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共10篇)(共10篇)
1.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一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承担着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处处注意抓住机会或创设一定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趋势、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检测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材料分析等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并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当前,全球艾滋病的形式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艾滋病也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当前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尤其是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了解太少,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中专一年级(约50名学生)教学材料清单: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联合国公告标语内容、艾滋病相关资料内容、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各种行为的图片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由学生自我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师生互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大家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回家后把所掌握的知识向亲戚朋友宣传。
教案使用建议:
班级学生数不超过50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4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周围(利于小组讨论),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
(教学预测及对策:作为中专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起到复习作用)
学生总结得出: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设计思想: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并且运用已获取的知识。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知识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使学生学会自学、自解、自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生:讨论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如下(大屏幕显示):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流行现状:
师: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派一名同学公布收集的最新数据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大屏幕展示)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③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
④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危害:(通过案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如: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思想: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也对社会造成极大影响,预防艾滋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师概括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
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五)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和理解,如何来定义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生:相互之间交流查阅的资料 教师小结后,大屏幕展示:
窗口期: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在此之前,他们从外表上看上去与健康人一样,可没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自己并不知道已感染上艾滋病,但潜伏期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六)艾滋病病毒检测意义及艾滋病病毒检测途径
师:有人认为,既然艾滋病无法治愈,查出来也没有用,因而不愿意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这种认识对吗?
生:集体讨论 教师小结如下:(大屏幕展示)(1)减少担忧;
(2)早期接受观察治疗;
(3)及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向艾滋病的发展;(4)及早采取措施保护家人,防止将病毒进一步传播给他人。
检测途径:(大屏幕展示)
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一般不超过6个月)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所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应尽早去做检测。检测的结果若为阳性,应在3-6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我国省、市级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所、各大医院都可以进行。目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已成为各地血站或血液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关于对检测结果的保密问题,国家有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和其家属。不得将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三、课外延伸
1、大屏幕展示正常人与艾滋病人各种行为的图片,如握手,拥抱,亲吻等。
2、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判断:(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同学们看了前面的图片,可以判断(1)是错误的。那么以下几道呢? 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老师引导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与艾滋病人一起工作、吃饭、握手、拥抱甚至同居一室,都不会染上艾滋病毒,所以艾滋病的恐慌是不必要的。并且还不应对艾滋病患者避而远之,而应该给予关爱;(4)(6)(7)是错误的,其余正确。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设计思想: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武汉市武昌、汉口、汉阳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分别抽取四类目标人群:社区管理人员120人,娱乐场所休闲管理人员180人,外来务工人员120人,社区居民6 000人。
1.2 方法
1.2.1 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模式
建立“市CDC→区CD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四”级工作网络,确立市疾控中心全面组织督导,区疾控中心协调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落实,社区配合执行的工作模式。该模式整合优势资源,便于工作层层推进,有效落实。
1.2.2 宣传教育内容与措施
宣传教育的内容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艾滋病相关国情国策、社会伦理等。采取大课堂与小讲座并举,重点辅导与广泛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1)举办师资培训班;(2)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3)编印并发放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材料;(4)举办艾防知识竞赛;(5)在社区公共场所播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悬挂横幅,编办墙报,制作展牌。整个宣传活动过程为6个月,并于宣传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1.2.3 宣传教育传播材料
为提高健康传播效果,采取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1)《社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读本》;(2)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3)艾滋病防知识宣传片(DVD光碟);(4)《艾防知识》挂历式讲义;(5)印有项目LOGO的小礼品。
1.2.4 评价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性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情况;(2)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包括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非感染途径;(3)防御技能;(4)对HIV/AIDS的态度。
1.2.5 测试方法
在干预对象中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分别在宣传教育活动前后抽取500人进行基线调查,抽取400人进行终期评估调查。调查问卷共10道题,在通常采用的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的8个问题(国八条)上,又增加了“我国实行艾滋病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吗”这两个问题。但为了知晓率的横向可比性,仍以国八条中答对6道题为知晓。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1软件完成调查资料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基线调查组522人,其中女性340人,男性182人。25岁以下组118人,25~49岁286人,50岁以上组118人;城市居民125人,管理人员119人,娱乐场所人员177人,外来务工人员101人。终期评估组406人,其中女性280人,男性126人。25岁以下组87人,25~49岁组213人,50岁以上组106人;城市居民89人,管理人员106人,娱乐场所人员128人,外来务工人员83人。
2.2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基线调查显示,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预期的低。对“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吗”这个问题,回答正确的还不到50%。从调查的人群看,娱乐场所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知晓率较低。
干预活动后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由73.95%提高到97.2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355,P<0.05),说明项目开展的全方位多形式干预活动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有非常切实的效果。每项基本知识知晓率上升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⑴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在一个特定地域内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生活共同体,社区居民都拥有对社区的认同感[3]。他们在社区居住、交流、休息、活动,并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接受健康信息并传播健康信息,所以社区已具有影响社区成员艾滋病相关态度与行为的能力[4],是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⑵建立一个高能高效的工作执行网络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基础。根据武汉市的情况,建立“市CDC→区CD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四级工作网络,以社区居委会为平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抓手,以区疾控中心为纽带,以市疾控中心为牵头,既扩大了艾防工作队伍,改变了过去疾控部门大包大揽,力不从心的被动局面,又能将艾防工作最有效地落实到社区,推进到老百姓中间去。在这个四级网络中,市疾控中心牵头,负责组织实施与技术支持,包括制订工作方案,培训工作人员,部署工作任务等;区疾控中心协调,负责工作督导与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与落实;社区居委会配合,负责协调活动场地与组织各类人群参与活动。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的人际优势和卫生服务的专业优势使其在四级网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⑶加强骨干队伍培训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技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贴近群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长期服务于社区居民,与其建立了朋友亲人般的信任,最能有效地组织发动、教育社区各类人群,所以要想把防艾健教工作切实推进到社区必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虽然具有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基础,但其艾滋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人员甚至对艾滋病仍然有一些知识误区[5]。针对基层社区有关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心理伦理及工作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让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提高他们致力于艾防工作的责任感及工作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⑷开展有效的社区组织动员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环节。居民是社区活动的主体,动员居民参与社区艾滋病防治活动是人本主义取向的基础。社区有效组织和广泛动员,可增强社区成员归属感、认同感和互助感,增强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精神,形成浓厚氛围,使社区成员充分认识艾滋病危害,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并能采取不同措施预防感染,达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社区动员还可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发社区有效资源进行艾滋病防治的综合干预。
⑸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有效手段。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应与需求相匹配,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社区居民、社区干群都愿参加健康讲座、知识竞赛、观看宣教DVD等公众活动,而外来务工人员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因其文化素质偏低和较为特殊的生存状态更适宜进行小型访谈和发放宣传资料,同伴教育也是针对这类人群较为理想的方式。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既要关注艾滋病传播途径,更要强化非传播途径,澄清认识误区。教育中,还要注意树立权益观念,逐步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从而达到教育干预和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艾滋病病人的社区支持与家庭关怀服务:国外的实践及经验[EB].http://chinaids.cn,2001-09-01.
[2]朱元芳,刘益民.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6):60-61.
[3]孟敏元.艾滋病防治中的社区组织职能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334-335.
[4]徐丹,熊志伟,杨旭丽.社区组织资源配置及其参与艾滋病防治能力评估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8,9(5):112-120.
3.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三
【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方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表,对笔者所在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对艾滋病的各项知识了解的都比较全面。结论 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而互动教学可以作为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可选方式。
【关键词】互动教学;艾滋病;健康教育
艾滋病作为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的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已广泛传播于全球各地,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全球越有近3500万人的感染有艾滋病病毒,而其中有大部分为青少年。而我国也作为艾滋病的一个重灾区,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感染艾滋病或死于艾滋病。随着人们的观念的改变,婚前性行为增加,因此青少年的性欲生殖健康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同时艾滋病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青少年面临的艾滋病威胁也越来越大。而健康教育作为当今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的最有效措施,我国启动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已有多年,虽然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一所医院院校,长期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现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互动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地点选择在餐廳门口,随机发放,现场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6%;其中男生618例,占59.42%,女生为422例,占40.58%;年龄分布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2.1岁;其中文化程度均为专科或本科,且均为医学或护理相关专业。
1.2 方法
根据国内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并结合态度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首先关于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学生喜爱的健康为多选题,教育途径其余项均为单选题,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对我国艾滋病现状是否严重的认知情况、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知、对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外观认知、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艾滋病治愈情况的认知、对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持态度。对于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对于多选题来说,只有正确选项全选才算正确,对于非固定答案的多选题,我们选择学生最热衷的三个选项来进行分析。
2 结果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得知学生对艾滋病基本概念的回答正确率高达89.3%;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认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学生最喜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途径为电视、医生、学校教学;学生对我国艾滋病现状认为严重的有87.3%,认为不严重的有11.2%,有1.5%的表示不知道;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知方面,有65.4%的人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有23.4%的人表示自己没有患艾滋病的可能性,有21.2%的人表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患艾滋病;对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外观认知方面仅有3.5%表示能从外表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面,有94.3%的人表示能与之相处,3.6%的人表示会躲避,其余为不知道;对艾滋病治愈情况的认知,只有10.6%的人表示可以治愈,61.3%的人表示不可能治愈,其余为不知道;对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持态度方面所有调查者均表示赞成,由此可见医学院校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
3 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相对来说要更为全面,当然这与我们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及专业基础水平有着较大的关系,我们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医学都有较深的造诣,且或多或少都在课堂上接触过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应与其他学校有所改变,而不能再是仅仅以宣传艾滋病相关的基本知识为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互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意识。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力图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实现有效的互动,参与者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互动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并加深学习者对这些思想和认识的印象,从而丰富个人体验,进而提高学习者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赋予学习者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互动式教学是一类简单、轻松且具有可视性的教学方式,能用于调查和收集学习者对与所讨论议题的信息,也能促进不同教育程度、知识和经历的人相互交流和沟通,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共同计划,采取行动。
引入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使教学评估结果变得更为客观、准确,从而真正使评估对象受益;评估活动不仅针对被培训的学生,同时也包括了学校领导和教师,这样一来评估活动就可以全面地反映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情况;改变以往的评估单方面受益的状况,特别通过互动式教学的评估,不仅促进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对评估结果的认识,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 结语
随着艾滋病的不断猖狂,无数的生命被之吞噬,而由于目前医学技术有限,至今还没有一种高效的能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以预防为主,来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扩散,这就需要对广大群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了解已经比较透彻,但仍然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要想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的观念,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案。
参考文献
[1] 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3
[2] 李道苹,赵莉丽,方鹏赛.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21(1):16
[3] 杨吟,陈媛玲,杨佩军,等.昆明市中小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s):623一624
4.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四
《预防艾滋病教育》
盐池三中 2017年.秋 《预防艾滋病教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能力的破坏性;
2、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的性质和传播途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性质的基本了解,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三、教学难点:
结合艾滋病病毒性质,初步判断存在危险的生活事件。
四、教学用具:
挂图、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次调查,我发现在座同学对艾滋病的了解不是很多,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听说艾滋病,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不管怎样,我想首先听听同学们对艾滋病的看法,大家踊跃举手发言,好吗?
学生1:艾滋病是没有办法治好的,是非常可怕的
学生2:得艾滋病的人会很快死去,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真是骨瘦如柴啊 学生3:艾滋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要保护环境 学生4:那个……那个……男人和女人…… 分析:
1、学生4还是没有把句子说完整,从同学们的嬉笑声可以判断出这个句子与性有关系,同学们的这种心有灵犀说明他们私底下已经谈及到与性有关的话题了。
2、学生们的看法有对有错,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所表达的都是艾滋病可怕的一面,强调的是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和人类的无助。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潜意识里对艾滋病是存在恐惧的。
二、主体部分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你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存在不足甚至是误解,这里我得首先纠正学生3的观点,艾滋病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我们将在下面学习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相关知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为下面教学铺垫)
教师:呈现图片。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副图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大家摇头,好,老师来告诉你们,这副图就是艾滋病病毒,当然不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艾滋病病毒模型。
学生:哇!教师:艾滋病病毒专门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没有任何抵抗外界细菌等各种有害微生物的能力,所以一个人旦感染了这种病毒,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综合病症。
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画三个人)大家看黑板上的三个人,一个是正常人,另外两个是与艾滋病有关的,但是为什么其中一个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而另外一个看上去痛苦不堪呢?哪位同学知道?
学生一致摇头。
教师:好,认真听我解释,第一个正常人他的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完全正常;第二个看上去正常的人,他的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这个时候,艾滋病病毒并没有完全破坏它的免疫系统,所以他外表上没有什么异常;到了后期,人体免疫系统完全遭到破坏,各种细菌乘虚而入,所以这时候从外表上看已经有各种症状出现了。前者我们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者我们称之为艾滋病病人。(语言和文字的结合,附表)
学生:那我们怎么区分正常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呢?他们看上去一样啊。教师:这个问题问的好,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区分,所以才要学习预防知识啊,这牵涉到艾滋病传播途径,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
教师:刚才我们共同了解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那么艾滋病病毒究竟是怎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呢?
学生:艾滋病病毒是从哪儿来的?
(这时候学生的疑问非常多,教师对于自己拿不准的东西,不要敷衍,而实事求是)
教师:据说是在非洲的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我们今天就不探讨这个问题了。
教师:艾滋病病毒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教师直接说出三种传播方式,揭开学生心中的悬念,学生知道了传播途径,但重点不是知道,而是要分辨生活中的危险行为)
教师:三种传播途径大家都能理解吧。
学生:什么叫性传播?(教学对象是青春期学生,他们来自农村,生活中接触到的性知识随意性比较大,并且都是口语表现出来的,带有粗野和不尊重,而很少接触科学用语“性”,对性传播途径不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候,教师受到巨大的挑战,因为一时不知道怎样解释学生才能明白。行动研究中的问题随时可能在课堂上的出现,不断的促使教师增减教学内容或者改变教学策略。
教师:性传播有同学能说明一下吗?
学生嬉笑,有的同学大声喊到:XX知道!而后又是欲掩又遮的笑声。学生的这种表现让教师课堂上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让学生之间互相教育,是不是能起到好的效果。特别是性传播这点,比较敏感,但学生又急于想了解。这种想法是同伴教育策略实施的起点。
教师这时候必须严肃而冷静的说明正确看待性的态度,维护其纯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了解性是每个人的权利。
教师:刚才讲到三种传播途径,大家都存在一定的疑惑。我会在下次课堂上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讲解。今天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六、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目的是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但结果似乎把问题复杂化了,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混乱。《预防艾滋病教育》(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三、教学内容:比较实用的预防艾滋病知识
四、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五、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 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游戏:红灯、绿灯游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 步骤:
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 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 使用安全套 接吻
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 无防护的性行为 献血
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 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 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 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 与吸毒者共用针头 给予或接受按摩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
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
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请记住,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在于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所做的决定是否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调查研究发现:
(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
(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4)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通过上面的小游戏,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将有助于同学们了解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使大家进一步清楚的意识到不采取保护措施所面临的风险。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活动二】
游戏:换水游戏
道具:纯水,氢氧化钠,烧杯,注射器
1、游戏介绍:我们用纯水代表健康人,氢氧化钠代表艾滋病毒,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代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均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普通人看上去完全一样。
2、游戏规则:准备7个盛有液体的杯子,其中只有一杯是氢氧化钠溶液,其它的杯子中全是纯水,这表示我们中间只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将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游戏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1)从全班叫7位同学上来,大家可以任意取一个盛有液体的杯子。2)每人手中有一杯溶液,但是不告诉哪一个杯子里含有氢氧化钠呢? 3)每位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液体相互交换。每人从自己杯中用注射器抽出3ML溶液相互加入对方杯中,一个人与6个不同的人(注意是6个不同的人)进行液体交换。开始。
第一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第二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第六次换水„„好,完毕。4)液体交换完毕。
5)验证。在开始时我们只有一只杯子中含有氢氧化钠,现在是多少呢?让我们加入酚酞指示剂检验一下。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为阳性反应,说明已感染病毒。无变化为阴性反应,说明没有感染。结果如何呢?大家先估计一下。
让我们来数一数,好可怕!所有杯中的水全部呈红色,只不过由于浓度的不同,各个杯中呈现出的红色深浅不同,也就是说病毒感染程度不同,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可以在人体中繁殖的。
(这是一项非常可靠的科学实验。游戏模拟了艾滋病毒经体液传播的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艾滋病传播的速度是何等的惊人。通过不安全行为,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所感染的人群以指数递增形式发展。如果不加控制,若干年后我国将是怎样,有多少人将感染艾滋病,不堪设想。)
6)游戏小结:在游戏的基础上及同学们的分析后小结。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性伴侣越多,危险越大;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三)课堂小练
那么,哪些行为会让我们感染上艾滋病毒?或者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这几道题(大屏幕显示)
判断: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提出问题
如何预防艾滋病?(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2)正确使用安全套。(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5)医疗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结束语
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认识的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意意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
(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的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这方面的一些误解往往诱导我们放松警惕,采取不安全行为。
(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总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七、教学后记
1、学生对艾滋病表现出来的好奇与潜意识里的恐惧感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了解艾滋病,另一方面,他们感觉艾滋病与她无关,但当感觉自己处于各种威胁时候,表现出来的却是无知。
5.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五
教学案例《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学科:健康教育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与艾滋病有关的网页。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艾滋病”的相关材料作参考,同时将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图片和视频等做成PPT在课堂给同学们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
教学课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三、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基本概念、危害及其传播途径。
2、技能目标:增强预防艾滋病、性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3、情感目标: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艾滋病、性病。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方法和措施。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相关途径和机构。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
【百度视频导入】
艾滋病宣传教育片《警世录》
http://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有关艾滋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进一步总结知识点。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
http://i1.sinaimg.cn/dy/z/aids2007/U2414P1T63D3391F1218DT20071128145806.jpg
【百度搜索】http://aids.edugd.cn/index.html(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
2、艾滋病的危害有哪些? 【百度视频】
艾滋病妇女90天身体变化过程
http://(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课件展示】
(1)对个人的危害(2)对家庭的危害(3)对社会的危害(4)对儿童的危害
【教师点拨】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是什么? 【课件展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
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学生讨论】通过浏览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http://aids.edugd.cn/index.html)的相关知识,接着回答三个问题。
a、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b、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终生具有传染性吗? 【教师点拨】
就艾滋病来说,从感染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将终生具有传染性。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C、目前有能够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吗?有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吗?
【百度视频】
美国一男子成全球艾滋病痊愈第一人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112/118b7fe0-723c-49ad-8d87-53ae1645b6c0.shtml 【教师点拨】
尽管艾滋病的治疗药物正在取得进展,艾滋病疫苗也正在缓慢地突破;但是,目前我们还只能很遗憾地告诉同学们,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疫苗。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课件展示】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
http://img.yuquan99.com/d/file/p/20110421/5-110421092t54k.jpg http://(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课件展示】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
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6、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途径有哪些? 【百度搜索】
http://aids.edugd.cn/index.html(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几张图片,学生进行判断,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染艾滋病?
http:///),继续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试题
一、对错题:(每题3分)
1.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
2.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以后,会很快发展成艾滋病病人。()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艾滋病病人。()
4.艾滋病病毒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都可以将其杀灭。()
5.如果认真服用医生开的药,艾滋病患者就能痊愈。()6.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没有生病症状的时候不会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8.艾滋病的潜伏期可以长达10年以上。
9.几个人共同进餐,如果食物略有污染,正常人可能不会因此而发生腹泻,但艾滋病病人却有可能发生腹泻。()10.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11.不应该歧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
12..和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会传播艾滋病。()13.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子体内繁殖。()
14.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拥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权利。()15.规范的无偿献血不会传播艾滋病。()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什么系统?()A)神经系统 B)免疫系统 C)运动系统
2.正处于什么发展时期的病人,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艾滋病发病期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名字是?()A)ASID B)ADIS C)AIDS 4.世界艾滋病宣传运动是以每一年的哪一天为中心?()A)12月1日 B)11月12日 C)9月1日
5.2011年世界艾滋病宣传运动的主题是什么?()A)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B)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C)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三、多选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下列哪些途径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
A)性关系 B)咳嗽和打喷嚏 C)输血 D)共同进餐E)共用注射针具吸毒 F)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哺乳
2.下列哪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A)公共游泳池游泳 B)同班学习C)握手 D)刺破皮肤的手术器械 E)礼节性拥抱
F)蚊虫叮咬
3.艾滋病毒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方式有哪些?()A)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 B)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C)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
D)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
4.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A)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B)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C)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D)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等用具
E)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等。5.为什么说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A)吸毒者常共用针头、针管 B)吸毒者常聚集在一起 C)吸毒者体质下降 D)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
六、教学反思
由于传统观念束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公开、坦诚的向孩子传授青春期和性知识,仍存在诸多障碍。而今天的年轻人生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网络的普及,意味着年轻人整天暴露在许多开放的的图像和文字面前。家长不讲,学校不讲,孩子在准备好之前,因为好奇就已经有了冲动,越轨行为难免发生。因此几年来,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危及青少年及其家庭,因此学校要肩负起这一艰巨任务,切实搞好青春期的健康教育,让我们的青少年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正确的青春期健康和性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并为以后的健康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青春期教育,学生对艾滋病有了正确地认识,及时解答了目前部分学生内心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懂得了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学会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6.艾滋病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艾滋病的病症特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危害,进而树立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道德观
4、引导学生要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关心、保护艾滋病人及家属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
1、让同学们明白艾滋病的危害、传播及预防
2、让同学们明白艾滋病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并让他们确立对艾滋病及其患者正确的态度。教学模式:
通过幻灯片中的图片或录像用事实教育学生,用师生的讨论推动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导入:
用艾滋病人病发前健康的照片和他们病发后令人恐怖的的照片来触动学生,导入教学。图片放映后以黑色字幕打出感染艾滋病毒大学生朱力亚日记中的语言:“艾滋病足够让一个人彻底一无所有,只剩下加倍复制的病毒。感染上艾滋病,让许多可能都变为不可能。”导入教学。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艾滋病。然后教师问:艾滋病真的是同学们所了解得那样,离我们生活相当遥远吗?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艾滋病流行现状:
联合国艾滋病开发规划署公布的全球艾滋病最新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艾滋病传播形势依然严峻。去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已达500万,同时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已达4000万,其中包括25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16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超过8000人死于艾滋病。在全世界,每天都有1600名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感染艾滋病,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很多人都用‘暴风骤雨的前夜’来形容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从最近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已达100万人。其中病人数累计达20万人以上,死者近半。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其中病人8万,且有92.6%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地下,还没有被发现。如果我们现在再不严肃对待,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
讨论问题:15岁以下儿童怎么会被传染艾滋病呢?你们认为还没有被发现的92.6%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没有可能在我们的身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增强防范意识。)
讨论之后,幻灯片打出图片和资料:河南艾滋病村。讨论问题: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因为卖血被感染上的,那么,这些人买的血到了哪里?(有可能被输到了普通病人身上或者是被制成了某些生物药剂。)图片五岁苗苗的照片及介绍:家住山西的苗苗是因为母亲输血传染艾滋病而被传染的,他的母亲和姐姐已因艾滋病去世。目前他也因为出现艾滋病的相关症状而住进了山西临汾的医院。看来艾滋病真的有可能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远离艾滋病,健康的生活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性交传播、血液传播、共用针具的传播、母婴传播。请同学们讨论:我们在哪些情况下可能感染艾滋病毒。同学讨论之后教师用幻灯片字幕打出:(其中黑字部分教师要为同学们重点指出,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1)性交传播:HIV可通过性交特别是性乱交传播。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血液传播:如果血液里有HIV,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起的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有些血液制品中有可能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上HIV。
(3)共用针具的传播:使用不洁针具可以把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4)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图片放映无辜被染上艾滋病的患者。艾滋病面前,谁人不高危?
结论:预防意识淡薄,是造成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因素,提高预防意识,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武器。
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讨论问题:我们如何预防感染艾滋病毒呢? 幻灯片字幕打出:拒绝毒品,珍爱生命。(1)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2)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3)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4)与注射毒品的人性接触容易感染艾滋病。
避免血液和血液制品造成的传播。(1)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2)必需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3)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美容美发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3)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保持单一性伴侣,在不明性伴感染情况时,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防性病、艾滋病。(4)感染了HIV的妇女尽量不要怀孕和哺乳。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2)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者。(3)我们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以红丝带的图片作结:红色的丝带,她是如此耀眼、如此美丽,她是血的颜色!她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红丝带也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同学们为了永不飘落的红丝带,让我们远离艾滋病,珍爱生命;让我们关爱艾滋病患者,共建美好生活吧!
印发宣传资料。
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艾滋病
天津市宝坻区大钟高中
7.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青海民族学院和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系学生 (80%以上来源于青海牧区) , 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现场统一发放问卷, 集中指导、独立匿名填写并现场回收问卷。2012年9月发放调查问卷405份, 收回有效问卷404份, 有效回收率为99.75%, 其中青海民族学院学生200名, 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系学生204名;男生217名, 女生187名;2012年12月发放调查问卷405份, 收回有效问卷403份, 有效回收率为99.51%。其中青海民族学院大学生200名, 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系大学生203名;男生216名, 女生187名。
1.2 方法
依据国内相关艾滋病知识调查表[3], 结合青海省牧区实际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一般情况, 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及信息获得途径、对艾滋病病人态度、对性行为的态度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基线调查, 调查结束后3个月内每个班级开展4次形式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 每次30 min, 包括知识讲座 (由大学教师和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专家进行, 辅以多媒体、讨论、问答等多种方式) 、同伴教育宣传、主题班会、藏族宣传员图文并茂的趣味游戏;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2次问卷调查在同一班级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问卷资料采用Epi Data 3.0软件双份录入, 核对无误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艾滋病疫情了解情况
藏族大学生在健康教育前了解中国及青海省艾滋病疫情的只有7.29%, 50.83%认为艾滋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疾病, 22.81%已认识到艾滋病在青海省流行的危害, 63.64%觉得艾滋病很可怕;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疫情了解情况分别提高到91.03%, 97.33%, 89.28%, 84.07%。
2.2 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表涉及艾滋病的知识有8个问题, 回答正确6个及以上即认为知晓。健康教育后回答正确6个及以上的学生有379名, 见表1。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
2.3 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及希望方式
藏族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最多的途径是讲座, 为36.9%;其次是报刊、书籍, 为31.4%。对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途经进行调查, 结果为最想通过网络获得艾滋病知识占73.7%;其次为藏族宣传员趣味游戏宣传和讲座, 分别占69.1%和52.1%。健康教育后, 趣味游戏、藏语互动节目和同学宣讲成为大学生青睐的健康教育方法。
2.4 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态度
见表3。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态度发生转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5 对性行为的态度
健康教育前, 42.7%的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 56.8%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健康教育后, 22.1%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 96.3%认为婚前性行为时应正确使用安全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39.035, 174.736, P值均<0.01) 。
3 讨论
目前, 艾滋病已经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4]。青海省藏族分布在高海拔牧区, 以游牧生活为主, 居住地偏远、交通不便, 存在多性伴现象, 2012年全国和青海省梅毒发病率分别为33.45/10万, 43.82/10万。藏族学生主要来自牧区, 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阶段, 是HIV感染最高危的人群之一[5]。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疫苗, 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预防AIDS手段[6]。本次调查显示, 青海省藏族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流行情况了解较少, 这种现状在青海省牧区普遍存在。
与外省其他学校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7,8,9]比较, 青海省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较低。对艾滋病感染者所持态度正确率普遍不高, 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大学生是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的人群, 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接班人[10]。而藏族医学生将来要承担保障广大牧民身体健康的重任, 所以更应该担当起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 积极投身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各项活动, 全面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 使更多的人避免和减少高危行为。
调查发现, 藏族学生对互动游戏、藏族宣传员的节目表演、主题班会等形式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比较欢迎, 宣传效果明显。健康教育后藏族学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而高知识知晓率是HI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11]。藏族大学生对于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支持率明显提高。在教学内容方面, 适当增加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比例, 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 将艾滋病预防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避免空谈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预防原则[12]。让接受培训的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向同伴传递正确的信息, 避免可导致感染HIV的危险行为, 达到预防的目的[13]。
8.浅论艾滋病防治教育 篇八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流行情况;防治措施
当前,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不足,在宣传方面做得也不够,政策的落实还不平衡,还存在监测与检测的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也难以全面控制危险因素。我国各个部门坚持以政府为组织,不同部门负责加强防治工作,在以政策组织为保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及宣传的基础上,通过母婴阻断及综合干预政策做了许多工作。
一、艾滋病的影响
1.艾滋病对个人、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成员中有一位得了艾滋病,就会有疼痛与死亡的危险,也会从精神上受到创伤,并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家庭的解体,还会出现艾滋孤儿的死亡、孤老赡养以及孤儿扶养问题,给家庭加重负担,使生活难上加难。
2.艾滋病对人口的影响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调查中得知,因为艾滋病的流行,此地的人均寿命缩短到了45岁,人均寿命减少了14年。海地的人均寿命减少了6年,在亚洲的柬埔寨人均寿命减少了4年。
对艾滋病最为严重的国家而言,死亡率急剧增长,从2000至2020年期间可能有6800万人受艾滋病之害而缩短寿命。
3.对社会的影响
艾滋病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为出现了许多无人抚养的孤儿与老人,加大了贫富差距,使得贫困人口急剧增长。
艾滋病的传闻随意性较强,出现了夸大和扭曲的问题,甚至使得人心惶惶。因为对艾滋病的极度恐惧,艾滋病的谣传对社会稳定与安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艾滋病的传播导致了社会恐慌,再加上人们对艾滋病病人有歧视现象,也存在偏见,感染者在社会上受到了排斥,导致感染发作,子女们不能上学,家属也被人孤立的现象。因为存在社会歧视,导致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仇视社会,仇视健康人,进一步诱发了犯罪。
二、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1.艾滋病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此病的增长率大幅度上升。最近几年,在我国对艾滋病加大宣传教育的情况下,在咨询检测与抗病毒治疗力度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感染者与病人还在增多。但通过一段时期的治疗以后,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根据每年的统计,我国的感染者与病人数的增长率也在降低。
2.性传播也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性的同性恋者的传播速度也在上升。在多年的报告病例中,对于异性传播者来说,他们的染病比例也在逐步上升;在男性同性恋者中上升率较高。当带病毒的血液或者体液到了不同的人身上时,有可能从体内传入另一个人的体内。它与乙肝病毒相同,在进入消化道以后,还会受到消化道内的蛋白酶的影响。
3.在局部与特定人群中所占比重较大。河南、四川以及新疆等地的感染者与病人数占了较大比率。
三、艾滋病的防治策略
1.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切断传播源
做到洁身自爱,对自己的伴侣忠贞不贰,当有危险发生时,可以正确使用避孕套,对性病进行及时治疗。
2.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防止血液传播
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不能乱用,不能吸毒,认识共用针具吸毒的危险性。进行穿耳或者身体穿刺及文身时,要通过针刺疗法以及侵入性的方法加以治疗,及时防治艾滋病。
3.母婴传播的预防
在怀孕、分娩以及孩子出生后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病毒,甚至在母乳喂养过程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患有艾滋病的患者要避免怀孕,如果已经怀孕了,要做人工流产,可以对孕、产妇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以降低母婴传播问题,如果采用了人工喂养,可以有效地减少艾滋病所导致的危险。但是艾滋病毒会见缝就钻,如果他们在血液与体液中传播时,会有活的细胞产生,这种病毒不会在空气中、水中以及食物中存活,脱离了血液与体液,这种病毒终将死亡。
4.学校教师积极承担艾滋病防治教育的重担
大多数家长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还有认识上的不足,不能承担对子女进行相应的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工作。这使得家庭教育工作转移到了学校,学校要承担较多的教育责任,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并预防艾滋病。学校教师还要着眼大处,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及其现实意义,勇于承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传统课程中,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相近科目的教师(比如在生物及健康教育工作者)及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学生中宣传与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
5.开展助学关怀活动
我们的益达助学关怀项目对58个家庭进行了资助,其中有68名在校学生参加。工作人员为受助儿童的家庭赠送200元的米、面、油、牛奶等一些生活用品,不定期地走入社区进行家访,进入学校参加走访,对受助家庭及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解。自从这一项目启动以后,资助者在生活用品费用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并相应地发放了生活补助。
总之,要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以及艾滋病病人进行扶持,还要鼓励他们做好力所能及的生产及工作,并长期坚持下去。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作为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要从自身做起,进一步认识艾滋病,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保护自己,使自己远离艾滋病,并教育周围的人,正确认识艾滋病,有效地防治艾滋病,并能够有效地带动社会成员防止艾滋病的蔓延。要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所遇到的问题,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不能歧视病人,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让他们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中,好好治病,好好生活。
参考文献: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6):1062-1063.
9.禁毒防艾滋病教案 篇九
11数控1班
华春蔚
一.教学内容:
当前禁毒形势、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三.重点难点:
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四.教学方法:
观看VCD 谈观后感、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五.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
(一)观看短片,激发兴趣
1、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2、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A、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B、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C、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二)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三)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1、引导学生看宣传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胡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的口号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六)作业
1、课后让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10.预防艾滋病教案(最终版) 篇十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分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与危险行为的区别,从而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
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已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以讨论和情境再现为主,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自主性,并掌控好课堂气氛,尽量常设和谐、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学生评价:(1)学生是否学会判断安全行为与危险行为;(2)学生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安全行为。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选择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
1、全面了解与预防艾滋病有关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
2、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决定能力。
3、培养学生如何规避不安全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讲解什么是预防爱滋病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性为。
三、教学难点:
1、危险行为与非安全行为的区分与把握。
2、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四、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情景再现法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总课时:1课时(40分钟)
(二)分组活动:分辨危险行为时间:20/25分钟 教学重点:(1)判断行为的危险程度。(2)培养学生如何规避危险行为。
(3)训练学生如何将高危行为转化成无危行为的能力。(4)消除学生对日常现实生活中正常交往行为的恐惧心理。
(三)分组讨论:如何坚持安全行为,规避不安全行为,时间:18/18分钟。
(四)本课总结:时间:2/2分钟。
六、教学过程:
引导:艾滋病的传播是与人的行为密切联系的。艾滋病主要通过高危行为传播,而一般的的无危行为则不能感染和传播艾滋病,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活动来判断哪些属于高危行为,哪些是低危行为,哪些是无危行为。
(一)判断危险行为与非危险行为(分组活动与讨论)
1、目的:通过活动与讨论使学生强化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区分危险行为与安全行为的区别,判断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行为的危险与安全程度。
2、教具准备:
(1)分别将写有“高危、低危、安全、不确定”的分类卡分发给四个小组,每组一份。
(2)将写有日常生活行为的小卡片数份,每组一份。卡片内容:
社交性拥抱、共同牙刷、共同餐具、输血、无偿献血、蚊虫叮咬、共同剪指甲刀、在游泳池游泳、使用公用电话、共坐公共汽车、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身、吸食毒品、共同剃须刀、共同牙刷、共同注射器、与艾滋病感染者同班学习、打篮球、打喷嚏、人工呼吸。
3、具体步骤:
(1)教师讲解:“高危”行为即有被艾滋病感染的高度危险(感染率较高)的行为;“低危”即有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低度(感染率较低)的行为;“无危”即不会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安全行为;“不确定”即无法确定是高危、低危或无危行为。
(2)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10人)分别将行为分类卡(高危、低危、无危、不确定)和具体行为卡(日常生活行为)分到各组,并由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主持本小组活动。
(3)将教室划分为四个区域,每小组由教师指定各自活动区域,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
(4)请各组成员按各自按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具体的卡片(日常生活行为)放入行为分类卡所代表的区域内,让本组同学讨论这些行为归入相适应行为卡(高危、低危、无危、不确定)是否妥当,最后,全组形成统一意见。
(5)本组讨论完毕后,可让同学走动相互参观其他小组的分类情况,比较一下各组的差异并发表个人观点。
(6)请学生回到各组内,教师启发:同学们所持的观点有什么依据?自己是否同意他人的观点?(7)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A、高危行为:①有多个性伙伴②共用注射器③输血(输入未检测的血液制品)。
B、低危行为:①共用牙刷②共用前指甲刀③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身④穿耳⑤徒手帮助流鼻血的人止血。
C、无危行为:①利益社交亲吻②共用餐具③无偿献血④蚊虫叮咬⑤在游泳池统统游泳⑥坐公共汽车⑦使用公共电话⑧与艾滋病感染者同班学习⑨打篮球⑩打喷嚏。
(8)教师总结:说明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以及不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方法。并且强调指出,只有危险行为才会传播艾滋病,无危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没有必要因此而产生正常交往的恐惧。并且着重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高危行为,时刻作出明智的安全选择。
4、展示幻灯课件:
(1)如果没有预防意识,无意行为可能就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2)积极预防,高危行为也可能化为低危行为。(3)正常的交往行为是安全行为。
(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拒绝危险行为
1、引言:以上我们讨论和判断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应积极倡导安全行为,反对和拒绝危险行为,下面我们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思考并发表各自观点。
2、情景表演并讨论:(1)你的一位亲友病了,现在需要输血,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2)同班同学小王邀请你去纹身、穿耳朵,你是拒绝还是答应?(3)假如学校要组织你去艾滋病防治机构做义工,你愿意还是去还是拒绝?
3、教师小结(通过课件):日常生活中坚持安全行为
(1)坚持安全注射(包括注射疫苗)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销毁。
(2)伤口安全处理其他人处理伤口应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伤口。
(3)慎用血液制品、纹身、穿耳等刺破皮肤器具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最好不穿耳、纹身。
(4)了解一般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所以应克服交往心理障碍。(5)日常生活中应坚持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
(三)本课总结:
本课主要通过“分辨危险行为”活动和“如何坚持安全行为”的思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教会学生区分、辨别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的标准与方法,使学生有了明辨行为是非的能力,自觉构筑行为的“防火墙”,更好地以自觉性为预防艾滋病。
(四)课后作业:
【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推荐阅读: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09-20
艾滋病同伴教育讲义资料09-04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09-19
预防艾滋病结核病教案06-12
09艾滋病教育工作总结10-22
健康教育宣讲材料——艾滋病防治知识08-05
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09-18
世界艾滋病日教育活动总结感想11-17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方案08-30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方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