们明白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让学生们明白要想成功必须有不怕失败、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教师还可以一一列举当今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的物理成就,让学生们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的贡献,以及物理在现代科技成就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学好物理。

三、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我认为,物理学习不外乎———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有了兴趣,经过刻苦努力,就一定会能学好物理。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记忆,物理也不例外。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比如物理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最基本的结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不过这个记忆不是让你死记硬背下来,而是用逻辑记忆,先理解后记忆,理解透彻了,那么你也就记住了。

根据心理学知识得知,其实积累过程就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的记忆、理解、运用,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而绝不能像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不加思考地机械地重复记忆。

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再进行系统大综合。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方法,并从中得到乐趣。

13.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 篇十三

古交联校丁村学校张倩倩

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复习课呢?

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

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4.教师怎样上好每一节课 篇十四

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传授知识。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是现代科学文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知识的传授又多数是通过每日的课堂教学来传授。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呢?

首先,教师一定要知识渊博,语言表达能力强,并且备好要上的每一级课。工作上要有认真的态度,生活作风要严谨,还要有负责的精神,这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上课时普通话发音要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课堂上呈现了一种生气勃勃,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

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展示在黑板上,或用投影展现。为了让学生了解把握,有时要求学生复述或齐读目标、牢记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良好的课堂纪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材的讲授。在一个课堂纪律混乱的教室里,即教不好也学不好。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本节课有无学生缺席、迟到,学生是否都有学习材料(课本、讲义、课堂笔记、笔等)学生是否都参加学习活动、是否投入,有无做其他事情的(睡觉、东张西望、做小动作、顽皮等)。

教师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学生如果学习情绪很高,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从效果上,学生一定领会的很快,因此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创造课堂上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情调,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灵活的教学艺术。通过自己的语言、音调、节奏和表情,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一种和谐而又充满乐趣的精神享受。

15.如何上好一节生物实验课 篇十五

一、进实验室前要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 强调不能乱走乱动, 不许大声喧哗和打闹, 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对各种器材感到好奇, 往往东摸摸、西看看, 不注意爱护仪器, 经常会损坏仪器。因此, 从第一节实验课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这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的前提条件。对此,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好实验小组, 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 同时建立赔偿制度。

二、要让学生端正态度

有些学生认为, 上实验课就是去玩。所以不认真对待实验课, 课前既不预习, 课上又不注意听老师的要求, 在下面不是和同学说话就是摆弄桌上的实验用具, 等到动手做实验时, 才发现无从下手, 不知道从何做起, 于是就违反操作规程, 有的拿材料乱切, 有的拿用具打闹等, 造成实验课混乱不堪。为此, 教师应反复讲清实验课的重要性及意义, 使学生对实验课的目的明确, 态度端正, 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注意力集中, 按规范操作。

三、必须做好实验过程中的管理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场所。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指导学生实验时, 既不要面面俱到, 事无巨细地进行指导, 也不要粗放不管。

第一节实验课的课堂组织和管理, 往往是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 也是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督促学生当堂做好, 不能马虎。要让学生懂得实验室不是游乐园, 玩够45分钟就走人。让他们端正态度, 只有这样在接下去的实验中他们才会重视并认真地去做, 才能让他们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离开实验室, 要一桌桌地进行巡视, 了解每组实验的进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避免材料仪器的相互挪借, 引起课堂混乱, 甚至导致下一个班级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实验必须做到一组有一套实验器材和药品。

四、做好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与他人合作进行评价, 同组学生之间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表扬先进, 激励后进。

16.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 篇十六

一、合格常态课的标准

一堂合格的常态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引导、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是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进行的教与学双向交流、凸显学生生命主体的有意义的教学。要有语文课堂的整体意识,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即相关教学活动达到怎样的程度才是最有效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二、合格常态课的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这是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相对于课内教学而言的前期准备部分,是整个教学全过程的第一步,它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其教学价值取向是解决预习的问题,即解决预习什么内容、预习多长时间、什么方式预习、预习达到什么效果等。

1.学情研判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熟知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知识经验、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语文学习中,更是有着“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因此,教学必须关注、了解学情,尊重、适应学情,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可能出发,调整或优化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调整教学的起点、坡度和速度;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出发,设计或调整自己的教法,使学生能适应新教法。

2.学案设计

传统教学活动中,预设是由教师布置任务,现在盛行的导学案便是这样的产物。当然很多老师能够依据学情自主设计,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是教师自己根据教材设计的,有时候就是照搬课后的练习。那么如何把学生被动预习的环节变为主动探知的过程呢?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的预习变为对新课学习的预设,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活动中自己设计学案,并指导学生学习预设的方法、步骤及内容,如教师可先自行设计学案,让学生了解学案的构成,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预设前先将新内容通读一遍,然后在“自主学案设计本”上列出本课的知识体系,筛选出重点、难点,查找应补充的知识。将自己掌握的和不懂的地方罗列出来,每一位学生的学案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所设计的方案也是不同的。

3.学案修改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的法子要围绕学的法子”,正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法来确定教学的内容、手段。教师在阅读学生的学习预设后,根据学生设计的自主学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理念,筛选学案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预设代替应命完成任务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把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不足呈现在教师面前,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充斥无效却反复强调的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二)课内探究

这是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阶段,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内教学的具体实施阶段,是集中“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的关键部分。该阶段的总体教学要求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转换教与学之间的行为关系,力求每一节常态课都能达到高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有效提问代替满堂问

如今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权,许多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以满堂问的形式作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碎碎问,随意问,整堂课都是教师掌握主动权,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实际学习收获有多少,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哪些知识点成为了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等,想必教师是不得而知的。教师可以先研读文本,确立文章的教学目标,根据第一阶段的学案设计,有效提问,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代替形式化分组讨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必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比如设计课堂问题时,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提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形成愉快民主的学习课堂,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

3.精炼点拨代替冗长讲解

精讲的内容来自于第一阶段中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重难点,具体产生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那些问题。教师的点拨应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关键或文本的重难点进行由浅入深地探究,挖掘文本的主题、情感等方面,对于学生已知的可以不讲。

(三)课后提升

1.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作业设计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一个班级学生存在客观上的智力差距,作业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设置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做作业”这个活动当中。而不是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排斥去做作业。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认为,作业的目的和功能,第一是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新学的课文、强化记忆,第二是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钱梦龙老师将作业分成以下四种类型:以记诵、积累为主的作业;以知识的消化为主的作业;以知识的应用为主的作业;评价性作业。[3]

2.作业设计应突出生活性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根”在于生活。语文作为重要工具,应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不能“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4]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师设计作业与学生做作业都应该是有效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学生能够从作业中获取语言运用的能力,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设计作业,不能只停留在抄写和作业本两种常规类型上,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应用写作、图表设计、课本剧等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有全局意识,不应只是追求几节课的精彩展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远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以合格的常态课为基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

[2]冉维维.中学语文作业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篇十七

张国友

通过学习了毛振明专家的讲座,我明白了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应创新的依据。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对课堂教学创新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改变教学分组形式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么是按高矮分组,要么按男女分组,要么是平均分若干组,总是比较死板。而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就可利用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分组形式的重新组合,在分组上来个创新,让学生感到新鲜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强弱搭配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对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强弱搭配。在学习中通过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动作掌握较难,如果光由教师进行辅导,则时间会来不及,而且仍有许多学生得不到指导,我就把篮球队员及完成好的学生跟完成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优生对差生进行示范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纠正动作,而好的同学通过对他人的指导,也使自己明白了那些地方容易出错,更加提高了动作质量。另外,在接力跑等比赛项目中,强弱生搭配也有助于比赛的公平,还能更好的激发团队凝聚力。

2、自由组合: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总是爱同要好的同学在一起活动。在教学中,改变旧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游戏教学中,这种分组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3、分层次教学分组: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技能的接受掌握程度也不同。如果不管这些差异,对整个班学生进行“统一层次”的教育,则会出现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局面。因此,在一些项目的教学中,可按学生的差异大致分成不同层次的若干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进步了,便可到高一层次中去。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示范和讲解,只是作为练习者学习的参考,在教学中,还要设置问题情境,给予练习者身体活动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中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高于抽象逻辑思维,模仿能力强于理解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氛围,把体育课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三、放手让学生自编活动内容 “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

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18.如何上好一节课 篇十八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下苦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潜能;而对于课堂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应该提倡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我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物理女教师,自己学习时觉得物理好象挺容易的,不知道怎么的,教起学生来觉得很吃力,总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每次学生考试成绩并不是如我理想。为此,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首先,我需要主动跟学生产生沟通,换位思考,想象自己做学生时代的难处,思路,就比较容易给他们讲明白。

其次,大胆放开了讲,增强信心,树立自信。

然后,结合实际,理论的东西有的时候是不好理解,最好能够结合实际。再举个例子,我们高中时候的物理老师,他的讲法就很生动,结合实际,结合解题窍门,所以受到一致好评,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最好能融入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去讲课。

19.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篇十九

针对长海县的海岛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分析上好一堂课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去下:

第一, “师问生答、师讲生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二, “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 没有做到与时共进, 针对性教学。

第三, 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海岛情况特殊, 地域限制, 外出学习的几乎不大。

第四, 学生本身较内陆学生自主能动性差, 同时基于小学, 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导致自主学习能力极弱。

第五, 评价与自我评价不够及时准确。

一、如何改变“师问生答、师讲生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学期有机会去大连24中学习交流, 在学习中感受到大连24中教师的辛苦, 同时也了解到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对导学案的使用更是运用自如, 学生也是在主动的学习, 导学案的应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方面改变了“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学生自己发现不会的问题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找到最佳答案, 有需要的时候才是教师帮助解答。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位置发生了互换, 真正的做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仅仅是“策划人”。同时, 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想, 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 为以学生为主体, 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实现教育教学有效、高效。

二、如何改变“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

根据海岛学生自身的特点, 不同学生的情况, 研究不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更为有效。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事实上, 在很多时候, 采用“学生预习质疑——师生梳理提炼——教师引导互动”的方式, 课堂教学以解决学生预习时的提问作为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线索, 这一策略的最显著特点便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来源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如果对于学生的问题或者质疑没有及时谈论解决的话, 必然会浪费教学时间。

三、如何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海岛地域的限制, 出岛进岛要看天气, 一来一回至少3天, 这样下来耽误的课就没有办法即使补上, 这就限制了教师的外出学习机会, 随着长海县对师资力量的建设要求今年来外出学习的机会多了, 但是还是几乎一年一次的学习机会, 这样就要求教师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学习, 新课改以后, 要求生物教师积极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意识的搜集和储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材料, 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同时, 多与大连本地教师取得联系, 获得最前沿的信息与资料。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网络优秀教师的优秀课堂也逐渐开放, 听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从中找到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四、提高学生学生自主能动性

个人认为想要学生自主的学习就要让学生爱上生物这门课, 这也就要求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喜欢并爱上生物。这样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就尤为重要。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 北宋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 比不乐学”。在高中生物的地位比较尴尬,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介于文理之间, 这就导致了学生重视度不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好在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时间联系较大, 学生学习的兴趣度还是较高的。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实例更帮助学生记忆和学习。教师的语言可以更为幽默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 在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诗词, 成语之类的语言,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在讲到种群、群落时候“一山不容二虎”等等一些都可以运用帮助记忆。同时, 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如何评价与自我评价

教师的每一节课的备课都是十分严谨的, 但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例如, 对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的有失偏颇;或者某些问题处理的有些力不从心等。都要及时的回顾、梳理, 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 才能不断进步。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也要即使记下来, 便于总结经验教训, 避免再走弯路,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20.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 篇二十

一、添加有趣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前,我会先和同学们互动,大声地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过得好吗?”他们会大声的应答并竖起大拇指:“好,很好,非常好,哦耶!”(课程结束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问他们这节课上得开心吗)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会积极的参与,热情高涨的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了,他们很快就会将所学习的知识吸收并理解。比如说,我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我设计了一个“抢凳子”游戏,由课代表唱第一句,学生接唱,唱正确的才能坐在凳子上。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喜欢表达的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也会哈哈大笑,大胆演唱,唱得好的,我还会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与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他们的快乐,学得很快。

二、贴近学生生活,训练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形象化,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思维,他们比较难理解,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比如,我在教学《数鸭子》这首歌的时候,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不能很快的认识歌词,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或者用画画来呈现这首歌的情景,如:拱门,一群小鸭子,老爷爷,还有小朋友……小朋友们都会全神贯注地看着黑板的画,兴奋地学唱,边学唱边用手做动作,很快就学会这首歌了。

三、运用好歌曲情感,带动到现实生活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容易受老师感染的群体,不管是语文、数学甚至于音乐,只要我们有心,都可以把学生从课文内容中牵引出来,与实际相结合地教学。比如:我们这边都是农村的孩子,有很多留守儿童,而我们也很幸运经常会得到一些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那我们在学习《感恩的心》的时候,我会教大家手语,会告诉小学生怎样可以表达出这首歌的情感,想想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们按照老师的牵引,都能通过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放入到这首歌,从而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歌的意境。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用身边的生活经历来诠释一首歌的感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常会带动到孩子们的情感,比如:《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鲁冰花》《歌唱王二小放牛郎》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利用情感投放在歌曲与现实相结合的体裁。

四、在教育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纪律好不好,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只管纪律,学生只听老师说纪律。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又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的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我们小学的音乐教材很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幅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不能单纯地教孩子常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说:我在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丽,课前,我让孩子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我用几张图画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情感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长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的美,旋律的美,春天更美了!

上一篇:离人泪生活随笔下一篇:整套初中体育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