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积累(12篇)
1.高中语文知识积累 篇一
语文知识积累
又 又 :又大又红 又香又甜 又高又大 又白又胖 又细又长 又黑又瘦 又笨又重 又冷又饿
很 很 :很长很长 很高很高 很红很红 很大很大 很远很远 很胖很胖 很重很重 很冷很冷
ABAB式:加工加工 练习练习收拾收拾 研究研究 休息休息 讨论讨论 准备准备 考虑考虑
AABB式:平平坦坦 工工整整 断断续续 马马虎虎 家家户户 干干净净 吞吞吐吐 结结实实
ABB式:绿油油 黄澄澄 红通通 金灿灿 黑压压 白茫茫 蓝盈盈 笑呵呵 阴森森 冷冰冰 水汪汪
AAB式:团团转 哈哈笑 汪汪叫 喔喔啼 晶晶亮 欣欣然 飘飘然 密密麻 冰冰凉 晶晶亮 欣欣然 飘飘然 密密麻 冰冰凉 晶晶亮 ,飘飘然,闪闪亮,毛毛雨,喷喷香 轻轻柔
ABAC式:自言自语 无法无天 不明不白 人山人海 十全十美 百战百胜 呆头呆脑 诚心诚意 活灵活现
ABCC式:生机勃勃 怒气冲冲 凉风习习波光粼粼 仪表堂堂 衣冠楚楚 忠心耿耿 硕果累累 烟雾腾腾
AABC式:格格不入 斤斤计较 栩栩如生 浩浩长空 惴惴不安 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蒸蒸日上
描写母亲的词语:慈祥 和蔼 亲切 伟大 严厉
描写树木的词语:秀丽 郁郁葱葱 茂盛 茂密 生机勃勃 葱茏 高大 绿树成荫 青翠欲滴 枝繁叶茂 根深叶茂 描写山的词语:高耸入云 雄伟 高大 陡峭 险峻 崇山峻岭 一峰独秀 奇峰罗列 奇峰突兀 连绵起伏
描写水的词语:清澈 清凌凌 清凉甘冽 甘甜清冽 晶莹碧透 清澈见底 碧波盈盈 巨浪翻滚 波澜壮阔
描写春天的词语:温暖 春光明媚 阳春三月 生机勃勃 草长莺飞 春暖花开 花红柳绿 万紫千红
描写夏天的词语:炎热 酷热 闷热 灼热 夏日炎炎 烈日当空 赤日炎炎 骄阳似火
描写秋天的词语:凉爽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金秋灿灿 描写冬天的词语:寒冷 大雪纷飞 寒风凛冽 天寒地冻 冰天雪地 寒风彻骨
描写祖国的词语:雄伟 壮丽 富强 伟大 富饶 地大物博 描写人的好品质词语:勇敢 机智 镇定 助人为乐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英勇绝伦 有勇有谋 英勇无敌 奋不顾身
描写守信的词语: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决不食言 言而有信 手的动作的词:抓耳挠腮 打 扑 扔 扶 抚摸 捧 扒 挽
脚的动作的词:踢 奔跑 跳跃 踮 迈步 跺脚 蹦蹦跳跳 飞檐走壁 看的动作:盯 注视 望 瞟 张望 瞄 瞅 眺望 俯视 仰望
描写心情高兴的词:满面春风 心花怒放 喜笑颜开 满面笑容 眉开眼笑
带有动物的成语:九牛二虎 鼠目寸光 牛鬼蛇神 叶公好龙 兔死狐悲 狐假虎威 鸡犬不宁 千军万马 画龙点睛 闻鸡起舞 守株待兔 引蛇出洞 狗急跳墙 放虎归山 亡羊补牢 带有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九牛二虎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千山万水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许多 很多 不计其数 成千上万 数不胜数 比比皆是 无穷无尽
描写花的词语:鲜艳 红艳艳 美丽 万紫千红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亭亭玉立 含苞欲放 繁花似锦
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半夜进城——找不到门路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地老鼠下江南——走路不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芝麻开花——节节高
象声词:青蛙——呱呱 小鸡——叽叽 小鸟——叽叽喳喳(啾啾)小狗——汪汪 雷声——轰隆隆 风——呼呼
雨——沙沙(滴答 哗哗)流水——淙淙(哗啦啦)壶盖跳动——啪啪 小鸭——嘎嘎 蜜蜂——嗡嗡
带有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 坐井观天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带有方位词的成语: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东拉西扯 东倒西歪 前俯后仰 前因后果 前赴后继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上天入地 深入浅出 出生入死 起死回生 课外古诗:《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学四年级上册词句积累时间:2008年11月10日 作者:洪世辉 点击:17次 有关师生的名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韩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有关明月的古诗: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含有“月”字的成语:月地云阶 月露风云 月下花前 月下老人 闭月羞花 戴月披星 日月交食 岁月蹉跎
花好月圆 花容月貌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水中捞月 众星捧月 经年累月
含有“明”字的成语:明镜高悬 明知故问 明辨是非 明察秋毫 光明磊落 心明眼亮 深明大义 眼明手快
清风明月 春光明媚 淡泊明志 掌上明珠 耳聪目明 来去分明 泾渭分明 弃暗投明
含有“心”字的成语:心宽体胖 心灵手巧 力不从心 心心相印 心花怒放 心安理得 心旷神怡 人心所向 小心翼翼 雄心壮志 同心协力 心悦诚服 心明亮眼 忠心耿耿 心明眼亮 心平气和 民族谚语: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维吾尔族谚语
要想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要想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裕固族谚语
辛勤寻求智慧的人,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哈萨克族谚语 如果潜水的人惧怕鳄鱼,他就取不到价值昂贵的珍珠。——维吾尔族谚语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蒙古谚语
如果追赶两只兔子,一只也捉不到。——俄罗斯族谚语
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乌孜别克族谚语 与“收获”有关的骈句:梅破蕊,柳垂丝。荷香十里,麦穗两畦。剥橙香透甲,尝稻气翻匙。——《训蒙骈句》
与“收获”有关的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印度谚语
与“收获”有关的词:《西江月》(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音xiàn)。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的成语:积土成山 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积善成德 积水成渊
与“兴趣”有关的格言:有兴趣的人比没有兴趣的人双倍地快乐,因为有兴趣的人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含有地名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尊严”有关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德国)席勒 与“金钱”有关的名言: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
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柯尔克孜族谚语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美国)罗斯福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琵琶行》(唐)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关“大与小”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春秋)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蚁穴虽小,溃之千里。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白居易
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佚名 有关“雪”的古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北宋)卢梅坡
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
本册需掌握的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表示动作的词语:拍打 打捞 捕捉 嘶叫 嚷嚷 俯视 张望 跳跃 奔跑 迈步 抓耳挠腮、打拱作辑
“说”的词语:交谈 讲解 议论 讨论 嘱咐 争论 讲授 “看”的词语:浏览 观察 张望 俯视 仰视 眺望 凝视 瞄视 端详 打量 瞅 瞟
“走”的词语:迈步 踱步 溜达 漫步 散步 徘徊 大步流星 “想”的词语:沉思 回忆 思索 思考 冥思苦想 琢磨 描写形容惊慌、恐惧的成语:心惊胆战 提心吊胆 心惊肉跳 惊慌失措 闻风丧胆 忐忑不安 坐立不安 六神无主 描写人物品质的四个字词语或成语:高风亮节 严于律己 深明大义 正义凛然 执法如山 奉公守法 大公无私
忠心耿耿 刚正不阿 坚贞不屈 冰清玉洁 舍己为人 助人为乐 舍生取义
描写少的成语:门可罗雀 独一无二 胸无点墨 只言片语 举世无双 三言两语 绝无仅有 盖世无双
描写多的成语:摩肩接踵 挥汗如雨 人山人海 座无虚席 千军万马 数不胜数 不胜枚举 五花八门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博览群书 林林总总 人才济济 见多识广 学富五车 千变万化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大喜过望 心花怒放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欣喜若狂 忧心忡忡 闷闷不乐 心如刀割 怏怏不乐 心乱如麻暴跳如雷 惊魂未定 心神不定 悲痛欲绝 愤愤不平喜出望外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目瞪口呆 兴高采烈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神采飞扬 得意洋洋 愁眉苦脸 瞠目结舌 破涕为笑 怒发冲冠 喜上眉梢 和颜悦色 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神色活现 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的成语(词语):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人命关天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生死攸关 险象环生 事不宜迟 四季古诗: 春:《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与学习有关的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习——永远不晚。
猜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悬殊的地方——天壤之别
歇后语:八月十五的月亮——分外明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 嫦娥脸上长痣——美中不足
兔儿爷带胡子——假充老人儿 八月十五的月饼——一盒来了,一盒去 八月十五吃年糕——太早
带有比喻的成语:胆小如鼠 多如牛毛 目光如豆 对答如流 带有夸张的成语:怒发冲冠 顶天立地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带有拟人的成语:狼狈为奸 鸟语花香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 刹那间 一瞬间 转眼间 一眨眼 转瞬间
带有寓言故事的成语:井底之蛙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
表示声音的词语:丁当、哗啦、咕嘟、吱啦、叭嗒、淙淙、滴嗒、噼哩啪啦、咕咚、呱呱、叽叽喳喳、啁啾、丁零、咣啷、咕噜、淅沥、当啷
2.高中语文知识积累 篇二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积累, 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 包括用的精彩的巧妙的实例, 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 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 包括思想的积累, 方法的积累, 情感的体验, 生活的经验, 方法的积累等。
积累的方法各式各样, 主要有诵读、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阅读、走访、调查、体验等。
目前, 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势在必行。近几年来的语文中考、高考也突出了这一点。因此, 我们教者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本人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加强对课文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形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课文虽不是名家名篇, 但却是编委会精心筛选出来的精品, 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典范。在教学实践中, 我每教一篇课文, 都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精彩语段进行赏析, 然后让学生积累下来, 熟读成诵。初中课文中有许多我们熟知的一些作家作品, 都值得我们学习, 如郭沫若、普希金的诗, 朱自清、鲁迅的散文;四大名著中节选的精彩章节, 让我们百读不厌。如九年级下册课文选自冰心《谈生命》一文, 它把生命比成一棵树, 一条河流, 学生尤其普遍喜欢“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汇入大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树, 不生长便成了空壳;……快乐固然兴奋, 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这段文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每读一次就有不同的收获, 理解也更形象, 对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通过学习、积累、理解, 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甚者有同学也把冰心对生命比喻扩展得更丰富些, 有学生写到:“生命像一首歌, 歌中写满悲欢离合;生命像一幅画, 画中画满了五颜六色;生命像一首诗, 诗中写尽了酸甜苦辣。”这些语言至今还记忆犹新。创新的火焰被点燃了, 大家都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不但丰富了积累, 又加深了对语文理解与感悟。
叶圣陶曾说过:“课本中选取课文只不过是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并举一反三, 利用课堂上积累的方法指导学生把在课外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进行识记与感悟, 且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有位学生在一次联考中做一道综合实践题要求为父亲画一幅画, 并写上一句话:他写到:“父爱”阳光般地温暖;清泉般的甘甜;春风般的和煦。事后才得知, 他因平时积累时见过有写关于母爱类似的语言, 所以进行了仿写。
二、指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与积累,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辩论会”,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一是根据情况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 如《青年文摘》、《散文》、《读者》、《中国青年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作文报》、《语文报》等。让他们广泛博览书籍, 汲取“营养”, 拓展视野, 与名人进行交流学习。为此, 每学期开学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 每天进行不少于200—300字的积累, 教师天天要检查, 对优秀者表扬, 对做的不好的要指出来加以改正。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尽量少布置一些机械性练习, 多布置些收集和整理型作业。二是要求学生走进社会, 大胆汲取, 并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我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 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 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 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生, 感于体验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辛酸与甘甜。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东西, 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 也有不适应个人特点的。因此, 我教会学生辨别, 对课外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不能照搬照抄, 邯郸学步, 要留下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 舍弃那些不切合自身实际、没有积累价值的东西。
由于课外积累不是在教师统一组织下进行的, 所以每个学生积累的知识会各不相同, 如何从别的学生的“积累库”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为己所用呢?我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与“辩论”活动达到这一目标的。为此, 我在实际工作中, 每周尽可能留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行阅读和积累, 两周为一个课外阅读周期, 每两周轮流开展一次“读书交流”和“辩论”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也为学生创设相互学习的机会和积累知识的空间。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 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积累方式、方法, 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辩论, 要求辩手快速的从大脑中提取知识, 这个过程能综合展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如辨别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地训练培养, 学生体会到了积累的益处, 正如有位学生在毕业时所说:“我之所以能把作文写好, 语文成绩提高, 与我语文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三、积累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 提高写作水平
泱泱大中华, 上下五千年。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唐诗宋词, 脍炙人口, 久传不衰, 它是我国语言的精华。我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必须掌握单元内的诗词而外, 课后附录每册都有十首, 更不可忽视, 让学生每周背一首, 学习小组长检查, 教师抽查, 课代表画表登记, 对于没有完成者, 教师要指导方法, 限时背诵, 最终达到人人过关。积累到一定时间后, 让学生把写过的古诗词学会归类整理, 如:“叙事诗、抒情诗、咏史诗。”细化一下:“归类成送别诗、爱情诗、咏史诗、状物诗”, 像写带有”季节”的诗句, 带有“日月星辰”诗句, 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 把握其特征, 理解其要义, 体会其感情, 领会其精神, 并熟读成诵, 学生在写作时才有可能引用经典, 随手拈来, 运用自如。
3.谈语文知识的积累 篇三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内容;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03-02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由少到多,逐渐聚集的过程。苟子在《劝学》中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累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才能听懂、敢说、读透、会写,积累还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步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应该如何进行积累呢?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的:
一 积累的内容
字词需要积累,名句格言需要积累,阅读方法需要积累,作文技巧也需要积累。 积累的内容非常宽泛,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凡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启发、教育或有警示作用的都可以进行积累。小到字、词、句、段、篇,大到与其相关的资料,这些内容都可以进行积累。比如易错的字、成语、歇后语、谜语、对联、名言、警句、俗语、格言,写景优美的句子、富有哲理的句子、运用修辞的句子,某些富有哲理启示的段落,或者整篇文章,如《我是一棵小草》、《日出》等,还要搜集写作素材,如同类的人、同类的事,以及诗、词、曲都要进行积累。有了这么多的方方面面的各种各样的积累,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就会变得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只有这些基础的东西丰厚了,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谈吐自如的儒士。
二 积累的途径
1.生活
生活是积累的源泉,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广告用语、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的俗语、谚语、精彩的电影电视节目、旅游中所见所闻……无不包含着语文知识。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作文素材。
2.语文课
语文课是积累的基本阵地,语文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说一千道一万,语文积累的主阵地还是语文课堂。把握住了语文课堂,利用好了课堂四十分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以教材为中心,把围绕在教材内容周围的相关知识搜集起来,贯穿起来,纳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扩展到了无限的空间,让语文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起来。这不仅使得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富,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为日后的自我学习增强了学习能力。我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常常写出一些学生易读错的字音,或者结合例句积累成语的意思。如,成语不离“舌”: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形容能说会道(巧舌如簧);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形容随声附和( 鹦鹉学舌)。总之,让学生多积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语文的必需。
3.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各种报刊、中外名人传记,文学名著、自然科学著作等都蕴涵着丰富的阅读资源,都可以拿来读一读,以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提高语文能力。课外阅读可以是语言的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典故故事;可以是诗文的积累——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诗文赏析背诵;也可以是报刊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知识点等。积累的资料要经常看一看,记一记,使它烂熟于心,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使语言的积累空间超越文本所限。这使得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富,为日后的自我学习增强了学习能力。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时应立于教材之上,将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融合于教学之中,利用教材抓住拓展积累的时机,使学生所积累的知识层面更为丰富和深刻。
三 积累的方法
1.诵读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一种有效的積累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按需调出,信手拈来。教学实际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
2测试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方法。通过测试,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此时,积累是大放光彩的时候。同时,通过检测,又巩固了积累,或促进进一步的积累。
3.读写法:平时,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做个有心人,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随笔,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和练笔,让学生去慢慢感受、体验积累所带来的妙处。
4.媒介法: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我在指导学生收看合适节目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语言,记录其中的名人名事,汲取它们的优点,有意识地活用在自己的文章里,那么你的文章也就非同一般。
5.实践法: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积累的深刻影响。
现在的学生不能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学会品味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得到永久储存。
4.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 篇四
1、家用电器要经常(保护爱护维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
2、护国寺是我们古代建筑的(珍宝瑰宝宝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现代人仿制古代的编钟,敲奏出(飞扬悠扬悠久)的乐器。
4、森林的夜晚格外(平静寂静宁静)。
5、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连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都(称赞赞扬赞叹)不已。
歇后语:
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
老艄公撑船见风使舵
上天摘星星异想天开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夜光杯:用祁连山玉石雕制成的酒杯。倒入酒后,色呈月白,反光发亮,因此得名。
3、琵琶: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4、催:催人出征。
5、沙场:平沙旷野.古时多指战场。
6、征战:出征打仗。
7、这是盛唐边塞诗的经典之作,抒发了盛唐边防将士的豪迈不羁。古人评价这诗的时候说这是一首“壮丽”之词,首句表现出了“丽”字,而后两句则表现出一个“壮”字。“醉卧沙场”有二层意思:一是毫不惧怕入侵之敌,所以,在出发破敌之前,醉酒上阵,是举重若轻;二是由于“古来征战几人回”,醉酒上阵,是视死如归,看破生死,是举轻若重。这样的悲壮语、如此的无畏无惧,正是唐人的风格和勇气。
(二)、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诗歌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处处啼鸟,潇潇风雨。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游园不值》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春晓》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5.精选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 篇五
十六、《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作者: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除本篇以外杜牧的七绝《赤壁》建议学生背诵。
2、诗文分析: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三四句写深秋美景。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
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
3、相关考题。
(1)小李杜是指________(李商隐和杜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王孟指(王维和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韩柳指的是(韩愈和柳宗元)
(2)仿照例子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白云深处有人家――( )写云,写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写枫林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枫叶特有的美
(3)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而这首《山行》却是秋的颂歌。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七、《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 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3、 危楼,这里指高楼。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
4、 直译: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5、 相关考题。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_______________ 百尺_______________
(2) 本诗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楼宇的高。
十八、《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日照香炉生紫烟。
1、直译: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2、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色。前两句写香炉峰和瀑布。后两句是诗人想象,化静为动。
3、相关考题。
(1)组词
炉( )庐( ) 遥( )瑶( )
(2)判断对错(都是正确的)
1)诗人采用夸张的方法,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2)前两句把动态瀑布写静了。( )
3)“疑”与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意思相同( )
十九、《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2、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3、相关考题
(1)白居易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2)蓝在句中的意思是(蓝草)
(3)诗中的对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熟悉)“红胜火”意思是_______(比火还红)“绿如蓝”意思是_____________。(像蓝草一样绿)
二十、《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 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现在浙江杭州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著名的田园诗人。
2、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前两句写牧童骑牛边走边唱,后两句,歌声嘎然而止,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蝉。
3、 相关考题
(1)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林樾:_______(指路旁成荫的树)意欲________(想要)
(2) 填空。
1)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是(清)代诗人。
2) 本诗中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忽然闭口立)
6.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二 篇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数shǔ 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 B、识shí 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 C、横héng 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 D、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 【 2015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10 】
答案: A
解析: B项“博闻强识(zhì);C项“专横(hèng)跋扈”;D项“模具”、“装模(mú)作样”。
故符合题意的只有A。综上,本题答案为A。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下定决心要用我的脚步量完长城,用笔和相机出长城的历史与现状。②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了。
③兔子的脚印先是从从容容、不慌不忙的,在没有觉察有灾祸追随着它时,它的步态是的。A、绘画 逃散平和 B、勾画 逃脱平和 C、绘画 逃脱平稳 D、勾画 逃散平稳
【 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期末测试上学期13 】
答案: D
解析: “绘画”的意思是“作画,用笔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等表面上画图或作其他可视的形象。”“勾画”的意思是“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 描写”,结合语言环境,第一句用“勾画”更合适。“逃散”指逃跑离散;“逃脱”指逃跑,逃而脱离。根据句意选择“逃散”。“平和”指(性情或言行)温和。“平稳” 指没有波动,平安稳当;根据句意选择平稳。
3.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龟(jūn)裂 洁癖(pì)成吉思汗(hán)通缉(jí)令 B、提(dī)防 戏谑(xuè)一哄(hòng)而散 横(héng)行霸道 C、下载(zăi)倔(juè)强 汗流浃(jiā)背 锐不可当(dāng)D、吞噬(shì)匍(pū)匐 悄(qiāo)无声息 呕(ǒu)心沥血 【 2015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模拟二模试题1 】
答案: B 解析: A选项,通缉 jī,洁癖 pǐ ;C下载zài, 倔jué强;D选项,悄无声息 qiǎo,匍匐 pú。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东一穗西一串
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A、倚靠 稀落 伶仃 B、倚靠 零落 伶俐 C、依傍 零落 伶俐 D、依傍 稀落 伶仃
【 2014北京市市辖区西城区期末测试上学期3 】
答案: D
解析: 学生对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D。
5.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工作中,我们不能____,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所取得的成就。
②经过艰苦的高强度的新兵训练,这些被冠上“骄娇”标签的90后新兵们,不仅炼就了一副钢筋铁骨,而且磨砺了意志,可谓____。90后新兵为我们展现了新一代子弟兵优良的风貌。
A、①句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句填“精雕细刻” B、①句填“斤斤计较” 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C、①句填“斤斤计较” ②句填“精雕细刻”
D、①句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 2014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中考模拟二模试题2 】
答案: D
解析: ①句根据句中的“小的失误”来判断应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句根据句中“不仅炼就了一副钢筋铁骨,而且磨砺了意志”来判断应选“玉不琢不成器”,故选D。
6.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文化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国外同行在这方面拥有很多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②2014年2月,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的索契召开。来自88个国家或地区的5000多名运动员,向98枚金牌发起冲击,用他们的激情,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A、①句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B、①句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句填“各行其是” C、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句填“各行其是”
D、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2014北京市市辖区丰台区中考模拟一模试题3 】
答案: D
解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是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根据①句内容可知,我国可以从国外吸取经验,因此应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排除AB项。“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各行其是”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根据②句内容可知,各国运动员各凭本事进行比赛,因此应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故选D。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
B、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到了末日。
C、写诗作文,要有丰富的积累,应当广泛阅读经典文章,并寻章摘句记录下来。D、他喜欢吹毛求疪,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缺点大做文章。【 2014重庆市县开县期末测试上学期3 】
答案: C
解析: C中“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此处使用不当。
8.2014 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 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 2014北京市市辖区丰台区期末测试上学期4 】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对俗语的理解和掌握。B项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与学生乙的话语语境不符。故答案选B。
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2012山东省泰安市会考7 】
答案: D
解析: A项,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本句中虽为问句,但表达的是确定的意思,即“能”,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选项对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正确。
B项,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本句把“江南”比作“玻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对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正确。
C项,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本句把“布谷鸟”当作人来写,说它会歌唱,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选项对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正确。D项,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以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 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 道理加以说明。本句连用两个“一会儿……”句式,并没有构成排比句式,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本句把“鸟儿”“乌云”当作人来写,使它们能够叫喊和 听,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本句中“箭一般地”,把鸟比作箭,突出了鸟灵敏的姿态和飞快的速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对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 误。
本题要求选择对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2015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3 】
答案: B 解析:
7.初中生语文课外知识积累的途径 篇七
二、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新型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学生一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就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获取知识。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了。学生一旦成为情感教育的主体,就会刺激学生进行情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表现为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找到情感上的满足,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更加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对学生经过努力所取得的点滴成功,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课堂中也可以采取竞赛、表场、评优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
三、借助技术手段,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情感求知需求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要达到上述状态,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激情”,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变单纯、枯燥的语文教学为活生生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已不再是个新鲜事物。把作品制成课件、音乐、电影片段,再现画面,直观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去感受和体会文章流露的情感,收效甚佳。如在讲授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可以先用电影片段播放周总理逝世时人们悲痛的心情以及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悼念活动场景,面对没有遗产、没有子女、没有坟墓、也没有留下骨灰、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谁都禁不住悲痛欲绝。这样,师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激发出缅怀周总理的强烈情感。情注课中,课堂生辉。这种形式给课堂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对课文的体验上,从而生发具有共鸣效应的情感波澜,对课文的教学效果来说,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四、教师应充满激情进行情感教学,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
教学过程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师要根据范、通顺、连贯、得体、准确、简练。生活中如何让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含蓄、幽默呢?那就要学生学会语文课外知识积累,其途径有三:
1. 提供优美的课外知识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语言是门艺术,妙语则更让人如品琼浆,回味无穷。怎样对学生进行语言感受力的培养?
(1)对妙语佳句的感受,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形象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道理。语文课前,作文讲评之后,或全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或一句妙语,反复吟之,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有些流行歌曲,有的充教材内容,使用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充满激情的语言,使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就会随之充满情感,才能使学生自己去体验和产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把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学生心灵的感受。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教学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把握好节奏,运用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五、情感教育还需联系生活实践,在生活中进行加深
如教材中有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这些作品都蕴涵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学习这些作品后,在课后可以进行表演和场景再现。而如在学习《挺进报》后,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去参观“渣滓洞”、“白公馆”这两个国民党集中营的情况,学生们通过实地场景参观而更加敬仰陈然、许晓轩、江姐、小萝卜头等英雄人物,同学们会被烈士们的事迹深深打动。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文学作品中去,要把作品与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教师还要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应该搭起师生感情的桥梁,把热爱学生的感情渗透到初中中学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不断求索,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
[2]李锡英.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
[3]蔡裕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课中的作用[J].现代语文,2007,(1).
[4]郑三中.浅议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教研,2007,(2).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之反思
陈
(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江苏盐城
摘要: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出现很多问题让人担忧。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向语文教育工作者发出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也给文学一点空间。
关键词:课外阅读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我国的哲人云:“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相比的。民间还有这样一句俗语说:“三满诗情画意,有的蕴含哲理,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催人奋进。久而久之,学生不听优美的语言,犹如饥肠辘辘,饥渴难耐。
(2)开列书目,如新课程标准由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中外名著”,以及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编写的各年级各册语文课外读本等,都应是学生品读的美文,积累课外知识的来源。如果说前者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的话,那么自读则可训练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教师还可开列某些报刊杂志中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定能让学生流连忘返。
(3)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佳句,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如孙犁《黄郦》中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一组排比句,就很值得玩味,“啸”、“游”、“走”、“排”几个动词,不仅准确地勾勒出几种动物达到“极致”的不同情态,而且立刻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顿悟“环境”是达到“极致”的关键所在。《春雨潇潇》一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春天的雨本是那么迷人,像牛毛像细针,丝丝缕缕,轻飘细扯。”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描写出春雨迷蒙的景色,烘托了人物活动和事情发生的环境,使所叙之事显得生动逼真。
2. 借用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的品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在语言的运用上何尝不是如此呢?学生的作文或口语交际中,能准确地、恰当地巧借成语、俗语、诗词、名句,就能使作文或表达言约义丰,增色许多。那么,借什么,怎样借呢?
首先是复活学生记忆,点燃语言火花。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记下了不少的成语、俗语、诗词、名句,已积累不少课外知识。如:古典诗句中的咏花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按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人闲桂花香,夜静春山空”等。只要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写作起来或口语交际自然信手拈来。
其次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信手巧借运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有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之感,这正说明了学生语言的学习积累太少、太窄。怎么办?平时教学中,可以开辟妙语专栏,奉献全班。可以每天让一名学生写,全班观赏,并有比较。如一名学生写道:“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楚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学生读着这样的好句子,还想到了与此对应的诗句。这样,学生就时时处在一种鲜活语言的浓烈氛围里,写作起
芳
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在普通老百姓心中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反观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残酷的升学竞争已经把课外阅读挤到了悬崖边上。
我们先看一些语文工作者的调查结果。
(1)上高二中陈果川、伍晓锡、姜玉薇对上高二中高一年级1000名学生中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情况。
来,自然有话可说,妙语迭出了。
教师教学时还可以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给学生以美词佳句的“耳染”,讲析课、作文指导课尤其要妙语连珠,口惹悬河,使学生徜徉于词汇的花园之中,遨游于妙语的瀚海之上,陶醉不已,如“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如花,微笑是金,还可以引用优美的语句:“微笑是心灵交融的火花,微笑是夜空宜人的明月,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微笑是强者对人生最完美的诠释。”等等。
这样,不断强化学生借“他山之石”,以增强习作和口语的文采,提高语言的品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最适合片断写作训练。训练前,限定或不限定成语、俗语、诗词、名句,让学生在片断写作中借“他山之石”美己之文,按其词汇量、准确度予以评分。教师的重视、引导,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语言的激情,他们会在教师苦心设计的训练套路中,轻松愉悦,自然天成。
3. 用例子进行仿写,培养学生语言创新的能力
仿写句子,是初中学生语言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有仿写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笔头才会活起来,成熟起来,妙语佳句才会从其笔下源源流出。因此,千万不可等闲视之。仿写本是学生必备的,日练一句,久之必然成“癖”,其训练形式以填充式为主,例如:“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进行仿写,学生写出了很多创新的句子,如有的学生写道:“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童年》,我们体会到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又例如让学生仿“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的坚韧毅力”的句式,学生写出了“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学生写好后教师要坚持批改,坚持讲评,推出佳句,鼓励先进,使学生的激情经久不衰。
仿写一个阶段后,学生的笔头练活了,兴趣盎然了,教师就要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创新训练,使其进入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自豪感、成功感的境地。不过创新训练仍然要为了学生提供“样板”,教师要精心挑选那些富有哲理性、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句子,给学生以典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他们在词汇的花丛中采撷,在语言的天空中飞翔,抒写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句。
学生掌握了积累课外知识的途径,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不论是写作还是交际,那风趣、优美、动听的语言就会出口成章。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主的知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学科,作为语言的基本要求是:规范、通顺、连贯、得体、准确、简练。生活中如何让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含蓄、幽默呢?①提供优美的课外知识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②借用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的品位;③用例子进行仿写,培养学生语言创新的能力。
8.高中语文知识积累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49-01
一、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词汇积累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有效的词汇积累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通过不同的口气进行表达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要在听讲、阅读时正确了解别人的思想,要在说话、写作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开展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对课文出现的常用词语的掌握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这“四会”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前段时间比较盛行的《汉字英雄》节目,其实就是对于人们词汇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想要获得“英雄”称号,就必须掌握良好的基础词汇知识。
例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积累,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就及时的记录下来,通过查字典、请教老师同学进行解决,一步步的消灭知识盲区,切忌不懂装懂、存心应付。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丰富词汇积累途径,通过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形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让组织学生每天在黑板一侧更新一些常见的易错字、易错词,大家每天都学会一点点,久而久之就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定期进行“听写大会”,考察学生对于近期学习词汇的掌握程度,让他们不断进行知识巩固,提升记忆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名言警句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在交谈、写作中,一句精当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或画龙点晴,一语中的;或者言简意赅,阐述深刻;或妙语连珠,意趣横生。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名言警句的知识积累,以便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如学习《论语》十则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许多内涵丰富、言简义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语,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至今还被人们频繁引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名言的出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认知能力。长期积累既能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一旦运用起来就会信手拈来,又会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名人名言指导自己的行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品质。
三、引导学生进行成语典故积累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成语典故知识的积累能够拓展学生的词汇范围,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故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的积累知识。
1、从源头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成语。我国的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们的源头及含义,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初中生成语积累匮乏的现状,坚持每天给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名曰“天天成语”。比如“黄粱美梦”这一成语,很多学生容易写成“黄梁美梦”,如果教师能够将典故讲述一下,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黄粱”是指事物,“粱”字就不会写错了。
从课文入手,丰富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入选初中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里面有大量常用的成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日积月累,学生成语积累量会相当可观。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就有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又比如李白的《行路难》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进行诗词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通过师生点评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在迁移阅读中拓宽了视野,产生了朗读经典的强烈愿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会受益匪浅,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积累。
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现实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天然素材库,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继续知识的积累,不断的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例如一些常说的歇后语“水仙不开花——装蒜”,“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还有一些俗语、谚语,例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成潭;云往西,雨凄凄;云往北,晒干麦”,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认知能力、生活实践技能也有积极的促进价值。
9.六年级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积累 篇九
1、这个粮囤(dùn)存着这个村子的口粮。
2、“你怎么可以囤(tún)积这么多的私粮呢?难道你忘了还有很多饿肚子的人吗?”母亲气愤地说。
3、“那位是李大(dài)夫,是心血管方面的专家。”陈姐边说边指给她看。
4、“这是逮(dài)捕令,现在我们要依法逮捕你!”警察严肃地说。
5、这种颠倒(dǎo)黑白的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你知道吗?
冰心,原名谢婉莹,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等;儿童作品《寄小读者》,解放后又写了《再寄小读者》。
(二)、古诗词赏析: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这四样景物。
3、“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4、这首小诗采用的是即兴咏景和咏物言志的手法,表露了诗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志趣。
5、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妙在(ABC)。
(A)点明时间,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10.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望岳艺术特色 篇十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⑾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⒃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⒄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张老师,您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琐忆》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通过上面对中考作文开篇二十招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加油。
11.浅谈中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五法 篇十一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出语文知识积累五法,兹分述供晒正。
一、课内积累法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获得的语文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因此,学生要紧紧把握这一关键环节,勤记、博取、慎思,以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取得最好的效果,课堂内力争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只有做到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当耳熟能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该铭记于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必镌刻心中,对使动、被动、为动、对动等特殊用法,必须掌握。诸如此类,须在课内理解,并熟练运用。另外,课文上没有的内容,为了紧密配合课文教学、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巩固知识而增补的内容,学生应动笔记录。例如笔者教《荷塘月色》时,朱自清巧绘了荷塘月色。月色本无形,难以捉摸,又是单调的,难以直接描摹。要把“月色”写透,必须借助其他景物,从不同角度侧面描写。为了加深理解,朱自清引用了唐·李娇的绝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里浪,人竹万竿斜”。诗人巧借落叶、开花、江浪、斜竹,句句吟风(诗题《风》),含蓄多趣,生动传神,写作手法与朱自清巧绘月色是相同的。又如学习《狼》,“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名联,可引出名人蒲松龄,进而了解以谈狐说鬼的方式,抒发内心愤慈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作者的自勉联,可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一点一滴地积累,终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二、课外积累法
要学好语文,不是套公式,做习题,而是要读,用心阅读。读文学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憧憬,唤起人们的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读科技作品可以培养人的严谨、科学的精神,唤起探索的热情。人生至乐是读书。《海的女儿》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善良和坚强;《咏鹅》使我们感悟纯净之美;杜甫使人们体味人生的苦难;东坡使我们豪迈旷达;曹雪芹使我们阅尽人生的苍凉、世事的苍茫;鲁迅教会我们深刻;冰心递给我们一盏爱的“小橘灯”……也许学生会说,课业负担如此沉重,哪有闲情逸致读课外书。我们不妨看看《孙权劝学》,不妨了解古人的“三余”读书法,不妨体“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挤出了时间,读哪些课外书呢?读教育部特别推荐30部中外文学名著,辑录其中的精彩语言。例如《水浒传》:“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也死不怕。”《西游记》:“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太平!”《出师表》:“臣本布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上所举仅是名著中的沧海一粟,对这些麟角凤猪,若能潜心辑录,当不再是吴下阿蒙,必会令人刮目相看,终身受益。
三、待人处事积累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民群众是创造语言的大师,他们平时运用的语言,很多是精彩鲜活的,若能留心辑录,便可克服自己语言贫乏的学生腔。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都是运用语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倘能处处留心,必将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如“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墙上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家有冷(文炜)字不算穷,没有洋芋活不成”、“烟洞眼里掏雀儿来——没在五和头(没在那里头)”,“狗狗/狗娃/鬼子孙(长辈称呼小孩子)、片船/片闲(聊天)、惦东(人老了不明事理)”等。
四、走亲访友积累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当你看到书香人家时,墙上的字画,必是绝妙的艺术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初,无欲则刚”。“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有的家里的四个条幅,纯粹是《朱子家训》。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有心搜集,终有所获。
五、影视积累法
打开电视机,好诗词、好歌曲、好广告等便拂面而来,五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重阳节时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节时有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元宵节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清明节时有杜牧的《清明》。歌曲《十五的月亮》、《常回家看看》、《拥护和平》等令人心旷神怡。广告“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主要是留观众去想象、比较、体会。)“玉环牌热水器,让您随心所浴”(欲,谐音双关)。表现某种生活观的句子也俯拾即是,若有意注意,便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12.高中语文知识积累 篇十二
一、平时注重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高投入而低产出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成功感普遍低于数学和英语学科。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学生必需的语文积累知识缺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这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始终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做到常抓不懈,注重积累。
1. 每课做积累
每篇课文在语文基础知识上都有一定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进行拓展和积累。如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我们不仅可以积累叠词,还可以积累含有神话传说的其他成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又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文中表示“看”的词语就有“窥视”“端详”等,我们就可在进行表示“看”的词语的拓展积累。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几个词语,更重要的是发展和丰富他们的语言,为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打基础。可积累的不只是词语,还可以是诗句、名言等等,这都要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而定。总之,只要我们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重视起来,就一定能够提高对它的敏感度,提高我们的积累水平。
2. 每课必默写
在语文书中,每一篇课文都有生字词,有些课文中还含有要背诵的段落,甚至有全文要背诵的课文。另外,每个练习中也或多或少的有积累项目。因此,我要求学生每课必默写。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去抄词、抄课文,而是鼓励他们认真背诵,轻松默写。默写成绩出来后,奖勤罚懒:对满分者、进步者,全班表扬、打“星”并发表扬信息给家长;对默写成绩不佳者,及时通知家长督促改进,并进行二次默写过关。由于坚持这样做,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背诵习惯,牢固树立了“逢背必默”的思想,所以,每次默写都有许多学生得到表扬,整体掌握水平较好。
二、考前系统复习
每一个学期的期末,学校都有期末考试,不仅仅是语文,还有数学、英语,这三门科目学生都需要认真复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可就忙坏了学生,真是“三场麦子赶在一场打”了。如何帮助学生扎实而高效地复习好看似庞杂的语文基础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者来帮助学生减负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1. 系统整理资料
根据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高年级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分为这样几块:看拼音写词语,四字词语填空,选择正确的字音,按要求写词语、诗句、名言警句,按课文内容填空。所以,我就按这几个方面对本册书的教材认真地进行梳理、归类,编印复习资料,下发给学生们。如在“名言、歇后语、诗句及其他”这一项中,我就归纳出赞美老师的诗句、含有“风”的诗句、陶行知的名言、高尔基的名言、《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等十几类,涵盖面还是很广的。再如,我对课文的相关人物及其特点也进行了梳理:学习了1-4单元的课文,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教书育人)的田老师,有(关爱儿童)的陶校长,有(痴迷昆虫)的法布尔,有(严谨认真)的贾岛,有(宽容大度)的韩愈,有(美丽善良)的嫦娥,有(力大无比)的后羿,有(爱国爱民)的邓小平,有(育子先育心)的高尔基,有(顽强斗争)的恩科西,还有(画技高超)的张僧繇、(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自相矛盾)的楚国人、(说谎)的牧童、(狡猾、无能)的狐狸、(冷静、警惕)的蝉……这样的系统归类,便于学生集中记忆和掌握。
2. 提高复习效率
过去,我们经常是在课堂上花上好几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一课课地进行复习。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看起来学生们都听懂了,但实际上真正掌握的人不多。与其这样蜻蜓点水般走过场,不如争分夺秒抓复习。
(1)少讲多背,练过关。对于这些需要积累的知识来说,教师过多的讲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要留出时间来给学生记忆掌握。在家里,学生进行强化记忆,突破难点;在课堂上,同桌互背、老师抽背并进行分类默写过关。在促进学生积极背诵方面,我们还可以搞一些小花样,如限时记忆,即限定时间给学生记忆,再来检查记忆效果;又如竞赛记忆,即开展小型的默写比赛,评选出优胜者发奖品;再如优惠记忆,即给记忆积极的学生减轻书面作业量……总之,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记忆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区别对待,轻负担。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还把这些知识分为“掌握”和“拓展”两类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区别掌握。比如,生字词这一块,对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确实有限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掌握含有一类生字的词语就可以了,其他词语能掌握多少是多少,这样也能够减轻这些学困生的复习量,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3)全面复习,促掌握。不管什么样的试卷,它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吃透语文书是一个基本的复习思路。因此,我总是紧紧围绕语文书来进行全面的复习。比如,对于本册语文书的目录,我要求学生能够按顺序背诵。这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学一册书,就要对整册书有哪些课文了如指掌。由于养成了全面复习的习惯,即便是在试题有些偏的情况下,学生们也能够运用复习到的知识应付自如。
【高中语文知识积累】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07-12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08-08
高中语文积累大全10-23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点08-11
高中语文重点知识点10-05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点梳理07-16
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知识点09-16
高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09-16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词语解释09-21
高中语文必07-05